交大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8 02:11:32

交大毕业论文

交大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0*春学生于200*年5月至10月进入论文写作环节。由于是第一届学生毕业,教学中心予以高度重视,多次召集教研组及有关工作人员召开专题会议,按照交干院下达的文件精神,根据我中心实际情况,进行了周密安排及部署。各教学点积极配合,贯彻落实好每一项工作的开展,使得各个环节的工作能够如期顺利地完成。为使今后的毕业论文工作开展更为顺利,现对03春的工作做一个全面总结。

一、情况介绍

广东交通教学中心0*春有交通运输管理、公路工程管理两个专业,及本、专科两个层次,共366人。其中公路工程管理本科56人,专科203人,交通运输管理本科17人,专科90人。中心先后成立了“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毕业论文指导小组”、“毕业论文答辩工作领导小组”及“毕业论文答辩小组”,小组成员负责各项工作的开展。共有12名专业教师参加了论文指导,其中肇庆、湛江两个教学点按要求聘请了指导老师,中心的专业老师担任了广州、韶关、惠州教学点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10月29日至11月5日,全部的本科学生及30%的专科学生参加了毕业答辩。毕业论文答辩小组成员分三批赴各地进行论文答辩,如期完成了答辩、评阅工作,并给出了答辩小组意见。

各专业毕业论文成绩统计如下:

交通运输管理本科:优秀2篇,良好10篇,及格5篇;

交通运输管理专科:优秀1篇,良好42篇,及格47篇;

公路工程管理本科:优秀9篇,良好27篇,及格20篇;

公路工程管理专科:优秀3篇,良好87篇,及格110篇,不及格3篇。

教务科按要求上报成绩,并将优秀论文电子版发往交干院,至此,如期完成了全部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地结合实际工作选题,造成内容空洞,无充分材料支持论点;

二)学生流动性较大,有些学生与老师联系不积极,或老师与学生沟通不够,使得论文上交仓促,未能按指导老师要求进行撰写及修改;

三)本次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指导老师过少,部分老师指导了30篇-50篇论文不等,影响指导效果,也和北交大所规定的要求不符;

四)按照北交大的通知,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比例为:优秀10%-15%、良好30%-35%,我校的情况为:公专优秀0.14%、良好43%,公本优秀16%、良好48%,交专优秀0.11%、良好47%,交本优秀10%,良好59%。公专、交专优秀率低,良好率为43%、47%属正常范围。但公本和交本良好等级比例超出标准较高。

交大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办法规定,可替代毕业论文的作品范围宽泛,凡符合4种情况的科研作品均可由学生本人向所在学院提出毕业论文(设计)代替申请:国内核心期刊及以上刊物正式发表由本人为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国家、省级各类学科竞赛获三等奖以上作品;获准立项的省部级以上的创新项目;专利授予机构已授予专利权的发明专利。科研作品仅替代毕业论文(设计)正文,其他环节须按要求参加,并按时完成其他相关材料。申请科研作品替代毕业论文(设计)时,须由学生本人填写申请表,并附相关材料交于学院进行认定。

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张利华说:“有些学生在平常的培养过程中,表现出了比较高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潜质,如果按照大众化的一般要求,来对此类学生进行培养,实际上不能够充分激发他的创新潜能。因此我们考虑给这样的学生一种独特的培养措施,推出这样的一个办法,让科研作品替代毕业论文。”

早在2004年,就已有专家学者在媒体上呼吁取消本科毕业论文。随后几年,类似观点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最早付诸具体行动的是四川大学,从报道看,2010年四川大学新闻学院就开始了毕业论文改革,该院副院长吴建认为,推动改革的一个最为主要与直接的理由就是“毕业论文不仅学生写起来痛苦,指导老师棘手,社会又指责论文太水,可以说是‘人神共怒’”。

近两年,安庆师范学院、山西师大文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纷纷加入本科毕业论文替代实验中来。在被称为改革元年的2014年,华东交大的这一创措立即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再一次燃起了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之争。

【专家观点:】

卢艳萍:科研作品可代毕业论文是一种进步

中国医药大学教授

这些年,大学毕业论文饱受诟病,成为社会的一个热议话题。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之争,真正意义不仅仅在于目前的本科论文质量的严重注水,还在于大学教育与实践严重脱节。改变本科生论文单一考核方法,实现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既可以让学生以自己最擅长的方面展示专长,也可以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积极性,更能引导学校教学改革实现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进行有效对接,进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求、适应新技术革命和创新浪潮的时代要求,以满足社会对各层次、各类型人才的需要。

虽说毕业论文是学生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化、系统化,有助于培养他们研究问题的能力,但绝大多数用人单位不在乎论文水平的高低优劣,因为毕业论文不能反映毕业生的实际研究水平,不少毕业生为了应付过关,随随便便、马马虎虎、东抄西拼,根本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的研究。而科研作品则不同,既需要学生选准课题和研究方向,又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精力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研制;其中,由于研制作品必须与实用性相对接,可以使高校学术考核由务虚向务实转变,这将为学生进行学术研究与考核开辟新的思路,也会为高校教学和创新注入生机与活力。

科研作品可代毕业论文,体现了学校对实践教育的重视和对学生评价体系的转变,更为高校在本科阶段如何培养人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今天的大学生兴趣广泛,志向也呈现出多元的特点,有人志愿于学术研究,擅长理论;有人立足于实务创造,实体构造。学生们发挥各自特长,从自己的兴趣与志向入手,将有助于让学生们形成钻研学术和实务创造的作风,既能得到学生的欢迎,也能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还能满足学校培养人才梯队的需要,值得推广。

丁晴雪: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的背后

中国青年报评论员

本科毕业生要不要撰写毕业论文,是由来已久的一个争论。笔者赞成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或不再将论文作为本科毕业的硬性条件,主要理由并不在于本科毕业论文“掺水”问题严重,而是在于本科教育的定位和功能已经发生了转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大众化趋势,本科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一半左右的高中毕业生都能够享受到的“平民教育”。相应地,本科教育要培养的并不是精英人才,而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大众化人才。正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这种变化,本科毕业论文的必要性才受到怀疑。

为什么以前没有关于本科生该不该写毕业论文的争论?就是因为那时候,很多本科生毕业后要从事专门的科研、教学工作,承担着向社会传播思想文化的重任,要求他们撰写毕业论文,意在通过此一环节锻炼和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写作能力,以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而现在,大多数本科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和以往的大专、高职甚至高中、中专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差不多,与科研没有多少关系,科研能力不再是他们必须具备的素质。这样一来,撰写毕业论文在整个本科教育中的分量就越来越轻,甚至没有太大必要。

由此看来,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问题涉及高等教育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趋势,不可不察。四川大学的多样化尝试,不管后果如何,其中的一些合理因素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笔者的意见是,即使本科毕业论文不能“一刀切”地取消,也要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有所变革。有些本科专业,特别是一些理工科专业,可以考虑不对毕业论文作硬性要求,或者以毕业设计、实验课题等代替毕业论文,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王忻:本科生毕业论文存与废皆需体现能力

杭州师范大学日语系主任

近年来,有关本科生毕业论文取消、保留、改革的议论此起彼伏,一直成为人们争论和注视的焦点。实际上,对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毕业生既可以写论文,也可以用不写论文的其他方式进行考核,前提是二者皆要反映出学生的真才实学。

引起人们对本科生毕业论文问题关注的原因是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现状。除少数研究型大学以外,许多大学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实际情况令人担忧。现象一为应付差事和流于形式。因为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正值毕业生找工作的冲刺阶段,不少学生认为,找个好工作能让人受益一生,毕业论文写得好能怎么样?能过就行了。于是应付差事成为毕业论文的主流现象。现象二为抄袭严重。“上网下载点资料,拼拼凑凑也就成了”成为不少学生的想法和做法。现象三是越来越重视形式。不仅格式要求统一,而且需提交的文件名目繁多,令学生和老师苦不堪言。

应用性较强专业也可不写论文。对于一些教学型及教学研究型大学中的一些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重新审视现行毕业论文体制和探索新路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课题。以日语专业为例。日语专业属于偏应用型专业(全国大多数外语专业均应属此类),学生在校期间主要课程都是以提高日语能力为主要目标设立的。虽有日语语法学和日本文学等课程设置,但因数量极少故只能学到一些皮毛。这一点与中文、历史等其他同属人文学科的专业明显不同。也就是说外语类专业学的是技能+学问,中文、历史等专业学的就是学问。后者所学内容与毕业论文应写内容的一致性大大高于外语专业。

本校日语系2010年开始实施的《日语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探索(多元化的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类)》教改项目,对人才培养学业评价进行了改革与尝试。

这个项目内容主要为:设立论文和非论文两个可选项,即学生可选择写论文,也可选择不写论文。不选择写论文的学生可选冲抵形式及可量化的指标;选择写论文的,系里优化和简化论文文件名目,以期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和教师的精力提高论文质量。

不选择写论文的学生,可以选择以下任何一项代替论文:全国日语技能类比赛二等奖以上、省级比赛一等奖以上获得者;成功担任地市级以上或100人以上大型活动的会场口译工作,并得到用人单位好评;有公开发表的译文或论文;翻译教师指定的日文文献;多修12学分以上。

选择写论文的学生,论文文件得到优化和简化。系里将现有的诸如学生承诺书、任务书、文献综述等多达十项的文件精简为五项。文件精简可以使师生从疲于奔命地应付那些花拳绣腿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精力放在提高论文质量上。

可见,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可以保证现有仅以论文作为唯一手段进行评价的目的均获实现;论文文件的精简不仅不会降低论文质量,反而还会促使其提高;同时,对克服现在存在的本科论文流于形式和抄袭严重的弊端起到很好作用。因此,这一做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价值。当然,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改革仅仅提供了一个具有启示性方向(且不是唯一方向)的引玉之砖。

