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课教学范文

时间:2023-02-21 05:45:50

护理专业课教学

护理专业课教学范文第1篇

随着我校护理专业扩招,学生的人数增多,教学配备的各种资源不足对学生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教学班级的增大,学生之间干扰增大,应急措施不足,课程见习和实习医院能容纳的人数有限等都造成了学生学习的障碍。了解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自我感知,找出适合的办法解决目前的困难,是当务之急。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06级至2008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每年级每班随机抽出20名学生进行访谈。

1.2方法采用根据世界性医学教育环境测量工具(dundeereadyeducationenvironmentmeasure,DREEM)[1]和我校具体实际情况修改后的问卷进行研究。

1.3评价标准问卷单项得分总分为100分,分为3个等级,0~50分为问题较多,50~85分为较好,85~100分为很好。

1.4统计学处理采用软件Excel将回收资料建立数据库。

2结果

单项得分85分以上有“通过课程的学习,我感到有助于为我的职业做好充分的准备”项,为护理学导论、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老师乐于对我们学习中的问题提供反馈意见”,为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儿科护理学。“我认为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能够起到督促、诊断问题、客观评价我学习效果的作用”项有健康评估、护理学导论两门。除儿科护理学外其他课程均为基础护理部分。单项得分为50分以下有“我觉得老师的上课进度太快”项,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我认为老师的上课内容丰富且具有启发性”项,外科护理学。“该课程的教学方式较为灵活,有充足的自学空间”项,外科护理学。均为临床课程部分。

3讨论

课程间横向比较,基础护理部分明显比临床部分分数高,学生访谈表示基础护理课偏重于实践,课程老师制作了标准的操作录像,在操作练习中设计阶段考试。对学生来说有大量的课后时间用于实践操作,学生对要掌握的知识范围,操作要领较清楚,而阶段考试对于学生掌握了哪些操作,哪些没有掌握有很清楚的显示,考试分数随后公布给学生,附上教师点评,使学生明白什么地方还没有掌握或者没有很好的掌握。操作考试中有不及格的学生,教师采取以优生带差生的方法,将操作分数高的学生和操作分数低的学生配成一组,学生间交流操作心得。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由己及人、实施管理,以及领导能力。这是基础护理学的素质教育从相应的制度出发,进而上升到人的境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学生之间相互的交流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了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临床护理课程教学主要是理论授课,加上课程见习。由于学生人数增多,理论课授课教师认为不利因素很多,医院见习安排困难,致使每组学生人数较多,见习效果不是很好,学生有失望情绪。理论课中因要求临床应用能力部分增多,学生对这一部分缺乏知觉,难以理解其中的内容。访谈中学生也认为临床课比较难,要求比较高。课程中基础护理课和健康评估课程教师年资长,教学经验丰富。而临床护理课程教师大多为工作时间一年到两年的新教师,存在教学经验不足,应对突然出现的教学问题考虑不周的问题。针对操作问题,我们已采取措施,督促各教研室拍摄操作录像,并建立网站。针对年青教师经验不足的问题,我院采取以一对一的老教师带青年教师的方式,尽快培养并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选取青年教师去临床进修以增加临床经验。通过年青师资的临床进修,增加教师的临床经验和科研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各种授课对象不同,理解能力和求知欲望也不同。要求针对各种授课对象定期召开教研室的研讨会,对大专和本科学生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加典型病例的教学讨论以改变传统的护理临床教学往往从概念、病因、病理到诊断治疗一一讲述,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完整的患者需要的条件,典型病例教学法强化了知识的多元性,整体性。使用本方法以典型病例的临床症状引导学生探究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事后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提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通过这种启发式教学,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增强,同时还会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由于医院患者的维权意识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不可能普遍实行临床教学,学生动手机会减少,教学缺乏生动性,学习兴趣不高。建议教师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多种手段将枯燥抽象的理论生动的展示出来,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护理工作的特点是与人交往,护理工作者应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学生则存在着不会开口、开不了口的问题是将来步入临床的很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学生分组,分别由学生扮演护士、患者及家属,模拟医患之间的对话,把学生带入所学情景中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内容,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3]。大班授课的针对教师注意点增多,课堂不容易管理,教学效果反馈慢的特点,建议教师教授过程中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观察学生的反应。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加强课堂教学设计。或者把大班级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小组分散教学。挑出一部分授课内容,根据教学要求将学生分为2~3个小组,由2~3位老师分开讲。操作课和见习课前集体备课,同步进行。见习基地和实习基地正逐年扩大。另外采取不定期抽查公开课的方法了解各位教师的教学准备是否充分,方法是否有所改进,教学效果是否有所提升。并每年举行一到两次教学竞赛对获教师给予嘉奖。落实公开课后,听课小组与被听课的教师交流心得,对不尽如人意的部分进行改善。每学年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反馈,给每位老师提出合理的建议。通过这些措施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越来高,对知识的感知越来越好,能够教学互动,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新晨

【参考文献】

1RoffS,McaleerS,HardenRM,etal.Developmentandvalidationofthedundeereadyeducationenvironmentmeasure(DREEM).MedTeach,1997,19(4):295-298.

2王贺.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学生素质培养.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3:146-147.

