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经济管理范文

时间:2023-05-12 11:06:23

会展经济管理

会展经济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展经济;发展;广州

会展经济发展是一个城市的名片,高效的会展经济对提高城市知名度,扩大城市的影响发挥重要的作用。广州作为我国沿海开放成熟,会展经济发展较早,具有自身的管理体系,在会展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初步形成了规模。在广州会展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没有针对自身的会展经济,建立有效的政策指导和规划,在战略支持上不够。第二,缺乏完善的市场化服务体系,政府对会展制约机制和行业规范等欠缺。本文从会展经济的理论分析入手,广泛的吸收前人的有关学术研究,采取文献综述法和案例分析法,分析广州会展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广州会展经济的发展水平。

一、会展经济的理论分析

会展经济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在当前的研究当中,会展经济是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会展经济一般被认为是高收入、高赢利的行业。

二、广州会展经济发展现状

广州作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由于其特有的地理位置,会展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广州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会展经济就开始发展,在多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形成了自身的管理体系。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广州全年展会数量为259个,展出面积约为923万平方米。2015年,广州会展业呈现“展览活动增幅明显、高端会议快速聚集”的新格局,全市20个重点场馆举办展览482场次,同比增长23%,累计展览面积861.7万平方米。2016年一季度,全市重点场馆举办展览116场次,同比增长52.6%,累计展览面积200.9万平方米。广州会展经济的发展一直是占据全国会展经济发展的前头。

三、广州会展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广州政府针对会展经济的政策扶持不够

在广州会展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虽然形成了自身的管理模式,但是在具体的政策扶持上还是跟不上会展经济的发展需求,详细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在广州会展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没有针对自身的会展经济,建立有效的政策指导和规划,在战略支持上不够。第二,缺乏完善的市场化服务体系,政府对会展制约机制和行业规范等欠缺。

2.缺乏R祷嵴咕济管理人才

广州作为我国沿海发达城市,在会展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缺乏应有的专业人才。在广州会展人才素质和来源上,很多会展管理人才都缺乏专业的会展管理知识,也没有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因此这种会展发展模式都是小规模的发展。另外,在广州会展人才的培训上,培训资金投入较少,没有建立有效的学校和社会会展人才培训模式,会展人才不能满足广州会展经济的发展需求。

四、加强广州会展经济发展管理的对策

1.加强政府针对会展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

加强政府针对会展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在广州会展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虽然形成了自身的管理模式,但是在具体的政策扶持上还是跟不上会展经济的发展需求,详细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因此在实际的管理当中,广州市政府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要建立完善的会展扶持政策,一方面要针对自身会展经济发展,建立政策扶持纲要,保障会展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严格规范各级政府具体办展行为,对广州已有的政府主导型展会通过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来建立政府办展退出机制,逐步加大其市场化进程的力度。

2.加强缺乏专业会展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

加强缺乏专业会展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广州作为我国沿海发达城市,在会展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缺乏应有的专业人才。在广州会展人才素质和来源上,很多会展管理人才都缺乏专业的会展管理知识,也没有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因此这种会展发展模式都是小规模的发展。因此在广州会展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首先要加强对会展专业人才培训资金的投入力度,保障会展人才素质得到提升。其次在会展人才培养模式上要进行创新,除了对现有的会展人才进行在职培训之外,还应该与高校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从高校吸收专业会展人才,保障会展人才的供应需求。

3.加强资金投入,完善会展配套设施设备

加强资金投入,完善会展配套设施设备。当前在广州会展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会展配套设施设备不够健全。这主要表现在广州缺乏大型的会展中心,虽然有琶洲会展中心,但是不能满足广州会展国际化发展需求,具体的细节配套设施也不到位。因此面对这一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公共设施设备的投入上加大力度。

五、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广州作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由于其特有的地理位置,会展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广州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会展经济就开始发展,在多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形成了自身的管理体系。广州会展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的政府针对会展经济的政策扶持不够、缺乏专业会展经济管理人才、会展配套设施设备不健全的问题。因此在具体的管理过程当中要加强政府针对会展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专业会展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强资金投入,完善会展配套设施设备,进一步提高广州会展经济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许欣.广州会展“互联网+”的发展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6,(06):97-100.

会展经济管理范文第2篇

大腕云集 共话行业发展

6月2日上午,国家会议中心第六届“远华杯”全国大学生会展创意大赛正式启动,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田卫民在启动仪式上致开幕辞。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发表讲话,介绍了此次大赛的举办背景和基本情况,大赛评委会主席、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泽炎宣读了赛场纪律和比赛规则,参赛院校代表及参赛学生代表分别发言之后,比赛正式拉开帷幕。

6月2日下午,第七届中国会展教育与科技发展论坛召开了开幕大会。会议由成都大学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马胜主持,成都大学校长王清远致欢辞。开幕大会后,举行了主题演讲。上海会展行业协会会长陈先进和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永江分别分析了“十三五”时期全球和国内会展业的发展趋势;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田卫民就会展教育的瓶颈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发表了看法,惠州大学旅游和酒店管理学院教授柳琳娜围绕中国和西方国家二三线城市会展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表达了自己的见解。精彩的演讲内容获得了与会嘉宾的一致好评,使与会嘉宾对行业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比赛现场各展风采以赛促教赢得口碑

本次大赛共分为三个组,分别为:展示设计组、会展策划组以及才艺组。据西安远华软件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共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100多个参赛队参加此次比赛。

会展策划组比赛以“创新 创业”为主题,参赛代表分别从展会创立背景、可行性分析、市场需求量、项目收支预算情况、招商宣传情况、办展规模、风险预案等方面介绍了参赛项目的情况,评委根据选手描述及现场提问进行评分,最后评出各类奖项。

参赛院校教师及学生纷纷表示,参加此次比赛对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提升会展教学效果帮助很大,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机会参与这类活动。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带来的参赛作品2017年湖南省大学生人文风情艺术作品展获得了策划组一等奖。该校带队老师告诉记者,该项目是在前两年校园展的基础上改进策划而来,该项目将从2017年开始走出校园,进入长沙市博物馆举办,参展范围面向湖南全省大学生,并得到了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项目预期盈利将达到18万元。该校参赛学生告诉记者,他们通过参与此次比赛,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加熟练,很多平时忽略的细节在比赛中得到了加强。“通过这次比赛,我们见到了很多院校的作品,开阔了视野,认识到会展还有很多做法,知识面进一步拓宽。”一位学生对记者说。

