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硕士范文

时间:2023-03-06 00:38:06

会计学硕士

会计学硕士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学术型硕士;会计专业硕士;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导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3-0170-01

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中国会计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基本以“学术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但在进入本世纪以后,为了满足社会对会计职业的高层次应用型、职业型人才的需求,中国的一些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始试点探索会计应用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伴随会计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教育的迅猛发展的同时,两种硕士教育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会计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培养现状,分析两种硕士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结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

1我国会计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培养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我国的会计人员队伍十分庞大,但高层次科研型和和应用型人才匮乏的矛盾十分突出。近年来,我国以实务导向的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会计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取得了迅猛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会计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并没有突出各自的特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导师队伍等方面,都没有明显的差别,因而导致学术型研究生缺乏足够的学术训练、专业型研究生缺乏足够的实践训练,形成所谓的学术型研究生不“学”,专业型研究生不“专”的问题。下面,我们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导师队伍等角度对学术型研究生不“学”,专业型研究生不“专”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1)课程设置。会计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培养科研人员和学科专家为目的,培养这类研究生的关键在于通过传授系统和完整的学科知识,实现对学科知识的创新与发展。因此,课程设置以学科为中心建构课程体系。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课程设置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培养目标的不同,必然导致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较大差异。然而,当前在我国部分高校,会计专业硕士课程设置往往只是在会计学术型硕士课程的基础上减去一些课程或降低要求,这就导致会计专业硕士应用性课程设置较少,不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会计学术型硕士课程在研究方法的学习上,往往只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缺乏对会计领域其他研究方法的学习,不利于会计学术型硕士学术能力的提高。

(2)教学方法。国内很多院校的会计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教学还仍以传统传授知识的模式为主,这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对于会计学术型硕士来说,传统传授知识的模式虽然有助于学生对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但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就不利于学生理论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对于会计专业型硕士来说,他们大多来自实际工作部门,有非常强的表现欲望,希望有更多的互动的交流,而传统传授知识的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理论联系实际难以落实到实处,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导师队伍。目前,我国很多院校的会计学术型硕士和会计专业硕士的导师仍采取以单一导师制为主的培养模式,并且高校教师中的会计专业硕士导师大多来源于学术型导师。学术型导师大多偏重于理论研究而缺乏相关的会计实践经验,这些教师从校门到校门,讲审计的没查过账,讲财务管理的也没理过财,自然也就无法为会计专业学位硕士提供实践指导。此外,学术型导师对会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还是以传统的“学徒式”培养模式为主,这种单一的指导方式培养出来的人知识面和创新思维受到限制,缺乏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能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也不利于会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2改进对策

2.1合理设置课程

会计专业硕士课程设置除包括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收等基础核心课程以外,还应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对于会计学术型硕士课程设置除注重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外,还需重点关注研究方法课程的设置。研究方法的学习对于会计学术型硕士学术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现有院校在会计学术型硕士研究方法课程设置中,往往设置实证会计研究方法课程,如计量经济学,忽视了理论研究方法,如博弈论等研究方法对会计研究领域的作用。因此,在会计学术型硕士研究方法课程设置中,可以增加诸如博弈论等理论研究方法课程的学习。

2.2改进教学方法

对于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教学方法不能局限于简单的课堂讲授,而应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和教师进行互动。因此案例教学和疑难问题解析法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对于会计学术硕士而言,可以采用文献研究法,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指导学生进行文献研究,传授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撰写研究论文的方法,提高会计学术硕士的科研能力。

2.3改进导师指导模式

会计学硕士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培养模式;学术型;实务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2月27日

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我国会计高等教育结构中处于较高层次,主要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会计专业人才。我国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积极探索和改革,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进步,培育了一大批国家急需的会计高级人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培养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步显现。认清培养现状,创新培养模式,适应发展需求,提升培养质量,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我国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

在过去的二十余年中,我国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一直处于探索和改革之中。在学制方面,依据会计学专业特点实行弹性学制,逐渐淘汰单一固定的学制,除此之外,还实行了“直博”和“硕博连读"等形式;在入学形式方面,自1985年开始实施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制度,打破了原有单一的研究生招生渠道,使更多的人可以接受会计学高等教育;在培养类型方面,2004年4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单一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类型被打破。

目前,我国在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上形成了两种学位类型:一种是会计学学术性学位,一种是会计学硕士专业学位(MPAcc)。从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需求来看,我国对学术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需求大大下降,而对实务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需求呈增加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在研究生教育恢复之初,为了应对期间的高等教育断层,解决我国会计专业高校师资和科研人员的短缺问题,我国一直把培养学术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作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其中大部分毕业后都进到高校和科研机构。但是,近年来随着博士研究生的扩招及高校师资队伍的相对饱和,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可能性很小,更多的硕士生走向了会计实务界,从事应用性会计工作。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监管的日趋完善,我国对实务型会计人才的要求大大提高,从而对实务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需求有所增加。由于培养模式的改进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导致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与社会期望有着较大差距。因此,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对我国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加以反思和改革,以实现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科学发展。

二、学术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培养目标。学术型会计学硕士生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学习会计学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培养能够适应会计学术理论和科学研究的需要,理论基础扎实,具有从事教学工作和基础性、理论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同时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为博士阶段的学习以及将来从事较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二)入学形式。学术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应以连贯培养为主,将硕士生教育作为攻读博士学位的中间阶段。在招生对象方面,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生源以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往届本科毕业生和社会专业人才为辅;在入学考试方面,以培养学术研究人员、理论研究的创造者为标准,由招生单位自主确定考试形式及分数线;在题型设计方面,重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查,同时强化对研究方法、推理、归纳等研究能力方面的考查;在选拔录取方面,主要考核报考学生的在校成绩、科研论文、申请论文、工作成果等,并且加大导师的决定权。

(三)培养方式。学术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要为博士阶段的学习服务,构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为目标的培养体系。

1、课程设置。课程要以公共课为主,不必细分方向,可以在进入博士阶段之后再选择方向、补修相关的方向课程;课程总量上要控制,给学生留出时间来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学术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加强经济学以及数量分析的教育,以便为将来从事数理分析或理论研究奠定基础,以适应会计理论研究的需要;课程设置要与科研训练和学术论文写作相结合,为博士阶段出创新研究成果提供支持。

