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经济范文

时间:2023-02-24 11:05:28

会展经济

会展经济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会展经济 发展对策

近年来,会展经济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并在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发展会展经济的意义

会展经济,是指以会展业为主导,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会、博览会和会议,展示商品、传递信息、创造商机、刺激需求,直接或间接带动运输业、旅游业、广告业等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经济。会展经济不仅具有商品展示、交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功能,而且具备信息咨询、投资融资和商务服务等配套功能,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会展经济能生产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全球每年会展费用在3000亿美元左右,占世界总GDP的1%左右,且会展经济综合效益高,其利润率在20%~25%以上。因此,发展会展经济可使主办地获得更多商贸机会和创造更大经济效益。北京市统计局的报告显示,在2005年~2008年的“奥运投入期”内,北京市GDP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11.8%,较“十五”期间提高了0.8个百分点,其中2007年受奥运影响GDP的拉动幅度增长最大,达到1.14%,2008年则为0.85%。2004年~2008年间,奥运因素共拉动北京GDP增加1055亿元。

会展经济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承办地经济的发展。会展经济涉及服务、交通、通信、旅游、咨询、广告、餐饮和住宿等相关行业,不仅可以培育新的产业群,而且还可带动这些相关产业的迅速繁荣。据专家测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为9。这样高的产业关联度使得会展经济成为带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会展经济所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技术流,无疑将促进主办地多种产业的大发展。

会展经济可提高主办城市的知名度,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举办会议、展览会和博览会,可以向世界各地的参展商、贸易商和观展人员宣传主办城市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展示城市形象,扩大影响,提高主办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推动主办城市的繁荣。

会展经济的发展可增加就业。据英联邦展览业联合会的调查,每增加1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就可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会展经济的带动作用可为举办地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

会展经济的功能和作用是综合性的、全方位的,是一个前途广阔的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可从多方面带动和促进一个主办城市整体经济的发展。

二、会展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会展业进入我国的时间较短,还不成熟,因而会展经济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些问题。

展馆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和合理布局,展馆规模偏小,供需矛盾突出。目前我国展览中心展览面积普遍偏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加入WTO,会展业将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届时,不少国际专业展都将超过十万平方米甚至达到几十万平方米的规模,这将使展馆面积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会展业缺乏有效的行业自律,规范化程度及管理水平低。目前的展览会太多太滥,主题雷同,举办频率过高,而且存在骗展现象,有待整顿。

专业会展人才的匾乏。与国内外同行交流也较少,导致展览水平不高和人才的缺乏,这严重制约了会展业务的开展及会展组织水平与服务质量的提高,从而导致会展经济发展水平低,缺乏竞争力。

会展主题不明确、无特色,缺乏名牌会展,竞争力不强。目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名牌会展和精品会展较少,举办的各种会展大都缺乏明确的主题定位,会展主题与业内最新市场动向不一,不少会展没有重点,制约了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发展会展经济的对策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展经济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会展经济发展必须采取新的思路和对策。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会展经济进入我国的时间较短,因此,大力发展会展经济,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对会展经济重要性的认识,这是发展会展经济的前提条件。具体而言,政府应把发展会展经济纳入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扶持会展经济的发展。同时通过举办会展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加强对会展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并积极推广会展经济发展的先进管理、服务和技术,提高社会各界对发展会展经济重要性的认识。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会展经济的发展规模应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借鉴国内外会展经济发展的经验,树立全局观念,作整体统筹规划,场馆建设应与周边地区形成互补,优化区域空间布局,避免因重复建馆造成的资源闲置。

成立会展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和协调。应尽快组建展览行业协会,制定会展业发展的规划和目标,并组织实施;负责制定会展业的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和协调;负责对会展业的质量和展览会的资质进行评估和认证;负责统揽与国内外展览界的交流联系,对展会提出指导意见,协助政府整顿市场秩序,重新整合会展业,使会展市场合法化、透明化。

大力推行名牌、精品和特色会展战略。发展名牌会展必须结合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及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确定办展内容和主题,使会展富有特色,具有一定的规模,争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名牌会展。

加快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会展人才。造就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会展人才是加快会展经济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可通过邀请国外著名的专家和展览公司介绍会展组织、设计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会展人员的组织、管理及服务水平;也可通过建立会展业的职业资格等级制,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不同层次会展人员的水平。

引入国际运作机制,提高会展业的国际化水平。引入国际运作机制首先可以通过合展、合资等形式积极组织国外展览公司到国内来联合办展,提高国内会展业的办展水平;其次,积极争取国外著名的展览公司到我国来开展会展业务,扩大我国展会的国际声誉,吸引更多的国际参展商和国际观众;最后,可积极组织国内的展览公司到国外举办展览活动。

参考文献:

会展经济范文第2篇

会展经济,是指以会展业为主导,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会、博览会和会议,展示商品、传递信息、创造商机、刺激需求,直接或间接带动运输业、旅游业、广告业等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经济。会展经济不仅具有商品展示、交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功能,而且具备信息咨询、投资融资和商务服务等配套功能,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创意

会展创意不仅仅是一个点子,而且包含全面的市场调研和推广方案,是把会展看成客户的营销工具来帮助客户达到营销目标的基础。所以,项目就是会展企业生存的根本。一个会展企业如果没有好的会展项目,那就意味着有随时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好的会展项目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需要经过专业人士的万般思考,详细策划,是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诞生的。因此,一个会展企业是否拥有高素质、高水平的策划谋事人才,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个会展项目从策划开始到最后落实,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策划项目必须要考虑好所选项目的生命力是否旺盛,可以选择那些造血功能强大,能够滚动式发展的长线项目,也就是可持续发展项目。一般来说,以当地或全国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为基础的专业性会展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势头强劲;以经济较发达地区流通中心、物流中心、集散中心等为基础的综合性展会可持续发展势头强劲;以政府重点发展、鼓励发展、优先发展产业为基础的会展项目可持续发展势头强劲等。

二、运营

运营是会展从招展到最后实施的全过程的成功管理,是组展单位综合实力最全面的体现。做好参展商的组织、服务工作是会展成功的关键。

首先,在参展商报名时,用填写表格的形式,了解他们的参展需求及其相关信息,是做好会展筹备期相关工作的依据;了解参展企业的产品定位及结构,将他们安排在不同的展区,可体现会展的专业性,同时还可以方便专业观众查找;了解参展企业的品牌实力、合作需求,可以有目标的为他们寻求目标对象。同时,参展商的这些信息也可以作为会展招商的依据。

其次,会展有了参展商,根据他们的需求组织观众,这是一个专业会展成功举办的重要工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做好专业观众的组织工作,如:通过各类会展的宣传、广告和网站;通过商业机构有组织的邀请;通过参展商邀请他们的客户等方式。

最后,大会现场高效、系列的服务,是会展组织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展期短短的几天里,各类相关人士的集合、各类活动的集合、时间的限定等使各项组织工作的效率显得至关重要。现场的服务工作直接、具体、综合。面对如此复杂的服务工作首先应做好情况的分析,做出解决的工作方案。对工作人员做好培训,使其能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应要求工作人员每天对参展商进行巡查,在了解贸易成交情况的同时,为他们解决一些细小的问题。

三、品牌

会展品牌是一个展览的生命,也是参展商和参观人员投入的时间和资源最重要的保障。要培育一个品牌会展,首要的是会展运营机构要树立牢固的品牌观念,认识到只有走品牌化发展道路,会展才可能持续发展。树立了这样的品牌观,会展运营机构才会从举办地及场馆的选择、主题的立项、会展活动的策划、会展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会展的创新等具体方面来实施会展的品牌化发展。同时,必须认识到会展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展的运营机构要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确立会展的品牌发展战略。只有在较长时间内坚持一种战略,而不轻易游离的会展运营机构才能赢得最终胜利。

