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监测范文

时间:2023-02-28 18:03:39

海洋环境监测

海洋环境监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海洋环境监测;人员素质;专业素质

1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分类

海洋环境监测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涵盖的内容也比较繁杂。大体上可将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分为以下几类。

1.1常规监测

此类监测又被称之为例行监测,是海洋环境监测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具体是指按照一定的要求和预先编制好的计划,定时、定点对污染源的排放情况进行测定,并根据测定结果对污染物的超标程度进行分析,评价海洋环境质量,同时预测其未来一段时期的变化趋势,为污染源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1.2应急监测

此类监测主要是指由于发生事故或突发性事件而引起海洋污染时,如赤潮、溢油、渔业污染等,对受到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区域进行监测,以此来确定污染物的性质、污染程度、波及范围、持续时间、污染后果等,并为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减少污染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损害。此外,通过应急监测,还能为海洋污染纠纷调查处理提供依据。

1.3调查性监测

此类监测具体是指由国家或是地方组织的全国海洋环境现状综合性调查及专项调查,其主要目的是对海洋环境进行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状况的监测。通过调查性监测能够及时了解并掌握海洋环境质量情况,进而作出科学的定量评价,为海洋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及相关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为行使海洋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提供技术保障。

1.4研究性监测

此类监测也被称之为专题监测,具体是指在海洋环境科学研究工作的过程中,为进一步确定或是研究某些污染物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范围、强度、危害程度、变化规律而进行的监测。研究性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为海洋环境的深入研究服务。

2海洋环境监测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2.1法律素质

海洋环境监测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能够了解、熟悉、掌握和执行有关海洋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具体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国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陆源污染物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倾倒区管理暂行规定》、《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建立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时间报告制度的通知》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2.2专业素质

海洋环境监测人员必须具备从事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以及能够正确把握和灵活运用监测技术方法的能力,具体包括:海洋化学实验室人员应具备洁净实验室使用和管理经验,能够熟练使用ICP-MS、ICP-AES和AAS,掌握海洋环境样品中金属的分析测试方法、有毒有害物质的急慢性毒性测试方法等;海洋化学研究人员和海洋生态研究人员应具有生物、化学基础,具备海滨湿地外业调查能力,掌握海滨湿地植物种类,保护和修复海滨湿地植物;海洋动力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海洋水质模拟与评价、海洋生态环境模拟研究与评价等专业能力;海域管理调查研究人员应具备海洋地质调查能力、海洋测绘能力、海域资源监测与评价能力等。

2.3心理素质

海洋环境监测人员不仅要具备一般专业技术人员的心理素质,还要具备适应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目的、任务、特点要求的特殊心理素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海洋环境监测人员要具备适应海洋气候、温度、环境的能力,具备人际关系适应能力以及独立完成海洋监测工作的能力;二是健全的人格。海洋环境监测人员要具备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做事有始有终,处事待人果断;三是稳定的情绪。海洋环境监测人员要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避免恐惧、紧张、忧郁、沮丧等负面情绪对监测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四是健全的思维。海洋环境监测人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推理判断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4职业道德素质

海洋环境监测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工作中形成正确的责任观和大局观,以及较强的海洋环保危机意识、海洋评价服务意识、海洋监测质量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海洋环境监测人员要始终保持爱岗敬业、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重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自觉遵守监测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3提高海洋环境监测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

3.1优化海洋环境监测人才队伍结构

为了进一步提升海洋环境监测人员的整体素质,应当对其人才队伍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其一,要逐步增加专业人才的引进数量,并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和范围,采取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方式,同时,为留住人才,应给予其优厚的待遇。其二,要大力引进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人才,尤其是中青年高层次人才,为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员保障。其三,应当尽可能地使人才队伍结构覆盖到全部业务领域,并保证专业技术人员的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3.2创新海洋环境监测人才管理机制

要从根本上提高海洋环境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对人才管理机制进行不断创新,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应当建立健全并贯彻落实海洋环境专业人员资质管理制度,借此来规范海洋环境监测人员队伍管理。其二,应当对人才使用机制进行创新,构建起跨部门、跨机构的专家团队,从容应对各类突发性海洋环境事故,从而将事故的影响范围及损失将至最低。其三,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海洋环境监测专业技术竞技、业务评比、技能考核等,借助上述活动,形成一种开放合作的良性竞争氛围,以此来促进海洋环境监测人员素质的提升。其四,建立并逐步完善针对海洋环境监测人员的职称评定及保障制度,并适当增加专业岗位的比例。其五,建立起以实际工作绩效为标准的人才评价和奖惩制度,并对现有的人才流动机制加以进一步完善,这样不但增强专业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还能达到留住人才的目的。

3.3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人员培训

大量的实践表明,培训是提升人员素质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鉴于此,有必要不断加强对海洋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工作,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构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海洋环境监测人员专业培训机制,全面开展技术人员定期培训工作,并进一步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力度,可由国家及海区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全权负责重点和难点技术方面的培训。其二,组建起由海洋环境监测机构、科研院所、业务中心以及相关部门相联合的专业培训团队,借此来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为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其三,可以通过强化重点专项监测技术和交流与研讨来提升监测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其四,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如视频、远程教育等,提升专业培训效果。同时,还应不断扩大专业监测人员深造和接受再教育的机会,为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4结语

海洋环境监测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成效。为此,必须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监测人员综合素质,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健全人才管理制度和培训制度,力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海洋环境监测人才队伍,从而促进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事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军成,夏锡荣,纪灵.海洋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4).

[2] 苏晖.浅谈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及其质量管理关键环节[J].海洋信息,2013(2).

[3] 姜军成,曲琳,宁璇璇.浅谈基层海洋环境监测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3).

[4] 马春生,潘红,周洪英.发展海洋环境监测的意义和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1).

[5] 董铮,王琳,田芳.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证积分管理制度初探[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4(6).

[6] 贺晶.浅谈环境应急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1).

