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类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03:07:58

建筑工程类职称论文

建筑工程类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我站还提供更多的免费建筑论文,但免费论文仅供参考,建议广大网友下载后不要轻易采用。本论文网建筑论文包括建筑毕业论文,各类土建论文,建筑施工论文,建筑工程论文,建筑职称论文等等。我国入世后,国际知名的一些工程咨询企业正在进入国内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00多家外资工程咨询企业在国内设立了机构,或正在开展工程咨询业务。我国入世后外资进入加快。据测算,“十五”期间,我国每年将增加100多亿美元的外资流入国内投资领域。从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情况看,据初步统计,“九五”期间国家投资的比重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0%以上,国家投资拉动民间投资(剔除农村投资额)和境外投资均为17%以上;根据“十五”计划安排,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率低于“九五”三至五个百分点以上,而民间投资和境外投资年均增长幅度将在10—20%以上。据此,笔者感觉到,我国投资主体正在发生着重要变化,由以国家投资为主逐步转向国家投资、民间投资和境外投资三足鼎立的格局。笔者就国内工程咨询企业如何适应这一变化尽快提高竞争能力提出粗浅的想法,供参考。一、注意调整工程咨询服务的范围和层次目前我国工程咨询企业服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服务的主要范围是投资机会研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评估等,服务的层次基本是建议或评审。随着投资主体结构的变化,工程咨询企业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其服务范围和服务层次都将发生重要的变化。特别是民间投资和境外投资对工程咨询企业服务范围和服务层次的要求是严格甚至是苛刻的。对此值得工程咨询企业严密关注。笔者估计,民间投资和境外投资对工程咨询企业的服务范围和层次将要求得非常宽泛(从机会研究到项目投产甚至到日后的经营管理);在服务层次方面,除保留建议和评审外,将扩大到编制投资项目经营计划、提供项目经理或经营管理人员或班子,使工程咨询企业到达参与投资甚至对投资承担相应责任的层次。对此,国内工程咨询企业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有计划地在有关方面进行必要准备,以适应由投资主体变化出现的市场需求的变化。为了帮助工程监督、检测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二、注意调整工程咨询企业的工作内容国内工程咨询企业目前工作内容的主要依据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由于投资主体的变化,这套方法与参数对民间投资和境外投资的通用程度受到了考验。笔者感觉,民间投资和境外投资在相当程度上与国家投资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首先,这部分投资突出的是利润率;其次,在资金的运营管理上,突出的是低成本和高效率;还有,这些投资中的相当部分,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制约条件,有些境外投资本身就带有国际投资领域通行的规范、标准等等。这需要国内工程咨询企业尽快熟悉国际投资领域通行的游戏规则,根据投资者的要求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内容。笔者建议:国内工程咨询企业是否侧重在以下方面做些准备:1、资金运营计划;2、项目管理规程;3、项目建成后的经营计划;4、培养项目经理人员;5培养经营管理人员等。三、注意建立工程咨询企业的服务标准和体系从目前国内工程咨询企业的服务现状看,笔者感到,在服务范围、质量、层次等多方面,没有使民间或境外投资者产生1+1>2的效应,即1个单位的投资加上1个工程咨询企业的服务大于2,换句话说就是,国内工程咨询企业没有给投资者创造利润。工程咨询业是智慧密集型行业,作为行业中的企业,如何充分利用我们的智慧使投资者取得合理的利润,这需要我们的工程咨询企业自觉的在投资项目的全部过程中,在每一个环节上,以维护投资者最大利益为原则,确定相应的服务标准并使其体系化。这样才有可能在为投资者服务过程中,取得他们的信任并通过他们对服务体系的认可,特别是工程咨询企业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支撑,用良好的信誉、优秀的技术、科学的管理和开拓式经营,赢得与国际知名咨询机构的同台竞技,使投资者认识到雇用国内咨询机构同样能为自己创造利润甚至更大的利润。对此,我们希望,国内的工程咨询企业多在学习和适应菲迪克彩虹条款方面做些努力,这是国内工程咨询企业与国际接轨的一项重要内容。

建筑工程类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给排水管道;布置;安装技术;质量控制

Abstract: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this paper take an engineering as example, and combine with the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installation of anti leakage technology points, put forward some own views for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 installation technology, and for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ipeline in the process of installation quality control work carried out a detailed analysis, finally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ipe installation technolog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or quality control.

Key words: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ipe; layout; installation;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1文中涉及工程的具体介绍

文中的工程实例状况如下:这个建筑工程为六层的住宅楼,楼层的下面设置架空层,房屋结构形式采用框架结构,楼板为现浇混凝土结构,楼房的地下室在平时用作停车库,在战时用作为六级人防工事。而且在这个工程中的具体给排水工程内容包括该消防给水、雨水、市政给水以及污水排水几个方面。给水的水源来自城市的自来水供水管网,其中常供水压力为0.30MPa;小区内消防水池提供消防给水。此外,自喷灭火选用湿式系统,地下室喷头安装方式为直立式上装。

2给排水管道预留预埋的具体要求

在实例工程中的给排水、采暖、热水、空调、消防以及喷洒等系统使用的管道,在管道需要穿越楼面、屋面以及墙体结构时都必须设置相应的套管,其中套管适宜选用钢套管。在设置穿墙导管时,要保证穿墙套管两端与墙面平齐,而在设置穿楼板套管要保证套管的下部与楼板平齐,同时对于楼板上部设置有对于防水有着较高要求的厨房、卫生间时,设置套管时应注意套管要高出地面约50mm,如果在其它房间则要高出地面约20mm。设置套管时,还要注意设置的环缝要均匀,用油麻填塞,在套管外部用腻子进行封堵;管道在穿过防火分区时,采用防火材料对套管环缝进行封堵。

要在钢套管的内外表面以及两端口的位置做相应的防腐处理工作,这个过程要保证断口的平整度。在选择镀锌铁皮套管时,要注意选用的套管卷制要规整,采用咬口连接的方式,不能使用非咬口或者搭捆方式连接的套管。预埋套管要用附加钢筋进行固定,不能和结构钢筋同时焊接在一起,普通套管的宽度要与墙体宽度保持一致,同时防水套管的通风程度以及相关的柔性要符合相关的设计及规范的要求。在进行相关管道以及设备的安装工作之前,要做好相关的内部污垢和杂物清除工作,在设备或管道的安装过程中断或安装工作结束的敞口处,要做好临时的封闭工作。可以选择不易被破损的材料来作为封闭管口防堵的临时措施,可以选择短管丝堵或者铁皮扣碗。

3管道的安装连接工作

3.1法兰的连接工作

法兰的对接要保证两端平行、紧密,要在保证管子中心线垂直对管子采取双面施焊的措施,同时还要保证法兰螺栓的长短一致同时还有相同的朝向,而且螺栓露出螺母的部分要达到螺栓直径的一半。在进行螺栓紧固时,要采取对角紧固的方式,同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使法兰之间的缝隙保持均匀。

法兰不能直接焊接在弯管或者弯头上,一般情况下要连接在长度长度大于100mm的直管段。同时在进行法兰连接过程中要保证垂直度或水平度,使管能够实现自然吻合,从而到达有效避免对管道或设备产生相应额外应力的目的。支管上的法兰与主管外壁之间的净距应达到100mm,而过墙管道上的法兰与墙面之间的净距要达到200mm以上。在进行法兰连接的组对时,要将垫片放置在法兰的中心位置,不得出现偏斜的状况,避免使用双层、多层或倾斜形的垫片。

3.2对管道的焊接工作

在对给排水管道进行焊接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设计要求将管道加工成坡口的形式;气割加工管道时,则先将坡口表面的氧化物和毛刺等进行清除,并且将凹凸不平处进行打磨。在管道焊接过程时,要使焊肉保持饱满、且光华,尽量避免发生焊口表面出现诸如烧伤、裂纹、结瘤、夹渣以及气孔等不合格现象。

同时管道对口应保持平直,间隙要符合相关的要求;错口的偏差不能大于管壁厚度的20%,同时要小于2mm。此外,在管道的对口焊接部位以及进行弯曲的部位不得进行支管的焊接;在管道的弯曲部位不能出现焊缝;接口焊缝到起弯点的距离要大于一个管径的长度,而且数值要大于100mm;接口焊缝距到管道支、吊架边缘的距离要大于50mm。

3.3 UPVC排水管道的连接工作

在对硬质聚氯乙烯管进行连接工作时,要采用无齿锯断管的方式、断口要保持平齐,要在进行管道粘接工作之前进行承插口的插入试验。插入试验验证合格后,需要将承插口需粘接部位的水分、灰尘用棉花擦拭干净。油污要用丙酮进行清除工作。用毛刷涂抹粘接剂,分别对承口和插口进行涂抹,在插入过程中稍作转动,以使粘接剂分布均匀,管道粘牢后要擦拭干净溢出的粘接剂。还要保证管道安装后的外观清洁性。

