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02 16:20:02

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范文第1篇

一、监测目的

通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监测,掌握农村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水平及动态变化,客观评价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为制订政策措施提供依据和支持。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监测范围与对象。项目监测范围为我县5个乡镇(中心社区)2O个行政村100户家庭(具体名单见附页)。按照分层随机的方法,选择5个乡镇(中心社区),每个乡镇(中心社区)4个行政村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择不少于5户家庭作为监测户;每个乡镇选择1-2所学校进行环境卫生状况监测。监测乡镇、监测点(行政村)、监测户的选择按照经济水平、地理环境、人口等因素随机进行选择,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二)监测时间。统一在8-9月开展监测工作。

(三)监测内容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现场观察、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获得监测数据,并填写统一调查表格。

1、基本情况:包括收集监测县、监测点的人口学资料、环境卫生情况、环境卫生管理、村容村貌、居民健康等基础信自心。

2、垃圾:包括垃圾来源种类、数量、处理方式等情况。

3、污水:包括污水来源、种类、数量、排放方式、处理方式等情况。

4、厕所与粪便无害化状况:包括农村户厕类型、使用管理、粪便无害化处理情况。

5、病媒生物:选择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鼠类密度和蟑螂密度监测,选择监测户住宅周围环境进行蚊虫密度监测。

鼠类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鼠迹法进行;蝇类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成蝇目测法进行;蟑螂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目测法进行;蚊虫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幼虫容器指数法进行。

6、土壤卫生:包括土壤寄生虫和重金属污染等情况。每个监测点采集村中农田土壤1份。采样时,采集5—20cm深表层土壤,1㎡。范围内按照5点取样法采集土壤混合为一个样品。用于蛔虫卵检测的样品总量不少于50g,用于重金属检测的样品总量为1000g左右。

蛔虫卵测定方法采用饱和硝酸盐漂浮去。参照《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进行。重金属测定土壤铅、镉含量。铅、镉的测定按照《土壤质量锅、隔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度法》或《土壤质量铅、隔的测定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其等效方法进行。

三、组织实施

(一)职责分工

县爱卫办负责项目组织协调,开展督导检查、考订评估,及时总结并将完成情况报省、市爱卫办。项目县基本情况调查表由县爱卫办完成。

县疾控中心负责完成监测点基本情况调查表入户调查表,负责完成土壤样品的采集、运送以及土壤寄生虫检测工作,完成项目工作总结等。

(二)数据录入上报和审核。监测信息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统一录入软件进行录入,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审核,并完成监测技术报告。

(三)质量控制。

监测方案范文第2篇

一、项目总目标

(一)了解医疗机构的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能力及其变化情况。

(二)评价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质量,为改进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三)了解全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现况,评价托幼机构消毒效果,发现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托幼机构消毒质量和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

(四)了解公共场所、洗涤行业的消毒质量状况,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二、项目范围和工作职责

(一)项目范围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按照《消毒管理办法》、《年全省消毒与感染控制工作意见》和《年省托幼机构消毒监测方案》以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对辖区医疗机构、托幼机构、洗涤行业和公共场所进行消毒监测和督导,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工作职责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负责辖区内医院、公共场所、洗涤行业和托幼机构的消毒监测工作,并按要求将监测资料报送市疾控中心;定期对辖区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与评价,及时向市卫生局报告,并向监测单位反馈意见;根据监测结果确定辖区监测薄弱单位和环节,组织开展相关调查研究。并根据各自工作实际制定医院、托幼机构、洗涤行业、公共场所消毒与感染控制监测方案。

各乡镇卫生院要积极配合好市疾控中心对辖区内医疗、托幼机构、洗涤行业、公共场所消毒效果的监测,督促辖区内的医疗机构做好消毒工作。

三、项目工作内容

(一)医疗机构监测内容

1、监测医院及感染控制科室基本情况

了解医院名称和代码、归属关系、等级、医护人员数、床位数,是否建立医院消毒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结构、主要职责、人员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称、职务、学历、在感染

管理科工作年限和参加院感相关培训的次数)、负责人姓名和联系方式。

2、去污染的程序

医院对使用后手术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包括消毒清洗灭菌、清洗消毒灭菌、清洗消毒和清洗灭菌4种程序,每种去污染程序所占的比例。每半年监测一次。

3、手术室空气监测

选择普通手术室两间,洁净手术室百级、千级、万级各一间,无相应级别时可空缺。监测普通手术室沉降菌和医院洁净手术室的空气沉降菌、浮游菌。每半年监测一次。

4、一般物体表面监测

每半年选择感染性疾病科等医院感染重点科室3间,现场监测消毒处理前后房间内物体表面细菌总数。

5、医护人员手的监测

每家医院选择5名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外科手消毒后监测,5名感染性疾病科(住院部)医护人员进行卫生手消毒后监测,每半年监测一次。。

6、口腔科用水监测

每半年选择口腔科水源水1份、储水箱水1份、手机喷水5份、冲洗水5份,监测细菌菌落总数。每半年监测一次

7、医院污水监测

调查医院污水处理方法中采用的消毒因子种类及强度。监测医院污水中生物性污染指示物粪大肠菌群数(MPN/L)和肠道致病菌(主要监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每半年监测一次。

医疗机构监测上半年监测资料于年7月份、全年消毒质量监测资料于年底前上报市疾控中心。

(二)托幼机构监测项目和要求

1、室内空气:监测动态和静态情况下教室、活动室和卧室等场所。

(1)监测项目:细菌菌落总数、溶血性链球菌。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每家托幼机构,下同)。

2、工作人员手:重点监测保育员、老师的手卫生。

(1)监测项目: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溶血性链球菌)。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

