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审批范文

时间:2023-02-22 17:30:38

环保审批

环保审批范文第1篇

这次会议是经市政府第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当前全市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和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压奋进,确保圆满完成今年各项环保工作任务,促进全市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刚才,元生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就有关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我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华明同志就今年几项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的落实情况进行了通报,希望大家发扬成绩,进一步加大各项工作力度。下面,我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就环保工作而言,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树立正确的效益意识,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以全新的视野规划本地区的发展思路,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不能片面追求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忽视社会和环境效益,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传统发展观念,切实做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衡量我们的工作实绩建立在人民群众是否满意的基础上,既要重视经济发展,又要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而不能片面追求所谓的形象工程,不能以眼前发展损害长远利益、以局部发展损害全局利益;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未雨绸缪,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总体来看,近几年来我市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不少。如一些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干预的现象时有发生,违规审批、越权审批和漏管漏批建设项目的情况屡见不鲜;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较为普遍,项目审批后未能及时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对“三同时”的监督检查不够,特别是项目施工期的环保管理更为薄弱;只重视单个项目的微观管理,忽视区域开发的宏观管理,一些地方不注重环境管理规划工作,未能充分考虑区域开发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因选址和布局不当造成环境污染和环境纠纷的现象时有发生;环境保护执法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还须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如不尽快加以解决,势必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把思想统一到加快把建设成为“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旅游名市”和“粤港澳后花园”的战略高度上来,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严峻性,强化认识,强化领导,真正把环境保护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在加强招商引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时,要充分听取环保部门的意见,大力支持环保部门依法行政、履行环保职责;在抓经济建设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容量,坚决杜绝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进入辖区,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当地经济的暂时发展,走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二、狠抓源头,狠抓基础,严格把好环保审批第一关

抓好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严格控制污染源头,不断夯实工作基础。一要以规划为指导,强化区域性环境评估。环保规划是环保工作的龙头。各地要认真编制好本地区的环境保护规划,认真抓好环境容量测算工作,通过充分论证区域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编制区域环境规划,按照区域环评和环保规划的要求进行区域的开发和项目建设,实现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二要严把环保审批关。认真贯彻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法》,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制度,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对没有履行环评报批手续、违反“三同时”规定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验收和发放排污许可证。市政府常务会议提出要求,今后凡属县及县以下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设项目以及各类规划开发项目,都必须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首先呈报当地环保部门,由环保部门按法定程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然后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情况及要求批准立项,办理相关证照。凡未经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计划和项目主管部门不得批准立项,国土资源部门不得提供用地和办理相关证件,建设部门不得批准建设,工商部门不得办理执照,相关银行不得提供贷款,电力部门不得供电,技术监督、安全监督、规划、公安等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确保环保第一审批权真正落实到位,确保从源头解决好环境问题。三要完善制度,强化建设项目环保监管机制。建立和完善建设项目从审批、项目施工期监督到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等全过程的环境管理制度,克服“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认真落实环评单位自律、社会监督、行政监管等措施,加强对环评单位的管理,努力提高环境影响报告的编制质量,使环境影响报告真正为项目审批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建立和完善重点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制度,对生态环境影响突出、施工期长或容易造成扰民的项目,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对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理,并将环境监理报告作为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重要依据。加强对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实施过程的环境监察,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建设期间的环境违法行为,督促业主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负责。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备案制度,建立健全全市项目建设环境管理信息化系统,不断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和质量。

三、依法行政,依法监管,切实加大环保执法监管力度

环保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法实施管理。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属地管理职责,不管属哪一级企业,不管企业有多大,企业所在地有关部门都有监督管理责任,都要对每一个企业进行监控,严格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查处不法排污行为的力度,对严重违法行为实行重惩重罚、该追究法律责任的坚决追究法律责任,使环境违法者不仅无利可图,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要严肃查处相关领导和执法监督部门的责任。各级政府要加大支持环保部门依法监管。当前个别地方为了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出台了一些保护企业的优惠政策,但是不能随意取消和削弱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凡是法律有明确规定的,环保部门都要严格依照法律办事。各级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的法治观念,切实加大执法力度,积极探索运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开展环保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对于辖区出现的问题,该管的要管,该报的要报,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同一切违法行为作斗争,决不能宽容迁就,更不能隐情不报。小洞不补,大洞叫苦,小患不除,必将酿成大患。作为环保部门的同志们,出现问题不制止、不报告,轻者是失职,重者是犯罪。同时,环境监察执法人员一定要提高自身素质,既要从严执法,更要公正文明执法,做到罚之有理,罚之有据,不能以情代法,更不能徇私枉法,。要结合开展各项环保专项行动,加大对违反建设项目环保法律法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清查一批违规审批和未批先建的项目,清理一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土政策,严肃查处环境监管中的失职渎职行为,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级各部门要以大局为重,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工作。要确保政令畅通,形成环保执法监管的强大合力。

四、落实责任,落实工作,确保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环保审批范文第2篇

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以实际行动支持招商引资工作,为来我市投资兴业的业主提供更快、更优质的服务,促进全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经局党组研究,就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为经济发展搞好优质服务的观念。一是要正确认识环保审批与行政服务的关系。审批即为服务。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关系,寓服务于审批,在审批中强化服务。二是要正确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既不因发展经济而牺牲环境质量,也不因保护环境而影响全市经济增长,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进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赢”。

