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5 16:31:03

护理调查报告

护理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护理 实习学生 基本情况 调查报告

1、目的

此次调查为在于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树立高职护理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学生既有专业技术知识,还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同时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用以体现现代护理专业的特色,并使学生能够适应职业岗位任务的要求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尽快完成由"准社会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者展开此次调查。

2、范围

3+2护理专业实习学生215人参与,回收有效试卷211份。

3、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试题分两大部分,选择题部分和问答题部分。选择题20小题,属封闭性问题,即学生必须在规定的答案范围内做出选择。问答题部分设4个小题,所设问题全部是开放型问题,可以说是一个采访提纲,即学生可以根据看法各抒己见,采取无记名方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调查由实习科统一组织试卷发放与回收,然后再对调查试卷进行统计与分析。

4、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实习生概况、实习生对本专业的认知程度、人际关系与协调沟通能力、理想与现实的反差等四大项的20小项内容。

4.1 实习生概况

(1)实习生性别;(2)实习医院;(3)实习生活的适应状况;(4)对实习工作的态度

4.2 对护理专业的认知程度

(1)是否喜欢本专业;(2)对护理事业的了解程度;(3)对实习现状的满意程度;(4)对学校护理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满意程度;(5)对实习中转科室实习的态度。

4.3 人际关系与沟通、协调能力

(1)能否与医务人员、患者关系和谐相处;(2)和带教老师的关系;(3)与他人交往上是否存在障碍及出现障碍后的调节方式。

4.4 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1)对实习环境满意程度;(2)对自己的就业前途是否感到困惑和担忧;(3)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的感受。

5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调查内容的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

5.1女性护士绝对占优,实习场所单一,适应实习生活但缺乏吃苦精神

实习生中女生占93.4%,属绝对优势。实习地点分布在32家医院,其中市级三甲医院8个,二级综合医院24个。从实习医院可以看出,实习场所单一,不利于学生将来从事基层工作。能适应实习的生活,并按照规定上下班,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有28%实习生认为实习场所脏、乱、差,从而不愿实习。(见表1)

表1 生源概况的调查

5.2 喜欢所学专业,但不能正确认识所学专业,对就业前景抱悲观态度

调查中回答喜欢自己所学专业的占93.8%,但对自己将来的就业环境和工作性质了解的只占65.4%,认为专业能力欠缺的有85.3%,而以南丁格尔为偶像的仅占58.3%,这表明学生既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没有信心,也缺乏精神上的动力支持。认为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认为合理的占84.4%,但在开放性问题回答中认为理论脱离实际工作,应用困难。再有对将来从业所必需的护士职业资格证书比较重视,有75.4%的人能正确认识,92.4%的人准备考取护士资格证。但实习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待加强,只有31.8%的人知道《护士条例》。(见表2)

表2 对护理专业的认知程度的调查

5.3实习生与医患沟通存在障碍,能配合带教老师工作,但关系淡漠

在人际关系方面,有60.2%的实习生表示与医患沟通存在障碍。在开放型调查中,在回答你如何处理医患纠纷时,多数同学表示要讲道理,将不通或被误解就不去解释,保持沉默或自我调节。实习生认为自己能配合带教老师工作的占86.7%,但由于转科室时间短,师生关系淡漠,交流少,相互之间不了解。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带教老师的形象,是和蔼、可亲、朋友式的,且业务能力强,道德品质高。(见表3)

表3 人际关系与沟通、协调能力的调查

5.4理想与现实反差大,对自己的人生前途感到渺茫

在调查中,有95.7%的学生对所学专业将来的就业前景认为有压力,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感到困惑很大的占87.7%,只有45.5%的学生经常思考人生意义、目标。在开放型试题调查中,学生认为母校在加强专业理论培养的同时,应给她们更多地实践机会,以增强专业技术能力,并且要使职业生涯等课程更接近就业实际,对将来的职业生涯的开启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见表4)

表4 理想与现实反差的调查

6、建议

通过对实习生基本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针对实习生现状,学校要加强高职护理专业思想教育和宣传力度,扩大男性护士的招生培养力度,改变女性护士一边倒状况,满足医院对男性护士的需求。增加学生实习、见习的机会,采取措施改变学生只在三甲医院实习的现状,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医疗机构的状况,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从心理上做好思想准备,为将来做好基层医疗单位工作奠定基础。

针对要根据实习学生学习和就业的实际,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缩短在校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应用的差距,学校应和医院结合,经常邀请临床护理工作者到学校开讲座和座谈,传授临床经验。护理专业课教师要定期到医院接触临床,提高临床工作能力,以便应用于日常教学。并结合实际,为实习学生分期制定目标,不断积累经验。实习初期:老师应先试教,使她们掌握要领,及时加以指导纠正,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教学方法,使护生在短时间适应环境。实习中期:老师应适时激发她们的积极性,尽量给她们提供操作及书写机会,但必须做到放手不放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以分析,加强道德素质培养,使她们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学习习惯,了解工作职责及核心制度。实习后期:在实习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可增加她们的工作量,鼓励参加重症及疑难病例的讨论,书写标准护理计划,培养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尽快适应即将担任的护士岗位,培养独立工作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同时在专业教学中引入医学人文知识教学,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并帮助学生通过其专业资格证书考试,使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归属感的内容充实有物,从思想上和专业能力上坚定从事并热爱护理工作的信心。

针对学生人际关系与沟通、协调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要疏通师生沟通的渠道,建立校园心理疏导园地,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创造更加有利件。同时针对实习生实际建议采用情景教学,让学生模拟医生、护士、患者等角色扮演,练习如何接诊、如何鼓励患者、如何交代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学会语言的组织、语气的使用、动作神态的展示。练就自然得体的交往技巧。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使其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实习。在实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与老师、患者及其家属接触、沟通,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其主动沟通、协调的能力。

针对理想与现实的反差问题,以“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为基本点,学校要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各种形式,把“三观”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教师可结合实例,请优秀护士进行护理工作先进事迹讲座;组织护理专业学生开展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护士专题讨论等活动。让她们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且要从新生入学开始直到毕业,进行学生就业观教育,使其能够准确定位,立志在社会需要的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参考文献:

[1]闫瑞芹,沈宁.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与发展现状[J].护理研究,2004(2)

[2]比忠梅.关于加快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

[3]杜新月.护理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护理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岗位能力;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4-0136-02

中职护生的专业培养目标是为基层和一线医疗机构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要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医院岗位要求紧密衔接[1]。为了解用人单位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本课程组选取了12家医院,开展用人单位对内科护理学岗位能力要求的问卷调查,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资料,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均是在护理岗位上从事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临床护理第一线的专业人员。医疗单位包括新乡市市区、下属县及外地市县的医院,医院级别包括乡镇医院、县医院、市医院三级医疗机构以及1家教学医院,共计12家。

1.2调查内容

本次问卷紧紧围绕岗位需求、护生能力、整体护理实施情况、内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健康评估)和要求增加的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和咨询。

1.3调查方法

1.3.1问卷调查由各科室护理专业人员根据自身所在科室的实际情况填写。发出调研问卷24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3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25%。1.3.2专家咨询以座谈形式与护理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就以上调研内容相互交流意见。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内科护理学健康评估内容调查结果与分析

2.1.1内容(1)病史询问。(2)生命体征测量;心、肺的视、触、叩、听检查;肝、脾、胆的视、触、叩、听检查;神经系统检查。(3)心电图描记;心电图分析。(4)血、尿、粪标本收集;血、尿、粪检查的临床意义。(5)腹腔穿刺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胸腔穿刺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腰椎穿刺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骨髓穿刺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2.1.2结果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病史询问经常用到占78.9%;生命体征测量经常用到占96.5%;血、尿、粪标本收集经常用到占95.4%;血、尿、粪检查的临床意义经常用到占84.9%;心电图描记经常用到占55.0%,其余项目经常用到所占比例均不超过40%。提示内科护理学需要加强护理常用操作技术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2.2护生需要具备的能力调查结果与分析