巩建闽:毕业论文应加强而非取消

德州学院副院长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促进了人才评价标准的转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从以往注重学历学位,向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方向过渡。高校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已经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如果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视角来分析本科阶段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作用,就不难看出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

相对于大学四年的课程学习,毕业论文(设计)阶段是最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的培养环节。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应用各种工具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他们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时间、图书馆、实验室、网络等)的能力;如果学生有幸或多或少地参与导师的一些科研工作,这一过程往往还是学生与教师接触最多、是教师“身教胜于言教”的最佳时机。如果在参与多人合作的项目中撰写自己的毕业论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组织协调能力……倘若在整个毕业论文阶段,能配之以主题汇报、个别指导、小组讨论、预答辩等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就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培养和展示。而论文撰写到答辩过程,对于写作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甚至自信心的培养,都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遇,而这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目前还难以实现。即使对于那些将来不再从事学术研究的毕业生,在这一环节中得到的能力培养,对其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也是十分有利的。

可见,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不是应不应该取消,而是应该如何加强。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高校,同样不例外。

面对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遵循改革精神,采用顶层设计的方法,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路径。一是在定位上,应将其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来建设。将毕业论文从选题、开题、撰写到答辩的过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的各个主题部分来认真对待。二是在时间安排上,要打破传统的第四学年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限制,通过延伸这一环节的时间长度等措施来加大培养力度。三是在论文要求上,要践行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地方高校,可以结合学校培养目标、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选题。在这三点的基础上,加大对答辩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力度,用制度来保证整个过程不走过场。总的来说,高校只要将毕业论文(设计)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抓手,像抓质量工程那样认真抓好、抓实,当前毕业论文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就能够克服和解决。

链接

一名毕业生的认识:本科生毕业论文不该因浮躁而退场

作为一名准毕业生,我身边不乏这样的声音:“本科生论文能写出什么花样来啊,随便写写得了”;“毕业论文?不是本来就该一周能搞定的事情么”;“哎呀,就算毕业论文没怎么用心写,难道导师还让我毕不了业不成?”……有同学更是仅用三四天就写成一篇洋洋洒洒一万多字的毕业论文,说起来还洋洋自得,甚至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会用一个月左右时间去完成一篇本科毕业论文。这不禁让我哑然:难道本科毕业论文真的就这般不值一提?作为衡量大学四年学术能力的重要指标,它就该在这样的浮躁中悄然退场?

答案显然是“不”。在我看来,纵然本科生的学术功底尚浅,论文学术价值往往不太高,但本科生论文的存废本身不该成为一个话题,引起争议的关键还在于当前大学生群体普遍的浮躁心态。

首先,这种浮躁心态大多在于个人做事的态度和认知上,与本科生毕业论文应否存废并不挂钩。本科毕业论文普遍质量不高情有可原,但其存在合理性决不能因浮躁糊弄的心态而被抹杀。其实,本科生毕业论文是不要求必须有创新性观点的,更重要的是完成论文范式和核心要素的学习。从选题到资料收集,到论文组织、写作和修改,一直到最后定稿,这是一个最为基础的学术研究历程。

只有认真、完整地经历这一过程,才能充分地总结自己的本科学习,也才能初步了解治学秘诀。所以,当前大学生东拼西凑而成的本科论文,其质量堪忧,大多是因为没有认真完成这个学术训练过程,这和本科毕业论文的学术训练存在的内在价值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其次,对待毕业论文的浮躁心态的形成,还在于从众心理的影响。不少学长们表示,即便毕业论文草草了事,最终也可以顺利通过,如此“经验之谈”年年口耳相传;同级学生中总有人和自己一样在毕业论文中掺杂水分,“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心态暗中作祟,如此一来,轻视本科毕业论文的态度便年复一年地延续下来。

诚然,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堪忧,还有论文进度安排得不合理,以及某些导师的故意放水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这一制度本身的存在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本科毕业论文不该因浮躁心态而退场,真切希望以后的毕业季,我们讨论的不是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存与废,而能看到更多人摆脱浮躁心态,真正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认认真真完成一篇对得起自己四年所学的毕业论文。

交大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湖北某高校2010届266名英专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情况的调查发现,25%的论文选题是语言学和关于语言学方向。该结果又一次证实了近些年对“英语语言学”教学效果不佳现状的描述。本文从学科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方面讨论了如何通过撰写语言学方面毕业论文的角度讨论了改善该课程教学的具体措施。

1 引言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校专业目录(1998版)和(2003版),“英语语言学”属外国语言文学类下英专本科高年级主要课程之一。但自1980年高校英专陆续开设该课程至今已有30余年,却仍存在教与学效果不甚理想等问题。如潘之欣(2002)选取部分南开大学和上海交大在读英专硕士研究生,采用问卷形式,对该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表明:该课程依然停留在以英语语言为主的语言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际运用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效果不佳;且学生普遍体会不到学习该课程所带来的乐趣,主要原因有理论性太强、内容枯燥、教学方法不当等。吴格奇(2005)反思该课程时也提到,“教师不满意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目的很茫然”是主要问题。本文则从英专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角度出发,试图探讨该课程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缓解“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尴尬状况。

2 调查研究

266位2010届英专本科毕业论文是从湖北某高校外院教学科的电子数据库中拷贝的。该调查属于二手资料研究。笔者根据论文题目、摘要、提纲、主要内容按语言学方向、文学方向和翻译方向进行归类,其中运用语言学理论分析文学作品,如“The Feminist Power of Discourse in The Scarlet Letter”,分析文学文体语言特色,如“Textual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s”、“An Analysis of Vagueness in EnglishAdvertisement”等都被归纳为语言学方向。结论是:58%的论文属于英语文学方向,25%为语言学方向,17%为翻译方向。

究其因,首先是作为基础学科的“英语语言学”未能引起学生太多的关注和兴趣;其次,语言学研究方法和内容未能引起师生足够地注意;再次,教师在课程内容处理和安排中未能很好地将课程学习与毕业论文联系起来。总之这个数据也从另一方面验证了该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描述。这与教学、引导不无关系。

3 对策分析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毕业论文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学生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分析,试图在前人创造的知识的基础上有自己新的认识与发现,并将这种认识与发现以一种可易时易地的方式与人进行交流。因而撰写论文是学用结合的大好时机,从英专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来看课程教学具有一定说服力。

3.1课程定位

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短短二三十年时间,其研究分类越来越细、分工越来越明确,正如王宗炎(1988:151形象地比喻:过去的语言学只是一家小商店,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百货公司。对于林林总总的学科分类和研究流派,结合教学大纲和英专学生本科阶段知识体系的形成,对该课程定位是必要的。

白郁(2007)认为语言学目标是宽泛的而非具体的,即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和对语言的热爱。而本文则认为既应有宽泛目标,也应有具体目标。“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及其相关对象的人文科学。它的研究领域分为共时的和历时的,理论的和应用的,微观的和宏观的3个对立方面,其任务是描述语言事实,寻找并解释语言发展的规律,发掘语言学理论,总结语言研究方法,并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研究和其他领域(杨自俭,2002)。”因此宽泛目标是培养理性思维,即对理论的理解、背景、历史贡献与发展不足及实践运用。具体目标是提高学生对语言学理论的应用能力,掌握研究方法,并能提升语言技能。杨教授定义也明确了语言学研究方法和内容。学习理论知识时,学习和应用研究方法也是很重要的。语言学基础理论,尤其是微观方面的理论成果,对英专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有检验作用;在跨学科或横向方面,将语言学相关理论用到英美文学和英汉翻译中,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提升英汉对译技巧,形成论文即为具体目标。诚然,理论与实践结合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撰写论文乃一种尝试。故在介绍理论时,必要补充对理论的应用与研究,适当抛砖引玉,可有效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故,具体目标使学生看到学习成效,宽泛目标锻炼了学生理性思维,既调动心灵又提高素质,教学效果也就不同了。

3.2教学内容

传统课本基本上以微观语言学为主,按结构语言学思路编排内容,从语音学、音系学、形式学、句法、语义学,一直到语用学和语篇分析。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大多数学者的主张,如白郁(2007)认为应以语言哲学意义、语言与大脑及认知关系、语言学发展简史、宏观把握语言学真正意义等四方面为重。还有学者认为增加课外阅读材料以改进教学内容,如王扬(2004)和吴格奇(2005)主张选用有助于学生理解基本理论、概念的材料、辅之以拓宽视野的补充材料。还有以宏观还是微观语言学内容作为教学重点的争论:“微观”派认为语言内部分支是语言学的基础内容,课时分配比重要大;“宏观”派认为基础部分简单,学生可自学,重点应是宏观介绍;“中间”派是既注重基础又考虑涉猎面。

但笔者认为,各高校层次不一,地理位置不同,统一规定教学内容不足取。近5年教学实践告知以微观语言学为主,即语言学内部分支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如在处理词形学时,适当介绍词的研究现状,对象我校这种以师范专业为主的二本院校的英专学生而言,无论是提高职业技能还是英语水平都相当重要。我校地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适当添加西部少数民族语言的相关研究,如方言特点、语言迁移现象、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也应在绪论部分增加语言学史和语言哲学等内容,让学生了解语言学理论和研究的发展趋势及语言与哲学的密切关系。此外适当介绍结构、认知和功能语言学这三大学派的相关内容也有必要。总之,就像百货商场的陈列员,教师将所有商品分门别类、有条有理地展示,学生自然会依据具体情况取舍。教师侍机提供论文命题,使学生的探索与发现随着课堂内容的进行而深化。著名学者赵鑫珊(2004)在其新作《我是北大留级生》就曾列出了20个作为语言哲学研究对象的话题,且认为是“震撼灵魂”,不可能不为之心动的命题。

