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分析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5 10:23:16

股票投资分析论文

股票投资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股市分析包括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两部分。基本分析研究影响股市供给和需求关系变化的因素,它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股市政策、上市公司的各种情况以及能够影响股市变化的其它信息,作为股市投资的参考,以帮助投资者研判未来股市发展的总趋势,指导投资者选定入市时机,在众多的股票中,选择确定能够获得较大收益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

影响股市行情变化的主要因素

经济因素

经济周期,国家的财政状况,金融环境,国际收支状况,行业经济地位的变化,国家汇率的调整,都将影响股价的沉浮。

经济周期是由经济运行内在矛盾引发的经济波动,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股市直接受经济状况的影响,必然也会呈现一种周期性的波动。经济衰退时,股市行情必然随之疲软下跌;经济复苏繁荣时,股价也会上升或呈现坚挺的上涨走势。根据以往的经验,股票市场往往也是经济状况的晴雨表。

国家的财政状况出现较大的通货膨胀,股价就会下挫,而财政支出增加时,股价会上扬。

金融环境放松,市场资金充足,利率下降,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很多游资会从银行转向股市,股价往往会出现升势;国家抽紧银根,市场资金紧缺,利率上调,股价通常会下跌。

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刺激本国经济增长,会促使股价上升;而出现巨额逆差时,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股票价格一般将下跌。

政治因素

国家的政策调整或改变,领导人更迭,国际频仍,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较为重要的国家政权转移,国家间发生战事,某些国家发生劳资纠纷甚至罢工风潮等都经常导致股价波动。

公司自身因素。

股票自身价值是决定股价最基本的因素,而这主要取决于发行公司的经营业绩、资信水平以及连带而来的股息红利派发状况、发展前景、股票预期收益水平等。

行业因素

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变更,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新兴行业引来的冲击等,以及上市公司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经营业绩,经营状况,资金组合的改变及领导层人事变动等都会影响相关股票的价格。

市场因素

投资者的动向,大户的意向和操纵,公司间的合作或相互持股,信用交易和期货交易的增减,投机者的套利行为,公司的增资方式和增资额度等,均可能对股价形成较大影响。

心理因素

投资人在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后产生心理状态改变,往往导致情绪波动,判断失误,做出盲目追随大户、狂抛抢购行为,这往往也是引起股价狂跌暴涨的重要因素。

2、入市时机分析

选择有利的入市时机对投资效益水平有决定意义,它一贯被认为比选择哪种股票更为重要。

对入市时机的分析也就是对股市未来大趋势的分析。它包括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国内政治社会情况、财政金融政策、经济现状和投资意愿等多方面的分析和展望。

国家宏观经济调整阶段即将结束而新一轮快速发展有迹象开始时为入市的最佳时机,这时政策与市场的要求和利益趋向一致,证券市场必定会有较好的表现。这个时期的表征可以从传媒中观察到,如国内政局平稳,社会安定,通货膨胀率较低,经济增长率保持在良性范围内,物价稳定,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贸易顺差增大,外汇储备增高,在金融方面,利率,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调低,国家重大经济建设和重点发展项目实施等。从中可以观察分析出一轮新的经济增长是否已经开始?

当宏观经济处在调整阶段的后期时,股市经过漫长的大熊市,已到了跌无可跌的底部。风险已得到充分的释放。在这冷清的市场,清淡的交投之中确蕴涵着生机,随着宏观调控的结束,激活股票市场,刺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必然。此时入市既可以买到价格低廉的股票,又可在未来得到政策面的配合。“生于凄惨,死于辉煌”是股市的铁律。96年的大牛市就是最好的例证。

选择新股成批上市时入市是正常行情下被广泛采用的办法。由于投入交易市场的资金总量基本确定,新股成批上市发行时,必定抽走一部分资金,如果同时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很多,较多的资金转入股票的发行市场,会使市场的供求状况发生变化,股价会有向下波动的趋势,此时入市容易获得较合适的价格。

就新股票而言,各股份公司为了顺利发行新股票,迅速获得资金,往往利多消息频传,后市行情看涨的潜力相对较大;承销商为了维护自己的市场形象,也会想方设法开辟通道,筹集资金,打响新股上市后的第一炮;有些大户也会抓住新股在市场上没有天价、炒作时散户容易跟风等特点入场作庄。投资者在此时入市,可能是在跟进一个小高潮,易于较快获得收益,立定脚跟。

在股份公司分红配股前,由于将给投资者回报,炒作的题材也会增多,对于业绩优良回报丰厚的公司有可能走出“抢权行情”,可以考虑购入过户领息分红,长期持有或作短线盈利;股票除息除权后,股价较除息除权前降低,对于成长性好业绩优良的公司则有望走出填权行情,有些绩优股不仅能够“完全填权”,而且能够超过除权前的价位,可以择优购入等待填权。

确认具体操作时机最常采用的是下列方法。

探底

股价见底一般经过狂跌后反弹再跌、低价波动、见底回升三个阶段。能够在股价见底之后的回升阶段投资入市是最有把握的选择。

寻峰

股价见顶一般也分为三个阶段:一、股价狂升后大跌,但成交量骤增,随即继续上升,到达峰值但成交量减少;二、势均力敌阶段,股价和成交量此伏彼起,稍呈落势但波动不大;三、骤然下跌,虽有反弹也于事无补。在峰值时卖出是离市的最佳时机,最迟也要在第三阶段反弹时离市。

在见底和到顶之间的时段是投资者最常遇到的情况,所以更为重要,需要审时度事,在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力争在较低价时购入,在较高价时抛出。

3、财务报表分析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发展趋势的综合反映,是投资者了解公司、决定投资行为的最全面、最翔实的、往往也是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了解股份公司

在对一个公司进行投资之前,首先要了解该公司的下列情况:公司所属行业及其所处的位置、经营范围、产品及市场前景;公司股本结构和流通股的数量;公司的经营状况,尤其是每股的市盈率和净资产;公司股票的历史及目前价格的横向、纵向比较情况等等。

财务报表各项指标

营利能力比率指标分析

营利公司经营的主要目的,营利比率是对投资者最为重要的指标。检验营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

1.资产报酬率也叫投资盈利率,表明公司资产总额中平均每百元所能获得的纯利润,可用以衡量投资资源所获得的经营成效,原则上比率越大越好。

资产报酬率=(税后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式中,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2.股本报酬率指公司税后利润与其股本的比率,表明公司股本总额中平均每百元股本所获得的纯利润。

股本报酬率=(税后利润股本)100%

式中股本指公司光盘按面值计算的总金额,股本报酬率能够体现公司股本盈利能力的大小。原则上数值越大约好。

3.股东权益报酬率又称为净值报酬率,指普通股投资者获得的投资报酬率。

股东权益报酬率=(税后利润-优先股股息)(股东权益)100%

股东权益或股票净值、普通股帐面价值或资本净值,是公司股本、公积金、留存收益等的总和。股东权益报酬率表明表明普通股投资者委托公司管理人员应用其资金所获得的投资报酬,所以数值越大越好。

4.每股盈利指扣除优先股股息后的税后利润与普通股股数的比率。

每股盈利=(税后利润-优先股股息)(普通股总股数)

这个指标表明公司获利能力和每股普通股投资的回报水平,数值当然越大越好。

5.每股净资产额也称为每股帐面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每股净资产额=(股东权益)(股本总数)

这个指标放映每一普通股所含的资产价值,即股票市价中有实物作为支持的部分。一般经营业绩较好的公司的股票,每股净资产额必然高于其票面价值。

6.营业纯益率指公司税后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值,表明每百元营业收入获得的收益。

营业纯益率=(税后利润营业收入)100%

数值越大,说明公司获利的能力越强。

7.市盈率市盈率又称本益比,是每股股票现价与每股股票税后盈利的比值。

市盈率=(每股股票市价)(每股税后利润)

市盈率通常用两种不同的算法,市盈率(1)使用上年实际实现的税后利润为标准进行计算,市盈率(2)使用当年的预测税后利润为标准进行计算。

市盈率是估算投资回收期、显示股票投机价值和投资价值的重要参考数据。原则上说数值越小越好。

偿还能力比率指标分析

对于投资者来说,公司的偿还能力指标是判定投资安全性的重要依据。

1.短期债务清偿能力比率

短期债务清偿能力比率又称为流动性比率,主要有下面几种: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

流动比率表明公司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付保证,比率较大,说明公司对短期债务的偿付能力越较强。

速动比率=(速度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也是衡量公司短期债务清偿能力的数据。速动资产是指那些可以立即转换为现金来偿付流动负债的流动资产,所以这个数字比流动比率更能够表明公司的短期负债偿付能力。

流动资产构成比率=(每一项流动资产额)(流动资产总额)

流动资产由多种部分组成,只有变现能力强的流动资产占有较大比例时企业的偿债能力才更强,否则即使流动比率较高也未必有较强的偿债能力。

2.长期债务清偿能力比率

长期债务是指一年期以上的债务。长期偿债能力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安全,还反映公司扩展经营能力的强弱。

股东权益对负债比率=(股东权益总额负债总额)100%

股东权益对负债比率表明每百元负债中,有多少自有资本作为偿付保证。数值越大,表明公有足够的资本以保证偿还债务。

负债比率=(负债总额总资产净额)100%

负债比率又叫作举债经营比率,显示债权人的权益占总资产的比例,数值较大,说明公司扩展经营的能力较强,股东权益的运用越充分,但债务太多,会影响债务的偿还能力。

产权比率=(股东权益总额总资产净额)100%

产权比率又称股东权益比率,表明股东权益占总资产的比重。

固定比率=(股东权益固定资产)100%

固定比率表明公司固定资产中有多少是用自有资本购置的,一般认为这个数值应在100%以上。

固定资产对长期负债比率=(固定资产长期负债)100%

固定资产对长期负债比率表明固定资产中来自长期债款的比例。一般认为,这个数值应在100%以上,否则,债权人的权益就难于保证。

3.成长性比率指标分析

成长性,是指公司通过扩展经营具有不断发展的能力。

利润留存率=(税后利润-已发股利)(税后利润)

利润留存率越高表明公司的发展后劲越足。

再投资率=(资本报酬率)(股东盈利保留率)

再投资率又称内部成长率,表明公司用其盈余所得进行再投资的能力。数值大说明扩展经营能力强。

4.效率比率指标分析

效率比例是用来考察公司运用其资产的有效性及经营效率的指标。

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额)

存货周转率越高,说明存货周转快,公司控制存货的能力强,存货成本低,经营效率高。

应收帐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应收帐款周转率表明公司收帐款效率。数值大,说明资金运用和管理效率高。

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固定资产余额)

固定资产周转率用来检测公司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数值越大,说明固定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固定资产闲置越少。

财务报表简要阅读法

按规定,上市公司必须把中期(上半年)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公开发表,投资者可从有关报刊上获得上市公司的中期和年度财务报表。

阅读和分析财务报表虽然是了解上市公司业绩和前景最可靠的手段,但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又是一件非常枯燥繁杂的工作。比较实用的分析方法,是查阅和比较下列几项指标。

查看主要财务数据

1.主营业务同比指标主营业务是公司的支柱,是一项重要指标。上升幅度超过20%的,表明成长性良好,下降幅度超过20%的,说明主营业务滑坡.

