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20:13:55

环境教育论文

环境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我们在组织情境游戏时,需要一些玩具和道具,老师可以利用制作道具的机会渗透环境教育,发动孩子收集废物制作游戏用的道具。例如游戏《小老鼠运粮食》需要制作汽车道具,老师可以发动孩子收集纸箱,用废旧的纸箱制作小汽车。放哨的小老鼠需要用望远镜查看周围的情况,这个望远镜可以发动孩子收集饮料罐、娃哈哈瓶子、爽歪歪瓶子、胶卷筒来做。还有老鼠的家可以收集大型物品的包装箱,如电冰箱的包装箱,洗衣机的包装箱等。在制作游戏道具中,让孩子们懂得减少垃圾,利用废物节省材料的意义,培养孩子环境情感和环境行为。再如我们排情境游戏《植树》时,需要道具树和铁锹及水桶等,制作这些道具同样可以发动孩子收集废物制作,树可以用旧挂历做,铁锹头可以用废旧的硬纸板做,铁锹柄也可以用旧挂历做,水桶可以用易拉罐或者一次性的大可乐杯做。总之,学生在参与游戏材料制作过程中,明白了废物可以再利用的道理,亲近自然的情感转化为真正的保护行为,环保成了真正的内在需要,调动了参与环保的自觉性。

二、结合环境教育具体内容,设计和创编情境游戏

我们除了利用制作教玩具及游戏用的道具时渗透环境教育外,还可以根据环境教育的具体要求和孩子年龄特点,专门设计创编情境游戏。如为了丰富幼儿环保知识教育,孩子要爱清洁讲卫生,我将故事《地球清洁工》改成情境游戏,让孩子扮演游戏中的乌鸦、海鸥、秃鹫、蚯蚓等动物,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仅知道了有的动物能消除地球的垃圾,是地球的保护神,还懂得了要爱护动物。除此之外,对培养孩子自身的清洁卫生习惯也有一定的影响。在进行关于水环境教育时,我设计了情境游戏《小鱼搬家》,游戏中小鱼们因为河里的水被污染,水中浑浊一片,看到伙伴已经被浑浊的水害死,小鱼们忙着搬家。孩子们通过自己参与游戏,亲身体会到了水对生物界的重要性,激发了要保护水、节约用水的情感。植树节到来之时,我们专门设计了《植树》情境游戏,通过收集资料,扮演游戏角色,教育孩子们懂得植树的意义,树木是人类的朋友,没有树木和森林,水土就会流失,土地就要沙漠化,人类就会死亡。

三、将情境游戏地点搬进大自然

将情境游戏的地点搬进大自然,比如搬进森林、搬进一座污染的水沟、搬进植树现场,在大自然中做游戏,以具体事例教育孩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环境随之变化,大自然受到严重破坏,如果我们还不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那么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走在濒临动植物灭绝的死亡线上。在情境游戏中教育孩子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比如多植树造林,这就可以从根本上防止水土流失,爱护周围一草一木,不捕猎小动物等,并号召身边的每一个人为保护环境而作出贡献。

总之,我认为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环境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强化整个民族的环保意识,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从娃娃抓起,让环保意识注入每个孩子的心灵。幼儿园孩子喜欢游戏,喜欢扮演游戏中的各种角色,老师应该利用孩子的特点和爱好教育,设计情境游戏,运用游戏中各个环节进行环境教育,让孩子在游戏中了解生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相互制约性,在游戏中学习保护环境的正确行为。

