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范文

时间:2023-03-17 08:15:33

国学知识

国学知识范文第1篇

学校国学知识竞赛主持词【1】

女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男1: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女1: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男1: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女2:它犹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男2: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女1: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男1:打造精彩人生底色。

女2:纳溪区打古中学“放飞青春五月,诵读经典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合:现在开始。

女1:请允许我介绍今天到场的各位评委,他们是:

刘天明校长 、余洪明 校长 胡国民主任、 万克良主任 、刘朝炳 主任、赵毅主任 罗元富主任 龙炜主席 费克玲老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男1:下面有请打古中学刘校长为我们比赛活动致辞,掌声欢迎!

女2:感谢刘校长的深切祝福,现在就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预祝我们都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1. 女1:“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男1: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女1: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

男1:下面就请欣赏14.3班同学为我们朗诵《声律启蒙》和《伯牙绝弦》。

2. 女2: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古代----汉魏六朝时期。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南北朝乐府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男2:《木兰诗》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女2:现在,就有请14.1班的同学为我们讲述木兰的故事。请欣赏《木兰诗》和《增广贤文》

3. 女:1: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男1: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内容,经过人世沧桑的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女1:下面就请13.3班全体同学为大家朗诵《增广贤文》和《沁园春雪》

4. 女2: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蒙学经典

男2:火红的青春,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蒙学经典。

女2: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们知道该如何认真学习。

男2:从“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我们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

女2:我们在学中做,我们在做中学,

男2:现在请欣赏由13.1班为我们带来的《三字经》和《水调歌头》

女1: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们舞蹈兴趣班的同学也来凑热闹了,不信,你们看那一群美丽的小姑娘,正要把我们带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呢 !

5. 男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女1:风景这边独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男1:从您的诗句中,我们感受您豪迈的激情,深邃的思想。

女1:从您的诗句中,我们领略你博大的胸襟,伟人的情怀。

男1:他就是一代伟人——毛**。请欣赏14.2班同学为我们诵读的《沁园春。雪》和《三字经》

6. 女2:有一位英雄,文武双全,立下精忠报国的大志,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满江红》

男2:有一位英雄,忠心耿耿,誓死保卫大宋边疆,却以莫须有的罪名魂断风波亭,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对了,他就是宋朝名将岳飞。

女2:今天,我们坐在这里读岳飞的诗,更要记住他、缅怀他、学习他。

男2:请欣赏14.4班诗朗诵表演《满江红》和《弟子规》

7. 女1: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

男1: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

女1: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

男1: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苏轼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请欣赏13.4班《水调歌头》和《增广贤文》

8. 女2:恩欲报,怨难忘,报怨短,报恩长,是《弟子规》让我们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男2:古圣先贤孝为宗,万善之门孝为基,是《弟子规》让我们懂得孝顺,学会做事

女2:《弟子规》的铿锵音韵还在耳边回响

男2:《弟子规》的谆谆教诲还在心头回荡

女2:请欣赏由13.2班诵读《弟子规》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男1: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女1: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男2: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女2: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2: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朝气,

女2:让我们的心灵--沐浴书香。

女1:打古中学2017年春期“放飞青春五月,诵读经典国学” 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合:到此结束。

女2:谢谢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的光临

学校国学知识竞赛主持词【2】

尊敬的各位评委、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晚上好,温馨提示我们本次国学趣味知识竞赛即将开始。请各位评委和嘉宾入席就座。也请各位观众将手机调成静音或震动的状态,谢谢大家的配合。

(开场)

A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晚上好!

这里是“第三届‘中国风’素质展示大赛暨国学趣味知识竞赛”的比赛现场,我是

本次比赛的主持人A,我是B。

B

在本次比赛之前请允许我代表活动的主办方,对在座的各位领导、嘉宾在百忙当中出席本次活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热烈的欢迎!!!

A

本次活动能够顺利召开,得到了学校各位老师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今天在我们的比赛现场,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了以下领导和贵宾的出席。

他们分别是:

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副会长、山西省人大农工委办公室主任高在前

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山西省政协文教委员会处长阴建盈

山西领先传媒策划总监、《健康生活报·健康导航周刊》副总编、《科学导报·车友周刊》总编梁凯

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理事、山西金凯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崔金浙

山西“礼仪之邦”文化传播公司总裁、“知书达礼”读书会发起人杨相林

太原北辰国学学堂创办人、校长、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李国鹏

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河东书院会讲部主任韩冬

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及嘉宾的出席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B

下面?我宣布一下今天的比赛规则

本次比赛共分三个环节,即兴演讲30分、知识竞答150分、你来比划我来猜20分,共计200分。参赛选手分三个组别进行比赛,1—4号为第一组,5—8号为第二组,9—12号为第三组。按总得分的高低排出名次,并进行现场颁奖。?

A

本次比赛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若干,现场颁发证书奖品。此外,每组选手演讲完毕之后,会根据座位号进行抽奖,选出4名幸运观众,由工作人员现场送出精美礼品。

此次比赛,我们还要特别感谢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为我们每位参赛选手提供的精美纪念品。

B

接下来我们的12位选手即将炫酷登场了。让我们一起欣赏选手们的风采。

(即兴演讲)

A

首先,便是即兴演讲环节。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前人的思想和智慧。学习国学,不是做掉书袋,而是需要我们去做一棵会思考的芦苇。而即兴演讲环节,就是给大家这样一个平台去展示自己对国学的理解和认知,相信选手们思想的火花会给我们在场的每个人带来一场头脑风暴。

B

下面我来宣布一下本环节的评分规则。演讲比赛评分标准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

1.主题鲜明。?6分? ?

2.表达能力强。?5分? ?

3.普通话标准。?3分? ?

4.仪表、举止端庄。?3分? ?? ?

5.时间。?3分?

评分办法 ?

1.本环节限时1分钟,最后十秒进行提示,超时酌情扣分 ??

2.每次计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计算的平均分为最后得分。

A

看来大家都已经跃跃欲试了,咱们的比赛正式开始。

下面有请一号选手上台选题

请做短暂思考

计时开始

感谢一号选手的精彩演讲,下面请二号选手上台选题

(二号结束后)

B

感谢二号选手的精彩演讲,下面公布一号选手的最终得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一号选手的最终得分为

(以此类推,在4号结束后)

感谢4号选手的精彩演讲,请1到4号选手上台,由评委老师进行点评

这样,在本环节结束后,每位选手的分数也都出来了,1号选手……2号选手……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他们!

下面我们有请评委老师上台总结。

(知识竞答)

A

经过了之前的演讲比赛,相信大家都找到了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遨游的感觉。接下来,就是我们今天比赛的重中之重——国学知识竞答。

B

本环节依然是分成三组作答,每组15道题,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不扣分。每个选手手上拿有ABCD四张纸,在主持人宣布“请举牌”后举起相对应的纸,获得相应的分数。迟举或作弊者取消该题成绩。

A

下面有请第一组的选手登场

B

请听第一题

请举牌

这道题的正确选项是

恭喜X号选手

(依次类推)

(最后一组结束)

经过了紧张的角逐,本轮比赛的成绩也终于出来了。答题的环节虽然紧张,也让大家收获颇丰。最终,1号选手得到……2号选手……

下面有请评委老师,上台讲话。

(你画我猜)

A

比赛远未到终结的时候,悬念依旧存在。而接下来的比赛,正是需要台下的亲友团的大力帮助。你画我猜,不只是需要知识,还需要默契。

B

每位选手可以选择一位亲友团成员协助比赛,选择题号进行比赛。猜不出的可以过,限时一分钟,每答对一个加2分。表演时不能说出所给词语中的字,违反规定不加分。

A

下面有请1号选手和他的搭档上台选题

计时开始

时间到

恭喜1号选手答对了X道题,我们为1号选手加上X分。下面有请2号选手和他的搭档上台选题

(以此类推)

(最后一组结束)

A

恭喜12号选手答对了X道题,接下来请大家静候比赛结果,我们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紧张的计算。在此期间,请大家欣赏由XXX带来的节目XXX,以舒缓我们比赛的紧张心情,大家掌声欢迎!

(宣布比赛成绩)

男:国学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女:国学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男:继承国学,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女:发扬国学,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愿五千年文化瑰宝大放异彩,

女:愿中华儿女豪情满怀,再谱新的乐章。

男:太原理工大学“第三届‘中国风’素质展示大赛暨国学趣味知识竞赛”决赛阶段的活动今天圆满结束。

国学知识范文第2篇

学校国学知识竞赛主持词【1】

“读国学经典,做博学少年。”秀谷二小国学启蒙读本知识竞赛现在开始!

今天举行的是四年级(五年级)组的比赛。整个比赛共分两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是知识必答环节,第二个环节为知识抢答环节。

首先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本次比赛的规则:

1、必答题要求每个组必须派人回答,每组必答题共( )道,每回答对一题得一朵小红花。

2、抢答时,选手必须在主持人念完题喊“开始”后才能抢答,否则犯规,取消答题资格。如果回答错误,主持人再喊“开始”,其他各组再次抢答。

3、比赛结果看哪组获得的小红花多,如果小红花的数量相同,再加赛一题,决出胜负。

比赛虽已结束, 但我们诵读的脚步不会停止,让我们的校园永远书香四溢,让我们在诵读经典中拥抱快乐,健康成长!秀谷二小“读国学经典,做博学少年”国学启蒙读本知识( )年级组的比赛到此结束!

学校国学知识竞赛主持词【2】

一、组织开会

A: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B: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早上好

B: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

A:国学经典 诵读不衰

A:大凌河奔流不息 传承着唐诗宋词的清冽与甘醇

B:奉国寺晨钟暮鼓,悠扬着两千二百年的的华夏精神

A: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道德义县”鲜明旗帜引领下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国学经典的熏陶感染下

A:诵读国学经典,让华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

B:诵读国学经典,让民族文化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A:读经史子集,感染国学魅力

B:诵三百千弟,奠定人文根基

A:我们传承,接过五千年熊熊燃烧的薪火

B:我们发扬,演绎中华民族不朽的传奇

A: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在基层教师的辛勤劳动和同学们的热情参与下

B:义县小学“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国学诵读活动历经实验推广、初赛、复赛三个阶段,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决战时刻

A:下面,请允许我来介绍一下在百忙中到会的各位领导

让我们大家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B:担任今天比赛评委工作的是

进修学校副校长王晓红

进修学校小教部语文教研员 韩蕊

进修学校小教部语文教研员 刘伟

A:经过基层学校的激烈角逐与选拔,今天的小选手过关斩将,代表各自学校,登上决赛舞台。

B:下面,有请四个参赛队闪亮登场。

按照抽签顺序,坐在一号台的是 小学代表队。

(三名选手喊口号,下面拉拉队举起口号牌,跟随喊口号。比如文昌文昌,天下

无双)

坐在二号台的是 小学代表队

坐在三号台的是 小学代表队

坐在四号台的是 小学代表队

A:让我们大家用热烈的掌声预祝四个参赛队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B:好!我宣布,义县小学 诵读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首届国学知识竞赛 合:现在开始!

