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07 13:25:25

护理学专业

护理学专业范文第1篇

您好!首先感谢您抽出时间来阅读我的求职信,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

我叫XXX,是XX护理学院的应届毕业生,主修护理学专业。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真诚地向贵院推荐自己。

敬业是我的态度,诚信是我的人格基点,真诚是我的做人原则,爱心是我拥有的最大财富,严谨求实是我的性格。在我院浓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氛围及“大医精诚”的校训下,在校期间,我孜孜不倦,勤奋刻苦,诚实守信,成绩优良,较全面、扎实的掌握了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及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担任本班XX委员期间,培养及提高了组织、管理、沟通等能力,工作认真负责,组织本班同学积极参加学院各项活动、社会实践及一系列班级活动,均取得不错效果和反映。本人也积极参加学院各项活动,同时也是本班优秀共青团团员。

实习期间,我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巩固理论,使自己在护理技术方面有了丰硕的收获,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稳健,专业功底更加扎实。实习中,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脑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能正确回答带教老师的提问,规范熟练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及专科护理操作。加强了对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的理解,培养了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判断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及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获得了带教老师及患者的一致好评。

在生活中我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吃苦耐劳的人,工作热心主动,脚踏实地,勤奋诚实,能独立工作是我对工作的本分,独立思维,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是我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跳台。而且通过三年的大学学习和一年的医院实习工作,培养了我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团队意识。

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实的内涵。对于实际工作,我相信我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如果有幸能够加盟贵单位,我坚信在我的不懈努力下,一定会为贵单位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衷心的祝工作顺利,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求职人:XXX

护理学专业范文第2篇

1研究对象

选择护理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普通班及英语班学生114人,杏林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班学生76人,共计190人,研究对象均选用第四版尤黎明、吴瑛主编《内科护理学》教材。杏林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班学生为对照组,护理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班学生为实验组。

2研究方法

2.1教学内容

内科护理学分全学年二个学期的授课任务,第一学期的临床见习内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24个学时,12个学时在实验技能中心,12个学时到附属医院相应的各系统病房,第二学期的临床见习内容: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风湿免疫系统,临床见习学时也是24个学时,12个学时在实验技能中心,12个学时到附属医院相应的各系统病房,对照组秉承传统的教学方法,每学期的24个学时均到附属医院相关各科系去见习。

2.2教学方法

对照组秉承传统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每理论授课完成一个章节后安排到与教学相匹配的相应的各系统专科去见习,每个系统准备2~3典型病例,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由专科带教老师或总带教老师共同复习讲解疾病的名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要点等,使同学们通过见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并对典型病例能够制定完整的护理评估体系,并结合一个病人患有多种疾病的知识贯穿学习及病例小组讨论,使同学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内科护理学的疾病能够做到理解、消化和掌握,实验组除了上述方法以外,将一半的学时带到实验技能中心去见习,目的是提高本科生的医疗工作新知识和新技术,具体方法如下:呼吸系统:示教气管插管、胸腔穿刺术,并讲解其适应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示教引流,学生之间模拟练习,示教呼吸机基本操作,学生反复练习。循环系统:学会心电监护导线连接、故障排除法,注射泵、输液泵的操作方法,掌握除颤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模拟人身上每个人都要复示以上的操作步骤。消化系统:示教三腔二囊管插管和留置方法,测气囊压力、放气、固定等护理注意事项,示教腹腔穿刺,讲解其适应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学生复示,讲解胃镜、肠镜检查术前、术中、术后的配合护理。泌尿系统:示教腹膜及血液透析,讲解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着重讲解留取各种尿标本的采集方法,并强调以后到临床工作要如何准确为医生提供准确尿量,不要把留置导尿袋中的尿液的刻度作为实际尿量记录,因为它会比实际记录的尿量要多0.5~1倍,所以注意学生的责任心教育更为重要。血液系统:示教骨髓穿刺方法的讲述,学生复示。风湿免疫系统:多媒体示教专科检查的手法,学生复示。内分泌系统:尿糖及血糖仪的监测,如何正确使用血糖仪,每位同学互相监测,掌握糖尿病不同食谱间换算,多媒体示教有氧运动体操。神经系统:示教腰椎穿刺,讲解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示教瘫痪肢体功能锻炼的操作手法,学生复示。

2.3评价方法

2.3.1教学效果评价在整个实验技能中心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各系统的专科技术操作能够熟练掌握,并对课后的自学能力也大大提高,因为各项操作只是由老师讲解并操练,并没有给同学们复习资料,所以课后同学们要查阅资料,并且准确记录相关数据,我们对24个技能操作也采取考试方式,杜绝同学们到实训室走马逛花、流于形式。

2.3.2对考试的设计分为理论考试,和24个技能考试。24个技能操作也采取考试方式,采取随机抽签考试原则,其中理论考试设题型5种,题型为A1、A2、A3、B型、X型选择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体现在A1型和A2型题上,难度较大的体现在A3型和X型题上,在这两种题型上,主要考察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进行统计,并对数据进行SPSS进行平均数的差异分析,结果分析出两组数据所代表的总体存在的差异[1]。

