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职院校 顶岗实习 质量管理和保障系统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省级科研项目: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学习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研究。项目编号CJF011060。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28-02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最重要的形式。对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顶岗实习是保证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护理技能和系统形成护理专业理念的重要过程。更是确立人生信念、强化职业道德、适应护士角色、获得全面发展的社会化的关键时期[1]。
本课题组于2009年9月-12月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乐职院)护理系09级护理专业实习同学、高等职业院校领导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带教老师及领导围绕着顶岗实习问题展开了访谈及问卷调查。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分析,了解乐职院护理专业顶岗实习的存在的问题如下: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不完善、学校理论教学与顶岗实践需求脱节、顶岗实习过程缺乏监管、评价指标不客观不全面、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缺失等。这些问题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管理,结乐职院护理专业的实际,构建了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和保障系统,以期建立长效的顶岗实习运行机制,切实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现将具体情况做如下介绍:乐职院护理专业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和保障系统由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系统、顶岗实习质量管理与评估系统和顶岗实习信息反馈系统三部分组成。
一、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系统
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制度不仅要包括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顶岗实习手册,还应该建立顶岗实习教学课程标准以及相关指导教师及实习企业的奖励和考核制度。我院在实习前与实习基地代表共同修订原有的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的细节,共同确定实习计划每个阶段的内容和实施标准,同时制定完整的学生考核制度,让学生在实习前就明确学校和实习单位的的考核要求与标准 ,让指导教师在实训教学指导与实施的主要环节上有章可循 、有标准可依。
二、顶岗实习质量管理与评估系统
1.将校内教学与校外顶岗实习进行有效对接
1.1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邀请各大医院护理专业专家和临床带教老师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针对意见进行修定完善。对于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安排从工作实际出发进行调整;加大校内实训课的比重,重视校内教学内容与校外顶岗实习实训内容的衔接。
1.2项目化课程改革。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特别是模拟仿真实训室,校企业合作开发面向真实工作情景的仿真项目化课程,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目前护理系已有三门课程项目化进入实施阶段,其余课程都在进行项目化改革中,以求最大限度的让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零对接。
1.3共建完善师资队伍。为了与顶岗实习工作更好的接轨,我院聘用在医院工作的高级职称护士以及经验丰富的退休护士做兼职护理教师到大学任教。他们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承担某种课堂授课工作并成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兼职教师的临床服务与教学的双重角色,使医院加入到对临床实习质量、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关注上来[2]。同时每年利用假期派出学校专职教师去医院进修,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知识。共同打造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实习前培训质量
2.1改革实习组织形式
采用实习学生和实习单位双向选择,在实习学生进入实习阶段之前根据各级各类医院对实习生的规格要求,通过医院选拔和学校推荐的方式确定临床实习单位,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的过程中要经历行业了解、求职面试等阶段,锻炼了学生的社会能力,学生对得来的实习单位也比较珍惜和满意。
2.2 强化职业素养
我院在顶岗实习前对护理专业实习学生进行集中岗前培训,强调实习同学对待护理专业必须有事业心和职业信念 ,对待患者要有同情心和爱心[3]。同时加强护理礼仪、人际沟通、基础护理技能、专科护理技能等培训,特别开设了提高职业防护意识专项培训,请临床一线专家对临床各科室如手术室、监护病房、口腔科、血液科等高职业危险科室,及针对各病区护理操作特点做专科职业防护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防护能力。
3.实习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3.1校企合作保证实习的有效性
与承担护理临床实习的实习基地共同建立《临床实习规范化管理规定》,以提高护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建立健全临床实习层级管理制度,同时加强临床实习的组织管理,注重对带教老师的选拔和培训,实施临床带教的规范化管理,开展对护理临床实习效果评价,强调出科考试环节。完善临床实习奖惩机制,严把临床实习质量关,保证顶岗实习的有效性。
3.2实训基地建设
乐职院护理系近年来,一直积极和四川省内的二级甲等以上的医院以及全国一些知名的医院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并协商签署实习基地协议书。为了能够吸引实习合作单位,促进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师资及教研能力雄厚的优势,每年接受实习基地职工来学院培训、学习,并且邀请校外实习基地的专家参与学院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聘请四川省范围内的实习基地的专家为我校客座教授。以此建立与实习基地更加稳定的联系,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实现双赢。
3.3建立顶岗实习专职指导教师队伍