海洋环境监测范文第2篇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事业有了一定成就,但在管理制度、质量控制、技术支撑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不利于长足发展。

1.1缺乏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时效性、技术性及综合性均较强,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严格的管理下才可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然而,我国当前的海洋监测管理体系仍不够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海洋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所以,迫切需要建立并健全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制度,内容应包括对海洋环境监测的职能及任务、海洋环境监测人的考核及持证上岗、海洋环境监测网络的完善与管理、海洋灾害及海洋污染事故损害评估等问题进行规范。

1.2监测人员专业技能低海洋环境监测主要以海水、水文地质、大气为勘查对象,监测环境大多较恶劣,且设备成本及运行成本均较高。受资金问题限制,许多监测设备不能及时更新与升级,不利于监测工作的进步。除此之外,受工作环境艰苦、薪金待遇等因素制约,监测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不佳,大多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技能,或者是未经过任何专业培训,对很多监测手段并不熟悉,工作水平及效率不高。

1.3技术支撑落后现阶段,我国在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方面仍欠缺一套长效机制,且无固定经费来源。近几年,国家海洋监测中心在新监测技术方法的研究开发中取得了一定进步,比如容量总量控制区监测技术、病虫害检测技术、难降解有机物分析技术、生理与遗传学指标监测技术、赤潮毒素与贝毒监测技术等。然而,许多技术还处于试验阶段,并未真正进入使用阶段,故也就未形成完善的技术标准与规范。由于缺乏强硬的技术支撑,监测工作的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

1.4缺乏新的监测网络近几年,全海网工作进展呈滑坡趋势,以网络组织开展的监测工作也呈弱化态势,这种情况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全海网的发展要求。在沿海省市已相继建立相应的海洋环境监测机构情况下,重组全海网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2.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对策

2.1加大法制建设力度,完善海洋环境监测管理制度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部应重视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海洋环境监测的管理制度,切实履行好国家赋予的管理海洋环境监测的有关职责,并认真落实各项国家进行的重要措施,加大对监测行为的规范力度,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保持良好的监测秩序。同时,还要加大对全国海洋监测工作的统一管理力度,重点在宏观指导、规范协调、依法协调等方面。各省市区的海洋厅局、环境保护厅局应严格按照国家指导,统一监督并管理本辖区的海洋监测工作。在监测管理上,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部与各地方厅局应做到“层次清晰、相互衔接、协调一致、互相呼应”,确保监测管理工作往统一、系统及整体方向发展,不断强化管理体制的核心。以此为基础,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协调,不断提高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水平。此外,还要尽快建立并健全各项关于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制度,包括海洋监测报告制度、海洋监测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海洋环境监测有偿服务制度等。

2.2重视人才培训,建设高素质的监测队伍现阶段,在海洋环境监测队伍中,许多工作人员存在知识陈旧、专业结构不全及技能较低等不足。针对这个现象,应根据监测业务体系的具体层次,并结合监测中涉及的生物、地理、化学、华宁管理、地质等学科,再按照相应的比例要求,组建一支新的海洋环境监测队伍。同时,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或措施,如提高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提供到国外进修的发展机会等,积极引进先进人才,提高监测队伍的整体水平。不但要重视人才的引进,也要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养,比如定期进行相应的知识教育、选送工作人员到国内外进行学术交流或培训等。通过实施这一系列的措施,监测人员的工作水平及效率将有很大提升,为适应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加大质量控制与管理力度良好的制度是取得良好管理效果的前提,故首先要完善各种质量管理体制。这就要求各级监测机构领导者应从思想上重视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采取措施落实。所以,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应把各种质量控制及管理工作列入到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的方案中,使其制度化、业务化。各海区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水平。

2.4加强新海洋环境监测网的建设结合我国当前的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发展情况,应建设一个以国家海洋局直属监测系统与地方监测系统为主体,并结合交通、环保、石油、海军、水利等部门的监测机构,形成一个中央和地方的合理分工、相互协调的高效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络。此外,各沿海省市区也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吸收相关部门的监测力量,积极建设本辖区的监测网络。2.5实现海洋环境监测资料共享,不断提升服务能力若想提升服务能力,重点在于实现海洋环境监测资料的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所以,工作人员应严格根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开展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强化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不断提升信息产品的加工与服务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此外,还要制定有效的资料共享机制,实现资料共享,并注意保持对监测资料的有效管理,预防资料的丢失、损害。

3.小结

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较强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科目多。然而,在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水平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也不利于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所以,相关单位应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原因,并根据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发展方向,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推动海洋开发与利用工作的不断前进。

海洋环境监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海洋环境监测;环境治理;对策;方案

引言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导致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了寻求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 保护平衡发展,我们必须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已取获得了一系列的优异成就,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监测人员的技术和能力也急需增强,监测网络与资金投入存在很大的难题,这就限制海洋环境监测的进一步发展和进一步成长。看到这些现状,我们也需要对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进行探讨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促进中国海洋经济特别是南海沿岸城市经济和海洋生态环境平衡和谐的发展,从而不断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提升。

1.南海海洋环境监测的现状

伴随着我国海洋视野的不断发展,我国南海海洋环境监测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然而,仍然在一些方面亟待提升,我们也就南海海洋环境监测的现状进行分析,更加全方位地考虑情况。

1.1管理制度不健全

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是一种具体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和治理系统,唯有不断规范治理体系,才能够确保南海海洋监测的进一步发展。然而,我国现今海洋监测管理体系还有待提高,针对这一现状,我们也需要不断建立健全一套完整有效的制度,从而促进海洋监测的提升和发展,坚持规范海洋环境监测的进一步提升,促进海洋环境的进一步监管,不断促进海洋事故和海洋污染等灾害的评估与发现。

1.2监测人员专业技能有限

当今我国的海洋监测环境仍然处于一种不稳定的情况,而且具有较大的监测成本,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资金困扰。面临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南海海洋环境监测人员专业技能方面还有待提升,监测人才的团队建设不足,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监测人员没有管理的技能和经验,工作能力不强。

1.3技术支撑不足

在当今阶段,我国海洋监测环境的技术仍然有一定的问题,需要建立一套发展的机制。在近些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仍然有各种技术问题,技术支撑不足。以网络组织开展的监测工作也呈弱化态势,这种情况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全监测网络的发展要求。

2.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对策

2.1全面构建海洋的管理制度

面临国家海洋环境监测的一系列问题,我国海洋监测也需要不断提升管理制度,国家也应当统筹兼顾,不断提升法制建设,促进管理制度的提升和发展,不断加强海洋管理的调理和法案,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制举措,在执法力度上做好监测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重视海洋监测的管理和监测系统,促进海洋方面的统筹兼顾和全面发展,在国家的大政方针之下,按照规定的方式,建立“层次清晰、相互衔接、协调一致、互相呼应”的管理模式,建立并健全各项关于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制度,促进海洋的进一步发展。