首先对试卷每一道试题的正确率进行统计,然后利用SPSS软件中的公式检验来自两个的两组样本平均数的差异性[2]。Z=X1-X2S1n1+S2n2其中,X1、X2是样本1,样本2的平均数;S1、S2是样本1,样本2的标准差;n1、n2是样本1,样本2的容量。从而判断它们各自代表的总体的差异是否显著。其Z值=3.68>2.58,P<0.01,数据结果显示了两组存在明显的差异,体现了新的教学方法比原来的教学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

3讨论

护理学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升本;护理;情况调查

辽宁省实行普通高等教育中升本考试是我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研究者所在单位也从2012年起开始招收护理学(中升本)专业的学生,但是“中专毕业生”身上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本科生”的一些特质,逐渐对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提出了挑战。在这种情势下,对中升本护理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深入剖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调查对象、内容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级护理学(中升本)专业学生323例,2015级护理学(中升本)专业学生333例。

(二)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包括自我认知、家庭特点、学业困惑、求职就业等四个维度,38项内容。

(三)调查方法

采取自设调查问卷法。由研究人员向受试对象讲解调查的意义、方法后,由受试对象独自填写,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发放问卷656份,回收650份,回收率99%。

二、结果

(一)自我认知

这部分从自身欠缺的素质、日常表现等方面对中升本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2014级与2015级之间无明显差异。受访者认为自我管理能力或学习能力是自身欠缺素质的达到60%以上,课堂纪律方面选择好的也不超过20%。具体见表一。

(二)家庭特点

第二维度从家庭基本情况、家庭经济情况等方面,四项内容,了解中升本护理专业学生的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的结果显示各年级现状基本趋同,家庭经济情况方面中升本护理专业学生中家庭贫困学生占1/3。具体见表二、三。

(三)学业困惑

学业困惑包括专业理论、临床技能、英语学习的感受、习惯及需要加强的课程教学等方面内容。在学习感受的三项内容中,表示对专业理论、英语学习感觉吃力高于临床技能。在复习考试这项中,有半数受访者选择期末突击复习这一不良学习习惯。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被排在需要加强的课程教学的第一位。具体见表四、五。

(四)求职就业

第四维度求职就业主要通过是否有职业生涯规划、是否有明确的实习意向、是否有明确的就业意向、是否了解本专业就业情况、求职定位等项目,对中升本护理专业的学生看法进行了解。在对中升本学生培养中,被认为最需要改进的是就业服务。非常明确有职业生涯规划、实习意向、就业意向均不足20%。具体见表六。

三、讨论

(一)在各维度调查中不同年级中升本护理专业学生基本趋同

两个年级的护生在自我认知、家庭特点、学业困惑、就业目标等四个维度,共38项内容的调查中的观点相近,说明这一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相近,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他们做整体的规划和统一的目标。

(二)在自我认知方面得出的结果比较客观

中升本护理专业学生对课堂表现,有无迟到、旷课现象等问题的看法,2014级、2015级分别有90%和79%的学生认为有旷课、迟到现象,这与对中升本学生欠缺的素质的看法相互印证(两个年级认为中升本学生欠缺自我管理能力或学习能力的均已超过半数),由于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缺失,导致迟到旷课的情况发生,课堂表现也因此不太理想。因此,中升本学生的辅导员老师应重视日常管理,帮助学生提升自律意识。

(三)家庭特点

结果显示,2014级和2015级中升本护理专业学生中只有18%和15%的家庭父母双全,但是却分别有21%和24%的学生不同时与父母亲生活在一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注意这部分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心理状态的情况。另外,两个年级共有30.5%的学生处于贫困家庭,这是一个较庞大的数字,提示我们应该重视帮扶助困工作,以引导贫困家庭的学子自立自强。

(四)学业问题突出

首先,知识结构不均衡。虽然在中专阶段学习过护理专业,但中等职业教育“重技能轻理论”造成中升本的学生在技能方面能够比较轻松地驾驭,但在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就显得比较吃力。再加上初中基础比较薄弱和高中阶段缺失,造成中升本学生进入本科阶段后,在文化课提别是英语学习方面的巨大困难。其次,学习习惯较差,缺少主动性。调查显示,受访者中只有7%的2014级学生和15%的2015级学生有上自习的习惯,而靠期末突击来应付考试的达到半数。在学习非常吃力的内容中,中升本护理专业学生将英语排在第一位,然而在加强英语学习过程中2014级和2015级分别有62%和54%的学生并没有采取措施,缺乏学习主动性。

(五)求职缺乏计划,就业好高骛远

就业服务在本次调查中被认为是最需要改进的,这说明中升本护理专业学生非常关注未来的就业去向,但是他们却缺乏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表现在对本专业近年来的就业没有充分了解,实习与就业意向明确的学生均低于2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普遍对毕业后就业定位过高,选择三甲级以上医院的学生占到70%,这与整个就业市场对中升本护理专业学生的定位不符。以上均提示就业指导工作者应引导中升本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择业观,帮助学生制定符合自身特质的职业生业规划,鼓励学生用“先就业再择业”的心态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小结

