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7 09:50:22

会计专业教学

会计专业教学范文第1篇

1.案例教学法是由课本通向实践的一道重要桥梁

会计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性学科,而且,在实际的应用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教材中没有涵盖的细节和变化,假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对此不甚了解、没有预备,在走向实际工作岗位时就会碰到很多障碍。会计案例教学法使把握理论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在实际的案例学习和分析过程中,通过精心的预备和讨论、回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无论在感性上还是在理性上都会得到质的发展,这就为学生拓展理论知识、走向实践迈出了一大步。

2.案例教学法是引导式教学思想的重要实现方式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最大的题目就在于无视学生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无论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有多么熟练,无论其讲解得如何清楚,事实是并没有拓展学生对于教材以外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良好的思维习惯,而这正是大学教学中的精华所在。而在会计专业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尤其是在高年级的课堂中实行,不仅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而且对于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和构建知识体系都有很大的帮助。

3.有利于培养一支综合素质全面、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要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对案例及其背景有深刻的熟悉,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和熟悉相关领域的行业背景。在对案例进行整理加工、运用的过程中,就锻炼了教师在复杂的实际环境中分析题目、解决题目的能力。而在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总结的过程中,又进一步进步了教师的教学组织和互动能力。在各种不同案例的研究和探讨中,又无形的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所以,大力推进会计专业的案例教学,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很大的推动和裨益。

4.有利于培养能力全面的会计专业毕业生

案例教学法的突出优点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主性的发挥。它的基本思想在于引导学生在了解案例背景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基本概念、对案例的本质题目(主要题目)进行分析推导和论证,从而从自身的角度提出解决题目的思路。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把握和运用基本知识、概念,学会搜集和分析各方面相关的背景资料和信息,还要能够适当的论证自己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全面的解决题目的能力。这样一种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无疑更有利于能力全面的会计毕业生的培养。

二、目前会计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题目

1.没有系统的进行会计专业案例库的建设和规划发展——案例教学资源不足

当前,专门进行会计专业案例收集和建设案例库的高校还比较少,很多学校在课堂上开展案例教学时使用的案例往往是任课教师临时找来的或是沿用以前已经有些过期的或者仅仅依靠于教材后附录的几个案例。这样的来源不但在数目上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时效性和针对性方面也完全不能够保证案例教学的实际需求。素材的缺陷使得这些学校会计专业的案例教学效果在出发点就已经大打折扣。

2.会计案例教学的实施不规范、计划性差

一方面,在整个课程体系的制定和计划中,尽大部分的学校都没有把课程的设置、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案例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考虑。这就导致了案例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不规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职业判定(偏好)而不是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如哪些课程应以案例教学为主,哪些课程中案例教学应占一部分的比例,哪些课程的哪些章节需要以案例教学的方式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等等都缺乏必要的原则上的规范和预备。

另一方面,教师在实际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不过多重视学生的全程参与和调动学生的积极预备。最为典型的是教师在上一次提前告知的案例,教师没有特别点明预备的思路和方向,学生也只是泛泛的大致了解而没有深进全面的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浮于表面,这从一开始就奠定了教学效率低下的基调。同时,在课堂的分组讨论中,很多教师往往随意分组,不留意引导讨论的方向和深度,因而学生的学习就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3.案例教学水平低下,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习惯还停留在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方式上,对于案例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作用、规范程序及关键点等各方面的内容都缺乏熟悉和认同。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是在课堂上实际开展案例教学,也缺乏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和讨论的能力,轻易导致案例教学流于形式、学生讨论偏离主题、教师难以驾驭课堂等诸多题目,则案例教学的期看目标难以实现。在教学整体规划中不重视,教师不认同,同时教师的案例教学素养也在比较缺乏的情况下,院校的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水平低下也就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三、会计案例教学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作为教师实现案例教学的“剧本”,案例教学的设计工作既基础又重要,在具体设计时应遵循以下4个基本原则。

1.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原则

案例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两者并行而不悖,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案例教学的设计中,首先,在会计案例教学的内容和学时方面,安排的会计案例教学进度与课堂理论教学进度,从时间和内容上保持一致。其次,应当科学辩证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一方面,在进行案例分析之前,先应当把相关的知识体系梳理清楚,让学生对于知识的层次和相互关系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熟悉;另一方面,在组织案例实施的过程中留意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而在最后总结评价阶段又应适当的回回到课本的理论知识体系中来。

这样,在整个案例教学的实施阶段只有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和理解理论知识与实践环境间的深刻关系。

2.典型性原则

典型性是案例选取和案例库建设过程中的根本原则。一个适用的案例应当能够代表该行业的背景特点,能够涵盖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反映基本的教学原理。实践中与某一知识层次相关的案例很多很杂,教师在进行案例库建设时不能仅仅根据案例涉及企业的名气或是案例本身获取的便利性来选择,应当严格的根据案例教学大纲的目标和要求进行筛选,只选择那些最为典型与理论知识最为相关的案例。3.拓展性原则

案例教学的突出优点在于能够在一个具体的实际背景中以一个典型的企业事件来阐述课本的理论知识,并赐与学生思考和理解运用的空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得以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题目并深刻的理解实际环境。更进一步,为了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潜力,在进行会计案例教学设计时应当将所分析的案例进行拓展:第一,要求学生思考假如这个案例从法学或经济学的视角来进行分析,是否会得到不同的结论;第二,再给出几个相似的同类案例,让学生在课下完成分析和案例报告的撰写工作。这样,通过这些拓展的思考和任务,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视野和他们举一反三的推导分析能力。

4.导向性原则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预备、思考和探讨论证是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得以进步的基础,而学生能力进步的程度和质量则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和总结回纳,所以,案例教学中层次最高的原则在于教师恰到好处的导向性。

案例教学中的导向性原则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在时间安排上的导向性。一个典型的案例往往涉及到多个知识点,并且要同时考虑几个不同层次的题目,这就要求教师对于时间的分配和把握有着清楚的把握和导向。第二,教师在知识运用上的导向性。典型的案例还往往涉及到很多有关经济法和高级财务治理的相关知识,这些是会计专业学生所不熟悉的,因而在考虑题目时需要教师适当的加以点拨和提示。第三,教师在讨论阶段对于讨论方向的导向性。大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在班级讨论甚至在小组讨论中都有可能擦出思想的火花(新的题目或一个相近但并不完全适用的解决思路),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留意引导,既要肯定学生活跃的思维,更要及时的把学生的思维和留意力调转回到案例的主题和核心题目上来,以保证案例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四、提升我国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水平的思考

1.建立虚拟案例教学教研室,整合案例资源。

组建大专业(同属于治理学的专业,但源于不同教研室)的案例研究教研室。这是一个非正式、不具有明确组织机构的常设虚拟教研室,其职能在于将各个专业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组合起来,定期研讨、共享案例及其启示,从而建立起高质量的案例库

