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22 06:06:30

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技术;裂缝

Abstract: the concrete cast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 of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concrete casting technology from the preparation, pouring and crack processing and matters of attention was studied, with strong value, for reference.

Keywords: concrete; Casting technology; crack

中图分类号: 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混凝土浇筑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浇筑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整体的质量。混凝土浇筑的各个环节中的技术要点往往被人忽略。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是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不但要具有良好的几何尺寸,而且要获得设计要求的强度、密实性和整体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外光实,因此在施工中如何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整体结构的浇筑质量是比较难控制的,施工中最为常见的混凝土整体结构有框架结构和大体积混凝土。

1混凝土浇筑前期准备

1)混凝土浇筑前要将基础面清理干净,基础面是岩石面要清除松动岩石并且清洗干净,如果基础面是混凝土面,就要凿毛或冲毛,然后冲洗干净,达到设计要求。

2)仓号准备立模是很重要的环节,依据施工图纸,按照测量放线立模后,测量复测合格,打支撑、焊拉杆加固牢,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要求。模板表面要除锈、除灰尘打磨刷脱模剂。房建上使用胶合板时,可以省去这道工序。

3)埋件是混凝土浇筑前期必须完成的一项,按照施工图纸安装钢筋、预埋件、管路等,并且验收合格。

4)验收浇筑,完成埋件、模板、基础面的施工并且每道工序都具备验收条件后方可组织验仓浇筑。振捣设备,人员到位,防雨降温排水设备是否齐全,措施是否可行。

5)为保证新老混凝土施工缝面结合良好,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前,应铺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2~3 cm,铺设的砂浆面积应与混凝土浇筑强度相适应,铺设厚度要均匀,避免产生过厚或过薄现象。在实际施工中也可以用铺富浆混凝土来代替砂浆(拉西瓦水电站大坝混凝土浇筑中就采用这种结合方法)。

6)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平铺法或台阶法施工,严禁采用滚仓浇筑法,应按一定厚度、次序、方向、分层进行,且浇筑层面平整,浇筑墙体时应对称均匀上升,浇筑厚度为30~50 cm。为了保证振捣棒的有效工作深度,铺料厚度不大于50 cm。

7)混凝土浇筑应先平仓后振捣,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著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将混凝土内的气泡振捣排出,避免振捣时间太短或过长,造成欠振、漏振及过振,振捣完应慢慢拔出,严禁速度过快。混凝土的振捣半径应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5倍,应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 cm左右,不应过深,以免造成下层混凝土的过振。

8)混凝土浇筑期间,如表面溢水较多,应及时清除,并采取措施减少溢水。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赶水,以免带走灰浆。下雨天要搭防雨棚,浇筑完的混凝土面上要盖塑料薄膜和彩条布。

9)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尤其是浇筑顶板,应设置位移变形观测点,设专人定期观测模板是否偏移,设专人检查、加固模板。

10)为减少混凝土在浇筑后由于运输导致的离析,混凝土的制备应该尽可能靠近最后浇筑的地方。它应该分层浇筑以使每层可被均匀压实。每层浇筑间隔的时间应该限制在能够保证新浇筑的混凝土与前面浇筑的有良好的结合。每层下料的间隔时间要小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11)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应立即用手提振捣器或机器振捣器进行振捣密实后移走,否则就会发生骨料离析。一般来说,振捣器不应该集中在先前浇筑完的混凝土上。

2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结构整体性要求较高,通常不允许留施工缝,特别是水池施工中,这种要求更严格。为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的连续性,采用分层浇筑时,应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因此,必须保证混凝土搅拌、运输、入仓浇筑、振捣各工序协调配合,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结构大小、钢筋疏密等具体情况,选择如下浇筑方案:

2.1全面分层

在整个结构内全面分层浇筑混凝土,要做到第一层全部浇筑完毕,在初凝前再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采用此方案,结构平面尽量不宜过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进行浇筑。必要时亦可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原则是入仓强度与混凝土摊铺面积相匹配

2.2分段分层

当采用全面分层方案时,浇筑强度很大,拌合设备、运输设备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用分段分层方案。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再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层,在垂直方向上达到施工要求的混凝土面已收盘,沿水平浇筑方向继续向前摊铺下一段混凝土,合理的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面积,以防止发生初凝,产生冷缝。分段分层浇筑方案适用于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结构。

2.3余面分层

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一次浇筑到顶,由于混凝土自然形成斜面,斜面坡度为1:3,施工时混凝土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截面大,易使混凝土产生结构裂缝。结构裂缝的主要原因是降温和收缩。任一降温差包含水化热引起的温差和收缩当量,又都可以分解为均匀降温差和非均匀降温差两类。前者产生外约束力,它成为贯穿性裂缝的主要原因;后者引起自约束力,形成表面裂缝;只有同时控制好这两类降温差,才能减小和避免裂缝的产生。因此,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必须采取如下适当措施:尽量使混凝土具有较大的抗裂能力,即抗拉强度大,线膨胀系数小。为此选用低热硅酸盐水泥并掺入粉煤灰和外加的减水剂,引气、缓凝、早强等多种添加剂,尽量减少水泥的用量和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一般采用中粗砂和大粒径、级配良好的石子,在气温较高时,可在砂、石块场、运输设备上搭设简易遮阳装置或覆盖草包等隔热材料,采用低温水或冰水拌制混凝土,一般的大型拌合楼都设有制冷楼;扩大浇筑面和散热面,减少浇筑层厚度和浇筑速度,必要时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用循环水来降低混凝土温度,也有用喷雾机喷雾来降低浇筑仓号的环境温度,使得日晒天气里混凝土入仓浇筑的温度设计温度内;在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排除污水,必要时进行二次振捣;加强混凝土的测温工作,为施工组织者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准确的采取温控对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此外,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开展,在特殊情况下,可在施工期间设置作为临时伸缩缝的“后浇带”,将结构分成若干段以有效削减温度收缩应力;待所浇筑的混凝土经一段时间的养护干缩后,在后浇带中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使分块的混凝土连成一个整体。

2.4振捣的要求

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 m,浇筑高度如超过3 m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 cm。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 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 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3混凝土裂缝处理

①一般性表面细小裂缝,可将裂缝部位清洗干净,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表面涂刷封闭。②裂缝开裂较大时,将裂缝凿成V字形凹槽、洗净湿润,刷水泥浆一遍,用1:2或是1:2.5水泥砂浆分层压实抹光,或干燥后用环氧胶泥嵌补。③温度、干燥收缩、徐变等结构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可视情况采用环氡腔泥或防腐蚀涂料涂裂缝部位或加玻璃丝布进行表面封闭处理。④对影响结构整体防水防渗要求的结构裂缝,可根据裂缝宽度、深度情况采用造孔水泥压力灌浆、化学灌浆的方法修补,或表面封闭与注浆同时使用;明显降低结构刚度、承载力的严重裂缝,应根据情况采用预应力加固。

4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

1)混凝土入模,不得集中倾倒冲击模板或钢筋骨架,严格保护预埋件,下料冲击或振捣碰击致使埋件移位的,要及时调整校正,必要时还得测量复测。当浇筑高度大于2 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下料,出料管口至浇筑层的倾落自由高度不得大于1.5 m。

2)混凝土必须在5小时内浇筑完毕(从发车时起),为防止混凝土浇筑出现冷缝(冷缝:指上下两层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超过初凝时间而形成的施工质量缝),两次混凝土浇筑时间不超过1.5小时,交接处用振捣棒不间断的搅动。

3)浇筑过程中,振捣持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振捣器插点呈梅花形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40 cm,保证不漏振,不过振。

4)浇筑梁、板、柱混凝土时,先浇筑梁混凝土,从梁柱节点部位开始,保证梁柱节点部位的振捣密实,在用赶浆法循环向前和板一起浇筑,但不得出现冷缝;梁柱节点处不同标号(强度等级相差10 MPa)的混凝土进行混浇时,先浇筑高标号混凝土,再浇筑低标号混凝土,且始终保持高标号混凝土浇筑高度高于周边低标号混凝土浇筑高度;加强梁柱节点等钢筋密实处的振捣,振捣采用直径30 mm振捣棒,振捣间距为100 mm~200 mm,避免出现混凝土蜂窝等严重质量问题。

5)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压抹及三次抹压后,及时进行覆盖养护。待混凝土终凝后,先洒水充分润湿后,用塑料薄膜进行密封覆盖,并经常检查塑料薄膜表面,但薄膜表面无水珠时,应再洒水。地下3层至地下夹层顶板养护时间为7天,地下1层顶板养护时间为14天。

6)在我国北方冬季施工时,要做好保温工作,开盘浇筑前要用暖风机、电热毯等加热使仓号处于正温环境中才能浇筑,且在浇筑过程中继续加热。仓号收盘后混凝土表面要用保温材料覆盖严实,仓号四周的模板也要用保温材料裹严实。

总结

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要求控制在标准值上,当混凝土入仓时禁止破坏混凝土的粘聚性,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入仓时要均匀铺入,每层厚度大约控制在20~30 cm之间,一般不大于50 cm。这样有利振捣器振捣,振捣时,振捣棒要迅速进入混凝土内部,缓慢提出,使混凝土中气泡均匀返出,至混凝土表面不再有气泡逸出。振捣棒插入点间距要均匀排列,以防漏振。振捣方法一般采用斜向振捣,其特点是操作省力、效率高、出浆快,易于排出空气,不会产生严重的离析现象。

参考文献:

[11李宏博.混凝土浇筑工程施工技术控制[J].科技资讯,2008,10.