环境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面对自然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借助教育的手段使人们形成环境保护意识,获得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环境教育的提出始于1972年召开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该会议提出利用跨学科的方式,在各级正规和非正规教育中、在校内和校外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之后,环境教育开始被各国政府所重视。联合国在《21世纪议程》中明确提出:“从小学学龄到成人都要接受环境和发展的教育。”我国的环境教育起步比较晚,国民的环保意识还比较低。目前,我国的环境教育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面向全社会公众的环境教育,二是面向大、中、小学校的环境教育。其中,学校教育系统的环境教育是现阶段我国环境教育的重点。如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规定,“在小学的《自然》和中学的《地理》等课程中纳入资源、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内容;在高等学校普遍开设《发展与环境》课程,设立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研究生专业,如环境学等,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从初等到高等的整个教育过程中。”生态环境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们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树立良好的环境觉悟,养成文明的环境行为习惯,从而投身于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行列。开展生态环境教育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成人教育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环境问题的严重,对于实施环境教育,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也更为紧迫。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中提出,环境教育主要是针对公众,针对每一个公民。这把环境教育提到了全民教育的层面,是人人都参与的。在1977年第比利环境教育大会中提到:应该通过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途径向所有年龄层次的人士提供环境教育。在1992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中提到:“教育,包括正规教育、公共意识和培训,应当是使人类和社会发挥出最大潜力的过程。教育对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处理环境和相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由此可见,环境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不仅包括儿童、少年,还包括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成人群体。环境教育是全民教育,环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活,没有全民的参与,环境问题难以解决。我们的社会是以成人为主导的社会,因此,成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力军,成人教育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成人教育提高了社会人口的环境素质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教育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教育的分支──成人教育则是环境保护中的先锋。Close(1977)指出成人基本教育目标:“……助长人们与自然及文化环境之间密切关系,培育改善环境,尊敬及保护自然生态”。他给成人教育提出了这一要求,促使成人教育以环境的保护为自己的目标。成人生态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弥补既往教育过程中环境教育的缺失,对不懂环境知识和环境保护的人进行补偿教育,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公众对自身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状况的意识,包括环境知识、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参与和行动的教育和培养,从而形成关于环境和环境问题的系统知识。成人教育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在生态平衡中不可取代的作用,它是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成人教育的对象包含了年满18周岁的所有成人,而成人又是社会的主体。成人都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与社会的联系密切,直接从事着生产实践和管理活动,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破坏的实施者。在以成人为主导的社会中,成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将会影响整个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高低,成人爱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的模范行为,也会激励和带领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年龄层次的人自觉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列。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一种能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的各种变化做出反应的教育;环境教育也是一种全民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终身性、全民性的教育思想也正是现代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

2.成人教育培养了专门的环境保护人才

环境的污染治理和保护资源的有效利用都需要一批专门的环境保护人才,需要环境专家为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出谋划策。而目前,我国环保队伍的总体水平和数量还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家和地方环保系统内的近7万名干部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1.5%,中专占11.7%,其他占36.6%,而环保专业毕业的不超过5%,许多同志毕业后,从未参加过业务培训,知识老化需更新。这给成人教育带来了市场,成人教育通过开设与环境工程相关的专业培养高学历的环境保护专门人才,通过非学历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提升环境保护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生态环保继续教育基地实施生态环保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成人教育还通过一些专业培训为社会提供了一大批环保素养高的师资队伍。

3.成人教育培养了具有环境素质的政府

1987年莫斯科国际环境教育和培训会议明确指出:“环境教育应扩大到更高层次的决策者中去”。中共在“三大对策”中也提倡:“各级党校和干校也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各级干部对环境和发展关系问题的综合决策能力”。作为成人决策者的环境思想和意识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环境建设,因为他们制订了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并能集中治理大型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工业生产及日常消费的决策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环境保护的开展情况,取决于当地领导的环保意识的强弱,当决策层具有了对环境重视的意识,才会制订出关于环境的保护措施,呼吁全社会来共同保护生态环境。政府人员作为环境教育的优先对象,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和态度,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融合到他们的政策和活动中,是改善自然及生活环境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如创立于1981年的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是国家环保局管理干部培训基地,培训全国各地环保局长5000多名,培训两万余名各类环境管理人员,大力提高了政府人员的环境意识,培养了具有环境素质的政府。

三、成人环境教育的对策

1.树立成人教育的环保意识

在莫斯科国际环境教育和培训中指出:“保护环境就意味着合理开发,这个思想应作为环境教育和培训的前提”。生态平衡的破坏不仅在于生产方面的,也有认识的原因。认识产生行动,有了正确的环境意识,才会产生爱护环境的行为。环境意识是人们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水平和产生相应行为的自觉程度,即在环境和发展关系问题上,人们的观念、态度、责任感、行为自觉性等,促使这种认识水平和自觉程度形成的教育活动就是环境与发展意识教育。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而许多人忽视了大自然与人类和谐的辨证的关系,成人教育应帮助每一个成人形成对待整个环境及其相关问题的意识和敏感,帮助他们获得有关环境的一系列观念和情感,并形成积极参与环境的改善和保护的动机。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机关、媒体、学校、单位、社区等各级组织的作用,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环境教育活动;大众媒体负有宣传环境保护的使命;社会各种成人教育培训机构也成了宣传环保的载体;还可通过电视、电影、讲座等向成人进行宣传教育;开展一些具体的关于“保护环境”的文艺活动来宣传教育;帮助成人自觉树立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了解人与自然互相制约的辨证关系。

2.加强成人生态环境教育的领导和组织机构建设

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广泛性,环境保护是全人类的事业,需要全民的协作配合和几代人的持续努力。因此,要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联动的机制。组建成人生态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成人生态环境教育工作的规划和组织,指导群众性环保活动的开展,制定完善的成人生态环境教育的方案和相关的环保行为法律规章制度等,依法加强和普及环境教育,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成人环境教育的开展。要加强环保、教育、司法、工商、人社等部门的密切合作,充分发展和利用环保协会和工会等协会、学校及校外教育机构、科技场馆和公共图书馆等科普机构、干培中心及生态环保继续教育基地等政府培训机构来全方位的开展成人生态环境教育。