(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职护生的整体工作水平不高,尤其是在文书书写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上较为欠缺。

2.3内科临床护理实际工作中整体护理实施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健康史询问、身体状况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制订、护理评价以及健康教育6个内容,在临床护理实际工作中使用比例均占到90%以上,是护生学习中的重中之重。

3讨论与建议

3.1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贴近临床实际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着重培养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课程,在护理过程中鼓励护生积极参与,促进护生的个性发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护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2]。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护生在“做中学,学中做”[1],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临床相适应为原则调整教学内容。内科护理学包括健康评估与内科疾病护理两大块内容,在调研中发现,对于健康评估这方面的内容,病史询问、生命体征测量、血尿粪检查的标本收集与临床意义、心电图描记用得较多,对于其他体格检查方法及心电图分析等内容,临床用得较少,大部分是借鉴临床医生的检查,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减少此部分内容。在疾病护理方面,临床护士护理评估、护理诊断、目标制订、护理评价等内容使用较多,在教学过程中应借助多媒体教学,模拟医院场景,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和角色互换教学等方法开展教学,让护生在全面了解病情后提出护理诊断与目标,整个过程需要护生综合考虑患者的现病史(症状与体征、辅助检查等)、潜在健康问题等多个方面,既可以充分锻炼护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使护生对疾病的诊治与护理有一个系统的、整体的认识。

3.2结合临床实际,改革实验教学

目前内科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的模拟环境相对较单纯,现在的医患环境也使护生在实习期间的操作积极性和创新性受到了限制,因此在校内的实验实训教学中要尽可能完善教学条件。可适当调整实验课时,利用开放实验室使护生在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血尿粪标本收集、生命体征测量及心电图描记等内容的学习上得到充分训练。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提格执行操作规程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全心全意服务患者的观念。

3.3开设见习课,增强护生对内科护理学的认识

在进行内科护理学教学前,可以组织护生到医院参观学习,了解内科病房的操作要求,给护生介绍内科护理学的地位和性质,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求护生利用假期进行医院实践,做到理论教学与见习(实践)交叉进行,提高护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促使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学的互动性。通过见习,可以使护生对患者的护理有整体的认识,跨越教材中单个疾病护理的介绍,将理论知识贯穿到护理程序的各个环节中,对护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文书书写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本调查问卷主要设计内容为对健康评估、护生能力以及整体护理实施的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对所要调查科室没有进行严格规划,属于随机抽选,不同科室对健康评估的侧重点不同,例如穿刺术方面,心血管内科、肾内科基本不用此类操作,因此在此方面的调查结果可能不够准确。

参考文献:

[1]赵卿,王发宝,鲁俊华.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浅析中职护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24):227-230.

[2]李香莉,李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在内科护理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全科护理,2015,13(7):660-661.

护理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一、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有注册护士4000余名,实际在岗约3500名左右。长期以来,我市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医疗单位高度重视护理工作,不断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有力保障了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

但是,从调研的情况看,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严重影响到医疗与护理工作的协调发展,影响到医疗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在:

1、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护理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在调研的11所医疗机构中,普遍存在护理人员配置不足问题。各医院床位与护士之比均小于1∶0.35,实际医护比例平均为1∶1.05。

2、大量使用临时护士,护理队伍不稳定。近年来,所有医院均使用临时护士,部分医院临时护士比例占到全院护理人员的50%以上。由于临时护士中多数人员与医院没有合同关系,大多数人在自己技术水平熟练后即“跳槽”。

3、护理人员待遇偏低,积极性难以充分以挥。一是学习培训机会少,业务素质提高困难。医院在职护理人员每年能够外出参加进修学习和培训的人次仅占全院护士总数的5.7%,占全院外出培训学习人员的20%(护士占全院业务人员的40%左右),大多数护士都是通过业余时间自学或岗位练兵来提高业务能力。二是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一些医院对护士的10%的工资和护龄津贴根据本单位情况已被取消,县级医院护理人员的“三金”仍未办理,成为广大护理工作者的后顾之忧。三是职业防护不得力,健康状况受到威胁。在肿瘤、放疗等科室工作的护士由于长期接触化疗药物,致使身体抵抗力下降,近80%的护士感到护理执业风险大。四是护理职称设置不合理,高级职位偏少。

4、护理的专业性未得到认可,年龄偏大的护士在“二次择业”时多数被安排在非护理岗位。在医院管理中,40多岁的老护士多数被安排到行政、后勤、医技科室,医院没有建立结构合理的护理专业人才梯队,极不利于护理事业的发展和人才队伍的稳定。

5、护士整体素质偏低,不能满足医疗工作的需要。全市护理队伍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员仅占护士总数的0.34%,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70.3%,个别医院达83%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占护士总数的0.5%.中级职称占18.6%,其余均为初级职称。

二、影响护理人才队伍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

1、医院管理层“重医轻护”,对护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多年来,医院在工资、奖金、住房、工作条件、发展前景等方面向临床医疗和医技人员倾斜,不少人认为护理工作缺乏技术含量,把护理等同于普通服务工作,护理人员未能按职称上岗,无论年资高低都承担同样的工作。减人首先减在编护士,造成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护理队伍的不稳定。

2、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扶持力度不到位。近年来财政对医院均实行定额补助,补助数量少还经常不到位,这种趋势越到基层医院越明显。大量使用廉价的临时护士,从客观上讲也是医院为了降低医疗成本。

3、护士毕业后就业困难。护士毕业后,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没有形成向基层医疗单位流动的机制,造成城镇医疗机构大量使用聘用临时护士。聘用的临时护士在医院护士队伍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成为医院护士队伍重要组成部分。

三、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1、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护理工作与医疗工作的和谐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应结合护理人才队伍培养的实际制定准入标准,合理确定护理人员学历准入门槛,按照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规定,医院护士编制总数至少达到卫生技术人员的50%。医疗卫生单位领导要克服“重医轻护”倾向,定期分析护理队伍的现状以及制约护理队伍学科发展的因素,重视护理学科带头人的选拔,着力稳定并发展护理队伍。要充分考虑临床对人力资源的调配使用是否合理,考虑为护士构建“从一般到专业、从专业到专家”的职业阶梯;要根据岗位的不同,向护士提出要求,建立引导护士发展的机制,让护士踏实在临床工作。充分认识护理人才在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培养、使用好护理人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好,以促进医疗与护理的协调发展,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完善聘任制度,建立一支稳定的护理人才队伍。一是各级政府应深入贯彻《陕西省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精神,在卫生系统全行业认真落实全员聘用制,建立新型的选人用人机制。二是制定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单位工作的措施,由县区政府对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注册执业护士按编制数量予以工资保障。三是人事、卫生部门指导医疗单位严格遵循“按需设岗、以岗定人、以条件进人、以岗定薪、同工同酬”的原则,完善护士聘用管理机制,在有编制情况下,应尽量和医生一样,引进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医疗单位根据护理人员的职业特点,积极落实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落实“三金”,建立必备的防护设施,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四是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监督医院落实对护理人员待遇,落实汉中市最低工资的规定,确保广大护士的合法权益。

3、改善护理队伍的学历、职称结构。加强培养专科护士工作,培养造就基础理论扎实、素质技能好、能在紧急条件下应战的护理人才。三级医院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必须达40%以上,护理管理者必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定期接受管理培训。把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与护士注册、职称晋升、年度考核结合起来。

4、 加强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根据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发展多层次、多渠道、多规格的成人教育,为护理人员在职广开学路。由卫生行政部门对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提出具体的管理办法,继续教育的学分与晋升职称、护士执业注册、年度考核挂钩,达不到学分要求的人员,不得晋升职称,不能执业注册,年度不能考核“合格”以上格次。