[2]刘宏伟.工业厂房混凝土浇筑工程施工管理[J].建筑工业,2008,11.

[3]《拉西瓦水电站大坝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2006.05.

[4]《官地水电站大坝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2009.10.

混凝土技术范文第2篇

由于各阶段的不同控制措施,所以在施工中必须把握好关键环节,进而能保证浇筑技术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振捣

中图分类号:TU375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的不断进步,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的不断推广。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很多建筑施工中被广泛运用。下面就混凝土浇筑技术在施工中的运用进行简要分析。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浇筑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根据设计配合比优化施工配合比,如采用商品混凝土,应要求搅拌站进行严格的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砼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配确定。在试配的基础上优选混凝土配合比,针对根据现场技术要求及实际情况提出的最优试验室配合比,在实际生产中进行生产配合比的试拌,以满足施工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要合理安排材料供应、运输道路及脚手架、机械振捣设备及电源、混凝土浇筑振捣生产工人等,并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雨、防风雪、冰雹等不可预见自然因素。其次,要按施工要求检查模板和基槽,如有积水、木屑、垃圾等应先清除干净。在浇注前,模板应封闭漏洞及孔隙,浇水湿润,防止漏浆。浇水量视模板材料、干燥程度及气候条件而定。最后,应检查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看是否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并检保护层厚度、预埋件及预留孔洞的位置是否正确。钢筋焊接位置及钢筋表面必须清理干净。总之要做好浇筑前的充分准备工作。

二、施工过程的保证措施。

(一)技术保证措施

1、砼出灰口下落,上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米,浇筑高度如超过2米必须采取措施,用串桶或留管等。

2、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25倍(一般为300-40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0-100mm,以使两层砼结合牢固。振捣时,不得触及钢筋的模板。

3、浇筑砼应连续进行,如中间休息应尽量缩短时间,并在砼初凝前,将首次砼浇捣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h,或超过2h应按施缝处理。

4、浇筑砼时应观察模板,特别是集水坑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有问题及时向现场施工员汇报及时处理,并在初凝前修好。

5、混凝土塌落度大或者表面砼会产生裂缝时,为防止产生裂缝在混凝土预凝后,采取二次抹平压实。

6、基础浇筑砼时现场必须按要求做好抗压和抗渗砼试块数量。

7、在浇筑混凝土时必须专人负责现场观看,一但有发现小裂缝马上再次压实抹面,复盖薄膜。

(二)质量保证措施

1、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必须满足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

2、 原材料的要求

由于是大体积混凝土需要降低水化热,且要满足混凝土后期强度,防止产生裂缝,水泥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商品混凝土碱的含量必须满足国家标准,且含量不超过5kg/m3。

3、搅拌站选择

考察搅拌站,选择适用于本工程搅拌站供应砼。

4、 混凝土运输

(1)场内混凝土运输采用塔吊、地泵共同来完成;浇筑竖向结构的墙、柱混凝土时,采用移动式布料机,使其保证浇筑的灵活性。

(2)运输时间: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到浇筑完毕的连续时间(min)

温度 混凝土强度等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

时间(min) 时间(min)

≤25℃ 12090

>25℃ 9090

(3)季节施工: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受温度影响或者长时间停留等原因可能混凝土会出现离析或者分层,此时要进行二次搅拌并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使其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定。

(三)安全保证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戴好安全帽,使用个人劳护用品,同时身体必须健壮。

2、夜间施工应有足够的照明,电线必须架空在2.5m高以上

3、所有电器设备的修理拆换工作由专业电工操作,严禁操作工自行拆动。

4、使用浇筑砼机具应检查电源电压,输电必须安装漏电开关,保护电源线路是否良好,电源线不得有接头,机具移动时,不能硬拉电线,更不能碰到钢筋和其它锐利物拖拉,防止电线割破而造成触电事故。

5、覆盖砼时,别把孔洞盖住(或做标志)以防操作人踏空跌落或受伤。

6、严禁酒后和身体不健康人作业。

三、施工中混凝土的浇筑及振捣

(一)分层和振捣方式

大体积混凝土一定混凝土要分层振捣且按1:5的斜向坡度推进,推进层厚度0.4~0.5m,目的是防止底板混凝土因浇筑量大、面大而导致冷缝出现,振捣棒必须插入下层混凝土内5~10cm,使其上下层间不形成混凝土缝,紧密结合一体。

需要注意泵管需架设在支设的钢管架上,不能直接放置在钢筋骨架上。架设泵管的钢管要在混凝土初凝前拔出,防止底板混凝土出现纰漏。

(二)泌水处理

在浇筑过程中会有混凝土的泌水,会导致砼强度不均并产生收缩裂缝,因此要及时处理,为此要预先在筏板的模板四周预先留设泄水孔,做到有泌水立刻清理。

混凝土温度控制

混凝土要严格控制各项温度指标,使其在允许范围内,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

控制指标:

1、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

2、降温的速度要控制在不大于1.5~2℃/d。

3、控制混凝土出罐和入模温度。

加外加剂:掺入粉煤灰,目的来替换一部分水泥,减少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掺减水剂,目的减小水灰比,防止水泥干缩产生裂缝。

四、施工后混凝土养生及注意问题

.混凝土二次抹平压实后、即可先在混凝土表面先盖一层薄膜,然后并及时洒水养护防止产生裂缝。

(一)砼浇捣12小时后必须派专人负责浇水养护,并保持湿润,因基础是抗渗砼,再少砼保养时间不得少于14天。

蜂窝:砼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砂浆流失、钢筋较密而砼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模板有缝隙,以致砼中的浆水从缝隙中涌出。

(二)露筋: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或砼浇捣不密实也会出现露筋。

(三)孔洞:钢筋较密的部位砼被卡,未经振捣就浇上上层砼,漏振及接搓不到位等出现孔洞。

(四)筏板面与上翻梁和剪力墙根部出现烂根,是属于砼振捣后板面有走动没有复振或漏振现象。

混凝土技术范文第3篇

1.1斜面分层需要不大于1/3的斜面坡度,适合于构造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三倍的状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着手,渐渐上移。

1.2全面分层就是在第一层全面浇筑,所有浇筑完成后,再开始浇筑第二层,这时要让第一层混凝土还没初凝,这样一层层接连浇筑,直到结束为止。实用这种方案,适合于构造的平面大小通常不能太大,施工时从短边起步,比较合适沿长边推进。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

2.1施工准备(1)施工用水、电要事先引接到位,确保线路顺畅,同时备用一条电源线路和一台发电机,避免主线路发生故障影响生产。(2)混凝土输送道路依预先供应的线路图进行交通管制,设专人调解。(3)在混凝土开盘之前一次备足现场搅拌站生产所需的砂石料、外加剂等材料,全部水泥罐、粉煤灰罐储满,并货源提早落实,确保依生产需要接连提供。(4)采用拌和站集中生产混凝土。砼生产前,向搅拌站提出砼供应计划(数量和连续生产时间),搅拌站按计划要求备够原材料,试验部门要对原材料的各项指标测试(材质、含水量)以调整施工配合比。书面通知搅拌站,挂牌生产。如采用商品混凝土,提早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原材料准备、供应能力、产品质量等资源配置状况和其备用搅拌站状况实施考察,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签署协议,商定混凝土浇筑期间只同意提供本工程混凝土,不能另外承接别的业务,并需要在浇筑期间搅拌站派负责人和质检人员进驻现场,保证连续供应与产品质量。

2.2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在原材料的规格、指标与产地保证不变,确保混凝土提供的质量跟施工的要求相符。在选取混凝土的搅拌场地时,要遵守就近原则,场地尽量选取在施工现场周围,这样在混凝土输送的经过中能防止损失过度的材料热量,同时还要依据不一样容器的体积大小、形状和保温办法正确的选取输送容器。输送作为一个动态经过,会受到天气、人员素质、输送机械等很多原因制约,因此,必须要对输送人员综合素质予以强化,并依据混凝土的特别性能,把其坍落度、数目、标号等指标加以仔细填写,而且严格实施验收的步骤,对输送经过混凝土的易性与拌合物都要实施监控,从而确保在混凝土输送经过中不会有分层、结团、离析等情况的出现。

2.3混凝土浇筑模板内的杂物在混凝土浇筑前要清理、检查,浇水湿润模板。浇筑时派人监护模板和钢筋骨架固定状况,发觉异常及时实行加固处理。混凝土的浇筑、振捣经过中,上涌的泌水与浮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坑底,要把泌水及时排出基坑。对因振捣与分层导致表面和局部范围混凝土石子含量偏少的状况,可增撒5~10mm细石,以提升混凝土质量,把表面裂缝减少。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表面要以木抹子搓平。基础底板面混凝土在初凝前实施2遍压光,底板面混凝土在初凝后,还要增强二次压光,防止表面收缩微裂缝的出现。