2、教学方式。实行开放式、互动式教学,教授与学生之间充分沟通,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采取非全日制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教学所用教材最好采用反映理论前沿的系列原版教材,多让学生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掌握会计学理论前沿问题;成立导师组,共同指导学生,导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及时指导学生所遇到的科研问题;安排学生在学习的适当阶段与博士生共同做课题、搞科研,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

3、培养年限。学术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可适当缩短至两年,减少论文写作阶段所形成的空闲期,补充到博士培养阶段,更多地学习科研理论,提升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

(四)质量评价。对学术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质量评价,可主要依据是否满足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来进行。考核指标要尽可能覆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各方面,从而反映学生的学术潜质和科研素养;在优化标准化考试形式的同时,尽可能多地采用文献笔记、读书报告、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等方式,真实衡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严把论文写作质量关,建立机制考核导师对学位论文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监控工作,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论构思能力、研究组织能力、前沿把握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遵循“宽进严出”原则,建立有效的淘汰机制,在进入博士阶段学习之前,必须接受严格的综合考试,将那些不具备培养潜力的淘汰出去,确保培养质量。

三、实务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培养目标。实务型会计学硕士生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学习会计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技能,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深厚的业务知识,较强的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能够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会计、审计、财务等相关实务工作,满足会计及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

(二)入学形式。实务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借鉴职业教育模式,做好招生对象、入学考试、题型设计、选拔录取等工作。在招生对象方面,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工作经验,但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应届本科毕业生一定时期内仍是生源的主要构成部分;在入学考试方面,全国不划定统一的录取分数线,由招生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分数线;在题型设计方面,减少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查,加重对阅读、逻辑分析、实际操作等个人能力方面的考查;在选拔录取方面,可成立专门的招生委员会,在考核在职人员的工作经验、业绩,或应届毕业生的在校成绩、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考查学生的沟通能力、决策能力、领导能力等,一旦通过,既准予录取。

(三)培养方式。实务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要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培养目标为根本,优化培养体系。

1、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设立不同的专业方向,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需求;加大选修课的数量,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涯上的自我选择与就业的自我规划的选择机会;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增设必要的素质和能力的训练课程及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判断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决策能力、领导能力和职业素养;课程设置突出“宽、多、新、实”特征,体现专业特色且兼顾多学科渗透,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2、教学方式。实行开放式,互动式、定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实习、社会调研等方式,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角色,提高学生专业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激发学生的职业潜能;教学时尽量使用规范的系列教材,对于重点课程,最好使用国外先进的原版参考教材,保持与会计专业发展的同步;鼓励研究生成立学习小组,共同解决学习和实践中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安排学生在学习的适当阶段到会计师事务所、财务部门等实地实习,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培养年限。实务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生源差异及在岗在职攻读学位等特点,决定了培养年限不能一刀切,需要采取弹性设置。根据实际情况,以2~5年较为适宜,并适当减少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时间,补充到实际工作能力培养阶段。

(四)质量评价。对会计学实务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如何进行考核评价,可主要依据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的要求来进行,弱化高等学校内部的教学活动在考核体系中的比重。考核指标要尽可能覆盖反映学生素质、能力的各方面,全面反映学生未来的工作能力;减少甚至取消标准化考试形式,尽可能多地采用案例分析、项目设计、工作实践等方法来考核解决问题的能力,真实衡量学生的工作能力;可不要求撰写毕业论文和发表科研论文,以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工作方案等形式考核;逐步构建广泛而全面的校外评估体系,保障考核体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建立有效的淘汰和激励机制,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要严厉处理,考核优异的学生要大加奖励,确保培养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曾小青,向玉章.论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J].高校教育研究,2008.6.

[2]赵玲.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

[3]李明辉.对新形势下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4.

[4]万晓文.谈我国会计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对策[J].新会计,2009.8.

会计学硕士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术活动 会计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 科研创新能力 培养

一、引言

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会计研究生是高层次会计专业人才的主要来源。以学术活动为抓手,培养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更加重视举办学术活动,活跃校内学术氛围。长期以来,与其他学科相比,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比较不受重视。通过校内外学术活动的引导、激励,激发会计学研究生对学术活动的热爱,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增进师生情谊,培养团队意识。研究生学术活动的指导,大都是老师业余时间的辛苦付出,在指导活动中有助于增进师生感情。参加学术活动的研究生们互相帮助、鼓励、合作,有助于增进同学情谊,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催生学术成果,提高自信心及知名度。会计学专业研究生通过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把握学术前沿,激发创新思维,鼓足学术干劲,积极撰写,参与科研课题,从而催生研究生学术成果。通过参加学术活动,尤其是取得发表学术论文等成绩后,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增强自信心,更容易激发上进。、获得科研奖励等,可以使研究生很快成为周围学生的“学术明星”,提高知名度。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同城或异地校际间开展学术活动,有助于增进校级间的友谊、交流与合作。取得学术成果丰硕的学校,还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更容易找到科研合作伙伴。通过研究生学术活动的开展,培养科研意识,引导并指导其参加学术活动与科研课题,从而培养了其科研创新能力,为国家经济建设输送高层次会计人才。

二、文献回顾

会计学硕士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会计学;学术硕士;经典文献选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114

[中图分类号] F230;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212- 03

0 引 言

对于学术硕士,提高其学术素养与基本的学术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心。在这过程中,通过开设经典文献选读课程,指导学生阅读本学科的经典文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然而,对于学生而言,经典文献的阅读并非易事。对于授课教师而言,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经典文献的内涵并做到举一反三也并非易事。

然而,通过文献检索,我们发现,现有的关于会计学术硕士培养问题的相关研究都主要集中于探讨会计学术硕士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导向型问题。还有研究主要比较了中国和美国会计学术硕士的培养差异。但是,针对具体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展开细致分析的文章极为少见。本文正是试图从这一视角弥补现有文献的不足,也为后续研究提供部分参考。

笔者有着丰富的科研经历,也长期担任学术硕士与博士研究生会计学经典文献选读课程主讲老师。在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自身的经历,对现今会计学术硕士经典文献选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分析,并在自我剖析与自我思考的基础之上,对如何提高经典文献的阅读效率提供参考性的解决办法。

1 经典文献选读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学生对于所阅读的文献没有实际感受,且很多学生不阅读文献

