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人才范文

时间:2023-03-18 15:11:01

互联网人才

互联网人才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联网;校企合作;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029-02

一、引言

物联网作为国家确定的战略新兴产业,近年来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积极地推进物联网的发展,尤其是推进物联网的开环应用。物联网正与农业、工业、家居、交通、电网、医疗等行业深度融合,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高职院校也通过开设物联网专业,并开展物联网方向的校企合作,培养大批直接从事生产一线的物联网行业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当前,“互联网+”正深度渗透到各行各业,也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同时也是践行创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方向。本文探讨通过“互联网+”促进高职院校和企业更广泛、深入地进行物联网专业的共建和合作,促进资源的配置优化,优化物联网的人才培养。

二、职业院校物联网人才培养现状

1.物联网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巨大,高职人才的培养进入了机遇期。由于物联网是集电子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等多个学科综合、交叉的技术,其专业涵盖面广、辐射行业多,所以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须结合企业对物联网产业人才的需求来明确物联网的专业建设方向,设置相关的实训内容。根据调研,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所从事的相关岗位主要有:产品检测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网络管理、硬件工程师、售前/售后工程师、销售人员等。核心的知识点包括电路基础、网络配置与管理、软件测试、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传感器安装与应用等。物联网是新兴专业,高校在专业的建设上缺乏经验,在课程的安排上存在师资紧张、实训课程缺乏的实际案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一种被普遍认可的职业教育方式,它依托行业背景,以产学结合的方式,培养满足社会要求和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的物联网人才。校企合作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实时把握市场动态,针对需要培养人才。物联网的技术更新快,只有随时了解企业需求,把握人才需求动态,才能使培养出的学生不与人才市场脱节。企业还可根据自身需求提出培养办法,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企业定向培养所需人才。②加强实践环节。物联网专业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学生在学会理论知识后,还要有实际的工程项目经验。加强校企合作,可促进企业和高校的优势互补,将工程实践融入到职业教育教学与实训当中,达到产学结合的目的。③融入实际工作环境。高校的实训基地为学生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实际项目开发和案例相对较少。为了使毕业生能够融入到真实的工作场景,与实际工作相适应。校企合作可提供给学生机会到企业生产的一线当中进行实习,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2.校企合作所遇到的问题。尽管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目前从具体的实施过程来看,受经济成本和人力资源等因素的限制,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①当前校企合作大多表现为以学校为主导、企业相对被动的浅层次合作。企业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少,指导学生的时间少,并且很难长期维持;②校企双方“双师”素质需提高。企业人员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学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交流,没有形成合力,达不到预期效果;③企业实习机会少:由于受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规模和日常运行的客观影响,企业无法安排所有学生都进入一线实习,这与学生大量的实习需求形成了矛盾。综上所述,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效率、健全合作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基于“互联网+”下的物联网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思考怎样利用互联网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形态。“互联网+”一词也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通过“互联网+”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将“互联网+”与校企培养物联网人才相融合,将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如何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快速、分享、透明的特质,有效地解决目前校企合作所存在的问题,帮助提高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是值得深入探究与思考的问题。基于物联网专业特点和上述提到的校企合作所遇到的问题,结合“互联网+”平台,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1.搭建教育资源远程共享。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学资源的共享。作为信息技术大类的专业之一,物联网技术的知识面广、更新快,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更新知识积累。因此,光靠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学校需要通过与社会企业紧密联系,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的教学服务,以“互联网+”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具体来说,学校和企业根据自身状况,侧重点不同。学校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及教学材料的编写,建设精品课程资源和教学视频。企业可根据实际项目分享经典案例的操作与工程问题分析等,根据物联网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同的课程可建立各自的学习资源库。学校和企业形成优势互补,通过微课程、慕课等网上课堂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如此,学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很方便地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等移动互联网设备进行学习。这种新的教学资源获取模式有效地避免了学校和企业的人力和时间等资源的浪费,是对传统授课方式的有益补充。

2.“线上指导+线下实践”的校企合作。基于线上的教学资源整合,在线下校企双方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工具,加大沟通程度和合作力度。学生进入企业生产实习,在进行技能实训期间,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真实的工作生产中,做到学中做、做中学,通过完成工作中所分配的任务,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另外,线上进行与生产实习相关课程的学习和补充,可通过在网上建立实训论坛方式,将线下实训的技术资源共享在论坛上,也可将遇到的棘手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与解决。互联网平台提供了最为广泛的交流平台,不仅拓宽了学生寻求资源的渠道,而且提升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待生产实习结束后回到学校,还可通过互联网平台跟进项目的进度,继续学习。此外,除了面对面的教学外,企业和学校双方也可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帮助,通过网络平台的助推,校企双方在实践中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以项目导向进行学习,能大大提高实战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3.三方互动模式。教学由传统的一对多的交流形式,向一对一、多对多进行转变。通过互联网平台,学生可以个性化地制订自己的学习安排,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请教问题、提交作业、查看自己的学习情况,学校和企业可网上对学生进行指导,查看教学进度和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同时,学校和企业形成教育共同体,参与人才的评价标准,根据共同制定的人才评价标准进行学生的评价考核,包括课程知识学习和生产实践方面的综合评分,这样更注重学生的多方位考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符合行业所需。

4.共建人才培养计划,共享人才资源库。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中,为紧跟产业发展,需充分调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通过网上征集企业的人才需求,获得更多的意见和建议,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搭建物联网人才资源库,企业可从中挑选适合的人才。这样既能够促进学生的就业,也能为企业有针对性地选拔人才提供便利,有利于实现共赢。

四、结论

作为实践能力要求强、技术知识更新快的物联网专业,采用校企多元化合作是为了能培养出满足企业专业水平要求、促进产业发展、服务于社会的新一代高职人才。而通过“互联网+”高职教育,加强了校企交流和互补,整合了校企优质的教学资源,拓展了合作的模式,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也为企业有针对性地选拔人才提供了便利,推动了物联网高职教育事业的创新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青.基于岗位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研究[J].荷泽学院学报,2013,35(5):88-91.

