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2 06:35:43

互联网思维论文

互联网思维论文范文第1篇

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自1998年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研究生在校人数由1999年的23.4万人发展到了2012年的171.98万人,其增长速度惊人。在这快速增加的背后,引发了许多问题,使得高校研究生管理难度大大增加,原有的制度和教育管理队伍也渐渐的难以承担重负。研究生的快速扩招与教学资源的相对缓慢的增长,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管理问题的主要矛盾。

2.扩招带来的挑战

研究生的传统培养方式是一种典型的精英式教学,具体表现在小班上课,获得导师亲身指导,以公开为答辩前提条件等。扩招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教学上的平衡,教学资源出现了匮乏。所谓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硬件资源(导师、教室等),研究资源(经费、课题等),从而导致了研究生质量的下降。

2.1硬件资源

导师人均需要指导的研究生数目增多,原来一个导师带领2-3个研究生,现在则需要带8-10个研究生。教室资源的限制,则使得某些专业还在进行100多人的大班教育。实验室资源的限制,使得学生们没有足够多的资源做实验,从而只能停留在理论认知层面。

2.2研究资源

近年来,高校的科研经费和课题数量在快速增长,但其速度却远低于研究生的扩招速度。高校的许多实验室因为经费缺乏,没有足够的实验设备,不能支撑足够的课题,失去了原有的研究性。

2.3质量下降

经过上述资源的限制,研究生的教育基本就出现了“严进宽出”的问题。但与此同时,研究生的扩招甚至不能保证“严进”。这主要表现在研究生入学“3+1”考试的单一化,使得本科阶段的基础型学习不重要,学生只要把考试所需的部分专业知识熟悉即可。基础不扎实的跨学科研究生以及时间不充裕的在职研究生的存在,给传统的研究生优质教育带来了难度,甚至出现了教师为保证整体进度而降低研究生教学深度的情况,使研究生课程的信息量不够饱满,挫伤了部分学生的科研热情,从整体上降低了学校以及学院名声,形成了恶性循环。

3.互联网思维解决问题的初步探析

教育资源的发展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造就的,因而通过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并不能显性的转化为对学生有利的教学资源,而我国快速发展的国情同时又决定了研究生扩招的必要性。因而,想要解决当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必须另辟蹊径。而当下最大的机遇来源,就是互联网。

3.1信息共享

互联网的本质,其实是信息的流动。互联网的作用就是加速了信息的流动。以往学生从导师处才能获得的信息,现在使用学术搜索引擎就能得到。以往学生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现在从在线教育课堂就能学到。每周的课程分为多个视频模块,每个模块围绕一个知识点展开,通常为10分钟左右。>多种形式的课程作业及评价方式。作业类型包括视频、图片、类型等。>固定的模块测验及灵活的评分策略。这种在线课程如何解决教学资源问题的呢?首先,既然是在线教育,那么信息就被记录了下来,在这里就是视频的方式,这种教学视频再传播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老师们无需再回到三尺讲台就能够桃李满天下。其次,课程的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第三,在线课程体现了互联网一贯的“众筹”色彩。例如学生们可以互批作业,因为是多对多互批作业,所以批改质量得到保证,免去了老师们的工作;学生们可以在论坛进行激烈讨论等等。

3.2团队作战

以前的研究生精英式教育中,往往是一个学生研究一个课题,导师从中起指导作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产生了爆炸,即便没有扩招,原有的精英式教育也会出现问题,那就是知识的爆炸使得一个人往往很难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研究生的扩招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机遇,那就是研究生团队作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题研究等。如果多个人之间形成一种信息分享的良好机制,那么很多问题可以自行解决而无需咨询导师,这时,导师所起的作用往往是在关键问题方向上给予指导。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导师的工作量,并且提高了效率。

3.3制度变革

以上两点就是本文对互联网思维解决研究生教育问题的初步探析。简要概括之,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之前这句话也曾提出,不过其所指受众是学校和导师,是希望学校和导师提高对学生的重视程度。本文的认识不同,“以学生为中心”在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来解决教学资源不平衡的问题。那么相对应的,应该有以下几种制度来保证其实施:学分保证,建立与在线教育平台的合作制度,并制定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的学生培养制度。承认在线教育平台的学分。小组科研制,明确指定科研小组的划分,明确科研小组成员之间的责任和义务。由导师分配给每个小组相应的研究型课题,允许多人以相同的课题作为毕业论文。毕业标准统一化、严格化,主要是用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解决研究生教育“严进宽出”的问题,扩招所带来的生源素质良莠不齐的问题,以及小组科研制带来的吃“大锅饭”的问题。

4.结语

本文对研究生教育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认为研究生扩招所带来的教学资源的匮乏为研究生教育问题的主要矛盾。并根据现在的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使用互联网的思维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两点解决方案,包括教学资源网络化、团队作战等。这两点解决方案都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基础,即“以学生为中心”,为这些解决方案所需的制度保障进行了探讨。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所提出的方案只是初步的探析,而研究生教育问题的解决则是一个逐步的缓慢的过程,将这些方案完备化是本文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互联网思维论文范文第2篇

1.水果电商异军突起,品牌营销基本核心

2015年,国内最大水果电商天天果园销售量破亿,远超行业增速。它标志着水果乃至整个生鲜行业的电商已站在时代的风口,水果电商的前景自然是广阔美好但如何抓住机遇、突破难点,依据互联网思维在行业中脱颖而出仍需探索。水果相对于其他产品,运用OTO模式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水果是一个非标准化产品,另一方面,保持水果的新鲜度对于电子商务物流环节是较大考验。水果行业电商呈现出与顾客的互动性、顾客需求的预测力和意见反馈的及时性往往依赖企业的品牌形象与网络营销。因此水果电商的基本核心便是品牌营销。

2.行业前景玄机暗藏,体系构建十分必要

水果行业前景趋势日益呈现多样化,这成为水果电商发展的有力推动。基于互联网思维下水果电商的核心便是品牌营销,因此构建相应的营销体系十分之必要。产品与服务、口碑与热度是构建行业品牌营销体系最基本的要素。无论为果源的供应商或是中间商,首先应保证产品质量的优质,尤其是配送环节作为水果电商的难点,需要保证水果送达顾客手中时的新鲜度。其次,提供个性化的售前与售后服务,根据顾客特征提供相应产品,根据售后反馈进行调整这是之后品牌体系构建时,提升口碑与热度的保障。

二、互联网思维下水果行业品牌营销体系发展现状

1.经营思维深化变革,水果行业急需转型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它凭借迅捷和方便成为全球性的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新的技术投入传统行业、电子商务从B2B、B2C到O2O的模式演化,对经营思维从营销观念、思考方式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形成新的挑战。面对经营思维深化,水果行业的转型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水果行业属于传统行业,其利润低、劳动量大,在国内的营销水平一直处于较低层次,但其市场前景发展极为可观。然而水果行业的局限性、传统行业内外制约因素对于其发展必将是巨大的阻碍,这也正是水果行业在互联网思维下的机会所在。

2.品牌战略智能进化,互动体验平台欠缺

传统思维中强调的品质与功能已不具影响力,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品牌战略着重塑造与创新,通过品牌定位、顾客价值链创新、搭建体验平台来转化品牌在原有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忠诚度的战略管理,以此巩固品牌资产。水果行业具有复杂性,成为供应商的门槛低且数量多、行业内竞争力强大。因而定位于品牌营销的方式将是未来突破发展的趋势。然而即便采用新的销售模式注重顾客维护,但能够主动通过品牌传播的方式在线下实现与消费者的互动沟通的是少之又少,对于水果行业电商的特殊性在平台搭建上更是难上加难。