3.成人教育课程内容渗透生态环保

生态环境教育要立足本土,着眼于社会。在成人教育的专业课程中渗透生态保护的思想,一方面应当在学科专业课中渗透生态环保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开设关于环境工程的专业课,并把这一课程作为成人教育中的基础课进行教学。如,自然辩证法、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等课程。环境教育内容的设计要针对不同的行业和职业特点,把岗位和污染的实际、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环境管理相联系,同时结合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环境的现状选择有地方特色的实用性的环境知识。课程的内容应包括对生态环境污染的认识、生态环境的形势、环境保护的知识、环境污染事故的防控技术、环境保护法律责任和义务等。重点要介绍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使生产活动直接实践者的成人懂得如何来进行环境保护,怎样才能保持生态的平衡。

4.创新成人生态环境教育的途径

积极引导成人参加环保活动,倡导环保行为,在环境中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教育成人从身边细小的事做起,不因事小而不为,要积少成多,环境保护本来就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为成人多途径、多形式的提供生态环境方面的知识和参与环境保护实践的机会。开展社会生态环境教育活动、环境知识讲座和环保读书活动;创建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主题活动如绿色家园,绿色地球;参加一些植树活动,义务劳动,卫生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如何保护环境。总之,加强成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接触,把认识付诸于实践,在具体的实践中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掌握环境保护的知识,从而在活动中反省自己,监督他人,共同维护环境,促使人类与生态环境这对社会的基本关系和谐发展。

5.组建专业的成人生态环境教育师资队伍

普及成人生态环境教育,必须要有一支既热心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又具备全面的生态环境科学知识的师资队伍。而目前,公众的环保意识差,大都没有接受过相应的生态环境知识的教育,这和我们缺少专业的环保教师队伍有关。应组建一支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并通过举办专门的成人环境教育师资培训班,以在职、脱产、观摩交流、教学研讨等方式,提高成人环境教育师资的生态环境科学知识水平,加强教师可持续发展观、以及教师环保教学能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远程网络教育等手段,不断增强教育教学工作者的环境意识和环境教育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成人生态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首先,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幼儿的社会生活起步于家庭,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决定着幼儿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一般来说,三代同居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态度、教育方式、方法、内容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通常情况下,祖辈会在幼儿的饮食起居上关怀备至,父辈则在智力方面予以较多关注。在道德品质培养方面,祖、父辈也会因价值观念、历史观念、文化素质、道德水准及判断的差异而不同。这就要求家长在对待儿童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要协调一致,都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出发点,使幼儿身心同步地健康成长。家庭的气氛也影响着幼儿,温馨、和睦的家庭易养成幼儿谦和、友爱、礼貌自信的品格;吵闹不休,婆媳不合,父母离异,等等,会导致幼儿孤独,产生怨恨、猜疑、固执、粗鲁等心理和攻击性甚至违纪行为。

此外,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凡事不闻不问,只忙于自己进修、提职,或忙于发财、享乐,甚至为图省事,从小就将孩子交给“电视机”,让孩子在“电视机”旁长大。这样的孩子和父母交流少,语言能力较低,亲子关系疏远,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易形成情绪上的障碍,出现恐惧、胆小等现象,严重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完善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其次,幼儿园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幼儿教育从功能上来说是一种环境的教育,而形成幼儿园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教师和幼儿群体。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核心,教师的待人接物,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幼儿。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交往,被教师所影响,并按照教师的做法,学习限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向幼儿显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为习惯,才能激发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以好雨润物细无声的美好情感,去感染、滋润幼儿天真无邪的心灵,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幼儿园中,集体生活对幼儿形成教育和影响是其最大的特点和优越性。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对待集体和他人的态度上往往表现出自私和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通过群体活动,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坚持“着眼高”(即从小培养幼儿爱祖国爱人民、将来为祖国作贡献)、“起点低”(即教育从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入手)、“方法活”(即创设幼儿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教育教学内容)等原则,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及道德品质。

例如,针对部分家长一味的溺爱和包办,忽视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这一现象,可设计“看谁穿得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有趣活动,给幼儿创造一些条件和机会,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捡落叶、拔草,到社会实践中去接触,了解一粒麦、一颗螺丝钉、一文钱、一张纸的来之不易,使之从小养成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果实等良好品质。

环境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为习惯的养成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节约能源等概念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我们应遵循从近到远、从小到大、由浅到深地进行环境教育。如:爱地球教育就从爱幼儿园——爱家乡——爱祖国这样逐层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就从爱清洁、讲卫生、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环境等方面进行;节约能源就从爱惜粮食、爱惜学习用品、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纸张等行为开展教育。这样从幼儿易于理解且与其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内容开展环境教育,能有效地帮助幼儿获得粗浅的环保常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习惯。而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懂得保护环境必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

