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范文

时间:2023-02-26 01:24:02

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范文第1篇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厂房;吊装;钢筋混凝土柱;预应力屋架

一、混凝土结构厂房结构吊装的施工特点

就混凝土结构厂房吊装施工而言,其具有以下特点:其一,结构构件的安装高度、体积大小以及重量等是选择起重设备时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其二,结构构件加工制作过程中的质量,将会对施工进度以及吊装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如构件的预埋位置是否准确、强度是否符合要求等;其三,结构构件在起吊就位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吊装时的受力特点准确选好吊点,并且还需对主要构件的刚度和强度在构件制作前进行验算;其四,在进行吊装施工前,必须将结构构件加工制作时的平面布置与吊装的实际运行线路结合在一起考虑,以提高吊装效率,尽量避免倒运。其五,由于结构吊装构件自身的特点以及吊装过程高空作业量较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安全,并且应制定有效地安全技术措施,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二、混凝土结构厂房结构吊装施工要点

(一)钢筋混凝土柱子的吊装

1.吊装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为了能够使后期吊装的过程更加顺利,必须对构件制作时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①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质量标准对混凝土材料中的砂石、水泥、添加剂等主要原料的质量进行控制,同时还需考虑构件的耐久性这一因素;②控制好结构构件的尺寸。主要包括截面尺寸、轴线间距离、节点截面尺寸以及构件总的几何尺寸等;③预留孔和预埋件的安装。确保预留孔的准确性以及预埋件的合理性,能够为吊装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准备;④清理基础杯口,按照实际标高与构件制作的实际尺寸相结合找平杯口底,并以杯口边的柱轴线以及边线作为立柱的标准;⑤对厂房的柱距及跨度进行检查,可采用钢卷尺测量基础上弹出的轴线尺寸的方法确定实际的柱距及跨度,若与设计要求误差太大,则必须在吊装进行前,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处理;⑥对预制柱进行翻身,并准备好与吊装有关的一系列工具,如索具、经纬仪等。

2.钢筋混凝土柱吊装。①确定起吊点,并在柱身绑扎起吊索,对于自重较小的混凝土柱,一般在牛腿下部绑扎一点即可,而配筋较少、体型细长以及自重较大的柱子,应尽量绑扎2~3点;②起吊,以单机进行吊装时,采用旋转法,没有专门措施一般不得采用滑行法吊装;③柱子就位及临时固定。在柱子被吊起后放入杯口之前,现场配合吊装的工作人员应事先准备好钢楔或木楔,并在柱子插入杯口后将楔子钉入杯口与柱子的间隙中,以此来确保柱身能够基本垂直;④利用经纬仪对柱身垂直方向的两个向进行观测,并校正柱身的垂直度,可采用打楔子、钢钎撬柱根和在柱身中间位置用钢管斜顶等方法进行校正;⑤校正完毕后,便可在柱身与杯口的空隙中浇灌混凝土进行正式固定,首次浇灌时应尽量没过楔子底面,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30%后,拔出楔子进行二次浇灌,并与杯口上平即可。

(二)预应力屋架

1.预应力屋架制作。①可采用现场叠浇的方法进行预应力屋架的制作,叠浇的高度不超过4层,即可满足场地布置的要求。为了便于屋架的涂料施工,可将腻子作为隔离剂,并将其薄而均匀的刷在屋架上,屋架涂料可在地面一次成活,减少高空作业量;②钢筋,钢筋的制作及安装需严格按照04G415-1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并且还应对各节点的抗震措施加以注意,同时还需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预应力孔道可选用波纹管进行预埋,为了确保管位准确,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受到挤压发生位移,可用钢筋架将其固定。波纹管安装后,应对接头位置的严密性进行检查并在波纹管内设置钢管,在屋架成型后将其拔出;③混凝土的水灰比应尽量控制在0.4~0.5左右,砂、石、水泥等材料需作碱含量检测,外加剂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必须大于45min,并由专人负责混凝土的振捣,确保均匀、密实。混凝土屋架必须一次浇筑成型,严禁留有施工缝,浇筑完成后,需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2.预应力工程。①预应力钢绞线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且外观无明显缺陷,如油污、生锈、损伤等,同时钢绞线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在下料时必须用砂轮机进行切割,严禁使用电弧切割。可选用液压式千斤顶作为张拉设备,并配以精度等级不低于1.5级的压力表;②张拉前需对以下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屋架构件的几何尺寸、孔道位置及畅通情况、混凝土浇筑及振捣质量、灌浆孔位置、预埋铁板位置等,看其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③预应力筋必须待混凝土达到100%设计强度要求时方可进行张拉。进行张拉时应按照对称张拉的原则进行,以确保构件能够均匀受力,避免侧弯、变形。

3.屋架吊装。①吊装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复核柱轴线及标高、检查屋架构件及吊环、吊车及索具的受力情况等;②屋架翻身、就位。③屋架吊装。进行吊装过程中,必须确保屋架吊点在屋架中心位置处,起吊后应尽可能让屋架保持水平,并使其基本安装轴线后缓慢落钩,对好先后便可进行临时固定,随后校正垂直度,进行最后固定即可。

结论:

总而言之,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厂房吊装施工能够顺利完成,必须对各种构件的制作、布局、起吊及安装等环节进行详细、周密的考虑,一旦其中任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势必会对工程的顺利进行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彭春生.浅谈工业厂房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吊装施工[J].福建建材.2009(08).

[2]梁智雄.预制钢筋混凝土柱施工方案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14).

[3]杨长成.陈保家.陈平.厂房预应力屋架的施工及抗裂分析[J].施工技术.2009(12).

混凝土结构范文第2篇

混凝土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性、正常使用和可接受的外观能力。混凝土耐久性主要指: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碳化。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明确规定混凝土结构设计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2.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因素

2.1混凝土的冻融破坏。当结构处于冰点以下环境时,混凝土内孔隙中的水将结冰,产生体积膨胀形成各种压力,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导致混凝土的破坏.混凝土发生冻融破坏的最显著的特征是表面剥落,严重时可以露出石子。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与混凝土内部的孔结构和气泡含量多少密切相关。孔越少越小,破坏作用越小,封闭气泡越多,抗冻性越好。

影响混凝土抗冻性的因素,除了孔结构和含气量外,还包括:混凝土的饱和度,水灰比,混凝土的龄期,集料的孔隙率及其间的含水率等。

2.2混凝土的碱-集料反应。混凝土的碱-集料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与集料中活性组分发生的化学反应,引起混凝土的膨胀,开裂,甚至破坏。国内外因碱-集料反应不得不拆除大坝,桥梁,海堤和学校的事件并不在少数。混凝土碱-集料反应需具备三个条件,即有相当数量的碱,相应的活性集料,水分,避免碱-集料反应的方法可采用:尽量避免采用活性集料;限制混凝土的碱含量;掺用混合材。

2.3化学侵蚀。当混凝土结构处在有侵蚀性介质作用的环境时,会引起水泥石发生一系列化学,物理与物化变化,而逐步受到侵蚀,严重的使水泥石强度降低,以至破坏.常见的化学侵蚀可分为淡水腐蚀,一般酸性水腐蚀,碳酸腐蚀,硫酸盐腐蚀,镁盐腐蚀等几类.淡水的冲刷,会溶解水泥石中的组分,使水泥石孔隙增加,密实度降低,从而进一步造成对水泥石的破坏;当水中溶有一些酸类时,水泥石就受到溶淅和化学溶解双重作用,腐蚀明显加速;碳酸在溶淅水泥石的同时,破坏混凝土内的碱环境,降低水泥水化产物的稳定性,影响水泥石的致密度;硫酸盐SO42-离子深入混凝土内与水泥组分反应,生成物体积膨胀开裂造成损坏。