加强对高级护理人才的培养,造成一批护理学科带头人,推动护理专业的发展。在近年内,由市委人才办、市人事局、卫生局、医学会牵头,委托国内医学院校或着名医院举办高层次的护理人才培训班,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培训1-2名学科带头人。医疗机构从年度经营总收入中提取0.5—1%的专款,建立本单位护士继续教育培训基金,用于护理人员的年度培训和继续教育。

护理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目前,我市有注册护士4000余名,实际在岗约3500名左右。长期以来,我市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医疗单位高度重视护理工作,不断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有力保障了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

但是,从调研的情况看,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严重影响到医疗与护理工作的协调发展,影响到医疗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在:

1、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护理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在调研的11所医疗机构中,普遍存在护理人员配置不足问题。各医院床位与护士之比均小于1∶0.35,实际医护比例平均为1∶1.05。

2、大量使用临时护士,护理队伍不稳定。近年来,所有医院均使用临时护士,部分医院临时护士比例占到全院护理人员的50%以上。由于临时护士中多数人员与医院没有合同关系,大多数人在自己技术水平熟练后即“跳槽”。

3、护理人员待遇偏低,积极性难以充分以挥。一是学习培训机会少,业务素质提高困难。医院在职护理人员每年能够外出参加进修学习和培训的人次仅占全院护士总数的5.7%,占全院外出培训学习人员的20%(护士占全院业务人员的40%左右),大多数护士都是通过业余时间自学或岗位练兵来提高业务能力。二是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一些医院对护士的10%的工资和护龄津贴根据本单位情况已被取消,县级医院护理人员的“三金”仍未办理,成为广大护理工作者的后顾之忧。三是职业防护不得力,健康状况受到威胁。在肿瘤、放疗等科室工作的护士由于长期接触化疗药物,致使身体抵抗力下降,近80%的护士感到护理执业风险大。四是护理职称设置不合理,高级职位偏少。

4、护理的专业性未得到认可,年龄偏大的护士在“二次择业”时多数被安排在非护理岗位。在医院管理中,40多岁的老护士多数被安排到行政、后勤、医技科室,医院没有建立结构合理的护理专业人才梯队,极不利于护理事业的发展和人才队伍的稳定。

5、护士整体素质偏低,不能满足医疗工作的需要。全市护理队伍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员仅占护士总数的0.34%,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70.3%,个别医院达83%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占护士总数的0.5%.中级职称占18.6%,其余均为初级职称。

二、影响护理人才队伍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

1、医院管理层“重医轻护”,对护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多年来,医院在工资、奖金、住房、工作条件、发展前景等方面向临床医疗和医技人员倾斜,不少人认为护理工作缺乏技术含量,把护理等同于普通服务工作,护理人员未能按职称上岗,无论年资高低都承担同样的工作。减人首先减在编护士,造成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护理队伍的不稳定。

2、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扶持力度不到位。近年来财政对医院均实行定额补助,补助数量少还经常不到位,这种趋势越到基层医院越明显。大量使用廉价的临时护士,从客观上讲也是医院为了降低医疗成本。

3、护士毕业后就业困难。护士毕业后,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没有形成向基层医疗单位流动的机制,造成城镇医疗机构大量使用聘用临时护士。聘用的临时护士在医院护士队伍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成为医院护士队伍重要组成部分。

三、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1、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护理工作与医疗工作的和谐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应结合护理人才队伍培养的实际制定准入标准,合理确定护理人员学历准入门槛,按照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规定,医院护士编制总数至少达到卫生技术人员的50%。医疗卫生单位领导要克服“重医轻护”倾向,定期分析护理队伍的现状以及制约护理队伍学科发展的因素,重视护理学科带头人的选拔,着力稳定并发展护理队伍。要充分考虑临床对人力资源的调配使用是否合理,考虑为护士构建“从一般到专业、从专业到专家”的职业阶梯;要根据岗位的不同,向护士提出要求,建立引导护士发展的机制,让护士踏实在临床工作。充分认识护理人才在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培养、使用好护理人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好,以促进医疗与护理的协调发展,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完善聘任制度,建立一支稳定的护理人才队伍。一是各级政府应深入贯彻《陕西省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精神,在卫生系统全行业认真落实全员聘用制,建立新型的选人用人机制。二是制定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单位工作的措施,由县区政府对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注册执业护士按编制数量予以工资保障。三是人事、卫生部门指导医疗单位严格遵循“按需设岗、以岗定人、以条件进人、以岗定薪、同工同酬”的原则,完善护士聘用管理机制,在有编制情况下,应尽量和医生一样,引进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医疗单位根据护理人员的职业特点,积极落实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落实“三金”,建立必备的防护设施,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四是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监督医院落实对护理人员待遇,落实汉中市最低工资的规定,确保广大护士的合法权益。

3、改善护理队伍的学历、职称结构。加强培养专科护士工作,培养造就基础理论扎实、素质技能好、能在紧急条件下应战的护理人才。三级医院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必须达40%以上,护理管理者必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定期接受管理培训。把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与护士注册、职称晋升、年度考核结合起来。

4、加强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根据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发展多层次、多渠道、多规格的成人教育,为护理人员在职广开学路。由卫生行政部门对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提出具体的管理办法,继续教育的学分与晋升职称、护士执业注册、年度考核挂钩,达不到学分要求的人员,不得晋升职称,不能执业注册,年度不能考核“合格”以上格次。

加强对高级护理人才的培养,造成一批护理学科带头人,推动护理专业的发展。在近年内,由市委人才办、市人事局、卫生局、医学会牵头,委托国内医学院校或着名医院举办高层次的护理人才培训班,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培训1-2名学科带头人。医疗机构从年度经营总收入中提取0.5—1%的专款,建立本单位护士继续教育培训基金,用于护理人员的年度培训和继续教育。

护理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洞庭湖区29个村人畜扩大化疗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效果分析李维藻吴昭武(3)

益阳地区1989—1991年急性血吸虫病统计浅析徐云皆黄奎奇(7)

南县750例急性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分析黎昌跃(9)

1992年君山岛血吸虫病防治试点观察报告彭爱国谢木生(10)

血防宣传教育与控制急性血吸虫病发生的关系熊宗毅潘奇龙(11)

鼎城区晚期血吸虫病调查报告杨世杰(13)

友爱乡阻断血吸虫病流行的调查王国胜陈乾(15)

湖沼地区清害低产地带改造结合灭螺的效果观察晏文忠(17)

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居民用ELISA和IHA检测结果分析田子英黄翠兰(22)

湖南血防科技 应用立刻ELISA试剂盒检测血吸虫病的效果观察欧阳训华(24)

5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核心抗原的检测报告朱剑君王巧能(26)

硝苯柳胺小白鼠口服急性毒性试检朱金华张楚霜(27)

晚血门脉高压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几个中医治则马异凡(29)

中药人工周期治疗排卵功能失调65例分析徐玉珍(30)

吡喹酮治疗130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的护理杨冬梅(34)

浅谈急性血吸虫病的护理谢显钧(35)

吡喹酮诱发类赫氏反应270例分析张命生(41)

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人抽样调查分析苏业群成速(1)

肝脏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近代概念伏云芳(5)

晚期血吸虫病的肝脏病理伏云芳(9)

日本血吸虫性肝硬化的免疫病理学研究:...蔡文华(14)

血吸虫性肝硬化与肝炎后性肝硬化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郭继雄(17)

B超诊断血吸虫病的价值孙可英(21)

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B超观察的比较易哲生黄令霞(25)

肝硬化和非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直肠静脉曲张发生率Chaw.,Y曾群英(27)

晚期血吸虫病人血清生化免疫指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李之舜(29)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诊断与治疗黄令霞(31)

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治疗李英达(34)

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江起雄(37)

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的中医辨证治疗胡栋梁(39)

门脉高血压症的外科治疗概述蔡德有(41)

肝性脑病发病机理和治疗进展龚连春(43)

肝肾综合征蒋癸未(49)HttP://

晚期血吸虫病危重症病人的计划护理刘胜姣黄应黔(53)

李和村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第一年观测报告何作通史富先(1)