二、结合各领域教学渗透环境教育,提高幼儿对环境的认识

能力和水平教师应当将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到各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全方位、多角度地促进幼儿良好的环境态度、环境认知、环境行为的养成。1.在实施健康课程中,通过游戏、安全和营养保健教育等,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情景表演等方法渗透环境教育;通过对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的饮食习惯、自我保护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2.语言教育领域有非常丰富的环境教育资源,如许多散文、故事、儿歌和文学作品,都能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环境知识,培养幼儿初步的环境审美观;通过谈话、表演、讲述等活动,教育幼儿爱护环境和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3.科学教育与环境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应从感性经验入手,以人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周围环境、关爱环境、探究环境,掌握粗浅的环境科学知识。4.通过美术活动让幼儿关注环境、认识环境和参与环境创设,指导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玩具和手工,让幼儿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引导幼儿用艺术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美好环境和美好生活的追求。5.日常中,还可以让幼儿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游戏活动,如用废旧纸盒进行建构游戏、体育游戏,用废弃的瓶瓶罐罐做角色游戏材料等等,让幼儿懂得珍惜资源。

三、开展环境教育专题活动,拓展幼儿的环境知识

开展专题性的环境教育,能更全面有效地促进幼儿环境素质的形成。1.幼儿园应每学期都有计划地开展一些主题性的环境教育活动,例如开展“减少垃圾”的主题活动,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小实验和讨论、制作等活动,让幼儿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初步知道循环再造、废物利用、物尽其用的好处,从而懂得要保护环境卫生,从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2.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开展不同内容深度的环境专题教育。如大班可以开展“海洋的奥秘”、“昆虫世界”等主题活动,通过对海洋知识的探索,让幼儿了解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生物资源的宝库,懂得保护海洋、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知道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学习区分益虫和害虫,懂得保护环境卫生,消灭害虫。中班可以开展“我爱树木”、“有趣的动物世界”等主题活动,初步了解动植物与人类相互依存的关系,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爱护动物,不滥杀和捕捉野生和珍稀动物,保持生态平衡。小班开展“缤纷的彩色世界”主题活动,让幼儿感受多彩的生活是美好的,知道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3.结合环境纪念日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开展“植树节”、“爱鸟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专题活动,通过这些有意义的环境专题活动,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环境态度、积极的环境行为,为塑造绿色的心灵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实施互动式的环境教育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向家长宣传环保信息与知识,加强家园联系与沟通,让家长充分认识到环境教育与幼儿良好素质培养的必然联系。倡导家长带头做到:督促幼儿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的良好行为习惯;陪伴幼儿看一些环保的专题片,并作适当的讲解和引导;带幼儿到公共场所认识与环保有关的宣传标语;带幼儿购物时要以身作则使用环保购物袋等,使幼儿在耳濡目染中逐步把外部的经验化成自觉的行为。此外,还可以让家长在参与资源回收活动,与孩子一起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等活动中不断提高环保意识。鼓励家长多带孩子到大自然去领略优美风景带来的愉悦,知道爱护自然环境、珍惜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家园一致的互动式教育,能使环境教育事半功倍。

五、做好环境教育宣传工作,深化环境教育内涵

环境宣传教育对环境保护工作起着先导、基础、推进和监督作用。1.环境教育宣传经常化。教师应经常向孩子以及家长宣传环境保护的信息和知识;幼儿园应开辟“环保天地”专栏,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2.环境教育宣传多元化。除了利用宣传窗作宣传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图、文、声、像等手段加强对幼儿的环境宣传教育;向家长派发“爱护环境,同创绿色家园”倡议书;组织幼儿创作保护环境的宣传海报,带孩子到社区去宣传环保;开展“亲子同创环保口号”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创作一些环保口号进行宣传;还可以进行环保服装制作和表演、环保绘画比赛、环保知识竞赛等等一系列的活动,充分发挥环境教育的辐射作用:一个孩子辐射一个家庭,一个家庭辐射一个社区,把环境教育宣传工作推向更广更深。环境教育与幼儿素质教育息息相关,“保护环境,拯救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责任,愿广大的幼教工作者都承担起培育绿色小公民的光荣重责,培育出具有良好环境素质的世界未来的主人,为地球缔造出绿色的明天!