2.2加大人才培养的关键力度

面对我国海洋的专业人才不足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专业技能不扎实、不过硬,人才的知识储备不足等情况,会带来管理制度上的不稳定和不完善,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也需要不断加强对于人才力量的培养,看到促进人才发展的方式和方法,把握好南海海洋领域管理问题所涉及到的生物、物理、化学、地理、数学等一系列的专业化问题,打造出一支专业经验过硬的高素质团队。

在做好人才建设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对于人才的进一步发展做好相应的补贴,在一些政策上不断提升监测人员的薪酬待遇,为他们提供更多深造的机遇,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不断从国外引进,向国外输送更多的精英人才,不断促进知识与人才的交流,通过长期的交流和培训,促进监测人员的工作水平及效率的进步和提升,为适应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

2.3加大质量控制与管理力度

良好的制度是取得良好管理效果的前提,故首先要完善各种质量管理体制。我们需要不断促进对于管理者的培育和培养,加大各级组织对于质量的监控力度,实现制度的一体化,促进一系列的实践工作的有效开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国家海洋环境工作的制度化和优质化,不断促进质量管理和水平掌控,为南海海洋环境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3.结语

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重c工程,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技能,提升服务能力,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不断促进海洋环境监测资料的共享,促进数据的管理和利用,不断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南海海洋环境监测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不断正视自身的问题,看到解决的途径和路径,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推动我国海洋事业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宝峰,时文博,王秀芹,王娟娟,王德兴.浅谈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及改进措施[J].天津水产,2013(01):19-22.

海洋环境监测范文第4篇

海洋环境监测报告编写完成后应立即启动审核程序,尽快完成报告的审核工作,报批准人批准后对外。一般来说,监测报告的审核程序包括以下几个工作环节。

1.1成立内部审核专家组由本机构具有一定资质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审核人员组成,也可聘任外单位的专家人员。

1.2报告审核根据监测报告性质和类型,一般可采取会议审核和咨询审核两种方式。对于监测内容较全、涉及专业面广的重要的大型海洋环境监测报告,采用会议审核的方式进行全面、详细和严肃的审查,会上充分讨论后最终形成书面修改意见,根据意见组织编写人员逐条修改,完善监测报告;而对于监测内容较少的小型监测报告,可采用咨询审核的方式进行内部技术审查,收集各审核专家的书面修改意见后,由报告编写人员按要求进行修改。

1.3报告批准与经过反复多次的慎重审核、修改和完善后,送报告批准人(一般为监测机构负责人或者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对外或者提交委托人。

1.4监测数据审核程序监测数据是高质量的海洋环境监测报告的前提和保障,是监测报告编写工作重要的基础资料之一。针对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审核,则应按计量认证的有关规定要求实行“三级”审核程序。一审:由质量监督员(或科室负责人)对编制人员签字后的《检测报告》、原始记录进行审核。二审:由数据审核(或质控)部门对《检测报告》、原始记录进行审核,对不合格的《检测报告》或者数据记录应附修改意见后退回,并要求重新编制,必要时则应重新开展实验室分析工作、甚至重新开展监测工作。三审:由监测机构实验室授权签字人对《检测报告》进行最后审核,审核结果无误,签字后(并明示其职务)进行结果的报告。

2审核人员资质

审核专家组一般由3~5名具备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组成,能覆盖监测报告涉及的各专业领域,如海洋化学、物理海洋、海洋生物生态、海洋地质、海洋测绘等。审核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工作经历,长期连续从事海洋环境监测工作达8年以上;熟悉和掌握海洋环境监测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标准、方法;具备对监测结果作出相应评价的判断能力。监测报告批准人(授权签字人)应具备相应的工作经历;具备相应的职责权利;熟悉或掌握检测技术及实验室体系管理程序;熟悉或掌握所承担签字领域的相应技术标准方法;熟悉监测报告的审核签发程序;具备对检测结果作出相应评价、判断、分析和推理能力;熟悉和掌握海洋环境监测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标准、方法等。

3审核内容

3.1监测工作的规范性

监测方案设计是否合理和具有针对性,包括:监测频率、监测内容与项目、采样方法、站点布设、评价方法等;根据不同的海洋工程性质正确选取监测内容与项目,根据污染特征物正确选取评价因子。具体应以国家海洋局颁布实施的各监测技术规程为审核依据,如《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海洋倾倒区选划技术导则》《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技术规程》《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和《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监测技术规程》等。

3.2监测报告的数据

3.2.1数据的可靠性采样分析人员是否持有上岗证;实验室分析仪器设备是否经过计量检定并在有效期内;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方法应优先使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指定方法,如使用非标准方法(仪器说明书、自行研究设计),在使用前应经过方法确认。以上均为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和提高监测数据出门合格率的必要条件。数据处理要符合方法标准规范的要求,按照规范进行数值修约和保留有效数字,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符号规定、名词术语应按标准规定的称谓。监测数据的计算公式、统计和评价方法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如监测项目有未检出现象时应按约定的方法进行统计和计算,对可疑数据、离群数据和异常值是否按《海洋监测规范》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判别等。各项质控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如空白值、精密度、准确度是否都在技术文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

3.2.2数据的相关性结合现场采样情况,分析在同一站位、同一次监测中,不同项目的监测结果与其相互关系项是否吻合、数据逻辑关系是否合理,从而分析和判断数据的可靠性。如某些研究表明,在海洋环境中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以及生化需氧量(BOD)3项参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同一水样中COD>CODMn,COD>BOD5,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之和小于总氮浓度。充分利用各监测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使数据审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临界性数据要进行详细的审核,即对环境标准附近的监测数据进行全面细致的复查,防止由于小的失误,导致监测结果质的变化。

3.3监测报告的内容

各监测技术规程、导则等技术文件的规定均有具体的编写内容要求,如《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海洋倾倒区选划技术导则》《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技术规程》和《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等都对报告的内容作出了规范性规定。但是,依据海洋工程或者监测工作的特点和监测的具体内容,可对个别章节和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对于监测报告内容的审核,应严格按要求执行审查,各章节内容必须严格要求做到与技术文件规定的报告内容一一对应,求全不缺;数据要翔实,分析要透彻,论述要求既要有深度,还要有广度,纵横结合,论证充分;各章节间应相互联系,前后不矛盾,思路清晰,逻辑严谨;文字表述要求做到,文字简练,意思明确,语句通顺。