通过调查问卷、翻阅学生个人资料、与学生谈话以及家访等形式,掌握中升本护理学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动态、家庭特点、学业困惑、求职就业等方面的信息,准确把握中升本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共同特点和问题。建议学校对该层次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和需求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因材施教,专门为该层次的学生制定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自身的优势,顺利完成学业,提高自身的素质,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护理学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护理学;双语教学;人才培养;国际化

一、双语教学的目的、意义

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国际通行的一般意义的双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在这里,第二种语言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科目。语言是工具,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英语或专业技术,而是使用英语去学习专业技术。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专业原版文档的习惯,为今后学生的学术提升奠定良好基础,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可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护理学双语教学实践的基本现状

(一)课时安排

大部分授予护理学专业本科学位的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倾向于医学生培养模式,即培养“junior doctors”,而不是“nurses”。设置了很多医学生要求的专业课程,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医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人体组织胚胎学、局部解剖学、分子生物学、临床药理学,这些课程在国外授予护理学本科甚至研究生学位的院校都不会开展,可我国大部分四年制本科院校都有这些课程。前期这些课程的开展占用了后期护理专业课程的学时,使得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受到影响,造成安排的课时不足。

以本人所在的武汉科技大学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为例:双语教学课时量占总课时量只占23%,只是少部分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如护理学基础、内外科护理学,等等。还有很多课程应该开设双语教学但却受制于种种原因没有开设,如护理学导论等。

(二)教材选择

国内现有的大部分教材的选择陈旧过时,很多是国外淘汰的资料,教材内容更新不够,无法适应当代医学科学发展的速度现状。有的甚至于临时拼凑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概念、术语表达阐述的规范性有所欠缺,使得学生用中国式的英语学习专业知识,这就失去了双语教学的本来意义。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抛弃过时的教材内容,广泛吸收反映时代进步的最新知识、最新科技成果,将国外最新的科研成果纳入教学范围,是选择原版教材的着重点。

(三)教师基本状况

我校具有高水平英语的专业教师(如通过CET-6,TEM-8,TOEFL,IELTS等)不多,授课时用英语讲课的比例低于50%。大部分教师是相关专业科班出身,用英语教专业课尤其使用原版教材并无优势,只是具有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而听说交流能力特别是专业听说英语欠缺,不能有效地将护理专业知识用英语进行传达。

(四)学生基本评价

学生普遍感觉,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授课只是照本宣科,简单地将英文内容翻译成中文;大部分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认为双语教学只是一种变相的外文教材的(如果配有原版教材的话)翻译课,自己看书效率可能更高,因而产生抵触情绪。同时,学生的英语基础各不相同,虽然大部分学生过了CET-4,但是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普遍不高;再加上学生接受能力有别、个人兴趣存在差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又做不到分类视角,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三、解决措施

(一)师资配备

双语教师首先应立足于英语水平的提高。有条件的院校可以有计划地选派教师赴境外高校进行研修交流,在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同时,注重把握学术发展前沿、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同时可以广泛了解外语国家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禁忌习俗,避免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如果是在国内培训,可以在教师授课前的一个学期集中进行口语培训,如学习“CLT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交际语言教学)、“CLIL content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内容与语言综合学习等),以提高语音、语调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注重提高教学能力,掌握相应水平的科学有效的英语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好学生的表率。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尽量采取一些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授课内容,避免由于语言理解落后造成的学生思维障碍,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

(二)课程设置

选择合适的双语课程对于双语教学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双语教学并不意味着全部课程都能纳入双语教学范畴,要考虑到课程的难易、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可操作性,科学合理地规范双语课程设置。如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可以多安排与护理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而相应减少医学相关课程如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将护理专业课(如护理学基础、内外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等)双语教学的比例提高到总课时的一半以上。

(三)教材选择

尽量使用最新版的英文原版或影印版教材,其特征为:原汁原味,反应最新学术前沿;实用性强、概念描述详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启发学生自觉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习题难易程度适中。

(四)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牢固树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启发式、开放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慎重选择互动材料、分组讨论或小团队演示或分组作业,鼓励学生自我展现,注重提高学生的听、说、写能力;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将学生尽快带入情境;尽量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合理确定改革考试方式,科学划定期末、期中及平时成绩比例。

本人在实际教学中主要采取的方法有:采取形式多样有趣的warm-ups,如比喻式自我介绍、头脑风暴、看图说话、对/错练习等;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每次由3~6位同学进行讨论,并由小组中的一人或多人回答问题,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可以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思考和回答问题比较放松,每个人都得到练习和回答问题的机会,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回答问题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情境设置尽快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到讨论主题上来,又通过学生的分组自由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最后在总结点评的时候,将学生的这种发散性思考集中到老师预先设置的教学目的上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而老师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学生思维、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促进双语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五)授课对象的选择

