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范文

时间:2023-02-26 11:05:43

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实验教学 问题与建议

自新教材实施以来,各市区试题的命制对化学实验的考核明显加大,分值有所增多,这种考查,既能促进实验教学,又能对实验教学水平的检阅,通过几年的考核实施,自然看到了实验教学的巨大成就,但也暴露出不足。下面谈一谈实验考核和平时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

1.实验考查中常见的问题

1.1 实验习惯差。

(1)量的意识。学生在做实验取用药品时“量”的意识谈薄,实验中要求的体积或质量与所提供的实验联系不起来。认为做实验时用药品“多多益善”,经常严重超量,有时反而影响实验效果。

(2)安全意识。表现在安装仪器、洗刷仪器、加热固液体、闻气体、防火防水防电、控制药品流速及排废等操作中有安全隐患。

(3)药品的取用、转移不规范,常造成药品浪费;效果不佳或试剂污染。

(4)气体的制取、收集和验纯不合程序,使收集到的气体不纯或使实验失败。

1.2 操作过程不正确。

在某些气体的制取及性质实验中,未准备好后续实验就急于加药品制气,等到做性质实验时大部分药品已反应掉,不能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

1.3 实验设计能力低。

如有的同学制取氧气时,大试管管口没有稍向下倾斜,导致试管破裂。有的同学制取CO2时,错用硫酸和碳酸钙反应,导致反应很快就停止,无法收集到更多的CO2。

1.4 实验表述能力差。

(1)用生成物代替实验现象。表述实验现象时,常常把生成物错误地表述为实验现象。

(2)把性质表述成实验现象。物质的一些性质是不能观察到的,但是学生经常把它错误地表述成实验现象。

2.实验教学薄弱分析

实验教学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结合实际教学认为有以下原因:

2.1 教学条件的制约。由于经费的限制,校长不购买实验器材和药品,办学条件受到制约,尤其是我校,学生多,班级多,班内人数多。缺仪少药十分严重,致使部分实验无能力开足开全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

2.2 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按课程设置,初中三年级才开化学课,对于三年制初中,化学课既是起始年级,又是毕业年级,上课的周授课三节,还要提前结束功课,教学上赶进度现象比较严重,因而无时间圆满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2.3 教材、教辅及考卷命题的导向。教材上设计的实验题目中客观题目众多,对于这些题目,或答标号,或填写数据、操作、仪器名称、现象等,这样限制得过死且往往都给出标准答案,使学生“不敢越雷池一步”,而鼓励学生动手,有利于学生展开思维的开放性、探索性实验题目较少。久而久之教与学都停滞在应试作答的模式上。

2.4 考试指挥棒的作用。注重的只是笔试,实验考查只是形式,尽管近年来在命题时对考查实验进行了一些尝试,但笔答与实际操作有着本质的不同,仅从卷面上难以测出学生的实验技能,使得平时做实验的考生与平时不做实验的考生应试时无多大的差别,从卷面很难区别实验技能的真实差异。客观上助长了一些教师在黑板上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试卷答实验的错误倾向,学生的实验技能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

3.实验教学建议

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要想使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就应该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寻找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将其落到实处,创造积极因素,促进实验教学发展。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提高教师认识。

我们化学教师首先应明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化学实验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初步学会认识自然界的科学方法,化学实验不仅是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极为重要的内容和手段,而且对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化学实验教学也起着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作用。化学实验教学只能加强,不能消弱。

3.2 领导充分重视。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征得领导支持,加大对实验的投入。这里所说的投入,既包括一次性的固定投资,又要保证经常性的不断投资以保证化学实验的正常开展。同时落实对化学实验员和实验教师的健康补贴,以保护化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3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作为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改革现行的教学方法,变单纯的老师讲实验为学生做实验,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验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4 增大实验范围。

化学实验教学范文第2篇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主要工程,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内容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技能也已经被列入了考试的范围之中,且实验操作成绩计入理论知识考试总分.由此可见,实验教学已成为教师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太机械化

目前学生实验都是安排在讲完新课后进行的,而且大多是让学生重复教师课堂上演示过的实验.这样的分组实验只能起到巩固书本知识和训练操作技能的作用,仅是实验操作的机械化重复.在这样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基本上都无须太多的思维活动,很多学生都不知道每一步的实验操作目的是什么?更不会去分析实验出错时的问题所在,只是将实验结果按照理论上进行照本宣科,即使不去亲自做也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实验结束了一点有意义的收获也没有.达不到实验的更深意义,也失去了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以及探究能力的功能.