2.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后浇带现在,很多国家都使用设置温度伸缩缝的办法控制裂缝(通常伸缩缝的距离为6~40m)。然而,伸缩缝容易发生渗漏的情况,尤其是地下项目,所以在施工条件和施工技术都比较困难的条件下,经常使用临时性变形缝来控制裂缝。后浇带的距离较小,通常为20~40m,能让施工期间激烈温差和收缩应力获得明显的释放。封闭后浇带的时间距离愈长愈好,通常不少于40d,太短会失去作用。封闭后浇带的材料能使用比缝两边混凝土高一个强度等级的一般混凝土或膨胀混凝土,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要把接缝处的混凝土表面凿毛,冲洗干净,井维持湿润。后浇缝混凝土浇筑后,其不能少于28d的养护时间。

2.5混凝土养护时的温度控制在混凝土养护阶段的温度控制要遵循下面4点:(1)混凝土的中心温度和表面温度中间、混凝土表面温度和室外最低气温中间的差值都要小于20℃;当构造混凝土具备充足的抗裂能力时,不大于25℃~30℃。(2)混凝土拆模时,不超过20℃的混凝土温差。其温差要包含表面温度、中心温度与外界气温中间的温差。(3)想要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就要使用内部降温法。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通入冷却水,把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降低就是内部降温法。冷却在混凝土刚浇筑完时就开始实施,还有经常见的投毛石法,都能够有效地控制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而引发的混凝土开裂。(4)保温法是在构造物外露的混凝土表面和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在慢慢的散热经过中,让混凝土得到必要的强度,来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0℃。

3.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跟普通混凝土必定有所不同,在浇筑工艺上要更加谨慎与科学,针对大体积混凝土容易发生裂纹的因素,一定要从几个角度实施预防。在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时要从出现温度裂缝的各个原因出发,从设计、施工、养护和温控等每个步骤加以控制,来防止温度裂缝的出现,最后保证项目质量。

混凝土技术范文第4篇

1护坡机理

1.1细骨料生态型混凝土

细骨料生态型混凝分为两层。(1)下部有机客土层,厚5cm。有机客土主要成分有生物活性添加剂、草炭、石子、保水剂等,此层土与坡面原状土接壤,一方面为植物后期生长提供充足养分,使深根系穿透客土层,另一方面促使植物根系在客土层横向纠结形成三维立体根系网络,起到整体固土作用;(2)上部土工格室层,厚10cm。在回填客土上覆盖固定10cm高的带孔土工格室,底部先回填5cm细骨料混凝土,上部为含有草种的细骨料混凝土采用喷播植草技术喷射到土工格室内。具孔的土工格室一方面可以使植物生长根系横穿,起到良好土壤加筋作用,加强细骨料生态型混凝土的抗冲刷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渗透土壤中的水分,保证植物生长的良好环境,使得植被层尽早形成稳定群落结构。

1.2粗骨料生态型混凝土

粗骨料生态型混凝土分为二层。(1)下部为无砂混凝土骨料,厚10cm。主要为粒径3~4cm的均匀级配碎石,通过有添加剂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胶结在一起作为骨架,孔隙率在25%~35%,空隙中充填营养客土。骨料空隙中为喷植的营养客土,此部分填充的营养材料可给植物初期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空隙也可使植物根系后期充分生长,穿透本层与下部土壤充分接触,保证植物生长的持久性。(2)上部为营养客土层,厚2cm。本层的营养客土成分主要有土壤、保水剂、黏合剂、微生物肥料、土壤活性添加剂和植物种子等。本层的营养客土为植物生长初期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充足的养料,填充方法也采用喷播植草技术。

2护坡材料的特性

2.1细骨料生态型混凝土

(1)三维立体结构有助于坡面整体稳固。细骨料植生态型混凝土的骨架采用土工格室,土工格室侧面带孔,在坡面上形成一个水平网格结构,垂直坡面一方面有铆钉锚固,另一方面植物生长后根系扎入下部土壤,也与坡面形成稳固的竖向网状结构。这样植物在发芽后,根系纵横延展,在平行坡面和垂直坡面的方向上都有植物强大根系组成三维立体网,使得喷播层和坡体紧密而有机结合,不会剥落,完全满足坡面稳固要求。(2)喷播植草技术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喷播植草技术目前从植物配置、基质配方、材料准备、施工组织等方面均相当成熟,细骨料生态型混凝土表层用喷播植草方式施工,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施工坡面也有一定强度和稳定性,不龟裂,抗冲刷,施工进度快,工作效率较高。(3)生物活性添加剂增加了土壤生物活性。活性添加剂主要成分为EM(EffectiveMicroorganisms)有效微生物,它可以降低由于使用水泥带来的土壤碱性增大,最大程度上保持土壤微环境的活性,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和营养吸收。EM有效微生物菌落在客土层能自行分解落叶、枯枝等各种有机体,又能加速土壤中各种污染物的分解,降低化肥、农药等造成水体污染的可能性,既有利于水体安全保护,又利于环保生态和景观美化。

2.2粗骨料生态型混凝土

(1)级配碎石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压、抗冲刷能力。由于大骨料生态型混凝土的骨架为级配碎石,靠改性水泥胶结后,28d抗压强度一般能达到10~25MPa,抗压、抗冲刷能力较强,且不易变形。(2)使用专用添加剂改善混凝土的盐碱度。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pH值约在1215~1315,植物根系会腐烂无法正常生长,一般草种如狗牙根,黑麦草,紫羊茅,白三叶等最适合的pH值在5~7,因此要添加专用添加剂来中和普通混凝土的盐碱程度,达到能适合草本植物正常生长的碱性水环境。专用添加剂主要成分为甲基丙烯酸、聚羧酸盐、甲基纤维素、木质黄酸盐、CaC12等,按水泥用量的3%~6%添加[2]。(3)采用喷播植草可以增加空隙密实度、提高工作效率。粗骨料生态型混凝土最后一道程序也采取了喷播植草技术,喷播植草由于有一定的压力,可以增加粗骨料之间缝隙的密实度,多填充一些营养土,既有一定的保水性,又增加了肥效,有利于后期植物生长。(4)生物活性添加剂增加了土壤生物活性。粗骨料生态型混凝土营养客土层也添加了生物活性添加剂,生物活性添加剂提高土壤生物活性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加之常年花草、季节花草混播,枯枝落叶分解为肥料,朝着有利于植物多年循环生长的方向发展。

3材料选择

3.1细骨料生态型混凝土

细骨料生态型混凝土护坡的主要材料有。(1)符合5SL/T235-19996质量标准的土工格室,其中格室压花距离为30cm@30cm,片材高10cm,片材打孔以利于植物根系横向传透,孔径5mm。(2)锚杆:锚杆为512的螺纹钢筋,长50cm。(3)壤土:根据土壤质量分析成果,江油当地农田腐殖土具有充分的养分,设计选用此作为基质配比壤土。(4)草种:黑麦草(4g/m2),狗牙根(3g/m2),波斯菊(2g/m2)。

3.2粗骨料生态型混凝土

粗骨料生态型混凝土护坡的主要材料有:(1)骨料:碎石粒径3~4cm,抗压强度3~8MPa。(2)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一般在104~270kg/m3,抗压强度一般在2~10MPa。(3)壤土:根据土壤质量分析成果,江油当地农田腐殖土具有充分的养分,设计选用此作为基质配比壤土;(4)草种:黑麦草(4g/m2),狗牙根(3g/m2),高羊茅(2g/m2)。

4对比选用

/豫江大堤0综合整治工程是/5#120汶川地震后河南省对口支援江油市恢复重建的/交钥匙0项目之一,也是河南省援建江油投资最大的单体工程。工程范围为江油市涪江一桥与涪江二桥附近、涪江一桥下游右岸及涪江二桥上游部分河段,工程项目包括堤防整治61015km、河道疏浚115km、生态修复641917万m2,滨河景观17155万m2等,工程总投资约215亿元。重建后的豫江大堤防洪标准提高至50年一遇。为了保证河道的防洪安全,在50年一遇洪水位以下采用混凝土面板防护,为了修复河流的生态环境,在50年一遇洪水位以上需采用生态型混凝土进行防护。根据护坡机理、护坡特性及选用材料进行比较:从整体效果上看,细骨料生态型混凝土和粗骨料生态混凝土都可以起到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挥生态功能的作用;从适应性上看,细骨料生态型混凝土柔性好,能适应坡面较小变形,粗骨料生态型混凝土抗压、抗变形能力好,不适应坡面变形;从抗冲刷能力上看,细骨料生态型混凝土基质为土较松散,不抗冲刷,粗骨料生态型混凝土骨料胶结较好,抗冲刷能力强;从投资上看,细骨料生态型混凝土80~100元/m2,粗骨料生态型混凝土120~140元/m2,粗骨料生态型混凝土较贵。综合考虑,本工程选用细骨料生态型混凝土作为河道50年一遇洪水位以上护坡防护型式。