有些院校是为了双语教学而进行双语教学,甚至在大一时就开展双语教学,这个阶段的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均比较差,而且词汇量小,与专业知识的接触有限,如果实行双语教学,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教学效果自然不佳。最好是在三年级开设双语教学课程,这时学生大部分已通过四级考试,相对来说难度要小一些。另外可以采取分类教学的方法,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对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将双语课程开设为选修课。

护理学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护理教育 护理专业 护理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医疗卫生意识逐步增强。以及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护理学专业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培养护理人才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而社会对此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对护理学专业教育现状的研究是势在必行的。

1护理学专业教育现状分析

1.1当前护理学专业的基本情况

1.1.1从培养目标来看

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不仅是从教学的实际课程出发,也是从我国的实际社会需要来看,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一定的科研和创新精神,最后必须具备超高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可以从事护理工作的能力。

1.1.2从课程设置来看

当前绝大多数的医学院校是以试行方案和学校本自身的培养方案为依据来进行课程的设置。由于我国的护理学专业的教育起步比较晚,在课程设置方面处于摸索前进的状态,因此在护理学专业上,其课程设置并没有十分明确地划分。一般来讲,包括:公共课,如英语、政治等;专业必修课,如病理生理学、护理学等;专业选修课,如医学统计学等;社会实践;学术活动等内容。

1.1.3从能力培养现状来看

目前来看,我国对于护理学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护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临床实践能力、科研的能力以及护理能力。因此,对于护理学专业来说,其发展应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以及培养目标上,要与能力培养相匹配、相吻合。

1.2护理学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充分。首先全面合理的课程设置必须包括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而在理论课上,大多数学校是进行集中授课。在实践课上,主要是通过一些实习机会让学生进行实践演练。但是护理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根据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侧重点不同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招生规模的不合理扩大。由于我国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扩招,护理学专业的招生规模也是逐年递增。而这种情况的发生,势必会导致师生比例不平衡,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3)师资力量薄弱。在当前的大部分高校中护理学专业的专职教师仍处于紧缺状态,而且,部分教师也存在科研能力不强、职称较低的问题,这种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势必会影响护理学专业的发展。

(4)教育资金设施的投入不足。由于护理学应用性的专业性质决定,在护理学专业中,进行实践能力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是以在实践教学中对于实验室以及实验器具的需求较多,学校应该为此配备充足的实验室,同时给与资金支持来使学生的临床能力得到培养。但是,目前部分高校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实验室缺少的问题。

2护理学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2.1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护理学的发展中,其课程设置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进行最基本的理论教学,同时也要加紧临床实践锻炼。否则就会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到全面的发展,没有理论的支持,学生的临床能力也不会得以提升,而若没有临床能力的锻炼,学生的理论知识也将得不到应用。因此,在护理学专业的发展中必须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相结合。

2.2实施多样的教学模式

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讲授,应该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实施多样的教学模式,比如,小组讨论、学生讲课、自主学习等模式。同时,由于网络的发达,在护理学专业的教学中应加强网络的应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程学习,也可以利用网络加强师生交流。此外,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应该采取导师制度,一对一辅导,邀请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为学生进行指导,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其工作能力。

2.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教育国际化、现代化的影响下,以及网络的迅速发展,护理学专业也应该与时俱进,加强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接轨。护理学专业虽然强调临床实践能力,但是科研能力也应该加强,这就需要通过邀请国外专家、开展学术交流、进行学术讲座等活动,来学习国外先进的护理学理念与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对于护理学专业的发展是具有指导性作用的,不仅有利于提高办学水平,也会使我国的护理学专业教育更加先进,朝着更高水平前进。

总之,当前我国护理学专业教育现状还是比较乐观,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程设置问题、师资力量问题等,而我们也应该从这些问题出发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使护理学专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使其发展水平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 邵光华.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2,3(2):97-91.

护理学专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护理学专业;考试方法;改革

考试的目的是通过对“教”与“学”的双向检测,帮助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发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改进课程教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1]。护理学专业过去考试形式主要采用平时考核加期末考试的方式,基本上是传统的考查书本知识的模式。随着护理教育的发展,传统的考试方式已不能适应教学需求。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符合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就必须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和课程采取不同的考试考核方式。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

1.制定考试考核方法改革的相关制度

考试管理是保证考试的公正性与客观性、正确发挥考试效用、促进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2]。因此,需要对每个环节细化管理并严格把关,实现环环相扣、相互促进的全过程管理。我校一直将抓好考试工作作为教学改革与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每学期期末考试,全校层层动员,狠抓考风考纪,但要想真正体现考试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五大功能,仅靠抓考风考纪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校确定了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制定了考试方法改革的制度,如《教考分开与考试管理制度》、《技能操作考核与评价标准》、《考试考核成绩评定方法》等,以保证考试改革顺利地进行。

2.考试方法改革的对象

护理学院2006级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2个班级的全部学生,共199人,年龄19~25岁,其中女生185人,男生14人。