乐职院护理专业顶岗实习在指导人员组成上主要包括校内指导老师、校内辅导员、校外(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在指导形式上校内指导老师、校内辅导员主要通过现场教学指导,网络、电话指导等形式进行辅导。校外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对实习同学进行指导。通过三导师从思想、业务、生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还制定了专职指导教师的选拔规范,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力度,建立顶岗实习专职指导教师队伍,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绩效考核,考核业绩与个人收入挂钩,保障指导效果。
3.4建立顶岗实习网络平台
我院建立了顶岗实习网络平台,对顶岗实习信息进行管理,能及时与实习学生联系沟通并进行信息通知和数据统计的一个实习信息反馈网络,通过顶岗实习网络平台建立合作实习单位档案与数据库,对实习单位进行分类和统计。实习同学可利用自己的账户进入系统并完善个人的实习数据库个人信息,并通过系统提交实习周记以及向老师提问,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动向。教师通过顶岗实习平台指导学生实习工作,对学生所写的日志进行批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处理,并通过系统记录反映出来,系统所反映的信息也作为考核指导老师和学生的依据。
3.5实习质量评价系统
为促进学生顶岗实习规范管理、保证顶岗实习质量,我院建立了学生顶岗实习的多元考核机制,学生顶岗实习主要的工作和学习都在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考核以校外(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为主、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内辅导员为辅助、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考核机制。实习单位以实习学生轮转的每个科室为单位,按《临床实习规范化管理规定》由每个实习科室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职业素养、工作态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考核形式主要以日常考核、出科理论和技能考核三种。考核结果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主要部分;学院指导教师主要就顶岗实习手册中相关的临床护理病历、实习周记、实结等内容进行评价;学生互评侧重对实习纪律、师生关系、同学互助等方面评价。将各块考核赋予一定的权重列入总评成绩,以确保考核成绩客观全面。
三、顶岗实习信息反馈系统
为了能够不断的完善和提高顶岗实习管理系统的质量,我院建立了信息反馈系统,通过邀请校外实习基地的专家和校外实习指导教师代表进行座谈,将实习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顶岗实习结束后,学院组织顶岗实习工作小组赴实习单位,征询实习单位意见,通过实习生跟踪调查表的形式调查实习基地对实习生的满意程度。组织学生开展顶岗实结和经验交流,广泛收集大家对顶岗实习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提高顶岗实习质量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乐职院通过这一套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和保障系统的建立和实施,大大提高了护理专业顶岗实习的质量,获得个同类高校和合作实习单位的好评。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和保障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性体系,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还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不断进步,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理念, 结合自身实际, 突出高职特色,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星际.对临床实习与护生社会化过程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233.
[2]Allison-Jones,Hirt pairing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part-time& full―time clinical nurse paculty[J].Nurs Educ Perspect,2004,25(5):238―243.
[关键词] 护理;急诊;带教
护理带教是护理专业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以后,在临床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临床实践活动,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阶段是护理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而急诊科工作性质特点是病情多变、危重、工作任务繁重,患者情绪易激惹、期望高、从而易引起护理医疗纠纷,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如何做好临床带教工作,确保护理专业学生实习质量,是临床带教中所探讨的问题,通过十几年带教实践,总结如下体会;
1.提高带教老师个人素质
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操作方面的改进以及新技术、新仪器应用的开展,给急救护理的发展带来了飞跃,带教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具备有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及足够的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能准确快速地处理紧急情况,具有职业责任感,对病人有爱心、耐心,对实习护士生热情、认真负责。临床带教老师按计划对实习护士生进行本科的全程临床带教,教会实习护士生如何将所学知识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并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习护士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用型人才,作为临床带教老师,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要把一个实习护士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护士,必须依赖于临床带教老师合理科学的带教。
2.临床带教的方式
临床带教的方式是决定实习质量好坏的关键环节,严格规范无菌技术操作,严格落实三查七对的制度。通过新病例、特殊病例实习护士生进行理论方面的传授,并一起讨论,培养学生自觉学习、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对坚持放手不放眼的原则,让实习护士生与临床带教老师共同参与护理、治疗、抢救病人等护理工作,提高分析、判断、解决病人问题的能力。这种带教方法有利于临床带教老师了解实习护士生的整个实习过程,加强对实习护士生的实习指导,合理安排时间,有步骤地带教多种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全面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能。
3.动手能力的培养