护理专业课教学范文第2篇

随着我校护理专业扩招,学生的人数增多,教学配备的各种资源不足对学生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教学班级的增大,学生之间干扰增大,应急措施不足,课程见习和实习医院能容纳的人数有限等都造成了学生学习的障碍。了解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自我感知,找出适合的办法解决目前的困难,是当务之急。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06级至2008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每年级每班随机抽出20名学生进行访谈。

1.2 方法 采用根据世界性医学教育环境测量工具(dundee ready education environment measure,dreem)[1]和我校具体实际情况修改后的问卷进行研究。

1.3 评价标准 问卷单项得分总分为100分,分为3个等级,0~50分为问题较多,50~85分为较好,85~100分为很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软件excel将回收资料建立数据库。

2 结果

单项得分85分以上有“通过课程的学习,我感到有助于为我的职业做好充分的准备”项,为护理学导论、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老师乐于对我们学习中的问题提供反馈意见”,为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儿科护理学。“我认为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能够起到督促、诊断问题、客观评价我学习效果的作用”项有健康评估、护理学导论两门。除儿科护理学外其他课程均为基础护理部分。单项得分为50分以下有“我觉得老师的上课进度太快”项,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我认为老师的上课内容丰富且具有启发性”项,外科护理学。“该课程的教学方式较为灵活,有充足的自学空间”项,外科护理学。均为临床课程部分。

3 讨论

课程间横向比较,基础护理部分明显比临床部分分数高,学生访谈表示基础护理课偏重于实践,课程老师制作了标准的操作录像,在操作练习中设计阶段考试。对学生来说有大量的课后时间用于实践操作,学生对要掌握的知识范围,操作要领较清楚,而阶段考试对于学生掌握了哪些操作,哪些没有掌握有很清楚的显示,考试分数随后公布给学生,附上教师点评,使学生明白什么地方还没有掌握或者没有很好的掌握。操作考试中有不及格的学生,教师采取以优生带差生的方法,将操作分数高的学生和操作分数低的学生配成一组,学生间交流操作心得。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由己及人、实施管理,以及领导能力。这是基础护理学的素质教育从相应的制度出发,进而上升到人的境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学生之间相互的交流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了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临床护理课程教学主要是理论授课,加上课程见习。由于学生人数增多,理论课授课教师认为不利因素很多,医院见习安排困难,致使每组学生人数较多,见习效果不是很好,学生有失望情绪。理论课中因要求临床应用能力部分增多,学生对这一部分缺乏知觉,难以理解其中的内容。访谈中学生也认为临床课比较难,要求比较高。课程中基础护理课和健康评估课程教师年资长,教学经验丰富。而临床护理课程教师大多为工作时间一年到两年的新教师,存在教学经验不足,应对突然出现的教学问题考虑不周的问题。针对操作问题,我们已采取措施,督促各教研室拍摄操作录像,并建立网站。针对年青教师经验不足的问题,我院采取以一对一的老教师带青年教师的方式,尽快培养并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选取青年教师去临床进修以增加临床经验。通过年青师资的临床进修,增加教师的临床经验和科研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各种授课对象不同,理解能力和求知欲望也不同。要求针对各种授课对象定期召开教研室的研讨会,对大专和本科学生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加典型病例的教学讨论以改变传统的护理临床教学往往从概念、病因、病理到诊断治疗一一讲述,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完整的患者需要的条件,典型病例教学法强化了知识的多元性,整体性。使用本方法以典型病例的临床症状引导学生探究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事后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提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通过这种启发式教学,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增强,同时还会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由于医院患者的维权意识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不可能普遍实行临床教学,学生动手机会减少,教学缺乏生动性,学习兴趣不高。建议教师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多种手段将枯燥抽象的理论生动的展示出来,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护理工作的特点是与人交往,护理工作者应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学生则存在着不会开口、开不了口的问题是将来步入临床的很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学生分组,分别由学生扮演护士、患者及家属,模拟医患之间的对话,把学生带入所学情景中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内容,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3]。大班授课的针对教师注意点增多,课堂不容易管理,教学效果反馈慢的特点,建议教师教授过程中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观察学生的反应。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加强课堂教学设计。或者把大班级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小组分散教学。挑出一部分授课内容,根据教学要求将学生分为2~3个小组,由2~3位老师分开讲。操作课和见习课前集体备课,同步进行。见习基地和实习基地正逐年扩大。另外采取不定期抽查公开课的方法了解各位教师的教学准备是否充分,方法是否有所改进,教学效果是否有所提升。并每年举行一到两次教学竞赛对获教师给予嘉奖。落实公开课后,听课小组与被听课的教师交流心得,对不尽如人意的部分进行改善。每学年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反馈,给每位老师提出合理的建议。通过这些措施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越来高,对知识的感知越来越好,能够教学互动,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roff s,mcaleer s,harden rm,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dundee ready education environment measure(dreem).med teach,1997,19(4):295-298.

2 王贺.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学生素质培养.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3:146-147.

护理专业课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信;护理教学;应用

微信是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对用户免费开放。用户可以通过微信进行多元快捷联系。2015年6月腾讯公司公布,微信注册用户已达到5.49亿,微信用户普遍年轻,平均年龄26岁,86.2%的用户在18~36岁之间。绝大部分微信用户来自:企业职员、自由职业者、学生、事业单位员工这四类职业。学生已成为使用微信的一个庞大群体,微信是他们聊天、交流、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网络时代高校的专业课教学如果与微信联系起来,利用微信辅助教学,符合学生群体的阅读学习习惯,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利用微信辅助护理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1 实施方法

1.1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微信交流群。学生和任课教师全部加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师生、生生之间包括生活、学习、处事、情感、思想等各个方面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

1.2利用学院微信公众平台,设立护理专栏,搭建教师和学生有效交流和探讨的平台。在护理专栏中设置"焦点话题""护理资源""操作视频""微考"等版块,焦点话题版块一些与护理专业有关的热点话题,教师和学生实时参与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护理资源版块教师收集、整理的一些重点内容、习题等资料,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下载和查阅。操作视频版块教师收集的最新护理技能操作视频或亲自录制的示范技能操作视频,为学生提供课后再学习的条件,也可以录制技能操作规范优秀的学生操作视频供大家借鉴。微考版块主要一些与护士资格考试题型一样的考题,供学生学习和复习。

1.3订阅与护理有关的公众号,教师给学生推荐订阅了有利于护理相关课程学习的公众号,如"护理123"、"护理专业资源库"、"ICU护理之家"、"手术室护理"等。这些公众平台传播护理最新知识,传递护理先进理念,共享护理宝贵经验,弘扬护理正能量,是交流学习护理知识的园地。教师们在这个微信公众的大家庭中多方面、多渠道地学习专业知识、分享资源,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紧紧跟随临床护理最前沿的知识。由于时间、精力和专业鉴别力等因素,学生不能一一关注和学习所有的专业公众号,就由教师有选择地推荐"护理专业资源库"等典型公众号,并筛选分享其他公众平台的精品学习内容,学生反映很好。