3、环境物体表面:重点监测活动室、卧室、餐桌、卫生间玩具、水龙头等环境物体表面。

(1)监测项目:细菌菌落总数、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b-溶血性链球菌)。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

4、餐(饮)具:消毒后备用的餐具。

(1)监测项目:大肠菌群、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溶血性链球菌、志贺氏菌)。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

5、饮水机水:使用中的饮水机水

(1)监测项目:菌落总数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

6、其他:根据各地实际开展相关项目的监测。

(三)公共场所、洗涤行业监测项目和要求

1、室内空气:监测动态和静态情况下工作场所。

(1)监测项目:细菌菌落总数、溶血性链球菌。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每家单位,下同)。

2、工作人员手:

(1)监测项目: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溶血性链球菌)。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

3、环境物体表面:重点监测工作环境物体表面。

(1)监测项目:细菌菌落总数、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b-溶血性链球菌)。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

四、质量控制

监测方案范文第3篇

一、目标与任务

(一)检测目标

全面查清我区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现状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分析动态变化原因,更新石漠化土地基础信息数据库,编制并提交石漠化监测图斑因子与图形调查成果数据,为国家及地方制定石漠化综合防治政策和有关规划,推进全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科学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任务

1、按照国家统一的技术规定,结合区特点,以镇为基本单位,调查的石漠化土地的面积、程度、分布情况。

2、掌握监测间隔期内全区石漠化土地的动态变化及演变情况。

3、掌握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工程进展情况,对工程效果进行科学评价,为国家和地方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4、深入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岩溶地区石漠化过程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与技术措施。

5、更新我区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地理信息数据库(与上期相对应),进一步完善全区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信息管理系统。

二、监测内容与范围

(一)监测内容

1、石漠化土地状况。包括监测市域内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面积、程度和分布现状,以及动态变化情况。

2、石漠化土地演变评价。对监测区域内石漠化演变情况、演变原因进行分析、评价。

3、土地利用状况。包括监测区内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现状和动态变化,以及引起变化的原因。

4、植被状况。包括监测区内植被种类、起源、生长状况、主体植被盖度和植被总盖度。

5、土壤状况。包括监测区内岩溶地貌、母岩、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层厚度等。

6、石漠化治理状况。对监测区内治理石漠化采取了生物、工程和综合措施的情况进行调查,对没有采取治理措施的提出建议采取措施。

(二)监测范围

全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范围为:板桥镇、泗渡镇、高坪镇、团泽镇、董公寺镇、高桥镇等六个镇。

三、组建工作机构

我区岩溶地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工作在市林业局的统一部署、安排下,组建区级石漠化监测工作机构,承担并完成我区第二次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工作任务。成立区石漠化监测领导小组。

四、监测工作程序

(一)监测工作技术准备

1、落实调查工组数和人员(工组长、组员)配备。

2、落实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建立、数据录入与统计、图件制作、监测报告编写等专业人员及技术负责人。

3、明确技术分工与合作事项。

4、收集监测区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气象水文资料。

5、购置必要仪器、工具。

(二)开展技术培训

依据《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技术规定》和《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调查)实施细则》,对所有参加监测工作的技术人员进行全员培训,使所有参加监测工作的人员全面掌握监测工作的技术标准、操作方法与成果要求。请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相关专家指导技术培训、做石漠化监测专题报告。

1、实施单位:由区石漠化监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

2、培训人员:全区参加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的专业技术人员。

3、培训目标:保证参加全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人员,严格掌握技术标准,熟悉监测工作方法,提高监测数据精度,保证监测工作质量,提交合格监测成果,为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岩溶地区生态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三)图斑规划及外业调查验证

在建立解译标志的基础上,按照技术规定图斑区划条件和要求进行变化图斑区划,并到现场进行验证和调查,修订图斑界线,填写各项调查因子。

区林业局负责完成本辖区图斑区划及外业调查验证、图斑因子调查表填写、质量检查;辖区图斑数据库与图形库数据录入、逻辑检查;没有条件完成本辖区图斑区划及外业调查验证与数据库建立的市辖单位,由市级石漠化监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实施单位,组织技术力量完成。同时接受上级监测机构的监测质量抽查与验收。

(四)监测成果与成果汇总

1、监测图斑因子数据汇总。以区为单位进行监测图斑调查因子数据录入,提交区级石漠化监测图班监测因子县级数据库。

2、监测图斑图形数据汇总。以镇为单位进行监测图斑图形数据汇总,由区林业局进行区级监测图斑图形数据库汇总。

3、区级监测报告。在完成监测图斑因子数据与图形数据录入工作基础上,编制区级石漠化监测报告。在区级石漠化监测报告和质量检查报告的基础上,编写《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报告》,报请市林业局石漠化监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区级监测成果进行评审,并按规定程序上报。

五、区级成果的提交

(一)区级监测成果

区级监测成果经检查验收合格后直接向市级监测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成果内容包括:

1、区级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遥感解译标志库(含影像、照片)。

2、区级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各类面积统计表。

(1)石漠化监测因子调查表

(2)土地利用情况统计表

(3)石漠化治理情况统计表

(4)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完成情况统计表(1)

(5)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完成情况统计表(2)

(6)气象因子调查表

(7)水文情况调查表

(8)社会经济情况调查与统计表

(9)石漠化状况及程度分行政单位统计表

(10)石漠化演变类型分行政单位统计表

(11)石漠化状况及程度分地类统计表

(12)分土地使用权统计表

(13)分植被综合盖度统计表

(14)分石漠化治理措施统计表

(15)分石漠化变化原因统计表

(16)石漠化状况动态转移表

(17)石漠化按行政单位动态变化统计表

3、区级基本图和石漠化状况分布图、石漠化程度分布图、石漠化动态变化分布图、石漠化演变类型分布图等专题图件。所提交图件图幅以A0幅面为准(以光盘为介质提供),提交岩溶地区shape格式的地理信息图形数据库。

