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规划范文

时间:2023-02-27 19:46:17

国土规划

国土规划范文第1篇

我国国土规划的发展和“长株潭规划”的来历

在中国,“国土规划”在不同时期,甚至在同一时期的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名称和内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展的国土规划中,曾出现国土规划、国土总体规划、国土综合规划、综合国土规划、国土开发整治综合规划等名称。

1984年12月,国家计委发出《关于进一步搞好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规划试点工作的通知》。全国一半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在20多个地区开展了国土规划试点工作。但总体上看,规划内容涉及范围广,重点不突出,即涉及资源开发利用,以牵扯到人口、经济、城镇、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统筹与布布局。但由于规划内容的针对性不强, 84年启动编制的国土规划对摸清国土资源家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没有起到多少规划的指导作用。

进入21世纪后,因宏观背景和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四者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和突出,国土空间开发秩序变化更加剧烈,粮食安全、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差距拉大等影响到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也逐步显现,亟需通过科学的国土规划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08年后,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家先后批复实施一系列区域性规划,国土资源部也在福建海西岸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河南中原城市群、重庆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实施区等地部署国土规划试点工作。在全国层面上,经国务院同意,国土资源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牵头,联合28个部委于2010年9月正式启动《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1-2030)》的编制工作。当前,《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1-2030)》已形成了征求意见稿,正在广泛征求各方的意见。

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2010年9月正式启动的《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1-2030)》(以下简称《纲要》)根据《全国国土规划工作方案》共设置了国土生态安全建设、国土资源优化配置、国土空间合理组织、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建设、国土综合整治等9个方面的研究,形成专题研究报告48个,在专题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形成。

在全面分析国土资源现状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纲要》提出了规划主要目标和具体任务;从开发引导和分类保护两方面对全国国土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同时结合国土资源分类提出了农村地区、城市化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重点区域的国土综合整治。根据全国国土资源分布特点对陆域国土和海域国土进行了分区,不同的区域提出了不同规划发展略。最后从土地政策、矿产资源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方面提出实施的保障措施。

《纲要》立足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围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合理配置国土资源、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和改善国土生态环境,统筹提出了国土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并制定了统一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政策措施,对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国土规划的主要内容

为推进新一轮国土规划编制工作,国家启动了包括“长株潭”城市群在内的多个区域国土规划试点。

因为全国尚未关于国土地规划的统一规程和标准,各试点规划通常针对试点区域的各种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编制规划。如“长株潭”城市群国土规划突出“两型社会”建设,突出“构建两型、绿色低碳、和谐高效、富有竞争力的国土空间”主题;而福建海西岸经济区国土规划则突出国际国内广域合作的主题。

试点区域规划主要解决几个核心问题:有效配置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空间开发,统筹协调城乡区域发展;整治国土空间,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内容则一般包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分析;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评价;国土规划目标与任务的确定;重点产业带与城市体系的优化与布局;泛区域国土开发合作;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与优化;重要能源、资源保障;国土规划实施的保障体系;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

应该说,区域规划与全国规划最大的不同在于:区域规划需要根据不同区域面临的不同时间和问题,重点突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规划。

国土规划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国土规划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近年来,国土规划编制工作日益重视,2009年国家组织了28个部委编制《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1-2030)》。但国土规划体系尚未建立,建立健全的国土规划体系对落实国土规划指导国土空间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考虑到国土规划的宏观性和中长期性的特点,国土规划不宜以行政辖区隶属的特点建立体系。而应在国家、省级体系的基础上,以重点区域为重点建立规划体系,重点区域可以是跨省域界线的,也可是省内重点地区编制国土规划,形成国家、省级、重点区域的三类国土规划价框架体系。

其次,需要理顺国土规划与其他空间规划的关系,在国土规划的定位上应当加强研究,其应当与主体规划区规划一样,上升到国家战略规划的层面,而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部门规划均应依其为依据进行编制,全面提高国土规划的战略意义和落实宏观规划作用。