1.4分享朋友圈里的有关道德文化、理想信念、国家政策和学生就业、健康等方面的信息,通过评价互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就业观,增强主动学习的动力。

2 效果

2.1在班级群里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每个学生平均每天浏览微信10次以上,90%以上的学生表示,通过微信平台,在课余时间随时可以关注信息、学到有用的知识,充分利用了时间边角料,减少了时间和空间环境对学习的限制,提高了学习乐趣和效率,微信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帮助。

2.2通过频繁地在微信上交流学习,交流生活、思想、心理方面的感受和问题,师生之间的交流多了,心理上的距离拉近了。对于课堂上不敢问问题、课后不敢当面请教老师的性格腼腆的学生,更是给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在微信里能很好地提问题、自由地和老师探讨,实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

2.3每次或分享一些知识时,学生反映很好,通过点赞、评价、讨论表明他们的关注和喜欢。有些学生将"护理专业资源库"等公众平台提供的信息和老师分享的重点、经典信息整理到自己的学习笔记中,如:常用药物配伍禁忌、医生护士都知道的150个知识点、抢救药物口诀等,有针对性地集中学习掌握了一些重要知识点。

2.4微信的利用还起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作用,每次技能图片、视频和分享资源,都收到很多学生感谢老师的词语或图片,如老师好给力啊、老师辛苦了等,培养了学生感恩之情,从内心深处激励她们努力学习。

3 讨论

3.1微信辅助教学方式的优势

3.1.1微信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交流平台,传播迅速,受众广泛,有很强的互动性,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增进师生感情,奠定教学相长的基础。

3.1.2与传统教学方式受时间、地点、环境约束的不足相比,微信平台的便捷性、时效性和多元性,决定了它不受上述种种因素的限制,可以实现师生之间课上、课下的即时有效沟通,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化学习的平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学习,拓宽了视野,营造了灵活轻松的学习氛围。

3.1.3平时上课时间有限,老师拓展知识的空间有限,而微信平台为老师打造了业余辅导的第二课堂,搭建了拓展课堂知识的平台,使教师能够充分地利用互联网中的大量丰富护理知识和技能操作资源,在充实自己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

3.1.4在这个虚拟的环境里,教学形式丰富多彩,老师和学生都能提高积极性,挖掘和发挥各自的潜能,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果。

3.2微信辅助教学的不足 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传媒,对大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交流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如有些负面的、消极的信息会在班级的微信群里影响学生,必须加强对微信平台的管理,可以选定一名责任心比较强的班委随时对班级群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清除消极的评论和留言、图片,发挥微信群的积极作用,保障其正常运行。

微信辅助方式在全国特别是落后省份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充分起到所期望实现的辅助功能,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是我们处在网络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教师今后进一步研究探索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朱婷,邵阳,赵强,等.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研究 [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6:101-103.

[2]胡蕊.大学生微信使用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北京青年研究,2014.23(1).

护理专业课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护理专业 专业课教学 职业道德教育

护理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护理专业人才要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护生职业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四个方面。①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重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轻视基本操作技能的业务素质培养现象,学校将护考过关率及毕业证获得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金标准。而对于职业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长久以来都存在着简单、空泛和口号化的现象,致使学生对爱心、同情心、责任感、慎独精神等职业思想道德素质范畴的情感没有更多的体验和理解。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政治老师或班主任的职责。卫生类职业学校开设有德育实践课、职业规划等课程专门对学生施以职业道德教育。但是目前的相关课程重视理论灌输,忽视学生道德体验与实践,忽视生活中道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远离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需要,而且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无法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无法有效解疑答惑,导致学校德育实效性差,针对性弱,体验性浅的问题。②

笔者发现,在护理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讨论教学等方法,将护士职业道德素质及相关德育内容渗透融合入专业课中,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相关的教育,其效果良好。

1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朱小蔓认为:“德育不仅仅存在于专设的品德课程中,而是同时存在于各个学科课程中。因为不同学科课程中的学科内容与方法都蕴含着特定的道德价值”。③因此,在专业课中适当穿插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非常必要。在坚持职业道德课堂主阵地的同时,应把握教育时机,利用各专业课教学渗透、融合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中职类卫生学校的护理教育工作者,应该肩负起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任,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讨如下。

1.1 直接渗透

教师在“护理伦理学”、“护理学基础”及“护理心理学”等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医院、家庭、社区、社会中报道的真实病案、伦理、医患纠纷等内容,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分析,在潜移默化中灌输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爱伤观念。比如在讲解《护理学基础》第十二章时,护士给女病人测量体温,没有让男家属离开病室或者屏风遮挡病人,鼓励学生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患者,隐私暴露,就医体验差,感到羞辱,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会希望医护人员如何对待?笔者发现,在教学中信手拈来的案例引发的思考比简单的道德说教要有效得多。又比如在临床操作中,护士在给病人进行肌内注射时,病人常常感到很疼痛。因此我们在进行肌内注射等相关教学时,要重点教会学生无痛技术,比如分散注意力、松弛肌肉、绷紧皮肤等。

1.2 间接渗透

教师通过介绍“护理学基础”、“护理伦理学”等科目的发展历程,介绍护理前辈们艰苦奋斗、忘我服务的工作态度,阐述前辈们的奉献精神、职业追求,从而达到职业素质教育的目的。在“5.12”护士节等特殊节日中,邀请本市三甲医院的临床护理专家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心路历程、人生感悟、专业思考、案例分享等内容,让学生们感悟专业思想,深化职业情感,逐渐培养职业道德素质,让榜样在学生们心中树立起来,加深职业理解,内化职业情感。在讲授“老年护理学”时,通过特殊的“家庭作业”。比如:每周给远在外地的父母打电话、周末帮助年迈的婆婆爷爷做家务,为他们按摩、洗脚等;在特殊的节日给家里的老人购买小礼物或者送上温馨的祝福等,让学生转变原有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学会与人分享,学会关心、照顾、帮助身边的人,感受到“给予”的快乐的职业的崇高。

