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意见范文

时间:2023-05-08 18:11:16

监管意见

监管意见范文第1篇

一、抓党建、促业务,财政监管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形成拥护和支持财政改革的良好氛围。

2000年7月,省级机关率先在全国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我市于**年元月成立了市直机关会计核算中心,主要承担市级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一项新生事物,既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循,这无疑给支部和业务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加之这项改革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也触及到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利益,在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认为把部门的钱集中由中心管理,这是财政部门剥夺了其他部门的权力;另一些人认为这样做限制了手脚,对各部门去争取上级的资金和项目不利,对发展商洛经济不利;还有些人则担心这样做会由各部门的“分散腐败”变为财政部门的“集中腐败”。特别是在少数人的思想上存在“四怕”:即单位领导怕丢权、会计人员怕丢碗、上级部门怕不便、财政部门怕挨骂,因而工作开展之初困难重重。

面对来自多个方面的阻力和片面的认识,支部一班人没有动摇退缩,而是把此项改革作为推进我市财政各项改革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头戏”来抓。一是选调和培训好中心工作人员,搞好政策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二是广泛发动,提高认识。支部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动员,宣讲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拥护和支持财政改革上来;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从而形成了“政府重视、部门参与、群众关心”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支部带头、抓点示范,树立为单位优质服务的良好形象。

支部认为带好一班人的关键是要有个好的领头雁。因此,从支部书记到支委成员纷纷带头,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带动全体职工,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良好形象。一是充分发挥支部成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中心成立初期,在机关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各支委利用双休日和下班时间主动深入核算单位做深入细致的政策宣传、业务介绍和疑问解答工作,帮助单位财务人员理顺帐务。有的党员同志忙于中心的微机网络建设,陪同省上专家,吃住在单位,一连十几天回不了家。由于全体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形成了一个士气高涨、团结奋进的战斗集体;二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带动作用。通过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培养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到目前有13名同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有8人被吸收为中共党员;三是充分发挥支委成员的带头作用。在中心成立初期,支委成员能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态度不积极、有抵触情绪、说风凉话者,采取各种形式耐心地进行宣传、帮助和感化。对业务不熟练的报帐员进行手把手地帮教,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从而适应了工作的需要。

(三)以人为本、教育在先,培养一支高效务实的财会队伍。

支部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思想引导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指导方针,积极开展党建学习教育活动,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硬、作风正、业务精、纪律严的财会干部队伍。

首先,把好选人用人关。支部制订了《市级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选调办法》,对选调人员的条件、程序、人事管理等均作了严格规定,确保了中心人员的总体素质。

其次,搞好综合素质培训。一是以创建“四型”机关为目标,组织职工重点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支部坚持定期举办学习专栏,编办学习板报,开展学习交流,举办财政管理知识讲座等;二是结合市场经济和我国加入WTO后对财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强化业务培训,增强业务技能。制定了《职工后续教育规划》,先后邀请专家讲授了国库集中支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知识、预算管理制度、税务发票真伪辨认等知识。目前已有29名干部参加了本科段的学习教育,有5名干部通过了高级会计师的专业考试,10名干部相继取得了会计专业中级资格;三是加强核算单位报帐员的业务培训。邀请市审计局、税务局等单位的专业人员就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票证管理、报帐人员工作规则、报帐审核办法等知识进行了讲解,提高了报帐员的业务水平;四是围绕业务工作开展调研。有3篇调研文章分别在《财务与会计》、《陕西档案》和《商洛日报》上刊发,一篇还被评为社会科学研究二等奖。

第三,加强职工作风纪律建设。支部认为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有优良的作风和铁的纪律,于是在坚持抓业务工作的同时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是支部制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并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实行百分奖惩,使廉政建设寓于日常工作之中,从制度上保证了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在中心的实施;二是支部开展了狠刹“四股歪风”等教育活动,将支部工作纳入单位年度目标责任制,与日常业务工作一并考核;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廉政教育,增强职工拒腐防变能力。一些单位超标准开支或乱开支,报账时被拒报或退回,他们就向有关人员说情,都被中心工作人员婉言谢绝。

(四)创新制度、优质服务,全面提升会计中心的业务水平。

在党建工作中,我们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一是从零做起,创新制度,确保中心业务规范运作。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为此,中心在成立之初就制定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会计业务流程及操作规程》、《内部会计核算办法》等各类规章制度33个,并整理装订成册,方便职工学习和落实。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对制度中不适应部分进行了3次修订和完善。

二是转变作风,树立形象,不断提高职工服务水平。中心要求职工对来报帐的人员主动问好、微笑服务、端茶倒水外,还制定了“工作人员十不准”、“报账业务十条文明用语”、“工作限时办结制度”、“工作人员失职追究制度”和“服务工作首问负责制”等制度,使大家在工作中做到生人熟人一个样,人多人少一个样,迟报早报一个样,账多账少一个样。在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中,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礼貌待人,坚持诚恳服务,坚持公开办事,坚持有问必答,坚持接受群众监督,形成“来有迎声、进有坐声、走有送声”的良好服务态度。在民意调查中,单位对中心的服务态度、提供财务信息、资料保密、报账程序等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发挥监管作用,提高了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针对会计集中核算监督尺度难以把握和服务与监督的关系难以处理的两个难题,支部负责同志创新工作思路,及时设立了内部稽核机构,完善了内部业务稽核和内部业务检查评比两个机制,制定了《内部业务稽核办法》和工作人员职责。到目前,中心稽核科检阅原始凭证1000多本,检查会计报表200多册,为中心领导及时了解、掌握中心业务工作进展和反馈内部科室在日常会计处理中相关信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四是以开展丰富多彩活动为载体,将党建工作与单位的日常业务、重点工作和职工业余生活相结合。为了丰富机关党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我们按照贴近工作、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寓教于乐、重在参与的思路,积极开展群众性的党建教育活动。支部以创建省级“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为动力,先后开展了书写阿拉伯数字、钢笔行书书法、汉字输入法、乒乓球、象棋比赛、歌舞晚会和各种健身登山活动,并组织了职工向贫困地区人民和大学生献爱心的捐赠活动等等。据不完全统计,中心职工先后向灾区捐款3000余元,捐献衣物200多件。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又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树立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强化管理、规范运作,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成效显著。