和重新整合教师的案例资源以及促进各位教师的案例分析能力。一方面,不论是哪一个专业或哪一个层次的教师,在分析一个综合案例时的思路和观点都无可避免的受到其学科背景的制约和局限,而任何一个实际中的经典案例都无法仅仅从任何一个专业的观点得到足够深进的探讨和分析,所以为了进步案例教学的效果,不同的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就有了经常交流、探讨的必要。另一方面,每位教师所收集的案例也都是有限和相对片面的,故案例库的建设和共享则是案例教学中又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2.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的进步

毫无疑问,没有出色的案例教学能力,也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为了开展会计专业的案例教学课堂的建设,作为会计专业的高校教师,首当其冲的应该往有规划、有目标的进步自身的案例教学能力。在会计系(教研室)中研究案例教学方向的教师应当在确立研究方向后就要初步设计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将来3~5年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规划,其中应包括所期看达到的基本目标(理想目标),预期教学效果,案例库的建设,后续学习和(深进企业)实践等相关具体计划。规划经系(教研室)主任审批后报教务处备案,作为将来考核的一个参照。同时,会计系(教研室)和教务处应给予该规划必要的支持和关注,并督促教师按照规划稳步进步其案例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效果。有条件的学校(系),还可以开展案例教学法教学比赛,以进一步推动教改的步伐。

3.课程考试方式的丰富

假如以案例教学方式为主的课程(如会计制度设计、高级财务治理等)的考核方式也局限于平时成绩和期末闭卷考试两者相结合(而且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低)的老套路上,恐怕很难调动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知识活学活用的积极性和热情。所以,在这类课程的考核方式中,首先,应当加大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小组表现、个人案例分析报告等)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其次,在期末考试中,可以考虑以开卷的方式进行,重点考察学生在面对实际综合题目时的分析能力和思考维度,而不仅仅局限于一般的简答题或论述题;再次,还可以让每位同学交一篇相关的课程论文,主题自定,围绕某一特定典型的案例展开即可,作为评定终极成绩的参考,优秀的论文还可以在指导修改好后投杂志社发表。

4.留意教材的选用和建设题目

要组织好一个以案例教学为主的课堂,一本适用的教材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选择教材时,教材应当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并在每一章节中(每一章节后)配备典型的案例和思考题,一般应由任课教师推荐,经教研室主任审核确定。同时,伴随着案例库建设工作的完善,也应当提倡任课教师开展案例教材的编写工作:一开始,还不成熟的教材可以作为课堂选定教材的补充,当教材建设工作成效明显,得到公共认可后,可以考虑作为课堂教材使用。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案例库的作用,又进步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还增加了会计专业的科研成果。

5.加强互动,定期了解学生的反馈。

会计案例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进步教学效果,夯实学生的运用能力,所以定期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从而为后续改进提供参考也就成为了一件必须长期坚持的制度。首先,任课教师应当注重与学生的实时沟通,就案例的选择、分组职员的确定及讨论主题深度等各个方面及时(提前)和学生交互意见,尽量在坚持案例教学基本要求的条件下以尊重学生想法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其次,课堂结束后,任课教师和教研室主任应当积极的往了解学生的评价、实际的教学效果和教材的适应性等等,从而为后续改进提供参考;最后,根据不断跟进了解到的情况,经教研室讨论,修订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案中与案例教学有关的内容,从而可以更好、更规范的指导后续的案例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宋艳敏.会计制度设计案例教学的实施[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2)

2罗小敏.浅谈会计教学组织方法[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8(6)

会计专业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需要对专业的职业岗位作职业能力分析,明确胜任这些职业岗位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的安排。

“基础会计”是财会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他经营管理类专业根据本专业的需要也开设了这门课。但在教学过程中,会计专业与其他经营管理类专业(以下称非会计专业)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基本趋于一致,这显然不能满足“能力本位”的要求。笔者认为,虽然是同一门课,但非会计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应该区别于会计专业,应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具体阐述如下:

一、能力培养目标

财会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应以掌握会计基本核算技能为能力培养目标,以正确生产会计信息为目的,也就是要掌握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账务处理程序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其他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不需要生产会计信息,但需要具备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因此非会计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应该涵盖于两个方面:一是懂得本专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如何在会计核算(或会计资料)中体现;二是能通过财务报表知晓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对企业经济活动状况具有一定的分析和预测能力。

二、教学重点

教材的选择决定了教学内容。纵观各个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教材的选择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选择“基础会计”类教材,一种是选择“会计学”类教材。而在使用这两种教材时非会计专业和会计专业相比教学重点是不同的。

(一)选择“基础会计”教材

该类教材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八个模块:

模块一和模块二阐述的是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上应和会计专业基本相同。

模块三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会计专业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制造企业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即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编制会计分录;而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不需要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教学重点应该是了解各项经济活动如何在会计核算中体现,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每项经济业务活动的发生对会计六要素的影响,对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

模块四会计凭证。会计专业的教学重点是“正确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而非会计专业的教学重点是两个:一是能正确书写原始凭证;二是能够阅读记账凭证,即通过记账凭证知晓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内容。应该强调的是,“正确书写原始凭证”这一技能在教学上应和学生今后的工作联系起来。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如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与实务、市场营销、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来设置相应的原始凭证,让学生练习掌握。

模块五会计账簿。会计专业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登记各类账簿,并能运用正确的会计方法进行错账更正。而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不需要掌握具体的登记方法,只要能看懂会计账簿就可以了。所以教学上的重点是通过阅读总账来了解企业的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通过阅读相关的明细账来了解分析企业的资产构成、债务分布、销售状况等等。

模块六财产清查。会计专业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往来款项的清查,并对财产清查的结果(盈、亏)进行账务处理。而非会计专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分析财务上(如现金、银行存款、往来款项)可能存在的错弊,掌握简单的内部审计。

模块七财务会计报告。对于会计报表,会计专业的学生重在编制,非会计专业的学生重在分析。非会计专业在教学上应该增加该摸块的理论教学课时和实训教学课时,重点是能够解读会计报表,并能够利用会计报表计算相应的财务指标,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会进行分析、预测。

模块八账务处理程序。对于这一模块,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只需了解会计的循环过程,对账务处理程序能进行适当的判断即可。

(二)选择“会计学”教材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材是将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内容进行适当删减以后合在了一起。教师如果选用此类教材,那么针对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上就应该有的放矢。

第一,对“基础会计”部分,应以“够用”为原则对理论知识进行介绍。尤其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核算方法”等内容,应以学生的岗位需求来确定主要教学内容。

第二,对“财务会计”部分,可以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收入、利润”六大要素来设计教学内容,并贯彻“轻核算,重分析”的教学思想。例如:在讲授“资产”时,应重点放在介绍“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含义以及相关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以及这些经济业务的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至于这些项目的借贷记账法只需进行简单介绍,或者可以不介绍。总而言之,非会计专业的教学重点应培养学生的会计理念,培养学生解读和分析会计资料的能力。

三、课型设计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能力培养的目标是正确掌握会计核算技能,模拟实训(需要大量的实训耗材)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教学手段。而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在传授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有关能力培养的课型设计应采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首先要有案例。目前,有关“会计模拟实训教程”的书籍比较多,适合管理分析用的“会计案例分析”的书籍却很少。因此需要教师深入企业,结合企业实际资料来编写。案例的内容尽可能突出实用性,突出代表性,案例的难易程度应尽可能与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的重点、难点结合起来。