5细骨料生态型混凝土护坡的施工流程

细骨料生态型混凝土护坡的施工工序为:(1)清理平整边坡表面:清除坡面淤积物、浮石,使坡面尽可能平整,使坡面有利于植被混凝土和坡面的完全结合。(2)将粉碎过筛的干燥土壤、腐殖质、保水剂、草炭、生物活性添加剂等基材混合搅拌摊铺在工作面上压实,厚度5cm。(3)土工格室铺设:按100cm@100cm间距在坡体植入512锚杆,锚杆长50cm,植入地面以下35cm;铺设、固定土工格室,调平拉紧,在边坡平台处采用钢筋固定,确保土工格室稳定。相邻的两幅土工格室需搭接012m,并沿横向对土工格室搭接部分每隔1m用8号铁丝进行穿插连接,并在铺设的格室上,每隔1m用钢筋固定于地面。土工格室铺设时,横向搭接和纵向搭接长度满足土工材料施工规范要求。(4)回填基质:基质回填厚度为5cm,夯实,并按1m@1m间距分布,地面以上10cm安装锚杆。其中,基质配比在土壤质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配比,基质配方见表1。(5)细骨料混拌物填充:采用喷射5cm的工法将经过按设计比例充分混拌各种绿化基材、种子和壤土等细骨料混拌物填充格室,喷射基质配比表见表2。

6细骨料生态型混凝土护坡的实施效果

建成后的/豫江大堤0生态护坡,绿草茵茵,鲜花盛开,不仅改善了江油市区的生态环境,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旅游、娱乐的好去处,真正实现了/保障河道防洪安全、修复河流生态环境、营造滨江景观空间、反映两地历史文化、体现豫江人民友谊0的整治目标。

7结论

通过对比分析,细骨料生态型混凝土护坡更适用于豫江大堤的生态防护,为生境营造创造了条件,在水陆生态系统间架起了一道桥梁,对两者间的物质流、能量流、生物流发挥着廊道、过滤器和天然屏障的功能。细骨料生态型混凝土护坡在治理水土污染、控制水土流失、加固堤防、提高生态系统生产力、调节微气候和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混凝土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钢纤维混凝土;技术特点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城市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对建筑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达到了新的水平。随着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应运而生。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中加入固定量的短钢纤维以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及承载能力。由于钢纤维在混凝土中均匀乱向分布,对控制普通混凝土中裂缝具有明显的优势,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韧性和强度,有效提高其承载能力、抗冲击性、抗裂性。因此,钢纤维混凝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我国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钢纤维混凝土概述

钢纤维混凝土是利用钢纤维降低混凝土中内外力作用下产生的裂缝数量以及膨胀的作用。在作用的早期阶段,水泥基材作为承受混凝土外力的主要载体,出现裂缝后,钢纤维成为载体的主力,该阶段下的钢纤维受力也是有临界值的,超过后材料也将出现较大的变形,破坏材料。同时钢纤维混凝土具有很多方面的优势,其自身抗疲劳和抗压缩特性良好,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可以极大得改善其物理性能,比如增加强度、重量比;大大提高拉伸、弯曲、极限强度;具有很好的抗裂性、耐冲击性等。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当比例的钢纤维并充分混合均匀,对于道路和桥梁的施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比如桥梁常由于其重量过大而引起塌陷,如果科学合理地使用钢纤维混凝土材料,就可以有效减少其重量,还能大幅度改善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纹。另外钢纤维混凝土还具有很强的抗剪切性和抗霜冻耐磨性,具有显而易见的工程优越性。

2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

2.1选择合适的钢纤维材料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施工技术,因此在进行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时,对于钢纤维品种选择,其强度应该和基材强度差不多,拉伸极限应超过480MPa,钢纤维含量在0.46%~1.96%,钢纤维直径通常控制在0.42~0.65mm,最小直径不能小于0.38mm,其长度不能太长,使其长径比能保证钢纤维的机械性能符合施工要求,控制在45~75。另外钢纤维在进行搅拌前需要先与细骨料定量混合均匀或选择较粗直径、更好材料的纤维,重要的是保证钢纤维易分散的特性。2.2设计合适的配料比和分散装置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应遵循普通混凝土拌合料设计原则进行,也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试验,确定混凝土具体的配料比。混凝土和钢纤维的均匀混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确保钢纤维和混凝土混合前前保持均匀分散,钢纤维可以通过分散器进入混合器,保持分散机的功率为0.75~1.0kW,分散力优选为20~60kg/min。2.3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对于混凝土和钢纤维的搅拌时间的控制,在搅拌机内要把混合的材料进行干燥搅拌1min。适当加入外加剂或减水剂再湿拌达2min左右,改善混合料,提高施工质量,还能减少水泥用量。2.4选择合适的搅拌机钢纤维混凝土搅拌机有双锥反转出料搅拌机和强制搅拌机两种类型,通常情况下低搅拌功率对增加搅拌机的使用寿命非常有益。当纤维含量高或者坍落度小时,可以适当选用较低的搅拌功率避免混合器过载,延长其使用年限。2.5合理浇注和振捣为了保证钢纤维混凝土良好混合,浇筑和振捣这两个过程很有必要。首先钢纤维混凝土浇注必须连续,而且做到隐藏浇注接头,每次倒料要压在15~20cm以保证钢纤维混凝土的整体连续性。另外,振捣时需要使用插入式振动棒,使钢纤维朝向振动棒的振动方向聚集,形成团簇效应,还可以使用平板振捣器以保证钢纤维的二维分布。在振捣过程中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边缘致密,应该让钢纤维纵向带束排列,利于板体传递收缩应力、温度应力和载荷,还需在振捣后将混凝土表面做好抹平光滑工作,压实暴露的钢纤维,防止暴露的刚纤维生锈。2.6做好成型后的维护工作钢纤维的组成包括粗骨料、大砂率,加上一般情况都是乱向分布,不太美观。基于这方面考虑,可以使用真空吸水工艺对钢纤维混凝土路面进行机械平整,防止钢纤维暴露;还可以使用压纹机用来防止尼龙纤维暴露的现象。2.7运输方面对于钢纤维混凝土的运输,考虑到会影响坍落度、含气量以及混合物稠度,应采用泵送。在不能使用的条件下,则应尽量减少运输距离,增大出料口,以防止出现运输过程中的重力下沉,导致钢纤维拌合均匀较差,从而节约成本。

3道路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的应用

钢纤维可用于减少路面厚度和减少纵向接缝量,而钢纤维混凝土的优势也很明显,如良好的抗冻耐磨性、横向缩缝少,对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大有益处,因此在道路施工中已被广泛使用。但同时由于其铺设的薄厚度以及数量少的水平收缩接缝,在施工中道路的使用较为频繁,具有很多类型。3.1复合型钢纤维混凝土路面顾名思义,复合型钢纤维混凝土路面不只一层,通常表现为两层式或三层式,两层型是底层为普通混凝土的道路的上层铺设40%~60%全厚的钢纤维混凝土;三层型是在上下两层钢纤维混凝土的中间再加一层普通混凝土。尽管结构和施工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相关施工人员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但是这种结构的路面更耐用,通常三层复合型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应在极端条件的地区使用。另外,这种复合型钢纤维混凝土需要较高的施工成本,通常适用于高度机械化的地区使用。3.2全截面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全截面钢纤维混凝土对路面厚度的控制,可取普通混凝土道路的46%~52%,一般为50%左右;钢纤维含量范围为0.79%~1.18%,一般为1%左右;通常不会设置纵向缝隙,而横向缝隙之间的空隙最好控制在20cm左右,距离最大不能超过0.5m。3.3碾压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碾压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的主要施工方法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将钢纤维置于混凝土中,轧制成型混凝土路面。这种将钢纤维放置在碾压混凝土的方法,可以改善碾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效提升路面的韧性和强度,但目前对实现压实度和平整度的统一还存在一些难度。3.4钢纤维混凝土罩面钢纤维混凝土罩面在道路施工中的作用为修复受损的混凝土路面,维修和养护旧的混凝土路面。钢纤维混凝土本身具有良好的建筑材料塑性,对提高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抗裂性能都很有帮助。因此,采用钢纤维混凝土罩面修复路面是提高路面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不仅减薄表层的厚度、扩大接头间距,而且节省工程造价,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钢纤维混凝土罩面包括结合型、直接型、分离型三种,结合型是指将新旧混凝土表层相互作为一个整体结合起到增强整体结构的强度作用;分离型是指新的覆盖层单独作用,不和旧的混凝土粘结,中间还设置了隔离层,独立的层面分别发挥作用;直接型是指将钢纤维混凝土直接加在旧的水泥混凝土表面层,这种方式多用于修补损坏程度较小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