2.净利润同比指标这项指标也是重点查看对象。此项指标超过20%,一般是成长性好的公司,可作为重点观察对象。

3.查看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凡是净利润与主营利润同步增长的,可视为好公司。如果净利润同比增长20%,而主营业务收入出现滑坡,说明利润增长主要依靠主营业务以外的收入,应查明收入来源,确认其是否形成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判断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

4.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主要反映了公司在该主营业务领域的获利能力,必要时可用这项指标作同行业中不同公司间获利能力的比较。

以上指标可以在同行业、同类型企业间进行对比,选择实力更强的作为投资对象。

查看“重大事件说明”和“业务回顾”

这些栏目中经常有一些信息,预示公司在建项目及其利润估算的利润增长潜力,值得分析验证。

查看股东分布情况

从公司公布的十大股东所持股份数,可以粗略判断股票有没有大户操作。如果股东中又不少个人大户,这只股票的炒作气氛将会较浓。

查看董事会的持股数量

董事长和总经理持股较多的股票,股价直接牵扯他们的个人利益,公司的业绩一般都比较好;相反,如果董事长和总经理几乎没有持股,很可能是行政指派上任,就应慎重考虑是否投资这家公司,以免造成损失。

查看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

一般来说,投资利润来源单一的公司比较可信,多元化经营未必产生多元化的利润。

个股分析

分析公司业绩

公司业绩是股票价格变动的根本动力。业绩优良的公司才能保证股票价格的稳步上升,长线投资者尤其应注重公司业绩。衡量业绩优劣的最主要指标是市盈率和增长率。选定绩优公司作为投资对象当推首选。

分析股票的市场表现

对投资者,尤其对短线投资者来说,股票的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是选购的要素。

分析净利润同比增长率

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是反映公司发展潜力与发展后劲的第一指标。在相同的市场环境下,有的公司稳步发展,有的却停步不前甚至一路倒退,投资者选定净利润同比增长率的公司是规避风险,寻求获利最为稳妥的一步。。

分析每股股票的收益和净资产值

股票的净资产值是股票的内在价值,是股票价格变动的内在支配力量。在市价一定的情况下,每股股票收益越丰、净资产值越高越有投资价值,而收益很少甚至为负数、净资产值大大低于市价的股票是不可取的。

分析净资产收盈率

净资产收盈率反映公司资产运用和增值能力,指标高的企业往往具有良好的经营方针和有效的领导手段,投资者把资金交给这样的公司去运作相对更为放心。

分析股票市盈率

市盈率的公式在“财务报表分析”部分有较为详细的介绍。一般地说,一种股票的市盈率高低与其投资价值成反比,高的市盈率意味着股票的市价偏高或税后利润偏低。但过低的市盈率也可能是因为该种股票对投资者缺少吸引力,价格总上不去,而某些具有较高成长速度的企业当前的股价和市盈率偏高,但预期会产生丰厚回报,也属正常。

市盈率低的股票投资风险较小,相对获利机会较多;市盈率高的股票投资风险较大,相对获利机会较少。初入股市,一般应选择市盈率较低且比较活跃或市盈率虽较高但发展潜力大的股票。

分析股票的发行量和流通量

发行量和流通量太大的股票本身具有价格稳定难于炒作的特点,很难期望在短期内出现奇迹性的良好市场表现。因此,在其它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尤其对中短期投资者,最好选择发行量和流通量较小,市场表现活跃,股本扩张能力较强的股票。

分析股价涨幅

在同行业股票中涨幅超前的股票,也就是涨价幅度比同期股价指数或其它股票涨幅高的股票,往往是有炒作题材,业绩比较好,受到较多投资者认同,股性比较活跃的股票,是投资者应当率先考虑的对象。

确认绩优股

有些公司业绩优良、收益优厚且稳定,这类公司称为绩优公司,发行上市的股票市称“绩优股”。绩优股价格相对平稳,对股东有较高的股息红利,是投资者长期投资、稳定获益的首选对象。

选择绩优股的最可靠的办法是查阅公司的财务报表。一般来说,前述各项指标都比较优秀的公司更值得投资者信赖。

投资者也可以通过考察不同发行公司的派息分红政策来发现绩优公司。一般来讲,,一贯定期支付股息和分红,而且数额相对较高,也就是股息支付率(每股股息与每股盈利的比率)较高的公司更倾向于绩优公司。

股票投资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技术分析流派 基本分析流派 学术分析流派

自股票产生以来,人们就开始了对于股票投资理论的探索,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理论成果。迄今为止,股票投资领域主要是三大流派:技术分析流派、基本分析流派和学术分析流派,其他一些支流如心理分析流派,基本上可以融合到前述三个流派的内容之中。

一、技术分析流派

技术分析流派是蒙昧时期的股票投资理论,它是精明的投资者对股票价格进行长期观察并积累经验,逐步归纳总结出来的有关股票市场运动的若干所谓的“规律”。技术分析流派普遍认为,股票价格受着某种神秘力量或神秘数字的支配,按照自身独特的方式运行,只有少数专业人士才能领悟股市的规律并预测其未来趋势。技术分析流派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任何能对市场产生影响的信息,都会立即反映到市场价格中,股票的历史价格中包含有对市场未来趋势的提示;二是股票价格喜欢沿着已经形成的趋势变动。

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技术分析流派形成了众多的门类,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道氏理论和波浪理论。道氏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股票价格虽然变化多端,但总是遵循一定的趋势而发展变化的。股票价格变动的各种状态可以归纳为三种趋势,即主要趋势、次级趋势和日常波动。股票价格变动的三种趋势与海浪的波动极其相似,在涨潮时,每个后继的波浪水位要比前一浪高,而在退潮时,每一个后继浪都不能恢复前一波所达到的高度。股票价格的日常波动是不重要的,也是无法预测的。次级波动可以预测主要趋势的变化,而主要趋势才是股价分析的核心,是最重要的。1929年10月25日,道氏理论大师汉密尔顿发表了一篇题为“潮流的转变”的评论文章,预言股票市场看涨趋势业已结束,看跌趋势已经开始。果如所料,从此美国股票市场进行了为期3年的下跌。道氏理论因此而闻名于世。

艾略特波浪理论是美国会计师艾略特创立的一种观测股价变动趋势的理论系统。艾略特对过去80多年的股市波动进行多年研究之后,发现股市是在宇宙中一种神秘自然法则的影响下按一定的规律波动的。1946年,《大自然的规律》发表,标志着波浪理论正式成熟。波浪理论认为,股票市场按照神秘的费波纳契系列数,以“五个上升浪和三个下跌浪”不断重复的规律,周尔复始,不断推进。研究表明,波浪理论可以解释美国40年代以前的一切市场行为,并曾经准确地预测了道-琼斯工业指数在随后几十年的大多头。1985年9月,美国波浪理论专家罗伯・波克特准确地预测出美国股市将在1987年底见顶回落。香港股市分析家容树坚也运用该理论成功预言了1982年香港股市空头的低点。

二、基本分析流派

基本分析流派是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基本的历史财务信息,从而决定股票的买进或是卖出的理论。信奉价值投资法的投资者认为,每一个上市公司都有其内在价值,股票价格是公司内在价值的指示器。他们使用一系列估价工具,如市盈率模型、股息贴现模型、托宾Q等来判断一支股票的价格相对其内在价值是高估了还是低估了,从而作出自己的投资决策。基本分析理论认为,一个值得投资的价值型股票的典型特征是低市盈率、高股息和低负债率。

本杰明・格雷厄姆被称为基本分析流派的价值投资之父。1934年,他把他在母校哥伦比亚大学开设的课程讲义整理出版,即著名的《证券分析》,该书第一次把客观理性引入到股市的激情文化之中。用格雷厄姆的话说,买股票就像买车一样,要踢踢轮胎,看看引擎。其基本理念是:深入的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系统的方法能够作出明智的决策;合理的价格才能获得丰厚的利润。20年间,他投资管理的私人户头的资金,每年的获利约为20%。

1976年本杰明・格雷厄姆去世后,他曾经的雇员兼学生沃伦・巴菲特成为基本分析投资法的泰斗。在他4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有90%以上的年份击败了标准普尔500指数,总赢利近3000倍。虽然刚刚过去的2008年出现了负增长,但巴菲特成功的投资记录仍无人能够撼动,这充分说明了基本分析理论的生命力之强大。

三、学术分析流派

1900年法国数学家刘易斯・巴切利写了一篇探讨股票市场价格的博士论文《投机的数学理论》,开创了使用学术理论特别是数学工具研究股票市场的先河。在当今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极高的投资实业界,该流派的人士已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学术分析流派的理论基础有两个:一是有效市理论,二是投资组合理论。

1、有效市场理论

刘易斯・巴切利的博士论文认为,市场价格的变动是不可预知的。他写道:“有关市场变化的意见分歧这么大,以致于同一时刻购买者相信价格会涨,抛售者认为价格会跌。”谁也不能确定某一时刻的价格是涨是落。但他的论文未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直到五十年后萨缪尔森发现了他的论文,对其大为推崇。1965年,萨缪尔森发表了他的论文《预测价格随机波动的证明》,充分肯定了巴切利的成就,并得出“在股市上赚钱和在上赚钱的难度相等”的结论。

1970年,尤金・法玛总结了股票价格不可预测的理论,正式提出有效市场概念。法玛认为,当证券价格能够充分地反映投资者可以获得的信息时,证券市场就是有效市场。在有效市场中,无论选择何种证券,投资者都只能获得与投资风险相当的正常收益率。法玛将有效市场分成三个层次: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三个层次市场中的信息,分别指所有市场信息、所有公开信息、所有信息(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如果弱式有效市场假设成立,技术分析法无效;如果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设成立,基本分析法无效;如果强式有效市场假设成立,内幕操纵将变得无利可图。

2、投资组合理论

1952年,25岁的马尔柯维茨发表了名为《投资组合管理》的简短论文,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引起了股票投资理论的革命。在马尔柯维茨以前,广大投资者都是随意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并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回报而不是风险。马尔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第一次强调了风险的重要性,认为风险因素和预期回报在整个投资过程中是同等重要的,并且论证了分散投资的精髓在于个别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的绩效表现形态。

1963年,他的博士生夏普对其理论进行了简化,提出了单指数模型,也称为市场模型或对角线模型。夏普首先将统计学上简单回归分析中的二个系数?琢和?茁引入股票投资分析中。?茁系数反映某个股票(或投资组合)对市场组合方差的贡献率,用来衡量该股票的系统风险。?琢是某个股票的非系统性风险,它主要用于检验某个股票或投资组合是否具有异常收益。后来,他们二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四、三大流派的简评

自投资理论界三大流派鼎立之日起,它们之间就互相攻击,互不相让。技术分析流派被讽刺为愚昧的占星者,其信仰者被称为“一群处境窘迫而自命不凡的人”,如伯顿・麦吉尔所说:“就我个人经历来看,我从未见一位成功的技术分析者,而失败者倒是屡见不鲜。”学术分析流派也常受到的攻击,罗伯顿・A・哈根认为,有效市场理论和投资组合理论虽然听起来完美无缺,事实上却没有人用它,理论已经沦为一种“幻想”。一些投资大师如巴菲特、索罗斯等人,都是有效市场理论的反对者。巴菲特明确表示:我们不会讨论金融资产定价模型的β值,或是证券获利的变异参数(covariance),因为我们对这些主题不感兴趣。基本分析流派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一种最典型说法是:靠基本分析取得的成功其实是运气,即使是巴菲特那样的常胜将军也不过是在掷硬币游戏中连续掷出正面的幸运者而已。

以上这些言论多数是出于各理论流派的门户之见,并不十分客观公正。事实上,三大流派虽各有缺陷,但也分别有其合理的因素,在指导投资实践中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

