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3-17 22:39:52

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

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互动网站:域名经济 中国

域名的角色

40年前,人类世界诞生了“虚拟新世界”――一个叫“互联网”的无边疆信息社会。在这里,人们分享彼此之间的信息,实现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个人”之间的沟通。

而实现这种信息沟通的技术工具,就是一种在1983年被开始应用,称为“域名系统(DNS)”的寻址技术体系。这个域名系统,现在由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所统管。全球目前一共有248个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英文缩写ccTLD)和22个通用(类别)顶级域名(英文缩写gTLD),目前尚有16个语种的多语种域名(英文缩写IDN)已批准测试,预计2010年全球可以正常访问,其中包括“.中国”(简、繁体)域名。

不过,进入信息社会的人们找到互联网的“中央管理机构”ICANN时,认为一旦找到了这个机构,所有的互联网问题就都可以迎刃而解的想法其实不太对。因为ICANN在关于自己的角色中有一个很有趣的声明,它除了说自己是干什么的之外,主要都在说自己“不负责什么”:“不负责内容控制、不负责阻止垃圾邮件、不负责上网。”总之,它让大家明白自己是一个角色很有限的机构。倘若要提国际上“对互联网的管理”,除了ICANN之外,还有管技术标准的I-ETF,管知识产权的WIPO,管标准的ISO,还有互联网协会ISOC、W3C、国际电联等等。因此,如果有人提出“打破美国互联网域名与地址分配机构对互联网管理的垄断地位”这样的观点,估计是有点问题,因为ICANN对互联网的管理从来没有取得过垄断地位。

ICANN的监管

当然,自从ICANN成立以来,它已经依据同域名注册商签订的《注册商认证协议》RAA里面的合同条款要求,提前同多家注册商解约。例如:2009年11月25日宣布同三家注册商解约,一年来还有同两家涉及案件公司(其中一家是由中国人注册的公司Onlinic)提前解约。而在2008年10月3日,ICANN给北京新网互联等两家公司发出违约通知书,要求他们“限期15天解决域名数据库(Whois)调查工作”。这两家注册商违反了ICANN注册商认证协议RAA中的第3.7.8款,这个条款要求注册商“……接到任何人有关已注册的域名的联系信息不准确的通知后,相应的域名注册商要对投诉的不准确问题采取合理的步骤进行调查。如果注册商掌握了被投诉域名信息不正确后,注册商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修正。”如果北京新网互联等两家公司无法修正上述通知中违反合同条款行为,可能采取包括终止合同的措施。

由此可知,ICANN的域名体系是通过监管注册商依《注册商认证协议》的条款而实现的。

中国的监管

我们再回顾一下历史:1997年5月30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授权中国科学院组建和管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同年6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成立,.CN、域名开始接受注册申请。1999年,第一批ICANN注册商开始在中国市场开展注册活动。换句话说:在中国市场上,有国外公司负责运营管理的通用(类别)顶级域名,例如.com、.net等,也有作为我国域名注册管理机构CNNIC管理的域名,例如,.CN、中文.中国等。而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是我国的域名管理机构,负责制订中国互联网域名、地址等资源的管理及国际协调政策。现在我国最重要两个部门法规,《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部关于调整中国互联网络域名体系的公告》就是出自工信部。具体地讲是:

1.颁布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管理机构目前已经有两个域名注册管理机构:一个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获授权管理我国互联网络域名体系中3个“中文域名”\(其中,中文.cn是过渡状态\、7个三级“类别域名”(其中和分别授权中国教育网、中国国防类别注册网管理)、1个.cn“二级域名”、34个三级域名“行政区域名”,合计46个顶级域名。另一个是中编办“中央编办机关服务局事业发展中心”,获授权负责运行管理和维护“政务”和“公益”两个中文顶级域名,但是现在好似又改名称为“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

2.颁布中国互联网域名类别例如,增加了英文“类别域名”适用于中国的国防机构;增加了“政务”和“公益”两个中文顶级域名:政务――适用于党政群机关、政务部门等;公益――适用于非营利性单位。

3.公布获准从事互联网域名注册的服务机构截至2009年5月,获准从事域名注册的服务机构审批公示共有70家。它们有两种渠道获得批准:一是直接拿ICANN的gTLD注册局批准协议申请备案;二是由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管理机构(例如CNNIC)审核通过,再报给工信部核准才能公开从事审核经营范围内业务。工信部在从事互联网域名注册服务机构报审中规定:超出审批范围将依《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第五章罚则,发出罚单、公示,把罚款上交国库。自2002年《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颁布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首份罚单是2009年3月13日公示的,处罚单位是“铭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存在超范围经营的违规行为:罚款三万元。

产业正本清源

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尤其是手机WAP网站这类应用的产生,对互联网实名制及域名注册实名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月9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了不法分子利用虚假信息注册域名开展网上违法活动的情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作为我国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坚决支持打击网络不良信息,并依法采取措施坚决治理域名注册过程中存在的虚假信息问题。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下,CNNIC宣布12月10日起在技术和人力方面投入资源,并将建立更完备的服务管理体系,提升域名注册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将继续配合相关部门尽快查处不良域名应用,同时研究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对于媒体反映的问题,已采取了以下措施:立刻停止媒体曝光的涉黄域名解析,终止其危害。迅速查实并查处CCTV曝光的注册服务机构新网与名富网及新网商大煌网;启动注册信息核查专项治理工作。

根据6月4日中国首届域名大会CNNIC《中国域名产业报告》介绍:2008年中国域名相关产业规模逾42亿元人民币,从业人数逾十万。正如一些专家给“域名经济”专版贺词所言:域名是互联网最重要的基础之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生活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互联网经济时代,域名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经济价值彰显,域名产业是创新的朝阳产业。域名经济是伴随互联网经济发展形成的新领域、新产业。普及域名经济知识,认识域名经济价值,交流域名经济实践,促进域名经济发展,是利国利民的有识之举。置身新经济的江湖,岂能缺失域名的利剑。

以上一年来域名产业管理部门,从美国I-CANN到中国工信部再到CNNIC,根据公众和媒体举报,依法对域名产业注册服务机构整顿频频出手,其目的最终都是一个: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因此,这是中国也是世界域名及关联产业正本清源的大趋势。期望互联网域名产业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下,逐步走向健康、有序,产业的未来更加充满活力!

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落实网站备案信息真实性核验工作方案(试行)》、《关于加强互联网域名系统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为切实保证和促进我市互联网络和政务信息化工作的健康安全发展,现对我市政府系统网站域名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1、严格执行政府网站域名规范。根据**号文件要求,行政机关政府网站英文域名要以"."结尾,中文域名要以".cn"结尾,并与本行政机关的合法名称或简称相适应。事业单位域名以".cn"结尾,并与本单位的合法名称或简称相适应,不能申请"."域名。各单位政府网站应按上述规定采用规范的域名,目前还未使用规范域名的,请及时向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指定的注册服务机构重新申请注册域名,并将变更后的域名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备案。

2、建立域名注册审核、注销报备制度。各单位在注册启用新域名、废止旧域名之前须经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审核,填写《政府系统域名注册、注销备案表》。7月31日前,请各单位将各自目前在用域名及域名的注册情况进行汇总,填写《政府系统在用域名情况统计表》,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3、建立域名管理责任制。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域名管理工作,指定域名管理责任人,明确职责,建立域名管理台帐,做好域名维护和续费工作。如发现域名被冒用抢注等问题,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

4、加强域名系统安全防护和应急工作。按照"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本单位运行管理且对外提供服务的权威、递归域名解析系统和域名注册系统的安全防护和应急工作,确保本单位所属域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确保域名注册信息安全。

5、各县区经信局负责本区域内政府系统互联网域名管理工作,并及时向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报相关情况。

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1、 注册申请人的范围:允许个人注册,不限国籍

2、 注册申请域名的范围:

在、、及.cn下注册个人域名的,适用已有的域名注册办法;

在独立的个人域(或 或 等)或“百家姓”下注册个人域名的,将获得注册费及续展费优惠。具体优惠办法由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制定。

3、 个人域名的组成,必须符合《实施细则》的规定,但个人申请的域名未必与本人有确实的、得到承认和保护的关联性(例如使用其姓名、艺名、笔名、外文名等注册),数量不限;

4、 注册方式:申请人以在线方式填写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和其他记录的信息,以作为验证申请人身份的依据。注册实行“先申请及不审查”原则,如果出现违反有关管理规定的现象,例如填写信息不真实、不完整,则注册服务机构可以依职权予以注销;

5、 个人注册和使用域名,不得与《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第19条的规定相冲突;

6、 CNNIC将制定域名争议解决办法,并指定中立的第三方域名争议解决机构解决域名争议,如有争议,将通过域名争议程序解决;

7、 恶意注册他人姓名的行为应当被禁止。具体依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的规定处理;

二、 个人域名的注册程序

8、 个人注册域名,需向CNNIC认证的注册服务机构申请;

9、 个人申请域名通过联机方式完成;

10、 注册商进行语法检查及是否已经有人注册或预注册的相关检查;

11、 域名注册合同:

域名注册人和域名注册商之间签订域名注册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为完成注册所需的申请人的完整、准确的信息;

申请人保证所申请域名与其具有关联性的陈述;

申请人保证其资料的准确及不侵犯他人权利的陈述;

申请人保证一旦发生域名争议,愿意服从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约束的声明;

有关域名注册收费的条款。

三、 依职权注销制度

依《中国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第二十条与第二十五条规定,域名注册人向域名注册服务机构提供的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注册服务机构将依职权注销已经注册的域名。

开放个人域名注册后,依职权注销注册域名的制度将被扩充适用。除《中国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第二十与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经有关部门认定存在下列情况的,其注册域名也将被注销:

1利用互联网传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传播的信息的;

2未经许可从事网络出版活动的;

3从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动的。

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在收到有关部门已经生效的书面文件后,将立即注销已经注册的域名。