4管道安装质量的相关控制措施

4.1对室内给水系统的管道安装

1)采用U-PVC管进行安装,安装方式选择粘结,在工程中所选用的粘结剂要来自同一厂家生产的相关配套产品。管道安装时的相关坐标、标高、坡度都要符合相关的设计要求,在进行管道安装之前,相关的人员要充分了解建筑物结构的平、立面图,并且要熟悉给水工程的相关设计图纸和具体的施工方案。在进行给水水平管安装时要设置i=0.002的坡度;

2)相关的管道材料进入工地要进行相关的检查工作。主要会对管材的内外表层是否光滑,有无气泡、裂纹以及管壁薄厚是否均匀,色泽是否一致,管材造型是否符合规格光滑、有无无毛刺,承口是否存在一定的梢度,是否插口配套进行检查。相关材料进场要有相关的质量合格证以及相应的使用说明书;

3)管道安装完毕,并且复核无误后进行相关的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1.0Mpa。10分钟内管道的压力降小于0.02MPa时为合格。同时给水系统在交付使用之前要进行相关的通水试验,管道的冲洗和消毒工作要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相关规定。

4.2卫生器具的管道安装

卫生器具的支托架要安装平整牢固,并且要与器具充分接触保持紧密平稳,与排水横管连接的受水口以及立管要采取妥善、可靠的相关的固定措施,同时,在与楼板的结合部位的管道要做相应的防渗、防漏工作。与卫生器具连接的排水管道接口应保持紧密不漏,而且要用固定支管卡进行正确牢固,与管道的接触应保持平整,与卫生器具连接的的排水管的管径要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

4.3室内雨水系统管道的安装

工程中常常采用具有微泡内螺旋以及低噪音特点的U-PVC进行安装,选用的管径为DN150。相应的管材、管件在进行粘合之前用对管道的内侧和插口的外侧部位进行清理擦拭,然后用粘结剂进行管件的粘结,在雨水管安装时要先对支吊架进行安装,然后对塑料管进行安装,同时每层安装一个伸缩节,此外还要根据相关的设计图进行检查口的安装。

同时材料进入工地后还要进行管材质量的检查工作,检查无误,并且安装完毕后,要进行相关的灌水试验,灌水试验要持续进行1小时。

5结论

本文结合建筑给排水安装中相关的技术要点,对给排水系统的安装技术进行了讲解,期望能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相关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世臻.给排水安装工程较常遇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J].安徽建筑,2010(1).

[2]刘俊伟.给排水安装工程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6).

建筑工程类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是指在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当事人的过错,使得建筑物在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给建设单位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事件。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有四种:人、物、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人的因素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这是工程质量优劣最基本的因素;物的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更加复杂、繁多;质量事故的发生也总与某种自然环境、施工条件、各级管理结构状况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紧密相关。由于工程建设往往涉及到施工、建设、使用、监督、监理、管理等许多单位或部门,因此在分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时,必须对以上四大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1建筑材料方面的因素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结构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质量好坏,决定着建筑物的质量。但在实践中由于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造成质量事故的比比皆是。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会给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在实践中建筑材料及制品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1.1使用不合格的钢材。一些施工企业看重效益,不看重质量,低价购买一些不合格的钢材如地下小炼铁厂、黑工厂生产的螺纹钢或圆钢,或者是从废品回收站买来生锈钢材,致使钢结构强度和韧度达不到要求,为建筑安全埋下隐患职称论文。

1.2使用的砂子杂质含量大。一些施工企业为省工钱赶进度,一是以次充好,该用石砂时不用石砂,而用价格稍低的石粉代替或掺杂部分石粉。二是砂子不上铁筛,连大带小,一齐拌入混凝土中。三是砂子中泥土含量太高,不经水洗,直接用于施工。这些做法导致的问题是混凝土强度不够,取样打压后,不符合要求,容易诱发桩基偏位、基础下坠、顶部开裂渗漏等问题。

2施工方面的因素

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质量隐患往往导致安全事故,而不安全因素又可能为质量事故埋下隐患。虽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施工企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责任问题做出相应规定,但在实践中由于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不按程序操作,导致工程质量事故频发。施工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建设前期的工作问题。建设前期的某些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如果不认真按有关规定去做,很可能就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的先天性不足,如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地点的选择等。如果这些前期工作做得不好,很容易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有时损失是十分严重的。

2.2违反设计程序。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应当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原则。但大量的质量事故调查证明,不少工程图纸有的无设计人,无审核人,无批准人,这类图纸交付施工后,因设计考虑不周造成的质量事故屡见不鲜。

2.3违反施工要求。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决定了它和钢筋组合时的坚固程度,添加的砂、石、水泥还有外加剂都必须有一定的比例才能达到设计确定的等级。但在工地上搅拌站砂、石严重混堆问题时有发生,在配混凝土时,水泥、砂、石、水和外加剂根本不过秤。有的工地甚至根本没有秤,现场的混凝土配比例牌只是摆设。这样就大大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3工程技术人员方面的因素

建筑产品的优劣,除了建筑材料全部合格外,最根本是人员的素质问题。提高施工一线技能工人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是提高施工企业整体素质、保证施工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但在中国建筑施工领域,农民工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而这支主力军的素质却令人担忧。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且大部分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因此,由于缺乏质量意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也比较多。另外施工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也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可能造成技术工作出现漏洞。

建筑管理人才缺乏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人才相对不足,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和重要行业管理人才严重匾乏;人才结构失调;人才布局不合理;优秀管理人才流失势头不减;管理人才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存在严重缺陷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业的深层次发展。

4监理方面的因素

建设工程监理直接负责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因此监理工作对建筑工程质量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目前我国监理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为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埋下了隐患。监理方面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建设监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现已出台了《建筑法》、《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规章,基本形成了上下结合配套的建设监理制度体系,对建设监理的开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但随着建设监理的深入发展,有些法规显示出不合理的成分,影响监理事业的发展。

4.2建设监理水平不高。现有的工程监理项目多数为施工阶段的监理,尚需向其他阶段发展。监理服务档次不高,绝大多数情况下停留在工程现场的质量控制上,在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方面往往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这就造成有些施工单位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为了赶进度不按施工规范施工,材料上偷工减料,导致发生建筑工程质量事故。

4.3监理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在工程监理工作中,部分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检查把关不严,造成监理人员对工程施工的监控不力。通过调研发现有的总监理师兼任许多项目的总监;大多数监理人员,特别是总监理工程师根据自己对建设监理的认识和工程经验开展工作,随意性很大。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

4.4监理单位技术装备和检查手段落后。落后的技术装备和检查手段,使得一些质量隐患不易被发现而发展成为质量问题。比如,施工中使用的很多建筑材料,在用于工程施工以前,除了必须同步提供质保材料和准用材料以外,有的还要进行实验室试验,有的必须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复查,由于装备和手段原因导致被忽视的材料质量问题引发的工程质量事故问题在住宅建设中是屡见不鲜。

5法律法规方面的因素

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分三个层次,即基本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不力,是产生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问题的社会原因。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5.1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建筑法》构筑了我国建设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且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有专章阐述。但该法律也逐渐显露出缺乏适应性,过于原则性,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如对相应的处罚措施没有规定具体数额和幅度,完全根据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确定,不利于操作,客观上增加了执法的随意性,要么处罚过重,要么处罚过轻,就同一行为可能出现异罚现象。

5.2条例细则不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比《建筑法》在质量管理方面更加具体化,可操作性强,明确提出了“谁设计、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这一原则分解了质量责任,加大了质量管理的处罚力度,但也存在备案制度细则不完善的问题。

5.3验评标准、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强制性标准等规范标准,不断更新,但官方色彩浓,执行起来不到位,不具体,可操作性差。

除此之外,在整个法律法规及标准中没有明确建筑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中检测机构、监督机构及认证机构不同的权力和义务。另外,在建筑法律实施过程中,没有机构针对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修订完善工作滞后。

参考文献:

[1]白锋.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李子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钱胜.建筑工程质量及事故问题.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4]贺子龙.建筑事故成因及构成要件分析.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6,16:17-19.