3.全网营销生态发展,传播方式联动变化

在互联网思维对于粉丝思维、迭代思维、大数据思维指导之下,将品牌规划和推广、产品规划和开发、营销策划及顾客关系维护等系列内容有效整合,形成完整、和谐的生态发展。水果行业因其在保鲜、物流等方面的局限性而无法实现全面电子商务,目前仍属于蓝海之中的突破性增长业务,势必倾向全网营销发展。互联网思维模式转变并诱发的新媒体、新技术、新工具不断迭代并推陈出新,品牌的传播更具弹性化、人性化与互动性,其方式也是从粗糙的一对多变成精准一对一的传播投入,尤其体现为近几年微商发展这一方向。

三、互联网思维下水果行业品牌营销体系构建方式

1.塑造数据开放平台,整合生态性价值链

互联网创新更趋开放与平台化,平台不仅为盈利,更为数据搜集与品牌宣传。水果消费是一种偏好消费,通过大数据的整合与匹配以便实现精准营销。创新水果售卖形式,用价值创新的视角转换资源,塑造开发的创新生态系统,方能提供持久竞争力。以往企业平台的塑造更趋于封闭,而构建生态价值链的水果行业运营体系,打破传统企业的束缚,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价值共鸣,以便于扩大企业资深影响力。其理性价值在于极致,也就是打造极致的顾客体验,而感性价值在于互动,使消费者由满意到忠诚,把握价值链的上游,整合企业资源,进而实现生态性的蓝图。

2.品牌战略差异规划,跨界联盟同求发展

当前认牌购买已成为一种趋势,故水果行业不仅需要品牌,更需要依托互联网塑造差异化的品牌形象。互联网产品是一种无形的服务,企业应当使品牌拥有更多的思想和思维,将无形化为有形的可记忆、易传播的符号,才能使消费者形成实在的感知。当今是一个联盟合作的年代,依据两个企业占有不同的战略性资源,交换或联合彼此的互利资源,联合开展营销活动。如水果行业可与餐饮行业等合作,学会借势,依托社会热点传播品牌运动,让自己的品牌迅速成长,激起社会和市场的多元化反应。

3.强化用户体验经济,全网整合营销传播

营销角度的互联网思维即以用户为中心,水果行业应当精准把握社群行为的思维。互联网使有形的水果虚拟化,故强化网民对产品的体验尤为重要。当前产品体验正往娱乐化、故事化、生动化发展,企业应当善于利用以微信、微博为载体的移动互联网,让用户在即刻及时的感知中塑造品牌信赖。整合营销强调一致性传播策略,通过管理品牌接触点建立独特价值的DNA,使企业资源形成合力。个人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是传播者,使水果行业依靠网民的主动传播实现信息铺陈,一款手游、一则故事即可实现媒体与受众的交织与交流。

四、结语

互联网传播的大数据时代,如何适应顾客消费方式的演变,是企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核心之处。在互联网思维影响下,企业的优质产品与服务会更加迅速地得到传播和反馈,但也意味着企业的不足之处将无处遁形。品牌营销体系的构建突破企业传统营销格局,更注重构建水果行业生态价值链,将水果等产品通过平台售卖,也意味着企业应更注重顾客体验的优质性,包括售前、配送、售后等整个服务流程,顾客的意见将更多地影响企业的口碑与热度。因此,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水果行业品牌营销体系构建尤为重要。

互联网思维论文范文第3篇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用户、对产品、对教育价值链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传统的法语教学,必须搭上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快车,贯彻用户思维,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丰富法语教学的课程、教材、课件和课业,必须优化法语教学的内容、模式、手段和效果。因为时展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专业教师必须牢牢把握学生的求知心理,推陈出新,不断升级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提升培养质量。

二、多媒体课堂的升级优化

多媒体技术把法语课堂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征和职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在极大丰富的网络资源中搜寻相关的专业法语知识,开发有效的教学工具,借鉴互联网思维,显示出资源组合的强大优势,符合移动互联时代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打破了单向传播的传统模式,以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的知识传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应用互联网思维改革法语教学模式中最为立竿见影的手段。多媒体法语教学具有以下优越性:既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通过访问相关知识网站获取所需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并且以提高语言能力为核心目标。多媒体法语教学的艺术化水平,取决于教师的构思以及对软件功能的掌握程度。多媒体课件基本要素有:文字、图片、表格、视频、音频、动画等。制作课件的主流软件有:3dsmax、flash、autocad、VisualFoxPro、PowerPoint、Authorware等软件。自制课件可以控制播放速度、出场顺序、细节显示及图形效果等,重点词汇的用法和搭配用大号艺术字体予以强调,有选择性地导入音频(原声朗读+音乐)。视频内容因为吸引眼球成为课件的重要资源。例如,TV5就是排名第四的全球性法语电视网,播放国际新闻、电视剧、电影、音乐资讯及游戏节目,成为深受法语专业学生喜爱的即时性内容的来源之一。其网络内容下载方便。为了鼓励学生参与多媒体教学,法语专业教师设定小组合作任务,评选“最美法语好声音”,发动学生自觉提升语音优美性与语法准确性。任务一是为法语电影片段现场配音,任务二是微电影编辑,鼓励法语专业学生利用数码相机、摄像机和智能手机制作微电影,将动态画面与法语配音有效地结合,于课堂择优展示,实现自我效能感和朋辈激励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针对学生群体对移动互联信息服务的偏好,法语教师以全球化视野,开发了微信教学辅助平台,基于教材内容配置延展阅读资料,并且利用智能手机与学生开展语音及文字的互动,答疑解惑,解决剩余难点,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坐堂指导和移动指导的完美组合。教师用跨文化的视角和信息化的手段去引导学生理解异域文化,并使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全体教师集思广益,根据反馈做出调整,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电子备课系统,完善素材库和课件库,制作更加精美的课件,选用更适合教学内容的电影和新闻作为补充资料。在教学安排上,预设好教师讲授、播放课件、课堂讨论、回顾总结的时间比例,保证紧凑有序、寓教于乐、富有成效。通过借鉴互联网思维的多媒体教学,学生的法语综合素质明显提升: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80词;30分钟内写出80-100词的文章概述或话题讨论;借助词典将法语课文翻译成正确通顺的中文。多媒体教学实践多管齐下,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应用于法语精读、法国文学、法语视听、法语语法和法国文化等核心课程,形成了基于用户思维和迭代思维的组合拳,在不断升级中响应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需求。法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在就业力提高的基础上水涨船高,且学生的岗位技能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三、结语

互联网思维嫁接在传统教学形式上,信息化教学手段服务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结出丰硕教学成果。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法语教学是一场革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使法语学习超越时空限制,解决了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的问题。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与互联网思维的内核相符,适用于网络时代强调人机对话、人际交互的外语教学活动。课件的制作要关注听课群体的差异化需求,课件的编排要符合心理认知规律,课件的使用要遵从教育学原理,将重点训练内容凸现在学生可注意的范围内,课程的安排要有针对性辅导。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手段多样、形式灵活、直观逼真,提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塑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法语的激情,达成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互联网思维论文范文第4篇