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临床带教老师应鼓励实习护士生通过观察自己的动作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带教老师在实习护士生操作完成后进行评价,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从而做到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让实习护士生有机会运用各种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能力的培养从实习护士生进入临床实习就开始,争取机会多看、多做。对于少见的操作、临床带教老师应组织本科实习护士生观看,在操作过程中先将相关的原理、适应证、护理观察等内容逐项讲解,操作完毕进行讲评,指出问题所在,这样既能巩固实习护士生理论知识,又增强操作步骤的记忆,然后再组织实习护士生强化训练。同时鼓励实习护士生多争取机会,在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多做多练;对第一次独立操作的实习护士生,带教老师应在旁指导并可于操作完毕后对实习护士生的操作过程进行分析,纠正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并结合临床讲述相关理论知识。
综上所述,临床带教中,应以实习护士生为中心,不断探讨临床带教的方法,培养实习护士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以培养手脑并重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小平.护理临床教学中医疗纠纷的防范.中华护理杂志,2003.12.(38);12
[2]陈勇,陈丽.如何做好职工体检中心护士实习带教工作.新疆医学,2010年08期。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0-0077-01
生命是一切活动的起点,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这种关怀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发展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的统一。卫生高职校护理专业的德育课程应当以润泽生命、人文关怀为己任,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并丰富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将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使护生在关怀病患生命价值的同时学会珍惜自己,创造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在职业实践中不断培养人际调适能力和道德良心,以乐观进取的态度面对人生。
一、帮助学生认识专业、未来职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
在护生入校的第一年,引导学生科学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了解护士职业基本职责和社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努力培养专业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这一时期德育教师的重点工作。
在护生入学教育之初,要反复进行生命教育:强调敬畏生命,关爱生命,培养“仁爱・精诚”的治学态度,在敬业奉献中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定期组织护生学习与护士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护生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二、以实践推进专业成长与道德养成
护生进入二、三年级,逐渐接触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专业课程。在这一阶段,可以借助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巩固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利用职业技能大赛提供的实践机会,进行角色转换的体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护理赛项的比赛设临床病例分析和技能操作两大模块,操作模块包括四项子模块,分别为:心肺复苏、静脉输液、置胃管、口腔护理。为体现护理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特点,比赛采用模拟患者进行真实操作,因此,需要大量的学生志愿者充当真人患者协助考生完成操作来进行。此时可以让在校护生进行充当真人志愿者志愿活动,一方面,通过向高水平选手学习,见贤思齐;另一方面,通过角色换位,切身体验病患的心理感受与实际需求,提高从业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
三、在职业场景中感悟生命尊严与职业价值
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可以培养护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性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接受三年半的理论学习后,都需要到三甲类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科室流转实习,这期间学生需接受实习医院和学校的双重管理。在实习中我们发现: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薄弱,经不住带教老师的提问;技能操作不扎实,经常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如无菌原则、“三查八对”制度等;欠缺服务意识和护患沟通技巧。我们对学生在实习中发生的差错要采取“零容忍”态度,通过个别反馈与集中总结的形式,教育学生从思想上高度戒备,防微杜渐。因为,实习差错会直接引发医疗事故,或延误病情,耽误治疗,或损害病人的生命健康,甚至激发病人与家属的不满情绪,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生命是不允许马虎与试错的。
卫生学校是护士成长的摇篮,教育要从源头抓起。通过在实习阶段建立严格的长效跟踪管理机制,敦促护生在职业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锤炼,以提高其生命管理的能力,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我自己”,都能最终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把生命中的爱和亮点全部展现出来,这就是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之所在。
Abstract: Utilizing mutual-aid-growing-up-group (MAGUP for short)patten in practice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with the group dynamics psychology principles.Reserching and analyzing of 158 nursing major students in Jiangsu Jiankang Vocational School of their operation practice and uestionnaire feedback after participating in MAGUP gives a probe of how MAGUP should be applied to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practice management.