4、区级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报告。

5、区级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工作总结。

六、质量管理

为了统一全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调查成果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保证石漠化监测成果质量,按照国家“建立‘三查一验’的检查验收制度”要求,落实调查工组自查,做好省级和部级质量抽查,确保一次性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成果质量验收。

检查验收方法、内容及标准,严格执行国家《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技术规定》(修订),按照《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调查)实施细则》进行操作,确保监测过程执行技术规定,严格掌握标准,做到界线区划准确,调查因子全面、数据正确。

七、工作进度安排

进行技术培训,由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专家负责培训;完成外业调查及外业调查成果审查;完成调查成果数据录入和图纸制作等内业成果,并接受市检查组验收;12月底完成区级数据汇总及调查成果上报工作。

八、保障措施

(一)技术保障

成立专业技术组。本项目涉及林业、生态、地质、土壤、地理、信息等多个专业学科,技术内容丰富,按专业不同,在项目责任制的基础上,成立因子调查、录入统计(数据库)、区划制图(图形库)、分析报告等专业技术组,每个专业组重点负责项目相关内容的过程指导、质量控制与省级质量验收,并接受部级检查验收。

(二)质量保障

1、制定质量管理办法。为确保我区石漠化监测成果质量,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以及参加石漠化监测工作的技术人员,分别明确任务,落实质量责任,分级落实责任制度,制定《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办法》,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检查与核查,加强培训和监督,确保监测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成立区级石漠化监测工作专家指导组。由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队长梁晓林任组长、主任工程师吴远由等人员组成的专家指导组,分别深入到各工组现场指导。

3、组织区级石漠化监测成果专家初审。由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各地石漠化监测成果进行初审。

(三)人力组织

1、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负责协调本辖区石漠化监测工作区质量检查和配合市级验收与成果统计、分析,数据库与图形库建立。

2、区林业调查规划队负责本级石漠化监测外业调查、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图形制作、调查报告编制等,向市级石漠化监测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本级石漠化监测成果。

(四)信息宣传

监测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远程油井监测系统;功能;软件

中图分类号:TE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我国油田在采油工作上运用的工具多半是抽油机,操作简便,运行稳固,但是在采油过程中往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步骤,每个采油厂都设有许多个采油站,采油站的每台抽油机采回原油后送至输油站处理。这个过程就较为复杂,因此,业内人士研制出一种计算机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向采油站反馈每个油井井口的油温以及流量状况,并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好故障处理工作,避免使用人工巡井,节省人力,而且增加工作效率,提高油井监测方案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远程油井监测系统工作简介

在远程油井监测系统中,有一个关键性的部件就是数据采集器,它将数据传送至中心控制室,即数据处理点,然后在数据处理点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这里用到的又是一个关键的部件――油井计量分析系统软件,通过这个软件分析并呈现监测功图,实时反映此时油井的情况,并为工作人员提供油井产出量。

远程油井监测系统运行的核心是其主机,AT89C52 CPU 主机,稳定性较强,抗干扰能力强,除主机以外,还有各系统硬件配合运作,操作原理简便,系统运行较为稳定,但也需要定期做好维修工作。传感器的主要功用是接收和输出信号,由传感器监测油井流量问题,如出现断流状况,立即输出开接点信号,在油井流量正常的情况下,输出的是闭接点信号。系统在测量油温时的工作方法是将32个热电阻温度传感器进行串联,对第1温度点到第32温度点逐一进行测量。当系统定时器出现中断时,就会打断主机的正常工作状态,而且,当出现掉电时,时钟也会立刻中断,大多企业会采用Dallas 公司生产的实时日历时钟芯片DS12887 来处理定时器中断的状况,这种芯片能够提供14B时钟和控制单元及114B 用户RAM进行自动计时,当出现掉电状况时,会有专门的电池自行充电。

二、远程监测系统主要功能介绍

远程监测系统各种硬件设备相互配合运作,保障系统稳定性以及工作效率,凭借该监测系统能够同时对32口油井输油管道进行监测,监测每个管道原油的流量状况。对搜集的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在需要时,无需手动,可定时自行打印出全部油井油温;该系统全程监测各个管道原油流量,在各管道原油流量都正常的情况下,工作正常指示灯常亮,从某一管道出现断流150S时起,确认为原油断流,立即向采油站发出警报,反馈断流的井号,以及具体的断流时间,直至该管道原油流动状况恢复正常后,及时打印井号,并附上恢复正常的时间点;这样反馈出的油井工作状态更加精准,实现对油井的全时监控,而且,根据系统反馈的这个时间,可以精确掌握每口油井原油断流、恢复的时间,这样可以依据这一时间间接估算出原油的产出量。

三、油井工况监测软件介绍

油井监测系统是一个科学全面的监测系统,为实时监测油井工况,系统中安装编制了较多针对性强的实用软件。系统初始化程序:该程序主要承担的是针对CPU、标志单元、时钟日历等的初始化工作,保障这些部件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键盘扫描及处理程序:该程序的主要功能正是对键盘进行扫描处理,保障键盘中的8个功能键的正常使用;开关量监测程序:编制该程序主要是进行开关量监测,开关量直接反映出油井工作是否正常,在出现异常和恢复异常时做出精准指示;数据采集程序:该程序的主要工作是监测油井管道温度,32路油井的管道温度全在其监控之下,并将温度对应的电压信号转换成数据呈现出来,反馈给采油站的工作人员;故障警报程序:系统中的每项程序都是及其智能化的,该程序配合管道原油流量监控系统工作,当某一管道出现断流超过150S,就会进行声光报警,告知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监控和处理;显示程序:该程序是以现行显示标志的状态为基础的,将信息传送至LED灯中显示出来,同时开启状态指示灯;打印程序:该程序可以依据具体的状况进行智能打印工作,对打印时间有智能化管理功能,在数据被传送至打印机之前,自行接通打印机电源,延时5S,当数据全部送至打印机之后,又延时5S断开打印机电源,该程序在完成数据打印的前提下,保障了打印机的正常运作;日历时钟校准程序:该程序实质是一个时钟单元初始化程序,时钟是远程油井监测系统中反馈精准流量信息的时间部件,该项程序可通过功能键完成对日历时钟的校准工作。