要扩大会展品牌影响,必须拓展品牌空间。会展品牌空间包括时间、地域和价值三个方面。时间方面主要指会展举办期的长短、举办的频率等,当会展发展到一定程度,适当延长举办时间,或增加办展频率,可以提高总效果;地域方面主要指会展的地域扩张,比如一些国外著名会展在其他国家办展等,可扩大会展品牌在世界范围的影响;价值方面主要指品牌的综合经营,品牌的物化形式,如名称、标识、吉祥物等是重要的品牌资源,要善加保护和利用,通过与高质量、高层次客商的合作,取得品牌的综合经济效益和影响力,提升品牌的价值。

四、团队

团队不仅是一个会展公司长期发展的基础,更是客户能够得到服务的全部体现。会展业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既要培养一批熟悉国际会展惯例、精于会展市场开拓、善于会展管理的专门人才队伍,又要加大对会展翻译、导游、服务及提供服务接待人员的培养培训力度。可通过邀请国外著名的专家和会展公司介绍会展组织、设计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会展人员的组织、管理及服务水平;也可通过建立会展业的职业资格等级制,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不同层次会展人员的水平。

具休说来,会展团队中的人员应具备以下四大素质:①广博的知识。作为专业会展人才,应该是一位通才。会展涉及许多方面,需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懂得许多技巧,在会展现场还要会熟练操作相关器材、仪器和设备。②交流能力。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营销能力,同时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一般来说,一个专业资深的会展人才至少熟练掌握两门以上的外语。③项目策划和管理能力。作为策划者,要有创新能力,能不断开发新主题,赋予现有的展会项目新的元素;同时还需根据不同行业的展览特色,制定会展计划,并管理项目。④适应性要强。从事会展工作,必须与多方面人员打交道,要进入各种场合,要面对经常变化的情况,因此需要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快速应变的能力。

综上所述,只有遵循了以上四点建议,会展项目才能举办的有声有色,回味悠长,会展公司的发展才能具有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俞华朱立文:《会展学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10月

会展经济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展经济 角色定位 经济效应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全球市场的商贸行为就像一个大型市场,缩短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而使时空距离变得更加紧密的,无疑就是展会业。会展经济,是指由于会展业而带动的相关产业,并形成商机无限的全新行业经济。可以说,会展经济,在近几年,迅速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又一驱动。作为现代化服务业的门类之一,会展业能带动交通运输业、物流业、建筑业、商业、广告、旅游、金融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一、义乌会展业发展概况

义乌拥有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批发市场,市场经营面积470万平方米,商位7万多个,集聚了全球各地数十万家企业的170万种商品,与全球21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建有全国一流的国际博览中心,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共有室内国际标准展位7000个。经过30年的培育发展,义乌已经建成了发达的市场体系,与市场相关的海关、商检、物流、金融、保险、宾馆、餐饮、旅游、出入境等配套体系高度发达。而这些都是会展业发展所必需的,因此,到义乌参展、采购,吃、住、行,以及商品的运输、交易等都非常方便。

凭借独特市场优势,良好的会展环境,突出的经贸实效性,义乌会展业走出了一条“以贸兴展、以展促贸、展贸互动、共促繁荣”的特色发展道路。义乌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潜力会展城市、中国最具魅力会展城市和中国最佳会展城市。

二、义乌市会展业发展中政府角色定位分析

义乌作为会展业发展比较好的城市,其会展业较发达除了由于拥有会展业发展的良好条件外,义乌市政府在会展业发展中比较正确的角色定位也是个重要原因。义乌市政府在会展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引领带动,做大做强政府主导型展会

认真分析市场需求,科学制订总体方案和各细化方案,突出展会特色,明确任务分工,完善展会筹备机制,认真做好招展招商、宣传推介、活动组织等各项筹备工作,积极改进行政推动方式方法,强化市场化运作能力,努力探索招展招商的新途径和新办法,按照各大展会特点统筹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充分激活展务执行单位的能动性,切实提高筹备效率和降低经济成本,确保四大政府主导型展会届届有提升,年年有发展。

(二)加强品牌引导,着力提高会展综合竞争力

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政府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和规章制度,让市场化运作的会展项目走市场化道路。坚持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相结合,每年在会展项目的数量上要适度增加,但是要更加注重举办质量。重点发展一批有利于促进市场繁荣、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有利于提升义乌国际影响力的展会项目。

(三)强化政府的协调和服务功能

市会展办加强服务意识,简化展会申办流程,避免了多头审批和重复管理。义乌市展览活动申办程序如下图所示:

义乌市展览活动申办流程图

(四)加强监管服务,促进会展业健康有序发展

严格依照《义乌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地使用会展专项资金,促使专项资金在打造品牌会展、培育龙头会展企业、推动会展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推动作用。充分发挥市会展业联合会的作用,加强指导,建立行业自律规范和经营规范,逐步建立会展宣传推广、统计、信息交流、行业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和引导会展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义乌市政府管理会展业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一)法律法规不完善

国家工商总局1997年颁布的《商品展销会管理办法》是我国现行法律效力最高的会展业法规。会展业发展日新月异,该部门规章已无法适应监管的需求。在展会项目准入、展位费定价机制和促进展会良性竞争机制形成方面未作明确规定,职能部门监管措施缺乏、行政处罚力度不够,等等。

(二)监管手段落后

会展项目的保护制度尚未建立,导致选择办展题材随意性较大,展品行业冲突或交叉情况突出;优质项目缺乏有效机制的保护,使一些优质项目受到非法冲击;展会信息监管不到位,导致虚假广告、骗展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展会主办单位随意将展会冠以“中国”、“国际”字样,擅自将义乌市政府作为支持单位,并以上述名义大规模对外宣传,参展企业得到的展会名称、规模、参展行业和主办单位等信息与实际严重不一致,造成参展商、采购商无法区别展会信息的真伪,由此产生了行业的信用危机。

(三)展览机构办展理念欠科学

义乌市展览公司的规模普遍较小,办展实力不强,在办展理念上也存在偏差,具体表现为急功近利。有的展览公司单纯追求展会本身的经济效益,只重视招展不注重招商,根本不下力气去组织观众,办展目的就是卖展位。有的展览公司办展之前不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和项目评估,看到什么题材好就盲目地上项目,一个展会只有一两个月的准备期,把展览会办成低水平的集市或展品大杂烩。

(四)监管力量不足

与国内许多城市相比,义乌市配备的会展管理力量明显不足。每年举办40多个专业展会,监管任务十分繁重,而会展办的正式编制只有8人,除了行业监管外,还承担了行业规划协调、展会培育引进、参与政府主导型展会筹备等工作,难以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监管工作中去。另外,工商、公安等部门尚未组建人员相对固定、业务上侧重于会展业的监管队伍,对会展活动中出现的各类违法行为难以给予有效的打击。

四、义乌市政府管理会展业的对策分析

(一)制订制度规范

由于行政级别和立法权限的限制,义乌市设立会展业规范应当在已颁布会展法律的基础上,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打造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的若干意见》和《义乌市展览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继续完善和细化管理措施,对会展行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行业组织的功能、展览项目审核、会展项目保护、会展活动协调、信息交流、市场监管、会展业统计、人才培养等方面予以明确规定,严格把好展会准入关,对会展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规范,防止恶性竞争。

(二)合理定位,逐步实现会展业市场化

抓住市场逐步对外开放的契机,适应国际展览业的发展趋势,明确功能定位,确立会展业向专业化、国际化、集团化方向发展的目标。首先,政府先在资金、政策、引进项目等方面给予扶持,逐步过渡到会展运作市场化。然后,实现完全市场化运作,向展览品牌化、服务体系产业化、设施现代化、展览水平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三)完善监管体制