说明:扩充依职权注销制度,允许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在必要时尽快注销已经注册的域名,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乃至消除网上不良行为的影响。与此同时,此项制度还可以保证域名注册机构同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充分合作。在行政管理部门依其职权认定域名持有人利用互联网从事非法活动的情况下,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将在配合这些部门执法过程中有“法”可依,避免成为被注销的域名持有人的被告。

四、 联系期与暂停解析制度

在必要时,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将通过域名注册人注册域名时提供的各种联络信息与其取得联系。凡在30日内未收到任何回复信息的,将被视为联系失败。域名注册机构可以注册人提供的联系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为由,依职权注销已经注册的域名。

在依前款正式注销注册域名之前,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将在30日内对拟注销的域名实施暂停解析。30日内仍未收到域名持有人的信息,也没有证据表明与该域名相关的争议已经提交争议解决程序的,域名注册管理机构通知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将永久删除该域名。

说明:“联系期”与“暂停解析”制度是4月1日召开的研讨会上大多数与会者达成共识的意见。这两项制度是保证已经注册的域名不致因域名注册机构的依职权注销制度而被不当注销的合理措施,一方面允许域名注册机构在无法根据域名注册提供的信息与其取得联系时依职权注销其注册域名;另一方面又给予域名注册人充分的时间与机会,使其在原有的联络信息已经更改而未及时通知域名注册机构的情况下,还有保住自己域名的机会。

五、 对注册人隐私的保护

域名注册人的个人信息属于个人隐私。未经注册人明确同意,域名注册机构将不公布除注册人姓名以外的其他个人信息。域名注册机构应当在域名注册过程中向注册人提供一项声明,说明收集个人信息的意图,并保证这些信息不被用于除说明意图以外的任何其他目的。

前款规定不妨碍域名注册机构与管理机构根据法律的规定及法律程序的需要向有关部门提供这些信息。

说明:保护个人隐私已经成为互联网环境下完善法律制度时优先考虑的问题。中国的个人隐私保护法还不健全,但相关的问题已经非常突出。个人域名注册是一种与个人隐私保护直接相关的制度。域名注册机构与管理机构有义务在这项制度运作之初即担负起保护个人隐私的责任。

向个人信息拥有者说明收集信息的意图,并保证相关信息不被用于说明意图以外的其他目的,是各国个人隐私保护法上通行的原则。目前正在讨论的APEC隐私政策中也包括了相同的原则。

但是,保护个人隐私也不是绝对的。凡法律规定及法律程序需要控制个人信息的部门向有关机关传送这些信息的,个人信息控制者即有义务向有关机关传送。

附加说明:许多人都对将他人的姓名注册为域名并在相关网站或网页上实施有损于姓名权人利益的行为及可能性表示十分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可通过现有的“域名争议解决程序”加以解决。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第九条规定,被投诉的域名持有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行为构成恶意注册或者使用域名:

(一)注册或者受让域名是为了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该域名,以获取不正当利益;

(二)多次将他人享有合法权益的名称或者标志注册为自己的域名,以阻止他人以域名的形式在互联网上使用其享有合法权益的名称或者标志;

(三)注册或者受让域名是为了损害投诉人的声誉,破坏投诉人正常的业务活动,或者混淆与投诉人之间的区别,误导公众;

(四)其他恶意的情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域名,法律问题,CCNIC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第四次工业革命到达了高潮阶段,互联网(Internet)与电子商务技术迅猛发展并被广泛运用,域名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新经济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它较原始的经济最大的不同便是人们对知识产权等基于人的智慧所产生的无形资产的价值逐渐被人所认知并接受。

一、域名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域名( DOMAIN NAME)是互联网上识别和定位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式的字符标识,如.CN等,与该计算机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相对应。域名是互联网的基础服务,在此之上可以提供WWW(万维网)、EMAIL(电子邮件)、FTP(文件传输)等应用服务。域名由4个部分组成,其中最左边的一串字母代表提供的如HTTP(WWW)、 MAIL、FTP等服务类型,最右边的组成部分称为顶级域名,或称最高层域名,它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地理顶级域名,共有24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码。例如 CN代表中国, JP代表日本,HK代表中国香港等等,另一类是类别顶级域名,共有7个: COM(商业系统), NET(网络机构), ORG(组织机构), EDU(教育系统), GOV(政府部门), MIL(军队系统), INT(国际机构)。由于互联网最初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所以最初的域名体系也主要供美国使用,所以GOV, EDU, MIL虽然都是顶级域名,但却是美国使用的。只有。COM、。NET、。ORG成了供全球使用的顶级域名。相对于地理顶级域名来说,这些顶级域名都是根据不同的类别来区分的,所以称之为类别顶级域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新的顶级域名也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被扩充到现有的域名体系中来。新增加的顶级域名是 BIZ(商业), COOP(合作公司), INFO(信息行业), AERO(航空业), PRO(专业人 士), MUSEUM(博物馆行业), NAME(个人)。在这些顶级域名下,还可以再根据需要定义次一级的域名,如在我国的顶级域名。CN下又设立了。COM,。NET,。ORG ,。GOV,。EDU等以及我国各个行政区划的字母代表如。BJ代表北京,。SH代表上海等等。自定义的域名部分列在最低级。它的功能主要由它的两个作用来实现的:分别是域名指向和域名解析,域名指向是指一个域名指到另一个域名的空间,大致上是与两个域名共用空间是一样的,只是多了一点,指向可以指到另一个域名的子目录底下。域名解析就是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过程。IP地址是网络上标识您站点的数字地址(如:202.117.157.125),为了简单好记,采用域名来代替ip地址标识站点地址。域名的解析工作由DNS服务器完成。

对于企业来说,它就是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宣传等活动的标识,与人们经常使用的企业名称和商标具有类似的作用。对于人们在寻找企业主页、查询有关的商业信息,增强该企业的竞争力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并且由于域名具有唯一性、专有性、识别性、无形性、全球性和稀缺性等特性。这便使得域名成为网络中最重要的无形资产,蕴含着很高的商业价值。

从某些方面来讲域名类似于商标,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都有一定的标识性和排他性,并且都具有广告宣传的功能,但是由于两者适用的对象不同,具有标识性的基础不同,具有的排他性的基础不同,两者取得的原则也不同,导致了域名保护不能完全依赖于商标保护。

域名和厂商名称(商号)都可用以区分不同的公司,具有一定的标识性和排他性,并且从理论上讲,这种标识性和排他性都是无限期的。另外,一般来讲域名和厂商名称(商号)都以注册或登记为前提。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但是,厂商名称(商号)的标识性和排他性要受到地域范围的限制,具有地域性,而域名的标识性和排他性则无此限制,它是全球性的,因而是绝对的。另外,从直观上看,厂商名称(商号)一般采取文字的形式,域名则可以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

并且域名作为企业在电子空间的标志,不仅具有无形资产的属性,而且具有一般的电话号码所不具有的知识产权的属性;有的认为,域名是一种可以集商号、商标为一体的全新的知识产权客体;有的从域名的商标效应方面考虑;有的将之归入商誉;有的明确列为与商标、商号并列的商业标记权;有的侧重于探究域名的唯一性和作为相对有限的资源稀缺性,以此说明其无形价值与知识产权的内在关联。这就决定了域名保护问题必须有一套独立的保护方法来调整保护。

二、域名的取得

为了加强对互联网络域名的管理,我国于1997年5月30日了《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和《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实施细则》,作为我国首部关于域名管理的行政规章,该域名管理办法明确规定:

域名的取得有三种方式:(一)注册取得:作为域名原注册者的许可人将其所有的注册域名的使用权有偿授予被许可人。许可后,许可人仍保留该域名的所有权,但丧失了该域名的使用权,并获取使用费;被许可人获得该域名的使用权,并应支付使用费。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和《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实施细则》的规定:国务院信息办及其常设机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是我国互联网络域名系统的管理机构;凡在中国境内注册域名,应当依照该办法办理;域名注册申请人根据法定程序申请,并对其选择的域名负责,在其了解的范围内,保证不侵害任何第三方的利益;按照“先申请先注册”的原则受理域名注册,不受理域名预留;注册域名实行有偿注册和年检制度,可以变更或注销域名,但不许转让或买卖;在中国境内接入中国互联网络,而其注册的顶级域名不是CN,比如是某个国际通用顶级域名或某个外国域名,也必须在CNNIC登记备案。

并且从注册域名的主观方面来看有三种行为属于恶意注册行为 (一)注册或者受让域名是为了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该域名,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二)多次将他人享有合法权益的名称或者标志注册为自己的域名,以阻止他人以域名的形式在互联网上使用其享有合法权益的名称或者标志;(三)注册或者受让域名是为了损害投诉人的声誉,破坏投诉人正常的业务活动,或者混淆与投诉人之间的区别,误导公众。这三种行为不予注册。

(二)转让取得

转让:作为域名原注册者的转让人将其所有的注册域名的所有权有偿让渡于受让人。转让后,转让人丧失原注册域名并获取转让费;受让人获得该注册域名,并应先行支付转让费。此种交易形式最为常见。

(三)合作取得

合作:域名注册者以其所有的域名作为无形资产投入与他人合作经营,以获取投资回报的方式。

依《合同法》的规定,域名取得交易合同可分为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和其他形式的司法解释中“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网络环境下的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所形成的合同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作为域名取得的依据。

三、域名的法律保护

在网络上,域名是商业竞争和网络营销中重要的策略性资源,也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域名是企业无形资产的一部分,企业应对域名充分重视并切实保护,否则将对自身利益产生不利影响。域名的法律保护便是对域名所有人的法律保护,即企业无形资产的保护。我国对域名的法律保护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一)民法保护

我国《民法通则》第5条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即,域名作为无形财产或智力成果,只要是合法取得且未侵犯他人的在先权利即受法律保护。具体的说,域名所有权人对其拥有的域名可依法进行持有、建立并经营相关网站或网页、获取经济利益、放弃、闲置、捐赠、转让、许可、合作等活动。任何非法干预都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权利人有权获得行政、司法救济。