四、结束语

这样一套完整的监测系统是油井监测方案的重要工具,节省人力财力,也避免油井监测中因人为失误造成的危机,精准的数据,清晰的监测功图,以及智能的警报系统,为油井监测工作提供巨大的方便,它是在采油站和油井之间建立的一个实时监控反馈系统,经过实践分析,工作性能稳定,工作原理简便,并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为我国油井监测系统开启一个新的智能领域。此种远程油田监控系统已在某油田企业成功实践,通过对实践状况进行分析,该系统设计合理,工作性能稳定,可行性较强,而且在安装该系统硬件时并不会有较大的工程量,也不用对油田企业的采油设施进行大面积整改,投资收入比较大,在动用较少工作人员的情况下实现对每口油井运作状况的智能化监测,自动数据采集,自动显示监测功图,一整套的工作流程,保障反馈信息的真实性,是加强油井监测方案管理的重要方面,但除此之外,也要注重从其余方面提升油井监测方案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赵嘉.面向高性能计算的集群部署管理软件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2]马娜,王钰皓.副井载荷提升无线监测系统的设计[J].硅谷,2012(01)

[3]汪渝,熊德琪.基于GPRS/GPS的海上溢油远程无线监测系统[J].信息与电子工程,2007(02)

监测方案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全面排查和整治烟花爆竹安全隐患,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党的十期间全县不发生烟花爆竹安全生产事故。

二、工作任务

1、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各安监所(分局)要全面总结近年来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经验,针对当前烟花爆竹行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企业规范化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检查等,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

2、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演练。督促和指导企业针对夏季和汛期的季节特点,做好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各项应急处置措施,实施应急救援演练,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反应、有效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危害。

3、健全完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以十消防保卫战为契机,联合公安、质监、工商、交通等部门,完善信息通报、会商研判、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三、工作安排

烟花爆竹行业消防安全保卫战分三个阶段:

(一)制定方案,自查自纠阶段(8月31日前)。

各安监所(分局)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方案,按照属地监管的原则督促和指导辖区内烟花爆竹经营单位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排查和整治各类烟花爆竹事故隐患。

(二)全面检查,落实整改阶段(9月1日至9月30日)。

各安监所(分局)对辖区内烟花爆竹经营单位自查自纠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突出问题,督促和指导经营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落实。

(三)重点督查,巩固提高阶段(9月30日至党的十闭幕)。

国庆节和十会议期间,各安监所(分局)强化对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和零售网点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并将检查情况于十闭幕之后5日内报县安监局监管科。

四、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安监所(分局)要充分认识十消防安全保卫战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当前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按照时间节点,分解和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任务,推动十消防保卫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各安监所(分局)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对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和治理纠正非法违规行为。同时,要将此次专项行动与“打非治违”、年度安全专项整治、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等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同时部署、同时推进、同时抓好落实,保持全县烟花爆竹行业平稳态势。

监测方案范文第6篇

为全面做好全国草原监测工作,科学指导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业可持续发展,我部制定了《全国草原监测工作方案》。

现将《全国草原监测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全国草原监测工作方案

为做好全国草原监测工作,及时准确全国草原监测信息,指导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获取全国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的动态信息,并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编制年度全国草原监测报告,为促进草原保护建设和科学合理利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二、监测内容

(一)草原资源状况:草原面积、类型、等级、分布情况。

(二)草原生态状况: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石漠化等情况。

(三)草原植被状况:植被组成、盖度、高度、物种数量变化情况等。

(四)草原生产力状况:全国及各省(区、市)草原植被长势、鲜草及干草总产量、载畜能力以及各类型草原生产力。

(五)草原利用状况:草原利用方式、载畜量、草畜平衡状况等。

(六)工程建设效果:草原保护建设重点工程区内外、工程实施前后植被和生态状况,包括草原植被高度、盖度、生产力、植被组成及生态环境变化等情况。

(七)草原灾害情况:草原火灾、鼠虫害发生次数、面积、分布、特点及灾害损失情况,草原雪灾、旱灾等自然灾害情况等。

三、监测工作分工

农业部畜牧业司负责全国草原监测工作。

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组织编制全国草原资源与动态监测年度计划,组织、协调、指导全国草原监测工作,组织编制草原监测报告。

全国畜牧总站组织草原鼠害、病虫害监测和草原保护工程建设效果监测工作,承担草原监测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省级草原监测职能部门按照农业部要求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草原监测工作。

四、监测工作要求

(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各单位应依照本方案要求及工作分工,认真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监测范围、技术路线及相关保障措施。

(二)严格监测技术规范。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农业部颁布的统一技术操作规程,认真组织实施,并开展必要的技术人员培训。

(三)统一数据采集上报时间。各单位要严格按规定时间进行数据采集与上报。每年地面调查数据采集时间为5月-9月,草原火灾情况数据采集时间为1月-11月,草原病虫鼠害情况数据采集时间为3月-9月。