此外,能否得到有效的实施为各类规划成功与否的关键,国土规划也不例外。上世纪80年代我国编制各类国土规划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除规划理论和内容上自身不足外,规划实施手段的也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笔者认为包括《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1-2030)》在内的各级国土规划要达到规划编制初的目标,应该加强对其法律法规、实施的机制和政策体系的研究。应推进国土规划立法,以确保国土规划的法律地位,深入研究国土规划与其他空间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重点研究明确国土规划实施的主体,明确规划实施主体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从行政方面、经济方面广泛吸取国外类似我国国土规划的空间规划实施的经验,研究确保国土规划顺利实施的政策手段,确保我国国土规划能真正得到有效实施。

国土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碳 国土规划

一、以低碳为目标进行国土规划的意义

低碳概念是一种从各个方面实现低碳化的的一种概念,它要求生产、生活、发展等各个环节都要以低碳的形式实现,比如它包括实现低碳形式的经济发展、低碳形式的日常生活、低碳形式的能源消耗等。人们之所以开始重视低碳的理念,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自然能源已经被严重消耗,目前人们的生存环境已逐渐被破坏,若继续使用高能源、高排放的生活、生产、发展的方式,未来人们将失去生存空间的缘故,为此,人们提出低碳的概念。低碳的概念总体来说分为三个部分:低碳经济,它是指人们要在减少能源消耗的情况下,找出让经济持续发展的方法;低碳生活,指人们要习惯低排放的生活方式,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节省碳能源、减少碳排放的生活方式赢得持续生存的空间;低碳发展,是指使用环保技术、绿色技术,使人们能在生活和生产中实现低碳的理念。我国虽然地大物博,然而我国的自然资源分布的方式极不平衡,且我国的人口数量多,这使我国人均自然资源的占有量较少;目前我国的环境正持续恶化,雾霾现象、酸雨现象、癌症村现象等异常现象正在频繁发生;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以上生态发展的现象给人们以警示,要求人们必须要重视低碳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用合理的国土规划实现低碳的概念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二、低碳概念下我国土地的碳排放现状

(1)直接碳排放的现状。所谓的直接碳排放,是指自然资源循环带来的碳排放,它与国土使用的现状有关,比如如果使用加大农田耕作、增多草场面积、积极植树造林等方法会让绿色覆盖面积增加,从而使碳排放量减少。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直接碳排放却逐渐增多。2013年的数据统计中记载,2013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120万亩,且我部分区域的耕地退化严重,我国现有的耕地面积有三成已经受到侵蚀,现被侵蚀的耕地面积已达近3亿亩,其中受严重污染不能持续耕作的土地已达1.1%的比例。我国曾是排名世界第二的草原大国,草地是我国的重要天然资源,然而据统计,过度使用草地使我国的草原的草资源严重退化,据2013年统计,我国草地生产力已下降至建国初期的一半,草地沙漠化现象严重,正以每年1.34万倾左右的速度向沙漠化方向发展。据2013年的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全国森林面积约297.29万平方公里,即将退化的面积约39万平方公里,新增面积不及20万平方公里,且我国的人均森林面积约0.132公倾,仅为世界的119位,同时我国的森林面积发展不平衡,南方城市,尤其是福建的植树造林工作颇见成效,而北方的植物造林工作未积极开展,这造成我国直接碳排放出现南北不平衡的问题。

(2)人为碳排放的现状。人为碳排放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出现的碳排放。据统计,我国的人为碳排放量自2000年始-2012年期间年年上升,2012年,我国的人为碳排放比例占世界的27%左右,其中人均的碳排放量为7公吨,这意味着我国是数一数二的人为碳排放量的大国。其中,我国在“九五”和“十五”期间,人为碳排放量略微减缓,这是由于我国的能源转化技术正在推进,然而这种减缓幅度非常微小,它暂时不足以改变我国人为碳排放的现状。