具体而言,在阅读完文献后,虽然学生能够大概了解文献所阐述的含义,但是对于文献中的诸多细节是如何实现的,没有实际感受。换言之,学生对于文献大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此外,因为教学过程中实行学生分组报告制,这导致当次不负责报告文献的学生基本不阅读文献。这样的话,一学期结束,每一位学生实际阅读的文献数量非常有限。这使得每一位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结构大大低于老师的预期,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1.2 课程由一位授课教师负责,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

受课程安排的传统思维限制,经典文献选读课程的授课教师通常只有一位。然而,每一位授课教师的知识都是有限的,老师都有着自身擅长和不擅长的研究方向。这使得在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会不自觉的偏向于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例如,授课教师会将自己所擅长的研究领域内的文献讲解得更为透彻,而对其他领域文献的理解深度相对有限。这种教学安排将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思维。

1.3 学生只能够了解各领域的经典文献,而对各领域的最新进展知之甚少

经典文献选读课程虽然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该学科内各研究领域的基础性文献,但是,学生无法掌握各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这导致的一大问题是:学生觉得这些文献虽然重要,但是要想在这些文献的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工作,没有任何头绪。即便有头绪,当他们咨询老师时,老师会发现他们的想法可能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被人实现了。长此以往,学生会质疑阅读经典文献的必要性,甚至会产生沮丧心理。这不利于建立学生对于学术研究的兴趣。

1.4 学生无法举一反三的将经典文献中的所学运用到自己的研究项目中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会遇到如下的问题:学生在开展自己的研究项目时,无法将经典文献中的所学很好的结合。事实上,在笔者看来,他们所开展的很多研究项目完全可以借用经典文献中的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然而,他们大多无法做到举一反三。

1.5 学生忽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偏向于追求“天马行空”的研究

在了解会计领域的经典文献之后,学生们往往不愿意去强化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例如,研究经典文献中所展现事实的时间序列的变化;研究上述事实在不同制度背景下的差异等等。这些工作对于学生深刻的理解经典文献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学生们对于深挖经典文献没有太大的兴趣,而是非常乐意于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经济事实与经典文献相联系,并试图将这些想法转变为学术论文。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因为学生们的学术积累不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们的这些想法都是没有理论基础的,属于两点之间“天马行空”似的随意连线。这无益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反而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错觉,觉得学术似乎是肤浅的。

2 提高经典文献选读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2.1 采用“干中学”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理论型的经典文献,授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其实证化,即采用经验数据印证文献中的理论是否与现实世界一致。例如:Ohlson (1995)对会计数据如何影响股票估值进行了理论分析。那么,授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采用上市公司的数据对Ohlson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考察会计数据到底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解释企业的股票价格。对于实证型的经典文献,授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采用中国的数据,将文章的实证过程“复制”一遍。上述内容可以以课堂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并要求学生提供实证过程中的原始数据、数据处理过程的代码、以及最终的结果。而且,最终的结果可以在学生进行经典论文的演示时一并呈现。

这种“干中学”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进行实际操作。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经典文献,对文献的框架和细节都有实际感受,也可以防止学生不阅读文献。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还有可能会发现一些与经典文献的结论不一致的地方,而这也许就是新的研究机会。

2.2 实行多名教师联合授课的教学安排

对于经典文献选读这类课程,教学安排不应局限于传统思维,而可以考虑实行多名教师联合授课的制度。因为每位教师都有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如果由每位教师来讲授自己所擅长领域内的文献,那么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文献方面、以及在介绍该领域最新进展方面无疑是可以事半功倍的。

而且,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这可以提高课堂的新鲜感,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然,这类教学安排对教学单位的师资力量要求较高。因为这要求教学单位的老师有不同的研究方向,且需要老师们非常清楚自身研究方向的学术前沿所在,或许这也是这类教学安排没有得到普及的原因所在。

2.3 授课教师补充介绍各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在学生汇报完经典文献,授课教师对学生所汇报的内容进行点评和补充之后,授课教师应留出专门的时间对该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梳理,从而使得教学内容相得益彰。这项工作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受益无穷的。因为学生在了解经典文献的基础上,如能对最新进展了解一二,则对于该领域的发展全貌会有初步掌握。在这基础上,学生开展进一步研究的阻力会大大减小,也可以避免走弯路。

当然,这一工作对于授课教师而言是极具挑战性的,也并非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授课教师在课前完成对大量文献的基础性阅读,而且需要将这些文献有机地组织起来。但是,事实上,授课教师如果能够抽出时间对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也可以在客观上迫使授课教师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更新,时刻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了解学术前沿所在。

具体到笔者自身,在过去两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已经完成了对一半以上研究领域最新进展的初步梳理工作,另外一部分研究领域最新进展的梳理还不够系统和完善。但是,这项梳理工作是值得的。因为它使得笔者在课堂上能够更加自信的面对学生,也从内心里觉得自己部分达到了期待中的教学效果,无愧于学生。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它使得笔者的知识结构更为系统,这反过来促进了笔者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

2.4 重视文献的思想与理论

授课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献时,应该强调学生多关注经典文献所传达的思想以及基础性的理论,而不应该完全沉浸在文献的细节之处。因为思想和理论是可以通用的,而细节之处关注过多只会造成学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无法举一反三。

例如,在探讨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后果这一研究领域时,虽然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方法有很多种(操控性应计利润、应计质量、会计舞弊等),且经济后果也有诸多视角(薪酬契约、投资效率、资本成本等)。但是,这一类文献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来源于信息经济学对于信息不对称的探讨。如果学生在阅读文献时能够对这一基础性的理论倾注一些精力,那么他们对于不同文献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会更容易理解。而且,他们在日后开展类似的研究时,也能更准确的找到切入点。

2.5 鼓励学生就本学科最基础性的问题展开研究

对本学科最基础性的问题展开研究有诸多好处。首先,学科的每一次大的飞跃,都是建立在对本学科基础性问题有了新的认识的基础之上。因此,关注基础性问题有利于学生了解学科的精髓所在;其次,学科的前沿问题大都是基础性问题的延伸与深化。因此,关注基础性问题有利于学生更快的理解学科的前沿问题;再次,应用类学科的基础性问题往往也是与现实世界对接得更紧密的问题。因此,即便学术硕士在毕业之后不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对基础性问题的了解对其理解企业实践也大有裨益。

因此,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经常引导学生对基础性问题展开研究,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出人意料”与所谓的创新。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就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尽最大的努力研究透彻,而不是要求学术积累还非常薄弱的硕士研究生在选题上浪费太多时间,而在写作上草草了事,这无疑是舍本求末。

3 结 语

以上是笔者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的总结,希望这些总结对于学生以及相关的授课教师有所启发。当然,因为笔者所从事的学科为会计学,因此这对于其他学科可能并不适用,这也是本文的局限所在。

主要参考文献

[1]谷增军,刘新英. 美国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及启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4(5):116-123.