五、监测报告编制与

(一)监测数据上报

省级草原监测职能部门及时对基层提交的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审核,并于每年9月20日前将地面监测电子文档(地面监测数据汇总表Excel文件、草原地面监测数据库mdb文件)和样地样方电子照片报送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并抄送全国畜牧总站,将草原保护工程建设效果和草原鼠害、病虫害监测数据报送全国畜牧总站并抄送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

(二)监测数据处理

全国畜牧总站受委托承担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工作,监测结果报送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

(三)监测报告编制

监测方案范文第7篇

一、基本原则

1.条块结合,分工协作。全社会能源消费统计监测以各有关部门的专业统计和有关行政记录为基础,政府统计机构分级计算全社会能源消费量。

2.方法多样,高质高效。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能源产品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高质量、高效率取得能源消费数据。调查方法一旦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

3.下管一级,总量平衡。市和县区分别负责本辖区范围内全社会能源消费监测统计工作,市各有关部门要对本部门负责的数据下管一级,做到全市与各县区数据的总量平衡。

4.开展联审,确保质量。建立全社会能源消费监测统计联审制度,由市统计局会同市各有关部门对全市和各县区能源消费总量进行联审,以确保数据质量。

二、部门和县区职责分工

市统计局:负责方案制订及组织实施、全市农业能源消费统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服务业重点行业能源消费统计和全社会能源消费汇总计算,指导县区开展全社会能源消费统计,评估和核定县区数据,协调各有关部门的能源监测统计工作。

市发展改革委:协助市统计局做好方案的组织实施工作。

市经委:协助市统计局做好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工作。

市贸粮局:负责成品油、煤炭供销企业的供应统计,具体包括统计对象的落实、报表的收集、审核、汇总和报送工作。

市规划建设局:负责燃气的供应统计,具体包括统计对象的落实、报表的收集、审核、汇总和报送工作。

市交通局:负责全社会交通运输业务量统计和重点交通运输企业燃料消耗统计,具体包括统计对象的落实、报表的收集、审核、汇总和报送工作。

**电力局:负责全社会用电统计,具体包括报表数据的收集、汇总和报送工作。

市公安局:负责车辆基本信息统计,具体包括报表数据的收集、汇总和报送工作。

市农业局:负责农用运输机械基本信息统计,具体包括报表数据的收集、汇总和报送工作。

各县区经贸、建设、交通、电力、公安、农业等部门负责完成市各有关部门布置的调查任务,同时抄报同级统计部门;县区统计部门负责完成市统计局布置的调查任务,搜集、整理本县区能源消费监测统计资料,在市统计局的指导下开展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计算。

三、具体调查方法

1.农业能源消费统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采用全面调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采用抽样调查;服务业重点行业能源消费统计采用重点调查,结合在**市服务业统计调查中一并进行。

2.成品油、煤炭供销企业的供应统计采用全面调查,调查单位按拥有相关经营许可证的单位确定。

3.燃气供应统计采用全面调查。

4.全社会交通运输业务量统计按现行调查方法;重点交通运输企业燃料消耗统计采用重点调查,结合在**市服务业统计调查中一并进行,重点调查单位由市交通局会同市统计局确定。

5.全社会用电统计按现行调查方法,要按县区分别统计分行业的用电量。

6.车辆基本信息统计和农用运输机械基本信息统计按部门行政记录整理。

四、报送频率及公报

1.本方案实行半年报,从**年年报开始实施。市各有关部门年报于2月15日前报送上一年度的调查资料和汇总资料,半年报于7月15日前报送上半年的调查资料和汇总资料;各县区年报于2月底前报送上一年度的全社会能源消费量,半年报于7月18日前报送上半年的全社会能源消费量。

2.市建立能源消耗公报制度。每半年公布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及其降低率,每季度公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及其降低率。公布时间以省统计局核定数据的时间确定。

五、工作要求

监测方案范文第8篇

一、意义和目的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我市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逐年减少的趋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是难以逆转的,人多地少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除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外,还要大力发展科技,挖掘土地内涵和外延生产潜力,努力提高农作物单产和总产;严格控制非农业占地,保护好基本农田;开发后备农用土地资源,尽量保持耕地(或农用土地)占补平衡。开展后备农用土地资源调查,就是要进一步摸清全市后备农用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分布,综合评价其开发潜力,提出开发利用的方向和对策。因此搞好后备农用土地资源调查,对最大限度地扩大耕地(或农用土地)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缓解人口增加与土地减少的矛盾、经济建设与农业生产用地的矛盾,实现经济、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的主要内容

本次后备农用土地资源调查研究的对象,既包括那些适宜开发但尚未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地、荒滩、荒水和干废坑塘、废弃灌渠、废交通占地、废弃窑坑、坟丘占地等闲散废弃土地,也包括那些土地资源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的中低产农田、低产果园、低产林地和低产水面等。各县(市)、区除监测调查各类后备农用土地资源的面积、分布、形成原因外,还要对乡、村、场或其他经济组织合理开发利用后备农用土地资源的典型开展调查。各类后备农用土地资源划分标准如下:

1、中低产农田:指粮食耕地年亩产低于200公斤为低产田,201~400公斤为中产田。

2、低产果园:指苹果亩产500公斤以下,梨750公斤以下,桃750公斤以下,葡萄1000公斤以下,杂果250公斤以下,红枣(鲜)250公斤以下的果园。

3、低产林地:指中龄林年材积生长量每亩在0.2立方米以下(其中慢生树种在0.1立方米以下),以获取用材为经营目的的人工林;年产量低于当地相同条件下近四年平均年产量1/2的经济林(本项调查未含果园);以及其他一些低质林等。