2.对实验教学中缺乏探究成分

现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探究实验,但是实际的实验教学基本都是依据教材内容,按照教师设计的探究方案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教学只能让学生丧失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久而久之养成了学生的惰性,也使得学生对实验失去了兴趣.

3.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虽然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很多教学模式都有了新的变化,但仍然有不少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疏忽了学生的实验探究、思维能力的培养,甚至有的实验课只是纸上谈兵,就是进了实验室也是对学生管头管脚,严加约束,阻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这也是学生中“高分低能”现象产生的因素之一.

教师怎样才能用最轻松的方法使学生提高实验操作技能,还能对实验中的某些失误作出正确的分析,成为一个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双合格的优秀学生呢?针对这个问题本人在初三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二、优化实验教学策略

1.多做并做好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启发思考除做好教材中所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外,对教材中未要求的、能做的实验,教师也应尽量演示给学生.要改变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背实验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方法、步骤,仪器的选择和使用等方面的内容,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学习.

2.改进实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提高作用,有些实验可以改进一下,做到既不会造成仪器的损耗,而且效果更好.例如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教材中的实验先在瓶外点燃红磷,再伸入瓶中.燃着的红磷伸入瓶内的一瞬间,瓶内空气膨胀,总有一部分空气会排出,那排出的氮气也当成氧气被测定了.同时点燃红磷时会有一定量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改进后我在瓶底铺一层细沙,放一小块白磷,用装有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然后用一个放大镜对着光源引燃白磷(也可用热水浴加热),观察白磷燃烧的现象,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实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并且没有白烟逸散到空气中,而且将环保理念渗透到日常实验教学中,更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3.借助多媒体,增强感性认识

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存在着一些不易克服的矛盾:许多化学变化瞬间即逝,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感官刺激强度不足;演示实验时教师既要自己动手,又要调控整个教学的学生注意力,因而难以组织他们同步思考讨论;一些实验危险性较强,不宜于在课堂上演示.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增强实验的可视性、可听性、直观性、可控性,加强动态感、形象感、立体感,自然会激发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浓厚兴趣,营造实验教学活动良好的氛围.它将是21世纪化学实验教学的主流之一.

4.开拓课外实验,开发家庭小实验,提高探究能力

配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在讲到第二章奇妙的二氧化碳时,我依据练习与实践布置了家庭小实验――取一个透明杯,杯底放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加一些纯碱,往杯中加入一些白醋,观察实验现象.第二天,学生到课堂上会七嘴八舌互相询问,经过交流讨论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通过这些家庭小实验,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也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同时也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操作;实验结论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2-0154-01

1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废止注入式教学法

1)在做每一个化学实验前,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明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课是由老师指导并由学生独立实践的教学活动,只有学生经过认真的课前预习,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理解实验原理,弄清操作步骤,设计好记录格式,然后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操作。因此,应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前预见环节,对尚未完成预习准备的学生绝不允许其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特别是当学生尚未认识预习的重要作用和还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前,更要严格进行检查。否则,那些未做好准备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盲目性很大,经常处于忙乱状态,来不及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和仔细思考有关问题。实验中难以获得应有的收获,也感受不到做实验的意义和乐趣,既浪费了实验器材、药品,也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长此以往,容易滋长“重理论,轻实验”的错误思想,误认为只有读书才收益大,做实验反而浪费时间,影响学生对实验教学重要意义的认识,不利于树立严谨的学风。

2)废止“注入式”教学方法。有的实验指导教师不重视组织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认为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只是体现在实验课开始的讲解。以为教师讲的越详尽,实验的质量就一定越高。经常占用很多实验课时讲述实验教材或课堂讲授中已经谈及的内容,有时甚至扩充到后续的内容,但实际效果并不好。