二、比赛开始。

A:我们今天的比赛共有四个环节 即:个人必答题、小组必答题、个人风险题、小组风险题

先进行第一个环节:个人必答题。

个人必答题共有三个板块,国学小百花、国学大讲堂、诗文背诵大比拼。 首先进行第一板块:国学小百花。

请看比赛规则。

这一板块的试题,主要采取回答问题的形式,目的在于帮助同学们广泛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包括文学、历史、绘画、武术、音乐、戏曲、医药、教育教学、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

比赛方式:由每组第1号选手开始回答。每人要回答两个问题,每个问题10分,共20分。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

好!请一号台一号选手选题。

主持人读题,读题后。

B:请选手作答。

下面进行第一环节个人必答题的第二板块: 国学大讲堂

这一板块我们主要采取讲解的形式,考查同学们对于中华传统读物的理解和领悟情况。要求同学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文的大概意思讲清楚明白即可。 比赛方式:由每组第1号选手开始回答。答对加20分,答错不扣分。

为公平起见,请二号台1号选手选题。

选手选题,主持人读题,读后“请选手作答”。

以下略。

第三轮:诗文背诵大比拼

这一板块,我们以背诵的形式,考查同学们对中华传统读物的记忆情况,主要包括看图背诵古诗和背诵国学经典启蒙读物两个内容。

比赛方式:由每组第1号选手开始回答。答对加20分,答错不扣分。每位选手的答题时间不超过4分钟。

主持人:

请三号台一号选手选题。

主持人读题。请选手作答。

请评委打分。

下面进行

男:书是一扇神秘的门,他垂青于每一位敲门者。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一座掘不尽的矿。

女:书是一扇清新的窗,她激励着每一个寻梦者。推启的心窗外,是一片看不够的景,一腔抒不倦的情。

男:读书吧!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

女:读书吧!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

合:读书吧!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

男:智慧充盈,笑迎黄河东入海,我们的声音浑厚而有力。 女:品味书香,坐看云卷云舒时,我们的神情从容而淡定。 合:读书吧!让年轻而澄澈的心灵,一路书香、一生辉煌! 男:“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到此结束。

国学知识范文第3篇

国学教育之所以在沉寂近百年后能够重新进入国人视域,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学教育具有显著的文化向度,可以对当代应试教育起到很好的纠偏补弊的作用。它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二是把孩子培养成具有文化气质的人。新闻工作者在国学教育的熏陶下,在对新闻知识的理解上可以更进一个层次,更多的新闻知识和优秀的新闻报道也逐渐成了明天的国学,为博大精深的国学库存注入了新的生命和鲜血。那么新闻知识与国学教育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国学教育与新闻知识的联系

国学彰显的是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在我国主要是以儒家为主体。我国的国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沉淀和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总结,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国学教育和新闻知识相互影响

至今为止,对国学的定义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国学在《英汉词典》中被翻译为汉学,当然此处的“汉”是指中华民族。通常认为,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家为主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与学术,包括诸子百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把国学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上的国学是指经、史、子、集;广义上的国学则包括中国所有的学术与文化总和。国学教育主要分为四个方面:道德的操守、知识的学习、语言表达及综合表达的能力。其中,国学的教育以道德为基础和中心。进行国学教育有助于提升新闻工作者的个人素质、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底蕴的积累。它时时刻刻影响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对新闻知识的理解把握。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必然有着对新闻知识通透的理解,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他是深受国学思想影响的。国学是一个历史沉积的过程,其博大精深经历了千百年的时代熏陶和检验,而新闻是为历史作准备的。新闻是一个很广泛的话题,可以说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与它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到每家每户,大到国家之间。有价值的新闻事件也成为了未来时展的一个向导,也为国学增添了内容,丰富了国学体系,使得国学更有活力。

(二)国学教育和新闻知识相互补充

国学是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学术为研究的对象,它还有两个称呼:“古学”、“旧学”。而新闻知识突出在一个“新”字上。新闻知识的广泛性也涉及了对他国新闻知识的把握,这是国学内容里面欠缺的地方。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要通晓中国的新闻传播史等新闻知识,还要对新闻业发达的西方新闻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会使自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新闻知识的广泛性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国学内容的不足,也扩展了国学的教育体系。

国学教育的现状

(一)国学教育的发展在衰退

在某一时间段里,对国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一方面是因为西方工商业文明的入侵致使国内兴起了崇洋和全盘西化的高潮,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一些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在国内传播所做的努力,而导致国学教育衰退的主要原因就是当今教育体系的不完善。

(二)国人对国学教育的渴求程度在上升

2005年,新浪网关于国学教育渴求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4%的调查对象希望他们的孩子接受国学教育。相关调查数据显示:73%的家长和77%的教师认为孩子在国学教育中受到了不少优良传统文化知识的熏陶,近90%的家长和96.7%的教师表明国学教育对孩子人格修养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由于西方文化,在今天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国人渐渐意识到重振本国文化迫在眉睫。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国学博大精深,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和积累,能够有效提升个人素质、提高文化底蕴和陶冶情操。国人对国学教育论文联盟的渴求程度提升还跟国内一些有识之士的积极倡导有关。

进行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大国学论,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文化向心力,有利于中华民族大团结。一切反对中华民族文化大整合的言论和舆论,都是对民族文化的践踏,都是极端不负责任的。中国有着悠久而璀璨的历史文化,它并不是仅供炫耀的资本,而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

其次,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沉淀和千百年来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国学作为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国学教育所涉及的内容是相当宽泛的,不仅体现在它的历史性、民族性,还体现在综合性、全球性。一个国家有没有自己的学术文化特征,与这个国家有没有自己强劲的文化背景是息息相关的。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也不再只是经济实力的比拼,更

转贴于论文联盟

多的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当然,文化实力的竞争也被列入了竞争的范围。

最后,进行国学教育对新闻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当前,我国的新闻界沿存诸多问题,有偿新闻、假新闻时时刻刻影响着新闻业的健康发展。国学教育的熏陶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格素质起着很好的提升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新闻工作者对新闻本质的理解和把握。

新闻工作者该如何理性地对待国学教育

(一)新闻工作者需要系统地学习国学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积极学习新闻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马克思主义知识来分析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学术,扬长避短,立足当前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予以取舍。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现阶段一些文化快餐所带来的问题,如:没有深度思维,没有文化内涵,知识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较为空洞。虽然,现在国学教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传播国学思想的书籍也应运而生,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接受国学教育的途径主要还是靠媒体的传播,媒体渠道大大加快了传播速度。若因为新闻工作者相关的新闻知识缺乏,对国学的教育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国学教育扭曲化或让民众长期停留在文化快餐上是不利于人们精神文化健康发展的。所以,新闻工作者应该深化自身对国学的理解和把握,这样对历史文化的解释才能经得住民众的考验,同时有利于对国学教育的接受程度。

(二)对国学教育应该抱着开放的态度

所谓开放就是要正确地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要树立民族意识又要对外来文化进行正确取舍,善于学习和引进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学习先进的文化不仅能够丰富本国文化,对新闻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开拓视野的新途径,有利于对新闻知识的全面把握,又可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三)要时时刻刻维护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加以宣传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新闻工作者对于弘扬先进的优秀文化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兴起的“国学热”,新闻工作者不能陷入热炒的泥潭,新闻工作者的报道和产生的舆论效应不能仅仅是一场无意义甚至破坏社会秩序的炒作。

国学知识范文第4篇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于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却越来越忽视我们最基本的国学和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为了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国学知识,我们学校举办了一场国学知识问答竞赛。

比赛采用的是组队参赛的模式,于是我和我的好朋友小尘尘,小抗抗一起组队参加了比赛。经过了将近一周的紧张准备,我们终于来到了比赛的现场。首先进行的是演讲环节,我们三个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决定由口才最好的小尘尘上台演讲。只见小尘尘优雅的走上了舞台,从容不迫的向观众和评委们鞠了一躬,然后开始了她的长篇大论的侃侃而谈,一场演讲下来,连老师们都听呆了,现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演讲完毕我们来到了抢答环节,现场所有的小组同学一起抢答主持人提出的问题,答对的加分,答错的扣分,最后计算总分数。我们三个紧张的听着主持人说的每一个字,还好提前准备的比较充足,一上来我们就抢到了不少的分数,最后所有的问题提问结束,我们在这一轮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我们离开舞台之后,评委们开始了紧张的算分,不一会结果出来了,我们小组由于小尘尘精彩的演讲,最终获得了国学知识问答竞赛的第一名!听了这个消息,我们三个激动地抱在了一起!

希望大家都能够关注我们的国学知识,不能让这宝贵的精神财富白白的流失掉。

国学知识范文第5篇

学校国学知识竞赛主持词【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参与××学校2017年首届××知识竞赛。我是主持人××。

现在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莅临本次竞赛的领导及评委(领导与评委的名单,介绍一个,该会自动站起来示意。再继续介绍下一位)

-------------------------------------------------------------------------------------------------------------------

下面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与评委的到来。(掌声~~~~~~~~~)

(掌声结束后说):谢谢

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本次比赛的流程 (流程表介绍)

这次比赛共设( 几 )个环节,分别是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根据实际写)。所有题目均来自《技校生学生手册》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公民道德纲要》。题目总体不是很难,看大家现在胸有成竹的样子,相信本次竞赛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大家好运!

-------------------------------------------------------------------------------------------------------------------

下面进入竞赛的第一个环节,必答题(或…………)。必答题(或…………)共三组,其中每稜××题。抽取在座的每个班中的三位同学参与回答,每人回答五题。必答题每题10分,答错不扣分。共有****(题型公布)(抽取学生,并开始答题)

-------------------------------------------------------------------------------------------------------------------

第一个环节结束,三个小组都取得了比较可喜的成绩,其中**组*分(公布各小组成绩)。看来大家准备比较充分,对知识点的掌握都行云流水,下两个环节希望再接再厉,领先的继续保持,暂时落后的迎头赶上。下面进入更加紧张的抢答题。先由我来公布一下抢答环节的规则。

抢答题共40或××题,抽取在座的每个班级中的三(?)位同学参与抢答,在我念完题目后说“开始”才正式抢答。必答题每题10分,答错扣10分。抢答犯规的将把抢答机会给于剩下的成员。因为答错要扣分,所以大家一定要小心答题

(题型公布)(抽取学生,并开始答题)

-------------------------------------------------------------------------------------------------------------------

第二个环节之后各组比分如下,(公布各小组成绩)目前**组暂时领先。第三个环节是风险题,原则上由各班推荐两人参与答题,也可以不答。风险题答错扣相应的分值,其中50分题答错扣30分,30分题答错扣20分,20分题答错口10分。共15题,50分值的3题,30分的4题,20分的8题。

下面请各组开始选择,循环形式让你们挑题。(原则上第一组先抽题,答完一个后第二组抽题…..依次类推)

2017年大学生国学知识竞赛主持词【2】

【女】尊敬的老师们

【男】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男】五月的春风情深意暖

【女】五月的花海流溢飘香

【男】和着春潮,伴着夏韵

【女】在花团锦簇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贤昌民族中学“习经典、树美德、携手共创多彩贵州美丽家乡大型诗文征集、演讲、知识竞猜活动”演讲比赛。

【男】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本次活动中演讲比赛邀请到的评委,他们分别是:陆万春老师、李时全老师、龙永昌老师、金渊凯老师、王红艳老师、尹德英老师、范秀清老师、陆舰老师、强如如老师、罗光翠老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女】下面,我宣布一下比赛规则标准:总分10分。未脱稿演讲扣0.5分;演讲过程中吞吞吐吐、导致不能继续演讲扣0.2分;演讲无表情扣0.1分;演讲不声情并茂者扣0.2分;音量过小者扣0.1分。

【男】接下来我们的18位选手即将闪亮登场了

【女】18位选手,今天的舞台属于你们,尽情展示你们的风采吧!