九Lun村血吸虫病新疫区流行情况调查周述田方毓川(7)

63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心电图分析沈利亚(25)

中国血吸虫病流行特征与防治策略湖南血防科技 袁鸿昌(29)

湖南省血吸虫病实验诊断方法及质量控制(37)

保护灾区人民健康控制急性血吸虫病(1)

血防目标管理疫区分型定级和对策效果评价指标的研究陈焱周达人(3)

湖南省一九九0年血吸虫病疫情分析(14)

洞庭湖防洪大堤函闸进钉螺情况的调查报告(18)

益阳地区湖沼型三种亚型疫区血吸虫病调查报告马兆鹏向钢(27)

采用单纯人畜化疗防制湖汊型流行区血吸虫病的效果观察周润生(39)

血吸虫病合并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关系的探讨伏云芳黄令霞(45)

用三种免疫学试验检测血吸虫病的结果分析潘文彬(48)

B超对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肝脏损害程度分型的探讨王佩炎(49)

血吸虫病患者病原治疗期间的心理护理刘君艳(51)

粪便中曼氏血吸虫卵的分布与保存Rata.,RC郭勤(53)

洞庭湖外睾吸虫的发现及其生活史的研究张仁利左家铮(1)

南县新尚村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佘力朱寅春(5)

永福村血吸虫病疫情演变与分析张如坤田益(8)

虾虮村血吸虫病流行因素调查鲁炳坤张学毅(11)

新丰村血吸虫病疫情严重回升调查刘志明(13)

514例晚期血吸虫病临床及其流行因素分析曾荫晖(16)

非疫区耕牛在血吸虫病传播国的地位和作用方月华(19)

五氯酚钠缓释杀灭血吸虫尾蚴现场试验李迪民王利泉(22)

肠道蠕虫虫卵分离机检测虫卵效果的观察报告郭勤肖群(24)

现场应用六种血清学方法诊断血吸虫病的比较杨伏林曹鸣魁(27)

晚期血吸虫病上消化道出血外科治疗的疗效观察张明亮刘庄群(32)

脾切除治疗儿童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的远期疗效章锦忠何新民(35)

肝性胸水31例临床分析张水芳张运苏(36)

24例晚期血吸虫病并发症的护理体会聂立华张承顺(41)

湖南血防科技 浅谈基层血防站的护理管理沈旭平(43)

海地曼氏血虫的一种潜在的中间宿主Mich.,EH向场(45)

护理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上期正在进行《社区护理》教学的4个专科护理班:即大护091、092班108人作为试验班(以下简称社护服务班),于每周双休日的下午去常德市光明巷社区开展社区护理服务,连续4周共8个下午;大护0920、0921班共102人,作为对照班不组织社区护理服务。

1.2服务内容

①预防保健。包括健康教育,如帮助社区编写墙报、发放卫生保健宣传资料;开展环境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调查;参与儿童计划免疫的接种;进行社区慢性病调查;帮助建立社区家庭健康档案等。②医疗康复。包括参与社区门诊护理、家庭访视、康复护理等工作。

1.3效果评定

①知识测定。测试服务班与对照班护生对社区护理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重点测试对医院护理与社区护理的理解。②能力测试。每人撰写一篇关于社区护理服务的调查报告,测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③认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及就业态度。

1.4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护士社区护理知识测试得分比较(见表1)

2.22组护士社区护理服务调查报告评分比较(见表2)

2.32组护生对社区护理认知调查(见表3)

3讨论

3.1社区护理服务对护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德、智、体三个方面。在德育方面应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认真的服务态度;在智育方面应培养护生丰富的护理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能;在体育方面应培养护生健康的体质和健全的心理[1]。学校教育应贯彻“寓教于学”的方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社区护理》教学也是如此。通过组织护生开展社区护理服务,对护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本次社区服务的班级,不仅提升了护生的社区护理知识,也提高了她们的沟通能力、动手能力等,同时德育素质也得以提高。社护知识测试的成绩与调查报告的写作水平,服务班均高于对照班就是1个例证(P<0.05或0.001)。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开展了社区护理服务的班级,她们对《社区护理》课程学习的认知程度以及开展社区护理实践的认识均高于对照班,并认识到参加社区护理服务能提高动手能力(P<0.05或0.005)。以上结果表明,组织社区护理服务对护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助于促进《社区护理》的教学。

3.2社区护理服务对护生就业的影响

问卷调查表明,参加了社区护理服务班级的护生,不仅对社区护理工作有了较多的感性知识,也对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有较多的了解,但护生愿意到社区就业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人数与对照班比较没有差别(P>0.05)。而且由于传统认知的影响,愿意到基层社区工作的护生的比例还不是很高,在60%左右。这需要教育者加强社区护理教学,改变单纯追求到医院从事临床护理的观念。应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现代护理服务的三个扩展,今后社区将需要更多的护士从事社区护理服务,为社区居民从事预防保健工作和医疗康复工作。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不仅是时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大有作为的。

3.3加强《社区护理》教学之所见

社区护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而建立的一门新兴学科。自1970年美国护士露丝•依思曼首次提出“社区护理”一词来,在西方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1978年WHO首次肯定了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并提出社区护士应多样化。然而在我国,社区护理的教学和实践起步较晚,1997年我国才将《社区护理》作为一门必修课,2002年卫生部才印发了《社区护理管理指导意见》[3]。现在我国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社区护士还很少,为了适应社区卫生工作发展的需要,今后需要更多的护士去社区工作。除了政府需积极导向之外,作为培养护士的学校,也要重视与加强《社区护理》课程的教学,不仅需加强课程的理论教学,也要加强在社区的实践教学。作为教育者,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寓教于学,教书育人,加强对社区护理的重视,积极引导护生走向社区,从事社区护理工作。

4小结

护理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郑州市1990年~1998年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贾永普,王艳红

荥阳市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调查 李海霞,赵大慧

周口地区1998年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分析 魏端贤,朱梅杰,李玉琴

健康教育前后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球菌感染率的测定 罗芳,杨国俊,朱爱英

安阳市中小学生HBsAg阳性率调查报告 王秋华,张改臣

濮阳市自来水鱼腥味问题的调查分析 刘相亮

陕县寺院村大骨节病防治成效调查分析 韩绍卿,张哲波

河南市场销售保健食品标签调查结果分析 王中州,陈志军,胡建民,叶勇

弹电子琴对视力影响的调查分析 张丽娜

洛阳市售定型包装食品标签情况调查 于晓峰,成建华,李中原

浅谈卫生监督之取证 王玉敬,赵永谦,应伟,王成申

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的健康教育 王媛媛

郑州市中原区馒头加工行业掺假情况调查报告 朱红军,闫桂枝

新郑市1999年公共场所行业卫生监测及结果分析 白强,李保军,李有峰,王德俊,胡宏伟,冯金风

郑州管城区公共场所饮食服务业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分析 石薇

遵照国家法制规定,大力开发强化食品 任刚,巨晓梅,化利明

关于食品的安全、卫生和质量的管见 刘建民,李月梅,孙筱平,宋卫烈

河南省1991年-1999年学生常见病患病情的动态分析 盛利,杨汴生,何健,钟姬

新乡市眼镜卫生质量监督管理现状与对策 宋耀祖,黄爽,王慧隽

济源市1995年~1999年中小学生意外死因分析 武军,赵素清

郑州、漯河两地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分析 李书锋,张德甫,张木庆,王蕾,胡巧云

一所寄宿制学校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张玉霞,焦风兰,吴玉营,张思哲,边涛

某大学宿舍与教室CO2浓度现况调查 司海军,张莹

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疗效观察 赵启运

头位难产1178例临床分析 孙丽霞,孙文,张春香,刘芝建

浅谈高龄老年外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李荣华

剖宫产术严重产后出血24例处理体会 李巧云,闻立红,颜秋梅

胸中段食管癌放疗两后斜野肺密度修正前后剂量对靶区的影响 庄梅生,王继宇,姚宗华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脱水治疗 杨龙军

