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2 00:03:23

混合运算教案

混合运算教案范文第1篇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上的例1,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

2复习

1、板书:(1)150-42%26iexcl;2%26iexcl;14(2)(240+120)%26iexcl;(140-20)

让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做,同时让两名学生到黑板前板演。学生做完以后,先让在黑板上板演的学生分别回答:“这道题里都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哪能一步?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又有乘和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逐题指定学生计算。计算时要求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如:5%26iexcl;(150-90)%26iexcl;20,先算150-90得60,5乘以60得300,再除以20得15。

3新课

教学例1。

板书:100-(32+540%26iexcl;18)。提问:

“这道题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小括号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学生回答先算540%26iexcl;18后,教师用彩色粉笔在540%26iexcl;18的下面画一横线。然后带领学生逐步脱式计算。

教师说明:像这样带小括号,并且小括号里面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除。接着再在“(32+30)”的外面用彩色粉笔画上虚线框,并说明:以后计算熟练了,小括号可以一次脱去,虚线框中的一步可以省略。

4巩固练习

1、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提问:

“第1题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第2题呢?”

让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然后再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一的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提问:

“把4道小题对比一下,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地方相同?有什么地方不相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虽然这4道小题的数字、运算符号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加了小括号和不括号的位置不同。因此,混合运算式题在计算之前,也要先审题,根据运算顺序的规定决定怎样然后再计算。

5作业

混合运算教案范文第2篇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89页《四则混合运算》“练习与实践”的第1-6题。

教材学情分析:

《四则混合运算》复习教材上分为两个部分,“整理与反思”部分主要复习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以及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教材首先让学生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让学生通过举例和写出字母表达式的活动自主整理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教材虽然没有呈现有关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具体内容,一是为了给学生的自主交流和整理留下空间,二是考虑到上述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应让学生在具体应用中认识、加深理解。“练习与实践”部分的1-3题主要练习四则混合运算,4-5题是需要用整数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练习与实践”第1题主要让学生通过计算,巩固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认识,并促使学生形成必要的技能;“练习与实践”第2题要求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有利于学生巩固对相关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的理解;“练习与实践”第3题,教材没有明确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目的是让学生根据每个式题的自身特点,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水平;“练习与实践”第4、5题都是需要用整数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方法,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以及有关运算律的内容,能合理、灵活地进行相关的四则混合运算。

⑵进一步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技能的形成,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⑶使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和综合,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明确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以及有关运算律的内容,能合理、灵活地进行相关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进行相关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一、自主学习,完成练习。

⑴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复习《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四则混合运算”。

⑵自主练习。

教师谈话:用5-8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89页的内容,完成“练习与实践”1-5题。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

二、交流讨论,梳理知识。

⑴整理运算律。

同桌检查填表情况,反馈“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情况;再举例,特别是乘法分配率,矫正交流举例的经验。

⑵整理运算顺序。

呈现“练习与实践”第1题,根据学生的板演情况,让学生说说四则运算顺序,并归纳整理,整理的方法是根据有括号和没有括号分成两大类。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分两小类,一小类是有两级运算的,先乘除,后加减;另一小类是同级运算,从左往右计算;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⑶整理简便计算。

呈现“练习与实践”第1题,根据学生的板演情况,让学生说说分别用了哪些运算律或性质,引导学生减法和除法的性质用字母表示;学习观察算式的方法:根据算式联想运算律或性质;掌握运用运算律或性质的方法,养成检查、验证的良好学习习惯。

⑷灵活进行计算。

教师谈话:四则混合运算中,有些题目可以进行简便计算,但题目本身不会告诉你,需要你去观察寻找出能简便计算的题目。请同学们在第1、3题中找出可以简便计算的题目来,和大家一起交流。

预设:260-49-156;(5.9+1.65)÷2.5;0.4×(12×2.5);

1/4×4÷1/4×4;8/13÷7+1/7×5/13;

⑸解决实际问题。

交流“练习与实践”第4题的答案,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交流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列式情况,讨论怎样完成计算?

预设:计算情况可能会利用除法的性质展开,还会运用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使计算简便。

交流“练习与实践”第5题的答案,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了解学生理解题目意思的情况,检查解答过程是否合理;交流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列式情况,讨论怎样完成计算?

预设:学生会交流到乘法分配律,进一步体会乘法分配率的意义,体验计算是否一定可以简便计算?