【男】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经典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全球经典教育专家王财贵博士认为:“经典是人类社会最有价值、最有用的知识”。北京大学教授王炳照认为:“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是全人类的财富”。《人民日报》著文表述为“经典是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国学经典,浓缩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品格,包容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风貌,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

【女】学会生活是当今社会需要人才必备基本技能,孩子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自强自立地生活。《弟子规》中就有大量文字引导孩子加强自身修养,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请听1号选手,来自七(2)班赵文艳同学的演讲《国学经典,生活行动的指南》。请2号选手做好准备。

【 男】请评委为1号选手打分。中国的孔子与印度释迦摩尼生于同时代,两人年龄只差14岁。一个开创了延续3000余年的东方传统文化——儒学,一个创建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由此可见一斑。西方讲究的是哲学,我们有的是思想。国学不仅仅是咱们看到的规范言行举止。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国学经典体现出来的对事物、对人、对自然的看法都是未来人生的价值所在。所以,我们要传承国学经典,请听,来自七(1)班罗信同学的演讲《传承经典》。请3号选手做好

准备。

【女】下面我宣布一下1号选手的得分情况: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得 分++。请评委为2号选手打分。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有礼等。同时,灿烂的文明,也能使孩子对祖国更有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和塑造出具有民族意识、经世致用的下一代。请听,来自七(3)班李道省同学的演讲《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仁爱美德》。请4号选手做好准备。

【男】下面我宣布一下2号选手的得分情况: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得 分++。请评委为3号选手打分。西方有位学者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谁都希望自己幸福,可谁都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无庸置疑的是,我们都认可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对于人一生的幸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那么让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呢?我们在众多的教育内容中提倡国学经典教育,这是因为对于青少年来说,国学经典教育是最有价值、最优质的教育,是奠定他一生幸福的根本。请听来自七(5)班蒋维刚同学的演讲《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请5号选手做好准备。

【女】下面我宣布一下3号选手的得分情况: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得 分++。请评委为4号选手打分。学生学国学,使优秀的祖国文化滋润进他们求知的心田。学生除背诵国学教材内容外,又知道教育意义的小故事。“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的变化是由内而外的,是在国学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中,培养品德,

滋养心灵,改变气质。请听来自七(1)班选手莫兴隆同学的演讲《品国学经典,扬中华精神》。请6号选手做好准备。

【男】下面我宣布一下4号选手的得分情况: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得 分++。请评委为5号选手打分。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学经典已经深植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里,流淌在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经典是连接我们和历史传统之间的一座桥梁,缺乏经典教育,我们就无法踏上回到自己精神家园的道路,只能成为文化上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请听来自七(2)班选手李林仙同学的演讲《炎黄》。请7号选手做好准备。

【女】下面我宣布一下5号选手的得分情况: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得 分++。请评委为6号选手打分。部分学生爱心缺乏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比较自私、冷漠,缺乏责任感。他们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能理解长者的爱,不知道怎么去爱别人,对他人缺乏爱心。他们永远处在被爱的暖阳中,却不愿意用爱回报别人。他们对父母不“知恩”,认为父母养育自己是应该的。我们该怎样做呢?请听来自七(3)班选手金光芬同学的演讲《孝亲敬长,中华美德代代传》。请8号选手做好准备。

【男】下面我宣布一下6号选手的得分情况: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得 分++。请评委为7号选手打分。教育首先是让学生学会做人,而爱心的培养又是做人的基础。国学教材中很多教育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心培养的。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孟子:“老吾

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去做呢?请听七(4)班赵文婷同学的演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9号选手做好准备。

【女】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7号选手最后得分是---。请评委为8号选手打分。以《三字经》《弟子规》为代表的国学经典启蒙读物,可以说是对孩子教育的重要素材,其中不乏大量句段是教育孩子尊重父母,文明知礼,懂得感恩的内容。从小让孩子接受这样的启蒙教育,犹如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请听七(6)班金应玲同学的演讲《,我们成长的伴侣》。请10号选手做好准备。

【男】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8号选手最后是-++。请评委为9号选手打分。学习做事为什么注意力不集中?就是因为心不定!怎样才能让心安定?读书,静能生智!读什么书?读国学经典,典能养德!请听七(4)班杨胜黎同学的演讲《熟读,传承好美德》。请11号选手做好准备。

国学知识范文第6篇

国学大师章太炎说:“国学之不知,未有可以与言爱国者也。”

国学乃中国国民之根本、中国文化之源泉、华夏民族之灵魂。没有源头,将没有华夏之一族傲立于世界东方;没有活力,将没有中华之发展;没有发展,将没有国学之明天。国学,不仅是一种已经存在仅仅需要我们去继承的国之精髓,而且是一种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不断循着古人的足迹发展升华的国之学术。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展现国学文化魅力,普及和宣传国学知识,激发更多人对国学的兴趣,同时促进国学爱好者之间的交流,扩大国学在学校的影响。也为了在同学们之间形成一种认知国学、学习国学、弘扬国学的良好氛围,文山学院明德国学社定于2012年4月底至5月中旬举办“弘扬中华经典丰富校园文化”第三届国学知识竞赛暨社团成立三周年汇报表演晚会。活动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活动分析

1、文山学院明德国学社自2009年成立起曾成功举办过两届“弘扬中华经典丰富校园文化”两次国学知识竞赛,均得到学校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本次活动,属全校性的活动,面向全校学生

征集参赛人员。

3、本次活动得到文山学院党委、团委,文山学院中文系,文山州明德国学促进会的大力支持,促使此次活动顺利开展。

第二、活动方案

主办单位:文山学院中文系 文山州明德国学促进会

承办单位:文山学院明德国学社

国学,是华夏儿女继往开来、和谐发展的文化根基!其内涵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的血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丰厚资源”的要求。 “弘扬中华经典 丰富校园文化”第三届国学知识竞赛暨社团成立三周年汇报表演晚会。为保证此次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 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社团理事会)

组长:王雅晴 副组长:黎太凤 、张小双

成员:王康诗 张晨 傅连桃 唐射 徐丽 杨慧峥 马记美 焦立鸠 朱晓莉 李娜 尹丽芸 郑丽琼李富

助理:11级: 孔德萍 牛蓉 张金河 陈仲和 罗琳杰 朱海梅 冯庭来 张志强 全科红 梁云刚 王林 张雪艳 张凤超卢合知 杨正林 刘勇 谭志芳 赵浩霞 顾德华 白春兰 潘婷 饶雅芳 和益 李红 马丽芳 罗俞梁金彪 李应倩 黄建华 饶静丽 和贵芝 胡卫琴 宁显荣 孙甜 宋圆圆 杨佳妮 李思 李亮梅 唐春霞 柯嘉敏 雷蓉蓉 史易灵尹艺谕

二、 工作机构及职责

领导小组负责本次活动的全面工作,组织协调社团各部门和各工作小

组具体工作开展和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一)秘书组:王雅晴 黎太风 张小双 王康诗

1、组织相关工作小组拟定活动方案。

2、负责经费筹措和经费预算。

3、购买活动需要的请帖、证书等物质。

4、联系安排活动场地(初决赛地点、颁奖晚会场地)。

5、负责邀请单位(嘉宾)名单,并负责邀请书、请帖的制作与发送、证书制作等。

6、做好本次活动的总体安排工作。

(二)文案组:张晨 付连桃(助理:孔德萍 王林 张志强 牛蓉 罗琳杰 张雪艳)

1、配合秘书组,拟定活动方案,包括本次活动策划书、初赛活动通知、决赛通知、颁奖晚会策划书、颁奖晚会流程等。

2、负责本次国学知识竞赛(初、决赛)的出题工作,包括资料收集、题型安排、试卷文字编辑、卷面排版、试题检验、印刷、保管等。

3、负责邀请(初、决赛)监督和监考人员。

4、做好本次活动的文稿备案工作。

(三)组织部:杨懳峥 马记美(杨正林 刘勇 谭志芳 赵浩霞 顾德华)

1、负责本次活动相关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落实活动主持人、记录员。

2、协同活动部、宣传部做好参赛报名工作。

3、做好活动期间的协调配合工作。

4、配合节目排练和演出等。

(四)活动部:郑丽琼 李富 (梁金彪 李应倩)

1、安排、落实活动场地(初、决赛)卫生、安全及决赛和颁奖晚会前面座位排就座嘉宾名单。

2、做好本次活动多媒体视频、灯光音响的预先调试工作。

3、做好本次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

4、配合节目排练和演出等。

国学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中学生 出国学习 英语语言知识 储备

很多中学生选择到国外读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国外的学习环境比中国的好,尤其是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下能更快地提高他们运用英语这门语言的能力。所以很多中学生选择了到国外留学。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国家都对到本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比如我们都比较熟悉的托福、雅思考试。所以,在出国留学前学生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尤其是英语语言知识方面。在这里笔者想对准备出国留学的中学生说的是:其实出国留学也并非易事,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在出国前一定要把英语学习好才能真正实现自己出国的梦想。那如何在英语语言知识方面做好准备呢?下面笔者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英语语言知识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以致用

尽管雅思和托福都是证明学生英语能力的考试,但由于种种原因,雅思比托福更受到一些国家的认可。因此,雅思在最近几年占据着英语能力证明考试的霸主地位。这样出现的一个结果就是很多想去出国留学的学生都会选择雅思考试。为了使中学生更好的通过此项考试,笔者认为学生很有必要在考试之前加强培训。学生可以利用暑假的时间来进行雅思培训,只要是英语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经过一两个月的强化训练之后,他们想拿到比较理想的雅思成绩应该也不是太难的。当然,我们如果想考雅思也应该选好教材,笔者认为现阶段最好的雅思教材是剑桥系列的教材。在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们不能像大多数中国人学英语一样只会考试而不会说英语。我们一定要改变学习方法,加强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尤其是英语口语,因为一旦到了国外,我们面对的则是全英语的环境,不会与人交流将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学习英语的关键在于学以致用,想出国的学生更要关注于此。以前有不少出国的学生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英语成绩在国内非常的好,但一到国外,他们与别人的交流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甚至听不懂上课的内容。那我们该如何为出国做好准备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1.1学习应与实践相结合。平时我们一定要把学习与平时的实践结合在一起,以此来加强自己的学习。因此我们平时可以多读一些英文原版的小说、论文、著作等等。