3.4测报告格式的统一性

监测报告的格式应按照各监测技术规程、导则等技术文件规定的要求统一编制,审核时按要求执行。监测报告文本外形尺寸为A4(210mm×297mm),封面各行文字间距应适宜,整体保持美观;封里1分行写清:报告编制单位、编制单位负责人、单位技术负责人、监测项目负责人、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等;封里2一般为监测机构的资质证书彩印件(A4规格),《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等大型报告还应有封里3(各专题报告名称、协作单位全称、负责人)和封里4(报告各个章节的编制人、审核人)。监测报告最后还应有附件、附录、参考文献等。

3.5监测报告与合同规范的符合性

审核监测报告与合同规范是否符合,主要包括:监测项目是否完整;监测方法是否为规范规定的标准方法,如使用非标准方法是否经过客户的确认;分包项目是否经过客户同意,监测报告中是否明确说明;合同中客户要求的其他信息是否在报告中体现;非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项目在监测报告使用计量认证章(CMA)时,必须标注清楚等。56监测报告结论的正确性和评价的合理性海洋环境监测报告结论部分的审核,应把握结论与建议是否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基本要求。结论应做到:文字简洁、条理清晰、用词准确、语句通顺、层次分明、篇幅不宜过长,建议要结合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工作措施,到位,可行,可操作性强。(2)客观、公正。应在全面分析各项目监测数据和充分论述、概括、总结全部监测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给出结论。(3)观点明确、科学准确。根据监测数据和适用的评价标准,得出合理的结论,观点表述清晰、准确、完整,用语要明确规范,不用“可能”“大概”“基本上”等模糊语言,并尽量减少产生误解和误用的可能。

海洋环境监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联网;海洋监测系统;可行性;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6)04-0020-01

引言

随着我国蓝海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水养殖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沿海养殖场及育苗场发展迅速。最近几年我国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严重,各大海水养殖场遭遇“冷水团”,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海洋监测范围大,不易监测,针对此现状,本项目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以便更有效的监测海洋环境,节省人工监测成本。此项目利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及相关信息发送给上位机软件接收系统,以便对海水中各项实时参数进行监测,反馈信息预测海洋各项指标发展动态。

1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蓝海经济以及环渤海经济圈国家战略的快速推进,并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海水养殖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近海网箱养殖海产品更接近原生态,该养殖方式逐渐成为海水养殖的首选。但对海水养殖中为促进养殖生物的生长所使用的大量饵料和化学品若不加以监管,将加剧邻近海域的水质污染,并引发赤潮等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从而造成“失海”现象。由于海水养殖面积大、分散度高等特点,人工监测成本高,监管难度较大。如何将空间分布的养殖区域进行统一化监管,缩短空间距离,这是海水养殖产业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难题。近年来,物联网相关技术快速发展,使得解决这些难题有了一定的技术支持。随着芯片成本的降低,低功耗芯片的发展越来越成熟。近海的手机信号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给海上数据传输提供了通信保障。远距离供电方案可采用太阳能供电或移动电源供电方式,移动电源可为单片机供电数月至半年左右,能够满足供电需求。

2方案设计与研究

根据项目实际需求,所设计的系统原始架构图如图1所示。

2.1感知层

根据实用及成本考虑,感知层可采用STM32单片机,设计两路电压输入和两路电流输入,一路RS485及一路CAN接口。单片机的选用主要考虑到STM32的低功耗和低成本特性。由于海洋环境监测的特殊性,只需对每天的特定时段进行采集,所以单片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处于休眠状态,STM32可以满足休眠功能的需要。采集接口的设计原则为够用即可,适当扩展。设计主要采集海水中的温度,根据特殊需要可以增加pH值、含氧量等传感数据的采集。

2.2网络层

网络层采用GPRS、ZigBee与北斗导航相结合的无线网络通信方式。考虑到海上手机信号的覆盖和信息传输量小等特点,远程数据传输以GPRS为主,北斗导航通信为辅的设计方案。对于局域密集型采集采用ZigBee局域网通信,由汇集节点通过远程数据传输方式,将数据发送至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将通过有线及无线的方式将相关数据展示在平台或手机上。

2.3应用层

应用层中主要的功能有数据汇总,数据分析及展示,手机端数据查询。使用C#开发数据接收端程序,使用Socket编程实现服务器端程序开发,将接收数据存储在相应数据库中。使用B/S模式开发Web服务程序,将所需数据通过Web界面显示出来,这样就可以在电脑和手机等相关设备中实现跨平台展示。

3结语

此方案是为海上恶劣条件下,数据远程采集及处理而设计。通过多种模式采集,将有线与无线等布网方式相结合,将局域无线网与广域无线网相结合,使用了跨平台等应用开发技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能海洋环境监测中,优势明显,相关技术很成熟。此系统在提供了海洋环境相关数据的同时,能够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发出海洋环境相关预警。

参考文献

[1]钱志鸿,王义君.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J].电子学报,2012,40(5):1023-1029.

[2]孙康,周武,王耕.辽宁省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1):91-95.

[3]朱鹏,孙姚佳代.物联网信息化技术_水产养殖业的创新革命[J].科学养鱼,2015(1):2-4.

[4]DayuHe.TheZigBeeWirelessSensorNetworkinmedicalcareapplications[J].ComputersandElectronicsinAgriculture,2010,83(100):497-500.

海洋环境监测范文第6篇

[关键词]海洋环境 监测 海洋渔业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231-01

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辽宁省的庄河地区,为了发展好本地区的海洋渔业,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非常重视海洋环境的监测工作,力图营建安全、环保的蓝色海洋。庄河地区的水产技术推广部门,为当地海洋渔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一、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工作

海水养殖的重点内容就是海洋环境的水质监测,辽宁省庄河地区的海洋和渔业监测中心,有着世界上比较先进的监测仪器。比如,为了更好的监测海洋中的重金属含量和药物的残留状况,就从国外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ICPMS仪器。利用这种仪器监测海水中重金属的含量,监测限比较低,基本上能达到微克的程度。

1.设置疫病防治测报点

庄河地区的海水养殖产品中,主抓海参的防治监测,当然也不放松对海蜇和虾的监测工作。基本上是每月监测养殖户的养殖池塘两次。检测的内容有酸碱度、溶解氧、盐度、水温、硝酸盐氮、氨氮以及浮游植物等。当疫病防治测报点发现问题或者有养殖户发现水质有不好苗头时,水产技术推广站的专业人员就会马上到发现问题的水域,及时的帮助养殖户解决水质指标异常现象,以及海蜇或者海参在养殖中出现的生长缓慢、腐皮综合症等问题。同时,监测站的专家还认真的指导海产品养殖户,对养殖池内水质环境的管理和调节。