(二) 知识产权法的保护。

首先,域名作为一类新兴的知识产权具有知识产权性,适用知识产权法一般原则。域名是一种专有权,权利人垄断这种权利并受法律保护;权利人以外的第三人不得侵犯这种权利,未经权利人同意,不得享有或使用该项权利;权利人对这种权利可以自己行使,也可转让他人行使,并从中收取报酬;域名权在法定期限内发生效力,它以注册而产生,以续展(按期办理继续注册的手续,并缴纳相关费用)而延续,以不续展而消灭(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可依“先到先有”原则享有之)。

须特别说明的是,域名不具有一般知识产权的严格地域性,而具有全球性,一般可依属地原则或属人原则处理涉及域外的相关法律争议。

(三)在先权利人的法律保护

在先权利是指在某一个域名注册生效日前已对该域名中间的识别部分(即前例中的“ABCDE”部分)享有法定权利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其中,域名与商标因其共同的识别性而引发了大量的法律冲突,覆盖范围涉及众多著名厂商及其驰名商标。

司法实践中,法官往往依据民法、商标法、不正当竞争法及相关专门法而将天平倾向在先权利人。并且规定了以相同或近似他人注册商标名称做网域名称,并在网站促销与他们人同一类或类似商品的,构成商标侵权;以相同或近似他人注册商标做网域名称,并在网络促销,但商品与他人商标商品并非为同类的,不构成商标侵权;以相同或近似的他人注册网域名称作为商标名称,就网域名称的独创性、知名度、商品的关联程度等考虑,商标有误导公众之虞,网站所有人得以申请商标注册无效。同时,在先权利人往往具有强大的政经优势,对有关域名政策与法律的制定具有巨大的游说力量。

在我国,现行域名规范性文件主要是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该文件体现了较为浓重的政府监管的意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办公室2000年8月15日的《关于审理因域名注册使用而引起的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的若干指导意见》则主要参考了ICANN及美国的法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2000年11月1日,CNNIC了《中文域名争议解决办法(试行)》,并授权CIETAC作为我国国内第一家中文域名争议解决机构。2001年7月17日, 最高人民法院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自2001年7月24日起施行。这标志着中国域名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从目前的司法与仲裁案例分析,驰名商标权基本获得了有效的保护。在某些个案中,跨国公司获得的更多。同时,域名的保护范围也从驰名商标,发展到名人的姓名、名作的标题等。

域名交易主要受《合同法》的调整,尽管《合同法》分则部分未具体规定域名交易,但其总则部分的内容仍适用。同时,还可参照《商标法》中有关商标转让和使用许可的内容。

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安全、木马僵尸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374-01

一、背景

工信部保[2009]157号《木马和僵尸网络监测与处置机制》指出,木马是指由攻击者安装在受害者计算机上秘密运行并用于窃取信息及远程控制的程序。僵尸网络是指由攻击者通过控制服务器控制受害计算集群。木马和僵尸网络通常都包括控制端和被控端两部分。木马和僵尸网络是造成个人隐私泄露、泄密、垃圾邮件和大规模拒绝服务攻击的重要原因。2009年2月,一款名为“猫藓”的恶性木马下载器在我国境内大肆传播,感染了数百万台主机。该病毒通过下载一些热门网游、QQ以及网上银行的盗号木马,盗窃用户网游及网上银行的账号和密码,对互联网个人隐私和财产造成严重危害。木马和僵尸网络的存在不仅侵害了用户利益,造成经济损失和用户隐私信息泄露,并且严重威胁运营商网络安全稳定和日常业务开展,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因此,在日常网络运行维护管理和定期的自检自查中加强对木马的监测与评估,防止木马窃取敏感信息,保护重要数据,不仅成为当前信息网络安全监管或维护部门的重中之重,也应该成为运营商的首要任务。

二、系统建设必要性

根据工信部保[2009]157号《木马和僵尸网络监测与处置机制》,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以下简称CNCERT)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负责对木马和僵尸网络进行检测、分析、通报,协调处置传播服务器、控制服务器和攻击源。

2.1CNCERT对木马和僵尸网络的监测和通报

1、CNCERT、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负责对木马和僵尸网络进行监测。

2、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按照本机制第七条对监测到的事件进行分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事件应在发现后2小时内报送通信保障局,同时抄报CNCERT;一般事件应在发现后5个工作日内报送CNCERT。报送内容包括:控制端IP地址、端口、发现时间及其使用的恶意域名。

3、CNCERT汇总自主监测、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报送和从其他渠道收集的事件,进行综合分析、分级。对于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事件,CNCERT应在2小时内向通信保障局报告,并及时通报相关通信管理局。通信保障局认为必要时,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进行研判。事件情况及研判结果由通信保障局直接或委托

CNCERT通报相关单位。对于一般事件,CNCERT应在发现后5个工作日内通报相关单位。事件通报内容包括:

(1)威胁较大的木马和僵尸网络IP地址、端口、发现时间、所属基础电信运营企业。

(2)木马和僵尸网络使用的恶意域名。

(3)木马和僵尸网络的规模和潜在危害。

2.2对木马和僵尸网络的处置和反馈

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互联网域名注册管理机构、互联网域名注册服务机构接到CNCERT木马和僵尸网络事件通报后,应按如下流程处理:

1、通知与木马和僵尸网络IP地址和恶意域名相关的具体用户进行清除,并跟踪用户处置情况。对于域名注册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互联网域名注册管理机构、互联网域名注册服务机构根据《中国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2、反馈用户的处置情况。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事件的处置情况应在接到事件通报后4小时内向CNCERT反馈,一般事件的处置情况应在5个工作日内向CNCERT反馈。反馈内容包括:用户已处置的IP地址和恶意域名、单位名称、用户未处置的IP地址和恶意域名及未处置的原因。

3、监测单位验证处置情况:

(1)对于CNCERT自主监测的事件,由CNCERT对处置情况进行验证。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事件应在接到处置单位反馈后2小时内向处置单位反馈验证结果,

一般事件应在5个工作日内反馈验证结果。

(2)对于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监测到的事件由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自行验证。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事件应在接到CNCERT事件通报后6小时内向CNCERT反馈

验证结果,一般事件应在10个工作日内向CNCERT反馈验证结果。

4、对于未处置或经验证仍存在恶意连接的木马和僵尸网络IP地址和恶意域名,按如下方式处置:对于重要信息系统单位,向通信保障局反馈用户相关情况,抄报CNCERT,由通信保障局或当地通信管理局书面通知其主管部门。对于其他单位用户和个人用户,应依据与用户签署的服务协议、合同等进行处置。

5、对于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事件的处置情况,CNCERT应在接到处置单位反馈后2小时内向通信保障局和相关通信管理局反馈处置结果,一般事件处置情况由CNCERT每月汇总,按照互联网网络安全信息通报有关办法通报监测和处置情况。

三、系统建设目的和原则

3.1系统建设目的

通过木马和僵尸网络监控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对互联网中木马和僵尸网络的实时监测预警、趋势分析等,具备覆盖互联网内的木马和僵尸网络监测能力。

3.2系统建设原则

木马和僵尸网络防治系统的建设采用统一规划、集中部署、逐步推进的原则,实现对全网的集中分析和处置。具体来说,系统建设包括如下要求:

(1)先进性

木马和僵尸网络防治系统在技术构架、选用技术标准方面,应该充分考虑技术和方案的先进性。

(2)安全性

木马和僵尸网络防治系统对中国电信互联网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建设和维护必须考虑系统自身的安全性。

(3)开放性木马和僵尸网络防治系统必须采用功能模块化、接口开放化的策略。

(4)高可靠性

木马和僵尸网络防治系统在规划和建设中必须考虑高可靠性。

(5)可扩展性

木马和僵尸网络防治系统的建设需充分考虑在结构、容量、通信能力、产品升级、处理能力、数据库、软件开发等方面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6)快速开发,易于维护

木马和僵尸网络防治系统的建设应易于实施和维护,具有高品质、高效率、高扩展性与高重用性。

(7)分阶段逐步建设

木马和僵尸网络防治系统是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分阶段逐步建设,初期部分检测,后期根据检测效果及防治需要,可逐步实现全部流量检测。

四、系统架构

木马和僵尸网络防治系统可采取两级建设,第一级在集团总部建设集中管理平台,同时,根据各省的具体情况,在各省建设相应的监测分析模块,两级之间通过IP网络进行连接。其中,集中管理平台实现策略的统一管理和、资源的集中调度;各省的监测模块通过对各省的恶意代码事件进行有效的监测,从而对各省的木马和僵尸网络恶意事件进行监测。在各省省出口链路侧部署分光器,以实现对原始流量数据的采集。原始流量数据经由监测分析模块处理后,监测分析模块将病毒样本以及日志文件通过骨干路由器、CN2上传至集团的集中管理平台。集中管理平台建设方案。本次工程在集团建设一个木马和僵尸网络监测系统集中管理平台,负责对收集省份的恶意事件统计数据,同时负责与CNCERT平台的接口,保存病毒库以及日常的分析报表数据。新建的集中管理平台与省里设置的监测分析模块通过CN2进行互联。

作者简介

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网络域名 侵权 解决机制

中图分类号:DF523 文献标识码:A

一、网络域名的性质

2011年,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ICANN)宣布开放最新通用顶级域名,扩展目前以“.com”“.net”“.org”等结尾的20多个常用通用顶级域名的范围。ICANN在2011下半年正式实施新通用顶级域名项目。开放和扩展域名将为互联网用户提供更多选择、改善搜索引擎结果、促进应用创新和刺激经济,将有助于提高终端用户对商业品牌的认知程度,识别域名滥用和侵权行为,为保护和推广企业品牌提供机会。在ICANN2012年公布的1930个新通用顶级域名申请名单中,只有41个来自中国的通用顶级域名申请,其中只有20个中文域名,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和民众仍对这一领域缺乏了解。