1.2提高英语听说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了中国,这给我们实际的英语交流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机会,一旦有了这样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以此来提高自己英语的听说能力。

1.3要“趣”学英语。所谓“趣”学英语就是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方法来加强自己的学习。比如说看看英语原版电影;看看英语电视节目;听听英语广播;在互联网上浏览一些英语互动式网站等等。这些有趣的学习方法能够让我们在轻松的环境下提升我们的英语水平。总之,勇于实践、持之以恒是学习英语的必由之路。

二、学生如何有效的进行英语语言知识方面的训练

从上面我们可以得知,对于要出国留学的学生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口语关。那么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各方面的训练呢?笔者认为学生应该通过下面两个阶段来进行有机的训练:

第一阶段:模仿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模仿练习,然后再进行背诵和复述方面的练习。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纠正学生的发音,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提高英语会话的流利程度,培养英语语感,最终达到英语能够脱口而出的境地。下面我就主要谈一下这一阶段英语学习的两个方法。

模仿

我们说要想说一口地道的英语首先要学会模仿,那如何模仿呢?笔者认为要注意四点内容:

2.1我们要大声地说出来,切不可小声小气。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英语是用来与别人交际的,不是说给自己听的。但凡说话小声小气的人要么有胆怯心理要么就有自卑心理,所以我们要想说好英语一定要克服这两个心理障碍,大声地、大胆的说出来。

2.2要及时纠正自己发音不准的单词。我们说大声地说出来并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把英语说准确,说的优美。所以说我们一定要一边练习,一边及时纠正自己发音不准确的地方。

2.3模仿要持之以恒。一口流利的、优美的英语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出来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临时抱佛脚。所以说,准备出国的学生一定要在这方面做好长期的准备,切不可有突击几天就可以把英语口语练好的心理。

复述

复述其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英语的方法。复述有两种方法。一是看完文章之后复述,就是在阅读完文章之后,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文章的大意表达出来。二是听完录音后复述,就是在听完录音后学生用英语把磁带上的内容说出来。相对于第一种,笔者觉的第二种方法对于准备出国的学生来说更有效,因为它既可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

第二阶段:实际应用阶段。

在进行完模仿、复述的第一阶段之后,我们就要进行大量的会话练习,这里包括演讲、辩论,与他人对话、聊天,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尝试一下英语口译等等。因为篇幅有限,这里就不再详谈。其实学生在训练好第一阶段之后,第二阶段就显得非常容易,毕竟它是一门语言,就像我们天天说汉语一样,不会感觉有多大的困难。笔者想,只要学生有毅力、有恒心,他们的努力就不会白费。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在出国前一定要做好英语语言的储备工作。英语准备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国外的学习与生活。但笔者认为只要学生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他们在出国前的英语语言水平一定能够达到一个很高的标准,从而为以后国外的学习与生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谢秀英. 出国留学热及其低龄化趋势的经济学分析[J].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国学知识范文第8篇

【论文摘 要】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这十年来,出国留学仍然余温未减,尤其是近年来中学生出国留学日益增多。中学生出国留学对于开拓他们的眼界、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锻炼学生自身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好处。本文旨在就中学生出国前如何进行英语语言知识的储备展开探讨,对他们出国学习前应该做哪些准备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此来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国外的学习与生活。

很多中学生选择到国外读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国外的学习环境比中国的好,尤其是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下能更快地提高他们运用英语这门语言的能力。所以很多中学生选择了到国外留学。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国家都对到本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比如我们都比较熟悉的托福、雅思考试。所以,在出国留学前学生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尤其是英语语言知识方面。在这里笔者想对准备出国留学的中学生说的是:其实出国留学也并非易事,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在出国前一定要把英语学习好才能真正实现自己出国的梦想。那如何在英语语言知识方面做好准备呢?下面笔者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英语语言知识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以致用

尽管雅思和托福都是证明学生英语能力的考试,但由于种种原因,雅思比托福更受到一些国家的认可。因此,雅思在最近几年占据着英语能力证明考试的霸主地位。这样出现的一个结果就是很多想去出国留学的学生都会选择雅思考试。为了使中学生更好的通过此项考试,笔者认为学生很有必要在考试之前加强培训。学生可以利用暑假的时间来进行雅思培训,只要是英语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经过一两个月的强化训练之后,他们想拿到比较理想的雅思成绩应该也不是太难的。当然,我们如果想考雅思也应该选好教材,笔者认为现阶段最好的雅思教材是剑桥系列的教材。在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们不能像大多数中国人学英语一样只会考试而不会说英语。我们一定要改变学习方法,加强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尤其是英语口语,因为一旦到了国外,我们面对的则是全英语的环境,不会与人交流将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学习英语的关键在于学以致用,想出国的学生更要关注于此。以前有不少出国的学生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英语成绩在国内非常的好,但一到国外,他们与别人的交流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甚至听不懂上课的内容。那我们该如何为出国做好准备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1.1学习应与实践相结合。平时我们一定要把学习与平时的实践结合在一起,以此来加强自己的学习。因此我们平时可以多读一些英文原版的小说、论文、著作等等。

1.2提高英语听说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了中国,这给我们实际的英语交流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机会,一旦有了这样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以此来提高自己英语的听说能力。

1.3要“趣”学英语。所谓“趣”学英语就是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方法来加强自己的学习。比如说看看英语原版电影;看看英语电视节目;听听英语广播;在互联网上浏览一些英语互动式网站等等。这些有趣的学习方法能够让我们在轻松的环境下提升我们的英语水平。总之,勇于实践、持之以恒是学习英语的必由之路。

二、学生如何有效的进行英语语言知识方面的训练

从上面我们可以得知,对于要出国留学的学生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口语关。那么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各方面的训练呢?笔者认为学生应该通过下面两个阶段来进行有机的训练:

第一阶段:模仿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模仿练习,然后再进行背诵和复述方面的练习。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纠正学生的发音,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提高英语会话的流利程度,培养英语语感,最终达到英语能够脱口而出的境地。下面我就主要谈一下这一阶段英语学习的两个方法。

模仿

我们说要想说一口地道的英语首先要学会模仿,那如何模仿呢?笔者认为要注意四点内容:

2.1我们要大声地说出来,切不可小声小气。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英语是用来与别人交际的,不是说给自己听的。但凡说话小声小气的人要么有胆怯心理要么就有自卑心理,所以我们要想说好英语一定要克服这两个心理障碍,大声地、大胆的说出来。

2.2要及时纠正自己发音不准的单词。我们说大声地说出来并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把英语说准确,说的优美。所以说我们一定要一边练习,一边及时纠正自己发音不准确的地方。

2.3模仿要持之以恒。一口流利的、优美的英语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出来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临时抱佛脚。所以说,准备出国的学生一定要在这方面做好长期的准备,切不可有突击几天就可以把英语口语练好的心理。

复述

复述其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英语的方法。复述有两种方法。一是看完文章之后复述,就是在阅读完文章之后,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文章的大意表达出来。二是听完录音后复述,就是在听完录音后学生用英语把磁带上的内容说出来。相对于第一种,笔者觉的第二种方法对于准备出国的学生来说更有效,因为它既可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

第二阶段:实际应用阶段。

在进行完模仿、复述的第一阶段之后,我们就要进行大量的会话练习,这里包括演讲、辩论,与他人对话、聊天,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尝试一下英语口译等等。因为篇幅有限,这里就不再详谈。其实学生在训练好第一阶段之后,第二阶段就显得非常容易,毕竟它是一门语言,就像我们天天说汉语一样,不会感觉有多大的困难。笔者想,只要学生有毅力、有恒心,他们的努力就不会白费。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在出国前一定要做好英语语言的储备工作。英语准备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国外的学习与生活。但笔者认为只要学生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他们在出国前的英语语言水平一定能够达到一个很高的标准,从而为以后国外的学习与生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谢秀英. 出国留学热及其低龄化趋势的经济学分析[j].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国学知识范文第9篇

李卫东博士认为在一万五千多年以前,地球上曾经在“神”(宇宙高级生命)的教育下出现了第一代文明,但这一代文明却因一场意外的天文事故——天地分裂(地月分离)时产生的大洪水给吞没了,人类文明出现了断裂。那些从高山上走下来的幸存者在洪水过后平原的废墟中发现了大量上一次文明的记载,而其中大多数已为他们所无法理解,如中国古代的《周易》、《黄帝内经》、《山海经》、《道德经》、针灸术、气功学等。他说:作为旁证,“所有的上古文明大多数只有操作的方法,而没有相关的理论体系。比如说针灸学,实际的使用方法流传至今,但却没有相应的理论说明。再比如,《周易》八卦,只存六十四卦爻辞,《周易》的原理却失传了,《周易》的《十翼》是后人凭借自己的理解加上去的,非《周易》原有。这是因为高山上的幸存者们由于自身十分落后,理解不了深奥的原理,所以只好重视对人有用的实际操作方法等”(李卫东著《人有两套生命系统》60—62页,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他所说的大洪水毁灭人类第一代文明是发生在距今15000年左右(李卫东《人是太空人的实验品》78—83页,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李的观点在其他相关学科方面是否有足够的依据和理由支持暂且不论,这里只说与《周易》八卦有关的问题:众所周知,《周易》卦爻辞基本素材是西周初期或前期的产物,或被认为是文王、周公所作,其年代距今3000年左右,这与距今15000年左右“从高山上走下来的幸存者”毫无关系。如果说《周易》八卦六十四卦存在着什么“对人有用的实际操作方法”的话,那当然是指占筮,然而古今中外占筮的“原理”都不过大同而小异,即借助“神”的力量和某种程式得出一个结果,据此判断吉凶。《周易》占筮还有什么高深的原理呢?