关键词:成长互助;高职护理;实习管理
Key words: mutual-aid-growing-up-group;higher vocational nusing;Practic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4-0193-02
0 引言
校外实习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转化、专业技能培养等综合素质教育起到重要作用的时期,是培养学生从学校走入社会适应各个工作岗位的重要转化过程。护理专业学生基于专业实践的学习要求,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会确立在具备一定资质的医院至少实习达到8个月左右的时间。因为学制的不同,高职的护理专业学生与本科院校相比,需要更早地步入临床实习阶段,即在校的第二年就要转到临床开展技能实践,护理实习生需承担着护士和学生的双重角色,承受着来自学校、医疗环境、患者、临床带教老师等方面的压力[1]。本研究是讨论“成长互助小组”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习管理中的作用,为创建积极有效的护理专业实习生自我管理方法开展科学的实验与调查,并给与学校的实习管理工作方法的创新提供依据与建议。
1 “成长互助小组”的概念与设计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一般各校都是根据实习单位的资源进行安排,往往学生分散在不同的实习单位,因此高职护理学生的实习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高职护理学生适应实习生活,构建了“成长互助小组”的模式运用于学生的实习管理,希望能够有效地提高实习管理工作成效。
“成长互助小组”的模式是基于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理论提出,他认为,团体是一个有机的动力整体,团体中每一成员都具有交互依存的动力,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引起另一部分的变化,团体的动力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的那种内在关系,有足够的力量改变个体的心理方向[2]。此外,人群关系理论也提出来组织气氛对人的影响力巨大,个人可以通过同其他人的关系而获得基本的和谐感觉[3]。因此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调查研究了“团体动力学”、“工作坊模式”、“成长小组”等方法在高校学生教育学习、班级管理、新生适应、心理教育等方面的运用,指出此类方法可以通过各种活动体现合作、团结、认同,重视和谐氛围的力量,对大学生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反省中达到新的认知有着积极的作用[4]。
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开展的“成长互助小组”,主要是针对校外实习的特殊性与实习管理的工作难点,从整体的动力观出发,采用同辈互助的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开展活动,通过实习生小组内的“助人自助”进行相互影响,使小组内的实习生们都具有交互依存的动力。通过“成长互助小组”的形式,可以给实习生们提供获得理解、接纳、支持、帮助的平台,使得在远离学校和班集体的情况下,实习生们的想法不仅能够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回馈,同时提供给实习生们从他人的视角、思路、做法上获得启发和灵感的机会,并且在得到他人支持和鼓励,和给予他人支持和鼓励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价值感和成就感,更好地适应实习阶段的各种问题,创新实习管理工作的工作方法。
2 “成长互助小组”的实施与评估
为了验证“成长互助小组”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实习管理的实际运用,以江苏建康职业学院2012级护理专业学生(在校二年级)为实验调查对象,开展了“成长互助小组”的实验与调查研究。采用自愿报名的形式,共招募了158名来自江苏省内13个城市的学生。护理专业的校外实习安排一般会根据学生的生源所在地就近安排,根据这一特殊性,“成长互助小组”也以地区划分,即同一地区或相邻地区的被试学生分配在同一个“成长互助小组”,每个小组约为10至15人。每次的小组活动有1-2名老师参与,每次活动时间大约为1个小时。
“成长互助小组”是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重点,采用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按照各种实践活动项目、特定活动方式、明确活动目标适时开展[5]。根据以上的要求,确立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成长互助小组”实施分为四个阶段,初创阶段:开展心理活动课,目的是制定“成长互助小组”活动公约,完成小组的建立;成长阶段:开展小组团体训练,目的是促进小组的成长;任务阶段:开展情景模拟训练,目的是启发小组的力量,带领小组进行实习中问题处理的讨论;可持续阶段:开展小组性谈心谈话,带领小组进行可持续性发展的讨论,目的是延续小组的生命力。
“成长互助小组”活动结束后,对参与小组活动的实习生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与小组活动的平均出勤率为96.1%;选择自愿参与小组活动的原因中有77.9%的人选择“成长互助小组”符合自身的需要;在参与了小组活动后有97.4%的同学表示乐意参与这一活动。
在“成长互助小组”对护理实习生的个人成长是否有利的问题中,有71.4%的人选择非常有利,有28.6%的人选择可能会有效果,类似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建立同辈支持系统对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起着相当有效的作用,特别是当时可以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6]。
对小组活动的平均满意率为91.4%;对小组活动的平均受益率(活动是否对个人感到有用)为90.7%。其中各个阶段活动的满意率最高的是可持续阶段,说明带领小组的可持续发展是符合小组成员们所期待的。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期间承受着学习和工作的高强度负荷,容易搅乱他们正常的生理规律、心理健康、生活和社交活动。“成长互助小组”给予了他们一个相互支持的团体动力,小组的持续性活动在化解压力,舒缓身心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满意率最低的是成长阶段,分析其原因是由于过多的团体训练安排并不适于已经建立成形的小组,因此在小组的成长阶段应该调整活动内容。对于小组形成初期,活动形式的团体训练有益于化解参与同学间的陌生感,帮助同学们迅速熟悉起来,但当小组逐步形成后,同学们的深入了解则应通过谈话形式的活动方式,更多地给予他们相互之间自我表露的机会。
对小组开展活动的各个阶段活动的受益率最高的是任务阶段,说明以情景式的任务开展活动可以使参与同学提前感受和了解“成长互助小组”对于他们实习期间的作用,增强了小组的生命力,让同学们更有信心依靠团体的力量给予彼此帮助。给予受益率最低的是成长阶段,分析其原因活动内容的满意率低导致同学并不能从中获得更多有用的价值信息,这也与对成长阶段满意度的调查结果相一致。
有98.7%的人认为这项活动今后应在所有护理实习生中推广,有的同学提出希望小组活动能够向一年级护理专业学生推广,可以让同学们更早地成立小组,让小组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本次的小组校内活动时间为2个月,根据参与学生的建议,应提前至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半年就开展小组活动。
3 结语
“成长互助小组”的建立与活动开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在成员招募时即以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的名义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小组建立的可能性。跨地区、跨班级的建立小组也是工作难点,需要学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当然也可以在班级内根据地区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班级为独立范围形成建立小型规模单位的互助小组。
在互助小组活动的安排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校内构建小组时应开展更多更丰富的活动,减少团体训练的活动时间,更有针对性的结合临床案例情景模拟进行小组内讨论,注意活动开展的时间等问题,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使“成长互助小组”自我管理模式在高职护理实习管理中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综上所述,“成长互助小组”自我管理模式受到了参与学生的肯定,学生参与率高,体验丰富,确实受到了较大的益处,在后期的小组跟踪调查中也发现,“成长互助小组”成员间的助人自助在较大程度上积极地给予了学生心理支持,有利于解决学生实习期间常发生的各种问题,为实习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伏桂梅.本院中专实习护生实习期间压力现象分析及个人职业定向影响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5(04):241.
