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项目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6 17:39:50

会展项目总结

会展项目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展;全真实训;教学设计

会展专业是一门“学中干、干中学”的实用性极强的行业,由于会展项目涉及调研、策划、营销、组织、服务、管理各环节,筹备时间非常长,企业对实训学生的容纳量有限,客观上难以与教学上的任务的时间人数要求衔接,因而,目前高职业会展教学存在实践教学的不足,特别是真实环境下的仿真或全真实践教学的缺失的情况,不利于培养会展学生的职业能力。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筹经费、自主办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育英时尚节综合实训项目”教学设计分析

(一)课程设计思路

“育英时尚节综合实训项目”涉及筹展全过程,教学目标为:第一,职业知识目标,能综合运用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会展管理、会展营销、公共关系、现场管理、活动策划、财务管理、公文写作、消费心理等必修课程的知识来分析、解决筹展办展的具体问题,而且要从总体方案规划、生命周期到风险管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加以考虑会展项目的可行性。第二,职业技能目标:熟知展览策划的一般流程和基本内容;能设计调查问卷、能胜任宣传资料的编印工作、熟悉会展新闻管理工作,具备会展文案写作能力;能进行业务面谈、现场管理和展后跟踪分析。第三,职业素质目标:培养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有坚韧的心理素质,敏捷的应变能力和诚信的职业操守。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为达到有效培养职业能力目的,会展专业教师经过调查走访会展企业,明确了会展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相应的职业能力;采取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黏合知识的方法来形成本项目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案设计

会展专业在项目设计模式上采取“分段式”的方法,根据工作任务界线,划分整体项目为以下阶段,各阶段由不同工作任务形成的小项目组成。

(一)第一阶段——计划、组织阶段

学生通过分析校园市场需求及参展商的要求,确定展品范围是服装、化妆品类、文化用品类,能考虑人流量,把办展场地点确定在宿舍区。第二届综合实训筹办期间,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认为借学院形象提高展会档次更重要,把展览地点从宿舍区定在校园标志性区域。第三届综合实训筹办期间,会展学生通过市场调查,得出了“就业是2010年的一大市场需求”的结论,并在展会上增加了“校园招聘会”专场。在筹办展会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财务知识计算盈亏平衡点、经营安全系数,从而确定展位营销和招商招展指标。

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要求学生对展会的基本框架进行评估。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六个问题:展会展品的范围所在产业是否能举办如此规模和定位的展会;展会的名称、展品范围与展会定位之间匹配与否;展会举办时间、举办地、办展频次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展会定位与展会规模是否有冲突;办展机构对展会所在产业的熟悉程度;办展机构需要的筹展时间。教师给出标准格式,要求学生分组完成立项策划书。要求报告篇幅适中,结构完整,编排合理,措词准确、明白易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向学校提交了“综合实践计划书”、“场地审批”、“可行性分析”、“展览场地测绘图”,并到学校各部门争取支持政策。这一过程自然仿真了展会举办的申报流程。

(二)第二阶段——运作阶段

会展专业学生成功地组织了会展设计大赛、开幕式、现场表演、商业宣传、参展商联合大优惠等活动,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附加服务,从而提高展销会的形象和档次。在招商招展方面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把康师傅、比亚迪汽车等著名品牌引进了展览会上,招聘会上仅会展行业协会就组织了十多家企业参加,这些成绩的取得,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从业热情。

展销会的服务工作贯穿于整个展销会,服务工作包括对参展商、参展观众的服务,服务工作要做到细致、耐心。对于展销会的供应商,如对于展台搭建商、运输商的选择标准是优质服务和价格合理。一个展会的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就是现场服务质量的好坏。一定要做好现场的服务工作,这样对于整个展会有着很大的推进作用。

在展会现场中,同学们在忙碌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从水电设备安装到舞台搭建、从全安巡视到餐饮供应、从天气忽变到客户纠纷处理,他们始终表现出极高的兴致,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这次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很好地负起了自己的责任,把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本次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完全符合了一名职业人的要求;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一些与同学、其他部门的沟通技巧,为以后融入社会积累了良好的经验。

展销会总结的目的是检验展销会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组委会通过对所有参展商的问卷调查和参展观众的抽样调查进行展销会的评估报告,并针对调查结果,总结出展销会取得成功的经验,找出不足之处,以提高下一次展销会的举办水平和质量。

展后总结围绕首届育英时尚校园展销会的四个阶段流程介绍此次展销会的台前幕后,并通过收集大量图片和文件为读者了解首届育英时尚校园展销会提供便捷。同时,也为下一届展销会的举办提供一个可直接借鉴的资料库。

三、实训的组织形式

本项目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承担指导者或辅导者,同时又是实训活动具体组织者和观察员。教师向学生介绍相关背景资料,布置任务,进行必要指导;及时答疑纠错,控制实训进度。

(一)教师工作

在本项目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有:

1、实训前做好实训教师分工:根据教师专长不同,分管招商招展、宣传公关和现场管理、活动设计、形象策划等不同实训项目,制定并提出项目的实训计划和项目任务书,在实训开始前由会展教研室组织审定。

2、实训中组织好学生在实训项目中的角色分工和轮换,分析讲解具体引导项目(实例),分步骤指导项目进展,项目进行中解答学生疑问和过程考核。

3、实训各项目结束后的总结点评和项目考核。

4、实训全部项目结束后的总结提高,包括实训引导项目(实例)的完善,实训组织计划的补充修改,以持续改进实训方案、计划和实训手册。

(二)学生组织

由于是全真实训,所以在实训过程中,采用学生自愿报名、教师指导的形式,由学生组成“展览会组委会”和各级工作人员,并自行制定规章制度和部门职责。

四、考核与评价

综合实训项目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学生考核分数A,由操作考核成绩B和作业成绩C两部分组成,操作成绩占的比较相应增大,权重比例为6︰4,即A=B×60%+C×40%。

(一)操作考核方式

主要考核学生在实训时的积极性、独立性、完整性、创新性、理论运用熟练程度,考核模式采取公司普通运用的360℃绩效考核模式。如果被考核人的岗位为“普通员工”,其成绩由本人自评D、部门内同学互评E、部门经理打分F、指导老师打分G组成,权重比例为1︰1︰3︰5;假设有n名员工参与评价,考核公式为:

E=∑(a1+…an)/n

B=D×10%+E×10%+F×30%+G×50%

(二)作业成绩

会展项目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展项目 运营管理 发达国家 借鉴

“会展”是会议、展览、展销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是在一定地域和空间由多个人、单位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制度,或非制度的集体性活动。包括各类大型会议、地方及民族节庆、展览展销活动、文化艺术表演、体育竞技活动、商品交易活动等。其产品在国际上统称为“MICE”,即Meeting(会议)、Incentive(奖励旅游)、Convention(大会)、Exhibition(展览)。根据ICCA(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的要求,50人以上才能够列入正式被统计的会展活动。会展业作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发展迅猛的朝阳企业,是集商务活动、会议展示、观光旅游、对外宣传“四位一体”的产业,有力推动着各国旅游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会展业属于一个前瞻性经济,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因此经济发达、风光宜人、交通便利的城市都非常重视拓展其会展功能,从而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本人在会展行业服务多年,对会展项目的运营也是在由浅入深的学习与实践中。在这儿就会展行业的理论以及发达国家在会展运营管理模式行业的优势与大家分享,以共勉之。

一、会展项目概况

会展项目是综合性的活动,所需要的协调、计划、组织、控制能力特别强。而在诸多的能力中,最主要的就是能把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管理、危机管理、会展信息管理的理论与知识转化为能力,特别是危机管理能力。在会展运营中危机屡有发生,在危机之中,需要管理人员及时而敏锐发现问题,做出决策,快速处理问题,果断解决问题。

作为会展专业人才,应该是一位通才,会展业是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行业,对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特别高,即能对所收集到的市场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发现新机会,通过综合创新,开发出新的项目。这两种能力的结合,有助于开发新主题,赋予原有的展会项目新的元素。

会展活动观众复杂,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展会营销能力,精通沟通、协商、组织等技巧。从事会展工作必须与多方面人员打交道,要进入各种场合,要面对经常变化的情况,因此需要较强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快速应变能力。会展业是多部门、多企业,甚至不同文化的聚集,需要从业人员善于学习。

会展项目是在一定时间,在预算规定范围内达到预定质量水平的一项一次性任务;在总体上符合如下条件:

1、具有一定的目标

2、具有时间、财务、人力和其他限制条件

3、具有专门的组织。

(一)、会展项目的特征及分类

会展项目是以会展活动为管理对象的新型项目形式,其主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顾客导向性;项目连带性;客户广泛性;效益整合性

会展项目的分类

按展览项目目的,分为展示类展览项目和交易类展览项目;

按展览项目性质,分为贸易类展览项目、消费类展览项目和科技类展览项目;

按展览内容,分为综合类展览项目和专业类展览项目。

会展项目管理的过程

会展项目启动阶段,确认一个项目或者一个阶段应当开始付诸行动;