策划组的作品题材多样、形式新颖,充分显示了当代会展大学生在项目策划方面的创意和敢想敢做的风格,展现了会展学生的风采。

此外,在设计组比赛中,也涌现出了许多让评委眼前一亮的作品。“这次比赛,有一些学生的作品水平很不错,设计新颖、大气、美观,一看就知道是用了心思的。”设计组评委、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羚告诉记者,“不过,在设计的落地方面,比如搭建材料的应用、展台的造价、施工安全等方面,学生们还欠缺经验,需要加强。”

校园博览会提供广阔舞台

在大赛同期,组委会还组织举行了大学生校园博览会,数十个高校带来了自己的展会项目,现场展示,互相交流经验、洽谈合作,现场忙得不亦乐乎。记者在现场看到,许多高校学生在展位上忙着“洽谈业务”,俨然一派职场老手的做派。

记者现场采访了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以及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等参展院校的学生,他们分别向记者介绍了各自的项目。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带来的项目是2017中国(吉林)大学生精品旅游资源博览会。据该校学生介绍,该项目将于2017年6月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项目得到了吉林省旅游局和吉林会展行业协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预计展会面积将达到3万平方米。作为在校生,能够策划这样的项目,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会展经济管理范文第3篇

摘 要 会展业在我国是一项新兴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拉动效应,可以有效地带动旅游、酒店、通信、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但是会展业在当前的发展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该产业的发展。本文在阐述第三配置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前会展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第三配置可以有效地弥补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的不足,有效地解决会展业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 第三配置 会展业

一、第三配置思想概述

1.第三配置思想的含义

现代社会经济调节方式中,除了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外,还存在着第三种调节方式,如道德调节。市场调节是“无形之手”,政府调节是“有形之手”。第三种调节则包含比较广泛,是除了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之外的调节手段之和。第三种调节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出于基础地位的习俗、社会心理等;第二个层面是处于上层领域的道德、伦理、意识形态等。

2.第三配置思想存在的现实意义

第一,第三种调节方式可以弥补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的局限。无论是市场调节,还是政府调节,都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主要是针对市场活动进行的,大都是以经济利益为指向的,对于非市场活动的社会活动(如公平竞争问题等)行为调节,则存在着失灵的情况,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灵”。政府调节虽然可以克服市场调节的一些弊端和不足,从社会公平和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战略等方面进行调节,但由于政府所掌握信息片面和自身的调控功能有限,也不足以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有效地调节,这种情况被称为“政府失灵”。第三种调节方式可以有效地针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情况进行补充,解决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所不能解决的一些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问题。

第二,第三种调节方式可以避免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中的社会资源浪费现象。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决定需要不断重复地进行尝试并予以取舍,这就会造成资源的无谓消耗。政府调节需要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来实现,但是在社会主流价值观缺失和道德意识不强的时候,法律规范往往也很难真正的发挥作用。

第三,第三种调节方式,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政府调控遇到诸多的难题(如房价调控、公平竞争、贫富差异),特别是面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发展缓慢和就业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第三种调节方式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律性和诚信度,遵纪守法,公平竞争,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第三配置思想的作用领域

第三配置思想可以作用与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归纳起来主要在三个层面上:

第一,宏观领域。主要是对国家和政府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环境的调节。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发展进行道德评价;评估经济环境中的伦理道德、政府责任和社会信用等。第二,微观领域。主要是作用于公司、企业和组织。主要体现在评价企业的性质、责任;组织、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等。第三,个体领域。主要是对企业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调节。主要体现在企业与个人之间的道德伦理关系,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等。实际上,第三配置思想在作用中,三个层面是相互交叉,互相联系和有机统一的。

二、第三配置思想在会展业发展中的应用

1.会展业当前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需要通过第三配置的作用进行调节

第一,会展企业内部的管理手段失衡现象。会展企业内部存在着劳资纠纷的矛盾,欠薪和克扣员工工资,违法延长职工的工作时间,忽视对职工的人性化关怀。由于会展活动在举办时间上有严格的限制,为了压缩成本,会展企业在展会开始前和展会闭幕后的一段时期里,连续熬夜加班的情况时有发生,长时间的积累对企业职工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很多会展企业片面地以物质利益的刺激为手段进行管理,已经不能很好地实现企业工作效率的提升。另外,一些国有企业人际关系复杂,领导亲疏有别、,用人制度不合理,不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第二,会展市场的恶性竞争、骗展、侵权和诚信缺失。会展业当前存在着诸多的恶意竞争现象,很多会展企业并没有在办展前进行市场调研,不了解市场的需求情况,看到其他企业办展效果较好,也跟着模仿。结果造成短时间内展会主题的重复,互相之间恶性竞争,难以将会展规模做大和持久做下去。骗展现象也时有发生,一些参展商到展会举办时才发现,主办机构收了展位费后已经不知去向,或者主办机构跟当初招商招展时许诺的条件相去甚远。会展活动中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屡见不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国会展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会展业着明显差距,这也制约了会展业的健康发展。诚信度缺失,展会上假冒伪劣产品众多,展会专业化程度低下,主办机构将展位出售给大量展虫,大大影响了展会的举办效果。

第三,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责不明确,该管的不到位,不该管的却越位。本该由市场主导的展会,却由政府来办。政府主办了大量的所谓面子工程的展会,劳民伤财,极大地浪费了公共资源,达不到展会应有的效果,对会展资源的垄断也造成了会展市场的不公平竞争。而本应该有政府进行扶持和服务的一些展会,政府却没有做好,展会审批手续繁杂,办事效率低下,存在着寻租现象以及个别政府官员收受贿赂等腐败现象。

第四,会展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会展业目前尚缺少专门的会展法来对整个会展行业进行约束和规范管理,这也造成了会展业诸多问题发生后,相关部门难以根据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法律法规的缺失,更需要从伦理道德方面来进行管理和制约。

2.会展业中的第三配置调节模式

针对会展业所面临的上述问题,对于会展业第三配置的调节模式主要有以下一些建议:

第一,采用信用记录的模式。主要是借鉴于银行金融业的信用记录管理模式。针对会展企业、会展主办机构、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等会展主体,建立相关的信用记录,对于在会展活动中违背诚信的行为记录在案,在整个会展行业内乃至于行业外部进行监督,对于会展诚信记录违背者,今后限制或禁止其从事会展业。

第二,发挥媒体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媒体进一步加大对会展业不良行为的报道力度,尤其是对于前面所提到的一些会展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以及展会中的骗展、侵权的行为,坚决予以向公众曝光。同时也要监督政府的行为,不能只唱赞歌,要敢于揭露政府寻租和官员腐败等一些不良行为。

第三,注重对会展业从业人员素质修养和职业道德的提高,定期举办培训,不仅从会展管理和操作技能方面,更要进行道德教育,同时要重视会展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建设。

第四,会展企业在管理方面,要建立人性化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奖惩分明,注重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去管理企业,避免企业管理者在权利上过于集中和权利滥用现象,实现民主化的管理模式。