国际互联网在结核病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初探 蒋建国,王林,肖燕

1996年~1998年漯河市托幼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龚向东,孟春菊,刘桂军,杨延顺

利用黄豆资源,改善学生营养 张素鸽,李皓,吉宝珍

谈如何加强卫生职业中专的德育教育 赵杰荣,贾梅,安国玲

PCR杂交梳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上的应用 施保华,褚娜丽,孟云,范泽旭

VITEK-IMS对1998年-1999年痢疾杆菌耐药性分析 徐静,梁继新,刘保勤,高枫

鼻息肉的皮质类固醇治疗临床分析 田秋燕

子女视力与父母视力的关系调查 陈少华,郑云枝,周书凯

新装修后的公共场所甲醛浓度调查 史宏凤

被动吸烟与妇女异常妊娠关系的研究 冯建庄,郭宝成,李绍江

结核病化疗初期类赫氏反应观察分析 田胜凯

淮北地区附红细胞体病调查研究 李治悦,孙成斋,杨玉芝,郭玲,李国兰,杨森

河南信阳平桥按蚊吸血趋性观察 陈建设,尚乐园,刘辉,李蓬,苏玉杰,顾政诚,郑香

一起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岳爱军,刘洋,刘颖惠

郑州市社区老年人群糖尿病流行特点的研究 王守俊,魏承兰,李金法,余勤,董义光

保留胃管致声音嘶哑12例护理体会 杨海棠,王素霞,魏长玲,郭欠芳

介入治疗对操作者的辐射影响与防护对策 张志东,何立兵,张元军

濮阳县消除碘缺乏病评估结果分析 陈彦彩

糖尿病甲襞微循环的特点观察 李俊霞,吴海霞

开封市1998年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质量分析 孙龙,杜玉娟

妊娠合并肺结核产科临床探讨 陈志敏

南阳市632名出境人员流行病学分析 彭晓,王玉敬,郭颖兰,李玉良,周红斌,杜冉,古晓冬,李晓翔

高中生吸烟影响因素分析 刘贵琦,李绍口,刘纪青,党华曾

加强门诊宣教,提高结核病人管理质量 张颖

鹤壁市二所学校结核病流行调查分析 霍雅黎,郭淑娟,李爱梅,许勤学

浅谈基层结防医生对肺结核与其它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 建军,陈红兵,李立新,李爱霞,黄艳梅

47例男性淋病复发患者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 李敬东,姜能武

一起伤寒暴发流行的调查报告 程佩心,王喜民,王鲜梅,杨俊杰,罗磊,杨广明,邹广建

新乡地区学龄儿童疣病毒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 甘才斌,于建斌,张艳菊

艾滋病检测结果与标本血清加样量的关系 郭俊勇

对氨基偶氮苯光度法测定饮料中SO32- 李凤苏

一起慢性轻度苯中毒的调查分析 杨李勇

不同方法对肠道寄生蠕虫的检出率分析 杨占军,王传兵

荥阳市农村改厕建筑质量与卫生管理调查研究 冯新元,张本界,阎振生

HBsAg快速检测试纸条在无偿献血现场中的应用分析 韩惠云,郭超群,李运琴,王文莉

一起急性硝基苯中毒事件调查报告 刘莲翠,刘广才,彭建业,席金荣

园型分布在食物中毒发病季节分布中的应用探讨 张保全,段月德,王群

肠伤寒穿孔诊治体会 马林

脑囊虫病患者特异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姚党生,朱建奎

许昌市餐巾纸生产卫生状况调查 周书凯,谢卫颖,李秋英

结核性脑膜炎治疗前后脑脊液中自细胞变化与脑电图变化的初步观察 何家荣

万福金安消毒液应用效果观察 汪慧,王丽君,杨光云,李惠平

不同纯化方法提纯囊虫抗原效果对比 赵旭东,郑和明,王征帆,李莹,王昊,杨新玲,祝云霞

挂面国家卫生标准制订研究 王中州,赵其凯,田学森,周文奎,赵伟,张正尧,张超

卡介苗接种与儿童结核病发生的关系 张颖,宋自卫,王亚敏

郑州市青少年学生人群蠕形螨感染调查报告 索之琦,史玉梅,云殿臣

郑州铁路职工HBsAg携带率调查及乙肝血源疫苗和基因疫苗免疫效果比较 胡慧华,靳太杰

控制新生儿病区感染的管理 孟建华,王淑丽

安徽省肺结核病人社会经济情况分析 汪爱民

107国道路边店服务小姐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的调查 王素梅,芦天成

固始县南部山区降氟改水后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 吴正一,刘莉,季草午,付哲安,叶章敏

96名人员STD检查结果分析 张超杰,许世禄,丁静

河南省2000年食品行业卫生状况 吴绍彬,叶冰

西平县1991-2000年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 邵天堂,常爱红,李永志

郑州市部分高校食堂共用餐饮具消毒现状及对策 盛利,林宝,何健,杨汴生,钟娅

如何搞好医疗卫生单位消毒质量检测 贾向芹,丛敏

邓州市867名13~15岁学生的膳食调查 侯明莲,马军,李军,刘利

情绪波动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陈宝兰,赵变云,赵鲜丽

驻马店市区医疗单位消毒卫生现状 樊亚丽

淮安市2000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苏华林,陈前伦

上蔡县1985-200O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陈长宽

乙胺丁醇引起四肢麻木抽搐一例 尚峰

某金矿车间空气汞对作业工人健康影响的调查分析 段淑民,刘新华,李红英,袁增明

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40例体会 涂荷清,潘志勇,涂磊,孟兰平

捕获一再捕获方法(CRM)在疟疾防治中的应用 苏云普,陈建设

一起麻疹爆发的调查分析 龚令甫,石爱萍,宋彩红,吕爱萍,典瑞珍

应用秩和比法评价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监测质量 黄德,李晓光,陈旭东,刘辉,刘淑华,赵国华

新郑市112名村民骨关节病调查报告 李强

处理毒鼠强急性中毒47例体会 涂磊,孟兰平,涂荷清,潘志勇

浅析五脏致咳的成因及其临床特点 陈石

硫酸镁联合麦角胺咖啡因、西比灵治疗偏头痛 王遂山,单泓

一起卫生行政兼暴力抗法案件的分析 张建勋,王云霞,翟庆田

河南省汝阳县妇幼儿童营养状况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赵庆法,李文芳,李忠民

1672例被猫、狗咬伤者流行病学调查 张晓杰,陈玉华,余华

论健康教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李文芳,刘艳,石磊

浅谈图书室中的计算机应用 侯文利,郭燕

应用EXCEL编辑疾病监测传染病月报 杨风杰

平顶山市200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李丽,谢清梅,马红梅,葛为民,彭红英

安阳市不同场所化妆品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王爱清,韩文霞,田普琴

一起因食用自制臭豆腐引起肉毒中毒的调查报告 张立峰,张全岭,乔合林

武汉三五酒店南阳分店食物中毒案调查分析 潘东辉,李文亮,陈永敏,袁峰,闵峻岭

新乡市新、改、扩建学校卫生现状调查分析 潘艳

周口市1999~2001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分析 赵伟

1991~2001年驻马店市重大疾病流行状况分析 何文生,宋鲁平,周建平

应用密切值综合评价法评价蝇密度监测结果 梁玉清,张栓虎,王文志

统计学在医疗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应用 韩丽萍,殷瑞玉

对快速血糖仪测定结果的分析 程玲,刘新红,罗芳

濮阳市农村居民心血管疾病健康知识干预研究 张瑞民,彭攀,王金安,王宗升

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初探 刘隽,杨莉

尖锐湿疣合并混合性病感染97例分析 孙龙,窦东梅,韩丹,周东生

对HIV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家庭护理的探讨 张蓁蓁,郏爱菊,张莉莉

螺旋藻预防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秀

老年人牙体磨损临床特征及防治 江涛

护士的角色行为与道德 陈燕平

佝偻病儿口服胆维丁乳后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张婕,杨成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标签"的调查分析 杨延顺