3.3教学方法

该课程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有关研究一致认为必须改进该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建构语言及语言学知识。如潘之欣(2002)用大量生动典型例子,结合归纳法和演绎法讲解理论要点和难点;王扬(2004)主张采用传授型和讨论型相结合的方法;鞠玉梅(2007)主张研究型教学模式,“设境”以激发学生兴趣和强烈求知欲。

总之,避免教学方法的单一,努力激发学习动力。启发式和发现式方法讲解基础知识和理论要难点;研究型或探究型方法,布置任务(个人任务和小组任务);大课堂讲解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与步骤;小课堂任务分配型方法,使教学达到“鱼”、“渔”兼授效果。如语言学绪论之后,成立“Study&Research Group”,提供6个topics:11LanguageChanges;2)Social Dialects;3)Communication Competence;4)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5)Error Analysis;6)PragmaticFailure,2周时间准备15分钟ppt陈述,5分钟小组同学共同回答相关问题,并建立QQ群,随时联系。教师仅为任务的布置者、监督者、帮助者和评定者,并鼓励学生撰写论文,或推荐给学术期刊,或为毕业论文的一部分。如一组学生在讲“语用失误”时,列举了电影、小说、校园、网络等许多有趣的例子,如分析不够透彻,教师可适时适当加以补充、提示和参加讨论,既融洽了气氛和师生关系,又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方法。

让学生随时记录和关注身边的语言现象和语言事情,并联系到语言学理论,如,“山寨”、“x客”、“剩女”、“宅男”等新词新语收集,以讨论词的构词理据。虽在探索中有难度,可介绍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资源;也可大胆与相关领域的教授或专家电邮寻找答案。为形成质量较高的论文打下了基础。这些都说明:语言学课程的终极目的不是讲授具体的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能意识到语言现象的存在,能对之产生兴趣,并发表自己一定的见解,使自己作为一名普通人,也能融入到语言研究的大环境中去。

4 结束语

从学科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三方面,适当有效地联系到学士毕业论文的选题,既能改善单一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又能真正做到研究型或探究型学习,也达到了教学大纲能力培养的要求。毕业论文的撰写就是提供一次培养创新意识、实践“做学问”的机会。将课程教学与论文写作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就找到了毕业论文的素材,这也是学习思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具体实践,相对于借助他人的文章获得二手资料而完成的毕业论文来讲,学生的获益是不言而喻的,而且也更能体现学生真正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另外,这种踏踏实实做学问的态度更会为学生走向社会,诚信做人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白郁,英语本科语言学教学的重新定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1):70—73

2 鞠玉梅,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语言学导论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外语电化教学,2007,(8):36

3 潘之欣,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导论”类课程设置的调查[J]外语界,2002,(1):47—55

4 王宗炎,语言学:它的历史、现状和研究领域[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4):14-24

5 王扬,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初探[J],外语研究,2004,(5):57—60

6 吴格奇,“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行动研究与教师知识体系的反思[J],国外外语教学,2005,(2):32—36

7 杨自俭,谈谈语言和语言学[J],外国语,2002,(1):53—61

交大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从进入学校开始,作业就_直在陪伴我们成长,象牙塔内的大学生也不例外。书写要工整、绘图要正确、公式书写要规范是对作业的基本要求。而如今,电脑已经取代了传统的作业本,如何用电脑来更好更规范地完成日常作业,便成了学生朋友的必修课之一。

1 公式录入有诀窍

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各种各样的公式就像每天都要吃的大米饭一样,熟悉且至关重要。不过在使用word来书写作业的时候,公式的输入就成了困扰广大学生朋友的头号难题。

其实,微软早就考虑到了这点,Word中集成的“公式编辑器”就能很好地胜任公式输入的工作(下文以Word2003为例)。

在word菜单栏中选择“插入对象”,在打开的“对象”窗口中选择“Microsoft公式3.0”,点击“确定”后即可打开公式输入面板。利用面板上的公式符号,我们就能很方便地输入各种复杂的公式了。

看到这里,你一定有问题了:“我的‘对象’窗口中怎么找不到什么‘公式’呀?”原来,在安装Office的时候,默认是没有安装公式编辑器的,所以通常我们还需要手动添加。

在“控制面板”的“添加/删除程序”中选中Office,点击“更改”按钮。然后在Office安装向导中选择“添加或删除功能”。在“自定义安装”步骤中勾选“选择应用程序的高级自定义”,点击“下一步”,就能在“Office工具”栏下找到“公式编辑器”了。点击安钮,选择“从本机运行”。最后将安装光盘放入光驱,点击“更新”按钮即可。

2 我的作业你别抄

别做出一副无辜的样子,抄作业谁都干过,别不好意思。虽然平时的小作业大家抄来抄去倒是没问题,但如果自己好不容易写就的论文、报告被同学“Ctrl+C和Ctrl+V”了,那可就亏大了。那么,不妨给作业设置上密码。

作业完成后,选择菜单栏的“工具选项”,打开选项窗口,切换到“安全性”标签,然后给作业设置上“打开权限密码”和“修改文件密码”,单击“确定”按钮。这样,其他同学欲“参考”你的作业时就必须要得到你的授权了。

3 老师批阅看清楚

现在很多大学都是老师通过网上批改作业,老师批改完毕并发回的作业与自己原来的有什么不同呢?老师都改了哪些地方了呢?比较一下吧!

首先打开自己原来的作业,然后选择“工具比较并合并文档”,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老师批改过的作业,这时Word会自动利用修订功能将原作业中与老师批改后的不同之处用红颜色标记出来。

学习资料网上找

学习资料对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很多学生朋友常跑到书店“淘宝”。其实,有了网络,我们就完全可以利用它来获取各种学习资源,不但省事而且还是免费的哟。

1 英语听力下载有妙招

很多人戏称中国人的英语是“哑巴英语”,也就是只会听、写,而不会说,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缺少说英语的环境。其实,我们可以多下一些听力资料和视频教程,对照练习,很快我们也可以英文“脱口秀”。

进入满分网(),在“BT分类”列表中,有“英语听力”、“视听学英语”两个专栏,点击进入后就可以尽情下载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了。更有特色的是,在页面下方有娱乐英语“看、读、听、用”4个栏目,在这里我们可以下载一些英语短片,边娱乐边学习,这样不知不觉之间英语就会有突飞猛进的变化了。

另外,在50地带()也有许多的听力资料和视频教程提供下载,进入站点之后,单击“外语资料”就能看到丰富的资源了。

2 考研资料收集有捷径

象牙塔内处处涌动着考研热潮。不管你是为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而选择了考研,还是为了增长知识才干而选择了考研,一套符合专业需求的考研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为广大学生朋友推荐几个知名的考研网站。

考研网();

中国考研网(hnp://);

者研加油站();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on);

考研教育网(http:///kaoyan)。

除此之外,各大知名门户网站也大都开设有考研频道。如果决定考某所大学的研究生,那么不妨到该校的BBS上混混,其中有不少热心的老师和同学贴出的考研资料,说不定还能探得“内部资料”哟。

3 论文资料搜索有技巧

在学习期间,特别是临近毕业时,我们都需要撰写一些论文、报告。当碰到一些比较陌生或专业性比较强的论文的时候,你是否会因无从下手而头痛不已?这时候如果参考一下他人的成功范文,对自己的写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例如在Google或百度中输入“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进行搜索就能找到不少样本,赶快看看有没有你需要的资料。为了进一步缩小搜索的范围,只需在搜索关键词后加上“filetype:文档类型”即可,如“临床医学毕业论文filetype:DOC”。

除了Google和百度上搜索外,还可以到下面这些网站去查找资料。

中国期刊网()。这里有全国优秀的科技期刊电子版,有丰富的资料供你参考:

万方数据库(),与中国期刊网同样出色的科技资料数据库;

交大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学博士论文 趋势 展望 选题方法 理论

博士毕业论文可以说是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终极目标,通过考察博士论文不仅可以研究其过去的发展历程,更可以预测将来的发展方向。博士论文中所借鉴和使用的理论既是论文研究的基础,也是研究该领域所需要的背景知识。本文考察了2007-2012年这五年期间答辩的会计学博士毕业论文,以期了解国内会计学博士毕业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会计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撑,通过研究会计行业的趋势可以更好地为经济服务。

一、文献回顾和研究方法

(一)文献回顾

从国际上看,美国会计学会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组织了美国会计学博士点的调查。Parker等(1972)对1960-1970年美国会计学博士论文的考察发现,57%的博士论文采用了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Porporato等(2003)以1991-2000年在Proquest博士论文库中的会计学论文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论文的主题、方法以及作者的毕业学校和国别等。Hahn(2007)则对会计学博士论文所采用的理论进行了研究,他发现,作者依据的主要理论有博弈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有效市场理论等,基本都离不开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的范畴。

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研究较少,起步也比较晚。张俊瑞等(2003)以1985-2001年中国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633篇毕业论文为研究样本,发现美国会计学博士毕业论文的研究领域较为广泛,选题也比较具体,研究的问题针对性强,研究方法上实证居多;而中国的博士生论文选题面集中度较高,重复现象比较严重,涉及范围不够广泛,解决具体问题的针对性不强,研究方法上则是以规范研究为主,当然这也与中国的资本市场形成时间较短、不够发达,能够获取的公开资料少有很大关系。聂萍和张天西(2004)选取了自1982-2001年间答辩的310篇文章进行了研究,发现92.6%的论文采取了规范研究方法,主题也与会计理论的研究热点相关。薛青梅(2010)进一步对2002-2006年间的155篇博士论文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主题逐渐变得更加具体和务实,更加关注中国背景和中国问题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采取公开数据的实证研究比例已上升到36.13%;研究所使用的理论也更加多样化。