建筑工程类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 安全 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是指在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当事人的过错,使得建筑物在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给建设单位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事件。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有四种:人、物、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人的因素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这是工程质量优劣最基本的因素;物的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更加复杂、繁多;质量事故的发生也总与某种自然环境、施工条件、各级管理结构状况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紧密相关。由于工程建设往往涉及到施工、建设、使用、监督、监理、管理等许多单位或部门,因此在分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时,必须对以上四大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一、建筑材料方面的因素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结构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质量好坏,决定着建筑物的质量。但在实践中由于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造成质量事故的比比皆是。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会给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在实践中建筑材料及制品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1)使用不合格的钢材。一些施工企业看重效益,不看重质量,低价购买一些不合格的钢材如地下小炼铁厂、黑工厂生产的螺纹钢或圆钢,或者是从废品回收站买来生锈钢材,致使钢结构强度和韧度达不到要求,为建筑安全埋下隐患职称论文。

2)使用的砂子杂质含量大。一些施工企业为省工钱赶进度,一是以次充好,该用石砂时不用石砂,而用价格稍低的石粉代替或掺杂部分石粉。二是砂子不上铁筛,连大带小,一齐拌入混凝土中。三是砂子中泥土含量太高,不经水洗,直接用于施工。这些做法导致的问题是混凝土强度不够,取样打压后,不符合要求,容易诱发桩基偏位、基础下坠、顶部开裂渗漏等问题。

二、施工方面的因素

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质量隐患往往导致安全事故,而不安全因素又可能为质量事故埋下隐患。虽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施工企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责任问题做出相应规定,但在实践中由于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不按程序操作,导致工程质量事故频发。施工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前期的工作问题。建设前期的某些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如果不认真按有关规定去做,很可能就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的先天性不足,如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地点的选择等。如果这些前期工作做得不好,很容易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有时损失是十分严重的。

2、违反设计程序。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应当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原则。但大量的质量事故调查证明,不少工程图纸有的无设计人,无审核人,无批准人,这类图纸交付施工后,因设计考虑不周造成的质量事故屡见不鲜。

3、违反施工要求。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决定了它和钢筋组合时的坚固程度,添加的砂、石、水泥还有外加剂都必须有一定的比例才能达到设计确定的等级。但在工地上搅拌站砂、石严重混堆问题时有发生,在配混凝土时,水泥、砂、石、水和外加剂根本不过秤。有的工地甚至根本没有秤,现场的混凝土配比例牌只是摆设。这样就大大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三、工程技术人员方面的因素

建筑产品的优劣,除了建筑材料全部合格外,最根本是人员的素质问题。提高施工一线技能工人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是提高施工企业整体素质、保证施工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但在中国建筑施工领域,农民工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而这支主力军的素质却令人担忧。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且大部分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因此,由于缺乏质量意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也比较多。另外施工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也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可能造成技术工作出现漏洞。

四、监理方面的因素

建设工程监理直接负责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因此监理工作对建筑工程质量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目前我国监理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为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埋下了隐患。监理方面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监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现已出台了《建筑法》、《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规章,基本形成了上下结合配套的建设监理制度体系,对建设监理的开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但随着建设监理的深入发展,有些法规显示出不合理的成分,影响监理事业的发展。

2、建设监理水平不高。现有的工程监理项目多数为施工阶段的监理,尚需向其他阶段发展。监理服务档次不高,绝大多数情况下停留在工程现场的质量控制上,在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方面往往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这就造成有些施工单位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为了赶进度不按施工规范施工,材料上偷工减料,导致发生建筑工程质量事故。

3、监理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在工程监理工作中,部分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检查把关不严,造成监理人员对工程施工的监控不力。通过调研发现有的总监理师兼任许多项目的总监;大多数监理人员,特别是总监理工程师根据自己对建设监理的认识和工程经验开展工作,随意性很大。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

4、监理单位技术装备和检查手段落后。落后的技术装备和检查手段,使得一些质量隐患不易被发现而发展成为质量问题。比如,施工中使用的很多建筑材料,在用于工程施工以前,除了必须同步提供质保材料和准用材料以外,有的还要进行实验室试验,有的必须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复查,由于装备和手段原因导致被忽视的材料质量问题引发的工程质量事故问题在住宅建设中是屡见不鲜。

五、法律法规方面的因素

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分三个层次,即基本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不力,是产生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问题的社会原因。

除此之外,在整个法律法规及标准中没有明确建筑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中检测机构、监督机构及认证机构不同的权力和义务。另外,在建筑法律实施过程中,没有机构针对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修订完善工作滞后。

参考文献:

[1]钱胜.建筑工程质量及事故问题.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建筑工程类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框架机构施工技术是一种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原料,制成承重梁柱,预制加气混凝土、浮石、蛭石等原料制成轻质隔墙的施工技术。这种施工技术主要适用于高层和大面积结构的楼层施工,其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因为高层和大面积楼层施工所用的施工混凝土工程要求具有浇注量大、强度高、配筋量大等特点。其二是其技术是要先浇筑房梁、楼板,然后再做填充墙体的施工,这样就让填充墙的堆砌、拆卸变得简单了,并且这样对于用户来讲也是比较实用的,因为他们可以灵活的支配空间。框架结构相对于传统的建筑结构来讲具有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震性强。

因为框架结构的整体梁柱的构件截面积都是较小的,所以它的承载力和刚度都比传统的砖混结构低,但是这种构件在楼层很高的建筑里就可以显示出它的特性,它的水平位移速度慢,受力时会向纵横两个方向蔓延,因此这种整体性的抗震情况(受力情况)要比传统的结构强。

1.2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工艺

框架结构施工一般都是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和钢筋框架构施工。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工序:轴线定位、柱钢筋绑扎及支架搭设、(这两个是最重要的工序)柱混凝土、模板、底模等等。钢筋框架结构施工工序除了以上几个工序外,还有钢结构构件预检和配套、钢柱基础检查、安装流水段的划分、安装机械的选择等等工序。多、高层的框架结构最常见的几种结构施工技术都有:电渣压力焊的接长方式、泵送混凝土的混凝土浇注方式。不管是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还是钢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对轴线定位、测量放线、配比设定、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加固、浇筑等工序有很严格的要求。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恰恰就是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比较多。

2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中常见的问题

虽说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具有很多优点,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时间也算比较久,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混凝土质量问题混凝土质量的问题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是非常常见的,因为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很难把握的。根据实际情况,混凝土质量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混凝土原材料问题。对于不同结构的构件它所用的材料构造是不同的。

第二,混凝土浇筑质量问题。在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工序中,浇筑是一道十分重要的工序,它直接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问题。但是现在的施工方为了利益问题,混凝土中往往都是添加了许多的添加剂,这就直接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问题。

第三,混凝土养护问题。在框架结构技术施工中,混凝土的配比是有严格要求的,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砂率每下降2%~3%,混凝土的强度就会下降15%~20%,水和石灰的比重每多增加10%,混凝土的强度就会降低5%~1建筑施工论文0%。但是,在有的施工场地中,经常会出现由于混凝土的保养出现问题而导致重新配比混凝土的事故。

2.2保护层方面的问题

众所周知,混凝土的保护层不仅有支撑加固的作用,还有保护里面的钢筋不发生锈蚀的作用,并且还可以保护钢筋具有黏结锚固性能,但是我们往往只注重保护主筋而疏忽了箍筋的保护,让其露在外面。下面的这张图描述的就是由于保护层不当而出现的问题。职称论文范文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框架梁在框架柱的节点的地方,而一般的框架柱的受力钢筋的保护层为30mm,而施工方为了保护主筋使得框架梁端的保护层变为了d+30mm,但是这个设计削弱了框架梁截面抗弯的承受能力,并且在受到负荷重力后,是极其产生开裂现象的。这只是一个在施工时出现的一个问题,像这种类型的问题在实际的施工操作时还是有一些的。

2.3钢筋框架结构技术施工存在的问题与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一样,钢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在实际施工中也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焊条型号和规格长度不符合要求、纵向钢筋排距不匀、节点处柱箍筋间距不符合要求、主筋位移等等。这些问题看起来好像是小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却是“难题”。因为这些问题有的都是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小心造成的。

3解决措施针对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3.1严格把关混凝土质量问题关于混凝土的质量问题,首先要讲的就是原材料的问题,所以在施工之前要先把工程的规划做好,对于构件结构大小以及每个构件结构需要的混凝土量都应该有相应的数据体现,因为这样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关于混凝土里面添加过多的添加剂的问题,这就要从原料的源头上把关了,在收购材料时最好是收购那些有质量证明书的材,以免造成原料的浪费。所以,必须科学配比混凝土的比重,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2科学设计保护层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一般的框架结构施工设计在保护层方面都会优先保护主筋,但是这样会影响建筑整体的抗弯承载能力。所以,在进行保护层框架设计时可以在框架梁端保护层超过30mm的区段的范围内,增加一道直径间距都和框架梁箍筋相等的双肢箍,并且还要铺设4根12mm的纵向钢筋用以加固。这样就可以解决保护层方面的问题了。

3.3提高钢筋框架结构施工人员技术

针对上面分析的钢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最主要的还是要提高钢筋配料、加工绑扎人员的技术素质。因为上述的焊条型号和规格长度不符合要求、纵向钢筋排距不匀、节点处柱箍筋间距不符合要求、主筋位移等等问题都是技术人员直接操作的,所以要保证技术人员具有良好的技术素质,能熟悉处理纵筋、框架梁端与节点钢筋、主筋等方面的问题。

4结语

建筑工程类职称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质量成本;质量成本会计体系;建筑业

0引言

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频繁出现,这些事故的频繁连续发生及酿成的恶果,无不令人震惊,也反映了工程项目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值得引起深思和重视。看似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刻不容缓,但是,一味地追求质量而不计代价是不现实的。质量差给社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浪费;同样,超过实际需要不计成本地生产过高质量,也是极大的损失和浪费职称论文。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对开展质量成本控制有很强的认同感,这使得在建筑行业中推行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有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现有理论的缺陷性,在实际推行中还是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问题,最终导致了管理成效不显著。