严格执行《义乌市展览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义乌市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以及相应的联席会议审核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措施,办展机构守法合规意识明显增强,整体运行平稳有序。完善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展会的全程监督,及时指导和帮助展览机构解决困难和问题。

(四)整合各方资源,强化会展产业带动效应

一是进一步发动全市各有关部门、商会、协会,加强与上级部门和协会的沟通与汇报,充分利用国家部委、部级行业协会等资源,努力创办或引进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全国性、国际性展览和商务论坛,并争取将各大展会及市场招商项目结合到其对外合作项目及大型活动中。二是围绕放大会展经济的“乘数效应”,积极探索会展相关行业和部门的联动机制,推动会展业与市场、会展业与其他相关产业间的相互促进,努力扩大会展活动的综合效益,真正形成会展业的独特优势。

(五)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提升会展服务水平

世界会展经济发达地区经验表明,会展行业需要有着专业素养的高端人才来实现她的发展。高素质的会展人才是会展经济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要改变我市展览业人才培训的单一方式,在国际范围内寻找和培养人才。美国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AEM)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创建了一套系统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合格者授予注册展览管理人资格证书(CFM)。目前这套培训计划已向外输出,我市既可以直接引进持有CFM的人才,又可派员出国学习来培养展览业人才。

义乌会展业发展趋势良好,有其历史原因,但地方政府在此中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义乌市政府对于会展业发展的大度是值得其他地方政府学习的,虽然它在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义乌市政府在会展业发展中的整体角色定位还是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的。相信只要地方政府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再结合自己地方特色,每个城市都能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会展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义乌市会展管理办公室2012年会展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思路.2013116.

[2]义乌市会展办官方网站.2012920 http://.

[3]陈定宇.珠三角会展业发展的政府管理研究[D].2008.

[4]陈锋仪.政府主导型会展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2008,23(1).

[5]陈靖.我国会展业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会展经济范文第4篇

会展业应成为性价比高且碳排教低的最佳营销方式,成为低碳经济时代各类企业依然青睐的绿色营销渠道。今年由义乌承办的第六属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的主题恰恰确定为“低碳经济与会展文化”这样一个紧密切合时代特征的主题。对于义乌这样一个成熟的会展城市,低碳经济正如何影响着其会展业的发展?

提到国内知名的会展城市,义乌很难被错过。这个仅为县级市的城市虽小,但却是全国会展业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义乌的三大贸易展会――义乌小商品博览会、旅博会、文博会等已成为全国闻名甚至国际知名的展会。

仅去年一年,义乌就举办各类展会四十二个,总成交额一百七十一亿元。另外,义乌展馆规模十分可观,除了现有的华东规模最大的梅湖会展中心外,今年规模第二大的义乌国际博览中心也将投入使用。届时,义乌展馆规模将居浙江首位,华东第二位。

会展业应成为性价比高且碳排放低的最佳营销方式,成为低碳经济时代各类企业青睐的绿色营销渠道。今年由义乌承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的主题恰恰确定为“低碳经济与会展文化”这样一个紧密切合时代特征的主题。对于义乌这样一个相对成熟的会展城市,低碳经济正如何影响着其会展业的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今年的第六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主题是“低碳经济与会展文化”,这个主题的提出与义乌来主办这次活动有何关联?您对低碳与会展的关系如何理解?

刘金土: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创办于2005年,由中国会展杂志社发起,至今已成功举办5届。第六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将在浙江义乌举行,本届会展文化节的主题是“低碳经济与会展文化”。作为前瞻性、战略性的高层次理论研讨盛会,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一直紧密联系社会热点和行业实际,引领行业发展潮流,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并通过研讨交流,逐步丰富和完善会展文化理论体系。我认为:首先,会展经济本身就是一种低碳经济。因为会展可以节省大量的交易成本,彰显低碳特色;其次,低碳会展大有可为。无论是展馆建设,还是展位搭建,展会组织,在节能降耗方面都有许多潜力可挖;第三,低碳会展任重道远。目前,我国的会展活动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展馆利用率低,重复办展,展会资料得不到有效使用等等,这些议题都有待于我们认真加以解决。

中国对外贸易:对于网上办展,或者说让展会搭上电子商务平台,您认为政府如何发挥引导作用?

刘金土:电子商务经过多年的蓬勃发展,已深深影响着产业经济、生活购物、电子政务等方方面面。近年来,电子商务不断渗透到会展业,网上博览会以其便捷、高效、节约成本的特性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各种展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企业商家提供了一个网上展览展示的交易平台。针对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现状,政府部门应因势利导,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培养专业人才,为网上博览会的健康、有序发展营造环境,促进网上会展经济的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您一定了解到很多本届世博会各场馆的信息,从低碳和环保的角度,您认为从世博会学到了什么?世博会可以说是最大的展会,您从世博会上所收获的是否将体现在今后义乌会展业的发展中?

刘金土:世博会素有“经济奥林匹克”之称,扮演着引领世界经济走出萧条的重要角色,对于整个世界经济有很强的推动力。上海世博会是我国继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的又一重大国际盛事。本届世博会在展馆建设、展位搭建、园区交通等方面处处向世界诠释崭新的低碳理念,新能源观光车、会呼吸的地板、零排放的伦敦馆等。

众所周知,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低海拔地区会被淹没;全球的极端天气将会频繁发生,造成全球性灾害。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实践低碳生活,从节电、节能这些点滴做起。上海世博会的“低碳”理念已经为义乌会展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2010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的“低碳、环保、信息化”理念、第六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的“低碳经济与会展文化”主题都为“低碳”理念引领会展业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对外贸易:今年6月初,在迪拜举行了第二届义乌小商品博览会迪拜展,在国外办展也将提升义乌会展业的国际化程度。今年是义乌会展业首次走出国门,未来义乌的展会将更多的走出国门,与世界知名展会对接。您所了解的会展业发达的国家,从低碳环保的角度,他们的哪些做法可为会展业提供借鉴?

刘金土: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推出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其中都将低碳作为促经济复苏、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点投资领域。

如今,低碳理念已渗透到会展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中。从展会主题来看,一些以低碳为主题的展览、会议、节庆成为大热门。从展位搭建来看,一些节能降耗的新材料、新工艺被用于展位搭建。有些展馆推行自然采光,对参展商使用的音响也提出了分贝的限制等等。一场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展馆建设到展位搭建等方方面面的低碳风暴正席卷整个会展行业。

中国对外贸易:现在很多城市都在以展览、节庆作为造势来运作,甚至炒作。比如举行大型开幕仪式等等,您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义乌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刘金土: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都把会展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来发展,纷纷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会议和节庆活动,会展经济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对推动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发展会展经济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什么城市都能发展会展经济。发展会展经济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综合考虑当地的条件和可能,建立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义乌会展业起步于1995年。十多年来,依托独特的市场优势和强大的产业基础,会展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形成了以义博会为龙头、系列品牌展会为支撑、众多专业展会共繁荣的发展格局。为发展会展业,义乌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会展管理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加快打造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的若干意见》、《义乌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支持会展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打造了国内一流的专业性展馆,这些都为义乌会展业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软、硬件基础。

中国对外贸易:义乌培育了义博会、文博会、旅博会、森博会等一大批专业性展会,其中义博会、文博会、旅博会等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品牌展会。谈到低碳概念对义乌会展业的影响,如果说也体现在这些具体的展会上,从您的角度看,您认为都表现在那些方面?