学生一进入实验室,如有准备就有一种要进行实践活动的要求。已有了很好课前预习的学生,对老师冗长讲解会感到厌烦和枯燥无味,希望充分利用时间尽快动手做实验。因此,他们往往在教师讲述时,动手动脚不注意听讲。那些没有预习的学生,对于教师的讲解内容由于未经仔细思考,也难以形成完整而明确的认识,仍然缺乏进行实验操作的思想准备,心中无数,对教师讲的内容在实验中对不上号。总之,这样做不仅收获不大,而且会助长学生不重视预习而依赖教师的思想。

老师讲完之后,却以为胜利完成了实验教学任务,一时无事可做,只待实验将要结束时,按书本已有的结论给学生做实验总结。甚至,不论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都一律按老师结论进行更改。这种做法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思想是极为有害的,必须予以废除。

所以,实验教师应提前组织学生复习教材相关知识,温习化学实验手册,并在实验前做一些简要的说明。

2规范实验操作,培养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1)规范操作,严格要求。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严格要求学生,这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表现,是关心和爱护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要体现在实验教学的全过程。要贯穿于课前预习、课堂实践、课后书写报告以及考核评定成绩等各个教学环节。尤其在课堂实践中,实验的规范与否将直接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和制度,以及每一实验所应有的程序,要求学生在做实验时必须严格执行操作程序,规范操作,做到一丝不苟。为此,要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入手,对学生严格训练。从仪器的使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开始,让每一学生反复练习,磨练意志,增强约束力。教学中教师要做好示范,要求学生注意并领会教师演示实验中的要领。学生操作时,教师要进行巡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采用个别问题单独指导,带有共性问题集中指导,以强化和规范学生的操作。

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在实验中所发生的过失。学生在实验中,由于技能、思想认识和实践的不足,经常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发生各种失误。这也是人们在掌握新的技能时,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的一种自然想象。严格要求学生并不是不准学生在实验中有过失,也不是任意限制学生的实践活动,而是严格要求学生持正确态度对待过失。错了则必须改,必须从中吸取教训,弄清产生错误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获得经验,有所长进。对于那种出了错误满不在意,甚至以非为是的态度是绝不容许的。尽一切可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各项教学要求,尽最大的努力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化学实验原理、条件、现象各不相同。要求学生要有一个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对每一个实验,不仅在对原理上搞清、弄懂,而且要在操作上进行严格的训练。即使是一个很小的操作,也要通过仔细观察、记录,认真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结论,一定要按要求一丝不苟地进行练习和操作。不要怕麻烦,不要图省事。要明确,任何操作只有通过亲自的实践才能学会,勤学还得苦练。要求学生实验时操作要规范,有条理,观察要仔细,记录要详实,实验后要认真清点,桌面操作整洁,仪器存入有序,合理处理废物,完成实验报告,由此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从事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对一些难度较大的不易成功或反应剧烈不便观察的实验,要鼓励学生操作,敢于动手,一次不行,进行多次实验,直到成功。同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多提问题,对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以此树立学生们实验的自信心,而不能操之过急,包办代替,那样,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依赖心理,会给学生在今后工作创造力的形成造成很大心理障碍。

3结语

化学实验教学范文第4篇

1.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提升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如基本操作训练教学采用课前看视频演示与课堂教师示范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创新性实验则采用学生查阅文献和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形式。针对同样的分析对象鼓励学生采纳不同实验方法开展实验并进行应用讨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此外,还可以充分运用网络共享平台,开放网上虚拟化学实验室和多媒体课件,借助其具有文字、图表、动画、声音并茂的特点,制作丰富、详实、动感的教学内容在网上,弥补课堂教学时数的不足。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形成立体化实验教学模式,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有效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2.建立科学的实验成绩考核体系

科学的考核体系,既能公平地反映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又可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鞭策作用,而不能仅仅通过实验报告来评定。我们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是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测试,对学生实验操作和实验态度进行观察给出的,占总成绩的25%;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主要考察学生对待实验结果的严谨态度,占25%。实验考试包括操作考试和笔试共占50%。在操作考试环节,给出学生已训练过的实验项目,在没有老师讲解和板书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考试,教师观看并按照统一的评分标准打分。评分标准涉及天平的使用、容量瓶定容、移液、滴定等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处理。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所学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安排在学期末统一考试。这样的考核方式相对客观、公正,可准确地反应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结束语

