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范文

时间:2023-03-09 14:09:28

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一、造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1.从会计学自身的限制探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从目前的会计理论研究现状来看,不论是国内的学者还是国外的学者都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对会计确认的研究上,即主要针对会计的相关性、可靠性、可计量性和可定义性进行研究。学者们对会计确认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计入到会计系统和会计报表中的事项进行明确的规定。我国学者张天西教授认为仅仅针对会计确认进行研究难以解决当前会计理论和会计实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导致了整个社会范围的会计信息失真。从总体情况来看,会计信息失真涵盖两方面的内容:第一,隐匿会计对象。会计制度和会计规范并没有对企业某些资产和价值的计量提供明晰的依据,比如说企业的无形资产、商业信誉、人力资源和环境成本都是难以用金额来计量的资产或者成本;第二,会计确认基础本身带有主观性。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会计确认基础都是权责发生制,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主观性,这种主观性积累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会给企业进行会计信息造假提供机会和动机。

2.从合约、制度经济学角度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舒尔茨认为制度是一种涉及到政治、社会和经济的行为规则。社会制度主要通过物质、精神的奖励或者惩罚来引导或者禁止人们的某些行为。我国学者刘峰通过对红光实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研究发现会计制度本身的存在和安排就会对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产生排斥,并且诱发企业做出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理论上讲政府并不参与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它只是经济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但是从我国具体的国情来看,政府对具体经济活动往往难以置身事外,一般情况下都会亲力亲为。这就导致了一些政府部门为了使得自己的业绩看起来完美或者达到一些特殊的政治目的,忽视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本地区的市场状况,给企业制定超出其能力的经济指标,并以行政命令的形式要求企业务必完成,以使得本地区政府的业绩看起来完美无瑕。这使得企业迫不得已走上弄虚作假、篡改会计信息的道路,大多数企业的会计报表显示盈利,而实际上却面临亏损。同时,各级政府致力发展经济,将一个亏损企业通过虚假的会计信息包装推向资本市场。

3.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王秋红、雷又生认为社会伦理道德的缺失和滑坡使得人们在市场竞争中丧失诚信和诚实原则,整个社会的宏观背景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变得普遍而泛滥。不良的社会风气在无形中影响了会计工作者、企业领导者、政府工作人员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思想观念。政府工作人员受到思想的影响,对数字经济进行盲足追求,在执政的过程中违背诚实守信道德原则,对会计信息弄虚作假;会计工作人员为了单位或者个人的利益可能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吸引客户、扩宽业务范围,在我国法律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做出违背职业道德之事,没有履行其经济监督和会计在监督职责,忽视了其社会职责的履行,甚至为企业进行会计造假提供方法和便利,不但不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进行揭露和改正,反而成为会计信息造假的保护伞。

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对于会计学本身的限制,会计学界对此有很多的研究

比如,对环境成本的计算、人力资源的核算以及公允价值计量等的研究。会计学界很多研究比较狭隘,难以解决会计实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说企业的人力资源、商业信誉和环境成本难以用现有的会计确认计量标准计量;比如说在通货膨胀时期难以计量泡沫经济对会计计量单位和属性的冲击。有一些研究旨在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而很多会计学本身的限制尚处在研究之中。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合理的制度安排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在权利分配、权利制衡和信息披露上实现有效衔接、相互影响,这种制约和制衡迫使管理层披露会计信息,实现信息的均衡分布,充分解决逆向选择的问题,使得公司治理结构得到循环式良性发展。政府通常采取间接调控手段行使其经济管理职能,政府不能在当裁判的时候又当运动员,直接干预应该尽量减少,使得政府、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得以捋顺。

3.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基本道德强有力的保障手段

目前,道德水平滑坡干扰了经济的正常运行,政府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政府对规则的遵循状况直接关系到道德建设的成败。市政府要带头认真遵守市场规则,不制定违背市场规则的规定。注重会计职业道德的追踪评价。有学者建议可以对全国持证的会计人员建立道德行为档案,对在各类检查中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登记,以采取相应措施;对企业建立起一套诚信评价体系,评价监督企业的诚信状况,并及时在媒体上予以曝光,借助公众的舆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4.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会计信息失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类有限性的限制,吴联生教授认为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加大对会计人员的教育,使其素质得到完善的提升,与此同时要提升对会计检查和验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另外,笔者认为对会计机构人员的组成、会计规则信息传递和会计规则内部结构的改革来提升会计信息的明晰性、一致性和可操作性。冯淑萍认为提升会计信息质量需要从多渠道进行工作开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会计学会和理论界、教育界分别承担一些责任,有重点的开展会计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1]任秀梅.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会计信息失真范文第2篇

我国加入WTO以后,会计信息对现代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但由于受到传统行为的影响和个体利益的驱动,当前一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某种意义上与世贸组织对企业的发展要求很不相称,甚至损害着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很有必要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危害、成因及治理对策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及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会计信息失真突出表现在:

1.原始凭证失真。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采取制作假原始凭证的方法进行“变通”,使一些非法的收支变成“合法”的收支。

2.原始凭证的要素填写不全,使收支的资金渠道不能明确地划分,混淆了成本和专项基金的界限。

3.财务账目管理混乱,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

4.会计报表虚假,具体表现在撇开账簿,人为地调整报表数字,甚至编报两套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对外提供,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失真。收入的失真主要表现是截留、转移、坐支收入;成本失真的表现是多列或少列成本,甚至通过人为方式调整损益,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费用失真的表现是该进专项资金的直接进了生产成本;资产不实主要表现为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拥有数额,资产管理混乱,造成家底不清、账实不符。会计信息失真将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一是给国家的资产造成流失,影响和破坏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二是相关部门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在宏观管理上使企业陷入被动;三是会计信息失真降低了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影响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四是会计信息失真也助长了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会计信息失真形成的原因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法制不健全、政策不配套、制度不完善等客观因素,也有企业管理制度不严密、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差、专业素质不高以及企业内部为追求自身利益,个别领导不懂《会计法》等诸多因素。

1.会计法规系统不健全。虽然新《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相继颁布实施,但随着新经济业务的不断出现以及建立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日益迫切,我国在会计立法上仍需加快步伐2.社会监督不力。近年来,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能洞察事务本质的高素质人员较少,需要加大对这一机构人员的迅速培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企业内部监督不力。一些企业的领导由于不懂《会计法》,为追求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弄虚作假,逃避国家有关法规和纪律的监督,而会计人员又受单位负责人的聘任和管理,在工作中很难坚持原则,履行会计的监督职能。4.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一是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会计人员非专业化现象普遍存在,会计工作仅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的浅层次上,难以做到合理、合法;二是财务基础管理薄弱。如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资料不完整等。

三是会计业务处理手段落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不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在用手工做账,财务数据处理仍处在低效率阶段,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