应明阳先生《中国思维魔王》在描述许国泰的研究时说:许的文章《太极起源新学说》认为“秋汛时黄河、洛水两支水以不同方向相互激荡,形成了一个大旋涡,大旋涡套着小旋涡。黄河水是黄的,泥沙多比重大;洛河水是清的,发出的水比重轻,不混淆,有头有尾,形成一个活生生的太极图,十分壮观。”所以太极图是个象形符号,是由两河相荡造成的这种象形符号被先古圣哲伏羲用在八卦中心。由于伏羲八卦台就在附近,所以许又解释八卦的起源:“看天,云有几层,所以用三条线象征八卦。看地,沟沟壑壑、坑坑洼洼,于是三断线象征地”。用连线表示阳,断线表示阴。两阴夹一阳象征“水”,中间为阳,两边为阴,就是水在中间往前流。动为阳,静为阴,水是动的,两岸是阴……那么“火”呢?边上是阴(原文如此,实际应为“明”字——王先胜注)的,火焰中是暗的。明为阳,暗为阴,这定义是死的……那么“泽”呢?在地上高处,底下为阳,上面为阴,表示湖泊在坚实不渗透的地方形成……“雷”两阴一阳,就是闪电穿透了云层。如此八卦形成(应明阳著《中国思维魔王》324—325页,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说太极图起源于河洛之水相交形成的旋涡颇有新意,但它永远只能是一种假说、想象;说伏羲将太极图放在八卦中心,则是缺少常识,因为“伏羲”的年代至少是在距今约4000年的夏朝以前(且不论是否存在“伏羲”这个人),无论易学史或考古材料,都不支持“伏羲”将太极图放在八卦中心这一说法。至于许国泰先生对八卦起源的解释,则完全是一种想象、牵强附会,而且想象也不周密,如坎卦( )为水,说“两阴夹一阳”河中之水为阳、两岸陆地为阴,这是有违阴阳八卦学理的,如说震卦( )为雷,就是“闪电穿透了云层”与卦象并不吻合。将这种太极八卦起源学说视为“祖先的智慧”不是颂扬了祖先而是贬抑。该书又说“世界上一切文字都可以从太极八卦推出”、“运用八卦,我们用八卦作钥匙,解开文字形成之谜”,纯粹是吹牛,可以认为是既不了解太极八卦,又不了解世界上的各种文字。至于说“我们靠易经八卦第一卦,用阴阳就看出文字里有些什么东西,在英文里男人是(MAN)女人是(WOMAN)。A是人,中间扎着腰带。女人‘W’代表双乳,‘O’代表创造新生命之门……”(应明阳著《中国思维魔王》327页,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诸如此类的联想,很有趣但却与阴阳八卦无关,既不能说明文字“可以从太极八卦推出”,更不能据此证明中国传统文化、阴阳八卦的伏秀和伟大。总之,许国泰先生关于太极八卦的联想可以视为思维成果却不能视为太极八卦研究成果,也不是对《易经》、太极八卦的弘扬。

宋太庆先生说:“中国民间关于开天辟地的传说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一二万年以前中国陶瓷文化创始时期……”,他认为“可能是阴阳合休,可能是阴阳、太极、八卦互补图形的原生图式。盘,可能是女阴形象、女阴符号,而古,可能是男阳形象、阳性符号,他们是中国第一双原始祖先神,已有一二万年的传说历史”,又说:“七八千年前的伏羲时代,中国人已开始了原始天文观测活动,并且总结出《河图》和《洛书》以及阴阳、八卦、太极学说”(宋太庆著《中国时代》168页、196页,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位创世大神,而且公认其产生年代是在东汉时期,与佛教的传入有关,当然它不可能是阴阳、太极、八卦图的“原生图式”。即使将的年代上溯至一二万年以前,它与阴阳、太极、八卦“互补图形”也各是一回事:一是人格化的神,一是各种图形,将二者拉扯在一起,真是“生拉活扯”。前面说阴阳、太极、八卦图形来自创世大神(而且还是女阴、男阳形象和符号),后面又说阴阳、八卦、太极学说来自原始天文观测活动,而且年代、时代还相距甚远,这就不仅仅是“生拉活扯”了。在同一本书中,作者还说:“易在周文王时代,与伏羲阴阳太极图腾相结合,产生了系统化的 易体系,从此成为科学与宗教之源”(宋太庆著《中国时代》215页)。阴阳、太极并非“图腾”,这是常识。与“阴阳太极”相结合的“易”指的是什么呢?按一般理解,“易”或“易学”是包含阴阳、太极这些概念和范畴在内的,所以“易”与阴阳太极相结合是一个莫名其妙的说法,说这种结合“产生了系统化的 易体系”就更是莫名其妙。如果“易”仅指八卦符号或《周易》之卦爻辞,其与阴阳太极相结合“产生系统化的 易体系”也是一个莫名其妙的说法。至于说易经、易学“是世界科学与文化的鼻祖”、易在科学上“揭示出一切事物都可以用数字0、1来描述的世界数学图式”、“易、太极、八卦与现代世界科技与知识相结合,正在形成系列新兴学科群和知识学科群”(宋太庆著《中国时代》215—216页、234页),也是神吹。

陈志良先生在一本书中借孔子之口说:“伏羲创易时,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通万物之情。这只是作易的准备。真正创作易,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都是以人为主,以人为核心的”(陈志良著《与先哲对话——世纪转换中的中国与传统文化》47页,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6年11月版)。这段话的基础和根据显然来自《易传·系辞》:“古者包?资现?跆煜乱玻?鲈蚬巯笥谔欤?┰蚬鄯ㄓ诘兀?勰袷拗?模?氲刂?耍??≈钌恚?度≈钗铮?谑鞘甲靼素浴薄8?菰?模?匀坏貌怀龇?苏嬲?醋饕住岸际且匀宋?鳎?匀宋?诵牡摹闭庖唤崧郏??乙膊换崾?a class=content_a href=/class_free/166_1.shtml>孔子的思想。《易传》反映孔子和儒家的思想是没有疑问的,但其中涉及易的来源、本质之言论可以说都不支持易的创作“是以人为主的”。如《系辞》开篇即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又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坤其易之蕴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等,均是说天地日月(乾坤)为易之始、之本,而男女(人)在其次。一般认为《易传》中的“子曰”即引述孔子之言。《系辞·下》第六章“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阳之德。”可见,易之始、易之质实为天地、阴阳(此处之“阳物”、“阴物”非指男、女生殖器)。易学乃象数理三者内在统一之学,无象则无数、无理。《系辞》怎么论“象”呢?它说:“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于乎富贵……”,又说“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可见天地、日月、四时才是易学之根、之本,而“人”在其次。《系辞》又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太极、两仪、四象、八卦这个生成系统也明确指出易之始之本在于阴阳以及混沌未分之宇宙,而人事在其后。按“易”字形义,为日月、阴阳(《说文》:“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按古人理解:“易以道阴阳”(《庄子•天下》)、“易,只消阴阳二字括尽”(《朱子语类》卷第六十五)。《说卦传》论八卦的象征意义乾天坤地、艮山兑泽、离火坎水、震雷巽风,以及后天八卦方位“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于乎离,致役乎坤……”等均是言天地万物、四时,而不是“人”,是皆常识。陈先生同一书中还借孔子之口说:“一般人占卜求吉凶求成败,君子占卜非为私欲,乃通天地之变,求天地人的运变大势。当然,君子也占小卦,但占小卦,问小事,仍然是通天地之变。为什么呢?君子占卜,不仅问结果如何,而且进一步问应当如何……”(陈志良著《与先哲对话——世纪转换中的中国与传统文化》48页)。好象占卦也有“血统”问题,君子无论占什么事都是“通天地之变”而小人则总为“私欲”,真是笑话!占卦是根据卦爻象、卦爻辞来判断吉凶、作出选择,无论君子、小人,卦爻辞都指示着该(要)怎么做,不该(不要)怎么做。难道八卦符号、卦爻辞还要根据占卦人的“血统”而随机应变吗?对于小人,卦爻辞要自动隐藏起来而不回答人家“应当如何”吗?

王存臻、严春友先生构思了一个“宇宙太极八卦定律”,称“无极即绝对全息统一场,由无极衍生出来的太极即有限(宏观上有限,微观上无限)相对全息统一场,由太极依次衍生出来的两仪、三气、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十干、十一气、十二地支……直至六十四卦乃至n卦,从根本上来讲,都是气或曰场的代名词。简言之,宇宙场是一分为n的。这种称为宇宙太极八卦定律”(王存臻、严春友《宇宙全息统一论》435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第1版)。这段话存在的问题有:①在中国古代文化或易学中,只有太极生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而不存在“太极依次衍生两仪、三气、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十干、十一气、十二地支”这种思想。②“四象”在易学中指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四种属性或其代号( ),也指四方、四时,“四象”生五行(五时或金、木、水、火、土)还勉强可附会,但“四象”生七星(北斗七星)、十干、十一气(不知所云)、十二地支或“九宫”(指九宫图、洛书或“太一行九宫”之天象理论)生十干、十一气、十二地支之类就荒唐了。③中国的《易经》和太极八卦理论中并不存在自“太极”始可以一直生出n卦这种理论,虽然邵雍和朱熹曾经将太极八卦六十四卦的生成方式理解为“一分为二”式,可以生出n卦(n为成倍增加之偶数),但这是一种没有依据的错误的理解和猜测(参见拙稿《中国国学大师之马失前蹄》)。④将“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十干、十一气、十二地支”等都理解为“是气或曰场的代名词”是不当的、错误的乃至荒谬的,如(北斗)七星是七颗恒星,十干、十二地支为纪时或计量单位,不是作者所论的“气”或“场”。⑤“宇宙场是一分为n”的,也是没有依据的说法。王、严两先生在他们的书中讲“八卦分伏羲八卦、先天八卦和文王后天八卦三种”,这是不当的,因为先天八卦就是伏羲八卦、伏羲八卦就是先天八卦。又说“再把八卦按一定次序相互排列,便产生出六十四卦,每卦又有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这些卦象象征着‘道’的各种形式,是由阴阳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反映了宇宙和人类的所有情况”,其不当至少有二:①八卦按一定次序两两相重才得到六十四卦,而不是“按一定次序相互排列”。②这里所说的“道”显然不是指儒家道统之“道”,而是《老子》书中所言及的“道”,说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象征着“道”的各种形式,是不恰当的,二者各是一种宇宙观系统、概念系统和范畴。又说“阴阳八卦中那些先天的模式决定了宇宙万物的先天构造,而那些变化万端的排列组合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显现”以上引文均见王存臻、严春友著《宇宙全息统一论》2—3页)。其不当有二:①阴阳八卦是中国古人对宇宙万物的一种解释模型,它不可能决定宇宙万物的先天构造。②《周易》和阴阳八卦本身并不存在“变化万端的排列组合”(吕绍纲著《周易的哲学精神》293—29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只是六十四卦卦爻象及卦爻辞可以与万事万物相比附。他们在同一书中还说“《周易》讲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其中“无极生太极”是错误的,不是《周易》所有(吕绍纲著《周易的哲学精神》)208—216页),而且“太极生两仪”段也非《周易》所有,而是见于后来的《易传》中。又说“宇宙太极八卦定律首次从气或场的角度揭示了宇宙一分为多的规律,并从这一新的角度首次在一定层次上揭示了太极八卦的神秘面纱,证明八卦原理不仅揭示了64种气或场的运动规律,而且隐涵着n种场即无数种遵循八卦原理的场的运动规律”,其中当然存在着多重错误和不当,不再赘述(以上引文均见王存臻、严春友著《宇宙全息统一论》435页)。