化工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教学,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尝试,总结和完善。我们通过构建循序渐进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实验成绩考核体系对湖北大学分析化学实验课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作为实验教师,我们更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更宽松的环境中和更高的层次上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优秀的专业领域人才。

化学实验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验;观察;教学;效果

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验具有直观性、形象性以及可操作性,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教师都十分重视实验的作用。

化学实验不仅为学生提供感性直观的认识,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完整的问题情境,让他们亲身经历,产生认知的需要。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使化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另外,对于那些对化学毫无兴趣或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化学实验中丰富的感觉信息(光、味、色、热、声、气体、沉淀等),会使他们相对容易地参与到学习化学知识的活动中来。

一、精心准备,保证实验课的效果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能让与实验无关的某些细节干扰整个实验过程。如在由CuSO4・5H2O制取CuO过程中,蓝色沉淀Cu(OH)2受热变成黑色沉淀CuO。若加入的NaOH过量或不足,都会影响黑色沉淀的产生。根据资料,控制溶液的PH值在6~7之间,可排除干扰。又如Cu(OH)2,氧化乙醛,实验成功率很低,原因是乙醛以二聚体存在,很难被氧化;若NaOH的量不足,就会产生灰绿色或褐色沉淀而不是红色沉淀;若加热时间过长,会在试管壁上析出铜(在高温下,Cu2O也能氧化甲醛);这些都与实验目的无关,经过准备,用甲醛代替乙醛,NaOH过量,加热到一沸腾就停止,现象会很清晰。因此,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必须精心准备,无论做过多少遍的实验,在实验前也必须预做,对药品的质量、用量,溶液的浓度,实验条件,反应时间都要弄清楚,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次要细节,突出实验主旨。

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

在准备化学实验教学时,除了必要的物质准备外,教师还要注意有计划、有次序地组织学生学会观察,让学生把握现象中最本质的东西。如比较金属Na、Mg的活泼性,学生往往被Na与水的剧烈反应吸引,忽视了实验的对比,Mg与冷水也反应,只是产生非常细小的气泡,加热后,水会沸腾,学生会误以为是镁与水的反应,教师注意引导,等水稍微冷却后,观察到的现象才是镁与水的真实反应。实验证明,最初学生的观察是无目的的,不给学生必要的观察引导,即便是非常明显的现象,他们也往往会忽视。观察的结果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实验设计面向生活

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在化学实验中,我们改变以往以教材为中心的思想,精心设计部分生活实验,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碘在人体新陈代谢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如果人体缺碘就会患有甲状腺肿大症。为了预防这种病,我国规定食用盐必须含碘。碘在食盐中以什么形态存在?怎样检验?就成为学生兴趣的发源地,我们引导学生学习碘的存在状态及性质,然后引导学生自已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碘在食盐中以碘酸钾或碘酸钠存在,碘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碘化钠反应生成单质碘,可用淀粉检验。在此基础上,探究海带中碘的存在状态和检验办法,从而得出碘酸钾和碘化钾可以被人体吸收,而单质碘是有毒的,人不能盲目食用。这样,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又学到了知识,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主旨。

四、实验操作贴近实际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也常常用到实验方法,因此实验在知识积累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中至关重要。

1.缩一缩。“缩一缩”就是针对某些实验药品用量较多,或者反应容器较大,不利于观察现象,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有害气体向空气中大量扩散,使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实验,本着节约、环保、有效的宗旨而将实验仪器缩小、药品剂量减少的一种创新实验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运用此法应“减量不减效”,最常见的微型实验就是“缩一缩”的创新实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2.变一变。如果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那么创新之妙就归乎于“变一变”了。“变一变”是常用的创新方法,合理地变换仪器形状,改变实验的受热方式或外部条件等都有可能产生“奇迹”。这有利于开发仪器的新品种,开创实验操作的新举措,从而打开实验的新思路。如氨气和氯化氢的喷泉实验,传统的操作有如下缺陷:需要制取氨气;橡胶塞要打两个孔。实验的成功率较低。我们变一变,去掉胶头滴管,改用单孔塞,用浓氨水代替氨气,实验前加热圆底烧瓶,便浓氨水挥发充满烧瓶,然后冷却(也可用湿毛巾加速冷却),喷泉很快形成;又如,焰色反应,不但用到价格较贵的铂丝,且现象不明显,变通一下改用在蒸发皿中放入固体,倒入少量的酒精,点燃,效果会令人刮目相看。