经过几年的规范运作,目前市直机关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是:

(一)加大了财政监管力度,从源头上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腐墙”。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使财务监督权与单位管理权实现了分离,规范了财务管理,强化了会计监督,杜绝了不合理开支,从源头上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中心运行至今,共拒付各种不合理开支875笔,退回和纠正各种不规范票据235张,涉及金额125万元,其中最大一笔涉及金额13万元。

(二)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考核权、工资评定权和福利分配权等从各单位分离出来,归市财政局统管,解决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会计人员敢于依法办事,敢于对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监督,有效地制止了过去“领导定调子,会计填数字”的现象,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三)管好用活了财政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中心运行后,各核算单位的资金实行核算单位和会计中心双重管理,减少了挤占挪用和不合理开支,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四)精简了机构与人员,降低了行政成本。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取消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岗位后,市级机关财务人员由原来的305人减少到152人,既节约了经费开支,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规范了财政管理行为,促进了依法理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使单位的财务审批与会计核算分离,会计岗位与出纳岗位分离,改变了过去财务管理混乱,领导职工互相猜疑告状等现象,维护了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制止了铺张浪费等现象的发生,推进了依法行政。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管,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只有与党建工作相结合,才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是搞好党建和业务工作的关键。基层单位要搞好党建和业务工作,必须要有一个团结和谐的班子。几年来,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始终讲政治、讲团结、讲正气,顾大局,识大体,从而形成了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领导集体,带领广大职工争创了一流的业绩。

(二)党务与政务相结合是搞好党建工作的重要手段。基层单位的党建工作必须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并将党建工作寓于业务工作之中,才能互相促进,否则,就党建抓党建,就显得空洞而乏味。中心成立初期,支部就紧紧围绕抓党务促政务,以政务促业务,把支部工作寓于业务工作之中,同时将支部工作纳入年度业务工作一并考核,从而使党务和业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三)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是搞好党建工作的基础。活跃机关文化生活,广泛开展机关文化建设活动,是呈现中心党员干部健康向上精神风貌的重要形式,是增强党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有效手段。中心正是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才获得了省级“青年文明号”和“市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同时也使党建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四)必要的经费是搞好机关党建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要搞好支部工作,必要的经费是保障,中心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能始终确保党建活动的经费开支,才使党建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监管意见范文第2篇

一、依法做好农村药品的监管

农村是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地区,依法加强农村药品监管是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保证条件。我县地处山区,经济和交通欠发达,从近两年的检查情况来看,药品的流通、质量状况不容乐观,监管仍有薄弱环节:药品监管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没有到位,少数涉药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部分药品采购渠道不够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药品监管工作中,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药品管理法》、《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执业医师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村药品的监管,依法行政,严格农村药品经营的准入条件,规范农村药品销售行为,依法打击农村中非法药品经营活动,确保农村药品的购销行为与渠道规范,确保农村药品质量,严格控制农村药品价格。

二、多种形式建设农村药品供应网络

为确保农村药品质量可靠和价格合理,保证农民健康,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遵照法律规定,规范药品供应网络的建设。要逐步推行农村卫生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规范农村卫生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渠道。要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医疗卫生保健网络的建设,遵循市场机制,发展连锁、配送等现代物流方式,积极鼓励药品批发企业、零售连锁企业向农村基层延伸,扩大连锁门店或服务点在农村的覆盖面,增强对农村用药的配送能力,也可因地制宜,采取委托乡镇卫生院为村卫生室代购药品的方式,并逐步建立面向农村的药品配送中心。要加强对农村卫生医疗机构药品储存条件建设的管理,开展规范药房建设工作。购进药品要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不符合规定的不得购进。储藏药品要符合条件,保证储运过程中的药品质量。购销药品必须要有真实、完整的购销记录,确保农村卫生医疗机构采购药品行为规范、渠道合法。

三、进一步规范农村用药

规范农村用药,是实现农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和方便的重要保障。要把规范农村用药与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结合起来,切实规范农村卫生医疗机构的用药行为。要按照《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执行由省卫生行政部门会同药品监管部门制定的个体诊所等医疗机构配备的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目录、由省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的规定的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制度。

乡村医疗机构开具处方必须使用药品的法定名称,并严格按处方管理制度验、配。要积极利用现有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发挥农村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在农村药品供应中的作用。有条件的乡镇也可以通过试点探索农民持定点医疗机构开具的处方外配药品的做法,保证农民能够方便得到质优、价廉的药品。