(3)间接碳排放的现状。所为的间接碳排放是指除去以上的碳排放类型以外,其它的碳排放的总量。经过统计可能了解,我国间接碳排放量在1985年以前数量比较少,而在1985-1995这段时间,由于经济的增长,间接碳排放的总量已攀升至一倍多,1995-2005年之间,间接碳排放量又攀升至一倍多,直至如今,根据统计,我国的间接碳排放量又在2005年的数量上攀升一倍。由此数据可以看到,我国间接碳排放量每隔十年就要攀升一倍的数量。

三、以低碳为目标优化国土规划的方法

(1)调整国土开发的强度。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到,国土开发的强度能决定低碳理念能否实现。以国外的国土开发强度的数据为参考,目前亚洲强国均将国土开发的强度定于10%左右,部分欧洲发达国家将国土开发强度定于15%左右,这意味着我国可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将国土开发强土定于10%,而绝不能超过20%的数值。但是,就目前我国的数据统计可以了解,我国的部分南方发达城市国土开发的强度已经超过20%的数据,这些城市正是碳排放量数值最高的几个城市,为了让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要通过国土规划使国土开发趋于平衡,特别要限制南方城市的国土开发。

(2)优化国土利用的结构。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土地的碳排放量从高到低的类型为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城乡居民点用地。特别是工矿用地类型的碳排放量比其它二类用地的总和还要多。这意味着我国必须优化国土利用的结构,通过合理的规划国土结构达到低碳经济发展的目的。我国西部与东部的很多城市,均以第二产业为支柱产业,这类产业往往为碳排放量极大的产业。为改善这一现状,我国需要优化国土利用的方式,使我国能以低碳的方式发展经济。部分工业产业属于高污染的产业,为了减少我国的碳排放量,我国需要对这些产业进行限制,利用国土的规划推动产业结构的改变。

(3)规划国土利用的空间。以我国六个区域的碳排放量的总量来看,如果将碳排放强度由高到低排序,那么顺序依次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中南地区、西北区。由这种排序可以看到,决定碳排放增强与工业产业发展、人口密度、与运输方式有关,要减少我国的碳排放总量,我国就要利用国土规划调整经济发展的空间,让碳排放的数量趋于合理。比如我国可以利用国土规划的方式发展交通运输,使我国的东、西、南、北区域等均实现高速运输,运输高速度发展会使人口密度的分布变得合理,同时利用国土的规划扶持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用国土规划调整华北和华东的经济结构,使之能逐渐减少对第二产业的依赖,而加强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

国土规划范文第3篇

失落的三大港

《实业计划》正文11.3万余字,主体内容包括六大计划,它盛大地展示了经济建设各个领域,首先注重于铁路和道路之建筑、运河和水道之修治、商港和市街之建设。孙中山认为,“有效的、安稳的、敏捷的交通建设,岂但有意于商业,亦且有裨于政治前途也”,而“铁路常为国家兴盛之先驱,人民幸福之源泉也”。但在孙中山的规划中,兴筑铁路必须与港口建设、水道整治以及陆路建设结合起来,形成立体交通网络,才能实现货畅其流,国富民强。

早在1912年8月,孙中山就决心在10年内为中国建造10万英里(16万公里)的铁路,并拟订建设南路、中路、北路三大铁路干线,后在《实业计划》中将三大干线扩充为六大铁路系统,即中央铁路系统、东南铁路系统、西南铁路系统、东北铁路系统、西北铁路系统、高原铁路系统,覆盖了当时除被日本控管的台湾之外的中国各省主要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孙中山将六大铁路系统与三大港(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南方大港)的建设紧密联系,作出立体建设的全面考虑和细致安排。