[2]李明辉. 对新形势下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4):101-106.

[3]王浩,杨彩虹,孙玉春,等. 会计学硕士培养路在何方――我国会计学硕士培养调查报告[J].财贸研究,2005(2):109-114.

会计学硕士范文第5篇

会计硕士≠会计学硕士

会计硕士简称MPAcc,2009年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25所院校开始培养全日制双学位会计硕士。但是因为会计硕士是专业学位,很多人认为是会计学硕士的山寨版,即使对报考会计硕士有想法的考生也心存疑惑。其实,从培养目的上,可窥知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专业。会计硕士培养目的是系统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备会计工作领导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而会计学硕士主要以培养具备科研能力的人为主。除此之外,两者还有以下区别。

1+1导师制

会计硕士侧重实务实践,会计学硕士侧重理论教学,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教学模式、授课方法上的不同。会计硕士在教学上偏向研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学习,会计学硕士则是通过老师授课,个人课后理解并消化知识体系为主。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会计硕士的课程体系中包含了很多实务研讨课,关于实践工作中的热点问题的解读课程也很多,比如财务与会计实务问题研讨、基于财务视角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以及纳税筹划等,对以后的工作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性。除此之外,学校会经常邀请经管类的实务人士做一些启蒙讲座,提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引发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的思考。而会计学硕士的课程则一般是以理论为基础,包括财务会计原理和管理会计研究方法论等课程,整体要求学生在理论层面上有所提高,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等,为此特意在每学期都安排了各种课题。

在导师方面,会计硕士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联合培养制度,每一名会计硕士的学生都会配有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校外导师,分别负责学生的学术方面和社会实习方面。通常来讲,校外导师来自于各个领域,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经理人,大型国企的财务部门主管和一些企业的财务总监,这些校外导师根据学校的要求在每个假期安排学生实习、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而会计学硕士只有一个校内导师负责科研和论文指导。会计硕士一般都采取自筹方式培养,上学期间奖学金偏少;而会计学硕士则是以公费和委托培养方式为主,自费情况较少,并设置大量的奖学金。在学制方面,会计硕士学制一般两年,会计学硕士三年的居多。

职业认证的“豁免”

国际上的一些注册会计师协会会给予会计硕士一定的优惠政策。例如,被称为国际会计行业的黄金证照ACCA(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给予会计硕士毕业生免考14门课程中的9门的优惠政策。另外,CIMA(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的香港会计师公会)对MPAcc有快速通道免考协议。该快速通道免试政策主要面向MPAcc毕业生和顺利完成第一年学习的在校生。申请人凭学位证书或学校出具的第一年课程学习的证明即可参加快速通道考试。通过考试者即可获得CIMA管理会计高级文凭,CIMA职业资格11门课程的部分课程免考和豁免部分考试费用。相对比,会计学硕士则没有相关的社会认证。

校外导师“照顾”实习

相对比会计学硕士而言,会计硕士对实习更加注重。会计硕士的培养方案意安排了实习学分作为考核要求,而且所占比重颇大。因为会计硕士是两年制,时间相对紧张,很多学生会选择在寒暑假完成实习。其中大多数实习机会是由上文所提到的校外导师提供的,另外一部分是学生通过社会招聘方式自己应聘的。作为会计硕士的学生,一般实习首先会选择一些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另外,也可以考虑一些内资银行和大型企业。一般而言,以普华永道为首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外企都会选择在每年的6月、9月分别开始暑假和寒假的实习招聘;而更有吸引力的外资银行和投资银行,例如摩根士丹利或者中信证券投资都会提前一年进行实习招聘。

对于会计学硕士,实习也是必要的,但是并没有强制要求,也没有校外导师提供便利的机会,大部分都是靠自己应聘得到的机会。

两科比四科好考?

会计硕士考试科目分别为管理类综合联考和英语二,很多考生都觉得会计硕士考试科目减半,理所应当地认为会计硕士好考。真实情况是这样吗?这就需要详细了解管理类综合联考和英语二的具体考试形式了。管理类综合联考,是借鉴国外商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GMAT的考试形式和核心理念来考查学生的一种综合能力测试,该科目分为三部分,数学、逻辑和写作,分值分别为75、60、65,满分200。这门考试的特点是时间紧、题量大、要求准确率高。需要强调的是逻辑这一科目,逻辑题旨在考查学生逻辑思维的严谨和周密,题目有信息量大的形式特点,这是新出现的考试形式,值得注意。

在此举例说明,让大家初步了解一下何为逻辑题。例如一道经典的逻辑推理题:某刑事案件,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乙:丁是罪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谋;丁:作案的不是我。四人的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谁是作案人员,谁又说了假话呢?

是否觉得很像智力测试题?逻辑题的特点就是这样,用模拟环境来考验逻辑思维。

至于英语二,是为了区别学术型硕士的考试科目英语一而命名的,前身是MBA入学英语考试。由于这样的背景,也就决定了考试中出现的阅读材料,一般都是关于管理、股市或者经济现象的,更加考查考生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英语的能力。

从2012年开始,会计硕士、工商管理等几类专业学位硕士初试不再考查思想政治理论,而由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在复试中进行。虽然这一调整将减轻考生的迎考压力,考生们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向其他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准备中。但是对于考试变化,考生们应意识到,这意味着会计硕士的考研强调更多的是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不只是会死记硬背。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那些围绕考研科目作应试准备的考生,所能获得的录取几率将越来越低。

由此看来,调整后,虽然考试的科目减少了,但是难度并没因此降低,只是和会计学硕士在考试侧重方面有所区别。

就业口径宽,企业均需会计人才

如今,社会对经管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会计人才,无论什么行业、什么单位都需要,因此社会对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一直很大。但是,相矛盾的是,我国的就业报告显示,会计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不高,很多学生还被用人单位挑挑拣拣,其主要原因是高端人才的稀少。那么,会计硕士的就业前景如何?