4桥梁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的应用

4.1改善桥面铺装钢纤维钢筋混凝土作为桥面铺装层具有很多好处,可以有效地加强桥体的刚度和弯曲强度;大大提高桥梁的舒适性和抗裂性等,延长了桥梁的使用年限;改善了桥梁的受力状况,使桥梁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保证了较高的施工质量水平。对于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其厚度是正常厚度的一半,包括两层和三层结构,两层结构是指钢纤维混凝土作为上层、普通混凝土作为下层;三层结构是指上下层为钢纤维混凝土,中间层为普通混凝土,这种结构施工过程更复杂,具有一定的施工难度,因此采用两层铺设的结构较多。4.2加固桥梁部分结构由于长时间的负荷作用,桥梁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出现裂纹、表面剥落等,对桥梁结构进行加固十分有必要。桥梁施工中通常采用剪切钢纤维和切削钢纤维两种钢纤维材料,应控制两种材料的产量在1.0%以下,还可以采用转子Ⅱ型喷射机进行钢纤维混凝土喷涂。这种方式是一项有效的科学的技术措施,对提升桥梁的抗震性、满足桥梁结构的总体需要大有益处。此外,为了改善表面的区域下落现象,可以利用钢纤维钢筋混凝土进行部分区域加强工作,使用硫铝酸盐与TS型速凝剂快硬水泥,防止桥梁出现裂缝,在混凝土表面喷砂或凿,增强新旧混凝土完整性。4.3强化钢筋混凝土桩对桩顶或桩尖部分使用钢纤维混凝土可以大大提高桩的穿透性,一方面,能对其抗冲击强度和韧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还能有效降低冲击频率;另一方面也能防止桩尖在打入设定深度之前出现破裂现象,有效地提高了桩尖进土的深度,显着提高打击速度。但是对桥梁整体使用钢纤维混凝土需要巨大的资金成本,因此可以对桩身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或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于节约施工成本。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的道路桥梁建设中不断更新的施工技术,钢纤维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多相复合建筑材料,在抗压、抗弯、抗拉、抗冲击、抗裂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优越性,因而被企业青睐广泛应用于道路和桥梁施工,对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水平意义重大。我国目前钢纤维混凝土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理论和应用还有待完善,仍然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及专家进行不断探索和研究,优化和改进该技术。文章通过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道路和桥梁施工中的具体应用和施工技术的分析,希望能为钢纤维混凝土施工人员中提供一些借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将会越来越完善,更加广泛地用于道路和桥梁建设。

参考文献:

[1]林凡康.道路桥梁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的实际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3):226.

[2]何余良.多梁式钢—混凝土组合小箱梁桥受力特性及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4.

[3]韩春雨.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拼装墩的抗震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

[4]贾方方.钢筋与活性粉末混凝土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5]张健.道路桥梁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应用研究[J].北方交通,2012,(12):99-100.

[6]禹雷.桥面铺装层中钢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07.

混凝土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加固修复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7-0195-02

0 引言

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基础建设发展越来越快,太多资源投入会是今后面临的一重大危机。因此,已有建筑的维护问题日渐成了我们关注对象。己有建筑物常因设计或施工缺陷,及长期使用导致的老化、损坏,甚至自然灾害等多方面因素,造成了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不足、结构开裂或抗震性能降低等,严重影响了建筑的安全使用性能,因此,为恢复改善其原有功能或特殊功能,结构的加固修复成为必然。建筑结构维修加固与新建工程相比,具有工期短、投资少、效益高等优点。据权威机构调查,预计在今后的十年中我国的建筑业重点将逐步转向已有建筑的修复加固。因此,建筑物的维修、加固、改造、新建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是今后结构工程人员的最大课题。鉴于上述特点,本文结合混凝土加固修复技术实际发展情况,主要介绍了国内几种常用的加固修复技术方法,并对主要技术的特点、适用范围等进行了详细论述,展望了该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以期进一步推动技术发展及应用。

1 几种常用加固修复技术

1.1增大加固法

增大截面加固法是指在原构件上浇层新的混凝土并补加相应的钢筋,以提高原构件承载力,是一种常用的加固方法。当补浇的混凝土在变拉区时,则对补加的钢筋有粘结和保护的作用;若补浇层混凝土处在受拉区时,则增加了构件的有效高度,提高了构件的抗弯和抗剪承载力,从而增加了构件的刚度,因此,该方法加固效果显著,适用范围广范,可广泛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板、梁、柱的加固,亦可用于修补开裂截面。如应用于阳台、雨篷等悬臂构件承载力的加固。增大截面加固法可分新旧混凝土截面独立工作和整体工作两种情况。

1.2外包粘钢法

外包钢法是指在结构构件的四周包以型钢的一种常用加固方法。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干式外包钢和湿式外包钢。外包钢法能保证在原构件截面尺寸基本不改变的情况下,而能大幅度提高结构承载力。其特点表现在施工速度快、效果好,缺点是用钢量大,费用高。

外粘钢法是指用结构胶把钢板直接粘贴在构件表面上的加固方法,此法能提高被加固构件的抗弯和抗剪能力,并限制了裂缝的发展。该技术可在结构不停止工作的条件下进行施工,不影响构件截面尺寸,不影响净空使用,施工简单、速度快,得到广泛应用。局限是该法对施工工艺要求高,要保证施工质量则需要专业施工队伍。

1.3增设支点和预应力法

增设支点法是通过增设支点,改变结构传力途径的一种加固方法,该技术可缩小结构构件跨度,提高承载力,减小挠度及裂缝宽度,且能较大幅度提高原有结构承载力,有良好加固效果。但影响净空使用。可应用于增加屋面支承及柱间支撑、增设剪力墙、墙垛等。

预应力加固法是用外加预应力钢拉杆或撑杆,对结构进行加固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后加拉杆或撑杆施加预应力,改变原结构内力分布,消除其应力滞后现象, 使后加杆件有效地参与工作,从而可减小挠曲变形,缩小裂缝宽度。此法可使结构的承载力、抗裂性和刚度三重功效同时得到提高。主要适用于大型结构和大跨度结构。

1.4化学植筋技术

植筋技术是运用强粘合剂使钢筋、螺杆与混凝土之间产生握裹力的一种加固方法。该方法施工后会产生高负荷承载力,不产生错位、拔出,且密实性能好,由于其对基材不产生膨胀破坏且对结构有补强作用,施工简便,时间短,安全环保,是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修复加固的最有效方法。可应用于各类建筑横梁、柱头、楼板、剪力墙等预留钢筋锚定中,及各类钢结构、机械设备等的螺杆锚定中。

1.5灌浆加固法

灌浆加固法是通过将一定的化学浆液注入混凝土构件裂缝内的一种修复方法。固化后的化学浆液具有高粘结强度,可与混凝土较好地粘结,增强了混凝土构件的整体性,恢复了其使用功能,提高了钢筋耐久性。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各种构筑物的修补及桥梁、铁路的附属构件(桥墩、桥台、桥面、隧道等)的修补。

1.6碳纤维加固法

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由基体材料(即环氧树脂)和增强材料(即纤维)两者组成的复合材料。此复合材料不仅可保持原有材料的特性,亦可发挥组合后的新特性,依据不同需要进行加固设计,得到最合理地性能要求。碳纤维加固法在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受压构件加固时,优点是轻质高强,无需搭接就能适应曲面形状结构混凝土粘贴要求,其特点是耐腐蚀、耐潮湿、施工便捷;缺点是受使用环境温度的限制,还需有专门的防护处理。其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碳纤维片材横向包裹,作用类似于受剪钢筋,协同钢筋承受剪力;另一方面是横向包裹碳纤维对其内部混凝土还会起有效的约束作用。

2 结论

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给我国建筑工程建设带来巨大压力。对结构加固理论知识、加固原材料、加固修复技术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土木工程界的密切关注。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修复技术能够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减缓全球建筑工程的巨大压力,节约了建设资金,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深远的经济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伟,刘书伟.浅议混凝土结构的修复与加固[J].河南建材,2010,2:11-12.

[2]商萍.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J].教育经济研究,2010,190.

[3]李毅,简政,亢文祥.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技术[J].西北水利发电,2005,21:46-48.

混凝土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技术控制

混凝土裂缝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的出现降低了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给工程建设带来一定的损失。因而,找到致使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做好预防工作便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一、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一)外在因素影响

1、结构设计不合理

一项工程的开始源于设计,结构设计是影响未来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不合理的结构设计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其中包括由于结构断面突变产生应力集中而造成的构件裂缝,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不当造成的裂缝,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引起的裂缝等方面。

2、配合比设计不当

配合比设计不当包括水泥用量过大,水灰比大,含砂率不适当,骨料种类不佳,选用外加剂不当等因素。配合比设计不当是造成砼开裂的重要原因,会直接影响砼的抗拉强度。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也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

3、温度、气候影响

混凝土施工时,在早期凝结硬化阶段,受急剧升温或急剧降温影响,会产生干湿变形,导致干缩湿胀。这种变形由于混凝土中水分变化所致,当其发生变化时,混凝土本身温度与外界温度相差悬殊,形成温度梯度,造成内外约束。进而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层面产生拉应力,当该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产生裂缝。或本身温度长时间过高,而气候又很干燥时,裂缝也会出现。

4、养护措施不合理

混凝土的养护可改变混凝土的水化反应速度,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养护时湿度越高、气温越低、养护时间越长,混凝土收缩越小,而混凝土养护时间过短,保持的湿度过低等都会使得混凝土收缩变大,也是引起裂缝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内在性能变化影响

1、水灰比对混凝土塑性干缩性裂缝的影响

首先,不同种类和不同用量的水泥拌制的砂浆干缩性变化很大。一般来说,其水灰比不变,水泥用量越多,混凝土的收缩率越大,因为混凝土的干缩主要产生于水泥浆的干缩,水泥浆越少,混凝土中骨料对干缩的制约作用越显著。

其次,混凝土中水的蒸发引起混凝土的收缩,水灰比越大,水泥浆越稀,收缩率越大,开裂的可能性也越大。

2、粗细骨料对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的影响

粗细骨料的用量影响混凝土的质量,粗细骨料含泥量过大、骨料颗粒级配不良等都是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的因素,从而诱导裂缝的发生,骨料的密度大、级配好、弹性模量高、骨料粒径大则可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3、水灰比和掺合料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