1、技术分析流派的理论从根本上说,是长期投资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

在某种程度上它揭示和运用了大众投资心理规律。它在描述和预测股市总体趋势上有一定的准确性。其所使用的一些技术指标对于预测股市的短期波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技术分析流派的缺点是,它主张按趋势操作,但是实践中很难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与质变的界限。事后来看很清楚趋势,但从当时来看却很难抉择。

2、基本分析理论否认市场是理性的和有效率的,认为市场价格是数百万计的投资者心理活动的结果

情绪与其他一些因素都在影响着股市,多数时间内股票市场是不正常、不理性的。所以,可以根据一些基本分析指标找到一些被价值低估的股票,从而实现战胜市场的结果。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反映了股市的实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同时,它也隐含着三个潜在的致命缺陷:首先,有关上市公司的信息和预测分析可能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其次,证券分析师所估计的内在价值也可能会含有或大或小的偏差;最后,市场纠正自己错误的行为可能相当漫长。

3、学术分析流派的理论运用复杂的数学工具证明的是简单的投资原理

如“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长期持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原则。该流派推荐的投资方法也较为简单,即购买指数基金或采取定时定额投资法,要求投资者在每年固定时间购买固定金额的股票并长期坚持不懈。该理论总的来说是主张无为而治,靠分散投资降低风险,靠股票市场的内在向上驱动的力量获利。当然,该理论的弊端也很明显,对市场消极应对、随波逐流,分散了风险的同时也减低了收益,作为其理论基础的有效市场假设难以通过时间的检验。

上述三个流派虽然差别明显、各具优劣,但它们之间也存在部分相通之处。如技术分析理论认为所有信息都已反映在股价中,这和有效市场理论是一致的;基本分析理论主张的长期持有战略和学术分析理论也是一致的。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而言,可能的建议是:吸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主要以基本分析理论为基础,同时做到适度分散、长期持有,最好不要依据技术分析理论的图表进行过度操作。

【参考文献】

[1] 彼得・伯恩斯坦:投资革命:源自象牙塔的华尔街理论[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2] 提摩西・维克:不战而胜:价值投资法[M].百家出版社,2001.

[3] 伯顿・麦基尔:漫步华尔街[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股票投资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技术分析流派基本分析流派学术分析流派

自股票产生以来,人们就开始了对于股票投资理论的探索,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理论成果。迄今为止,股票投资领域主要是三大流派:技术分析流派、基本分析流派和学术分析流派,其他一些支流如心理分析流派,基本上可以融合到前述三个流派的内容之中。

一、技术分析流派

技术分析流派是蒙昧时期的股票投资理论,它是精明的投资者对股票价格进行长期观察并积累经验,逐步归纳总结出来的有关股票市场运动的若干所谓的“规律”。技术分析流派普遍认为,股票价格受着某种神秘力量或神秘数字的支配,按照自身独特的方式运行,只有少数专业人士才能领悟股市的规律并预测其未来趋势。技术分析流派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任何能对市场产生影响的信息,都会立即反映到市场价格中,股票的历史价格中包含有对市场未来趋势的提示;二是股票价格喜欢沿着已经形成的趋势变动。

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技术分析流派形成了众多的门类,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道氏理论和波浪理论。道氏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股票价格虽然变化多端,但总是遵循一定的趋势而发展变化的。股票价格变动的各种状态可以归纳为三种趋势,即主要趋势、次级趋势和日常波动。股票价格变动的三种趋势与海浪的波动极其相似,在涨潮时,每个后继的波浪水位要比前一浪高,而在退潮时,每一个后继浪都不能恢复前一波所达到的高度。股票价格的日常波动是不重要的,也是无法预测的。次级波动可以预测主要趋势的变化,而主要趋势才是股价分析的核心,是最重要的。1929年10月25日,道氏理论大师汉密尔顿发表了一篇题为“潮流的转变”的评论文章,预言股票市场看涨趋势业已结束,看跌趋势已经开始。果如所料,从此美国股票市场进行了为期3年的下跌。道氏理论因此而闻名于世。

艾略特波浪理论是美国会计师艾略特创立的一种观测股价变动趋势的理论系统。艾略特对过去80多年的股市波动进行多年研究之后,发现股市是在宇宙中一种神秘自然法则的影响下按一定的规律波动的。1946年,《大自然的规律》发表,标志着波浪理论正式成熟。波浪理论认为,股票市场按照神秘的费波纳契系列数,以“五个上升浪和三个下跌浪”不断重复的规律,周尔复始,不断推进。研究表明,波浪理论可以解释美国40年代以前的一切市场行为,并曾经准确地预测了道-琼斯工业指数在随后几十年的大多头。1985年9月,美国波浪理论专家罗伯·波克特准确地预测出美国股市将在1987年底见顶回落。香港股市分析家容树坚也运用该理论成功预言了1982年香港股市空头的低点。

二、基本分析流派

基本分析流派是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基本的历史财务信息,从而决定股票的买进或是卖出的理论。信奉价值投资法的投资者认为,每一个上市公司都有其内在价值,股票价格是公司内在价值的指示器。他们使用一系列估价工具,如市盈率模型、股息贴现模型、托宾Q等来判断一支股票的价格相对其内在价值是高估了还是低估了,从而作出自己的投资决策。基本分析理论认为,一个值得投资的价值型股票的典型特征是低市盈率、高股息和低负债率。

本杰明·格雷厄姆被称为基本分析流派的价值投资之父。1934年,他把他在母校哥伦比亚大学开设的课程讲义整理出版,即著名的《证券分析》,该书第一次把客观理性引入到股市的激情文化之中。用格雷厄姆的话说,买股票就像买车一样,要踢踢轮胎,看看引擎。其基本理念是:深入的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系统的方法能够作出明智的决策;合理的价格才能获得丰厚的利润。20年间,他投资管理的私人户头的资金,每年的获利约为20%。

1976年本杰明·格雷厄姆去世后,他曾经的雇员兼学生沃伦·巴菲特成为基本分析投资法的泰斗。在他4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有90%以上的年份击败了标准普尔500指数,总赢利近3000倍。虽然刚刚过去的2008年出现了负增长,但巴菲特成功的投资记录仍无人能够撼动,这充分说明了基本分析理论的生命力之强大。

三、学术分析流派

1900年法国数学家刘易斯·巴切利写了一篇探讨股票市场价格的博士论文《投机的数学理论》,开创了使用学术理论特别是数学工具研究股票市场的先河。在当今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极高的投资实业界,该流派的人士已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学术分析流派的理论基础有两个:一是有效市理论,二是投资组合理论。

1、有效市场理论

刘易斯·巴切利的博士论文认为,市场价格的变动是不可预知的。他写道:“有关市场变化的意见分歧这么大,以致于同一时刻购买者相信价格会涨,抛售者认为价格会跌。”谁也不能确定某一时刻的价格是涨是落。但他的论文未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直到五十年后萨缪尔森发现了他的论文,对其大为推崇。1965年,萨缪尔森发表了他的论文《预测价格随机波动的证明》,充分肯定了巴切利的成就,并得出“在股市上赚钱和在上赚钱的难度相等”的结论。

1970年,尤金·法玛总结了股票价格不可预测的理论,正式提出有效市场概念。法玛认为,当证券价格能够充分地反映投资者可以获得的信息时,证券市场就是有效市场。在有效市场中,无论选择何种证券,投资者都只能获得与投资风险相当的正常收益率。法玛将有效市场分成三个层次: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三个层次市场中的信息,分别指所有市场信息、所有公开信息、所有信息(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如果弱式有效市场假设成立,技术分析法无效;如果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设成立,基本分析法无效;如果强式有效市场假设成立,内幕操纵将变得无利可图。

2、投资组合理论

1952年,25岁的马尔柯维茨发表了名为《投资组合管理》的简短论文,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引起了股票投资理论的革命。在马尔柯维茨以前,广大投资者都是随意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并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回报而不是风险。马尔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第一次强调了风险的重要性,认为风险因素和预期回报在整个投资过程中是同等重要的,并且论证了分散投资的精髓在于个别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的绩效表现形态。

1963年,他的博士生夏普对其理论进行了简化,提出了单指数模型,也称为市场模型或对角线模型。夏普首先将统计学上简单回归分析中的二个系数?琢和?茁引入股票投资分析中。?茁系数反映某个股票(或投资组合)对市场组合方差的贡献率,用来衡量该股票的系统风险。?琢是某个股票的非系统性风险,它主要用于检验某个股票或投资组合是否具有异常收益。后来,他们二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四、三大流派的简评

自投资理论界三大流派鼎立之日起,它们之间就互相攻击,互不相让。技术分析流派被讽刺为愚昧的占星者,其信仰者被称为“一群处境窘迫而自命不凡的人”,如伯顿·麦吉尔所说:“就我个人经历来看,我从未见一位成功的技术分析者,而失败者倒是屡见不鲜。”学术分析流派也常受到的攻击,罗伯顿·A·哈根认为,有效市场理论和投资组合理论虽然听起来完美无缺,事实上却没有人用它,理论已经沦为一种“幻想”。一些投资大师如巴菲特、索罗斯等人,都是有效市场理论的反对者。巴菲特明确表示:我们不会讨论金融资产定价模型的β值,或是证券获利的变异参数(covariance),因为我们对这些主题不感兴趣。基本分析流派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一种最典型说法是:靠基本分析取得的成功其实是运气,即使是巴菲特那样的常胜将军也不过是在掷硬币游戏中连续掷出正面的幸运者而已。

以上这些言论多数是出于各理论流派的门户之见,并不十分客观公正。事实上,三大流派虽各有缺陷,但也分别有其合理的因素,在指导投资实践中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

1、技术分析流派的理论从根本上说,是长期投资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

在某种程度上它揭示和运用了大众投资心理规律。它在描述和预测股市总体趋势上有一定的准确性。其所使用的一些技术指标对于预测股市的短期波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技术分析流派的缺点是,它主张按趋势操作,但是实践中很难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与质变的界限。事后来看很清楚趋势,但从当时来看却很难抉择。

2、基本分析理论否认市场是理性的和有效率的,认为市场价格是数百万计的投资者心理活动的结果

情绪与其他一些因素都在影响着股市,多数时间内股票市场是不正常、不理性的。所以,可以根据一些基本分析指标找到一些被价值低估的股票,从而实现战胜市场的结果。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反映了股市的实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同时,它也隐含着三个潜在的致命缺陷:首先,有关上市公司的信息和预测分析可能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其次,证券分析师所估计的内在价值也可能会含有或大或小的偏差;最后,市场纠正自己错误的行为可能相当漫长。

3、学术分析流派的理论运用复杂的数学工具证明的是简单的投资原理

如“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长期持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原则。该流派推荐的投资方法也较为简单,即购买指数基金或采取定时定额投资法,要求投资者在每年固定时间购买固定金额的股票并长期坚持不懈。该理论总的来说是主张无为而治,靠分散投资降低风险,靠股票市场的内在向上驱动的力量获利。当然,该理论的弊端也很明显,对市场消极应对、随波逐流,分散了风险的同时也减低了收益,作为其理论基础的有效市场假设难以通过时间的检验。

上述三个流派虽然差别明显、各具优劣,但它们之间也存在部分相通之处。如技术分析理论认为所有信息都已反映在股价中,这和有效市场理论是一致的;基本分析理论主张的长期持有战略和学术分析理论也是一致的。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而言,可能的建议是:吸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主要以基本分析理论为基础,同时做到适度分散、长期持有,最好不要依据技术分析理论的图表进行过度操作。

【参考文献】

[1]彼得·伯恩斯坦:投资革命:源自象牙塔的华尔街理论[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2]提摩西·维克:不战而胜:价值投资法[M].百家出版社,2001.