二、强化环评审批服务,严格落实服务承诺

1、实行窗口全权代办制度。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手续一律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环保窗口办理,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工作中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和并联审批制度。凡是到我局派驻中心窗口办理审批事宜的建设项目,不论上下班,不分节假日,随到随办,热情服务,尽快办理。

2、实行限时办结制。凡属于《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手续齐全后,由国家规定的60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内完成;《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手续齐全后,由国家规定的30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内完成;《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手续齐全后,由国家规定的15个工作日缩短至2个工作日内完成。

三、对招商引资项目建立“环保审批直通车”

1、对一般招商引资项目实行“绿色通道”。具体措施为:简化审批程序,简化环境评价等级,提供详细的政策和技术咨询,专人负责,特事特办,快速审批。

2、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星级绿色通道”。具体措施为:服务提前介入,审批前出具相关意见材料(若有需要);分管领导直接过问,安排专人跟踪服务,定期与项目投资方联系,及时做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审查和审批管理的衔接工作,实现最快捷的审批服务。

3、对重大建设项目实行“过站式”优质服务。凡须报请省级以上环保部门审批的重大、重点建设项目,我局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咨询服务,积极配合投资方做好项目报批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及时加强与上级环保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确保建设项目顺利报批。

四、转变服务理念,变“坐等审批”为“服务上门”。一是提前介入,主动上门为企业申请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并就如何办理报批手续更妥当等问题,征求业主意见,加强沟通,达成共识,求得理解。二是强化审批后的日常管理服务。环评审批不是终点,而是服务企业的开始。宽进严管,优化服务,在日常服务中主动上门引导企业走清洁生产之路,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实行全过程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无污染的“绿色生产”。三是加强自身技术业务知识的学习,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相关的技术服务。四是开通局开发科和环保窗口开设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咨询电话,及时为项目业主和投资方提供技术和政策咨询服务。

环保审批范文第3篇

一、实行大企业审批管理领导跟踪负责制。对所有已列为我市大企业的项目,在实行原有的专人跟踪负责制的基础上,建立领导负责制,今后大企业环保审批及后续管理工作将由我局主管副局长亲自挂帅负总责,审批处室领导负责跟踪管理,从项目的前期选址、审批到建设、投入运行进行全过程跟踪服务。保证项目办快、办好。

二、实行大企业环保审批时限专项承诺。今后凡属大型企业的新、改、扩、迁项目,确保其环保审批时限在原有基础上缩减一半以上.

(一)按国家有关分类管理规定属对环境影响程度较小不

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书)(Ⅲ类项目)的项目,一律在申请受理后1个工作日内正式批复;

(二)按国家有关分类管理规定属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Ⅱ类项目)的项目,一律在申请受理后1个工作日内立项批复,环境影响报告表完成后2个工作日内正式批复;

(三)按国家有关分类管理规定属对环境可能产生重大影响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Ⅰ类项目)的项目,一律在申请受理后2个工作日内立项批复,环境影响报告书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正式批复。

三、提前介入、全程跟踪负责。对属省或国家环保部门审批的项目,由审批处室领导按照责任制度,提前介入,为企业申请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并陪同企业到省或国家办理申报手续,直至办妥。

四、建立敏感项目环评专家预审制度。对位于水源保护区及其它环境敏感区和可能对环境污染较重或对生态环境可能影响重大的项目,在项目申请受理后、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前,在规定的立项批复时限内组织环评专家对项目环境影响进行评价预审,我局根据专家预审结论,进行环保立项批复,以保证在提高大企业审批服务效率的同时,防止审批失误,保证审批的质量。

五、设置大企业申报专用窗口,窗口设收文员、审批员、处室领导同时值班,随时负责大企业申请的受理、处理和解答企业疑难问题。

六、实行审批责任、承诺公开。将大企业审批时限承诺以及责任局领导、处领导、责任审批专办人员姓名、电话以及全市193家大企业名单在窗口公开,方便企业联系、了解和监督,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环保审批范文第4篇

一、统筹规划,加强协调,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工作

1、全面推动生态镇创建。按照“部级生态县”建设标准,我局进一步加强对生态镇、村创建工作的指导,提高创建效果。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学习生态县建设的先进经验;到平湖市参观农村生活污水多种处理模式;到嘉善县了解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省级生态镇创建的工作要求和考核验收规定,参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继去年澉浦镇通过省级生态镇以来,今年秦山、百步、通元已通过省级生态镇预验收,同时,澉浦镇又申报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县的生态镇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2、稳步推进生态村建设。今年上半年,会同县农经、建设、财政等部门,对去年创建的未经验收的10个生态村进行验收。年初列入生态村创建计划的12个村,将按照计划进行验收。至12月底,我县已通过验收的生态村有25个,占全县行政村的24%。