[2]吕剑辉.团体动力学理论在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12(06):182.
[3]马云献.国外组织研究气氛综述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6(01):19.
[4]朱诲君.“成长小组”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途径的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41.
[5]郑玉芬.以活动为载体 以体验为重点――谈心理活动课的实施策略[J].小学德育,2007(1):30.
[关键词] 情景教学法;临床护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1(b)-015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approach in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Methods The data of 80 nursing students in Medical Branch of Baoji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 from Jan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5 was analyzed, the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with 40 cases in conventional teaching group and 40 cases in situational teaching group. The written test scores, scores of students for teaching quality of teachers, evaluation of teachers for practice behavior of nursing studen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grade of out of department [(90.1±7.8) points] and the grade at end of internship [(91.8±8.1) points]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ventional teaching group [(80.4±10.2), (83.6±9.7) points], the teaching objective [(8.0±1.5) points], contents of nursing science [(8.1±1.4) points], acceptance of teaching mode [(8.2±1.2) points], teaching language [(8.3±1.0) points], theory combined with practice [(8.1±1.4) points], clinical deal with problems [(8.2±1.6) points], learning enthusiasm [(8.1±1.7) points], neat blackboard-writing [(8.2±1.6) points], teaching progress [(8.1±1.6) points], teacher's guidance and promotion [(8.1±1.3) points]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ventional teaching group [(6.2±1.1), (6.4±1.2), (6.3±1.0), (6.1±1.2), (6.3±1.2), (6.3±1.0), (6.3±1.0), (6.3±1.1), (6.3±1.2), (6.3±1.2) points],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8.2±1.6) points], professional behavior [(8.3±1.4) points], learning agility [(8.2±1.7) points], active learning [(8.1±1.4) points], clinical analytical ability [(8.4±1.4) points], ability of raising questions [(8.1±1.6) points], nursing knowledge [(8.2±1.3) points], creative thinking [(8.1±1.6) points], emergency ability [(8.2±1.3) points], symbiosis [(8.1±1.6) points]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ventional teaching group [(6.8±1.3), (6.7±1.2), (6.3±1.2), (6.3±1.3), (6.3±1.2), (6.4±1.4), (6.3±1.2), (6.4±1.5), (6.3±1.2), (6.4±1.4) point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approach in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nursing and learning interest of nursing students, which is deserved to be promoted and used in clinical teaching.