3.代一代。实验中的“代一代”就是对一些传统实验进行代替的创新方法。它可以对效果欠佳的实验进行反应原料的代替,也可以是仪器或实验用品的代替。只要利用我们现有的条件,达到实验的目的,这便是代一代的“精髓”。常见的废品再利用就是“代一代”方法的具体体现。在条件较差的地区,“代一代”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墨水瓶安上灯芯可做酒精灯、白炽灯泡做圆烧瓶、矿泉水瓶代替洗瓶、香烟盒里提出铝箔……这都是利用废品创造条件完成实验的好方法。

化学实验教学范文第6篇

一、创设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不是填鸭式的,而是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化学难,他们理解不了教材内容,记不住物质的性质和化学符号。针对这些刚入门的九年级学生而言,创设趣味实验进行教学,效果就很理想。如在教《绪言》一课时,巧妙地配合趣味实验“清水变牛奶”、“铁丝穿红衣”等来创设情境。在讲酸碱的性质时,用酚酞画一个鸡蛋,喷上碱,出现红蛋,再喷上酸,红蛋消失了,又喷上碱红蛋又出现了。如此反复,“闪变红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在对物质燃烧条件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提问学生,水火能相容吗?还有烧不坏的手帕等奇妙的实验表演,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学生进入了学习心理的最佳状态。

二、做好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面对九年级学生,该演示的实验必须由教师亲手去做,它对于学生实验有着示范的作用。教师应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注意操作规范合理,保证实验成功,且效果显著。如在探究酸碱度对人的头发的影响的实验时,步骤中有用手拉断头发,感受拉断的难易程度的操作,凭手的感觉很不容易感受力的大小,在这里我改用弹簧秤去拉,做法是把头发的一端打一个节挂在弹簧秤上,另一端绕在手上,观察拉断时所用力的大小,这样不仅易于操作,而且能用数字准确记录力的大小,便于比较,结果更有说服力。

三、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分组实验,可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巩固和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协作、创新精神。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前教师应作好课前准备工作。首先应充分准备好仪器、药品,并将仪器、药品等放置有序。其次,教师除掌握实验成败的条件和关键外,还要估计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可能发生的困难,拟出上课时向学生交待的注意事项。还要拟订实验思考题,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教材和学习有关章节内容。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四、利用选做实验,培养思维能力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选做的实验内容有九个。根据教学进度,有目的地选做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在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探究实验时,正逢冬季,没有什么鲜花可以做实验材料,我改用一些干花瓣做原料,用酒精浸泡后,获得了同样的结果。受此启示,学生中有的将干紫草用酒精浸渍,紫草原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有的用杨梅汁,遇酸显红,遇碱显蓝。有的采来菜园的篱笆上干菜花,如丝瓜花浸泡,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黄色。并进一步探究怎样长时间的保存和使用这些试剂,经过讨论、试验,终于得出了较好的办法:将有关汁液用滤纸浸渍,凉干制得试纸,使自制酸碱指示剂的应用得以延伸。可见利用选做实验,不仅加深了知识的理解,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五、做家庭小实验,培养创造能力

学生在做家庭小实验时,需要独立思考,去想象、去钻研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这就有助于学生智力与创造才能的发展。如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取指示剂,并检验家中一些物品的酸碱性。他们会积极动脑思考,联想过去学得的知识,并认真加工整理,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实验原理,设计优良的实验方案,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又如,根据木炭具有吸附能力和性质,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家庭小净水器等实验。这些小小的制作,小小的发明,为将来学生成为科学的创造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化学实验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6-0178-01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在学习化学知识中,如化学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学性质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来获得的,因此,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学习化学还要和我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因为很多化学知识就是我们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比如氧气与水等物质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离不开的,所以在学到这些内容时都要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和记忆。有的学生刚一接触化学总感觉内容多,元素符号和化学方程式难写等诸多问题。因此就片面的认为化学难学,不想去学,其实每一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只要我们能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是很容易学好的。