2.建成无人机航空检测基地

2012年的时候,我国的国家海洋局提出在沿海省市建立无人机航空监测基地,辽宁省的海洋和渔业厅研究决定,在大连庄河的蛤蜊岛建设无人机航空检测基地。无人机航空检测基地建成后,当沿海地区突发事件时,有关的专业人员就会第一时间奔赴海域现场。这种现代化的海洋监测管理手段,对治理修复海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海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海洋环境的保护,以及快速的发现和了解海面溢油和海冰状况,都可以进行实时的监测,提高了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

二、大力发展海洋渔业

由于庄河地区加强了海洋环境的监测工作,实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消除,因而周边地区的海域海水各项指标都很正常,非常适合海洋渔业的大力发展。2009年的时候,曾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庄河地区这几年,不断发展自己的现代化特色渔业,提出打造东北海洋城的构想,并且做深做活海洋渔业,开拓欧美国际市场。

1.发展现代特色渔业,打造东北海洋城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就是沿海地区的渔业发展。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有个以发展现代化特色渔业的海滨城市,那就是辽宁省大连的庄河了。这些年,庄河市正在营建都市型的现代化渔业经济,就是集品牌、生态和特色为一体的渔业经济。若想做到这点,就得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水产品养殖户在苗种培育阶段,一定要保证苗种的无公害。其次,养殖户一定要时刻关注养殖池的环境建设,疫病防治站的监测人员,免费定时定点的对养殖户的养殖池进行监测。最后,在水产品的流通环节方面,力图达到保质保量,这是渔业生产的关口。同时,庄河市在海洋渔业发展中,广泛推广科技的创新技术,总之,庄河市的渔业龙头企业是海参的养殖,在海参养殖业的带动下,庄河地区的渔业经济正蒸蒸日上。在此基础上,庄河市市政府的相关部门,打算在庄河建成辽宁省的海洋产业区,并把庄河市打造成现代渔业的海洋城。

2.做深做活海洋渔业,开拓欧美国际市场

庄河海洋渔业的主打品牌是贝类养殖,这些年,贝类养殖业逐步由浅海向深海过渡,渔业产品的加工行业也由最初的加工业向终极商品转变。庄河市政府的相关部门提出了“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解决养殖户棘手的贝类人工育苗技术,庄河特意建立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贝类育苗室,恢复了庄河地区贝类养殖的优势资源,同时,庄河市还下大力气,投入近千万元,用于当地海洋环境的治理。在渔业发展方面,庄河市重视科技的创新把浅滩的杂色蛤养殖推向深海,实现贝类养殖技术的重大转变。以往的浅滩养殖有很多弊端,比如,贝类的抗风力较弱,病虫害也多,贝类的死亡率比较高。而深海养殖,就可以避免这些缺点。深海养殖的好处很多,比如,不怕自然风暴的侵扰,水质没有受到任何的污染,非常有利于贝类的生长,另外,深海养殖贝类,还可以把赤潮现象消灭掉。那是因为,养殖在深海的贝类,把赤潮中的生物当作了自己的食物。这样一来,赤潮中的生物反而促进了贝类的生长繁殖。可见,深海养殖贝类,不仅净化了海域的水质,还改变着海洋的环境,起到了环境保护的作用。因而,这些年,庄河海域里的鱼和虾逐渐的丰富了起来,随之而来的就是水产品加工业的繁荣发展。庄河的河豚鱼罐头和调味杂色蛤等品牌食品,深受国内外顾客的欢迎。目前,庄河的渔业产品已经打开了欧美国际市场。

三、结语

广阔的蓝色海洋,孕育了丰富的可用资源,海洋渔业是国家经济发展主产业之一,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工作,可以保护海洋的环境,为海洋渔业的发展提供保障。辽宁省的渔业经济大市庄河,在发展海洋渔业、进行海洋环境监测方面,做出了表率的作用,也取得了很好地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练兴常;整治陆源污染净化海洋环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年01期.

[2]廖再文,保护海洋环境建设和谐海洋[J];中国远洋航务,2008年02期.

[3]兰红燕;浅析我国海洋环境污染及防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海洋环境监测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海洋环境;环境监测;数据库设计

中图分类号:P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21-065-01

当今海洋资源被我们广泛所利用,随之而来的是海洋的污染及其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对海洋环境的现状进行有效的监测管理,才能更好的保护海洋资源环境。海洋环境监测是海洋环境保护的“哨兵”和“耳目”,是关系到海洋环境保护事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防止和消除海洋环境污染,减少损害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对个海洋区域维权的开展,渔业,石油等生产活动的不断扩大,长期的,实时的检测海洋环境数据,合理的统计数据分析,将为我国开展可持续发展战略,解决海洋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活动提供可靠有效地数据基础,为海洋区域的灾害预防,解读海洋水文气象变化,监测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1 系统组成及数据库设计

1.1 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组成

海洋环境检测系统主要由海洋环境监测站、数据中心、业务应用平台三部分组成。安装在海洋沿岸及其附属平台上的海洋环境监测站,包含一系列数据采集、接收、保存的计算机终端,可以实时检测海洋环境观测数据,这些计算机终端通过海洋岸站与区域中心之间的数据专线或者无线传输网络将数据发送至中心数据库。经过业务应用系统的处理,不同用户可以通过web浏览器交互查询调阅单个或多个、实时的或历史的监测资料以及统计数据,业务平台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基础应用平台对设备进行监控,对业务型用户进行授权管理。

1.2 数据库选型

海洋环境监测系统以数据服务和数据分析为主要业务,因此合理高效的数据库设计是系统建设成功的关键之一。稳定,高效,二次开发友好,安全是超大数据量数据库选型的关键点。

中心数据库拟采用Oracle数据库。Oracle数据库属于关系型数据库,能在所有主流平台上运行,并完全支持所有的工业标准,采用完全开放策略,并提供了基于角色(ROLE)分工的安全保密管理,在数据库管理功能、完整性检查、安全性、一致性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Oracle提供了与第三代高级语言的接口软件PRO*系列,能在C,C++等主语言中嵌入SQL语句及过程化(PL/SQL)语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操纵,加上它有许多优秀的前台开发工具如 POWER BUILD、SQL*FORMS、VISIA BASIC 等,可以快速开发生成基于客户端PC 平台的应用程序,并具有良好的移植性。