相较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人、财、物三类稀缺资源的先天弱势,使得中小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策略围绕着“快”展开,如从事快速消费品行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尽量加快资金和库存周转等。因此,这就对作为具体生产经营的载体———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短期内,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策略是在现有基础上尽量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由依靠劳动力节约和控制物流成本向依靠现代物流设施设备进行转变,实现现代物流的第一个层次转变,即物流技术方式合理化。即使这样,前期高昂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和高风险的投资回报使得不少中小企业望而却步,这也是目前不少中小企业优先选择物流外包策略的根本原因;这也是典型的控制论思维。这种思维指导下的企业物流管理注重成本、质量以及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并不了解当今时代的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各种知识,对于物流的管理基本上是忽视的态度,置于附属的地位,没有将物流看成能够为一个企业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以及优化生产过程的关键。有一部分中小企业意识到现代物流管理对于企业长期利润的重要影响和贡献,一方面能够克服前期成本高于收益的战略障碍,积累渐进性的转变;另一方面,从行业供应链的角度思考企业物流系统的管理。首先从企业内部进行组织变革和管理创新,主要从采购、供应、库存、管理着手,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实现生产物流的系统管理,其核心是物流的运量、物流的质量和物流的速度;其次,以生产为中心向供应链上下两端延伸。向上即采购物流,完成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燃料等采购工作,实现生产企业和供应商的衔接,其核心是价格谈判、经济批量和库存管控;向下即销售物流,完成企业产成品的储存、运输以及交付活动,实现生产企业和流通渠道的对接,其核心是库存管控、价格管控和信用管控。这是典型的系统论思维。这种思维指导下的企业物流管理已经进入物流功能整合的初始阶段。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人力、财力等各种各样的制约,使得企业无法形成一个合理的物流组织机构来进行制定相应的物流规划,加上中小企业在物流信息系统方面的管理劣势,中小企业的物流环节处于一种比较散乱的状态,严重割裂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各环节不能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综合性的物流。在企业内部,物流之间的各种职能,相互脱节,对于企业来说,其产、供、销等活动没有形成有效用的价值链。一部分中小企业采用折中的方式,引入第三方物流。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功能及服务,进一步对自身的资源进行动态的配置,进而在一定成上将企业的外部资源为企业的内部生产经营提供服务。与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相比,第三方物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于3PL来说,通常情况下,通过与第一方、第二方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合作进一步提供其所具有的专业化服务。由于3PL没有商品,并且不参与甲乙双方之间的买卖,它仅仅是以合同的方式为客户提供约束的、以双方结盟为基础的物流服务。这种方式一方面便于企业利用TPL对业务优势进行归核,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对客户需求的反映时间,同时提高服务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降低生产企业对物流的控制能力,削弱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同时增大客户信息泄漏的风险,TPL对企业的连带经营风险。不管哪种思维指导下的企业物流管理,其结果却是不容乐观。在国家层面,数据统计显示,中国物流总费用(2010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8%左右,占工业企业总成本的40%左右,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全社会的物流费用大概只占国家GDP比重大约10%左右,占工业企业总成本的11%,占商业企业总成本的21%。在企业层面,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企业物流活动在整个物流供应过程中占用的时间大概是40%左右,而在我国则是达到80%。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应该应用什么样的思维指导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

2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困境与原因

2.1中小企业物流专业化服务程度低

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在我国加入WTO后,得益于经济贸易的总量增加,从数量到质量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从管理方法到管理技术,引进了很多先进之处,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和成熟企业相比,从物流时间、物流效率到物流成本等多个重要指标,整体落后,中小企业的物流劣势更加明显。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物流设施设备相对落后,或是要借助其他物流公司,产成品从生产线终端开始,要经过储存、装卸、运输等多个环节,最终交付使用。每个环节物流质量较低,物流效率也不高,在这一过程的流通费用却需要占到商品最后售价的一半左右,极大的削弱了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而这还仅仅是指的普通的商品,如果是易变易坏的食品等,那么这一过程的流通费用就有可能达到甚至是超过商品售价的三分之二。另一方面,考虑到我国现行的一些运输管理体制约束,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有效性等因素,中小企业的流通成本长期居高不下。

2.2物流社会化程度低

技术相对落后从目前来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物流信息技术管理水平、管理手段等方面,我国的中小企业还是比较落后。物流信息化技术在中小企业中还没有得到普及,并且信息交换平台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也比较缺乏。在信息的处理、跟踪、收集等方面,由于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存在低效性,同时企业对各种物流信息缺乏准确全面、动态的把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物流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使得他们习惯于自办物流。在仓库、车队等方面,不管企业规模如何,都是一应俱全。但是,企业的这些配备往往又是比较落后的,在机械化、自动化等方面都比较低。在中小企业中,人工作业所占的比例比较大。

2.3生产物流盲目追求

JIT在供应链系统方面,我国的中小企业的表现的非常脆弱,容易引发各种问题。例如,因为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原材料不能及时送到企业,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没有一定量的库存,在这种情况下会面临停产等料的现象。通过JIT进行管理,能够降低搬运费、运作费的浪费。在第三方物流缺乏可靠性的情况下,采用JIT方式进行管理并不妥当。

3互联网思维与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传统

企业互联网化大致经过以下四个阶段:首先是传播层面的互联网化,即狭义的网络营销,通过互联网工具实现品牌展示、产品宣传等功能;其次是渠道层面的互联网化,即狭义的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实现产品销售;然后是供应链层面的互联网化,通过C2B模式,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和研发环节;最后是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架构企业。中小企业要想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突围,必须实现互联网思维和第三方利润源———物流的完美结合。

3.1用户思维

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企业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互联网消除了信息不对称,使得消费者掌握了更多的产品、价格、品牌方面的信息,移动终端设备同时使得这类信息获取的速度不断加快,互联网的存在使得市场竞争更为充分,大部分的市场由企业主导转变为消费者主导,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效应更为明显,消费者时代真正到来。中小企业资源有限,竞争力较弱,但灵活度较高,有可能也必须从市场定位、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乃至售后服务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不能只是理解用户,而是要深度理解用户,用物流管理实践活动实现深度理解用户的经营理念。

3.2用户体验至上

用户体验是一种纯主观、在用户接触产品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感受。中小企业始终要理解,价值链实现过程中的环节都是我们的利益相关者,我们的经营活动是建立在双赢甚至多赢的目标之上的。好的用户体验,应该从细节开始,并贯穿于每一个细节,这种细节能够让用户有所感知,并且这种感知要超出用户预期,给用户带来惊喜。从采购物流,到生产物流,到销售物流,“用户体验至上”应该贯穿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整个链条。

3.3简约专注

首先是在产品设计上,力求简洁、简约。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消费者的选择太多,选择时间太短,用户的耐心越来越不足,转移成本太低,所以中小企业应该利用自身的灵活性,必须在短时间内能够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仅仅吸引消费者还不够,必须通过产品和销售活动实现与消费者的对接,产品的生产速度,产成品的交付速度将成为利润产生的关键因素。其次要实现在产品规划上力求专注、简单;中小企业第一步是实现自身的生存,在此基础上要思考企业的发展,产品规划是重中之重,中小企业资源和能力有限,因此,必须集中优势,一方面产品体系要尽量简单,少而精;另一方面,要求中小企业长期专注于这些简单的产品,精益求精。再者,强调实现品牌建立的简约专注。中小企业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产品是基础,品牌是动力;在产品质量的基础之上,企业要思考如何实现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品牌建立是必经之路。品牌建立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是每一次物流完美对接的成绩。因此,中小企业品牌的建立是基于对接消费者所涉及物流活动的简约和专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给传统行业和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将改变我们的经营思维和管理理念。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不断加剧的市场格局中突围,要充分挖掘物流这个第三方利润,用互联网思维改造物流管理流程,借助互联网工具参与物流管理实践,实现商业价值。