四、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秩序

药品监管部门要调动社会积极性,健全农村药品质量监督体系,认真总结推广设立药品质量监督乡镇协管员、村信息员形成乡村药品质量监督网络的经验,建立健全农村药品监督网络。

药品监管部门要在推行药品快速鉴别方法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药品的质量抽验;要加强对农村药品经营环节的监督检查,对没有依法获得药品经营许可从事药品销售活动的,要坚决打击;加强对农村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药品储存条件和储存情况的检查,继续加强对过期失效药品、兽药当人药使用清查的力度;要加强对农村药品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药品购销渠道的日常检查,确保农村药品购销渠道规范合法;要严厉打击农村中制售假劣药品行为,加强对农村集贸市场销售中药材的管理,严禁在农村集贸市场销售中药材以外的药品;严禁将受国家保护的濒危动、植物品种作为中药材进入集贸市场销售。

卫生、药品监管和工商部门要加强对在农村中进行的医疗、药品广告宣传行为的检查。工商部门对违法进行广告宣传的,要依法及时予以查处。

物价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药品价格的监督,严禁违反规定层层加价销售,损害农民利益。

各有关部门要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做好农村药品的监督管理工作,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依法予以查处。

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药品监管工作的领导

监管意见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管理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加强指导和服务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保证市政设施完好率,不断提高城市的承载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区分级管理原则,切实做好管理权限下放后的管理工作;坚持责权统一原则,下放管理权限的同时,管理职能和管理责任一并下放;坚持重心下移和加强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加强行业管理和行业指导工作,确保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三、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

(一)市城建局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

负责城区(不含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主次支道路、桥梁、隧道、排水、路灯等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主次支道路的挖掘、开设道口、临时占道、临时占用桥梁、隧道、排水接设(含街巷路内的排水)的审批,建筑垃圾处置、垃圾残土排放审批管理,道路设施新建、大修计划的初审、复核、申报工作。

负责协调、指导、监督、考核各城区、开发区的市政设施管理工作。

(二)各城区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

负责除市管广场之外的区内广场和街巷路、庭院路的维护和管理,制定申报街巷路的新建和大修改造计划。享有街巷路以下道路(含街巷路)的挖掘、临时占道、开设道口审批权。

(三)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

负责辖区内所属道路、桥梁、广场、排水、路灯等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享有区内所属道路挖掘、临时占道、开设道口、排水接设的审批权,享有残土排放的审批权。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管理和指导。市城建局是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广场、排水、路灯等市政设施行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及时掌握管理动态,严格按照行业规范和标准进行监管,加强技术指导。对管理权下放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妥善予以解决,确保全市市政设施管理的规范性、衔接性、统一性。

(二)加大考核力度。市城建局要依据本《意见》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及考核办法,对各城区、开发区的市政设施管理工作进行行业监督和考核,并将考核内容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畴。各城区、开发区要积极配合,自觉接受市城建局的监督、考核及指导,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完善机制,做好衔接工作,实现市政设施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监管意见范文第4篇

一、强化森林防火舆论宣传

1、召开镇、村、组三级干部大会,每村分片分组召开户主大会,做到森林防火工作家喻户晓。

2、印发禁火令,各村每个组刷写一条以上禁火宣传标语,进一步营造森林防火浓厚氛围。

3、镇村两级巡山队在天晴时,要深入山边、林边、田头、地块等地段进行认真细致巡逻,并深入村组宣传森林防火。

4、中小学校每学期开设一堂森林防火知识教育课,在高火险天气,中小学校每天放学前进行三分钟森林防火教育,使中小学生不玩火,提醒家长不违规用火。

二、加强野外用火管理

在每年的10月1日至翌年的月30日重点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林区野外用火(上坟放鞭炮、送灯、烧纸钱、炼山、烧荒、烧田坎、烧火土粪、林内吸烟等),因特殊情况需要野外用火的,必须经镇人民政府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1、制订森林防火村规民约管理野外用火。各村要制定好村规民约,在村规民约中要明确义务轮流巡山护林、野外用火管理办法,特别是要明确建立严格的野外用火管理奖惩制度。造成火灾的,赔偿相应经济损失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建立巡山制度。以村为单位设立专职防火护林员1名以上,专职防火护林员职责主要是在重点防火期内负责本村范围内的森林防火巡护、野外火源管理,及时上报火情。县、镇财政每年安排每村3000元,作为专职防火护林员工资,各村自行解决至少1000元。

3、各村要加强对儿童、痴呆傻人员玩火、弄火管理。严格管教和监管,落实监护人,签订监护责任书,明确管理责任。

4、建立经济挂钩制。各村拿出5000元,包村镇干部每月下乡补助与森林防火工作挂钩。发现一起野外用火,扣村里400元,扣包村镇干部200元,扣包片或包组村干部100元。发生火灾的视情节从严从重处罚。

5、建立野外用火举报制。各村设立举报电话,对野外用火举报情况属实每次奖励200元。

6、建立督查调度制,由镇森林防火指挥部组织森林公安、林业工作站等人员组成巡查队,对防火工作落实情况及野外用火实行不定期巡查。森林防火工作实行每月一调度,巡查及处罚野外用火情况每月一公布。