[3]伯顿·麦基尔:漫步华尔街[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股票投资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投资组合交易成本蚁群算法

一、引言

由Markowitz(1952)提出的均值-方差(MV)模型在投资组合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投资分析中的一种有效的工具。Markowotz分别用期望收益率和收益率的方差来衡量投资的预期收益水平和不确定性(即风险),建立了均值-方差投资决策模型。随后, Markowitz(1959),Mao (1970)讨论了均值-下半方差模型,在收益分布对称的情况下,下半方差刚好是方差的一半,但均值-下半方差有效前沿与均值-方差模型有效前沿完全一致;Konno(1991)研究了用均值绝对偏差来衡量投资组合的风险,提出了均值-绝对偏差模型(MAD模型),简化了投资组合优化的运算;Konno和Suzuki (1995)研究了均值-方差-偏度模型,基于收益不对称分布的情况,是对MV模型的补充。这些研究使得投资组合模型越来越接近实际,但也越来越难于用传统的数学规划方法进行有效地求解模,许多学者把目光转向应用仿生算法求解投资组合模型,解决模型的实际应用问题。

蚁群算法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兴的仿生算法,具有较强鲁棒性、优良的分布式计算机制、易于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的优点,被成功用来解决如TSP、武器-目标分配问题、频率分配问题、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等问题。近年来也有学者将蚁群算法应用于证券投资组合问题的研究,孙永征,刘亮(2008)将混合行为蚁群算法应用到股票市场投资者行为研究中去,建立了基于混合行为蚁群算法的股票市场投资行为演化模型,研究投资者的五种行为对股票价格及市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投资行为与股票价格及市场稳性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谢燕兰(2008)利用经典MV模型和股票技术分析中成交量、收益率等指标,以银行作为投资避险的工具,构建了一个针对国内股票市场的证券组合投资优化模型。然而,这些研究成果没有考虑到股票投资过程中必然存在交易成本因素,从而降低了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假设交易成本是线性函数,本文提出考虑交易成本的股票投资组合模型,利用蚁群算法求解所建模型,并且讨论了模型参数的设置对投资回报的影响。

二、蚁群算法下的投资组合模型

1.经典的MV投资组合模型

根据投资者均为理性经济人的假设,Markowitz理论认为投资者在证券投资过程中总是力求在风险一定的条件下,获得最大的收益;或者在收益一定的条件下,将风险降到最小。则Markowitz模型可表示为以下两种单目标的模型:

(1)

其中,n为持有资产的数量,xi代表每种资产的持有比例,ri(i=1,…,n)为每种资产的期望收益率,σij表示资产i和资产j(i=1,…,n;j=1,…,n)的协方差。

2.基于蚁群算法的证券投资组合模型

蚁群算法(ants colony algorithm)是由Dorigo等于1990年为了解决组合优化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模拟蚁群觅食行为新型进化算法。概括而言,就是将蚁群的觅食行为视为一个复杂的路径优化问题。算法的主要机理可从两个方面来描述:(1)集体性,算法寻优过程是一种带有信息交换的并行过程,具有全局搜索的能力;(2)路径的适值标准,当蚂蚁在从巢穴去食物源(或者从食物源返回巢穴)时,会在走过的路上留下一种化学物质(pheromone),被称为信息素,这种信息素的强弱与它们所走的路的长度成反比。蚂蚁根据信息素的强弱以一定的概率来进行路径选择,形成了正反馈搜索过程。以上特征使得蚁群算法成为求解组合优化问题的一种简单、高效的手段。

在证券投资组合模型中,股票投资收益率相当于蚂蚁运动过程中留下的信息素,为了避免算法运算时间过长陷入停滞,Dorigo在蚁群模型中引入了启发函数加速模型的收敛,对应于证券投资组合模型,启发函数相当于投资组合的风险,算法运行的结果是使得组合实现最小风险下的最大收益。具体如下:

(1)转移概率的计算

转移概率直接关系到蚁群算法的寻优效率和执行结果,由下式得出,在证券投资组合模型中,蚁群通过对风险和收益的均衡确定转移概率:

(2)

其中,信息素τi(t)按照如下规则更新:

(3)

(4)

(5)

其中,为信息素的变化量,ri为第i个证券的收益率,α、β是模型参数分别反映了蚂蚁在运动过程中所积累的信息和启发信息在蚂蚁选择路径中的相对重要性,ρ是信息素的挥发系数,通常情况下设置ρ

(2)启发函数的定义

启发函数用来加速算法收敛,并且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本文采用单只股票的标准差衡量其风险,从而构造启发函数,如下:

ηi=1/ρi (6)

(3)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是股票投资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投资者都是从已持有的投资组合开始,确定如何在股票市场上进行调整。股票投资仓位的调整必然需要交易费用,交易费用通常是新旧股票组合之差的V型函数:

(7)

其中,ci(t)表示第i只股票第t期的交易费用;

ki≥0,i=1,2,…,n,表示第i只股票的交易费率;

,Mi(t)表示第i只股票第t期投资额,假设初始投资金额M(0)=100万,各股票初始仓位Mi(0)=25万。

则n只股票第t期总交易费用为:

(8)

(4)投资回收总额

个股仓位根据上述转移概率公式(2)结果进行仓位调整,第i只股票在第t期末的投资回报为:

Mi(t)=M(t-1)×xi(t)×[ri(t)+1]-ci (9)

总的投资回收额:

(10)

三、蚁群算法基本流程

设有n只股票m名投资者,股票的收益率为ri为第i个证券的收益率,τi(t)为股票i上的信息素,并设置每只股票的初始信息素。

步骤1:参数初始化。令时间t=0和循环次数NC=0,设置最大循环次数NCmax,将m个蚂蚁置于n个元素(股票)上,初始化,令τij=const,(0)=0,其中cinst是常数;

步骤2:设置循环次数NCNC+1;

步骤3:蚂蚁数目KK+1;

步骤4:将各蚂蚁的初始出发点置于当前解集中;对每个蚂蚁k(k=1,2,…,m),按概率状态转移Pkij公式(2)移至下一个元素(股票)j;

步骤5:若元素未遍历完,即k

步骤6:根据公式(3)、(4)、(5)更新每条路径上的信息素量;

步骤7:若满足结束条件,即如果循环次数NC≥NCmax,则循环结束并输出程序计算结果,否则跳转到步骤2。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为了使算法结果具有可比性,本文使用谢燕兰(2008)文中基本数据作为样本,以2007年7月6日~2008年1月15日的国内A股证券市场每日交易资料(股价、收益率)作为运行资料,令初始投资资金为100万,运用MATLAB编程得到各模型2007年7月6日~2008年1月15日的投资回报。由于蚁群算法所需参数较多,需要讨论模型参数变化对运算结果的影响。

图1~2选取了三组六个具有代表性的算法寻优结果,可以观察到本文模型较谢燕兰模型(212.6万元)获得了更好的投资回报,三个参数α,β,ρ的设置对算法最终寻优结果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α对投资组合回报影响较为显著,随着α的增大投资回报显著增加,α=3时投资回报为356.67万元,而当α=0.7时,投资收益仅为259.8万元,也就是说当投资者在第一天在某只股票的投资获得较高的收益时,第二天继续增加此只股票投资仓位;β和ρ的变化对投资回报的影响显著性不强,α和ρ不变,当β=0.3时投资回报为271.56万元,β=3.5时投资回报为279.27万元,这是由于国内A股市场交易规则中涨跌停板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股票投资的风险,而投资时间间隔越长,对当前投资组合的影响越不明显,这和股票投资技术分析的结论一致。

五、结论

本文利用基本蚁群算法对投资组合模型进行了优化,主要提出了考虑交易成本的股票投资组合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有效求解,与此同时讨论了模型参数变化对算法寻优结果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蚁群算法能够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求解传统的数学方法难以解决的投资组合问题,并且具有整体优化,高效迅速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Markowitz H M.,Portfolio selection [J]. Journal of finance, 1952, 7:77~91

[2]Markowitz H M.,Portfolio Selection: Efficient Diversification of Investments[M], Wiley: New York, 1959

[3]Mao J C T., Models of capital budgeting, E-V versus E-S[J].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1970, 5: 657~675

[4]Konno H., Yamazaki H. Mean-absolute deviation portfolio optimization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okyo Stock market [J]. Management Science, 1991,37:519~531

[5]Konno H., Suzuki K. A mean-variance-skewness optimization mode[J].Journal of the Operations Research Society of Japan, 1995, 38: 173~187

[6]孙永征刘亮:基于混合行为蚁群算法的股票市场投资者行为模拟[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42(6):35~40

[7]谢燕兰:蚁群算法在证券投资组合中的应用[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

[8]Colorni A, Dorigo M, Maniezzo V, et al. Distributed optimization by ant colonies[R]. Proceeding of the 1st European Conference on Artifical Life, 1991, 134~142

股票投资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利率下调股市运行资本增值效应投资替代效应

一般来说,股票价格与市场利率成反比。利率提高,股价下跌;利率下调,股价回升。但是1998年三次利率下调,却未能阻止股价的持续下行,利率调整和股市运行没有呈现出人们预期的理想组合。

一、1998年利率调整与股市运行

1998年内,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由年初的5。67%下调至年末的3。78%,下调幅度达33。33%。利率调整之频繁,下调幅度之大,为历年所罕见。降息是股票市场的重大利好,1996年5月1日的降息,曾推动沪深股市平地而起,走出一段酣畅淋漓的大牛行情。而1998年的三次降息,尽管幅度更大却未能使股指有效突破自97年5月冲高回落以来所形成的下降通道。除第一次降息使股指略有推高外,后两次均未能对股指的持续下滑起到任何支撑作用。98年上证综合指数由1194。10点跌为1146。70点,跌幅为3。97%;深证成份指数由4148。84点跌为2949。32点,跌幅为29。52%;综合反映沪深股价变动的中经100指数由4242。57点跌为3473。69点,跌幅为26。77%。

二、利率变动对股价的影响机制

利率是影响股价的基本因素。利率变动对股价的影响通过以下两条途径实现。

﹙一﹚利率变动的资本增值效应

利率变动会影响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改变公司经营业绩,引起公司资本价值及投资者预期的变化,从而使股价发生变动。

首先、利率调整引起社会总供求的变化,改变企业经营环境,从而引起企业经营业绩的变化。一方面,利率是货币资金的价格,利率的变化影响企业投资成本。当利率下调时,由于投资成本降低,预期投资收益提高,对投资有刺激作用。另一方面,利息是居民现期消费的机会成本。当利率下调时,现期消费的机会成本降低,从而对消费有刺激作用。利率下调通过刺激投资和消费,增加有效需求,改善市场条件,有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提高。但是,利率下调对有效需求的刺激受其他经济因素的制约。一方面,货币供应量的配合、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及真实利率水平等因素制约着利率下调的投资效应。如果利率下调的同时没有货币供应量的配合,如果投资者的未来预期是悲观的从而投资预期收益率趋于下降,如果物价下降幅度大于名义利率下调幅度从而真实利率上升,那么,利率下调启动投资并利用投资乘数扩张有效需求的效应将会受到削弱。另一方面,居民对未来的预期影响边际消费倾向。如果消费者的未来预期是悲观的,利率的下调可能会强化这种预期,于是边际储蓄倾向提高,边际消费倾向降低,从而,利率下调对消费的刺激将很微弱。