Oracle提供了新的分布式数据库能力,可通过网络较方便地读写远端数据库里的数据,并有对称复制的技术。能够有效应对灾难,快速恢复生产能力。

1.3 数据库模块划分

海洋环境检测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用户模块,权限管理模块,系统设置模块,日志模块,数据检测模块和预警通知模块。

1.4 数据库表设计

1.4.1 数据检测模块

数据监测模块为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的核心模块,存储了该系统核心的数据,是系统业务的基石。本模块主要包括实时数据表,日记录表,其相关联的表包括监测站信息表,监测要素信息表,监测项目表等,各表关系及详细信息。

1.4.2 系统设置模块

系统设置模块主要用来设定系统运行时的基础数据,包括站点信息表,监测设置表,系统参数设置表等。站点信息表保存各区域中监测站的序号,地理位置,检测项目,风速风向仪高度等资料数据,每个监测站可监测多个项目。监测设置表保存各站点监测的个性化设置,如监测人员,维修人员,监测时段等等。系统参数设置表保存整个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的参数,如访问时间,最大使用内存,最大连接数,日志文件大小等。

1.4.3 日志模块

日志模块用来记录系统运行状况,包括各监测站点运行日志和业务系统运行日志两个部分。监测站点日志包括站点运行日志表和站点维护信息表,其中站点日志表主要记录站点运行状态,如站点实际开始监测时间,实际结束监测时间,运行状况,终端良好率等,站点维护信息表主要记录站点维护信息,如维护人员,维护时间,维护内容,维护费用等。业务系统日志包括Web应用服务器日志和系统运行错误日志。前者可以通过配置Web应用服务器自身日志模块来实现,无需将能大量日志记录保存到数据库中。后者即系统运行错误表主要记录系统运行发生的错误信息,错误堆栈,错误时间等,为系统维护人员排除错误提供决策信息。该表信息简单,不再详述。

1.4.4 预警通知模块

预警通知模块用来对需要通知用户或者管理员的业务逻辑进行监控,促进用户在合理的时间完成各项任务,并可以对可能发生的不良情况提前预料和反馈。

基于上述流程,该模块包括通知表,预警规则表,邮件表。其中通知表和邮件表用来保存发送到用户的通知或邮件,而这相对简单,不再详述。

预警表主要字段包括rule_id,rule_name,rule_desc,rule_type,interval_date,weekend_include_flag,status,start_date,weekend_include_flag,status,start_date,end_date,WHO。

1.4.5 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主要记录所用系统的使用用户信息。该模块包括用户信息表,系统部门表和用户部门分配表,表间关系和表详细信息

2 结束语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库及WEB 应用平台设计界面友好明了、操作简单通用、数据全面丰富、特别是动态潮汐、风况等要素演变曲线,能极大方便预报员的日常预报及工程设计管理人员使用,不但可以拓宽资料的应用范围,而且能实现多站数据集中,多单位共享,满足了用户的不同需求,在海洋环境预报,及防灾减灾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海洋环境监测范文第8篇

关键词:物联网;海洋监测系统;可行性;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6)04-00-01

0 引 言

随着我国蓝海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水养殖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沿海养殖场及育苗场发展迅速。最近几年我国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严重,各大海水养殖场遭遇“冷水团”,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海洋监测范围大,不易监测,针对此现状,本项目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以便更有效的监测海洋环境,节省人工监测成本。此项目利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及相关信息发送给上位机软件接收系统,以便对海水中各项实时参数进行监测,反馈信息预测海洋各项指标发展动态。

1 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蓝海经济以及环渤海经济圈国家战略的快速推进,并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海水养殖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近海网箱养殖海产品更接近原生态,该养殖方式逐渐成为海水养殖的首选。但对海水养殖中为促进养殖生物的生长所使用的大量饵料和化学品若不加以监管,将加剧邻近海域的水质污染,并引发赤潮等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从而造成“失海”现象。

由于海水养殖面积大、分散度高等特点,人工监测成本高,监管难度较大。如何将空间分布的养殖区域进行统一化监管,缩短空间距离,这是海水养殖产业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难题。近年来,物联网相关技术快速发展,使得解决这些难题有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随着芯片成本的降低,低功耗芯片的发展越来越成熟。近海的手机信号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给海上数据传输提供了通信保障。远距离供电方案可采用太阳能供电或移动电源供电方式,移动电源可为单片机供电数月至半年左右,能够满足供电需求。

2 方案设计与研究

根据项目实际需求,所设计的系统原始架构图如图1所示。

2.1 感知层

根据实用及成本考虑,感知层可采用STM32单片机,设计两路电压输入和两路电流输入,一路RS 485及一路CAN接口。单片机的选用主要考虑到STM32的低功耗和低成本特性。由于海洋环境监测的特殊性,只需对每天的特定时段进行采集,所以单片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处于休眠状态,STM32可以满足休眠功能的需要。采集接口的设计原则为够用即可,适当扩展。设计主要采集海水中的温度,根据特殊需要可以增加pH值、含氧量等传感数据的采集。

2.2 网络层

网络层采用GPRS、ZigBee与北斗导航相结合的无线网络通信方式。

考虑到海上手机信号的覆盖和信息传输量小等特点,远程数据传输以GPRS为主,北斗导航通信为辅的设计方案。对于局域密集型采集采用ZigBee局域网通信,由汇集节点通过远程数据传输方式,将数据发送至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将通过有线及无线的方式将相关数据展示在平台或手机上。

2.3 应用层

应用层中主要的功能有数据汇总,数据分析及展示,手机端数据查询。

使用C#开发数据接收端程序,使用Socket编程实现服务器端程序开发,将接收数据存储在相应数据库中。使用B/S模式开发Web服务程序,将所需数据通过Web界面显示出来,这样就可以在电脑和手机等相关设备中实现跨平台展示。

3 结 语

此方案是为海上恶劣条件下,数据远程采集及处理而设计。通过多种模式采集,将有线与无线等布网方式相结合,将局域无线网与广域无线网相结合,使用了跨平台等应用开发技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能海洋环境监测中,优势明显,相关技术很成熟。此系统在提供了海洋环境相关数据的同时,能够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发出海洋环境相关预警。

参考文献

[1]钱志鸿,王义君.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J].电子学报,2012,40 (5):1023-1029.