由于IP地址难以记忆,造成使用的不便,记忆方便而研发的代替IP的地址管理系统的技术这便是域名。根据信息产业部的《中国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第二条的规定,“域名是互联网上识别和定位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式的字符标识,与该计算机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相对应。”对于网络域名具有什么样的法律性质,在国际公约与外国立法中都尚未有具体的法律性质的规定,我国法律体系中也还未对其作出定义。这也就引起了对网络域名法律性质的争论,但基本上是围绕网络域名权是否属于知识产权范围。在2001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第三条规定:“域名纠纷案件的案由,根据双方当事人争议的法律关系的性质确定,并在其前冠以计算机网络域名;争议的法律关系的性质难以确定的,可以通称为计算机网络域名纠纷案件。”这一条规定并没有将网络域名纠纷进行定义,只是进行了为这类案件规定了案由名称。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是就知识产权的定义来说,是指人们通过劳动所创造的并以一定形式表现出来的智力成果。在《建立世界知识产权公约》中涉及到知识产权所保护的对象所下的定义的关键点也在智力活动与创新。知识产权的具有的特征是创造性、专有性、智力成果,就此来看网络域名,可以肯定其完全符合这些要求和特征。首先,域名当然具有创造性。网络域名是用来在互联网世界里对互联网协议地址进行识别的字符标识,需要有独特创造性。其次,域名的非物质性再明显不过,可以说它完全存在虚拟空间之中。最后,虽然其存在于虚拟空间,但是显然网络域名是我们能感知、识别与使用的客观存在的。传统的知识产权客体相比较,域名完全可以归属到其中,而非存在类似权利至于物的特殊性。当然并不是说域名本身是归于法律保护,而是将域名权归于知识产权保护范畴内。将网络域名权归于知识产权保护范畴类并没有系统法律体系支持,只是在域名管理的一些规定里部分体现。对于网络域名侵权案件基本上是以驰名商标保护或不正当竞争来审理。

二、网络域名侵权纠纷

在百度诉奥商案件中,被告奥商网络公司、联通青岛公司和联通山东公司利用网通的互联网接入网络服务,在百度的搜索结果页面强行增加广告进行推广宣传。百度公司诉称,“三被告的行为使原告不能正常向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导致了大量的网民误以为三被告实施的广告是原告故意设置的,严重削弱了原告作为搜索引擎营销服务商的竞争力……大量带走原告的现有和潜在客户,已经给原告造成了大量的客户流失,直接损害了原告的经济效益。”百度认为被告的行为是对其域名权的侵害,法院认为三被告的行为构成的不正当竞争。在网络域名侵权纠纷中,一般情况下域名侵权向不正当竞争靠拢,或者依据商标权的保护来解决问题。对于网络域名纠纷中侵权认定很重要的一条是“恶意”,是域名侵权纠纷的构成要件。在这一案件中被告的行为很明显符合《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有关“恶意”的规定。在《解释》的第五条规定:“被告的行为被证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具有恶意:“(一)为商业目的将他人驰名商标注册为域名的;(二)为商业目的注册、使用与原告的注册商标、域名等相同或近似的域名,故意造成与原告提供的产品、服务或者原告网站的混淆,误导网络用户访问其网站或其他在线站点的。”

在网络域名纠纷大致分为域名的抢注与域名的混淆,首先,域名的抢注是指行为人明知是他人享有在先权利的商号、商标、企业名称或其他标识,仍将该标识抢先注册申请为自己的域名,以他人长期积累的商誉牟取自己的利益,或者持域名高价卖给这些企业。良好的商誉,驰名商标的树立需要权利人长期努力经营,但是一些行为人由于权利人的商号、商标等标识往往蕴含着其长久经营建立起来的良好商誉,一旦被行为人抢先注册获得这些网络域名就坐享其成,而由于域名具有唯一性,真正的权利人将不能以自己商号、商标注册,这种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也会增加正当经营者的经营成本。这样的行为完全符合《解释》第四条的规定:“被告对该域名的注册、使用具有恶意。”应当被认定这样的行为人注册、使用域名等行为构成侵权或不正当竞争。互联网在我国刚刚兴起的时候,国内许多企业对域名的商业价值一无所知,完全没有预见到互联网商业活动的发展潜力,导致很多知名品牌被国外一些机构和个人抢注,当国内企业想要取回域名之时,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就算是像百度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也遭遇过被抢注。百度进入日本,很快发现其域名.jp已被人抢注,日本知识产权仲裁中心裁决CBC株式会社将域名强制转让给百度公司。很显然,对于域名的抢注是很常见的一种侵权行为。第二种是域名混淆,指行为人故意注册与其他经营者的域名、商标等类似的域名,造成消费者对其他产品等的混淆,误导网络用户访问其网站,以达到获取市场更大份额经济利益的目的。这种行为客观上滥用他人的竞争优势,有时甚至构成对他人竞争优势的贬损,显然具有搭便车的不正当竞争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规定了不正当竞争手段从事市场交易的形式,具体有:(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4)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在王林阳与杭州都快网络传媒有限公司计算机网络域名侵权纠纷一案中,杭州都快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用其拥有的建立了与《都市快报》相一致的网站及其论坛,在杭州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且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是先注册的,它还有《都市快报》这一实体报纸发行。王林阳注册的从注册到网站的构建都是模仿。经法院审理认定“从网站的论坛架构和页面设置看,在后注册使用的网站论坛无论是色彩、板块设置,还是在栏目类型、页面构架均与之前注册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网站存在同和相似之处。从结果来看,在两个论坛上发贴的许多网民对于所进入的网站产生了混淆,误入网站的情况时有发生。”最后法院认定王林阳侵权,行为人在注册相似的域名之后,还对自己的网页网站等内容做出处理达到其混淆的目的,是不正当竞争行为。根据《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域名纠纷案件中,对符合本解释第四条规定的情形,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构成侵权的,应当适用相应的法律规定,构成不正当竞争的,可以适用民法通则第四条、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这个案件法院就是依据《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裁决。

三、我国对网络域名侵权纠纷的司法救济

现在对于网络域名的争议程序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网络域名侵权纠纷的司法救济大致有以下三种方式:首先是诉讼,网络域名侵权纠纷案件基本上作为民事纠纷受理。《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对于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注册、使用等行为的民事纠纷,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讼,经审查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其次是仲裁,根据我国《仲裁法》第二条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网络域名作为一种财产权益是非常明显的,且不属于《仲裁法》第三条规定排除仲裁的内容之列。2006年颁布的《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了,在依据《域名争议解决办法》提出投诉之前,争议解决程序进行中,或者专家组作出裁决后,投诉人或者被投诉人均可以就同一争议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所在地的中国法院提讼,或者基于协议提请中国仲裁机构仲裁。这一条规定表明诉讼与仲裁救济是可行的手段。

最后,是CNNIC对网络域名秩序的管理。CNNIN是经信息产业部批准,中国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域名根服务器运行机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负责运行和管理国家顶级域名“.cn”、中文域名系统及通用网址系统,以专业技术为全球用户提供不间断的域名注册、域名解析等服务。2002年起实施的《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可以指定中立的域名争议解决机构解决域名争议。”国际组织ICANN建议CNNIC解决域名争议的范围限制在商标权人与域名注册人之间的争议。第一,争议解决机制只能管辖由故意的、恶意的域名注册所引起的域名争议;第二,该域名争议仅指针对商标或者服务商标可能构成侵权的争议。在上述限制之下,可能对商号、地理标识以及姓名权构成侵权的故意、恶意域名注册所引起的域名争议不在争议解决机制的管辖范围之内。现在CNNIN认证的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有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下面的域名争议解决中心和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任何人就已经注册或使用的域名向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提出投诉,并且符合域名争议解决办法规定的条件的,域名持有者应当参与域名争议解决程序。”根据这一规定,域名争议解决机构解决一定的域名纠纷,成为域名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一部分。《国际互联网域名程序报告》建议域名管理机构将域名争议解决机制构建为“行政性”程序,从而避免与法院诉讼产生冲突。建议包括:(1)提供域名争议解决机制并不排除当事人将争议提交相关内国法院进行诉讼;(2)行政性程序作出的裁决并不构成对内国法院具有拘束力的判例;(3)行政性程序之后,当事人仍然应当享有在相关内国法院进行诉讼的权利;(4)假设争议一方在行政性程序进行过程中提讼,则争议解决机制有权决定行政性程序是否中止或径直作出裁决;(5)有管辖权的内国法院作出的判决,经承认执行程序后,其效力应当高于在内容上与其冲突的争议解决机制的裁决。在《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了:“域名争议解决机构的裁决服从于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可以看出域名争议解决机构的裁判的效力是弱于法院判决和仲裁的,因为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只能被归于私力救济,并没有国家强制力。这一机构是基于CNNIC的认可与授权,裁决的结果只限于否定投诉人的投诉、注销域名或是将域名转移给投诉人,并没有让丧失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四、网络域名争议解决程序的未来发展

网络域名争议解决程序的完善将对互联网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而网络域名争议解决程序未来的发展方向大致有以下几点:首先是网络域名争议解决程序适用范围的扩大。国际知识产权组织在2000年征集意见,着手研究修订域名争议处理程序,在2001年9月公布了关于域名争议处理程序的报告《互联网域名系统中的权利识别与名称使用》。这一份报告建议将域名争议处理程序扩大到商号权、姓名权等等范围,建议建立解决国际组织名称及通用域名与域名冲突等问题的争议解决机制。其次是处理域名争议的语言多样化。互联网的内容现在可以通过世界228个国家所使用的6700种语言表达出来,多语言化和国际化是互联网不可阻挡的趋势。域名系统原本只建立在英语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的基础上,基本以拉丁字符为主,但是世界上大多数人并不使用拉丁字符,域名系统的字符限制成为阻碍非拉丁字符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最后的数字鸿沟”。因此,非拉丁字符的国际化域名逐渐被引入二级域名和顶级域名。国际化域名现在可应用于350多种文字,例如中文、韩文、希腊文、日文、俄文等。中国信息产业部批准成立的CNNIC就肩负着使用中文域名的责任。最后,当前目际顶级域名体系下的ICANN为核心的域名管理体系和以UDRP为主干的域名争端解决机制为目前我国域名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比较优良的借鉴模板。我国未来的域名主管机构可以改造与完善自身结构,并以国际比较先进的域名争端解决机制为基础建立起一套更为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域名争端解决机制,从而通过规范域名管理,促进网络经济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郑成思.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1998版.

