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6 19:27:17

化学教育论文

化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美育的源头及发展

美育一词产生于西方,是审美与教育的合称。直到18世纪中叶,德国的鲍姆加通才给美学命名。他创造了一个新词“Aesthetica”去称谓这门学科。[1]在中国,早在孔子就提出了并建立儒家美育的基本形态,继而孟子又从人性的角度,提出了共同的美感问题、人格美的培养问题、审美的社会功能问题。到了近现代的蔡元培,他认为“美育是世界观教育的唯一途径”。[2]

(二)审美教育的概念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美育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

二、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发掘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审美话题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其审美话题可细分为十类:化学物质美、化学结构美、化学变化美、化学实验美、化学理论美、化学用语美、化学史美、化学教学艺术美、化学实用美、化学科学家的思想美和人生美。

(二)化学教育的审美性

对于美育的传播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诗意,进行美的教学,掌握正确的教学策略。根据教材中化学美内容的多少,可以采取相对集中或相对分散的化学美教育形式。在追求化学美的同时,美育也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中。教学内容美表现为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内容的科学性;适应时展的要求,具有内容的新颖性;要注重教学内容内在的有机结合,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让学生在学习优秀的科学文化时,也愉悦的享受课堂的多姿多彩。由被动化主动。教学结构美。主要指教学过程各环节有机结合、和谐统一。教学过程有序性、系统性、整体性是教学结构美的核心。这样让繁杂的知识系统优化的排列在一起,由浅到深,由简到易,层层递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带来美的享受。教学情感美和语言美。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对于美的事物会引起大家情感上的共鸣,要带有感情和语言技巧启发学生,了解学生,寻找闪光点,培养其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中学化学审美教学的注意事项

第一,理性与感性相融合的原则。指要把逻辑分析能力和感性、认知的情感活动相结合,不被一单方面所牵绊。在逻辑推理下的结论的辅助下,发挥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对事件进行再创造,不单只局限于形象化的材料,也可根据感官世界和日常经验所得,来进行判断和重组。

第二,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5]。指的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相统一。教学内容是基础,教学形式是根据教学内容而设计的,倘若不相协调,必定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所以要注重教学的艺术性,审美性,提高教学效果。如若只单纯注重一方面,只是治标不治本,不能真的让学生理解美育的真谛。

化学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虽然化学学科帮人们解决如此多的问题,但化学学科仍旧被冠以后继乏人,声誉不佳,吸引力不强的帽子,许多人将环境污染,化学灾难等都“归功”于化学,化学学科由此被边缘化,变得越来越受冷落。有人竟然认为化学在未来有可能被消解,有机化学将加入到环境科学中去。在日常的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见化学被边缘化,不受重视,不受欢迎的现象。美国化学家认为:化学应当拥有自己的中心理论。

造成大家排斥化学学科的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许多化学工作者只关心自己的研究,并不重视对自己学科进行宣传,对于后人的培养也比较疏忽。许多言论都对化学学科有不公平的论述,对于这些公开诋毁化学学科的言论,许多化学家也在多次演讲和文章中也为化学学科正名。还有许多其他学科的工作者也曾这样评论过:交叉学科埋没了化学学科的形象,作为重要的中心科学,如此不受重视,化学家并未对其作出强烈的反对,仅仅是因为他们有这种谦虚的美德才造成化学变成落日科学,无法吸引优秀学生。作为专业的化学工作者,应当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对化学学科存在的问题作出系统的总结,然后通过集思广益对这些问题作出全面的解决方案,从本质上解决化学学科所存在的不良问题。

2化学学科的改革

我国化学基本课程目前还存在很多与当今科学发展不符合的地方,这些都造成化学学科的内容体系和普及受到了影响,需要作出修订和调整,只有对化学学科做出相应的整改,才能使这门学科担当起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当今的化学学科教育已经存在严重滞后的问题,许多的教学问题出现在化学学科教育中。要对化学学科进行改革,就应当改变其课程的陈旧内容,对学科中与现代化学脱节的方面进行摒弃,将课程的内容精简和压缩,不要过分强调其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有在这些方面进行改善才能吸引大量优秀的青年投身化学学科事业,为化学学科做贡献。

所以,构建化学学科新的课程体系需要带着全新的思路,做出更好的顶层设计,超越过去完成新的化学学科要求。在解决化学学科存在的内容陈旧,吸引力不强等问题时,就应当在改革化学学科的课程体系上下功夫,多与国外的化学教育学者交流,吸收他们先进的成功的工作经验,使化学学科在其领域真正发挥它的支撑作用。