会计专业人才市场供与求平行上升,但基础低端人才供大于求,高端人才供不应求。据调查,目前全国大部分院校、科研院所都开设会计专业,在校学生人数较多。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导致了一些院校并没有开设会计专业的能力就进行招生,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功底并不强,仅仅学会了会计专业的皮毛而已,属于低端人才。而这些年来社会上一直宣扬会计专业毕业生好找工作间接导致了该专业的学生不愿进行深造,高端人才培养无法持续。高端人才的缺失引发了企业招聘的不满,进而恶性循环,近一步造成了低端人才供大于求、高端人才供不应求的现状。

短期内,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仍旧处于很高的水平,大部分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无论经济如何发展,产业结构如何调整,凡是有企业的地方就一定需要会计人才。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将要开启一系列新的计划进行经济复苏,更加需要高水平人才。同时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包括核心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专门技能。

从上述情况看,会计硕士的就业前景相对乐观。由于会计硕士培养理念、方法的一些变革,使得该专业毕业生很适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其主要的就业方向如下。

1.国企或内资银行

如果你的会计专业知识掌握还不错,又比较倾向较为稳定规律的生活,就业时可以多关注这些单位。在应聘时,个人实力和专业能力成为关键性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通常这些企业会有很大的人际关系压力。

2.外企、外资银行或证劵公司

这类企业既包括像宝洁公司一样的外企,也包括渣打银行等外资银行和基金管理公司等证券公司。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中国的金融企业会更加国际化,金融人才的需求量势必会增加,银行成为很多会计硕士毕业生的新宠。对于很多人来说,在银行里工作是一份很稳定很体面的工作。至于外资银行,则要求专业能力和外语水平足够强,且能承受足够的压力。

3.会计师事务所

不少会计硕士毕业生都选择了会计师事务所,一般而言,事务所能让考生学到在企业10年甚至20年也学不到的东西。如果你对专业知识掌握得已经很熟练,且感觉能适应经常出差加班的工作,可以选择事务所。但是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事务所的工作强度很大,但正所谓,一份付出,一份收获,会计师的薪酬也是很可观的。

4.公务员

近几年,国家机关每年都要招考经济管理类岗位公务员,岗位空缺很大,对很多毕业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你对公务员这个职业有较浓厚的兴趣,可以在每年毕业前参加公务员招考考试。历来公务员考试都非常火爆,竞争激烈,考生需要谨慎考虑。

5.高校教师

如果毕业之后有志当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考生可关注高校的招聘公告,但是教师每年有至少三个月的带薪假期,还可以享受稳定的福利待遇,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因素。在选择高校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学校的前景,而不要只看重暂时提供的某些条件。建议大家选择在学术上对自己发展有帮助的学校,初入职场时,待遇不必作为就业选择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教师需要有一定水平的科研能力才可以胜任。一般高校教师都要求有博士学位,甚至要求海外学习经历。从这一点看来,想要成为高校教师除了自身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外,教育背景也很重要。

1.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素有“中国工商企业管理的摇篮”之称,是我国最重要的企业管理教育和研究基地。商学院会计学科是我国北方地区历史最悠久的会计学科,学术积淀深厚,实践基础扎实。该校拥有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MPAcc项目的成功经验,同时该校与海外多所知名学府有密切合作,是我国教育部第一批设立MPAcc学位的试点学校之一,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

另外,中国人民大学又在苏州设立了苏州校区,专门成立国际学院研究生部,也对MPAcc招生,由于区位等因素苏州校区的竞争力相对要小一点。

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是中国最为顶尖的商学院之一,中国商学院综合排名前五,也是京城四大(北大、清华、人大、贸大)之一贸大的工商管理学院,被称为中国最为国际化的商学院,是国内最早引进西方工商管理教育体系的管理学院,也是我国教育部第一批设立MPAcc学位的试点学校之一。学院长期坚持引进原版教材,且90%以上的教师可以直接用英语、双语和原版教材授课,教学特色突出鲜明。

3.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是目前在全国高校中会计学科办学规模最大的高级财会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有财经领域的“黄埔军校”美誉,在国内会计、审计和财务学科建设中居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双导师制度,在该学校得到很好发扬。

会计学院于2004年成为全国首批21所具有“会计专业硕士学位(MPAcc)”办学资格的试点院校之一。会计学院连续几年获得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教学质量评估第一名。会计学院长期同英国特许会计师公会(ACCA)、澳洲会计师公会(CPA Australia)、英国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香港会计师公会以及四大国际会计公司等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友好合作关系。

该学校的会计硕士有多种学习方式,例如分别招收可以周一至周五上课的应届生,同时招收周末学习的在职人员。

4.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在国内会计学界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是首批开设会计硕士的学校之一。通过开展海外合作,学院相继与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澳洲会计师公会(CPA Australia),澳大利亚国家会计师协会(NIA)建立了合作关系,国际化教学开展顺利。央财与香港城市大学、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联合建立了“中国会计教育与研究中心”,进行相互间的资料交换、人员互动和合作研究。在科研方面,上海财经大学是财经类院校的翘楚,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验证。

5.南京大学

会计学硕士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科研与学科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7-0183-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各界对财会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很多高校也都设置了会计学专业。会计学专业毕业生良好的就业前景,也引起了众多学生对会计学专业的青睐,会计学专业近几年一直是高校一个热门专业。然而近几年来,高校在会计学专业与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却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便是财会专业科研实力偏弱,师资力量不足,学科建设质量与档次的提升受到制约。如何打造会计学专业的品牌特色,不断提升与优化会计学的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摆在高校教育工作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学专业科研与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普遍薄弱,教学与科研难以统筹兼顾

据调查了解,大部分高校的会计类专业院系都存在着生师比过高的问题,师资力量普遍存在着不足的问题,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量。一些具有硕士学位授予点的高校,会计专业硕士生导师数量不足,随着一些高校近年来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MPAcc)招生规模的扩大,硕士生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工作量也逐步随之加大。在人的时间与精力有限的情况下,面对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会计学专业教师很难挤出充足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专业教师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的提升。