⑹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则混合运算复习”教学设计(二)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89页《四则混合运算》“练习与实践”的第6-10题。

教材学情分析:

《四则混合运算》复习根据教材上内容的安排了三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是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还包括了练习用计算器探索运算规律。

“练习与实践”第6练习用计算器探索运算规律。通过探索规律的活动,既先让学生体会一些有趣的运算规律,感受有关运算在运算中的作用,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练习计算的兴趣,吸引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和应用运算规律,不断提高运算能力;“练习与实践”第7题是让学生根据“应到人数”和“缺勤人数”计算相应的出勤率,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练习与实践”第8题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目的主要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此类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练习与实践”第9题让学生用百分数的知识分别解决求和与求差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探索规律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一些有趣的运算规律,感受有关运算在运算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练习计算的兴趣,吸引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和应用运算规律,不断提高运算能力

⑵进一步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技能的形成,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⑶使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和综合,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技能的形成,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一、自主学习,完成练习。

⑴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复习《四则混合运算》中的“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实际问题”。

⑵自主练习。

教师谈话:用5-8分钟的时间完成“练习与实践”6-10题。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

二、交流讨论,梳理知识。

⑴复习“求百分之几”。

呈现“练习与实践”第7题,交流答案,矫正答案;观察:哪一格可以直接填出?预设:六年级100%和五年级的98%。思考:整理计算五年级出勤率的思考方法和书写形式。板书:(100-2)÷100=98÷100=98%,1-2÷100=1-2%=98%;说说98%和2%的意义;理解数量关系,形成解答方法:出勤人数÷应到人数=出勤率,100%-缺勤率=出勤率;比较计算方法是否简便。

呈现“练习与实践”第8题,交流答案,矫正答案;理解“八月份的用电量比七月份增加了百分之几”的意义,由意义推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差÷单位“1”的量=多(少)百分之几。理解“比八月份呢”的意思,用“补充法”理解。

⑵复习“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呈现“练习与实践”第8题,交流答案,矫正答案;交流得到答案的方法,理解数量关系,形成解答方法:先用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用乘法解决,再求和或求差;列综合算式解答,呈现多种方法,比较不同方法引起计算的变化。

⑶比较“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异同。

呈现“练习与实践”第10题,交流答案,矫正答案;交流三道题目的异同,体会思考方法的不同和计算方法的不同,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⑷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呈现“练习与实践”第6题,交流答案,矫正答案;介绍得到答案的计算过程,体会用“归纳法”得到答案的方法;比较方法2,体会得到简便计算的方法的过程,理解简便计算的方法,积累简便计算的经验。

混合运算教案范文第3篇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2.会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分数乘法的简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看看下面每组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三)那么分数混合运算如何计算呢?能否应用运算定律简算呢?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

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

二、探索、悟理

(一)出示例题

(二)读题之后请同学试做(板演在黑板上)

教师:这道题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强调运算顺序)

(三)做一做

教师提问:你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四)小结

教师提问:谁能说一说分数乘加、乘减这样的混合运算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呢?

分数混合运算顺序:

在一个分数混合算式中,既有一级运算,又有二级运算,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一级运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做括号里边的,再做括号外边的.

(五)仔细观察下面两题,计算中有没有好方法使它们算得又快又准.

小组汇报结果.

=××

教师提问: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依据什么?(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教师说明:由这两题可以看出,乘法运算定律同样可以应用在分数中.

(七)做一做

三、归纳、质疑

(一)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自己小结)

混合运算、分数乘法中的简算.

(二)你在学习中遇到了什么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吗?

四、训练、深化

(一)巩固混合运算

1.判断

(×)(×)

(√)(√)

2.计算

(二)巩固简算

1.填空

2.简算

(三)提高练习

五、课后作业

(一)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六、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点评

混合运算教案范文第4篇

能运用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136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1.出示例1:计算

2.观察算式:这是一个加减混合运算的等式;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

第二种算法: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出示例2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习.

1.填空.【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

2.计算.

3.计算.

五、布置作业.

1.从里减去,所得的差与相加,和是多少?