[2]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Personnel Training Based on "Internet+"

ZOU Cheng-jun,LI Xue,XIE Zhong-min,XIANG Mo-jun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engdu Agricultural College,Chengdu,Sichuan 611130,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personnel training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need to be analyzed.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and provide convenience for the targeted selection of enterprise,a new effective cooperative mode by the "Internet +" should be discussed.It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the 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互联网人才范文第2篇

高傅财富召开2013年财富论坛

近期,高傅财富在明天广场万豪酒店举行了“2013年开春财富论坛——经济走势与投资机会”。中国科学院、国务院总理基金一全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专家何万蓬先生分享了2013年经济走势及投资机会。高傅财富山东区总经理就“全球资产配置”进行了分享。高傅财富首席执行官陈维忠表示,自2009年成立以来高傅财富为华东的高净值家庭以及中小企业带来了卓越的理财机会。高傅财富的客户覆盖城市商业银行,企业及高净值客户。凭借超越40年的全球财富管理经验,具有国际经验的优秀团队以及专业的知识,高傅财富将帮助中国精英阶层早日实现财务自由,并成为中国领先和最值得信赖的财富管理机构。

川至“欣卡”准确便捷诊断AMI

川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于2013年4月成功研发生产上市“欣卡”《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快速联合检测卡》。据悉,该产品目前是国内首家推出只需“一滴血一步法”的AMI(急性心肌梗塞)快速检测卡,15分钟内即可目视观察结果。专家表示,快速检测技术将会对各类疾病急诊、急救的早期诊断提供极大帮助,尤其对争分夺秒的AMI领域来说,快速检测更能有效提高救治率。

金至尊“时尚精品店”启动

香港金至尊珠宝“时尚精品店”于上海珠宝展开幕当天同步启动,开启了全新销售模式,实现了200万起即可加入香港珠宝名牌、打造30m2时尚精品店的创举,以单店总投资资金更少、店面格调更高、短期回报更快、长期盈利能力更强之优势,极具商业投资价值。“时尚精品店”在此次上海国际珠宝展中的亮相是金至尊珠宝筹备多时后的初次披露,这一全新的销售模式亦将在全国及港澳台同步启动。不同于传统珠宝消费的店铺模式,时尚精品店以精致小巧的店铺形象、独一无二的定价发售中高端精品线、个性化的贴心服务、小投资高回报而尽显品牌优势,更为迎合市场需求。

第十二届珠宝玉器精品展在沪启动

互联网人才范文第3篇

一、凡我市各类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其他信息网络机构经营人才信息网络中介服务的,必须根据《人才市场管理规定》第十条之规定,按程序申领《*省人才市场中介服务许可证》,并获得人才信息网络服务的经营许可。其所注册的从事人才信息网络服务的网站名称应报当地人事部门备案。

二、经营人才信息网络中介服务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原则上只能登记一个网站名称(中文),网站名称(中文)要与注册所在地相符合。所开展的业务只能以本名称运作。在从事人才信息网络中介服务活动中,不得侵犯其他已获取相应资质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合法权益。

三、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经批准可以开展以下人才信息网络中介服务业务:

(一)收集、人才供求信息;

(二)为用人单位和求职人才提供招聘应聘服务;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人才服务业务。

四、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利用计算机公众信息网络人才信息,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对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进行审查,不得提供虚假信息,进行虚假宣传;不得抄袭、剽窃、盗用、复制其它网站自行制作(设计)的页面和的人才信息。

五、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开展人才信息网络中介服务,可依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实行有偿服务,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而使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六、对超越许可证核准的业务范围经营、擅自开展网上人才中介业务、虚假人才需求信息等严重扰乱当地人才市场经营秩序的行为,将由当地人事、工商、信息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互联网人才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训教学;实习;人才培养;移动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TN929.5-4

1 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显示[1],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64亿,较2012底增加约4379万人,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提升至78.5%,3G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手机应用的创新促成了我国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国外的高职院校对移动互联网及实训体系及其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与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开发,通过技术的创新来构建校内的配套实训体系;国内的多数高职学校还停留在电子商务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研究,并没有利用移动物联网这一实训平台来培养人才,更没有与之配套的实训体系。因此本文的研究,一方面对移动互联网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对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专业群实训体系的构建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2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简介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7年3月,由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苏州高新区人民政府、高博教育管理(苏州)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创建,旨在为江苏省、长三角乃至全国培养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国际化人才。

面对2013“史上最难就业季”,苏州高博软件技术学院充分利用与全球500强名企微软(中国)、埃森哲公司、苹果公司及中国电信等公司的深度校企合作优势,在全省率先开发移动互联网技术专业,建成了移动互联网技术实训基地,为毕业生创业、就业创造了良好的专业优势和后发潜能。今年以来,对来自江苏、湖北、江西、安徽、河南等地高校的362名应届大学生进行了培训,在移动互联网人才双选会中,他们被来自上海、苏州、南京等地187家高新技术企业一抢而空,平均每名学员都收到了3份以上的offer,学员就业率达100%。虽然还没有毕业,但大部分学员入职起薪已经达到4000元以上,最高达8000元[2]。

3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

3.1 “教学、实习、就业”三位一体的高职移动互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移动互联网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兴领域,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培养掌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技术,在电子信息、制造、服务等行业领域,从事移动智能设备软件的设计与制作、移动网站数据库的设计与程序开发、移动智能设备的运营与维护以及网络信息系统的开发、测试、维护、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鉴于移动互联网的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高博大胆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了重理论、强实践,既注重技术操作,又注重体验的高职移动互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理论学习领域。理论学习领域重视学生基础理论能力的培养,面向职业能力来线设计整个教学流程。核心课程包括:Java程序设计、Java Web开发、Java框架技术、Android/苹果iOS/Windows Phone应用开发、移动互联网实践、数据库原理与SQL-Server、软件工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专业外语、ERP产品实训等。

(2)实训学习领域。实训教学领域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按照高职教学的特点,高博强化实践教学的比例,理要求论与实训教学比例达到50%以上。在实习前,除了完成基本理论教学外,根据课程需要安排具体的实践操作课时,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在大三上学期集中进行实验实训培养,大部分课程均在iOS、Android、WP等主流移动平台实训基地(实训室)进行,为学生今后的顶岗实习和就业实践做好准备,让学生在实践中参与移动软件的设计、开发及应用,并将其实践成果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

(3)实习阶段。把顶岗实习纳入教学计划之一,寒暑假安排学生到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进行实践,主要为了增强对“职业”的感性认识,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所学与所用的零距离,并在大三安排学生到定向的校企合作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或直接就业,如冠博软件在院内建有800多平米、200多工位的办公场所,进行手机软件、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产品测试,招收学院和周边院校大学生带薪实习、培训。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4)就业阶段。从教学到实习,始终贯彻“教学、实习、就业”六字字人才培养原则,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训教学为手段,顶岗实习为保障,就业创业为目的,充分实现教育部关于高职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高博将“双(多)证制”纳入教学计划,规定毕业生毕业时至少获得一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工信部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与中国移动互联网基地联合推出的“移动互联网开发工程师”等,这促使本专业的学生持双证书毕业,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3.2 高职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体系