其次、利率调整会改变企业经营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经营业绩。一般而言,降低利率,可以减少企业利息支出,改善经营业绩,提高公司资本价值。但是,利率下调对改善企业经营业绩的效应受宏观经济环境、真实利率、税收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在缺乏上述因素配合的情况下,利率下调并不能有效刺激公司业绩的提高。

﹙二﹚利率变动的投资替代效应

利率调整引起股票投资的相对收益率,即股票投资收益率与其他投资收益率的对比的变化。当股票投资的相对收益率提高时,引起股票投资对其他投资的替代;反之,当股票投资的相对收益率下降时,引起其他投资对股票投资的替代。利率调整的投资替代效应的实现程度受以下因素的制约:

首先,其他投资方式的利率弹性。如果其他投资方式具有较强的利率弹性,则利率变动能有效地引起投资方式的转换;反之,如果其他投资方式的利率弹性很低,则利率调整的投资替代效应将很微弱。例如,如果人们的储蓄行为有着较强的利率动机,则储蓄的利率弹性较高,利率下调会由于储蓄收益的下降而引起股票投资对储蓄的替代。反之,如果人们的储蓄行为中占支配地位的是其他非利率动机时,则储蓄的利率弹性较低,于是利率变动只会对储蓄产生很小的影响。

其次,投资者的未来预期以及不同投资方式的风险性。股票投资同其他投资方式有着不同的风险程度,从而有着不同的收益可预期性和稳定性。在投资者的未来预期倾向乐观时,风险承受能力提高,则利率的下调由于股票投资相对收益率的提高会引起对其他投资方式的替代;反之,在投资者的未来预期倾向于悲观时,风险承受能力降低,则会引起其他投资对股票投资的替代。

三、九八年利率连续下调未能扭转股市下滑走势的原因分析

利率与股价的关系受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利率变动对股价的资本增值效应和投资替代效应的实现需要这些因素的配合。98年利率下调对股市没有产生预期的刺激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率下调的资本增值效应被削弱或被抵消的结果。

﹙一﹚利率下调的资本增值效应未能充分发挥

利率下调的资本增值效应的发挥,以宏观经济形势的转暖,企业经营业绩的提高以及投资者预期的好转为前提。但98年利率下调对改善宏观经济形势及提升企业经营业绩的效应并不理想。

首先,利率下调对投资需求的刺激并不理想。

1998年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同比增长幅度15%,比97年的10。1%有所回升。投资增长主要是由三、四季度中央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基本建设投资力度所引起的。考虑到对利率更为敏感的非国有单位和外商投资同比下降2%和8。9%­,说明98年投资回升主要由政府直接投资推动,财政投资的乘数效应并未有效发挥。利率下调未能有效刺激投资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归档:金融证券论文推荐度:收藏本文日期:2006-2-269:38:00利率调整对股市运行影响的分析字体大小:小大利率调整对股市运行影响的分析

;1、国民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投资预期收益下降。93年至98年,GDP增长速度呈现递减,分别为13。5%、12。6%、10。5%、9。6%、8。8%、7。8%®。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景气,投资预期收益的下降,使企业投资趋于谨慎。

2、通货紧缩加剧,真实利率提高。98年虽然名义降低1。89个百分点,但物价指数下降更快,达2。6个百分点,真实利率提高了0。71个百分点。真实利率的提高,进一步抑制了投资需求的增长。

3、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上的矛盾。98年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采取反向操作。一方面,大幅度降低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诱使资金从银行分流出去;另一方面,严格控制基础货币,强调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不变。98年末流通中货币〈M0〉余额,狭义货币〈M1〉余额,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0。1%、11。9%、15。3%,分别比上年增长率下降4。5、4。6、2个百分点¯。这表明货币供应没有适应刺激经济增长的需要而相应增长。

其次,利率下调对消费需求的刺激作用微弱。

1998年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仅6。8%,低于GDP7。8%的增长速度,零售物价指数则降为-2。6%。可见降息并没有引起居民消费需求的回升,市场依然疲软。居民消费对降息不敏感,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居民对市场价格预期的下降。居民的收入分配决策受价格预期的影响,如果预期价格下降,现期消费的机会成本上升,则减少或者推迟购买。94年以来,物价指数持续下降,分别为21。7%、14。8%、6。1%、0。8%、-2。6%。居民产生并强化了物价还会下降的同向预期和买涨不买跌的心理,等待物价进一步下降。

2、居民预期收入的下降。企业普遍开工不足,效益下降,失业人数增加,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下岗分流工作抓紧进行,经济不景气条件下新増就业机会的减少,┄这一切,大大降低居民收入预期,从而抑制了消费的增长。

再次、利率下调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不明显。

国有企业负债率达80%左右,利率的降低将使企业利息成本支出减少从而改善企业经营业绩。但事实上降息对改善企业经营业绩的作用并不明显。1998年1至10月,国有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41。5%,而年末企业库存则增加至2。5万亿°。利率下调未能有效提升企业业绩,除了宏观经济形势未扭转,市场需求疲软的原因外,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

1、真实利率的提高抵消了降息对减轻企业负担的作用。虽然利率以较大的幅度下调,但由于物价回落速度更快,幅度更大,因此真实利率仍处于较高的水平。例如,97年末一年期存款利率为5。67%,物价指数为0。8%,真实利率为4。87%;而98年末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78%,物价指数为-2。6%,则真实利率为6。38%,可见98年连续降息后真实利率反而提高了。

2、税负增加抵消了降息减轻企业负担的作用。98年的财政政策中,一方面增加政府投资,另一方面加强税收征管工作。全年工商税收完成8552亿,增收1003亿,年增长率为13.3%;在GDP增长仅7。8%,工业增加值仅增长8。8%±的情况下,企业负担明显加重。因此,税负的增加大大抵消了减息对提升企业业绩的作用。

﹙二﹚利率下调的投资替代效应很微弱

1998年,沪深股市新增上市公司106家,增长14%,但股票成交额却有所萎缩,从97年的30722亿降为23544亿,减少23。4%²。另外,居民存款余额达52952亿,增长18%;储蓄增长率远高于GDP增长率和居民收入增长率﹙9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为6。6%和4%³﹚,这说明降息后并没有引起股票投资对其他投资的替代,利率下调的投资替代效应并没有发生。

首先,沪深股市的相对收益率在利率下调后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一般说来,利率下调后股票投资的相对收益率提高,从而会引起股票投资对其他投资的替代。如果将利率倒数定义为标准市盈率,则实际市盈率小于标准市盈率时,引起股票投资对其他投资的替代;反之,当实际市盈率大余标准市盈率时,引起其他投资如储蓄对股票投资的替代。98年第三次降息后,标准市盈率为26倍,而实际市盈率仍保持在30多倍,股票投资价值尚未凸现出来。

另外,利率下调未能推动股指回升,也同一级市场相对收益率较高有关。一级市场风险较低,且同二级市场存在较大差价。降息后,一级市场申购资金冻结期的利息损失减少,降低一级市场投资成本,推动资金向一级市场流动。

其次,居民储蓄的利率弹性的变化,制约着利率下调效应的发挥。

居民的储蓄动机中,利息动机有较强的利率弹性,主要受真实利率的制约;而为了购买住宅、家具以及为婚丧嫁娶等需要大笔开支的未来消费作准备的特殊消费动机的利率弹性较低,主要受现期收入、预期收入、预期价格以及信贷条件、社会福利制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居民为子女教育以及失业和退休后提供生活保障的负担动机的利率弹性最低,受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最大。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居民储蓄的特殊消费动机和负担动机有不断提高的趋势。由于特殊消费动机和负担动机的利率弹性较低,因此利率下调即使提高股票投资的相对收益率,也很难引起对储蓄的替代,于是削弱了利率下调的投资替代效应。

总之,利率是股市运行的基本影响因素。利率变化对股价变动的资本增值效应和投资替代效应的发挥受企业经济效益、宏观经济形势、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以及投资者、消费者预期等因素的制约。正是由于缺乏上述因素的配合,98年的利率下调并没有推动股市的相应回升。可以说,在宏观经济尚未出现实质性转机,企业经营环境尚未改善的情况下,股市的回升尚待时日。

注释:

中国经济时报1999年1月7日

­中国证券报1999年1月22日

®¯Ð中国证券报1999年1月21日

°经济日报1998年12月7日

±经济日报1999年1月13日

³中国证券报1998年12月31日

参考文献:

Š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l;陈共周升业吴晓求《证券投资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Ì王兆星吴国祥《金融市场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年版

Í陈东祺《对近两年宏观经济经济政策操作的思考》《经济研究》1998年第12期

股票投资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有效市场;上证综指;检验

下面我们将通过对这轮行情以来上证综指每日收盘点位来检验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通过实证检验来说明中国股票市场在这轮行情过程中的有效性问题。

一、有效市场假设

有效市场理论是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证券市场理论体系的支柱之一,许多现代金融投资理论,诸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公式等都是建立在有效市场的基础之上的。Bachelier(1900)最先从随机过程角度研究了不良运动以及股价变化的随机性,并且他认识到市场在信息方面的有效性:过去,现在的事件甚至将来事件的贴现值反映在市场价格中,但价格的变化并无明显关联,即价格遵循“平赌模型”。但是这种思想一直未受到人们的关注。1970年,法玛第一次系统的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设理论,在他的经典论文《Effieient capital market: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中,提出了完整有效市场假设的理论框架。

法玛将有效市场定义为:假设t-1时期的证券价格依赖与未来时期t各种证券价格的联合概率分布的特征,那么市场有效性要求,在决定t-1时期的证券价格时,市场充分、正确的运用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又是被人们用来估计t时期证券价格的联合概率分布的。

所谓的有效市场就是在一个证券市场中, 证券的价格完全反映他所可能获得或利用的信息,每种证券的价格始终是其价值的表示。

有效市场假设认为不同的信息对价格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分别是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根据信息的不同将有效市场分为三类:

1.弱势有效市场,是有效市场的最低层次。在这个市场当中证券的价格完全反映该证券的所有的历史信息,不会影响到未来该证券的价格走势。也就是说,股票投资者不能从过去的股票价格分析该股票以后的走势,从而否定了技术分析这样的投资分析方式。

2.半强势有效市场,是有效市场的第二层次。在这个市场中政权的价格完全反映该证券的所有公开信息,证券价格会迅速准确的对新的公开信息进行及时充分的消化和调整,使得投资者不能利用这些公开信息获取超额利润,否定了基本面分析的投资分析方式。

3.强势有效市场,是有效市场的最高层次。在这个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充分反映了市场上所有的公开和未公开的信息,证券价格会迅速准确的对新的内幕信息进行及时充分的消化和调整,使得投资者不能利用内幕信息获得超额收益,从而否定了任何的投资分析方式。

Malkiel(2003)在他的一篇论文中发展了有效市场假设理论,他认为在整个的证券市场上靠信息持续获得超额利润,即使金融市场有很多异常表现,但是只要没有基于信息的持续逃离,这样的市场就是有效的。同时认为,即使人们能觉察到套利机会,但只要没有基于信息的持续套利就是有效的。

二、对上证综指的实证检验

在上面的论述中,关注的重点在于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属于弱势有效市场,我们将通过数据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弱势有效性进行检验