从港口腹地及其经济资源条件出发,孙中山将北方大港选定在渤海直隶湾。他指出,天津虽为北方最大商业中枢,但无深水海港,且每年封冻数月,不宜作为大港选址。而秦皇岛和葫芦岛二港,港口条件虽比天津优越,然其距深水线过远而离浅水线又过近,隆冬季节同样冰封,所以北方大港应该建在大沽口与秦皇岛两地之中途,青河与滦河两口之间―这里深水不冻,可建设“与纽约等大”的大港,同时建设西北铁路系统,与此大港连成一片,并开浚运河,联络北方通渠及大港,开发直隶、山西等省煤铁矿,设立冶炼工厂,移民蒙古、新疆。

如今,位于唐山市东南80公里处的京唐港犹如一头巨鲨,游弋在渤海北岸岬角的广阔水域里。这就是孙中山先生选定的北方大港所在地,原名唐山港。1993年,北京、唐山两市政府签定联合建港协议,唐山港更名为京唐港,按总体规划布局,分为王滩和曹妃甸两个港区。不过,由于渤海湾内港口林立,这座大兴土木的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唐山市对外开放的龙头项目和一号工程,一度被指责为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产物。

北京到唐山建港的另一层原因是,北京与天津两大直辖市之间的区域协作关系一直难以理顺。塘沽港本来可以作为京津两大城市的共同出海口,北京最早也找过天津,但由于港口的管理权在天津,北京担心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便另找出海口,先是与秦皇岛合作,后来又舍近求远转向唐山。从这个意义上讲,京唐港似乎果真难逃重复建设之嫌,但当我们把它放回到孙中山的经济版图加以审视,却又不能轻言得失。

至于“大如纽约”的东方大港,孙中山主张建立在上海港之外,上海港可作为东方大港之辅助港。因为扬子江之砂泥塞阻上海通道,“上海皆为僵死之港”,故东方大港不能建在上海,最良位置在杭州湾中乍浦正南之地,位于乍浦岬与澉浦岬之间。此间两点相距约有15公里,应自此岬至彼岬建立一海堤。在乍浦一端,高山数百尺之处,开一缺口,以为大港之正门。由此正门出至公海,平均潮水深36―42尺,故最大远航洋船,可以随时进出此口,“故此计划港,作为中国中部一等港,远胜上海也”。

随着上海的兴起,位于浙江嘉兴市的“海口重镇”乍浦很难实现其重新出人头地的夙愿。但是,孙中山计划的东方大港衰落下去,更多的东方大港―比如大小洋山,比如宁波―却豁然显现,各不相让,峥嵘逼人。

至于南方大港,孙中山认为,广州为中国南方商业中心,是“中国南方内河水运之中枢”和“海洋交通之枢纽”,“以世界海港论,广州实居于最便利之地位”,所以世界级的南方大港理应建于广州。而以南方大港为中心的铁路系统长约6500英里,连接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大地区,在经济发展、国防巩固、民族团结以及文化普及等方面,必定影响深远,比之现在的“泛珠三角”概念,孙中山的规划似乎更为有机。

百年之后,位于广州东南部、探身伶仃洋中、拥有陆地面积54平方公里的南沙小镇承载起广州建设世界级南方大港的使命。因为,广州黄埔港虽然是著名大港,但毕竟是河内港,大型船舶从伶仃洋需经珠江水道走60海里才能进港,港口条件并不优越。鉴于黄埔港航道的局限性,广州市在南沙开辟广州港作业区,南方大港呼之欲出。

已故原广东省委书记谢非曾经说过,应该把广东的省会搬到南沙,因为南沙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前任广州市长林树森则说,从长远讲,广州发展地盘不够,而北部大部分地区不适宜高强度开发,南拓势在必行。但是,现在的南方大港规划已经不再是“从广州以达内地,从内地以达边疆”的宏大国土规划,而仅仅是广州一城一地的策动,使得周边城市高度警惕。在伶仃洋这块并不开阔的水面上,广州、香港、东莞、深圳为行政区划带来的利益冲突一直聚诉纷纭,不知谁主沉浮。