3结束语

化学学科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知识,也是一门处于发展中的,生机勃勃的科学,它的存在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奠定了基础。只要我们的生活还是物质生活,化学学科的支撑地位就不会发生动摇,只有我们不断转变化学学科的学习及教育方式,不断提高在化学学科领域的创新能力水平,才能使化学学科在未来的发展中继承它过去的成就,完成新的更高的使命,才能使化学学科有充分的战斗力去面临新的挑战,在未来的发展中创造无限魅力,成就新的辉煌。

化学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1.1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当遵循新课标的要求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安全性和无污染性。注重化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从而不断进行探索和发现;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安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获得知识、开发自己的思维,还能保障自身的安全;重视化学实验的无污染性突出了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有些化学试剂是存在一定的污染性的,如果做完实验之后将实验器具等乱丢弃就会造成环境污染,也可能会对自身造成一定的危害。总之,化学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符合时代和社会的要求的。

1.2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当凸显探究性的特点

探究性的教学方式是鼓励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塑造良好的创新意识与科学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在我国的传统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是整个实验的操作者,学生只是围观教师的整个操作过程,对整个实验的过程和其中出现的实验现象很少进行思考和分析,而在自己动手操作时也只是简单模仿,目的是获得与教师一样的实验结果。这种单纯模仿和重复的过程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着重凸显探究性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1.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当强化应用性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有紧密联系。但是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仅仅是被当做巩固“双基”的手段和工具,其应用性基本上是被忽视的,这就导致学生认为化学实验仅仅是在化学实验室里进行定理验证和假设的,造成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的缺失。因此,《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强化化学实验的应用性,将化学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产生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并积极参加化学实验,从中获益提高。”

2.高中化学实验案例设计

高中化学实验在设计时要注重突出化学实验的探究性、应用性及密切联系生活等特点,从而使化学实验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可以设计“CuSO4和NH3•H2O的配合实验”介绍配合物的性质及其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后通过简单的实验仪器比较CuSO4•5H2O固体、CuSO4固体分别与氨水溶液培养产率的高低,比较Cl、H2O与Cu2+的配合能力的强弱,测定CuSO4溶液和氨水溶液配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许多物质都能够与CuSO4配合,而且反应过程也是比较明显的,易于学生观察反应现象。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和总结,让他们在掌握科学知识和试验技能的同时能够积极调动自己的思维思考问题,探究该实验与日常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化学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以往的教学是以单纯的知识讲解为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只会停留在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的阶段。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学到的知识都较为死板,缺乏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这样的教学已经不适应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也不适应高考的考试模式。我们迫切需要打破旧有观念,从学生角度出发,创设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首先我们要改变的就是旧有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听讲、被动学习的状态,要灵活设计教学方式、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课堂。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教学观念。新时期下,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关键。只有创建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课堂、教学氛围,学生能力的激发才能成为现实。新课程要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也是这个意思。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地停留在教师高高在上的阶段,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现在,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从而选择多种多样的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观念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更是创新教育的基础。

二、创新教育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在创新教育中也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利用化学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例子来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利用与化学相关的科技前沿信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焰色反应”时,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炒菜时不慎将食盐溅在火焰上呈现黄色的事实,增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生急于想知道原因的条件下,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做完钠、钾离子的焰色反应实验之后,又补充做了锂、钙、钡、铜离子的焰色反应实验,用色彩鲜艳、明亮绚丽的焰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接着又利用教科书中的彩图给学生展示美丽的焰色,尤其是五彩缤纷的节日焰火更可使学生享受到通过学习化学获得的美感。这些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来,这就为我们开展创新教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注重创设有利于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氛围

创新教育除了需要有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支持外还需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创新思维,轻松自由地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需要好的氛围来激发创新动机和创新欲望。因此,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必备条件。首先教师应改变高高在上的形象,要与学生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与学生共同开展学习。其次,教师要经常鼓励、肯定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能够有勇气、有信心开展学习。哪怕是学生有一点点的进步,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更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当学生有错误的想法时,我们也不应简单地批评、遏制,先要肯定学生敢想敢说的态度,然后再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思路上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我们的化学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高中化学离不开实验教学,我们在设计实验教学时就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入手开展化学实验,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创新教育需要更新学教学方法

实施创新教育后,以往单纯的讲授式教学就不再适应教学需求了。当然无论实施怎样的教育,讲授式教学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教学方式。我们化学教师应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