(一)检验方法

根据若是有效假设检验的传统理论,其实证检验主要是从股票价格的数据中,是否可以发现任何能识别和利用的规律来预测未来的变化,进而可以通过该种规律或模式来获取收益。对其的检验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检验股票价格数据间的独立性。即检验股价数据间相关性。如果不同试点的估计之间存在统计上显著的系列相关性,说明股价的升降对后来价格的变化存在着某种影响,即可以从股票价格的历史变化中发现预测未来股价的规律,即弱势有效性不成立。

2.检验股票价格变动的随机性。如果股价变化不具有统计上显著的随机性,则投资人有可能利用该非随机特征获得异常收益,即说明该市场弱势有效性不成立。

3.检验各种股票技术分析方法及交易规则的有效性。可以用对过滤法则的检验。所谓的“过滤法则”是只当某一股票价格上涨x%时,立即购买并持有这一股票直到其价格从前一次上涨后下跌x%时;当股价从前一次下降后上涨x%时,立即卖出持有的股票;如此循环。在考虑佣金后这些过滤规则通常不能产生交易利润,此时的市场具有弱势有效性。

由上述的原理分析可以总结出,在弱势有效市场的假设检验中可以运用相关系数、自相关性以及游程检验。其检验结果有所不同。如图所示:

关于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研究成果

大多通过相关系数检验、游程检验以及自相关性检验三种方法来进行检验。本文拟运用相关系数检验以及游程检验对中国股票市场在持续三年的巨富波动行情中的弱势有效性进行检验。

弱势有效性的检验主要是从股票价格数据中,是否可以发现任何能识别和利用的规律来预测未来的变化,进而可以通过该种规律或模式来获取收益。因此通过检验上证综合指数收盘点位间的独立性,来验证中国股票市场的弱势有效性,即检验股票指数之间的自相关性。如果不同时点的上证综指收盘点位之间存在统计上的显著的系列相关性,说明指数的升降对后来价格的变化存在着某种影响,即弱势有效性不成立,说明在这一轮的巨幅波动中中国的证券市场不是弱势有效市场。

(二)建立模型

我们根据有效市场假设理论,建立如下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1.1)

式中Y表示上证指数当日的收盘点位,X表示上证指数前一日的收盘点位, 、 为一元线性模型的系数, 为随机扰动项,它是一个不可观测的随机变量,可正可负,一次称其为随机扰动或者随机误差。该模型试图建立前期收盘点位于后期收盘点位之间的线性关系,如果后一日的收盘点位与前一日的收盘点位之间存在这相关性,则人们可以利用这样的相关关系来预测未来的指数的收盘点位的走势,同样的也会运用到个股的预测当中,通过对历史信息的掌握从而获得持续的超额利润,这样就不符合弱势有效市场的假设。相反的,如果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则说明这样的市场符合弱势有效市场假设理论。

下面提出相关系数模型:

(1.2)

通过eviews数据统计软件来对上证综指每日收盘点位进行回归,试图利用线性回归的可绝系数R2来对模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因为

(1.3)

又因为:

(1.4)

(1.5)

因此就得出: (1.6)

根据计量经济学理论,如果R2接近于1,则说明X,Y高度相关,即说明该市场为非弱势有效市场,如果R2接近于零则说明两个变量不相关,即中国证券市场为弱势有效市场。

运用2005年6月6日到2008年9月18日期间一共822个交易日每日的上证综指收盘点位,对该一元线性模型进行回归结果如下:

表1 回归结果

首先对该线性回归模型检验,以证明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1.可绝系数检验:R2=0.9977,说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的非常好,即前期股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后期股价的走势。

2.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 ,在95%的置信区间内,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为n-2=820下,拒绝 的假设,及说明该线性回归模型合理有效。

因此,我们将该线性回归模型写作如下形式:

(1.7)

可绝系数R2=0.9977,相关系数,r2=0.9977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函数模型中的变量X、Y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三)游程检验

同样根据2005年6月6日到2008年9月18日期间共822个交易日每日的上证综指收盘点位的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该数据进行游程检验,得出的检验报告如下:

表2 检验结果

从检验报告中可以看出,在众多的数据当中共出现了7个游程,说明当序列值落在中值上方时,接下来的值也趋向于落在中值的上方,同样,序列值处于中值下方时,接下来的值也趋向于落在中值的下方。也就是所该序列存在自相关。另一方面,结果中的Asymp. Sig. (2-tailed)的值为0.00小于0.01,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在0.01的显著水平上,该序列存在自相关。(迈克尔.J.塞勒,金融研究方法论大全必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3-96)根据法码等人关于有效市场假设检验的理论,可以认为该市场表现为非弱势有效性。

由于相关系数检验以及游程检验共同的显著性结果,可以认定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前期的股票价格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后期股票的价格走势,市场投资者可以通过股票价格变化的历史规律对以后股票市场的价格走势作出合理预测,从而获得投资的超额利润。因此,05―08年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出现的这轮巨幅波动行情过程中,市场表现出明显的非弱势有效状态,弱势有效市场假设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不成立。

三、实证检验结果原因分析

通过实证检验证明在这一轮巨幅的市场波动过程中,中国的股票市场不满足若是有效市场假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其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由于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一方面,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上市公司有可能在公司的公告中制造虚假信息;另一方面,大量的内幕信息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若是有效假设的成立。

(二)投资者的不理性。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中小投资者拥有相当大规模,一度有人称中国的股票市场进入了“大散户”时代,大量的中小投资者缺乏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盲目跟风,其投资行为表现为明显的非理性。正是因为大量投资者的非理,中国的证券市场表现出明显的非有效性特征。

(三)中国的资本市场的不成熟。在有效市场假设的前提中提到了市场的完全竞争性,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表现出很大的不成熟,诸如监管体制、政府干预机制等都有待完善和提高。在一个不成熟的市场中很难实现有效市场假设的状态。

(四)国际金融形势的影响。由于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所带来的金融危机只是全球股市出现了集体大跌,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和股民的非理性导致中国股票市场对此次金融危机反应强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表现。

参考文献:

[1]俞乔“市场有效、周期异动与股价波动”,《经济研究》1994(9)

[2]吴世农“上海股票市场效率的分析与评价”《投资研究》1994(8)

[3]陈小悦“中国股市弱型效率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1997(7)

[4]陈守东“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实证检验”《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2)

[5]胡畏、范龙振“上海股票市场有效性实证检验”《预测》

[6]韩德宗、虞红丹“中美股票市场弱势有效性的比较研究”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

[7]马向前、任若恩“基于市场效率的中国股市波动和发展阶段划分”《经济科学》2002(1)

股票投资分析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破产概率;随机微分方程;机构投资;风险比例

在金融与保险行业中,极端事件是指那些发生概率很小,而一旦发生即对整个保险与金融业产生巨大的冲击的那些事件,比如飓风、重大车祸、火灾、大地震、金融危机等,如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和欧洲金融危机等,这些极端事件的发生常常导致所谓的大宗索赔案发生。所以对于金融保险机构大投资者来说,如何选择合适的投资方法规避风险,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成为了机构投资者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利用随机微分方程理论和一些已开发的模型应用,初步解决了机构投资者风险投资的策略问题。

一、投资控制研究综述

投资是现代保险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机构工作重心由承保业务转向投资业务,保险公司已成为综合性金融企业。目前,我国保险业在保险投资方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我国金融体制进行全面改革,通过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快我国保险投资发展已势在必行。保险投资基金即保险基金是指扣除保证金、赔款准备金、赔偿、费用开支和缴纳税金后用的部分。大量保险资金的存在使保险投资成为可能,如何投资成为各界研究重点。

马小翠(2008)[1]研究了满足的随机微分方程有限的大偏差速率函数精确表达式。沈辰(2008)[2]进一步研究广义复合泊松风险模型的大偏差问题,理赔剩余过程上得到了一系列大偏差和破产时刻的结果,这些结果应用在某些金融与保险投资风险问题中。徐高林(2006)[3]指出保险机构自2005年2月开始A股直接投资以来,保险业股票投资收益超过10%,这对保险业来说是好事,但就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而言,有必要进一步分析保险资金投资的具体构成。

风险理论是随机理论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破产概率作为保险风险中的一个重要测度方法,成为风险理论的一个主要研究课题。人们通常给出破产函数的Lundberg指数上界,以此来进行更为严密的投资决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Donsker和Varadhan在马氏过程方面的研究以及Wentzell和Freidlin在动态系统随机扰动方面的工作使得保险破产理论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二、破产概率模型

1.破产概率模型

我们考虑保险机构可投资问题,保险机构允许去投资风险品种如一些股票市场,建立随机几何布朗运动方程:

其中为常数,,是一个标准的布朗运动,为独立的风险储备金,通过在时刻的总资产可得出,保险机构可以在任何时刻投资一笔钱在风险投资如股票,余下的投资于无风险债券。

给出初始资本,和一个可控制投资比例,保险公司的财富形成过程就可以写成;

定义时间风险模型的破产概率:

其中,在破产概率中,依赖于初始财富和投资策略。

我们关心的是保险机构的最小破产概率:

已有的结论为:。

2.破产概率实测

以全国2000年至2011年12年间各财险机构保险收入数据为依据,测算出以上公式中的各数据参数,计算保险机构投资于风险类的破产概率数据范围(表1隐去机构名称)。

图1 破产概率图

由此可得出目前我国保险机构投资破产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保险机构投资风险品种是切实可行的。

三、保险基金投资的策略优化

1.投资策略模型优化

文献[5]中给出了保险基金连续随机的模型,应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找出最优投资策略。

假设表示保险基金的总资产,基金可投资于两种组合资产:

无风险资产组合和风险资产组合,于是有:

;。

其中是标准的几何布朗运动。在时刻,投资风险资产的比例为;投资于无风险资产比例为。

于是,保险基金总资产的变化过程为:

(4.1)

目标函数为最大化两个阶段的效用函数:

应用最大化的原理,并令:

(4.2)

由最大化原理有:

(4.3)

(4.4)

其中:解出带入可解出最优化策略。

2.指数效益优化模型

取指数型效用函数为:

它的价值函数为:

(4.5)

其中,约束条件为:

应用上述方法可以得到最优投资比例为:

(4.6)

四、机构投资实例应用分析

以全国2000年至2011年12年间各险种保险收入数据为依据,测算出以上公式中的各数据参数,计算保险机构投资于风险类的比例策略。根据统计一般社保基金盈利为;取无风险利率;以一年为期限,取,风险盈利波动不同,

由于保险基金要有40%准备金及日常赔付,实际计算中取总保费收入一半。计算风险投资结果如下表:

可见用公式测算机构投资较为合理的风险投资比例在30%至44%间,符合实际投资情况。

五、保险机构投资政策建议

1.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提高我国保险资金运作能力

发达国家保险基金发行债券往往站到30%以上,可以增加债券投资品种,保证保险投资发展过程资金重要来源。不动产投资回报较高,允许保险基金投资不动产,但比例不宜高。

2.建立保险基金管理公司,提高保险资金投资的专业化水评

国外保险资金运作都有专门的管理基金会,保险监管部门应按照国际惯例,允许有条件的保险公司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并参与资本市场运作,最大效率地运用保险资金。

3.加强保险投资监督管理,争强竞争力

保险公司必须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监督管理制度。随着外国保险公司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保险业竞争日发激烈。中国保险投资与国际保险投资接轨,必须首先加强监管模式和监管水评的提高,否则无竞争力。

4.加强保险投资专业人员的素质,提高保险投资效益

保险投资需要有专门人才策划实施。需要投资家、会计师、精算师等各类专家组成的决策委员会进行决策。所有这些都要求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保险投资等各方面专业知识技能。因此,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保险投资管理队伍,是提高我国保险投资效益实现最大效益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马小翠.一类随机过程的大偏差原理[J].济宁学院学报,2008,29(3):001-003.