3.考试方法

护理学是一门应用能力很强的学科,围绕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在考试方法上既不放弃行之有效的传统考试方法,又要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大胆创新,在科学命题和考试形式上进行改革。

3.1传统题型考试:在课程教学结束后进行课程内容反馈测试,以传统题型为主,如选择题、填空题、判断是非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等。试题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难易度、题量适中,体现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病案试题考试:由于每个案例试题都涉及到病因、病理、临床症状、体征、化验以及特殊检查结果,学生必须对上述知识全面掌握,收集资料综合评价后方可做出正确判断。在《内科护理学》和《外科护理学》中采用,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各个知识点,而且能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效果,巩固知识。

3.3常用护理学技术操作考核: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真正向社会输送有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护理人才,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各项常用护理操作项目。在传统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大都运用抽签、小组“捆绑式”或小组推荐式考核,无法保证所有同学都能参与考试。改革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模式,建立试题库,以病例形式考核,避免学生机械操作,将操作技能成绩比例上调。统一操作评分标准,对每项操作考核严格设定时间,并规定超时扣除相应分数[3]。

同时将见习实习期间的成绩纳入到综合成绩计算;

4.评价改革成效

实施考试改革后对2006级199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95%赞成考试改革;88%认为考试改革课程的数量合适;12%认为不合适;10%建议调整课程数量。在调查学生对考试改革后与传统考试在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方面,37.8%认为考试改革效果好;较好占22%;一般占10.5%;较差与差为零。认为传统考试效果好的占8%;较好的占6%;一般的占10.4%;较差占3%;差的占2.3%。本调查发现,改革考试后与传统的考试方法相比,学生更加欢迎本考试方法。

考试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考试改革绝不是削弱考试,而是要提高考试的信度、效度,进一步强化考试功能,使考试符合并促进素质教育。随着护理教学改革的深入,必将为社会输送适应现代化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正国,顾亿天.一手抓考风考纪,一手抓考试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2,(5):30-311.

[2]田国强.关于改善学风,教风的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2006,(1):6-7.

护理学专业范文第7篇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高职教学;护理专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全新护理模式的构建,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成为当前护理学科发展的要求,也是适应体制改革对人才层次、能力要求的必然结果[1]。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学科,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临床专业课,是培养儿科专业护理人才的重要的课程。儿科护理专业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和教学目标不合理国外高等教育儿科护理学课程设置中,提倡以儿童的身心健康为中心,同时强调临床护理、观察;而国内高等教育儿科护理学课程设置与之差异很大,多数以儿科疾病的护理为中心,仅儿科疾病的护理就占总学时的80%[2]。课程目标侧重于患儿疾病的诊断、临床表现、治疗以及护理,不能满足社会对健康的需求。(二)教学方法落后多年来,儿科护理学教学一直偏倚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较单一枯燥,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师生缺乏有效的互动[3]。学生被动地灌输知识,教师讲得多,学生主动参与得少,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或无兴趣,积极性不能被有效调动起来。(三)教学内容脱离了实际教学内容多缺乏临床实践教学,理论课所占比例偏大,临床实践教学内容偏少,教学内容与临床脱节,拉大了与临床实践的距离,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四)考核形式单一目前,儿科护理学课程考核仍以试卷考核为主。试卷考核只能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识记程度,不能有效考查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团结写作能力及护患沟通能力等。要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就要实现考试形式的多样化。

二、提高儿科护理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优化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以重视儿童身心健康,突出儿童保健的重要性,关注住院儿童心理、生理的护理为准则。学生要能陈述不同时期儿童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分析个人、家庭、社会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能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与患儿家属和患儿交流;对不同时期的儿童进行综合全面地健康评估;指出儿童常见健康问题;灌输整体护理的观念,强调病情观察、健康宣教的重要性;让学生持续、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及解决问题、健康宣教及护患沟通能力。(二)调整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突出高职护理的专业特色,强化技能训练和实践。如何让学生将获取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取决于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4]。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将教学内容分为生长发育评价、儿童保健、住院儿童护理、常见病患儿的护理四大板块,做好三个突出:①突出生长发育评价、儿童保健;②突出整体护理;③突出综合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改进教学方法采用不拘一格、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教学反馈,实现教学相长。例如,患儿常见疾病护理采用OSCE模式教学法,模拟临床场景,锻炼学生临床应变能力;生长发育章节用图片、动画、音频等多媒体教学法授课,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学生更易理解接受。教师还要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自身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床旁教学法、PBL教学法结合CBL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四)完善考核评价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还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临床综合能力等[5]。将考核科学化、标准化的同时,要体现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

三、结语

儿科护理学涉及范围广,技术要求高,与成人生理、心理、解剖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因此,新形势下对儿科护理人才的培养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儿科护理教学应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考核评价,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席敦芹,钟召平,杨兴芳.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及实践[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6,4(2):24.

[2]钱燕,韩霞.护理本科生儿童保健门诊实习的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04,18(12):2251-2252.

[3]杨.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7):96-97.

[4]张立云.PBL结合C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野,2014(34):202-203.