第五,重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第三配置相结合。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努力挖掘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与道德建设和道德管理相结合,倡导和发展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为特色的会展业发展环境和氛围。

3.第三配置调节对于会展业发展的意义

第一,可以对会展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第三配置调节可以使会展资源在会展业主体之间得到有效地优化和组合,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实现会展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第二,对会展市场的秩序进行有效的维护。第三配置调节可以对会展市场竞争的主体秩序、贸易秩序、法治秩序和道德秩序进行有效地维护。主体秩序就是会展主体之间的关系和维系,包括会展主办、参展商、参展观众、会展服务企业、政府部门、会展业关联企业(旅行社、酒店、餐饮公司等)。这些会展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对于会展业的良性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贸易秩序主要是会展主体之间的贸易往来和项目合作;法治秩序是指约束和规范会展业各主体之间的法律法规的情况;道德秩序是指在会展主体进行会展活动过程中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操守。第三配置可以有效地对上述秩序的维护,从而实现会展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有利于政府对会展业的管理和服务。第三配置通过道德和伦理观念的约束,对政府在会展业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调节,减少政府的权利滥用、管理和服务缺失、寻租现象和现象。从而使政府在会展业发展中发挥更好的管理和服务作用。

第四,有利于会展企业的良性发展。第三配置调节有利于会展企业实现科学化和人性化的管理,建立起管理层和中低层职员的良好关系,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企业创新制度的建立,提高会展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五,有利于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推动会展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三配置调节能够提升会展从业人员的道德观念和职业操守,提高会展业从业人员的个人修养和总体文化素质,提升会展从业人员的忠诚度和工作敬业精神。通过会展业整体人力资源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促进区域会展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才储备条件。

第六,第三配置的调节,可以促进会展业的人才的培育,加强会展城市之间的友好合作,避免恶意竞争,将政策优势减弱的影响逐步消除,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扩大国际市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结构,通过历史传统和伦理道德来解决会展争端,促进国际会展业的友好合作和增加互信,从而为会展业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严清华,蒋旭.发挥公共信用供给中的第三配置功能.光明日报.理论版.2011(02-27).

[2]蒋旭.包容性视角下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生产力研究.2012(10).

[3]蒋旭.试论企业经济管理应如何强化与创新.时代金融.2012(08).

[4]蒋旭.论如何通过经济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经营管理者.2012(08).

[5]蒋旭.提高中小企业经济管理的市场竞争力策略.现代经济信息.2012(06).

[6]严清华.路径依赖、管理哲理与第三种调节方式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7]严清华.马克思主义第三配置思想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会展经济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开放共享服务理念实验平台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培养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东华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由院校两级投资、学院负责建设管理。多年来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实习基地,构建了教学、科研全方位公开共享的实验平台。

一、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内容与举措

(一)适应专业需求,建立并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坚持“市场需求就是办学方向,社会满意就是质量标准”的办学原则,根据生产业的发展要求,开设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等本科新专业。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了由课内实践(课程设计)、专业实习、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组成的梯次递进、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教学时数不少于教学总时数的1/3;为所有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基础课设定实践环节,并按照实践教学文件(大纲)的要求予以落实,对实践环节较多的课程单独设置实训课,独立考核;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践环节,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实践环节。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实验条件,先后投入近800万元进行实验室扩建和改建,建立了上海示范实验中心。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监控,通过现场观摩、检查学生实习报告等途径监控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确保实践教学取得应有的实效。

(二)整合实验资源。

分管教学副院长负责协调, 对实验用房、实验软硬件、实验师资等各种资源进行统筹规划、调配。设计并形成了专业实验流程、仿真、项目嵌入的教学模式。根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题,深入改革与发展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与学科研究相合、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相结合。建成了会计流程实验室、银行模拟与创新实验室、企业级软件平台建设与IBM项目实验室、IT治理实验室、物流供应链流程与仿真实验室、信息管理决策模拟实验室、会展经济管理实验室、旅游管理实验室等专业流程实验室。让学生在专业实验室中,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各种实验内容和验证实验结果,丰富实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为学科研究和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软件配置,为各学科添置相应教学软件,陆续购买了世格模拟银行、美狐旅行社管理系统、面向应用的仿真建模和分析系统Extend sim、Turbo SA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Abacus旅游电子商务系统、营销风险管理教学软件、酒店管理模拟系统等大型综合软件,对世华财讯金融模拟系统+行情进行了升级和续费。很多实验软件都是与市场相接轨的,为各学科专业实验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工具,优化了教学手段。

中心的教学资源除专职实验技术维护和管理人员外,主要力量来自经济系、企业管理系、会计系、信息管理系、物流与电子商务系、旅游会展系具有丰富教学水平和学术能力的教师队伍。目前,中心已经形成了由专业实验教师队伍、专业实验管理队伍和专业实验技术支撑队伍组成的一个基本组织架构,并在不断充实完善之中。

(三)改善网络环境。

经济管理实验室的重点在于软件的配置、使用、管理。经济管理软件分单机版和服务器版,综合性的大型实验软件基本上都是服务器版。服务器版又分为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和C/S(客户端/服务器)两种类型。实验软件的正常运行需要做好服务器及客户机的安全管理。实验室的公开共享需要良好的网络环境支撑。我们采用了先进的、成熟的网络主流技术、合理的网络结构,改变多厂商设备共存的局面,实现全网统一H3C,便于网络设备管理以及后期维护。形成了三层网络,核心交换机配置可以简化,将各个区域的VLAN下沉到汇聚上,形成核心汇聚接入三层之间的传输网络构架。实验室客户端设备采用固定内网地址、用路有器转换外网。(1)划分虚拟局域网VLAN。(2)建立服务器群集中管理,网络出口安装瑞星防毒墙RSW-1200。把所有的服务器集中放置,集中管理,定期维护。 (3)IP地址绑定。利用汇聚交换机H3C E126A把服务器MAC地址和IP地址与端口绑定策略,使服务器群免受ARP攻击的干扰。(4)利用出口综合管理防火墙,对整个实验室的网络通讯进行策略配置,提高全网使用效率。(5)所有实验室的客户机安装杀毒软件和防木马软件,使用保护卡管理。

(四)优化管理措施。

统一管理、全面开放。实行全天候免费开放制度,采用万欣机房管理系统进行上机实验管理,首先保证教学计划内的实验上机,其余时间免费向学生开放,通过学生有效证件的验证进行开放管理,刷卡上机。中心保障实验资源开放,开放了金融投资信息服务器和金融交易模拟实验系统和相关的配套信息服务系统、外贸edi模拟、多媒体会计模拟、企业经营决策、物流系列实验、人力资源模拟教学软件、博星电子商务实验、世格模拟银行、Turbo SA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教学软件资源,满足学生课外上机实验的需要。建立了FTP服务器,向教师和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方便地提交实验作业和获取教师的教学实验信息和资料。