马建勋先生在《圆点哲学》一书中说:“太极图主要显示的是阴阳两分法。太极八卦图中的每一卦都是宇宙循环在这一角落或那一角落里的展现,从时间发展的弯度看,每一卦都构成一个半圆,每一对复卦,就构成一个整圆。而整部《周易》用以涵盖万象的六十四卦,三十二对复卦,实际上呈现了一个更大维度的‘圆’。应当指出的是,黑白各半的太极图将事物一分为二,多少有点绝对的、机械论的弊端”(马建勋著《圆点哲学》46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这段话存在的问题有:①太极八卦图中与太极图相配的八卦为先天八卦,先天八卦圆图的结构是“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说卦传》),凡对角线上的卦,其意思相反、相对,阴爻、阳爻完全相异(故称对卦、对易,三国虞翻谓之“旁通”,明人来知德谓之“相错”),而与“宇宙循环在这一角落或那一角落里的展现”没有什么关系。②宋人邵雍按太极“一分为二”生八卦的方式画出先天八卦小横图后自乾至坤标出顺序号,得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个顺序在先天八卦圆图中表现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为一逆时针旋转方向,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为一顺时针旋转方向,有些易学者将之比附为天、地相对运动模式,但八卦中的每一卦仍然不是“宇宙循环在这一角落或那一角落里的展现”。比如乾一位于正南,可以说宇宙在这时表现为天(乾),但不能说按逆时针方向转至兑二东南位,宇宙就表现为泽(兑),再转至离三在正东,宇宙就表现为火(离),又转至震四东北位,宇宙就表现为雷(震)。③“每一对复卦”、“三十二对复卦”是一种错误的说法。按作者的意思,“复卦”可能指的是“覆卦”或“对卦”。覆卦亦称反覆、反易、反卦,“覆”是颠覆、颠倒的意思,即将一卦的三爻或六爻之爻位完全颠倒过来得到另一卦,这样的两卦即为覆卦,如八卦中的兑( )与巽( )、震( )与艮( ),六十四卦中的屯( )与蒙( )、需( )与讼( )等。对卦是两卦的爻画完全相异,如八卦中的兑( )与艮( )、震( )与巽( ),六十四卦中的乾( )与坤( )、颐( )与大过( )等。“复”是重复、反复的意思,八卦中没有“复卦”,六十四卦中的“复卦”指的是 ,有往复、反复之意,在十二辟卦中表示十一月,冬至一阳来复,故复卦卦辞说“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八卦、六十四卦中没有成对的什么“复卦”。④因为一对覆卦(或对卦)在卦象或含义上可以表示正反、阴阳之意,故在哲学的意义上也可以认为它们构成一个“圆”,但《周易》六十四卦或将其分为成组成对的覆卦、对卦,它们并不构成“一个更大维度的‘圆’”(只有伏羲六十四卦图构成一个圆)。⑤认为“黑白各半的太极图将事物一分为二,多少有点绝对的、机械的弊端”也是错误的。中国的太极图和阴阳学说表达的恰恰不是“绝对的、机械的”思想观念:太极图中的阴阳鱼(阴阳两仪)是阴中有阳(黑白中的鱼眼为白)、阳中有阴(白鱼中的鱼眼为黑),表示阴阳只是相对的、互相包含的,可以变化的。太极图中阴仪由小渐大直至阳仪出现、阳仪又由小渐大直至阴仪出现,这正是阴阳、矛盾可以相互转化的形象写照,与辩证法中的量变质变规律也非常吻合。太极图阴阳两仪相互追逐也被人们理解为可以表示事物发展的循环往复。这些思想都是有关太极图和易学中的常识,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中的重要观念。

亢亮、亢羽先生在其著述中说:“在地球上大多数地区还处在蛮荒时代,在中国的黄河、洛水先后发现河图和洛书。这种以马身和龟背上的数字化的有序的星点排列,奇妙地对应着天象和大地的阴阳。最早的宇宙全息的理念,在中国的先祖们的认知中产生了……伏羲氏创立的先天八卦,严格遵循着河图。周文王推衍出的后天八卦,严格对应着洛书”或云“伏羲由此启示画成八卦(先天八卦)。后来形成《周易》,对应洛书的也称后天八卦”(亢亮、亢羽著《风水与城市》1—2页、26页,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关于河图、洛书的来源、本义,无论古今都有种种说法、猜测,出于黄河马身、洛水龟背“数字化的有序的星点排列”无疑属最妄诞者,作者竟以为立说的事实基础,谬误之一。将太极、阴阳八卦与现代学术中的“宇宙全息”相联系,尚可理解,但说河图、洛书是“最早的宇宙全息的理念”则为谬误:历史上无论何种河图、洛书图,其与阴阳八卦都不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形式上的相似性联系也不存在;作者所论河图、洛书当指宋人刘牧、朱熹所传黑白点阵图,即使据文字分析,它们也只能上溯至汉代或《易传》。以中国古代的河图洛书为“宇宙全息”之始,这是谬误之二。先天八卦严格遵循着河图(或谓伏羲画八卦据河图)、后天八卦严格对应着洛书,这是谬误之三,因为古人虽然曾将先天八卦与河图、后天八卦与洛书凑合成一图或有种种立说但不过牵强附会而已(参见张其成著《易符与易图》第二章,中国书店1999年1月第1版)。二亢又说:“如果说《易经》中所揭示的阴阳两仪代表的是线,那么所生的四象即22的数则是面。而‘四象生八卦’,这八卦23则是三维空前。周文王姬昌被殷纣王囚于?里在气功态下所演的《周易》即后天八卦,是26,对应六维世界,它之尚难以透悟深识,是六十四卦的六维世界,与人类知识尚处在四维之中的人文时代的认识差距是历史必然”,此外,生物遗传密码、“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物理学上的音响、色谱等也都严格对应着《周易》的六十四卦,即26的六维空间”(亢亮、亢羽著《风水与城市》2—3页,217页)。在《易经》和阴阳八卦学理中,“阴阳两仪”指的是天、地或阴阳二性、阴阳二气均不是“线”,“四象”指四时、四方或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四种属性,“八卦”指八种基本物质天、地、水、火、雷、风、山、泽,“六十四卦”及其三百八十四爻可以象征和指代万事万物,均处于四维时空中,而并无一维、二维、三维、六维之别。六十四卦与生物遗传密码、元素周期表、音响及色谱之间的联系都是似是而非、牵强附会而已。这些认识推论的逻辑是:六十四卦与现代科学中的种种事物均有联系但又不能确证,于是六十四卦高深异常,超越现代科学和现代人的认识能力与水平,于是3000年前的周文王便只能是在气功态下推演《周易》及六十四卦。这种研究是两头不落靠,都凭臆想。另外,说“《周易》即后天八卦”也是一常识性错误。

张启亮先生主编《宇宙星象探秘》说“《周易》是用符号的形式记载了占星术的成果,即用六十四卦代替星座。宇宙的变化,表现在六十四卦上,犹如天象表现在星座间一样”,前面用“据认为”但没有说明根据何在,后面又用“可以说”主观论定(张启亮主编《宇宙星象探秘》引言2页、正文189页,气象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但都是没有根据的:八卦六十四卦及《周易》卦爻辞都不能说是“记载了占星术的成果”,虽然其间也有“占星术的成果”。说“六十四卦代替星座”、代表星座,更是无据,它们代替或代表了哪些星座呢?说“宇宙的变化,表现在六十四卦上,犹如天象表现在星座间一样”也不妥,将六十四卦对等于星座,但“宇宙”却不对等于“天象”,因为后者只是前者的一部分。该书又说:“阴阳说源自《周易》,《易•系辞》载:‘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一阴一阳之谓道’。两仪即阴阳。这是阴阳说的原始表述……”。其中也有不当之处:说《易•系辞》表述了阴阳说则可,说阴阳说源自《易•系辞》则不妥。阴阳说的源头至少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早期(参见拙稿《利用文献资料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周易》。该书又说:“《周易》原本是记载八卦占卜的一部资料书,其阴阳八卦说原是一种根据卦象数理来占卜的占星术……”。说阴阳八卦说“是一种根据卦象数理来占卜的占星术”是没有根据的;阴阳八卦理论可与占星术相比附,但并不等于是占星术。该书又说:“八卦的阳爻‘——’与阴爻‘— —’三重叠的形式有得‘天数’‘天制’的含义”,并引“天有三光,日月星”(班固《白虎通•封公侯》)证之。这个说法也不妥:古之“天数”指天文历数,而非仅指日月星三光。八卦的三爻其基本义理是象征天、地、人三才而非日月星三光,所以说其得“天制”也不当。该书又说:“八卦图的表面形式无非是一个大圆圈中绘制两条‘阴阳鱼’和二十四画阴阳爻组成的规则图案。”八卦图中只有二十四画阴阳爻组成的八卦,而无“一个大圆圈中绘制两条‘阴阳鱼’”,若有后者,但是太极图、八卦图合为一图。该书又说:太极八卦图“其中心图案的圆,象征太极;里面两条阴阳‘鱼’代表天地,表示‘太极生两仪’;中间游动的曲线意味着旋转运动与生生不息;由两仪而演出坎离震兑四卦居于北南东西四正位,即‘两仪生四象’;由四正又演绎出‘四维’,即乾坤巽艮四卦居于西北、西南、东南、东北四角”(以上引文均见张启亮主编《宇宙星象探秘》188—190页)。这个说法后面部分是错的:与太极图阴阳变化相合相配的是先天八卦图,其四正位为乾坤离坎四卦,四维为震巽艮兑四卦,而坎离震兑居四正、乾坤巽艮居四维的八卦图为后天八卦,并不与太极图相合相配(彝文文献中有这种配置,但在《周易》之学中是讲不通顺的),也不能演绎《易•系辞》“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义理。