混合运算教案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工作坚持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着眼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为宗旨。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继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打好数学学习基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达成教学目标:

本期完成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用字母表示数,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确定位置,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众数与中位数的教学目标。主要达成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了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学会了进行简单的小数乘、除法运算,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了小数乘、除法的估算方法,养成了基本的估算习惯。

3、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循环节的形式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并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4、使学生知道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在计算过程中灵活使用简便算法,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5、使学生知道了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

6、使学生经历了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学会了用这些公式计算图形的面积,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探索精神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7、使学生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基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平移与旋转 90°

8、使学生学会了用折纸的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基本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9、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基本学会了求数据中的中位数与众数。

10、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等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三、本期坚持了教学“五认真”。

本期的教学工作,认真坚持了教学“五认真”。

1、认真钻研了教材、大纲,研究了班集体情况。

开学之初,认真地学习、研读了教学大纲、教材,仔细研究了大纲讲的知识技能的要求用语及目的要求和重难点,研究了教材重难点及注意点和关键,了解了教材的编排体系,研究了班级情况,掌握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思想善,家庭情况及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情况。

2、认真撰写了课时教案。

针对了解的情况内容情况,本期教案作了各章节的分析,写出了符合班级情况的教案,并注意分析了上课得失,写上了课后小记,以便知识的弥补和信息反馈。

3、认真上好了每一节课。

课前,我总认真熟记教案;课堂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并遵循教学基本原则,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各方面,努力提高了随堂课的教学质量。

4、认真批阅了学生的作业。

课后,我总是留给学生适量的适度的练习题,对学生的作业,我作了认真的批阅。做到了认真及时、全批全改。有的还适时注明批评,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

5、认真作了学生的单元测验。

本期教学工作,做到了教学一个阶段,就立即捕捉信息反馈,对学生学习知识情况进行了单元测验,测验中,对学生进行了认真对待考试的思想教育。

6、认真辅导了班上的后进生。

本期的后进生,我抓得早,抓得牢,从上期就部署了计划,对后进生进行了辅导。辅导中,针对当前教学中的重点,关键进行辅导、复习,力争使后进生人人过关。

四、本期坚持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本期,针对学生间时的思想波动,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如: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明确学习目的的教育、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了解时代特征的教育、使全班同学均能正常发展。

五、课改得失。

本期也作了课改的尝试,使自己的教学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转变,对课改的理念、课改的实施有了进一步的落实。

六、本期做得不足之处。

1、课改的实践力度不够。

2、对优生的拔尖工作做得不够。

3、与学生家长的联络不够,缺乏教学合力。

混合运算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农村;有效课堂模式

构建有效课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本文将从优化课堂活动、把握个体差异和总体协调发展关系、融合情感教育以及有效课堂教学的及时反馈机制等四个方面来浅谈打造小学数学农村有效课堂模式的措施。

一、优化课堂活动

教师应结合教材,借助现代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首先要注意采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来开展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逐步提升数学教育的难度与质量。例如,在讲解小学数学运算时就可以采用层次法来开展教学活动,某小学教师在进行运算教学时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为五个步骤:(1)让学生在5分钟时间内做口算,用电脑展示正确答案;(2)用精美、幽默的课件为学生展示运算综合图和概念图,让学生根据图意总结运算规则,并回答运算定律;(3)让学生计算一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习题是100÷(15.1+4.9)×3.8,学生按照先口算后笔算的方式得出正确答案是19。(4)计算三道习题(4.23+0.02)×1.2,4.23+0.02×1.2,4.23+0.5×1.2。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掌握运算规则和定律,熟悉小数运算解题思路。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各种有趣的数学游戏,像“奖励小红花”“数鸭子”“夺红旗”等,运用游戏活动培养学生敏捷的数学思维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在进行小学几何教学时让学生自己绘制各种图形,用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来拼接精美的图案,或者用彩纸糊制礼品盒、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圆锥等,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另外,教师在开展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工作中应重视基础教育,引导学生解答应用题时要注意挖掘题型中的基A知识,做好基础回顾。例如,在讲解除法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包含除法与等分除法的概念;进行小数应用题教学时,让学生自行总结小数点、百分数和分数的相关知识。

二、注意把握个体差异和总体协调发展关系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个体差异和总体协调发展的关系,采用“求同存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判断与推理能力,打造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在开展问题教学活动时,要依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分层设计问题,把较为简单的问题留给数学功底弱的学生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数学基础良好、思维活跃的学生尝试做奥林匹克数学题,这样可以辅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此外,教师还需要加强课堂互动,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融合情感教育因素

情感教育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并依据学生的心理现象要素知、意、情等来进行的教学活动,所谓的“知”是指学生的求知欲望,“意”是意愿,“情”主要是指情感和兴趣。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情感教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做好教育工作。在进行简便运算教学时就可以采用情感教育法来培养学生的简便意识,让学生良好地掌握简便运算法。