互联网思维论文范文第5篇

(一)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互联网思维嫁接模式1、两种思维嫁接的方式:互联网思维的精髓是用户思维,其次是社会化思维,其本质是物质与信息传递,而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的过程本身也是信息的传导过程。通过互联网思维方式的嫁接,吸取更大范围、更多资源参与技术创新,实现科技人员之间、科技人员与用户之间、科技人员与市场的全方位互动,促进技术成果的完善。同时大大缩短技术推广的中间环节,体现技术成果转化的简单快捷、直观可视与应用标准化。2、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思维转换:在互联网思维引导下,传统农业科技创新的目标必然要与市场接近,科技创新可由项目管理部门组织,由科技人员、企业、农民提出研发需求,将研发需求放到互联网平台上,打破原有部门、地域界限,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通过网络,组织相关人士出谋划策,广泛征集创新思路与产业发展意见,让者和其他思维碰撞,让用户参与研发,让未来的成果提前与市场对接。即使在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亦能使研究与产业应用更加接近。3、互联网思维下的农业技术推广大布局:一是实现农业技术推广途径的多元化。通过推广体系的技术示范与农民培训、电视频道、科技入户等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畅通技术推广渠道;二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的品种、技术在线展示与自助培训,实行定向推送技术。三是构建线上展示与线下示范的O2O形式的农技推广新模式。强化物联网应用,在有条件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立农业技术云服务平台落地服务站,集中在网上展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实现线下现场观摩与线上展示结合。

(二)互联网思维与传统技术创新推广思维的融合模式1、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目标与方向。与互联网思维的融合:一是基于互联网思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泛团队集群研究为平台,打破部门地域、技术领域界限,体现群策群力的技术创新与推广思维模式。二是基于互联网平台,以技术“物化”创新与推广为导向,以简约化创新与技术标准化信息传递为目标的推广思维模式。三是基于农业物联网与互联网融合,以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网络在线展示与标准化技术在线自助培训推广新模式。四是基于移动互联平台,集成农业政务信息、技术与市场信息、农资产品、农产品配送等功能,建立模块化、菜单化与技术推广定制的农民电商园、智慧农民手机卡的技术推广与产品营销云服务平台模式。2、建立面向农户、农业企业的农业科技推广云服务平台。以互联网思维实现农业技术的泛推广,须统筹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大数据库,建立部级或省级区域性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云平台。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云平台运作前,必然要回答建立哪些类型的数据库,由谁建?建立后的数据库怎样为农业生产发挥作用?如农业产能数据、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技术创新成果数据、农业生产技术数据等,做好云平台的顶层设计。其次,通过推广服务云平台,解决好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的结合点、云平台服务方式与农技人员、农民的结合点以及农技人员与农民的结合模式;第三,要解决技术传播与互联网媒体、微媒体的结合方式,使尽可能多地覆盖更多地区、更多领域、更多农户。3、农业技术创新成果的标准化信息传递与推广。与互联网思维融合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必然要求提供标准化的技术信息。首先,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要想到将农业技术成果变成数字化、可信息传递的网络“产品”,变为农民、企业易于接受的图片、动画视频、标准化文字等。科技管理部门要将提供适合互联网传播的数字化产品与各类农业应用型研究项目的评价考核挂钩;其次,通过平台集聚相关涉农科技成果,建立易于分类、检索与推广的农业大数据库,实行全国范围的农业大数据联网互通;第三,通过线上与线下示范,以及手机推送App、微信平台载体技术,让农技人员、农民知道最新技术成果,实时了解市场行情,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第四,通过农民及农技人员互联网应用后的口碑宣传,扩大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提高农业技术普及率。

二、互联网思维对园艺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影响与实践探索

(一)互联网思维对园艺科技创新与推广思维方式的影响1、园艺产业技术创新思路转变。农民、农业企业对园艺产业技术创新的要求较高,对园艺产品的市场价格比产量更加关注。对园艺产业技术创新的思维逐步从传统“品种--配套技术--加工”狭义的产业体系技术研究,转变为从生产到餐桌,从农资供应、机械耕作、信息指导到物流配送的广义产业链式研究。根据顶层设计、反向推导、目标公开、底层互动、跨界协作、系统集成、成果物化、迭展的原则,构建园艺产业科技创新大团队、技术集成大平台的互联网创新思维。2、建立园艺技术物化与集成优化网络化推广的思维理念。在园艺生产中,更多的技术成果通过技术物化方式被用户所接受,如种质资源以种子种苗的形式进行物化推广,农业生产资料如新型农膜、基质、新型肥料、生物农药、微生物制剂,以及新型设施装备、新型农机等等本身就是物化成果;对于灌溉技术通过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对于授粉坐果技术以提供蜜蜂、熊蜂、生长调节剂进行物化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也可通过色板、性诱剂、杀虫灯等进行物化推广。即使对于难以物化的栽培技术,也可通过微电影、视频、图文教材、挂图进行物化推广。园艺产业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生产模块,标准化的物化产品,提出不同设施、不同品种、不同区域的系列技术集成优化方案。

(二)构建园艺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大数据平台1、构建园艺产能经济数据监测平台。园艺产业产能经济数据监测平台包括区域内园艺生产产能的监测、生产基地与市场价格指数分析,产业发展分析与产业政务信息等方面,由政府部门相关产业政务信息,加强省、市、县农业部门对区域园艺基地生产运行监测,包括品种结构、种植面积、产能与上市时间等。及时准确、系统掌握区域内园艺生产信息与发展动态。通过监测平台,实现园艺产业发展运行预测预警,准确把握行业走势,及时发现产业发展中的苗头性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为政府宏观决策、指导服务。2、构建园艺产品质量追溯平台。以园艺产品优质优价为导向,与产销对接平台对接,重点引导区域内园艺生产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加强质量产品追溯,并积极加入省园艺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提高上线园艺企业生产的品牌、质量意识。大力发展地理标志品牌农产品,实现产地追溯、品牌追溯、质量追溯。通过园艺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实现优质产品产能监测分析,集中重点宣传展示江苏园艺品牌产品。3、建立联产联销的产销对接服务平台,推进园艺产品消费定制。一是为省内园艺生产者、经纪人、批发市场、集团消费大户提供供需信息的平台,促进产销对接。二是为优质可追溯的园艺产品提供联产联销的云服务平台。通过平台,改变传统“生产基地+经纪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消费者”的营销模式,以产品溯源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园艺产品配送企业和城市溯源果蔬联营店,实现优质产品的联产连销,实现优质优价而不超价。三是实现园艺产品从大宗消费走向品牌定制消费。结合部省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在商品化、品牌化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园艺生产基地销售分拣、分级、品牌销售。通过平台,进一步推进云订单、云销售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园艺生产基地,通过物联网技术使消费者在互联网上能够实时看到基地田间生长状况、了解种植过程及投入品使用情况,增加对基地产品的认同和信任,建立定制需求,逐步引导蔬菜生产实现生产溯源。4、构建园艺产业技术创新与技术推广服务云平台。建立区域性园艺生产技术在线培训系统,改变传统面对面的技术培训模式。一是建立园艺技术创新需求互动平台。园艺技术创新需求与创新方向,实现技术人员之间、技术人员与用户之间、研发人员与推广人员之间互动。实现专家在线解答,组织远程视频诊断等;二是建立园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的网上示范平台,在安排科技示范任务时,有计划地建立一批线下实体展示点,在网络相关展示信息,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开辟现场视频展示,成为农业科技云平台的线下落地服务站;三是建立农业技术推广资源数据库。集中国内外园艺科技创新成果,购买、委托制作或网友免费提供园艺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可视化技术推广课件,如生产微视频,图文电子教材、专家现场培训课件等,供网络(移动互联)在线学习;四是建立园艺技术推广与营销互动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互联网互动方式,如农民学习技术交流讨论,学习分享园地,专家智库等;五是建立集聚农民及生产者关心的农资采购与优选平台。通过各类农资产品的网络展示、现场示范与用户评价,推出一批优质农资产品。通过网络平台,集中推出一批江苏名牌园艺产业、名牌园艺产品品牌、名牌园艺产业基地、名牌园艺技术成果、名牌园艺技术专家,推进园艺生产全程标准化。