4、低产水面:本项调查只限内陆水面及海水对虾养殖。海水对虾养殖水面,亩产对虾15公斤以下。在内陆水面中:坑塘,亩产鱼50公斤以下;专用养鱼(虾)池塘,亩产150公斤以下;河沟,亩产25公斤以下;湖泊,水面1000亩以下,亩产低于40公斤;1000~10000亩水面,亩产低于25公斤;1万~10万亩水面,亩产低于15公斤;大于10万亩水面,亩产低于5公斤;水库,小型水库亩产低于30公斤;中型水库低于20公斤;大型水库低于10公斤。

5、荒山荒地资源:指适宜发展农、林、牧(草),但目前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6、荒滩荒水资源:荒滩指除海岸滩涂以外的河滩、湖滩、库滩等内陆水域滩地;荒水指可以养殖但尚未开发利用的水面,包括湖泊、水库、池塘、河沟等内陆水面。

7、闲散废弃土地资源:指散布在村镇周围、旷野之间的干废坑塘、废弃窑坑、废弃灌渠、废弃交通占地、以及坟丘占地等。

三、调查及汇总方法:

1、调查方法:后备农用土地资源调查拟以乡、镇(农场)为单位,以村为调查单元,逐地块进行普查。调查的项目及标准参见调查表及标准划分。后备农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经验、做法、基本思路及典型调查采取走访座谈的调查方法。本次监测调查以2008年底为调查基期。

2、汇总分析方法:后备农用土地资源监测调查数据汇总拟以行政村为单元、以乡(镇、场)为单位,采取普通汇总的方法进行统计,即各行政村数据相加为乡(镇、场)数据;各乡(镇、场)数据相加等于全县(市)、区的数据。强调县、乡两级的数据能单独为本级政府决策服务。市、县两级除对后备农用土地资源的分布、成因等情况进行现状分析外,其消长变化情况还要与1991年开展的后备农用土地资源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市办拟在适当时间对外业调查及数据汇总情况组织核查。

四、主要成果及时间要求

本次监测调查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6月底完成外业调查,9月底前县级调查工作全部完成,并按以下时间和方式向市农业区划办公室报送相关成果。

1、数据汇总成果:各县(市)、区于6月20日前完成以乡(镇、场)为单位的后备农用土地资源调查数据的微机录入,并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将调查汇总数据上报市办(电子邮箱:tsnyqhb@)。

2、各县(市)、区于7月底前依据后备农用土地资源调查结果,在1:5万行政区划图上分别绘制完成本县(市)、区“四低”、“四荒”和闲散废弃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一式两份报市。

3、9月底前各县(市)、区向市办上报后备农用土地资源调查报告、后备农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典型调查报告(上报典型数量:开平、古冶、芦台、汉沽、路南、路北、南堡不少于5个;其他县(市)、区不少于8个)各一式5份。

监测方案范文第9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日见繁忙,作为道路交通咽喉的桥梁工程地位日益突出。桥梁结构的安全性无疑成为桥梁管理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桥梁建成后,会受到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而逐渐老化,加之交通量的增长,运输车辆的重量和外型尺寸的增大,加剧了现有桥梁质量的退化,导致桥梁的实际承载能力降低。因此桥梁管理部门需要及时了解桥梁的安全性能,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桥梁养护、维修等工作,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使用,从而保证整个交通网络的正常畅通。桥梁的生命过程一般包括总体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3大阶段,以往受技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对第三阶段运营管理往往不太重视,造成多起桥梁倒塌事件。有的桥梁虽然没有倒塌,由于检测养护不当,也有很多的安全隐患,影响正常使用。在桥梁运营期间的管理与维护中,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因其固有的滞后性和低效性,造成桥梁运营成本的提高和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已远远跟不上当今桥梁发展形势。在这种情况下,以相对桥梁造价较小的投入创建综合检测和评估系统,合理配置使用资金,无疑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滹沱河特大桥主桥采用40m+200m+40m中承式提篮系杆拱,桥面宽度51.6m,是一种结构比较新颖的钢管混凝土提篮拱形式,在华北地区是跨度最大的一座钢管拱桥,被称为“河北第一跨”,该桥于2010年9月29日通车,所以对滹沱河大桥运营期间的监测就至关重要了。对滹沱河大桥结构进行运营安全监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桥梁管理人员对该桥当前的状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桥梁状态评估可将采集到的信息过滤、分解、综合和分析,然后反馈给相关使用者,以便采取合理、高效的管理及养护措施。钢管混凝土作为一种新的组合材料,一方面借助内填混凝土提高钢管壁受压时的稳定性,提高钢管的抗腐蚀性和耐久性,另一方面借助管壁对混凝土的套箍作用,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延性,将钢材和混凝土有机地组合起来。这种材料形式非常适合拱式体系的桥梁,其自重轻、强度高、抗变形能力强,是大跨度拱桥的一种比较理想的结构形式。虽然目前我国已建成了不少钢管混凝土拱桥,但在交通和城建行业,由于对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成熟,积累的经验还不够丰富,受成桥后各种因素影响产生隐患,危及到桥梁的正常使用。因此,对滹沱河大桥钢管混凝土拱桥开展运营安全监测研究的意义是:通过测量设备和既有传感器实际监测桥梁运营各阶段的主要控制参数,并通过分析及量化评估得出桥梁的使用状况,研究桥梁的内力状态和几何线形是否处于安全合理的范围之内,确保桥梁在各使用阶段中桥面线形良好,结构受力合理,并为河北省桥梁管理与养护领域,积累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运营安全监测经验,推动该类桥安全监测理论的发展。