会展项目规划阶段,为实现启动过程提出目标而制定计划;

会展项目执行阶段,为计划的实施所需执行各项工作,包括对人员和其他资源进行组织和协调;

会展项目控制阶段,测量项目的进程,并在必要的时候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启动阶段时提出的目标得以实现;

会展项目结束阶段,通过对项目或者项目阶段成果的正式接受,以使从启动阶段开始的这一周期有条不紊的结束。

(二)、会展项目组织管理

会展项目组织结构的类型:

工作队式;部门控制式;矩阵型

会展项目型特征:企业中所有人都是按会展项目划分,几乎不存在职能部门;优点:会展项目型组织的设置能迅速有效地对会展项目目标和客户的需求做出反应。缺点:资源不能共享,成本高。会展项目之间缺乏信息交流。适用范围:适用于同时进行多个会展项目;

会展项目团队成员的选择标准:

尽职尽责;分担责任;灵活;任务导向;依据进度和约束完成工作的能力;互相信任与支持;团队导向;能够接受不同观点;跨越部门和权限工作的能力;会展项目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活动;绩效考核与激励;集中安排;培训;

会展项目经理的职责:

科学的组织和协调;制定周密的会展项目计划;有效控制费用、进度和质量;争取会展项目所需资源;及时决策;

会展项目经理的权利:

决策权;人力资源管理权;资源支配权。

二、发达国家会展业对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借鉴

世界发达国家会展行业对我国会展业的影响;首先总结发达国家包括欧美和亚洲发达国家及地区的会展业发展经验;然后分析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包括优势和劣势;最后,结合发达国家会展业在管理体制、场馆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会展营销方式、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经验,提出应如何发展我国会展业。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会展业以年均近20%的速度增长,并迅速成长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特别是在北京和上海相继申奥申博成功后,发展势头更加迅猛。虽然我国的会展业发展速度很快,但和发达国家的会展业相比,我国的会展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很多不足,而发达国家的会展业已经发展比较成熟。因此,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发达国家会展业的经验,以促进我国会展业更好地发展。

(一)、发达国家会展经验总结

1.政府高度重视,强调宏观管理

几乎每个发达国家会展业的发展都与政府密切相关,政府在投资、制定政策、对行业协会的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加强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

会展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既熟悉业务、了解惯例又富有经验的专业人才。国际上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如德国、美国、法国等在大专院校都设有会展专业,系统地向学生讲授会展理论知识。

3.先进的会展场馆

发达国家先进一流的会展场馆保证了会展活动可以朝着规模化、品牌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从而使得其在世界会展业具有领先地位和国际竞争力。正是由于发达国家的这些先进现代的会展场馆设施,从而使得一些会展企业能在将会展做大做强的同时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际会展集团公司。

4.完善的会展法律法规

发达国家在长期的会展实践过程中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会展法规,正是这些严格的会展法规保证了他们会展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展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的会展业蓬勃发展。国外大型会展集团企业特别看重中国会展业的发展机遇,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呈现了以下一些特征。

1.会展业发展前景良好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这是“十一五”时期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必然要求。会展业作为一个无污染的绿色行业,完全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要求。一方面,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以及国家吸引外资的政策,西方国家到我国举办各种各样的会展也越来越多,使我国在会展业的世界地位不断上升。

2.展览项目数量和质量的增长速度迅猛

近几年,全国各地举办的展览会数量迅猛增长,统计表明:2001年2387个,2002年3075个,2003年达到了3298个。我国展览会数量的年增长率为20%-30%。2005年,我国获得10个UFI认证项目,是中国展会和展览机构获得认证最多的一年。

3.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很大,所以气候类型多样化,这是举办会展的一大优势,因为无论在何时,都能在国内找到一个气候宜人的理想城市来办展。

4.缺乏权威性的行业协会、管理体制有待理顺

我国的会展协会很多,但大多是地域性的,规模都不是很大。展览业发达的北京、上海、大连、宁波、重庆、厦门、深圳等会展城市都有了会展行业协会。直到2005年4月由国内行业知名企业共同组织发起的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会议展览业商会,我国的会展行业才算有了一个全国性的行业组织。虽然我国会展业举办权正由多头审批向登记制过渡,但目前仍是多头审批,管理体制仍显混乱。

5.会展场馆建设存在问题

从目前我国已有的会展大型场馆来看,利用率非常地低下,例如:北京的大型会展在我国可以说是非常之多,但是其展馆利用率也只有30%多,会展场馆的利用率低下,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与国际上配备智能化、现代化的大型场馆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

6.会展人才缺口大、人才培养体系落后

根据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申博工作领导小组和上海外服公司等单位的调查,2005年初,上海会展业有经验的高级项目经理不足50人,复合型会展人才不到100人,会展运营管理、广告和物流等人才仅能满足1/3的市场需要。如此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成为目前阻碍我国会展业发展的一大劣势因素。另外,我国会展业还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竞争秩序混乱,会展营销手段落后,国际化水平较低等诸多问题。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在国际会展业的竞争中具有绝对的优势,这是与发达国家在会展各方面的综合竞争力分不开的。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在我国的一个缩影,一方面国际会展巨头大举进人中国会展市场,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发达的营销网络、高素质的人才、丰富的管理与服务经验,与国内会展公司展开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国内许多企业也开始走向国外,在国外参展,办展。不过与发达国家会展业相比,我国会展经济在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会展业应充分借鉴欧洲会展业经过100多年发展所总结出来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大胆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中国的会展经济。相信我国会展业的行业水平定会不断提高,行业实力也会不断增强,不仅仅成为世界会展大国,更要成为世界会展强国。

会展项目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展英语;合作性教学;小组合作

近年来,我国会展业已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为中心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以及中西部地区的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区。作为一种高收入、高盈利的“朝阳产业”,会展业也已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会展英语课程的设立较之其它专业英语课程起步较晚,在教学中存在具有会展实践经验的师资严重不足、缺乏相关的会展英语实训教材等问题,这就对我们的会展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对会展英语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以下的探讨。

一、会展英语课程的特点

会展英语具有实用性、适用性、综合性的特点,其学习目的是用英语进行会展策划、会展管理与组织等商业活动。具体来说,该课程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相关的要求。一是学生能够听懂与会议、展览相关的各种英文对话或陈述,例如:新闻媒体关于会议、展览的各种报道;会展企业和公司的重要会展商业活动;商业展会、大型会议的广告介绍等:二是学生能够用英语就与会议、展览相关的话题进行有效的交谈,例如会展准备、会展接待、会展服务过程中涉及的交际话题;三是学生能够读懂与会议、展览相关的英文材料并且理解基本正确,例如:国内外会议、展览的成功案例;对世界主要会展强国的介绍;有关会展行业的各种文件等:四是学生能够模拟写出与会议、展览相关的英语应用文,例如:参展邀请函、参展申请表、会议记录等;五是学生能够将与会议、展览相关的英文业务材料翻译成中文,例如:开幕致辞、闭幕致辞等。

二、目前会展英语教学的现状

由于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还缺乏成熟的经验,会展英语课程在教学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

会展英语课程大多采用的还是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的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还十分少见。对包括影像资料、互联网、教师自编的多媒体课件等在内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还有待全面开展,以增强会展英语课程教学的直观性。

(二)具有会展实践经验的教师缺乏

会展英语作为一门较新的课程,师资的培养相对滞后。会展英语教师都具备基础英语的教学能力,但对会展行业的实际操作程序有经验的教师却少之又少。没有接受过会展的专业培训和锻炼的教师没有实际操作能力,其教学只能照本宣科,教与学不能互动,因而教学效果也不会太好。

(三)会展英语教材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会展英语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会展英语的教材都是由授课教师自己选用或者是采用自编教材。市面上已有的会展英语教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会展英语口语,另一类为英文的会展理论知识。能将会展专业知识和会展活动中运用到的专业英语相结合的教材非常少。

三、会展英语开展合作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合作教学作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念,目前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它要求把从事同一门课程教学的各个教师组成一个教师团队,成员间以达到教学目标、开展教学研究为目的,彼此协调沟通,共同制定合作性活动计划,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要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素质的和谐发展。结合当前我国会展英语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合作性教学模式应包括教师间的合作和学生间的合作两个方面。

(一)教师合作教学的组织

1.教师团队合作。教师合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协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其教学,结合会展英语课程,教师合作教学的形式可以有:(1)教师之间协助进行会展英语情景描述以及提供学习难点的信息; (2)教师提供与会展英语课程相关的阅读清单,包括推荐的专业杂志、图表等;(3)教师根据本地本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协助编写会展英语教材;(4)教师为教学和学生自学录制短小的涉及会展专业内容的录像带或录音带,为学生做会展专业知识方面的讲座和组织小型的学术讨论会;(5)教师全面分享教学职责。