[Key words] Situational teaching approach;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Application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医护人员的素质也在逐渐提高。护理人员作为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其自身素质和能力不仅影响着护理工作质量,同时也影响着临床整体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1-2]。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护理操作技能,同时也需要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这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临床教学的质量,只有较高的临床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更好的护理人员,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3-4]。本研究通过对临床护理教学工作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拟探讨情景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护理专业学生80名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2013级护理专业学生40名,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40名,依据教学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常规教学组40名,女34名,男6名,年龄17~20岁,平均(18.4±1.0)岁;情景教学组40名,女35名,男5名,年龄18~21岁,平均(18.6±0.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护理专业学生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本项调查,观察时间均为3个月。
1.2 方法
1.2.1 常规教学组 主要是针对护理专业学生课程安排,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教学,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临床实践技能的练习。
1.2.2 情景教学组 采取情景教学法进行护理教学。情景教学组织实施步骤:①准备阶段:根据情景教学目标和护理实践技能,制订情景教学相关案例,创建相关的情景环境,教师需要制订详细的教学活动计划,具体的案例主要包括气管插管患者吸痰时的护理问题、护患、患患之间的矛盾问题、骨折术后拔除尿管问题、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6 h护理问题。②情景教学实施阶段:利用情景模拟系统,如多媒体辅助模拟人、HPS、Simman3G综合模拟人、Microsim模拟系统,和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完成情景再现。如气管切开患者突然出现痰液堵塞呼吸道的情况,吸痰时,家属首先需要对护理人员质疑,此时护理人员耐心地和患者家属沟通,正确地向患者解释痰液堵塞气管的原因,征得患者家属的理解。护患矛盾、患患之间的矛盾是临床常见的矛盾,护理人员要加强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为患者创造和谐的护患、患患环境。骨折患者术后24 h要遵照医嘱将尿管拔除,如果遭到患者及家属拒绝,护理人员要利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劝导患者了解尿管放置的利弊,遵照医嘱拔除尿管对于患者的意义。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6 h,患者要保持平卧位,护理人员需要加强患者术后巡视,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③对情景教学的评价反馈阶段:通过情景教学的实施、讨论、总结和汇总,对于是否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进一步修改方案,循序渐进地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1.3 观察指标
1.3.1 学生笔试成绩 主要对教学理论知识进行笔试,考察护理专业学生出科成绩和实习结束成绩,对理论知识水平掌握情况进行评价,总分100分[5-6]。
1.3.2 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评分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观察护理专业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分情况,评价内容包括:①教学目标明确,符合教学要求,态度严谨认真;②讲解护理学概念清楚,护理学内容熟悉,重点突出,难点讲透彻;③愿意通过这种模式进行护理课程的学习;④教学语言生动简练,条理分明清晰,语音量适中;⑤体现临床护理学新进展,将理论和实践联系;⑥结合各项临床问题,尤其是对于重点讲解疑难病例;⑦教学方式生动形象,积极调动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⑧板书工整,教具和电气化器材合理应用;⑨把握好教学进度,对各项内容时间分配合理;⑩教学模式中教师起到指导、促进作用,不是灌输形式。每一项评分范围是0~10分,分数越高,教学质量评分越好,总分为100分[7-8]。
1.3.3 教师对学生实习行为评价 观察两组教师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专业行为、学习灵活性、主动学习、临床分析能力、提问能力、护理知识面、创造性思维、应急能力、动手能力、同学之间合作关系的评价情况,每一项评分范围是0~10分,分数越高,对于护理专业学生实习行为的评价越高,总分100分[9-1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专业学生笔试成绩比较
情景教学组学生出科成绩、实习结束成绩均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专业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分比较
情景教学组教学目标、讲解护理学内容、接纳教学模式、教学语言、理论和实践联系、临床问题处理、学习积极性、板书工整、教学进度以及教师指导、促进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教师对护理专业学生实习行为的评价比较
情景教学组职业道德、专业行为、学习灵活性、主动学习、临床分析能力、提问能力、护理知识面、创造性思维、应急动手能力、合作关系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五年制护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学不同,它着眼于普通水平的护理专业学生向临床护士过渡,更注重护士基本素质的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中除了少数考研外,绝大部分是一、二、三级医院未来临床护理工作的主力,他们面临的主要是来自就业及选择专业的压力,而非攻读研究生学位或者护理学研究,故教学一要紧扣教材,使之能够顺利毕业,二要贴近临床护理实践,让他们对临床护理工作有尽可能多的直观了解;也就是教学时必须注意教学的实用性[11-12]。当前的学习条件非常优越,信息社会化和电脑的普及使得护理专业学生们获取信息、资料的途经既多样化又非常便捷。很多专业知识,尤其是新的信息及动态,在互联网上就能够轻松地查到,故护理专业学生们不喜欢老套的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护理教学一定要注意施教的方法[13-14]。情景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多媒体、实物演示、相关角色扮演、实验操作技能等不同手段,为学生创造接近真实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直观上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15-16]。护理专业是临床重要的一线专业,护理专业临床能力主要包括临床观察能力、临床护理操作技能、临床沟通水平、护理人员应急能力、护理人员团队合作能力,属于一种综合性能力[17-18]。