2.4钢筋的锈蚀。钢筋的锈蚀表现为钢筋在外部介质作用下发生电化反应,逐步生成氢氧化铁等即铁锈,造成混凝土顺筋裂缝,从而成为腐蚀介质渗入钢筋的通道,加快结构的损坏.混凝土碳化和中性化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密实度即抗渗性不足,酸性气体渗入混凝土内与氢氧化钙作用;其二,氯离子对钢筋表面钝化膜有特殊的破坏作用;其三,钢筋在拉应力和腐蚀性介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脆性断裂;其四,钢筋的氢脆现象,即预应力筋在酸性与微碱性的介质中发生脆性断裂,钢筋在腐蚀过程中会产生少量氢气,当钢筋内部存在缺陷,会产生很大压力,出现鼓泡现象,使钢筋脆化。

3.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措施

3.1原材料的选择。水泥类材料的强度和工程性能,是通过水泥砂浆的凝结,硬化形成的,水泥石一旦受损,混凝土的耐久性就被破坏,因此水泥的选择需注意水泥品种的具体性能,选择碱含量小,水化热低,干缩性小,耐热性,抗水性,抗腐蚀性,抗冻性能好的水泥,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择。集料的选择应考虑其碱活性,耐蚀性和吸水性,同时选择合理的级配,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密实度;掺混合材混凝土,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有效措施.即近年来发展的高性能混凝土。

3.2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质量主要从混凝土结构保护层的厚度控制、混凝土结构各种孔隙的控制以及水灰比控制等几个方面进行。针对不同的腐蚀环境应设计不同的保护层厚度。如一类环境(室内正常环境),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混凝土应保护层厚度应按规范的规定增加40%;混凝土结构及构件宜整体浇筑,不宜留施工缝。可以通过掺加高效减水剂,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所需流动性的同时,降低用水量,减小水灰比,使混凝土的总孔隙率大幅度降低。

3.3结构的日常维护。结构在使用阶段,应注意检测,维护和修理,对处于露天和恶劣环境下的基础设施工程更应如此,建立检测和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及时修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正常使用。在使用中,应尽量避免结构承受超重荷载、接触腐蚀性物质,并尽量减少冻融环境的影响。同时在结构建成后定期检查,在结构破坏超过一定的界限后,就需要详查破坏原因并评估是否需要维修或加固。

4.对现有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的思考

我国的结构设计规范长期没有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在近几年修订颁布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才明确规定将建筑结构的设计年限分为四类,但这对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虽然结构的使用年限可以通过维修延长,但结构中的个别部件不一定能够达到设计使用年限,这在桥梁等结构中尤为明显。例如设计使用30年的拉索往往不到20年就要更换,这无疑会大大缩短结构的使用寿命,应该在设计时加以考虑。

混凝土结构范文第3篇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预防;修补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cracks of concrete structure is a kind of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is absolute, no crack is relative, the author in the practice, the author of the concrete crack general idea, cau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Keywords: concrete crack; Cause; Prevent; Repair measures

混凝土和裂缝的一般概念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材用水拌合硬化后形成的人工石材,是多相复合材料。浇筑混凝土时的泌水作用会引起收缩,硬化过程中由于水泥浆水化造成的化学收缩和干缩受到骨料的限制,会在不同层次的界面引起破坏。故裂缝是混凝土结构的一种材料特性,其是绝对的,没有裂缝是相对的。裂缝初期称为微型裂缝,其对混凝土结构不产生危害,但是在受到外力及温度的作用下,微型裂缝会不断的扩展、连通,最终形成对混凝土结构产生危害的宏观裂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裂缝。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构件产生的裂缝的原因很多,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降、养护不当、超载等,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提出合理的方案,解决问题。下面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温度裂缝

在混凝土浇筑时,其环境温度急剧变化,而其内部温度仍处于原状态,故热胀冷缩使混凝土产生收缩和膨胀,在其他约束的影响下, 其内部产生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大于混凝土自身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温度裂缝一般出现于混凝土浇筑后的5至20天。

干缩裂缝

混凝土置于饱和空气中因失水而引起体积收缩而产生变形,其表面产生干缩,而内部混凝土干缩引起约束,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在这种作用大于混凝土自身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干缩裂缝。干缩裂缝一般出现于混凝土浇筑后的1至3天。

塑性裂缝

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等环境影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强度较低,从而产生塑性裂缝。一般出现在浇筑后4至6小时。

外力作用

构件在超出其设计荷载的作用下产生内力弯矩,产生垂直于构件纵轴的裂缝;构件在较大的剪应力作用下会产生斜裂缝,并上、下延伸。

混凝土常见裂缝的预防

温度裂缝

太阳辐射或天气温度变化使构件各部位温度变化不同,从而产生温度应力,构件越大,温度变化越大,产生的变形就越大,就越容易出现温度裂缝;构件体积越大时,温度变化和混凝土的收缩等因素使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而混凝土早期的强度较低,故容易出现裂缝

故预防温度裂缝的主要措施有:(1)加强对构件周围环境的控制措施,避免构件温度变化激烈;(2)改善混凝土性能,比如选取低热或中热水泥,常用有粉煤灰水泥和矿渣水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一般控制在0.6以下;(3)改善混凝土拌合工艺,采用新工艺,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4)设置适当的伸缩缝、沉降缝,在温度影响较大的位置适当增加配筋(5)采用分块,分层浇筑等施工工艺,以利于散热,减少约束。

干缩裂缝

主要是由于构件内外水分的蒸发程度不同引起的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而影响混凝土收缩的因素有:(1)水泥的品种:水泥强度等级越高制成的混凝土收缩越大;(2)水泥的用量:水泥越多,收缩越大;水灰比越大,收缩也越大;(3)骨料的性质:骨料的弹性模量大,收缩小;(4)养护的条件:在结硬过程中周围温、湿度越大,收缩越小;(5)混凝土的制作方法:混凝土越密实,收缩越小;(6)使用环境:使用环境温度、湿度大时,收缩小;(7)构件的体积与表面积比值:比值大时,收缩小。

故预防干缩裂缝的主要措施有:(1)在满足强度的前提下选取低等级水泥,降低混凝土收缩,常使用粉煤灰水泥和低热水泥;(2)在制作混凝土时选用合适的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同时可以添加合适的减水剂;(3)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延长养护时间;(4)设置合适的收缩缝。

塑性裂缝

塑性裂缝发生在混凝土凝结前,由失水较快而引起的,多呈中间宽、两端细、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故预防塑性裂缝的主要措施有:(1)严格控制水灰比,减少水泥的用量;(2)严格控制施工流程。在浇筑前,将模板浇水均匀湿透。浇筑后,及时覆盖草垫或塑料薄膜等,并常浇水,保持混凝土凝结前表面湿润。

裂缝的修补措施

1、 低压灌浆法,其主要适用于裂缝宽度在0.2mm至0.3mm的混凝土裂缝修补,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裂缝中,使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常用的胶结材料有环氧树脂、水泥砂浆、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等。

2、表面覆盖法,在裂缝表面涂抹弹性防水材料,如聚合物水泥膏、聚合物薄膜等,以达到修补裂缝的目的。其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承载力没有影响的细微裂缝。是一种常见的修补办法。

3、结构加固法,采用粘帖钢板、增设预应力及支点加固等措施而起到构件的加固。其常适用于裂缝使构件不能按设计要求正常使用的情况下。

结论

混凝土结构范文第4篇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的加固 砌体结构的加固 钢结构加固

混凝土结构加固篇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和配套的技术。

一、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1、加大截面加固法

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区加混凝土现浇层,可增加截面有效高度,扩大截面面积,从而提高构件正截面抗弯,斜截面抗剪能力和截面刚度,起到加固补强的作用。

在适筋范围内,混凝土弯变构件正截面承载力随钢筋面积和强度的增大而提高。在原构件正截面配筋率不太高的情况下,增大主筋面积可有效地提高原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在截面的受拉区加现浇混凝土围套增加构件截面,通过新加部分和原构件共同工作,可有效地提高构件承载力,改善正常使用性能。