四、有效课堂教学的及时反馈机制

提高农村小学课堂的有效性,必须优化有效课堂教学的及时反馈机制。首先,教师要不断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定期检验教学效果,编撰科学、有效的教案。其次,学校应做好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及时反馈与评价工作,完善评价制度体系。

综上所述,在开展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有效课堂,优化课堂活动,设置分层提问课堂,组织学生做各种有趣的数学游戏,重视基础教育;注意把握个体差异和总体协调发展的关系,融合情感教育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信心;优化有效课堂教学的及时反馈机制,教师要不断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认真编写教案,学校应做好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及时反馈与评价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农村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永儒.从“趣味”中来,到“有效”中去:浅谈如何通过趣味教学来打造初中数学“有效”课堂[J].新课程学习,2013(7).

[2]陈艳萍.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教育学科,2011(1).

[3]翟智君.浅析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J].湖南教育,2015(7).

混合运算教案范文第7篇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探求新的更有效的教师成长模式,这其中“注重教师自身的反思性发展是其鲜明的特色,并由于其独特优势而倍受推崇。”因此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是教师职业成熟的重要标准。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一、教学前反思:

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在进行七年级合并同类项的教学时,我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步是出示一幅图片,图片上有苹果、梨、文具盒、钢笔、猫、狗等,让学生分类,并说理由;第二步是拿出六张卡片8n -7m2n 2 m2n 6xy 5n -3xy 让学生将他们分类。上课前,我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有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对自己的教案提出了两个疑问:①我所设定的事物和式子是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②由于我所给的式子是提前设计好的,而平时学生见到的式子比较多,是否内化了同类项的概念,给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人为理想化?带着这两个疑问,我对这两个环节做了调整。

第一个环节我设计成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事物,将其分好类,并向组里和全班介绍把它们分成同类的理由。这种形式能创造性地将生活中的分类思想自然而然的引导到数学中来,给学生提供了开际的机会,使学生对分类思想有了充分的认识。

第二个环节我不再限定,而让学生随意的列举平时所见的式子,自己把它们先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再全组讨论,通报全班,由大家共同评议,最后形成共识,得到同类项的概念。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而不是别人强加给他们。教学实践表明,经过课前反思后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教学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如在交流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的“24”点游戏时,我发现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发现的成果,学习兴致很高,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如果就这样把游戏结束,学生势必会留下一些遗憾,此时我想到坡的《百鸟归巢图》上一首诗:“归来一只复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名。”我灵机一动,迅速地调整了教案,放弃了用练习来巩固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我就问学生:“这首诗既然是题“百鸟图”,全诗却不见“百”字的踪迹,你能动动脑筋,怎样把诗中的数字加上运算符号,使其出现一百呢?”由于学生的积极性与兴奋点仍然在“24”点游戏上,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纷纷低头数数或思考,不一会,就有学生说诗中蕴含有1、1、3、4、5、6、7、8这几个数字,接着就有学生给出了答案:1+1+3×4+5×6+7×8=100。学生们有的边向我报数边用手指不停地比划,有的干脆站起来说。看到所有的同学都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我感觉这节课非常成功。

三、教学后反思:

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混合运算教案范文第8篇

一、合作导入,感受知识

合作式教学方案的核心是学生,途径却为教师,以学生为最终服务对象,教师辅助指导,从而使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提升,主观能动性提升,减少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恐惧心理,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科学、适当、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减少领导地位,与学生站在同一高度,以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切入点,建立课堂合作关系,使彼此融入一个有机的环境,这样教育才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事,而学习也不再是学生一个人的事。

教案设计中,我们常会使用生活、动画、节日等学生熟悉的内容引入教学,如:教学开始,教师带着红色的剪纸来到课堂,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学生回答:“六一儿童节!”教师:“咱们一起来过节、游戏过节好吗?”教师将剪纸发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剪出自己最喜欢的数字,在黑板中间位置画一条横线将黑板上下分开,让学生随便将剪纸贴在黑板上。

贴好后,发现横线上下均有数字贴纸,教师在贴纸之间加入加减乘除、括号等常用运算符号,让学生得出横线上下的运算结果。在学生运算之后教师引入主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就在刚才我们合力完成了分数的计算!”之后教师根据分式内容将其断开,并且添加等号。“看,其实分式的计算并不难,上算上,下算下,最后你我来约分,同学们,你们现在会了吗?”学生异口同声说“会了”,之后教师应该开展以系统学习和深入探究为内容的教学工作。