(1)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的保障。2013年4月25日,江苏省首家移动互联网技术实训基地在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揭牌成立,是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首创。移动互联网技术实训基地是高博软件学院与中国移动苏州分公司联合共建打造的面向移动互联网技术服务平台的首个实训基地,它以促进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通过与校企合作单位联合培养基于主流技术平台的移动互联网人才,建有iOS、Android、WP等主流移动平台实训室,共1250个工位,设有计算机高新技术智能化考试站、冠博软件测试中心、中国移动MM应用研发中心等技术平台,开展真实、仿真与虚拟相结合的项目实训,培养现代产业急需的创意、设计、开发等高技能型人才,是集教学培训、技术研发、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也是中国移动应用商场的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2)师资力量的保障。拥有一定数量、有较高素质的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移动互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和条件。教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这也是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在高博,不仅仅是专业课的教师必须参加相应的培训,所有的教师都在暑假接受移动互联网的体验培训,必须对高博移动互联网专业有一定的了解。拥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达到专业教师总人数的70%以上,硕士学位的教师须达到专业教师总人数的90%以上,“双师型”教师则应达到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师的80%以上。

此外,移动互联网专业无论是技术还是理念,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全新的,要跟上这个行业的发展,就加强与企业的合作[3]。为了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培养模式的贯彻实施,高博定期聘请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工程师来学校讲授课程的部分章节或者专题讲座。

(3)教学改革。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企业对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要求的逐步提高,高博在移动互联网课程结构上加以优化,提高了实训课的比例,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合理压缩了理论课程。以实训项目体系为主体,加强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4)产学结合。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很重要的教育类型,其基本属性和自身的特点,以及其自身发展规律决定了“产学结合”是高职院校成长的基本规律,“校企合作”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高博学院积极与企业合作,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规定专职教师每学年必须有一个月以上时间的企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强化师资队伍,利用所学知识,为企业出谋划策,为“实训教学”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产学结合更重要的目的吸引大型移动互联网公司与高博学院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关系[4]。

4 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人才作为当下社会所亟需的人才,也将成为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培养的重点对象。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作为江苏省首家开设移动互联网专业的高职院校,对移动互联网人才的培养还在不断改革和探索,现行的培养模式也有待进一步实践和检验。今后将重点积极与市场需求对接,与更多的移动互联网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移动互联网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博软件学院发力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着眼新兴产业让该校毕业生领跑就业市场[N].扬子晚报,2013.6,11(教育资讯版).

[2]杨亮,高岩.高校培养移动互联网人才相关问题的探讨[J].现代计算机,2011,10.

[3]谢景明,卢锋.高职院校移动互联网开发人才培养的探讨[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11(3):41-44.

作者简介:肖俊(1988-),男,江苏泰州人,现任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辅导员,助教,文学学士,管理学硕士在读,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工作;金明(1983-),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现任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主任助理,讲师,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方向研究。

作者单位: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江苏苏州 215163

互联网人才范文第5篇

她的工作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做销售出身的她,在加入飞凡网后得到了自己一直想尝试的运营岗位。在公司BD谈好一个广场之后,她和团队就要立即跟进,搜索商家信息,谈妥折扣及补贴,再教商家使用飞凡的后台系统。“在整个广场已经谈好的情况下,跟商家的合作几乎没什么阻力。”王萌萌觉得虽然换了行业,但新工作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难适应。

互联网行业已经逐渐趋于稳定,但这个行业的余热仍然对一大批人才有很强的吸引力。与此同时,一个更有趣的现象是,像王萌萌这样从互联网行业出来的人,却做了另一种讨巧的逆向选择―回到传统行业。

北京跃科人才服务有限公司IT &互联网团队的经理赵健观察到,这种逆向流动的人才趋势从2014年年底就开始明显起来。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行业给用户带来消费、生活、工作习惯的改变,很多传统行业意识到,通过互联网手段保持用户黏性、提高用户体验是眼下很必要的转型―它们缺人、缺技术、缺资源。

另一方面,互联网行业中很多同质化公司互相合并,重复竞争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这些动荡对身处其中的互联网人才来说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当传统行业为他们打开一扇门的时候,这群带着技术、资源,并且懂互联网的人回到了传统行业,尽管他们做的还是互联网的事,但所处的环境却变得不同,甚至更具价值。“互联网公司没那么稳定,一些互联网人要寻找更可靠的发展。”智联招聘首席人力资源专家郝健分析道。王萌萌之所以选择飞凡网,看重的也是万达的品牌。

选择从互联网行业转型到传统行业的,往往是一群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从领英的调研数据来看,这群人的平均从业年龄接近7年,这很好理解,因为到了这个阶段,在职业发展上,他们或许在互联网行业中遇到了瓶颈,而从心理需求来说,他们也想获得更稳定的职业发展。

不过传统公司的做事节奏、思维方式,和互联网公司比起来还是有点“老一套”,当它们增加互联网方面的业务时,很多问题就出现了。“流程跟不上,节奏太慢。”这是王萌萌最不适应的地方之一,尽管企业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优化和改进都需要时间。

你看,这就是风险。与此类似的,比如一些公司只是想要扩充互联网功能但并没有真正想好要怎么做,或是加入团队以后你发现你的领导根本不懂互联网……这些都会让你的新工作不太顺利。

当互联网红利逐渐褪去,转到传统行业也许是一种讨巧的职业选择,我们列举了6个目前最需要互联网人才的传统行业,并帮你梳理了一下机会在哪里。同时,我们也整理了3个你在转型之前要做好的心理建设,一些建议或许可以帮你规避风险。

A

机会在哪里?这6个传统行业需要你

1 金融行业最需要技术开发类人才

从五六年前开始,金融行业已经在尝试使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平台,“比如基金公司原本通过银行销售,需要向银行付费,但现在它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接触到用户,销售成本降低,产品也更加标准化。”华德士的资深经理沈嘉举了这个例子。业务不变,但要开发出更人性化、服务体验更好的互联网平台,金融行业最需要技术开发类人才,占到转型人才的60%,他们最好熟练掌握Java、SQL、JavaScript语言和Linux操作系统。

随着金融行业的互联网化,很多互联网公司成为金融机构的投资标的。这个时候投资方需要懂互联网的人才来帮助他们理解、分析这个行业及投资对象,因此除开技术人才,原本从事互联网战略投资、产品经理等职位的公司人也会受到青睐。 从互联网行业转到传统行业,谁的机会更多?