3、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我局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自去年在雪水港村和永兴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试点取得成功以来,大力推动集镇及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工作。至12月底,澉浦、百步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建成,并已投入试运行;秦山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土建工程基本结束;通元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正在建设中;沈荡镇生活污水将纳入县污水管网,设计方案正在论证中。集镇及农村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将有效改善集镇和农村的生活环境。

4、加大生态建设推动力度。出台了生态建设补助资金政策(盐环[20*]24号),生态镇补助从原先的5万元提高到15万元;全国优美乡镇建设通过验收再增补20万元;并新增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集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补助政策,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最高补助30万元。补助政策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生态村、镇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依法办事,优化服务,提高环境管理效率

1、树立环保服务意识。

一是围绕“发展”主题,服务重大项目。在依法规范的基础上,积极做好项目的全程服务,积极配合县经济发展中心做好重大项目“一站式”审批服务工作。我局特别注重对引资项目的全程服务,在对诺成化工、鼎欣钢管项目的引进中,从项目立项、技术论证、项目审批实行“一条龙”服务,努力做好项目推进工作,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二是简化审批环节,做好项目的环保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环保行政许可制度,简化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益,有力促进项目推进工作。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273个,为省、市局预审项目18个,涉及投资总额人民币764600万元,环保投资100*万元。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做好建设项目的试生产审批和环保设施的竣工验收工作,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试生产企业24家,完成“三同时”验收项目26家;核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登记139个;核准并当场办结夜间建筑施工许可34个。

三是提前介入、把好准入关。为确保引进项目的可行性,切实做到提前介入,把好准入关,今年共事前否决项目12个。认真落实环保审批的各项工作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在依法对重点污染项目严格把关基础上,对一批无污染、轻污染项目采取承诺告知制或现场审核制,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

2、落实“实事工程”,全面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

编制饮用水源保护规划。为加强饮用水源保护,保障居民安全用水,今年3月初,我局委托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编制《*县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对水源16个指标中超标严重的8项指标进行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治意见,并经政府常务会议通过。

组织实施20*年“四整治一规范”工作任务。根据《*县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年度天仙河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责任分解的通知》的精神、要求,积极开展督促检查工作,协助做好生态带建设、河道清淤、码头搬迁、城效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等实施方案的制定与落实。(1)现有工业企业污染整治。浙江恒越绢纺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已全面展开;完成*城西船舶修造厂的搬迁任务;对*常绿标准件有限公司码头、*秦丰建材综合码头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完成了*常绿标准件有限公司污染整治,该公司区域内的所有企业生产生活污水收集后入网,并取缔所有沿河排污口;粮食中转库内所有企业生产生活污水入网工程进入施工阶段;西片污水处理工程于城至沈荡段已完成投资1511万元,已铺设污水管线3835米,预计2007年初投入运行。(2)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完成了实施生态带工程的土地借用、青苗补偿、机耕路建设、农渠改造等已完成调查摸底;完成了对保护区内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及保护区东侧城郊结合部的环境卫生的勘察工作,对该区域内的企业进行调查,掌握企业垃圾处理及污水水处理的有关情况,并制定整治方案;对划入禁养、限养区域内的规模饲养户进行了畜禽存栏量的确认工作。(3)水上交通污染整治。制定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码头综合整治方案,明确了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塘官堂支线以东至*镇市河段已设置的码头在二00九年六月三十日前进行搬迁或关停。(4)河道疏浚整治。初步摸清了河道疏浚整治的工作量、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制定河道疏浚整治方案。(5)一规范工程。保护区内的标志、标牌设置方案已制定,并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及主要入境水的水质监测;完善饮用水源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积极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宣传与教育工作。

3、继续实施“123”行动方案,狠抓“六个一批”。对列入“123”污染整治行动方案中的企业,按照“六个一批”要求进行整治。对秦山工业园区的18家企业完成了限期入网任务;对*经济开发区兴达拉丝厂等6家企业实行了停产治理;完成了*嘉湖纸业有限公司、于城漂染有限公司、嘉兴中威印染有限公司、浙江银燕啤酒有限公司、*嘉湖纸业有限公司、浙江吉安纸容器有限公司、*鸳鸯丝绸印花厂、*八达印染有限公司、嘉兴市博莱特纸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限期完成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对浙江恒越绢纺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实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农药厂、*县城西船舶修造厂等两家企业基本完成搬迁任务;关闭1座水泥机立窑(城西水泥厂)。通过全面整治,有效遏制了污染反弹。

三、严格执法,强化监管,做好环保专项检查和整治行动

今年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2450人次,检查企业725厂次,发出限期改正通知书80份,现场改正通知书159份,查处违法企业70家,罚款217.3万元,实行限期治理(入网)企业18家,报政府实行停产治理企业5家,经县环境污染整治联席会议同意实行停电企业2家,取缔无证企业2家。为切实维护环保法律的严肃性,我局对去年以来没有自行履行的11起案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有力的震慑了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1、深入开展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6月份,我局会同工商、供电、发改、公安、监察等部门制定工作方案,以巩固去年专项检查成效为起点,进一步深入开展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对辖区内的重点环境案件、重点敏感区域、违规建设项目开展为期5个多月的整治工作,全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5*人次,检查排污企业507次,查处违法企业36家,向市局上报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工作简报9期,成为近年来查处力度最大的环境执法专项行动。