迄今为止,尽管中国每一个城市都有自身的完整规划,但区域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却处于初级阶段,以致于各地政府在制订规划的时候往往仅就一隅,不筹全局。以中国目前发展模式对有限资源产生的巨大需求,使得编制、实施区域规划迫在眉睫,惟有如此,才能像孙中山那样抛却集团利益私念而一秉大公,才能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实业计划》本来可以避免如此混乱的图景,但它最终未能施行,令人遗憾。不过,作为中国最早的具有“国土规划”性质的区域开发纲领,作为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宏大而完整的构想,《实业计划》至今仍有极大的现实价值,应该得到历史所追加的荣誉。

“不免于失败”的体制根源

按照孙中山的理想,如果《实业计划》得以实施,则中国不特可为各国余货销纳之地,实可为吸收经济之大海洋,凡诸工业国,其资本有余者,中国尽能收之,“一个从来也梦想不到的宏伟场所,将要向文明世界的社会经济活动而敞开。”然而教科书告诉我们,当时之中国,革命党人没能牢牢掌握政权,同时严重缺乏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孙中山空有一纸蓝图,但却筹资无门,惟有望洋兴叹:“我们从前革命,均未收到好效果,就是因为革命没有彻底成功,均因半路上与军阀官僚相妥协、相调和,以致革命成功之后,仍不免于失败。”

必须看到,孙中山的实业救国思想与之前的洋务派和维新派有很大区别。他的发展重点基本上集中在社会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上。而对于军事工业的发展,《实业计划》几乎没有提到。当然,这并不能表明孙中山不重视军事工业,而是因为他的政治理想决定了他的实业计划必然侧重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部门。他发展工业完全是为了造福社会与人民。他反对战争,也不准备进行战争,所以没有耗费巨大的财富去建立军事企业,没有制造出那些“托古改制”的人梦寐以求的军舰、飞机和大炮,也因此被人指责为不重视军事建设,以致革命失败,建设无成。

―仅仅如此吗?

我们发现,从《实业计划》的制定开始,孙中山经济建设方针的指导思想确定为“发达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主张预防资本家的分散投资,主张实行“国家社会主义”,“以经济集中代自由竞争”。他认为商人都以赚钱为目的,社会财富为帝国主义、军阀、政客、高利贷者、商人所攫取,与他以养民为目的“好主义”是相对立的,所以商人也靠不住,只能通过扶助农工来解决中国的经济和民生问题。“惟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此后中国存亡之关健,则在此实业之一事也”。

孙中山的经济思想既包含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容,又具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他的理想是,“使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义,而调和此人类进化之两大经济能力,使之互相为用,以促进将来世界之文明也”。

但是,孙中山的经济思想体系从本质上看是二元经济,即国家公有制和个人私有制,没有一个多元的所有制思想体系,没有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而是带有明显的大同理想主义色彩。及至孙中山晚年,中国工商业依然弱小封闭,而他主张对私人资本采取遏制政策,过多过早地限制了私人资本的发展,这不仅严重打击了商人投资经营工商业的积极性,使他们充满无力感与挫折感,由此产生了离心倾向,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一心要构筑权力制衡的现代法制国家之“强政府”的孙中山先生,在经济建设上却走向了“集权的弱政府”。

在这样的经济思想主导下,《实业计划》注定无法变成现实。而当京九铁路、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已经变成现实的时候,我们应该看到,这所有的成就首先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的改革。

国土规划范文第4篇

摘 要:国土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我国的国土规划因其地域广、人口多、情况复杂而较其他国家更为艰巨。我国虽然一直都有国土规划制度,但自实施以来,法律效力并不明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因此探析我国国土规划的法律效力,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土规划;法律效力;协调

中图分类号:D9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一、国土规划的相关理论问题

(一)国土规划的概念

所谓国土规划是从土地、水、矿产、气候、海洋、劳动力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角度,确定经济布局,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明确资源综合开发的方向、目标、重点和步骤,提出国土开发、利用、整治的战略重大措施和基本构想。是保护中国领土以内地上、地下、海洋或大陆架的自然、人力和经济资源而编制的最高一级的行政规划。