加大截面加固法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梁、板、柱、墙和一般构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2、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该法的优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加固后不影响建筑物的净空,但同样存在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的缺点;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构件的加固。

3、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是把型钢或钢板包在被加固构件的外边,外包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一般应采用湿式外包法,即采用环氧树脂化灌浆等方法把型钢与被加固构佣粘结成一整体,加固后的构件,由于受拉和受压钢截面面积大幅度提高,因此正截面承载力和截面刚度大幅度提高。

该法也称湿式外包钢加固法,受力可靠、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较小,但用钢量较大,且不宜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用于600C以上高温场所;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显著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其承载能力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4、粘钢加固法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外部粘钢加固是在构件承载力不足区段(正截面受拉区、正截面受压区或斜截面)表面粘贴钢板,这样可提高被加固构件的承载力,且施工方便。

该法施工快速、现场无湿作业或仅有抹灰等少量湿作业,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小,且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和原有净空无显著影响,但加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胶粘工艺与操作水平;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且处于正常湿度环境中的受弯或受拉构件的加固。

5、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

外贴纤维加固是用胶结材料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贴于被加固构件的受拉区域,使它与被加固截面共同工作,达到提高构件承载能力的目的。除具有粘贴钢板相似的优点外,还具有耐腐浊、耐潮湿、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耐用、维护费用较低等优点,但需要专门的防火处理,适用于各种受力性质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和一般构筑物。

6、绕丝法

该法的优缺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斜截面承载力不足的加固,或需对受压构件施加横向约束力的场合。

7、锚栓锚固法

该法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60的混凝土承重结构的改造、加固;不适用于已严重风化的上述结构及轻质结构。

二、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1、预应力加固法

(一)预应力水平拉杆固法

预应力水平拉杆加固的混凝土受弯构件,由于预应力和新增外部荷载的共同作用,拉杆内产生轴向拉力,该力通过杆端锚固偏心地传递到构件上(当拉杆与梁板底面紧密贴合时,拉杆会与构件共同找曲,此时尚有一部分压力直接传递给构件底面),在构件中产生偏心受压作用,该作用克服了部分外荷载产生的弯矩,减少了外荷载效应,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抗弯能力。同时,由于拉杆传给构件的压力作用,构件裂缝发展得以缓解、控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也随之提高。

由于水平提杆的作用,原构件的截面应力特征由受弯变成了偏心受压,因此,加固后构件的承载力主要取决于压弯状态下原构件的承载力。

(二)预应力下撑拉杆加固法

钢筋混凝土构件采用预应力下撑式拉杆加固定后,形成一个由被加固构件和下撑式拉杆组成的复合超静定结构体系,在外荷载和预应力共同作用下,拉杆中产生轴向力并通过与构件的结合点(下撑点和杆端锚固点)传递给被加固构件,抵消了部分外荷载,改变了原构件截面内力特征,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承载能力

该法能降低被加固构件的应力水平,不仅使加固效果好,而且还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结构整体承载力,但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有一定影响;适用于大跨度或重型结构的加固以及处于高应力、高应变状态下的混凝土构件的加固,但在无防护的情况下,不能用于温度在600C以上环境中,也不宜用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大的结构。

2、增加支承加固法

增设支点加固法是通过减少受弯构件的计算跨度,达到减少作用在被加固构件上的载载效应,提高结构承载水平的目的。该法简单可靠,但易损害建筑物的原貌和使用功能,并可能减小使用空间;适用于具体条件许可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3、其它加固法

辅助结构加固法是采用另制的辅助构件,如型钢、钢桁架或钢筋混凝土梁,部分或全部分担被加固梁的荷载。

在支座附近加腋后,支座附近截面的有效高度提高了,因此,截面的抗弯和抗剪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与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配套使用的技术一般有:

1、托换技术

系托梁(或桁架)拆柱(或墙)、托梁接柱和托梁换柱等技术的概称;属于一种综合性技术,由相关结构加固、上部结构顶升与复位以及废弃构件拆除等技术组成;适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与传统做法相比,具有施工时间短、费用低、对生活和生产影响小等优点,但对技术要求较高,需由熟练工人来完成,才能确保安全。

2、植筋技术

系一项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可植入普通钢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锚筋;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钢筋或钢筋偏离设计位置的补救,构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补筋,上部结构扩跨、顶升对梁、柱的接长,房屋加层接柱和高层建筑增设剪力墙的植筋等。

3、裂缝修补技术

根据混凝土裂缝的起因、性状和大小,采用不同封护方法进行修补,使结构因开裂而降低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得以恢复的一种专门技术;适用于已有建筑物中各类裂缝的处理,但对受力性裂缝,除修补外,尚应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内部修补法。

内部修补法是用压力泵把胶结材料压力混凝土裂缝中,结硬后起到补缝作用,并通过其胶结性使原结构恢复整体性,该方法适用于裂缝宽度较大,对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及耐久性等有影响,或有防水防渗等要求的裂缝的修补。

4、碳化混凝土修复技术

系指通过恢复混凝土的碱性(钝化作用)或增加其阻抗而使碳化造成的钢筋腐蚀得到遏制的技术。

5、混凝土表面处理技术

系指采用化学方法、机械方法、喷砂方法、真空吸尘方法、射水方法等清理混凝土表面污痕、油迹、残渣以及其它附着物的专门技术。

6、混凝土表层密封技术

系指采用柔性密封剂充填、聚合物灌浆、涂膜等方法对混凝土进行防水、防潮和防裂处理的技术。

7、其它技术

如结构、构件移位技术、调整结构自振频率技术等。

砌体结构篇

四、砌体结构加固方法:

砌体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

(一)适用于砌体结构的直接加固方法一般为:

1、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

该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是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砌体加固后承载力有较大提高,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柱、带壁墙的加固;其缺点是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2、钢筋水泥砂浆外加层加固法

该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相近,但提高承载力不如前者;适用于砌体墙的加固,有时也用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带壁柱墙时两侧穿墙箍筋的封闭。

3、增设扶壁柱加固法

该法属于加大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亦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相近,但承载力提高有限,且较难满足抗震要求,一般仅在非地震区应用。

(二)适用于砌体结构的间接加固方法一般为:

1、无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该法属于传统加固方法,其优点是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和湿作业少,受力较为可靠;适用于不允许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却又要求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力的砌体柱的加固;其缺点为加固费用较高,并需采用类似钢结构的防护措施。

2、预应力撑杆加固法

该法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砌体柱的承载能力,且加固效果可靠;适用于加固处理高应力、高应变状态的砌体结构的加固;其缺点是不能用于温度在600C以上的环境中。

(三)砌体结构构造性加固与修补

1、增设圈梁加固

当圈梁设置不符合现行设计规范要求,或纵横墙交接处咬搓有明显缺陷,或房屋的整体性较差时,应增设圈梁进行加固

2、增设梁垫加固

当大梁下砖砌体被局部压碎或大梁下墙体出现局部竖直裂缝时,应增设梁垫进行加固。

3、砌体局部拆砌

当房屋局部破裂但在查清其破裂原因后尚未影响承重及安全时,可将破裂墙体局部拆除,并按提高砂浆强度一级用整砖填砌。

4、砌体裂缝修补

在进行裂缝修补前,应根据砌体构件的受力状态和裂缝的特征等因素,确定造成砌体裂缝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裂缝修补或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

钢结构篇

五、钢结构加固方法:

钢结构加固的主要方法有:减轻荷载、改变结构计算图形、加大原结构构件截面和连接强度、阻止裂纹扩展等。当有成熟经验时,亦可采用其它加固方法。

1、改变结构计算图形

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加固方法是指采用改变荷载分布状况、传力途径、节点性质和边界条件,增设附加杆件和支撑、施加预应力、考虑空间协同工作等措施对结构进行加固的方法;

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一般加固方法:

(1)对结构可采用下列增加结构或构件的刚度的方法进行加固:

A、增加支撑形成空间结构并按空间结构验算;

B、加设支撑增加结构刚度,或者调整结构的自振频率等以提高结构承载力和改善结构动力特性;