(三)构建互联网思维下创意园艺产业发展新模式通过互联网的互联互通,以及微媒体的发展,改变传统园艺产业的宣传弱势,大力推进园艺生产从卖产品到卖文化、卖体验、卖创意消费的转变,鼓励有条件的园艺企业,利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开展开心菜园、市民农耕亲子教育、消费会员制等营销活动,发展创意园艺产业,发展休闲采摘,实现园艺产业的差异化、品牌化发展。

互联网思维论文范文第6篇

>> “互联网+”时代的变化特征 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变化 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趋势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传播 互联网政治的新变化 无政府与大政府:互联网时代的全球政治 互联网政治时代 互联网时代公众舆论的变化 互联网时代社会预期的变化与引导 “互联网+ ”时代带来的变化,你了解多少? “互联网+”时代商业逻辑的变化及启示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舆情传播特点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 “互联网+时代”传播行业的N种趋势 浅析互联网时代的广播电视传播 互联网时代对华传播的策略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品牌传播途径思考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的变革 “互联网+”时代的科 技传播思维创新 互联网时代突发事件的传播应对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王建磊.公民视频新闻传播及影响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大学,2011.

[6]朱啸天.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信息修辞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26-29.

[7]谢·卡拉-穆尔扎.论意识操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8]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181.

[9]诺姆·乔姆斯基,戴维·巴萨米安.宣传与公共意识[M].信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3.

[10]十特刊评论.激发中国前行的最大力量[N].人民日报,2012-11-3.

[11]2012年第三季度新浪政务微博报告[EB/OL].

[12]Old and New Media Both Make News,But Economy Tops the Agenda,July19-25,2010.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互联网思维论文范文第7篇

作为中国化纤行业内唯一一个学术论文评选活动,“中国化纤协会・恒逸基金优秀学术论文”多年来秉承“助推行业技术进步,鼓励科技工作者开展学术研究,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使命,持续开展论文的收集、评选、颁奖活动,在行业内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与此同时该活动也被业界称为中国化纤行业的“诺贝尔”奖。

2016年,活动组委会共收到有效论文481篇,来源于130个单位,其中有30所纺织类相关高校参与。经过格式审查、专家初审、汇评、院士评价、、公示、基金会主席确认等程序,共评出二等奖8篇,三等奖26篇,优秀奖105篇,本年度一等奖空缺。

从稿件的内容来看,获奖稿件涉及到化纤行业发展的各个领域,既有切合当下经济热点的“互联网+”、“一带一路”战略、“供给侧改革”、“趋势研究”,也有行业前沿纤维品种如:石墨烯、纳米纤维、静电纺等,内容广泛,每一篇论文都凝结了化纤行业从业者的思想精华和技术探索成果。

本刊特从获得二等奖的论文中筛选出了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倪德锋与战略研究员徐增亮合作的稿件“‘互联网+化纤行业’的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研究”。“互联网+”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范式,为我国传统化纤行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历史性的战略机遇。“互联网+化纤行业”就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引发化纤行业的资源配置新方式、驱动化纤行业生产经营模式变革和转型升级。该篇获奖论文着眼于“互联网+”化纤行业的发展模式探讨与实施路径研究,提出了化纤行业拥抱互联网的三阶段实施路径,以期为化纤企业+互联网提供参考。

化纤行业如何拥抱“互联网+”?

在宏观经济持续低迷,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新的引擎背景下,互联网经济增长迅猛,其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明显提升。将互联网与传统企业结合,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将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可以预期,“互联网+”将引发制造业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因此,研究“互联网+”对传统化纤业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互联网+”的界定

“互联网+”的界定

在政府层面,“互联网+”是从生产要素配置与经济引擎角度出发的一种新经济形态,通过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来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在企业层面,“互联网+”最大价值在于连接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并以信息技术的形式(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和应用。

“互联网+”的企业需求类型

当前互联网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之中,不同的企业多少都会涉及到互联网,根据不同企业互联网需求度的高低,可将企业分成四个类型:无网企业、边缘企业、ICT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其中,边缘企业拥抱“互联网+”最为迫切(表1)。

“互联网+”企业需具备要素

“互联网+”不仅需要相匹配的企业类型,同样也需企业至少要具备四大素质:技术、数据、模式和组织(表2)。

“互联网+化纤企业”的三阶段实施路径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制造业由过去根据用户需求解决问题,发展到如今的随时保持与用户互动,以及将用户融入到需求收集、产品设计、研发测试、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生产链的各个环节中。制造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由传统的装置设备拓展到包括“云”、“网”、“端”的新基础设施,互联网实现了用户、原料、设备和产品之间的实时交互和有效交流,极大地提升了智能化水平。“互联网+”模式已成为信息经济条件下企业增强竞争力、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有力手段。

化纤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的浪潮中,一些龙头企业正在通过信息化技术进行生产经营方式改造,试图将互联网思维和化纤产业进行结合,积极拥抱“互联网+”。

第一阶段:改造生产环节,打造智能化、无人工厂。利用互联网思维,以用户为导向,改造自身体制来适应互联网经营的需要,整个生产环节涵盖最初的研发(个性化定制)到量产的智能工厂与智能制造。

随着互联网数字化发展,化纤行业面临产品复杂化、交货期要求精确化、能源利用效率低的诸多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化纤企业打造智能工厂,利用可视化系统,实时把握化纤产品生产信息,实行各部门无缝交互,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用物联网、传感技术实现机器互联,做到全方位监控;智能化系统具有识别、分析、推理、决策功能,在生产全过程实现环保低污染、节能低能耗、安全零事故。

化纤企业推动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进程,在生产环节改造等环节做到“互联网+”,在PTA和聚酯项目深度推进两化融合。一是利用APS、MES、ERP等管理系统,将信息化渗透入生产、经营、管理、物流的各个环节,提高了管理效率和专业管理水平,实现生产数据网络化,实现精细化管理,促进节能减排;二是基于RFID、PDA智能终端、电子看板等物联感知技术,结合仓储供应链管理系统,可实现对成品、机配件、原辅料仓库、物流等进行智能可视化管理。

第二阶段:改造流通渠道,即通过互联网手段,融合电子商务平台和供应链平台,实现供应链管理。一是电子商务平台,主要围绕资源、信息、数据、交易,提供客户大数据需求;二是供应链协同平台,主要在生产、贸易、物流、金融等方面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产品的产销协调构筑核心价值链。互联网供应链管理平台的建立,能有效地降低整个行业的运行成本、提高管理及销售效率,同时通过大数据的掌握,有效地为客户及公司的管理提供决策和服务。

“互联网+销售”的化纤电商平台

目前,聚酯切片、FDY、DTY等部分化纤产品客户面广泛,如涉及织造、饮料等厂家。电子商务平台可通过电子商务进行自助下单、支付、物流配送、售后。另外,聚酯化纤产品的下游客户约有几万家,且主要分布在江浙地区,企业可灵活采取线上线下结合,通过电商平台实现O2O的及时互动反馈。面对复杂的电商环境,化纤企业应从细分市场入手做垂直电商,通过强大的化纤产业链整合能力,提供强有力的营销及品牌推广渠道,利用电子商务影响面广、传播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服务化纤行业商家。