1.3 随机渗透

专业课的重要性在于通过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专业,熟悉专业,掌握“三基”。在教学中贯穿职业道德的理念,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非常重要。比如在学生在刚接触护理专业时,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护理专业要学习的理论知识有哪些,在临床上做什么样的工作,这些工作对病人康复的重要性。比如在“内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课程的讲授中,我们要随时强调护士对患者施以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要将对特殊人群的关爱、帮助表现出来,将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随机贯穿,通过随时引导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1.4 时事渗透

护理教师要关注时事新闻,了解卫生行业护理专业以及护理工作者的新闻,捕捉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新闻时事让学生们感知到职业特点,形成职业认知,内化职业道德,树立职业行为。如果所有专业教师都将职业道德教育当成自己的一份责任,并将教育内容穿插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上,借助专业课教学丰富多彩的教育途径――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PPT教学、微情景教学等方法,多学科教学渗透必将对职业道德教育带来巨大的助推作用。比如杭州一实习护士在其微博上多张虐待婴儿照片,她拼命摇晃婴儿脆弱的头部,还称“2B孩纸”“小孩装死”,并在熟睡婴儿鼻头贴猪鼻子。可以把这种事件作为反面教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们的职业道德素质。

1.5 苏格拉底式诘问

在临床实践中,会遇到有的护士服务态度很差。因此可以根据她们的行为提问。比如:她们的行为有违护理职业道德吗?如果有违,哪些地方不对?你以后在临床实践中会怎么做?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诘问中环环相扣,让学生自己边思考边找出正确答案。在潜移默化中同时完成了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2 小结

德育(思想道德)描述的是“大德育”,护士职业道德描述的是护士应具备的专业领域里的“小德育”。“大德育”包含“小德育”,“大德育”是基础,是公民必须具备的道德能力。“小德育”是“大德育”的延伸和特殊化领域的具体表现。可以这样说,一个思想品德不好的护生,是不可能具备良好的护士职业道德的;反之,一个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护生,也一定会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二者呈正相关。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两者融合在一起。

渗透的基本意思为渗入、透过,指液体渗透多孔物体。延伸意义比喻某种思想、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⑤笔者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将德育与职业教育的内容以多种方式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对稳固学生的职业思想,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注释

①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0.

② 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的困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17.

③ 钟晓琳,朱小蔓.德育的知识化与德育的生活化:困境及其“精神性”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2.5:76.

④ 廖冯.隐性德育课程下中职护理生职业道德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3(A4):164-165.

护理专业课教学范文第5篇

1.1问卷回收情况本次共发放问卷教师组68份,临床护理工作毕业生组105份。回收教师组67份,其中组Ⅰ29份、组Ⅱ38份,组Ⅲ104份,回收率98.8%,对回收问卷检查,每人均按要求答卷,则回收问卷有效率为100%。

1.2对护理医学基础课实验了解程度组Ⅰ100%、组Ⅱ83%和组Ⅲ88%选择了解。

1.3医学基础课实验与护理专业课关系方面2.3.1总体看法将各题目三组看法比较集中的(选择率>50%)项目入选,三组人员对医学基础课实验的地位、目的、作用的看法见表1表1对医学基础课实验的总体看法(选择百分率%)从总体选择率看100%的教师和毕业生认为医学基础课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医学基础课设置比较合理。护理专业学习医学基础课程的主要目的,选择为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基础知识82%。护理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课在专业课程中主要起到的作用,被调查者62%认为既是为学习专业课程打基础又为更好地掌握基础医学理论知识服务,73%的被调查者认为我院医学基础课程的实验有体现专业特点。

1.3.2对于开设实验课的必要性和实验课类型及设置的看法见表2。其中99%的教师认为护理专业的医学基础课程有开设实验课的必要性,认为实验课类型选择率为验证型71%,演示型69%,创新型20%,在开设实验课的看法上各组看法也比较一致认为有必要开设实验课的医学基础课及选择率:人体解剖学96%、微生物与免疫学84%、生物化学85%、药理学88%、生理学83%、病理学85%、组织学46%。

1.3.3对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实验内容设置及教学的看法见表3。各组被调查者对实验课内容设置及实验条件、实验考核方式等方面看法比较一致。在“教学条件中影响学生医学基础实验课教学效果学习的因素”这一条目中,选择率比较集中,超过50%的分别是实验指导教师相关知识水平、授课方法与技巧、配套教材、课时数多少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2.讨论

2.1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实验的地位、目的、作用医学基础课的实验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石。100%的被调查者认为医学基础课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重要,并且医学基础课程有开设实验课的必要性,尤其是提高灵活性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主要起到的作用既是为学习专业课程打基础又为更好地掌握基础医学理论知识服务,这些观点是比较一致的。但组Ⅲ对医学基础课实验的作用选择率更高可能与当今护理工作者希望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护理技能的不断提高改进的发展形势有关。实验课内容设置的原则方面,多数被调查者认为一方面应与护理专业课相衔接,另一方面应以临床应用为目的,但三组的选择率有差异,组Ⅰ选择率相对较低可能是基础课教师偏重于基础课内容的完整性,而组Ⅱ和组Ⅲ选择率较高可能因为他们直接与临床护理工作接触,更加重视医学基础课为临床工作应用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所以更强调应以临床应用为目的。

2.2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实验课的设置医学基础课所占的比重在减少也是现代教改和护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99%的被调查者认为医学基础课有必要开设实验课,而且选择率多数超过50%,这也说明基础课实验对护理专业课教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其中人体解剖学的选择率最高达到96%,这提示教师要注重解剖学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紧密联系,适当考虑在教改中趋向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对组织学开设实验课的必要性的选择率三组看法存在差异,组Ⅰ选择率83%相对较高可能是基础课教师更注重实验课本身对组织学课程的直观辅助教学作用,而组Ⅱ和组Ⅲ选择率48%、35%,较低可能组织学对护理专业实践的指导意义不明显有关。本次研究显示被调查者普遍认为演示型和验证型实验是比较适合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验类型。创新型实验选择率低,这可能是由于医学基础课实验主要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锻炼基本操作技能有关。这与现在教改提倡提高创新型实验比率的观点不尽相同,可能由于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学生的基础知识有限,创新性条件相对较差有关。