五、总结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为学生在课外自主开展学习创造条件。创新思维是自主性较强的思维活动,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在合情合理地条件下有效地开展。创新教育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不断壮大起来。我们每一名化学教师都应从自己的实际教学入手,把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创设更适合学生发展,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课堂,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更学到学习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化学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绿色化学是在环境友好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核心内容主要是讲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利用化学技术,尽量减少或者完全不使用有毒试剂和减少或避免有害物质的产生。绿色化学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它不同于传统化学,是以环境保护意识为指导,尽量避免污染环境的化学。绿色化学有以下特点:

(1)反应原料绿色化;即化学反应的原料为毒性低且可再生物质。

(2)化学反应绿色化;充分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减小副反应的发生。

(3)催化剂的绿色化;催化剂为无害的,如生物酶等。

(4)溶剂的绿色化;目前实验室采用的溶剂大多数有毒、易挥发、易燃烧,应该用对环境无污染的溶剂,如水,超临界流体等。

(5)产品的绿色化;化学反应所得到的产物必须为绿色产品,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2实验过程中绿色化学的实施

绿色化学是“防”,环境保护是“治”,绿色化学是从根源上杜绝污染源。按照Anasta和Warner提出绿色化学12条原则和从化学品出发的5R原则:拒用(reject)危害品,减少(reduce)用量,循环利用(reuse),回收再利用(recycle),再生利用(regenerate),基于原子的最大化利用,采用以下方案来保证绿色化学的实行:

(1)设计符合绿色化学标准的实验

教师应精心设计对环境无污染的环保型实验来指导学生,如蒸馏、沸点和熔点的测定。

(2)按绿色化标准对现有实验进行改进

根据绿色化学的特点,教师可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修改:减少实验试剂的用量(采用半微量或微量实验);选择绿色催化剂;选择绿色溶剂;改进反应方法,尽量减少反应步骤;引进新的实验技术如微波辐射加热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等。

(3)对实验室的“三废”进行回收和处理

由于实验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实验室应制定相对应的回收处理方法,对实验室的“三废”进行回收和处理,减少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

(4)实验项目连续化

传统的化学实验多为“孤立型”实验,而实验过程中得到的产品需要进行处理,这样不仅造成了实验试剂的浪费,还对环境造成了不必要的污染。因此在设计实验项目时尽可能把各个单一的实验尽量联系起来,实现实验的连续化。此外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也十分的重要,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还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绿色化教育:(1)学校多开展关于绿色化学的专题讲座,树立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2)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3)在实验项目设计和具体实验教学中体现绿色化学理念。

3结论

采用上述措施,增强了师生的环保意识,减少化学实验室的“三废”和有毒害物质的排放,降低了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节约了实验室实验试剂的费用,保障了实验室和环境的安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绿色化学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理念,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教学思想尤为重要。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化教学,所以绿色化学教育已然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化学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活跃教学,创设和谐课堂

大学的教学,与中学阶段的教学有本质的区别。中学教学注重结果,以提高成绩为教学目的,以追求升学率为宗旨,教学的基本模式是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是一种同化知识的学习机制。而大学的教学,注重过程,以能力培养、开发学生潜能为重点,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是一种建构知识的学习机制。因此,在新的教学模式和繁多的课程面前,大多数大学生学习是吃力的,学习效率低下。这种情况在医科院校更加明显,学困生比例最高。因此,创设和谐课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学习积极性。

1.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适合于刚开始上课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听课兴趣。在教学中,介绍具体知识点之前,可以先以专业相关的临床问题导出,提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寻找答案。学习糖代谢的生理意义时可以提出人长期不进食为什么会死亡?体内发生了哪些生物化学变化、生理病理变化?在学习脂肪代谢时,可以让学生先想想,为什么减肥时不仅要控制脂肪的摄入还要控制糖类的摄入?使学生带着问题在书中找寻答案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学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并同时体现了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2.想象教学法。生物化学许多原理比较深奥、难以理解,大多数同学几乎都是死记硬背,如果在讲课过程中采用想象法可以使同学们简单、清晰、快速地掌握生涩的知识点。比如,在讲授蛋白质分子结构时,将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二级、三级、四级结构)与一根绳子形象地联系起来。一整条绳子可看作一个亚基,即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几条绳子相互缠绕、相互作用则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通过这种形象地讲述,学生对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抽象构型就变得形象化和具体化了。[1]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经过进位、转肽、移位3步后,肽酰-tRNA就从A位点移动到了P位点,在讲解时,可以把教师的身体比作核糖体,两只脚比作两个位点,左脚为A位点,右脚为P位点,左脚下(A位点)踩着一枚硬币(肽酰-tRNA),教师往左移动一步,此时硬币(肽酰-tRNA)就从左脚(A位点)移动到了右脚(P位点),这样不仅快速地解决了这一抽象的过程,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原来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3]