“互联网+物流”的化纤智能物流

物流平台在互联网经济的驱动下,利用互联网思维,商业价值将呈几何级裂变。化纤企业建立“贸易+物流”、“基地+网络”模式的化纤行业物流综合信息交易平台,通过整合化纤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物流企业、个体司机提供“线上+线下”的O2O业务对接,以物流仓储、运输、配送、交易、支付等物流供应链服务加强物流平台化管理,降低运输成本,实现扁平化的服务,以贸易和金融为推动力,构建行业良性生态链。“互联网+物流”实现了线上和线下协同发展,以传统渠道与电商平台互动匹配和带动产业链,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促进整体产业链协调发展,以专业的化工物流服务促进供应链协同,形成采购、生产、销售、物流、金融服务等协同一体化格局。

“互联网+金融”的化纤供应链融资

化纤的销售方式仍以传统的现款交易为主,随着产品的行情波动可能存在短期内需要大笔融资的情况,对供应链金融的需求亦较为迫切。化纤企业借着“互联网+”的风口,开展供应链金融产品业务。

企业利用自身的产业来链接金融服务,充分调动产业链上下游沉睡的大量资源,利用银行推行的供应链融资工具,如“工银聚”的试点经验,用大数据技术为化纤产业链上的企业优化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化纤企业可对下游客户开展赊销、票据贴现、保兑仓等业务,依托自身充足的授信资源获得较低的融资成本,同时通过P2P或者短贷来增强下游客户粘性。

第三阶段:产业协同,企业通过实现供应链上的互联网化,逐步实现产业协同。化纤企业实现产业间和企业内价值链的协同,围绕自身业务形成自己的生态,突破与客户或供应商之间简单的滞留在交易层次的客户关系处理模式,上升到更高层次上去与客户或供应商协同。随着“互联网+”的风起云涌,C2B将会成为主流,产品生产、研发创新逐步以客户为导向,通过参考用户的需求、设想、意见实现价值链整合和各产业间或企业内协同。

互联网思维论文范文第8篇

>> 互联网环境下的电视剧消费 论“互联网+”视域下我国电视剧IP的产业链开发 互联网电视真相 互联网“围剿”电视 激战互联网电视 “押宝”互联网电视 互联网电视时代 互联网电视搅局 互联网人眼中的互联网行业 试论“+互联网”到“互联网+”的跨越 互联网的“价值” 宋代的“互联网” 植物的互联网 互联网的明天 思维,互联网的 “互联网+”的回答 进击的互联网+ 俺村的“互联网+” 浮躁的互联网 互联网的未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互联网+”视阈下我国电视剧的T2O之路 “互联网+”视阈下我国电视剧的T2O之路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郑旭")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当前各行各业都以“互联网+”计划为契机,融合发展深刻变革,打造新的经济形态。电视媒体将互联网思维融入自身基因中,配合各种资源,建设电视融合平台。作为电视媒体重要的表现形态,电视剧正在探索T2O(TV to Online)模式,试图打通“互联网+电视剧”之路。本文从“互联网+”推动我国电视剧在台网融合与多屏互动方面的革新谈起,引出我国电视剧T2O模式,再分析其现状和目前遭遇的困境,最后结合互联网思维的精髓,并借鉴国外电视剧T2O模式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我国电视剧T2O模式的未来发展之道。 关键词:互联网+;T2O;“边看边买”;台网融合;互联网+电视剧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1-0059-03

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专门提到了“互联网+”计划,提出互联网要和传统产业相结合,形成新的经济形态[1]。电视媒体正以此为契机,将互联网思维融入自身基因中,配合各种资源,打造电视融合平台。作为电视媒体重要的表现形态,电视剧也在寻求“互联网+电视剧”的可行之路。

一、“互联网+”推动我国电视剧在台网融合与多屏互动方面的革新

(一)“互联网+”的精髓

“互联网+”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的缩写,即各个传统行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新的产业生态。具体来说“互联网+”包括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比如传统电视媒体植入“互联网+”基因后,可以借助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全面革新电视节目的策划、制作、营销,实现主体和行业的升级发展。

(二)“互联网+”促使我国电视剧在台网融合与多屏互动上发力

电视剧作为电视媒体重要的表现形态,也必须植入“互联网+”基因谋求创新升级发展。这主要体现在电视剧要懂得运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和平台,在台网融合和多屏互动上发力。热播电视剧往往会引发大众热议,它借助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进一步扩大影响。观众除了可以关注电视剧剧情外,甚至还可以一边看电视剧,一边用手机购买电商平台推出的剧中商品。这样既能满足观众瞬间激增的购买需求,又能进一步推动电视剧的升温,形成电视媒体和电子商务的良性互动。这正是电视剧在台网融合、多屏互动方面的革新思路。

二、我国电视剧T2O模式的提出及应用现状

电视剧的这种革新思路正是目前业内津津乐道的T2O(TV to Online)模式。我国从去年开始有不少电视节目尝试。《爸爸去哪儿》第二季、《鲁豫的礼物》《女神的新衣》《花样姐姐》等热门节目都是与电商合作,节目播出同时在电商网站上同步推出节目中的衣物、装备、旅游线路等商品,让观众“边看边买”,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一)T2O的概念界定

T2O(TV to Online),是指观众可以一边收看电视一边用电商平台的App扫描电视屏幕上的二维码或者使用微信“摇一摇”电视选项直接进入电商页面,并可在该页面上购买该电视剧或者节目中出现过的衣物等商品的商业模式。T2O是一种利用互联网思维展开的商业模式,它将粉丝的热情转化为购买力,打造粉丝经济,将电视剧或电视节目的高收视率直接变现。

(二)我国电视剧T2O模式处于初级阶段

1.只有少量电视剧尝试T2O模式,虽然引发大量用户关注,但实际获得的经济效益却差强人意。

2015年电视剧《何以笙箫默》试水T2O模式,观众只要用天猫商城的客户端扫一下电视屏幕上的东方卫视台标就能购买剧中商品,实现 “边看边买”。这是我国电视剧首次尝试T2O模式,电视剧《虎妈猫爸》《男人帮・朋友》随后也效仿。这类电视剧因为和电商平台紧密联系、深度融合,被业内称为“电商剧”,颇受关注。

然而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我国电视剧T2O模式是叫好不叫座。以《何以笙箫默》为例,该剧播出20天,网络播放量就突破了50亿次。在天猫商城上,《何以笙箫默》“边看边买”页面上线第一天,就有近300万用户体验,女装商家的页面流量是活动前的10倍[2]。该剧观众里有超过60%的人打开过《何以笙箫默》“边看边买”网页。然而就是在这种饱受关注的情况下,《何以笙箫默》试水T2O并未产生良好的经济效果。相关数据显示,该剧通过T2O模式仅仅销售出去200多件剧中同款衣服。微博的经济回报致使一些想应用T2O模式的电视剧停滞不前。

2.我国电视剧T2O模式被业内看好

尽管目前我国电视剧T2O模式并不算成功,但这种商业模式依然被业内看好,原因有三。第一,都市生活题材的电视剧一般会成为电商剧的宠儿,在电视剧热播后,剧中主演的服装、配饰等往往会被观众追捧。T2O模式可以制作、销售剧中商品或衍生品打造下游产业链,提高电视剧的回报率,形成生态圈;第二,通过粉丝经济来加强与观众的互动,为电视剧聚集人气,形成扩散效应,增强电视剧的传播效果;第三,借助互联网思维、平台和技术,促进了文化、艺术与商业等领域的跨界融合。目前电视剧正在寻求“互联网+电视剧”的转型契机,因此未来电视剧与电商合作、尝试T2O模式仍有很大空间。