2.小组学习项目的设计。科学的设计学生小组学习的项目,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展英语应包括会展英语语言知识、会展英语交际技能、会展英语专业知识、会展英语管理技能和会展英语文化背景等核心技能,针对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来设计会展英语中小组学习项目,具体可有以下几种形式:(1)小组会话项目。这类项目主要是针对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方面的能力培养,如展会介绍、展品介绍、展览中的商贸谈判等。教师在上课前给学生布置小组会话项目的具体内容,由学生去自主学习与该项目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并在课堂上分组扮演会展组织者、参展商、赞助商、客户等不同角色进行模拟对话:(2)小组总结项目。这类项目可采用临时性的分组,比如在教师播放一段与会展有关的视频片段或影视片段之后由各小组成员总结片段中涉及到的会展专业词汇以及片段的中心内容,并由教师总结他们的发言和收获:(3)案例讨论项目。这类项目有助于学生管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要求学生课堂外完成。会展整个流程包括会展前准备工作(会展邀请、安排参展、展台搭建、展前接待)、会展中(接待客户、介绍产品、现场谈判)、会展后(业务跟进、撤离展会、分析成效)每个环节都可以插入真实案例,把主要的国内外展会及地方性展会如纽约国际车展、广交会、唐山陶博会等分门别类地穿插在其中。教师也要注重收集、编写、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案例。课堂上进行的案例讨论项目可以采用讨论和辩论的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堂外进行的案例讨论项目则可以采用撰写小组讨论发言记录和案例报告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4)会展实践项目。该项目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活用其所学到的知识,从而积累会展实践经验。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要为学生建立可行的校内外会展实训基地,尽可能地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大中小型会议和展览的实习工作。也可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尝试撰写某展会的邀请函或设计某展会的标识牌等。

(二)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

1.分组。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或者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准备程度、性格、性别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分组,或者根据任务类型采取多形式的组合。分组后教师要向学生说明会展英语学习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并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会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帮助,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人际和小组合作的技巧。

2.课堂内外的模拟合作。各小组成员通过课堂外的准备、讨论后在课堂上向其它小组成员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对于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向教师求教或者请其它小组帮助解决。无论是会展的会话项目、总结项目、案例讨论项目还是实践项目,都是需要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模拟合作的。

3.合作学习效果评价。传统教学模式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评估的方式和标准。而合作性学习的评价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它既评价学习成绩也评价学生的社交技能和组内学习气氛,既可以进行教师评价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组内互评。

因此,会展英语课程中开展合作性教学就是强调教学中教师间的合作、学生间的合作以及教师和学生间的合作,它不仅重视理论教学,而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合作精神,对于我们的会展英语课程的教学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当然,它只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式之一,我们还需要吸取其它教学方式的优点,将这一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地愈加完善和实用。

参考文献:

[1]沈超.合作学习――教育新理念与实践[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2]陈玲会展教育与会展人才培养的探讨[M]改革与战略,2006(5)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孙月香.基于工作过程的会展英语教学模式研究[M].科技信息,2011(12)

会展项目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法;《会展策划与管理》;应用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9225

1《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概述

北京城市学院的《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国际会展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大二上学期开设,每周3学时,共45学时,其中讲授课时为33学时,实践课时为12学时。本课程的开设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会展策划的知识体系,熟悉现代会展的策划运作,全面掌握会展策划的基本操作技能。

经过长期的课程教学研究和实践,笔者将课程教学内容确定为会展策划概述、会展调研及选题、会展立项策划、会展品牌策划、招展和招商策划、会展运营策划、会展宣传推广策划、会展预算策划和会议策划九大模块。将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确定为创意策划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执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文案写作能力、Office操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共十大能力。

2项目驱动教学法在《会展策划与管理》教学中的实施

21课程项目设置

如上所述,《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九个模块,但总体而言则属于两个大项目,即展览策划项目和会议策划项目。其中,展览策划项目先实施,会议策划项目后完成。虽然两个项目的内容不同,但是在实际执行时,两个项目之间则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中,展览策划项目为实战项目,学生不仅需提交策划文本,还需实际办展,让学生通过展览策划及实施的全过程总结提炼会展策划的要点和形成策划经验;会议策划项目为虚构项目,学生需根据教师提供题目提交会议策划文本,以此来检验和丰富会展策划的经验。

22项目任务细分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将项目细化为一系列的任务,因此展览策划项目在实施时又被分为三个小项目,即展会立项策划项目、展会分项目策划项目以及展会实施项目。而每个小项目又都对应一系列任务,即展会立项策划项目细化为展会立项调研任务、展会选题任务、展会立项策划案撰写以及展会立项汇报任务;展会分项目策划项目细化为展会品牌策划任务、招展招商策划任务、展会宣传推广策划任务、展会运营策划任务、展会预算策划任务以及展会分项目策划汇报任务;展会实施项目分为展会筹备任务、展会实施现场服务任务以及展会实施总结任务。而会议策划项目细化为会议立项策划任务、会议筹备策划任务以及会议立项汇报任务。

23实施过程

在具体操作时,笔者根据课程的实际开课情况,结合课程项目的设置和任务分配的需要,对各知识模块和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学时分配。在九大知识模块中,除招展和招商策划、会议策划两个模块分别被分配了6个学时外,其他知识模块均只被分配3个学时,共计33个学时,而总学时中剩余的12个学时则分别分配给了四次实践教学环节,它们分别是校园展会立项策划汇报、校园展会分项目策划汇报、展会实施以及××××年会策划汇报。此四次实践环节依次安排在在教学进程中的会展立项策划、会展运营策划、会展预算策划以及会议策划四个知识模块学习之后,每个实践环节分别占3个学时。同时,笔者还将前述的能力目标融入到每章节的学习目标中,如展会实施环节主要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团队合作、项目执行、人际沟通、理论联系实际、突况处理等能力。

与此同时,项目的完成需要团队合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授课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均需完成展览策划和会议策划两个项目。对两次策划成果的评定采用行业常用的竞标方式完成,其中,展览实施的依据是前期评标选出的最好的策划方案。在展览实施筹备阶段,结合展览实施的实际需求在班内进行招展、宣传、设计、现场服务、后勤等分项目分工,而所有小组的工作均由项目经理统管,项目经理则是由提交最好方案的小组派人担任。

24课程考核方案

如前所述,在项目驱动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各项目被细分成了一系列的任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度过的,若本课程采用单一的期末考核形式则不利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控,因此笔者将过程考核的形式引入了项目驱动教学法实施过程。具体思路是:整个学期共设置四次考核,即展会立项策划案考核、展会分项目策划案考核、展会实施效果考核以及会议项目立项策划案考核。其中,第1、第2、第4次考核均需学生提交策划报告和进行课上汇报,第3次考核需学生按期举办校园会展,并提交总结报告。

3项目驱动教学法在《会展策划与管理》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31能达到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决定了一门课教学效果的好坏。本课程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参与到项目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但在完成项目的压力之下,学生必须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有助于激发了学生挑战难题的欲望,尤其是在问题解决之后给予学生的成就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积极性。

32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能力提升是当今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能力提升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课程的教学。通过实践发现,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团队合作、需要与人沟通、需要撰写文案、需要创意、需要汇报、需要思考等,而这些也让学生在完成工作时提升了相对应的能力。

33有助于学生规避一些学习陋习

在信息爆炸、互联网盛行的当今社会,很多学生对网络资源产生了较大的依赖性,因此在完成课程作业时,学生多会存在抄袭或较大部分借鉴的现象,这很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而在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大部分工作都是为校园展会的实际举办而完成的,因此他们必须考虑到实际工作的可行性,因此学生提交的众多方案全是自己完成的。也因此该教学法的应用能有助于学生规避一些学习陋习。

参考文献:

[1]周晓慧“项目驱动”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7(27):90-91

会展项目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展会;流程管理;风险控制

2002年10月,原国家经贸委取消了国内会展的审批制度,对会展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虽然我国的会展数量不断增加,由于利益的驱动,办展风险小,很多主办单位办展属于获取短期收益的行为。这些组织办展人员素质不高,相关活动的组织不规范,对参展商、观展者的服务提供不到位,缺少对相关供应商和参展方的调控管理。

会展项目就是为完成展览和会议活动所做的彼此相互关联的人或活动的一次性过程。会展活动确定日程之后,一旦开展,其结果就具有不可修改性。大型会展活动不可能有预演,一个环节的疏忽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所以对活动的控制尤为重要。会展项目管理是对执行中的会展项目发展周期中的各个阶段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沟通与激励,以实现会展目标的各项活动的总称。通过对项目的过程管理起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一、针对会展活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

会展活动通常是一次性的活动,不确定因素较多,一旦出了问题,很难补救。大型会展活动不可能有预演,所以对活动的时间、成本、质量进行管理尤为重要。

由于会展活动的不可弥补性,使得在给定的情况下和特定时间内,可能会在结果和目标之间发生差异,差异越大,损失越大,在会展项目管理中,这种不确定因素一般来自三个方面:

1.1因由自然环境、市场或社会宏观环境所产生的对所有办展机构都发生影响。例如:自然灾害、经济衰退、政治法律因素,这些问题来源于办展机构外部,办展机构仅靠自身力量很难规避,不可控制。