国土规划是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综合性战略部署,也是对国土重大建设活动的综合空间布局。它在地域空间内要协调好资源、经济、人口和环境四者之间的关系,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城镇体系的规划和重大基础设施网的配置,把国土建设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的整治保护密切结合起来,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国土规划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源综合开发、建设总体布局、环境综合整治的指导性计划,是编制中、长期发展计划的重要依据。

(二)国土规划的任务、目标

国土规划是一个地区比较长远、全面、综合的发展构想。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地区的发展条件,从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明确规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确定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目标,对地区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作出总体部署。其基本任务和目标是根据规划地区的优势和特点,从地域总体上协调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的关系,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地域经济的综合发展。具体任务和目标是:确定本地区主要自然资源的开发规模、布局和步骤;确定人口、生产、城镇的合理布局,明确主要城镇的性质、规模及其相互关系;提出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目标与对策。

二、导致我国国土规划法律效力不明确的原因

(一)立法原因

我国的国土规划没有全国性的立法,一般都是以指导意见一类的文件向下传达。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国土总体规划并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而是在各个地方具体实施时遭到任意篡改、违反规划的事件时有发生。综合起来,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我国国土规划没有统一的立法。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国土规划缺乏一部统一的、起到统帅作用的全国性立法。有人认为,我国的国土规划之所以法律效力不如城市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就是因为他们的背后都有强有力的国家立法作为其实施的保障,有了国家立法,规定了具体的适用条件、修改程序以及惩罚措施,其贯彻实施起来才会有保障,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是我国的国土规划缺乏科学预见性。国土规划是一个长期的、宏观的指导意见。因此需要在其指定时具有长远的思路、战略的眼光,对未来一二十年的情况作出科学的预见。但目前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增长,造成了我国国土规划规划赶不上变化的突出问题。

(二)传统观念、历史条件的制约

当前,地方国土规划的实施者法律观念淡漠、意识淡薄,因为短期行为,眼前利益甚至个人利益所驱使,肆意干预、修改国家制定的国土规划蓝图,使得国土规划的权威性、合理性大大降低。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在传统社会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使土地私有者对土地拥有相当大的控制权,肆意利用土地上的排他的权力。这一传统的观念具有极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是基层政府和个别领导干部不尊重国土规划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各级国土规划监督部门监督力度不够,使得一些任意修改国土规划的违法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查处和惩罚,国土规划违规行为中不查人只查事的情况仍然大量存在。

(三)公众参与度不高、监督度不够

为了提高国土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预见性,适度的公众参与是十分必要的。在西方国家里,公众参与机制十分盛行,无论是大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小到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水电价格上涨的听证,都有公众参与原则的身影。而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在进行行政决策时,往往闭门造车,不听取外部意见,自顾自的贯彻执行自己认为正确的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既导致了公众有效资源的浪费,也导致了公众参与原则不能在我国广泛施行。

三、强化我国国土规划法律效力的对策

(一)完善立法

笔者认为,强化我国的国土规划的法律效力,必须改变我国现在国土规划的混乱现状,从根本上源头上杜绝国土规划混乱的现实状况。主要由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要尽快制定我国国土规划的部级层面立法,由全国人大或常委会着手制定《国土规划管理法》,以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制定的权威性来保证其能得到不折不扣地、顺利地贯彻实施。

第二,同时各地方人大也要在本区域内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或由本区域地方政府制定地方政府规章来确保《国土规划管理法》在其本区域内得到贯彻实施,使得中央和地方形成有机的配合,协调统一。

第三,建立和完善国土规划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以及通过具有强制性法律效力的国家法律、法规来规范国土利用总体规划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作法,我国在这方面要与国际接轨,不断加强我国和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不断汲取国外的先进经验来充实和指导我国的实践活动。