1桥梁结构状态监测

对于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桥梁运营期间结构状态监测方法可分定期监测和特殊监测2种。定期监测就是间隔一段时间使用测试设备,对桥梁结构进行表面常规检测,间隔时间长短可根据结构的运营状况决定;特殊监测就是采用仪器设备进行现场测试、荷载试验及其他辅助试验对桥梁现状进行检算分析。由于滹沱河特大桥在施工监控中已经埋设了大量测点,有大量的既有传感器,因此本桥采用定期监测方式,根据公路桥涵养护技术规范要求,在2010年10月1日至2013年10月1日期间,对滹沱河特大桥运营的前3年进行安全监测,每年选择夏季和冬季有温度代表性的几天进行应力应变和桥梁线形检测,每年定期检测频率不少于2次。

1.1桥梁结构应力、应变状态监测(1)结构应力、应变监测在受荷、自然因素等各因素影响下,结构应力、应变的变化可反映出结构发生损伤或者支承条件的变化。监测方法通过埋设在结构控制断面长期监测的应变计测量桥梁结构应力和应变。在南、北岸的2个主墩系梁的根部和中部2个截面都埋设了钢筋应变计和混凝土应变计,对它们定期采集数据,了解滹沱河大桥主墩系梁的应力和应变状态。(2)拱肋和H撑监测滹沱河大桥北岸西侧、南岸西侧、南岸东侧3个边拱肋,每个边拱肋内了根部和中部2个截面都埋设了钢筋应变计和混凝土应变计,定期采集这些数据对边拱肋进行监测。滹沱河大桥主拱肋的安全监测是最关键的环节,在拱脚处的4个圆管内埋设了混凝土应变计,主拱肋的混凝土外包段、1/4截面、1/2截面、1/4截面、刚出混凝土外包段的位置处的圆管外表面安装了表面应变计,通过它们对主拱肋进行安全检测。H撑的安全监控,主要是通过在3根H撑的外表面布设了的表面应变计采集数据,每个H撑选择了中部和根部2个截面。(3)外包段、立柱和纵横梁监测在南北岸西侧的2个外包段内,每个外包段都有一个断面安装钢筋应变计和混凝土应变计,对外包段进行安全监测。在北岸东、西两侧的立柱内,每个立柱内一个断面安装了钢筋应变计和混凝土应变计,对立柱进行安全监测。在南北岸的2个预应力混凝土横梁,每个预应力混凝土横梁内的根部和中部2个断面已埋设了混凝土应变计,可以对预应力混凝土横梁进行安全监测。在3根钢横梁的中部和根部截面布设了表面应变计,对钢横梁进行安全监测。(4)吊杆应力变化监测吊杆是滹沱河大桥重要的连接构件,它承受桥面系传递的荷载,然后又把荷载传递给主拱肋。吊杆在桥梁运营期间受力复杂,而且受力大且变化显著,所以在运营期间的定期检测中,对吊杆应力变化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在滹沱河大桥安全监测中借用索力仪来检测吊杆在运营期间的应力变化。

1.2桥梁结构线形监测采用常规地面测量的方法对滹沱河大桥进行线形安全监测。此法即用常规测量仪器(经纬仪、测距仪、水准仪、全站仪)测量角度、边长和高程的变化来测定变形量。一般的地面监测方法有2方向(或3方向)前方交会、双边距离交会法、极坐标法、自由设站法、视准线法、小角法及几何水准测量法,以及精密三角测量法等。常用前方交会、距离交会法监测变形体的二维(X,Y方向)水平位移;用视准线法、小角法、测距法观测变形体的水平单向位移;用几何水准测量法、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法观测变形体的垂直(Z方向)位移。桥梁变形监测的内容尽管很多,但它们都是周期性对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求得其在观测周期内的变化量。可以说观测点是变形量的载体,观测点的布设在变形观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观测点布设的优劣、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观测数据能否正确反映桥梁的实际状态及变形量的大小。(1)测点布设原则布设观测测点时,应遵循必要、适量、最能反映变形体的变形和方便观测的基本原则:①在满足运营期间安全监测目的前提下,测点数量和布置必须是充分的、足够的。同时测点宜少不宜多,不能盲目设置测点。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仪器设备、避免人力浪费,而且还可以使监测工作重点突出。任何一测点的布设都应该是有目的的,它服从于分析、判断的需要。②测点的位置必须具有代表性,以便于分析和计算。主要测点的布设应能反映结构运营期间可能出现的最大应力(应变)和最大挠度(或位移)。③测点的布置对观测工作应该是方便的、安全的。不便于观测读数的测点往往不能提供可靠的结果,对于危险的部位,要妥善考虑安全措施或者选择布置特殊的测量方法和仪器。④应该布置一定数量的校核性测点,以保证观测结果绝对可靠,另一方面也可提供多余观测数据,供分析时采用。⑤观测点应该布置在点位稳定并能长期保存的地方,同时要求观测点与桥梁牢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观测点的变形量,就代表了桥梁的变形。(2)滹沱河特大桥测点布设位置根据以上原则,滹沱河特大桥在运营期间安全监测的主要监测内容有:①桥面标高变化。②拱肋线形变化。拱肋线形是评价拱桥运营期间工作状态最重要以及最直观的指标之一。拱桥结构由于主要部位出现缺损、缺陷,如裂缝、锈蚀、错位、沉降等,都会引起拱肋线形发生变化。通过对滹沱河特大桥运营期间拱肋线形长期监测,保证拱桥结构的安全性,为桥梁的使用及维修加固设计与施工提供必要的参考,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固定永久观测点后,滹沱河特大桥拱肋变形测点布设在拱脚、L/4、跨中、3L/4处③墩台沉降。墩台沉降是评价桥梁安全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的软基地区墩台沉降监测尤为重要。滹沱河特大桥墩台的沉降量若过大将对桥梁安全带来重大安全隐患,所以有必要对滹沱河特大桥墩台沉降进行长期监测。④拱座位移。在滹沱河特大桥拱座上设置参照标志,在与其相对应的下部设置读数标志,监测标志中心与读数标志中心应尽可能在同一铅垂线上,监测拱座的水平偏位及墩台的倾斜情况。