1.2因办展机构经营方面的原因而给会展项目带来的影响。例如:现场布置不当和设施老化延误布展时间和影响会场活动的效果,甚至造成危险;通道安排不合理而引起的人群拥挤并出现事故;会展定位不当,招展不力,招商不顺,宣传推广效果不佳,人力资源及人员结构不合理,成本超支而使会展无法继续举办等;展览管理失误而引起参展商“闹展”和“罢展”等问题。

1.3因主办单位或承办范围管理方面的原因而给会展项目带来的影响。例如:前期策划方案不合理,导致计划变更而追加成本,工作进度延误造成会展延期,布展时间过短、展品运输紊乱,相关活动安排不合理,展览期间的服务工作不到位,导致会展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会展项目管理贯穿会展活动的全部过程,在会展项目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侧重。

一般而言,在一个会展活动中会设立一个项目管理组织,由会展项目经理负起项目管理的全部责任,其他管理人员,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然后,通过定期的会议和报告,评估项目进展情况,识别潜在的不确定因素会造成的后果;最后,进行控制降低不确定发生的概率,减少已存在不确定因素释放的能量,降低不确定因素释放的能量速度,甚至改变不确定因素的性质。

本文以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构建会展项目管理的理论及体系从理论层面对项目管理工作进行阐述,并从系统层面探讨会展项目管理应建立的管理体系。

二、会展项目管理理论

本论文中使用的项目管理相关理论包括项目组织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费用管理和项目质量管理五个方面的内容。

2.1.1项目组织管理

项目组织规划是为了更好地执行项目所必须进行的一步工作。总的来说,它分两个层次的工作:一是公司层面确定具体项目的组织形式,要求确定项目管理团队及其权限;二是项目层面,主要由项目经理负责,会同职能经理完成整个项目实施需要的人力资源规划。在这个环节中要具体确定和分派项目角色、责任和通报或报告关系。

2.1.2项目管理团队

项目管理团队一般包括项目经理,助理项目经理,项目办公室和专业人员。项目管理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合作,在人事关系上要避免冲突的指令。项目管理团队的组建应考虑招募所成员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以保证团队在必要的时间内获得合适的专业技术人员。

2.1.3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有效地使用涉及项目的人员所需的过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调动所有项目关联人员的积极性,在项目承担组织的内部和外部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以实现项目目标。在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中,每项工作要分配到具体的个人(或小组),明确不同的个人(或小组)在这项工作中的职责,而且每项工作只能有唯一的负责人。在项目管理中,角色和责任分配通常采用责任分配矩阵来表示。

2.1.4会展管理团队的特点

管理会展活动的组织是组委会,它是会展主办方授权的会展管理机构,一般由举办方、承办方组成组委会,负责组建、管理会展工作团队。会展管理团队是为完成会展项目而建立的组织机构,置于会展组委会之下,接受组委会的管理,具体执行会展项目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通常会展组委会的成员也是会展管理团队中的成员或领导。会展管理班子有一大特点:其成员多数是临时借调,来自不同的职能部门或组织机构。随着会展项目的进展,管理团队成员的工作内容和职务常有变动,甚至人数也会有不小的变化;团队成员往往要接受项目经理(组委会)和原组织机构负责人的双重领导。因此,会展管理团队建设对保证项目成功有重要的意义。

2.1.5会展管理团队的形式

会展团队的结构形式应视会展性质、组织环境而定,在会展的不同阶段,团队的结构形式应作相应的变化。会展是由众多子项目组成,有的子项目是会展的其中一个阶段,有的则贯穿项目始终。会展管理团队采用专业对应的结构流程图。如下图2.1所示:

2.1.6会展人力资源管理

会展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将会展任务和职责分配到合适的会展相关人员。会展角色和职责在会展管理中必须明确,否则容易造成同一项工作没有人负责,最终影响会展项标的实现。

2.2项目范围管理

项目范围包括项目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以及实现该产品或服务所需要做的各项具体工作。项目范围是为了交付满足产品范围要求的产品或服务所应做和必须做的工作。明确了项目的工作范围,需要编制项目范围说明书,进行项目分解,项目范围控制。

2.2.1项目范围的说明

范围说明在项目参与人之间确认或建立了一个项目范围的共识,作为未来项目决策的文档基准。项目范围说明包括三方面内容:

2.2.1.1项目的合理性

实施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什么。项目的合理性说明为将来提供了评估各种利弊关系的基础。

2.2.1.2项目目标

项目目标是所要达到的项目的期望产品或服务,确定了项目目标,也就确定了成功实现项目所必须满足的某些数量标准。项目目标至少应该包括费用、时间进度和技术性能或质量标准。

2.2.1.3项目可交付成果清单

如果列入项目可交付成果清单的事项一旦被完满实现,并交付给使用者——项目的中间用户或最终用户,就标志着项目阶段或项目的完成。这就需要向他们表明项目事先设立的目标均已达到,至少要让他们看到原定的费用、进度和质量均已达到。

会展项目范围说明书所需的信息应由主办方代表、承办方代表、参展商代表、观展代表共同制定。同时,会展项目也会制定备选方案。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2.2工作分解结构

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WBS):就是把一个项目,按一定的原则分解,项目分解成任务,任务再分解成一项项工作,再把一项项工作分配到每个人的日常活动中,直到分解不下去为止。如图2.2所示:

工作分解结构归纳和定义了项目的整个工作范围,每下降一层,代表对项目工作的更详细定义。WBS总是处于计划过程的中心,也是制定进度计划、资源需求、成本预算、质量管理计划等的重要基础。项目范围是由WBS定义的,所以WBS也是一个项目的综合工具。项目工作分解结构是会展项目管理中最具价值的工具。会展项目的WBS包括以下领域:会展策划,招展、布展工作,场地布置,会场服务,宣传推广,人力资源,开幕式活动,财务管理等。

2.2.2.1项目变更

会展项目变更控制要事先确定一套修改项目文件或改变项目活动时应遵循的程序。变更控制系统应当有处理自动变更的机制。在变更实际发生时,也要采用范围控制过程来管理这些变更。控制范围过程需要与其他控制过程整合在一起。自动变更,又称现场变更,可以不经审查即可批准的变更;非自动变更,需要组委会审核,在变更实际发生时,也要采用范围控制过程来管理这些变更。变更不可避免,因而控制范围过程需要与变更控制过程整合在一起,强制实施某种形式的变更控制。

2.2.2.2项目时间管理

项目时间管理就是合理地安排项目时间,不使工期拖延,它的目的是保证按时完成项目、合理分配资源、发挥最佳工作效率。它的主要工作包括定义项目活动、任务、活动排序、每项活动的合理工期估算、制定项目完整的进度计划监控项目进度等内容。会展项目时间管理是指办展机构对招展、招商、宣传推广、筹撤展以及会展服务等各个环节在时间及工作进度上进行统筹安排,使各项工作在时间安排和进度上彼此协调,保证会展顺利举办。

2.2.2.3项目费用管理

项目费用管理包括四个过程:资源规划、费用估算、费用预算和费用控制。项目费用管理的目的是在满足所有项目利益相关者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和控制费用。会展成本管理通过对项目举办期间所需要的经费进行预算来完成。财务预算的基础是往届同类型会展的历史数据和对现今市场情况的预测与分析,因此预算要有一定的弹性。会展财务预算提供了整个筹备期间的收支预算,从而确保会展活动的各项财务支出充足、合理。本论文论及的会展活动为收支平衡型活动,会展收入与支出保持平衡即可。

2.2.2.4项目质量管理

进行质量规划,首先要确定质量方针。质量方针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确定项目的质量方针之后,就应该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会展质量管理的目的是保证会展项目能高质量完成,从而使会展达到主办方的预期需求。然后通过适当的政策和程序,采取持续的过程改进活动来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本文涉及的质量管理包括执行组织确定质量管理计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这三个部分。

1)会展质量管理计划

会展质量管理计划需要非常详细或高度概括的论述。应该在会展项目早期就对质量管理计划进行评审,以确保决策是基于准确信息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因返工而造成的成本超支和进度延误。

2)会展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是项目管理团队进行质量管理的方法,组委会监控特定的会展结果,确保会展管理团队遵循相关质量标准,并识别提高整体质量的途径。

3)会展质量控制

会展质量控制是在会展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对可能产生质量问题的偏差进行控制。会展活动的质量偏差一般会产生在人员沟通,场馆设施,布展材料和会场环境这几个方面。

三、总结

通过详细介绍如何按照项目管理方式进行优化活动组织实施与管理方法,对项目管理理论在大型会展活动组织与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研究。通过项目管理来组织会展,可以对项目的每个阶段进行筹备和计划,并形成实施方案。

通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优化活动的研究可以做以下三点总结:

一、全面分析归纳了会展管理和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为会展项目管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基于项目管理来运作会展,使会展组织与实施更科学规范,工作进度与成本便于控制,活动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会展项目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会展业 ;高校;课程设置