一、实验时培养学生观察研究问题的思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在搞好化学实验教学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研究问题的思路,用对实验观察来推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用有目的的思维去指导学生观察,促进学生形成一个正确思路去研究化学实验。

1.明确实验目的,确定观察重点。课本设置实验的目的在与实现某一学习的目的,实验目的决定了实验观察的重点。只有明确重点观察的内容,抓住本质的现象,才能有效的观察,有效的学习。如在初中化学“序言”课本中所设置的几个实验都是为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设置的。因此观察的重点应放在反应前后物质是否发生质的变化,从而确定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如镁带的燃烧实验,观察的重点是镁在燃烧后的产物的性质和镁的性质有何本质的不同。确定反应是否有新物质生产,从而判断该反应是否属于化学变化,而不能仅仅注意实验过程中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这一非本质现象。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便形成了从实验操作,过程现象,解释现象,得出结论这一化学实验的思路,从而达到了培养思维,发展能力的目的。

2.明确观察的顺序和过程,全面有序的进行实验观察 对于实验特别是一项复杂的实验,往往存在多个实验观察的要素,实验过程中必须全面有序的进行观察,才能实现实验教学目的,从而深入全面的掌握化学知识。那么,如何有序地、全面的观察化学实验呢?第一阶段(实验前)观察要素为:(1)反应物质的物理性质(如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2)反应条件(如是否加热、通电、光照等);(3)反应装置(使用哪种实验仪器,该装置有何特点等);(4)操作顺序(如何组装实验仪器,添加药品先后顺序等);(5)其他(药品的用量,实验注意事项等)。第二阶段(实验中)观察要素,反应中的主要现象(是否有颜色变化、是否有气体生成,是否有沉淀析出,是否发光发热等);第三阶段(实验后)观察颜色:(1)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3)仪器拆分顺序;(4)仪器整理等。再次协调各种感觉器官。实验现象的观察,往往不仅仅靠眼睛来完成。在很多实验中,还需要借助于手、鼻等感官,如第一章硫燃烧的实验中,除用眼观察外,还需要借助鼻闻(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用手摸(摸集气瓶感觉热现象)等,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感性材料。

二、学生积极动手实验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对于学习化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言说的好,百闻不如一见,白看不如一验,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转变以前的学会到现在的会学,由被动变为主动,而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动手实验比只凭看老师做和自己硬记要掌握的快且牢的多。因此,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安排下积极动手实验,努力达到各次实验的目的。

三、实验中乐于记忆

实验过程中记忆尤为重要,它是学化学的基本方法,离开了记忆谈其他就成了一句空话。这是因为第一,化学本身有着独特语言系统的化学语言,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于这些化学语言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大多数都是必须记忆的;第二,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备、用途等也必须记忆,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他们的规律。怎样去记呢?本人认为,首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对于元素符号,化合价和一些物质俗名及某些特征要进行死记硬背;对于概念、定律、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其次要不断的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法,勤于练习,善于总结规律,这样才能花时少,效果好。

四、实验中善于思考勤于练习

培养学生要多分析,多思考,并且要善于从个别想到一般,从现象想到本质,从特殊想到规律,要勤动口、动手、动脑,对于似是而非的问题,更不能朦胧而过,弄个水落石出。

化学实验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基础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48-02

一、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新大纲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中考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的错误做法,以及比较普遍存在的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问题。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上好演示实验,激发实验兴趣

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应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另外,对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有的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观察性较差而方法较简单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讲边实验。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化学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如果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在《燃烧与灭火》一节课中,学生用白磷和红磷既危险又污染空气。为此,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用两团棉花对比,一团蘸水,另一团棉花蘸酒精,分别点燃,对比燃烧的条件之一的可燃物,既简单又有趣,不用讲解,学生自然就明白了。除了演示实验外还要诱导学生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讲第八单元常见的金属铁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1)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2)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3)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三、改进实验,培养创新精神