三、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和执行新《会计法》。首先企业法人和单位领导要懂法和守法,只要他们能遵纪守法并组织财会人员认真学习,提高认识,增强法制观念,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2.加强对社会审计机构的监督力度。必须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再监督工作。通过建立和健全注册会计师监督管理办法,逐步理顺委托关系,由企业直接委托改变为由信息使用人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委托并支付费用,增强事务所具体工作的透明度。

3.加大处罚力度。新《会计法》进一步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各级检查机关在实施监督过程中,应严格依法行政,改变以往工作中“重查轻罚”的作法,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促进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4.实施会计核算委任制,加强企业内部的异体监督力度。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在委任财务总监的基础上,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逐步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和委任制核算制度。成立具有行业协会性质的会计服务机构,负责对会计人员进行登记、考核、培养,负责提供派出会计的应有待遇,使会计与用人单位不再具有人身依附关系。会计服务机构要求会计人员既要对外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又能向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对失职的会计人员,会计服务机构视其具体情况进行处罚,这既能督促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又能切实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

5.要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会计人员业务*作技能的熟练程度高、专业知识丰富扎实,就能为企业的所有者、主管经营者和债权人提供有用的信息;反之,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差,就难以处理比较复杂的会计业务;二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会计人员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不谋私利,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时刻坚持“以德治企”的原则,就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反之,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差,可能因图谋个人私欲,编造、篡改会计数据,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范文第3篇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会计信息质量在我国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制定,削弱宏观调控能力,而且可能导致企业微观决策失误或贻误战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根治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本文拟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如何预防会计信息失真谈一些看法。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对会计信息失真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经济业务失真使得会计信息失真。有些企业单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虚列收入、乱挤乱列成本费用、支出和财产损失不及时记账等手段,虚报利润或亏损。二是会计核算资料失真使得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为达个人目的,将请客送礼、行贿、挥霍浪费等非法支出,采取打白条、伪造发票、收据等手段纳入合法支出项目中。三是财务会计制度不完善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有些企业的资产账面价值不按有关制度进行计价,造成资产计价的伸缩性,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占有数。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增大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泡沫”成分和不确定因素,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情况,使国家不能正确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造成出台的各项经济政策有可能偏离经济运行的正确轨道,导致决策失误。

2.会计信息失真,掩盖了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不仅造成大量国家税收流失,还造成许多不良贷款,不利于金融风险的防范。

3.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先加剧了分配的不公,使分配进一步向个人倾斜,企业积累减少,发展后劲削弱。其次是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进行贪污、贿赂、挥霍公款等,实现经济犯罪。

4.会计信息失真,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利于企业自我评价和决策,有可能使企业破产、职工下岗,造成社会不稳定。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虽然我国在会计法规体系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目前司法上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许多问题只是调账或轻微罚款了事,甚至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会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导致了许多不利后果。一方面,直接纵容了人在会计信息上作假。由于执法不严,使人作假所承担的风险相对于其从中获得的利益来说很小,因此客观上纵容了他们冒险作假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法律对于一些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惩处不力,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成为一些人的时尚,从而影响到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在影响到受托人员时,会计信息也就难以达到应具有的真实性。

2.会计规范体系尚不完善。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基本规范要求,但是受准则的广泛适用性和准则本身某些既定原则的影响,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范围的扩大和社会、法律、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使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准则选择范围,对同一经济事项,往往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也给会计的“如实反映”带来难题。企业对存货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有不同的影响,究竟采用哪种方法才算做到如实反映?“真实”的涵义应是“跟客观事实相符合”,理应具有惟一性,不能说对同一事物的同一方面有多个不同的却都是真实的反映。此外,会计准则和会计实践还存在着一定的时滞,会计准则的规定常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很难找到长期有效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因而在实践中常会出现企业的会计处理“无法可依”的现象。

3.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和推理,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的估计、判断与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此外,有的企业还沿用计划体制下的管理方法,存在任人唯亲的情况,致使素质差的不下去,素质高的上不来。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不够重视,致使其素质、技能较低,容易发生操作性、原理性错误,如随意改变账户对应关系、乱用会计科目、会计确认及计量工作混乱等。同时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会计人员执业判断能力不足、会计人员法制意识较差等原因也影响着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4.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单位的会计本身监督,有些企业没有建立必要的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制度,有些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制度不完善或不能发挥作用。外部会计监督包括政府部门会计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在政府部门会计监督方面,政府部门监督主体多元化,职责不清;政府部门监督中执法不严的现象比较严重;部分执法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影响了政府部门执法形象。在社会审计监督方面,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执业水平明显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部分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职业道德不高,缺乏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执业质量较差。

5.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某些单位负责人为谋取私利、小团体利益或粉饰领导政绩,一方面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处理不实业务,篡改会计数据,填制虚假会计报表,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由于过去的会计法律、法规对会计责任主体的规定并不明确,采取的是多重责任主体形式,将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其他人员都作为会计责任主体,结果出现了多重主体、无人负责的现象。

6.由于采用计算机记账带来的一些问题。将计算机引入会计工作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趋势。但是,由于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素养普遍不高,加之现有软件普遍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缺陷,使得使用计算机的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往往存在许多漏洞,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真实性,这个问题由于其“不可见性”,其危害性可能更大。

四、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增强法制观念,全面落实《会计法》。《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会计工作的准绳。新《会计法》进一步强调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加大了对单位负责人的处罚力度,为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保障。因此,加强对新《会计法》的宣传和学习,提高对新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重要意义。

2.全面完善会计规范体系。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并对会计的不确定事项作出必要规定。首先,最终制定的会计准则应对未来会计环境变化有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与预测,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其次,对于准则中的某些释义和定义要有精确的分析和解释。如果某一定义和释义可能会有多种理解,则应对各种可能的理解均作详细的阐述,表明各种理解的适用情况,以免给准则的使用者造成误解。应顺应经济及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生活中的新事物、新现象如衍生金融工具、商誉、人力资源等尽快加以研究,制定确认的标准和方法,保证信息质量。新晨

3.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后续教育和培训制度是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保证。首先,应全面实施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重点是实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制度。其次应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包括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会计理论和实务教育两方面的内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应放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首位。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并熟悉会计处理程序,精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才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

4.完善社会监督体系,严格执法。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能力。财政、税务、审计等执法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发现的违纪问题,按照《会计法》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全面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签证制度,未经审计签证的会计报表不具法律效力,以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同时对注册会计师会计信息审查签证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对弄虚作假和违反财经纪律的,应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5.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加强会计人员工作的客观性、独立性。通过实行委派制,可以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完全受制于企业负责人,避免了“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这种两难境况。从目前情况来看,该项措施确实起到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同时强化单位领导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明确单位领导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是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

会计信息失真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博弈效用

一、各方博弈与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究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会计差错和舞弊。会计差错大多由于财会人员粗心大意或业务水平有限所造成,现在纯粹意义上的会计差错将越来越少。会计舞弊说到底也是一种会计差错,但这种会计差错是会计人员“有意”造成的。会计舞弊是财会人员出于自保或获利目的,违反有关会计法律法规的要求,编制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或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或虽有规定但规定具有较大弹性的情况下,财会人员利用法律空白或漏洞,通过内部串通,编制和提供具有合法外衣的虚假会计信息。