一、我国会展业总体现状与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展业历经30余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分别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西安、昆明为会展中心城市组成的环渤海会展经济带、长三角会展经济带、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东北会展经济带及中西部会展城市经济带等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框架,并逐渐走向全球化、品牌化、资本化、产业化、集群化、市场化、专业化和智能化。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我国会展业也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不断拓宽,带动性逐年增强,经济效益日益显著。

然而,目前我国会展业也遇到较多问题:一、会议主办者过多,市场主体混乱,缺乏凝聚力;二、场馆老化、盲目建造场馆、场馆运营不善;三、展会服务水平较低,客户满意度低;四、市场机制不全,会展企业良莠不齐;五、会展人才缺口较大,结构不合理,供需不衔接;六、会展组织管理模式落后,政府权责不明确,行业协会功能未完全发挥。

二、我国高校会展专业教育情况

2013年,本科“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被撤并,全国招收会展新生12966人,较上年增加5.4%。2013年,全国招收会展专业新生的高等院校达220所(未含大类招生)。2013年秋季全国会展专业在校生为37826人,较上年增加4135人,增长12.3%。其中本科生为10798人,我国会展专业本科在校生首次过万。今后几年全国会展专业本科和高职应届毕业生人数为: 2014年10297人、2015年11707人、2016年12523人。2013年, 以各城市会展专业在校生人数排名,上海居首,第2-10位依次为广州、杭州、重庆、天津、济南、合肥、武汉、北京、石家庄。10城市在校生为19,540人,占全国51.7% 其中本科7230人,占全国67.0%。

三、高校会展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本文分别从北京、上海、广州选择具有6个代表性的已经设立会展专业课程的高校,作为城市高校样本进行分析。

表1:代表高校会展专业课程开设目标及课程内容(略)

基本上,所有样本学校的课程都涵盖了工商管理类通识课程,而在专业课程上各个地区不同学校也各有侧重、各有特色。从上表也能够总结出,以下课程较为缺乏:政策法规类、场馆管理类、信息科技类以及实践实务类课程。

四、高校会展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总结

目前我国高校会展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有:

(一)与现实匹配度较低,无法为解决会展业问题而培养和供给人才,如欠缺政策法规课程、欠缺场馆管理课程。同时对比国外高校:乔治.华盛顿大学开设了法律与道德问题课程,内华达大学开设了会展设施管理课程,英国利兹城市大学则开设了节庆法律与法规、会展场地及其设施管理课程。

(二)缺乏对国际素质的培养,欠缺外语课程和外国文化、礼仪课程,不利于会展业走向国际化。

(三)课程过多重视策划、管理,忽视会展支持性业务的教学,不够脚踏实地。而会展业国际巨头德国的会展教育则专门划出展台施工模块的教学。

(四)会展业重实践,但会展专业课程理论偏多,缺乏实践机会,学生仅是纸上谈兵。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英国则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方法(新西兰林肯大学的休闲与会展策划专业每年都会与基金会合作共同举办Rebel Kiwi运动会,由学生负责策划、组织、评估等各方面工作)。而德国更是在校三年,一年半学习理论知识,一年半参加实习。

五、高校会展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设想

本文旨在通过把高校会展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目前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对比和匹配,从而挖掘出高校会展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并提出课程设置优化的设想方案。这些方案并非为了一蹴而就、完全解决目前我国及国内各地区会展业发展的问题,而是从课程设置的角度为长线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思路。本文提出以下关于我国高校会展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设想:

(一)仔细分析、总结目前我国会展业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情况预测未来四年会展业的走向,重新整合设置会展专业课程。

(二)适当增设政策法规课程、场馆管理高校会展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

刘林艳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 100024

摘 要:随着我国会展业的蓬勃发展,会展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同时,经历了十年的发展,我国会展专业教育也逐步走向平稳时期。本文将抓住这一契机,研究我国高校会展专业课程设置与目前会展业的发展的匹配程度。在得出我国高校会展专业课程设置四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四条关于课程设置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会展业 ;高校;课程设置展支持性业务的教学。而建议增设这些课程并非等同于依赖这些课程便可立刻培养出可以解决会展政策法规不完善或者场馆老化等问题的人才,而是希望通过这些课程增加学生对目前情况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在大环境内、行业内工作。

(三)高校间相互借鉴经验,同地区的高校尝试联合开设课程,共享资源,提高效率;亦可跨地区联合开设网络课程,教授政策法规、网络会展等课程。

(四)加强校企合作,大幅度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采用“体验式学习”,鼓励学生从实践中深入学习并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马勇.2013年中国会展发展新趋势[N].中国贸易报,2013-04-02007.

[2]焦微玲.我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业时代,2013,18:134-136.

[3]郭巍.高等院校会展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4]杨琳. 独立学院课程设置研究[D].扬州大学,2012.

[5]高耀松,王玲,戴桂麟,刘春章.后世博长三角会展业态发展研究[J].科学发展,2012,12:23-34.

[6]邬国梅.国际会展高等教育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J].市场论坛,2007,05:13-16.

[7]徐红罡,罗秋菊.国际会展管理专业的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2:304-308.

作者简介:刘林艳(1985―),女,安徽淮北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讲师。

会展项目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会展企业认知;教学改革;目标;任务

中图分类号:G71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2

随着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转型步伐加快,义乌会展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扎根义乌的地方高校会展专业,要求我们培养出的会展专业人才要具备更强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会展企业在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本专业开设的《会展企业认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旨在通过学生在会展行业企业现场的企业认知教育,使其对会展专业发展领域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体系形成一定的认知,对本行业的发展方向有个较为深入了解,为毕业后顺利进入会展企业就业打下基础。

一、高职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的高职课堂教学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待进一步丰富,突出表现为:课堂教学仍以讲授为主,教学手段单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滞后,课堂教学设计不足等。而在这样的课堂中,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这只能是众人头脑对一人头脑的依赖,所培养出的学生也就失去了个性、失去了自我表达、自我创新的能力。就本校开设的《会展企业认知》课程而言,采用的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步走的方式,即理论教学先行,而后进行企业现场认知的实践教学方法。就目前的实践教学成效来看,由于实践教学实施方式、实践内容的设计、组织方式不尽合理,教学效果较差。具体表现为:学生沿袭了应试教育下的传统学习习惯,被动接受,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授课模式相对比较固定,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学生无法将前期学习的理论知识带入后期的实践,甚至对实践中的主要工作内容,比如电话销售、客户拜访等实训活动产生较强的抵触情绪;课程考核上也侧重对理论掌握深度和话术记忆程度的考查和摸底。这些都大大影响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改变原有教学程序,重塑新的教学思路,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战能力,探索符合高职教学规律,具有高职教学特点的《会展企业认知》课程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二、“三导向”理念下《会展企业认知》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会展企业认知》课程是由企业认知、专家讲堂、技术讲授、户外拓展、企业项目见习和认知总结等教学内容构成的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任务体系。如何安排各项教学项目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能否完成该课程教学任务、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在“全真”教学环境下,以“三导向”教学理念,即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为指导,以课程教学目标为引领,以课程任务为驱动,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满足用人单位需要和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前提,通过“实战化”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设计与会展企业的实际经营任务密切结合起来,实现课程教学中“教”“学”“做”的有机融合和高度统一。

1.教学理念――目标引领,任务驱动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理念是以“三导向”为指导思想,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融“教、学、做”于一体,以会展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工作“目标”为载体,通过设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并将问题转化为工作任务,指导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学习。这是一种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法,教学内容从“目标”着手,并分解成待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目标进行剖析、解读,将目标和问题任务化,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实战促学

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互动,实战促学。具体表现为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多项任务的实战操作,完成各项“子目标”,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环节结束后,学生以实结会的方式共同分享和总结此次课程的实践活动,并形成书面总结报告,以达到对目标会展企业形成较为完整认知的课程教学目标。

具体而言,会展专业的学生将以workshop的学习方式,分小组深入相应会展企业进行该门课程的学习。在一个个典型的企业认知“子目标”和“子任务”的驱动下,带着问题开展课程教学活动。首先,学生将会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几大“子目标”进行解读,将目标以任务的形式带入小组,并把任务转化成待解决的“小问题”,并完成目标解读报告。之后,学生将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走访企I、拜访客户、问卷调查等实践形式,解决行业认知、企业文化、企业规范等认知类“问题”;通过电话销售、会展项目跟踪管理等实践形式,解决企业项目实习、户外拓展等实训类“问题”。实习结束以后,以小组为单位递交《**企业认知报告》,通过对实习过程的总结和反思,达到对相应会展企业形成较为完整认知的实践教学目标。

3.教学基地――校企合作,平台共建

该课程的教学过程是在全真的企业环境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工作“任务”,从而得到关于会展企业及其运营的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达成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展都是建立在专业教研室和会展实训基地及其他会展企业紧密合作的基础上。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体现的是校企在人才培养平台上的深度合作,集中表现为校企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全真教学环境的打造,将企业真实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任务完成企业经营任务。通过创设最为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实现教学过程的全真化和实战化,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行业技能。