2.3医学基础课实验内容设置及提高教学效果方面的思考在教学中如何使医学基础课实验有机的与护理专业课衔接互渗,提高其在专业课中的作用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也是今后教改的目的所在。在调查中多数80%被调查者认为医学基础课实验内容的设置应以临床应用为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更好的为临床教学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不断提高继续学习能力,使自身技能水平达到临床工作要求。调查中79%的教师认为医学基础实验课教师应适当进行系统护理知识的学习有必要,同时87%的被调查者认为专业课教师参与基础课实验建设是使基础课程实验能更好的服务于专业课教学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国外有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完医学基础后,不能很好的将医学基础知识与护理实践相联系,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临床实际问题[2],为解决这一问题一些研究者提出让医学基础课教师进行临床教育来进行学科知识的渗透,医学基础课及实验指导教师进行专业的护理知识的学习,同时护理专业课教师充分参与基础课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案的制定也有助于基础课实验与护理专业课内容的衔接和互渗。由此可见,教师进行双重知识背景学习有助于进行知识的衔接与互渗。[4]在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调查中,被调查者认为对教学效果影响最大的是教师自身因素(授课方法与技巧、指导教师的相关知识),其次是客观条件(教材、课时量)。这说明教师注重自身修炼,内涵的提高及自身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考核方面85%被调查者认为应采用实验报告+实践操作+平时成绩的综合成绩比较合理,可见教师们已经转变过去的期末一次操作考试定成绩的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在实验考核环节,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结论

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体系中作用很重要,不同教授方向的教师及临床护理工作的毕业生对此看法比较一致。重视医学基础课实验有机的与护理专业课衔接互渗,基础课教师不断学习护理知识,同时专业课教师参与基础课实验建设,注重实践教学与临床需要接轨,使学生从学校到岗位的跨距缩小,达到专业知识够用,技能要求实用的目的[6]。在实验教学工作中适当进行教学改革,不断进行基础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的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合临床工作的合格护理人才。

护理专业课教学范文第6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Bilingu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Nursing Specialty

CAO Jing, REN Mei

(Nursing College, Zhengzhou Railway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052)

AbstractBy analyzing current situation of nursing in our country, the author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bilingual education to teachers engaged in nursing teaching long-term.

Key wordsnursing specialty; bilingual education

当前,随着各国经济和文化等领域事业的发展,以及国际医疗合作的迅速推进,我国的对外医疗卫生事业合作也逐步迈上了新台阶。护理专业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愈来愈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而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涉外护理成为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亮点之一,国际医疗保健也进入我国市场,护理人员的竞争将进一步国际化。因此,既具有护理学专业知识,又能使用英语熟练地与人交流的护理人才必将成为今后培养的重点。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双语教学(主要是英语),是国际间护理交流合作的要求,是护理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护理人才的重要途径。

目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招收的主要是高中毕业生,经过高考的筛选,他们已经具有了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这为双语教学的实施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那么要顺利地对学生进行双语教学,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实施双语教学前学生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双语教学前,应认真评估学生的英语水平,了解他们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实际能力,并向他们讲清楚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为适应双语教学要求,应加强英语课程教学。由于双语教学一般在第二或第三学期开始进行,因此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应着重加强其英语能力培养。只有将其英语素质提高到一定水平,才能使其随时了解国外护理事业的发展态势、紧跟世界护理事业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第一课堂是知识传输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提高水平的最主要途径。提升第一课堂效率,就是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不能让学生只学“哑巴英语”,即只会读、写,不会听、说,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这一点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将来要与病人进行交流,需要自行查阅各种前沿文献。在第一课堂之外,要重视第二课堂的组织和开发。要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各种类型的英语讲座、讲演。鼓励学生不失时机地踊跃参加,积极接受英语交际应用的实践锻炼,如参加学校的英语角、节日晚会、英语演讲比赛等。此外,教师还可以精心设计、组织与第一课堂有关的其他英语交际应用的互助学习活动。这样,不仅复习巩固了学生课堂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大大的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从而在有形或无形中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永无止境的求知欲,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了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这是实施双语教学的最基本前提。

2 多途径、多渠道进行师资培养

目前我们大多数学校采取的仍是由英语教师进行语言教学,学科教师进行专业课教学的方式。但英语教师只是教授公共英语,而学科教师常由于英语功底不够深厚,英语应用能力较弱,同时专业课中又涉及很多专业词汇,从而不具备用英语进行专业课教学的能力。这就造成学生的英语学习和专业课学习脱节,从而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进行临床思维的能力。因此,培养一批能够进行双语教学的学科教师至关重要。可采用脱产强化外语培训,出国研修学习等途径提高教师的口语水平,加强英语的表达能力;邀请已较好开展双语教学的学校教师对学科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技能的强化训练;大力引进英语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复合型教师;积极鼓励英语基础较好的青年教师投身到双语教学第一线。

3 选择合适的双语教材

目前,我们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采用的多是中文教材。现行的中文教材中所附的英文词汇远远不能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而英文原版护理专业教材词汇众多,内容丰富,学生在使用时需花费大量时间查阅词汇,这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且由于课时限制,对于英文原版教材常常不能物尽其用;再者,英文原版护理教科书的价格较为昂贵,让学生直接多学科使用,很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若采用自编自选教材,虽然内容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但这也造成了教学的不严谨和语言表达上的偏差。由此可见,单独使用中文教材、英文原版教材、自编教材都各有其弊端。因此,我们应有选择地引进国外适合学生的优秀教材,可配合使用中文教材。但当务之急是尽快组织专家撰写适合我国护理专业教学特点的、高水平的双语教学专用教材。认真选择、设计、组织教学内容,使专业内容与重点词汇并重,避免内容陈旧,理论与实际脱节。同时可配合使用双语教案与多媒体双语课件,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倡小组讨论和情景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