[2]主编.WTO与中国法律制度问题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范文第7篇

客座主持:沈阳

互动网站:域名经济 中国

1、域名注册服务商加强管理

2009年12月9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失控的域名――聚焦手机网络色情(六)》曝光了两家域名注册机构(名富网、大煌网)在注册过程中对注册信息审核不严,导致注册信息存在不真实、不完整、不准确的情况,给非法信息传播活动罪犯提供了可乘之机。第二天CNNIC连发三个公示:《关于开展域名注册信息专项治理的通知》、《关于对违规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和注册机构的处理公告》、《关于加强域名注册服务管理规范的公告》,第三天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域名注册信息审核工作的公告》。2009年12月16日我国互联网域名主管政府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域名注册管理专项行动工作会议,工信部电管局刘杰副局长对开展域名注册服务管理规范整治行动进行了全面部署。他指出,一段时期来,有的网站经营者采取域名变换、跳转,利用境外域名注册的便利性、隐蔽性等各种手段,违规开展非法信息传播活动,规避政府部门监管。有的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对违法活动警惕性不高,未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域名管理规定,放松管理要求,给违法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导致网上不良信息难以有效遏制,严重污染网络环境,败坏社会风气。工信部特别提出了5项要求,要求建立完善域名持有者黑名单机制,严格审核域名申请者真实身份信息,对网站未备案域名不予解析和跳转,配合相关部门对涉嫌违规网站域名调查工作,此外还提出要重点清理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在业务推广、渠道合作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醒域名持有者尽快履行网站备案手续。

2、上市公司并购域名服务商

下面两个并购案是相隔一年最引起业界和媒体关注:

2008年9月,厦门华商盛世网络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加入东南融通集团,作为其旗下在线服务单元运营。东南融通是国内优秀的金融IT综合服务提供商,也是首家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软件企业。

2009年9月28日,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宣布,支付人民币5.40亿元的现金,分两期获得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中国万网在中国营运的股权。

3、上市公司积极申请成为域名服务商

到2009年5月止,在工信部电信管理局备案的域名注册服务商有70家,其中CNNIC的CN域名认证注册服务机构55家,其中包括的上市公司有:百度公司、阿里巴巴、新浪、浙江省电信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等。

上市公司并购域名服务商同他们积极申请成为域名服务商的情况,证明域名注册服务是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正成为提供互联网在线服务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标准配套部门。

4、中国频道通过创业板审核

2009年12月23日中国证监会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开会审核“厦门三五互联科技股份公司”于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IPO)申请,获得通过。该公司并由此成为福建首家创业板上市企业。三五互联科技股份公司前身是1996年2月成立的厦门精通科技有限公司,是第二家通过ICANN开展域名注册资格的中国人创办中国大陆企业,并于2000年起以国内为主要市场展开.com等域名注册服务,当年4月购并了厦门风云网团队,但是一年后厦门精通科技有限公司因股东及管理团队意见不合,公司股东之间出现了诉讼,后来分裂出了商务中国(即厦门华商盛世前身公司)等同类竞争企业。2009年6月12日ICANN注册商名单上出现了另一家叫35Technology的公司,它是由原厦门精通公司创始股东之一龚少晖及家族成员持有约68%股份的“厦门三五互联科技股份公司”,龚少晖是即将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三五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4月1日,股份公司成立于2007年8月29日。作为国内最大企业邮箱供应商,是一家软件业务服务商,其主要业务有企业邮箱、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络域名、办公自动化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软件产品及服务。用“十年磨一剑”形容龚少晖及其去世兄长龚少峰先生为中国域名产业做大做强终成正果,也许并不足够。

5、首届域名及交易大会召开

2009年6月4日“中国首届域名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自1997年6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产业大会,受到了国内、国际互联网业界的普遍重视。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中国互联网协会等政府和团体的领导,ICANN、VeriSign、Neustar、Dotasia等海内外互联网域名管理机构的专家,互联网、法律界的专家学者,以及业界代表等1000多人出席了会议。此次大会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我国域名产业发展的现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会上的《中国域名产业报告(2009)》,也是第一份系统研究我国域名产业状况的报告。有多家CNNIC授权注册服务机构在会上获得了CNNIC颁发的信誉度评级“五星级注册商”称号。

作为中国域名产业领域的第一次高端峰会,将有助于促进中国域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大会还举办了一系列分论坛,参会专家们从企业域名应用、域名法律规范、技术保障和域名服务、国际互联网政策研究高峰研讨会等多个角度对我国域名产业进行深入广泛的讨论探析。每一位参会者都可以感觉到,此次中国域名大会不论从广度、深度上,都是我国互联网基础应用(域名)业界的一件空前盛事,将对我国域名产业未来的健康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次日首届交易大会在国内外域名交易平台商企业支持下也顺利召开,参会代表围绕域名产业二手交易市场规范、市场走势、交易规则、域名定价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6、域名产业规模空前兴旺

CNNIC在“中国首届域名大会”上的《中国域名产业报告(2009)》报告称:我国域名相关产业规模超过42亿元,从业人数超过了10万人。报告披露:截至2008年底我国的域名总量达到1680多万个,较2007年增长了41%,其中CN域名注册量就达1357万,位居国家域名世界第一,较2007年同比增长61%,基于域名的建站、虚机、邮箱等各项互联网应用发展迅猛。国内从事域名服务的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2008年域名的直接消费规模超过8.4亿元,带动建站、虚拟主机托管等信息化基础服务超过33亿元的产值。

这是笔者从事域名服务报道10年(1999年起)见到的第二份有关“中国域名产业报告”。上一份报告是赛迪顾问公司在2001年的,当时的数据为: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域名的直接消费带动建站、虚拟主机托管等信息化基础服务超过10亿元的产值。

总体而言,我国域名产业从业者众、关联服务产品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全球服务体系与中国本土技术、政策法规逐步走向完善,中国域名产业及关联服务产值正向百亿元人民币这个级别迈进。域名经济产业体系引起了政府的正面引导与支持。

7、.CN冠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注册量之首

2009年11月2日,工信部电信管理局局长韩夏在“2009中国互联网大会”发言时披露,我国互联网行业保持了用户和市场规模的双增长,互联网用户达到3.6亿,普及率达到27.1%,互联网IP地址达到2.05亿个,CN域名注册量达1300万个。韩夏说,“我国互联网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互联网用户预计达到3.6亿,普及率达到27.1%。互联网基础资源规模不断扩大,IP地址达到2.05亿个,达到全球第二,CN域名注册量达到1300万,是全球第一。”

电信管理局在12月25日公告称:截止到2009年11月30日,我国互联网域名统计情况为:CN域名数为1368万个,中文域名数为46万个,2009年11月CN域名数新增58.9万个,中文域名新增3.6万个。这是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第一次公布中文域名注册数量。

8、争议仲裁法院审判域名多

2009年是ICANN的《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政策(UDRP)》出台10周年,十年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共受理了1.6万个争议,判决1万个域名转移给投诉方。这是全球的gTLD域名争议仲裁特点。

《中国域名产业报告(2009)》关于我国的域名“争议解决的现状”介绍,报告认为:2002年8月,信息产业部颁布的《中国互联域名管理办法》中规定“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可以指定中立的域名争议解决机构解决域名争议。”为此,CNNIC于2002年9月30日实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程序规则》,同时授权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CIETAC)和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以下简称HKIAC)作为.CN域名争议解决机构。至此,我国CN域名的争议解决体制基本形成。

自从争议解决机制建立以来,域名争议仲裁机构在处理域名争议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截止到2008年底,CIATAC共受理各类CN域名案件1053件,HKIAC共受理各类CN域名案件302件,两个域名争议解决中心共受理案件1355件。这一机制减少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法院的负担。2008年CN域名2008年争议案例达到311例,CEITAC和HKIAC分别受理域名争议为198例和113例。

12月7日《证券日报》记者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了解到,近年来,两机构总计受理了1383件“.CN”及中文域名纠纷,1191件案件的仲裁结果为“转移域名”。换言之,恶意抢注他人享有合法权利域名的败诉率接近90%。

9、启动预注册.中国域名申请

2009年10月30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ICANN会议理事会讨论了国家和地区多语种域名(IDNccTLD)快速通道申请流程启动日期为2009年11月16日。ICANN首席执行官罗德•贝克斯特罗姆对媒体说,如果一切顺利,互联网包括中文域名在内多语种域名最早将于2010年中期投入使用,自从ICANN宣布受理多语种域名申请后,已经接到了来自6个国家的申请,共涉及3种语言。据了解,CNNIC已代表中国的.CN向ICANN申请了“.中国”后缀的中文域名。

10、北龙中网承接通用网址和无线网址业务

CNNIC在2001年8月4日推出“通用网址”关键词寻址(Keywords),2006年3月20日推出的“无线网址”(无线关键词寻址)。2009年11月12日CNNIC公告,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投资组建,北龙中网(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作为重要的科技创新产业化平台,北龙中网公司将成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和孵化平台,通用网址和无线网址作为科研创新成果,转入北龙中网公司进行运营。CNNIC以合作伙伴的身份,为北龙中网公司提供系统运行和技术研发支持。

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范文第8篇

最近,在科技部等单位主办的一次有关未来互联网的会上,中国与欧盟互联网业界专家就下一步互联网发展趋势展开交流。会后,一篇发表在人民网上题为《欧洲来华宣传未来互联网,IPv6让国人面临尴尬》的报道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这篇报道的核心观点是:中国政府大规模部署的 IPv6 已经落伍,不适应世界互联网技术潮流,在新一轮全球互联网浪潮角逐中,中国有可能再度输在起跑线上。

这一事关中国互联网发展大计的论点非同小可,果真如此,还是作者在故作耸人听闻之言?