7、各村要加强生物防火林带和防火阻隔带建设。

三、建立健全扑火机制

坚持科学扑火,全力做到发现早、反应早、扑救早,真正形成快速反应、及时扑救的机制,取得防火灭火主动权。一是各村防火组织发现火情,及时调度,及时上报,由于迟报、瞒报而造成了大的经济损失,要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二是加强专业及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各村要按半专业森林消防队达标建设要求,建立一支20-30人的防火队伍,购置打火拖把、砍刀各10-20把,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锻练和培训,无条件服从镇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调配。三是实行有偿扑火制度,扑火人员工资每天30元,扑火所有经费由火灾发生村承担。

四、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落实森林防火领导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各村对本行政辖区森林防火工作全面负责,“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实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组长包农户、农户负责各自山场的责任制,并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将每个山头、每个路口的巡查监护责任落到实处。并将森林防火工作纳入村级目标管理考评和镇干部绩效考核内容,与镇、村干部奖金和评先评模挂钩。

发生过火面积200亩以上的火灾,对村干部扣奖金400元,包村镇干部扣400元。

发生过火面积达500亩或受害森林面积达100亩的火灾,对村干部,扣奖金600元,包村镇干部扣当月下乡补助。

发生过火面积500-1500亩或明火连续10小时以上的火灾,对村干部,扣奖金1000元,包村镇干部扣1000元。

发生过火面积1500亩以上或明火连续24小时以上或出现人员伤亡事故的火灾,对村干部扣奖金2000元,包村镇干部扣2000元,并对村级目标管理考评实行一票否决。

监管意见范文第5篇

我市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生态环境的脆弱区,气象灾害种类繁多,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霜冻、大雪、干热风等气象灾害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发生,直接经济损失在亿元以上。根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的气象灾害在明显增多。为了深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气象灾害的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气象灾害能力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组织保障。

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截至2009年底,市、县(市、区)两级政府都成立了应急管理委员会,已建立市级专项应急指挥机构33个,应急管理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加强,但也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主要是: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市、县(市、区)应急管理委员会、成员部门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建设工作滞后等。对此,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为应对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必须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各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快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组织保障。各专项应急指挥部总指挥要把防灾减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各种突发事件发生的规律,定期召开专项应急指挥部会议,及时安排部署,防患于未然。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要适时决定启动相关专项应急预案,实施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统一指挥应对和处置工作。

二是必须进一步强化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法定职责和有关预案的规定,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到监测预警、防范准备、抢险救援、恢复重建等各个环节,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注重协调,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对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突发事件,在迅速开展先期处置工作的同时,要提出启动相关专项应急预案的意见和建议,报市政府决策。

三是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应急管理办事机构承担着应急值守、信息汇总、综合协调的职能,在应对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中发挥着运转枢纽作用。目前,县(市、区)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因受政府机构改革原因,暂缓批复。但是,各县(市、区)政府必须明确政府办公室一名副主任负责应急管理工作,最少配备一名专职工作人员,提供办公场所,配备相应设备,做好应急值守、信息报送等工作。同时,各部门各单位也要指定科室,统一协调做好本行业、本系统的应急管理工作。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为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制度保障。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预测预警、应急处置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机制尚不健全的问题仍然突出。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针对本行政区域、本行业突发事件的特点,按照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要求,抓紧完善各项应急管理工作机制,使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更加有序有效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和预警预报体系,提高监测预测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市、县(市、区)政府和气象部门要切实抓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通信、网络等媒体做好气象预警信息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通过建设电子显示屏、“村村通”大喇叭、警报器和气象频道等,提高预警信息覆盖面。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企业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要通过安排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针对性强的方式,逐步实现各种突发事件信息及时传送到乡镇(街道)、村组(社区),直至到户、到人。

二是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准确掌握灾情和处置情况。各县(市、区)政府,市气象局、农牧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在灾害发生后,要及时准确统计、掌握灾情和处置情况,对Ⅲ级及Ⅲ级以上的灾情,要立即向市政府报告,并及时将情况通报相关部门和单位,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根据目前上报灾害不及时、格式不规范、数据不统一、各自为阵的现象,各县(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协调一致地做好信息的上报工作,切实做到上报信息准确、客观、真实、及时、快捷、高效。灾情发生后,各县(市、区)政府应急办要积极与气象、民政、农牧等部门、单位联系协调,核实灾情数据,准确掌握灾情,按要求时间、统一格式、保质保量向市政府应急办做好信息的报送工作。灾害应急信息内容包括信息来源,发生的时间、地点,受灾乡镇、村、组、户、人口等基本情况,人员伤亡、被困情况,倒塌房屋间数,农作物受灾面积(公顷)、成灾面积(公顷)、绝收面积(公顷),死亡牲畜数量(头只),工矿企业损失、基础设施损失、直接经济损失,签发人、拟稿人、报送时间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各县(市、区)政府应急办要将县(市、区)政府现场指挥机构负责人名单及联系方式第一时间向市政府应急办报送,以便市政府领导与现场指挥人员随时取得联系。

三是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提高协同应对水平。各县(市、区)、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抓紧建立健全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应急联动机制和与当地驻军、武警部队紧密协作的应急救援联动机制,确保在发生重特大突发事件时,能够统一调动气象、公安、铁路、交通、民航、电力、水利等多行业、多部门的力量,发挥、武警官兵的突击作用,合力应急,协同作战。同时,应经常性开展军地联合演练,提高军民协同应急水平。