在各实验室和楼道安装了二十四小时监控,统一管理共享教学实验室,节省了人力资源,增强了管理效率。所有实验室保持环境整洁、通风透光、宽敞舒适、干净卫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每一个教室都安装有必要的通风排气设备,灭火设施也有明确醒目的标识,有效地保证了学生上机实验环境的安全。大楼走道应急照明设备安装到位,大机房烟幕检测设施定期检查。实验室开放时间,要求值班人员必须打开进出两道安全门,保证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

二、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特色与成效

东华大学经济管理实验中心2007年11月批准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第三批上海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面向现代服务业的管理科学实验平台建设” 项目在全校2008年度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中排名第一。“会展产业网络化服务平台模拟实验室” 项目在全校2009年度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中获得优秀。

(一)全天候开放管理模式。将学习的自、支配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在非课时间进行自由学习、实验。同时,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同时承担学院MBA、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的上机任务及校内其他学院的实验教学任务,提高了实验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和辐射作用。

(二)实验平台突出融合创新和学生自主学习,“知行技创”有机结合。实验教学体系不仅突出了实验内容的创新性、设计性和综合性,以及实验教学手段的先进性之外,还刻意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强调行为训练与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理论知识)、行(行为实践)、技(技能培养)、创(综合创新)”的有机结合,真正使得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三)实验教学与学科研究相结合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实验课程有实验教学项目支撑,教学成果突出。以多项实验类部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依托,教学效果突出,教学手段丰富、内容充实,学生获得的各类竞赛奖项充分体现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成果,对其他同类高等院校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四)自主开发与企业合作共赢发展。自主开发的教学软件“现代企业决策仿真系统”、“外贸EDI模拟实习系统”等实验教学软件系统,已经在上海、北京、天津、江苏等十七个省市近百所高校中得到推广与应用,受到用户广泛的好评。与IBM等国内外大型公司的长期密切合作,保证了实验项目和教学设备、手段与世界潮流同步,获得同行与用户、学生的广泛赞誉和肯定。

三、结束语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突出“服务”的理念,为学院各专业学科提供服务。整合实验资源、改善网络环境,优化管理措施。中心对教师、学生提供全天候的开放服务,构建教学、科研全方位公开共享的实验平台,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科技化、学生实践的立体化、学生使用实验室常态化、实验研究的简易化、学科建设的信息化、科研便捷化。

[参考文献]

[1]陈海泉,姚家奕.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与科研工作一体化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7):165-167,173

[2]杨荣彦,熊剑.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2):117-118,120

[3]胡桃,忻展红.论经济管理类实验中心教学管理平台的建设[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78-83

[4]刘明明,张建胜.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管理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4):166-169

[5]石永明,王玲燕.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问题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1(2):173-176

[6]赵锦域.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0(12):68-69

会展经济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本科;专业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强,旅游产业日益繁荣。20世纪80年代初期,旅游管理专业应运而生。从1981年南开大学、西北大学等8所本科院校获得教育部批准开办旅游本科教育以来,我国旅游管理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5年7月,国家旅游局的《2014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开办有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已达746所,在校生201161人[2]。研究新增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分布、规模及发展趋势,对已有此类专业的高校,特别是近年新增设此类专业的高校更快、更好地找准专业发展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同时,对拟增设该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以2011~2016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为主要参考文献[3],以备案或审批设置的旅游管理类相关专业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近年来旅游管理类专业增设的特点及态势。

1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增设数量分析

旅游管理类专业的数量扩张经历了先起后落、增势逐渐平稳的发展过程。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据统计,2001~2006六年间,新增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多达158所,这一时期,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2011~2016六年间,新增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只有31所。特别是2012年专业目录调整后,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因此增设专业势头明显趋缓。2011~2016年间,我国境内高校增设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会展艺术与技术、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5种旅游管理类及相关专业,增加专业点共计307个。其中旅游管理专业点增加31个;酒店管理专业点增加197个;会展与经济管理专业点增加60个;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点增加6个;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点增加13个(见表1)。专业增设数量最多的是酒店管理专业,其次是会展与经济管理专业,这两个专业增设数量占到旅游管理类专业增设总数的83.7%。两专业在短时间内得到“井喷”式的发展,这与高校招生规模的急速扩张以及专业增设的非控制性都有很大关系。

2增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专业性质分析

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旅游管理类专业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四个本科专业,均授予管理学学位。其中,旅游管理专业2011年及以前,属于目录内基本专业,从2012年起,属于国家控制布点专业;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两个专业2011年及以前,属于在少数高校试点的目录外专业,2012年起,成为目录内基本专业,因此,这两个专业增幅最为明显;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属于目录内特设专业。本文的研究范围还延伸性地包括与会展经济与管理密不可分的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该专业授予文学学位,属于在少数高校试点的目录外专业,近几年本科院校增设该专业的意愿极低,目前在招的院校主要有:上海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吉林动画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广西财经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

3增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院校地域分布

分析增设专业的院校所属地区我们不难发现,全国范围旅游管理类专业增势都比较明显,尤其是华东各省最为突出(见表2)。注: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重庆);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4增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院校办学类型

本科院校的办学类型分为两种,一是普通本科院校,二是独立学院。统计显示,增设旅游管理类专业的普通本科院校28所,独立学院3所;增设酒店管理专业的普通本科院校156所,独立学院41所;增设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普通本科院校50所,独立学院10所;增设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的普通本科院校12所,独立学院1所;增设会展艺术与设计专业的6所高校全部为普通本科院校。普通本科院校与独立学院增设专业占比如图1所示。

5增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院校性质

2011~2016年间,增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院校274所,院校性质涉及综合类、财经类、理工类、师范类、艺术类、旅游类、语言类、农林类、民族类、海洋类、医药类、政法类等,详见图2。旅游管理类专业所需背景知识和要求十分宽泛,不同类型院校在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时具备不同的优势与基础。例如,理工类院校往往凭借已有的地理学等学科优势,重视旅游地理等知识背景;财经类院校结合财经类专业优势,重视开发旅游经济等相关课程。但毋庸置疑,综合性大学在开设此类专业时办学难度低,优势更为明显,增设专业的前期办学基础更为雄厚,也更容易与已有传统优势专业相结合办出特色,有可能在今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也正是基于此,综合性大学增设旅游管理类专业的数量占到高校增设此类专业总数的37.8%。