C、增设支撑或辅助杆件使结构的长细比减少以提高其稳定性;

D、在排架结构中重点加强某一列柱的刚度,使之承受大部分水平力,以减轻其它柱列负荷;

E、在塔架等结构中设置拉杆或适度张紧的拉索以加强结构的刚度。

(2)对受弯杆件可采用下列改变其截面内力的方法进行加固:

A、改变荷载的分布,例如将一个集中荷载转化为多个集中荷载;

B、改变端部支承情况,例如变铰接为刚结;

C、增加中间支座或将简支结构端部连接成为连续结构;

D、调整连续结构的支座位置;

E、将结构变为撑杆式结构;

F、施加预应力。

(3) 对桁架可采取下列改变其杆件内力的方法进行加固:

A、增设撑杆变桁架为撑杆式结构;

B、加设预应力拉杆。

2、加大构件截面的加固

采用加大截面加固钢构件时,所选截面形式应有利于加固技术要求并考虑已有缺陷和损伤的状况。

3、连接的加固与加固件的连接

钢结构连接方法,即焊缝、铆钉、普通螺栓和高强度螺栓连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结构需要加固的原因、目的、受力状况、构造及施工条件,并考虑结构原有的连接方法确定。

钢结构加固一般宜采用焊缝连接、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有依据时亦可采用焊缝和摩擦型高强度螺栓的混合连接。当采用焊缝连接时,应采用经评定认可的焊接工艺及连接材料。

4、裂纹的修复与加固

结构因荷载反复作用及材料选择、构造、制造、施工安装不当等产生具有扩展性或脆断倾向性裂纹损伤时,应设法修复。在修复前,必须分析产生裂纹的原因及其影响的严重性,有针对性地采取改善结构实际工作或进行加固的措施,对不宜采用修复加固的构件,应予拆除更换。

参考书籍:

《结构可靠性鉴定与加固技术》 曹双寅邱洪兴 王恒华编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金伟良编

《老化混凝土的断面特征与损伤描述研究》 赵震洋老师博士学位论文

混凝土结构范文第5篇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后浇带;环氧树脂;灌浆

前言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建筑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混凝土因其取材广泛、价格低廉、抗压强度高、可现场浇筑成各种形状且养护方便、耐火性好、不易风化而受到建筑工程界的青睐。虽然在受力性能上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同时也有其局限性,由于混过凝土是一种非均质材料,所以产生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也成了非常普遍且不可避免的现象。这也是长期困扰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难题。虽然结构设计是建立在强度的极限承载力基础上,但大多数结构构件的使用标准是由裂缝控制的。裂缝不仅对建筑物的外观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对结构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产生影响,严重时对结构的安全性构成威胁。因此,研究和探讨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控制及补救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类型

裂缝类型

混凝土裂缝根据产生的原因分为两大类:一是变形引起的裂缝,二是荷载引起的裂缝。

1. 变形引起的裂缝包括凝固干缩、温度伸缩、基础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裂缝。混凝土是一种特殊的材料,由水泥、组骨料、细骨料和水按照一定比例配合搅拌后浇筑并经养护硬化后形成的人工石材。在浇筑初期及凝结硬化过程中,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内外干缩体积变化不同步,如表面水分蒸发过快而产生急剧收缩,而内部湿度变化小,收缩也小,此时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不能完全抵抗这种应力,因而引起表面不规则的裂缝。这种形式裂缝主要跟配料的水灰比、细骨料的材料性质还有浇筑环境和养护方法等有直接关系,通常裂缝出现在结构表层,缝较细。终凝完成达到设计强度的混凝土又会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它和很多其他材料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温差比较大的部位当温度产生的附加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也非常普遍,一般出现在使用阶段第一至二年,由于四季温差,混凝土伸缩变形而引起,尤其是外部构件,如屋面板、外墙、雨篷等,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容易出现这类裂缝。温度裂缝一般呈直线型,长短不一,严重者贯通截面厚度。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会造成结构构件不同部位产生相对位移,使混凝土承受斜拉和剪切应力,从而出现开裂,沉降差的大小和沉降持续时间直接影响结构的开裂程度。这类裂缝一般宽度较大,多数呈45°方向并贯通截面厚度。

2. 荷载引起的裂缝跟设计、施工及使用等因素都有关系,设计计算的承载力不足、施工阶段操作不规范、偷工减料及使用阶段超载等这些都有可能直接导致裂缝的产生。混凝土构件一般承受由荷载产生的弯矩、剪力、扭矩等应力,当某个截面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开裂,裂缝方向通常与主拉应力方向正交。

裂缝控制

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混凝土结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开裂程度是可以控制的。裂缝分为有害裂缝和无害裂缝,混凝土结构本身是允许带裂缝工作的,但这种裂缝必须是无害的且不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通过各种措施将裂缝控制在无害程度是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责任。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分别对不同环境类别的最大允许裂缝宽度进行了限制,这首先就要求结构设计人员在结构计算时对结构构件的裂缝宽度进行控制,通过截面定义和钢筋配置等措施减小计算裂缝宽度。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建筑的体量也越来越大,造型越来越复杂,具体到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工程,为防止裂缝的产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超过一定长度的建筑需留设伸缩缝以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关于这一点,不同国家做法是不尽相同的,我国及东欧一些国家是沿袭前苏联的观点,要求按照一定的距离留伸缩缝,而美、英、法及日本则主张一般不留伸缩缝,但在计算中考虑温度应力。“缝”不是万能的,不留缝也不是万万不行的,关键是对不同的工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预防裂缝的产生。留缝对于建筑外观、节能、防水等都存在不利因素,所以现在很多建筑虽然超过了规范规定的伸缩缝间距要求但并没有留缝,而且使用多年也没有产生大的有害裂缝,这就是在设计当中采取了合理的预防措施。增大伸缩缝间距的措施一般为:加强外露构件保温隔热措施、留设后浇带、在温度敏感部位加大配筋率等。留设后浇带是目前设计当中采用比较多的措施,经大量实际工程的检验,证明其对预防裂缝的产生效果是比较好的。后浇带的间距一般控制在30m~40m,带宽700mm~1000mm,保留时间越长越好,一般不少于45天,最好是60天以后再浇筑,对于后浇的混凝土应加强潮湿养护(不少于15天)。

对于因地基沉降引起的裂缝需要在设计阶段引起重视,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首先要对建设场地地基情况了解透彻,对不均匀地基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地质情况需确定合理有效的加固和处理方案以确保地基的均匀稳定。然后结合地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并从设计计算和结构构造上满足相关规范对地基及基础变形的限值要求。

裂缝处理

通过设计及施工阶段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多数混凝土裂缝是可以控制和预防的,但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决定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又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不影响建筑的美观、防水防腐、防止钢筋锈蚀而削弱结构承载能力,需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及时的修补处理,根据目前的施工工艺及工程实践,大致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凡裂缝宽度小于0.3mm的裂缝,均可采用环氧树脂水泥进行封闭。封闭层骑缝涂抹,宽度30mm,厚度2mm,长度延伸出缝端30mm。在涂抹环氧树脂水泥封闭层以前,混凝土表面用钢丝刷清理,采用压缩空气或皮老虎吹干净,表面必须处于干燥无油渍状态,如有油渍需用丙酮或甲苯擦干净。当微小裂缝对结构受力影响不大时,为了满足美观和使用要求,防止钢筋锈蚀、减少渗漏等,可采用表面处理法,即表面涂刷水泥浆、沥青、环氧树脂浆液等,也可用1;2水泥砂浆抹平并加强养护。