本文采用描述性研究和比较方法,考察了2007-2012年答辩的博士论文状况,包括论文的主题、所采用的方法以及文章中所引用的理论,也统计了主要院校发表的论文数量,最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

当前,会计理论界存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两大主流研究方法,其中,规范研究可分为演绎法和归纳法,而实证研究可分为广义实证研究和狭义实证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实证会计研究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并得到中青年学者的极力推崇。这主要得益于1991年后资本市场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数据库的建立等要素。

广义实证研究也被称为经验研究,包括五种方法:实验室实验、实地实验、案例研究(或实地研究)、调查研究和档案(文献)研究(汤云为、赵春光,2001)。

无论是规范还是实证,应该说各种研究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它们之间是互补的。目前,实证研究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似乎已形成某种风尚,好像没有实证就不是一篇好文章一样。虽然实证研究可以就所研究变量的相关关系给出现实数据的结论,可以对现象进行详尽的描述,但是它最大的缺点在于无法清楚揭示隐藏在背后的因果关系,而规范研究可以弥补这个不足。规范研究中可以运用文字的魅力进行逻辑上的推理,而更深入的推理应该借助数学模型。随着博弈论的发展,博弈方法也在文章中逐步为研究者使用;另外现在的研究文章注重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因此,比较分析法也在文章中得到广泛使用。因此,将这两类方法单列出来。

借助于以上的分类,我们对所有文章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统计,特别将使用资本市场公开数据作实证的文章进行了单独分类。不仅如此,我们还希望了解对于不同的主题,通常都采用了怎样的研究方法。于是我们将研究方法分为:使用资本市场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自己收集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调查问卷);实验室研究;案例研究;档案研究(文献研究);规范研究(描述性研究);理论和模型分析;博弈法和比较分析法。

二、研究结论

(一)论文数量

首先从总数看,2007年最多,达91篇,是前一个五年开端(2002年仅17篇)的5倍多,比上一年(2006)也增加了31篇,增长50%;其他四年博士论文数量都相对平均,分别为79、75、80和74篇。原因可能有两点:第一,博士招生规模扩大;第二,能够授予会计学博士学位点的学校自2006年以来增长很快,如2006年之前,仅有东北财大、复旦大学、暨南大学、上海财大、上海交大、西南财大、天津财大(财院)、厦门大学和财政部科研所等九个博士授予点,而到2011年底,会计学博士点增加到36个;另外其他院校也有大批有志于会计事业的学生致力于会计学方面的研究。

其次,从各校论文数量看,西南财大的毕业论文最多,五年共有71篇;其次是厦门大学,60篇。前10所学校会计类论文数量合计达254篇,占样本总数的63.66%;但累计有62所学校有论文入选,可以看出,会计类研究生扩展趋势很快,分布也非常广泛。

(二)关于研究主题

由表1可知,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所占的论文比重最多,分别达到185、53和53篇,占样本总数的46.37%、13.28%和13.28%,合计占总数的72.93%;审计、公司治理和其他领域分布在7%-9%之间;税收类论文最少,五年合计仅有17篇,仅占总数的4%。从年份分布看,财务会计前两年与后三年基本持平;管理会计则变动较大,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财务管理的论文数量则在年度间分布很不均衡。当然,这或许与市场环境、学生们的兴趣有关,也有可能与划分的标准不同,如业绩评价既可划分为财务管理,也可以是管理会计,本文将其列为管理会计范畴中。后面研究的次级主题划分也存在类似情况。

根据薛清梅(2010)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论文的研究主题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例如从2002-2006年,财务会计领域的论文占全部的30.97%,且比较平均;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分别占全部论文总数的19.35%和18.71%;审计、公司治理占总数的12%左右;税收只有5篇,占3.23%。利用聂萍等(2004)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从1982-2006年,只有10篇文章是关于税务的;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领域所占比重最高。

利用张俊瑞的研究发现,西方会计学博士论文中会计学领域占有绝对地位,占到全部论文的3/4,比中国的要高得多;审计方面的论文占到将近13%,而财务管理方面的仅接近6%,其他方面不到4%;但在80年代,财务管理领域的论文有很大的增长。可以说,中外会计学的研究论文主题相同的是财务会计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不同的是,西方在审计、税收等领域的论文也有相当的比重。

其次,从财务会计领域看,信息及其披露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话题,计45篇论文,占总数的1/4;会计理论、准则与制度类相差不大,均超过了1/5;最少的是资产定价类,仅有2篇论文,这可能与大家对此不熟悉、应用不多有关。但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5年中没有一篇文章是关于会计史的;另外,论文同质化现象严重,会计类文章中仅公允价值的就有10篇,另有两篇题目完全相同;还有,研究国际会计的只有3篇,只有1篇是关于国际准则的,另两篇主题是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协调,这与中国会计走向国际化的身份大不相符。

第三,从管理会计领域看,预算管理研究的最少,仅3篇,可能是学生们对此不感兴趣;研究管理控制及信息系统的最多,将近1/3,这可能与此话题比较宽泛、论文相对好写有关;内部控制、成本管理、业绩评价与管理层报酬的论文数量相差较少,说明这些话题是“大众菜”。

第四,从财务管理领域看,行为财务研究(包括资产证券化、定向增发、MBO等)的论文最多,有12篇,达22.64%;其次是市场效率,有11篇,超过了1/5,上述两方面论文数量的增多与最近20年中国的资本市场比较发达、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市场数据有关。另外,随着市场资金面的不断变化,研究筹资的论文也有较大数量的上升,达16.98%;但研究风险管理、资本结构的都很少,分别仅有3篇和1篇入围,说明在此领域我们的研究大有作为。

与薛清梅(2010)研究相比,2007-2011年的论文次级主题与2002-2006年的在财务会计研究领域几乎相同,研究最多的是信息披露问题,最少的是国际会计和资产定价;管理会计领域变化不大,如2002-2006年管理会计领域研究最热门的是业绩评价、管理层报酬与内部控制,2007年后业绩评价减少、成本控制类增多,管理层报酬类维持不变;但在财务管理领域则发生了很大变化:之前研究最多的是投融资和资本结构问题,2007年后则刚好相反。

综合全面的信息来看,与2007年之前相比,除财务管理领域外,其他的会计博士论文的主题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都比较关注资本市场。

(三)研究方法

首先从论文使用的方法数量上看,单独使用一种方法或使用四种及以上方法的论文数量都较少,分别占14.04%和6.77%,两者合计不到1/5;而采取两种方法的论文数量最多,超过了一半。进一步考察发现,在一种方法的论文中,使用实证研究的有44篇,占78.57%,其余12篇全部是使用规范研究;在两种方法的论文中,结合使用规范和实证的有49篇,比例高达22.79%。

其次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和统计数据的容易取得,利用资本市场数据进行研究的论文越来越多,超过了2/3,达75.44%;这比聂萍研究的2002年之前310篇论文中利用实证研究方法比例的7.4%有了10倍的跨越;即使与2002-2006年之间的36.13%也有了质的提高,这也进一步说明实证研究方法正成为主流。另外可以看到,采取调查研究和案例研究的分别占27.82%和19.05%,比五年前分别提高了15%和5%;而采取模型分析以及实验室研究的很少,分别仅有16篇和6篇,这与五年前基本一致;文献研究作为辅助方法,也占有一席之地;博弈法逐渐受“欢迎”,五年合计有16篇文章采取了该方法。按照Parker的研究结论,美国在1970年间使用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的论文就占了57%,中国在这一点比美国至少落后了30年。

(四)关于论文采取的理论

论文中采取的理论一般来说是论文论述的基础。考察所有的博士论文,绝大多数都在第二章中明确提出论文所引用的理论,但也有部分文章没有列明;也有部分文章虽然表明是理论说明,但内容却是概念性的陈述。上述两种情况本文统计时都视作没有披露理论。

统计结果显示,106篇论文没有说明所采取的理论(包括理论是概念性的定义等);但研究发现,凡是说明采取理论的论文都引用了不止一种理论。从表3中可以看出,引用频率最高的前十名依次是委托理论、契约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有效市场理论、博弈论、产权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等有关金融学、经济学、行为学、会计学、管理学等领域。

比较薛清梅(2010)的研究发现,与五年前相比,委托理论、契约理论仍然占比最高,这与大量引用资本市场数据和选取的论文主题有关;但信息不对称理论、博弈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有越来越多的趋势,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异军突起。

三、结论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五年来,会计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首先,从主题上看,虽然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所占的论文占据了超过3/4的江山,但会计新领域、筹资等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主题研究有逐步增长的趋势,说明毕业生研究的主题更加联系实际,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其次,从研究方法上看,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实证的文章超过了3/4,同时实证与规范、多方法交叉相结合成为潮流,单独的规范或实证的文章在逐渐减少;第三,理论的领域虽然没有更多创新,但理论更加多样,论文中采用与资本市场联系密切的理论呈上升趋势。

从以上的总结中也可以看出目前会计类论文存在的薄弱环节:第一,对资本结构、国际会计、税务会计和会计史领域研究的较少甚至没有;第二,管理会计领域文章由于公开市场数据较少,论文数量有呈下滑的趋势,采取的方法也相对比较固定;第三,研究的理论还没有突破传统的思维,创新的理论几乎没有。

本文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虽然在样本的选择上比以前大大拓宽,但仍然有部分院校的论文没有上传或上传不齐,导致统计的数据资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二,主题无论是一级还是二级分类,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虽然笔者在分类时也征询了业内专家的意见,但仍存在片面性。

通过以上研究,笔者建议,第一,在论文选题方面,中国会计学博士论文尽量避免扎堆、出现重复现象。比如,以前论文主要集中在信息披露、公允价值、资产减值等领域,建议学生们可以多将重点放在会计史、国际会计、环境会计等冷门领域,“物以稀为贵”。第二,在实际应用方面,随着中国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转型,中国会计学博士论文应紧密结合改革、转型的实际,从大量的现实经济问题中寻找研究课题,为中国经济发展服务。第三,中国入世已10多年,会计的改革从与国际接轨转向与国际趋同,路线图也已经制定,因此,会计学博士论文也应该将视角瞄准国际会计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让中国的会计研究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张为国,陈信元.全面开展博士生教学改革 造就跨世纪会计学术带头人[J].会计研究,1999,(5):20-27.