6结语

旅游管理类专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发展正在由注重数量扩张的外延型发展向注重提升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过渡。结合区域发展态势,依托专业所属学校的已有优势,培养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专业特色是旅游管理类专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会展经济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会展策划与管理;会展策划教学;教学模式

一、开展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当前会展行业的高速发展,开设会展专业的院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增加。但是,我国会展策划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严重匮乏,高职院校作为我国会展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该课程教学模式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的可操作性,其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使得会展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快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使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更加适合市场的需求。

二、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的特点

(一)程序性强。会展策划与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强、程序性强的课程,从展会的市场调查、项目可行性分析,到展会策划,活动实施,最后展会总结,这是按照一个展会的整个策划实施流程而设计的课程,前后程序性强,又如在申请展会、消防安全检查、出入境物流管理,是需要按照国家相关部门部门规定逐步进行的,课程的每一章节相互独立,但又有前后顺序。

(二)可实施性强。会展策划与管理的可实际应用的方面很多,学生在校学期期间,可以利用相关知识自己参与策划组织一些校内活动,如社团活动、学生会主题活动、班级集体活动,规模虽小,但却可以处处运用会展策划的知识从专业的角度运作,边学习边实习。初次以外,学校内外的一些大型活动学生也可以积极参与,如校内运动会的策划与举办、校外一些庆典、展览、会议,学生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这些活动策划实施的优缺点,讨论会展策划与管理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如何得以应用。处处都有学生学以致用的地方。

(三)变化性强。会展策划与管理这门课程是从一个新展会从开始到最后的各个环节进行讲解的课程,这是一个完整的流程,但是现实展会中,很多小型展会和很成熟的展会中间有许多环节是省略的,一些新展会的策划其顺序也会有所不同,所以这是一门在实际应用中变化性强的课程。

三、会展策划与管理教育现状分析

但从目前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会展人才培养效果并不理想,会展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遭遇寒流。据上海几家主要会展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一般不太愿意招聘刚刚毕业的会展专业学生,却乐于招用IT、机械、印刷、外语等专业的毕业生。究其原因,会展课程设置不科学,实践教学不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差。因此,如何全面提高学生质量,如何使会展毕业生能“学以致用”,适应职业需求,已成为会展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会展业被称为国家经济的晴雨表,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通过会展业就可以得到很全面的诠释。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时间只有十几年,而会展教育的兴起也仅仅始于2002年,这个相当年轻的教育业在培养学生方面也显示出了其不足,对于会展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也相应地被提上日程。高职院校能否主动、灵活适应市场变化,是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教育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的切入点。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高理论性,在实际操作时候的高度灵活性,使得这门课程在讲解显得较为空泛,实施的时候显得英雄少有用武之地。本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急需进行改革,努力打造新的适合现下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的目的。

四、会展策划与管理教学模式探讨

(一)尝试不同的授课方式。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部分章节采用项目驱动型授课方式,如市场调查、会议策划、新闻会策划等内容,以作业展示的方式、由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老师此刻转化为导师,指导学生利用教材的相关理论策划相关的活动项目,进行教学理论的加深体验和升华。又如立项策划的部分,则可以采用夹心面包的教学方式,老师先给同学们进行理论教学,再由同学们在课下分组做不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在课堂上以竞标的方式展示,选出最佳方案,在此过程中,老师则指导学生利用相关理论知识丰富完善自己的方案,最后再次总结立项策划相关的理论知识,这种夹心面包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参与度增加,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设置符合本专业的课程结构。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有会展专业,但是培养方向和目标不尽相同,同样,虽然很多高职会展专业都设有会展策划与管理的课程,但是其课程结构也是有不同侧重点的。

高职院校应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其中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的内容设置、课时长短应该有所区别,会展设计专业中的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可能是辅修课程,而会展外语专业的会展策划与管理可能就是专业课程,而会展经济专业则应该是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地位不一样,其教学的安排也相应有所变化。

有些会展经济专业的课程中除了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之外,还有会议运营与管理、会展概论等课程,这些课程在某些章节方面是有部分冲突的。会展策划与管理就应该与其他课程进行比较,删减重叠的内容,如:会展概况介绍,会议策划等章节,只注重讲会展策划的内容,对会展活动中的会议策划则略去或简讲。那么本课程的核心章节就逐渐凸显出来,对这些核心内容进行项目驱动式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样会展策划与管理的课程结构才会更符合本专业的实际需要。

(三)开展会展策划活动。 项目驱动是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更好的学习某个内容,但是它仅仅是整个课程的一部分,会展策划与管理这门课程如果想达到良好的效果,还需要通过一个活动把整个知识串接起来,这就是策划一些小型的校园会展活动,从活动策划的前期到实施,让同学们更多的利用理论知识来细化执行学期末为展会开展时间,这样,这个课程就得到了系统的学习和实践。

(四)参与各类会展策划比赛。如果说开展会展策划活动是本课程的一种教学模式的话,那么这种模式也仅仅是简单的理论应用,这个方式是否得到同行的认可,能否经得起社会的检验,那就应该通过参加各种会展策划比赛来进行考核了,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与这种比赛,在比赛中学习、提高、升华自己也是该门课程授课的一种教学模式。此后,这种参赛方案还可以作为教学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继续修改。

(五)课程与实训课程相结合。会展策划与设计模拟实训:通过对会展策划与设计模拟系统软件的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会展策划活动的基本流程和相关技巧。

(六)指导毕业设计。 鼓励学生在写毕业设计的时候选择会展策划相关的方向,通过论文写作继续加深对该门课程的探讨。在以往的毕业设计中,学生的毕业设计大多时间是在校期间完成的,但是这种纯理论的写作方式已逐渐跟不上时展的脚步,高职教育相对于本科而言要兼顾职业技能的掌握。那么建议学生在写毕业设计的时候多参与社会实践、实习活动,在此过程中观察、参与学习会展策划的相关内容,使该课程的学习得以延续领会。因此,建议学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由双方出资来提供机会和创造环境让学生得到锻炼,将毕业设计、岗前培训和就业安置相结合。毕业设计的环节大部分都要放到企业中去进行,同时还要进行上岗前的培训,那么企业可以通过这一具体环节,对毕业生进行全面而又直接的了解与观察,并以此作为企业是否接受他们的有利依据。

五、结语

会展行业的实践性很强,要使会展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踏人工作岗位后能够适应会展企业要求,我们的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要强调实践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课上课下提高学生的参与实习体验,只有同时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才是企业所期待和欢迎的。

会展策划与管理人才是会展业发展急需的核心人才,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正是围绕培养学生会展策划与管理的能力而开始的核心课程。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必须正确面对现实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明确市场需求,抓住市场机遇,在教育理念、课程定位、课程内容设置和实训实践等方面入手进行适合社会需要的针对性的改革,遵循高职院校会展教育发展的规律,理顺发展思路,积极进取,发现需求,创造需求,以适应市场对高职院校会展专业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曾亚强.从会展产业到会展专业――由会展业引起的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05.