赵国华先生说:“古人用龟甲推占吉凶的方法,首先是根据半坡鱼祭祭坛布局的数据图‘河图’,用乌龟背甲中央一列脊甲板代表‘五’,左列四枚肋甲板由上而下分别代表‘九’、‘四’、‘三’、‘八’,右列四枚肋甲板由下而上分别代表‘一’、‘六’、‘七’、‘二’。这就是后世广泛运用‘河图’数据却称作‘法龟文’的秘密所在”(赵国华著《生殖崇拜文化论》13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这里所说的推占方法完全是一种猜想,没有考古材料支持,而且将九数图视为“河图”、将十数图视为“洛书”(即宋人刘牧观点)也是错误的(王先胜《绵阳出土西汉木胎漆盘纹饰识读及其重要意义》,《宗教学研究》2003年第2期)。赵先生又说:蓍草因其枝叶十分茂密,可能被先民作为象征女阴、祈求生殖繁盛的圣物,“所以古人特别选定它的茎用以占筮。最早的筮法也十分简单。卜师从乌龟背甲的裂纹找相应的表示数,要取六个数,就要将乌龟背甲一次又一次烧灼,就要将龟象显示的数一次又一次记录下来,然后再据以推断所问事的吉凶休咎。卜师记录数字的方法,便是用长短两种蓍策摆成表示数字的抽象鱼纹。这即是《左传》所说:‘龟,象也;筮,数也’”(赵国华著《生殖崇拜文化论》140页)。这段话存在的问题有:①说蓍草象征女阴无据,进而据此论证卜筮与生殖崇拜有关也是无据。②“卜师从乌龟背甲的裂纹找相应的表示数”记录下来,据以推断吉凶休咎也是一种猜想,没有文献资料和考古材料支持。③卜师用长短两种蓍策记录“龟卜数”(实际不存在这种“数”)也是一种臆想,没有文献和考古材料支持。④用蓍策记录“龟卜数”摆成抽象鱼纹更是无据:赵先生所论抽象鱼纹基本上只见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而该文化并没有发现龟卜的证据;史前墓葬龟甲主要见于贾湖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以及仰韶文化下王岗类型,这些文化都不见抽象鱼纹,历史时期商周龟甲占卜亦与抽象鱼纹无涉。⑤《左传》“龟,象也;筮,数也”,一指灼鱼卜法据裂纹断吉凶,一指用蓍草起卦,据卦象和筮数断吉凶(如《周易》大衍筮法),二者不可混为一谈,亦是古代占卜之常识。赵先生又说:半坡晚期卜师用“一”根长蓍策表示“三”,以一根短蓍策表示“—”,“按需要组合出更为抽象的鱼纹,用来表示‘龟’象所暗指的‘数’。这些完全直线化的更为抽象的鱼纹,成了传至今日的八卦符号。从半坡鱼祭祭坛的布局图发展出龟象筮数结合的占卜,意味着原始八卦从此诞生了”(赵国华著《生殖崇拜文化论》140页)。这段话存在的问题有:①半坡晚期卜师用一根长蓍策表示“三”,以一根短蓍策表示“—”是一种猜想,没有文献和考古材料支持。②用蓍策“组合出更为抽象的鱼纹”也是猜测无据。③“……用来表示龟象所暗指的数”是双重错误:一,半坡类型中没有龟卜的证据;二,龟卜是据裂纹(“象”)以断吉凶,而不是据“数”。④半坡抽象鱼纹“成了传至今日的八卦符号”当然也是无据。⑤“从半坡鱼祭祭坛的布局图”一句也是多重错误:一,半坡鱼祭祭坛及其布局图无据;二,“……发展出龟象筮数结合的占卜”无据;三,“原始八卦从此诞生了”无据。赵先生又说:“古人卜筮以数为据,数出自象,象数本来统一。今人虽然能够见到出土甲骨,但不会辨象,只会认数,遂将甲骨上契刻的数字简单称为‘数字卦’。这其实是不确切的”(赵国华著《生殖崇拜文化论》141页)。“古人卜筮以数为据,数出自象,象数本来统一”混淆了龟卜与筮占:龟卜不是据数断吉凶,筮占是对八卦的利用据卦象和筮数断吉凶,故龟象与筮数不能混为一谈。易学中的“数出自象”、“象数统一”是指易数来自天地、日月、世上万物这种大象以及八卦卦象与易数的统一而不是“龟象”与“易数”合一。商周数字卦与有些龟卜兆象虽然可能同为一事而产生但二者不可混为一谈,亦无内在联系依据,故“数字卦”之说是成立的、恰当的。

张振犁、陈江风等著《东方文明的曙光——中原神话论》说:“《易》八卦的两种特性以探究天地、万物和人事各种关系为基础。它把阴阳作为一切事物的基本矛盾,同时又把奇偶律作为自然数中的基本矛盾,并且认为两者间存在许多共同点”(张振犁、陈江风著《东方文明的曙光——中原神话论》48页,东方出版社中心1999年2月第1版)。按作者意思,“《易》八卦的两种特性”显然是指“阴阳”与“奇偶律”,但是说二者“以探究天地、万物和人事各种关系为基础”则莫名其妙。到底是说“阴阳”、“奇偶律”来自天地、万物和人事各种关系呢,还是说“阴阳”、“奇偶律”是认识、分析天地、万物和人事关系的一种理论和工具?所谓“奇偶律”不过就是指自然数非奇即偶、非偶即奇,它根本就不能成为“《易》八卦的两种特性”之一。若论“《易》八卦的两种基本特性”,除了“阴阳”外,似可以“天、地、人”三才凑合,因易学乃三才之学,八卦三爻分别象天、地、人三才。该书又说:“河图、洛书出现之后,被人们逐渐与阴阳五行观念联系起来,演绎出《易经》,逐渐被复杂化、神秘化了”(张振犁、陈江风著《东方文明的曙光——中原神话论》124页)。《易经》不是据河图、洛书演绎而来,也不是据河图、洛书与阴阳五行观念结合演绎而来,这是常识。所谓伏羲则河洛画八卦只是一个神话故事,不能作为论证的事实依据。该书论及《易经》、阴阳八卦之处甚多,问题也多,笔者在《评〈中原神话论〉》中已有一些分析,这里仅举两例,不必细述。

李万福、杨海明先生著《图说文字起源》一书中有一幅伏羲画八卦图,伏羲手持毛笔,面前的八卦方位是:乾( )西南、坤( )东北、震( )东南、艮( )西北、兑( )居正东、离( )居正西、巽( )居正北,正南卦画不清(按八卦八方应排坎但卦画不清,中爻似为断线— —,与坎卦 不合)(李万福、杨海明著《图说文字起源》81页,重庆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这个八卦方位完全是乱画,与中间的太极图也不相配。《中国文物报》曾刊载一幅宋代亚字形八卦铜镜图文:其八卦按四方位分布,左边为艮( )、震( )并排,上边为巽( )、离( )并排,右边为坤( )、兑( )并排,下边为乾( )、坎( )并排,正合《说卦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方位,为后天八卦图。王连根先生将其理解为“分别是观卦对颐卦,睽卦对大有卦”是不当的(王连根《宋代亚字形八卦纹铜镜》,《中国文物报》2003年8月6日)。程志方先生在评述十月太阳历发现的意义时说:“通过对《易经•河图》八卦具体构造的分析证明,无论先天八卦还是后天八卦,它的十个数就是我国古代十月太阳历的十个月,是十月太阳历的一种表述形式”(程志方《论中华彝族文化学派的诞生》,普珍著《彝文化和楚文化的关联》,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其不当之处有:①《易经》中有部分文字被认为与河图有关,但并无“河图”章,所以《易经•河图》这种写法是错误的。②“河图”中没有八卦,二者互不相属,所以“对《易经•河图》八卦具体构造的分析”是错误的。③无论先天八卦或是后天八卦,并不存在什么“十个数”,故云其是十月太阳历的一种“表述形式”无所依靠(十月历的发现者、研究者认为河图、洛书的十个数与十月历有关,而非八卦有什么“十个数”)。

何新先生说:河图书就是鳄鱼和穿山甲“这些爬行动物的背甲花纹,古人以为神秘,涵有数理,并以为占卜没图的神秘用具。龟、鳄上古人认为属于同类。所以龟甲卜,应起源于鳄甲卜。商周以后鳄类中原稀见,用龟遂取代了鳄”、“所谓河图,据说在龙马背上,又是八卦起源。其实可能是指扬子鳄背上那种很整齐也很有规则地排列的鳞甲图案……”、“河图——龙马,实即鳄鱼背甲的花纹。其形以8—9为数,呈网格分布,像九宫图。所以古人以为神秘”(何新著《诸神的起源》69页、329页、341页,时事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这些说法存在多方面的问题:①说河图是“爬行动物的背甲花纹”是将未经证实或不可证的神话故事当作事实,故不可取。②说鳄鱼和穿山甲之背甲花纹为古人占卜没图的神秘工具是没有依据的,也不为考古材料所证实。③说龟甲卜起源于鳄甲卜也是无据,也不为考古材料所证实。④说河图即鳄鱼背甲的花纹,其形以8—9为数,象九宫图,是将河图、洛书(九宫图)混为一谈,而且与鳄鱼背甲花纹相比,也是牵强附会。何新先生又说:“汉人依据《易•说卦》所传古法,以八卦作为八方的符号,其中东方震、南方离、西方兑、北方坎,叫做四正。东南巽、西南坤、西北乾、东北艮,叫做四维。与其相配的乙图,就是著名的九宫图,亦即河图洛书”(何新著《诸神的起源》288页)。这里又是将河图、洛书混为一谈。

关于河图洛书,还有不少随意或离奇的说法。如:田昌五先生说“所谓河图洛书,就是龟甲上的斑点和纹路。传说河中有白马负图而出,指的仍然是鲧”(田昌五著《华夏文明的起源》139页,新华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王红旗先生说“河图的最早涵义乃指黄河的地貌或河道图”,洛书“最初也是指洛书的河道图,当年大禹治水时来到洛水之滨,有一只神龟从水中爬上岸来到大禹身旁,它的背上有一幅图书被称为洛书,神龟献书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帮助大禹治水”(王红旗《汉以前的中国地图及其测绘》,《文史杂志》2001年第1期);徐宏达先生认为河图是伏羲氏从漉河中所得非人工的而是一天然玉石半透明圆球,内涵最简单的图(即山上山下相联抱合的“连山立体图象”),但从中可以显示出易之根本理论和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的产生、次序、方位之象”(徐宏达《立体太极两仪图与现代科学的关系(续)》,《潜科学》1995年第5期);朱渊清先生认为“传说中的河图洛书也就是龟甲卜兆之象。这是一则古老的传说,说的是黄河之上曾出现了背负图象的龙马,洛书之滨曾出现了背负文字的神龟”(朱渊清著《周易探秘》2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亢亮、亢羽既言“这种以马身和龟背上的数字化的有序的星点排列,奇妙地对应着天象和大地的阴阳”的河图洛书出于中国的黄河、洛水,又认为“中国古老的揭示天的河图,揭示地的洛书,都有明确的表征。河图录下的是,宇宙气旋的旋臂。洛书反映的是气在大地上运行的S形、8字形轨迹”(亢亮、亢羽著《风水与城市》1页、83页,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提2月第1版);顾颉刚先生说“河图不知是什么东西,也许是黄河的图,也许是河中找出来的一块玉石,上面有些图画的纹理的”(《古史辨》第7册(中),21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袁轲先生猜想说“河图:治水地图”(袁轲《古神话选释》303页注释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赵国华先生认为河图是西安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的鱼祭祭坛布局图即今传洛书图(赵国华著《生殖崇拜文化论》133—13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或以古代神话故事为史实,或脱离易学背景胡乱猜测,或则牵强附会以逞已意,都远离易学中河图、洛书图式的实际。