2 零售消费业最需要懂互联网的销售和公关

互联网改变了零售渠道和消费方式,让很多消费品制造公司可以直接通过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接触到消费者,甚至可以自建网站和开发移动端应用。因此在零售消费品行业中,技术开发人员的需求是次要的,懂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有电商经验的人才最被需要。

有互联网背景的销售和市场公关类人才变得紧俏。“他们要对线上营销有深刻的理解,并且能给传统零售和消费品行业带来线上经验的补充。”领英商业分析总监王昱尧告诉《第一财经周刊》。除了要懂线上营销,掌握项目管理、商务拓展、市场战略及跨团队管理能力也很有必要。

3 工业制造行业最需要懂数据的人实现智能升级

老牌的工业制造商希望通过互联网人才实现运营提效。

“它们希望聘请大数据、工业网络漏洞专家、云计算、数据挖掘、系统架构方面的人才,其实是为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来提升现有设备或工业解决方案的效能,实现智能升级。”科锐国际工业行业高级经理王磊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比如某大型国有新能源企业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就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提升风场的运营维护效率,以此来解决很多风电场建设完毕后过度保养的问题―通过互联网技术将风场的实时数据输送到云端,由云端实时分析,后台就能做到实时监控维修的时间

点,并依此做出维护方案。

从互联网行业进入工业制造业的人中,约45%左右是互联网技术人才,他们需要掌握数据挖掘、算法以及云计算等技能。还有45%的人是互联网应用人才,他们需要向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4 车联网和智能驾驶让互联网人进入汽车业

就在刚刚结束的CES Asia展会上,我们看到了互联网时代下诞生的诸多新款概念车,它们大多结合互联网思维,将智能化、电子化和信息化融入到汽车中,最终实现人工智能汽车。

“2013年开始,汽车行业就不是很景气,一般卖一辆车获得的价值是20%左右,大家希望能够找到另外80%的价值,所以开始想办法做利益的延伸,于是有了车联网、智能驾驶,以及汽车后市场等。”科锐国际汽车行业经理汪红虹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人工智能汽车让传统的汽车厂商需要很多技术人才,其中最紧俏的就是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方面的研究人才。而车联网需要很多产品人才,具体的职位包括产品经理、产品规划师以及用户体验设计师。当然有了产品之后,相关的懂互联网的运营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

5 细分服务业最需要有互联网背景的HR

从领英的调查数据来看,由互联网转入传统行业的人中,20%进入了专业服务业,数量最多。

其中占比最高的是之前在互联网公司从事人力资源职能的公司人,比例达到了25%,主要去向是第三方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以及猎头公司,从甲方进入乙方。“互联网行业经验和之前在互联网中积累的资源成为他们服务互联网客户的优势。”王昱尧分析道。

除此之外,细分服务业中的市场公关职位以及咨询职位也是需求量很高的,需要曾经在互联网公司中从事战略投资以及市场公关的公司人,若掌握项目管理、英语、市场推广、招聘以及商务拓展等技能会更有优势。

6 运营类人才在文化传媒行业更受青睐

传统的文化传媒行业如今都在试水互联网,建立网站,设计移动端应用,尝试更多渠道的内容,希望通过更快速的信息更新来满足用户获取内容的方式,因此产品和开发人才必不可少,但理解用户体验又会设计的人才是文化传媒行业在考虑吸纳互联网人才时最先选择的对象。

此外,文化传媒行业还需要懂得社群运营、数字营销、用户体验以及项目管理的互联网人才。

B

要逆向跳槽,你要做好这几个心理准备

从一家公司跳槽到另一家公司都会有很大的成本,需要3到6个月的磨合,更别说从一个行业跳到另一个行业,风险是必然的。

就我们这次讨论的话题,公司人从互联网行业跳到传统行业,工作内容上的变化并不是最主要的,更大的转换成本可能是“心累”。

互联网行业和传统行业天然存在着差异,前者讲究快速迭代、结果导向、企业文化开放平等、组织结构扁平……这些和传统行业都是相悖的。所以既然回到传统行业,你就要做好心理建设,这里有3个提醒。

企业文化的差异最让人心累

互联网公司组织架构扁平,这样才能更快地响应公司决策和市场变化。但传统行业的组织架构更垂直,这会导致你要向更多的人汇报,当一个需求被提上去后,走完流程大概要一周甚至一个月。

复杂的组织架构很容易产生官僚气息,因为传统企业人员流动相对稳定,所以很多员工已经在这家公司待了很长时间,因此你最好做好心理准备,在你进入公司之前,你的同事已经有固定的圈子和论资排辈的氛围,并且不容易轻易打破。

传统公司做一个决定很谨慎,往往要基于充分的调研、风险评估和审核,这和互联网公司的工作方式完全不同,后者是通过高频的迭代和试错来调整产品。尽管现在很多传统公司都试图向互联网公司方向靠拢,但根深蒂固的企业文化想要改变仍然需要时间。

传统行业再加薪?没这么简单

一次跳槽势必会带来一次大幅度的涨薪,但从整个涨薪幅度的变化来看,传统行业还是要比互联网行业保守一些。

互联网企业在薪酬的制定上比较灵活,不看资历,而更看重你的成绩,也就是结果导向―你给公司带来什么,公司就会予以回报,而且互联网公司的各项激励机制也很灵活且多样化。传统行业的涨薪就没这么容易了,“一般要评估整个公司的平均薪资,另外在平衡薪酬时,也会很看重一个人的资历。”汪红虹告诉《第一财经周刊》。总之,在传统行业谈加薪,没那么容易。

老板也许真的不懂互联网

有一部分传统公司在全民互联网的情况下不得不转型,但事实上,它们只知道应该转,却不知道如何转。所以尽管有时这类传统公司会开出很可观的薪酬吸引互联网人才,但真正进入公司后却会发现,面对不懂互联网也没想清楚的老板,你的工作开展起来很难。

为了规避这种事情,王磊的建议是先了解公司的决策者有没有成功的互联网转型经历。如果没有,那么可以在面试时跟对方聊聊公司未来的发展愿景,它决定了你要从事的互联网业务在公司战略里的分量。

互联网人才范文第6篇

(线上)冲击与挑战主要针对线下以卖产品为主的企业。而对于服务型企业来说影响并不大。

2013年消费领域线下的趋势包括:

第一,以卖产品为主的企业会加速抢摊线上,线下卖服务的企业开始布局线上。服务型企业,通常会利用官网做品牌宣传,人们可以用手机在线上扫描一些优惠券到线下做SPA、医疗美容、洗衣服等,明年这种现象会更普遍。

第二,传统行业聘请资深互联网人做高管需求越来越大。传统产业的需要触电,这会导致今年互联网人才流向传统产业的趋势更明显。这种组合最大的挑战是:创业者对人才的包容度;如何抢到人才。

第三,互联网人做传统行业,这种企业越来越多。这也是我个人关注的一个投资点,我希望的搭配结构是“80后加70后”,就是互联网人加传统人。互联网人具备标准化、流程化的思考,且懂新媒体营销;传统人懂采购、物流,这个体系太庞大,需要多年的传统行业经验。我最近看了几个从事生鲜物流的企业,有些是过去纯做贸易、做生鲜的来做互联网,团队里没有一个懂互联网的人,最终很难做成。两种人才结合的团队爆发力是最强的。