[2] 狄野. 当代中国会展设计发展的新特征[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9(6).

[3] 黄春滨.高校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教学档案,2009(2).

会展经济管理范文第7篇

看似形式一片大好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面对现实,作为会展人,在2016年里应理智思考中国会展业发展和布局。因为,即使到了如今,高角度上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时间还很短,还处在发展初期,处经验积累期。

我国的会展业依然面临着以下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没有品牌,乱象丛生,各种小公司遍地开花

会展行业的展览内容繁杂丰富,竞争也尤为激烈,只有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承办像世界互联网大会这样有国际品牌效应的精品。我国目前大多数展览商只注重数量而不注重品质,忙于经营承办小型的,展览平米在1万平米以下的展会,而无法登上更高的国际市场。大多数从业者根本没有关注自己所提供的服务质量的好坏,导致展览效果很不尽人意。

二,行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只重建设场馆,不重视软件实力提升

在我国部分城市,一些地方展览场馆在建设之初并未考虑到市场接受度,也没有讨论是否符合会展业发展的规律,而是只是因槭堑钡卣府的行政命令,并非一种市场行为。这也反映出当前对会展业发展的误解,众多政府官员误以为只要大兴土木,建造了大型高档的展馆,就必然能够承办国际级高档次的展览,以求发展本地的区域经济,仅仅依靠硬件条件就像机身与竞争激烈的国际展览市场是不可能的。我们建造的场馆只是我们走人国际市场的基本条件,不能只依靠场馆就带来效益。我们在众多失败的教训中总结:在展馆的建设上铺张浪费,一味只知道盲目开工建馆,而不注重结合本地实际条件与市场需求,这必然成为经济发展的败笔。很多西部城市内的场馆的利用率普遍偏低。按照国际惯例,作为场馆盈利,场馆每年的利用率必须达到50%以上才有可能实现,带动城市发展,而在我国大多城市,场馆的年利用率往往不足20%,这必然造成当地资源,人力的大量浪费,刺激经济不成反而成为当地经济起步的绊脚石,也同时带来行业内的恶性竞争。问题第二点是有关从业者素质。我国会展业从业者素质普遍不高。

三,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发展欠缺,行业管理无规则

会展业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新兴行业。过去很多会展是由政府部门承办的,这就反映出会展产业在当地没有走入市场,市场规律抓不住,必然不能成为市场的主流。

那么,该如何改变,让会展业在2017年里能够更好的健康良性的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我国的特有的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的国家政府职能提出严格的要求:切实把经济管理职能严格转化,转化为市场主体服务和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环境上来,较少中间环节和政府审批,干预。政府可以通过中长期规划、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市场规则等手段,引导、规范行业发展,帮助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具体到会展业来说,一是政府较少政府自身主办展会,由市场实现其功能的商业性会展;二是要减少审批环节,简化流程,放宽市场准人,鼓励更多的民营合资会展企业进入市场。促进展览市场的充分竞争和结构合理化;三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市场规则的建立和市场监管上,为企业公平竞争创造良好条件。

会展经济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经济生态圈 会展经济生态圈

一、会展经济生态圈的概念与内涵

狭义上看,会展经济生态圈是以会展项目为核心,会展主办方和组织者以及为项目正常运行提供全流程技术支持和服务配套的相关行业,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限制内,极力促进会展项目的开发与推广、管理与发展,满足作为会展项目消费方(参展商、专业观众、一般观众)的需求,从而使各个相关主体从项目运营过程的各个环节取得各自最大利益的价值环。

会展业从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会展项目执行和运营管理提供支持的各个行业彼此具有协作关系,它的生态构成类型是协调互助型。整个生态圈的相关行业包括从事一线会展项目策划与组织(生产)、营销与推广(促进)、消费(消化)的行业:专业会展企业、会展场馆和运营组织机构、展示设计公司、展览服务机构等;还包含为会展项目提供支持和服务的行业:展示物品运输、展品存储、商务旅游、广告营销、住宿餐饮、通讯及交通等;同时还包括会展项目举办地城市为会展项目顺利开展提供的各项基础设施:绿化环境、轨道交通、治理卫生等。

从会展产业链角度去看会展经济生态圈,所有之间都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可以将整个会展行业划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板块。所谓会展业上游是指,将承办会展的企业视为核心,经营会展项目的策划、开发、组织和宣传等内容,其基本上都是会展服务企业以及主办企业。事实上,产业链表示的是,对主体项目的创意策划,以及对主体项目的宣传等。上游企业主要使用概念设计以及组织发展等方式,实现产业链不同节点的联系,整合各环节资源服务会展项目主题。会展项目策划是在充分考虑地点、行业与产品特性、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偏好等重要因素前体下,涉及会展项目运行的全过程,含主题、定位、操作方式、运营管控和风险防控、工作人员任务安排、物流运输安排等;会展项目组织协调是对实现项目主题和概念,为资源整合和相关活动的展开进行沟通调节,涉及招商招展、场地选址与落实、配套服务安排等,必须和相关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等进行沟通,同时还要与当地的交通运输部门进行对接。

所谓会展产业链中游是指,以会展场馆为主的场地租赁和运作、设施设备、配套服务等业务环节。中游环节是会展项目的具体运作和实施阶段。

会展产业链的下游指,为会展的举办提供支持的机构,主要包含那些直接或间接提供资源或服务的部门。包括展示设计装修、展品运输与管理、保险、旅游、广告、交通、餐饮、住宿、娱乐、购物、法律咨询等机构。

因此,会展经济生态圈主要是指,在一定的行业内外部环境条件支持下,由特定关联的行业内外组织和项目参与主体组成的一个动态结构系统,这些组织可能是国家或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公司、高校、研究机构、公共服务组织及其他各种与整体会展业运营有关的关联性组织,会展经济生态由占据不同“关键节点”的企业组成。这些企业的关键点相互关联依靠,假设转变其中一项因素,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竞争者、合作者和替代者均发生变化。会展经济生态圈是将循环经济原理应用于会展行业市场战略后的新生概念,与自然生态系统类似,会展经济生态圈的特征是,具有大量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存在的会展经济参与主体,所有行业内外参与者都与其他参与者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产生一种抱团取暖的效果。会展经济生态圈中的各参与者彼此命运相关联:如果行业生态圈健康,所有参与主体能够繁荣共生;如果不健康,相关参与主体都会连带受挫。参与主体应该从相互争斗,转换为怎样更好的共生合作发展,把原来注意力从内部能力上,移到关注共生共融的合作关系上。