[2]沈辰.广义复合泊松风险模型的大偏差与破产时刻[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1:009-011.

[3]许高林.保险机构A股大额投资分析[J].中国保险,2006,11:009-012.

[4]俞雪飞,王金玉,潘德惠.非参数区间估计在证券投资分析中的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9).

[5]魏亮亮.在非线性情形下的一些大偏差结果以及在金融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0,12.

[6]Huyen Pham.Some Applications and Methods of Large Deviatons in Finance and Insurance[J].In Paris-Princeton Lectures on Mathematical Finance,2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1599)。

股票投资分析论文范文第8篇

一、分类培养是素质教育和金融业发展的需要

1.理论钻研型人才与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划分

根据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大学生对考研与就业的多元化需求,我们提出要实现“分类培养”模式,即把本科学生分为理论发展型人才与实践应用型人才,实行分类培养,从而满足继续深造同学对理论知识深度的要求,又满足了毕业后直接就业同学对实践操作技能的需要。

(1)理论钻研型人才

理论钻研型人才是在具有一般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具有比较专深和丰富的证券投资学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学术发展能力,能在本学科和专业领域内开展创造性的工作,有较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专业发展能力强,职业适应能力强,具有一定自我发展能力。在实践中,我们把致力于考研的同学归为此类。

(2)实践应用型人才

实践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一般的证券投资学专业知识,知识结构较合理。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能发现实践问题,并能把理论应用到解决实践问题中,职业适应能力强,“具备进入劳动力市场所需的资格和能力”。在实践中,我们把毕业后直接进入人才市场就业的同学和考各种资格证书的同学归为此类。

2.分类培养是解决《证券投资学》内容多而难度大但时间少的有效途径

对于非金融专业开设的《证券投资学课》,其内容不仅包含一些基本知识,如股份公司的介绍、证券的发行与交易,还包括投资分析的众多理论,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资产组合理论、K线理论、形态理论、波浪理论等等。这些知识涉及面广,不仅有理论的陈述、定性的分析,更有大量复杂、深奥的模型与推理,对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在54个课时量的时间里要学好这门课程是非常不容易的。在有限的课时里,授课教师只能压缩授课内容,降低内容难度,减少实践教学,从而带来了理论没讲透彻、实践操作没讲全面的不良后果。实行分类培养后,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合理取舍授课内容、授课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满足本科生对证券投资学的多元化需求。对理论钻研型人才,我们着重要把投资理论讲深、讲透,对实践应用型人才,我们侧重于实践操作,通过网络条件下的模拟操作来让学生掌握实践应用技能,满足毕业工作后对从事实际投资工作的实践技能需求。

3.分类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自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教育主张和宗旨以来,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便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素质教育的根本要义在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推行普遍教育、公平教育的理念,旨在培养具有优良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革除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弊端,就必须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培养”并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4.分类培养是金融业发展的需要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对经济金融学科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证券投资在金融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华尔街金融危机以来,对高素质的证券金融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不仅要在总量上加快培养人才,以满足社会各界对金融投资人才的需求,更要在结构上适应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满足多种类、多层次的人才需求。

二、推进适合理论钻研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1.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法分为即兴讨论与有准备讨论。讨论题目以理论题为主,如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与我们的应对策略、证券投资新手采用何种投资策略较为稳妥等。在讨论时间上,即兴讨论时间我们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有准备讨论时间一般为一节课。无论是何种讨论,我们都进行总结,归纳学生的意见,并阐明授课教师的观点,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动了脑筋,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2.论文式教学

论文式教学法主要用于理论部分,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性理论。论文题目由授课教师拟定,选择的题目尽可能联系实际,如河南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创业板市场市盈率研究等。根据本科生的特点,我们先向学生介绍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要求,篇幅一般要求在3000字左右。对每篇论文,我们都认真评阅,并在课堂上做论文评点。整个教学过程,我们一般安排写1-2篇论文。这种方法,有利于理论钻研型学生对理论深度的掌握。

3.研究式教学

研究式教学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选择优秀学生参与教师自己的科研项目(与证券投资有关),这对于理论钻研型学生了解最新科技成果,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有很好的效果。一种是教师把自己在金融工程方面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研究式教学可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一点不同于讨论式),也可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去研讨(如写研究论文,这不同于论文式教学,研究式教学中的论文内容具有创新性,而论文式教学中的论文内容是有成熟的理论作参考的)。

4.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人们常说的一个概念,但如何启发,很少有人说得清。证券投资学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我们主要是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比较重要的问题、学生有能力思考的问题,由我们一步步地设问(不是提问),引发学生思考,然后根据学生的反映进行阐述。

5.问答式教学

问答式教学法我们经常在以下两种情况下采用。一种是在讲授过程中试探学生的基础,一般在证券投资学内容涉及到相关课程内容或者有可能在其它课程中讲授过时采用。我们在讲授普通股与优先股的区别时,采用向学生发问,因为该内容金融市场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等课程中已讲过。二是在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时采用,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6.答疑式教学

答疑式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互动式教学法,适合于学生自学的内容、难点内容、课外阅读的内容等。我们对答疑时间的安排主要有四种:一种是每节课留出5分钟用于当堂答疑;一种是课间时间的答疑;一种是每周安排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的定期定点答疑;一种是网上答疑,主要是用个人电子邮箱。

三、构建适合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1.模拟法

模拟法就是利用股票操作软件如大智慧等软件看,通过与沪深证券交易所同步的实时操作,学会对股票投资品种的选择、购买与卖出,并在多次投资交易中进行投资收益分析与比较,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提高投资技能与效果。在《证券投资学》教学中,我们进行了证券模拟交易大奖赛,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在黑板教学时也可运用此法,如在讲授“股票集合竞价和连续竞价”时,在黑板上模拟设计投资者的委托,根据规则操作,详细阐述成交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2.案例法

案例教学法,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这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在讲解股票上市流程、股市庄家操纵股价、内幕交易、基本分析法与技术分析法时我们经常采用案例教学法,如银广夏案件等。

3.比较法

比较法的优点是通过能够抓住相关事物之间的区别和各自的特征,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讲授股票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时,将二者的资金流向进行比较,发行市场中资金从投资者手中流向发行者,而在流通市场中,资金是在投资者之间进行流动。

4.证券公司实地实习法

实习法就是利用学年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到证券公司从事证券投资实践操作。为了保证学习质量,我们均给学生指出具体实习项目,如证券申购、证券交易、证券分析等。

5.上网浏览法

股票投资分析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社保资金 资金来源 管理多样化

一、 社保资金来源多样化

社保资金中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占据主要部分,特别是养老金成为我国一大难题。如2005年,我国养老社会保险个人账户亏空已高达8000亿元,而按照我国现行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我国的养老金工资替代率约为58.5%,其中20%来自社会统筹,38.5%来自个人账户,显然,如此巨额的个人账户的亏空已对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例如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处置政策的制度性缺陷导致社保资金的缺口增大。目前我国的养老社会保险筹资模式由现收现付制转入部分积累制。而实行部分积累制后,按照当时的规定,通过养老社会保险缴费所筹集的资金在使用时分为两大块,一块进入社会统筹基金,一块则进入个人账户,进入个人账户的资金达个人缴费工资的11%.由于有部分养老社会保险缴款进入了个人账户,结果导致在转制前参加工作的老职工在原现收现付制下积累的部分养老金权益无法在新实施的部分积累制中找到对直的资金来源,这就产生了所谓的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此外,根据我国2010年11月1日零时最新统计:60岁以上老人已占到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8.87% ,同比上次2000年普查上涨了1.91个百分点。而国际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10%、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7%,我国已大大超出了这一标准。

那么,政府该如何能更多地筹集社会保障资金?从中国的实践来看,政府可以通过无偿性收入(税收)、有偿性收入(债务)、变卖公有资产及社保基金证券化来达到增加社会保障资金的目标。

(一)无偿性收入筹资

利用税收为社会保障制度筹资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无偿性,政府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随着“费改税”的逐步推行,开征社会保障税业已提上了议事日程,其主旨在于解决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中的非效率问题。在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的过程中,环节过多,操作复杂,人财物耗费巨大,直接导致了效率的低下。开征社会保障税达到“强化社会保险费的征收,解决统筹缴费中的拖欠问题”,“使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固定化、规范化、社会化、集中化”的目标,在当前难以企及。

例如,三成公益金划拨社保基金的资金注入。

财政部网站公告显示,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央公益金分配给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用于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不足。据全国社保基金会理事会官方网站上公示的年报统计,2002年至2010年,中央财政共拨入全国社保基金资金共计3641.74亿元。其中,公益金约为771.12亿元,占到划拨总额的21.17%。这九年间,全国共筹集公益金2512.91亿元,划入全国社保基金的占到30.69%。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理事会办公厅综合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央公益金是财政拨款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的公益金并不会作为专项资金被专项使用,而是由基金会统一管理运营。划拨变动:社保分成60%中央公益金。

(二)有偿性收入筹资

发行长期国债来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是许多制度设计者的底线,长期的国债可以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必须的资金,可以变现收现付制为基金制,且为国企改革、整个国民经济的好转提供制度保障和充裕的时间。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可以概括如下:

1、宏观债务负担不高,国债负担率和财政赤字率远远低于国际警戒线

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规模当在27000亿元以上。除去可以回收的,这其中不良贷款的净损失将在19860亿元左右,占1999年GDP的24%。相比之下,国家对国有职工的隐性养老金债务的总额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

2、居民应债能力偏低

整个20世纪如年代居民的应债能力基本上在1%上下徘徊,波动很小。而居民储蓄存款增长年均32.7%,增长既快且稳,低下的居民应债能力给政府以充分的发债空间。

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随着经济风险由集中控制向分散化的转变,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居民进行储蓄成为必然。这部分储蓄通常是由于防范不测之需和谨慎性动机而进行的储蓄。另一部分储蓄则为由于国有企业资产的流失,以及国家金融资产转移到个人手中而形成的储蓄。随着国家金融存款实名制,居民储蓄存款在很大程度上便得以明示。这样一来,居民用来应债的资金来源便不如现在这般充足。居民的实际应债能力便会大大提高,进一步提高它的余地便不会太大。

3、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的扩大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1993年以后财政不再向中央银行透支斩断了财政赤字直接形成银行增发货币从而引起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三)公有资产出售

2001年的国有股减持,到今天的国有股转持,“肩负国家养老战略储备”的全国社保基金终于重获稳定的资金来源。

国有股转持社保基金,主要的意义在于增加了社保基金的资金来源,在当前促进内需、鼓励消费的宏观经济政策下,此举体现了国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民生的决心。虽然划转给社保基金的股权还不能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但对于提升老百姓对于国家给予养老支持的信心是很大的。据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介绍,截止到2010年12月底,国有股转持、减持223.08亿股,发行市值达到1307亿元。