[2]孙康,周武,王耕.辽宁省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1):91-95.

[3]朱鹏,孙姚佳代.物联网信息化技术_水产养殖业的创新革命[J].科学养鱼,2015(1):2-4.

海洋环境监测范文第9篇

关键词: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形势;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X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6-0100-02

1 引言

我国海岸线漫长,海洋资源丰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都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为了将我国发展成为世界海洋强国,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沿海经济区的发展建设工作,积极鼓励合理开发沿海城市海洋资源,同时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和检测工作也十分重视。但是,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较其他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虽然在长期的发展中,我国的海洋监测工作在监测内容、技术手段以及科学预报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总体技术水平依然相对滞后。基于近些年海洋环境污染严重、灾害频发的现状,本文就目前我国海洋环境及检测工作形势,分析了国内海洋环境检测工作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就如何提高我国海洋环境检测工作的成效提出了相关建议。

2 海洋环境及监测工作现状

随着海洋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目前我国海洋环境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一方面是海洋污染严重,每年由江河入海和陆地排污口直接排入大海内的总污染物高达5000万t,其中包括大量的重金属有害物质、有机污染物及环境分泌干扰物等,导致我国海洋生态系统严重失衡,海洋资源日渐衰退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海洋资源受到不科学,不合理的过度开发造成了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面积逐年减少,海洋溢油和危化品的泄漏问题频发也使我国海洋环境遭到了严重污染。

目前,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海洋环境监测服务需求不断提升,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第二产业也逐渐向沿海地区靠拢,海洋的开发力度进一步增大,使得经济对海洋的依赖程度也有所提升,这无疑给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及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不仅涉及海洋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用海安全、灾害及突发事件的影响评估等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还包括全球海洋经济布局调整、环境诊断、国际谈判等相关事宜。随着海洋环境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通过技术创新对海洋监测领域和范围进行了深度拓展,大大提高了人们对海洋问题的认知。我国海洋环境评价技术同样发展迅速,但在海洋环境监测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3 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现状与主要问题

3.1 涉海部门统筹协调机制有待完善

(1)海洋环境监测网络混乱。各个部门权责交叉问题严重,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机制,造成环境监测工作机构设置、任务实施和网络布局出现重复,力量布局和资源配置不合理,海洋保护工作无法统一协调。

(2)各部门海洋环境保护信息不共享、不交流,使得获得的信息不系统、不全面,甚至存在相互矛盾的环境信息,严重损害了涉海部门的公信力,制约了相关部门的发展。

(3)缺乏统一的应急响应机制。面对严重的海洋突发事件,各部门只顾单独行动,而不是合理分工共同解决问题,使得工作十分低效。

3.2 海洋环境监测评价分级责任制落实不足

存在极个别海洋环境检测政府部门责任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充分发挥好行政机构在保护海洋环境中的重要职责。相关涉海部门没有形成系统的分级管理机制和完善的考核体系,考核机制漏项、缺项情况严重,无法满足正常的监测管理需求。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机制响应滞后。

3.3 监测网络体系仍有待完善

基层监测机构人员缺乏,结构不合理,尤其是技术岗位上的专业人才极为匮乏,这严重的影响了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完成效率和质量。除了人员短缺,监测机构的硬件能力也十分薄弱,大型紧密的分析仪器数量少、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省、市级单位,基层单位几乎没有先进设备的使用,很难开展正常的海洋监测工作。

3.4 海洋环境监测工作针对性不足

一些海洋监测单位海洋监测方案设计理念滞后,只是单纯地为了监测和评价开展工作,其方案设计针对性较弱,不能满足海洋监测工作基础、连续、长期及具备预见性的要求,无法进行科学监测和科学评价。且海洋监测的广度和深度普遍不足,凭借监测结果难以确定风险源的稳步特征,海洋保护政策配套的技术也尚不成熟,几乎无法满足海洋管理部门对长周期高频率实时信息的正常监测。

4 提高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成效的有效策略

4.1 加强各部门统筹协调

为了加强各部门的统筹协调,海洋局应发挥海洋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地方政府和海洋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共同负责入海水流和陆地排污口污染物的入海排放管理。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定期安排各部门进行信息通报交流会,由同一平台统一海洋环境信息。当发生海洋突发事件后,由海洋委员会统一协调安排,高效率进行应急响应工作。

4.2 深化海洋环境监测评价

对于海洋环境监测评价工作,国家和地方政府应适当增加经费投入。为了丰富我国海洋环境的监测内容,负责海洋管理的各级行政部门应逐步完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方案,建立相应的环境保护考核制度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逐步完善评价技术、标准和方法体系,加强海洋环境监测评价体系的构建工作。

4.3 积极应对海洋生态环境突发事件

国家海洋局颁布的方案中明确指出监测中心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承担海洋环境的保护、执行和监测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持,以及发生海洋突发事件和海洋灾害后对事后的亏损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测和评估。以“大连7.16”溢油、日本福岛核泄漏、“8.12”天津港爆炸等突发事件为例,相关部门要成立专项处理小组,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处理,积极参与事件全程的指导监测工作,实时跟踪事故动态,收集类似事件的的处理案例、技术文件,并在事故后开展长期的评价工作。在海洋环境评估方面,应拓展监测领域深入开展海洋变化的调查等,对于灾害和事故的监测也要拓展中心监测领域,为海洋监测技术和相关策略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4.4 加强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为了推动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国家海洋局及其他涉海部门应客观总结自身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海洋监测工作的发展需求,派相关专业人员到国外学习交流,对海洋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评价、相关管理制度及技术进行深入学习,系统掌握全球海洋评估工作的具体运行情况,并深入了解海洋管理履行技术的支持工作,加强全球海洋事务的参与度,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先进的海洋环境O测技术和评价制度,同时提升我国在海洋管理领域的国际地位。

5 结语

在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海洋生态系统已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海洋自然灾害频发,这是海洋对人类敲响的警钟。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本身起步较晚,技术管理水平发展较为滞后,面对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形势,需要从多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海洋开发和利用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宝峰,时文博,王秀芹,等.浅谈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及改进措施[J].天津水产,2013(1): 19~22.

[2]卢静雯.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及对策探析[J].资源与环境,2015(31):159.