刘金土:2009年,义乌共举办各类展览128个,展览总面积51.24万平方米。其中,国家部委主办的大型展会有4个:一是商务部主办的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简称义博会,是继广交会、华交会之后的全国第三大贸易类展会;二是国家旅游局主办的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简称旅游商品博览会,每年在义乌举办;三是国家林业局主办的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简称森博会,创办于2008年,目前已成为亚洲最大的林业专业展会;四是国家文化部主办的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简称义乌文博会,创办于2006年,目前已成为国内文体行业唯一的外贸主导型展会。

会展经济范文第5篇

城市经济催生会展行业

城市经济是指能充分体现城市特征和功能的产业及相关活动,而会展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业在城市中的地位与功能是随着城市的规模扩张与职能演变而发展的。目前,城市的职能与产业结构已经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而信息产业、运输业、旅游业、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崛起,为会展业在城市的兴起提供了产业支撑基础。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企业、政府与国际组织寻求信息并加强经济合作、交流的愿望日益加强,迫切需要一个提供商品信息、交流行业发展趋势、获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信息平台。在此背景下,集信息交流、成果展示、先进技术传播、创新集成、交易推动等功能于一体的会展业适应了时展的要求而得到了迅速发展。可以说,城市的现代服务功能的提升直接和间接催生了会展经济,而城市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会展经济的运行质量。

发展会展经济要求会展城市有扎实的经济基础、完备的公共基础设施、现代化的会展基础施设、良好的城市形象、丰富的旅游资源、发达的第三产业、便利的交通、便捷的信息流通、高效的政府管理水平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等。也只有具备上述条件,一个城市才有可能建立完善的会展市场发展体系,推动会展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会展经济的发展情况也说明,会展经济发达的地区往往具备这些优良条件,如德国的汉诺威、英国的伦敦、中国的上海和香港。

会展经济贡献城市发展

作为城市型服务业,会展经济由于其拥有直接性、集聚性和经济性的优势本身就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相关资料显示,会展业利润一般在20%至25%以上,是无污染、高效率的经济模式。会展经济新投资净额的增加也会促进消费的增长,形成乘数效应。会展经济涉及行业众多,集聚放大效应明显,其资源整合功能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

会展业对相关产业具有带动效应

会展业是关联性、外向性极大的产业部门,它的长足发展能培育新兴产业,如会展旅游业,而且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直接和间接发展。首先是会展场馆的建设就涉及规划、房地产和建筑等多个领域;会展活动又能吸引大量的人流、物流,从而刺激商品和劳务的消费需求,推动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会展参加者往往为外来人口,这为当地的旅馆业、餐饮业、零售业、公共交通业等带来发展机遇,而要成功举办一次大型会展还需要当地交通、物流、电信等基础行业的综合配套支持,这就相应地促进了举办城市综合经济的提升。会展活动,尤其是大型的会展活动还会对其周边地区的各产业产生强大的经济辐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根据专家的测算,会展业带来的相关经济效益,直接投入产出比为1∶6,间接的可达到1∶9。2006年,我国会展业直接收入达140亿元左右,由此带动交通、餐饮、通信等10多个相关产业,其收入达1260亿元。

会展业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作为连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最核心的产业环节的会展业,在调节供需平衡、新产业带动、投资拉动等各个方面均呈现强大的集聚效应。从第二产业的角度来看,会展业处在整个产业链的末端,有利于信息交流,减少商品的流通环节,降低了商品的供给成本和交易成本。而从第三产业的角度来看,会展业处在整个产业链的上游,聚集了大量的商品、资本和信息,为各种关联产业的高效整合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促进产业结构顺着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技术密集型逐步演进,使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同时,会展活动,尤其是专业会展活动,往往立足于举办城市的优势产业,这种城市会展与城市优势产业互动发展的循环链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会展业提高城市服务功能

由于会展业涉及旅游、餐饮、广告、交通等几十种服务行业,它要求有完备的展览场所、便利的交通、发达的信息网络、配套的旅游服务实施等等。各地为了取得会展的主办权,往往会通过市场运作和积极竞争,全面调动基础设施服务、公共管理服务、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形象资源,从而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做到会展业和城市互动发展的双赢格局。

会展业能提高城市形象

通过举办各种大规模、高层次的展览会议,尤其是国际性会展活动,对会展举办城市的形象、经济状况、特色产业、科技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旅游资源都可以做一次广泛的宣传,可以加强国内外对该城市的了解和认识,能够提高该城市的国际声誉与地位,促进城市的繁荣,而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高正是城市加速发展的无形资源。

会展业对就业具有拉动效应

会展经济所带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促进就业方面也同样具有积极意义,据英联邦展览业联合会统计,每1000平方米展出面积就可以创造出近百个就业机会。又由于会展业的关联效应,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增加其他产业的就业机会,从而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

我国城市会展的发展趋势

会展集聚化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会展业都出现了集聚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已经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和中西部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大部分专业展览场馆分布在北京和上海、广州、大连、深圳、厦门等经济发达地区。从会展收入看,广州、北京和上海占据了垄断地位,占全国会展收入的八成以上。与制造业的情况一样,会展业的这种集聚效应会带来会展业内部专业化分工和公共协同效应,有利于提高行业生产率和竞争力,发挥资源共享效应,节约会展企业的营销成本,行业聚集带来的激烈竞争还能增强会展企业的创新活力,加快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从而提高会展业的产业竞争力。

会展都市圈化

自法国学者戈特曼于1957年提出“都市圈”概念以来,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的建立,是当今世界区域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趋势,而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地完善发展也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的大部分会展业带都初具规模,但这种规模效应和国外同行相比仍然很小,而且缺乏龙头城市辐射力,城市之间会展业的发展也缺乏协调合作,无论是中心场馆建设还是办展题材都存在重复、恶性竞争的现象。会展经济客观上存在着相互合作的要求,而且各会展业带的城市有着各自发展会展业的优势,所以在保持竞争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十分必要。我国未来会展城市群的发展模式将是:以会展产业高度发达,办展水平高,对外圈城市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城市为中心,通过城市间的产业链整合和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交通通讯体系连接外圈城市,而外圈城市根据产业发展特点,扶持各自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这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具有联动机制的会展都市圈,其引发的产业集聚效应将产生难以估量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

会展品牌化

会展经济范文第6篇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会展业发展迅速,依托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草原文化节、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中国药品交易会等展会,依靠地区优势以及配套服务优势做大做强了品牌展会。同时,依托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势,不断积极培育乳业、煤炭、医药、电力设备等特色品牌展会,加速了会展经营的品牌化,促进了会展业协调、稳定发展。树立了“大会展”观念,实施“会展、旅游、贸易、物流”互动战略,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虽然,呼和浩特市会展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市场化程度低,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多年来,首府会展业都未被当成一个独立的产业来规划发展,仅仅被当作是发展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的促进手段,并且是由政府来主办,致使会展业产业化、市场化进程不足,不能适应我区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会展业的宏观管理涉及外经贸、内贸、科技、文化等多个部门,造成会展业管理政出多门、多头审批、多头管理现象严重,缺乏统一、协调和高效的管理机构。

二是展馆数量少、面积小、档次低。目前,呼和浩特市仅有几个展馆(内蒙古会展中心、内蒙古商品交易中心、内蒙古展览馆)可以满足展会需求,与国内会展业发达的城市相比,展馆规模小、数量少,缺乏大规模、上档次的国际性会展展馆。并且我区会展业的知名品牌少,仅凭内蒙古药品保健品交易会、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节等在国内会展业中的影响还是远远不够的。

三是缺乏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首府会展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专业会展人才和会展公司的精心策划和努力。但目前,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和会展公司奇缺,会展策划匮乏,会展业中,大部分人既是组织者,又是管理者、实施者,专业分工与协作十分落后,降低了会展工作的组织效率,影响了会展效益。

四是会展公司整体规模偏小,会展法律法规不健全。呼和浩特市会展业的组展商、搭建商、物流公司等服务于会展业的公司发展相对滞后。专门从事会展业的公司普遍规模不大,竞争实力不强,而且没有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还没有形成会展行业自律,一些中小型及民间会展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已影响到呼和浩特市会展业的健康发展。