1XYZ公司质量成本控制方案研究

XYZ公司是由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山东建工股份有限公司组成的具有国家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钢结构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园林古建筑一级资质,集房地产开发、建筑科研、建筑装饰、钢结构制作安装、速成墙安装、工程技术咨询等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通过对XYZ公司实地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很容易发现,尽管XYZ公司在日常的工程管理中,已经开展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并且其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有着自身的特点,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如:事后检验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损失,成本太大;与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相关的部门职责不明确;高层管理者忽视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质量的重要性没有渗透到基层工作人员当中去,质量意识不强;现有管理体系不健全。

综上所述,公司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方案还是问题的焦点,这在结果上集中表现为现有体系没能发挥有效的功能。这些缺陷之间并不是互相孤立的,彼此之间又有着互为依存的甚至是互为因果的关系,这不仅是XYZ公司目前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核心问题,也是该行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下面的章节中,笔者将在结合XYZ公司自身的特点的基础上,论述如何正确的实现公司质量成本源归集,如何合理的建立公司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以及科学的应用质量损失成本的分析方法。

1.1XYZ公司质量成本核算技术方案

1.1.1XYZ公司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XYZ公司建筑施工质量成本可通过设置以下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一级科目质量成本,并下设4个三级级明细科目,即预防成本、内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各三级账户应根据实际支付的具体内容设置四级明细目,以便反映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

1.2XYZ公司质量成本分析

由上图1.2可以看出,XYZ公司的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及鉴定成本各占10%左右,而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各占了37%和43%。因此初步结论是:降低质量成本必须从降低内外部损失成本,加大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投入。

由表1.1的结论可知,2009年XYZ公司质量成本主要构成是质量损失成本。下面.图1.3分别对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项目进行分析。

从上图1.3可以看出,XYZ公司内部损失成本几乎全部由内部返工损失和内部返修损失构成。其中内部返修成本占有绝大部分。根据ABC理论知。如果将内部返修成本控制在一定水平上,质量成本控制的优化将有很大的改观。笔者给出以下建议:

①既要注重工程施工的质量,也要注意控制质量成本。提高质量水平不应该是以高的内部损失成本来实现的。内部返修成本如此之大,这是对不合格施工程序因返工重做而发生的费用。如由于工程质量不合格进行返工修复而发生的人工、材料、构件、机械等费用,这些费用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②2009年XYZ公司停工损失费为0。停工损失指由于各种内部的责任或外部的责任而引起的机械、设备闲置而造成的损失。如起重机发生故障造成停工是内部责任。2009年XYZ公司的内部损失成本结构不科学,加固成本、质量故障分析处理成本、材料降级处理损失的数额都很小。由此可以看出,2009XYZ公司没有重视质量成本的分析和处理工作。在一味地牺牲质量成本来实现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成本的提高。

从1.4图可以看出,2009年XYZ公司外部损失成本主要构成有为外部停工损失和外部返修损失。这两者之和超过外部返修损失成本的80%,由此可知要想降低外部损失成本,主要对象是外部停工损失。外部停工损失主要因机械利用率低引起的,因此,应联系项目实际,从管理组织机械施工,提高机械利用率着手,努力减少外部停工损失。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XYZ公司的质量成本结构很不合理,要加大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投入,以及今后控制的重点要放在对内部返工损失成本控制上。然而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投入量的多少,以及各成本比重多少是比较合适的等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质量成本优化分析的手段。此外,公司应该重视对基层施工人员的培训,只有通过培训,才能提高他们的技术和质量意识,从而从根本上预防质量问题的再发生。

2结论

质量成本控制需要质量成本数据,质量成本数据显示了公司经营管理工作能够进一步合理化的潜力。

质量成本数据是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缺陷和质量管理薄弱环节的重要指示器,通过质量成本分析可以为建筑施工企业改进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寻找突破口。

一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于非货币性数据不敏感,而对货币数据非常敏感,因此质量成本的货币形式能够引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从而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实现经济效益增长的目标。建筑施工企业应如何有效的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呢?从前面的分析来看,施工企业必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构建一个可靠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是可行的。质量成本核算是质量成本控制工作的基础组成部分,要正常、有效的运作需要各个组织保证。

2.2注重培训提高素质。既要注重施工质量,更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它要求企业必须“始于教育,终于教育”。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大企业预防成本的投入,以便减少质量控制失效成本。

2.3加强施工企业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强化预防成本投入。必须要提到预防成本。质量较高的工程项目,这部分费用占质量成本费用中的比例相应就大。应实行以预防为主的质量成本管理,把钱花在避免故障的出现,而不是花钱解决不合格项目造成的后果。

2.4建筑施工企业应关注质量成本核算的有效性。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核算是开展质量成本分析、撰写质量成本报告质量成本划、实施质量成本控制预计反映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绩效的依据,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2.5企业应从制度上明确质量损失成本源。企业研究质量损失成本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找出导致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帮助有关责任部门尽可能地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

2.6企业应有效地运用质量损失的分析方法。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质量损失成本分析的任务是为了支持质量改进决策,因而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工作程序,使质量损失分析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易于操作,更好地为决策工作服务。运用质量损失成本总额及相关指标分析、ABC分析以及质量损失函数等方法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内外因素的影响程度,把握减少企业质量损失的计划和有效实施对企业质量损失的控制。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质量成本,并开始尝试开展质量成本管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研究质量成本管理理论。理论与实践并进,将质量成本管理推向前进。此文仅是笔者学习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的一点心得体会。在此只想抛砖引玉,以引起更多企业的关注,唤起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希望质量成本管理能真正走进我国企业,为增强企业实力,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傅道奋,王效俐.浅论质量成本特征曲线[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8):80-83.

[2]尤建新.质量成本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5:2-5.

[3]于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及对策初探[J].中外建筑,2007(6).16-18.

[4]全国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委会.房屋建筑工程成本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丁春红.工程质量控制和成本浅谈[J].科技信息,2007(10):29-21.

[7]黄春金.工程监理中质量成本的研究与应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7-9.

[8]李正权.质量工程师应当具备的心理素质.中国质量报,2006.4.12.

[9]李卫东.企业质量始于质量工程师.人民政协报.2002.11.14.

[10]董乐群.时代需要质量工程师.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4.1.

建筑工程类职称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东北民居文化遗产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G353 文献标识码: A

一、序论:

文化遗产在中国大陆还是一个新兴的概念,而以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的文化遗产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学界对文化遗产的定义是一种范围概念,即为文化遗产设定一系列特点,符合这些特点的内容就属于文化遗产。这种边界模糊的定义使得以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的文化遗产学更像是不同学科分支研究的集合,而始终无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目前的文化遗产理论研究更多还是借用历史学、艺术史、民俗学等学科的方法论,始终无法建立自己的方法论,根本原因就在于文化遗产的概念不清,根本无法建立一种方法论来涵盖所有内容。

作为文化遗产研究一部分的民居研究充分体现了文化遗产学这种尴尬。“民居”本身就不是一个严谨的名称,它和建筑、住宅、居住空间都有交集,又都不一致,很难给它一个科学的定义。而作为文化遗产的民居,还要在时间上与现代民居加以区分。正因如此,目前的民居研究是一个以建筑学为核心,涉及历史学、民俗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宽泛领域。其研究方法论并不固定,往往与研究者自身的专业背景有很大关系。

由于相临近的地域范围往往具有相似风格的民居,因此按地域对民居进行分类是民居研究中比较常见的方式。东北民居以其分布范围广、地域特点明显、民族特色丰富而著称,是我国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农业社会民居的特点。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建设,城市和乡村的民居发展呈现巨大差异。目前在城市当中已经几乎见不到传统民居,即便是在乡村,传统民居的特点也正在逐渐消失。这些都为民居研究者们提出了紧迫而严肃的课题。

二、研究概况:

本文所梳理的民居研究内容,是指进入新千年以后的、以东北民居为研究对象的、符合文化遗产学研究范畴的学术成果。简言之,就是最近十年针对东北传统民居的研究。虽然,民居研究方面每年都有大量,但是其中符合文化遗产学范畴的,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并不多,而这其中关于东北传统民居的研究则更少。

对于这一地域的传统民居,以东北学者及其科研团队关注居多。近年来,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等高校为核心,东北地区的高校当中形成了一股民居研究的潮流。尤其是2005年以后,以关注民居生存状况、保护少数民族居住文化、促进东北社会转型为出发点的民居研究渐成热潮。以周立军、陈伯超为代表的一批学者通过不断地努力,以2009年《东北民居》一书的出版为标志,使东北传统民居研究终于走出了“只是民居综合研究当中顺带提一下”的尴尬境地。

除这本专著以外,关于东北民居研究的综合性专著要上溯到1985年张驭寰编著的《吉林民居》(2009年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最新版)。相比以土楼研究为代表的福建民居和以窑洞研究为代表的西北民居,东北民居研究的成果着实乏善可陈。但是,从近几年一些学位论文的情况来看,还是有很好的趋势。比如,更多运用文化人类学、文化地理学、民族学等学科的方法论,通过对传统民居的研究来探究过去人们的居住文化,使东北传统民居研究不再仅仅是建筑学的附庸。