化学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不是持久不变的,随着化学教学的深入,知识内容的增多,部分学生会对学习化学失去兴趣,从而也会对实验失去兴趣。这就要求我应及时调整策略,想办法使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持续发展下去。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不在于实验而是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清楚明白,他们对学习化学才有兴趣,课堂教学才能得已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被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

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内容,加强实验教学,努力创造条件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现象的效果;还经常就某个重、难点知识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以此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持续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并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中,我做了一个改进实验:先配制一定浓度的石蕊试液(酒精与水的比例要合适),将滤液浸满滤纸,然后晒干,实验时每个学生发一张,把NaOH溶液滴到滤纸上,与石蕊作用变蓝现象非常明显。教学中还让学生同时验证了在同一张滤纸分别滴四样液体:NaCl溶液、水、稀盐酸、NaOH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证明可用石蕊试液区分酸性、碱性、中性溶液。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如果有新思想、新方法、新举措,应认真审查,只要没有意外情况(不安全因素等)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试验,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通过学生自己动脑设计、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分析总结实验结论,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在学生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和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教师可据此及时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的所在,从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创新精神。

四、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它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化学实验教学范文第9篇

由于教学学时少,再加上大部分高职生的化学基础薄弱,为了使高职食品专业基础化学实验的开设有的放矢,结合食品专业的自身特点,在借鉴和采用经典化学实验的同时,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调整,使学生了解化学所学内容与自身专业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对实验重要性和实用性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5]。实验内容由单一转变为综合,实验方案的实施由简单地重复转变为创新设计,由预定实验结果转变为探索和研究[6]。此外,将教师的科研及研究成果引入实验课程中,增加学生对实验内容的认同感,为将来的创新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做水蒸气蒸馏实验时,不是对有机混合进行蒸馏而是改为从植物中提取精油,加强了化学实验与食品专业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充实和创新实验内容,加强二级学科的整合与优化

以实验教学的创新设计为突破口,构建化学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紧密衔接、理论运用与实践能力相互促进的实验教学体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革实验教学方式、强化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7]。以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为重心,加强化学实验与食品专业课程的渗透,进行二级学科的整合与优化,积极研究创新型实验内容,不断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从而形成由低到高、由基础到专业、由基础知识型到综合能力型的逐级提高的实验课程创新体系。例如以前萃取操作实验,只是进行萃取技能训练,现在将萃取实验设计为探究式:用乙醚分一次和二次萃取乙酸水溶液,一次萃取效果好还是二次萃取效果好?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滴定分析来证明,使学生明白多次萃取比一次萃取效果好,同时与后续的仪器分析课程中分配理论联系起来,既训练了萃取操作又巩固了滴定操作,并用实验验证了分配理论,同时也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创新思维。

3介绍先进分析方法,紧跟学科发展延伸课堂信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实验手段的提高,人们对实验的准确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数据分析能力的训练,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向学生介绍Excel、Origin等专业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数据分析的质量,使学生能够从表观数据挖掘出其中蕴含的化学基本原理,使学生具备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所需的素质。例如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微量的铁,使用的分光光度计一般都是非智能的,以前数据处理靠手工,手工在坐标纸上描点,纸上作业凭经验拟合完成工作曲线回归实现数据处理,再根据样品检测的信号值在坐标纸工作曲线上标点反查得到结果,而由此产生的效率低、精度差、误差大等问题,实际分析中已不采用。因此,教学生用电脑通过Excel画散点图,求回归方程分析实验数据,能很好地解决分析检测工作的准确性、时效性等问题。通过高质量数据分析的学习,最终达到通过化学实验增进科学素养的效果。

4开放实验室,为大学生创新提供条件

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8],研究和创新,老是按照别人设计的路子去走是不行的。为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发展,鼓励创新,近几年,我们除了进行课堂教学体系改革之外,还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实验研究,根据农业与环境分院的教学和科研优势,针对学生个人的志趣和爱好,实验教学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做到实验室开放、实验项目开放、实验时间开放。实验项目来自于教师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以及学生自主立项的项目和浙江省大学生科研项目,挑战杯及浙江省生命科学竞赛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直接参加科研项目,完成实验设计、研究、总结和报告,受到科研的全程训练,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延伸到课外。