三、《会展企业认知》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1.补齐人才培养短板,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增强学生在企业的竞争力

为达到培养应用型会展专业人才,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会展行业问题能力的目标,需要将教学过程中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但是,一方面高校教师由于自身因素无法与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另一方面课堂与实践现场存在着无法跨越的距离。为解决这一问题,该课程在教学中积极贯彻“目标、问题、实践”三导向教学改革精神,将理论知识与工作任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授课、实践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会展公司运营方式及特点,了解相关行业政策、法律法规等,并进一步掌握一定的专业核心技能,掌控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把握行业中长期的发展趋势等。

2.加强了校企间合作深度,延伸了课堂教学平台

目前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数都比较多,大多数课程的学时数都比较少,仅通过校内的课堂教学难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师课程教学在许多情况下仅是引导学生入门,当学生需要实际去运用知识的时候,合理的实训任务就显得十分重要。本课程是对“三导向”课堂创新的积极探索,淡化课堂40分钟概念,把课堂搬到企业。通过目标引领充分发挥课程实践性和社会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参与企业实际运作,了解企业的各项经营目标,进而将目标分解成子目标和子任务,以任务为驱动发现“问题”,解决“任务”,从而在实战过程中实现各项“子目标”,最终形成对企业较为完整认知的教学整体目标。由此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通过主动实践,提高学生的质疑力、观察力、协同力、领导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3.完善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可以切实改善专业实践教学条件,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充实专业实践平台,从而使之成为专业课程体系的有益补充。同时,该教学实践能够充分改善专业校外实践教基地的质量,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业务联系和日常管理。此外,教师通过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项目,提升了实践教学的素养,提高了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

四、结语

在“全真”教学环境下,以“三导向”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教学目标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的《会展企业认知》课堂教学改革理念和教学内容设计,能够培养和提高会展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及其综合素质,架起企业与学校良性沟通的桥梁,培养出适应综合贸易改革背景下,义乌会展企业管理和服务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该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会展企业的全程介入,加强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切实解决了日常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宁.会展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探析[J].企业导报,2015(17):67-67.

[2]赵宁.会展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原则、意义与优化策略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5(12):206-206.

[3]钱世凤.高职会展专业多元化层递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2).

[4]唐f.关于会展专业实践教学有效实施的相关思考[J].教育界,2009(6).

作者简介:朱文婕(1989-),女,浙江义乌人,硕士,义乌工商学院人文旅游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会展策划与营销管理研究。

会展项目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卓越旅游人才;课程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1-0038-02

中国作为一个旅游大国,正在向旅游强国发展迈进。中国旅游业与西方旅游发达国家相比,最为紧迫的问题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旅游人才的发展滞后,尤其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卓越旅游本科人才培养滞后。本文以课程建设为新视角,以培养卓越旅游本科人才为核心,探索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基础

近年来各大高校积极鼓励旅游专业教学团队把专业人才培养与旅游企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以旅游人才需求为导向,把课程改革融入卓越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引导教师树立“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创新视野。本文以作者所在大学旅游管理的核心课程《会展策划与管理》为例,在校企合作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卓越旅游本科人才的课程建设新模式。本课程从会展的组织者、与会者和服务者等角度阐述会展市场、组织与策划,讲解会展策划的原则方法,并通过案例研讨讲述系统分析和决策分析方法在会展策划中的运用,着力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现代策划设计理念,以及会展策划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二、校企合作方式

作为教学改革试点,《会展策划与管理》系统地阐述会展的策划理论与实际操作方法,通过理论教学与案例演练的结合,培养学生在会展企事业单位从事市场调研、策划、立项、招商、招展、预算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教师先前就整个课程教学与成都新纪元会展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共同设计、组织、推进、评估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和课程考评标准。由成都新纪元会展公司提出一项该公司正在策划的会展项目、项目主题、策划背景、目标客户、财务预算等具体要求,并提供学生参观、实习的机会;本课程教师负责依照教学大纲教授会展策划的主要理论与方法,将全班学生分为8~10人的约10个项目小组,组内自行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们对同一项目主题进行创新策划、设计本小组的可行性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制各小组的《会展项目策划可行性报告》和《会展项目商业策划方案》。在学期末,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组成的评审组对10个小组的策划方案进行公开答辩、评审,最后评选出金奖、银奖等作品。

三、校企合作过程控制

在课程进行的18周里,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进度安排,企业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讲授会展策划与管理相关理论的同时,不断引入新纪元会展策划公司的项目作为案例资料进行讨论,将理论紧密地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同时,成都新纪元会展策划公司提供尽可能多的项目信息和专业指导,包括学生对会展公司各部门的参观,相关会展场馆的实地走访,学生与各部门专业人员的交流沟通,统计数据的获取分析等,共同推进10个项目策划方案的撰写。

四、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考核标准

10个创新小组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和企业实习,与企业各部门人员交流沟通,经过多次小组讨论,提出本小组的策划主题、可行性研究报告、招商计划、预算安排等,编制出一个完整规范的会展策划方案,并由小组成员代表全组进行宣讲。教师和企业各部门经理组成评审小组对10套会展策划方案进行现场评审和打分(见表1:策划方案考评指标),评选出本学期《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的最佳策划方案。成都新世纪会展策划公司拥有10套会展策划方案的解释权与使用权。

五、校企合作的课程培养模式总结

基于校企合作的卓越旅游人才课程培养模式(见图1:基于校企合作的卓越旅游人才课程模式)较好地遵循了“育人为本、崇尚应用”教育理念,充分依托了旅游会展行业的迅速崛起和会展企业的专业化服务,以创新、动态、实效的思路协调了学科与专业(旅游学科与会展专业)、专业与职业(旅游管理专业与会展策划职业)、职业与社会需求(会展策划师与会展行业的专业化人才需求)之间的动态关系,明确了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这个模式首先将校企合作设定为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以“行业领先企业”和“学生创新小组”为组织的基本形式,充分遵循了大学本科生学习的基本规律:

1.大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只有当清楚地意识到教学能够满足其需要,大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动机。

2.大学生学习开始出现实用倾向。他们希望看到教学中的知识和技巧是可以运用在现在或未来的实际生活工作中。

3.大学生已经有一些直接或间接的经验,因此,组织一些练习或活动并与他们的经验联系起来进行分析非常重要,这样可以通过相互交流经验,共同成长。

4.大学生的自我导向意识越来越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互动提问的方式,比简单的“告诉”更易收到理想的效果。

5.随着年龄的增长,个性差异也随之增长。采用小组或个人活动的方式是满足个性差异需求的好方法。

会展项目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会展;设计;项目教育;美术馆公共教育;平台融合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JO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1-02-0141-03

Teaching Mode Innovation on Courses in Exhibition Design Major in Vocational Schools, Based on Research about Public Education Platform in Art Galleries

WANG Yu-jing(Shanghai Trade Union Polytechnics, Shanghai 201415,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building a new teaching mode when teaching courses in Exhibition Design in vocational schools with public education resources available provided by art galleries. The paper is based on real cases taught in exhibition design major. It has also discussed the core skills required in Exhibition Design in vocational schools. In the meantime it combines the exhibition design education platform of vocational schools and public education platform of art galleries. By discussing real cases in class, it tries to improve the present teaching mode in exhibition design courses and create new mode connecting the two education platforms.

Key words :exhibition, design, project teaching, public education in art galleries, platform combination

Internet :.cn

会展,作为近些年被大力培养和扶持的绿色朝阳产业而被重视。会展行业范畴和技能定义近些年来不断被重新定义和改写。秉承从事会展设计一线教育近十年的经验与思考发现,会展本身的专业交叉性与行业包容性决定其强大的专业涵盖与外扩气质(图)。也基于此会展作为第三产业服务类专业的技能核心则需要不断完善提升,因此,我院会展专业自2007年于专业教育核心技能中引入会展设计技能,得到行业市场及企业的欢迎与好评。

鉴于会展行业国内外市场的发展形势,会展专业的教育创新定位于外扩与内精,理论基础的外扩充容与核心技能的内精提炼。会展专业核心技能中被定位外扩并需求旺盛的会展设计技能显得愈发重要,主要设计课程教育范畴为:《展示空间设计》《展示道具陈列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版式设计》等会展类设计核心课程。

而基于行动领域下的设计技能项目教育也随之被提上日程。会展设计课程下的技能培养需要项目教育开展与实施作为支撑,之所以采用“教育”一词而非“教学”实则因为教育乃是多元化的思路、手段和方法之统称。倘若仅仅称之为教学,那么涵义和内在则会被局限若干,无法拓展。而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推导正是基于课程项目教育践行下的研究总结而得。

高职会展设计课程的项目教育平台与资源选择,也必须“门当户对”。课程项目教育平台的真实性与对称性选择尤为关键,这关系到学生掌握专业核心技能的接受力和理解度的优劣。如何选择平台资源成为首要任务,围绕“会展展览”技能核心,进行不断比对挑选。