(大消费)线上的趋势:第一,引流成本越来越高。目前线上引流成本是一个人200元左右,基本上等同于杭州的实体店租。

第二,成本问题直接导致今明年网店的商家向线下转移。这也是我关注的第二个投资点,线上运营不错的人,在线下开店,又完成一个O2O。

第三,A股开闸将让O2O企业大量上市。A股开闸的财富效应,会促使很多线上的企业重新考虑盈利性。

互联网人才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人才流失;现状;问题;对策

一、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学习和从事互联网行业。互联网人才市场越发吃香,随之而来的人员流动也越来越频繁,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许多互联网企业依然存在用工荒、核心技术人才匮乏的情况。互联网企业人才的流失,对企业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加重企业人才培养的成本,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容易造成企业客户资源的流失,甚至机密技术的外泄,影响企业核心凝聚力,不利于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阻碍企业的发展。

二、互联网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

1.人才市场供求不平衡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量大,国内大型知名互联网企业,如:百度、阿里、腾讯等,每年的人才招聘费用高达上亿元。由于互联网人才需求高涨,进一步加剧了互联网企业人员的流动性,致使互联网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另外,千金易得,一将难求,互联网行业高端技术人才更加紧缺,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核心人才严重匮乏,成为了市场竞争的香饽饽。互联网行业近年来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要不断的进行改进与发展。而目前并不是缺少互联网人才,随着行业的热门,各企业相继成立,人才必将向此方向发展,因此人才市场上并不缺乏相应的人才。但是,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喊工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属于相当高的水平,普通的人才已满足不了行业发展的需求,企业需要的是专业性较强而且各方面都具备的专业性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具备创新的思维,还要具备管理、规划、软件的规划生产以及客观把握的能力等,例如程序测试工程师、项目经理等。而现状却是,市场上多半是那种专业性不强,各项都有涉略而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2.人才流动性强互联网是一个迅速发展并且不断变化更新的行业,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才多偏年轻化、学历高、自主意识较强,一旦公司企业文化与自身追求不符,或者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员工便容易萌生跳槽心理。在许多大城市的互联网行业存在人才外聘或者外包现象,致使员工的归属感较低,人心不稳,员工流动性较大。此外,由于国家出台了鼓励人才流动的政策,其核心内容主要是将人才合理的分配人才,借以提高人力资源在社会中的分配效率。人才市场的大力建设为互联网企业人才流动创造了条件。而国家鼓励高新技术创业的政策又使得具有专业性及管理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进行自立门户,开始成立自己的互联网企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进行创业,原有企业的人才进一步流失。

三、互联网人才流失的原因

1.薪资原因大部分人寻找工作是为了物质方面的满足,所以,薪资待遇直接影响着员工的离职和工作稳定性。经调查,我国互联网行业具有五年工作经验的成熟程序员年收入大概在5万元左右,员工薪资水平相比国外属于较低水平,甚至与国内许多企事业单位相对比,还差的很远。互联网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与其才能、付出的努力和承担的责任不能正比,员工的个人成就和人生价值无法得到全面满足,这种高投入低报酬的薪资待遇现象必然会引起人员的流动和人才的流失。再加上近年来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加以及互联网技术竞争的加大使得互联网企业的人才不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在企业效益不好的情况下,再多的努力也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即使企业的效益好了,领导层没有考虑到员工的付出与努力,更不用说福利待遇等的奖励。长此以往,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下就会看不到企业未来的希望以及自身的发展空间与收益。面对其他行业等的福利待遇,部分企业人才会选择跳槽或是转行。这样一来,互联网企业人才的流失不仅仅是企业人才的流失,甚至是造成了行业人才的流失。2.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关键,也是能否留住人才的重要指标。互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员工年前普遍较为年轻,思想比较前卫,如果互联网企业缺乏企业文化或企业文化建设不到位,员工感受不到公司的社会价值,自然无法融入其中。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都关系着员工的去留,互联网行业从创业到发展及成熟都应该跟随时代脚步除旧迎新,建立健康完善的企业文化,给员工相应的归属感。一个缺乏企业文化或是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是无法留住人才的,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人员得以凝聚的核心,是员工跟随企业发展的信念,是员工不断完善自我的内在动力。企业文化的缺乏将会使得企业的人员管理混乱,不仅仅是管理层,基层的员工也会寻找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以及跟随企业发展的信念。久而久之,人才将会不断的流失,企业的经营效益将会降低,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3.管理制度互联网企业对于人才的管理是决定企业人才是否长期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薪资是很多人才在选择工作时会考虑的重要因素,但是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与管理也是员工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在企业中由于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所导致的企业人才流失已经是屡见不鲜了。首先,企业对于企业人才绩效考核方面制度不健全而导致了企业人才流失。因为企业对人才的绩效考核不仅关系到员工个人的薪酬,而且关系到员工自身的价值以及企业对于员工工作付出的肯定与回报。不合理的绩效考核甚至是缺乏绩效考核制度就会导致人才对于企业产生不满的情绪,对于工作也缺乏了激情与动力,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人员的流失。其次,企业对人才的培训与选拔制度也会影响人才对企业的看法。企业缺乏培训制度不仅会使现有人才得不到发展与进步,还会使得人才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看不到自己的未来,更加的得不到提升,长此以往人才就会考虑到自身在企业的发展空间等问题而选择离开企业。4.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我国互联网企业员工人均年龄在30岁左右,核心技术人才及管理层人才的平均年龄也不超过35岁,正是这种员工低龄化现象决定了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具有激情和活力的新兴行业。年轻人不安现状,一旦发现公司无法满足自身对理想和价值的追求,看不到发展前景,他们就会开始寻找新的、更高的目标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互联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较大,一旦有更为合适自己的职位,员工便会辞去目前的工作去另谋高就,尤其是在工作岗位和内容与自己兴趣和专长不相符时,员工抱负无法施展,无法发挥其创造性,他们往往会选择离开,选择更能体现他们认识价值的工作。此外,部分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面对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有时会考虑到自身能力的不足而会考虑选择一种能实现自身价值以及潜力的方式来实现,例如考研。部分员工可能在进企业之前就考虑了在职考研的方法,而这种情况下一旦考上,人员将会选择离开目前所在的企业而选择向更好的企业发展,造成了企业的人才流失。另外存在一部分人员,就是他们在进企业之前并没有考虑考研,而是在工作的过程中面对行业的压力以及市场的竞争力,为了提升自身的能力与价值而原则进修。这样的结果就是无论是否实现进修的愿望他们都会选择离开现在的企业。当然也不排除在职深造的情况。不管出于何种原因,由于人员自身的原因也会造成企业的人才流失。