四是进一步完善应急决策机制,确保及时高效地指挥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各县(市、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制定和修订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发挥各类应急预案的作用,做到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按照相关预案的规定,开展应对和处置工作。各县(市、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等级及时启动相应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响应。预案启动后,相关专项应急指挥部要统一指挥和指导各成员单位,共同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五是建立健全社会动员机制,发挥全社会在应对和处置重特大突发事件中的整体合力。各县(市、区)政府、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研究建立有效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特别是重特大突发事件的机制和工作措施,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鼓励民间组织开展慈善募捐活动,逐步将政府的社会募捐、慈善职能转由民间组织承担,实现政府由组织实施者向监督管理者的转变,切实提高全社会在应对和处置重特大突发事件中的整体合力。

六是加强信息公开工作,营造良好的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舆论氛围。各县(市、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等的规定和要求,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与类别,在第一时间主动核查、准确把握和及时向社会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防止恶意炒作,为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对于报道失实、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队伍、物资储备、调用体系,强化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

应急处置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核心。能否快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理突发事件,并将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应急处置至关重要。

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目前,市政府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依托市消防支队组建,上半年可挂牌成立。各县(市、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按照市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通知》要求,年内完成县(市、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卫生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目标。同时,逐步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响应机制,使救援队伍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是建立健全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与调用体系。各县(市、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做好应急物资储备、调用工作,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应急物资协同保障、信息共享等高效的调用机制。市、县(市、区)民政部门要根据我市灾害应急救助的可能需要,着眼于救灾物资体系建设,优化应急救灾物资和装备的储备布局,有计划、分批次地增加救灾物资储备的品种和数量,全面提升我市灾害救助保障能力和工作水平。要大力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加强对社会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和监督,完善募捐款物的发放程序,确保救灾捐赠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四、建立健全应急资金投入机制,做好应对和处置重特大突发事件的财力保障。

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和《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负担公共安全工作以及预防与处置突发事件中需由政府负责的经费,并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健全应急资金拨付制度,提供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财力保障。各县(市、区)财政年度预算安排的预备费,主要用于应对和处置重特大突发事件时的救灾抢险、租用救援设备、为救援人员提供生活保障等。同时,逐步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投入机制,以适应应急队伍、装备、交通、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的发展要求。要通过整合财政资金、社会捐助资金等,积极探索建立救灾专项基金,提高灾害应急救助的资金保障能力。

五、加强应急管理科普知识宣传,完善自然灾害救助预案,提高公众的减灾自救能力。

各县(市、区)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今年的“5.12防灾减灾日”和《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3周年之际,认真组织、积极开展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气象灾害应对和应急管理科普知识宣传,强化群众参与气象灾害抗灾救灾和应急管理意识,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防群控、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市、县(市、区)民政、农牧部门要总结今年3月我市雪灾救援处置工作的经验教训,结合防灾救灾的实际需要,尽快研究制定市、县(市、区)《自然灾害救助预案》,使各项抗灾救灾工作有章可循。

六、建立绩效评价考核制度,靠实政府的应急管理责任。

各县(市、区)政府要将应急管理工作责任落实情况列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特别是抓好“一把手”应急管理责任的落实,并明确应急管理工作的分管领导,真正以完备的责任追究机制和奖惩制度提升政府的危机应对和处置能力。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如发生不履行法定职责,在预防、预警、应急处置等方面不作为,或在信息报送方面及应急救援资金、物资使用方面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领导和其他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七、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应急管理水平。

监管意见范文第6篇

一、鼓励使用“蜜柚”证明商标。凡产于我县境内,且质量符合《蜜柚证明商标使用与管理规则》要求的蜜柚,均可免费使用“蜜柚”证明商标。使用“蜜柚”证明商标的同时必须标注“中国驰名商标”标记。

二、所有经销蜜柚的企业或个人,在统一使用“蜜柚”商标标识和“中国驰名商标”标记的前提下,可同时使用本企业或本人的注册商标和商号名称。

三、出口和进入国内超市的蜜柚,包装箱必须印上“蜜柚”证明商标标识、“中国驰名商标”标记和“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非出口和进入国内超市的蜜柚,凡使用纸箱包装的,参照上款规定执行。

以上要求,由商、代办商或供货商负责实施。

四、袋装的蜜柚,鼓励一粒柚果贴一枚“蜜柚”商标标识,也允许每袋蜜柚使用一枚规格不少于15cm*10cm的“蜜柚”商标标识。鼓励在使用“蜜柚”证明商标标识和“中国驰名商标”标记的同时,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五、依托中国超市联合采购交易联席会继续做好“蜜柚”直销点的规划、建立与授牌,被授予蜜柚直销点的企业或个人,必须带头使用“蜜柚”证明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标记。

六、“蜜柚”商标标识和“中国驰名商标”标记,以及“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由使用者自行解决并承担印制费用,且相关商标标识、标记和专用标志的图形或文字,必须依照统一样本印制,不得擅自更改。

七、为方便使用者获得所需“蜜柚”商标标识、“中国驰名商标”标记和“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允许使用者委托他人印制、采购相关商标标识、标记和专用标志,但受托方在实施印制、采购前,必须到县工商局办理相关手续。

八、禁止在质量不符合《蜜柚证明商标使用与管理规则》有关要求的蜜柚,或从县境外采购的蜜柚以及非蜜柚品种的柚子上使用“蜜柚”商标标识和“中国驰名商标”标记。

九、禁止把蜜柚标注为其它品种柚子。

十、对违反以上规定者,由县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十一、县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做好商标品牌监督管理工作,保护合法经营,打击违法违章行为;县农业行政部门要教育引导广大经营户自觉按要求规范使用蜜柚商标,共同维护蜜柚商标品牌使用秩序。