其次,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般可以分成以下三个步骤。第一、课前准备。教师应将所讲授的案例提前印发给学生,提出有关案例的思考题,要求学生以个体为单位,按照思考题预习或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二、课堂讨论。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大家讨论各自准备的方案,达成共识以后,确定一个正确方案,由组长负责记录并给组员评分。小组讨论完毕以后,以组为单位拿出各自的方案进行全班性探讨。第三、教师点评。由教师指明各种观点的优劣,澄清学习的误区与盲点,并根据各组的表现(包括答案、学习态度、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等)来评定各小组的成绩。

例如,在讲完“财产清查”这一模块的理论知识以后,可以围绕下列案例进行教学。

案例分析:

资料:大通股份有限公司对存货采用实地盘存制,年终实地盘点时发现价值80万元的存货因保管不善造成毁损,总经理张华要求财会部门不列报材料毁损情况。另外,张华决定对企业存货改用永续盘存制,因为实地盘存制不能及时提供商品存货状况的信息,经常导致销路好的商品短缺,而仍有很多销路不好的存货在库。

案例要求:

(1)张华要求财会部门不列报材料毁损情况这一做法是否合适?该做法对企业当年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产生什么影响?(2)对于毁损材料应如何进行正确处理?(3)改为永续盘存制是否能加强大通股份有限公司对存货的控制?改变后是否还须实地盘点?

分析要点:

(1)张华的做法不合适。该做法会虚增企业资产和利润。(2)及时查出原因,根据企业管理权限,经相关领导签字后将净损失转作企业费用。(3)永续盘存制能加强该公司对存货的控制,采用永续盘存制仍然需要进行实地盘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

以上是笔者从“能力本位”的原则出发,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提出的新思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该课程定会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主要参考文献】

[1]贺三宝.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会计案例教学研究[J].财会月刊,2006,(1):76-77.

会计专业教学范文第3篇

我院会计专业成立较早,学生人数众多,理论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1教师的实践经验欠缺,导致实践教学水平不高

我院的会计实训类课程基本都是由讲授理论课的教师来主讲,目前我院会计专业教师基本都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毕业后没有参加过会计专业实践而是从事教学工作,因此实践经验缺乏。真正具有实际工作实践经验的老师是凤毛麟角,虽然部分老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但大部分都没有接触实质性的工作,因此,在指导学生实践方面只能依靠理论和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所以导致实训结果与实际会计工作不一致,使会计专业实训成为空谈。

1.2新出台的法规、制度、准则没有及时引入教材中,教材内容陈旧

会计专业的相关课程具有逻辑性、理论性强的特点,自学难度大,教学过程中仍是以书本为主,因此,一本好的教材,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会计制度不断改革,逐渐与国际接轨,一些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不断更新,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也在变更,这些新问题的出现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实践。但是市场上的会计专业类教材和书籍众多,新知识新内容的变更,很难立刻在教材中予以体现,所以导致教材内容陈旧,给学生的实践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1.3实践教学枯燥乏味,难以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会计专业的特征,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会计专业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实践部分的学习也是在教室中完成的。如今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了教师的独自表演,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差。因此,出现了学生不爱学,教师不愿教的一种状态,学生批评教师教学效果不好,教师埋怨学生不好好学习。虽然我院进行了课程开发与课程改革,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与改革,但是实际教学效果仍然不明显。

1.4校内实践条件有限,不能充分利用资源

我院会计专业拥有会计手工、会计分岗、会计电算化、收银、会计综合等实训室8个,从数量上来看,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但是从质量上看,很多实训室形同虚设不能投入使用,很多实训室利用率不高,比如:收银实训室、会计综合实训室,因为规模较小,不能组织教学,所以目前使用率不高;会计分岗位实训室,学生可以分岗位操作,但是实践效果一般;只有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利用率较高。

2如何提高我院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

2.1引进实践技能强的企业人员,培养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

要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水平,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要求实践指导教师必须有参加实际工作的经验,这样源于实践的教学才不会使理论和实践脱轨。根据目前我院会计专业教师实践经验少的情况,这就要求学校在对会计专业教师的培养上注重实践,比如可以联系兄弟单位对老师进行会计实践培训,或者进行挂职锻炼。对于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教师以及引进的企业专家,这部分人实践经验丰富,但是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因此要不断加强学习,要求这部分教师很好地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2根据新知识新内容选择教材,必要时可自编教材

会计专业的教学要以新制度新准则为依据,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都影响会计法律法规的制定,同时对会计业务操作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当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发生变化时,一些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也会有所变化,在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及时把这些新业务和新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教材选用上应该选择知识内容最新的教材。首先,应选择那些已经出台的权威性文件所规范的新内容引入且内容充实新颖的教材,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其次,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选择适当的教材,如对于本科学生应选择体系全面、系统性强的教材,对于高职类会计专业教材,则要特别强调实践性和适用性。再次,如果实践类课程教材设计方面存在缺陷,也可以由本校自编教材,这样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

2.3重视实践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组织教学

实践课程是高职类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学生走向社会从事会计工作的前期锻炼。这就要求院系两级充分重视实践教学,改变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方法,强调“以学生为本”,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运用“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主导者,他们愿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成为配角,愿意配合学生的学习,对于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实现了教师的教学目的。

2.4整合校内实训室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实训,提高学生实践水平

根据我院会计专业实训室使用情况,可将会计分岗位实训室与会计手工实训室合并,提高实训室使用效率;收银实训室因为容量小,不能满足学生使用,可以将收银实训室撤销,改为与企业合作,定期安排到企业实训,这样可以解决企业的人员问题,还能节约学院的教学成本;综合模拟实训室,模拟大型企业的12个会计岗位,但是缺乏大企业的相应实例和账套,所以建议设置大型企业账套,或者编辑相应的数据进行模拟实训,鉴于学生规模问题,可以实行分组模拟以解决学生人数过多的问题。

3小结

会计专业是一个以实务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可结合会计实务的内容让学生多加练习。同时可根据企业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充分利用实训室安排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文来自于《价值工程》杂志。《价值工程》杂志简介详见.)