3.互动式教学法。轻松、和谐课堂氛围是开展互动式教学必备的前提条件。互动式教学方式有:(1)问题式教学方式。可以是教师自问自答,也可以是教师提问,一层一层地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还可以是学生提问,并让其他同学运用理论知识一起讨论并解决问题。(2)主题讨论式教学方式。在每章内容上课之前,老师精选一些和理论知识以及临床密切相关的主题,让同学分好组,每组不同问题,搜集相关资料,制成幻灯片,当本章内容结束后,让学生上讲台来讲解所选主题,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3)学生授课方式。选择某些不是很难的章节,让主讲同学提前做好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仔细阅读教材,寻找相关辅助材料,认真准备,当他们上台讲课时,要以鼓励和激励为主,讲完后及时作正面的积极评价。这种角色转换的互动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网络辅助,开展丰富的课外教学

化学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1.1医学院校化学学科特点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医学

院校的化学相关课程,往往作为医学基础课在第一学期开始开设,学生刚刚步入医学殿堂,对于医学知识兴趣很高,但是却不能正确认识化学对于医学的重要性,只是对临床专业课充满了兴趣与期待,另外由于化学学科需要记忆的内容多,知识点比较零散,课程枯燥,所需理论不能马上转化为实际应用,实用性不强,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缺乏学习的兴趣,主动性较差,从而导致了化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厌学。归咎其原因,就在于教师,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1]。这些关键就在于化学教师要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在讲授化学理论时,能够引入医学知识,深入细致的阐明医学与化学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主动接受。目前,医学院校的化学教师多毕业于各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在医学院校教学工作中,面临两个最突出的问题:一是更新知识途径狭窄,医学院校化学教材更新换代周期一般较长,教师周而复始地讲授同一本教材,外出进修、学习机会又少,结果造成知识结构的萎缩、陈旧,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2]。二是医学知识匮乏,由于化学教师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医学教育,所以在讲授化学与医学的联系时显得力不从心,一些生动的医学例子,自己不理解,只得被迫割舍。

1.2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伴随

着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医学教育模式已发生了转变。课堂教学已由单一的板书、挂图、模型,转变为了图片、影像、动画、声音、模型为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充分激活学生的感官,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形象[3]。尤其是随着电脑虚拟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投入少、教学效果明显的虚拟实验室、仿真实验操作软件。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才能驾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目前,从事化学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计算机水平普遍不高,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系统培训,仅仅只能满足简单的操作,较为熟练的掌握Office办公软件,但是对于制作课件的Author-ware、Director、Flash、Dreamweaver、Photoshop等多媒体应用软件知识极其欠缺,尤其是对美国剑桥公司出版的世界最优秀的化学桌面软件ChemOfficeUltra化学辅助系统知之甚少,导致了制作课件水平较低,往往只是板书或教材的搬家,没有体现出多种媒体的综合应用,教学课件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4]。

2医学院校化学教师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措施

对于医学院校的化学教师而言,应该结合所授课程的专业特点,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理论基础,提高业务素养。

2.1通过自学努力提高化学教师的医学素养

医学院校不同专业的化学课程主要有《医学化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这些课程基本上都是化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对于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而言,这些课程的化学功底都比较扎实,但是在讲授过程中却无法与书中渗透的医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因此这就要求化学教师首先应在吃透所授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性的查阅医学相关书籍,特别是《生理学》、《生物化学》,学习掌握医学知识,做到言必有据。这样才能保证在讲授的过程中,阐述医学知识,分析化学反应在生命体内的转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6]。另外,为了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可以查阅一些计算机书籍,系统的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Office办公软件、化学专业软件和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操作。

2.2通过听课系统的学习医学知识

化学教师除了听同科老师的课,取长补短,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以外,重点是系统、全面地听医学课程。这并不是要求化学教师跟班听所有的医学课程,可以先选择有代表性的和自己讲授内容直接相关的学科,譬如《生物化学》等,每学期可以坚持跟班听取一门,以后可以听取其他学科,积少成多,逐步消化,提高自己的医学知识水平。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中,自己所授课程有关的精品课程资源,或其他学校教师的授课视频,借鉴别人的经验,取长补短,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