冻害是造成混凝土结构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水灰比和掺合料对混凝土的抗冻性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水灰比越低,抗冻性能越好,低水灰比的高强混凝土,抗冻性能非常优良,而中高水灰比的混凝土抗冻性能不如低水灰比混凝土性能优良。

矿物掺合料能有效地改善混凝土内部的孔隙分布,优化孔结构,复掺多种矿物掺合料能有效减少高性能混凝土的孔隙率,改善孔的结构分布,同时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进而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综合性能。

二、混凝土裂缝的预防

(一)外在影响因素的预防

1、合理设计施工结构

在施工结构设计中,应处理好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设计,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若出现结构或造型方面的问题时,可充分考虑采用构造配筋等加强措施,积极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防止裂缝的产生。

2、注重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时宜采用低水灰比、低用水量,进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同时在设计时,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构件截面等情况,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来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3、改善温差悬殊情况

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适当加入矿物掺合料可明显降低水泥水化热,降低混凝土内部升温,利于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耐久性和强度,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另外还可采取预埋水管,通水冷却以降低温升,预冷混凝土降低浇筑温度等方法来改善此状况。

4、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

对于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加强现浇板浇捣的养护工作,尤其高温施工时,更应加强浇水养护,既可减少因温度产生的裂缝,也降低了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同时还要掌握好气候变化,特别在气温高,温度低或风大的情况下需要采取覆盖措施来减少水分蒸发。

(二)内在性能状态的改善

1、对水灰比造成的混凝土塑性干缩性裂缝的改善

(1)混凝土的干缩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大,水灰比越大,干缩越大,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选用,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

(2)降低水泥的用量,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

2、准确选用粗细骨料改善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

混凝土中如果采用干缩较大、骨料含泥量较多,或者吸收率较大的骨料时,会增大混凝土的干缩性;而当骨料粒径较大、级配良好时,能够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浆用量,因而混凝土干缩率较小。因而,在粗细骨料的选用以及骨料级配的改善过程中需注意:

(1)粗骨料宜选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空隙率小、无碱反应,有害物质及粘土含量不得超过规定要求的材质。细骨料宜用颗粒较粗,空隙率小、含泥量较低的中砂。

(2)改善骨料级配,可采用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的方法;也可选用低碱水泥和低碱或无碱的外加剂,积极采用合适的掺和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抑制碱骨料反应等方法,以期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

3、水灰比和掺合料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

(1)水灰比对混凝土抗冻性的改善

水灰比越低,抗冻性能越好,低水灰比的高强混凝土,抗冻性能十分优良,而中高水灰比的混凝土,抗冻性能不及低水灰比的混凝土,因而掺引气剂是改善其抗冻性的十分必要的方法。

此外,应尽量减少单方混凝土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减少用水量、减少混凝土的自身收缩。同时减少用水量和水泥量对于改善干缩、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更为有效,但必须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要求,使用方法应该准确有效。

(2)外加剂和掺合料对混凝土抗性的改善

外加剂和掺合料会影响混凝土的硬化速度、混凝土的用水量以及混凝土的收缩等,对混凝土的开裂产生影响。硅灰和粉煤灰掺加在一起及硅灰、粉煤灰和矿渣三者掺加会对水泥浆体孔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以降低孔隙率,减小平均孔径,增大空表面积。因而,在混凝土中掺入矿物掺合料,是提高混凝土抗冻性的重要途径。

小结

混凝土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字】防水混凝土;工程施工;混凝土开裂

采用防水混凝土已成为我国地下工程建设的一种主要防水技术措施,只要设计合理、细部构造处理恰当、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材料配合比准确、施工顺序正确,砼渗漏水现象是能够得到有效预防的。

一、 防水混凝土概述

防水混凝土(water tight concrete)是一种具有高的抗渗性能,并达到防水要求的一种混凝土。防水混凝土分为:

①普通防水混凝土。所用原材料与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但两者的配制原则不同。普通防水混凝土主要借助于采用较小的水灰比 (不大于0.6),适当提高水泥用量(不小于320公斤/立方米)、砂率(35~40%)及灰砂比(1:2~1:2.5),控制石子最大粒径,加强养护等方法,以抑制或减少混凝土孔隙率,改变孔隙特征,提高砂浆及其与粗骨料界面之间的密实性和抗渗性。普通防水混凝土一般抗渗压力可达0.6~2.5兆帕,施工简便,造价低廉,质量可靠,适用于地上和地下防水工程。

②外加剂防水混凝土。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加入微量有机物(引气剂、减水剂、三乙醇胺)或无机盐(如氯化铁),以改善其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引气剂防水混凝土抗冻性好,能经受150~200次冻融循环,适用于抗水性、耐久性要求较高的防水工程。减水剂防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可调节凝结时间,适用于泵送混凝土及薄壁防水结构。三乙醇胺防水混凝土早期强度高,抗渗性能好,适用于工期紧迫、要求早强及抗渗压力大于 2.5兆帕的防水工程。氯化铁防水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密实性和抗渗性,抗渗压力可达2.5~4.0兆帕,适用于水下、深层防水工程或修补堵漏工程。

③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是利用膨胀水泥水化时产生的体积膨胀,使混凝土在约束条件下的抗裂性和抗渗性获得提高,主要用于地下防水工程和后灌缝。

二、 防水混凝土的施工

1、材料及工具:水泥:、水泥:宜用不低于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如掺用外加剂,亦可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按设计要求选用。水泥应有出厂报告,并复试合格。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石:宜用卵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

,含泥量不大于1%,吸水率不大于1.5%。水:应采用洁净无污染的水。U.E.A膨胀剂:其性能应符合行业标准《混凝土膨胀剂》(JC476?2),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的规定,与其它外加剂混合使用时,应经试验试配后使用。并有合格报告,并复试合格。主要机具:混凝土搅拌机、翻斗车、手推车、振捣器、溜槽、串桶、铁板、铁锹、吊斗,计算器具磅秤等。

2、作业条件:钢筋、模板上道工序完成,办理隐检、预检手续。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其允许偏差为+15mm、~10mm;迎水面钢筋保护层不应小于50mm

,其允许偏差为±l0mm。注意检查固定模板的铁丝、螺栓是否穿过混凝土墙,如必须穿过时,对拉螺栓应采取止水措施。特别是管道或预埋件穿过处是否已做好防水处理。

木模板提前浇水湿润,并将落在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材料要符合要求,有出场合格证并要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然后由试验试配提出混凝土配合比,试配的抗渗等级应按设计要求提高0.2MPa。

3、防水混凝土施工要求:

改性沥青卷材热熔施工法:

热熔法施工方案:

(1)基层处理:找平层应平整、密实、干净、干燥、含水率≤9%不允许有起砂、掉灰现象。(2)基层SBS冷底油的涂刷。涂基层SBS冷底油前要首先检查找平层的质量和干燥程度并加以清扫,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在大面积涂刷基层SBS冷底油前,用毛刷清理节点,周边、阴角等部位。

(3)施工顺序:先做好节点附加层细部处理铺贴卷材

(4)卷材的铺贴采用滚铺法

这是一种不展开卷材而边加热烘考边滚动卷材铺贴的方法。

A、起始端卷材的铺贴:将卷材置于起始位置,对好长、短方向搭接缝,滋展卷材1000mm左右,掀开已展开的部分,开启喷枪点火,喷枪头与卷材保持50-100mm距离,与基层呈30-45°角,将火焰对准卷材与基层交接处,同时,加热卷材底面热熔胶面和基层,至热熔胶层出现黑色光泽,发亮至稍有微泡出现,慢慢放下卷材平铺于基层,然后用排汽锟压实使卷材与基层粘结牢固。

B、搭接缝施工:热熔卷材表面一般有一层防粘隔离纸,因此在热熔粘结接缝之前,应先将下层卷材表面的隔离纸烧掉,以利搭接牢固严密,长边搭接宽度为80mm,短边搭接宽度为120mmL。操作时,由持枪人手持烫板(隔火板)柄,将烫板沿搭接粉线后退,喷枪火焰随烫板移动,喷枪应离开卷材50-100mm,贴靠烫板。移动速度要控制合适,以刚好熔去隔离纸为宜。烫板和喷枪要密切配合,以免烧损卷材。排气和辊压方法与前述相同。

C、复杂部位附加增强层的铺贴

其要点为:需增强部位基层一般需涂刷一遍SBS冷底油作基层处理,以便于较好地粘接增强层;加强附加增强层卷材后应及时粘贴,因此加热前应先作试贴,以提高粘贴速度;附加增强部位较小时,宜采用手持汽油喷枪施工。

D、在阴阳角交接处、穿墙套管、天沟、水落口、收头等接点部位,必须仔细铺平、贴紧、压实、收头牢靠,符合设计要求和防水工程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

三、 施工缝渗漏水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产生原因:施工缝的预留位置不当,在支模时有杂物掉入缝内没有及时清理,浇筑砼后,在新旧砼间形成夹层。在浇筑上层砼时,没有先在施工缝上铺一层水泥浆或水泥砂浆,