[5]刘佳,华子瑜,蒋乐媛,等.OSCE在儿科专业医学生毕业考核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9):146-147.

护理学专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 《护理学基础》 学前教育 教学方式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在护理学生的护士资格证考试、就业及工作中有着较大的影响。然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护理学基础》课程内容繁杂,加之由于现在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理解能力较低、学习习惯较差等原因,学生往往会觉得《护理学基础》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兴趣。通过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讨论,与学生私下交流,笔者反复改进教学方法,现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

一、特殊的学前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现在的中职生多数是由于初中成绩较差或中考失利而进入到中职学校学习,很多同学对所学专业不是太了解,同时由于学习基础差而缺乏学习信心。针对学生的特点,在开始学习这门课程时,笔者并不着急教授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安排了几次特殊的教学内容。

1.做好学前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

向学生介绍护理专业内容所涉及的具体工作内容、今后就业的方向、就业前景。只有让学生知道自己今后要“干什么”,明确了学习目的,他们才知道现在需要“做什么”。

2.播放护理界先进人物事迹的视频,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

护理界先进人物事迹的视频播放,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护理是一门高尚的职业。如播放“非典”时抗击“非典”的医护人员事迹、“5.12”地震中护理人员奋力抢救灾区受伤民众的视频。

通过几次特殊的学前教育,学生对《护理学基础》有了一定的了解,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二、新兴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前充分了解学生,找出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

中职学生是15―18岁的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是身为90后的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方式多。结合当今学生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加“小组讨论法”来教学是学生较感兴趣的方式。在学习新课程之前,精选出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案例,并留下问题,让学生分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到图书馆、上网查阅资料收集相关内容,并进行总结。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学会了团结协作。

2.课中充分调动学生,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通过课前的准备,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各小组学生选出代表回答问题,教师则负责总结、补充。这样的课堂不再是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而是老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互相促进。

3.课后布置作业,巩固学习知识

中职学生大多学习自觉性不高,想要巩固学习知识,布置课后作业是不错的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重点布置作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写作业,既重温了学习内容,又促进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鼓励学生动手,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促进操作能力提升

《护理学基础》课程,除了理论知识以外,实践操作也是重点之一。

1.示教方法多元化,加深学生印象

在一般的示教中,教师的示教方法较单一,常常示教结束后让学生自行练习。由于教师示教时间短,有些细节学生在练习中不易掌握。经总结,在操作课时,教师先示教一遍,到学生练习时,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做一遍,这时,学生手中有练习的用物,跟着教师做,边看边动手,这样操作中的细节学生较为容易掌握。

2.练习方法多元化,促进学习兴趣

学生在刚开始练习操作时较有兴趣,时间长了,就会觉得操作课枯燥、累,慢慢就失去了兴趣。喜欢“玩”是学生的天性,怎样让学生既能“玩”又能“学”呢?把“角色扮演法 ”运用到实践练习中,是个将“玩”与“学”结合在一起的好办法。具体做法是,在练习一段时间后,根据操作内容排练情景剧,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将操作内容融入情景剧中,这样学生在“玩”中既学到了知识、技能,又培养了学习兴趣。

四、适当安排见习课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见习课,可以将理论学习的内容及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条件的话带学生到医院见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医院见习,学生可以很快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医院中的实际案例、操作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可通过医院见习了解当今护理技术的发展情况,拓展知识面,提升专业素质。

护理学专业范文第9篇

关键词:护理中专教育;急救护理学;教学改革

《急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然而在课程设置中,该课程的总学时数大幅度压缩,且在中专层次教学中多属于考查学科,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进而学习主动性不高。如何提高中专护理专业学生的急救知识及操作水平,是目前急救护理教学中教师亟待思考及解决的问题。

一、选择合理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及学生学的主要凭借,一本好的教材应是进行教学的重要保证。依据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该层次教学中所选教材的纯理论知识应删繁就简,教学内容要通俗易懂,在结合培养目标的同时,又要贴近中专生的实际水平。现使用《急救护理学》及《急救护理技术》教材较多,选择宽泛,但仍缺乏优秀教材。

二、调整授课内容

中专层次学生具有年龄小,求知欲低,理解能力差,基础差等特点,学习过程中很难理解抽象理论性的知识,本着“够用、实用、适用”原则,教师可对授课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经过对教材的比较及讨论,结合中专层次学生特点,建议中专护理专业该课程的授课内容应更多偏重操作部分,可以调整为:绪论、常见急症救护、常见损伤救护、常见急性中毒救护、环境危害救护、常用急救设备及应用、常用救护技术级护理、现场抢救技术概述这几个部分。

三、改进教学方法

中专层次的急救护理学教学课时少,但重难点多,传统的理论讲授虽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系统性,但这种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为增加教学效果,可尝试改进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到图文声像并茂,进而多角度调动学生情绪、兴趣及注意力。同时其具备如下特点:(1)能反映概念及过程的动态性。(2)学生主动参与的交互性。(3)再现真实情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4)可重复性,利于克服学生容易遗忘知识的特点。(5)具有针对性,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制作难易程度不同的多媒体课件等。(6)可包含大量信息,节约了教师上课的板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在讲授中可用清晰的图像资料和简短的视听资料让学生能很好地掌握急诊流程,也有助于学生观看一些无法进行的急救操作(如因急救设备的不完善)。