裂缝宽度等于或大于0.3mm的裂缝,采用压力灌环氧树脂浆液粘合补强。灌浆工序为:1)表面处理:清除干净裂缝两边200mm宽范围内的混凝土表面,粘贴灌浆嘴的地方采用棉丝蘸丙酮或甲苯擦洗;2)粘贴灌浆嘴子和裂缝封闭:灌浆嘴的布置距离视裂缝宽度而定,缝宽度大时,嘴子距离可稍大些,一般为300~500mm,缝交叉处和缝端均应布设。将嘴子用环氧水泥贴在所确定的位置,同时嘴子底盘周围用环氧水泥封闭,嘴子之间的裂缝也用环氧水泥骑缝抹成20~30mm宽、2mm厚的封闭带;3)表面封闭:在裂缝两边200mm宽范围内采用环氧腻子封闭,以防止在灌浆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为多孔性材料而导致的一定范围出现渗漏现象;4)试气:试气的目的是为吹净残留在缝隙内的尘土,检查缝的贯通性和封闭质量,如有漏气用环氧水泥或环氧腻子封堵。试气是很关键的工序,必须重视,灌浆时一旦出现漏浆或进浆不畅,将造成灌浆失败而无法弥补;5)灌浆:将配制好的环氧浆液倒入灌浆罐,借助储气罐内的压缩空气通过输浆管把浆液由嘴子压入混凝土缝隙内,相邻的嘴子冒浆后立即封堵直至所有的嘴子冒浆并封堵后,恒压5~10min再撤管。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的影响、设计的失误、材料的优劣、施工的水平等因素都是

混凝土结构范文第6篇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分析;控制;限制标准

混凝土工程中材料的特性决定了结构较易产生裂缝,从实践中来看施工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也是很大的,相当一部分裂缝对建筑物的受力及正常使用无太大的危害,但裂缝的存在会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性、耐久性,会对钢筋产生腐蚀,是受力使用期应力集中的隐患,应当尽量在各方面给予重视,以避免裂缝的出现或把裂缝控制在许可的范围之内。

1高层建筑施工中几个特殊部位的裂缝分析

1.1大体积基础混凝土板

高层建筑中随着高度的不断增加,地下室愈做愈深,底板也愈来愈厚,厚度在3m以上的底板已屡见不鲜。高层建筑中基础底板为主要的受力结构,整体要求高,一般一次性整体浇筑。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各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主要是温度变化引起。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在升温阶段由于体积大,集聚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将显著升高,这样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在外表面产生拉应力,由于此时混凝土的强度低,有可能产生表面裂缝。在降温阶段新浇混凝土收缩因存在较强的地基或基础的约束而不能自由收缩。升温阶段快,混凝土弹性模量低,徐变的影响大,所以降温时产生的拉应力大于升温时产生的压应力。差值过大时,将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缝,最后有可能形成贯穿裂缝。为解决上述二类裂缝问题,必须进行合理的温度控制。

混凝土温度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使因温差产生的拉应力小于同期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标准值,并有一定的安全系数。为计算温差,就要事先计算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它是混凝土浇筑温度、实际水化热温升和混凝土散热温度的总和。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大多发生在浇筑后的3~7天。

通过大量实际施工案例,经分析后,为避免裂缝出现,可采用合理选用材料,降低水泥水化热,优化混凝土集料的配合比,控制水灰比,减少混凝土的干缩等措施加以控制。如有可能,减少浇筑长度,增加养护时间,减少降温速率对控制贯穿裂缝也有一定的意义。

1.2地下室混凝土墙板及楼板的裂缝分析

地下室墙板的裂缝产生与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有相同之处,即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失水会产生收缩应变,在水泥水化热产生的升温达到最高点以后的降温过程会产生温度应变。但又有其特点:一是墙板受到基础、楼板受到地下室外墙的极大约束,这种约束远大于桩基对基础的约束,产生贯穿裂缝的机率大。二是内墙板及楼板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三是内外温差小,产生表面裂缝的机率小。四是养护困难,散热快、降温速率大,混凝土的松驰徐变优势难以利用,在气温骤变季节尤应注意。

2裂缝的控制措施

2.1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的质量和技术标准,选用低水化热水泥,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应尽量减少(1%~1.5%以下)。

2.2细致分析混凝土集料的配比,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少混凝土的坍落度,合理掺加塑化剂和减少剂。

2.3浇筑时间尽量安排在夜间,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的初凝温度。白天施工时要求在沙、石堆场搭设简易遮阳装置,或用湿麻袋覆盖,必要时向骨料喷冷水。混凝土泵送时,在水平及垂直泵管上加盖草袋,并喷冷水。

2.4根据工程特点,可以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这样可以减少用水量,减少水化热和收缩。

2.5加强混凝土的浇灌振捣,提高密实度。

2.6混凝土尽可能晚拆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不应下降15℃以上。

2.7采用两次振捣技术,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性。

2.8对于高强混凝土,应尽量使用中热微膨胀水泥,掺超细矿粉和膨胀剂,使用高效减水剂。通过试验掺入粉煤灰,掺量15%~50%。

3混凝土裂缝限制标准

混凝土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其微观裂缝是本身物理力学性质决定的,但它的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有害程度的标准是根据使用条件决定的,如从结构耐久性要求、承载力要求及正常使用要求,最严格的允许裂缝宽度为0.1mm。近年来,许多国家已根据大量试验与泵送混凝土的经验将其放宽到0.2mm。

如果结构所处的环境正常,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无侵蚀介质,那么混凝土裂缝宽度可放宽至0.4mm;在温气及土封号为0.3mm;在海水及干湿交替中为0.15mm。当沿裂缝有害程度高时,必须处理。

近年来,由于房屋产权体制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房屋质量要求更加严格,虽然经鉴定认为没有影响安全的有害裂缝,但从美观和精神作用的要求,应用适当的允许范围;当观察人距离结构20~50cm时,可看清0.05mm宽度的裂缝,是最严格的要求;距离1~2cm时可看清0.1~0.2mm的裂缝,是一般要求;距离5~10cm时可看清0.5~1.0mm的裂缝,是必须修补的裂缝,有时虽然裂缝不宽,但是呈网状密布,给人一种精神上的不愉快的感觉,需要修补;对有渗水的任何宽度裂缝必须处理。上述这类裂缝经处理后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不应据此降低评定等级。

结语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绝对安全是不可能达到的,但在可接受的概率水平上可以得到保证,该水平可以通过可靠性理论的应用得到。当前,可靠性理论应用于混凝土结构施工期质量控制的基础工作,是开展与施工期荷载、抗力有关的参量统计参数的观测调查和统计分析,以获取基于全国范围数据的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1]王东海.水工混凝土建筑物裂缝产生原因与处理方法[J].山西建筑,2007(16).

混凝土结构范文第7篇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的加固;砌体结构的加固;钢结构加固

1. 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1.1 加大截面加固法。 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区加混凝土现浇层,可增加截面有效高度,扩大截面面积,从而提高构件正截面抗弯,斜截面抗剪能力和截面刚度,起到加固补强的作用。 在适筋范围内,混凝土弯变构件正截面承载力随钢筋面积和强度的增大而提高。在原构件正截面配筋率不太高的情况下,增大主筋面积可有效地提高原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在截面的受拉区加现浇混凝土围套增加构件截面,通过新加部分和原构件共同工作,可有效地提高构件承载力,改善正常使用性能。 加大截面加固法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梁、板、柱、墙和一般构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1.2 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该法的优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加固后不影响建筑物的净空,但同样存在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的缺点;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构件的加固。

1.3 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是把型钢或钢板包在被加固构件的外边,外包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一般应采用湿式外包法,即采用环氧树脂化灌浆等方法把型钢与被加固构佣粘结成一整体,加固后的构件,由于受拉和受压钢截面面积大幅度提高,因此正截面承载力和截面刚度大幅度提高。 该法也称湿式外包钢加固法,受力可靠、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较小,但用钢量较大,且不宜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用于600C以上高温场所;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显著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其承载能力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1.4 粘钢加固法。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外部粘钢加固是在构件承载力不足区段(正截面受拉区、正截面受压区或斜截面)表面粘贴钢板,这样可提高被加固构件的承载力,且施工方便。 该法施工快速、现场无湿作业或仅有抹灰等少量湿作业,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小,且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和原有净空无显著影响,但加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胶粘工艺与操作水平;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且处于正常湿度环境中的受弯或受拉构件的加固。