[2]汤云为,赵春光.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1,(5):52-56.

[3]张俊瑞,李婉丽,王小容.中美会计学博士论文选题的比较研究[J].会计论坛,2003,(2):1-9.

[4]聂萍,张天西.会计博士生培养与会计理论研究[J].会计研究,2004,(4):77-82.

[5]薛清梅.中国会计学博士论文的选题、方法与理论:趋势与国际比较(2002-2006)[J].会计研究,2010,(5):83-89.

[6]张荣武.中美会计学博士生培养比较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12,(4):103-106.

[7]Jamers E. Parker and Allen Fond.1972.Dissertation Experience of Recent Doctoral Graduates in Accounting.The Accounting Review,vol 47,No 4,October.pp:830-833.

[8]Marcela Porporato,Ariel Sand and Lewis Shaw.2003. Trends in Accounting Doctoral Dissertation:1991-2000. Advances in Accounting Volume 20.pp:245-263.

交大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一)培养目标。各院校普遍认同的培养目标要素包括:具有宽厚的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和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较强的临床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较大的发展潜能、创新精神和适应国际竞争需要。(二)招生录取。多数院校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收八年制学生。个别院校进行了招生改革,如协和医学院在清华理工科新生中实行二次招生;华西医学院每年划出20个招生指标到四川大学6个试点学院,第2学年末选拔学生并转入临床医学八年制同年级。(三)培养阶段划分。按照医学前教育、医学教育(含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见实习)和二级学科轮转/科研能力训练三个阶段划分,共有8种模式,医学前教育时间、二级学科轮转/科研训练时间分别为1-4年和1-3年不等(附表)。(四)课程改革。各院校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整合课程教学,如:协和医学院、华西医学院、上海交大医学院、湘雅医学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5所院校实行贯穿基础到临床的课程整合;北大医学部、复旦大学医学院、同济医学院和第三军医大学4所院校对部分课程或学科进行了整合。(五)毕业授位。毕业授位条件主要包括通过课程考核、达到平均绩点、通过临床技能考核、毕业论文答辩合格和学术成果要求等。绝大部分院校授予八年制毕业生M.D.学位,个别院校则根据学生学术水平,主要是的情况,授予M.D.或Ph.D.学位。(六)国际化程度。各院校都积极加大八年制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包括与国外著名医学院校开展交流生计划、派教师出国培训、引进外文原版教学资源等,个别院校模拟或鼓励学生参加美国USMLE考核。总体来讲,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主要有以下特点:(1)定位差异大。培养目标从合格的临床医生到临床医学家、医学科学家不等。(2)学制内重心逐渐向医学领域倾斜。医学前教育时间有所减少,如北大医学部2007年将2年的医学前教育调整为1年[1],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将2年的医学前教育调整为1.5年。(3)学制内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要求差异增大。体现在培训时间和博士学位授予标准上,如北大医学部用3年时间开展二级学科轮转,对博士毕业论文不作要求;第三军医大学用2年时间开展科研能力训练,要求发表SCI论文;南方医科大学将学生分为临床强化型和科研提升型,临床强化型要求发表1篇文章,科研提升型要求发表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或1篇SCI论文。(4)普遍开展整合课程改革。强化医学系统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5)国际化程度高。个别院校八年制学生出国学习经历达100%。

二、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困境

(一)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标准。临床医学五、七年制均有国家层面的教育标准,而八年制医学教育尚无国家正式出台的相关要求,这是造成八年制医学教育各行其是的根本原因。(二)教育理念与现实需求之间矛盾凸显。一方面,八年制医学教育着眼于培养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医学科技发展需要的发展型精英人才;另一方面,医学前教育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价值还无法体现,师生认同度不足[2],八年制医学教育正逐步扔掉对学生“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培养的帽子,奔着培养实用临床医生的目标实践八年制[1]。(三)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混淆。部分院校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纳入八年制二级学科轮转,把毕业后教育前置到院校教育阶段。2012年第三届全国八年制医学生论坛中对2004级学生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50%的学生支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3%的学生不支持,17%的学生持中立态度,学生更关注经历轮转学习后,如何避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重复和合理设置培训时间。(四)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优势难以体现。就临床能力而言,八年制由于临床实践时间和诊疗操作机会少,其能力可能弱于“5+3”(五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加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临床医学人才。就科研能力而言,八年制由于仍处课程学习阶段,科研时间少,其能力可能弱于传统的“5+3+3”模式的医学博士、甚至是“5+3”模式的医学硕士。

三、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出路

(一)确定八年制教育标准。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基于标准推动教育质量提高已经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世界教育进入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目标的时代,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内容。八年制医学教育应首先通过标准来规范人才培养过程和应达到的教育结果,从国家层面确定包括教学基本要求、学位授予标准、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要求等内容。(二)明确八年制教育定位。2012年《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要深化长学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培养一批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八年制医学教育属院校教育范畴,重在打牢基础,应定位于培养具有强大发展后劲的潜力型医学人才,关键是使学生具备成为未来医学大家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确保医学前教育时间。长期以来,医学生在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的薄弱成为制约我国高素质医学人才发展的“瓶颈”。美国医学教育是西方医学教育的成功典范,相对长而厚实的人文、理工基础教育和多学科的知识背景是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确保八年制医学前教育时间是提升八年制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保证,鉴于建立本科专业思维至少需要3年时间,加上人文社科知识学习时间,医学前教育应保证3.5到4年。(四)建立“3+X”毕业后教育体系。医学的职业特性决定高水平临床医生必须在专业实践中锻炼才能成长起来。临床专业毕业生医疗技术水平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工作要求与其工作医院的医疗水平,为避免工作单位的差异导致八年制后续发展良莠不齐,应尽快建立八年制医学生毕业后教育体系,将职业培训全部纳入毕业后教育范畴,进行“3+X”的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五)开展全程科研能力培养。科研能力培养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除非继续攻读博士后或再攻读Ph.D.学位,八年制学生缺少系统科研能力训练的机会。因此,八年学制内应开展早期、全程、导师制下的科研能力训练,利用一贯制优势,建立从理工科到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的系统思维,在转化医学成为解决临床问题新模式的背景下[3],围绕解决临床问题开展科研训练。

交大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戴世强,上海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时下,年轻人读书不那么快乐,课业太重,压力太大,中考、高考的“紧箍咒”压得很多孩子喘不过气来。大学里,快乐读书者的比例不算大,也有“快乐自流”过头的,最后尝到“被关住”的苦果;不少大学生随波逐流,没有感受到读书之乐。研究生中,真正快乐读书的也为数不多,更多的是被“学位” “求职” “前程”的“缰绳”牵着鼻子走,难以品尝读书、做学问的无上乐趣。我读过近22年书,也经历过这3个过程。

怎样快乐读书?根据自身的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一、除了确定人生大目标之外,不断给自己设定学习小目标。例如,3个月里浏览一本经典学术著作(初步读懂);两周内做完数理方程的10道难题等,一旦完成,就会觉得很快乐。我在大一放寒假之始,规定自己要做吉米多维奇的《数学分析习题集》中的300道题目,于是,大部分时间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快乐地做习题,直到当天的指标完成了,才伸伸懒腰站起来,心里美滋滋的。

二、用批判的眼光去听课。我上课特别专注,不放过老师的每句话。由于事先做过预习,对所听的课程内容心中有数,在接受老师合理演绎的同时,对他(她)的讲述不断在心里做评论:对于讲得巧妙之处,暗暗叫好;对于讲课中的败笔,则暗自批判,有机会则公开评论。高中时教三角(当时的数学课分成代数、几何、三角这三门)的老师最怕我举手,因为我常提出比他更好的演证思路(我至今仍感谢他允许我打断他讲课的宽容)。现在不少课堂不允许这样乱插话,但批判仍可在暗地进行,如果在心里成为“赢家”,不是很可以自得其乐的么?