国外对东北民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韩国。中韩两国朝鲜族同宗同源,韩国建筑学界对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族民居的形态、平面结构、建筑布局等一直富有兴趣。21世纪初,韩国学界曾亲赴东北实地考察朝鲜族民居和民俗情况,后撰写了大量论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忠北大学KIM JUN BONG的博士论文《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族传统民居平面的分类和特点》。此外,韩国籍学者金俊峰的《中国朝鲜族民居》和《温突――灿烂的炕文化》也是关于东北民居尤其是朝鲜族民居比较重要的著作。需要说明的是,金俊峰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来到中国,此后十余年时间一直在中国生活,先后任教于多所大学。其国籍虽未变,但是其学术思想受到中国学界影响很大,因此他的研究成果恐怕也无法完全看作是国外学者的研究。

三、民族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民居研究:

东北地区是一个民族成份并不复杂的地区。广阔的黑土地上主要居住着汉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俄罗斯族等民族。但是,在东北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许多民族文化在迅速消失,比如鄂温克、鄂伦春、赫哲族的语言已经基本消亡。民族文化是民族性质的核心内容,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存续,但是,往往其民族自身并不具有扭转这种势头的能力。因此,保护民族文化是东北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东北学术界肩头的重担。在这种大背景下,从维系民族性的角度展开学术研究被许多学科普遍采用。

传统民居研究也不例外。而且,东北地区的汉族传统民居与北京、河北、山东等地的民居渊源颇深,若以特色而论尚不足以凸显东北风格。因此,以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探讨占据了东北传统民居研究的巨大篇幅。虽然研究者的学术背景不同,采用的方法论和论证逻辑也各异,但是他们的论文都是从保护民族特色、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观愿望上出发的。这与人类学、考古学在面对文化遗产时首先要将研究者自身从“遗产继承人”的身份中抽离出来,尽力回避主观愿望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很大的不同。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东北地区由于历史和气候等原因,可用于人类学和考古学研究的传统民居数目非常稀少或者难于发现。而可用于研究的遗存时代都相对较晚,民族属性也较为明显。

从选题的比重来看,对满族、朝鲜族民居的研究占主要地位。这一方面得益于这两个民族相对人口较多,有足够多的民居样本可供调查;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从事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研究的学者较少造成的。因此,为数不多的关于鄂温克、鄂伦春、赫哲族民居的文章就更加值得关注。由陈伯超和他的研究生李典阳共同完成的论文《从传统民居变迁看赫哲、鄂伦春、鄂温克族同源性》是一篇旨在追本溯源的文章。由于这三个民族没有本民族文字,本民族语言也已基本消亡,因此在讨论其民族属性时历史学和文献学的方法都显得捉襟见肘。这篇文章通过传播和继承过程当中最稳定的、最不易变异的居住习惯和民居风格来考证这三个民族的源流问题,给解决类似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除此以外,孔德明关于赫哲族的文化人类学研究也很具有代表性。在他的《文化人类学视阈下的三江流域赫哲族渔猎住宅艺术摭谈》中,他将民居作为人类造物文化的一种表现,从生态、经济活动、观念等几个方面来说明某一种民居艺术风格的形成都是这种民居的创造者长期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相比之下,满族和朝鲜族民居研究的文章虽然数量较多,但是论证角度和思路并未有很多新奇之处。一类是典型建筑物研究,如王中军的《东北满族民居的特点――乌拉街镇“后府”研究》。这类研究方法在民居研究中并不少见,该文通过实地走访和详细的绘图也做到了内容详实。但是,能留存至今的典型建筑往往都是过去的官宦人家住宅,在用做民居研究时总是会遇到概念不清的问题。一类是民族学研究。这类研究借用了民族学田野调查的方法,通过实地走访少数民族居住区获得第一手资料,再结合建筑学理论研究其结构、布局、营造,或者结合文化地理学理论研究其风格的形成和流变。如李信昊、金俊峰、李佰寿合著《东北地域农村朝鲜族民居实态调查研究──以延边龙井市龙山村为中心》,李佰寿、金松浩合著《东北朝鲜族农村居住空间探析》以及金日学著《朝鲜族民居空间特性研究》等。运用较多的一种研究方法是民俗学方法。这类研究从现代居民及其祖先的生活习惯、风俗信仰、民族禁忌等方面来解读其民居是如何在民族与环境的互动中形成并发展,并用这些作为其功能、结构、布局、风格等方面的解释。如唐大为、何锐合著《东北抚顺满族民居的地域特色》以及东北林业大学翁杨的硕士论文《满族文化对传统建筑及内部格局的影响》。

不能忽视的是,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居研究越来越呈现运用不同学科方法论进行研究的局面。学者们日益认识到民居研究的复杂性,只从传统眼光看问题不能取得进一步的突破。民居以及居住文化本就是人类行为创造的复杂集合体,所以也只有运用多种不同方法才可以更全面的了解。莫鑫的《传播学视域中延边地区智新民居发展的探究》和卢迪的《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涵化研究》用更加明确和逻辑的传播学理论来研究民居的发展,与文化人类学和文化地理学对民居风格研究中那种“想当然式”的传播观念完全不同。闫璐的《吉林乌拉古镇聚落空间结构形态研究》则是借用了考古学中聚落的概念,将民居置于更大范围的空间结构中进行讨论。为传统民居的保护、规划、利用等研究方向提出新的思路。以上这些尝试都十分值得进一步深入下去。

四、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民居研究:

东北地区虽然号称几千年历史,但是有迹可循的历史遗存相比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要少很多,现存最古老的遗迹建筑能够上溯到渤海国时期。保存至今的古代建筑以辽代和明清为主,并且以宗教建筑居多。近代建筑则以名人故居和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为主。这些具有特定性质的建筑在文化遗产研究当中更适合用于历史建筑研究,而对民居研究的直接帮助不大。民居研究更多求助于近代建筑。尽管如此,鉴于同一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由当时的社会状况决定的,宗教建筑与民居都具有同样的时代特点,因此这类历史建筑研究对民居研究还是有辅助作用。

东北传统民居的文化遗产研究有明显的历史学印记。这也是希望尽最大可能的保护、利用、研究现有的历史建筑遗迹这种想法的一个体现。近十年来,发表了许多关于历史建筑研究的论文,研究对象涵盖了宗教建筑、陵墓建筑、桥梁建筑等。其研究方法通常利用文献和考古资料,与现存历史建筑遗迹相印证,再结合其他地区相类似的建筑遗迹,或考证源流,或辨析风格,或论述文化价值。比如丁、刘翔宇、张思锐合著《辽代建筑分期略论》,梁莹的《盛京三陵的文化价值》,才大泉的《阿城清真寺建筑艺术特点》,李仁志、田月华、李训良合著《辽西金代古桥考》等。这些文章当中不乏相关文博部门研究人员的职称论文和应景之作,字里行间也隐约透露着一股王婆卖瓜的自豪感。然而,相比中原地区,东北历史建筑受到的关注本来就少,因此这些文章即便有滥竽充数之嫌,也仍然代表了一种声音,不能轻易忽略。

另一方面,东北地区在中国近代历史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涌现了很多重要人物,相关的纪念建筑存世不少,而这些对民居研究有重要意义的近代建筑受到的关注还不够。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有杨瑶、张辉、李晶会合著《东北现存四合院建筑的典范――彭公馆》,王子璇的《萧红故居的意和美――浅析东北传统民居的形制和特征》以及刘威的《建国初期的建筑文化变迁――以为中心》。其中刘威的这篇论文视角比较独特。他并不是通过建筑实体来研究建筑的变迁,而是从文化入侵的角度,通过对时期的一本期刊进行研究来考察日本的侵略给东北民居建筑带来的影响。

除了历史学研究,另一类文化遗产研究是从建筑学着手。虽然民居的定义不得同于建筑,但是不存在没有建筑的民居。民居研究的内涵最核心部分仍然是建筑学研究。这也是目前东北传统民居文化遗产研究的主要阵地都在各理工类高校与建筑相关的专业当中的原因。建筑学研究相比历史学研究更关注民居的营造方式、布局结构、施工技术或建筑类型等。典型的有周立军教授及其学生的一批论文,如徐冉的《渤海上京宫城第三、四宫殿复原研究》,李同予的《东北汉族传统合院式民居院落空间研究》以及常慧的《东北传统民居文化生态研究》等。除此之外,牛笑的《从类型学的角度看东北民居的发展》是运用建筑类型学研究民居的代表。

五、东北传统民居研究的不足:

近十年来,东北民居研究一直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在从各个方面填补东北民居研究的空白。但不足仍然存在。在关注的问题方面,对不带有地域、民族等东北特质的通识性问题关心不多。比如民居起源的起源问题。目前,很多学者认为民居的起源于定居和农业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东北的少数民族都是从游牧和渔猎发展起来的,他们的民居是否能够代表另一种民居起源的形式?民居的出现需要具备哪些必要要素?类似的问题如果置于东北的民居特点下进行研究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在关注的对象方面,对民居整体进行研究居多,对局部进行专门研究较少。东北传统民居当中,有很多重要的局部十分具有研究价值。比如窗,大家都熟知的东北三大怪之一――“窗户纸糊在外”。它说明窗是东北民居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局部,但是关于窗的专题研究却很少。再比如炕。炕是东北民居内部结构的核心。它具有寝卧、取暖、待客、烘干、盛放等功能,这些功能直接影响着东北民居的建筑布局以及东北人的居住习惯和风俗。如东北传统民居居住空间大,待客空间小或者没有。中原和南方民居中的堂屋在东北民居中被弱化甚至取消,就是由于堂屋的待客功能和供奉祖先功能被炕取代了。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东北城市中的楼房公寓仍然是卧室大,客厅小。这与东北人世世代代养成的待客方式――“脱鞋上炕”有直接关系。东北现代城市化的民居与传统民居最大的区别就是炕的消失。进而,

这些民居中的居民的生活习惯、风俗和观念与仍然生活在传统民居中的人反差正在逐渐拉大。可惜的是,对于炕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比较重要的文章有华阳的《东北地区古代火炕初探》。

在方法论的运用方面,虽然已经有多学科的融合,但是仍然缺乏国际上应用较多的功能论、系统论的方法。民居形成、发展、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从经济、环境、文化的某一方面都无法详尽地解释。如果将民居看做一个各种功能需求综合而成的系统,就可以将各种因素作为变量进行研究,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加全面。但是,任何一种方法论的应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将现象研究上升为理论研究更需要整个学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驭寰.吉林民居.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2]汪之力,张祖刚.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孙大章.中国民居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建筑工程类职称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大面积混凝土地面 裂缝 无缝施工 控制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们在工程施工实践中,利用UEA混凝土补偿收缩的原理,采用膨胀加强带替代后浇带,实现了超长钢筋混凝土的无逢施工,为同类的工程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职称论文。

1 混凝土无缝施工设计

1.1 设计思路

大面积混凝土路面结构无缝施工设计,关键是对裂缝控制的设计。根据温度应力与结构长度呈非线性关系,且混凝土早期(7~10d)温差及收缩变形较大的特点,把大面积混凝土地面结构按垂直方向设置施工缝,分为若干小块,每一块为一仓,施工期间实行分块跳仓浇筑。这种跳仓浇筑采用了短距离释放应力的办法应对混凝土早期较大的收缩,待混凝土经过早期较大的温差和收缩后,各仓浇筑连接成整体,应对以后较小的收缩,即“先放后抗,抗防兼施,以抗为主”的辩证设计原则。

1.2 跳仓间距的确定 根据地基上混凝土板的平均伸缩缝间距计算公式以及施工现场的情况,跳仓间距决定取17米。整个展览馆的平面尺寸为100米×98米,按垂直施工缝分仓,整个区域分成30个网格。

2 混凝土施工工艺

施工时按网格的编号顺序进行跳仓浇筑。在每一网格内,混凝土必须一次性浇筑完毕,不允许出现冷接缝,相邻两块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不得少于7d。

2.1 混凝土工程

控制混凝土的用水量及水泥用量,水泥用量越大,含水量越高,则收缩变形越大,且延续的时间越长。在地面施工中,经过试配、选择了配合比为1:1.82:4.07,水灰比0.43,水泥用量328kg/m。由于抗折混凝土的石子级配要求用石量较大,所以掺入了0.75%水泥用量的FDN减水剂,掺入减水剂不仅使混凝土的和易性有明显的改善,同时又减少了10%左右的拌合水,减水后使混凝土回缩量减小。混凝土骨料中的砂子采用中、粗砂,根据有关试验资料表明,当采用细度模数为2.79,平均粒径为0.381的中、粗砂,比采用细度模数为2.12、平均粒径为0.336的细砂,每1m3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20~25kg水泥用量可相应减少28~35kg。如用细度较低的砂子,可以加大高效减水剂的剂量,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

如工期允许,也可以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因掺入粉煤灰后早期强度较低),因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自生收缩是正的(缩小变形),而粉煤灰的自生收缩是膨胀变形,这对混凝土的抗裂性是有益的,另外也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以达到减少水和水泥用量的目的。

2.2 主要技术措施

2.2.1 混凝土的搅拌

搅拌在现场进行,为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现场砂石采取遮阳降温(因为是夏季),必要时洒水降温,袋装水泥仓库保持空气流通,搅拌时搅拌机每2h浇水一次,混凝土输送管上覆盖麻袋,并洒水保湿。

2.2.2 坍落度严格控制

坍落度控制在(12.2)cm,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水灰比、坍落度和入模温度进行测定,初始施工时坍落度应每1h检查一次,质量稳定后,2~4h检查一次。混凝土入模温度测试每工作班不应少于两次。

2.3 混凝土振捣必须充分

混凝土入模后先用插人式振动棒振密振实,然后用振捣粱振至表面平整,后用Φ180的钢管(内装砂子),制成的提浆滚在混凝土表面来回滚压提浆,用人工抹平。

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立即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水养护7d以上。注意混凝土所处的大气环境,在干燥季节或风口处应加强保水措施,防止混凝土水分蒸发速度过快,以控制其出现早期表面裂缝。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目的是要使混凝土保持或可能接近于饱和状态,使水化作用达到最大的速度,以得到更高强度的混凝土。在养护温度相同的情况下,连续湿养护(即盖草袋子、洒水养护)时混凝土强度在各龄期均为最高。特别是混凝土在浇筑后内部处于升温阶段时要适时进行湿养护,以加强混凝土的水化反应。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峰值,又可以防止后期的强度损失。尤其掺加减水剂后更需要保证养护时间。

3 施工控制措施

3.1 要求搅拌站严格执行配合比,施工配合比可根据现场材料情况在允许范围内进行调整,以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3.2 混凝土出站前,要求测试坍落度,同时观察和易性,不得出现离析、分层等现象,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出厂。 3.3 浇筑混凝土时,对到施工现场的每车混凝土都要求测坍落度,控制在160~180mm,并观察其和易性,不得存在离析、泌水现象。表观检查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坚决退场。

3.4 混凝土振捣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不能漏振、欠振和过振,更不得用振捣器拖赶混凝土,振捣时间掌握在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和不再下沉为准。

3.5 混凝土表面经耐磨处理并压光后立即覆盖塑料布进行保水养护,使混凝土表面一直处于潮湿状态。

3.6 表面防裂施工技术要点

3.6.1 泵送混凝土经振捣后表面水泥浆较厚,容易引起表面裂缝,首先,要求在振捣最上一层混凝土时,控制振捣时间,注意避免表层产生太厚浮浆层。

3.6.2 除了水泥水化作用影响,外界气温也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与内部产生温差,气温的骤降也会增加混凝土表层与内部温度差的梯度。在浇捣后,必须及时用2m长括尺,将多余浮浆层刮除,按施工员测设的标高控制点,将混凝土表面括拍平整。有凹坑的部位必须用混凝土填平,在混凝土收浆接近初凝时,混凝土面进行二次抹光,在混凝土收浆凝固施工期间,除了具体施工人员外,不得在未干硬的混凝土面上随意行走,收浆工作完成的面必须同步及时覆盖表面养护保护层。

4 现场监测与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大面积混凝土水化热大小及施工过程中早、中、后期温度升降和应力发展规律,根据本工程地面结构平面尺寸、形状以及厚度,在不同位置设置了温度监测器,在测点被覆盖、振捣、抹平后记录入模温度。依据大面积混凝土早期升温快,后期降温也较快的特点,在温度收缩应力计算的基础上,确定测温时间为30d:1~3d每4h测读一次,3~14d每6h测读一次,以后每12h测读一次,若遇温度突变或温度过高应记录一次。

地面结构的“分块跳仓浇筑无缝施工技术”,增强了地面结构的整体性,提升了地面的使用性能,有效地控制了大面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产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跳仓施工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缩短了施工工期,施工过程中无需特殊的施工措施,突破了规范要求的规定,实现了普通混凝土的高性能化。

参考文献:   

[1]秦桂娟等,建筑工程模板设计实例与安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1) 

建筑工程类职称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也关系到后期的生活生产。如此大的影响力,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管理,因为它是建筑工程的最大保障。在施工阶段,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二、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的意义 

提高工程质量,是众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不懈的追求目标,也是扩大建筑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信誉的根本途径,工程质量问题,始终是市场竞争的焦点,如何提高工程项目实体质量,这是摆在所有施工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无非是一个工程最终要的部分,工程质量是保证人身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的保证,也是保证社会秩序使得家家能安居乐业的基础条件,所以分析施工质量影响因素有着重要意义。 