2、围绕重点,依法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我局积极围绕3+2污染整治方案开展环境执法,“3”是按照上级确定的“集中整治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和隐患、集中整治工业园区的环境违法问题、集中整治建设项目环境违法问题”这三个集中整治。“2”是将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整治和入网企业达标入网监管作为今年专项行动的两项重点。(1)1月份初开展“蓝箭一号”行动,分四组对63家重点污染源进行突击检查。(2)2月份对30多家化工企业进行环境安全大检查,并督促企业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做好应急防范。(3)3月份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大检查,检查100多家企事业单位,摸清了污染源现状,为编制我县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提供详实资料。(4)4-5月份开展“蓝箭二号”行动,重点查处超标入网企业,确保市联合污水处理厂通过验收性监测。(5)6月上旬开展全县拉丝酸洗企业专项整治,重点对二个工业小区的50多家污染企业进行限期入网检查。

3、加强对放射源的监督管理力度。年初,我局成立辐射环境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并召开专门工作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一年来,对全县各类放射源(密封源)进行了二次全面检查,同时,积极做好各类放射源及射线装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辐射许可证换发工作,至目前,全县16家涉源企业和有放射性装置的单位按照规定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换发辐射许可证4家。

4、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一是新开征了城镇建噪施工和服装企业生活污水的排污费征收;二是认真做好排污申报、核准工作,不漏征、少征;三是加大对污染源的监控,增加监察频率,对超标排污加大收费力度。1-12月共征收排污费8*.9万元。

5、办好,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积极办理人大、政协建议和提案,办理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17件;坚持为民办实事,及时解决各类污染纠纷,各类处理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环保“110”的及时处置率达100%。至12月底,共办理各类环境投诉8*件,其中办理12345县长公开电话投诉480件;12369环境投诉电话174件;环境“110”处警65件;来信来访环境投诉86件。

四、创新机制,加强宣传,全力营造生态*的氛围

1、开展生态环境宣传“四进”基层活动。“四进”为: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方式方法:一是印发环保科普小册子5000多份(宣传环保知识、做环保市民),发放给绿色学校的师生和广大居民,二是制作、展览图板。新制作“建设生态家园,构建和谐*”宣传图板10块,并在秦山广场和枣园社区等地进行展览,三是在学校和社区各举办环保知识讲座1次。四是进行生态环保知识竞赛,在全县绿色学校开展环保征文比赛,有97名师生获奖。五是环境监察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时送《环境保护知识读本》给企业人员。通过“四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居民的环保理念。

2、依托创绿,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我县绿色创建工作有序进行,开展了县级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已完成了3个省级绿色学校(*县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心、*县西塘桥镇元通中学、*县于城中学)和10所县级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完成了2个县级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绿色学校与绿色社区的创建,进一步浓厚了“人人参与环保,创建绿色家园”的氛围。

3、开展省级绿色公益使者和绿色小卫士活动。随着生态省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涌现出一大批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热心参与环境保护的有识之士。经各学校、社区推荐,省绿色系列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的审查评估,我县有2人被评为省级“绿色公益使者”;有5名同学评为省级“绿色小卫士”。

4、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一是在嘉兴日报*专版上刊登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的文章,刊登“六五”世界环境日彩色专版。二是向重点绿色社区、绿色学校赠送生态保护挂图10套。三是开展了“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大型横幅巡回签名和环保志愿者宣读倡议书活动,机关、学校、社区居民共500多人进行了签名活动。四是在枣园社区开展幼儿园学生环保绘画和有奖知识比赛,有300多人次参与。五是在全县绿色学校开展环保征文比赛,有97名师生获奖。通过宣传,有效增强了公民的环境意识,促进了环境保护工作。

五、夯实基础,开拓创新,逐步提升环保工作水平

1、环保监管工作机制进一步创新。为进一步加强对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的监管力度。20*年4月份,我局又建立了百名环保义务监督员制度(人民日报华东版有报道),在全县(特别是重点污染区域)聘请了一百名义务环保监督员,共同参与对企业污染治理工作的监督。

2、环保科技建设进一步加强。自去年完成王道宅界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后,我局继续加大环保科技投入力度,20*年投入共投入200多万元建设*县环境信息中心,对全县印染、化工等安装在线装置的污染企业实行实时视频监控。高科技监控手段的运用,对环境违法行为起到了有效的震慑作用,偷排、漏排和超标排放污水的违法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3、环境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为适应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形势,培养一支快速反应、上下协调联动、实战能力强的环保队伍,我局积极开展环境突发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研究,组织编写了*县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县放射源、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提高了我县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能力。

4、环境监测服务进一步拓展。充分发挥现有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优势,积极开展服务性委托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委托监测,室内环境质量监测,完成建设项目“三同时”和限期治理项目验收监测。进一步提高监测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较好完成了客户的委托监测。全年完成服务服务性环境监测收费117万元。