三、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结成“死党”,不断切磋学业。一人苦读有点闷,不如三五成群地读书。我的导师郭永怀先生(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在南开读书时就组织了名为“微社”的读书会,一起追求知识和读书乐趣。我在高中时,4个同学自发地成立奥数小组,课后在一起啃难题,做出来了就大呼小叫,还拿自己可怜的零用钱买糖果来“犒劳”自己。在大学里,毕业论文也是与一位同学合作的,半年时间里,几乎天天讨论,很多结果有时分不出是谁的主意,最后,我俩一起得到毕业论文的全班最高分。研究生时代,8个人住一个寝室,自然地形成学英语的“死党”,每天起床后睡觉前,“半英语半汉语”地插科打诨,例如,我们去WC的暗语是“see aunt”(“go to see my aunt”的缩略说法)和“pass water”,这是集体背诵《英华大词典》的“成果”。直到现在,我们的课题组seminar里一直在快乐地讨论着,有时“没大没小”地争论得脸红耳赤,不亦乐乎。去年,上海大学一批本科生发起组织晨读社,每天清晨几十个人在校园的泮池边结伴读书,我获知此事后,立即撰文大声叫好,我最近打听了一下,据说,晨读活动还在有效地进行着,这种做法值得提倡。

四、不断小试牛刀,“炮制”一些“小作品”。学过的知识用了才记得住。例如,研一那年学哲学,一般人觉得枯燥,我就给自己岀一个题目:“试论哲学与力学的关系”,除认真听课以外,课后自己搜集资料、读大部头著作,特别把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啃了一遍。几个月下来居然凑成一篇洋洋万言的小论文。碰巧,课程结束时,考试的题目是“论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要求在3个小时里写出一篇论文。由于我早有准备,洋洋洒洒地敷衍成文,居然得了创纪录的95分。英语作业中有作文,我和同学就把每个周日变成快乐的星期天,花两三个小时写英语散文,每次都被老师改成“一片红”,还加有“Very good”的批语,看了十分开心。平时,看到一本好书,听了一个有趣的学术报告,就随手写一点读后感或评述,既整理了所学的知识,又练了笔头,也成了我记得不少往事的缘由。

五、不同的时间读不同的书。每一天,人的活力总在不断变化,要寻求读书的快乐,就得在不同的时段读合适的书。我年轻的时候,若有一天的自由支配时间,一般早起学英语,头脑清醒,记得住;上午精神好的时候读难懂的专业书;下午有一段时间昏昏欲睡,就读内容简单的书;晚间精神好,尽力啃难题,想艰深的问题;零碎时间读报、读闲书。这一习惯一直沿袭了下来,例如,近来养成了每天泡脚的习惯,就利用这20分钟时间,读一份8版的《文摘报》(去年为上海交大出版社做事后收到的“礼品”),双脚和脑袋一起享受美好时光,优哉,游哉!

上面这些法子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青年朋友们可以参考,不一定管用,合适的好法子还得自己创造。

交大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优秀学生一天只吃一包方便面

1982年3月,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单亮降生在山东省高密市拒城河镇的一户人家。单亮的父亲单既合在当地一家汽车队当司机,经常在外开车,所以家里活儿几乎全落在单亮母亲一个人身上。单亮从小便懂事听话,但在学习上却不太用心,成绩平平。

1996年9月,14岁的单亮刚进入初中三年级时,父亲单既合突然从汽车队“下岗”了。父亲的“下岗”使得整个家庭从此没有了收入来源,家里只有靠种田来维持生计。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一向贪玩的单亮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他除了睡觉休息的8个小时,其余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了学习上。为了供儿子念高中,单既合随后不久开始替一个个体老板开货车。由于没有多少业务,所以个体老板付给他的工资每月只有400多元。单既合和妻子只得靠省吃俭用供儿子读书。

2000年高考,18岁的单亮以文科730分的优异成绩成为全校的“状元”,最终被西南交通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录取。

大学里的生活跟中学有所不同,除了上课,相当多的时间是留给学生自习的。单亮很快适应了这种生活。随后,每天早上8点,他便准时进入教室学习,中午,同学们都去吃午饭去了,他却一个人还在教室里专注地学习,一直到傍晚才肯离开教室,到寝室里泡一碗方便面充饥。付出总是有回报的,单亮每门功课都是全班第一。尽管这样,室友还是好心劝他要注意身体,可他却始终认为“学习”“考研”“考博”是他生活的全部,要想取得成功,就得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

“单亮为了学习每天只吃一包方便面” 的事很快传到了辅导员尹老师的耳朵里。尹老师心疼极了,随即找单亮谈心。那次谈话让单亮有所醒悟,他决心改掉读死书的习惯。之后,单亮开始抽出时间来参加体育锻炼,可是,他却依然不在乎自己的饮食。由于营养不良,单亮时不时地就会头晕,还经常感冒。

大一下学期的暑假,单亮的父亲单既合再一次失业了。单亮得知情况后,告诉父母,以后不要再给他寄生活费了,他可以利用周末做家教挣钱养活自己。因此,从大二开始,单亮便再没有要过父母一分钱的生活费,他的生活来源主要靠替人做家教和学校的奖学金。

为了体现价值,他兼了4份工作

学校放假,单亮很少回老家,因为回一趟老家在路上来回要耽误一周的时间,他不愿意把一周的时间浪费在路上。于是,他常利用假期给人做英语、法语家教,或者在寝室里自学考研书籍,一天天忙得不可开交。

单亮一直非常自信,因为,他在大三时就已经过了专业英语8级,而且,功课也一直位居全班第一。所以他常想,即使自己不考研究生,想找一份工作也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上了大四以后,随着学习课程的减少,许多同学都开始四处寻找工作。为了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单亮也开始四处应聘。然而,他应聘了十几个单位,竟然没有一个通知他上班,他的自信心遭到了重挫。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单亮好不容易才在成都一所大学找到了一份英语教师的工作,这使他受伤的心灵得到些许慰藉。单亮每周给该校的本科生上一次课,时间为3个小时,学校付给他每月800元的工资,单亮很知足。由于课前准备得比较充分,单亮的学生非常喜欢听他的课,认为他的课讲得幽默风趣、入木三分。

单亮是个闲不住的人,为了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他又应聘了一家翻译公司的兼职英文翻译。此后,寝室的同学常常能看到他抱着厚厚一大叠英文资料回来。单亮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公司的任务,常常是挑灯夜战进行翻译。肚子饿了,一包方便面便是对自己的犒劳。

时间已经被利用到了极限,可在这种情况下,单亮竟然又去了一家广告公司搞文案策划。加上他一直以来所从事的家教,单亮此时一共从事了4份工作。

在广告公司搞文案策划时,单亮结识了一个搞设计的成都女孩。单亮的认真执著和坚强乐观深深吸引了对方。不久,他们相恋了。由于单亮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太紧,他与女友见面的时间总是太少也太短,有时几个星期都见不到一面,但善解人意的女孩从没有半句怨言。

2003年年底,单亮因为成绩优异,在全年级综合测评中名列第一,被学校确定为2004年直保研究生。

单亮并没有沉浸在上研究生的喜悦之中,他仍然忙碌着自己的4份工作,而且还认真地准备着自己的毕业论文。他每天7点起床,在图书馆里泡上几个小时,为了阅读书籍、查阅资料,有时连中午饭都顾不上吃。中午短暂休息后,他就又开始为学生们备课了,既有英语又有法语的内容。晚饭时,他狼吞虎咽地吃点就匆匆去做家教,如果事情太多来不及吃,他宁愿饿着肚子也要准时出门。单亮所教的学生中有一个家很远,他每次去,骑自行车都要1个多小时,常常是晚上10点多他才能返回学校。由于身兼4份工作,又要准备毕业论文,单亮每天都感到疲惫不堪。

这4份工作让单亮每个月挣到2000多元的收入。每当拿到用自己的心血换来的钱时,孝顺的单亮首先想到的便是家中经济拮据的父母,他每次都会将其中的一半寄给他们。

虽然经受着长时间的高负荷运转,但单亮却从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份工作。累了,他就在自己的太阳穴处抹点风油精;困了,他就泡杯浓茶提提神。他很少注意自己的身体,即使有时感到头昏,他也没有当回事。寝室里的同学总是关心地对他说:“你还是要吃好,休息好,别累坏了身体!”而单亮总是嘿嘿地笑道:“你看我1.82米的个头,标准的北方块头,国防身体,不碍事的!”

2004年5月28日下午,单亮头痛得难忍,他躺在床上禁不住叫出了声。但是休息了仅1个多小时后,他还是咬咬牙,连药也没吃,就骑着自行车去做家教了。

好强大学生命殒“过劳死”

2004年6月3日,单亮开始出现了头痛、呕吐等症状,起初他以为是感冒,也没有当回事,只吃了点感冒药又忙工作去了。可就在第二天晚上7点左右,刚从外面回来的他在寝室门口突然昏倒了。同学发现后,急忙把他送到了附近的成铁中心医院抢救。

医生以为是贫血造成的,可当验血报告出来后,大伙才发现单亮的病情比想象中严重得多,他的病征是病菌侵蚀造成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第二天,单亮被紧急转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抢救。

华西医院的医生对单亮进行了血培养和脑脊液培养等多项检查,发现他所患的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名叫“产单核细胞李斯特氏菌”的病。这种病是由于免疫力低下造成的,病菌的入侵已经使单亮的大脑、肝、肾、肺及血液等多种器官出现了衰竭。

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单亮一直都处于昏迷状态,完全靠呼吸机维持呼吸。6月5日,单亮的父亲单既合闻讯从老家赶到成都,医生告诉他,“产单核细胞李斯特氏菌”这种病是免疫力低下造成的,当一个人过度劳累、免疫力受到侵害时,一次普通的感冒就可能摧毁整个人的健康。

单亮的治疗费用高得惊人,每天至少得需要3000-4000元,最多的时候要花5000多元,单既合带来的1万多元钱很快就花光了。为了挽救这个优秀的学生,从单亮昏迷后的第三天开始,西南交大就开始发动师生捐款,学校很快便收到捐款1万多元。然而,这对于单亮每天高昂的治疗费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2004年6月13日凌晨2点25分,昏迷了足足8天的单亮突然停止了心跳。医护人员随即投入了紧张地抢救,可最终却无力回天,单亮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看着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就这样离去了,在场所有人员都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既合夫妇得到通知,赶到病房时,看到的已经是用白布盖起来的儿子。单亮的母亲跪在病房的地板上,拉着单亮的手泣声问道:“你为什么不等妈看你一眼?你不是说你坚强吗?你为什么让妈这么失望……”想到懂事的儿子就这么突然离开了,单亮的父亲也禁不住放声痛哭起来。哭声在病房里回荡,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心碎。