脑性瘫痪100例临床分析 李雪梅,郭筠生

卫生防疫站药品材料管理探讨 杨福现

饮食服务业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探讨 赵淑芬,李登祥

加强票据审核严格报销程序 崔淑萍,郑晓华

球磨机噪声对女工月经影响的调查 宋秀丽

120份粉尘样品分散度的分析 李凤苏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新发癫痫患者血清弓形虫抗体的研究 周文奎,朱建奎

安阳市企业社区人群牙周病流行病学调查 李娟,侯斌,韩晓燕

郑州市二七区水发食品甲醛监测调查报告 李淑霞

信阳市浉河区中小学贫血状况调查 李云,李晓光,赵海川

一起麻疹爆发的调查与研究 雷纪丽,李雷,杨奇春,梁松坡

偃师市医院感染管理方法探讨 王俊桃,马雪翎

河南商专社区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 李皓

慢性蓄积性鼠药中毒38例调查分析 陈士良,刘庚,张德岭,王绍辉,陈朴,梁霞

博爱县消除碘缺乏病效果评估 朱永红,潘长太

濮阳市卫生人力资源调查分析 丁善章,马改娣,赵风林,李宏伟,陈永平

开封市郊区人芽囊虫感染情况调查 马建设

对室外人工游泳池的卫生学调查与评价 杨培记,赵宏,李魁中,刘卫东,周应友,王玉清

许昌市中小学生3种常见疾病调查结果 安文谦,邓广云,郑嘉乐

市售定型包装熟肉卫生质量检测分析 叶勇,崔志红,王雪竹,孙家振,张秀丽

郑州市中原区开展麻疹初始强化免疫策略的应用与评价 王彦霞,翟玉珊,何园,罗青玉,郁红

护理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中国旅行健康危害及预防措施 顾金祥

空中医疗转运在中国 欧伟

民用航线运输飞行乘机旅客医疗服务问题

输出劳务人员的预防保健 何宇平

国内外疟疾防治研究进展 汤林华

高原旅游与缺氧耐力检查/飞行员与探险旅游者兼用的救生物品

航空旅行医学的基础理论与实践 王志翔

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与食品卫生安全 张人参,揭斐,冯晓晖

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机制 吕永达,孙苑

高龄人群的旅行保健 郭辉

再现传染病之一——禽流感流行的流行病学研究 顾惠心

低压舱急性缺氧耐力实验检查与高原缺氧反应的观察

试述孕妇旅行卫生保健 陈培静

论逆向型思维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朱源香,张小霞,黄宝珍

机上乘客急症处置病例

民航机组人员乘客飞行中所受宇宙辐射剂量的调研报告

上海市旅行健康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防城口岸入境集装箱卫生学调查报告 苏贵道,肖汉民,Su Guidao,Xiao Hanming

防城港区自来水卫生监测和水质评价 姚丽,周婷,苏贵道,Yao Li,Zhou Ting,Su Guidao

检出二株霍乱弧菌的报告 周婷,李定一,吴卫娟,Zhou Ting,Li Dingyi,Wu Weijuan

进口散装食用油的卫生监督 张福林,Zhang Fuling

对进口霉变玉米及添加剂的处理报告 张福林,Zhang Fuling

防城港口岸进口食品的市场卫生监督 孙伟,Sun Wei

防城口岸疟疾流行病学监测报告 陶成柱,Tao Chengzhu

溴化甲烷熏蒸大型船舶除鼠除虫效果观察 毛献全,花其伟,Mao Xianquan,Hua Qiwei

巡回医疗中发现5例性病 吴志新,谭勇

国际航行船舶中HBsAg无症状携带者对生活用具的污染调查 谭勇,姚丽,吴志新

防城港2569艘入境船舶携带鼠类及蟑螂情况调查分析 陈建欢,吴志新,黄斌

防城口岸蜚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调查报告 曾罗

混合血清检测HIV-1抗体在国境卫生检疫传染病监测体检中的应用 谭勇,吴卫娟

企沙港蝇类调查报告 蔡洁,陈建欢,宋振烈

企沙港蚊类调查报告 吴志新,陈建欢,曾罗,黄斌,肖汉民

防城口岸蚊类监测报告 谭杰发

防城港1982年鼠疫监测报告 董国富

企沙边贸口岸蜚蠊种群调查报告 曾罗,吴志新,陈建欢

邱氏急性鼠药用于特殊行业的灭鼠试验 苏贵道,毛献全

防城港灭鼠达标五年后的鼠情调查及今后防制对策 谭勇,毛献全,花其伟,吴志新,黄璞,谭杰发,曾罗,肖汉民

防城港10年入境船舶携带鼠类情况及防除效果评价 谭勇,毛献全,花其体

防城口岸鼠类监测报告 毛献全

防城口岸蝇类监测报告 曾罗,肖汉民

防城口岸蜚蠊生态及防制对策 蔡洁

广西防城口岸首次发现黑家鼠的报告 谭勇,肖汉民,黄璞,黄少宁,陈建欢

防城口岸白纹伊蚊季节消长及生活周期观察 谭勇,毛献全

浅述卫生检疫在广西边地贸口岸中的地位与作用 黄文龙

企沙港鼠类调查报告 黄斌,吴志新,陈建欢

防城口岸1210名出国人员监测体检结果分析 黄少宁,Huang Shaoning

谈卫生检疫会计核算和监督 谢桂生

防城口岸395名就诊国际海员疾病谱分析 黄少宁

防城口岸海上边境贸易卫生管理探讨 谭杰发,花其伟

企沙港边地贸口岸卫生检疫现状及对策 黄璞

警惕鼠疫从越南经海路传入广西 毛献全,谭杰发

企沙口岸一例霍乱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 吴志新,曾罗,黄少宁,谭杰发,陈建欢

边贸进口食品现场卫生监督情况分析 宋振烈

防城港部分人群HBsAg阳性率调查 吴志新,周婷

国际航行船舶上一例腹泻病人的处理报告 蔡洁,吴志新

广西防城港经济开发区疟疾流行状况的初步调查 谭勇

防城口岸国际海员医疗保健四年结果分析 谭勇,黄璞,谭杰发,毛献全,吴志新

艾滋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流行与预防(综述) 蔡洁

深化口岸卫生改革,抓住机遇,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黄文龙

新时期国境卫生检疫执法的探讨 蔡维专

检疫机关在执法中如何运用强制执行措施 张福林

试论进口食检的质量控制 周婷,李培莲

国外食品杀菌新技术 高德财,陶英

艾滋病的发现,流行病学及预防 李大健

大连口岸国际交通工具员工急重死亡病例探讨 王建学,林克礼,Wang Jian Xue,Lin Ke Li

对二十一世纪国境卫生保健之展望 李祖海,钟其浪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候机厅卫生学调查 刘江,秦太铮,吴金铭

郑州新郑机场环境外照射水平监测 刘江,陈文玲,王凯娟

三名船员在航海途中死亡的报告 郑家利,孙建国,杨录魁,Zheng Jiali,Sun Jianguo,Yang Lukui

对境外来杭147例旅行者腹泻的病原学分析及289名霍乱健康带菌者调查所见 李慧琳,马斑,颜小军

425例不同人群抗-HCV抗体测定结果分析 线利波,刘翠晴,李寅,周有良

护理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一)调查主体

调查主体以公安机关为主,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作补充调查,辩护人自行开展调查和司法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参与调查较少。2013年1月至8月,林州市检察院审查逮捕未成年人犯罪件23件31人,审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7件38人。按照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司法厅《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实施办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在提请批准逮捕和移送审查时均随案移送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材料和社会调查报告52份,检察机关根据需要补充社会调查报告17份,人民法院根据情况调查9人次,辩护人自行调查2人次。其中,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全部为自行调查,人民法院为委托其聘请的专门调查员进行调查。另外,统计发现重复调查比例较高,检察机关、人民法院的重复调查率分别达到32.7%和17.3%。在社会调查制度实行的初始阶段,重复调查可以使社会调查报告逐步完善,但同时也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