六、团结协作,规范管理,队伍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1、抓学习型机关建设,队伍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制定了《*县环保局创建学习型机关工作方案》和《*县环保局四项基本功训练实施方案》,在全局干部职工中掀起熟悉环保法律、法规和了解公共法律;熟知监管对象治污情况;熟悉执法程序;熟练法律文书制作四项基本功训练。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支部与县张元济图书馆签订了图书资料资源共享协议,并为职工免费办理借书证,在全局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积极抓好“四五”普法学习,鼓励干部职工进行提升学历学习、专业技能职称培训考试。通过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全局人员的理论素质、业务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四五普法”工作也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集体。

2、抓精神文明创建,队伍的凝聚力得到提升。局党组注重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到各项工作中,以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为载体,开展多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一是抓好文明结对活动。与澉浦镇南北湖村和单位所在地的枣园社区进行文明结对,赠送共建社区一套乒乓球桌,并为南北湖村提供了一套电脑和打印机,为村民委建立农民信箱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文明共建,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促进了单位文明建设。二是开展先锋示范岗活动。在全局各科室开展了以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和优异服务业绩为目标,规范工作制度,实行持牌上岗、首问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党员先锋作用得到进一步显现。三是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年初,局投入资金1万多元用于改善体育设施,建立了塑胶乒乓球室、图书阅览室和综合文体活动室等。在今年5月份市环保系统组织的乒乓球比赛中,我局获得了男子团体、男女混双和男子单打冠军;在今年“七一”机关党工委组织的“党在我心中、唱响正气歌”活动中,我局又获得二等奖。我局把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与环保各项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工、青、妇组织的作用,在全局形成了浓厚的精神文明氛围。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我局被县文明办评为创建文明单位先进单位。通过精神文明创建,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昂扬,队伍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一年来,全局干部职工向贫困地区及县慈善总会捐款17590元、捐赠衣被211件。

3、抓党风廉政建设,队伍的拒腐防变得到有效增强。

一是抓制度完善。局党组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注重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制定了《*县环保局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实施方案》(盐环党组[20*]2号),先后修订完善了《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廉政约谈制度》、《效能、纪律检查制度》等,从制度上健全反腐倡廉的预防体系,逐步完善考评惩处机制,切实做到有章可循、令行禁止、违者必究,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局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领导小组专题分析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并及时向党支部大会进行工作汇报。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规范了工作程序,有力地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

二是抓制度落实。局纪检组与全局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签订了“廉洁从政”、“廉洁自律”承诺书。在完善规范化管理的同时认真抓好制度落实,局效能、纪律检查小组定期和不定期的对环保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效率进行监督、检查。对效能建设和工作纪律进行督查考核,并与月、年度考核奖挂钩,把行政管理与经济手段相结合,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来,局纪检组已收到12人次主动上缴各类评审会的评审费和有关单位赠送的购物券和物品,共计折合人民币13700余元,并按规定进行了处理。

三是抓监督重点。针对环保工作中的项目行政审批、环境行政执法、专项环境资金使用、环境建设工程等易滋生腐败的环节,局党组作为防控重点来抓。首先是建好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建立了项目审批集体审议制、案件处理集体审议制及小型工程集体招标领导小组等体制,有效堵住滋生腐败关口;其次是推进政务公开,不断转变机关作风。完善了政务公开栏的内容,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使企业和广大群众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增强环保工作的透明度。再次是强化内部监督,一方面是设立局反腐倡廉投诉举报电话;另一方面是对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人员,按照局廉政约谈制度进行约谈,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环保审批范文第5篇

为了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矿山整治的各项要求,进一步规范矿山企业环保审批工作,现就我市矿山企业环保审批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关于矿山企业的选址

1、矿山企业不准在环境敏感区域建设。即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交通干线两侧、城市周边可视范围;风景旅游区;生态公益林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

2、不准在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的区域内建设。

3、符合环保审批“六项原则”。

二、关于矿山企业生产设备及布局原则

1、生产设备。石料破碎工序一破采用鄂式破碎机,二破采用立式破碎机。

2、布局

干法生产。石料加工设备必须全部进矿山开采区,石料装卸码头不得进行任何加工。

湿法生产。石料加工设备必须全部进矿山开采区。新开矿山和扩大规模的石料冲洗必须进矿山开采区;已建有水洗设施并不具备迁移条件的老矿,石料加工必须在矿区完成破碎过筛,码头只准配设后道清洗,不得从事其他加工,清洗废水必须闭路循环。

三、关于污染防治措施

1、粉尘治理

石料加工。矿山开采区内的石料破碎加工机组必须设置于封闭厂房内,破碎加工产生的粉尘应经强制吸风进入除尘装置处理后达标排放。

石料输送。石料输送环节应实行全程密闭防止粉尘泄漏。

石料运输。配备矿车轮胎冲洗设备,矿车驶离矿区时必须进行轮胎冲洗;矿车运输过程必须加盖密闭;矿区运输道路必须硬化,并配备洒水车辆定期洒水;运输路线应远离居民住宅,防止粉尘污染和噪声扰民。

石料堆放。石料运输码头应设置围墙为界,干料堆放须加盖棚,防止扬尘。

2、废水治理

地表径流废水。矿区及石料堆放码头四周须设立雨水截流沟,矿区及码头雨水冲刷的地表径流水须经沉淀处理后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水洗废水。采用水冲工艺的洗石废水应建立规范废水处理设施,作业范围内所有废水须循环使用。