五是会展服务的软、硬件不足。会展活动的相关配套服务质量跟进不及时,场馆餐饮、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备,展馆与办展方的沟通不及时,这些因素都影响和制约了高水准会展活动的举办,制约了首府会展活动水平的提高,影响了会展的整体效果和对第三产业的经济拉动作用。

为推进呼和浩特市会展业健康发展,在工作中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走市场化道路,加强宏观调控,为会展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会展业要走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要彻底改变过去很多主办单位靠政府部门批任务、发补贴过日子的状况,积极吸取国内外会展业的发展经验,让会展业走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政府要改革行政审批体制,要由过去的直接主办转为加强宏观调控,由履行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会展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政府应当做好中长期规划、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等,促进会展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把主要精力放在市场规则的建立和市场监管上,切实为会展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会展业资金支持机制。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改变融资渠道单一的局面,降低会展业准入门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实现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政府有关部门对会展业的启动和发展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逐步提高其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政府可采取授权或部分授权会展部门搞会展资产运营,建议政府国有资产、国土资源等部门将会展资产授权或部分授权给会展部门,使其通过会展资产运营的方式获得现实的生存能力,通过产生效益哺育会展产业。

三是发挥旅游优势,实现会展与旅游的双赢。旅游是会展业的重要经济依托之一,多数参加会展的外地人员都会在会展举办地区观光旅游。因此,我们要努力从地方会展业优势中挖掘并发挥其拉动旅游业的效应。此外,会展业还要进行大规模的对外宣传促销,政府和企业应当联动起来,通过电视、电台、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渠道宣传会展目的地及草原特色旅游项目,集中力量打造特色品牌的会展。以旅游促进会展,以会展带动旅游,努力实现会展与旅游的双赢。

四是坚持会展特色建设,打造首府会展经济知名品牌。首府的会展业已初步形成了特色,打造会展品牌,这是会展业健康发展、尽快与国内优秀会展业接轨的关键因素。如内蒙古药品保健品交易会(下称药交会)作为内蒙古会展业的龙头和代表是典型的新经济,在拉动相关产业的同时,也助推了内蒙古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药交会不仅是内蒙古规模最大的展会,还被誉为“内蒙古新经济第一品牌”。药交会连续召开13年之久,累计为内蒙古相关产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约30多亿元,提供临时就业机会19万个,使呼和浩特成为闻名全国的“药展之都”。又如呼和浩特市自1999年起全力打造了十一届“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增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经济发展,提升了城市形象,扩大了对外交流,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弘扬昭君文化,迅速提高了内蒙古自治区的知名度,扩大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对外影响。为此,首府会展业要树立品牌意识,多创造一些像药交会、广交会、科博会等这样有规模经济和国际影响力的精品,加快会展经济建设的步伐,深入挖掘首府会展经济的核心价值。

五是开展会展理论学术研讨,不断加强会展专业人才的培育。会展业是人力资本主导的“新经济”,因而要加大对会展业人力资本培养。会展行业可以通过委托、定向培养、双向交流等多种途径,派相关人员到国内名校、研究机构学习进修,还可以通过与高校联合办学及中短期培训和举办会展业论坛等方式,培养一批营销策划、会展生产和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要加大对本土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要建立一套充满活力的会展业优秀人才、特殊人才的使用与激励机制,为会展业培养高素质的会展人才,并留住人才,促进内蒙古会展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六是建立健全会展业法律法规,加强行业自律。根据会展业发展现状,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非市场行为的控制与管理,为会展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对会展业市场的不正当竞争、欺诈行为进行监督,以维护会展市场的公平竞争、保证会展市场的健康发展。健全会展业的行业组织协会,使其成为与政府之间的桥梁。这对于加强行业内部管理、协调和自律、防止恶性竞争、建立信息通道和交易平台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城发供热有限责任公司)

相关链接:

会展经济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区域合作;会展经济;义乌

义乌会展业作为贸易沟通服务业,多年来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大力培育小商品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渠道关系,在优化贸易结构、引领内陆开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小微企业和繁荣县域经济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造成了义乌市会展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适应城市新一轮发展转型升级的需要,本文着眼会展经济概念,从区域合作这个需求点切入,试图对义乌会展经济的发展给出合理化建议。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90年代之后,国外的学者开始重视会展业对经济的影响的研究。Kimetal(2003)利用投入产出模型估算了会展旅游对韩国经济的影响,发现会展旅游收入虽然只占GDP的1.3%,但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则达到7.6%;XinJin,KarinWe-ber,ThomasBauer(2012)借鉴Porter的集聚理论,以中国大陆会展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会展集聚对会展举办地吸引力的影响,并影响会展举办地吸引力的两个重要因素:城市影响力和参展商来源。在我国,刘春亦(2004)在分析会展业发展条件和机制的基础之上,构建了会展业发展动力系统。对长江三角洲区域会展业的发展进行了“整体”性定位和“层次”性定位,建立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会展业合作体系。莫岸华(2009)利用非合作重复博弈分析了穗港澳三地会展业合作的基础,提出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区域会展业发展协调机制在内的措施来提升穗港澳区域会展经济的综合实力。

二、义乌会展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滞后,市场化程度较低

从会展的管理组织架构来讲,义乌市会展相关机构组织尚未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会展管理方面主要由义乌市人民政府会展管理办公室组织。详细来讲,同一批人员既是会展组织者,又是会展管理者,也是会展项目的实施者,从策划、招商、展品征集直到为参展商提供吃、住、行服务等均由同一批人承担。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化分工带来的高效发挥,且在职能和责任也经常划分不明,“事事人人管,事事人不管”,大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展会发展规律上看,以综合性为主的政府主导型展会已经不适应以专业性为主的会展发展趋势。政府资源投入越多,官方介入越深,就越发阻碍了政府主导型展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在这一情形之下,政府举办展会是作为一项政绩,多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更多地考虑社会效益,不计投入产出比。大多由政府成立临时机构或组建事业单位来举办,组展大多运用行政命令手段,会务组织和保障工作实行“全市总动员”,缺乏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不论盈亏,都有财政兜底,这给地区财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二)会展业态单一,对区域带动欠佳

义乌市会展业态形式还比较传统,缺少品牌意识。首先,节事活动作为会展业态中重要的一块在义乌会展发展过程中体现较弱。大多数节事活动还停留在小范围、组织散漫、文化背景不足,经济效益短期的集市或展销节阶段。相较国际上著名的西班牙斗牛节、德国慕尼黑啤酒节、美国超级碗等节事活动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义乌的节事活动还处于初级阶段。其次在展览方面,虽然现在有四大老牌部级大型展会以及两大新晋部级专业展览,但办展过程中项目化程度低、现代技术运用不够、专业化市场运营不足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六大展览的展商满意度以及区域经济带动效益。获得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三个展会中,义博会、森博会分别是商务部、国家林业局主办的政府主导型展会,无论是境外参展商还是境外采购商,还是与境外机构合作上都不多,国际影响力稍显不足。唯一一个市场化运作的展会袜机展是外资会展企业——香港雅式展览有限公司在义乌举办的展会。最后,虽然从初始定位上六大展会各有专门的产品领域,但现实操作却不然。招展过程专业化程度低,导致六大展览都变成了大型综合展,展品范围重复或模糊不清的状况常见。从而导致观众和参展商的满意度变低,最后导致下届展会招展压力变大,如此恶性循环使得展会建立的品牌失去意义。