二、合作学习,挖掘知识

在成功引导学生进入分数学习环境后,教师就应该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将自己“变”作学生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做题,一起解答,一起犯错,一起找出原因。如课堂上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几个这样的算式:“3/5×4/7+12×1/3与3/5×(4/7+12)×1/3”,“15-4×1/2×2/5与(15-4)×1/2×2/5”,让学生先自行做这两道题,结果一些同学的计算结果为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

教师解说:分数四则运算与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先乘除后加减,先算扩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让学生知道即使是在混合运算的情况下也遵循该运算法则,减少学生对分数运算的分歧心理。分数运算与整数运算在教学中需要大量的运算习题巩固教学效果,但习题的编排同样需要一定技巧。教学方式可这样设计,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自行出题,自行解决,自行解说易错点,出题难度由浅入深。

如习题课堂上,教师让学生主动举手在黑板上写自己的习题,留给其他学生一定做题时间。之后由这名学生在黑板上进行解答,由下学生判断对错。若出错则由学生进行解说,若正确则由出题学生进行讲解。教师要注意课堂秩序,对学生错误点进行总结和分析,防止禁止可能损伤学生自尊心、学生之间友情的意外发生,建立健康和谐互动课堂。

三、合作反思,互通有无

日常教学活动中除了教学方法的设计,如何培养学生反思、自检的学习态度和做题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视角去思考和判断,总结教学工作中常见问题,做大量练习。如进行乘除相连的分数计算时,学生可以不计运算顺序,单分数约分时的公约数确定,等号左右约分时的技巧,分数从等号左边移到等号右边时的变号处理等等,充分利用整数的四则运算规律提升学生对分数运算的熟悉度。

除了对常见错误点进行总结,强化和改变对分数的认识同样可以提升学生自检能力。如分数的意义和由来,从定义上看,分数代表总量中的若干数量,但说得直白一些分数就可看做“÷”,当“÷”的结果不是整数时,则出现分数,由此增加学生对分数的熟悉度。

教案可做如下设定:课堂上教师在带领学生将同类习题进行总结后,引导学生:“你们觉得分数计算的最后一步是什么?”,学生:“检查”,教师:“那有没有人可以告诉我应该在检查中注意什么?”学生得出“计算顺序”“括号”“约分”“检查等式两边关系”等诸多答案,之后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将学生的观点加以总结,合作完成对分数计算后检查步骤和易错点的整理,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掌握程度,降低对分数计算的恐惧感。良好的检查习惯可以保证数学计算的结果正确,确保成绩真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

混合运算教案范文第9篇

1利用域功能

按下“Ctrl+F9”快捷键,产生一个空域。将鼠标定位于域符号(一对大括号)中间,输入图1中的数学表达式“=(3215^(1/5)+0.36^(6/7))/(15*0.02^5)”(不含双引号,且所有输入内容均需在英文半角状态下输入),如图1所示,按下“F9”键,就可以得到结果了。对于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如果不需要太精确,我们可以选中后按普通方法进行删减。

此外,如果在结果出来以后需要再对表达式进行修改,那么可以选中结果后,按下“Shift+F9”快捷键,或者点击右键,在右键菜单中选择“切换域代码”命令。

2利用计算按钮

上面的方法固然比较简单,但是各个快捷键记起来也挺让人头疼的。不过不要紧,因为Word中还提供了另外一种计算结果的方法。如果我们经常要做些计算工作,那么下面的方法对我们来说就更适合。

点击菜单命令“工具自定义”,打开“自定义”对话框。点击“命令”选项卡,在左侧的类别中选择“工具”类别,然后在右侧的列表中找到“工具计算”工具,按下鼠标左键,将其拖到工具栏中,即可以得到“工具计算”按钮,如图2所示。

在Word窗口中输入需要计算结果的数学表达式,仍如上例,即直接输入“(3215^(1/5)+0.36^(6/7))/(15*0.02^5)”,然后选中表达式,点击工具栏中的“工具计算”按钮,就可以在状态栏中看到计算结果,如图3所示。

当然,并不需要我们用笔去记录状态栏中的结果,因为Word已经将此结果自动保存到剪帖板中。只要我们按下“Ctrl+V”快捷键,就可以将结果输入到文档中了。我们也可以选中表达式中的部分内容,点击“工具计算”按钮,得到该部分的计算结果。这对于需要分步计算结果的数学老师们而言,尤其方便。