3、固废处置

固体废弃物(采矿表层剥离土、废弃矿石及沉淀泥沙)应设置专用堆放和贮存场地,不得占用河塘、田、漾等自然环境,并妥善落实出路,防止二次污染。

四、关于生态保护措施

1、开采方式。矿山应采用台阶式开采,坚持边开采边保护的原则,尽可能减少对矿区植被的破坏。

2、加工场地。加工场地周围应进行硬化,采取绿化等环境保护措施。

3、复绿工作。闭矿后对开采区及最终边坡面、台阶底进行复绿或采取其他生态修复措施,保护好生态环境。

五、其他要求

1、船舶及码头须按照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有关要求,做好船舶生活废水及固废等污染防治措施。

环保审批范文第6篇

这位负责人介绍,环境保护部此次下放环评审批权限的建设项目共25项,主要是基础设施类和环境影响较小的项目。这些项目的环评审批权限下放后,将有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缩短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同时,环保部将继续严格跨区域流域、环境影响重大、敏感复杂建设项目的环评管理,保留这些项目的环评审批权限。这些项目既包括“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的燃煤火电、电解铝项目,存在较大环境风险的核与辐射项目,对生态影响突出的开发项目等,也包括涉及重金属排放的新建和扩建冶炼项目,以及铬盐、氰化物生产项目等。目前,环境保护部正在研究修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合理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和登记表编制范围,简化、减少部分环评审批项目,并将对环境影响小、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审批方式进行调整。

这位负责人指出,我国正处于环境敏感期和矛盾凸显期,环境影响评价越来越受公众和媒体的关注。环境保护部印发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对环评受理、审批和验收全过程“三公开”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规范了全国环保系统的环评信息的公开方式、范围、内容,为进一步加大主动公开力度,推进环评公众参与,促进环评管理民主决策打下坚实基础。

这位负责人表示,当前,在建设项目环评日常管理中,未批先建、擅自变更、弄虚作假等环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严重危害了环评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有效性。环境保护部下发的《关于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汲取了近年来环评监管的有效措施,全面提出了加大环评监管的具体要求和措施,这是环境保护部推进环评审批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环保审批范文第7篇

第一条为规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下简称“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行为,提高审批行为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是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统称。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环保总局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

第四条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审批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按照国家规定实行核准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备案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备案手续后和开工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五条环保总局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做到便民和高效。

第二章申请与受理

第六条建设单位按照环保总局公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其中,对按规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甲级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

第七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项目概况;

(二)周围环境现状;

(三)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四)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五)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六)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七)评价结论。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分别按照环保总局公布的内容、格式编制或填报。

第八条依法需要环保总局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建设单位应当向环保总局提出申请,提交下列材料,并对所有申报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申请书1份;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文字版一式8份,电子版一式2份;

(三)建设项目建议书批准文件(审批制项目)或备案准予文件(备案制项目)1份;

(四)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九条环保总局对建设单位提出的申请和提交的材料,根据情况分别作出下列处理:

(一)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回执;

(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或在5日内一次告知建设单位需要补正的内容;

(三)按照审批权限规定不属于环保总局审批的申请事项,不予受理,并告知建设单位向有关机关申请。

第十条环保总局在政府网站公布受理的建设项目信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除外。

第三章审查

第十一条环保总局受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认为需要进行技术评估的,由环境影响评估机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技术评估,组织专家评审。评估机构一般应在30日内提交评估报告,并对评估结论负责。

第十二条环保总局主要从下列方面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

(一)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项目涉及依法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该区域内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依法需要征得有关机关同意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取得该机关同意。

(二)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清洁生产标准或者要求。

(三)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布局是否符合区域、流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四)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是否满足相应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功能区划标准或要求。

(五)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能否确保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满足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涉及可能产生放射性污染的,拟采取的防治措施能否有效预防和控制放射性污染。

(六)拟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能否有效预防和控制生态破坏。

第十三条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可能严重影响项目所在地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建设项目,以及存在重大意见分歧的建设项目,环保总局可以举行听证会,听取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公开听证结果,说明对有关意见采纳或不采纳的理由。

第四章批准

第十四条符合本规定第十二条所列条件,经审查通过的建设项目,环保总局作出予以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对不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环保总局作出不予批准的决定,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环保总局在作出批准的决定前,在政府网站公示拟批准的建设项目目录,公示时间为5天。

作出批准决定后,在政府网站公告建设项目审批结果。

第十六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该项目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环保总局重新审核。

环保总局从下列方面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重新审核:

(一)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状况有无变化;

(二)原审批中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有无变化。

若上述两方面均未发生变化,环保总局作出予以核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第十七条建设单位对审批或重新审核决定有异议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章期限

第十八条环保总局应当自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60日内,收到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30日内,收到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15日内,根据审查结果,分别作出相应的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第十九条重新审核的建设项目,环保总局应当自收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之日起10日内,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环保审批范文第8篇