环境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学生应当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和继承者;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教师通过点拨、引导相关的知识点,增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使其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美术课堂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只有教师和学生一同努力,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提高美术环境教育的策略

1.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操在小学美术中,环境教育内容主要有:环境价值观、环境意识、环境技能等。美术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环境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欣赏自然环境的眼光,体会自然的恬静之美、永恒之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自然环境,带领学生积极观察校园,体会校园的美好。教师要加强环保教育工作,让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通过美术表达保护环境的愿望,从而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

2.进行批判性创作和思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批判性作品进行赏析,在辨证思考中,提高学生对环境的认识。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的资料。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整理和收集资料,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阅读文献、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环境和美术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丰富学生的美术思维。学生的社会经验少,经常会出现各种有别于成年人的奇异思想,教师要用包容的态度,尊重学生的想法,欣赏学生的个性。

3.适当进行保护环境训练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由于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如利用包装盒、塑料瓶、秸秆、羽毛、蛋壳等生活中的小物品制作各种精美的工艺品。学生在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加强了思维能力,能够将废弃物合理利用,达到了环保的目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发设计一些环保标志和标语,使用环保包装盒,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4.积极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小学生要想学好美术,就要自觉了解周围的环境。学生在课堂中受到的限制较多,要积极进行课外的探究活动,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环保主题活动,如植树节、无烟日、世界环境日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进行主题鲜明的绘画,设计独特的标志和广告,直接感受环境对人们的重要影响。美术涉及的范围广,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学生不但能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还能够感悟作品中的人文情怀,加强对环境的了解。教师要注意使用多种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环境,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美术创作。如,在进行“身边的树”课题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游览公园,让学生自己寻找最有特点的树进行绘画。学生可以描绘枝繁叶茂的大树,或粗矮的树墩,或刚刚开始生长的小树。通过对树的观察,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的情感,加强环保意识。

三、结语

美术源于生活,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生活的指引,提高学生观察自然环境的能力。小学美术强调与自然的联系,教师要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环境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在平常的环境中创作出不平常的优秀作品。环境教育是小学美术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认识自然的关键途径,教师需要加强指导。

环境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以多媒体幻灯片和视频作为课件的两大组成部分。首先,课程教学过程中所有的多媒体课件均由任课教师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配合有图和表,以及与课程有关的相关内容。并且,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还会以专题的形式,针对热点的环境问题,进行讲授。同时,在《环境教育学》教学过程中,专门会设有课程教授学生如何制作环境教育学方面的课件;另外,针对讲课过程中的演讲与口才也设有专门的课时进行讲授。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开始,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环境相关知识理解当今环境问题以及传授知识的能力。课件中还会以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当今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所采用的视频虽然来源于网络,但是均为任课教师精心挑选的具有代表性的视频,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和学会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讲授课程,从而传授知识的方式。

2加强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为高师院校的学生,课堂实践尤为重要。对于《环境教育学》这门课程,首先通过教师的讲授让学生了解环境教育的精髓和内涵,在前面所说的了解多元化教学手段以及课件设计方式的基础上,通过专题演讲的形式,培养和考验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制作课件的能力以及从事环境教育教学的能力。因此,在《环境教育学》的课堂实践中,学生分别以“斯德哥尔摩公约”“、温室效应”、“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热点问题为主题,分组分工合作,制作课件,通过演讲的方式展示课件并展示环境教育教学的能力,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通过课堂实践,可以看出,《环境教育学》的课程建设和设计是合理的,不但向学生传授了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通过课堂实践,给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直接体会从事环境教育教学的过程,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3结语