一直以来,遇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人们往往将目光投向财会人员,似乎财会人员就是罪魁祸首。会计失真仅仅是因为财会人员未遵循职业操守所致。这是假设财会人员天然地具有职业操守。事实上,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财会人员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妥协性。那么谁能令财会人员产生妥协呢?显而易见,谁能左右财会人员的损益,谁就能对财会人员施加影响。损益包括经济上的得失,具体如雇佣者对财会人员聘用或解聘;损益还包括名誉上的褒贬,具体如政府有关部门对财会人员的奖惩以及舆论监督使财会人员受到道德的内外谴责等。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任何经济行为都以成本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基本准则,因此,会计行为从某种角度上也可以视为一种受制于投入产出规律的经济行为。会计行为的最终结果是报告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是利益分配、财富转移以及绩效考核的数据基础,具有利益协调功能,也正是它的这种功能诱导人们去遵守或违反财经法律法规。然而,经济或政治利益驱动并不必然产生会计舞弊,因为各个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或政治利益或许并不一致,在他们之间还可能存在着利益博弈关系。如果以财会人员作为会计信息制作者,那么能够对财会人员施加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用下图表示:

为了便于用博弈论的方法对会计信息失真背后的各方关系进行分析和讨论,我们假定:财会人员有胜任的业务能力,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能够保持会计职业操守,与以上关联各方不存在特殊关系;监事会、董事会代表着持有绝大多数股权股东的利益要求;政府有关部门与企业互相独立;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债权人和潜在投资者,由此形成影响财会人员制作会计信息的四个决策主体。

1、外部监管者。从外部监管者设立使命来说,宏观上应该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地运行,微观上强调为企业创造合法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理论上来说,在法制完善,外部监管者依法积极作为的情况下,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是真实可靠的。但事实上,一方面,行政管理体制还远未理顺,“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包括GDP、财政收入在内的一些经济指标,对政府行政部门既有政绩考核的作用,又符合“吃饭财政”的现实需要,客观上存在着纵容企业做假账粉饰报表的内在冲动;另一方面,监管力量与全体被监管对象在数量上对比悬殊,且监管技术手段有限,全面监管难度很大,从成本效益角度考量,只能以随机抽查作为日常监管手段,因此也给有意造假的企业以可乘之机。

2、内部监管者。主要指股东、董事会,外部投资者的目标是确保资本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在企业利益与国家和社会利益一致的情况下,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其内在必然要求,但在企业利益与国家和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或市场环境存在不公平竞争时,外部投资者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可能会容忍和默许一定程度上的会计信息失真。

3、内部人。指接受董事会或上级部门聘用或委派,对经济单元进行具体经营管理的人员,企业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厂长、财务总监等,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各单位负责人以及能够对财会工作进行干预或有重要影响的各类管理人员。内部经营者在与内部监管者利益一致且内部监管者与国家和社会利益一致的情况下,将可能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而当内部管理者与内部监管者利益不完全一致或虽然一致但与国家和社会利益有冲突的情况下,将可能授意或指使财会人员隐瞒或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

4、利益相关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其他利益相关者都将要求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但某些时候企业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不利于债权的收回或投资成本最低的情况下,其他利益相关者亦会对企业施加影响,降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根据以上四类决策主体各种可能的“效用”要求,我们简单地将其策略集设定为“积极作为”和“消极作为”。“积极作为”指对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起到正向作用,“消极作为”指对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产生反向作用。满足了决策主体、策略集、效用三个基本要素,与企业会计信息有关存在四种博弈关系:(1)外部监管者与内部人之间的博弈;(2)外部监管者与内部监管者之间的博弈;(3)内部人与内部监管者之间的博弈;(4)内部监管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主要是债权人)之间的博弈。其中,前两个博弈是非合作博弈,后两个是合作博弈。

以外部监管者与内部人之间的博弈为例,对于经营者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外部监管者要进行监督管理。如政府税收部门要征收税款,而企业则千方百计想要合理避税甚至编造虚假会计信息,以少交税不交税。因此,经营者与政府之间进行着博弈,双方的混合战略对策矩阵可用下表表示:

那么可以推知经营者的考虑就是:如果政府部门监督的概率很小(政府行政管理效率很低),经营者的最优选择是消极作为(HF);如果政府部门监督的概率处于一般水平,经营者随机地选择消极作为或积极作为。在现实生活中,经营者出于长远利益考虑,以及监管机构、中介机构(审计师)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存在,一般不会过分消极作为。然而无论如何,经营者在财务会计方面的消极作为对经济发展显然具有很大的负面效应,将会造成投资者利益和政府效益的大量流失。

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对策

1、制定具体的行业(业务)会计制度。应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准则的要求按照行业特性制订具体的行业(业务)会计制度,便于同一行业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财务处理和会计核算,同时减少企业内部监管者和内部人有目的地选择会计政策的自由度。同时,建立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会计核算方法备案制度:在新办企事业单位登记备案或已有企事业单位年检备案时,要求各单位根据会计法、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制订本单位具体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在进行登记和年检时,随同有关材料一并交由工商、社团管理、税务部门留作备案,在企事业单位存续期间,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内容发生改变时,应及时将修改后的制度和方法送交有关部门备案。还要补充和完善现行的会计法律法规,从法律上明确监管部门和企业法人的会计责任,加大对会计信息监管强度,加重对虚假会计信息提供者的惩罚力度,进一步提高财会人员的从业门槛。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必须完善公司内部的监控机制,具体措施包括:建立由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监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对公司的经营和财务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并拥有聘用注册会计师的决定权;建立经理人员与董事会之间一种基于合约的委托关系;建立完善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等等。此外,在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博弈过程中,所有者可通过采取让经营者的报酬等于固定底限薪金与超额完成利润的一定百分比及公司的一定股份之和的对策,以达到纳什均衡。要使债权人与所有者的博弈达到均衡,可由前者制定符合双方利益的合约,限制股利发放水平的高低,限制企业的高风险项目投资;对企业有关融资政策加以规定,不得任意借入具有优惠条件的款项;要求企业定期向债权人提供财务报表等有关信息从而评价企业是否具有违约事项。

3、建立外部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职能。我国的会计监督体系由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构成。应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监督的职能,使会计师事务所及税务师事务所成为中小企业外部监督的主导力量。因此,应该大力推广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国际惯例,作为中介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其运行成本低,而其审计结果却具有相当大的社会性,为了有效提高其成本-效益原则,国际上所有的会计师事务所都采用负无限责任的合伙制。我国有必要在相关法律法规中重新倡导并支持事务所采取合伙制形式,明确规定:只有合伙制事务所才有资格负责上市公司的审计,以增强会计事务所的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使注册会计师的收入与其风险相对应。政府部门今后可以逐渐脱身于直接监管企业会计信息,通过对中介机构加强管理,继而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其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监管。当然,外部监督是促进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不能忽视企业自身制度的建设。