(二)调查对象与方式

以涉罪未成年人的父母、邻居、朋友同学、学校、社区(村委会)为主要对象,多采用访谈形式调查,没有进行犯罪危险性人格的心理评估。林州市检察院统计显示,13%的社会调查报告有3个调查对象,87%的社会调查报告有4个以上调查对象;约90%采用访谈方式,并制作询问笔录装入卷宗,另外10%采用调查问卷和书面证明等形式,作为面谈方式的补充。调查对象的占比统计,均对涉罪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法定人进行调查;其他调查对象中,社区(村委会)、学校、同学较多,分别为调查对象的48%、32%、13%,朋友和其他人员较少,共占调查对象的7%。

(三)调查内容

调查材料数量和材料反映的行为事实较少,导致调查内容简单空泛。林州市公检法机关形成的社会调查报告主要包括未成年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条件等。在实际运用调查材料作出判断时发现,向父母、邻居、同学、老师了解情况时,有的因为人情关系,不能如实叙述未成年人现实表现;有的仅简单叙述平时表现好或者不好,具体如何好或者如何不好没有事实反映。犯罪原因多是“父母管教不严”、“家庭经济条件差”,对父母如何管教、家庭收入数额等没有深入调查。诸如此类过于笼统的调查材料放到任何一个人身上都适用,有的还存在逻辑矛盾,不能为最终出具评估意见提供客观、充分的事实依据。

(四)调查报告使用

调查报告作为办案参考使用的同时,缺乏对调查报告的审查、监督。侦查阶段即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社会调查,使得社会调查报告能够在审查逮捕、审查、量刑和法庭教育等环节作为办理案件的参考,但普遍存在不核实调查材料,不审查报告内容的现象。林州市检察院在出庭张某涉嫌抢劫罪时就发现:公安机关对张某进行社会调查后认为张某认罪、悔罪,庭审时张某向法庭提交一份悔过书。公诉人认为如果认定张某悔过,将会对其从轻处罚,建议张某当庭宣读其悔过书。而张某当庭宣读的悔过书,对查明的犯罪事实予以否认。随提出不能根据社会调查报告认定张某认罪、悔罪,并得到了合议庭的支持。

二、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实践现状的解读和分析

(一)调查主体不规范,导致调查工作流于形式或出现纰漏

我国法律规定的调查主体分为四类,即控诉方(包括公安机关和检察院)、辩护方、社会团体组织、法院。具体而言:

1.公安机关和检察院进行社会调查,会导致办案人员工作量的大幅增加,通常没有足够时间进行细致调查。在案多人少、司法资源不足的现实条件制约下,办案人员自行调查不可取。

2.律师进行社会调查,会因为职业自身的利益倾向性,以及进行辩护的需要,通常更加注重收集那些对未成年人有利的材料,忽视那些可能给未成年人带来不利的材料,难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真实。

3.法院进行社会调查,不符合现代法治要求诉讼中法官中立的宗旨。法官参与调查,不可避免地会掺杂着个人的主观色彩和先入为主,形成对案件的预断,不利于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公正审判。

4.社会团体组织进行社会调查,主要是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部门、共青团、妇联等。由于这些工作机构及人员配备不完善,一般公民并不具备调查专业知识,对案情不了解,对诉讼也相对陌生。另外,在调查的规范性、客观性、科学性等均缺乏制度保障的情况下,调查过程中经常遇到社会调查对象拒绝等原因,难以保障调查结论的科学性。实践中,这些主体进行社会调查的比例亦较低。

5.多部门进行社会调查,很可能使社会调查工作走向两个极。一是重复调查,各个调查主体基于其角色本能,在调查内容方面可能各有侧重,造成调查结果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冲突的问题;二是相互推诿,使社会调查工作流于形式,出现适用率低、实效差的问题。

(二)调查指标不具体,不能科学反映涉罪未成年人的人身危险性

1.缺乏具体的事实依据。原始调查资料是制作社会调查报告的基础,而收集的材料应当是反映行为人现实表现的客观事实,不是结论性意见。但这恰恰是调查内容的盲点。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经过近15年试点探索,各地具体做法不尽相同。目前,最具代表性且适用较多的是四见面制度。该制度要求,与涉罪未成年人见面,了解家庭情况和思想状况;与监护人见面,了解性格特征和成长经历;与学校、单位、社区有关人员见面,了解社会交往、学习、工作情况;与看守所人员见面,了解认罪、悔罪表现。上述人员中,除涉罪未成年人本人外,大多与涉罪未成年人是亲属、朋友关系,如果不随机选取足够多的调查对象、询问详细的行为事实,就很难得到客观反映涉罪未成年人现实表现的依据。

2.缺乏犯罪危险性人格测量。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功能是通过调查行为人的人格,查明行为人有无犯罪危险人格,发现其人身危险性的大小,并以此作为司法机关实施个别化处理的参考。因此,专业性的心理学人格测量是对人身危险性最为可靠的调查,应该是社会调查制度的核心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对性格、气质的判断,属于人格刑法学的范畴,需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判断,其理论基础是人格行为论和人格责任论,运用投射测验、自陈量表、主体测验、行为评估技术等人格测量方法。显然,司法实践中绝大部分社会调查报告对未成年人性格、气质评估,是办案人员凭借自身经验、社会阅历的朴素认识。

3.缺乏统一操作标准。新刑诉法对调查的内容进行了列举,如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由于要求比较宽泛,所有各地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了细化和补充,同时也造成了社会调查报告在客观内容方面不统一。如林州市人民法院《失足少年调查表》把“对书指控被告人已构成犯罪有无意见、对法院审理本案有何看法和要求”设定为调查内容。

(三)调查人员不专业,导致调查方法不科学和调查结论不可靠

1.调查人员权利义务不明确。一是没有赋予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之外其他机关、组织进行社会调查所必须的权利。其中,反映较多的问题缺乏相应的会见权、调查权。如,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在判决前除承办案件的警察、检察官、法官和辩护律师外,其他人员不得会见。如果调查人员没有会见涉罪未成年人,就不可能全面了解未成年人的性格特征和犯罪背景。二是调查人员身份不统一。参考各地的社会调查操作规程可见,司法行政机关、共青团、妇联、学校、聘请的社会调查员,以及其他多类社会组织均可以成为社会调查的主体。根据刑法规定,这些组织、人员分别属于不同性质的主体,如果对其违法调查行为进行处罚,则会存在同种违法行为不同种处理的情况。三是违法调查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没有明确规定。我国各地运行的社会调查制度对于调查人员除了形式上的客观、中立强调外,并没有具体的措施来保障其客观、中立。一般而言,在国外,担当社会调查员普遍具有客观、中立的职业要求,而且对其工作还有司法监督和公众监督,调查中的舞弊行为一旦查实,不但其调查报告将失去参考价值,而且调查人员还可能按伪证罪论处。[1]

2.调查人员不具备相关知识。我国当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立法与实践,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共青团组织、志愿者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组织均可进行社会调查。但是目前,无论由谁进行社会调查,调查人员专业化不足、素质欠缺的问题比较突出,直接导致社会调查方法不科学、结论不可靠。部分报告只是对事实的列举;部分行文语言含糊、逻辑混乱;部分报告不必调查只需要用一般认识就可能得出,如将性格特征简单地归结为内向和外向,将涉财犯罪的动机习惯概括为缺钱花、抵制不住钱的诱惑等。

三、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探索

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一方面要从制度本身入手,细化原则性规定,增强其司法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从机构设置、司法理念以及协调机制方面努力建构适合的制度运行环境,从而保证制度在司法机关正确处理和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时顺利实施。