广西师范大学作为一所高师院校,环境专业不仅培养的是在一线工作的专业型人才,同时也是培养未来从事环境领域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才,环境教育学这门课程的开设,不仅对高校学生环境意识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提高他们未来从事环境教育的教学技能。所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丰富的课堂内容为基础,加强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从事环境教育教学的能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开拓他们的视野,使其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伦理观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环境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可以说环境保护是当代中国大学校园里,必不可少的话题。那么日本的大学生呢?开展这次调查研究之前,一直认为日本大学生一定在比中国大学生更积极地开展着各种各样的环保活动。但是调查结果却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日本大学生在积极地参加着各种社团活动,但是在大学的众多社团里,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却真的是少之又少。在大学丰富多彩的众多公选课中,也很少有与保护环境相关的课程。可是日本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却无时无刻不在保护着环境。对他们来说,保护环境更像是一种习惯,根本无需挂在嘴边。我利用在日本一年的短期留学时间,仔细观察了身边日本大学生的日常行动,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日本的大学生去超市或者便利店买东西,很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大家都是自备环保购物袋或者直接放入书包;在一天的课程结束之后,教室里总是那么干净,从来没有发生过上完课之后座位上留下一堆垃圾的现象。再反观中国的大学生,在呼吁环保的同时却没有全部付出行动。我们认为这样的差距主要是因为日本重视环境保护,是从孩子抓起的。对于日本的孩子来说,从小学到高中,环境教育都是必修课。所以到了大学保护环境已然成为一种习惯,自然而然地付诸着行动。接下来,具体看看日本是怎样对孩子们进行环境教育的。在日本,环境教育的第一步,首先是让孩子们关注环境问题,对环境保护感兴趣。其实环境教育跟学习一样,是需要乐趣的。所以日本选择了幽默的漫画来作为环境教育的教材,以达到孩子们一边读着爱不释手的漫画,一边在不知不觉中就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的目的。或许在这点上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日本的方法,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动画片、游戏等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里,进行快乐的环境教育,从而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日本,环境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幼儿期、学龄期(接受义务教育的期间,在日本指6周岁到15周岁)和成人期。幼儿期环境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丰富的感受力。因为如果没有丰富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即使具备环境问题方面的相关知识,掌握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技术,也无法转化为解决环境问题的行动。因此,在日本,去野外跟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经验。也就是说,学龄期的环境教育是直接体验学习,很多日本的中小学校在自然教育和野外教育的基础上加上冒险教育和传统的生活体验等活动。小学的低年级,这期间主要是在学校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到了小学的高年级,孩子们就开始参与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活动中了,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开始付诸行动。比如小学四年级课上以学习水和废弃物的相关知识为契机,孩子们举办关于地域环境保护的活动,这样的事情很多。而且通过进一步的跟进采访发现,日本的孩子们不仅在学校学习环保知识,学校还组织学生们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各样与保护环境相关的实践活动。日本的小学、初中、高中,都设有综合课程。这个科目与别的科目有所不同,它并没有固定的内容,而且各个学校的授课内容也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一定要与当地的环境教育有关。之所以选择当地环境教育而不是地球环境教育,是因为身边的东西是更容易实际感受到的东西,对于孩子们来说更容易有感触。根据采访对象的回答(现在是在读大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曾多次参加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实践活动。比如在小学的综合课上,先和老师及同学们一起对附近的湖水进行水质调查,然后查阅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以后得出“通过垃圾分类、使用对环境比较温和的肥皂、不含磷的洗洁精等方法,可以使湖水变地更加清澈”这样的结论。然后再把当地人组织起来,向他们传达相关的环保知识的活动,去回收站参观学习的活动以及捡垃圾等活动。到了高中参加过环境保护方面的社团,并在社团里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创新研究与试验。可以说从小学到初中环境保护已经渗透到日本学生的生活中,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日本注重孩子们与自然的交流。这是为了让孩子们通过在大自然中的实际观察和体验,从而体会到人类与环境是共生关系,并具备领悟大自然奥妙的能力。所以与中国的孩子们相比,日本的孩子们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远足郊游的机会要多的多。让他们通过在大自然中体验,玩耍,通过与大自然的直接亲密接触明白大自然的可贵,懂得大自然和人类是密不可分的。从而达到自然而然地想要去保护环境的目的,而不是光从书本上学习要去保护环境的知识。在日本留学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多次遇见老师带着小学生们捡垃圾的场景。反观中国,虽然书本、报纸、广告、网络和电视都不厌其烦地宣传要保护环境,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保护环境的意识还只停留在知识阶段。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缺少在大自然中切身体验,光通过知识,很难让我们自觉地将环保落实到行动上。日本人的环保意识还体现在垃圾分类上。日本的垃圾分类特别细致,首先要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大型垃圾、有害垃圾(比如电池之类的)以及可回收类的资源垃圾(比如喝饮料的瓶子,罐子等等)。而且每种垃圾都要在规定的时间扔到指定的地方。连一个矿泉水瓶都要将瓶盖、瓶体、标签分开扔,因为它们分别属于塑料、可回收物及可燃垃圾。那么为什么日本人能那么自觉地遵守如此麻烦的垃圾分类要求呢?那是因为在日本是通过法律和舆论的双保险来督促大家的。为了促进垃圾分类,日本制定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在日本乱扔垃圾也不仅仅是道德方面那么简单的问题,而是触犯法律,要被处以很重的罚款的。不仅如此,在日本如果不按照要求将垃圾分类,会引起很多麻烦和问题。比如会引起周围邻居的反感,而且扔出去的垃圾将不会被回收走,甚至被送回家中。问过很多日本学生,每天都会产生很多垃圾,每次都要那么细致地一一分类,不会觉得麻烦么。他们的回答基本都是,从小看爸爸妈妈都是那么按照分类扔的,长大后也就自然而然地去分类了,并不会觉得麻烦。正所谓“万事开头难”,虽然开始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一旦开始了,养成习惯了,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对于住在都市的我们来说,即使不用从井里打水,水也会流出来。不必砍柴只要按一下按钮煤气、电力就可以使用。确实,从表面上看起来确实容易产生自然与我们无关的错觉。反正会有人来收垃圾,所以可以随心所欲地扔;只要付钱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能源。虽然听起来可能很可笑,但这就是现在很多人的价值观,也是很多人实际的生活方式。可是正是因为生活在城市,才更应该看清自然跟人的关系,才更应该懂得大自然的可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自发地去保护环境。