4、建立民事赔偿制度。不进行严格的民事处罚,对审计部门及人员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就没有落到实处。另外除了从法律规范上制定更加严厉的法律责任外,更重要的是在法律程序上让法规能够行之有效地执行。目前,我国法律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证券犯罪的诉讼机制、举证责任和法律审讯人才的培养,只有真正建立起一套严格执行的法律程序,才能让企图违规犯罪的人不敢以身试法。

【参考文献】

[1]黄宏勤: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失效的博弈分析.市场论坛,2006,9

[2]陈运森: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财会月刊,2006,24

会计信息失真范文第5篇

一、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一)会计资料失真。主要表现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失真上。会计凭证失真主要是原始凭证不按规定要求填写,而以会计事项为基础,通过夸大或缩小的方式隐匿事实真相,达到其不同的目的;甚至伪造发票、收据,谋取钱财或者偷逃税款。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失真除受到会计凭证失真影响之外,还大量存在虚设会计科目、伪造账簿、故意违反制度要求、采取不适当的计量方法,以及直接捏造、篡改会计报表数据等。

(二)会计核算失真。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少缴税的目的,就人为地加大成本费用,采用多提、多摊等手法,把不该列入本期的成本费用列入本期;还有的企业在难以完成本期规定的利润指标时,对本应列入本期的成本费用,该提的不提或少提,该摊的不摊或少摊,而将一些本该计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的款项计入产品成本中,把成本费用作为调节利润的主要手段。有的企业钻政策和制度的空子弄虚作假,虚列收入、乱挤成本、乱列费用,在收入和收益上做手脚,编造假会计信息,最终造成会计数据失真。

(三)各项资产失真。企业的各项资产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其实际数额。有的企业管理混乱,大量资产流失或被吞噬,账实严重不符;有的企业在资产计价过程中,采用某些主观假定的标准和方法,造成计价的伸缩性,使资产计价因人为因素而严重背离客观实际。

(四)往来款项失真。有些企业中存在许多已确认收不回来的债权,或已付不出去的债务,而不及时处理长期挂账,虚增债权债务;有些企业会计人员频繁更换,交接手续不健全,各种应收账款长期挂账无人问津,导致企业资产丧失追讨的权力,造成损失。

(五)会计管理混乱。有的企业会计人员数量不足,核算错误;有的企业违章经营,设账外账,账目混乱;有的企业领导,财务收支失控;甚至有个别会计人员知法犯法,导致经济犯罪。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法制不健全。近年来,我国为规范市场运作,陆续出台或修改了一些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漏洞,部分法规的出台严重滞后于实践的发展,立法缺乏超前性和预见性,而且一些法律条文较粗,缺乏可操作性,导致监督和打击不力。

(二)管理当局政绩观念过强。有的单位负责人为了在任期内出成绩,往往授意或暗示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信息来粉饰业绩、制造政绩,实现其不良动机。

(三)会计社会监督不力。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社会审计中介机构,有很多其独立性并不高,有些社会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甚至见利忘义,不负责任地出具虚假审计报告。

(四)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一是职业道德素质不高。有些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不能自觉抵制会计违规行为;二是业务素质不高,缺乏敏感性和分析能力,不能辨别真伪,发生操作性、原理性错误。

三、会计信息失真解决措施

(一)加强法制建设,规范会计行为。首先,不断修改、完善相关会计法律、法规,使会计法规更具可操作性,对违法行为规定明确、具体的惩治措施;其次,加大惩罚和执法力度,重点处罚相关责任人;再次,规范中介机构行为。加强对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强化行业自律性监督,对知情不报或参与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中介机构,除对其进行经济处罚及对受害人进行赔偿外,该取缔的要取缔,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二)抓住问题源头,明确管理当局责任。一是明确管理当局为会计信息首要责任人,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强化其会计责任和法律责任;二是加强法律和道德教育,增强管理当局的遵守财经法规意识、诚信意识,争取其对会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推动会计工作的规范发展;三是加大会计信息失真的处罚力度,严厉追究指使、胁迫、强令会计人员做假账的法律责任。

(三)完善社会监督,净化会计环境。注册会计师被誉为“不吃皇粮的经济警察”,应加快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尽快建立以注册会计师制度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监督企业的会计行为,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加强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监督,促使注册会计师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做到实事求是,决不出虚假的验资报告和审计报告。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验证的法律责任,对不负责任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从法律的角度杜绝注册会计师或经济主体弄虚作假,损害国家及其他各利益关系者的利益,等等。

会计信息失真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成因;防范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概念

众所周知,会计信息的主要作用是反映过去以预测将来。会计工作提供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因此,其内容就应真实、数字准、资料可靠。客观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会计信息的生命。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已经不单纯的是传统的个别会计人员挪用、贪污公款,而是以法人为主体的集体行为为主,单位负责人胁迫或诱使会计人员做假账、“变通”处理经济业务、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来骗取贷款、偷逃税款等等,会计诚信受到严峻挑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呼声日盛。

二、会计信息会失真的原因

(一)主观因素

1、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一方面,自身会计业务技术素质不够硬,理解上的偏差以及判断失误等导致的操作性信息失真。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因缺乏职业道德或受不同利益驱使而篡改、伪造或编造虚假财务信息进行会计作弊的故意性信息失真。

2、领导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会计作用之一是会计信息有助于考核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当领导者依靠做假账来改变利益分配关系,改变衡量业绩的各项经济指标时,一些不正当的利益驱动使得不少领导人绞尽了脑汁,同时也忽略了法律,铤而走险、不顾后果。

3、监督部门执法不严。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执法不严,对违法行为往往只是以罚代法,企业领导及有关人员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和会计人员也因此对法律熟视无睹,法律观念淡薄,从而助长了部分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趋严重。

(二)客观因素

1、制度因素。会计制度是会计活动的依据,是一种行为规范。但会计制度也有缺点,即适应性、灵活性较差。制度具有稳定性,一经制订,在短期内一般不会也不应随意改变。而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往往有许多业务会超出会计制度所规范的范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制度的规范作用,会导致信息不可比而失真。

2、法律因素。一方面,会计法规不完善、不协调、随意性大。如会计准则与税务制度,行业会计制度之间不协调,在实际工作执行中会出现偏差。另外一方面,虽然《会计法》对违反财务会计制度造成后果的法律责任有明确规定,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些法规没有制定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法律条文过粗致使执行起来依据不足,缺乏可操作性。

三、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抓好职业道德建设

1、作为会计人员应该努力学习,不断熟悉政策、提高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做到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维护会计信息真实性。

2、广泛深入地开展会计诚信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要明确职业道德标准,增强心理素质和技术素质,会计道德进步有赖于会计道德意识的觉醒。