3用Google查结果

以上两种方法简单方便,但是并不支持某些运算,比如求对数、三角函数或组合数什么的。其实,即使Windows自带的计算器,也并不是很容易地就可以计算出此类运算的结果的。那么,我们可以上Google“搜”结果。方法也很简单。

打开网页,直接在搜索栏中输入相应的数学计算公式,按下回车键就可以得到结果。比如输入:(3215^(1/5)+0.36^(6/7))/(15*0.02^5)=,按下回车键后,您就会发现结果已经出现在眼前了,如图4所示。怎么样?是不是很简单呀?

Google更大的优势在于计算那些Word中不能直接计算的结果。比如组合数什么的。比如直接输入“30选5”就可以得到30选5组合数的计算答案“142 506”的。图5所示为其基本用法法则。如果需要,可以参照使用。

好了,有了这三招,相信不会再为一些看起来挺“麻烦”的计算问题犯愁了吧?

混合运算教案范文第10篇

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计算错误”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的质量。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抓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于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有:验算、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等。没有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验算是计算的程序之一,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重要的一环,但往往被冷落一旁。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验算虽有要求,但缺乏其明确性和有力的养成措施,学生计算后再去验算多有厌烦和抵触情绪,懒于去验算;再者有些教师把计算和验算隔离看待,对如何运用验算来提高和保证计算的准确,缺乏具体的指导和要求。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强调遇到计算就坚持验算,长久坚持下去,成为一种习惯。

二、强化口算训练,力求达到计算准确迅速

口算是不借助于任何计算工具,依靠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口算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具有方便、快速、灵活的优点。口算还是数字运算和代数运算的基础,甚至是很多高等数学运算的必要手段。在进行口算的过程中,有比较复杂的心理活动。首先要在头脑中(而不是在心中)进行计算,还需要贮存计算的中间结果,然后把两个结果合并后才能最后的结果。经常进行口算练习,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口算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口算的练习,做到“明要求、常训练、有检查”,教师要明确大纲对本年级学生口算的要求,在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案时把口算训练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坚持经常训练持之以恒。在教学中,尽可能把口算练习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遇到问题能口算的尽量让学生口算,对坚持口算的学生予以表扬,逐步提高计算能力。根据每册大纲的要求,根据课标对每个阶段学生的口算水平的要求进行考查和达标活动,了解学生口算水平,但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使学生乐于接受,而不成为一种压力。

三、注重运算定律、性质的应用,充分体现计算的灵活性

小学数学在中、高段计算教学中,出现了运算定律、性质,这些可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但这些定律和性质较抽象,学生如果死记硬背根本无济于事,所以,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让学生在感性练习中去探索和总结规律,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并比较不同方法的特点,才能形式清晰的概念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然后,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有坡度、有层次地设计作业,通过练习,使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同时使其明确在计算中恰当而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使计算简便,提高准确率。使学生养成在平时的运算中,自觉运用运算定律、性质,并能选择最合理、最简便计算方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

四、加强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新课标要求通过估算教学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发展学生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多少或判断以下答案在哪个范围内,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例如教学第九册应用题部分例2: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这批煤可以少多少天?在安排学生分组讨论探索这个问题的解题思路时我同时要求同学们猜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哪个范围内。学生通过分析就能得出实际烧的天数大于计划烧的40天的结果,使学生能够根据估计的结果判断计算是否正确。

五、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有关计算方面的基础知识广泛分布于小学数学的各册教材中,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熟悉各册教材教学要求,根据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及知识基础设计教案,精心编排,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说起来简单,但具体操作中,因学生易受思维惯性干扰,驾驭全局的水平较低,所以运算顺序经常出错。比如:11-0.36+0.64看似简单的一道题,却有不少学生受0.36+0.64=1的干扰而先算加法,结果出错。教学中,我先不急于让学生计算,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来探索和讨论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用“画线法”即在算式下面画线来突出和增强运算顺序的条理,再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如按分步列式写出综合算式,或者在一道综合算式中,改变运算顺序的设计以及设计一些容易使学生在运算顺序上产生错觉的习题,让学生进行判断等等,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气氛中,既巩固运算顺序的知识,又培养综合计算的能力。

上一篇:小班律动教案范文 下一篇:科学观察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