1、施工人员对工程质量起到龙头作用  

随着我们施工人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展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近几年建设投资规模在迅速增长 ,但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和损失,其中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是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与实际工作的需求之间还有距离,尤其缺乏既精通工程技术、又通晓管理业务、具有战略眼光的复合性管理人才。因此如何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从而有效地降低工程损失、提高工程效益,就成为建筑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人员是直接参与工程建设的决策者、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也在一项工程起到龙头作用,人作为控制的对象,要避免产生失误,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主导作用对工程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2、施工机械对提高工程质量作用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除了要具备劳动力和劳动对象之外,还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劳动资料。机械设备是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的劳动资料,是施工过程中必备的基本要素。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施工机械越来越多,并将逐步代替繁重的体力劳动,可以帮助人完成人能力以外的施工,在保证工程质量方面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同时,由于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拥有量比较大,其机械设备总值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也相当高。当施工机械设备效率低,浪费严重时,会加大机械成本的支出。只有提高其生产率和利用率,延长机械使用寿命,不断降低使用成本,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台机械设备的效能。 

3、好的材料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基础 

工程材料是构成工程实体建筑材料,是工程质量的基础,也是是工程实体组成的基本单元,基本单元质量构成工程实体质量,每一单元材料的质量均应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工程材料的选用是否合理、产品是否合格、材质是否经过检验、保管使用是否得当等,都将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结构刚度,影响工程使用功能和安全。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就无法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的质量部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创造正常施工条件的前提,使得工程实体质量就能够得到充分保证。 

4、方法是施工质量顺利进行的条件 

施工方法主要体现在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施工、检测手段和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的控制,符合有关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法规性文件,各项管理制度要配备、完整,不留漏洞,各项工作要求明确,符合工程质量目标,制度之间不互相矛盾,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审查,使其能发挥指导工程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作用。在工程施工中,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操作是否正确,是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投资单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  

5、做好季节性气候准备工作是施工质量不打折扣的后盾 

一个工程要想顺利的施工,季节性气候也对施工有着重要的意义,季节性气候是工程施工的阻碍因素,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如果不对事先做好方案,不但延误工程的施工期限也使得施工质量大打折扣,所以做好季节性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三、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因素

1、人的因素

人是建设工程项目的策划者和执行者。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无论作为策划和监督者的业主方还是监理和施工方,乃至于材料供应商,都将参与到建设工程项目中来,只有项目的各个参与方都能充分理解项目质量的意义,并为之竭尽全力才能保证建设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我国实行建筑业企业经营资质管理制度、市场准入制度、执业资格注册制度、作业及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等,从本质上说,都是对从事建设工程活动的人的素质和能力进行必要的控制和管理。此外,我国的各种法律条令还对建设工程的质量责任制度作出明确规定,如规定按资质等级承包工程任务,不得越级,不得挂靠,不得转包,严谨无证设计、无证施工等,从根本上说也是为了防止因人的资质或资格时空而导致质量能力的失控和不合格。

2、技术因素

影响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技术因素设计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直接的工程技术和辅助的身缠技术,前者如工程勘察技术、设计技术、施工技术、材料技术等,后者如工程检测检验技术、试验技术等。建设工程技术的先进性程度,从总体上来说还主要取决于发达国家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取决于建筑业及其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对于具体的建设工程项目,和主要还是通过技术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优化技术方案,发挥技术因素对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保证左右。如今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的应用已经广泛投入到建设工程的各个项目之中,对于新技术的发展,必将有力的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但同时我们也要慎重的对待新技术,新材料等,因为对于现在的发展水平,有很对新的事物我们还没有对其完全了解,这样在我们应用新技术的时候就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有时候这些风险是致命的,所以当我们面对新兴事物的时候就要求我们慎重使用,不能盲目求新求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我们的建设工程项目服务。

3、管理因素

管理的进行伴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全部运行周期也是对建设工程能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影响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因素,主要是决策因素和组织因素。其中,决策因素首先是业主方的建设工程项目决策,其次是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主体的各项技术决策和管理决策。实践证明,没有经过资源论证、市场需求预测,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建成后不能投入生产或使用,所形成的合格而无用途的建筑产品,从根本上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具备质量的适用性特性。同样盲目追求高标准,缺乏质量经济性考虑的决策,也将对工程质量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

管理因素中的组织因素,包括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的管理组织和任务组织。管理组织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三者的有机联系构成一定的组织管理模式,其各项管理职能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着建设工程项目目标的事项。任务组织是指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的任务及目标分解、发包、委托;以及对实施任务所进行的计划、指挥、协调、检查和监督等一系列工作过程。从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角度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系统是否健全、实施任务的组织方式是否科学合理,无疑将对质量目标控制产生重要的影响。

4、社会和环境因素

任何一个建设工程在决策阶段的考察中,都要首先考虑这个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所在地的社会稳定情况。如果建设工程所在地的社会处在动荡之中,那么这个建设工程项目就存在着巨大风险的。影响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社会因素,表现在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及执法力度;建设工程项目法人或者业主的理性化程度以及建设工程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建筑市场包括建设工程交易市场和建筑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程度及交易行为的规范程度;政府的工程质量监督及行业管理成熟程度;建设咨询服务业的发展及其服务水准的提高;廉政建设及行风建设的状况等。

建设工程项目的实行要在一定的环境之中进行,所以一个建设项目的决策,立项和实施,受到经济、政治、社会、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风险识别与管理所必须考虑的环境因素。对于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而言,无论该建设工程项目是某建设项目的一个子项目工程,还是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建设项目,作为直接影响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一半是指建设工程项目所在地点的水文、地质和气象等自然环境;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安全卫生防护设施等劳动作业环境;以及由多单位、多专业交叉协同施工的管理关系、组织协调方式、质量控制系统等构成的管理环境。对这些环境条件的认识和把握,是保证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工作环节。

建设工程项目是一项极其复杂的,需要多方面通力合作的运作过程。建设工程通常都具有较长的施工周期和较为复杂的材料、人力和物质资源的供应和储备过程。作为参与建设工程项目的各个单位,控制建设工程项目过程中的质量是建设单位的主要任务。虽然影响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各个参与单位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能够合理的安排项目的进行,从人的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和社会和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协调和安排就能保证一个建设工程项目健康,顺利的进行。

5、建筑材料方面的因素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结构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质量好坏,决定着建筑物的质量。但在实践中由于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造成质量事故的比比皆是。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会给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在实践中建筑材料及制品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一)、使用不合格的钢材。一些施工企业看重效益,不看重质量,低价购买一些不合格的钢材如地下小炼铁厂、黑工厂生产的螺纹钢或圆钢,或者是从废品回收站买来生锈钢材,致使钢结构强度和韧度达不到要求,为建筑安全埋下隐患职称论文。

(二)、使用的砂子杂质含量大。一些施工企业为省工钱赶进度,一是以次充好,该用石砂时不用石砂,而用价格稍低的石粉代替或掺杂部分石粉。二是砂子不上铁筛,连大带小,一齐拌入混凝土中。三是砂子中泥土含量太高,不经水洗,直接用于施工。这些做法导致的问题是混凝土强度不够,取样打压后,不符合要求,容易诱发桩基偏位、基础下坠、顶部开裂渗漏等问题。

6、施工方面的因素

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质量隐患往往导致安全事故,而不安全因素又可能为质量事故埋下隐患。虽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施工企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责任问题做出相应规定,但在实践中由于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不按程序操作,导致工程质量事故频发。施工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前期的工作问题。建设前期的某些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如果不认真按有关规定去做,很可能就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的先天性不足,如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地点的选择等。如果这些前期工作做得不好,很容易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有时损失是十分严重的。

(二)、违反设计程序。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应当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原则。但大量的质量事故调查证明,不少工程图纸有的无设计人,无审核人,无批准人,这类图纸交付施工后,因设计考虑不周造成的质量事故屡见不鲜。

(三)、违反施工要求。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决定了它和钢筋组合时的坚固程度,添加的砂、石、水泥还有外加剂都必须有一定的比例才能达到设计确定的等级。但在工地上搅拌站砂、石严重混堆问题时有发生,在配混凝土时,水泥、砂、石、水和外加剂根本不过秤。有的工地甚至根本没有秤,现场的混凝土配比例牌只是摆设。这样就大大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7、工程技术人员方面的因素

建筑产品的优劣,除了建筑材料全部合格外,最根本是人员的素质问题。提高施工一线技能工人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是提高施工企业整体素质、保证施工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但在中国建筑施工领域,农民工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而这支主力军的素质却令人担忧。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且大部分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因此,由于缺乏质量意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也比较多。另外施工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也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可能造成技术工作出现漏洞。

建筑管理人才缺乏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人才相对不足,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和重要行业管理人才严重匾乏;人才结构失调;人才布局不合理;优秀管理人才流失势头不减;管理人才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存在严重缺陷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业的深层次发展。

8、监理方面的因素

建设工程监理直接负责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因此监理工作对建筑工程质量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目前我国监理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为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埋下了隐患。监理方面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监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现已出台了《建筑法》、《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规章,基本形成了上下结合配套的建设监理制度体系,对建设监理的开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但随着建设监理的深入发展,有些法规显示出不合理的成分,影响监理事业的发展。

(二)、建设监理水平不高。现有的工程监理项目多数为施工阶段的监理,尚需向其他阶段发展。监理服务档次不高,绝大多数情况下停留在工程现场的质量控制上,在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方面往往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这就造成有些施工单位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为了赶进度不按施工规范施工,材料上偷工减料,导致发生建筑工程质量事故。