四、解决互联网人才流失问题的对策

1.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体系员工的薪酬不仅仅是指工资,它还包含各种保险、住房公积金、奖金红利等各种福利。合理的企业薪酬制度不仅可以留住企业的人才,而且还可以有效的激励人才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一般行业的员工工资构成比较全面的也就是基本工资+提成+奖金+补贴+社保,而互联网行业不同于普通的行业,因此考虑到行业的特殊性可以适当的调整企业员工的工资构成。例如,可以将员工的技术换算成企业的股份,这样一来员工就会持有不分的企业股份,企业的经营效益以及技术发展水平将会直接的影响到个人的薪资水平。而在企业经营效益较好时,员工也会获得现实的利益。此外,多元化的薪酬制度可以使得企业内的员工实现内部竞争制度,实行一岗多薪、同岗不同薪等的多元化的薪酬管理制度,对于薪酬的安排进行动态化的考核与管理,可以鼓励员工不断地学习,提升员工的能力,并且能够留住人才。2.重视企业文化的构建企业文化的形成是源于企业创始人的观念、思想等的组合,创办的初期或许只是简单地一个理念而成就了一个企业或是行业,而这一企业文化在企业今后的发展中却有着重要的作用。经过后期的归纳与总结,企业文化可以说是一种观念、信念、动力等等,它体现了一个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以及行为规范,贯穿于企业的各个领域,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理。企业文化有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一部分内容,而它更多的是渗透到企业的各项环节与角落。正是由于企业文化的存在,企业才能持续的经营下去。而企业的人才在企业文化的影响与带动下充满激情与动力。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持续经营,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企业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健康。而一个缺乏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将在经营的过程中出现不稳定的状况,导致人才流动较大,甚至导致企业破产。重视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的重中之重,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推进企业积极的向前发展,而这一过程需要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员工做出共同的努力。3.重视员工的成长体系的建立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时间相对于其他的行业来说是比较短的,而众所周知行业内的人员大都是比较年轻的群体。互联网是属于一种相对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互联网的发展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贡献与突破,与此同时也为年轻群体的创业与发展带来了契机。但是相对于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变化较快,对于人才的要求自然比较高,因此企业除了要接纳新人,对新人进行不断的培训,使他们尽快的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中;还要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定期不断的培训,提升员工的能力与素质,使他们紧跟企业发展的步伐。此外,建立完善的企业培训与学了可以提高员工的能力之外,更重的是通过这些培训可以更好的将企业人员相互凝聚在一起,使得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的成长,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4.帮助员工制定合理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互联网企业的员工来说,他们更注重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以后的发展。因此,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为员工的职业生涯提供可以规划的空间,让他们对于自身的价值以及发展的空间和方向有明确的目标。一般来说像互联网企业这样的额=知识型的人才,企业通常的规划方向主要是两个,一个是专业化的技术人才,对他们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与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与专业素养;另外一个就是管理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与素质。两种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是属于平行的两条线,只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以及兴趣爱好,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人才,这样才能够让员工看到自己的未来与方向,才能避免人才的流失。

五、结语

互联网人才的流失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人才流失的问题已经成为了普遍的现状。无论是从企业的角度还是从员工个人的角度来说都是有一定的原因。而作为企业来说如何留住企业的人才至关重要。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完善企业文化建设、重视员工成长体系的建设、帮助他们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为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等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霞.IT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问题与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第以期,P23-P26.

[2]杨兔珍.中小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第十期,P57-P59.

[3]张泽康,潘清泉.中西爱哦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3,第四期,P92-P93.

互联网人才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物联网人才;物联网人才培养

The research of the professionals’ training to the Internet of things

Yu Jinrong,Huang Gang

(College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Jiangsu 210003, China)

【Abstract】The progres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technology will become the driving force for economics development of the next round world.And the professionals’ demands to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ertainly increase year by year.But currently in our country the special subject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technology have not establishmented,and the professionals are very deficient.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mand for the professionals to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the professionals’ training to the Internet of things,and the some measures for how to train the high quality professionals to the Internet of things.

【Key words】the professional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the professionals’ training to the Internet of things

【中图分类号】 C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260-02

1 引言

“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它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国际电信联盟指出,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未来几年,伴随国内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逐渐成熟,必将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物联网技术的进步将成为下一轮世界经济发展的驱动力。[1]

2 物联网人才的需求现状

为了顺应国际形势以及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需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中选择了68项任务明确、有可能在近期获得技术突破的优先主题,其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由于“感知中国中心”在江苏无锡的建设,带动了江苏省及“长三角”地区对物联网与传感网技术的人才需求。同时随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进,全国各地对物联网与传感网技术的人才需求将呈指数性增长。

产业的需求无疑带动了人才的需求,国内支柱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物联网与传感网技术人才需求不断扩大导致此类人才成为企业的注目焦点。物联网与传感网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物联网与传感网技术及相关领域内的科研、教学、应用、开发、生产、管理工作。同时,物联网与传感网技术专业涉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多个领域,随着国内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对信息网络技术需求的不断扩大,人才市场对此类人才的需求是持续增加的。[2]

根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和人-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意味着物联网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根据江苏省人才市场招聘需求信息,2007年计算机/互联网/通信专门人才的需求总数为319168,其中研究生需求数22960,本科生需求数143765;2008年计算机/互联网/通信专门人才的需求总数为401127,其中研究生需求数13122,本科生需求数200493;连续两年列第二位,且不断增加。随着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和产业的大规模发展,以及政府对物联网产业的大力支持与推动,相关专门技术人才的需求将会有进一步的提高。由此可见,物联网与传感网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相关的物联网专业技术人才即将走俏。南京邮电大学于2009年9月率先成立了物联网与传感网研究院和物联网学院,开展人才队伍的培养。本文就高素质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几点想法。

3 物联网人才培养的综合性

物联网广泛涉及RFID、传感器、嵌入式软件及传输数据计算等应用领域。物联网的应用技术主要包括:物体的标识与识别技术、物体感知的传感网络技术、物体“思考”的智能技术等,涵盖了计算机、现代通讯、新材料、智能控制等前沿尖端技术。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培养具有以下三大类综合性专业基础技术的物联网人才:[3]

计算机软硬件、网络及通信类: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应用涉及物联网的各个领域,主要从事物联网通信系统与网络的理论、技术及应用研究。具体包括:数据挖掘与采集、软件开发、系统设计、嵌入式软硬件设计、模拟硬件研发等。其中,嵌入式软硬件的应用最为广泛。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互联网整合。因此嵌入式软硬件设计技术是物联网人才培养的关键。