国外情景教学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②成人学习理论,强调的是需要终生学习,成人学习的动力是自我激励,以自身的目标作为相关性的导向;③头脑学习理论,是从处理事物基础经验,向复杂经验扩充;④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学生之间交互式学习,主要是个人、环境、行为之间的交互关系,学生之间需要彼此依赖和信任;⑤经验学习理论,主要是强调通过反思,建立批判性的思维,提高理解和实施能力;⑥新手到专家理论,从初学者逐步发展变为专家知识水平的过程[19-20]。参照国外情景教学理论,我国专家也总结出了适合国情的情景教学理论基础:①主要是强调创建真实情景,通过切合实际的情景假设,最为接近护理专业学生生活体验,从而调动护理学院的感受和体验;②情景认知理论,是学习最容易发生于真实情景中,通过实践方式进行教学,把知识和学习者身份统一起来;③情景学习理论,通过学习者进行角色扮演,完成自我实践经验的积累。
本研究通过分析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护理专业学生的资料,依据教学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常规教学组40名,情景教学组40名。观察两组护理专业学生笔试成绩、护理专业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分、教师对护理专业学生实习行为的评价情况。结果显示,情景教学组护理专业学生出科成绩、实习结束成绩均高于常规教学组,提示情景教学法可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情景教学组教学目标、讲解护理学内容、接纳教学模式、教学语言、理论和实践联系、临床问题处理、学习积极性、板书工整、教学进度、教师指导促进评分均高于常规教学组,提示情景教学法可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情景教学组职业道德、专业行为、学习灵活性、主动学习、临床分析能力、提问能力、护理知识面、创造性的思维、应急动手能力、合作关系评分均高于常规教学组,提示情景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师对于护理专业学生实习行为的评价。情景教学法是以情景作为切入点,引导相关护理知识展开积极思维,从而激发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引导积极探究护理知识的积极性。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对于基础护理理论和护理操作技能的理解。指导护理专业学生通过情景知识点进行充分的认知、分析思考,通过临床实践的演示加深了理论知识的掌握。护理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中的疑问,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进行验证,加深了护理专业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层次。情景演示提高了护理专业学生运用所学的护理理论知识解决护理实践过程中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提高了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交流、沟通、共同协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情景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和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单岩,史小艳,李艳,等.案例导入式情景教学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护理研究,2011,25(2):557-558.
[2] 韦兰荣,周容,黄颖红,等.护理教学中情景教学路径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5):1614-1616.
[3] Kaakinen J,Arwood E. Systematic review of nursing simulation literature for use of learning theory [J]. Int J Nurs Educ Scholarsh,2009,6(1):l16.
[4] 吴涛.模拟临床情景教学对护生综合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4B):1045-1046.
[5] Rauen CA. Using simulation to teach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You can't just throw the book at them [J]. Crit Care Nurs Clin North Am,2001,13(1):93-103.
[6] 刘萍,田丽.情景教学法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4C):1133-1134.
[7] Decker S,Sportsman S,Puetz L,et al. The evolution of simulation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competency [J]. J Contin Educ Nurs,2008,39(2):74-80.
[8] 何兰燕,苏伶娥,李锦忠.情景教学在临床急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2):359-360.
[9] Cant RP,Cooper SJ. Simulation-based learning in nurse education:systematic review [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10,66(1):3-15.
[10] 曾俊,杨荆艳,徐丽芬.情景教学在尿路造口患者自我护理教育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5,30(4):94-96.
[11] Norman J.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simul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 [J]. ABNF J,2012,23(2):24-28.
[12] 吴祝花,邢桂红.人文关怀在放疗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12):3354-3355.
[13] Sanford PG. Simul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J]. The Qualitative Report,2010,15(4):1006-1011.
[14] 马伟光,梁涛,陈京立,等.学生为主体的情景教学病例编制对提高学生临床护理综合能力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373-374.
[15] Foster JG,Sheriff S,Cheney S. Using nonfaculty registered nurses to facilitate high-fidelity human patient simulation activities [J]. Nurse Education,2008,33(3):137-141.
[16] 张瑞芹,李荣.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护理专业英语情景教学探讨[J].临床护理杂志,2010,9(3):63-65.
[17] Nehring WM,Lashley FR. Nursing simulation:a review of the past 40 years [J]. Simulation & Gaming,2009,40(4):528-552.
[18] 覃桂荣,雪丽霜,刘素娥,等.情景教学模式在母婴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7):581-582.
[19] Brown ST,Kirkpatrick MK,Mangum D,et al. A review of narrative pedagogy strategies to transform tradi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J]. J Nuts Educ,2008,47(6):283-286.