会计专业教学范文第4篇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大多数由高校毕业或其它学校毕业后直接到中职院校任教,多数未经历过企事业单位实际会计工作的锻炼,对实际企业中会计工作流程和业务环境等还是不十分了解。近年来,国家针对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教师实际企业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双师型教育政策,鼓励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但由于学校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学校教师下企业实践往往导致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任务无法正常完成而搁浅。在学校实践教学中,实践课程的教师主要由理论教师担任,因此在模拟实训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思想往往与当前企业主流的会计理论和体系不符,与实际相差甚远,从而使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形同纸上谈兵,成为一句空话。

二、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策略

1.提高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地位要提高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效果,首要任务是提高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地位,提高院校管理者、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中职院校教育的定位为就业教育、市场为导向的教育。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为社会培养务实人才是中职院校的第一要务。因此中职院校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改变传统的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的教学占据教学时间的绝大部分时间,实践教学时间偏少,造成了理论过多,学生难以吃透,知识积压的现状。通过科学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努力建设更符合市场需要的实践教学课程,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2]。如让学生认识企业会计工作流程和企业会计工作的要点、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在实际企业经营运作中,企业会计人员通过预算、核算及分析报表等形式向企业管理者汇报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财务状况,供企业高层管理者管理和决策。如果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不完善,报表反映的企业管理状况和财务状况就难以准确和科学,甚至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到准确的财务数据,必须用严格的制度和规范的会计工作流程来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才能保证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工作在科学的监管和合理的制度下进行。2.在中职会计专业实施会计信息化教学为了使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能够适应时展的需要,在中职会计专业实施会计信息化教学即是时展的需要,也是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需要。会计行业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企业的会计核算和内部控制在网络信息环境下,颠覆了传统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制度与理念,电算化已经成为会计行业发展的未来,成为二十一世纪会计行业工作的主流工具。会计电算化从财会数据统计到财会数据查询以及审核功能都比传统的手工会计模式的效率更高,依托计算机技术研发的专业财会软件不仅能够快速统计企业和用户的财务数据,自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财会计算与分析,并可以根据使用单位的需要定制财务数据分析功能,还能有效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全面性。计算机技术对企业会计的影响从会计工作方式、核算方式和内部控制流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基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的巨大影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因此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从会计内部控制上来看,影响十分深远[3]。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必然要面对会计电算化的现实问题,如果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手工阶段,势必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现实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3.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促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通常情况下,中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前都应当进入实习期,在此期间,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实践为主,学生最佳实习方式是完全参与企业生产岗位,使学生能够在企业真正的经营活动环节体会会计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在实际生产中得到验证,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然而由于当前我国校企合作的模式过于单一,企业对于培养实习生的兴趣不高。此外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许多企业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和会计信息的保密工作十分重视,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和实际生产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不愿意接受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即使有一定的实习岗位,通常也都沦为办公室无关紧要的杂工,并不能使实习学生获得真正的岗位技能。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于2006年11月下发了《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改革问题的通知》,但由于我国目前校企合作的发展水平不高,企业规范化程度不一,参与"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企业大多数难以完全符合税收优惠政策所要求的条件,使该优惠措施流于形式[4]。因此,要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促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就必须由国家尽快针对中职院校等的实习生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指导校企合作,同时出台相应的政策激励制度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培养职业院校实习生。

三、结语

总之,实践教学是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只有深刻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才能为社会培养更优秀、更实用的会计人才。

会计专业教学范文第5篇

1.1符合高职院校未来的就业方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为广大中小企业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技术技能性人才。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EX-CEL应用能力,适应广大中小企业的需要。中小企业经济业务相对较为简单,业务规模也较小,资金实力也有限。因此从成本角度考虑,很多企业并没有购买财务软件。而利用EXCEL可以替代专业的财务软件,同样也可以制作凭证,生成账簿。另外EXCEL在中小企业工资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等多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EX-CEL操作水平符合广大中小企业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1.2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理论教学是会计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点较多,而且相对较难。学生难以记住会计准则中繁杂枯燥的记账规则,而这些知识点往往又与实际工作相互脱节。如果通过EXCEL教学,引入企业实际的工作环境,提升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应用能力。比如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课本上基本上都是对于单个资产进行计算,学生需要记住其计算过程。如果通过引导学生利用EXCEL软件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提,可以让学生掌握固定资产折旧很多相关知识。比如EXCEL的记录单功能,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固定资产卡片;利用IF、DBB、SYD等函数计提折旧时,可以让学生掌握到折旧计算过程,并且可以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利用数据透视图功能可以轻松对固定资产折旧按照部门进行汇总,进而可以编制当月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分录。

2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EXCEL教学的现状

2.1教学内容难以把握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用于EXCEL教学的内容非常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及财务管理的知识内容都可以用于EXCEL教学中来。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EXCEL的教学都是采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在机房进行实训,如何选取合理的教学内容用于这有限的时间的教学也是摆在广大老师面前的难题。另外EXCEL功能非常强大,但是其操作过程却较为复杂,涉及到大量的操作命令及函数。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也成为目前很多高职院校EXCEL教学中非常突出问题。内容太少太浅,并不能满足将来学生工作中的需要;内容难度太大,冗长的公式和繁杂的函数又容易让学生望而却步,影响其学习积极性。2.2开展EXCEL教学的教师匮乏对于广大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而言,不乏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但是,大部分老师缺乏在企业一线工作的经验,对于EXCEL的操作也仅仅停留在一些基本的简单操作。对于EXCEL教学而言,教师备课情况是影响EXCEL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这就对教学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仅要熟悉并会灵活应用EXCEL的各类操作命令及函数,还要能将其与企业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讲授。很多老师在进行目前的EXCEL教学过程中,感觉备课难度较大,同时难以将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相结合起来,从而导致EXCEL的教学效果不佳。2.3学生进行EXCEL应用平台的缺失虽然会计专业学生在未来工作过程中会频繁使用到EXCEL软件,但是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却缺乏对EXCEL进行应用操作的平台。学生经过EXCEL的学习后,体验到EXCEL在进行数据整理分析方面强大的功能。但是离开课堂后,课后又缺乏相应地练习,从而导致学生很快又把所学知识遗忘。在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中,也有少量教材中也加入EXCEL操作的内容。比如有些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教材中也会附加一些利用EXCEL进行操作的内容。但是这些只是在极少的教材中才有,即使有也很少有老师去进行讲授或者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操作。因此,对于EXCEL的教学如果仅仅通过单独开设一门EXCEL的课程,还不能真正满足学生掌握技能的需要。

3改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EXCEL教学的措施

3.1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最常用的基本操作为主,对于一些复杂的功能及函数可以不讲或者仅由老师演示一下即可。对于广大高职学生而言,虽然在以前也初步接触到EXCEL,但基本掌握的只是数据的录入和保存功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会计工作岗位涉及到的基本模块进行讲授,比如从账务处理、报表编制、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等。讲授内容主要包括以这些功能模块中涉及的数据筛选、数据有效性、数据透视图、分类汇总、合并计算及统计图表等常用功能的应用,以及SUM、AVERAGE、MAX、MIN、IF、SUMIF、LOOKUP、VLOOKUP等常用函数的应用。这些内容在学生未来会计工作过程中使用频繁,应该重点讲授。对于EXCEL的一些高级应用,比如EXCELVBA就可以不讲授。3.2加强对EXCEL教学专任教师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鼓励EXCEL教学一线的老师结合自身情况到企业进行调研,提升EXCEL教学老师的实践能力。通过教师的深入了解,可以认识到EXCEL在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中的应用情况。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结合会计工作岗位对本门课程的技能所需,以知识的实用性作为教学的重点,提炼出会计专业学生所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点。3.3将EXCEL教学融入到在多个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中,开展EXCEL操作技能比赛对于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也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处理过程,对于这些课程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安排适当分量的EXCEL操作课时。比如讲授成本会计时可以在机房安排学生利用EXCEL进行数据分类汇总、合并计算、数据透视图等功能的操作,讲授财务管理时也可以在机房安排学生利用EXCEL进行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财务分析、财务预算。另外也可以开展EXCEL技能比赛提升学生的EXCEL操作水平。目前广大高职院校也广泛开展各类技能比赛,比如手工账和会计电算化技能比赛。比如会计电算化技能比赛,主要是以用友或者金蝶为平台,以提升学生对于财务软件的操作水平。通过开展EXCEL技能比赛,可以提高学生参与EXCEL操作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其综合素质。