1.5 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 外贴纤维加固是用胶结材料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贴于被加固构件的受拉区域,使它与被加固截面共同工作,达到提高构件承载能力的目的。除具有粘贴钢板相似的优点外,还具有耐腐浊、耐潮湿、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耐用、维护费用较低等优点,但需要专门的防火处理,适用于各种受力性质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和一般构筑物。

1.6 绕丝法。 该法的优缺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斜截面承载力不足的加固,或需对受压构件施加横向约束力的场合。 1.7 锚栓锚固法。 该法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60的混凝土承重结构的改造、加固;不适用于已严重风化的上述结构及轻质结构。

2. 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2.1 预应力加固法。

2.1.1 预应力水平拉杆固法。

(1)预应力水平拉杆加固的混凝土受弯构件,由于预应力和新增外部荷载的共同作用,拉杆内产生轴向拉力,该力通过杆端锚固偏心地传递到构件上(当拉杆与梁板底面紧密贴合时,拉杆会与构件共同找曲,此时尚有一部分压力直接传递给构件底面),在构件中产生偏心受压作用,该作用克服了部分外荷载产生的弯矩,减少了外荷载效应,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抗弯能力。同时,由于拉杆传给构件的压力作用,构件裂缝发展得以缓解、控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也随之提高。

(2)由于水平提杆的作用,原构件的截面应力特征由受弯变成了偏心受压,因此,加固后构件的承载力主要取决于压弯状态下原构件的承载力。

2.1.2 预应力下撑拉杆加固法。 钢筋混凝土构件采用预应力下撑式拉杆加固定后,形成一个由被加固构件和下撑式拉杆组成的复合超静定结构体系,在外荷载和预应力共同作用下,拉杆中产生轴向力并通过与构件的结合点(下撑点和杆端锚固点)传递给被加固构件,抵消了部分外荷载,改变了原构件截面内力特征,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承载能力。 该法能降低被加固构件的应力水平,不仅使加固效果好,而且还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结构整体承载力,但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有一定影响;适用于大跨度或重型结构的加固以及处于高应力、高应变状态下的混凝土构件的加固,但在无防护的情况下,不能用于温度在600C以上环境中,也不宜用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大的结构。

2.2 增加支承加固法。 增设支点加固法是通过减少受弯构件的计算跨度,达到减少作用在被加固构件上的载载效应,提高结构承载水平的目的。该法简单可靠,但易损害建筑物的原貌和使用功能,并可能减小使用空间;适用于具体条件许可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2.3 其它加固法。

(1)辅助结构加固法是采用另制的辅助构件,如型钢、钢桁架或钢筋混凝土梁,部分或全部分担被加固梁的荷载。

(2)在支座附近加腋后,支座附近截面的有效高度提高了,因此,截面的抗弯和抗剪能力都得到提高。

3. 与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配套使用的技术一般有

3.1 托换技术。 系托梁(或桁架)拆柱(或墙)、托梁接柱和托梁换柱等技术的概称;属于一种综合性技术,由相关结构加固、上部结构顶升与复位以及废弃构件拆除等技术组成;适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与传统做法相比,具有施工时间短、费用低、对生活和生产影响小等优点,但对技术要求较高,需由熟练工人来完成,才能确保安全。

3.2 植筋技术。 系一项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可植入普通钢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锚筋;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钢筋或钢筋偏离设计位置的补救,构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补筋,上部结构扩跨、顶升对梁、柱的接长,房屋加层接柱和高层建筑增设剪力墙的植筋等。

3.3 裂缝修补技术。

(1)根据混凝土裂缝的起因、性状和大小,采用不同封护方法进行修补,使结构因开裂而降低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得以恢复的一种专门技术;适用于已有建筑物中各类裂缝的处理,但对受力性裂缝,除修补外,尚应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内部修补法。

(2)内部修补法是用压力泵把胶结材料压力混凝土裂缝中,结硬后起到补缝作用,并通过其胶结性使原结构恢复整体性,该方法适用于裂缝宽度较大,对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及耐久性等有影响,或有防水防渗等要求的裂缝的修补。

3.4 碳化混凝土修复技术。 系指通过恢复混凝土的碱性(钝化作用)或增加其阻抗而使碳化造成的钢筋腐蚀得到遏制的技术。

3.5 混凝土表面处理技术。 系指采用化学方法、机械方法、喷砂方法、真空吸尘方法、射水方法等清理混凝土表面污痕、油迹、残渣以及其它附着物的专门技术。

3.6 混凝土表层密封技术。 系指采用柔性密封剂充填、聚合物灌浆、涂膜等方法对混凝土进行防水、防潮和防裂处理的技术。

3.7 其它技术。 如结构、构件移位技术、调整结构自振频率技术等。

4. 砌体结构加固方法

砌体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

4.1 适用于砌体结构的直接加固方法一般为:

(1)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 该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是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砌体加固后承载力有较大提高,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柱、带壁墙的加固;其缺点是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2)钢筋水泥砂浆外加层加固法。 该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相近,但提高承载力不如前者;适用于砌体墙的加固,有时也用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带壁柱墙时两侧穿墙箍筋的封闭。

(3)增设扶壁柱加固法。 该法属于加大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亦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相近,但承载力提高有限,且较难满足抗震要求,一般仅在非地震区应用。

4.2 适用于砌体结构的间接加固方法一般为:

(1)无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该法属于传统加固方法,其优点是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和湿作业少,受力较为可靠;适用于不允许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却又要求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力的砌体柱的加固;其缺点为加固费用较高,并需采用类似钢结构的防护措施。

(2)预应力撑杆加固法。 该法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砌体柱的承载能力,且加固效果可靠;适用于加固处理高应力、高应变状态的砌体结构的加固;其缺点是不能用于温度在600C以上的环境中。

4.3 砌体结构构造性加固与修补。

(1)增设圈梁加固。 当圈梁设置不符合现行设计规范要求,或纵横墙交接处咬搓有明显缺陷,或房屋的整体性较差时,应增设圈梁进行加固。

(2)增设梁垫加固。 当大梁下砖砌体被局部压碎或大梁下墙体出现局部竖直裂缝时,应增设梁垫进行加固。

(3)砌体局部拆砌。 当房屋局部破裂但在查清其破裂原因后尚未影响承重及安全时,可将破裂墙体局部拆除,并按提高砂浆强度一级用整砖填砌。

(4)砌体裂缝修补。 在进行裂缝修补前,应根据砌体构件的受力状态和裂缝的特征等因素,确定造成砌体裂缝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裂缝修补或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

5. 钢结构加固方法

钢结构加固的主要方法有:减轻荷载、改变结构计算图形、加大原结构构件截面和连接强度、阻止裂纹扩展等。当有成熟经验时,亦可采用其它加固方法。

5.1 改变结构计算图形。 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加固方法是指采用改变荷载分布状况、传力途径、节点性质和边界条件,增设附加杆件和支撑、施加预应力、考虑空间协同工作等措施对结构进行加固的方法; 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一般加固方法:

5.1.1 对结构可采用下列增加结构或构件的刚度的方法进行加固:

(1)增加支撑形成空间结构并按空间结构验算。

(2)加设支撑增加结构刚度,或者调整结构的自振频率等以提高结构承载力和改善结构动力特性。

(3)增设支撑或辅助杆件使结构的长细比减少以提高其稳定性。

(4)在排架结构中重点加强某一列柱的刚度,使之承受大部分水平力,以减轻其它柱列负荷。

(5)在塔架等结构中设置拉杆或适度张紧的拉索以加强结构的刚度。

5.1.2 对受弯杆件可采用下列改变其截面内力的方法进行加固:

(1)改变荷载的分布,例如将一个集中荷载转化为多个集中荷载。

(2)改变端部支承情况,例如变铰接为刚结。

(3)增加中间支座或将简支结构端部连接成为连续结构。

(4)调整连续结构的支座位置。

(5)将结构变为撑杆式结构。

(6)施加预应力。

5.1.3 对桁架可采取下列改变其杆件内力的方法进行加固:

(1)增设撑杆变桁架为撑杆式结构。

(2)加设预应力拉杆。

5.2 加大构件截面的加固。 采用加大截面加固钢构件时,所选截面形式应有利于加固技术要求并考虑已有缺陷和损伤的状况。

5.3 连接的加固与加固件的连接。

(1)钢结构连接方法,即焊缝、铆钉、普通螺栓和高强度螺栓连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结构需要加固的原因、目的、受力状况、构造及施工条件,并考虑结构原有的连接方法确定。

(2)钢结构加固一般宜采用焊缝连接、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有依据时亦可采用焊缝和摩擦型高强度螺栓的混合连接。当采用焊缝连接时,应采用经评定认可的焊接工艺及连接材料。

混凝土结构范文第8篇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应用;发展概况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

常见混凝土结构的分类

素混凝土结构

素混凝土结构是指无筋或者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结构。素混凝土是钢筋砼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水泥,砂(细骨料),石子(粗骨料)、添加剂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之后加一定比例的水搅拌制作而成。

(2)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配置受力普通钢筋的混凝土结构。其制作过程如下: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先进行绑筋支模,即用铁丝将钢筋固定成设计所需的结构形状,然后用模板包裹住钢筋骨架,最后使用机械将混凝土浇筑进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之后,达到设计标准后进行拆模,即成钢筋混凝土。可以分为现浇式、装配式以及现浇钢筋砼模板。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指配置受力的预应力筋,通过张拉或者其他方法建立起预应力系统的混凝土结构。其作用是通过预应力来减小或者抵消荷载所引起的混凝土压应力,从而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性能以及刚度。可以分为三类:(1)全预应力混凝土(2)部分预应力混凝土(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各类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

素混凝土结构

素混凝土结构便于施工,造价低,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存在这承载力低、性质脆、抗弯性能差,延性低的缺点,因此很少用来做建筑工程的承力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由于在混凝土构件中配置了一定数量的钢筋,因此比素混凝土结构具有更高的承载力以及较好的受力性能。同时还具有就地取材、节约钢材、耐久、耐火、可模性好的优点,而现浇式或者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好,刚度大,变形小。不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缺点也很明显:自重大、抗裂性差、性质较脆。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好,刚度大,可以减少混凝土梁的竖向剪力和主拉应力,提高了受压构件的稳定性以及耐疲劳性能,同时也节省材料,减小自重。预应力也可以作为结构构件连接的一种方式,促进大跨结构新体系与施工方法的发展。缺点则是工艺较为复杂,对质量要求高,因而在施工时需要配备一支具有过硬技术的团队。同时也需要一定的专业设备,如张拉工具、灌浆设备等,先张法需要具有张拉支座,后张法还要耗用数量很多、质量可靠的锚具等。在结构方面预应力反拱度不易掌控,从而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不平顺。另一方面整个结构工程的费用消耗很大,成本较高。

混凝土结构的应用研究

素混凝土结构

在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经常不会考虑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此来做出一种满足当前工程需要的简化模型体系,但这种简化模型体系的达成是有条件的,其内在并不否认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而在对于结构施工图的研究之后发现,只要理论上构件存在拉应力的存在,不管拉应力的大小,都会在受拉区布置钢筋,这是不必要的。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采用素混凝土代替钢筋混凝土,这样既可以简化施工,又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很广泛,钢筋混凝土结构适用于各种工程结构的建造。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工业和民用建筑、桥梁建设,隧道工程以及海港水利工程等领域。同时钢筋混凝土在一些特殊场合的表现也十分出色,例如在原子能领域,可以用来制作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在海洋工程方面可以作为海洋勘探平台的建筑材料,在机械制作业的大吨位水压机架以及各种试验设备的基座都是由钢筋混凝土构成。

目前最主流的还是以钢筋混凝土作为房屋的框架结构。由这种框架构成的房屋具有平面布置灵活、结构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及防火性能好等优点。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优良,可以用于大跨结构、压力储罐、核电站容器等领域。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已经作用在很多的方面。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包括预应力屋面梁和屋架、吊车梁、简支梁等构件。而在结构形式方面,有整体预应力装配式版柱建筑体系、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建筑、还有一些特种结构如:电视塔的塔身、核电站的安全壳、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池、浓缩池、以及大型桥梁的桥架等。这些结构充分利用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裂与抗渗性高,以及刚度大,变形小的特点。

结语: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加快速度,各种类型的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科技工作者不懈的努力研究下,不仅原有性质得到了充分的提高,而在新的领域也有了闪光点。我国的各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也越来越完善。我们也很有必要不断提高对混凝土结构技术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黄襄云,周福霖,徐忠根.《钢管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比较研究[J] 》 .世界地震工程,2001,17(2):86-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S。。10一200215].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组织《11G101-2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结构专业》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1-09-01.

混凝土结构范文第9篇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结构构件;研究;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国内的建筑大多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优良特性使得各个工程施工中对混凝土青睐有加。而随着国家的发展,建筑技术的提升,原有的混凝土已不能满足需求,型钢混凝土作为强度较高的特点恰恰符合发展的需要,在现代建筑中独树一帜,逐渐成为主流工程原料,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型钢混凝土。

二、型钢混凝土结构构件研究

1.型钢混凝土结构是指在型钢配置钢筋并浇筑混凝土的结构, 是组合结构的一种形式。这种结构在各国有不同的名称, 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将这种结构叫做混凝土包钢结构。在日本则称为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苏联则称为劲性钢筋混凝土。我国过去也采用劲性钢筋混凝土这个名称。与钢结构相比, 型钢混凝土结构不仅能节约钢材、降低造价; 而且混凝土对其中的型钢能提供很好的保护, 从而有利于防火、防腐和防锈。另一方面, 由于型钢混凝土构件比钢结构构件刚度大得多, 所以在超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中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和在下部局部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 可以克服高层及高耸钢结构变形过大的缺点。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 型钢混凝土结构具有强度高、刚性大、延性好的特点, 因而特别适应于地震区的建筑, 尤其是高层及超高层建筑。

发展历史

尽管我国自上个世纪50年代已经开始应用型钢混凝土结构, 但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对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进行了型钢混凝土轴压短柱、偏压长柱和型钢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组合结构研究所进行了型钢混凝土梁柱的抗剪和反复加载试验, 并进行了该种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进行型钢混凝土结构研究的单位还有建设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工业大学等二十多个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兴起了我国对型钢混凝土结构研究的第一次热潮。八十年代以后, 我国推行对外开放对内改革的政策, 建筑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 型钢混凝土又一次在我国兴起。

发展现状

目前, 我国高层建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剪力墙、框架一筒体和筒中筒等形式。而且经常需要在底部若干层获得大空间, 例如布置大的商场、大的展厅等。随着建筑物高度、跨度的不断加大, 传统的建筑结构已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同时传统建筑为了满足轴压比限值和抗震承载能力要求,底部楼层经常采用截面尺寸较大的/胖柱0导致建筑使用空间明显减少, 影响室内观瞻, 并容易形成短柱。型钢具有高强度和大变形的特点, 将型钢埋入高强混凝土的型钢混凝土结构, 型钢与混凝土之间通过粘结力和剪切粘结件使他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充分发挥型钢的特点, 避免其缺点。型钢混凝土结构能极大的减小截面面积和自重。为了有效改善和优化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 高层建筑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还可以较好的实现建筑使用功能、结构抗震性能和结构经济指标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型钢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行业十项推广技术之一和建筑结构“十五”规划重点推广应用方向, 在我国未来的建筑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 应加快型钢高强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与应用。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及城市人口的增长,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快。对于这样的高层与超高层建筑, 若采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型钢混凝土结构, 必然会加大构件断面, 增加结构自重, 从而减少房间的有效使用面积并不利于结构抗震。若采用型钢高强混凝土结构, 就能使这些不利因素得以改善。因为后者比前者具有更高的承载力, 在相同的情况下,构件的断面可以大大减小, 从而更加经济实用。而且, 采用高强混凝土还有不利的一面, 即与普通混凝土相比, 高强混凝土脆性性质更加突出, 在地震作用下的延性不如前者。因此, 如何在保证型钢高强混凝土结构承载力的同时, 采取有效措施, 来提高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能力, 就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