(三)、监理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在工程监理工作中,部分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检查把关不严,造成监理人员对工程施工的监控不力。通过调研发现有的总监理师兼任许多项目的总监;大多数监理人员,特别是总监理工程师根据自己对建设监理的认识和工程经验开展工作,随意性很大。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

(四)、监理单位技术装备和检查手段落后。落后的技术装备和检查手段,使得一些质量隐患不易被发现而发展成为质量问题。比如,施工中使用的很多建筑材料,在用于工程施工以前,除了必须同步提供质保材料和准用材料以外,有的还要进行实验室试验,有的必须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复查,由于装备和手段原因导致被忽视的材料质量问题引发的工程质量事故问题在住宅建设中是屡见不鲜。

9、法律法规方面的因素

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分三个层次,即基本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不力,是产生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问题的社会原因。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建筑法》构筑了我国建设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且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有专章阐述。但该法律也逐渐显露出缺乏适应性,过于原则性,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如对相应的处罚措施没有规定具体数额和幅度,完全根据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确定,不利于操作,客观上增加了执法的随意性,要么处罚过重,要么处罚过轻,就同一行为可能出现异罚现象。

(二)、条例细则不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比《建筑法》在质量管理方面更加具体化,可操作性强,明确提出了“谁设计、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这一原则分解了质量责任,加大了质量管理的处罚力度,但也存在备案制度细则不完善的问题。

(三)、验评标准、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强制性标准等规范标准,不断更新,但官方色彩浓,执行起来不到位,不具体,可操作性差。

除此之外,在整个法律法规及标准中没有明确建筑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中检测机构、监督机构及认证机构不同的权力和义务。另外,在建筑法律实施过程中,没有机构针对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修订完善工作滞后。

四、结束语

对于一个建筑工程而言,建筑工程中的质量是建筑物的核心,也是人们不断重视的现象。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建筑行业也突飞猛进,然而在参差不齐的建筑领域,依然还是存在不安全的现象,也为建筑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此文意在提醒大家,要确保建筑的工程质量及安全区,避免危险事故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敬 谈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重要因素[J] 陕西建筑2007年

[2] 王宏铭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探讨[J] 科技资讯 2008年

[3] 白锋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年

建筑工程类职称论文范文第10篇

2008年三季度,建设部在抽检97家国营及县以上集体建筑企业竣工工程质量的同时,也抽检了正在施工的砖混结构工程中的砌砖分项工程质量,从107个工程的抽检结果来看,问题很多。这次对砌砖分项工程质量的抽检,主要按现行的《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评定,但对“一般项目”的定性评定具体化为定量评定。

在抽检的107个砌砖分项工程中(其中使用标准实心粘土砖的是102个),经验核符合验评标准,“合格”的仅有20个,合格率为18.7%;“不合格”的原因“主要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超出规定外,多是“一般项目”不符合标准规定值。

关键词:砖混结构,强度,砌体,规范,标准

中图分类号:X799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1.1课题的来源与意义

砌体结构是砖砌体、砌块砌体、石砌体建造的结构的统称。这些砌体是将粘土砖、各种砌块或石材等块体用砂浆砌筑而成的。

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可以节约水泥和钢材,降低造价。砖石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在施工方面,砖石砌体砌筑时不需要特殊的技术设备。此外,砖石砌体特别是砖砌体,具有较好的隔热、隔声性能。

砌体结构的另一个特点是其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抗剪强度,即使砌体强度不是很高,也能具有较高的结构承载力,特别适合于以受压为主构件的应用。

1.2相关课题目前的研究概况

解放以来我国砖的产量逐年增长,据统计,1980年的全国年产量为1600亿块,1996年增至6200亿块,为世界其它各国砖每年产量的总和。全国基建中采用砌体作墙体材料约占90%左右。在办公、住宅等民用建筑中大量采用砖墙承重。50年代这类房屋一般为3-4层,现在已为5-6层,不少城市一般建到7-8层。现在每年兴建的城市住宅建筑面积多达1亿m2以上。

2008年三季度,建设部在抽检97家国营及县以上集体建筑企业竣工工程质量的同时,也抽检了正在施工的砖混结构工程中的砌砖分项工程质量,从107个工程的抽检结果来看,问题很多。这次对砌砖分项工程质量的抽检,主要按现行的《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评定,但对“一般项目”的定性评定具体化为定量评定。

在抽检的107个砌砖分项工程中(其中使用标准实心粘土砖的是102个),经验核符合验评标准,“合格”的仅有20个,合格率为18.7%;“不合格”的原因除“主要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超出规定外,多是“一般项目”不符合标准规定值。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是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本课题的相关研究现状;根据各相关课题,结合工程实际发生的工程事故事例,总结砖混结构建筑的砌体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得出砖混结构建筑的砌体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提出控制其质量问题的技术措施。

除此之外,我还要深入我所参加的施工工地现场进行实际的实地调查分析其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向该工程的施工操作工人进行虚心的指出,当然其优秀的做法也得表扬和借鉴,以充实我的这篇职称论文。

2、施工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水平灰缝砂浆不饱满

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很大程度是取决于砌筑方法,使用大铲的北方就比使用瓦刀的南方要好。这是因为北方地区多采用“三、一”砌砖法,这种砌筑方法只要砂浆稠度适当,一般是能使砂浆饱满度达到80%以上。南方的一些地区在砌砖时,仍采用先铺灰、再摆砖的铺灰摆砌法,有的把灰还铺得很长。由于砂浆中的水分被砖吸去,使铺的砂浆失去它的可塑性,此时摆上的砖想挤揉也挤揉不动,致使砂浆饱满度不能达到标准规定值的要求。

2.2砂浆强度不稳定

砂浆强度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有时砂浆强度波动较大,匀质性差。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材料计量不准确;砂浆中塑化材料或微沫剂掺量过多;砂浆搅拌不均;砂浆使用时间超过规定;水泥分布不均匀等。

2.3留搓接搓不符要求

砖混结构房屋建筑的墙体,纵横墙同时砌筑可使交接处衔接牢固。但实际中有时要在交接处临时间断,这在“规范”里也是允许的。但也提出一些要求:“砌体临时间断处的高度差,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搓”;“留斜搓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处外,也可留直搓,但必须做成阳搓,并加设拉结筋。

3、主要问题的改进意见

3.1 要组织基层施工人员学“规范”

要保证砖砌体的施工质量,就一定要严格地按“规范”的要求办。但据调查,有些基层施工人员并不掌握和了解“规范”,以致有时片面或错误地去理解。

3.2一些传统的砌筑措施不能丢

如不能同时砌筑而必须临时间断时,就应砌成斜搓。当留斜搓确有困难时,才可留直搓。按上述要求就是在“确有困难”时方允许留直搓。而不少基层施工人员却片面地认为“规范”是允许留直搓的,致使在没有困难的情况下也不砌成斜搓,更谈不上同时砌筑了。

3.3改进操作工艺

砌砖的操作工艺虽不强调全国一致,但从多年的实践来看,“三一”砌砖法是比较好的操作工艺,而某些南方地区采用先铺长灰、再为了保证砌筑的质量,多年来曾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如设置皮数杆、随时吊靠墙体的垂直度和平整度、37cm砖墙两面挂线、当天搅拌砂浆当天用完、干砖不上墙等。已经丢掉上述措施的应恢复继续采用。

4、结论

通过本文的工作,找出了砌体结构中存在的以下几项通病:

(1)水平灰缝砂浆不饱满;

(2)砂浆强度不稳定;

(3)留搓接搓不符要求;

(4)组砌形式错误;

(5)砖墙墙面游丁走缝;

(6)砖和砂浆的强度不能保证;

(7)清水墙面水平缝不直,墙面凹凸不平;

(8)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失控。

并总结出了其改进的方案:

(1)要组织基层施工人员学“规范”;

(2)一些传统的砌筑措施不能丢;

(3)改进操作工艺;

(4)重点监督砖混结构的墙体质量;

(5)把砌筑质量作为砖混建筑技术改造的主要内容;

(6)修订现行的质量验评标准;

(7)建立材料的计量制度和计量工具校验、维修、保管制度;

(8)控制好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

正如一位资深砌体结构学者,E.A.James指出“砌体结构经历了一次中古欧洲的文艺复兴,其有吸引力的功能特性和经济性,是它获得新生的关键。我们不能停留在这里。我们正在进一步赋予砌体结构的新的概念和用途。”

我们对砌体结构的未来充满信心,在党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坚持科学态度,敢于创新,不断努力,为我国及世界的房屋建筑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施楚贤.砌体结构理论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建筑材料编写组.建筑材料(第四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李国强,李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结构构造(含2003年局部修改版),2004

[5]尚守平.结构抗震设计.2003年.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7]包世华,方鄂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8]李必瑜.房屋建筑学.[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9]刘建荣,龙世潜.房屋建筑学,北京: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质量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 下一篇:监理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