4小结

熟练掌握EXCEL,可以帮助会计人员对数据进行整理,提高其工作效率,帮助企业进行各类财务决策。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而言,对于EXCEL教学的课程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这就需要院校和企业开展广泛地合作,共同努力,对EXCEL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广大会计专业学生的EXCEL操作水平。

会计专业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就业导向;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738(2009)02-0086-03

[收稿日期]2009-02-20

[基金项目]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教研项目(2008JB09)。

[作者简介]陈丽琴(1976-),女,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会计学硕士;张道珍(1970-),女,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副教授。

一、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要求高职院校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既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又是高职教育的最终归宿,只有培养目标明确了,教育质量才会随之提高。会计专业作为高职院校的传统专业,要想提高其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就必须先明确其人才培养目标。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误区

1.混淆了会计教育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普遍过于笼统,混淆了会计教育目标与会计人才专业培养目标[1]101。教育部“面向21世纪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育内容改革的研究”北方课题组负责人阎达五、王化成先生从会计教育的角度出发,将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界定为“培养具有较强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较为宽广的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以及相关学科的原理性知识,具备较好地从事会计、审计、理财及其他相关经济管理工作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这个界定理性、全面,但应将其理解为会计教育目标,而不应将其直接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因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学生经过一定的教育过程最终达到的状态或标准,应包括专业的培养方向、使用规格、规范和要求三个方面的内容,应该是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职业培养目标[2]。

2.局限于专业领域,学生就业适应面较窄

由于我国会计职业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会计职业正面临着经济环境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挑战。今天的会计人员已经由过去单纯的簿记人员、财务信息的制造者转变为给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各类信息的服务者。这一角色转变,要求会计人员要增强个人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修养来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经营环境。而不少高职院校忽视会计职业界对会计人员职业岗位的新要求,仍将其培养目标定位仅局限于会计专业领域的专门人才,忽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可发展性,使学生的适应领域较为狭窄。

(二)正确定位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1.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定位

会计人才的社会需求是高职会计专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风向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首先应以就业为导向,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紧密结合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结合各地专业现状调查、人才需求状况、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等情况,从行业、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出发,把行业和企业的知识技能要求转化为教学中的具体目标,尽可能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距离。

2.充分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当充分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日益拓展的会计职业能力做准备。美国会计教育委员会认为,会计教育目标不应是让会计学生在刚刚从事会计职业时便成为合格的会计工作者,而应是使学生具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终身能从事学习。同样,我国高职会计教育也不应只着眼于一些立即有用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应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合到素质教育之中,将知识“内化”成做人和做事的基本心理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业务、身体和心理素质,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使学生具有驾驭处理复杂事务的基本才能。

3.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

具体而言,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要突出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突出对学生进行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人际关系适应和协调能力培养;二是要突出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三是要突出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在人才需求多样和多变的社会中才能生存和发展,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才能有立足之地,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取得长远发展。笔者认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培养地方中小企业所需,具有熟练的会计操作技能、较强的会计职业判断力、较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的初级会计人员。二、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构建的思考

(一)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缺陷

课程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学内容和安排的总和[3]。课程改革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旋律,是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式。课程改革只有与国家政策、行业发展、企业用人目标和现代课程改革思想紧密结合才能成功。本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启动了各级教改项目、示范专业、精品课程、名师工程等质量工程,国外高职教育的课程理念和教育模式也不断引入,掀起了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热潮。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大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改革还只是修修补补的改良。具体表现为:课程体系变化不大,不少院校仍维持着学科痕迹很重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框架;结构不尽合理,课程整合力度小、各门课程自成体系,知识的关联度差;课程内容选取更多地是从学科角度考虑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应具备的能力,更新缓慢、教学内容滞后;教学实施过程重理论,轻技能,专业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互脱节、实践教学设计粗放,教学效果不佳。

(二)结合会计职业需求和会计工作过程,构建全新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

高职教育课程是全新的课程类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改革应根据会计人员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的职业要求,参照会计人员相关资格考试标准,工学结合,与行业和企业合作,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课程设计与开发应以会计职业能力为基础、以会计工作结构为框架、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会计工作实践为起点、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最终目的。具体地说,课程设计与开发包括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三个方面[3]。

1.基于会计职业的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当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摸清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群)的设置情况和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具体要求,组织行业专家(财务部门会计主管、财务总监)、课程开发专家(有企业工作背景的专业骨干教师)、课程开发顾问(从事课程开发研究的专家学者)开展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明确会计岗位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工作行为三条主线,细化工作行为应用的知识和技能、难易程度和使用频率的高低,合理定位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把握能力本位和全面职业素质培养的协调,按从新手到专家的工作过程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并确定学习领域课程。

2.课程内容的选取要基于对会计职业情境和岗位的分析

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选取,应当基于工作过程,打破课程界限,设计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应适当精简,为学生的实践活动、自主学习提供时间;另外,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学习内容还应当符合相关会计法规的规定。

3.课程内容的组织,以会计工作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为主线

要大胆分解学科知识,抓住会计实践需求,找出知识组合的结合点,改变传统会计教学中“理论+实践”的模块组合课程,融必要的理论知识于具体的工作任务之中,实现“教、学、做”合一的基于会计工作需要的知识应用课程[4]。

需要说明的是,高职会计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不是一劳永逸的,社会、职业环境的变化都会迫使课程设计做出及时的反应。因此,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要建立开放的机制,根据需要,定期补充、修改、调整和完善。

三、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实施的思考

课程教学是将课程设计方案付诸实践的具体过程。高职课程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基于工作过程,因此,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不能再照本宣科地灌输,而应充分体现课程设计的基本思想。

1.实现教学环境职业化

在校内仿真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建立相关会计教学的实训室,模拟各种真实的企业环境,为学生提供高度仿真的模拟情景和背景资料,提高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和对会计工作的领悟能力。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社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主动与企业合作,成立“校企联盟”,共建“双赢”平台,为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打通渠道。