4.我国型钢混凝土设计方法

在试验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于SRC结构的设计方法,我国学者也提出了多种计算方法,反映在规范规程上,有冶金部的YB9082297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以下简称《钢骨规程》)和建设部的JGJ1382200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型钢规程》)。《钢骨规程》参照日本规范的叠加方法,进一步提出了较为准确的轴力分配方法,称为改进简单叠加法。改进简单叠加方法与理论方法和一般叠加法基本吻合。在《钢骨规程》中,无论是构件的承载力计算还是刚度、裂缝验算,均采用叠加原理,原理清晰,计算简单。在《型钢规程》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采用平截面假定,钢骨与混凝土变形协调,通过构件内里平衡方程求解构件承载力。在承载力计算中,公式复杂,适合于已知各配筋条件的承载力验算,而已知内力求配筋则计算复杂。刚度计算采用钢筋混凝土与型钢钢骨两部分刚度叠加的方法,与《钢骨规程》相近,计算公式有差异,在长期刚度的计算中,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仅考虑混凝土部分的影响,但《型钢规程》中没有区分钢骨部分和型钢部分,公式中用的是整体刚度。受弯构件裂缝计算两者也不一致《型钢规程》中将型钢受拉翼缘简化为等效钢筋,并考虑型钢腹板的部分影响;《钢骨规程》中采用叠加原理,通过弯矩分配,计算混凝土部分承担的弯矩,在考虑型钢受拉翼缘影响的基础上,计算裂缝宽度。综上所述,两者在计算原理上存在差别《钢骨规程》采用的是叠加原理,而《型钢规程》中除刚度计算、抗剪计算也采用叠加原理外,压弯承载力计算和裂缝计算是将型钢受拉翼缘等效为钢筋,按平截面假定计算。

5.型钢混凝土的优点

在相联同的截面积尺寸下, 型钢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可高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一倍以上, 在高层建筑中, 构件截面的减少可以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和层高, 同时也减轻了自重, 经济效益可观。型钢混凝土结构韧性大, 延性好, 抗震性能较钢筋混凝土结构大为提高。框架梁柱节点抗震性能得到显著改善。稳定性好, 外包混凝土对型钢有较强的约束作用, 可以防止型钢的局部屈曲, 提高型钢骨架的整体刚度和抗扭能力。对大气温度变化感觉迟钝, 温度变形小。型钢埋置于混凝土内, 增加了截面的最小回转半径及整体稳定性。型钢混凝土结构较之钢结构框架可以节省钢材约50%。

6.发展要求

无论是用传统方法还是优化方法对型钢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都要求设计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这些经验从结构选型到确定初始截面都会很有帮助。根据设计者的经验选取合适的初始点,会因其对收敛速度的影响,使计算的工作量减少,从而加收敛过程。对于型钢混凝土框架梁,由于沿梁长度的内力有较大的差别,故对其进行分段优化,但是其变截面点的位置和变截面节点的构造及其受力性能还需进一步研究。

三、结束语

型钢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研究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不断优化,不断创新。为了准确对型钢混凝土结构进行分析,要借助数学以及物理模型,建立合适的刚度、强度研究函数,对已有经验进行验证和创新。随着混凝土在建筑中应用度的不断提升,混凝土的研究逐渐走向了系统化,科学化,由单一型研究转变为混合多变型研究,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2006

[2]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指南 苏联电力部出版社 2009

[3]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7

混凝土结构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混凝土 裂缝 防治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ncrete structure is more and more used in various construction projects. Concrete materials are broad, and the price is low, have high compressive strength, therefore, become widely used in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of the material. However, the actual situation shows that a lot of concrete structure there are cracks, less the cracks on the structure no harm, and control the harmful cracks in the concrete 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Harmful concrete crack in the long time work, will cause the carbonization of concrete, reinforced and corrosion, serious weakened the strength of concrete and stiffness, even happen building collapse, therefore, harmful cracks in concrete structures must be strictly controlled.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ause of concrete crack, and then analyzes the cracks of concrete structure for the harm of the building,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prevent cracks and fracture process.

Key words concrete crack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

在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纹的现象较为普遍,裂缝也根据不同的成因分为多种不同的种类,包括由荷载导致的裂缝,以及由变形导致的裂缝。分析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有助于制定裂缝修复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本文中以这两种不同种类的裂缝阐述了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

由荷载导致的混凝土结构裂缝

一方面,结构的外部荷载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直接的应力,从而在混凝土结构中产生裂缝。如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中,由于计算模型的不合理或实际受力与假设的结构受力相差较大,以及配筋和内力计算错误等,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不能承受实际的外部何在,同时,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依据设计而改变结构的受力模式等,也会导致结构的不合理,从而在以后的混凝土结构的工作中产生裂纹。

另一方面,外部荷载会对结构产生次生应力,施加在混凝土结构中而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例如,结构的实际工作中出现和设计中不符合的状况,而没有进行考虑,使结构的内部产生次生应力,以及施工过程中由经验设置的钢筋等,产生的应力集中现象,导致结构的开裂。

由变形导致的混凝土结构裂缝

混凝土结构的变形,会导致结构的变形部分承受超过设计的应力,导致结构的开裂。第一,温度变化导致的变形。混凝土有热胀冷缩的材料性质,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条件下,材料会发生形变,因而产生了附加的应力,特别是大体积的混凝土,其内外的环境温差相对较大,当附加应力超过混凝土结构的应力极限时,结构就会开裂产生裂纹。第二,环境干湿程度引起的变形。混凝土结构在周围环境较为干燥时,体积收缩,而在周围湿度较大时,会吸水膨胀,当变形值超过了材料的最大允许变形时,结构会产生裂缝。第三,结构的沉降会导致变形。结构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特性,这类的裂纹发展较为迅速,严重时会形成贯穿性的裂纹。另外,混凝土材料的质量不均也会产生结构的变形,从而在强度差的作用下引起裂缝的产生。同时,结构的施工质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混凝土结构产生变形,进而引起混凝土结构的开裂。

二.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危害

根据对实际状况的调查,很多的混凝土结构都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裂缝,较小的裂缝对结构没有危害,而有害的混凝土结构裂缝在长时间负载工作下,会引起混凝土结构的碳化,并导致结构钢筋的腐蚀,严重的削弱了混凝土的强度以及刚度,减小了结构的使用寿命,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建筑的垮塌事故。

首先,混凝土结构出现有害的裂缝,会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的安全性,会增加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的附加荷载;第二,有害的裂缝会影响结构的防水性能,对于在结构中没有作防水的部分,有害裂缝会有漏水的可能,影响了结构的防水性能;第三,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和耐久性,混凝土结构的有害裂缝,会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氧化性的气体进入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加快钢筋的锈蚀,危害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三.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防治办法

根据本文以上分析,可根据混凝土结构裂纹产生的原因以及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采取防治措施。本文中分别根据这四种不同的焊缝裂缝特点提出不同的防治措施。

(一)控制混凝土材料选用

在进行混凝土材料选用时,要严格把关,禁止使用不安全和不合格的材料。水泥应当选择水化热低的水泥,粗骨料应选择质地坚硬、表面粗糙的石料。要求孔隙率较小,并且没有碱性反映,外掺料应当选择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的外加剂,减小材料的收缩。另外,在材料的选择时,其有害物质和粘土含量等不得超标。

(二)控制混凝土结构配筋

上一篇:加固工程范文 下一篇:钢结构加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