互联网思维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2016CBE年会;互联网+;未来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4-0078-05

2015年3月5日,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互联网+”由行动计划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11月19日,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在‘十三五’期间,要把握‘互联网+’潮流,通过开放共享教育、科技资源,为创客、众创等创新活动提供有力支持,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教育公共服务”。自此,“互联网+教育”的号角正式吹响,整个教育领域进入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深度融合阶段。“十三五”时期是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当前,“互联网+”对教育影响的重要性已经形成共识,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对推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拓展教育变革路径、促进教育新生态形成都将产生重要影响,2016年CBE第十七届年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特邀专家报告

本届年会邀请了教育领域不同专业的资深专家,专家们从不同视角对“互联网+”与未来教育给出解读,让我们对“互联网+”时代未来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了全新的认识。本届年会的专家报告包括特邀专家报告和专家主题报告。特邀专家报告,从宏观到微观,从历史到未来,从理念到实践,高屋建瓴,视角独特,给我们带来诸多对未来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启发。

1.“互联网+教育”――从辅助到超越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互联网+教育”:从辅助到超越》的特邀专家报告,袁教授以一个教育学工作者的思维,从教育学的视角,对互联网与教育不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高屋建瓴地指出在“互联网+”时代,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首先,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其功能会越来越强大,对社会的影响也将越来越深入,随着互联网相关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可穿戴、智能学习、物联网技术等)的整体性突破,在不久的将来,虚拟世界将唱主角。

其次,互联网对教育最大的影响是,促进了传统教育向泛在教育的方向发展。传统教育是典型的教师控制、以教定学的模式,而泛在教育则是典型的自我控制、以学定教的模式。

最后,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程度是一个递进过程,即从辅助到融合再到超越。在辅助阶段,教育中的互联网可有可无,其对教育仅仅起到辅助作用。融合阶段是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阶段,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互融合,我们现在正处于融合阶段的开端,主要表现在微课程、翻转课堂、MOOC的大规模应用。超越阶段是教育发展到一种新的境界,在这个阶段关于教育的所有概念和基本定义都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未来教育是以个性化、批判性、创造性、社会性和交往力为根本特征的。

2.继往开来――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丁新研究员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历史回顾与展望》的特邀专家报告。他以一位资深教育研究者的思维,为我们清晰地介绍了在以技术驱动为主要特征的教育背景下,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在“互联网+”时代,教育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丁新研究员回顾了我国教育技术发展所历经的阶段:初创阶段(20世纪初期―40年代末期)、奠基阶段(40年代末期―60年代末期)、发展阶段(70年代初期―90年代初期)、转型阶段(90年代初期―21世纪初期)、深入发展阶段(21世纪初期―现在)。

其次,丁新研究员总结了我国电化教育发展带来的启示――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开放的视野、包容的心态、进取的信念、独立的品格、奉献的精神。紧接着,他带领我们一起展望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①树立全面的教育技术观,正确处理教育、技术与人的关系;②关注“文化之根”和“学术自觉”,在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我国实践基础之上进行创新;③加强教育技术学术共同体的建设,组织实践和应用领域不同专业专家组成学术共同体,在探讨和争论中不断完善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④教育技术学科理论建设要关注实践,要能够为解决中国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指导,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模式和方法;⑤实现教育信息化是当前的国策,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人才一定要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需要。

最后,他指出今后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运用技术创建新的教育环境,包括物理(人机交互)空间、活动(人际交互)空间和心理(社会文化)空间),进而引发教育的变革,由此形成“教育技术文化”。

3.未来教学创新主阵地――未来课堂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CBE学会理事长张际平教授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未来教学创新的主阵地:未来课堂》的特邀专家报告。张教授从一个多年从事未来课堂设计与开发的实践应用者的视角,敏锐地指出,未来教与学改革的主要阵地是课堂,课堂的现代化才是教育真正现代化的体现。

首先,未来教育将会按照提出的,走向“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具体表现为突破时空、促进公平、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四大特征。未来学校则应具备三个要素,即集成的管理、教、学平台,舒适灵活的教学环境,多元化的数字内容。未来的学习模式将是:移动学习、游戏化、边做边学、自适应。

其次,教育要实现现代化,课堂一定要实现现代化。因此,未来课堂是基于教育现代化、以人为本、教育公平、拓展空间、信息消费、教学创新等社会发展需要而提出的,它具备环境舒适、装备先进、操控便利、资源丰富、互动及时、教学灵活的特征。

接着,张教授对思维可视化教学方法进行了介绍,思维可视化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思考方法、路径、内容)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易理解、易记忆、易迁移。

最后,张教授展示了未来课堂最新案例及成果,充分地阐明未来教学创新的主阵地是课堂,而以其领衔设计的未来课堂则是未来教育在课堂改革方面的发展重点。

大会主题报告

本届年会邀请了教育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作主题报告,他们分别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

1.现状与趋势――未来教育变革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互联网+”与未来教育》的专家报告。首先,介绍了“互联网+”概念的提出背景及概念辨析。黎教授指出这是一个内涵并不清晰的概念,虽然出现频度很高,影响力很大,但似乎从未给它下个确切的定义,甚至也没有说明哪些实践属于“互联网+教育”。其次,介绍了当前“互联网+”教育的典型案例――MOOC、可汗学院和翻转课堂,并利用UMU平台与现场观众进行了微信互动交流,充分调动现场参会者的积极性,大家踊跃发言。接着,黎教授向我们介绍了“互联网+”的两大发展模式,即“互联网+A”模式――“互联网+”在效率、质量、规模方面增强原来行业;“互联网+B”模式――“互联网+”通过边沿进入、跨界进入、逐步蚕食、取而代之等方式颠覆原来行业。而在教育领域,既存在“互联网+A”模式,也存在“互联网+B”模式,甚至还有“互联网+AB”模式,但“互联网+B”模式很可能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最后,黎教授还分享了如何将PPT分享成在线HTML5格式的小技巧,让现场参会者感觉收获满满。

2.泛在学习――学习元的理论与结构

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利用远程方式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泛在学习的资源模型研究――学习元的理论与结构》的专家报告。首先,余教授向我们介绍了泛在学习的基本特征,泛在学习不仅仅意味着无所不在、无处不在,也意味着情境感知、情境性、社会性和适应性。学习资源是泛在学习的核心要素,余教授随后介绍了学习资源技术从积件到SCORM学习对象,再从IMSLD学习活动到学习元的发展轨迹。其次,余教授对知识网络和人际网络的连接性进行了介绍。知识元与知识元构成知识群,知识群与知识群构成知识云,而隐藏在知识网络结构背后的则是基于用户与用户、用户与资源的交互而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以“学习元”为中介点而自动生成的人际关系网。余教授还向我们介绍了基于学习元的双螺旋模型,即通过知识网络和人际网络两个层面,按照接受中学、做中学、练习中学、重构中学、比较中学、反思中学、交流中学、教中学、创造中学的次序从低到高进行。最后,余教授向我们展示了基于学习元的学习内容情境适应性案例。

3.技术支持有效学习――教育大数据透视下的教与学

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的专家报告。王教授首先介绍了大数据的概念及其特点,其次介绍了教师在线实践社区COP(The Teacher’s Online Communities Of Practice,简称TOCOP或COP),它是由教师、专家及助学者所组成的一种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混合的系统,是一种学习型组织。接着,她用三个案例展示了运用大数据分析而得到课堂教与学行为的结果。