2.建立实践导向的、融“学习与工作”一体的教学模式

改革传统的从理论到理论的学究式学习方式,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建立“做中学,做中教,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直观性,将岗位理论教学与岗位实训教学同步结合;体现系统性,将过程性的岗位实训与阶段性综合实训相结合;增强适应性,将手工模拟实训与电算化模拟实训相结合。笔者在近年的《会计核算基础》教学实践中以一个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任务贯穿于全课程,“拆散”原有的学科理论知识体系,围绕工作过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课程内容重新架构,通过学生从凭证的编制、审核、汇总、装订、登账到编制报表整个会计核算程序的模拟操作和对实践操作结果的讨论分析,使学生在“工作性”的学习中掌握会计主要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效果良好。多数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独立自主判断并手工处理完成一个业务简单的小型工业企业的各项会计核算工作。3.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要大胆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推行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先后采用“现场教学法”,将课堂搬到企业、搬到银行、搬到税务局,提高教学直观性;采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采用模拟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应变能力;采用技能应用竞赛法,除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外,重点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能力,如表达能力、思维反应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总之,要利用一切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从而使学生毕业后就基本能顶岗工作。

4.对课程评价方式进行大胆改革

课程评价要从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评价两个方面入手。在教师教学评价方面应建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实行教学效果专家评估、教师互评与学生参评相结合的过程性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定期与企业联系,进行毕业生质量跟踪,通过毕业生质量反馈对日常教学质量进行再评价。在学生学习成绩考评体系上,要建立以实践能力评价为核心的成绩评价体系[5],应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建立起由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及行业团体和能力鉴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社会监控体系。改变目前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制定与各实践环节配套的成绩评定办法,将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毕业证书和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自始至终将考核的指挥棒指向职业能力,以此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从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书兰.我国大学会计教育的思考与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9):100-102.

[2]朱学义.论会计学专业素质型培养目标[J].会计之友,2007,(1上):84-86.

[3]李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9.

[4]陆沛年.高职财会专业目标定位及能力培养初探[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6,(12):70-72.

[5]郝一洁,等.从对会计的社会需求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112.

OnAccountingTeachingReformi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

CHENLi-qin,ZHANGDao-zhen

(EconomicsandTradeDepartment,ShiyanTechnicalInstitute,Shiyan442000,China)

Abstract:Teachingqualityisessentialforsurvivalanddevelopment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hispaperanalyzestheproblemsofaccountingteachinginChina’shighervocationalinstitutions,suchasproblemsinitstrainingobjectives,teachingcontentsandteachingmethodsandputsforwardaseriesofsuggestionstotheteachingreformofaccountingi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

会计专业教学范文第7篇

(一)现阶段校外会计实习收效不佳

在会计专业学习中,学校大部分都会组织学生到校外的企业或机构进行实习,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但是,由于学校普遍对实习教育疏于管理,造成学生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其主要表现在:首先,学生的实习受到外部的阻力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或私人机构的会计工作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企业或私人机构为了防止其财务信息外泄,不愿意接收学生在本单位实习的。其次,学校的会计专业偏重于理论教学,在实习的时间安排上较为有限,不能进行全面的实习指导,学生不能及时消化书本上的东西,也不能及时进行实践演练,长期下去对学生发展不利。

(二)学生校外实习效果反馈不佳

由于学生实习点多面广,学校没有办法对学生进行统一或集中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校外实习的效果无法及时反馈到学校,学生的工作无法得到学校老师的有效指导,学生的工作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实习结果差强人意。此外,由于学生无法深入到会计专业的学习中去,对会计知识的学习兴趣也不高,在学生校外实习中,会计工作人员由于担心学生在账目中出错而不愿意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这就造成了学生实习中“只看不干”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了学生实习兴趣缺失,会计专业实习收效不大。

(三)会计专业基本知识理论与实践无法结合

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学生不断加强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理论进行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实现对知识的吸收和应用。然而,在现阶段的会计专业教学中,还无法很好地实现。这主要是由于会计基本知识理论与实践无法实现真正的融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校内会计教学实验内容较为单调,一般主要是围绕基础会计核算等会计的基本工作方面的设计,而对于现阶段企业或个人机构财务管理所需要的会计预策、会计决策、会计控制和会计检查等会计管理内容方面的实验却很少涉及,造成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对工作内容不熟悉,对学生的实践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关于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

在会计专业学校教学中首先应该有一个准确的目标定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职学校应该在加强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学生基础经济理论知识和基础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于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同时,还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法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而争取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加强中职学校教学的同时,还应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会计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

在学生的会计综合知识理论体系中,会计基础知识理论是学生进行会计知识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架构与会计专业学习相关的基本理论素养。首先,中职学校应该完善课程设计,针对会计学年级和学生水平的不同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例如在低年级的学生应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基础会计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账户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熟悉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及其编制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多地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其次,还要适当增加其他学科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会计应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为学生的会计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构建

基础会计中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和综合实训等。一般来说,实验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的,采取讲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如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时、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都可以讲解完理论知识后,让学生直接到模拟实验室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同时,还能总结学生遇到的问题,一起和学生讨论,在实践中解答疑惑,找出解决的方法。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此外,中职学校还应根据各专业特点,积极整合现有的实验室资源,构建校级基础实验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实验平台,以保证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实施,以满足专业实验的要求,以此为学生的会计专业实践提供更好的保障。

(四)会计专业实践结果反馈机制的构建

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效果和实践水平,中职学校应该积极建立全面的学生实习结果反馈机制。首先,学校应该与实习单位建立长期合作互信关系,建立长期的实习点,并建立导师评价机制,将学生的实习结果及时反馈给学校的教师,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习结果对学生进行专门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还需要建立师生互动机制,学生在实习工作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应及时与教师联系,寻求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最后,还要建立师生互评机制,让学生评价教师在实习过程中的指导,这样既可以帮助学校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而且还能杜绝教师在实习指导过程中偷懒拖沓,提高教师工作的警觉性。

综上所述,在会计专业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要积极面对其存在的不足,加大会计专业资源整合力度,树立明确的目标定位,加强学生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会计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会计专业教学范文第8篇

一、注重会计理论教学,完善学生专业知识体系

1.改进教学方法

新型的会计专业教学方法应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参与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是会计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课堂的作用在于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共同交流的平台。在课堂教学上,要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依托,以培养能力为导向,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模拟式”等教学模式,开展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活动。这些新的教学方法要求在师生双边关系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学生参与为重点,根据学生及社会的实际需要来安排教学内容。

2.以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知识与能力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区别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不能认为只要学生会读书、会做题就可获得能力的发展,而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参与到有关的会计专业教学活动中,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学会思考,大胆探索。

3.善于寻找规律,加深学生记忆

学习不能死记硬背,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记忆也要找出规律和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解账户的性质和结构时,书上的内容比较零散,学生经常搞不清楚。在讲课时,笔者给学生找出一个规律:把会计平衡公式右边的“费用”要素移到左边,这样平衡公式就变成“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左边“资产”和“费用”是同一方向的账户,“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由于左、右两边是对立面,所以右边的“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三类账户正好与左边相反,即“借方”记“减少”,“贷方”记“增加”。这就使学生抓住了规律,记忆就容易多了。

4.完善演示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在讲课中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能给学生以视觉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有限的内容,简单示范。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课件演示,把账、证、表的填制方法很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采用此教学手段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缩短教学时间,增加知识讲授量。

二、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应当把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来抓。