2004年9月3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在人民大会堂“2004年文化高峰论坛”做了题为《〈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的报告,其中论及《易经》对中华文化的消极影响,在海内外华人圈中引起很大反响,在学术界也引起一场争论。杨先生这个报告也存在一些易学方面的基本问题。他说:“《易经》大家知道是中国非常古老的一个文献,据说是夏朝已经有了最早的《易经》叫连山,商朝有了比较晚一点的归藏,都失传了。我们现在所看见的《易经》是西周时候的周易。”“《易经》”,一般是指《周易》古经即按“乾、坤、屯、蒙……”次序排列的六十四卦及其卦爻辞;也有人将《周易》古经和儒家所作《易传》合称为“易经”,而仅将《周易》古经称为“《周易》”。无论哪种叫法,都不能将夏朝的《连山》易称为“最早的《易经》”:《连山》、《归藏》、《易经》(《周易》),三易名称不同,卦序不同,所表述的思想文化内涵也不同;《易经》特指“周易”,而不是泛指古代易学、易著。杨先生又说:“如果问《易经》是怎么形成的,以下这个说法大家似乎可以接受:最早中国发展了占卜,因为要对占卜作系统性了解就发展了卦符,所以六十四卦都有卦符。”这个说法显然是接受了流行于中国学术界关于八卦起源中的一种观点即八卦起源“占卜论”,但它是没有依据的。杨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归纳法而无推演式的思维方法,这都跟《易经》有密切的关系,也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生的原因之一。说《易经》和中国传统文化里没有“推演式的思维方法”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其一,利用《易经》占卦、判断吉凶并发展起来一系列“预测”方法、系统,主要就是一种推演法,这一点在杨振宁教授作报告后已有易学界人士指出。其二,《易传》所言宇宙生成体系“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其思维方法也是推演式的;邵雍和朱熹等人认为“六十四卦”之后还可以继续按“加一倍法”发展下去,生成一百二十八卦、二百五十六卦等等,以此理解太极生八卦及宇宙万物的由来,这思维方式也是推演式的。其三,众所周知,易学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就是“人人有太极,物物有太极”(朱熹语),乃至将阴阳五行八卦推及于万事万物。古代医学、军事、政治、物理、天文、化学(炼丹)、音乐等等学科与易学相关都是在此思想背景下发生的,当然很明显这是一种“推演式的思维方法”所导致。可以认为八卦六十四卦的产生与归纳法相关,其后则不缺推演法。杨先生又说:中国古代的“天一合一”观念,“天人一物”、“理一分殊”、“内外一理”等“起源于易经每一卦都包含天道与人道在内,天的规律跟人世的规律是一回事》。”说“天人合一”观念起源于《易经》,这是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在古人眼里,易象、八卦来源于对天地日月、世界万物的观察和模拟;八卦、易学虽是“天、地、人”三才之学,但它们绝不会先于天地万物而存在,而只是古人据其对天地日月、世界万物的认识而拟构,所以“天人合一”观念必在先,八卦学理必在后。杨先生又假设汉语、汉字的单音是受了《易经》的影响,古文“力求用最少的词表达出最多的意思。这种审美观念应是易经的浓缩化精简化的申延”。这些看法也不能说是有依据的:即使将《易经》卦爻辞断定为文王、周公所作,但它的年代也不会早于商周甲骨文、金文,而无论单音或用词省俭的特点,最早可追溯至甲骨文、金文而不是《易经》。据笔者理解,中国早期文字的载体主要是甲骨、青铜器、简椟,刻铸不易,这可能是形成汉语单音及古文用词省俭特点的原因之一。

杨振宁作《〈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报告之后,在学术界引起很大的反响和争论,有人认同,也有人批评。在学者们的讨论中,仍然随处可见有关《易经》八卦方面的常识性、知识性错误或者有欠严谨、科学。这里以《文汇报》发表的两篇文章为例:浦家齐先生的文章《〈易经〉与传统文化的检讨》(《文汇报》2005年3月26日)我认为谈得非常好,大体上完全认同其基本观点,但有关《易经》的一些说法,是值得商榷的。该文说“在中国古代的重要经典中,唯有《易经》涉及宇宙思考,所以对自然科学影响较大”。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另一部同样重要的经典《老子》也以对宇宙万物的思考和认识而著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老子》宇宙生成观。浦文又说:“《易经》中的太极图只含阴阳二仪,其包容性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易经》中是没有太极图的:古今都有学者认为太极图来自远古伏羲时代,但《易经》中是没有太极图的,至多只能说二者是有关联的;今日易学界的主流学者如朱伯昆、李申等,他们认为太极图、河图洛书等易图都是对易学中有关理论、观念的图解,远远晚于《易经》而产生。浦文又说:“《易经》后来按照道教的需要进行了全面的诠释,成为道教教义的组成部分,就更增加了其神秘性。”这个说法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历史上对《易经》进行全面诠释,从孔子和先秦儒家作《易传》开始,基本上都是儒家或在儒学的背景下进行的,而道教并没有对《易经》进行全面诠释。自东汉魏伯阳开始,易学中的一些观念、道理、术语被引入道教教义、炼丹和养生学中,但谈不上对《易经》进行“全面诠释”;宋、明理学继承了一些道家、道教的东西,但它是按儒家的需要而不是“道教的需要”而对来自道家、道教的东西作了改造,当然它们更没有成为“道教教义的组成部分”。据吕绍纲先生和笔者研究,《老子》思想、道家易、道教易上承殷易《归藏》,而与《周易》、《易传》、儒家易学各是一路,宋、明易学才是二者合流,但应是儒家接受了道家、道教中传出的一些东西(吕绍纲《〈老子〉思想源自〈周易〉古经吗?》,《周易研究》2001年第2期;王先胜《绵阳出土西汉木胎漆盘纹饰识读及其重要意义》,《宗教学研究》2003年第2期)。江晓原先生在《〈周易〉与科学没有关系——兼论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问题》(《文汇报》2005年3月26日)一文中将“《周易》、阴阳、五行、八卦、星占、炼丹、风水之类”均称为方术是不当的:虽然《周易》、阴阳、五行、八卦均与方术发生关系,但以“方术”概言之是错误的。该文又说:“《周易》体系,原是中国历代学者持续不断地参与建构的一个数字神秘主义体系”、“《周易》作为古代数字神秘主义体系,它恰好有符合二进制的地方,这并不能便它因此就具有‘科学’的身价……”。说《周易》是古代“数字神秘主义体系”是一个常识性错误,因为其核心和基本构成《周易》六十四卦与卦爻辞均不是“数字神秘主义体系”,六十四卦符号不是数,与二进制可以联系的也不是《周易》六十四卦序,而是邵雍先天易、伏羲六十四卦图。

来先生说:“象最早的巫卜八卦及其演绎出来的八八六十四卦,也不过是用来判断吉凶,教人避害趋利……”(来著《太阳神的故乡——河姆渡文化探秘》216页,宁波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蒋书庆先生说:“殷周数字卦符号的发现,说明八卦符号及其起源的确与记数方式有关,也说明伏羲画卦由数起的传说是可信的”(蒋书庆著《破译天书:远古彩陶花纹揭秘》411页,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第1月第1版)。李零先生说:双古堆汉简《易经》和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同时也证明,传本《周易》以“——”表示阳爻,以“— —”表示阴爻的做法,实际与以往的各种推想和猜测无关,它只不过是“——”和“八”两个数字符号的变体而已(李零著《中国方术考》242页,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冯时先生说:“易卦不仅从原理上讲是本之筮数,而且就连书写形式也与古代数字无异”,认为“画卦实为布数之为”;又说:“可以肯定的是,今本《周易》的阴阳爻卦画乃由数字演变而来,这说明,由于文明的发展使得筮算价值的的降低,或者演式一类风气的盛行,都可能使数字爻与阴阳爻卦画最终合流”(冯时著《中国天文考古学》366页、399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认为八卦起源于巫卜、数卜、记数符号或殷周数字卦,这些认识广泛流行于学术界,但是通过对相关材料和认识的分析可知,这类认识都是不能确证的,可以认为是无根无据的(王先胜《八卦起源占卜(数卜)论分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考古界的学者一般都接受了这类似是而非的观念和认识,或者在面临相关或可能相关的考古材料时不能使研究深入下去,因而继续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和认识,举例而言:

国学知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国学知识;渗透

数学作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开拓思维和认识数学发展规律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已经对数学相关概念知识和解题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对于后人研究、认识数学教育和数学思想探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国学知识,并熟悉国学知识,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思想进行有效衔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国学在数学概念知识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规律的关键点。分析和理解数学相关概念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展开例题解析,实现提高学生题解能力的目的。但是数学概念较为抽象化,概念本质属性的了解需要以概念的内涵作为基础。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借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完整科学的数学概念。

1.圆概念教学

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并没有完整归纳出有关于圆的概念。在这一章节内容中,教材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有效方式认识圆,比如画图或者举例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安排教学活动。一节课下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识并不深入,且感觉很散乱。因此学生无法将知识点进行串联与归纳。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古代数学家对于圆知识点的描述,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将本章节的内容串联起来,从而形成完整科学的认识。古代数学家对于圆的描述:“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是指圆的“圆心”。“同长”是指“半径”。简短的描述既形象又生动,使学生感觉不到散乱。

2.方程概念教学

北师大版小数数学教材对于有关于方程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描述。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但是在古代,含有等式的方程称之为线性方程组。“方”表示方形,“程”表示考核,“方程”表示方形的表达式。因此在古代,有关于方程的未知数并没有得到记录和保留。用未知数表达方程是不存在的,而是用算筹表示各项系数。其行用纵向表示,从左至右进行排列。最终组合而成方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元术”被数学家破解。并以此作为解开方程题的重要依据。所谓“天元术”是指“立天元为某某”。这就是现代数学用未知数X表示未知物。在元朝,数学家朱世熹创立了“四元术”。即天人地物。这四个元术表示四个未知数。因此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时,需要熟练掌握这些国学知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数学概念教学中,使学生对数学产生自豪感,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国学在计算教学中的渗透

比如在展开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过程中,北师大版教材体系主要是借助列举法对其进行求解。对于小学生而言,范围太大会大大增加学生的计算难度。因此教材对于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范围局限在一百以内。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仅仅对列举法展开了教学与讨论,并没有对短除法进行探讨。在数学史上,短除法和分解质因数法是求解公约数和公倍数的两种主要笛Х椒āF溆攀圃谟谧既仿矢摺⑶蠼馑俣瓤臁

比如求解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对于这一题,教师常用的计算方法为列举法。“12”的因数主要包括1,2,3,4,6,12.“18”的因数主要包括1,2,3,6,9,18.因此12与18两者的最大公因数为6。除此之外,利用短除法进行求解。求解过程为:首先,将12与18同时除以公因数2之后,12÷2=6,18÷2=9。其次,再将6和9同时除以公因数3,6÷3=2,9÷3=3.直至除到两个商只有一个公因数为止。最后,将所有的除数相乘,即2×3=6,即12和18 的最大公因数为6。还有一种方法,即分解质因数法。比如对42和36进行质因分解。42=2×3×7,36=2×2×3×3.因此42与36的相同质因数为2和3。42的质因数为7,36的质因数为2和3。最大公因数为:2×3=6。最小公倍数为:2×2×7×2×3=252。

由此可见,中国现代数学解题思想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且在古代数学史上进行了系统的表达。对于当今数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是以现代视角的眼光看待小学数学又会存在一些局限,这就需要教师明确区分现代数学思想与古代解题思想的细微差异,并明确他们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指导小学生对数学解题思想的全面认识。

上一篇:英国学校范文 下一篇:招投标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