第一个案例研究当前我们的教学短板在哪里。对北京市三个不同水平区域课堂提问的IRT分析,得出“分析型问题”在这三个地区整体缺失。因此,创造性问题与批判性问题是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

第二个案例研究教师的师徒制应该怎样最优化。抽取4个省8所COP项目学校120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40名新手教师,40名胜任教师和40名成熟型教师。分析得出,新手教师的高层教学反思水平受胜任教师的高层教学反思水平的正向影响,与成熟教师无关。即在知识生产阶段,胜任教师是最好的师傅,而在知识进化阶段,成熟教师对新手教师的影响十分明显,即成熟教师是新手教师最好的师傅。

第三个案例研究教师应该学什么和应该怎么学。分析得出,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核心与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经实践性知识测量得出,当前中小学教师存在“价值理性缺失,工具理性膨胀”的重要问题。

分组专题报告

本届年会除了专家报告和专家主题报告外,还围绕“互联网+”与未来教育主题,根据大会议程需要,设置了四个分组专题报告,包括实践应用与未来教育、互联网与未来教育、热点与未来教育、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分组专题突出新技术与新媒体的实践应用,互联网发展热点与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以及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新景象。

1.专题一:实践应用与未来教育

实践应用是教育技术领域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再热门的技术若无人使用,等于没用,再好的网络课程、微课,若无人观看,同样是无效的。技术对教育的作用,最终取决于实践应用效果,因此,关注实践应用是CBE学会一直以来的发展思路。从本届年会实践应用与未来教育的分组专题报告来看,云课堂、个人学习空间、教育游戏、计算机实验室、虚拟现实等是关注的重点。云课堂的出现及发展得益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成本的降低,这使得教育游戏和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实践中应用越来越多,也标志着人们对技术促进教育观念的逐步变化,对新一代数字土著来说,这或许是在移动互联时代最好的学习方式。

2.专题二:互联网与未来教育

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已经从早期的网络教育及远程教育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入。从本届年会互联网与未来教育分组专题报告来看,在互联网新的发展阶段,教育资源环境共建框架设计及隐私保护将是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大数据背景下学习影响分析、学习活动设计等也都将发生重要变化。互联网时代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共享越来越容易,但在学习资源丰富的同时,如何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却成了难题,互联网技术在给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3.专题三:热点与未来教育

新技术、新媒体层出不穷,其对教育领域始终保持极大的吸引度,热点技术与现象也是反映实践中人们关注的重点。从本届年会热点与未来教育分组专题报告来看,当前教育技术领域中倍受关注的热点主要有创客、深度学习、有效学习、未来课堂、MOOC等。创客是实现教育变革,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技术支持的深度学习已经成为学习科学发展的方向;未来课堂作为一种典型的智慧学习空间,开始走向探索有效学习和教与学策略设计、学习效果评价等应用研究;MOOC作为教育领域的热点已经开始慢慢降温,退去了初创时期的盲目跟风,留下对其实施方式及效果的深刻反思,逐渐进入了健康的螺旋式发展阶段。

4.专题四: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是教育实践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基础教育教师信息化成长具有较强示范作用,对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届年会专门设置了一个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专题,也足见其重要性。从分组专题报告来看,微课和翻转课堂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最热门的话题,以微课和翻转课堂应用而进行的教学改革与尝试正逐渐推广开来。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翻转实验课堂、交互式微课也开始成为实践应用的重点,在“互联网+”时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师信息化专业成长等也都面临新的挑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放使用、主动适应是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迎接“互联网+”时代到来的必然选择。

大会论文

本届年会共收到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论文100余篇,经大会学术委员会聘请专家评审,最终录用50篇,其中高等教育评选出40篇,基础教育部分共评选出10篇。与往届年会不同的是,此次年会以正刊形式发表,也正因如此,故评审较为严格,对论文质量要求较高,录用论文数量也有所限制。高等教育在《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上,基础教育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上。最后,大会还进行了优秀论文评奖活动,评出一等奖12篇,二等奖21篇。

高等教育类论文主要涉及“互联网+”、未来课堂、MOOC、智慧校园、外语教学、微课与翻转课堂、创客与机器人教育、智慧校园建设等。而基础教育部分的论文主要集中在“互联网+”背景下具体学科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交互式微课设计与教学应用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及策略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生态化信息技术课堂研究,以及新技术、新媒体的教学应用方面。

结语

本届年会还邀请部分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优秀企业参会,他们在展示最新技术与产品的同时,还搭建了教育与市场交流的平台,创造了更多的合作可能。同时,本届年会首次以现场直播的方式,通过微信进行实时高清直播,流畅的画面、清晰的语音、便捷的操作,方便了那些不能亲临会场的热心观众,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互联网思维论文范文第10篇

整个世界正在不断被互联

>> 移动互联网:凶猛流量下的3个机会 移动互联网的“连线”游戏 未来的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的“浮华”背后 移动互联网的“窗口”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影 移动互联网的未来 跑马圈地的移动互联网 路灯下的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的颠覆使命 移动开发的互联网思维 移动互联网入口的细分 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在哪?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 移动互联网:巨头的天堂 移动互联网门户的挑战 找寻移动互联网的“Killer” 驶向移动互联网的战船 移动互联网的“门槛” 寻找移动互联网的钥匙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移动互联网:凶猛流量下的3个机会 移动互联网:凶猛流量下的3个机会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夏勇峰")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数据来源:思科

整个世界正在不断被互联网化。如果说2000年时大家还要通过固定的PC,拨号访问有限的网址,到了今天,很多街边小店都会将二维码摆放在桌上,以便与你建立线上关系。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要寻找某个能具象化表现“互联网化程度”的指标,毫无疑问便是“流量”。

从2000年到2017年,流量的变化到底有多么剧烈?或许不久之前思科公司一份关于移动互联网和流量的报告能让我们有个具体印象。

2012年,全球移动流量比前一年再次剧增7成,而仅移动流量就相当于2000年全球互联网总流量的12倍。这有赖于移动网速的提高以及部分地区从2G、3G到4G网络的迁移:2012年平均网速相比2011年增长了超过2倍,而4G网络带来的流量,平均而言是非4G的19倍。

而到了2017年,那时候总的移动流量将是现在的13倍。

在移动流量的构成中,智能手机是绝对的主力。在所有可联网手持设备中,智能手机数量只占总量的18%,却消费了总流量的92%,它每个月的平均流量是传统功能机的50倍。

而趋势是所有手持设备数量还在迅猛增长,智能手机则成长更快,占比不断提高。根据思科的预测,到2013年末,移动接入设备数量将超过当时的世界人口总数!而到了2017年,平均每个人将拥有1.4个可联网设备。

数量在增长,速度也一样,这一点尤其表现在最近几年。仅仅2年之后的2014年,移动端全球平均接入速度就将超过1Mbps,是现在的7倍。到2017年,平均每部智能手机每个月要使用2.7GB的流量。

对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创业团队来说,这几乎都意味着无穷的机会。如果要看得更细一些,有3个关键点值得关注。

首先是视频,目前移动流量中51%是视频所消耗的,包括了视频通话、视频内容等,而到2017年,视频流量将是现在的16倍,总流量中将有2/3由视频贡献。这是短短5年中成长值最高的一块。

第2个关键点是平板。平均而言,每台平板设备所耗费的流量是智能手机的2.4倍,而平板设备的增速是所有终端中最快的。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互联网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