三、义乌会展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拓展区域共同合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义乌处于长三角经济圈,也处于“新丝绸之路的起点”,块状经济发达,平台支撑作用明显。目前,义乌在城市东北部规划建设丝路新区,集中布局国际会展、国际服务、国际旅游、国际商贸等为一体的功能区,力争将义乌建设为国际商贸流通的中心和国家转型升级的高地。希望借此与中亚国家进一步加强合作沟通,同时也将利用义乌保税物流中心和义新欧等平台,将中亚的商品带回义乌,销往全国。因此,谋求区域合作、强化互利共赢应当成为义乌会展业发展的关键。为此需要强化“密切沪杭宁,融入长三角,放眼全世界”的意识,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地开展区域合作交流。这是义乌长期保持并动态调整与环境互动关系的最佳途径。在拓展区域合作方面,政府应加强与国家各部委、行业协会和国内会展办的联系沟通。打造展会国内营销网络,充分利用行政、商协会的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和申办国家各部委、行业协会主办的档次高、影响大、且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的论坛、会议,借助高端会议的影响力,提升展会层次。加强政府型主导展会与国内知名专业展览机构的洽谈、合作,全面推动展会的专业化和市场化运作能力,着力把政府主导型展会打造成为真正的国际知名展会。要把引进国际大展、品牌展会、国际会议和论坛作为义乌招商引资的工作重心之一,通过招商推介、经贸交流等各项活动,大力宣传义乌会展业的独特优势、总体规划、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国际知名会展企业与展会、论坛落户义乌。

(二)借力现代技术手段,做强国家展会项目

在新媒体和移动互联时代,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开发其商业及社会价值。需要整合技术力量,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大数据构筑。这将是义乌会展业发展突破瓶颈的钥匙,也是义乌会展业成功升级转型的关键。从采集“基本信息”入手,提供“需求信息”服务,上升到“行为信息”的分析研究和“管理信息”反馈,这不仅需要人才、技术与环境,更重要的是战略决策的头脑与商业的智慧。移动互联、大数据、实时展示、信息配送将成为现代会展的技术构成,需要认真研究,提前谋划,科学布局。对于义乌已有的部级大型展会项目,要做到推进市场化规模化建设。做强做大部级展会项目,如义博会、文交会、森博会、旅博会等,通过展会项目实现管理理念创新、规划模式创新、区域发展创新、活动开发创新、营销管理创新、会展品牌创新,进而推进展会项目的市场化与规模化建设。部级会展平台的建设需要更多地体现为义乌会展在全国的地位、在业界的声誉、专业领域的领先性、国际开放的前瞻性上。为此,需要在部级展会项目上体现义乌城市品牌影响力和国际贸易中心的集散能力,以及“义乌元素”的整合营销与传播。

参考文献:

[1]杨小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侯景新,尹卫红.区域经济分析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程红等.会展经济:现代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J].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03)

[4]潘华苏,田景熙.会展经济:区域发展新视点[J].现代经济探讨,2000(05)

[5]李秋妍.浅议会展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中国经贸导刊,2002(11)

会展经济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经济对比;中德;会展

0 前言

德国的会展也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随着工商业迅速发展,作为具有高社会受益、低投入、零污染的会展业成为工业国家现代服务业经济蓬勃发展的经济支柱。与德国这一会展强国相比,我国的会展业开办时间短,还处在会展业的初级阶段,因此通过对德国会展业与我国会展业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中国会展业的不足,有利于我国会展业的迅速发展。

1 中德会展业的经济发展现状对比

(一)德国会展业的发展现状

德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会展强国,全世界有三儿之二的顶尖会展都是有德国举办,进入全球会展十强的会展企业,就有二分之一属于德国;而且五大全世界最大的展览中心,有四家属于德国;在全世界营业收入最大的十个会展企业中,有六家属于德国。当前德国有260万平方米的室内会展面积,占全世界总室内展会面积的五分之一,同时拥有十个大于十万平米的会展中心。每年借助会展这一平台,德国为全球各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二十万以上的生产商和参展商提供面对面交流的场地。每年在德国举办一万场以上的商贸会议,参加会展的人数也是高达二百五十万人之多。

德国会展对社会有巨大贡献:在100多家会展企业中,有五分之三的企业能够开办国际性会展。每年在德国本土开办的国际性会展就多达140场,吸引了16多万的参展商来参展,其中国外占九万多,同时有700多万的摊位被参展商租赁。

(二)中国会展业的发展现状

截止2010年初,我国国内有4300个颇具规模的会展项目,其中有1344个占地面积为一万平米以上;有两千个会展项目在国外申请成功;国内总共有316个会展场馆,有500平方米的室内总面积,其中大于五千平米的会展展览馆有145个,据有关预测每年开班会展而取得的收入高达150亿元之多。在区域分布图来说,会展业较为活跃的地区有: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北京、广东、辽宁等。

近几年来,国内会展业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这主要体现在建设会展展览馆的规模逐渐扩大,其中国内已有150多个大中型展览馆,且有超过三百万平米的占地面积。

2 德国会展持续稳健经济发展的因素以及给中国的启示

(一)德国会展持续稳健发展的主要因素。

根据德国展委会统计得知,在参与展会时,有一支常年参展的企业队伍作支撑。这一支队伍是德国会展业迅速发展的关键所在。该队伍企业有六万家企业组成。他们扮演者参展商和采购商双重角色,他们已经将参展视为扩展业务和营销的必备工具。

较好的地理位置以及精湛的制造信誉,吸引大量客场前来参展。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其会展的范围包括欧洲大陆,地理位置绝佳是德国会展业持续稳健发展得有又一重要原因。通过统计得知,在德国参展商中,有六成以上都是来自于欧洲各国。同时,无数客商往来密切离不开德国精湛的制造技术以及良好信誉。德国会展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强吸引力,是三分之二的顶尖会展聚集在此的又一因素。

拥有规模大、功能强的会展中心作依托。当前,德国拥有的会展场馆有70多座,其中包括25个大型展览场地。室内展厅的占地面积总和大于260万平米,室外场地则是100多万名米,总展览场地的面积超过360万平米。

(二)德国会展业的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通过分析德国和中国会展业发展现状以及德国会展业能够持续稳定增长因素的致,德国的经济发展与会展业密切相关,每年的会展业营业收益多大26个亿,为相关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社会稳定起到促进作用。

在我国通常是政府干预会展的运营,而德国则是采用公司运营和市场化经营的管理模式,政府在会展举办的整个流程中只是一个牵线搭桥,协调各利益主体之间能够更好合作的功能,同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展览场地。在市场化的运营模式下,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会展公司的发展空间,能够将一批优秀专业的会展工作人员培养起来。这样不但提升了德国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使德国会展的国际效应得到提升。因此,在我国举办会展时,政府的扶持非常必要,但不能"过度"。

根据第一章得知,德国的外商参展商就有9万多家,这也说明我国的会展想要迅速稳健发展,就必须遵循"走出去"战略,面向全球扩展业务,要用敏锐的眼光来观察市场变化,从而把握先机,更有利于找出会展的优势。同时培育出一批专业会展人员,为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3 结语

本文通过中国和德国的会展现状进行分析得知,德国是全球会展发展强国,然而我国会展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同时,德国的会展业发展带动了本国的经济发展,分析德国优势因素来找出我国会展发展的不足,是我国会展业迅速发展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石芳冰.中德会展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比较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4.