这篇报道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正文中只字未提、欲言又止,但又处心积虑急于向读者抛售的一个“神秘”物什――IPv9。这位署名为“神州”的作者,大量引述了IPv9的理论干将张庆松的文章。文章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贬 IPv6,扬 IPv9,大谈 IPv6已经过时和落伍的目的,就是要显摆 IPv9 的“先进性”。关于 IPv6 技术前景如何?中国何以要大规模部署 IPv6,已经有大量官方阐述,此不赘述,笔者一介草根,纯属个人热情,跟踪 IPv9 这一题材4年有余,且让我来对IPv9抽丝剥茧,还其本来面目,让读者看看 IPv9 到底是何方神圣?中国的互联网未来真的可以托付给它吗?

秘不传人的私家配方

IPv9 也称“数字域名”及“十进制网络”,是2000年前后由上海通用化工技术研究所所长、发明家谢建平在 IETF(互联网工程工作小组)一个陈年“愚人节笑话”基础上忽发奇想、全新包装推出的新一代互联网版本协议,其最大特点是使用十进制数字为网址编码,其间没有网址地址互译过程,所有网址都以一串绝对数字存在,如同为每网设备分配一个“电话号码”。

谢氏 IPv9 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国内外技术专家质疑,争议不绝。谢建平及其支持者们认为这将打破西方对互联网的绝对控制权,是一项互联网技术创新,向全国推广刻不容缓。然而更多人质疑 IPv9 技术上不可行,开发方商业企图明显,极端者将其比喻为“互联网上的华南虎”、“制造互联网窄轨小火车”、“又一个汉芯造假事件”。

8年前,IPv9 开发者就开始向政府主管单位申报成为中国下一代网络技术国家标准,但是时至今日,它实际上连工信部部颁标准也未正式通过。它的很多所谓技术核心细节,一直被发明者以私人专利为由拒绝向参与审核标准的相关技术专家开放,这一点与全球互联网信息传输基础技术标准完全由全球互联网技术专家共同参与讨论、逐步完善成为业界标准的规范流程背道而驰。换言之,谢先生依靠祖传秘方炮制出来一道“私房菜”,推向市场让所有人消费,但是拒绝告诉你采用何种配方。

2005年2月笔者在日本京都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年会上,就此采访了我国著名互联网专家、清华大学李星教授,他说:“一定要国际化的活动,不能自己闭门造车地搞……他(指IPv9专利持有人谢建平先生)自己对互联网理解得不够深,数字域名从技术上来讲是有缺陷的。”

然而,这些中国 IPv9“数字域名”及“十进制网络”的发明者与开发者并不甘心自己的产品被埋没,他们又通过特殊渠道将方案递送政府高层,有关领导人批示互联网主管部门原信息产业部研究。2006年3月,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召开关于IPv9问题座谈会,听取了 IPv9 的介绍。与会专家认真地研究分析了“十进制网络”和 IPv9 的核心思想,客观地评价了IPv9的特点,结论是 IPv9 采用了新的与 IPv4 和 IPv6 不同的“十进制”地址格式,但仅仅在地址结构上的变化不可能解决互联网的安全问题,采用与众不同的地址格式的后果是人为设置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障碍,在国家公网上是不可取的。原信息产业部向上级有关领导提交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必须走互联互通、信息一体化、符合全球标准,才能产业化。”这就是当时信息产业部对中国 IPv9“数字域名”及“十进制网络”所持的基本意见。

实际上,专家的一些意见还包括:“IPv9人为设置与国际互联网的障碍”、“十进制域名和地址没有实际意义”、“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与地址格式无关”、“封闭的网络是自欺欺人”、“互联网的标准一定是国际的而不仅仅是中国的”。鉴于近两年来,社会上出现以 IPv9 协议为名的所谓“十进制网络”的新一代网络,有关媒体也作了大量报道。2008年2月由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胡启恒院士等8位中国权威的互联网络技术专家联名向当时的信息产业部建议,“取消十进制标准工作组(它本来未形成正式部颁标准)”,避免公众信息不对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因交费注册“十进制域名”及受到所谓“中国十进制网络安全监督管理局”忽悠而投资遭受损失。

IPv9 的实质,就是要用一套独特的体系,把中国的互联网建成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大局域网。这无疑是在开历史倒车。

虚拟机构的真实动机

“十进制网络”IPv9“数字域名”从出笼那天起,就一直游离于体制缝隙之间,由一家不合法、甚至子虚乌有的虚拟机构――中国十进制网络安全监督管理局在“管理”。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www.miit.省略)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2008〉72号)》所设的24个内设机构名单中,并不存在“中国十进制网络安全监督管理局”这个内设机构。多位媒体从业者通过电话向当时的信息产业部、中编办查询,也证实这个机构不存在。不止一个媒体同仁打电话去湖南找“中国十进制网络安全监督管理局、信息产业部新一代安全可控信息网络技术平台总体设计专家工作组、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十进制网络标准工作组”的相关人士,也难于找到一个公开联络电话。

在2008年下半年,有工信部所属媒体记者打电话找到部负责宣传的部门领导询问“中国十进制网络安全监督管理局”,被告知“不要参与报道”!

不难论定,这个自称为“中国十进制网络安全监督管理局”的机构是一个拿“中国”这个大帽子吓唬公众、不存在于政府法定编制中的虚拟机构!

机构不存在,它的操作更涉嫌违法。我国互联网域名国家管理政策只有两个部颁法规。依据《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及《关于中国互联网络域名体系的公告》两个部颁法规,中国互联网域名管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统一管理,该部负责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的管理工作,根据国家行政管理分工,不会有第二个管理执行部门。同样,中国不会再造一个新的互联网、不会建立另一个互联网域名系统。

然而,这个虚拟机构的真实动机却是十分清晰的,那就是希望通过兜售一套讳莫如深的“私家配方”技术方案,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绑架整个互联网,攫取暴利。这在几年前有关 IPv9 的初期报道中已经显现。2004年12月15日,某杂志一篇题为《谢建平两万亿财富:中国将诞生首位世界级富豪!》的文章中称,IPv9“私家配方”发明人谢建平坦言 IPv9 将开启数万亿的财富之门。七八年过去了,IPv9 停留在“一家之言”,远未获得“准生证”,顶多还只是试验阶段,但是“工作组”却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展开全国渠道拓展、推广和市场营销工作,它参照 CNNIC 的渠道模式,在全国大举招募销售和分销商(所谓注册服务机构),根据北京一家IPv9数字域名注册服务商给笔者提供的收费标准,数字域名注册年费为68元。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家机构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四处兜售一套技术上乏善可陈,没有可操作性的所谓创新技术。

IPv9 真是救星吗?

早在2003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关于推动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有关工作的请示”,正式启动以 IPv6 协议为基础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 CNGI”。经过几年来各方的不懈努力,我国的下一代网络示范工程已经初见成效,并在国际上取得较为广泛的认可。这一切都跟 IPv9 无关。“中国十进制网络安全监督管理局”是一家“虚拟政府”机构,IPv9 也早有专家和官方定论。

尽管如此,出于其他目的,还是有许多人在竭力鼓噪,包括一些中央教学机构教授为它做“吹鼓手”,这有点类似陕西“华南虎”事件中那几位不用去现场调研就“鉴定”完毕的水产和猫科动物专家。由于不明真相,一些媒体也用夸张的笔调描绘这项技术。信息技术专业人士指出,媒体应该用更加慎重的科学态度,传播他们的观点。

作为一家之言或者互联网科研领域的假想命题,哪怕只是一个中国式的愚人节玩笑,谢先生的 IPv9 都无可厚非,但是它利用国人急于改变中国在互联网高科技领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动辄以“维护”、“捍卫国家安全”这类大话耸人听闻,在媒体和公众面前塑造“民族创新科技被打压”的悲情形象,以一家虚拟的机构之名,行敛财牟利之实。不得不说,这就形同欺世盗名、玩弄江湖的骗术了。

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范文第9篇

一、域名抢注问题的产生

“域名抢注”一词最早见诸于国内大约是在1995年底。此时距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的开通仅仅半年。 据有关统计, 到了1996 年,我国已有600多个著名企业和商标在互联网上的域名被抢注,其中包括长虹、全聚德、荣宝斋、健力宝、五粮液、红塔山等等[1 ].直至1997年《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出台,发生在我国的大规模域名抢注才算得到遏制。但域名抢注并未因此而杜绝。

其实,发生在中国的域名抢注事件只是全球性域名抢注的一部分。“域名抢注”决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早在域名制度产生之初,便有“域名抢注”发生。最为典型(可能也是最具讽刺意味)的一个案例就是全球互联网络信息中心(internic)的域名被抢注。连internic都保不住自己的域名,域名抢注之猖獗,由此可见一斑。

所谓域名(domain name), 是一种用于互联网上识别和定位计算机的地址结构[2].

我们知道,在互联网上,计算机的位置是用ip地址的形式表示的。每一个ip地址是由四个被句点分割的数字组成,如:203.207.195. 102.这种地址表示方法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缺乏直观——你无法单纯通过一串数字搞清楚自己将要访问的站点是美国总统官邸还是一家玩具工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又设立了域名。域名可以被地址服务器(dns)解释为网络上使用的ip地址。譬如你打算访问白宫, 你不必输入枯燥的数字,只需输入白宫的域名whitehouse.gov即可。与ip地址相比,用域名定位计算机的方法便于人们更好的识别与记忆。

域名具有以下特点:(1)域名由英文字母、数字、 句点及其它特殊符号组成。(2)域名体系采用层次结构设置, 因而域名具有不同的级别。(3)根据后缀的不同,域名还存在着类别的差异。 常见的类别有com(适用于工、商、金融企业)、ac(适用于科研机构)、gov(适用于政府部门)、edu(适用于教育机构)、net(适用于互联网络、接入网络的信息中心和运行中心)、org(适用于各种非赢利性组织);此外,还有以行政区的缩写作后缀的,称为“行政区域名”,如中国注册的顶级域名为cn,美国的顶级域名为us,湖北省在cn域下的二级域名为等等。(4)在同一等级水平内的域名必须是唯一的。(5 )域名注册手续十分简便。域名注册采用“先申请,先注册”的原则,一般来说,只要是他人未注册的域名都可以申请注册,且时间较短。通过电子邮件申请国际顶级域名注册,一般在24小时内就可完成;在我国申请cn下的域名注册,最长也不过一个周左右的时间。