(二)博士与教授比例偏低,科研实力发展后劲不足

由于社会对会计学大类专业博士与硕士毕业生有着广泛需求,财会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门路较广,他们在选择职业时往往更倾向于薪酬比较高的证券、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些金融机构相比,高校在薪酬待遇方面对他们并不具有吸引力。近几年高校在招聘会计类专业的博士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有的高校甚至连续几年引进不来一名会计学专业的博士,一边是会计学专业学生招生的火爆,一边则是师资队伍的充实遭遇瓶颈,许多高校在会计专业与学科建设中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局面。

目前,高校职称评聘所依据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就是科研成果。由于长期面临着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会计学专业教师在科研成果方面普遍存在着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专任教师职称的评定。会计类专业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与教授职称的人数占比较低,学术梯队的建立面临着脱节断档的局面,科研实力的提升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发展后劲不足。

(三)学科偏重微观领域,科研课题申报立项优势不明显

会计学专业大类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所涉及的内容大多是会计核算、投资融资与内部控制等中观与微观层面的内容,教师在确定科研选题时往往能够很好地“接地气”。然而部级课题与省部级课题的评审立项一般都比较重视研究内容的宏观视野和战略高度,会计学大类所申报的课题要从中微观领域提升到宏观战略层面的高度,在客观上受到研究对象与领域的制约,研究内容“立地”易与“顶天”难的特点使会计专业大类在申请部级与省部级课题时很难引起评审专家的重视,立项的成功率普遍偏低。

(四)研究生注重实务知识的学习,学术研究氛围不够浓厚

会计学专业的实务操作性比较强,而且目前在硕士研究生的方面,国家也在不断扩大面向实务操作领域的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从学生的方面来讲,为了毕业后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研究生在读期间往往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了报考CPA证书等方面,通过提升自身的专业操作技能,以便在找工作时增加自身的竞争优势,而对学术研究则重视得不够,进行学术研究的氛围不够浓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的提升,研究生的就业导向对学科建设推进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办学档次的提升在学术积淀方面缺乏扎实的基础。

(五)高水平学术期刊较少,高水平学术成果难以产生

目前会计学专业领域高水平的学术期刊数量较少,期刊的档次比较高的有《会计研究》《中国会计评论》和《审计研究》等期刊,且每期刊登的文章数量有限,会计学专业大类的学术论文在向这些专业高水平期刊投稿时,就像千军万马走独木桥一样,会计学专业方面要想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比其他专业的难度要大。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在其他专业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会计学专业的教师也不具备明显的优势。

二、对策与措施

(一)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通过优化教师结构增强发展后劲

会计学硕士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建设;社会网络分析;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2

引言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会计专业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一方面,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理性需求与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之间匹配程度矛盾凸显。另一方面是信息化、金融化和国际化的现代市场经济环境需要大批优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本文以新版CNKI数据库收录10年的会计教学改革的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直观形象的方法展现研究的主题和前沿。

一、数据与方法

1.数据来源

为保证搜集到的论文与会计教育改革高度相关,以篇名检索,检索方式为title=“会计学and教学nor非会计”,时间范围设定为2005-2014年,得到的文章数量为551篇;获取了每篇研究文献的题目、作者、机构、发文期刊、关键词、摘要、发文时间等相关数据。

2.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的主要工作包括题录信息导出、人工去除对会计学专业建设的简介等不相关文献,大小写转换、乱码删除等工作,共检索出502条有效文献。

3.方法和工具

在统计会计学专业建设研究领域文献基本特征信息基础上,者综合使用了描述统计分析、词频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二、核心期刊中会计学专业建设发文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Endnote软件的文献分析功能

EndNote是SCI(Thomson Scientific公司)的官方软件,它不仅可在线搜索文献提高科技文献的检索效率、建立文献库和图片库、引文编排、定制文稿、高效管理文献,还能对文献进行分析、分类。①

2.主导研究者、研究机构、研究期刊

为探究会计学专业建设这一领域的研究情况,笔者将502篇文献导入Endnote X6软件,利用其主题统计(Subject Bibliography)工具,发现这一领域的发文量发展趋势、主导研究者、主导研究机构、主导研究期刊。(见表1)

从表1可见,历年发文量处在20-99篇,可见,会计教育改革这一主题,一直较受教育工作者重视;从发文量领先作者来看,可以了解张月玲、花双莲、许家林等研究者在这领域有着较深入的研究;从发文量领先的单位来看,可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在会计学专业建设这一领域相对于其他研究机构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从期刊发文量排序可见,《会计之友》、《财会通讯、《财会月刊》在会计学专业建设方面从国内外研究的理论、实践等进行了更多的阐述。

三、从高频关键词分析会计学专业建设研究热点

(一)高频关键词

把502篇有效的会计学专业建设的文献导入Endnote数据库,统计得到1873个关键词。对1873个关键进行统计分析,选择词频在17以上的关键词共32个,构成高频关键词表(见表2):

(二)会计学专业建设研究热点

再通过对2015年的高频关键词分析,可揭示目前我国会计专业建设的研究热点,如下:

1.关键词特色专业:教育部于2008年曾颁布的《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规定,“十一五”期间教育部遴选了3000个左右本科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梁毕明等[2]以吉林大学为例,研究要建设好会计学部级特色专业,分析了吉林财经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措施、预期成果,展开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探讨和研究。

2.关键词学习过程:该关键词在近十年的文献502篇文献中的11篇文献中出现,且全部为2010年及以后发表的,说明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学活动,越来越注重学习过程,并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主导)。

3.关键词专业硕士、ACCA:对于人才培养方面,2010的关键词硕士学位,在2011年未作为关键词,而在2014年,出现的类似的关键词为专业硕士,说明:会计学的研究生层次的培养的重点为会计专业硕士MPAcc。

注释:

①资料来源:Endnote X6官方网站. http:///.

参考文献:

[1]王全在.特色鲜明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研究――基于内蒙古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实践[J].会计之友,2014,27:109-112.

[2]梁毕明,卢相君.地方高校会计学部级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研究――以吉林财经大学为例[J].会计之友,2013,06:34-36.