2.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教学是通过对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进行重新规划的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该教学方法具备以下特点:(1)该方法中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及课堂管理者。(2)学生是主动研究者而非被动接受者。(3)教学形式的改变,主要包括课前学习及课堂研究。(4)评价方式是多角度及多方式的,而非传统的纸质试卷测试。并且据研究显示,在翻转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会有所增加。在中专层次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可对其中某部分教学内容采用这个方法。

3.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法让每个学生分担角色,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可增强其思考能力、组织能力及创新能力,并且寓教于乐,效果良好。学生通过小组间的配合,共同学习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使其真切体验社区护士的价值、态度和行为,也增强了护患沟通的能力。

在角色扮演中,创设情景的途径可有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这几种。在实训操作的教学中,要求学生首先掌握教材中正规的急救护理操作项目,并在练习中悟出其合理性,贯穿先入为主的教学机制。教师可提供案例或学生自己设计剧本,进行角色分工及剧情台词的创作,从布置表演场景到表演所需道具的制作,考验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体现了学生解决急救现场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及学习的客观规律,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以发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如在讲解专科的急救护理知识时,可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讲解,启发学生思考应做什么,使学生主动思考,提出紧急处理意见和治疗相配合的护理方案。

急救护理学的课程教学,在中专学生的专业学习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及特殊的意义。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探索及完善适合中专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重要的任务,为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护理学专业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认识。由于生活快节奏、激烈的竞争和紧张的人际关系,人们感受到比较强烈的压力和紧张,可能导致心身的亚健康状态。护理工作是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判断与处理。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病的人或健康的人。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经常面对病人、家属、医生及其他的健康工作者。这些因素都会使护理人员产生压力。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在学校期间及临床实习期间,都常常因面临着各种压力而影响身心健康和实习效果[1]。1997年Admi指出,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常面临各种压力,如不能很好应对,可影响他们在临床的工作能力,甚至动摇他们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定[2]。现对护生、实习护生的压力研究作一综述,以便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措施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实习效果。

1压力概论

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eBemard第一次提出人类有内在稳定性,若内在不平衡与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受到破坏,就可能导致疾病。1950年HansSelye将压力与疾病联系在一起,由此压力能致身心疾病就比较明确。Lazarus和Folkman在1984年提出了可认知的压力理论,并成为了研究职业压力和压力管理中被广泛使用的应用理论。随后压力学说发展很快,并开始应用于实践。

压力的根本内涵既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有关,又和个体满足需求的能力有关。人在一生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学习、人际冲突、恶劣环境等。当人遇到压力时都会有不同的适应方式,适应能力因人而异。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人们的工作业绩。一旦压力源解除,身体各系统又恢复到放松状态。持续高水平压力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

2护生的压力

2.1专科护生的压力

2.1.1就业近几年,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出了一批高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在就业选择方面,总体上专科护生对于本科护生没有优势可言,有的医院用人只考虑实用性,不愿聘用专科生。而另一些医院片面地强调学历,非本科生不用。这样一来,专科生在就业方面处于“上不接下不靠”的尴尬境地。这是专科护生面临的最大压力。

2.1.2社会价值感学生时期的护生都认为自己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但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发现,许多医生、病人及病人家属对护理专业存在偏见,认为医生是有技术、有学识之人,而护生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只会依附于医疗,使护生觉得护士的社会地位低下,不受尊重和重视,产生了无价值感。

2.1.3升学随着社会对知识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专科生都明白,专科学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需要继续深造,至少要“专升本”。在专升本的过程中也面临压力,有些学生家庭比较困难,无力支付“专升本”的学习费用;有的则不知在“先就业后升本”还是“先升本后就业”之间作何种选择;有的还担心就业后,由于临床护理人员缺乏,护士三班倒,没有充裕的时间学习。

2.1.4其他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护生方知,社会工作中,还有许多人际关系需要处理,如轮转科室带教老师、病人及病人家属、实习生之间等等,人际关系压力由此产生。就业体制的改革,把每一个学生推向市场,护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联系工作。实践机会非常宝贵,有大量知识需要借此机会学习,而工作又不能不找,这就产生了压力。凡此种种,各方面的压力同时大压到了护生的头上,如不及时缓解和消除,势必造成护生的精神和心理等多方面紧张,时间久了极易造成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损害。

2.2本科护生的压力

2.2.1准备和参加考试曹颖的调查显示,“准备和参加考试是护理本科生的最大压力源”[3]。其结果与其他作者研究相似:考试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应激事件,考试压力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考试压力已成为适学青少年的最大压力源。Clarke的研究也表明护理本科学生的最大压力源是对学习的要求[4]。