二、会展经济生态圈特征

从整体上看,会展经济生态圈的特性包括协调性、可控性和开放性。

(一)协调性

会展经济生态圈是一个相对灵活的会展经济生态结构,其内部企业拥有非常强的自我优化能力,上下游企业之间可以实现良好的信息传递和沟通,不方面拥有优胜劣汰的筛选机制,另一方面还存在互利互惠的协调机制。结合以会展项目为中心的产业链,各参与主体责任明确,形成会展产业链闭环。

(二)可控性

会展经济生态圈的可控性主要由行业调节者(行业协会等)来体现。作为调节者,还扮演着监督和维护会展经济生态圈的角色。一方面需要借助会展经济研究机构、专业研究院,以及政府部门等第三方机构,制定出符合需求的的政策制度和行业规范,管控和协调会展经济生态圈的相关利益主体的内部关系,调节和优化会展经济生态圈的健康发展氛围;另一方面,内部参与主体有序竞争,保留收效好、成长迅速、抗风险和创新能力强的行业参与主体,淘汰收效差、成长慢、盗用别人创意的参与主体,从而保障会展经济生态圈持续有效的发展。

(三)开放性

事实上,会展经济生态圈是一种开放系统,其在发展过程中,能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有效的l展、成长空间,而且可以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转行和退出的余地。随着会展业成为区域经济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城市形象经济之后,会展经济的作用日益突显,展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所以,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开始关注展会经济,并且展会经济生态圈能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有效的发展、成长空间,而且可以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转行和退出的余地。此外,会展行业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其很容易受到经济政治环境等外部环境的干扰。

参考文献:

[1]琚胜利等.基于城镇体系的中国会展经济空间结构研究

[J].城市规划学刊,2006(1).

[2]吉广林.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生态圈构建及平衡机制研究

[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3]孙翌伦.打造适合深圳发展的“会展生态圈”[N].深圳商

报,2008(2).

[4]赵驹、郭靖.成渝经济区会展业共生发展途径探究[J].人

民论坛.2010(10).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五大功能区差异化发展战略视角下重庆会展经济生态圈重构研究”(项目编号:2014PY58)的阶段性成果。

会展经济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生产型服务业,集聚,转型升级

一、生产业集聚理论概述

生产型服务业是为生产领域提供服务的产业。生产型服务是中间投入,它参与生产过程,转化成商品价值。它促进生产效率,激活要素市场,加快要素重组,促进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微笑曲线价值链两端的研发与营销都是生产型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对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生产型服务业以集聚为主要组织方式,但是,不同的生产型服务业却因其性质而倾向于在不同的区位集聚。譬如,金融业对信息要求非常高,金融企业倾向于在CBD集聚,与金融相关联的会计、法律等商务服务业也倾向于在CBD集聚。物流业对海港、空港、公路、铁路枢纽等基础设施具有依赖性,因此,物流企业经常集聚在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的周围。科技服务业对高级人才与知识供应的要求高,而高级人才对生活舒适度、生态环境等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科技服务业经常集聚在高校集中、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生态区域。

二、东莞生产型服务业集聚发展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1、金融集聚作用有待提高,直接融资的发展潜力有待挖掘

东莞金融以银行为主,且以本土银行为主。银行创新受制于银监会严格的政策约束,区外银行在东莞的分支行创新更受制于总行决策。因此,东莞金融创新艰难。东莞资本市场发展不足,金融工具创新不足。东莞金融市场不足的地方,也正是东莞金融可以挖掘的潜力所在。

东莞的三个经济增长极:市区、虎门港与松山湖高新区。市区的金融商务区建设正在规划进行中。虎门港的物流金融、松山湖的科技金融的潜力还远远未能发挥,亟待挖掘。金融市场体系以银行为主,以间接融资为主。发达国家和地区资本市场发达,直接融资占优。随着东莞资本市场的发展,东莞证券公司或者一些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将在东莞金融集群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主导作用。吸引海外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创司进驻东莞,是东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路径。

2、港口物流发展落后,镇区会展品牌不突出

东莞拥有虎门港口,又具有广州、深圳之间的交通中点,具有充足的货源,因此,物流业发展具有天然优势。但由于虎门港的延迟开发,东莞的物流业市场由香港、深圳、广州瓜分,东莞物流公司接近一半是深圳、东莞物流公司的分公司。东莞物流业处于幼稚期,行业标准缺乏,物流公司多以运输业务为主,运输业内竞争秩序较乱。

东莞会展面临珠三角各城市的激烈竞争,理应根据自身产业资源与市场,打造“华南工业展览之都”。当前会展集群分布在市中心和厚街,布局基本合理。工业镇区一镇一展,镇区展会品牌营销应该更加努力,打造著名镇区的会展品牌,譬如,虎门服交会,可以再上档次,建设上层次的展览馆。镇区会展资源存在空置现象,镇区会展资源应该进行整合,共享会展资源。

3、松山湖科技服务集聚度有待提高,人才集聚度有待提高

东莞科技服务业并不发达,与广州、深圳相比。东莞加工贸易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这一定程度抑制了东莞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但是,加工贸易企业只有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成功转型升级,而这必须要增加科研投入。这对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市场需求。东莞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推动经济转型,也需要科技服务业提供相应服务。

目前,东莞的科技资源过于集中在市区,但市区的高校资源并不丰裕。松山湖集聚了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学院等高校,以及众多的研究机构。但是,松山湖对科技服务业的集聚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松山湖科技创新与高校的合作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松山湖需要进一步的集聚高等院校。

三、东莞生产型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建议

1、推动金融自由化,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与科技金融

集群是种公共产品,需要政府搭建舞台。对于金融集群来说,同样如此,需要政府的规划、建设。东莞政府正在规划建设东莞的中央商务区,这将为发挥金融集聚以及其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起到很好的用处。东莞推动金融集聚,可以在以下方面努力:第一,大力推动金融自由化。东莞是我国加工贸易转型试点城市,这需要金融创新的支持。金融创新或者试验,需要金融自由化。减少对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限制,减少对民间金融机构发展的限制。第二,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与科技金融,推动虎门港的物流金融业集群与松山湖的创新投资业集群建设。第三,总部建设、商务服务业与金融集聚在空间上高度关联。吸引公司总部、商务服务业与金融企业集群共居。第四,发挥外资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在金融集群中的主导作用。