单从域名的这些特点来看,并不能必然导致域名抢注的发生。因为域名并不具有稀缺性。 我们以“海尔”为例:它的域名可以注册为、 haier. com. cn 或是haier. sd. cn , 甚至可以注册为china 、 haier—……从理论上说,一个企业或商标的域名可以有无数种注册方法。企业在网上宣传自己,开展商务活动的权利并不会因某个域名被“抢注”而遭到剥夺。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国家的许多学者都不同意“域名抢注”这一提法。

既然如此,为什么有那么多企业声称自己的域名被“抢注”了呢?这与人们的一些习惯有关。

首先,人们在进行域名注册时,习惯于将域名注到com顶级域下,由此造成com顶级域下的域名特别走俏。

其次,人们在使用互联网时,习惯于首先访问一些域名结构为“企业名称或商标”+“。com”的站点。在没有域名地址簿的情况下,人们如果想要访问某一企业的站点,第一反应往往是输入企业名称或商标+“。com”(如果是一家中国公司,可能还会尝试加“。”)。 这样做并非总是有效,但却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习惯。这便使得“企业名称或商标”+“。com(。cn)”结构的域名具有了特别的价值。 多数情况下,它甚至成了站点的知名度与访问量的决定因素。

总之,人们的一些网络习惯使得某些域名比其它域名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而根据域名的特点,这样的域名又是唯一的,具有稀缺性。因此,一般情况下,我们说的“域名抢注”,实际是指com或 域下的含企业名称或商标的域名被抢注。域名抢注的产生,是域名的特点与人们的网络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关于域名抢注问题的法律思考

对于域名抢注,人们最初主要是从技术角度采取对策。1997年初,有关国际组织曾计划新增7个国际通用顶级域,以缓解当前com等顶级域的压力。但是,该计划的草案刚一出台,便掀起了新一轮的域名抢注风[3];而且,由于有关国际组织的意见达不成一致, 该计划迟迟没有实施,it业内人士估计此事很可能会不了了之。可见,单纯依靠技术措施来解决域名抢注问题是行不通的。

其实,解决域名抢注的关键还在于建立一个完善的域名争议解决机制。在现阶段,正是由于缺少这样一种机制,才使得在域名注册时存在“先下手为强”的情况,域名抢注者才得以有机可乘;如果能够建立这样一种机制的话,企业或商标的域名即使遭到抢注,其合法的所有者仍能夺回被抢注的域名,所谓“域名抢注”便成为一种徒劳,这样,不用多久,域名抢注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域名争议解决机制,就需要从法律的角度对域名抢注进行研究。

(一)域名抢注问题的商标法调整

对于“域名抢注”,当前主要是通过商标法进行调整。这是由域名与商标的特殊关系决定的。

1.域名与商标

域名与商标之间有着天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在当前已经注册的域名中, 多数是用商标来做域名的。 据

1997年internic对288,873个商业域名的分析, 域名与商标有直接对应关系的约占所有域名的58%[1].

其次,当前对域名管理上的许多规定,实际上是以商标法为渊源的。以《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为例,该办法第11条对域名命名作了以下限制:(1)未经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批准, 不得使用含有“china”、“chinese”、“cn”、“national”等字样的域名; (2)不得使用公众知晓的其它国家或者地区名称、外国地名、国际组织名称;(3)未经各级地方政府批准, 不得使用县级以上(含县级)行政区划名称的全称或者缩写;(4 )不得使用行业名称或者商品的通用名称;(5)不得使用他人已在中国注册过的企业名称或者商标名称;(6)不得使用对国家、社会或者公共利益有损害的名称。该规定基本上是商标法中禁用条款的翻版。这无疑体现了域名商标化管理的趋势。

再次,当前对域名争议的处理,基本上也是以商标问题为中心来进行的。例如,对顶级域下的域名争议,当前主要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解决:(1)当先注册方与争议方都能提供各自的商标注册文件, 证明其对该特定称谓拥有合法使用权时,先注册方可以继续使用该域名,双方可通过诉诸法律(美国联邦或州法院),按照法庭裁决对争议进行解决;(2)当先注册方不能提供、 而争议方能够提供商标注册文件证明其对该域名拥有合法使用权时,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将要求先注册方于90天内登记并启用另一域名,而该争议域名将不允许任何一方使用,直至双方通过诉诸法庭并按照法庭裁决对争议进行解决;(3)双方达成妥协,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按双方同意的解决方案执行[4].

由此可见,在美国,基本上是把域名争议转化为商标争议来加以解决的。但是,尽管域名与商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域名毕竟不是商标。域名与商标之间也存在着很明显的区别。

首先,商标可以由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构成,而域名则只能由26个英文字母、数字、句点及其它特殊符号组成。因而,在显著性、便于识别性等方面,域名明显不如商标。

其次,根据商标法的规定,相同或类似的商标可以在不同种类的商品上同时使用,并为不同的商标所有人所注册、享有,而域名的唯一性却是绝对的。

再次,商标具有地域性。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商标权,只能在授予该项权利的国家内受到保护,如果需要得到其它国家的法律保护,必须按照该国法律的规定在该国注册。而域名则具有国际性,这是由互联网的性质决定的。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谈到域名与商标的关系,不能不涉及驰名商标。

驰名商标,也称著名商标,是指为公众周知的商标。早在域名抢注问题出现之初,学术界就有人提出用保护驰名商标的方法来保护域名。这是因为,域名所具有的特点,很多正是驰名商标也具有的。

首先,驰名商标的主体也具有单一性。对驰名商标来说,其所有人只能有一个。任何人不能在任何种类的商品或服务上注册或使用与驰名商标的文字、图形或者组合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这与域名的唯一性有相似之处。

其次,驰名商标具有国际性。根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规定的原则,驰名商标专用权的法律效力不仅限于国内,全体巴黎公约成员国都有对驰名商标予以有效保护的义务。这一点又类似于域名的国际性。

既然这样,我们能不能在“域名”与“驰名商标”之间划等号呢?答案还是否定的。

第一,在构成上,驰名商标作为商标的一个子集,显然无法克服域名与商标之间的差异。

第二,作为驰名商标制度的一条重要原则,在一件商标成为驰名商标之前,如果他人已经核定使用或者在不同类的商品上注册使用了与该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的话,那么,在该商标成为驰名商标后,该他人仍能够在原已使用的商品上继续使用与该驰名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原注册商标[5].这说明,驰名商标的主体单一性并不是绝对的, 而域名的唯一性则是非常严格的。

综上所述,域名不是商标。

2.域名抢注与商标法

因为域名并不是商标,所以,用商标法来调整域名抢注问题自然有许多局限性。

首先,由于域名与商标存在着本质区别,用商标法来调整域名抢注将会造成“多个注册商标指向同一个域名”的局面出现。这是商标法所无法克服的一个弊端。

其次,由于域名与商标的构成不同,在引发域名争端的因素中,有许多已超出了商标法的调整范围。较为典型的情况有:

第一, 构成域名的字符相似。 如一家公司在网上注册了“micros0ft. com ”这个域名, 该域名与大名鼎鼎的微软公司的域名“”只有一字之差。若从商标法的角度来看, 这属于典型的近似商标。但是,在计算机的键盘上,阿拉伯数字“0 ”与英文字母“o”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键,这是人尽皆知的常识。“”是否对“”构成域名抢注, 传统的商标法显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第二,域名的发音相似。以域名“.cn”为例,它对应的注册商标可以是“长虹”、“长宏”、“常宏”或是“昌宏”等等。如果其中某一商标的所有人注册了该域名,是否对其它商标构成域名抢注呢?这个问题商标法也无法回答。

第三,域名的含义相似。如域名“changcheng(长城)。 ”是否对“.cn”构成抢注?这在商标法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的一个问题,但是对于域名,这却是实实在在的一个矛盾。

鉴于此,有人把用商标法解决域名抢注问题比喻成“旧瓶装新酒”——商标法这个旧瓶子已被抛进internet这个大海,海水很多,水质也很复杂,不可能都装入瓶中[6].

(二)域名抢注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

由于用商标法来调整域名抢注问题存在着种种局限性,因此,又有人提出用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调整域名抢注问题。

1.域名抢注与不正当竞争

不正当竞争的涉及面颇广,它包括工商业活动中一切违背诚信原则及善良风俗的不正当竞争行为[5](p4)。 而之所以把域名抢注与不正当竞争联系到一起,是因为以下几点:

第一,域名抢注的实质是在网络上假冒他人商标、商号或其它标识。

第二,域名抢注直接导致网站的混淆。这种混淆与商品的混淆有相似之处,它使得许多企业无法在网络上利用自己已有的无形资产创造商机,大大地降低了其商标、商号以及其它无形资产的价值。

第三,许多域名抢注案件,被抢注的一方为了获得需要的域名,被迫向抢注者购买。这种交易显然违背了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2.域名抢注与反不正当竞争法

如果说用商标法来调整域名抢注是因为域名与商标“形似”的话,那么,用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调整域名抢注则是因为域名抢注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神似”。用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调整域名抢注有以下几点优势:

第一,判断是否构成域名抢注的标准比较客观。反不正当竞争法不是以域名注册行为本身来判断是否构成域名抢注,而是以是否通过注册域名实施不正当竞争来判断。这种客观的标准对于保护正常的网络行为、维护网络的效率、保持网络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保护的对象更加全面。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我们不但可以调整针对商标的域名抢注,而且针对商号、行业名称、产品的通用名称、简称以及习惯性说法的域名抢注,同样可以进行限制。

第三,与商标法相比,反不正当竞争法具有更为灵活、开放的体系结构。域名抢注是一个新事物,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

具体情况也在不断变化。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调整域名抢注,有利于法官根据具体情况,行使自由裁量权,作出公正的判决。

但是,与商标法相比,用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调整域名抢注也具有局限性,该局限性突出表现在其调整范围上。