海洋环境监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舟山群岛 海洋环境 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152-02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有着18000多公里的大陆岸线和14000多公里的岛屿岸线,如此幅员辽阔的海疆,是中国民族的资源宝库,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基础。我国海洋地理区位比较优越,为沿海以至中西部地区带来了有利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使沿海地区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最发达、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海洋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海洋开发利用取得了巨大成就。毋庸质疑,要建设海洋强国,有效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和保护海洋环境,必须首先认识并掌握海洋自身所具有的环境特点和变化规律。而海洋环境监测作为人类了解海洋的主要手段之一,已成为监督管理海洋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体健康、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海洋环境监测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的结果。

1 舟山群岛的海洋监测现状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海洋经济得以飞速发展,一些新的海洋产业如海洋石油天然气、海洋盐化工,海水养殖、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滨海旅游等迅速形成,依赖舟山群岛海洋或部分依托海洋的沿海工业急速增涨,陆源污染物排海数量显著增加,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环境、资源问题。舟山群岛海洋环境质量下降,污染损害事件不断发生,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舟山海洋环境保护与管理急待加强,而作为其基础和依据的舟山海洋环境监测必须与之相适应。

1.1 入海污染增加

舟山海洋环境污染来源于陆上污染、海上工程以及海水养殖等方面。了解、掌握其污染源入海状况十分必要,在污染源治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陆源污染是造成舟山海域污染的主要原因,据调查统计,2000年至2008年,舟山沿海各工业污水的直接入海排污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08年工业污水的直接入海排污量为2000年的2.1倍,增长迅速。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舟山海域纳污能力也经历着严峻的考验,特别是给工业废水直排口附近海域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也可以看出陆源污染仍然是水域环境污染的最主要污染源。

1.2 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恶化

自陆源和海上的污染,严重影响了舟山群岛海洋生态环境,进而带来一系列环境灾难。长期的调查、监测、监视和研究结果表明舟山群岛的海洋环境日趋恶化,前景令人担忧。

1.3 海洋生态环境面临压力增大

国家海洋局在2006年组织开展了全国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调查,其中对舟山群岛的监测结果表明,舟山群岛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加,生境恶化,产卵区、育幼区、养殖区、旅游区、纳污区、海岸防护区、湿地等破坏严重,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失衡,典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生物栖息地丧失严重,主要传统经济鱼类资源衰退,海水养殖品种种质退化严重。

2 舟山群岛海洋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舟山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在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舟山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与我国其它海域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管理体制的局限

目前,舟山涉及海洋监测的部门、单位、机构较多,除国家海洋局外,环保局、农业部、水利部、科技部、中科院、交通部、气象局、海军、一些大专院校、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以及海洋工程部门都或多或少地开展着与海洋相关的监测、调查或探究活动。各部门从监测计划的制定、监测任务的设置到监测资料的使用,均按照分块管理模式和各自的需求由各部门自行运作组织实施。由于部门间缺乏有机联络和合作,造成重复建设、资金分散,甚至相互制约,无法合理配置己有监测能力和资源,多种监测手段没能做到充分发挥作用,使的监测方法和评价方法不统一,降低了所获资料的兼容性,难以充分发挥海洋环境监测在保护海洋环境方面的作用。

2.2 方法体系不健全,监测质量有待提高

监测技术方法体系和质量标准是目前我国及各个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当前舟山海洋环境监测依据的主要技术体系是水体、生物和沉积物中污染物或指标的监测技术,属于化学监测技术类型,尽管开展了细菌和赤潮方面的监测,但也采取的是化学监测的基本模式,未能全面客观地阐述和评价海洋环境中存在各种因子。同时,由于方法和标准的不统一,使得舟山各部门间海洋监测方法、资料分析和评价结论存在差异,降低了资料的可比性,也难以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包括监测设计质量、现场测量质量、仪器设备质量、采样质量、实验室分析测试质量、数据质量、评价模型的质量、数据产品加工质量及服务质量等在内的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尚未健全,尚难以保证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

3 完善舟山群岛海洋环境监测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改革海洋环境监测管理体制

所谓管理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下的行政管理的组织形态,是关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划分和工作活动运转机制等的制度。海洋监测管理体制,即是有海洋环境监测管理行政主体的组织制度和监督管理权限划分及分工作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的确定是保证海洋监测得以顺利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因此,新形势下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应在国家宏观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度调控下,根据我国资源和环境政策及国家安全的需要,结合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的现状和问题,吸取美国等发达国家跨部门建设和运行综合立体海洋监测网络的经验,由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自愿参加、协商_二致、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需求的,布局合理,装备先进、功能齐全、全覆盖、立体化、全天候的海洋环境监测网。形成中央与地方结合、多部门参与合作的管理体制,将全国所有从事海洋环境监测活动的机构和个人全部纳入该网进行规划和管理,扩大海洋环境监测的有效覆盖范围,增强海洋环境监测的服务功能,实现管理有序、资源共享、协调互补。促进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健康协调发展,最大程度地实现海洋环境监测资源的优化配置。

3.2 优化海洋环境监测布局和功能

强化监测网络功能。在现有的污染监测和自然要素监测能力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由岸基监测站、船舶、海基自动监测站(平台、锚泊浮标、潜标、海床基等)、航天航空遥感组成的全天候、立体化数据采集系统的能力建设。使污染监测、生态监测、灾害监测及海洋自然环境监测结合为一体,建立错层次、多功能的监测结构,形成由卫星传送、无线传输、地面网络传输等多种技术和专业数据库组成的监测数据传输和监测信息整合系统。

3.3 加强质量监督和管理

监测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评价海洋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来自海洋自身,也可能来自采样技术。因此,海洋环境监测的代表性和真实性问题决定了评价海洋变化的可信度。对于海洋环境监测的代表性,我们在监测站位和项目的确定加以控制;而对于监测的真实性,目前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质量保证加以控制,质量保证主要由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两部分组成。必须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制度化。尽快建立监测全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开展监测方案设计质量评价、采样质量保证、现场测量质量控制、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与保质监测数据评价、监测报告质量评价等。

参考文献

[1]年国家海洋环境公报,2008,121

[2]鹿守木,艾万铸,等.海岸带综合管理理论与方法[M].海洋出版社,2005:154

[3]国家海洋局监测服务司.中国海洋环境监测十五年[M].海洋出版社,2007,8:13~15

上一篇:不良反应监测范文 下一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