(一)树立科学的少年司法理念,指导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

1.树立双向保护理念。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注意对未成年人保护和对社会保护的有效结合。调查必须实现对未成年的实体保护,要求调查主体合法、调查形式合法、调查采取的具体方式合法,不能用不正当或者非法的方式。调查报告内容必须客观真实,调查人员在进行调查时应避免先入为主的思想,必须坚持客观公正,既不能为打击犯罪,收集不利于涉罪未成年人的材料,又不能迁就涉罪未成年人,盲目轻刑化。

2.树立客观、中立理念。社会调查人员应当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调查报告应当事实求是,客观全面了解涉罪未成年人的基本情况和犯罪背景材料,理性判断分析受调查者所陈述内容的真实性,避免受到其他人、社会舆论等的影响带有偏见性调查。如同情或者痛恨的态度,必然影响调查结果的客观和真实。

3.树立全面调查理念。基于教育挽救的目的,考虑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对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及其生活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查清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客观原因,导致其实施犯罪行为的直接诱因,以及影响其选择行为方式的条件因素。

(二)细化社会调查制度,增强其可适用性

1.规范调查内容。社会调查报告作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案和教育的参考,必须具有统一调查指标。

2.引入心理学人格测量。专业性的心理学人格测量是对人身危险性最为可靠的调查,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需要正式引入人格测量。同时注意,在运用人格测量结论时不能因为负面的测量结论作出对涉罪未成年人不利的处理。即,如果涉罪未成年人人格比较健康,应当作为减轻、从轻处罚的依据;如果涉罪未成年人人格不健康,不宜作为加重、从重处罚的依据。

3.合理界定调查对象范围与人数。向监护人、亲属了解情况,应当详细询问能够反映涉罪未成年人表现的具体事情,并通过调查邻居、同学等予以印证。向同学、同事、朋友、邻居等了解情况,应当随机选取3至5人以上进行调查。特别需要避免的是,不能仅向涉罪未成年人及其其监护人提供的人员了解情况。

4.加强对调查报告审查监督。加强对调查报告真实性、合理性、逻辑性审查力度。对收集的书面记录、书面材料、调查表等原始资料,重点审查材料数量是否充分、反映事实是否客观、调查内容是否全面。对调查结论,重点审查判断方法是否科学、对涉罪未成年人的评价与调查的原始资料、涉罪未成年人的的供述、相关证明能否相互印证,是否需要补充调查。

(三)促进调查主体阶段式发展,在组织制度上保证社会调查适用

1.社会团体组织的调查能力不能满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需求,社会调查的首要主体应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部门、共青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应为社会调查的补充主体。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如果认为公安机关的社会调查不够详尽,可以补充进行调查。

2.逐步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承担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职能。鉴于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需要,应当由中立第三方作为社会调查的主体,接受司法机关委托开展社会调查。

(四)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确保调查报告制度良性运行

社会调查报告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都有重要意义。一是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需要启动社会调查程序,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可以补充调查;二是社会调查主体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辩护人、共青团以及其他组织机构;三是取得调查报告的原始材料,需要向涉罪未成年人的亲属和所在社区、学校、单位调查取证;四是社会调查报告要作为审查逮捕、审查、教育和量刑、刑罚执行、社区矫正的参考。因此,需要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使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让参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的多个部门既各司其职又协同配合,可全程可分流,资源共享,保证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良性运行。

注释:

护理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一、题目(标题、文题)

论文题目是全文给读者和编辑和第一印象,文题的好坏对论文能否利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题目应尽可能在一完整的的句子中囊括三个基本要素,即研究对象、处理方法和达到的指标,使读者和编辑对论文研究的内容一目了然。例如:对心肌梗塞病人(研究对象)溶栓治疗(处理方法)监护指标的观察及护理(达到的指标),这三个要素并无先后之分,可根据文章偏重介绍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取舍,但无论怎样调整,必须直接反映论文所表达的内容。要用有限的文字表达数千字的论文内容,使题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必须学会概括、准确、新颖、精练地表达主题的技巧,具体要求:

l.概括:即用简短的文字囊括全文内容,体现全文精髓,使人一看就能对全文含义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引人入胜,便于记忆。

2.准确:用词应符合医学词语规范,准确表达论文的特定内容,实事求是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做到文要切题,题要得体,防止题大文小或用过时词语,例如“肺癌护理”,肺癌治疗可用多种手段,如果此文是关于肺癌化疗期间预防化疗药物反应的护理,用此命题就显得题目过大,不够具体和准确。又如乙肝表面抗原在国际文献检索中已普遍用hbsag表示,再用“澳抗”就不够适宜。

3.新颖:题目一定要有特色和新意,不落俗套,避免与已有文献的题目雷同,亦能引起编辑和读者的注意。例如“白血病化疗的护理”,白血病化疗已形成常规,缺乏新颖性,而文章观察的内容是有关白血病化疗期间出现细胞溶解综合征的护理,如改为:“白血病化疗期间出现细胞溶解综合征的护理”,则较为明确、新颖。

4.精练:标题用词应力求简短精练,一般不超过20个字,切忌冗长繁杂,用词要字斟句酌,尽量省去一些非特定词,如“的观察”、“的研究”等,不需写成有主语、谓语、宾语的完整句型。但也不应过于笼统,过于简短,例如"中医护理”,题目虽短,却不能反映文章主题。文题尽量不用标点符号。题中数字,应尽量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但不包括作为形容词或名词的数字,例如“十二指肠”的“十二”不能改用阿拉伯数字。

5.基本格式:文题应居中书写,一般不设副文题,确有必要设时可用破折号与主题分开,亦应居中书写。长标题需回行时应注意词或词组的完整,并居中书写,使之匀称美观。

二、署名

1.单位署名:单位一般指作者从事本文工作时的单位。单位署名应标明所在省市的全称,便于编辑、读者与作者进行联系。单位署名的数量一般不超3个,署名位置应居文题之下,作者署名之前,居中书写,并与作者署名之间留空一格。单位名称前还应标明邮政编码。

2.作者署名:作者署名必须遵守科学道德,实事求是,署名不仅是一种荣誉,更重要的是表示对文章内容负责。论文作者一般指下列人员:(l)课题的提出者及设计者;(2)课题研究的主要执行者;(3)进行资料收集并做统计处理的人员;(4)论文的主要撰写和修改者;(5)对论文主要内容能承担全部责任,并能给予全面解释和答辩的人员。

3.署名注意事项:(l)每篇文章作者署名数量一般不超过6个人,并以参加主要工作者为限;(2)作者署名顺序,视其在工作中贡献的大小而定。通常第一作者应是研究工作的主要设计、执行及论文的主要撰写人。署名时不应搞无劳挂名或照顾关系。当作者署名顺序有异议时,应征得主要作者的同意方可改动。指导者一般列于最后,或在文末注上“致谢”,但均需征得本人同意;(3)在之前,参加研究者如已调往其他单位(如进修人员等),可在署名末尾右上角加注符号,并在同页脚注中说明;(4)署名必须用真名.不得用化名、笔名和假名,以示文责自负,如为集体成果,应在文末参考文献之前,写上执笔人或整理者姓名,便于读者咨询和联系。

三、内容提要

提要一般置于正文之前,主要作用是提供信息,便于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论文内容做大致的了解,以决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同时也便于进行文献检索。 第一范文 网整理该文章……

1.提要内容应扼要概括地说明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宗旨和解决的问题)、基本步骤和方法(研究对象、研究途径、实验范围、分析方法等)、主要发现(重要数据及其统计学意义)和结论(关键的论点)以及经验教训和应用价值。着重说明研究工作的创新和发现,将研究中最具特色的内容和最独到之处反映出来。

2.写提要不宜列表、附图或引用文献。一般不分段落,内容能独立成章,文字一般以 100—200字为宜(占全文的 5%)。一般性护理科技文稿,如工作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短篇的报道等一般不写提要。写提要后文末不再写小结。

上一篇:高考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用户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