国际上,美国的美术馆公共教育平台(以下简称美术馆公教)发展则可以称为楷模,长期以来十分重视艺术教育,绝大部分博物馆和美术馆都拥有实力强大的教育部门。这些教育部门除拥有固定的、有着高学历的教育及艺术史论背景的教育人员,同时还拥有一支庞大的义工志愿者团队。教育部门的导览员会针对不同的人群和对象,运用不同的阐释作品及解说方法。除此之外,美术馆等还积极与学校、社区合作,构建一些美术教育课程,提供相应的体验场所和学习空间。而早在1984年美国博物馆界名著《新世纪的博物馆(Museums for a New Century)》便论述到:“若典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教育则是博物馆的灵魂”。换句话说,若学校教育是“正式课程”,那美术馆教育可以与之相对成为“非正式课程”,也可成为“正式课程的有益补充”,因为美术馆教育的范围与意义比学校教育来的更为广泛且更具弹性,他们面对的公众和对象更为多元和全面,也积累了大量的展览案例资源和教育实战经验。

源于此的不断尝试与思考,专业自建立会展设计核心课程以来,基于地处长三角地区的地理优势,立足于上海地区的教育资源外扩和应用,与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以下简称喜玛美术馆)建立了近十年的馆校合作关系,并立足于喜玛美术馆,扩展教育平台资源,建立“美术馆公共教育朋友圈“概念,与上海龙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馆、中华艺术宫、余德耀美术馆、上海二十一世界民生美术馆、震旦博物馆等美术馆博物馆建立一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把学生课下“零散的、凌乱的自我学习场所”,教师“未加以重视的学习平台”有机系统的与会展设计课程项目教育结合起来。

不仅仅是因为美术馆拥有众多具有一定水准的展览实战经验,更是因为其兼具“公共教育平台”“公益化传播”的重要职能,此平台职能能够较好的与高职会展设计课程无缝对接,一定程度上摒弃课程项目教育与一般公司合作时的时间紧张、项目零散等水土不服问题,能够按照设计课程的时间安排和项目进度灵活的进行技能操作与职业素养培养,兼顾大部分课程学习者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基于美术馆公共教育平台下的会展设计课程项目教育的践行由此拉开,并形成良性循环、有一定借鉴和领先力的教学模式研究成果,并分为以下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课程基于美术馆公教平台下项目教育案例与教学模式分析

美术馆除去具有展览、收藏、传播等功能外,基于真实展览所涉猎的公共教育平台推出一系列项目面向公众,也积极对接高校等学校平台,例如:讲座、论坛、学校巡讲、展览导览等形式的有益资源都深深吸引着受众群,其灵活多变的教育形式和丰富真实的展览项目都可以作为会展设计类课程的项目教育案例。这些案例可以作为教学的案例资源使用,也可以基于美术馆公教平台的连接与美术馆其他职能部门产生合作可能,在此教育思维的指导之下,根据合作课程所开展的一系列真实项目,例如基于2014约翰-摩尔绘画奖(中国)展览项目开展的课程视觉版式设计项目、基于美术馆舞蹈教室外墙面视觉设计项目、基于真实项目2015英国艺术家克雷格-马丁(中国)展览项目开展的整体展览策划与展厅展示方案设计、基于2015年上海六馆(美术馆)联合的活动征集“在美术馆做我的活动”公众征集活动下的展厅空间与道具设计、展览广告视觉推广设计等,在这些有效的项目合作下,渐渐摸索出一定的思路规律:

① 美术馆真实展览项目一般具有提前规划的工作流程严谨的特征,在一定提前时间内可以通过沟通得知即将开始的若干展览计划。经过与美术馆公教平台沟通,可以适配高校会展专业课程的项目教育使用,达到有的放失,而非商业项目合作时的统筹无规律及时间凌乱。

② 美术馆公教平台教师众多,均具有与公众教育经验,也具有真实展览实操经验。对于课程项目教育开展模块的技能和职业素养对接,均可以成为良好的课程合作导师。在课程的有效主控思路下,不同身份教师参与丰富课堂,并拒绝单一的课程教学模式,让有规划的教学模块导入会展类设计课程,根据检验,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课程项目教育对接美术馆公共教育平台的形式与方法

会展设计类课程的开展,其设计的内核决定“头脑风暴”和“创意创新”的特质,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项目教育活动也是历年来会展设计类课程的重心之一。经过若干年的教育摸索,总结出“走出去”“请进来”的一推一请形式――到美术馆去,请美术馆来。

这样的形式加深学生在会展设计课程中项目实施开展的了解度和紧密度,在不拘泥于校园课堂内部学习形式,同学们积极参与基于课程引导的美术馆专题讲座、参与美术馆“大师工作室”对话和论坛、参与相关真实展览的策划、设计及现场服务,经过一系列流程的学习,和美术馆公教平台产生良性互动循环机制。与此同时,采用一系列项目合作开展会展设计类课程的项目教育:

① 美术公教平台教师进入设计课程进行相关的知识模块教授,使学生能够在保证真实性项目开展同时,更大范畴的增强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② 高校课程教师参与美术馆相关公众教育活动,在不同的教育平台中增强教育能力,并转化为有益于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路与整合能力。

三、有效筛选课程教育合作项目,达到双方教育资源对接共赢

会展设计类课程基于美术馆公教平台下项目教育案例的择选,不能一蹴而就,需慎重为之。因美术馆开办的展览项目不同于一般展览、会议所实施的商业性项目,其具有一定的文化公益性、精神传播性、艺术独特性。其对设计视觉和人性化设计的需求更加强烈,在运作项目的开放性程度上较一般商业设计公司更加公开透明,也更为适合作为课程进行课程项目合作实施。

基于在不影响美术馆展览项目开展的信息隐秘性和资源独家性的基础之上,一般在会展设计类课程项目教育实施开始之前,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签订课程保密协议,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基础上,把真实展览项目及理念导入课堂,让学生产生“公司团队”运作的情景模拟,运用此类教学手法,筛选与学生年龄阶段相贴近,较为受学生接受的文化艺术展览项目来进行课程设计实操,一方面通过此种形式产生与甲方(即美术馆公教平台方)的互动真实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也极大增进学生对此类文化艺术展览的了解与兴趣,在学习课程同时,学生也了解美术馆的展览运作、设计、运营等多项工作角色,对真实的展览有了自我理解,无形中也对展览项目产生浓厚兴趣,在课堂之外(业余时间)与美术馆产生更进一步的接触互动,整合统筹达到高职会展设计课程的教育目地、美术馆公教平台的教育目标之间的双赢。

四、合理设计课程项目中师生交往系统与课程反馈模式

对于会展设计类课堂的教育开展,不能是简单的“你讲我听”形式,而更应该是“团队项目”“公司模拟”“甲方乙方”“合作伙伴”等角色深入扮演,其形式多样,不论是通过讨论、讲座、提报、游戏等任何一种方式,其核心本质均为“平等教育”:即为师生自由、平等的项目教育模式――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可讨论、可学习、可借鉴、可互动的师生交往系统往往能够激发会展设计类学生最大的灵感和创意。

在教师团们的指导下,学生可深入一线美术馆场地扮演不同职业角色开展项目。学生可选择美术馆工作角色进行课程学习,成为志愿者、实习生、导览员、设计师、活动布展员、媒体推广员等角色来进行课程实施,并在逐级深入过程中完成课程项目教育目标与技能掌握。课程任课教师与美术馆公教平台教师的合作,形成了“甲方团”“导师团”概念,整合设计教育资源,形成多维度的项目教育平台融合,在不断的沟通与互动中,学生们能够通过课程项目成果展示、课程现场提报、甲方客观评价、真实展览项目招投标、展览设计搭建等一系列的项目产生较好的项目反馈与总结。

与此同时,基于本专业“课证赛”融通的特色发展思路,多维课程反馈模式也不仅仅局限于美术馆一线实践的方式。通过任课教师评价、美术馆公教平台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国内外大赛参与评价基础上的四维多方评价形成良好的课程客观、公平的反馈评价机制。本专业会展设计类课程成果通过美术馆方总监级别的反馈、国内外大赛获奖成果的反馈、学生课后反馈及教师自身感悟来看,创新型会展设计类课程教育模式探索正以良性循环的模式构建深入,值得期待。

而早在2002年,台湾地区博物馆学者刘婉珍女士便提出:“美术馆教育应从小做起,美术馆和学校是最佳的教育伙伴,并建议许多美术馆和学校的具体合作模式。”那么,具体的合作模式在国内大陆地区则刚刚起步不久,缺乏许多可借鉴参考的案例,唯有自身不断探索,方可始得初心,好在行动起来,就不算太晚......

课题项目:《基于美术馆公共教育平台下高职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来源:本论文隶属2015年度上海市学校艺术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课题项目编号D84。

参考文献:

[1]王春雷.会展研究:是一门学科还是一个领域?[J].活动研究,2015.(11).

[2]刘婉珍.美术馆教育理念与实务[M].台北:南天书局.2002,23.

[3]傅斌晖.美术馆教育的意义[J]. 2002.(11).