1.课时量的安排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有一种潜意识,即理论务必夯实。于是教师把理论知识的讲授视为教学环节的重点,往往安排理论课时较多,使得实训课时减少,最终使实训流于形式。而在现在的教学中,应保证两者在课时上占相同比例。

2.手工单项实训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应让学生做手工记账,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每一环节教师都应让学生练习,并及时指出学生做账中存在的问题。在单项练习中,教会学生掌握各种常见的原始凭证的填写,也是不能忽视的。

3.模拟综合实训

在学完全部知识后,让学生在模拟实训室进行模拟做账。

4.加大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力度

学校应采用当前最新的财务软件,将手工模拟核算资料重新录入系统,新建模拟核算单位账套,并按照如下操作程序进行:账套初始化—启用账套—日常业务核算,即从单位基本资料和核算参数的设置、会计科目设置、期初余额录入、记账凭证的输入、审核、记账、结账,到自动登记账簿和生成会计报表,让学生通过会计软件操作感受会计操作实务的乐趣。

三、校企结合,紧跟时代步伐

企业是会计准则的试金石,随着2007年新会计准则的实行,也应让学生迅速了解、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这时校企结合就显得格外重要。可成立以企业与行业会计专家为主、会计专业骨干教师参与的会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会计专业建设的全过程。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做报告、讲座等授课形式,将目前会计行业中最先进的思想和知识带进校园。还可以让外出实习的学生介绍实习体会,谈谈在企业中的实习心得,切切实实地让学生体会到校企结合给学习带来的效益。

总之,要提高会计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与改革,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学效率,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

会计专业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破解;会计专业教学;困惑问题

1教学中的困惑

1.1教师的困惑

(1)实践难行:先天不足,后天弥补。在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若能通过实践操作亦可弥补不足,促其上进。应该说,将学生置于企事业单位财务或管理岗位上,以切实的环境加以锻炼是最好的上进机会,但它们处于保密考虑,通常会拒绝学生于门外。教师在校期间能解决的,无非是通过模拟实训进行,而模拟实训毕竟又存在诸如实训教程设计不合理、实训软件不配套,学校缺少综合ERP实训室等限制因素,因而导致学生通过校内实训而获得弥补或增强技能的水平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又有困惑:会计专业的实践实训怎么突破其限制因素呢?

(2)不能全部教会学生理论:无论是财务会计部分还是管理会计部分,其理论性都较强。多数教师为避免教学过于抽象化,通常会用较为简洁的语言来描述理论知识,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并接受,但往往会出现教师讲述若干遍而学生仍旧迷茫不解的现象,譬如最简单的会计学原理,教师辛辛苦苦讲授完,学生真正能入门的并不多,至于其他的会计类课程,情况也类似于此,故而教师们困惑:老师精心备课,认真讲课,怎么就教不会至少没有全部教会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呢?

(3)教材不顺手:会计类专业的教学要求“新”,应能跟得上国家的政治、经济、税收等相关政策的变化。教师们普遍困惑的是,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法律环境日新月异,比如税收法律不断调整、改革,而学校所用教材普遍滞后,教材难以顺手。

1.2学生的困惑

(1)会计怎么是一项技术?会计专业的教师通常会告诫学生,会计不只是学理论,而是将其转换为技术,转换为可操作的技术。但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学习三年或四年或更多年会计,不都是在理论层面吗,怎么能是一项技术呢?此困惑实际说明,学生尚未懂得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因为没有接触过实账或会计具体工作,其尚难理解会计技术的真正内涵。

(2)想学学不会:在与学生交流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有这样的感慨:对于会计知识及技能,我们是想学而学不会。究其原因,在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灰涩难懂,教材例题普遍过长、过于复杂,故而学生困惑:我投入了不少的精力,甚至累得疲惫不堪,但就是难以全局把握,难以融会贯通,为什么想学而又学不会呢?

(3)激情只有一时片刻:学习会计,需要有激情,有想认真钻研、深刻把握它的激情。在激情之下才能产生欲望与动力,但多数学生反映说:对于这样一个内涵庞杂的学科而言,激情经常会被困难或挫折而浇灭,因为难以系统地、综合地把握它,激情便只有一时片刻而已了。

1.3学校的困惑

(1)学校培养学生的层次受限:根据我国中长期人才培养发展规划,会计类专业未来主要着眼于培养中、高级人才。就一般院校而言,因学生自身思想因素(如在校期间没有考证的考虑)、素质因素(如功底差,考会计类证书而无果)影响,也受国家制度因素(如考取证书相应的条件限制)影响,同时又受到学校因素(如鼓励还是限制学生考证,是否为学生考证创造条件等)影响,使得多数学生其层次难以达到更高水平,如没有职称或职称较低能,结果是学生将来就业受到较大压力,遇到较大阻力。

(2)难以共享社会资源:无论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专科院校,还是以培养学习型人才的普通本科院校而言,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未来就业仍以从事会计或相关职业为荣,但目前的情况是,多数单位在招聘时讲究学生是否有会计经验,是否有真才实能,而另一方面,多数单位通常不愿意给在校生或刚毕业的学生这样锻炼的舞台,故此成一矛盾。学校拟借助企事业单位为学生就业创造机会,往往又会被企业以保护商业秘密等理由而拒绝,故而学校难以共享更多的社会资源。

2破解困惑的方法

2.1锐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增强其学习的耐力、定力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积极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较高素质的会计专业教师较为熟悉会计专业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能更好地把握培养方向,较为熟悉会计专业的前沿,这就为相应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可利用各种信息交流平台,鼓励教师自主提高自身素质,也可外派教师积极参与,向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借经”;让教师到一些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学习也是个很好的办法。同时,学校积极地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经验丰富的教师,充实、提高学校的师资队伍,也是加强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

(2)锐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不能完全满足现在的教学,但仅依赖于多媒体展示也有弊端;教师不闻不问学生的反映,只顾唱“单口相声”,其授课的吸引力程度自然会大打折扣;教师满脸怒容,学生望而生畏,学习效果也不会好……教师应在因人、因材施教的同时,结合现代学生的特点、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等,锐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比如课堂上幽默一些,互动一些,亲近一些,朋友一些……轻松情景式、讨论式的教学,结合采用动态教学法、颠倒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等,则效果会大有提高。

(3)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增强其学习的耐力、定力:学生在未踏入社会之前均具有可塑性,在此之前,学校、教师需要做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便是对其正面引导,使其正确认识会计职业、会计学科、会计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进而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知“学贵有专”,能“持之以恒”,这样,其激情方能永久。

2.2创新实践模式

在校期间,不能真刀实枪地进行会计实际操作,始终困惑着学校、教师及学生,这也是制约会计专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为此,学校可想法设法创新实践模式。作者认为,校企合作办专业,理论部分在校内进行,实践环节到企业中去,互惠互利,不失为一个途径。学校创造条件地建立健全校外实训基地,譬如寻找社会上的一些有实力、有资质的会计培训机构、会计实账实训机构、会计速成班等与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平台,也是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创新实践模式,能为学生找到动手操作的机会与舞台,其职业判断能力自然得以提高,学以致用也真正落到实处,为其将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3结语

学生就业既是学校的责任,也是政府的责任。高校须积极获得政府支持,双方紧密合作,广泛收集信息,搭建广阔的就业平台,也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学生只有就业了,学校也才算是完成了培养任务。在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及学生本人都存在着一定的困惑与压力,但只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积极开拓思路,困惑终能被破解,会计类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仍旧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刘国华,卢恩平,王笑艳.关于对高职电子表格财务应用课程教学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6(10):221~222.