监管意见范文第7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改善环境为主题,以纪念辛亥革命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责任明确、反应迅速、督办及时、处置高效的“大城管”工作体系,努力创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区环境,努力使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二、工作任务及责任单位

(一)实施“市容环境改善”工程

加强清扫保洁、垃圾清运,推进城市平面管理全覆盖,提升管理标准,实现主次干道精细化管理、背街小巷提档升级,落实机扫、洒水、清扫、垃圾收运等作业规范,控制主干道灰带,确保道路、交通护栏、人行道干净整洁。开展百万市民“月末清洁家园”大行动,广泛发动街道和社区及社会单位定时清除积存垃圾、打烊垃圾、建筑垃圾,确保垃圾无外露。

新增一批环卫机械化作业车辆,购置垃圾容器,淘汰100个社区、背街小巷人力板车,减少二次污染,减轻夜间作业噪音,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垃圾运输效率;新建公厕9座,维修、改造公厕15座,新建垃圾中转站1座,维修改造中转站8座。

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区城管局

(二)实施“违法占道整治”工程

以主次干道、窗口地区、消防通道为重点,每月确定一个“主题”专项整治行动,取缔占道摊点,制止出店经营,清除乱牵乱挂;落实队员包路段制度,加强路面巡查,落实守控,依法查处违法占道行为;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媒体曝光、扰民严重的违法占道问题,取缔楚首路夜市占道,规范夜市占道经营;规范报摊经营;对有条件停放机动车的道路和场所进行划线规范管理,加大处罚力度,全面加强车辆停放管理。

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区城管局、公安分局、工商分局、区环保局、、洪山交通大队

(三)实施“道路维修改造”工程

深入开展窨井盖整治活动,组织水务、电力、电信、建设、供水、热力等相关权属单位,及时更换、维修缺损井盖,建立道路井盖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破损道路的维护管养,对路、彭刘杨路、黄鹤南路、张之洞路等26条主次干道、辛亥革命场馆周边、窗口地带道路进行维修改造,全年维修面积175000平方米;继续做好道路挖掘审批工作,挖掘施工现场进行规范管理,做到文明施工;完善道路破损巡查发现机制和快速处理机制。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区建设局、相关权属单位

(四)实施“施工建设工地文明管理”工程

创新施工渣土管理模式,重点加强中北路、公正路、秦园路、张之洞路、临江大道管理,形成源头控制有力,运输监管严密,消纳处置有序,执法查处严厉,道路污染快速处置的长效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渣土运输污染环境问题;对全区施工、拆迁工地全面排查,落实施工围墙建设,重点体现东湖、黄鹤楼、起义门、红巷、首义广场、户部巷等人文景观,达到美化、规范化和艺术化;实行出土工地、在建工地、拆迁工地分类管理,做到文明施工,车辆冲洗设施齐全,工地出入口地面硬化,无扬尘、污水污染周边环境现象。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区建设局(建管站)、公安分局、区环保局、、洪山交通大队

(五)实施“立面空间整治”工程

加强楼宇立面整治,对内环线及32条主次干道临街高层楼宇墙体、凉台、空间外墙及各类张贴小广告、发光字、彩色喷绘、电子显示屏等进行整治,达到墙体美化;加强景观灯光建设,对楚善街景观楼、体育街锦江之星、起义门古城墙等164栋楼宇实施亮化。同时,对原有40栋楼宇亮化提档升级;加强门面招牌整治;加强路名牌、指示牌整治,新增150块道路名牌,拆除20块不规范的路名牌,整修300块路名牌;整治城区“三乱”和乱牵挂问题,确保市容立面整洁有序。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各街道办事处

(六)实施“违法建设零增长”工程

继续坚持查控违“四项机制”,进一步完善巡查发现机制和快速处置机制,落实区、街、社区三级巡查责任,开展分类巡查,重点区域做到每天巡查,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快速处置新增的违建。重点拆除等辛亥革命场馆周边的违法建设,全年拆除违法建设3万平方米。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各街道办事处、公安分局、规划分局、区房管局

(七)实施“窗口地区、特色街区管理”工程

加强窗口地区环境秩序综合整治,确保地面干净、立面整洁、秩序良好;开展交通动态秩序整治,取缔非法营运,开展禁鸣工作,重点抓好重点地区的交通管理,排堵保畅,提高全区道路通行能力;治理油烟噪声,取缔无证照经营和占道经营的小餐饮,减少油烟噪声扰民,健全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长效管理措施;加强绿化管养,行道树完好,无枯死树干和无缺株,绿化带植物生长良好,小游园、公园、绿地干净整洁无垃圾杂物;开展城区湖泊周边环境整治,整治违法建设、违法填湖,清除岸坡及湖面垃圾杂物,实施岸线保护,建设环湖景观路。

责任单位:区站区办、中南路街办事处、区交通局、区食药监局、区环保局、区水务局、区园林局、区城管局、、洪山交通大队

(八)实施“环卫作业机制改革”工程

在去年全面推进环卫作业体制机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深化,逐步实现道路清扫保洁社会化,制定相应的作业标准、考核标准、奖惩办法,确保道路外包质量。各街道环卫所要采取个人承包、家庭承包、组合承包等多种形式,鼓励更多人承包社区清扫保洁,促使社区清扫保洁标准化、制度化、常态化。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各街道办事处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召开全区城市管理工作动员部署大会,各责任单位根据目标任务,逐一分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于3月5日前报区城管委办公室。