6月13日下午,一个女同学急匆匆地把单亮生前刚完成的毕业论文交到单亮的母亲王美兰手里。一想到儿子匆匆地去了,却留下一份他用英文写成的论文,王美兰的泪水再一次夺眶而出。

当天下午2时,单亮的老师以及同班的63名同学都来到医院为单亮送行。遗像是赶印出来的,照片上的单亮戴着眼镜,青春而阳光。下午2点40分,殡仪馆的车载着单亮的遗体离开了医院。一个同学抱着一束百合花跟在灵车后面,百合花在风中摇曳,仿佛在为英年早逝的单亮致哀……

单亮的“过劳死”在西南交大的学生中引起强烈震动,绝大多数同学都不赞成单亮用透支身体的方式来保障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方法。

和单亮同在一个寝室的陈亮来自浙江农村,他说:“我不赞成单亮这样拼命地打工挣钱,适当地挣点钱补贴学费是可以的,但我们目前的任务首先是学习、养好身体,为将来的打拼奠定好基础。” 陈亮还说,在学业能够保证的情况下,各方面都想自主无疑会承担太多与学习无关的压力,而这些压力不是学生应该承担的。

得知单亮去世的消息,他的老师深感痛心。辅导员尹老师说:“现在大学生助学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仅有奖学金,还有贫困助学金,还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可单亮从来都没有申请过助学金,他太好强。太好强实际上是一种不理智的表现,我们不赞成学生兼职太多。”

尹老师还说,适当的兼职学院比较支持,但如果因兼职过多而导致过度疲惫,学校并不赞同,因为学习才是他们的“本职”,身体才是走上社会的“本钱”。

据了解,单亮“过劳死”的事件已经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学校老师对每个大学生在外兼职打工的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2000级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至少一份兼职工作,部分学生特别是男生很多都与单亮一样,同时做着三四份兼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老师们迅速对兼职两份以上工作的同学展开了劝解,让他们放弃一部分,把空出来的时间用在学习和锻炼身体上。据了解,目前,西南交大的许多学生听了劝告后,都开始忙着为自己“减负”了。

何为“过劳死”

造成“过劳死”的根本原因是,人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地劳心劳力,加上缺乏及时的健康恢复和足够的营养补充,而导致机体细胞超前老化。有以下症状要警惕“过劳死”:脱发、斑秃、早秃;记忆力减退;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注意力难以集中;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感到不解乏;经常头疼、耳鸣、目眩,检查也没有结果。

交大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创新与实践;实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1?0118?03

党的十报告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1],而研究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教育部《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显示,2012年全国在学研究生171.98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28.38万人,在学硕士生143.60万人,我国现在已经是研究生教育大国,正处在一个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重要转型期[3],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培养工程师的数量大约在60-70万人,而美国则只有6-7万人,美国每年原创性专利占全球的30%,而中国却不到全球的7%[4]。实践能力差与社会生产脱节是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包括学校不重视,缺乏有效的实行教学实习环节,目前的实习方案不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等。因此,探索有利于整体推进教学水平和有助于研究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新的实习教学模式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国外实习模式

国外的研究生教育实践培养模式,尽管不同国家所采取的具体做法不一样,但都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其目的在于努力促进校企合作以推动经济发展。

(一)美国研究生协作式培养模式

当代美国产学研合作教育有以下趋势。其一,大学与政府部门合作,美国政府一向把科学院的职能交给本国的大学,其重点是30-40所科学实力雄厚的研究型大学;其二,大学与企业密切配合,美国研究生的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生产和科技发展的实际需要,主要原因是美国高等教育自治的竞争体制,大学必须从企业、基金会、政府机构和个人那里争取办学经费。因此,美国各大学普遍认识到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性,比较注重发挥大学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美国一些大学与企业建立合作研究中心,就是吸引美国联邦、州和企业研究基金以及其它基金资助的一个重要机构。同时,美国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设立独立的学院开展研究生教育,可以颁发学位,这种企业内的研究生培养与企业的实际联系更加紧密,直接解决企业生产、技术中的实际问题。现代企业生产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智能型转变,导致对应用型或开发型研究人员的强烈需求,刺激了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5-6]。

(二)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

德国的各类教育都重视实习,重视应用,重视企业实践。务实是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一大特点。其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强调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且强调“面向工程实际”,以企业需求为主导。其工程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产业界、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关注下

进行。在德国,政府主要是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及制度来为实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企业无论大小和行业都向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并且十分重视实习生的培养。企业不仅可以节约人力成本而达到利益最大化,而且可以储备优秀人才,同时可以获得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实习政策下,通过校企合作、行业关注,再加之以企业完善的实习制度和中介组织构建实习信息平台,使得德国工程师实习模式取得巨大成功[7-9]。

(三)法国工程师教育模式

工程师教育是法国精英教育的典型,其体系特色堪称世界一流。其中企业实习是工程师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工程师学校的学生在为期3年的学习中一般要参加3次企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参与企业的日常工作,实地了解企业的经营和运作模式。学生在第一年就需要到企业参观实习,初步了解工程师在企业的具体工作情况;第二年是以高级技术员的身份到企业实习2-3个月,并针对企业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写出自己的调查报告;第三年为工程师实习,要求学生在一个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当见习工程师并结合生产和科研中出现的问题,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最后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答辩,答辩委员会通常由7人组成,其中4人来自学校,3人来自企业。法国的工程师教育注重多层次的实践训练,学生通过多次实践实习对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有亲身体验,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科研能力均得到提高[10-12]。

二、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培养模式

我国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学生通过做课题和写论文来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科研方法,这导致学生在工程知识、科研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有所不足。工程知识欠缺和对实际生产前沿问题的实践创新不足,其结果是:一方面,社会和企业缺乏工程人才、高端人才以及创新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及科研培养单位培养出的很多研究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者是不能较快的的适应工作环境。这些问题与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研究生教育的评价体系有关。

首先,国内研究生毕业时要求必须发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研究性论文,培养单位和导师通常要求学生在实验室内进行相关理论性学术研究,这样一来学生很少有时间进行深入的实习学习。其次,国内愿意为研究生提供实习岗位的企业,只有少数几家大型国企和部分外资企业,而且提供的实习岗位非常有限。同时获得机会的实习生也很少参与到企业实际的生产和研发过程中,一是实习时间短;二是企业出于技术保密和担心影响生产等因素不允许学生直接操作。就目前的这种社会环境和研究生评价体系,大部分的研究生没有经过有效的实习培养环节,毕业时缺乏工作经验和有关实际应用领域的研究经历,使得国内研究生在就业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受到明显的局限。这也是当前情况下,我国研究生教育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因素。

单一化的学术研究、项目课题研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以及研究生成才期望不相符。

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学习阶段,也是保证培养素质型、多向型、 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因此,探索出一条适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可以提高整体研究生教学水平的新的实习教学模式刻不容缓。目前国内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之路上的新出发点可归纳为两个:① 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② 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其中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类:

第一类,重庆大学的开放性创新模式[13]。重庆大学通过培养模式、管理体制、运行模式、整合资源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在全国较早建立起集研究生开放实验室、创新项目研发、学术论坛、访学交流及创新实践为一体的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重庆大学利用“国家、学校以及国内外大型企业三方共建”的办法,建成了8个以研究生院大楼为依托,面向校内外、市内外研究生全面开放的创新实验室,构成了创新实践基地的主体,并由各专业领域里研究和实践能力突出的研究生组成技术支持小组,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作为技术指导,帮助研究生在交叉学科、跨专业等领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并搭建学校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深入企业、了解需求、项目合作、项目实践等形式,为广大西部企业提供各项技术和管理服务,这既锻炼了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又促进了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第二类,浙江大学的在校研究生挂职锻炼模式[14-15]。以培养实践型应用人才,提高研究生创新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目的,要求在校研究生结合所学学科专业和自己的专业特长到地、乡镇或企业挂职。它由学校、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三方组织完成并鉴定合作协议书,挂职岗位由地方政府提出,学校负责选拔合适的研究生到合适的岗位挂职实践。此方式创新点在于地方政府在这个过程起到了牵线搭桥作用,研究生的实践经费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三方经协商共同支出,为基地的正常运转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第三类,“交大-宝钢”模式[16]。“交大-宝钢”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种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校企联合模式,其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开发型高级人才。该模式主要特点为:两个培养主体――学校与企业,两个培养阶段――侧重理论的校内学习和侧重技术创新与科研能力的企业实习,两位导师――来自宝钢的主导师和交大的副导师,政府引导校企互动。在整个过程中,企业并非处于从属地位,而是与高校并列作为人才培养主体。研究生毕业论文在宝钢完成,研究生从事的课题和论文必须是企业急需解决、企业导师能够指导的关键技术问题,最后参加交大与宝钢共同组织的毕业答辩。

三、国外经验对能源动力类研究生实习教学的借鉴

2006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

基于此,提出能源动力类研究生校外实习新思路:利用研究生深入企业进行专业实习的机会,组织研究生可积极主动向企业宣传、解释国家的相关节能减排政策,使得企业更直接、更清楚的了解国家政策,化被动参与为主动去学习实践,不仅通过现场的实地考察增长了实践经验,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肩负起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责任,同时为学生将来顺利融入社会和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思路与德国工程师“政府调控-中介信息平台-校企结合”实习模式十分相近,可以作为适应我国新时期实习模式的进一步探索。

分析国外高等教育模式可以发现,其办学模式无一不注重实践教学。企业实习更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同时实习教学也均离不开政府政策的调控和社会与企业的支持,并且学校与企业存在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局面。基于能源动力类专业实际情况所提出的新的实习思路,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兼顾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企业,虽然尚不成熟也不具有代表性,但仍可以给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研究生实习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2] 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xin_wen_dong_tai_890/20130819/t20130819_1002653_2.shtml,2013-08-19.