上下层砼不能牢固粘结。

预防措施 施工缝是防水砼工程中的薄弱部位,应尽量不留或少留,底板砼应连续浇筑,不得留施工缝,底板与墙体间必须留施工缝时,应留在墙上,且要高出底板上表面不少

于200mm,墙体不得留垂直施工缝。认真做好施工缝的处理,使上下两层砼之间粘结密实,以阻隔地下水的渗漏,认真清理施工缝处,凿掉表面上的浮粒和杂物,用钢丝刷或剁斧将旧砼表面打毛,用水冲刷干净,在施工缝处先浇一层与砼灰砂比相合的水泥砂浆,

再浇灌上层砼,并且加强施工缝处和砼振捣,保证捣固密实。施工缝不宜采用平口缝,应尽量采用不同形式的缝,如凸形缝、凹形缝、阶梯形缝等,以延长渗水路线,同时,

设计钢筋布置和墙体厚试时,应考虑施工的方便,以利于保证施工质量。

四、 混凝土开裂渗漏水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产生原因 由于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水灰比设计、骨料级配、外加剂掺量、矿物掺合料的种类及用量等)不合理导致混凝土的流变性能不好,无法形成密实的内部结构,或者由于施工时振捣不均匀、不密实而造成的蜂窝、麻面、孔洞,或者由于混凝土浇注后养护不好等原因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纹,从而导致结构渗漏。

预防措施 a.一般混凝土浇到设计标高后,用刮杠刮平,木抹子第一遍搓平,在初凝后终凝前进行第二遍收面,从而避免混凝土的脱水干裂。b.预防温度裂缝,可从控制温度,改进设计施工操作工艺,改善砼性能,减少约束条件等方面入手,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选用良好级配的骨科,加强振捣,以提高砼的密实性和抗拉强度,在砼中掺加缓凝剂,以利于散热,应避开炎热天气浇筑大体积砼,浇筑砼后应及时洒水养护,适当延长拆模时间。c.根据地下工程的特点,在设计时应考虑地下水作用的最不利情况,即同时考虑地下水、地表水、上层滞水和毛细水对结构的作用,以及由于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周围水文地质的变化,使结构具有足够的安全度和刚度,同时应合理设置变形缝,

以适应结构变形的需要,防止产生局部裂缝或环形裂缝。 d.配制砼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同时,要振捣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砼抗裂强度,砼养护可采用表面喷氯偏乳液养护剂,当表面发现细微裂缝时,

应及时抹压一次,再覆盖养护,经过这些措施,能够及时预防砼干缩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技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混凝土;检测技术;初探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无损检测技术是以无损检测手段探明被检测体内部缺陷的有无、大小、位置和性质的专门技术。在工程中,需要根据工程构件材料的性能和工程条件具体选择恰当的检测方法。其中,弹性波方法是工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特别适合混凝土构件、岩土体等工程问题的无损检测工作。射线理论和射线方法是研究弹性波传播理论的重要方面之一,针对不同的工程材料和工程条件探索研究弹性波射线追踪方法,对于许多工程问题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超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由于具有穿透能力强、对人体无害、应用范围广、检测深度大、缺陷定位准确以及成本低等特点,成为国内外应用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发展最快的无损检测技术。

1 超声检测技术概述

超声法是一种广泛用于混凝土缺陷探测的方法,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与超声波在其中的传播速度及其他声学参数有很好的相关性。超声波的探测精度能满足缺陷探测要求,但以目前的超声仪及换能器,当超声波换能器正对测试时,在混凝土中的最大穿透距离只能达到10m左右,而当换能器错开一定距离时,穿透距离仅能达到2、3m。显然超声波换能器无法满足长距离探测的要求。采用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制作的超磁致换能器,具有发射功率大、发射频率高、穿透距离远、接收信号频带宽、重复性好、余振短等优点,能够同时兼顾到传播距离及检测分辨率,是一种理想的长距离探测震源。超磁致换能器发射中心频率为10-50kHz,处于可闻声波及超声波频段。将超磁致换能器和超声波换能器发射产生的应力波统称为声波。

目前,超声探伤常用的缺陷分析判断方法有经验法、数理统计法、数值判据法和模糊判别法。经验法,即依据超声探伤的基本原理判别缺陷。其结果依赖于检测人员的实践经验,漏判和误判严重。数理统计法简单易行,但是只能对单个声学参数进行统计意义上的判断,且物理意义不明确。数值判据法须根据测试值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经适当的数学处理后,找出一个可能存在缺陷的临界值作为判断的依据。模糊判别法是计算各声学参数相对于正常获异常的隶属度,然后将各个声学参数加权平均得到综合的相对于正常或异常的隶属度。由于测试分析方法本身的局限性,以上方法仍处于定性或半定量水平,都只对缺陷的定位具有一定精度,而对缺陷的大小、形状及性质难以给出定量的结果,从而给最终准确评价带来困难。超声波的频率范围为20kHz至15MHz,超声发生器则是由产生超声频振荡的电子线路和换能器(传感器)组成。超声层析的应用范围很广,早在世界二次大战期间,超声层析在军事监测方向就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以后更广泛地应用于医学之中;此外,超声层析在工业无损探伤方面用途也很广。

2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在工程中的运用分析

超声无损检测属于弹性波法。在各种无损检测方法中,超声无损检测是当前无损检测工作中研究最活跃、发展最快的检测方法。目前,超声脉冲检测技术已成为检测工程结构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优点是有效探测距离长,测试精度高,设备简单且无污染。

将超声技术技术应用于混凝土质量检测中,其理论依据是混凝土的质量与声速有较好的相关性,首先在被测混凝土结构物某断面上,将测区划分成网格,发射换能器在一侧某点发射,接收换能器在另一侧所有点上接收,使每个网格都有2条以上的测线通过,利用声时通过反演技术获得测区各部分的波速分布图,从而确定缺陷区的位置、尺寸以及缺陷本身的波速,推断缺陷的类型、强度等。

2.1 超声无损检测的基本原理

根据弹性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弹性波层析成像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运动特征为基础的射线层析成像;二是以动力学特征为基础的波动方程层析成像。

作为反演声波穿透的射线层析成象,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声波的射线几何运动学原理,将声波从发射点到接收点的旅行时间表达成探测区域介质速度参数的线积分,然后通过沿线积分路径进行反投影来重建介质速度参数的分布图像。

混凝土声波CT无损检测技术就是根据声波射线的几何运动学原理,利用最先进的声渡发射、接收系统,在被检测块体的一端发射,在另一端接收,用声波扫描被检测体,然后利用计算机反演成像技术,呈现被检测体各微小单元范围内的混凝土声波速度,进而对被检测体作出质量评价。

2.2 观测系统布置

根据混凝上结构物的形状特点,对结构物常用的测线布置方式为:白色点为接收点,黑色点为激发点。理论及实践都证明,三侧激发一侧接收,所得反演效果最好。射线密度达到要求。一般检测过程中测线都采用该方式布置,激发边和接收边道间距,1般在20-50cm范围。在结构物两端的部份,可适当加密激发点和接收点,以利于增加射线密度。根据结构物的临空面不同,可采用合适的测线布置。

2.3 观测系统完备性评价

观测系统完备是声波CT结果可靠性的基本保障。观测系统的完备性是通过单元的射线密度和射线正交性来衡量的。因此,射线密度和射线正交性就成了表征观测系统完备性的I爵个重要指标,它们是观测系统可靠性评价的有效方法。为保证声波CT结果的可靠性和分辨率,要求研究区内每个单元体内的射线超过40条,同时要求每个单元体内通过的射线其交角至少有一组大于60°,其交角的正弦值大于0.87。

2.4 后期成像

所用软件为TDSoft的《工程CT》,该软件有模块化设计、文件格式要求清晰、处理速度快等优点。软件共有数据输入、射线追踪、速度反演三个主模块和正交性分析一个辅助模块组成。最后通过网格化、成图、导出DXF格式等多个步骤的处理,最终得到混凝土声波CT波速反演图。

3 超声回弹综合法对混凝土强度值影响

该方法是将超声法和回弹法相综合的一种测强方法,其测量结果的精确度主要由它的几个主要程序完成的具体情况决定:

3.1 声速测量:对试块实施声速测量时,测试面的选取应取试块浇筑方向的侧面作为测试面,同时用黄油(钙基脂)做耦合剂;选择的声速测量方法上,大多采用的是对测法,即在一个相对测试面上布设3个测点,确保发射和接收探头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以3个测点的平均值作为试块最终的声值,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记录下来,试块边长的测量精确到 1 mm。

3.2 回弹测试:在测试面的选择上,回弹值测量选用与声速测量不相同的另外一个相对侧面作为测试面,具体的实施是在等声速测量完毕后,将超声测试面的耦合剂擦干净,放置在压力机上下承压板之间,通过压力试验机预加30 kN~60 kN的压力,压力下,在试块相对测试面上各测 8 个回弹数值。

3.3 试块抗压试验:回弹数值测试完毕后卸荷,将回弹面放置在压力承板间,以(6+4)kN/s的速度连续加荷至破坏,抗压强度值精确到 0.1MPa,同时记录抗压试验结果。

3.4 碳化深度的测定:试块的碳化深度采用抗压强度试验过后的断面测定,用1%的酚酞酒精溶液立即滴于刚裂开的断面上,未变色(变为红色)的深度即为碳化深度。测试中发现早期高强混凝土抗碳化能力很强,试块几乎未被碳化。从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的环节上看,涉及的程序较为繁琐,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做到精细,都有可能对误差构成影响,不过从实践经验来看,只要很好地控制每个检测环节的质量其相对误差在非破损测试方法之中是最低的。

4 结束语

随着混凝土结构的广泛使用,其质量检测和性能评估是目前土木工程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结构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能反映结构物中混凝土的强度、均匀性、连续性等各项质量指标,对保证新建工程质量,以及对已建工程的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宋志涛.建筑结构工程质量检测中的无损检测技术分析.山西建筑, 2011(23) .