应用物理/应用数学类:应用物理的测控技术、光学精密测量、遥感遥测、纳米技术及光学工程,应用数学的计算数学、组合数学等专业在物联网领域中都有重要应用。这些相关技术成为物联网人才培养的基础。

电子/电气/自动化类:电子(尤其是微电子)、电气、自动化类的微纳机电系统、微传感器与微执行器、微机器人与微装配系统等技术成为物联网科学研究、设计制造、产品研发需求的重点。

有机地整合上述相关专业知识,以形成一个有效的知识体系,用以支撑物联网与传感网的技术与应用需求是物联网与传感网技术专业的核心问题。

4 物联网人才培养的措施

物联网在国内尚属于新兴专业,人才培养结合社会需求也是近年来提出、尚未真正解决的难题。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来源地的高校,应将物联网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教学实践、社会需求结合起来研究,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将课程与实践相结合,把高校自身教学优势和企业用户整合起来,开创出实用的物联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措施。

*设置合理的教学体系:

根据物联网所需高素质人才的综合性,在设立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时应分别侧重于上述三个方向。以信息网络为主干学科,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技术、应用数学与物理技术等交叉学科;设立电子识别技术与应用、传感器与测控技术、通信系统原理、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传感器件与编程技术、ZigBee协议与应用、物联网中间件技术、网络协议及网络互连、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智能信息处理、CPS原理与应用、数据库原理与技术、无线通信与网络技术和软件工程等主干课程。根据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特点,保证教学内容紧紧跟随国际主流物联网技术的发展。[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寻找能让学生尽快掌握教学内容和形成技能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将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方向理论贯穿于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践中,构成日趋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根据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特殊性,可考虑通过校企合作,研究和建设开放的物联网平台,建立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实验室,进行物联网相关平台的构建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南邮物联网学院将主要着重以下5个方面的研究重点:

1、物联网组网技术与协议的研究:开展物联网组网相关理论与协议的研究,为中国通信业的物联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2、接入C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多功能网关设备研制:研制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移动通信网络、无线局域网和Internet等网络的多功能网关设备。

3、服务构件化的嵌入式空间智能感知系统的研制:构建面向目标人的嵌入式智能服务节点(包括摄像头、激光及声源节点),使这些空间分布的服务节点形成网络化智能环境系统,实现该系统下有效的目标活动、行为及声音等方面的检测及识别,为人提供多方位的智能服务。

4、物联网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开展物联网安全技术的研究,为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安全、可信的环境。

5、物联网示范应用系统的开发:开展物联网应用系统的研发并力争实现产业化,为中国通信业的物联网建设提供应用示范,并推动江苏物联网产业发展;

通过实验与实践保证学生在动手能力得到锻炼的基础之上,又有所拔高,经过这一遍遍的专业培养或专门训练,可以成为具备物联网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校企之间通过整合人才和设备资源,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加强创新能力、先进制造能力、市场服务能力建设,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和可持续竞争力,最终完成从互联网时代到物联网时代的产业升级。

5 总结

目前,中国物联网的研究和应用与国际同步,具有同发优势,处于同等水平,并做到了部分领先。有关专家表示,物联网将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中国也将率先感受到物联的世界和智慧的地球。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对物联网与传感网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必将逐年增加,预计这种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然而,当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物联网与传感网技术专业设置,专业人才匮乏。因此,设置物联网与传感网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物联网与传感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信息网络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迫切的。

参考文献

[1] 李江.物联网的瓶颈以及未来分析[J].射频世界,2010,(02):48-50.

[2] 刘伟.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N].杭州日报,2009.

[3] 梁杰.物联网人才:门槛高身价涨[N].人才市场报,2009,(2009-12-26).

互联网人才范文第9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通信工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9-0033-02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结合。主要是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利用移动通信网或者各种无线网作为接入网络访问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传统互联网的主要区别在于:终端和接入网络以及由于终端和接入网络的特性所带来的独特应用。[1]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移动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影响,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移动互联网目前已经成为技术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应用前景最为广阔的新兴产业。以移动智能终端、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迅速兴起,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移动互联网领域课程的学校非常少,人才培养模式还在探索当中。传统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已无法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如能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培养思路和培养方案,就能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生存空间,培养的学生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一、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发展趋势

CNNIC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了3.7个百分点,普及率增长幅度与2012年情况基本一致,整体网民规模增速持续放缓。与此同时,手机网民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规模达到5亿,年增长率为19.1%,手机继续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而新网民较高的手机上网比例也说明了手机在网民增长中的促进作用。2013年中国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3.3%,远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手机依然是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

2013年是移动互联网市场加速“重塑、培育、共建”的一年,快的打车等打车软件的出现让出租车市场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PC端网站的日均覆盖人数基本保持在2.3亿人次上下并趋于停滞,而移动端APP的日均覆盖人数则呈现持续上涨接近2亿,移动互联网的日均覆盖超过互联网成为必然。[3]4G的商用,虚拟运营商的进入,无不显示着移动互联网市场正在经历着深刻的行业变革。移动硬件普及、网络基础设施提升带来的市场容量扩张将为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持续增长提供内源动力,而行业参与者的增加也将为市场竞争注入鲜活的力量,移动互联网市场正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正在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移动互联网人才需求与培养情况

1.人才需求情况

移动互联网人才需求主要分为两类:一类偏向硬件,一类偏向软件开发。从目前的招聘需求来看,后者的需求更大。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包括手机终端游戏应用软件开发、移动增值业务开发和其他嵌入式系统应用软件开发等。移动互联网人才通常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的最大特征和基本要求。第二,复合型人才。移动互联网本身结合了移动通信和传统互联网两个不同行业,并且在很多传统行业上进行多样化的应用,因此移动互联网人才复合能力要求比较高。第三,学习适应能力强。移动互联网行业变化日新月异,一个新的应用可能很快得到普及,也可能很快走向没落,所以必须具备快速学习能力和行业适应能力。

2.人才培养情况

目前移动互联网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处于供需失衡状态,缺口比较大。高校的培养机制、专业设置和市场的需求之间有一定的脱节。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并没有“移动互联网”专业,目前国内一些学校都是依托相关专业开设移动互联网方向。就通信工程专业而言,国内高校都偏向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方向。

为了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紧跟社会需求,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必须进行改革和尝试。