会计学硕士范文第8篇

学校设有53个本科专业,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3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2个学术硕士和2个专业硕士授权点;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1项,承担省部级项目454项,企业委托项目336项。

学校拥有会计学等7个省级重点学科,有部级特色专业2个,会计学等省级特色专业8个,部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33门,会计学专业等省级教学团队7个,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2013年学校获批自筹建设“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学校牵头的“山东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获批自主培育建设“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

会计学院始建于1985年,拥有会计学学术硕士和会计专业硕士(MPAcc)学位授予权;现有教职工56人,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4个本科专业。目前拥有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特色专业1个。近年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24部;获批国家“两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山东省“两金”及各部委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

一、研究生招生

会计学院招收会计学专业学术型研究生与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研究生。

?筅招生计划

每年招收学术型硕士15名左右;会计专业硕士40名左右。

?筅享受待遇

(1)国家助学金。所有学生10 000元/生・学年。(2)学业奖学金。一等奖学金12 000元/生・学年,覆盖面为20%;二等奖学金6 000元/生・学年,覆盖面为30%。(3)三助岗位。学校每年设立一定数量的助研、助教、助管岗位。担任学校兼职辅导员,提供800元/月岗位津贴(一年按10个月发放)。另外,自入学后第三个学期开始,研究生导师为每位研究生发放科研补贴不低于150元/月。

二、引进人才待遇

会计学院每年引进会计学、审计学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博士研究生3-5名。对引进的博士(含博士后),学校提供如下待遇:

会计学硕士范文第9篇

关键词:MBA;会计学;教学特点

作者简介:张妍(1975-),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060-02

目前,国内很多开设MBA的院校都将会计学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列入其硕士培养计划中。会计作为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可以很好地拓展MBA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空间,所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比较重视,学习热情很高。如何上好MBA的会计学课程,使其区别于传统会计学的专业教学,形成MBA课程教学的特色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很多专业课教师常常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特别开展了一次针对MBA学生学习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调研,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MBA会计学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与体会。

一、MBA会计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及教学重点

工商管理硕士属于专业硕士,区别于传统的学术型硕士,其在教学的很多方面都存在不同。会计学这门必修课程,对于MBA学生和会计学专业的硕士而言,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培养模式等很多方面存在不同之处,只有区别好这些不同点,才能抓住课程教学的重点并形成MBA会计学课程教学的特色。MBA会计学课程教学与传统的会计学专业硕士的教学主要区别包括:学生专业基础不同、会计理论积累不同、实际操作要求不同、运用知识目标不同。

学生的专业基础不同主要体现在会计专业的硕士其本科专业大都为会计、财务等相关专业,在其进入硕士阶段之前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专业知识,因此会计专业硕士阶段学习会计学课程,大多定位在理论知识提高和延伸,学习的重点往往在会计理论与实务的高级阶段。而MBA学生的生源往往都是非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他们不仅在之前没有会计学专业的基础,而且也往往没有太多的管理学基础。

为了对学生的专业基础有所了解,笔者在这次调研别设计了相关的问题。此次调查问卷是针对华北电力大学2010级4个班的学生进行的,共发放69份调查问卷,回收67份,回收率97%。其中,为了了解学生的生源结构,笔者设计了调研题目“你读MBA前的本科学位()”,并附带了一个关于专业名称的填空。其中选择“A――工学”、“B――理学”的比例较高,二者的比例共为88.1%;而选择“C――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位”的人数仅为5人,比例为7.46%。正如MBA的培养定位所希望的那样,生源大部分为非管理专业的学生。这种生源的比例也说明了学生在专业基础方面的薄弱,大多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前,并不具备很好的专业基础。所以,会计学课程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在知识点的讲解中要深入浅出。调研题目中还设计了一“你在学习《会计学》之前,对会计学知识的了解()”。选项为“A――专业水平”、“B――知道一些”、“C――很少”、“D――几乎不了解”。其中选择C的比例很高,有46人,比例达到了68.66%。MBA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比例虽然很低,但他们对会计专业知识的领悟能力很强,在某些问题的接受程度甚至要好于会计学专业的硕士。这可能主要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在工作实践中接触到了一些会计方面的知识。所以,这也提示教师在知识点的教学上一定要多结合会计工作和经济环境背景,这有利于MBA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1]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尽管MBA教学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并不意味着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意义,只不过在整个教学安排中,理论知识的比例不宜过高。但有些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实务,而且能够提升学生整体思维能力,这样的理论知识点在教学中要讲精讲透。但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有排斥学习理论知识的情绪,在这次调查问卷中笔者设计了调研问题“你认为会计学授课中,经典理论的授课内容应该如何()”。备选项为“A――多些,提升实践认识”、“B―― 一般比例”、“C――少些”、“D――不需要讲”四个选项。其中选择C的比例最高,为52.23%,可见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所以在以知识运用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下,如何辅之以适当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也是MBA会计课程教学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的实际教学体会是,理论知识的讲解要紧密结合具体的会计知识,讲得不必太深入,但要讲透。比如结合会计信息各方面的使用来理解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理论,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会计问题的讨论来讲解会计准则的体系和其演进发展等,这样学生会对会计知识的操作性、原则性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接受会计实务。

另外,实际操作能力方面不同也是一个重要的区别。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专业课的教学要求中,都有关于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方面的目标,[2]但对于MBA的学生来说,由于未来职业导向的定位,不要求其具有实务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不需要进行账务处理方面的训练。但在教学实践中,也会在学习会计处理方法的时候,让学生看看真实的账表,增加些感性认识。培养目标方面的区别也可以说是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不同,而且这个区别还是决定课程教学方向和重点的一个根本性问题。MBA学生学习会计知识,主要在于能够理解平时接触到的会计信息,并运用这些会计信息进行经营管理和决策,而不在于系统的会计知识的操作和运用。所以这一方面的差异,也影响到整个会计学课程学习中知识环节的设计和教学重点的培养。

从分析这些与传统会计学教学的区别,教师对于MBA会计学课程教学的认识更加清晰了,教学重点也会更加突出和凝练。

二、案例教学与专业知识的延展

案例教学作为MBA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目前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应用可以说已经非常成熟了,而且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方式也是非常欢迎的。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同学们在回答“你认为案例在教学中的安排应该()”的问题时,选择“B――尽量多些”的同学有61人,所占比例为91.04%。因为在目前的教学中每次课至少安排一个案例,基本上每个重要的知识点都会有案例导入,可以说在实际教学中已经大量选用案例的情况下,同学们认为还可以再多选择一些案例,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方式还是得到同学的高度认同的。