会展经济范文第9篇

会展经济的概念及作用

所谓会展经济,是指通过举办会议、商品展示、展览等活动来求得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式。会展经济能产生巨额的利润和促进经济的繁荣,其作用不可小视,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展经济本身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会展经济一般被认为是高收入、高盈利的经济形式,其利润率大约在20%~25%以上。从国际上看,全球每年国际性会展总开销达2800多亿美元。德国的汉诺威、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意大利的米兰等都是世界著名的“展览城”,会展业为其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如美国一年举办的200多个商业展会带来的经济效益超过38亿美元,仅一年一度的“RSNA芝加哥”展览就为芝加哥带来高达1亿美元的收入;法国的展会每年营业额达85亿法郎,展商的交易额高达1500亿法郎,展商和参观者的间接消费也在250亿法郎左右。从国内来看,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我国通过展览实现外贸出口成交340多亿美元,内贸交易120多亿元人民币,而1999年会展业的直接收入近40亿元。再如2000深圳高交会的成交金额达700多亿元人民币,2000北京国际车展的总营业额高达8400万元,门票收入也超过了300万元。

二、会展经济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会展经济不仅本身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带动交通、旅游、餐饮、住宿、通信、广告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据专家测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人如果是1,相关的产业收入则为9。另据上海市测算,上海会展业带来的相关经济效益,直接投入产出比为1:6,间接的可达成1:9,对上海的GDP的拉动非常明显。就拿1999《财富》论坛来说,它给上海带来的财富令人吃惊,短短3天时间,仅酒店的收入就达数百万美元,其他行业如交通、广告、旅游等收入也不菲。又如2000北京国际车展,仅餐饮住宿的收入就超过了300万美元。再者,会展经济还可增加大就业机会。据测算,每增加1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就可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如1996年在德国汉诺威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通过会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更为重要。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使整个云南省的旅游业火爆起来,进而带动了相关行业的40~50万人就业。

三、会展经济为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都想寻找机会搜集市场信息、促进产品销售,而参加会展无疑是一个契机。一方面,企业通过参加会议和展览,可以及时、准确、低成本地获取各种有效的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实施恰当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另一方面,企业在展览会上通过产品尤其是新产品展示,可以诱导甚至创造消费者的需求。如2000年11月在德国纽伦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德国IKK国际空调展示会上,海尔空调展示了其新产品的环保、节能、个性化的特点,刺激了欧洲各国经销商的需求。在会展仅3天的时间里,海尔空调就成交1亿美元,成为3天展示会最大成交的单一产品。再者,企业通过会展寻找客户可以降低营销费用。据英联邦展览业联合会调查,通过推销员推销、广告、公关等一般渠道找到一个客户,需要成本219英磅,而通过展览会,成本仅为35英磅。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会展展示企业良好的形象。如在2000石家庄全国糖酒交易会上,旭日升再次独家赞助了开幕式。主会场上最佳的广告位置,是一段用旭日升冰茶罐砌成的古长城,象征着企业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精神。长城往里是6个拱形桥,每个桥上有一个大的广告牌,共6个红色的大字“旭日升,万家兴”,代表着旭日升集团的企业理念,浓厚的文化氛围。

四、会展经济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不少城市因节而兴,因会而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办展数量和规模是衡量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像巴黎,一年重要的国际会展多达300多个,享有“国际会议之都”的美誉。而德国的汉诺威通过举办世界博览会,缩短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距离,改善了德国的国际形象。我国的大连原本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该市通过举办“大连服装节”,不仅使大连成了一个享誉全球的城市,而且还促使其建成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基础设施,使大连成为东北亚国际会展中心城市;昆明为了举办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投资了216亿多元,建成了218公顷的场馆群等设施,使昆明的城市建设至少加快了10年;珠海原来只是毗邻澳门的一个小镇,当1996年它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后,珠海的名宇在中国乃至世界便更加响亮了。难怪珠海市主要领导说:“航展对珠海来说不是负担,而是一项资源,是难得的机遇。”

我国发展会展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10年来,我国发展会展经济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与国际展览强国相比,我国的会展业起步晚、规模小、水平低,还显得幼稚弱小,很多方面还存在个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人们的会展经济意识还比较薄弱,对会展还存在着错误的认识

长期以来,国人对“文山会海”嗤之以鼻,当然,那些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本不该召开的会确实不能再开了。但倘若我们认识到会展经济的作用后,就会感到许多该开的会我们却没有召开或开得不够、不好。据外经贸委提供的一份来自“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的资料显示,在1998年国际会议数量的排名中,中国仅列第34位,在亚太地区国际数量排在前5位的国家为澳大利亚、日本、以色列、韩国、泰国,中国则列第12位。享有“国际会议之都”美誉的巴黎,1994年专门成立了会展局,为会议市场的供求双方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咨询,在国际会议市场上推销巴黎,推销法国。在我国,论会展层次北京第一,论会展数量上海居首位,但与巴黎等城市相比,则相差甚远。我国的很多企业尤国有企业的会展经济意识也较为落后,它们不善于利用展会获取信息、寻找商机、推销产品、展示形象。这不仅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影响了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再者,我国不少城市市民的会展经济意识差,参与度低,同样不利于会展经济的发展。

二、规模小、数量少,展馆甚至整个城市的设施落后,供求矛盾突出,对网上展览更重视不够

我国许多地方在展馆建设上,缺乏长远考虑,一味地从短期的利益出发,造成展馆规模小、数量少、设施落后。先拿会展层次最高的北京来说,其展馆数量和面积严重不足。近几年来,现有的主要展馆如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北京展览馆、全国农业展览馆的展厅出租率均在85%以上,大部分展览需要提前一年甚至两年预订场馆。其短缺程度显而易见,而设施落后又是一个问题。主要表现在装修简陋、设备落后。如20世纪90年入运营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其建筑设计、会展设备等硬件设施已明显跟不上会展经济发展的需要。2000年在此举办的国际车展为达到开展要求,不得不投入200万元对1~7号馆的空调进行改造。再拿会展数量最多的上海来说,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先后兴建了国际展览中心、世贸商城、农展中心、光大会展等展馆,但全市的展览面积仍不足10万平方米。另外,有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差,满足不了会展经济发展的需要。有专家预测,21世纪初我国的会展经济将步入成熟期,届时,不少国际专业展都将超过10万平方米甚至达到15万平方米的规模,且对展馆甚至整个城市的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到那时,我国的展馆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再者,对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展馆不足的网上展览重视不够,而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多头办展甚至乱办展,出现了不少主题雷同、收费混乱、参展商品质量差等低水平的会展。

由于主办会展的主体复杂(有政府及有关部门、各种协会、企业等),再加之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出现了不同城市、甚至同一个城市办主题雷同的会展的局面。让参展商食之无味,怨声截道(其中不少参展商是政府部门“摊派”参加的)。另外,有些会展的主办者乱收费,尤其是对海外参展商,令参展商望会展而却步,反而不利于会展经济扩大规模、提高收入。再者,一些展会的组织者对参展者只收费而不对其资质和信誉进行审查,导致了一些展会办成了庙会,甚至给那些心术不正的参展者提供了宰客骗人的场所和机会。如在上海举行的2000年秋季全国五金商品交易会上,展区里有卖木耳、香菇、松子、翡翠饰品、项链、耳环、戒指的,甚至还有“白大褂”搞“专家义诊”的,令不少合格的参展商大为不满。另外,有些地方政府在办展会上一手包办,甚至把其当“政绩工程”来办,好大喜功、华而不实,致使不少展会既无特色,又无实质内容。不仅没有发挥会展经济应有的作用,反而劳民伤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四、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展览人才和展览公司,使会展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欠佳

会展经济也是智力经济,一次成功的会展,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展览人才进行精心策划,需要专门的展览公司承办。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人才和公司奇缺。会展人员素质偏低、名牌展览公司匮乏,造成会展的组织和管理混乱,只重形式,不重内容,使会展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不佳。此外,我国的会展经济还未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格局,为会展提供配套服务的技术、信息等相对滞后。同一批人员既是展览组织者,又是展览管理者和展览项目的实施者。从展品征集到展品运输、布置直至为参展者提供吃住行等服务均由同一批人承担,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会展的效率。

我国发展会展经济应采取的对策

我国在发展会展经济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严重地制约了会展经济的发展,为了使会展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须采取一些必要的对策。