[2]崔娜.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智能城市,2016(7):24~25.

会计专业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习集中式分散式

科技创业

PIONEERINGWITHSCIENCE&TECHNOLOGYMONTHLY

专业实习是本科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缺乏实习基地、实习经费紧张等种种原因,有的学校以手工模拟实验代替实习,有的学校干脆取消专业实习,笔者认为这将对会计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不良影响,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会计专业实习教学改革作一探讨,以期对以后的会计专业实习乃至专业教学有所裨益。

1明确会计专业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1.1会计专业实习的目的

安排专业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1.1运用和检验教学成果

运用教学成果,就是把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管理工作,并从理论的高度对管理工作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检验教学成果,就是通过综合分析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1.1.2了解和熟悉企业运行

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企业会计核算程序和监督方法,熟悉企业管理的基本环节,实际体会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3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

通过实习,可以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以便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1.2会计专业实习的基本要求

实习学生具有学生和实习单位工作人员的双重角色。鉴于此,应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态度端正,工作认真,尽快适应环境,遵守实习单位的纪律和一切规章制度,保守实习单位的商业秘密,积极从实践角度了解该单位的会计业务,自觉地、切实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收到实效;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从企业工作的全局出发,以旁观者的身份了解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会计人员的基本心态、财务管理的原则等,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熟悉会计,增强适应能力;以调研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前确定一些调研课题,这样实习起来才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对会计专业实习模式的探讨

2.1创建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集中式的手工模拟实验或电算化模拟实验

会计模拟实验是会计实务与会计综合练习题相结合的产物,是会计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飞跃。该形式一般采用企业的真实资料,按照会计核算工作程序设计,使学生通过一系列模拟的记账活动,将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环节实际操作一遍,从而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要组织好会计模拟实验,确保收到较好的效果,整个模拟实验应有真实感,以避免让学生产生一种做习题的感觉,并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实验范围。实验中发放的大量原始凭证,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鉴别、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编制会计报表及其附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循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达到“了解会计实务,提高会计实际操作水平”的目的。

从目前情况看,会计模拟实验普遍停留在手工操作上。虽然手工操作有助于理解会计核算方法,但它不能适应企业会计工作日益现代化的需要———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通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汉字系统和会计软件的推出与完善,使电算化会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会计专业不但在理论教学中应开设有关计算机知识和电算化会计等课程,在实践教学中也要体现这一趋势。

2.2组织校外现场实习,努力创建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分散式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缺乏教学实习基地,许多学校只能通过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造成学生的实习环境差别很大,有的能起到实习的作用,有的则很难保证实习效果。另外,由于实习时间较短,加上财会工作的特殊性,一般单位很难让外人插手工作,学生从实习单位回来普遍反映实际接触的会计业务不多,大多只做了些凭证的填制工作,而登账和编制会计报表接触很少。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实习效果。

分散式校外现场实习不同于集中的模拟实验,指导教师要想了解学生实习的真实情况难度很大,甚至不可能。因此,事中控制不是分散实习的核心,其核心在于实行目标管理,通过事前的计划和事后的考核来引导和约束学生。

事前的计划主要是指制定详细的实习教学大纲和实习日记,实习报告要求有具体的考核办法。由于分散实习的特点,决定了实习教学大纲必须事先确定实习目标而且具有可操作性。笔者认为大纲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该公司的性质、所属行业、组织形式、发展历史、组织结构、规模大小、产品类型及产销情况、关联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会计岗位设置及主要职责等基本情况,并通过调查表的形式,拟定调查提纲,制定调查计划,记录调查结果;在上述基础上,要求学生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和会计政策、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运用、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等有关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根据前两步了解的情况,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调查研究,发现自己所学与实际的差距以便今后补充学习;同时,发现企业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要求学生根据实习报告的格式撰写实习报告。其中第三个环节是大纲的重点,也是学生实习的重点。这部分大纲可以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会计主干课程为核心,按几大模块分别设计,并细分为更多的小模块,设计相应的思考题、调查表等。学生对哪个模块感兴趣,就选哪个模块作为实习重点,这样实习起来才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至于感到无事可做。

现以财务管理模块为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到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部门(或决策部门)进行实习,从实践的角度了解该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并总结实习的收获与体会。事前可对学生作出如下要求:了解实习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了解实习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及职责、人员安排和分工等);了解实习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和基本要求;了解实习公司资金运动的特点及管理要求;参与实习公司一项具体的财务管理活动;分析实习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从实习公司财务管理的一个内容(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或股利分配管理)出发,剖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完成一篇以《××公司财务管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或收益分配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为题的实习报告。

事中控制难度较大,可以要求实习单位协助指导、管理和考核,并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日记,以建立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机制。

实习结束后的考核和成绩评定是重要的事后监督环节:一是要求学生提交所在单位的实习综合鉴定一份,以作为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二是要求学生提交实习现场记录即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各一份;三是进行实习答辩,答辩的过程其实也是经验交流,畅谈实习体会的过程,在答辩中师生共同探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解决办法;四是总结评定,确定成绩,并进行实结。总结前可先拟定调查表,对学生的实习情况、效果、问题进行归纳,通过定量分析,得出定性结论,以改进今后实习指导工作和理论教学工作。

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层次的分散式校外现场实习,有利于学生适应单位岗位的需要,并向用人单位展示学生的能力和技能,主动争取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扩大学生就业通道。

2.3开辟校内会计实习基地,充分利用校内实习资源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各行各业的会计核算行为和财务管理工作已逐渐规范化,使得高校内的财会工作与校外企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在同一条件下,遵循共同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二者只有规模大小、业务多少的差异,而不存在本质区别。高校内规范的财会工作和丰富的会计核算内容,为高校财会专业学生实习奠定了坚实可行的基础。开辟校内会计实习基地,最大限度地利用高校自身的实习资源,这种集集中式和分散式于一体的实习模式无疑是使会计实习走出困境的有利举措。

当然,高校内会计实习应在校财务处的统一安排下有序进行,因此,争得财务处的大力支持是保证实习顺利进行的前提。此外,由于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应避开月末、年终等财会工作繁忙的时间,这既可以保证实习效果,又不至于对财会人员工作造成大的干扰。

3结束语

实践证明,适应本专业特点的专业实习,符合教学规律与学生心理预期。作为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专业实习无论对学生成才还是对教学改革,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会计专业实习的上述三种模式,各有特色,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成的实习教学体系。至于三者的先后顺序,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灵活安排。

参考文献

1张月玲,杨成文,孙涛.创建“三段式”会计实习新格局[J].煤炭高等教育,1997(2)

上一篇:健康建筑范文 下一篇:专业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