2、高起点建设虎门港,打造珠三角东岸的会展走廊

物流航运带来国际贸易、国际结算、商务服务、旅游酒店等一大串关联产业的兴旺。东莞定位为珠三角新兴物流城市,谋求以港兴城,这战略是英明的。东莞要在物流会展业上有所作为,可以:第一,高起点建设虎门港,与全球港口联网,同时与周边镇区关联,与广州、深圳、珠海等周边城市的港口群展开合作,在上中下游之间可以有投入产出的联系,同时错位经营,专业化生产。第二,加快发展保税物流,促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第三,制定物流业标准,规范业内竞争秩序。整合物流业众多的中小企业。第四,加大镇区会展品牌的营销力度。整合镇区之间的会展资源。第五,与香港、深圳、广州的会展资源整合,打造珠三角东岸的会展走廊。

3、提高松山湖对科技服务业的集聚度, 创新镇区工业科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东莞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或者新增的新兴战略企业,都需要以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松山湖高新区在东莞转型升级中起着引擎的作用,但是其科技资源集聚与科技创新能力发挥还不够。东莞以集聚方式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建议:第一,镇区利用其工业基础,发展相应的工业科技创新。譬如,石龙的电子信息科技,厚街的家具科技等。鼓励有条件的镇街积极探讨设立科技服务业专项资金。第二,提高松山湖对科技服务业的集聚度。科技服务业布局与高校相关联。当前东莞高校主要布局在松山湖,科技服务业也应该集聚在松山湖。改善松山湖与广州、深圳的交通,改善松山湖的高级社区生活――更加时尚、艺术、现代化,加大松山湖对高级人才、高校、科研机构的集聚力度。第三,加快与港澳台、欧美日的先进的科技服务机构的合作步伐,引进、研发适用技术,鼓励二次创新。

参考文献:

[1]原毅军.面向全球市场的中国服务业发展(M).大连理工出版社,2008.

[2]王子先.中国生产业发展报告2007(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3]邓宇鹏,王思煜.东莞城市发展报告2009•金融危机下的产业升级和社会热点(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4]何骏.全球生产业崛起及中国的对策(J).亚太经济,2008(5).

作者简介:

会展经济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大连;会展;会展物流

一、大连会展物流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在中国会展行业的高速发展过程中,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越发明显。正所谓的风险与收益共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单单是给中国会展物流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也给中国会展业打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大连地区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缺乏整体性、供应不足、服务水平低、专业人才不足等六个方面的问题。

1.会展物流组织整体观念不强

在发展会展物流业的过程中,组织者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会展物流的运作与发展。目前,大连会展物流的组织者主要由搬家公司、零散物流企业构成。这些组织者受其管理水平、运作能力、技术水平的限制,提供的服务大多集中在低水平运输、仓储等环节,缺乏系统性、整体性,不能从完成一项会展物流项目的全局出发,对会展物流进行合理规划,进而造成资源浪费、服务水平低、管理不完善等问题。

2.会展物流服务商供给不足

目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正处于分散式向集中式发展的转换时期,因此现代化服务型供应商数量不多,专门从事会展物流的服务商更是凤毛麟角。虽然一些知名的物流公司已经开展了会展物流业务,但由于这些公司对会展物流的特殊性理解不够,所以专业化程度还是很难满足现代会展业的要求。

3.会展物流服务商服务欠佳

会展物流所覆盖的内容非常之广,其中包括展览物品从提供地到会展地之间一切的物流活动,并针对会展物品制定一套高效率、低成本的完整的物流规划,从而实施,并加以控制。这一系列过程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从业经验的会展物流人才,还要把贸易,法律等诸多因素紧密结合起来,各个环节上的配合很难达到所要求的连贯性,所以会展物流服务商所承担的风险就会增加。而现有的会展物流服务商由于其会展物流管理经验不足、专业技术水平低,专业人才匮乏,很难满足会展承办方的要求。

4.专业人才不足,服务理念落后

会展物流在整个物流行业中属于是新崛起的高端的物流行业。会展物流必须是要具有广博的商贸知识和丰富的物流实际操作经验,还必须对会展业有所了解的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进而才能给会展商提供更高水准的全程物流服务。而人才的缺乏,将长期制约中国会展物流业的发展。

二、大连会展物流的改进策略

1.加强会展物流的整体规划

会展物流的发展,需要加强整体的规划服务。这要求我们要将社会资源行之有效的紧密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来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性个性化的需求。通过在全国制定统一的执行标准,统筹社会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会展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在国际知名物流企业的带动下,引领我国物流企业向专业会展物流服务商发展,将会展物流做大、做强。

2.发展专业会展物流服务公司

由于会展业务涉及广泛,涵盖物流业务内容多,业务之间缺乏连贯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从事会展物流的企业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为了发展我国专业化的会展物流服务商,应放宽政策,大力吸引国际知名物流服务商,尤其是会展物流的优秀服务商在我国发展物流业务。我国物流企业可以借鉴其会展物流服务经验,引进其先进的物流技术,促进我国会展物流的发展。另外,通过创建会展物流协会,加强对专业会展物流服务商的扶持和管理,进而降低会展物流服务的风险,促使更多的物流企业朝着专业会展物流服务商的方向发展。

3.改变会展物流运作模式

在传统的会展物流运作模式中,各个参展商都是寻找单一的物流服务商。整套的物流服务都是由多个没有合作过的单一的物流服务商拼凑在一起组合起来的。这种模式不符合物流的规模经济原理,物流业务量小,单位物流成本较高。因此,应该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作为整个活动的唯一物流服务商,为全体参展商进行会展物流服务。在物流过程中,可以通过外包的形式,将物流业务分工给社会物流系统成员,进而增强协调性,实现会展物流的整体优化。

4.培养会展物流专业人才

会展物流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高校,二是通过职业培训。目前,尽管我国的物流教育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普及式的教育,但是有关会展物流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基本为“零”。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一方面我国需要加大力度在关于会展物流人才的高等教育培养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培养出既具有丰富会展的知识,又具备专业化物流技能的会展物流从业人员。另一方面,要从根本上加快开展会展物流的职业培训。学习和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物流服务理念,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条件,总结出一套适合于我们的“中国特色的物流服务理念”。从而提高会展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快我国会展物流国际化建设的步伐。

三、结论

随着全球化的脚步不断加快,中国的会展物流业本身就会受到国外的相关行业的影响,而作为中国东北地区一个重要枢纽的大连市,发展好会展物流业就更加重要了。因为会展和物流本身就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二者的发展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希望本文提出的建议能够对大连市未来会展物流的发展起到积极地作用。

参考文献:

[1]滕世金.基于会展物流服务的物流商选择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交通学院,2011:1-65.

[2]许行,李文翎,谢凯程.我国会展物流研究综述与展望[J].物流科技,2010(10).

[3]梁海琼.会展物流与相关技术——会展物流现状与发展趋势[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8(5).

上一篇:实践方法范文 下一篇:勘察合同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