一方面,如果可以用发行大量国债的方式来为社会保障体制筹集资金,那么出售资产同样可以达此目的。资料表明,增加的政府开支主要投入了国有部门,发行国债就意味着国有部门的扩大,而出售资产则意味着国有部门规模不变或者收缩。从这个角度来看,发行国债只是一种筹资行为,出售资产筹资可以同时成为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手段,可以把宏观的总量政策与微观的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国企改革不到位,难以做到自负盈亏,财政安排了大量的亏损补贴加重了财政负担。同时 ,长期过多的补贴,也不利于企业发展,易形成对补贴的依赖性。因此,适当地出售国有资产有利于财政的优化,有利于财政体系和证券市场的健康,按照最新国家“有进有退”方针对国有经济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和布局调整,大幅度收缩战线,也是中国经济实现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四) 证券化

(1)成立投资公司使其证券化上市筹集资金。

(2)新上市股份公司原始股按一定比例出售给社保基金,社保基金在从市场上得以变现筹集资金。

(3)投资产业尤其是资源类产业并使其成为未来上市的股东。在证券市场筹集资金。

(4)在股市低迷时投资证券市场中价值极被低估股票,以取得投资收益。

二、 社保资金管理多样化

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目前的资产规模已超过9000亿元,比建立之初增长了10倍之多。 这笔老百姓的“养命钱”,究竟是如何在十年多的时间里践行其“保值增值”的投资理念呢?坚持增强投资运营好全国社保基金的历史责任感。社保基金事关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管好人民每一文“养命钱”是国家赋予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坚持审慎投资方针,确保全国社保基金长期稳定收益。要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责任投资的理念,正确处理扩大基金规模和优化资产结构、提高基金收益和防范投资风险的关系,建立安全有效的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体系

全国社保基金成立于2000年8月1日,这笔基金是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资金,主要用于弥补我国人口老龄化时期养老金收支不足,担负着我国应对老龄化高峰时期社会保障的重要任务。

(一)投资股权投资基金(即PE)

2008年底至2009年初,全国社保基金以国内第一家可以自主投资PE的机构投资者身份,承诺对弘毅和鼎晖两只股权投资基金各投资20亿元。 在此之后,全国社保基金不断加大PE投资,到2010年底一共投资了8只PE,承诺投资127亿元,实际出资78亿元。

(二)投资股票

全国社保基金已先后对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京沪高速铁路、大唐科技集团等进行直接股权投资,目前累计直接投资近1700亿元。

(三)投资产业

投资资源类产业,随着经济发展,资源不断被消耗,资源日益稀少,随资源价格不断上升,达到保值增值。 投资有发展产业。

(四)支持保障房建设

“社保基金管的是全国人民的‘养命钱’,只有在风险几乎为零的情况下,才会介入。”一位国有大银行公司部的有关人士说,今年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全国要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任务,并与各级地方政府签订了责任状。在全国“两会”开幕前,全国社保基金宣布投入保障房建设,释放了明确的政策信号。“保障房”加“社保基金”, 更稳固的保障房资金来源和更可靠的社保基金投资收益。更稳固的保障房资金来源和更可靠的社保基金投资收益。

三、结论

与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趋势相比,现有社会保障基金规模依然不足,全国社保基金未来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巨大,提高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的潜力还很多。今后,全国社保基金要增加对社会保障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加委托股票投资的组合,稳定和增加对股票的投资,增加对未上市公司股权和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创造条件启动对养老事业项目的投资,适当扩大对境外投资的范围和金额。根据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预测,到2015年,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基金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而在其“保值增值”投资理念的指导下,其未来的投资也将更加成熟稳健。现有社会保障基金资金明显不足,今后需要社保资金来源保证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多样化及有效的管理变得尤为重要。改革要扩大思路,政府可通过无偿性收入(税收)、有偿性收入(债务)、变卖公有资产及社保基金证券化这四种方式来保障社保资金来源的稳定。无偿性收入(税收),可增加资源税,即可增加收入还可以减少资源浪费。社会保障基金可以使社保基金证券化,以及投入保障房建设。社保资金来源及管理的多样化,使社会保障基金不断扩大和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朱永利 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中的职能 [期刊论文] -现代企业教育2008(20)

[2]石宏伟.孟庆超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增值的投资分析 [期刊论文] -江西社会科学2008(10)

[3]于慧君 我国养老基金投资模式的选择与对策 [学位论文] 硕士2006

[4]周志凯 试论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论文] -理论月刊2005(6)

[5]张琦 养老金体制改革与基金业发展的互动――经验借鉴与现实选择 [学位论文] 硕士2005 杨洁 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经济效应分析 [学位论文] 硕士2005

[6]上海社保基金监管创新研究 - 2009

股票投资分析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牛市 熊市 不对称性 TARCH模型 EGARCH模型

1970年,Fama在《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证研究回顾》这篇经典文献中提出了得到普遍接受的有效市场的定义:有效市场是这样一个市场:投资者都利用可获得的信息力图获得更高的报酬,证券价格对新的市场信息的反应是迅速而准确的,证券价格能完全反映全部信息,市场竞争使证券价格从一个均衡水平过渡到另一个均衡水平。信息是影响股市价格波动的最主要因素,价格是否能有效反应股票的价值也是市场有效性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信息对于股价的波动起着很大的影响,研究信息对股市的冲击是研究股市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又分为利好信息和利坏信息。顾名思义,利好信息指的是有利于股票价格上涨的消息,而利坏信息则指不利于股票价格上涨的消息。两种信息对股市的影响不但方向相反,而且程度不同。也就是说,利好信息和利坏信息对股市的冲击是不对称的。对于这种不对称性的研究,国内外专家学者大多是并没有注意文章中的数据所处的股市周期。因此,本文将以分别选取牛市、熊市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发现在不同股市周期下股市利好、利坏信息冲击的不对称性反应截然不同。

王敏和张萍(2010)取沪市1998年1月1日至 2007年12月28日的日收盘价作为样本进行分析,提出沪市股价存在非对称性。杨仁美和王靖(2010)以2006年1月4日至2009年5月5日的沪深综合指数日收益率为研究样本,研究表明利坏消息对股票价格的冲击大于利好消息对股票价格的冲击。方璐(2010)提出不同见解,以金融危机为划分点,金融危机发生前(2005年8月10日至2007年10月31日),利好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冲击大于利坏信息,金融危机发生后(2008年5月5日至2009年12月4日),利坏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冲击大于利好信息。

仔细对比以上学者的论文,选取的数据时间段的不同是导致他们结论不同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从股市周期分析利好、利坏信息冲击程度。本文分别对熊市和牛市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利好信息与利坏信息对股市冲击程度。

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择

本文选择上海、深圳交易所的日收盘指数作为衡量股市波动的标准。划分出的牛市、熊市数据进行筛选,选取样本量在400以上的数据集合作为本次分析的原始数据。为了方便叙述,对各个不同时段的序列分别命名,具体时间段与命名如表1所示。

(二)平稳性检验

序列的平稳性是分析的基础。对序列a1,a2,b1,b2,c1,c2,d1,d2及其一阶差分作ADF检验(α=0.01), 通过检验可以看出一阶差分后的各序列都是平稳的。本文将对差分序列da1,da2,db1,db2,dc1,dc2,dd1,dd2做时间序列分析。

(三)ARCH效应检验

对差分序列da1,首先做简单的AR模型拟合。取p=3,经检验,在α=0.05下,常数项,一期滞后项,二期滞后项均不显著。拟合结果为:

(1)

对拟和结果进行ARCH-LM检验。同时对其他的差分序列da2,db1,db2,dc1,dc2,dd1,dd2也进行ARCH效应检验,所有序列ARCH效应的拉格朗日乘子检验的p值都小于0.05,因此差分序列da1,da2,db1,db2,dc1,dc2,dd1,dd2都存在ARCH效应。

(四)TARCH模型分析

对差分序列da1,先进行TARCH模型拟合,结果为:

(2)

(3)

γ=-0.0617,其t检验统计量为-2.36,说明γ显著不为0,因此存在非对称效应。当出现利好信息时,对条件价格指数有一个0.1104倍的冲击;出现利坏信息时,对条件价格指数的冲击为0.0487倍。这说明利好信息对股市的冲击大于利坏信息。

对其他差分序列da2,db1,db2,dc1,dc2,dd1,dd2也进行TARCH模型拟合,其模型参数ω,α,γ,β估计值及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序列da1,da2,dc1,dc2的TARCH模型拟合结果中的γ都小于0,而序列db1,db2,dd1,dd2的TARCH模型中的γ都大于0。这说明序列da1,da2,dc1,dc2中利好信息对股市的冲击大于利坏信息,而序列db1,db2,dd1,dd2中利坏信息对股市的冲击大于利好信息。再结合各组数据对应的股市周期,可以得出结论:中国股市存在非对称性,且在牛市中利好信息的冲击大于利坏信息,而在熊市中利坏信息的冲击大于利好信息。

(五)EGARCH模型分析

对差分序列da1,进行EGARCH模型拟合,结果为:

(4)

(5)

因为参数γ=0.0540,其t检验统计量为-2.63,说明γ显著不为0,因此存在非对称效应。当出现利好信息(即ut-1> 0)时,对价格指数有一个0.2564倍的冲击;出现利坏信息(即ut-1< 0)时,对价格指数的冲击为0.1484倍。说明利好信息对股市的冲击大于利坏信息。

同样地,对其他差分序列da2,db1,db2,dc1,dc2,dd1,dd2也进行EGARCH模型拟合,模型参数ω,α,γ,β估计值及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序列da1,da2,dc1,dc2的EGARCH模型拟合结果中的γ都大于0,而序列db1,db2,dd1,dd2的EGARCH模型拟合结果中的γ都小于0。在EGARCH模型中,若γ> 0,说明利好信息对股市的冲击大于利坏信息,若γ

结论

实证研究中,先对原始数据做一阶差分,保证序列的平稳性。再对数据作ARCH效应的LM检验,证明这八个序列的数据都具有ARCH效应。然后又用描述非对称性的模型-TARCH模型和EGARCH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拟合模型后的方差方程。最后,对方差方程的系数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一致结论:中国股市存在非对称性,且在牛市中利好信息的冲击大于利坏信息,而在熊市中利坏信息的冲击大于利好信息。

从投资者预期看,牛市时股价持续上涨,投资者产生了股价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投资者更倾向于接受该利好信息,作出股价会上涨的判断,积极跟进。而牛市时利坏信息的出现,往往被认为是股票价格的偶然变化,不足以改变投资者的决定。因此,在牛市时,利好信息对股市的冲击大于利坏信息。同理,在熊市时,利坏信息对股市的冲击大于利好信息。因此由其引起的盲目投机行为导致价格的非理性波动严重影响了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使其不能真正反应股票的内在价值。从投资者构成看,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多为散户,散户投资者信息获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都不高,他们的投资行为大多带有“追涨杀跌”式的风格,盲目跟风现象严重,从而加剧股市的波动,也使得股市波动的不对称性更加明显,从而使得股票价格不能真正反应股票的真正价值,进而影响了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

因此,面对不同周期信息不对称反应而导致的股市价格非有效性的价格波动,我国的股票投资者要尽可能地克服思维定势,尝试逆势而为。克服思维定势,就需要正确认识、对待自己的心理暗示,更加理性地整合股市相关的信息并作出回应,避免一时冲动的投资行为。逆势而为,就需要投资者既要有精准的眼光,又要有过人的胆识和魄力。投资者需要尽力提高自己的投资分析能力。尽可能最大程度的利用已有信息,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参考文献:

1.关华.基于GARCH族模型的深证成指价格波动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杨仁美,王靖.中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非对称性效应研究[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0(2)

3.朱鹏飞.股票价格波动与投资者心理分析[J].现代商业,2011(32)

上一篇:混凝土工程论文范文 下一篇:案例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