一、提高人们的会展经济意识,全面、科学地认识其作用

如文前所述,会展经济具有巨大的作用。在我国,要想快速健康地发展会展经济,首先要教育人们特别是政府及企业的领导全面、科学地认识会展经济的作用。其次要提高整个市民的会展经济意识,提高其参与度。只有方方面面的领导和市民的认识提高了,意识增强了,才能加大发展会展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才能摒弃过去那种“文山会海”和形式主义的错误思想和做法,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行动去追赶世界上会展经济强国。

二、在展馆建设上要科学规划,避免小而散,走国际化、专业化、大型化、品牌化、网络化之路,同时搞好展馆甚至整个城市的硬件设施建设

我国的展馆供求矛盾较大,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展览中心城市扩建、新建一些展馆很有必要。但在展馆建设上要有科学规划,避免小而散,要走国际化、专业化、大型化、品牌化之路。如北京的展馆建设在专业化、品牌化上已初露端倪,其三大展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中国国际科技会展中心已基本上分别形成了车展、房展、科技展品牌。同时,展馆乃至整个城市的硬件设施,如交通、通讯等也要跟上,以满足会展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我们也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虚拟展馆。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但信誉好、富有管理经验的展览馆或展览公司,可以通过网上展览开展业务,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避免展馆建设投入大、周期长的缺点,进而提高会展的效益。

三、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营造良好的会展环境

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培植世界级的会展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城市在经济、交通、信息、人才、服务等方面有综合优势,会展业已初具规模,国家应重点扶持和培植;国家还应成立全国展览业行业协会,制定规划,加强行业自律和协调,尤其是对会展主办者及参展商的资质和信誉进行严格的审查。国家甚至还应该制定有关会展经济方面的法规来规范整个会展经济的行为,使会展经济朝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另外,发展会展经济还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规律办事,实行政企分开和市场化运作,让企业和消费者真正成为会展经济的主体。这样就可以防止“会展泡沫”和“政绩工程”的出现,真正发挥会展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式的作用。

四、培养商素质的专业展览人才,塑造名牌展览公司,促使会展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会展经济范文第10篇

一、江西会展经济培育的障碍

(一)会展经济发展理念障碍

由于市场运作机制不完善,政府、旅游行业仍然没有树立现代会展经济意识,缺乏对会展与旅游关系的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没有认识到会展业的带动功能,从而导致了对会展业的发展定位、措施都不够明确,不少人认为会展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商业活动、文化交流或政治接待,是把旅游活动的副产品,没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和竞争措施与旅游活动联系起来,这就导致了江西的会展经济发展道路定位认识不够明确,对着力发展会展经济的城市的研究不够,大部分会展活动没有按市场机制运作,会展规模、质量不高,不少会展档次低,大多数展览公司的办展规模不到100个展位,有的有名无实,有些挂着“国际展会”的头衔,但实际却与讨价还价的集贸市场无异,恶性竞争严重,会展品牌化程度不高,极大的阻碍了会展业的发展水平,是影响会展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二)会展经济发展保障障碍

每一次大型的会议或展览活动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接待、餐饮、翻译、邮政、保安等诸多服务项目,这就需要社会各部门形成一个科学的分工协作体系。江西省会展业尚未形成良好的专业分工协作体系,参展商和观展人员享受全方位配套服务的通道还不够。旧场馆设施老化,新场馆配套服务不够完备。江西省展览中心位于南昌市中心,交通十分便利,是江西省重要的经济、贸易、科技和文化交流的窗口。该中心共有展厅7000平方米,国际标准展位300个,但设施设备相对老化,不能很好地适应高层次的会展需求;2005年新建成的南昌国际展览中心,位于红谷滩新区的中心位置,它是江西省唯一的现代化、国际化、专业化大型展览中心,拥有10万平方米的室外展场及7万平方米的室内展厅和会议区,集展览、会议、信息交流、商贸洽谈、购物中心、外商服务中心等各种功能于一体,周边拥有大型高档餐饮美食城和五星级酒店,但还没有形成完备的适应会展发展需要的多层次服务商圈,公共交通也不够便利,令展会组织者感觉无法最大限度吸引公众参与,从而扩大展会在市民中的知晓度。

(三)会展经济发展人才障碍

江西省会从事会展的人才中,真正懂参展、招展、经营、运输、外语和布展的跨行业、多学科的专业人才更是寥寥无几。许多展览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还停留在简单的商品展销和成就展销的水平上掌握外语、精通电脑、懂得管理、通晓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稀缺,从而使得办展档次和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提高,难以满足会展活动组织和接待的需求,进而影响了江西省会展业的组织水平和服务质量,制约了会展经济的发展。

二、江西会展经济培育的路径

(一)政府科学规划培育特色会展品牌

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会展经济的重要作用,把会展经济产业作为地区发展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对会展业的发展要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在突出特色和培育精品上做文章,走专业化道路,树立精品意识,唱响有江西特色的会展品牌。

1.以江西特色产品为主的会展庐山云雾茶、瑞昌山药、南丰蜜桔、江湾雪梨、景德镇瓷器、樟树的药材等,在国际国内市场上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随着京九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南方粮食交易市场、果品交易市场等一批骨干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可以吸引更多全国各地的农副产品及其新品种到这里展销展示,流通和推广。江西的会展业应依托这些优势条件,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为主的会展,使江西成为全国农副产品展销、展示、农副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的中心。

2.依托江西特色文化的会展江西拥有自然风光秀美的山水文化,如风景如画的庐山、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红色故都井冈山等等,而与之相辅相成的是宗教文化、商业文化、红色文化以及书院文化、码头文化,应充分挖掘这些潜在的资源。例如借用东林寺、云居山培育佛学文化展;依靠白鹿洞书院举办国学文化论坛;还可以利用井冈山的历史文化故事打造井冈山旅游形象。樟树已成功举办了36届全国药交会,成为了一个立足樟树、展示江西、辐射全国的会展品牌。

3.完善基础设施和行业规范政府要规划和完善城市对外以及内部的交通体系。如增开南昌、赣州、樟树、九江到上海、北京、深圳等发达城市的航班以方便参会者的出入;对市内现有的星级酒店、会展中心、大型娱乐场所、购物中心和旅游景点进行整合优化。此外可以在旅游局下专设几个会展机构,用以进行会展活动的联络,审批和协办工作,并鼓励企业建立会展公司,营造公平、公正的办展环境,促进全省会展产业的规范发展。

(二)市场化运作延伸会展产业链

衡量一个展会专业化、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配套服务水平的高低,要通过市场化运作,考虑相关者利益,延伸会展产业链,使会展经济得到全面的发展。

1.多种渠道利用场馆在建设方面,争取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来加强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在经营方面,尽快采取国际租赁承包和培植自己公司的方式来拓展业务,争取与国国际著名会展中心和展览公司合作,利用其资源组织更多的展会到江西举办;既要和国内展览公司合作,又要培植江西省自己的会展公司大力拓展会展业务。

2.完善配套服务对会展场馆周边的餐饮、住宿、购物及娱乐等设施进行完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电讯、银行、税务、海关、运输等与会展业相关的配套服务,为参展商及观众在展馆附近提供良好的饮食、休息环境,从而缓解参展中拥挤的交通、住宿等压力,同时也为了可以更好带动展馆经济收入的增加。

3.加强会展营销根据江西会展业的发展重点,确定其会展形象、口号和标识,制定其会展形象推广计划,并制作中部各省的会展网站,编制促销片及其它宣传资料来整体包装宣传江西。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江西省的区位优势,面向兄弟省市积极组织会展市场推广和联合促销活动,推介江西省的会展形象,谋求江西会展在全国的位置;另一方面,要积极组团参加国内相关展会,宣传江西、结交朋友、学习经验。

(三)产学研合作加快会展经济

从业者培养会展业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谋生存、求发展,造就大批高素质从业者是关键。为此可在高等院校开设有关专业,省会展协会可以联合有关院校组建江

上一篇:科技发展战略管理范文 下一篇:保险学案例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