在案例教学手段已经相对成熟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受到欢迎的情况下,教师对于MBA会计学课程的案例教学关注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如何设计案例教学,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的问题上了。当然,为了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MBA的案例内容可以更丰富些、设计的环节可以更多些、学生的参与程度也可以更广泛些。为让学生对于每一章内容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笔者一般在每一个章节之前,先推出一个案例来引出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因为,MBA学生虽然专业积累少,但一定的工作经历使学生对于经济背景知识的理解比较好,通过社会经济背景来导入会计学知识点的学习,把专业知识和应用背景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例如利用一些社会反响大的会计信息造假案引出会计信息的含义,来说明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及其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等知识点。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可以设计带有导入性质的知识点案例。例如,可以利用一些行业的高负债率引出负债的会计要素及其财务分析等问题,利用一些企业实行的高效率的存货管理来引出存货的定义及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等。为了使案例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笔者常常把课堂讨论穿插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一些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讨论。这样不仅使大家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入,而且也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团队意识和语言表达都是MBA培育目标的重要方面,在学习知识点的同时如果能够使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会对MBA毕业生从事中高级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也使课程教学配合MBA总体的教学目标和方向。[3]对于案例教学这样一种非常成熟的教学手段而言,如果能让老曲填上新词,仍然是教学中美妙的旋律。

三、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在MBA教学中教师都有这样一个共识,课程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学重点要面向知识的运用。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呢?通过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笔者体会到教学活动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由于学习目的主要是面向应用,当然这种应用与传统的会计专业硕士的要求还不同,简单地说,MBA学生学习会计学知识并不是为了成为会计信息的制造者,而是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能够有效运用这个重要的信息。在这次问卷调查中,为了解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兴趣,笔者特别设计了“你对《会计学》中哪部分内容的学习最感兴趣()”的问题,备选项为“A――会计基本理论、方法”、“B――会计业务处理、业务分录”、“C――财务报表”、“D――都不感兴趣”。其中,选择“C――财务报表”的比例比较高,达到了82.60%。这个结果也与笔者最初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是一致的。MBA教学的重点不是在会计信息的生成环节,而是会计信息的如何解读和应用。所以,基于这样考虑,教师往往在教学内容安排中,都弱化了会计信息生成的环节,如会计分录的编制、会计账簿的记录等内容;而强化学生对会计信息的运用。在教学中常常以会计报表为核心,来讲解会计信息的分类、形成和分析。这种教学内容的安排更有利于学生对整体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弱化理论、强调应用;弱化操作、强调分析。MBA教学区别于会计专业的硕士,不强调系统的理论教学内容。但正如前面对调查问卷中理论教学内容的分析所反映的情况那样,学生对理论教学存在一定的误解,所以理论教学要做到少而精,能为应用部分的教学打好基础。

另外,由于MBA会计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往往没有采用双语教学方式。在这次调研问卷中,为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看法,笔者特别设计了一个调研题目“你认为会计学授课中,用英语授课的内容应该()”,对于四个备选项:“A――大部分”、“B――少部分”、“C――各别专业词汇即可”、“D――没有最好”,其中选择C的比例最高,达到了57.97%。当然,即便在课堂上没有安排双语教学的内容,但教师也要在教学中吸取西方教材的一些优势,例如在知识点讲解上的形象性,知识体系整体上的面向应用性等的特点,[4]适当地选取一些经典教材,补充到学生的阅读资料中。而且,对于一些知识点和关键词的讲解中,也可以适量地介绍些英文的内容,因为会计作为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已经深深地打上了国际化的烙印,所以适度地导入一些专业词的解释和准则体系的介绍,也有利于学生把握课程的国际化特点。

通过对MBA学生的课程调研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和体会,可以看到MBA课程教学具有很多自身的特点,它与传统的会计学教学在学生的专业基础、会计理论积累、实际操作要求以及知识运用目标等很多方面存在不同,教师要从这些区别寻找MBA教学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强调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联系经济背景来引导学生知识点的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调整教学侧重点,并有效改善教学方法,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进而更好地提高课程整体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清刚.我国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构想[J].财会月刊(理论版),2010,(24):97-100.

[2]陈亚民,王天东.从MBA教学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问题[J].会计研究,2003,(5):55-58.

[3]赵曙明.MBA教育与中国企业职业经理人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

2002,(3).

会计学硕士范文第10篇

河南大学是一所拥有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农、教育、艺术12个学科门类的百年名校。会计学专业是改革开放之后河南大学最早开设的管理类专业之一,1986年招收本科生,2003年获批会计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批会计专业硕士学位(MPAcc)授权点,2012年获批审计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河南大学会计学专业是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主干专业之一。近年来,学院坚持以“质量立院、学科强院、人才兴院、规范管理、跨越发展”作为发展战略。会计学专业在学院发展战略指导下,紧密联系国家尤其是河南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科学研究为抓手,质量建设为核心,服务社会为动力,全力打造中原地区高层次会计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集聚高地,努力建设成国内有影响的高水平专业。

为了加快会计学专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学院现设有会计系、会计研究所、内控与审计研究所、财务与成本研究中心、会计专业学位(MPAcc)教育中心、会计实验中心和会计培训中心等与会计学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机构。河南大学会计系1995年成为中国会计学会会员单位,2002年成为世界会计教育与研究联盟(IAAER)会员。

会计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2人,郭道扬、何顺文、王立彦、于增彪、魏明海、王光远、干胜道等著名专家被聘任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已经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出版专业教材和专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60多篇。

近30年来,会计学专业坚持开放式办学的思想,与国内外20多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集团深度合作,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第一要务,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校生专业理论素养好,应用分析和创新能力强,在CIMA 2014商业精英国际挑战赛中,由会计学专业在校生组成的团队,荣获华北赛区总决赛二等奖。会计学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综合素质高,深受社会欢迎和好评,一大批校友已成为国内会计行业的领军人才和理论实务界的骨干。河南大学开办会计学专业至今,已经培养了普通本科生4 800多人,培养会计学、审计学学术型研究生200多人,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220多人,为河南乃至全国会计教学科研和实务工作队伍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一篇:土木工程硕士范文 下一篇:行政管理硕士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