(二)不断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以原则性导向制定会计准则,尽量减少会计准则可选择的备选会计方法,减少利用会计规范的不完善而诱发的会计造假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严于执法,完善法律制度

1、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提高财会法规的司法权威性,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法律意识。对会计人员严重违反《会计法》,使会计核算不真实,损害国家、公众利益的当事人、责任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应该加强对监督、检查部门和人员的再监督。对于执法人员在检查会计行为中受贿者,或不严格执法者,一旦查出,应严惩不贷。如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3、要提高会计人员的地位,保障会计人员利益,做好财会人员的法律保护工作。对于打击、报复财会人员者,都应依法惩处,真正起到真实核算、监督企业的作用。

(四)加强审计监督

通过建立起科学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为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和真实创造必要的条件。当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光靠内部监督是不够的,还必须辅之以外部监督。特别是在审计过程中应该实事求是的分析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清信息失真的种类,看其属于“故意失真”、“非法失真”或“无意失真”、“合法失真”等等,然后再在其基础上分清失真的真正原因,采取相应审计措施。

赫拉克利特说:“惟有变化才是永恒的”。面对这些变化,我们要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之,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是多方面的,它的治理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只有不断完善法制法规,推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约束机制和行业自律,才能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斌.会计信息失真探讨.财会研究[J].2002(2).

2、张国义.会计信息质量的理论缺陷与制度失真.财会研究[J].2006(4).

3、陈晔.浅谈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企业家天地[J].2007(1).

4、符大海.会计信息失真透视.财会月刊[J].1999(7).

会计信息失真范文第7篇

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经常发生,这已成为阻碍会计工作的主要因素。会计信息失真会对企事业单位管理层的决策造成误导,对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造成损害。因此不管是企事业单位的哪一个行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经营过程中一直都是客观存在的,所以需要人们多加关注其所带来的危害,以及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而提出应对措施。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对预防会计信息失真起到一个良好而积极的作用,从而让信息失真问题在会计工作中彻底消失。

关键词: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虽然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一直存在,但是却没有得到过重视,也没有进行应对,以至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本文结合多年来对会计行业的关注和分析,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入手,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能够出现的理由,并针对多方面理由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1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所带来的危害

1.1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1)影响资源的科学分配,打破自然投资规律。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人们为了发展自己的事业,就会进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家一致认为分散投资可以增加利润,所以就进行这样的活动。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直在依靠投资的资金来运转自己的企业生产。企业在进行生产时一旦出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就会直接影响投资环境和投资结果,所有的资源就不能被合理使用,投资者所有的投资情况都是依据企业的会计报表来进行的,一旦出现虚假报表,自然会影响投资进程,打破投资规律。

(2)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因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主要发生在企业中,因为企业属于私有制,所以很多企业为了一己私利,在会计信息上面动手脚,将属于集体或者国有的资产占为己有。还有的管理者虚假上报会计报表,以此来获得自己对金钱的积累,还有的人制作虚假会计信息来逃避国家税务,成为他们偷税漏税的工具。

1.2会计信息失真对提供者自身的影响

会计信息失真,使企业股价提高,利润虚增,提高了职业经理人的报酬和身价,方便了他们跳槽后的待遇谈判。新的经理会对当期利润进行大幅造假和操纵,这样做利于其待遇水平和威信的提高。然而却损害了市场效率和公司风险抵抗能力。首先企业不得不耗费更多资源去寻找和分析辨别所需要的经理人员。其次,由于会计信息失真存在,经理人员也不得不花更多精力进行能力的证明。会计信息失真也造成经营成果夸大,不仅骗取社会财产,而且会造成重大风险,浪费社会资源,损害市场效率。虽然一些企业侥幸能够获取短期利益,但是一旦被披露企业发展就会受到巨大影响,在受到相关部门处罚的同时,还面临着投资者撤资的风险,有可能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无法正常运营。

2会计信息失真存在的原因

2.1法律制度不健全

一是我国的法律对市场经济的约束还不完善,体制也不健全,在这种制度下一些监督机构发挥不出作用,这就从侧面纵容了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会计信息的造假行为也就更加猖狂。二是被查处的成本远远低于获利成本,使造假者更胆大妄为。三是在现行体制下,法律的约束力度弱,自然人们遇到造假行为的抵抗力就小,尤其在企业中,会计人员都是听从领导者的,一旦领导者想要造假,会计人员就算再不情愿也会按照指示办事。

2.2政府监视缺陷

现在政府对于市场经济各企业的监督没有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在我国对会计信息监督的两个政府部门分别是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他们之间配合不默契。另外,国有企业经营者同政府干部一样采取行政考核的办法上任,他们在考核当中的主要问题就是上缴税务的情况,所以就致使经营者们为了完成任务,在利润不够的情况下造假,而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到位,自然查不出来这种行为,所以掺杂政府行为的会计造假问题是对企业危害最为严重的行为。

2.3缺乏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高素质抵抗诱惑的能力就强。会计人员的素质不仅是业务素质,还要有道德和法律素质。业务素质缺乏的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常会出现问题,因为会计的工作本身就是量多、责任大,因此他们对于会计的知识更新慢,加上无意识去学习,所以很多会计人员就会被落下,跟不上会计信息的变化,所以他们制作的会计报表也就会出现漏洞,可利用的信息就少。

3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措施

3.1宏观上,建立完善企业相关的管理体系

(1)提高注册会计师质量,强调好监督工作。第一,应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质量,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和综合素养,而且还要不定时对会计师进行培训,以便他们不忘记自己的职业道德和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第二,是对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质量进行抽查。对检查结果应该秉着公平公正的态度来处理,遇到好的会计师要及时做出表扬,而发现有舞弊行为问题的会计师,要及时果断进行惩罚。

(2)企业在录用会计人员时要依据程序录取,同时要主动培养会计人员的竞争意识,对企业管理者的业绩和能力的考核指标也要有所规定,不能只把数字作为参考,要依据实际情况出发,从各种角度去评价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达到公平公正。

(3)加强法律意识。现在社会是法治社会,人们的所有行为包括工作行为都要把法律作为参考来执行,所以自然企业的会计工作也要依据法律来办,用法律手段来规范会计工作,杜绝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

3.2微观上,加强会计从业管理建设

(1)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改善监督机制。企业的内部监督是所有监督的基础,只有做好内部监督,外部监督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内部监督属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部分,所以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加强内部监督的作用,制定全面的制度来完善会计工作,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企业需要有现代的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机制,要做到产权分明、自负盈亏、拥有竞争意识,在市场经济中要依据经济规律开展工作,这样才能为会计工作提供真实的资料和数据。企业负责人应该主动加强内部控制作用和内部监督机制的作用,做好会计工作流程的规范,明确责任,做好分工,制定好会计工作的工作流程,并且要求所有人按照规矩办事。