[3] 王战军.转型期的中国研究生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1-5.

[4] 郭森,支希哲.中美高等工程教育比较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1):78-81.

[5] 苏曼虹.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8.

[6] 汝艳琴.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之协作式[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126-127.

[7] 陈新艳,张安富.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及借鉴价值[J].理论月刊,2008(10):166-168.

[8] 王纪安.德国教育的企业实践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1(4):95-97.

[9] 许媛.德国工科本科生企业实习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10] 呼文亮.法国工程师教育与企业的关系[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2):97-100.

[11] 杨晓芳.法国工程师教育模式及启示[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3):48-50.

[12] 王晓辉.法国工程师教育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34(2):36-42,49.

[13]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在创新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23-25.

[14] 王莉,蒋笑莉.研究生挂职锻炼指导教师制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5,(1):41-42.

[15] 刘敏,黄应平,陈和春.以区域特色建设省属高校校外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4):178-179.

[16] 肖国芳,吴松,彭术连.产学研结合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交大-宝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征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23-25.

[收稿日期] 2013-11-11;[修回日期] 2014-01-08

交大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博士生;联合培养;国外访学;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072-02

为加强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积极实施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教育创新工程,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建立并开始实施博士生国外访学制度。

一、开展博士生国外访学资助项目的意义

博士生作为高层次科技人才,是科研活动的最直接参与者,其研究成果直接推动了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博士生的论文是与实际科研相结合,其选题须有一定的深度,所以,他们参与重大科研项目、进入国外先进的实验室、学习先进实验方法与理念很有必要。博士生教育是学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肩负着向国家和社会输送掌握国际先进文化和科技人才的重任。博士生作为国内外高校的联系媒介,可以在访学期间发挥主动性,拓展合作领域,成为教学、科研的一大推动力。

二、博士生国外访学专项资助项目总体情况

1.申请审批流程。申请需要提交申请表,学校组织专家组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研究潜力、研究内容、出访单位的科研能力、学校排名、学科排名、导师资质等信息,考察联合培养的必要性,对双方导师之间有合作的项目予以优先考虑。截止至2012年12月31日,我校执行博士生国外访学专项资助项目共资助364名博士生出访,占总申请人数的70%左右。

2.博士生所在院系。交大作为理工科院校,申请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基本来自学校几个大的工科院系,主要集中在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医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

3.出访国家。博士生联合培养目标地主要集中在8个国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日本、法国、瑞典。其中,美国为出访人数最多的国家,占总出访人数的52%。

4.出访学校。根据《上海交大世界大学排名》,从2006年至2012年,在我校获得博士生国外访学资助的学生中,平均有45.33%的学生(165位)前往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其他在排名前100位以外的大学中,有很多是学科排名靠前的学校,或者是世界知名研究所、实验室。

三、项目取得的成果

1.发表高水平论文,提高科研能力。联合培养过程是博士生更深刻而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科学工作者应举办的基本素养和学术责任,培养了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思维方式,训练了科学的治学理念并开阔了学术视野。2006年至2012年,参加博士生国外访学项目资助的学生发表了较高质量的论文数量在63.64%以上。其中,SCI论文249篇,EI论文29篇,CSSCI论文9篇,其他164篇。学生参加科研项目总数380项,人均1.37项。从博士生访学回国后的访学报告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博士生都认为参加国外联合培养提高了他们的科研能力,开阔了眼界。

2.加强了双方院系、导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博士生在联合培养过程中起到了纽带作用,是交大和外方学校沟通交流的桥梁。学校通过联合培养活动,使双方院系和导师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并开拓了双方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机会。博士生是双方交流与合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表现优异的博士生有机会获得对方院校更多的科研和深造机会。联合培养提高的不仅仅是博士生的科学研究视野,还有双方学校和导师研究视角和方法,以及教学平台和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机制。

3.博士生的出访途径主要有四种:一是通过校际合作项目;二是通过院际合作项目;三是国内外导师之间的合作;四是学生自己联系对方院系、导师。博士生的联合培养活动,与国外建立了稳定的学术联系,确立了长期的交流研讨合作机制,使双方院校之间的合作加深,并挖掘进一步合作的切合点。比如,由导师之间的合作上升到院系之间的合作,甚至上升到学校层面的合作;合作逐渐规范化和规模化,建立合作机制,签署合作协议等。

四、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前期评审。申请博士生国外访学资助,需要提交《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国外访学专项奖学金申请表》、《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国外访学计划表》等资料作为评审依据。实际操作中,主要考核因素如下:①访学学校,对世界排名靠前的学校优先支持,考核中不单是考核访学目的学校的综合排名,还要考核学科排名,力求公正全面;②以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发表文章为主要考核依据;③项目合作,优先考虑以院系或导师已有的合作为基础的派出;④访学计划,访学计划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是否与博士毕业论文相关;⑤国内外导师需提供一定的配套资助,为了减轻学校财政压力,督促国内外导师为学生出访提供一定经济支持,鼓励导师提供一定的配套资助;⑥课程成绩、英语能力等。评审中,各院系情况不同,要分学院、分学科来考评课程成绩、发表文章、出访学校排名等,不能用一个统一指标考核全校学生,在合理分配资源的同时要兼顾公平,这给操作带来一定难度。

2.中期跟踪考评。中期考评是要求出访学生在访学中期提交访学进展情况报告,实际操作中,很多出访学生由于不重视或者疏忽而没有提交,还有很多学生是回国后将中期考核表与最终的访学评估表一同提交。由于每个学生的出访时间不同,研究生院很难一一跟踪要求提交,导致中期跟踪形同虚设。就中期考评的作用而言,学生可能不会因为存在中期考评就加快学习的进度,中期考评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督促作用,中期考评是否有必要继续进行以及如何进行有待考虑。

3.访学结束后的考评。访学结束后,研究生院会要求学生提交以下材料:①《上海交大博士生国外访学评估表》,要求填写访学总结,包括是否完成访学计划、如何完成,如果没完成原因是什么;访学主要学术收获;访学是否有缺憾,如有下次如何改进;国内外导师、院系评述;②《上海交大博士生国外访学评估补充表》,内容包括访学期间所参加的研究项目;所发表的论文;对项目的建议等。研究生院从便于操作的角度,对访学回国学生的考核内容主要是参加项目和的数量及质量,对难以量化的其他因素,如实验方法的掌握、理念的学习等基本没有列入考核范围。另外,对学生提出的反馈意见,由于个案情况不同,目前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学生和导师自行解决。

4.奖惩机制。①奖励机制。项目管理办法中规定:“对于在国外访学期间获得重大成果的优秀博士生给予一定的追加奖励资助。”研究生院对访学回国学生的考核内容主要是参加项目和的数量及质量,而各学院、专业情况不同,很难对项目和数量和质量做统一的考核标准,难以确定参加哪种程度的项目、发表多少影响因子数的论文、几篇论文的学生是否应该追加奖励,项目目前尚未实施追加奖励。②惩罚机制。对于没有的学生,他们没有也有很多原因,如访学时间短、取得以外的其他收获等。所以,目前,学校除对个别较为严重的违反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的学生采取削减资助金额外,基本上没有实行惩罚措施。

五、博士生国外访学专项资助项目完善设想

1.建立项目数据库。整个项目流程涉及申请条件、申请材料的提交、出国手续办理、中期报告提交,访学结束回国后评估表提交,导师评述、研究生院考核等,还有很多学生由于某些原因出现出访时间变动、延期申请等情况。随着项目的开展,参加的学生越来越多,特殊情况也越来越多,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很有必要,可以将项目管理与学生信息系统接轨,从项目申请到批准访学、访学期间、结束回国全程实现电子化管理。建设统一的数据库,一方面便于学校和院系方便统计资料,方便对学生的管理;另一方面,数据库还能做国际交流数据分析。例如,数据库可以用以观察和掌握学科前沿发展方向、与出访频率高的学校建立某领域的长期合作等。另外,电子化管理还能方便学生申请和参与项目。

2.选拔评审专家。项目开展的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如何从一群申请人中选拔出优秀的博士生予以资助。评审专家组成员的选择至关重要。目前,专家组主要为研究生院管理人员,该成员选拔方式可以从宏观上把握申请人情况,做到不偏不倚,较为公正,但在专业知识的考核上欠缺专业知识背景。如果请院系人员参加,可以在专业知识层面对申请人的条件进行考量,但可能存在某领域专家对本领域学生有倾向的情况出现。因此,专家组的成员需要科学严谨选拔,做到既有管理层人员、又有专业导师,而且比例科学、院系分布合理。

3.跟踪考评。建立科学的考核信息系统,追踪访学成果,完善考评制度。建立科学的统计分析系统,量化各学院访学成果,并与未参加国外访学的学生科研成果做比较分析,科学考量项目的价值。学校定期召开项目经验交流会,请回国的学生分享和交流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校对学生提出的反馈意见,要尽可能解决,完善项目管理办法。

4.完善奖惩机制。对访学成果优秀的同学,启动奖励机制。例如,数量多、质量好,对学校、学院、本学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起到促进作用,得到国外导师好评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对访学成果少、进步少、国外导师评价低以及违反项目管理规定的学生,采取惩罚措施,杜绝浪费项目资源的现象。

上一篇:公共交通论文范文 下一篇:人民交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