2.2.2分配情况学生都把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作为整个人生旅途中的一件大事。毕业生的择业难已成为当今突出的问题,毕业分配情况是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第二大压力源。

2.2.3社会对本专业的看法目前,在健康服务体系中,医疗占主导地位。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低,群众形象差,专业的提高及发展缓慢已成为造成护士短缺的主要原因。

2.2.4其他学习的任务量、时间不足不能想做的事、与其他学生的竞争及不能按时睡眠等也是本科护生的重要压力源。学生目前的经济情况及教师的评价也成为学生的主要压力源。许多学生来源于偏远地区,经济条件差,而上学的费用又高,经济问题也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教师的评价常常与毕业分配密切相关,故也成为学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Admi研究表明:教师的 监督及评价与学生的压力水平显着相关。而不同年级的护理本科生其压力源也不尽相同。大一年级的新生,学习的任务量是最主要的压力源。每天的学习内容、考试的出题方式、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也成为主要的压力源。由于新生刚从高中步入医学院校的大门,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与高中异差很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内容与方式。而且这些学生在中学学习成绩都在班级前茅,因而易对新的学习需求产生压力感。在二、三年级的学生中,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在班级排列也是重要压力源[2]。

2.3实习护生的压力

2.3.1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护理专业学生从习惯的校园学习、生活来到医院实习,加之病人的情况千变万化,很多学生担心遇到紧急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害怕出现差错,不能将课堂所学的东西有效应用到临床等,造成学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故实习护生的最大压力是“对知识技能的需求”。

2.3.2学校教学与临床需求之间的差距这与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目前的许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及考试成绩很好,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及动手能力很差,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杨新月在《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指出,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生进入临床实习,不断反映老师教的与临床做的不一样,临床带教老师则反映,学校教的太繁琐,太机械,有的学习内容临床已经不用或被淘汰,学与用的差距太大。

2.3.3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被认为是脏而累,而且充满高压力的专业。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内容成为实习护生的重要压力源[9]。而有研究表明,中国护士有工作高度疲倦感的人占59.%[6]。

2.3.4其他临床教师、病人及家属的评价也成为实习护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

3应对措施

应对是人们持续的通过意识和行为的努力及评估个人能力而缓解内外压力的一种需求,是缓解心理压力的过程。人们遇到压力后,常采用情绪调节或压力处理的方法来减轻自己的压力源[7]。接受现实是学生采用最多的一种应对方式,按学校期望的去做、责备自己也是学生多用的应对方式。梁军林等的研究表明女生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人数显着高于男生,因女生具有比男生更敏感、羞怯、好幻想,及遇到困惑不愿意表述等特点[8]。独自想办法解决和试图改变目前的局面也是两个常用的应对方式。大学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发展正趋于成熟的阶段,多数学生能勇敢面对压力。其他常用的应对方式如与同学或家人谈论自己的感受;寻找更好的方法,看事情积极的一面,与其他处境相同的人比较,以及想曾经做过的成功事例也是学生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根据Lazarus和Folkman的研究:乐观和寻求支持是人们常采用的应对方式[7]。

4管理对策

个体从生到死无时不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因此,通过努力来改变压力环境,保护自身健康与生存的应对活动几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实习学生的管理者,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指导学生如何面对和应付压力,以使她们保持心身健康,顺利地完成临床实习、学习。

4.1指导学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消极的应对方式可增加应激的强度,不利于身心健康。有效的应对是缓解心理应激的关键。Jalowiec将应对方式归纳为八种,包括乐观、支持、自我依赖、勇敢面对、保守、听天由命、情感和逃避。乐观应对被认为是效果最好的应对方式,其次是支持应对方式。教师应注意了解和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以使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应对压力。

4.2合理有效地安排实习计划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减缓学生心理冲突,保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要随时向临床教学老师和实习学生了解情况,并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实习计划和解决问题,以增加实习效果。如根据临床教师及学生的建议,增加了手术室及急诊室的实习时间,并可尝试安排专门实习指导教师与临床教师共同完成临床实习指导工作。

4.3增加在校学生的实践机会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对一些课程进行整合,增加课间及临床实习时间。并可安排学生到临床学习新技术,缩短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动手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自1985年以来我国的护理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有90余所医学院校开办了高等护理教育,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对不同层次的护理实习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件的反应不同。了解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的压力来源,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措施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以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实习效果是护理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国内已有部分有关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研究,但对于本科实习护生与专科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差异的原因尚缺少相关研究,这是今后研究应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颖向虹等.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491—494

[2]AdmiH.Nursingstudents’stressduringtheinitialclinicalexperience.JournalofNursingEducation,1997,36(7):323

[3]曹颖戴舒霞.护理本科生的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0,13(3):166—168

  [4]ClarkeVA,emporaryNurse,1992,1(3):35

[5]陈梅丽,蔡欣玲等.医学中心护理人员离职意愿相关因素探讨.荣总护理.2000,5(11):60—69

[6]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7]LazarusRS,FolkmanS.Stress,appraisalandcoping.NewYork:Springer.1984,89

上一篇:蒙药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英文商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