作者:杨雪段克勤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

环境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1.渗透性原则

小学美术应用渗透性原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小学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渗透性教学具有便利条件和独特的优势,符合当代素质教育的理念,能够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2.地域性原则

每个地域的环境不同,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有很大的差别。小学美术教学的环境教育应该加强学生对本土环境的了解,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及时禁止生活中的不良现象,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重视程度。小学美术教学要紧密联系本土教学,让学生多了解家乡的美景,增强本土文化的渗透,提高学生服务家乡的理念。

3.创造和审美结合原则

美术体现了创造性和审美性相结合的特点。美术教学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审美评述课,另一种是创造课。教师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周围环境进行对比,增加学生体验社会的能力。在创造课上,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发散思维,自觉进行美术的创造性学习,深刻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美化周边环境的意识。

4.主体和主导结合原则

学生应当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和继承者;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教师通过点拨、引导相关的知识点,增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使其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美术课堂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只有教师和学生一同努力,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环境教育的策略

1.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操

在小学美术中,环境教育内容主要有:环境价值观、环境意识、环境技能等。美术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环境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欣赏自然环境的眼光,体会自然的恬静之美、永恒之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自然环境,带领学生积极观察校园,体会校园的美好。教师要加强环保教育工作,让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通过美术表达保护环境的愿望,从而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

2.进行批判性创作和思考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批判性作品进行赏析,在辨证思考中,提高学生对环境的认识。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的资料。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整理和收集资料,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阅读文献、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环境和美术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丰富学生的美术思维。学生的社会经验少,经常会出现各种有别于成年人的奇异思想,教师要用包容的态度,尊重学生的想法,欣赏学生的个性。

3.适当进行保护环境训练

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由于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如利用包装盒、塑料瓶、秸秆、羽毛、蛋壳等生活中的小物品制作各种精美的工艺品。学生在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加强了思维能力,能够将废弃物合理利用,达到了环保的目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发设计一些环保标志和标语,使用环保包装盒,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4.积极开展课外探究活动

小学生要想学好美术,就要自觉了解周围的环境。学生在课堂中受到的限制较多,要积极进行课外的探究活动,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环保主题活动,如植树节、无烟日、世界环境日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进行主题鲜明的绘画,设计独特的标志和广告,直接感受环境对人们的重要影响。美术涉及的范围广,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学生不但能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还能够感悟作品中的人文情怀,加强对环境的了解。教师要注意使用多种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环境,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美术创作。如,在进行“身边的树”课题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游览公园,让学生自己寻找最有特点的树进行绘画。学生可以描绘枝繁叶茂的大树,或粗矮的树墩,或刚刚开始生长的小树。通过对树的观察,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的情感,加强环保意识。

三、结语

美术源于生活,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生活的指引,提高学生观察自然环境的能力。小学美术强调与自然的联系,教师要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环境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在平常的环境中创作出不平常的优秀作品。环境教育是小学美术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认识自然的关键途径,教师需要加强指导。

环境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当高中学生了解到自己学习生物知识能够优化自己生活的时候,他们就会思考,自己要怎样做才能结合自己学习过的生物知识优化自己的生活?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生物实验,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思考用学过的知识优化自己生活环境的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习《光合作用》这一课的知识时,引导学生做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剪碎绿叶,在绿叶中放入石英砂、碳酸钙、无水乙醇等,接下来学生快速研磨绿叶,得到绿叶提取物。以绿叶提取物为实验对象作光谱实验。学生通过实验能了解到绿叶构成的成份、定义以及比例。

学生还将了解到叶绿素吸收光能的转化规律:光能作用在绿叶上的位置、绿叶在做光合作用的时候将吸收怎样的物体并转化怎样的物体等。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能应用学过的光合作用的知识优化人们生活的环境。学生通过思考,能够了解到,我们的生活环境之所以恶化,与人们过度的砍伐植物有很大的关系。由于人们砍伐了太多的绿色值物,使空气中充斥着太多碳类物质,这使人们呼吸不到清新的空气。由于没有足够的值物完成光合作用,空气的温度就会持续变高。如果要让生活环境变得更好,人们就要重视与植物共存,让植物优化我们的生活。学生通过进一步思考,还能了解到,无论经济发展得有多么迅速,人们也不能目光短浅到砍伐完所有的植物,我们必须和植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否则人类自己就会走向死亡;人们在城市中要有意识的种植一些植物,让植物能调节周围的温度、空气、噪音的指数等;人们不能砍伐值物的另一个原因为,植物是细菌、动物生活的重要寄体,如果砍伐掉植物,其它的生物会因为生物链被破坏而灭亡。教师用做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到环境教育的问题,学生以后就会把实验研究与环境教育联系起来,他们会思考如何通过实验的方式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