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调整的实际是一种狭义的“域名抢注”,更确切地说应该叫作“恶意抢注”。而相比之下,商标法所调整的“域名抢注”的范围要广泛得多,不但包括了“恶意抢注”,而且还包括一般性的域名争议。如果仅仅依靠反不正当竞争法来处理域名抢注问题,就如同仅仅依靠刑法来调整我们生活中的所有社会关系一样。这样的法律体系结构显然是不完善的。

(三)关于域名抢注问题的法律思考

如前所述,由于域名抢注问题的特殊性,无论是商标法还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单独用其中之一来解决域名抢注问题,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解决域名抢注的最好方法是把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结合起来。

1.建立专门的域名争议处理机构

由于域名问题的特殊性,应当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处理国内的域名争议。这样做的好处是:(1)可以避免冗长的诉讼程序, 有利于维护网络的高效运作;(2)该机构可以由各方面的专业人士组成, 有利于保证裁决的客观、公正与权威。

该组织应由法学界、信息产业界、电信部门、域名注册与管理机关、商标注册与管理机关以及工商管理机关的相关问题专家组成。

2.域名注册的程序

按照通行的国际惯例,域名注册一般采取“先申请,先注册”的原则。这对于简化手续,保证网络的高效运作具有重要意义,但也为域名抢注埋下了隐患。笔者认为,在域名注册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商标注册的一些做法。具体措施有:

域名注册的程序采用“双轨制”:一方面保留原有的注册方法,作为域名注册的简易程序;另一方面,增设域名注册的严格程序,即申请人可以在申请域名的同时出具有效的法律文件,证明该域名与申请人的商标或商号之间存在着严格的对应。采用严格程序注册的域名还应经过公告,公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欺诈行为。出于保证网络运作效率的考虑,公告期不宜太长,以15天到一个月为宜。

域名注册程序“双轨制”的核心是:域名注册管理机关保证经由严格程序注册的域名免受争议,这对于减少域名纠纷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该制度也为域名注册提供了更为灵活的选择余地。此外,它还能刺激企业的域名意识,促使企业抓紧注册域名。

为了防止有人利用该严格程序进行新一轮的域名抢注,可以规定每一域名申请人只能利用该严格程序注册一至两个域名。

作为域名注册的配套制度,可以规定:新成立的公司企业必须把域名注册作为登记手续的一部分;对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域名,可由当地信息管理部门统一注册。

3.域名争议的处理

防止域名抢注的核心在于对域名争议的处理。

对于域名争议,首先要判定是否属于恶意抢注。所谓恶意抢注,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注册人与其注册的域名之间不具备法律上的必然关系,而且,该域名是他人所必须的,由于该域名被注册,将使得他人无法得到。

第二,注册人通过其注册的域名获得了非法的利益,或者使他人蒙受了不应有的损失。

是否属于恶意抢注,应由专门的域名争议处理机构认定。

如果某一域名注册一旦被认定为“恶意抢注”,对该域名应予注销。对于恶意抢注域名的单位或个人,可以视情节分别予以罚款、停止其网上活动、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考虑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对于不属于恶意抢注的域名争议,可在域名争议处理机构的主持下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该机构应本着保护先注册方利益的原则作出裁决。同时,该机构还应指导提出争议的一方注册新的域名作为补救措施。

三、我国目前对域名抢注采取的法律对策

(一)立法概况

1997年6月,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布了《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及《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实施细则》。这两部法规对cn(中国)域下的域名注册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是我国仅有的两部与域名注册有关的法规。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制定这两部法规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为了遏制域名抢注,但是在两部法规中却没有出现“域名抢注”这个字眼,取而代之的是域名的“冲突”这一比较含蓄的说法。

《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对于域名“冲突”的态度,集中表现在第3条上。该条规定:“各级域名管理单位不负责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商标管理部门查询用户域名是否与注册商标或者企业名称相冲突,是否侵害了第三者的权益。任何因这类冲突引起的纠纷,由申请人自己负责处理并承担法律责任。当某个三级域名与在我国境内注册的商标或者企业名称相同,并且注册域名不为注册商标或者企业名称持有方拥有时,注册商标或者企业名称持有方若未提出异议,则域名持有方可以继续使用其域名;若注册商标或者企业名称持有方提出异议,在确认其拥有注册商标权或者企业名称权之日起,各级域名管理单位为域名持有方保留30日域名服务,30日后域名服务自动停止,其间一切法律责任和经济纠纷均与各级域名管理单位无关。”

《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实施细则》中关于域名“冲突”的内容,与《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基本上没有任何差别。

(二)立法特点

上述两部法规在域名抢注(冲突)方面的内容,具有以下特点:(1)对域名注册采取比较

宽松的态度;(2)域名申请人必须对自己申请的域名负责,确保其没有任何权利上的瑕疵,否则后果由自己承担;(3 )我国把域名冲突分成两类:“与注册商标冲突”和“与企业名称冲突”;(4)任何一类冲突被相对方提出后, 只要该相对方具有法律上承认的理由,域名管理机构就将在30日后终止冲突所针对的域名; (5)域名管理机关对于域名冲突没有任何责任。

应该说,这两部法规较多地吸收了国际通行的惯例,在简化各种手续,保证网络的高效运作方面规定得极为细致明确。而且,它们为我国处理域名争议提供了一个直接的法律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部法规的作用是里程碑式的。

但是必须承认,这两部法规的条款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这两部法规存在着一个明显的漏洞。根据其规定,如果先注册人与争议相对人对于同一域名具有相同的权利,则先注册人权利的效力不及争议相对人。因为争议相对人提出的理由可以使域名管理机构将在30日后终止该域名,而先注册人却不能凭借同样的理由阻止这一后果的出现。这就使得已注册的域名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这对于域名的先注册一方来说显然是十分不利的。

其次,所谓“一切法律责任和经济纠纷均与各级域名管理单位无关”,实际上是在消极地回避矛盾。这两部法规都没有提出一个完善的域名争议解决机制,这显然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域名抢注问题。

相信随着网络化的普及,以及人们对包括域名在内的网络问题研究的深入,当正式的《域名注册管理办法》出台的时候,这些问题一定会得到合理的解决。

「参考文献

[1]中国网络风暴[n]。电脑报,1997—10—14.

[2]域名知识问答[n]。计算机世界,1998—11—9(7)。

[3]在新增域名下兴起抢注风[n]。计算机世界,1997(29)。

[4]张向宁。保护域名,刻不容缓[n]。计算机世界,1997,(4)。

[5]吴汉东。知识产权法新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394。

[6]李东涛。旧瓶装新酒——谈商标法对域名的保护问题[n]。计算机世界,1998—11—9(5)。

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范文第10篇

1990年,中国正式注册登记CN域名,成为我国的顶级域名;

1997年,《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要求注册申请人必须是组织;

2007年,CNNIC启动国家域名腾飞行动,CN域名低至1元,注册量暴增;

2009年12月9日,CCTV报道打击时批评CNNIC域名管理;

2009年12月11日,CNNIC发出公告,12月14日起停止个人注册CN域名;

2010年1月14日,CNNIC发出通知,允许个人继续持有个人已注册的CN域名。

朝令夕改,玩的是哪出?

米晓彬:我觉得再度向个人开放CN域名注册是个好事儿,这说明CNNIC已经认识到,限制个人注册并不是封住黄色网站的唯一途径,因为如果不进行实名验证,最终还会有被利用做黄色网站的可能。

于国富:如果没有恰当的审核机制,依靠某些非法条件,个人用户仍可以通过注册虚假公司,进行虚假的CN域名注册。从理论上规避CNNIC新规定只是需要一个企业营业执照,或者一个组织机构代码,这两个条件均可通过虚假出资,注册皮包公司获得。

齐麟:我们的管理措施并没有“出尔反尔”、“朝令夕改”,可能是信息传达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致使网民产生了这样的评价。目前,我中心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正在研究起草有关允许个人注册域名的注册管理方案。但面向个人开放注册域名尚在方案研究阶段,提上议程的时间表要看域名注册信息核对工作进度。允许个人注册持有CN域名的前提,是必须严查域名注册持有人的信息,保证“注册信息真实、准确、完整”,追责到人。

信心不足,不如“去”美国

刘天:此前,CNNIC在管理CN域名时相对宽松的政策与解读,使该域名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即使扫黄的确有其必要性,但明文取消广大个人用户注册CN域名的权利,是牺牲了广大个人用户的利益,去补救因管理上的偏差而产生的漏洞。因此个人用户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

大锅饭:CNNIC的武断之举伤了不少个人用户的心。借用网易相关评论里的一句话:你让我滚,我滚了。你让我回来,对不起,滚远了。即便现在又允许个人注册了,但是再想重现当年的辉煌,估计要等00后成长起来了。

太子港:我宁愿去美国注册,现在支付宝也跟GoDaddy(美国域名与主机服务提供商)合作了,可以直接支付,方便多了。

米晓彬:这样想问题过于片面,美国虽然没有要求实名注册(一般只留邮箱即可),但是美国人一般都自觉实名。美国对整个互联网域名本身就有管理优势,大家都跑到美国注册域名,这危及中国网络信息安全,百度被黑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治标不治本!

齐麟:国内重要网络企业用户应该尽量使用国内域名注册服务商,因为境内服务商对国内重要的网络企业安全防护级别较高,此前从海外转至国内就是一个案例。我们会努力把我国的用户和网站留在国内,而不是赶到国外去。

“昕”闻乱播

人们只是希望能够除去互联网领域里的杂草,CNNIC却把庄稼也一并剃除了。我一问,周围的不少个人站长在经历了政策上的大悲大喜之后,显然对政策的信心不足。其实,说不足是客气了,直白点儿就是狠命吐槽,因为对他们来说,政策的一个小小的变动,轻易就能葬送他们辛苦经营几年的饭碗。

都说现在政策的制定,是越来越人性化了。就拿前一段时间北京下了铺天盖地的大雪那次来说吧,电视新闻里说,下了这么大的雪,第二天路一定不好走,路上一定堵得连只蚂蚁都爬不过去。因此,北京政府当机立断,出台了政策,首先让小学停了课,然后呼吁公司企业实行分时段上下班,balabala……果然,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发现路上一点儿都不堵!

上一篇: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 下一篇:土地出让金管理办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