(2)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工作要求专业性强,因此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明确会计的法律法规,掌握会计的各类工作准则,以此来减少工作失误现象,努力提高会计的工作质量。除要具备业务素质修养外,还要切实提高职业道德。要品德好、思想过硬、职业操守合格,真正与企业共命运,避免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发生。要切实抓好会计人员的常规性管理,重视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的聘任和年度考核工作,预防会计信息失真。

(3)改革我国证券市场法规制度并加强外部监管力度。首先,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企业经营单位的监督和处罚,所有监管部门应该联合起来加强对企业的监督作用,督促企业的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给企业的会计人员包括经营者在内造假的机会,遇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要严肃处理,不走人情,这也是为了监督机构在企业中能够真正地发挥作用。其次,要改变只追究行政处罚的现状,要鼓励相关利益人一旦权益受到侵害要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且运用法律手段来惩罚违法乱纪行为,要进一步完善审计不当造成损害的赔偿制度,特别是注册会计师责任认定这部分内容。

4结语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因为会计信息不但是企业和事业单位发展所必需的依据,也能够给国家的宏观调控提供参考数据,这足以可见它的存在是深入到社会发展的每个层面的。但由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产生的原因众多,所以在面对客观条件下,要彻底根除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还需多方共同努力,这不仅仅是宏观外部环境的问题,在加强内部控制方面也需要努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集体都应该预防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出现,而这样的问题应该受到人们的重视,大家要团结起来,一起努力采取措施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此来维护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杨萍.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J].企业经济,2004(03).

[2]朱虹.会计信息失真探源及其治理措施[J].财会通讯,2004(08).

会计信息失真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会计 信息失真 认识

一、概述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作用以及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认识

在经历会计信息失真带来惨痛教训同时 ,多年来一直在探索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之路。何谓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核算的依据不真实或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虚假,不符合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失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削弱会计的经济管理作用,阻碍经济发展,危害非常严重。现阶段人们对会计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它是整个会计行为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实质是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因此会计信息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上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而重要的作用。

(一)帮助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

在市场经济环境里,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股东的投资和债权人的贷款。无论是现在或潜在的投资人和贷款人,为了做出合理的投资和信贷决策,必须拥有一定的信息,了解已投资或计划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估计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

企业内外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主要是为了帮助未来的经济决策,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其中主要内容侧重于财务预测,如现金净流量,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等。

(三)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

国家财政部门根据企业报送的会计报表,监督检查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税务部门通过阅读企业的会计资料,了解税收的执行情况等。

(四)有利于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

企业将生产经营的全面情况,进行搜集、整理,将分散的信息进行加工成系统的信息资料,传递给企业内部管理部门。企业管理者可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决策,采取措施,改善生产经营管理。

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透视

(一)从利益获取方面分析其失真原因

利益相关者的不均衡。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公共信息是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等进行经济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使用者和提供者由于其所处的地位不同,属不同的利益群体,他们之间在信息的使用上存在着相互制约。失真的会计信息不可能使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同时受损或受益;进一步说,同一会计信息在使投资者受益的同时,就有可能使债权人受损。因此 ,对会计信息应有一种确保其真实性、可比性的制度设计。从世界各国的会计实践来看,作为公共信息的会计信息在制度的结构中基本确立了:企业--社会中介机构--信息使用者的制度设计,将会计信息真实性、可比性的甄别工作交由专业中介机构。这种制度设计既确立了社会中介机构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制约,督促企业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也更大规模降低了会计信息使用者个别甄别会计信息所付出的成本,降低了交易费用。但由于企业--社会中介机构--信息使用者的信息提供使用制度在我国起步不久及其他体制性原因,这种制度运行的有效性较低,更多地表现为一对一的博弈。社会中介机构作为制约会计信息提供者以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和降低会计信息获取成本的一种均衡制度设计,本应为会计信息的质量把关负责,对广大的信息使用者负责。但在中介机构设计过程中却没有很好地解决对其制约的问题。也就是对信息的使用者缺乏有效的保护,对虚假信息所造成的损害缺乏相应的赔偿。这就使中介机构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往往受利益的诱惑而依从了被审计者,甚至出现了和企业一起向社会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等情况。

(二)从信息提供者的角度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

1、外在原因

会计理论不完善。现有的会计理论在很多方面还不能满足完全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的需要。如会计期间假设,是人为地划分时期,其结果必然与客观事实有差距;货币计量假设,假设币值不变,遇到通货膨胀时,货币计量假设基础上核算的会计信息就不能如实反映客观情况。重要性原则,是将重要的事项单独反映,不重要的事项合并反映,由于合并了相对不重要的事项,使会计信息与业务原貌有出入;谨慎原则在应用时,预计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少预计或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使会计信息带有了估计成分,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外部监督乏力。上级主管部门为了权衡本部门的利益,偏袒自己下属单位,监督弱化;税务机关以税收征管为宗旨,注重税款的缴纳,忽略其他会计核算监督;审计机关重点是对预算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审计,不可能对所有企业实施全面的经常性监督。

2、内在原因

单位负责人指导思想不正。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信息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有些单位负责人利用手中权力,为了个人私利或本企业利益,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搞“厂长成本、书记利润”、“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搞账外账、小金库,大搞短期行为,使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工作人员素质差、会计人员失职。企业在人事管理上还存在任人唯亲的情况 ,致使素质差的下不去,素质高的上不来。企业对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也不够重视,致使其素质、技能较低,发生操作性、原理性错误。

三、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理论

一方面对会计本质的认识应提高到“会计管理和信息论”上来,而研究信息的计量、获取、传递、贮存和反映,其主要任务在于求得信息的可靠性和高效率。一切管理的基础是信息,一切管理的变革都是为了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实现信息的高速流动、及时、准确地给决策提供信息,使各个环节少出偏差。只有在这种理论支配下,才会促使工作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会计监督作用,确保会计工作为经济发展服务,在现行《会计法》中还规定不详,对此应进一步修正、完善。

(二)用法律手段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

要维护《会计法》的权威,保护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要强化单位领导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即必须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完整,并且对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帐簿、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或者利用虚假的凭证、帐表进行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公众利益的行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同时加强对《会计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那些严重违反《会计法》使会计核算不真实的当事人、责任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强化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不同职能,明确其职责

大力推行管理会计,是会计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将目前的会计队伍按其作用分为财务会计人员和管理会计人员,前者代表国家行使职权,后者代表单位行使职权,前者由国家统一的会计机构委派,后者属于单位职工。两种会计职能的划分,可以有效避免因会计人员双重身份带来的责任不清以及对所在单位利益的偏袒,有效地维护国家与单位的利益。

(四)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如前所述,政企不分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而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实现政企分开的根本前提。政府应通过机构改革,彻底摆脱直接管理企业的泥潭,转变为对价值形态的管理和经营。学会运用各种宏观经济杠杆管理经济,扎扎实实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监控机制

要充分发挥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政府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的作用,强化财务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加大会计中介服务机构的督导力度,并在进一步理顺关系的基础上,继续强化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对各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

参考文献:

[1]《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若干问题研究》 武汉大学商学院 孙续元

[2]《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的剖析》新疆财经学院 张栋 郑红媛

[3]《会计信息失真的探讨及防范》陕西省省级机关会计核算中心 王俊峰

会计信息失真范文第9篇

经济越发展,管理越重要,会计越重要。会计信息越来越为广大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当局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成为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也日趋加剧。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显示:会计法制观念淡薄,违法干预会计工作,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假造凭证、帐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帐外设帐,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会计人员执法环境差,会计监督严重弱化,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薄弱;违法违纪手段隐藏,作假技术不断发展;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会计领域的突出问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并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也多次强调“不做假账”。因此,探究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分析和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主客观原因,从源头抓起,才能标本兼治。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一个相对的满意度

会计信息内涵是按预定的要求,向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和管理的财务信息和有关的其他经济信息。会计信息是由会计在不同环节,不同阶段加工处理数据而生成的。它的目的是向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有关部门(下称“消费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财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反映经济组织在特定时期的特征,揭示未来发展态势,并为相关利害关系人提供了投资决策参考,总量上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

会计信息是会计在不同环节,不同阶段加工处理数据而生成的。它的真实性的衡量标准与信息使用者需求相关联,标准的选择与判断的结果会不一致。一般而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求会计信息至少能相关、可比、全面、及时地描述经济组织在特定时期发生的所有真实事项。会计信息即使没有会计人员行为和道德风险,但由于会计核算前提的假设性,政策运用的选择性以及数据处理、运用和技术差异性的存在,会计信息就必然存在个体差异,显然真实性就具有了相对性。因此,评价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应与信息提供者在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信息处理的技术和方法是否恰当合理为依据,测定会计信息“原始状态”与信息描述吻合程度为标准。绝对的真实只是一个理论性的期望。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观与客观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1.会计责任主体不明确。在当今社会,会计人员“站的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些敢于坚持原则、认真发挥监督职能的会计往往不能长久,有的遭了“冷眼”,有的被“轮岗”,甚至辞退等打击报复。在种种压力下,会计监督流于形式,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串通一气,大肆做假账,设小金库,滋生各种腐败。

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有待提高。会计造假中,也有会计人员受个人利益的驱使,放弃职守或知情不举、伙同作弊,或监守自盗、以身试法;也有的会计单位基础管理薄弱,家底不清,资产不实,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等,无法对内外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

3·源头上造假。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证明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在现实生活中非法取得或填制、伪造或编造原始凭证以骗取收入,中饱私囊,会计人员依据不真实的原始凭证进行核算,结果导致一系列的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不少内部制度不完善,现在无论国有或非国有,大型或中小型企业的财务制度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缺陷。如:帐帐、帐实、帐证、帐表不符,会计科目使用不当,入账的原始凭证不合法等。例:某财务有限公司为了少缴存备金,擅自改变会计处理,仅1999年就少缴存款准备金1157万元,无论是制度或法规都是人为的事先约定和安排,无法回避个人主观偏好的影响;会计监督认识不到位,以做好帐、管好帐为标准的会计工作考核使内控虚设,人的某种意图左右会计工作原则,使有良知的会计人员仍要为守住饭碗而为之;权与法的错位,政府财务管理由微观向宏观的转变,为私人欲望的满足创造了一定条件。法律法规约束力相对下降;因而一些企业弄虚作假,人为操作会计信息,有的企业及其领导人为达到偷逃国家税收、完成上级任务、个人出政绩等目的,不惜采用转移收入或费用,随意变更会计报表合并范围,人为调节利润,向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报表等违规手段操纵会计信息。

(二)客观原因

制度与制度的执行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其中,制度就是指各种成文或不成文的制度安排,比如我国的《公司法》、各种成文的会计准则和中国证监会的信息披露细则;制度的执行更多地体现在相关的法律制度安排以及各种实际的判断上。书面的成文制度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该制度能否真正得到执行。一个无法得到执行的制度,就不具有基本的约束力。而会计信息失真是相对会计信息真是而言的一个概念,主要表现为会计提供的信息与经济组织所发生的真实事项的原始状态不相一致,只能反映真实经营情况,并在一定度的范围内有所偏差,这种偏差的存在有其客观原因:

1·会计核算前提的假设。核算前提假设是基于会计假设基础上的客观设计,尽管具有适用性,但并不一定具有适应性。影响经济组织的外部因素不断的变化也要求会计处理技术体现个性差异,前提假设受到个性挑战。适用与适应是现实需要难以满足,于是实务中便出现了“按照”、“套用”等人为对策。由于“按照”、“套用”的业务事项的对象及时间空间差异,加之主观对对象的理解不同。因此即使是同经济业务事项,也就仅能从是否有用的角度评判。

2·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政策的选择性提供了人的会计选择权利。选择的效率性必然会导致人在行使会计权时,利用契约的不完备,安排有利于私人的契约成本,从而产生机会主义。在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机会主义行为会受到人选择权的保护,人为操作会计政策现象便可能发生。政策由会计选择的自由度,在政策弹性和由此产生的机会主义倾向的共同作用下被放大。会计信息的虚假由非法变成现实的“合理”的客观存在。

3·会计信息的披露: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附注构成的信息披露是不完备的。如果将会计信息视为相对独立的“物品”,那么,它也具有相应的“制造者”和“消费者”。任何一个“制造”或“消费”会计信息的主体,都能或至少是期望能从“制造”或“消费”的行为中获取收益。在“制造”会计信息中认为作假是基于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制度化、法律化的刚性约束。尽管新《会计法》对责任人追究了“制造者”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责任,但执法空间的存在,使得这种追究已从根源上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假如在一定时期的制度安排鼓励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并对实施这种行为的主体给予奖励,则市场上普遍提供的信息质量应当能令人满意;反之,如果市场不奖励,甚至惩罚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主体,那些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主体又能获得不菲的收益,则市场上普遍流行的会计信息虚假成分必定居多。同时在会计信息披露时,追加具有独立权威的会计审计,(虽不能防止审计与会计的联合“作案”)但至少可以从结构上控制会计信息失真发生的可能性。因此,会计信息披露无论是制度的安排还是结构上的缺陷,客观上培养了会计信息失真繁衍的土壤。

4.绩效考核及用人制度。现行的企业绩效考核不再是单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状况,而更多地赋予了政治的成份。出于政治目的需要,部分企业负责人乃至地方政府非常重视会计信息的“数量意义”,对其质量的关注只停留在文件和会议上。这是因为按照现行的用人制度(特别是国有企业)企业的亏损将丧失责任人仕途上的升迁的机会、政治好处的获得刺激了弄虚作假的快速模仿。会计数据不真实,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较为普遍。目标管理作为保障未来绩效稳定取得的手段,能充分挖掘企业潜能,推动资源有效配置。但由于目标的刚性约束效益(一届政府的政绩反映,经营者持续座位或升迁的条件)的存在,上下联合作假已成为不公开的秘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是对这种现象的贴切反映,又是对现行考核方式和用人制度滋生了会计虚假信息的诠释。