5教学成效

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2012年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和三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赛中,获得三等奖1项;2013年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赛项选拔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近五年来,食品专业学生立项的省级以上课题十余项,学生先后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篇。

化学实验教学范文第10篇

一、做好演示实验,使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

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化学实验一般是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具有启发学生学习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各种实验现象,分析、比较、归纳实验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形成化学观念。这样,使抽象的化学理论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具体,便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例如: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时,通过食物腐烂、煤的燃烧等现象,从生活中寻找演示的切入点,把实验内容与生活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应当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下工夫。演示实验涉及实验原理、实验仪器、操作技能要求等,教师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有的放矢,有目的地拓展实验深度与广度。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分为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其中有一部分实验需要教师演示。演示实验省时省力,节约实验药品,能给学生直接的实验结果。教师在按照课本要求演示实验的基础上,也可以灵活地进行改进或加工。例如:在做Na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时,在石棉网上垫上一块白色铁皮,酒精灯在石棉网下慢慢地加热。等到加热至燃烧状态时,就移开酒精灯。这时可以看到钠在燃烧时呈黄色火焰。燃烧结束后,白色的石棉网上就会留下菜花状的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这样,学生记住了过氧化钠的颜色与钠燃烧的火焰颜色。

二、丢掉繁琐实验,把部分实验改为视频展示

很多问题都是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解决的,但是有些实验操作繁琐、耗时长,且效果不是很理想。如果把这些实验改成用多媒体给学生进行演示,则往往也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出于对实验的安全性及环保方面的考虑,可以采用实验视频进行教学。这样花的少时间,且简便易行。学生很快就能了解这个实验装置及实验的反应原理。也可以与氯气的性质实验联合起来进行演示。“铜树”、“银花”等实验耗时较长,采用实验视频可以进行剪辑快放,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观察到反应过程与现象,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中,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这个实验不能让学生进行,而演示实验又不能使学生观察清楚。于是采用视频演示,能放大局部实验现象,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过程。在做“测定酸碱滴定曲线”时,由于实验室没有pH计,就改为酸碱中和滴定让学生练习、掌握酸式、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然后通过视频演示pH计测定酸碱中和过程溶液的pH变化,并绘制滴定曲线。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特点。

三、实验联系生活,让实验用品生活化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获取化学理论知识。实践证明,把生活用品用到化学实验中,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与技能得到统一。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转变思维方式方法。联系实际生活开展化学实验,能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书本走向生活,又从生活回归书本,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例如:医院一般将用过的医用注射器当做垃圾处理,但是如果把它用在化学实验中,则可以得到很好的利用。只要对用过的注射器进行消毒就可以用作化学实验中的仪器。这不仅可以实现废物利用,减少垃圾的产生,在有些化学实验中还可以用它代替量筒、集气瓶等,让实验操作变得更简单易行。如用量筒与集气瓶的综合体研究香烟燃烧后的成分,这时注射器不仅可以用来贮存气体,还可以做“吸气吐气”,甚至还可以让它定量地“吸气吐气”。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简易装置分析香烟燃烧后的成分。

四、开展探究实验,激发学生获取新知欲望

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归纳、验证,最后得出正确结论。开展探究式实验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从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积极思维,从而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探究性实验教学一般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①设疑激趣;②实验探究;③归纳小结;④运用创新。在设疑激趣阶段,教师创设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学“钠的化合物”时,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水通常用来灭火,但是你看过滴水能生火吗?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然后进行演示实验,在包有少量钠(事先不让学生知道)的棉花上滴几滴水,当学生看到棉花剧烈燃烧的现象后,明知水是不能使棉花燃烧的,可又无法解释眼前的事实时,便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其实高中化学课本中有很多实验内容都可以用生活中的现象或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如用酸雨引出“硫酸”的学习,由油田水质问题引出“硬水及其软化”问题,用“鬼火传说”引出对“白磷”的学习,等等。

上一篇:实验能力范文 下一篇:法学实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