[4]段勇.当代美国博物馆考察――博物馆学教育与研究》. 故宫博物馆官网.

[5] 郑勤砚.从国外博物馆看公共教育.雅昌艺术网.2010.11.

会展项目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会展商务英语;ESP;教学改革;工作过程;课程设计

进入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竞争标志的时代后,会展行业逐渐呈现出创新化、国际化的趋势,激烈的国际竞争是我国会展企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其主要体现为会展人才的比拼和较量,对会展专业人才的语言要求更加凸显,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良好的业务技能的核心会展人才势在必行。《会展商务英语》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课程(ESP),是培养合格的国际会展人才的关键环节,基于工作过程的会展商务英语课程改革是提高其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1课程定位与目标

《会展商务英语》是会展经济管理专业在校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课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熟悉市场分析、会展策划、运营、营销等会展行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会展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会展业务操作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面向会展商务领域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助手型”会展应用人才为课程目标,具体可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关于会展策划、会展营销、项目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的基本英语表达,能用英语设计及撰写招展书、制作或填写表格、撰写邀请函等。(2)能力目标:①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和沟通能力;了解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习俗,掌握会展英语常用术语及基本语法;②专业能力:熟悉展会主办方和参展商双方的工作流程,熟悉国内外主要会展客商所在国家、城市概况、掌握会展调查知识;拥有一定的英语会展策划和文案设计能力,能较熟练的对会展项目的调查、项目运营、营销等方面开展英语综合运用。(3)素质目标:具有较强法律意识,尤其是会议展览所涉及的法规意识;具有一定的国际政经局势和关系的关注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2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采用“外语+专业+技能”的复合课程设置。课堂理论教学涵盖“外语+专业”的内容,按照主办方和参展(会)方两条主线,模块化教学内容,并进一步将此模块细化成若干子项目,教师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教学侧重学习思维的形成。“技能”部分课程依托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共同完成。

2.1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以项目为载体引导整个教学过程,根据实际的工作过程选择、编排教学内容。采用“2+2+6”的授课模式,按照主办方和参展(会)方两条主线,把课程分为会议服务和展览服务两个部分及六个学习模块:展前服务、展中服务、展后服务、会前服务、会中服务、会后服务。以展前、展中、展后、会前、会中、会后为时间顺序,以会展的工作任务为驱动,学生运用英语参与或者模拟不同情境中具体的会展活动来掌握理论知识,具备职业技能。

2.2基于工作过程的活动及实训设计

课程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内容体系。依托校内较为成熟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如旅游会展实验实训大楼、产教融合实训楼、AAA级景区“四川著名景点微缩景观教学区”为本课程所需的学习实践奠定良好基础。在理论授课的同时,并行开展若干次的实训方式和活动设计,每个章节在进行理论授课之后,均需在实践指导老师指导下完成对应的实训操作。除此之外,课程还会开展1~2次的综合实训,学生前往展馆或者展会进行实地调研,完成调研报告,或者尝试自办项目实地训练。

3教学组织

课程重视教学环节的设计,基于工作过程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学习任务和工作阶段的转换,除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等常用方法外,还可依据本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四川旅游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训、赛、用、创”五元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重在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应用能力的“4I项目教学+体验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的模式。

3.1项目教学

课程以项目为载体引导整个教学,根据实际的工作过程选择、编排教学内容。4I项目教学法指的是Interchange——转化:教师化解工作或者职业情景,将其转化为学习情景,以项目为主线开展教学,提出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Implementation——实施:学生通过分析、调查、研究、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制定行动计划,呈现项目工作的结果;Internalization——内化:教师对学生项目工作(模拟)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反馈,学生与其他各组进行比较、反思、总结,使知识、技能和能力内化;Internship——实践:学生再将内化掌握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的工作情境中,更加巩固和吸收所学知识。在具体的每个项目的课设计上,充分体现以Student-centered(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3.2合作式教学

合作式教学模式包含教师间的合作及学生的小组合作两个方面。课程拥有较为稳定的师资团队,教师们根据各自所学专业,共同分析和确定学生的学习要求,共同编写教学大纲,推荐课外阅读清单,为学生做专业知识方面的讲座,虽然课程的教学工作仍由单个教师完成,但学生小组开展完成的项目,案例或者讨论的主题,均是由教师合作团队完成,贯彻Subjected-centered(主题为中心)始终。学生间的合作,有小组会话形式,小组成员相对较少,用于语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能力培养,特别是在角色扮演,例如展品介绍、展位预定时开展得较多;有小组总结形式,团队一般3~4人,多用于项目的PPT汇报及案例的讨论上;有小组实践调研形式,由5~8人参与,在实地考察展馆完成调研报告、撰写展会策划书或者招展函等时开展。例如针对本校每年主办川藏发展论坛召开前期,要求学生们参与到分成有不同工作任务的小组,一些小组要求根据已学过的会议的几种布置形式(12种),合作完成论坛当天总会场和分会场的合理布置;一些小组需要完成会议邀请函的撰写,格式规范、内容合理;一些小组需要组织和完成整个论坛举办时的来宾接待等任务……,同时在对项目完成后的合作评价时,教师会注重团队学习的过程,即评价社交技能也注重组内学习氛围及材料的收集,实施全方位的考核。通过合作式教学,教师及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造性都到充分体现。

3.3体验式教学

通过设立具体的工作环境(真实或虚拟),让学生们更为深刻的体会、运用掌握会展专业术语和重要句型使用,例如,在介绍“designinganddecoratingofthebooth”时,组织学生考察展会,如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成都国际车展等,结合书本上所介绍的展台的类型,让学生亲身体验展位的布置和搭建,了解什么是“standardbooth\specialbooth\rawspace\cornerbooth”并布置任务“whatarethekeyfactorstoattractvisitorstoyourbooth?Givespecificdetailsandanswers”,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调研。此外,基于Society-centered(社会需要为中心)的理念,结合成都每年9月举行的国际西部博览会召开的契机,课程大部分学生将前往展会现场及会展公司内部各部门实习,完全参与到展会的准备、接待、开展中去,为此布置任务,让学生按照工作岗位的不同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每人开展1~3分钟的英语演讲,分享实习期的感受。

4教学手段

课程建立了以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社会资源融为一体的教学手段体系,搭建了内外两条学习通道。一方面,由展览会概况、参展费用、展品运输、展品保险、展台接待、商务洽谈、价格商谈、订合同、撤展、展后联络和展览效果分析等环节的基本背景知识,即涉及展前、展中、展后参展一系列的学习模块构成的知识内在传输通道。教师在课堂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学习通等线上教学平台,重点章节的主要内容采用“微课”形式进行,通过专业录课团队或录屏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再强调、再扩展,方便学生自主安排时间进行巩固复习。另一方面,在每个章节讲授前要求学生们运用电子邮件、百度搜索、维基百科、知网等平台自主学习多个著名会展机构,如国际展览联盟(UFI)、国际会议协会(ICCA)、德国贸易展览行业协会(AUMA)和中国会展网、广交会官网等重要会展网站上的展会信息、展会宣传资料、参展行业发展前景等,形成学生自我强化的外在通道。每个项目课程结束后,学生在学习通、批改网上采取主题讨论、作业提交、直播、抢答等活动固化所学知识,教师也可借助网络教学互动平台进行辅导答疑(例如应用云课堂、QQ群的“匿名”功能等),内外通道相互融合,相互交叉,不仅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使师生的交流打破了课堂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互动更为充分。

5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体系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由项目完成的过程性考核及期末的结果性考核共同组成,其中过程性考核主要依据平时表现(30%),项目实训(40%)来体现,课程的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小测试、课堂参与、考勤情况等,主要考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主动性、工作责任性与课程参与度等;项目实训考核主要针对课程的实训内容,包括调查报告,小组演示、会展文案翻译、会展场景模拟等,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效果等,结果性考核则通过学生参加期末理论考试(30%)来反映,最终本门课程的习得情况由以上几部分综合而成。这样的考核体系让学生们改变以前临近期末考试才临时抱佛脚,死背书的状态,从课程一开始便积极参与,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有所增强,职业能力也得到了有效锻炼。

6结语

《会展商务英语》作为一门专业用途英语课程,采取以项目为载体引导整个教学,根据实际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内容和实训设计,其课程的教学改革能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体验度、参与度与知识转化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会展业务操作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较好地促进了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彭志韬.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会展英语课程设计[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180-181.

[2]王琪.基于情境教学的会展英语课程设计[J].西部素质教育,2018(6):183-184.

[3]聂玉洁.高职院校会展英语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高教学刊,2017(24):4-5.

[4]陈婧,史雯娜.基于工作任务的ESP课程微课教学设计探讨:以《会展英语》“展位预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4):3-4.

[5]汪瑛.工作任务驱动视角下的“会展英语”课程开发[J].文教资料,2014(33):66-67.

[6]朱惠红.高职《会展英语》项目化教学探讨[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30-32.

[7]文前国.《会展英语》课程形成性考核方案研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8-19.

上一篇:项目月度总结范文 下一篇:项目分析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