(二)实施阶段

各责任单位按照任务分解和实施进度的要求,逐项抓落实。

(三)验收阶段

区城管委办公室对各责任单位工作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检查采取日抽查、月评比、季小结的方式进行,考核结果作为各单位完成区绩效目标任务的依据之一。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分解、量化工作目标,制定实施进度表。并逐级分解,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区城管委加强对全区城市管理工作的协调、指导、监督、检查。

(二)实施调度,强化监督。建立工作例会机制,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讲评工作;不定期召开专题会,研究解决城市综合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区城管委办公室采取每日检查、现场督办、书面通报的方式,进行督导,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城市整体形象。

监管意见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种子法》,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推进我县种子管理体制改革,达到政企分开,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完善法制,强化监管,规范种子市场秩序,维护广大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工作重点

1、实行政企彻底分开。政企彻底分开,是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各有关部门在实施过程中,目标要明确,工作要细化,态度要坚决,不留死角。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种子企业,必须完成政企脱钩任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和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种子生产经营机构不得参与和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剥离出去的种子生产经营机构,依照有关规定移交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管理。事业单位性质的种子生产经营机构,应当剥离经营职能,整体转化为种子技术推广服务单位或与种子管理、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合并,不再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年6月初前,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种子企业,必须完成政企脱钩任务。

2、全面推进企业改制。种子企业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政企分开后,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和本地国有企业改制的有关规定,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情况下,通过产权转让、股份改造、兼并、破产、出售等多种形式,加快改制重组。在改制过程中,要做好劳动关系处理工作,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种子企业依法出售自有产权公房、建筑物、土地等收入,应优先用于安置职工和缴纳社会保险费。

3、完善种子管理体制。设立独立的种子管理站,强化其职能。种子管理机构的职能是:贯彻执行有关农作物种子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拟订并组织实施农作物种子发展规划;负责农作物种质资源及农作物新品种的保护和管理;办理蔬菜种子经营许可证;组织农作物品种的选育、引进、试验、登记及推广应用;负责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管理,监督检查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活动,查处违法生产和经营农作种子的行为;农作物种子管理的其他工作。同时,为进一步规范种子市场监管,必须明确种子管理站在种子执法中的主体地位。年5月底前,要将种子执法权统一划归种子管理站。对目前没有办公场所和办公条件差、基本设施落后的种子管理站,农业主管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帮助解决,保证种子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在种子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不得平调原有种子管理机构的资产。物价、财政部门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对种子管理的有关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合理核定。

4、强化种子市场监管。种子管理站要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切实加强对种子企业的经常性监督;严格商品种子管理,商品种子要符合品种审定、新品种保护、质量要求、加工包装、标签标注等有关规定。实行品种退出机制,发现经审定的品种已不适合农业生产需要或有难以克服缺点的,要及时退出,逐步建立“缺陷种子召回制度”,发现销售的种子有问题的,要及时更换。农业、工商、公安等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依法加大打击力度,及时查处生产销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加强种子质量市场监督抽查力度,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三、实施步骤与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局,兼办公室主任。

2、加强宣传力度。要把国务院办公厅《意见》和省、市政府《实施意见》精神传达贯彻到农业管理部门、技术人员和全体种子企业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3、加快改革步伐。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意见》和省、市政府《实施意见》的统一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精密部署,认真实施,具体实施步骤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制定方案。进行人员、资产清理和登记造册工作,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本项工作要求年4月底完成。

监管意见范文第9篇

一、增强监管意识。加强环境监管,是环保法律、法规赋予我们环境监察人员的神圣使命和重要职责,也是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的殷切希望,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深切期盼。*的污染源能否监管到位,环境是否安全,不仅是对我们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的检验,也直接关系到我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因此,要求每一个中队都要从最近发生的小造纸污染反弹事件中吸取教训,以此为鉴,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到加强环境监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真按照局领导的要求,把加强环境监管作为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来抓,坚决克服麻痹松懈、疏忽大意的思想,制定详实的计划,采取有力的措施,确保监管到位。

二、转变监管思路。环境监察的工作内容涉及“三查二调一收费”,排污收费、行政处罚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今后应努力走出以罚代管、重费轻管的怪圈,走罚管并重、以管为主的轨道。近期,一是做好整治企业违法排污专项行动工作,首先要抓住废品市场取缔、脱水行业整治、第一批非法废油加工企业关闭等重点,做好列入今年专项行动整治企业督查,同时,结合对全市“十五小”企业关停取缔大检查,做好2005年以来泰州市和我市两级挂牌督办案件的“回头看”工作,逐家过堂,仔细复查,杜绝反弹,巩固专项整治成果;二是做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是完成泰州市挂牌督办的4家水厂的综合整治工作,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的水;三是做好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深化重点行业领域环境安全整治,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环境权益;四是做好群众反应强烈环境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特别是处理好兴环委[20*]1号列出的10个具体环境问题,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三、突出监管重点。*地广、人多、企业小,环境监管对象复杂、难度较大,需要解决的环境矛盾又越来越多,面对这种情况,要学会分析,做好排查,着眼于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重点、抓难点、抓热点,对污染源实行分类管理,进行定期监察(名单见附件一)。各中队应对辖区内一类重点污染源及其污染防治设施的现场环境监察每月不少于2次,其中暗访不少于1次,对二类一般污染源及其污染防治设施的现场环境监察每月不少于1次,对三类已发放排污许可证,进行排污申报,但确实基本无废水和废气产生的企业每年现场监察不少于1次。对建设项目“三同时”、限期治理项目现场环境监察每月不少于1次,及时掌握进展情况;对依法取缔、关闭的“十五小”企业和新“五小”企业每月现场监察不少于1次,严防死灰复燃;对群众举报的污染源及时进行现场环境监察,提高办案的时效性。同时,根据实际需要,结合省、市的执法检查、专项行动,对污染严重的区域行业、重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专项监察,根据领导批示、新闻媒体报导等,对具体污染事件进行专案监察。