4 把握好实施双语教学的时机和数量

学生入学后虽已具备了一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但相对于实施双语教学来说,其英语储备还远远不够。加之学生在中学阶段,由于高考这根指挥棒,所训练的英语只重应试,不重应用,没有养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英语仍属于弱势语言。因此,我们建议,在入学初期对拟进行双语教学的班级先加强英语能力训练,在第二或第三学期再开始进行双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英语的数量可逐步递进,初期汉语较多,渐进至英汉各半,若学生可以接受可全部采用英语。可在课前将本次课要用的词汇先布置给学生预习,以节省课上为学生讲解词汇的时间。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反馈,课下多与学生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及时调整不断完善。另外,在实施双语教学科目的选择上,如果仅仅是1-2门课程进行,很容易造成学生在专业词汇上的脱节现象,且不利于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很难达到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目的。根据我们护理专业的教学情况,可选择全部课程的一半左右进行双语教学比较合适。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尤为重要,既有一般的英语交流,又有专业知识的贯穿,这是提高护理人才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且双语教学若不宜仅限于某一时间段,那样势必中断学生的英语学习,尤其是专业英语学习,因此最好是持续进行,长期的教学与训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保证。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注重我国护理教育中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是护理专业教学的重要方面,实施双语教学也是必然趋势。这是从整体上提高我国护理事业未来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根本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6).

[2]李金奎.浅谈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英语辅导报,2003(7).

[3]湖文仲.英语的教与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护理专业课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中医院校 高职护理专业 病理学 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在职业技术教育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发挥重要作用[1]。高职护理专业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实用型的护理专业人才,并为其今后接受终生教育奠定良好基础。病理学是高等医学教育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问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由于其涉及的知识面甚广,在教学、临床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中医院校的病理学教学除了有病理形态学内容,还包括西医院校的病理生理学内容,教学内容繁多且较为复杂;再加上我校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对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有限,导致很多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信心不足,甚至不愿意学习病理学。如何提高中医院校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较好地掌握病理学知识,并能为医学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增强病理学教学效果,是每一个在中医院校从事病理学教学的教师都必须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也是病理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一、明确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修订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教材。

中医院校高职护理专业的目标就是培养实用型的护理专业人才。我校在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计划中明确指出,要把护理高职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护理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临床护理技能;能运用护理程序为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能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护理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病理学教学时,既保障学生学到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又使学生学好有关的临床病理联系,为护理专业课学习和临床实践打下基础。当前,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课时普遍压缩。以我校为例,目前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理论教学为34学时,实验教学为10学时。在如此有限的学时内如何达到其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究竟有哪些内容需要讲授?讲多少内容比较合适?学生究竟要学哪些内容?学多少合适?这些问题始终都在困扰着广大病理学教师。在现有情况下,解决这些问题是最为紧迫的。因此我们对教材的选择必须以“够用”为原则,以适应需要为教学重点,选择适合护理专业的教材,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重新修订病理学教学大纲,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及修复,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等是属于病理学总论的内容,是属于病理过程的内容,是后面各论学习的基础,因此我们要重点讲述,要讲透彻,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对于各论来讲,要结合现有临床实践特点,重点讲解各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可以把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作为重点讲授内容,而对像原发性心肌病这类发病率相对较低的疾病作为简单讲授疾病。同时,进行疾病讲解时,应把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放到同等重要地位。因为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只有明确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出现的根本原因,才能把护理工作做得更完善。

二、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增强病理学学习兴趣。

对于中医院校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来说,绝大多数同学的形态学比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的基础知识学习有限。另外由于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如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机能学知识掌握也不够深入。同时在我们所教授的学生中,有一些是文科学生高考进入这个专业的,他们相对其他学生来讲,对这些理科知识的理解、掌握就更加困难。基于学生的以上特点,我们就要选择更为丰富多样并且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与现代化的教学辅助设备有机结合,增强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

病理学的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体,同时包含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内容,以病理变化讲解为主要内容。往往是课上大量的文字和病理图片交替出现,单位时间内信息量大,学生稍有停顿,思路可能就无法跟上。这就要求病理学教师选择更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在理论课教学上,我们要将知识点大点分成小点,小点相互结合联系,有层次有对比地阐述给学生。同时可以应用一些已经被病理学教学广泛使用的比较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问题分解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及讨论式教学法等[2]。这样可以有效改善以往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同学们加入到讲课活动当中来。但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要求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且随时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教学辅助设备进入病理学的日常教学。目前,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最为广泛。在病理学的讲授中,我们需要制作符合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特点的多媒体课件[3],同时切记不能把过多的信息引入课件。多媒体教学节奏比较快,同等时间内信息量大于传统教学设备,如果课件内容多而繁杂,重点不突出,很容易导致学生的理解力下降;有时教师为了完成课件讲授,还会加快讲课速度,更容易造成教学效果不佳。另外BB网络教学平台现在也被很多学校应用,通过BB平台可以定向而有目标地对某一个学生进行辅导,实时交流,实现因材施教[4]。自2007年我校BB教学平台创建以来,我们放入部分病理学教学内容,同时使用其他的功能,如布置作业、在线练习等,有效增强了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实验课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为了使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和进行临床实践,实验课教学也是不能忽视的部分。理论教学要做到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讲解透彻,实验教学要将学生引导到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相结合的中心上来,从光学显微镜和大体标本两个层次掌握病理学知识。我们编写了适合高职护理专业的使用的病理学实习指导材料,重点掌握的切片标本和大体标本提供相应的临床病理资料。比如讲解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的大体标本时,临床病理资料会提到胸痛,问学生患者为什么会有这一症状,之后让学生重点看标本上胸膜处大量渗出的纤维素。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相应的实验课效果也会不断增强。同时结合显微互动系统等现代化的实验课教学手段,开放标本陈列室等方式,努力使学生掌握更为牢固的病理学知识,以便更好地为临床工作服务。

病理学教学活动是一个需要不断总结、不断创新的过程。对于高职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学来讲,我们需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心,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学生反馈,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增强病理学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为临床培养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专业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VOL7,(2):5-8.

[2]郭刚.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病理生理学杂志,2009,VOL25,(11):2285.