二、利用生活实践实施环境教育

高中生物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的时候,有时会开展实践教学,这是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转为实践应用的重要教学。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环境知识,学生将能通过环境教育的实践进一步了解自己学过的生物知识。比如生物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基因工程的应用》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目前转基因工程是人们讨论得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那么学生是否可以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去分析转基因工程是利多于弊,还是弊多于利?请通过调查研究的数据说明自己的分析和思考。一名学生在观察杂交水稻田与转基因水稻田,且采访过当地的农民以后,了解到转基因的水稻初开始是能抵御一些病虫害,可是自然的规律更强大,那些侵害水稻的螟虫、稻飞虱等与转基因水稻共存后变得比以前更多,更不易消灭。过去种植水稻时早稻不需打农药,晚稻需打一次农药已足够,可是现在早稻打2次农药,晚稻打5次依旧无法消灭全部的害虫,这时学生就理解到,自己在研究生物的时候,不能一味的研究转基因,还要注意到生物进化的规律。生物教师把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去开展生物实践活动,学生会因为该实践与自己的生活环境紧密结合而积极的开展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践,就能把生物理论和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他们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进一步思考生物学知识。

高中生物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要把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把生物知识与情感体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使用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环境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产力高速发展,但是由于不良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所诱发的环境问题却始终在困扰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的解决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环境教育来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自己世界观的最重要时期,中学教育是学生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因此一定要抓好中学阶段的环境教育.另外,环境科学具有多学科的特点,现存课程内不少学科内容直接与环境教育有关,所以宜采用渗透模式把学科内容与环境教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目前中学正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一些学科的教师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渗透环境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自然科学基础的物理学科,一方面它是以探索和实验为基础,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它又和环境紧密相连,可以很好地实现中学环境教育的目标,即:使学生正确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对待环境的态度,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改善环境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采取何种方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怎样选择渗透内容,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介绍一下我们在这个方面所做的初步探索.

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一般形式

1、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来渗透环境教育

作为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其第一步就是创设情境,提出课题.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从而实现环境教育的目的.比如:在讲授能源及能源的开发利用时,为了创设情境,提出的问题可以包含以下几个具有环境教育意义的问题.

(1)目前的能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2)节能有何重要意义?

(3)可以开发的新能源有哪些?它们有何优点?

围绕这些问题,让学生搜集信息,翻阅资料,在教师在指导下讨论总结,使学生形成节能意识,对能源使用的负面影响有清醒认识等等.

物理课堂上渗透环境教育的形式、手段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讨论法、个案分析法、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等.

2、在课后以课题研究的方式来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利用课题研究来渗透环境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教育也是多方位的.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观察、思考、亲自去检测、调查了解,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形成强烈的环境意识,培养亲自动手动脑解决环境问题的自觉性和实际能力.

我们认为,研究课题的选择可以考虑以下几点.第一,可以联系当地实际情况来选择.比如,学校周边的环境不是很安静,可以让学生进行噪声污染及其控制方面的题目;第二,可以联系日常生活来选题.比如,可以以“无氟冰箱好在什么地方”为题进行课题研究.这个题目涉及到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我们要保护臭氧层这个环保知识;第三,可以结合时事与历史来选题.比如,在讲到放射性污染的时候,可以结合当今国际上发生的核泄露事件、核废料处理纠纷以及历史上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等来选题.

3、在对学生的教育评价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

为了真正将环境教育落到实处,在现行状况下,很有必要对学生的评价中加入部分与环境相关的内容,如在考试中加入相关的试题.以今年的高考为例,江苏文理大综合卷(满分300,含盖政、史、地、理、化、生),物理试题中出现和环境有关的题目有三处,共计约15分左右,占总分的5%,且都和能源有关.上海理科综合卷物理试题出现了讨论节水灌溉的方式,物理单科卷则是讨论电磁辐射强度的环保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真正深入做到师生对环境教育的重视,不流于形式,不做表面文章,从而实现环境教育的目标.

三、环境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渗透点及其内容分析

对比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华东版初中物理教材,我们总结了与中学物理教学相关的拓展环境课题:

功和能

(1)现有能源对环境的影响

(2)寻找新能源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1)噪音问题

(2)新型黑板擦的设计

分子动理论

(1)城市中的热污染

(2)城市家庭空调使用的有关研究

电磁学

(1)静电问题

(2)干电池的回收和处理

(3)生活中的电磁污染

光学

(1)太阳能的利用和发展

(2)太阳能热水器

(3)光污染

原子和原子核

(1)核能──利益与风险

(2)核裂变的应用及对核聚变的展望

(3)放射性生存物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在相应的章节,教师可以自主地加入相应的有关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

四、对环境教育的展望

上一篇:环境法论文范文 下一篇:环境污染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