2.3通过继续深造努力提高知识涵养

化学相对于其他医学学科而言,知识更新速度较慢,但是化学教师不应该满足于现状,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学历教育、短期培训或者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充实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学历[7]。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不断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时时学习,处处学习,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涵养,创新自己的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4通过实践不断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化学教师应该边自学边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里的实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给医学专业教师说课,重点说化学教材中所涉及医学的内容,找问题,查漏补缺,严格杜绝讲错医学知识。二是边用边学,使用一系列辅助教学软件,制作高水平、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8]。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反思,才能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进教学效果。

3结束语

医学院校的化学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不断进行继续教育,才能推进化学课程体系改革,完善授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效果,为后续医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物理化学与物理学或其他化学(如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重叠的知识部分尽量让学生在课前学习或者采用课堂提问等方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在有限的学时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将一些公式的推导(例如统计热力学中的公式)和概念的引出(例如热力学部分利用卡诺循环引出熵函数)做适当的精简,课堂上只讲具体的结论,推导过程留给学生课外自学[4]。再比如,界面化学和胶体化学可合并讲解,对这两章的内容可做一定程度的删减和调整。课堂内学时及内容虽然减少了,但要注意加强课外学时,教师可提供一些课外的参考资料或者自学讲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设计课堂教学

在课程教学中介绍物理化学原理的同时,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或有趣的实际现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原本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易于理解。例如,在讲化学热力学的知识时,先问为什么人穿上冰刀溜冰鞋滑冰会非常顺畅?在讲到表面化学的知识时,先问为什么衣物上的油污只用水是洗不干净的,必须用肥皂、洗衣粉等表面活性剂?为什么雨后荷叶、小草上水珠都呈球形?为什么毛细玻璃管中的水呈现凹液面,汞则呈现凸液面?还有让学生用化学动力学的理论来说明为什么天气热的时候,牛奶、食物更容易变质?能否应用渗透压的知识来解决海水的淡化问题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利用所学的知识对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物理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3改革教学模式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不是一种“告诉”和“被告诉”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和建设的过程。改革以前“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研究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先进与否,将直接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成果。因此,在课堂上一方面教师讲课要坚持少而精、博而通的原则,另一方面也要适当的开展讨论启发式教学,提出一些拓宽思路的研究型问题,增加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增强双向交流。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施创新教育

同志曾将讲过:“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永远不会前进的民族”。换而言之,没有创新精神的教育也将是永远不会成功的教育。教育教学的本质就是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教学中应介绍些和教学相关的科学前沿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电化学部分讲授化学电源时,除了介绍早期使用的锌锰电池、可充电的铅酸电池和镍氢电池外,可以结合现代社会面临的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向学生讲解一些绿色环保新电池的知识。如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被用作空间站及宇宙飞船空间电源的燃料电池,利用太阳光中的能量进行光电转化的太阳能电池等。在化学动力学部分,光化学反应虽然内容较少,但是光化学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及信息科学等紧密相关。因此,可结合科学前沿介绍一些光催化技术在环境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结束语

本文就科学教育专业的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在改革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也应与时俱进,一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培养素质全面、能力突出的创新型人才。

化学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1)创建高中化学内容体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从根本上说也就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教育理念。根据高中化学的课程内容,创建高中化学知识内容体系,将科学知识和技能等传授给学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保证。当前形势下,不仅要在化学发展的方面探求化学领域发展的新观点,还要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重视化学的实际应用,与STS理念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本质,帮助他们认识科学探索的特征以及科学事业的性质;运用当前我们丰富的现代科学成果,实现学生多层次地认识化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以便于更加有效地进行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来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虽然三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他们也有共性——综合性、创造性和体验性。更适合于新课改倡导的开放式学习和开放式空间的倡导,都更加有利于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封闭式的研究到开发式的探讨,从接受式学习到探究和创造式学习。如此,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和精神就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3)在实验、实践和教学中贯穿科学素质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科学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由于其涉及科学知识实践的应用和创新非常少,所以对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化学实验能够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过程;条件允许下的情况,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亲自体验,让学生的手和脑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给学生应用新技术的机会,通过新技术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新信息。再通过实验、课堂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来帮助拓展教材,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促进学生的科学素质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二、结语

总之,高中化学知识是高中生必备的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实验还是理论教学,都需要进行系统的调整和分析,将课堂教学、实验和实践教学结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实现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培养。