意见表示,环保部现行30项行政审批职能中涉及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项目20项。国家核安全局将对其中的部分职能进行合并和下放。其中,将单列的“可能造成跨省界环境影响的放射性同位素野外示踪试验审批”并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作为后者的1个子项;将有关放射性物品运输的3项行政许可合并为1项。

国家核安全局还将除军队医院外的医疗使用的Ⅰ类放射源单位、制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用放射性药物(自用)单位的辐射安全许可证审批颁发权限下放至省级环保部门。

此外,国家核安全局还将对一些行政审批项目延长有效期,如:民用核安全设备焊工、焊接操作工资格证书的有效期由3年延至4年。

国家核安全局称,优化后,核与辐射行政审批项目由20项减至17项。

就核与辐射信息公开范围,国家核安全局表示,除免予公开和属于国家保密范围的核与辐射安全信息不予公开外,其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信息均属公开范畴。

意见要求,实时公布全国自动站辐射监测数据;及时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报告等公众十分关注的文件。

同时,还将扩大群众参与,提高公众在核设施选址、建造、运行和退役等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国家核安全局称,将研究制定核设施在选址、建造、运行和退役等安全许可证审批过程中公众参与办法,确定公众参与的范围、机制和程序;建立核与辐射安全领域重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调查结果的核查办法。

环保审批范文第9篇

一、总体要求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坚持“精简、统一、高效、便民”的原则,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管理创新,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审批监管,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审批机制。利用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平台,对市本级权限内涉及两个或多个部门办理的有关行政审批事项实行“一张表格申请、统一受理送达、一网共享材料、统一承诺时限、同步审批、一章办结”的服务制度。

二、办理时限

(一)各类公司设立:以注册登记作为主要审批事项的,市工商局为主办单位,其他相关单位为协作单位,市工商局窗口负责会同相关单位实施“一章结”审批。

在行政审批事项申请人办理公司名称预先核准,提供《验资报告》后,从市工商局正式受理公司注册登记开始,其市本级行政审批“一章结”时限不超过19个工作日。

(二)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外商投资项目:政府性投资项目以立项审批、外商投资项目以核准分别作为主要审批事项的,市发展改革委为主办单位,其他相关单位为协作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窗口负责会同相关单位实施“一章结”审批。

投资项目用地需报经省政府审批的,由市国土资源局办理用地报批手续。项目选址、用地规划、工程规划方案须报市规划委员会研究,市规划委员会原则上一个月召开一次会议研究。政府性投资项目从市发展改革委窗口正式受理项目预可研报告开始,外商投资项目从市发展改革委窗口正式受理项目核准申请开始,其市本级行政审批“一章结”时限不得超过25个工作日。

(三)内资(民间)企业投资项目: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作为主要审批事项的,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为主办单位,其他相关单位为协作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窗口负责会同相关单位实施“一章结”审批。

项目用地规划、工程规划方案应事先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规划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和技术审查并报市规划委员会研究同意,从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窗口正式受理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开始,其市本级行政审批“一章结”时限不得超过25个工作日。

涉及报国务院、省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按照其公布的承诺时限,不计入市本级行政审批时限。涉及中介机构和其他服务单位办理的事项,在本市范围内,由负责审批的主管部门督促限时办结,但其办理时限不计入行政审批时限。

三、办理程序

(一)企业申请。申请人向市行政服务中心主办单位窗口提出申请,主办单位窗口应对申请所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及其办事流程实行一次性告知。对不符合申办条件的申请,由主办单位窗口出具不予受理书面决定书,并说明理由。

(二)正式受理。对符合申办条件但申报材料不齐全的申请,主办单位窗口及时通知申请人备齐申报材料,提供所缺材料清单。对符合申办条件且申报材料基本齐全的申请,主办单位窗口向申请人发放《市行政审批“一章结”申请表》以示正式受理,采集申请人和申报项目相关信息,及时向相关单位发出交办单。

(三)联办审批。各相关单位窗口接到交办单后,应及时审查申报材料,登录办件系统,启动行政审批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单位窗口无法办理而需呈送单位审批的事项应及时送达并落实限时办结。主办单位窗口负责对各相关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进度进行督促,必要时应提请市行政服务中心召开同步联办会议协调督促,实行缺席默认制。

(四)一章办结。各相关单位应在承诺时限内及时将办结的各项行政审批件(表)送主办单位窗口汇总备份,并在办件系统上登录办件结果,实行超时默认。市行政服务中心负责最终审核,加盖“市人民政府‘审核专用章”完成“一章结”流程。主办单位窗口负责通知申请人领取必需的审批证件。

以上行政审批事项所涉及市本级的行政事业及经营性收费,按“一费清”办法实施。

四、保障措施

(一)实行“保姆式”服务。市行政服务中心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值班,协调督促。各相关单位应明确领导班子成员作为申报项目“保姆式”服务的责任人,加强对办理进度的督促,确保各项行政审批事项在承诺时限内办结。

(二)实施“一张表格”申请。主办单位窗口负责发放《市行政审批“一章结”申请表》采集申请人和申报项目的相关信息,及时传递至各相关单位窗口,各相关单位的申报资料实行一网共享,避免申请人重复提供。