[3]亢春彦,张秀芝,肖红.基于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病理学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10,VOL7,(11):515-516.

护理专业课教学范文第8篇

德育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有良好职业道德护理人才。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护理专业是我校的师范专业,培养目标是为临床护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妇产科护理》是护理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为达到培养护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目标所设课程中的重要职业能力课,所以我们全体妇产科护理教师组成团队,根据医院妇产科护理岗位需求对妇产科护理课程教学重新全面有序地进行改革,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以适应新形式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1中职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护理工作者,承载着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既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为一名合格护理工作者的必备条件。在专业课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护理工作的神圣性和崇高性,并将其化为自身的行动,在学习中一丝不苟,在临床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真正为人民群众解除病痛的合格护理工作者。

2在中职《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与方法

(1)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素,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因此,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必须要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如邀请相关专家教授进行职业道德知识的系列讲座或培训;不同专业教师间相互听课,相互交流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经验;资深的专业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指导等。再次通过专业教师到临床进修,在实践中深刻体验职业道德知识在临床中的应用,给职业道德教育提供鲜活的素材,使职业道德教育真正与临床护理零距离。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融职业道德教育于理论教学环节中,在妇产科护理专业课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点的掌握,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则很少涉及,通过改革,将妇产科护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在教学目标中提出了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具体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在理论课的讲授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入德育教育的切入点,注重专业课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

1)案例教学法,在分娩这章的教学中,强调护理工作者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要认真观察孕产妇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学生的认知。如一位产妇会阴侧切缝合术后在产房进行2小时观察,期间几次向当班护士反映切口处疼痛,会有些坠胀感。护士认为是产妇娇气,没有引起重视,也没去查看切口情况,直至接班医生来时才发现阴道后壁有一较大血肿,只能拆除缝线、清除血肿后重新缝合。如果我们护理人员能仔细观察,及早发现,就能给这位产妇减少不必要的痛苦。通过这样的案例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应该时刻以人为本,既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2)情景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在讲解分娩期第二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时,教师描述了临床的一个场景:一位产妇宫口已开全,但由于剧烈的宫缩痛没有正确运用好腹压,而是大喊大叫,以至产程进展缓慢。接产的人员表现出十分气愤,甚至大声训斥该产妇。通过这个场景的描述,让学生思考这位护理人员的行为是否恰当?并且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这名护理人员,应该怎样对待产妇?如果自己是这个产妇,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反应?让学生分别扮演护理人员、产妇、家属等不同角色,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临床情境,学会了换位思考,真正理解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意义。

(3)加强教育引导,融职业道德教育于实践教学环节中,妇产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该注重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如学生在模型人身上练习产科检查时,有些学生拿人模型嬉戏、玩闹,态度不严谨。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应该及时制止并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确人模型是为教学活动更加贴近临床提供了一个平台,作为护士应该懂得珍惜这些模型教具,把它们当做真正的产妇来练习各种产科操作,从而提高今后进入临床护理动手能力。还有一些学生在实验课堂上不爱动手,嫌脏怕累,针对这种态度教师应严格进行批评教育,还可以举出一些例子,如许多妇产科医生,护士,为了抢救新生儿生命,用口将新生儿呼吸道内分泌物吸出。通过在实验教学中加强教育和引导,从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救死扶伤、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高尚道德情操。

(4)让学生假期到医院实习尽早接触临床或社区,融职业道德教育于见习中,到临床或社区见习能直接与患者接触,容易唤起学生对患者的同情心和救死扶伤的责任感,是培养护士职业道德素养的好时机。由于妇产科护理服务对象是女性病人,疾病的护理常涉及个人隐私,有些患者对见习同学易产生抵触情绪,拒绝学生询问病史及操作观摩。我们在见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护患沟通技巧,要求学生态度严肃认真,语言和蔼可亲,动作轻柔,关心体贴病人,耐心倾听和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他们的顾虑,以取得充分的理解和配合,从而收集较真实完整的病史资料,做出护理诊断,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同时,逐步培养他们以患者为中心高尚道德情操。通过两年的改革尝试,中职护理在进行《妇产科护理》教学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将临床妇产科护理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两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使职业道德教育有效渗透于妇产科护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具备高尚道德品质的技能型护理人才。学生就业后,受到各个医院好评。

护理专业课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医学物理;护理专业;物理教学

医学物理学是医学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物理课,应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正确地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医学专业学生在以后工作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一、大专护理专业物理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职高专对专业课要求普遍重视,而作为基础课的物理课不够重视。对物理课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做法。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教学课时不断减少,物理实验也不断减缩,物理实验未能体现医学特色,多为验证性实验和纯物理实验。实用性差与护理专业课相关联性不大,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二是实验内容、实验器材陈旧,方法过时,技术落后,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方法落后,方式呆板与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知识的更新极不适应,物理实验的教学基本原理没得到充分体现。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充分足的空间,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导致学生对物理课缺乏兴趣和信心,与专业课相比,物理课不大受学生的重视,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物理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不能发挥物理课的优势。