化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一)幼儿园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的学前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其主要表现在正规幼儿园的数量有限,幼儿园的整体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为此,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私营幼儿园,这些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办幼儿园的数量缺陷,但是,由于资金有限,很大一部分幼儿园并不具备国家规定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较低。部分私营幼儿园为了赢得更多的生源,让自己幼儿园培养的幼儿在上小学时比别人更优秀,将小学教育内容过早的渗透在学前教育中;这种恶性竞争也助长了社会上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风气。

(二)学前教育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学前教师是保证学前教育质量的基础。只有培养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学前师资队伍才能够不断提升我国学前教育质量,才能帮助每个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学前教育师资准入机制还不完善,对幼儿教师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都没有合理解决,影响了很多热爱教育事业的年轻人进入这一行业体系。而且,在学前教育中还存在很多没有教师资格从业证书的教师,由于缺乏专业的教育教学培训,他们无法依照幼儿的身心发展科学教学,缺乏幼儿教育应有的教学技能,不利于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幼儿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素质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中国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加之,中国应试教育依然存在,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不惜忽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让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学习更多的小学知识。而且对于一些学前教育关注幼儿兴趣,注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很多家长还存在抵触心理,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学习期间没有任何进步,最终使得很多学前教育机构逐渐放弃了本该坚持的教学理念,使得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小学化”。家长的传统教育观点成为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助推力。

(四)学前教育监管制度不完善

监督管理工作是学前教育顺利开展的保证,然而,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存在的监督管理机制针对性不强,对学前教育存在的各种不合理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无法对学前教育“小学化”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解决对策

(一)合理扩大学前教育规模,推动学前教育的有序发展

现阶段,针对我国学前教育规模小,学前教育资源不足,教育机构分配不均匀的现象,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的规模,以不同地区的幼儿人数为依据建设相应规模的幼儿园,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撤销不具备办幼儿园资格的私立幼儿园,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努力建设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系统,为学生提供就近方便、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优质示范幼儿园,以此激发其他各类幼儿园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为发展学前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前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改变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教育现状,我国还必须不断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每一名学前教育教师都经过专业的学前教育培训,掌握学前教育的教学技巧,并拥有足够耐心和爱心去教导学生。目前,很多学前教育教师缺乏专业性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在教学中仅仅依靠经验开展教学,无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影响了学前教育的质量。为此,我国应该加强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培养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比如,初中起点的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就是一种较好的学前教师培养模式,一名优秀的学前教师必须要具备完善的学前专业知识,并且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而初中生大都处于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更为牢固,是我国缓解幼教队伍紧缺的有效对策。所以通过五年一贯制培养的学前教育教师,会比中专幼师毕业生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具有更加稳定的从业思想,更受幼儿园和家长的喜欢。

(三)宣传正确学前教育理念,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对教学行为的错误影响,也是我国学前教育理念落后,学前教育教学知识普及落后的表现。受社会浮躁功利思想的影响,家长和教师过早的将学习的负担压在幼儿身上,不仅不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相反还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在幼儿园的办学过程中,学校要加强对正确学前教育观念的宣传,一方面在学校内部注重教育,应围绕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坚持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校要注意对幼儿家长进行学前教育本质的宣传讲解,改变学生家长片面要求幼儿学习小学知识的观点,通过两方面的共同努力,改善幼儿园的教学环境,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幼儿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下得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四)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工作,推进学前教育的正规化

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对改善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前教育办学的监管,完善和落实相应的监督管理对策,进一步加强对学前教育各项违规行为的监督惩罚。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注意进一步完善幼儿园办学设置标准和幼儿园教师准入标准,对私立幼儿园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其满足办学标准;对幼儿园教师来说,确保其拥有幼儿教师从业资格证。其次,应该不定期对幼儿园进行监督审查,要求其进行自我评价,以不断改善学前教育的办学条件,注重自我完善。比如对于很多小学规定的幼儿园升小学的面试应该一律取消,禁止采用商业炒作形式宣传幼儿园的教学行为,与此同时,加强对正确育儿教育思想的宣传,向学生家长宣传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普及学前教育知识。

三、结语

总之,教育是培养人的行为,尤其重视教学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对于学前教育来说,只有符合规律性的教育方式才能实现教育的实际价值,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但是近年来受社会竞争、家长理念等因素的影响,教育的工具理性不断升温,“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幼儿园的宣传语,将越来越多的学习压力抛向幼儿,这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行为无异于拔苗助长,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负面影响,为此,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实现学前教育的去小学化,让幼儿在适合其自身发展规律的学习环境下健康成长。

上一篇:林业科技论文范文 下一篇:林业企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