2桥梁状态评估

要正确判断一座桥梁是否满足荷载等级要求、评定当前的工作状态,就必须对桥梁的结构性能做出准确的评定。国内外的桥梁工作者在各自的工程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种桥梁评定方法。大致可归纳为:(1)外观调查评定法根据外观调查进行评定的方法:通过有经验的桥梁技术人员对既有桥梁进行全面检测,根据用文字描述和定量检测结果对桥梁质量进行分类、评定,目前在评分标准、方法上已有大量的研究,但此类评定技术主要依据的仍是大量的定性信息,在取值上相当程度依赖于评定工程师的自身的经验,而且无法发现隐蔽的桥梁缺陷。(2)设计规范评定法根据设计规范的的方法:通过实测材料性能,结构几何尺寸,支承条件,外观缺陷及通行荷载,按照桥梁结构的计算理论来评定承载力,由于设计理论对结构力学模型的简化与实际受力状况的差别等原因,难以反映结构的实际性能。(3)荷载试验评定法根据荷载试验的评定方法:在对桥梁进行现场荷载试验后,结合理论分析手段,对桥梁进行诊断识别,建立桥梁结构的实际工作模型,进而根据这个模型确定桥梁的实际承载能力,利用现场测试技术,可以获得一部分桥梁结构的确定信息,从而降低评定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由于结构识别过程与获取的结构信息密切相关,如要获取比较符合实际的计算模型,必须有足够的已知的信息。(4)专家经验评定法根据专家的经验的评定方法:利用桥梁专家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桥梁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由于桥梁在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这使得研究桥梁专家系统面临许多困难,真正使用的桥梁专家系统并不多。(5)结构可靠度评定法根据结构可靠度理论的评定方法:该方法是在确保用最少费用达到容许安全等级,从而有效利用资金,对于既有桥梁结构,其荷载和抗力都是不确定的、随时间变化的随机过程。随着工作荷载的增加及结构破损,桥梁结构可靠度随时间逐渐减小

3建立桥梁运营安全监测系统

监测方案范文第10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机构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监测考评数据涉及十多个部门、单位,量大面广,任务繁重。为了确保监测数据采集加工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实事求是反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保证监测工作顺利实施。决定成立以张建中市长为组长,有关市级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统计局,具体组织实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的日常工作。

二、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职责

为了明确责任,科学有效地组织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工作,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好以下工作职责。

(一)共性职责

l、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精神。

2、积极参加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统计业务培训活动。

3、积累原始资料,搞好月度、季度、年度相关报表资料的审核、汇总和上报工作。

4、收集各方面资料,准确及时掌握本部门各项指标在全省、全市的位次。

5、接受省、市监测考评组和市监测办公室的监督检查。

(二)个性职责

财政局:负责财政总收入及其增速、地方财政收入及其增速、农科教文卫社和住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等指标统计,并确保各项指标完成目标任务。

经发局:负责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全市能源消耗的督促检查工作,确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增速、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等完成目标任务。

民政局:负责农村参加低保人数和应参加低保人数等统计,并确保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完成目标任务。

人社局:负责劳动力资源和就业,劳务输出情况、农民工外出打工情况,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医疗、养老、失业、生育、工伤保险等统计工作,并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占乡村从业人员比重,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和城镇社会保障覆盖率完成目标任务。

工信局:搞好工业经济的运行监测,确保工业增加值增速完成目标任务。

安监局:负责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统计,确保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完成目标任务。

住建局:负责城镇维护建设资金支出等统计,确保人均城镇维护建设资金完成目标任务。

环保局:负责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总量减排等统计,确保化学需氧量削减率和二氧化硫削减率完成目标任。

卫生局:负责全市卫生技术人员数等统计,确保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完成目标任务。

广电网络公司:负责有线电视用户数统计,确保有线电视入户率完成目标任务。

公安局:负责户籍人口及城镇人口等统计,确保城镇化率完成目标任务。

政法委:确保公众安全感满意率完成目标任务:

教育局:负责初中毕业生数、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数等统计,确保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完成目标任务。

水务局:负责农村安全饮用水人口统计,确保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完成目标任务。

工商局:负责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等统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统计局:负责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性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做好监测统计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部门统计数据的定期收集、审核、评估、分析上报工作,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通报指标完成情况。

负责生产总值及增速、人均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常用耕地面积指数等统计,确保上述指标完成目标任务。协助经发局、工信局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目标任务。

三、强化措施,通力协作。全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监测工作

(一)实行部门一把手对监测工作负总责制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工作事关全市工作的大局,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务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真正把此项工作拿在手中,对本部门承担的监测指标完成情况负总责。要及时将市上下达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分解落实到下属单位、股室,明确完成任务的时限和要求;要全程协调解决完成目标任务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工作的平稳快速推进;要认真做好县域考核指标的统计工作,严格把关,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要加强对上协调,确保监测指标完成情况得到省市的确认。

(二)建立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指标月、季报制度。从2011年开始,建立全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指标月、季报制度,实行月总结,季通报,每月5目前,每季10日前,各部门要将监测指标完成情况报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办公室。市县域办要认真分析评估,及时通报情况,提出促进工作的方案。

(三)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各涉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的部门要确定一名得力人员从事监测统计工作,并保持稳定,更换人员要征得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办公室的同意;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统计调查体系,健全统计调查网络,加强统计标准化、现代化建设,提升统计人员业务能力,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上一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文 下一篇:监测仪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