二、基础物理课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大专护理专业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院改革了部分教学内容和方法,根据学生基础知识和接受新知识能力,及理解能力,选择与医学联系较多的内容。我们的教学理念是: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注重物理知识与护理专业知识联系,突出物理学与护理专业知识的交叉渗透的特点,针对学生进行了主动思考的训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的思维方式,严谨的科学做风,逐步学会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为他们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物理课是学生入校门后的最早接触的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之一,新生物理知识不完备,首先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定律,学习基本实验方法,掌握常用实验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加强基本实验,选择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实验,不仅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定理定律是怎样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形成,掌握定理、定律。例如:实验室中有效数字的处理,计算数据的处理及万用表、示波器的使用;张力、压力、血液粘度的测定等。通过基础实验,使学生正确地使用仪器,分析结果和书写实验报告,获得基本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严谨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抽象的物理理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技能。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学生都应该把物理实验作为学习的重要部分,注重素质教育更要把它作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动手能力及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在物理课教学中带着问题授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及动手能力的培养。由于物理课课时有限,无法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讨论,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去获得实验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择一些物理实验目的明确、同时具有实际临床意义的内容,引入到学生实验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医用传感器测量学生自己的脉搏,呼吸波等。该实验现象直观,可自动记录和提供实验分析曲线。这种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注重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人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离不开物理教学,物理教学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课堂,也是医学专业开设物理课的一个主要目的。首先让学生结合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试验操作,例如《B超与核磁共振的临床试验》,《血压计的使用》《膜电位的测定》等实验,教师只给出任务不交代具体步骤,让学生自拟方案,提出设计思路和实验步骤,实验中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对有自学能力,且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还可以选做一些个人感兴趣的实验,这样学生就可以抱着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去实践和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学会用物理知识解决医学问题,这样对理论知识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加强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物理教学改革,教师是实施教育改革的直接参与者与发挥主导作用的人。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物理理论功底和实验教学的丰富经验,还必须要有实践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要随时了解和掌握一些医学新动向和和医学研究问题背后蕴含的物理思想,并给学生恰当介绍学科前沿知识,善于将物理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使学生从物理角度理解一些生命现象。教师还不段学习相关联的学科知识,即医学和生理学知识,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并且要有专研和创新精神,通过物理教师的努力,大专护理专业的物理课改革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强、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侯晓强.大学物理实验(医用)[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21-23.

护理专业课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高护生;法律意识;对策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关系到人们健康生命安全的始终。近年来医疗纠纷逐年递增,要求经济赔偿和追究法律责任的案件明显增多。因此,加强和重视对高护生的法律意识教育,使他们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和医疗风险意识,初步具备驾驭医疗风险的能力,学会起码的职业保护常识[1],并在实习过程中实践,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及职业保护意识,为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 高护生法律意识教育的现状

1.1 高护生法律意识缺乏 据目前在校高护生来源看多为独生子女,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学校,社会阅历肤浅,选择专业时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基本停留在打针送药的观念上,不能充分认识到护理人员所承担的医疗风险和法律责任。

1.2 法律意识教育滞后

1.2.1 教学主管部门重视不足 我国的基础教育一直以应试教育见长,侧重于自然知识的传授,学生人文素质欠缺,使学生与现实社会生活隔离,学生很难对某种职业从风险上认识、考虑[2]。对此,教学主管部门重视不够,医学大专院校课程安排上没有将医学法律法规纳入必修课程,甚至绝大多数院校选修课中都没有医学法律法规课程,更谈不上学习《护士条例》、《护士守则》等新的法律法规内容了。因此学生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严重不足。

1.2.2 教师法律意识不强 目前国内护理教育基本停留在基础临床生产实习“三段式”模式。护理专业课教师掌握的有关职业法律知识十分有限,而基础课教师由于长期脱离临床,有些教师甚至是从大学毕业就一直从事基础医学教育[3],缺乏对护理人员所承担的医疗风险和法律责任的认识,法律意识本身就不强,因此就缺乏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引导及灌输。在临床课教学中,教师虽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并有丰富的事例说明,但由于教学学时数有限,也只能完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无暇顾及法律问题的讲解,很难做到全面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

1.3 实习医院缺乏法律知识教育

1.3.1 上岗前无系统培训 学生到实习医院后,多数医院在学生上岗前会安排医院规章制度及有关内容的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的集中培训,而往往忽略了临床法律知识的集中培训,缺乏医德规范及差错事故防范等安全教育,因此护生既缺乏他人安全意识,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1.3.2 带教老师法律意识教育不足 实习医院一般都有明确的规定让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师以上职称人员担任带教老师,她们虽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但由于忙于完成日常工作,对学生的带教也只注重临床专业知识及技术技能的传输,而缺乏法律意识的引导教育。往往在学生发生差错事故或医疗纠纷后才意识到法律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2 高护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学习、教育、实践当中才能形成一种自觉主动的思想意识,因此对护生的法律意识教育应贯穿于护生入学开始直至毕业实习的各个环节,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和长期坚持。

2.1 法律意识教育从护生入学抓起 护生入学后通过学习护理基础课程将逐渐提高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但对护理职业的风险性及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可能所面临的法律问题无从认识,学校应调查了解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及法律意识的现状,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医疗护理法律法规课程,使护生一入学就受到护理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教育,为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及法律意识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加强教师法律意识培训 针对目前各校基础课教师医疗法律意识不足的现状,各校把法律意识教育纳入教师在职培训计划,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教师进行法律意识的学习和提高,只有教师的法律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才有可能提高。

2.3 融法律意识教育于专业课教学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主干课程,也是护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从中所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护生今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特别是各项技能操作及医疗护理文件书写等内容的教学中应强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护理文件书写的及时、准确、完整、简要、清晰的重要性等均有其重要意义。在教学中融入法律意识教育常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在临床课如《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各专业课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将临床典型案例或近年来所发生的医疗纠纷及护理差错事故给予讲述,并组织学生讨论,有意识的进行法律意识教育。

2.4 强化临床实习中的法律意识教育

2.4.1 集中培训 实习医院将法律意识教育纳入到实习生岗前培训内容进行集中培训,除学习医院规章制度外,还应进行医德规范、差错事故的防范等安全教育,学习《护士条例》、《护士守则》等医疗法律法规,结合临床医疗事故和往届实习生的临床差错,吸取经验教训,明确实习生的权利和义务界定,督促护生恪守职业道德,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保护意识。

2.4.2 带教老师引导 实习初期学生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各项操作也较生疏,常会出现紧张情绪,容易发生差错。带教老师在细心指导各项实践操作的同时加强监管力度,强化自我管理机制,让学生逐渐认识到任何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性,并根据护生不同阶段、不同心态及对临床护理工作的熟悉程度进行进一步深入地教育,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树立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及法律意识,为学生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运怀英,孙亚琴.医疗风险意识教育是高等职业护理教育的责任.护理杂志,2006,23(2):8182.

[2] 吴泽全,段素玲,张云华,等.加强医学生医疗风险意识教育.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5):4849.

上一篇:专业教学改革范文 下一篇:农学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