综上所述,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动因在于:①市场运行过程中人为因素大量存在。②市场管理者及监管者的非理。③市场参与者的非市场经济意识。

三、治理对策、建议与思考

㈠治理对策

“不做假账”看似一句很普通的大实话,然而仔细体味,却寓意深刻。一方面反映了当前会计造假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并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表达了全社会要求会计人员不做假账的强烈愿望。

1.会计工作是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晴雨表,使把守“钱袋子”的重要一环,其最要紧之处就是如实记账。要做好“不做假账”,如实记账,必须加强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通过正面引导,反面教育,让会计人员树立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会计信息质量意识,要让观念深入人心。

2.治理造假,应从原始凭证这一源头抓起,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填制原始凭证,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必须填制或取的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而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其中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权不与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的、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尤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对于处转型期间的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很可能是灾难性的。治理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刻不容缓。首先要建立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体系,明确目的、目标、主体、可体,即“为什么查”、“谁来查”、“查谁”、“查什么”等。其次从具体方面政府部门应实施会计监督,一是各单位是否依法设置会计帐等;二是会计凭证、会计帐等,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完整;三是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四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再次从宏观方面去遏制和消除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的治理和整顿,以及建立科学、行之有效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和约束体系。

2.以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为出发点,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科学化和有效性。

3.以企业经营者为核心,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界定以经营者业绩为基础的经营者权利、责任和利益合理的“制度安排”体系。

4.在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的同时,强化刚性法律法规的“硬约束”。

参考文献:

1.会计法培训教材立信出版社苏州市财政局编

2.财经法规中国财经出版社江苏省财政厅编

3.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政部编

4.张新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

5.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6.陈汉文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

7.陈信元等我国会计信息环境的初步分析会计研究2000.8

8.刘峰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研究2001.7

会计信息失真范文第10篇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一)虚增收入或隐瞒收入。企业通过虚构交易事项,如虚增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收账款等手段,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或者企业通过隐瞒收入形成账外资产和偷逃国家税款。

(二)虚减成本、费用或虚增成本。企业通过少计会计期间内发生的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外支出等手段,虚增公司的资产和利润;或虚构成本和费用,调节利润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

(三)设置两套账。由于有的单位主管领导的法制观念淡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弱化和部门利益的驱使,多套账问题仍然是财务工作中时有所见的现象。

(四)私设小金库。目前从社会经济活动现状观察,小金库数量越来越多,小金库的资金来源和成因越来越复杂,危害性越来越严重;同时,小金库与部门利益密切关联,通常逃避会计控制和审计监督。

(五)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和滥用会计估计。如通过选用或变更会计政策来调节利润;通过不合理的会计估计调节利润进行盈余操纵。

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讲,我国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导致会计信息的收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主观上讲,受政治和经济管理体制及经济利益的影响,不少企业弄虚作假,隐瞒真相,使会计信息失去了客观基础,人为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会计法律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只是对经济活动中如何处理会计事项所作的总体规范,不可能涵盖经济活动中所有会计事项的处理,加之会计制度本身允许企业对会计事项作出主观判断,这些为企业会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如,《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具体事项的会计处理中,规范了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由企业择其执行,许多企业正是利用制度本身的缺陷,在或有事项、会计估计和选用会计政策上做文章,在收入、成本和费用的确认上,往往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有意增加或减少收入和费用,虚增或隐蔽当期利润。一般来说,法律法规建设总是不同程度地滞后于经济活动和会计实际,加之会计制度中允许的企业主观判断因素,客观上为会计信息提供了造假空间。

(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信息出资会计之手,无论什么原因和动机,会计人员都负有直接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受业务素质的限制,存在着大量会计人员不坚持原则、不认真钻研业务知识,实际工作能力不强,对国家的新财务规则不熟悉。许多会计人员并不熟悉新的会计制度,一些年轻的会计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对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敢于同违规违纪做斗争的少,相反对违规违纪熟视无睹,甚至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的多。或者怕得罪上级部门或单位领导而委曲求全,篡改原始财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虚假。

(三)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不合理。大多数企业对经营者的考核是由主管部门或企业总部下达经营指标,如利润产值等,通过对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来决定管理者的薪金奖励及提拔,但企业的自然条件及自身条件都是变化的,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情况掌握不全面,使计划指标脱离实际情况,企业很难完成指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者采用种种手段来应付计划的完成,这样就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四)部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在一些企业中,会计基础工作差,财务人员岗位职责不清,授权批准制度不健全,甚至一些企业领导人迫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会计人员考虑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使会计工作的监督作用流于形式;再有,各种票据管理混乱,如开阴阳发票、真票虚开和假票虚开等。

(五)利益驱动。如,美国安然公司隐瞒亏损和债务,是公司高层为了维持公司高股价而谋私利,而安达信会计公司帮其隐瞒也是为了私利,巨额利益使他们铤而走险,我国的一些企业也存在这种情况。

三、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很多,不管什么因素,它的危害都很大。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综合治理。

(一)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倡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观念。作为一名财会人员,首先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笔者认为,首先应根据不同会计岗位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按岗施教,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使会计人员都符合岗位要求,不合格者不准上岗;同时,要使会计人员严格履行法定责任,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不做假账,对于会计人员有意做假账,造成危害的,追究其法律责任,并永不准许其继续在会计岗位任职;其次,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让会计人员做到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密守信,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什么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

(二)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加紧具体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出台步伐,使具体准则体现集会计业务的全面性、规范性、实用性和制约性于一体,形成与国际惯例相协调并体现中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特点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三)对企业经营者考核应全面多样。制定有效的经营者奖励机制,只有这样,企业经营者没有必要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另外,企业业绩考核体系应当注重过程的合法性和科学性,考核方案设计和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加强对会计信息产生全过程的考核,避免对于结果状态的偏爱,以正确引导会计工作运行,保障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四)依法治假,重点追究造假企业、法人代表的责任,有效地控制造假源头。我国现在执行的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也就是说,凡会计信息质量出现问题,首先应追究领导者的法律责任,而且执法要严,绝不姑息迁就。今年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中为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政策,中央纪委、监察部已经研究制定并即将下发《设立“小金库”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设立“小金库”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对设立“小金库”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严肃追究责任。这就让造假者从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受到严惩,受到威慑,感到造假得不偿失。如,郑百文公司原董事长因造假被判刑,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五)按照会计法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立包括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账务处理程序、财产管理、财产清查、收支审批、内部牵制、原始记录管理等在内的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坚决杜绝由于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而造成的会计假账。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及内部稽核制度,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合理设立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对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汇总等过程和相关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可及时发现并有效纠正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经济管理活动。

(六)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我国近年来先后制定并了一系列会计法规,尽管会计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只要严格执行,基本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应当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使后来者不敢重蹈覆辙。

上一篇:创业项目范文 下一篇:管理与创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