[20] 夏春梅,许辉,郝颖.护理情景教学在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5):119-120.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 护理专业 男生管理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9-0100-02
护理专业长久以来都是被女性所占据,男性很难进入到这个行业中,但是随着我国医疗事业不断发生变化,医院对男护士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男护士一般被安排在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精神科和骨外科等领域,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充足的体力和遇到突发事件之后的控制能力和决策能力,是女性护士所不能代替的。而对于五年制的护理专业的男生来说,学校需要高度关注这些学生需求,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及时的找到解决对策,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男生管理的问题分析
1.五年制护理专业的男生管理的特殊性
首先,专业特点就导致了该专业男生的数量较少。传统的思想认为护理专业是女生干的事情,男生进入到这个专业学习过程中,心理就会存在抵触的情绪,男生很难及时的融入到学习环境当中,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男上学这个专业都不是最合适的选择,而男生本在选择的时候,也并不是基于喜欢此专业而选择的。在五年制的护理专业班级中,有超过95%以上的都是女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甚至有的班级根本没有男生,这种男女比例的失衡给学生管理带来了重重难题;其次,也有学生个人的原因,给护理专业男生管理工作带来的难度。在护理专业中的男生,大部分都是中考失利或在原来初中学习过程中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在初中的日常学习过程中自由散漫,平时总是逃课、抽烟、酗酒。这些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总是缺少被关注和关爱,因此,进入到高职学校进行学习过程中,这些陋习改正不了,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不高,给课堂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大困扰,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给男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最后,学习基础差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不足。五年制的护理专业男生的行为和不习惯普遍都比较差,在学习过程中漫不经心,学习兴趣不足,这就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与课程改革的需求相结合,逐渐加强对男生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帮助他们摒弃之前的不良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五年制护理专业男生德育环境的复杂前行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种思维形式和价值观不断对学生特别是男生的思想产生剧烈的冲击,对这些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的同时,也给学生的思想带来产生偏离的现象。学生在受社会转型以及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双重撞击下的同时,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判断也必然会受一定影响。护理专业的男生在整个五年的学习阶段过程中,如何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文明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法律制度面前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做到科学合理,从而全面到达医院对男护士提出的职业要求,已经成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五年制护理专业男生管理对策分析
1.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建立一致学习型的德育工作队伍
首先,必须加强对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就是班主任和辅导员,其工作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管理质量的高低。因此,对学校而言,应充分重视导员及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合理规划,通过各种途径为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学习提供一个便利的条件;其次,不断总结经验,强化自身建设。德育工作者需要在日常大量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对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先进的教育经验进行总结,学校和专业系部的领导还要重视德育经验的交流和分享,切实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专业业务能力;最后,保证教师与时俱进,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成长。
2.在工作过程中要积极的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首先,应该强化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对于学校的教师和导员要认真做好学生干部的队伍的建设工作,积极的鼓励班级的优秀学生干部,同时由于护理专业的男生数量较少,班主任应该认识到男生在班级中的作用,让其承担相应的职责,承担必要的活动。在每个学期还可以进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等系列的讲座,在讲座过程中要精心的挑选教师,通过培训和教育实现对护理专业男生的有效教育和管理;其次,依托团委和学生会的力量,在五年制护理专业中积极推行学生自我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以学生的宿舍为单位,对全体男生宿舍进行全面的自治管理,严重杜绝违纪现象的发生,建立和谐的宿舍文化。
3.做好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对在技能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应该更多的进行鼓励和教育,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身学习理念,及时的对护理专业最为前沿的科学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不断对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更新,不断完善自己,保证护理专业的全体学生都能很好的适应未来职业变化的需求。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保证有一技之长,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4.做好后进生的管理工作,使他们树立学习知识,锻炼技能的信心
护理专业的男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常遭受挫折,心理上和行为上都收到了十分严重的影响。这是对于班级和教师来说,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对其进行鼓励和教育,关心和爱护他们,不要用过去应试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在个人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并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延伸到专业实习、训练和职业生涯规划中。
5.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挫折教育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和心理健康辅导方面多下功夫,探索出有效的信息健康教育模式,对极个别学生探究,总结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及时纠正。同时,还要积极的开展挫折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豁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学生今后正确的形成职业价值观念将会发生巨大的作用。
结语
总之,随着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男生管理创新研究的深入,要求我们做到理论紧密联系实际,重视联系办学的职业性、实践性等特点以及学生思想行为特征,尝试走出一条适合进行护理专业男生管理的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强晓玉,孙健,裴云霞. 男护生临床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 吉林医学.2010(08)
[2]刘洋,李春梅,王玉洁. 男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带教对策的研究[J]. 吉林医学. 2010(10)
[3]方美芝,容超贤,黄锦依. 男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的心理问题和对策[J]. 现代医院. 2010(08)
[4]李恒锐,王红霞. 对高校男护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与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17)
[5]宫春梅,陈玉舫,李丽红. 男护生在儿科实习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吉林医学. 2010(14) [6] 陈瑜. 医科大学男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03)
[7]毛小敏,王莉,杨江娥. 妇科男护生导尿操作现状调查与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 2010(08)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