(三)推行首席代表制。各相关单位的承办责任人为各相关行政审批事项的首席代表,负责督促协调、跟踪落实有关审批事项的办理。各有关单位要强化责任落实,加强沟通联系,相互支持配合,切实提高窗口办事效率。

(四)实行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认制。在实施“一章结”服务过程中,相关单位不出席同步联办审批会议的或未在承诺时限内办结行政审批事项的,均视为默认许可。实行默认许可的事项由市行政服务中心责成相关单位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相关手续的办理。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五)实行网上同步告知。各相关单位的行政审批事项,通过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件系统向社会公开,实行督办和亮灯警告,让申请人及时了解行政审批进展情况,方便申请人监督。

环保审批范文第10篇

一、转变机关职能,加强宏观指导、监督和服务工作。为进一步适应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各级环保局在建设项目环境监督管理工作中要切实做好规划、协调、服务和监督。省环保局在建设项目简政放权、简化审批手续后,主要抓(1)制订法规;(2)依法对各地(市)建设项目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并对权限内管理的项目依法监督;(3)加强宏观指导、做好规划、信息服务工作。

二、下放审批权限。根据委托审批和同级审批的原则,结合我省的实际,现将国家原规定由省环保局审批的权限,除了五种情况外,全委托地(市)环保局审批。

1、委托地(市)环保局审批的项目

(1)利用外资的项目,委托福州、泉州、漳州、莆田市环保局审批总投资在三千万美元以下的项目;委托三明市、龙岩地区、南平地区、宁德地区环保局审批总投资在二千万美元以下的项目;

(2)国内基建项目,委托各地(市)环保局审批总投资二亿元以下的项目;

(3)国内技改项目,委托各地(市)审批总投资三千万元以下(原材料基础工业为五千万元以下)的项目,各地(市)“八五”技改项目规划,应经地(市)环保局审查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环保局审核。

厦门市按国家计划单列城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2、属于以下五种情况的项目,仍执行原规定的审批权限。

(1)需由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审批的项目,如列为国家和省重点的建设项目,成片土地开发项目,省属项目等;

(2)属于国家和省严格控制和限制的项目,如小纸浆厂、拆船厂以及国家环保局,海关总署(91)环管字第098号文规定的项目等;

(3)拟建在环境质量低于环境功能要求的项目或对邻近地(市)污染危害大的项目以及地(市)环保局要求省环保局审批的项目;

(4)拟建在无环境功能区划地区的项目或不符合城市环境规划功能区的项目;

上述项目,各地(市)环保局应将项目有关材料和环保初步意见报省环保局。

(5)未设有建设项目专门管理机构,如开发监督科,并配备懂技术、善管理的专职干部少于四人的地(市),仍按原审批权限管理。各地(市)环保局应将建设项目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简况(详见附表一)报省环保局,经审核后正式委托审批权。

3、各县(市、区)环保局审批权限,由地(市)环保局制订并抄报省环保局备案。

4、对委托审批的项目,当地环保局应将批复文件及其有关材料在批复三日内上报上一级环保局备查,上一级环保局在收文之日起一周内有予以纠正。凡越权审批和违反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有关规定等,将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改正直至取消委托审批资格。

三、简化审批程序:

1、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督管理从选址到竣工验收主要环节共有九个,各级环保局要重点抓好建议书阶段项目选址审查、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和环保设施竣工予验收、三道审查、审批工作,其余环节做为环保部门正常监督工作;

2、简化环评报告的编制工作。根据我省的实际,本着改革服务精神,将环评报告书(表)进行细化分类,分为环评报告简表、环评报告表、专项环评报告、环评报告书四种类型。以减少编制内容和审批程序,节约时间、经费,达到简化审批的目的,建设项目的环评报告编制可按《建设项目的环评报告书(表)编制简化表》(附表二)进行。成片土地开发项目环评编制由一种类型细化为三种类型,可按《成片土地开发项目环评报告书(表)编制简化表》(附表三)进行。

四、主动搞好服务

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应加强项目前期服务工作,做到规划先行、提早介入、主动服务、加强监督。

1、环保部门要积极协助当地政府编制市、县区域环境功能区划,重点抓好拟建成片土地开发区域的区划,区划主要内容(1)明确其环境功能性质及用途;(2)执行环境质量指标;(3)提出该区域产业政策、产品结构要求,并在地域图上标出,为加快成片土地开发项目和单一项目的审批做好准备工作。

2、抓好信息工作,加强联络员工作制度,环保部门的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应主动向外经贸委、计划、经济等部门了解项目动态,有关部门应紧密配合,让环保部门尽早知道项目的规模、拟建地点、主要工艺及主辅材料用量。

3、环保部门要积极引导建设单位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符合环境规划的区域内选址,引导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品结构的项目。

五、强化监督管理

各级环保局要依法对建设项目加强监督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各程序应达到以下要求:

1、环评报告执行率、合格率达100%;

2、环保设施竣工予验收执行率、合格率达100%;

3、项目建议书阶段拟建厂址审查率100%;

4、可行性研究审查率95%以上;

5、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审查率95%以上;

6、施工现场检查率95%以上;

7、环保设施试运行现场检查率95%以上。

上一篇:行政审批制度范文 下一篇:三维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