混凝土技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地下室 混凝土内支撑 拆除

中图分类号: TU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1.1 工程建设概况:梦金园黄金珠宝研发生产基地工程,位于天津开发区鑫茂工业园物华道与梓苑路交叉口,建筑总面积17643m2,框架结构,地下1层,地9层,用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水泥撑拌桩进行基坑支护。本工程±0.000相当于大沽高程3.900m,坑深5m,局部地段6.6m。

1.2 基坑支护概况:混凝土钻孔灌柱桩为基坑围护结构,桩径为700mm和800mm,间距7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其总延长米约280m,桩深为10m,混凝土钻孔灌注桩之间采用高压注浆进行止水。基坑周边区域两侧土体加固及止水帷幕,采用水泥搅拌灌注桩,桩径为700mm,间距1000mm,桩深为10.5m。基坑呈长方形布置,长度方向约为99m,宽度方向约为40m,开挖深度最深处约为5.5m,共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为平面应力圆式支撑梁。

1.3 支撑设计概况:基坑呈长方形布置,长度方向约为99m,宽度方向约为40m,开挖深度最深处约为5.5m,共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具体尺寸如下:

冠梁:截面尺寸900mmX600mm;环梁:截面尺寸900mmX600mm;

对撑:截面尺寸800mmX600mm;支撑:截面尺寸500mmX600mm;

钢筋混凝土板:厚度为200mm。

1.4支撑的拆除:根据现场施工要求底板混凝土浇筑并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进行支撑的拆除。

2.施工准备

2.1主要材料、机械及劳动力投入

充足精良的材料及施工机械、设备对工程的顺利进行,起到积极作用。为满足施工需要,所需的材料及大中型机械由项目部统一调度配备。根据本工程特点,我们对相关材料、机械进行挑选、落实,施工过程中进行全面维修、保养工作。并随时运至现场进行安装、调试、运行,以保证材料的及时供应和进入现场的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完好性。

施工机械进场计划原则上以施工进度紧前不紧后的原则,以不影响工期为宗旨,合理安排每个区域内所需机械设备;小型用具按所承担的项目分工种按施工人数配备。

材料及主要机械设备使用计划如下表:

施工人员是工程施工的直接操作者,也是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的直接保证者。为确保本工程顺利进行施工,我公司安排具有良好质量、安全意识、技术素质较高,且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操作工人进场施工。施工人员进场前,统一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本工程工作量大,时间紧,劳动力安排是否充足是能否顺利完成工程的关键。因此我公司安排足够的破碎机械及劳动力来满足施工的需求。

劳动力计划具体见下表

2.2现场技术准备

2.2.1 混凝土强度:地下室基础底板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时方可进行支撑拆除;

2.2.2 基坑监测:在拆撑期间加强基坑的位移监测,要求监测单位对拆撑施工期间每天定时进行监测,在拆除南北向和斜向主撑时,每天监测两次,连续监测五天,对每天的监测结果随时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总包项目部。

2.2.3 应急准备:在基坑监测过程中,如遇位移较大的情况,在基坑周边卸载,同时在有墙的支护桩边直撑或斜撑,以防止位移的进一步加大,同时将监测结果随时报设计单位,其同协商解决办法。

2.2.4 坑边堆载:在支撑拆除期间和拆除后土方回填前,基坑周边限制堆载,谨防过大静载和较大冲击荷载的作用影响基坑的稳定。

3.支撑拆除施工工艺

3.1本工程支撑拆除顺序为:支撑拆除时,依据各种梁的受力情况,先各用两台镐头机对角撑连系梁进行拆除,后拆除主支撑梁和环梁;从两侧向中间拆除,由外向内拆除。 支撑梁拆除均采用镐头机拆除,临近围护灌注桩处采用人工拆除。

3.2 具体施工流程为:混凝土浇筑完毕并达到设计强度80%后搭临时防护脚手架混凝土、钢筋成品保护对撑拆除连系梁拆除支撑主梁、环梁拆除割断钢筋混凝土垃圾清理、外运。

3.3 支撑拆除方法:

3.3.1镐头机拆除支撑梁前,临近灌注桩1m处支撑梁处采用人工使用空压机破碎、凿断砼梁,以防镐头机损坏灌注桩。拆除施工前设置位移控制线,拆除施工过程中加强日常监测,发现位移问题立即上报并停止施工。

3.3.2采用人工使用空压机分段破碎混凝土支撑梁时,施工人员首先站在支撑梁上破碎支撑梁上半部混凝土,依次向后退,将梁剔成斜坡型,然后再站在操作平台上,剔除下半部混凝土,依次向后退。

3.3.3用镐头机破碎梁体时,每段砼重量视塔吊能吊重量来定,但长度不得大于1m,散落到地下室底板和负一层楼板上的混凝土块直径不得大于200mm。

3.4钢筋清理: 当支撑被破碎以后,用氧气、乙炔对支撑钢筋进行切割,切割好的钢筋及时人工整理,用塔吊吊离基坑。

3.5垃圾清理:现场采用小型推土机及人工水平运输至预定堆放处,再利用长臂挖机和现场塔吊配合垂直运输至卡车。

3.6 废渣外运:在基坑边用长臂挖机将废渣挖运装入卡车内,由卡车外运至指定地点,卡车必须在运输过程中加盖,不得撒漏、扬尘,车辆进出前应认真冲洗车轮及其它有带泥、扬尘的部位。

支撑拆除前的准备

拆除连系梁 拆除主支撑梁

4.基坑监测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支撑及基坑周边的监测工作。

4.1沉降观测

每天对基坑周边进行监测,对基坑周围围护进行巡视,当发现有扰动及渗水时,应及时上报,且采取相应措施。

每天对支撑梁进行沉降监测工作,当发现沉降较大时,应及时上报,且采取相应措施

4.2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在支撑拆除期间,需加强对基坑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工作,当发现累计最大位移超过35mm,位移发展速率连续3天超过3mm/天,须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4.3水位监测

在进行支撑拆除期间,不得停止井点降水工作。

当地下水位达到80cm/天时,须检查管井等,保持好降水水位。

5.安全文明施工

5.1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合格的安全帽,系好下颚带,锁紧带扣,施工现场严禁吸烟;

5.2在基坑内支撑拆除施工前,须对拆除两边道路的材料进行清运,保证内支撑梁承受最小的道路荷载;

5.3 拆除内支撑梁时须注意个人防护,不允许站在不稳固的支撑上施工;

5.4内支撑切割梁块采用汽车吊吊运时,必须要由专人指挥,严禁在吊运时将切割下来的梁块碰撞内支撑梁;

5.5使用风镐时,防止伤手和伤别人,破除混凝土时必须站在安全可靠处;

5.6在拆除内支撑梁混凝土过程中必须对基坑、拆除支撑架等进行监护,仔细观察切割梁块吊运的支撑架的位移、变形情况,发现异常时必须及时采取稳固措施。当支撑架变形较大,可能引起安全事故时,必须立即通知现场作业人员离开危险区域,并及时报告上级;

5.7为防止切割梁块因失稳而坠落伤人,在拆除时,须设置安全操作区,除机械操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不能入内;

5.8切割机、风镐等要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严禁使用一机多用机具;

5.9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

5.10作业前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存在隐患,如切割机各部件有无松动、断裂等,手持电动工具的漏电保护器应试机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操作时应戴绝缘手套。

6.环保要求

6.1本工程处于闹市区,周边环境为小区住宅等建筑设施,在内支撑拆除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做好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施工时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

6.2噪声控制:在切割梁块的风镐破除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噪声的排放,不准用大锤等工具砸、敲,制造人为噪音;特别是在夜间施工时需要注意控制噪音分贝在规定范围内(昼间

6.3施工废弃物:用汽车吊吊运下来的切割梁块要集中存放、不得随意堆置;破除下来的废旧钢筋不得随意丢置,应收集起来回收;清理与修复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排放施工现场,废化工材料及其包装物、容器以及受污染的土地、水体、油手套、含油棉纱棉布、油漆刷等也应及时清理及回收。

6.4作业前对操作者进行指导,应进行严格的技术交底。

6.5整个施工现场应达到整齐有序、干净无污染、低噪音、低扬尘、低能耗的整体效果。

7.总结

深基坑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形式,在深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由于它具有足够的抗压强度和稳定性等特点,而且不受场地的限制,施工机具简单,加上支撑跨度大,在发挥机械化挖土中,具有效率高、工期短、效益好等优势。经过施工总结可知,从支撑施工到土方施工阶段里,节省工期40%,节约材料费15%~20%,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混凝土内支撑拆除要严格按照拆除顺序和方法进行拆除,在拆除过程中,加强支撑及基坑周边的监测工作,确保安全文明施工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上一篇:农村建筑范文 下一篇:混凝土施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