三、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对于传统的通信行业,移动互联网具有自己特有的行业特征,所需求的人才必须是复合型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移动通信技术,还应该掌握软件开发能力,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教学的目标以及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对最终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黑龙江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根据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定期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首先由通信工程专业骨干教师讨论培养方案,根据行业的变化确定交流考察的重点。接着由学院组织相关教师,采取向社会问卷调查,走访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与历届毕业生座谈等多种形式,弄清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及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根据通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和内容。同时,还需协调学校相关授课部门,讨论培养方案的可行性,最终确定通信工程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1)实行分专业方向培养。在培养方案中,对专业课按不同的方向实行分专业培养并设了专业方向类课程,重点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技术性。模块课程主要以专业课程为主,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在专业方向上将通信工程的专业课程分为通信网络和通信软件两个方向。

(2)理论课程体系建设。理论课程体系由三个不同层次的平台构成,如图1所示。第一层次是公共基础教育平台,该平台主要由国防与安全教育模块、思想政治教育模块、体育与健康教育模块和通用基础教育模块组成。第二层次是专业基础教育平台,是在公共基础教育平台课程的基础上,为专业教育平台课程提供学习基础的课程。第三层次是专业教育平台,分为两个方向,即:通信网络方向和通信软件方向。

(3)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目前教育发展的趋势,鉴于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态势,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开设了认识实习、课程设计、工程实践等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共计40周,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时的比例近44%。为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在所开设的所有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中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建设现状。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创办于2002年,近几年来,通信工程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主要采取了引进、培养、访问交流等几个环节,并且注重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有教师18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具有硕士学位17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所占比例为100%。

(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我校属于地方性本科院校,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师不但理论知识丰富,更需要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尤其是擅于将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结合来解决工程实践的教师,所以师资队伍的培养应以“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具体采取用了以下几个措施:第一,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由有经验的教授和专家做导师,从青年教师的教学、工程实践及学科方向、科研等各个方面进行指导和培养,针对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意见。青年教师不仅能从导师那里学到教学经验,而且导师的思维方式、人格魅力都会对青年教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定期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举办课件制作大赛,提高教师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能力;选派青年教师到省内外高校盯课、学术交流;有计划地选派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或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目前已有5名教师到深圳NC中兴通讯学院进行课程培训,实现了教学内容与通信技术发展的同步更新,保证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长效性培养。

3.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表明,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方式。[4]我校在2007年投资200多万元与中兴通信和H3C公司联合建设了通信工程实践基地。[5]整个通信工程实践基地包括程控交换平台、智能网平台、光网络传输平台、宽带接入平台、数据通信平台五大系统,并提供包括中兴通信的NC程控交换、网络通信工程师认证,以及H3C的数据通信工程师认证。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建设的通信工程实践基地有助于学生及早接触业界,了解专业学习方向,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在实践过程中交织使用,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并具备了针对此类系统设备的上岗工作能力,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链接。今年我校与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签订了大学计划项目,共同建立了“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创新实验室,还将建设“Android平台仿真开发实验室”,可以给通信软件方向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环境。

四、总结

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移动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本文从国内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人才需求、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志辉.移动互联网研究综述[J].电信科学,2009,(10):30-36.

[2]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

2004.

[3]杨.2013年移动互联网回顾与展望[J].电信技术,2014(1):7-9.

[4]赵韩强,郭宝龙等. 国外大学产学合作教育对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0(4):49-52.

互联网人才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90-02

一、研究的意义与前景分析

2014年我国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开发人员需求量是200多万,但实际从业人员不到70万,缺口巨大。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专业设置本身与市场需求有一定的脱节,移动互联网人才的社会化教育培训少等原因造成不能为市场输送满足需求的人才质量和数量。移动互联网行业需要培养掌握移动互联网相关开发技术,能够从事移动智能终端软件、服务器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如1图所示。

原来的课程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需求,因此对高校信息类专业,尤其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必将对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将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

二、国内外现状分析

移动互联网是我国21世纪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越来越受到各地区的重视,成为发展方式转变和推动自主创新的突破口。随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以及移动APP在电商、智能硬件和传统行业中的应用,智能终端和移动网民规模增速显著。随着2015年FDD 4G牌照的发放,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将发力,将快速进入4G大流量消费时代,更加催熟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商业化环境。移动互联网是一套极其庞大的体系,移动应用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丝毫不逊色于PC端,淘宝客户端、支付宝客户端、微博客户端、QQ客户端、微信、导航、手游、各种行业移动应用等,已经在手机上构建出一个较为完善的移动生态体系,逐渐并将更深入更全面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互联网借助移动终端本身的移动性、便捷性快速融入诸多实体产业,从而带动了实体产业的发展,当前移动互联网已经改变了诸如交通、餐饮、服装、旅游、支付等领域。据TalkingData《2014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2014年我国移动智能终端用户规模达10.6亿,较2013年增长231.7%,增速远超全球同期市场。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家居、车载智能终端等新智能设备,使用户的生活处处移动互联网化,移动互联网的前景非常看好。全球计算平台中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和iOS)的占比已超过PC端,未来会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稳步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从2014年的数据看,全球智能手机前两位Android与iOS平台用户比例约为7∶3。目前Android平台主导了全球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生态。

三、具体改革方案

1.职业能力培养。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过程能力、行为能力,形成高绩效的三位一体岗位能力模型。应用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移动互联网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如图2所示。

2.更新培养模式。培养模式采用“2.5+1.5”的全周期共同培养模式。全周期共同培养是指每个学期企业都参与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中。“2.5+1.5”是指分两个环境执行教学计划,前5个学期在学校执行教学计划,第6、7、8学期在企业进行企业实训、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培养内容与学期分布如表1所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O2O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培养方式,部分课程和项目实训可以采用企业提供的线上学习、实训平台等辅导学习、实践工具,企业老师再进行线下课堂指导。线上课程设置与测评知识点技能树相匹配,保持学习指导的科学性及连续性。项目建设紧扣测评及课程体系,贯通网站“做测试―学课程―做项目”的学习逻辑流程;通过完善的项目组织形式及项目开发交互途径,真实模拟项目开发过程。

3.培养体系构建。基于不同职位的能力标准,在不同能力层级上开发构建针对性的培养课程,均衡考虑专业、过程和行为三个能力维度的提升。在人才培养方面,结合企业岗位能力模型,校企共同制定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工程实践课,打造“宽基础”、“强核心”、“重应用”的专业课程体系。应用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如图3所示。

通过对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状以及人才需求量的调研,讨论了本研究的意义及前景分析,以及国内外的现状分析。从职业能力培养、培养模式以及培养体系构建三个方面对具体人才培养改革方案进行了论述。构建了专业能力、过程能力、行为能力三位一体高绩效的岗位能力模型,改革了传统的培养模式,采用“2.5+1.5”的全周期共同培养模式,构建了应用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41):219-220.

[2]朱强.移动互联时代下的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开发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4,(11):106-109.

上一篇:互联网手机范文 下一篇:公文写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