四、保障监管精力。目前,环境监察要做的工作很多,压力很大,既有排污费征收、行政处罚等经济指标,也有环保专项行动、查处等行政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弹好钢琴,统筹兼顾,做好内部分工,合理安排时间,各中队正常都要保证不少于50%的工作精力用于开展环境监察监管,确保对污染源的监管时间、监管力度、监管效果三到位。

五、规范监管程序。环境监管是行政执法的一种形式,依法行政具体到环境监管上,就是要求我们在开展环境监管时一定要注重程序、规范操作。今后,现场环境监察时,要求必须2人以上,出示证件后进入企业并说明检查事项,在现场进行实地勘验查询后,要当场做好取证、询问笔录,填好现场环境监察报告单,写明违法事实,提出处理意见,履行告知制度,要求被监察企业和有关乡镇负责人签字,并备份留企业以便及时按照监察意见进行整改,同时便于上级部门日后开展稽查和检查。需要立案的要及时按法律程序处理,对于复杂疑难或把握不准的案件,要及时向挂钩局长直至局长汇报。现场监察时,不能只坐在企业办公室听汇报,要深入现场,实地检查企业生产及治污状况,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和运行记录,并走访现场操作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力求全面、客观地掌握企业近期的生产和环保活动的情况。

六、强化监管责任。环境监察由于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沿战区、微观操作,与企业和群众面对面直接接触,职责与风险并存,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正确地履行好职责,通过我们辛勤的劳动和汗水,确保监管到位,按照“有诉必接、有接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的要求,认真做好环境工作,严厉打击污染者违法排污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行为,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另一方面,也要认真学习国家《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注重自身形象,注意自我保护,降低工作风险,在进行现场监察时,始终廉洁奉公、秉公执法,严格执行环境监察人员行为规范和环境监察工作程序的要求,做到科学监管、文明监管。否则,监管不力、不到位,由于失职、失察,造成环境污染事故和群众上访,上级部门和有关领导将会追究我们的责任。

监管意见范文第10篇

一、我市“双网”建设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和*大精神为指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农村药品监管和供应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争取在二OO四年内,建立起适应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药品监管和药品供应网络,实现我市农村药品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实现农村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方便。

二、加快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建设

农村药品监管网络是以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为核心,由镇级药品监督员和农村药品质量信息员构成,建立一个触觉灵敏、反应迅速、齐抓共管的药品监管体系。

(一)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和帮助。药监部门要主动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工作,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把农村“双网”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充分调动一切社会力量,把农村“双网”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技术监督作用。市药检所要围绕“双网”建设制定农村药品监督抽样计划,加大农村药品监督抽验力度,扩大农村用药的监督检查和抽验覆盖面,并定期向社会公告农村药品质量抽样结果。

(三)建立畅通的药品监督信息渠道。根据实际在镇(区)、村聘请一定数量的药品质量信息员,制定管理制度,规范药品信息员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药品质量信息管理机制,确保高效的农村药品监督和药品质量信息畅通。

三、加快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

农村药品供应的网络是由药品批发、连锁企业和镇级医疗机构组成的配送线和农村药店、药品销售点、农村医疗诊所等组成的供应点构成。围绕配送线和供应点建设和规范,保证合法的药品通过合法的渠道和合法供应点占领农村药品市场,实现农村药品供应合法,质量保证。

(一)拓宽农村药品供应渠道。积极引导通过GSP认证的药品批发企业将销售网络向农村延伸;允许镇区医疗机构对农村医疗诊所实行药品“代配制”;允许通过GSP认证的药品连锁企业向农村销售乙类非处方药的供应点配送药品。

(二)鼓励在农村开店设点,鼓励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或其他投资者到边远农村办药店或设药品销售点;允许镇级以上药店到边远农村设立药柜;允许边远农村其它商业网点经药监部门批准经营乙类非处方药品,允许农村医疗诊所申办零售药店或经营经药监部门批准的乙类非处方药。

四、加强对“双网”建设领导

农村药品监管网络是供应网络的保障,供应网络是监管网络建设的目标和标准。“双网”建设相辅相成。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双网”建设工作,确保“双网”建设的共同发展和完善。

(一)提高对“双网”建设的认识。开展农村“双网”建设,着力解决我市存在的农村药品监督力量薄弱,药品市场较乱和农民吃上放心药的问题,体现了“*”的重要思想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必须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落到实处。

(二)建立“双网”建设管理规范。在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双网”建设管理规范,通过建章立制,把“双网”建设各项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上一篇:安全消防设计范文 下一篇:税务财务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