(二)确保国土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针对地方政府和决策者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国土规划具有法律效力的理念的宣传,克服传统观念的影响。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国土资源是有限的,为了制约对这一权利的滥用,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必然要实施我国土地利用规划权威性的确认和宣传,明确我国国土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其次,理顺责任主体关系,健全惩罚机制。目前国土规划实施不利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国土规划的各级实施者行为不当或违法,根据这一情况,要明确我国各级实施者的责任划分,国土规划实施不利,不能完全归咎于各级国土规划管理部门,各级地方政府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法律中要明确这一原则。

(三)确立我国国土规划的公众参与原则与监督力度

确立国土规划的公众参与原则,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国土规划是全社会的经济社会规划,只有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包括各级国土管理部门的宣传机构在内的各有关部门还要重视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传播媒介进行宣传教育,普及国土规划的重要性的相关知识,强化人们对国土规划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民众特别是有关国土规划管理部门的危机意识,同时加大公众对于违反国土规划行为的监督力度,做到切实还权利于民,在全社会的广泛监督下,切实做出尊重国土规划的实际行动,使国土规划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文受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项目编号为:ycx13045

参考文献:

[1] 黄小虎.中国土地管理研究[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210页.

[2] 卢研.土地利用规划应进一步走向法制化[J].北京房地产,2006(1):67-70页.

国土规划范文第5篇

一、形成及其相对封闭性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管理对象是国土档案,即国土资源部门在日常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照片、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①。由于档案类型多样,形态差异大,质地多样,管理国土档案存在一定的困难。20世纪90年代,在国家信息化策略推动下,国土规划部门开始档案数字化工作,建立数字档案目录,使用计算机进行检索利用等。进入21世纪初,目录数据库已经完成,全文数据库不断增多,形成了大量的国土档案,相关管理部门开始建设国土档案管理系统,并不断进行改造、升级,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国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近10年来,尤其是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引导下,数字档案馆基本建成。如武汉市国土规划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山东省济宁市国土一张图档案管理系统、安徽省安庆市可视化城建档案管理系统等结合自身工作职能,称谓“不同的数字档案馆”。目前,全国范围内,国土规划数字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满足特定区域内国土资源系统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而且能够满足T级档案信息数据的可靠存储和快速检索,对土地、地质矿产、测绘、综合文书、声像等各大类档案数据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实现了国土档案数、图、文“一体化管理”。②近年来,国土档案管理系统通过与GIS技术的结合,形成了“空间库、目录库、图文库”三库合一的数字档案馆管理模式,不仅将电子公文流程形成的电子档案、档案数字化后形成的档案进行统一管理,而且具有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和档案利用平台,实现了档案利用的电子化、平台化,初步建成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这种数字档案馆,通过与规划部门、土地管理部门、测绘部门等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应该说,从国土档案到国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再到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化,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GIS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土规划管理部门不断创新的结果。然而,目前看来,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主要体现在:以管理为主,利用为辅;以系统内部使用为主,公共使用为辅;以土地规划为主,与其他部门的结合有限;以区域内利用为主,全国范围内的整体使用尚未形成。也就是说,数字档案馆的功能集中在工作人员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主要是单位内部国土规划部门使用,面向社会公众、面向其他管理机构、面向全国衔接的统一平台尚未建立,导致了国土资源规划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和“输出”与“输入”存在着不平衡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是因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时间不长,其功能的完善需要时间;二是因为从已有的档案管理系统开发成数字档案馆是一个质的飞跃,这在不少单位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因此,需要充分认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促进其快速成熟。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是“数字档案馆空间范围内的人与其生存的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复合体”,“是用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数字档案馆的结构、功能和管理运作”③。据此,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是一个由人、国土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地域环境等要素组成的完整统一体。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不仅涉及该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而且存在结构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以及工作人员与数字档案馆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从而实现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和“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平衡。

二、开放性是基本体现

档案馆在社会中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门,它存在于社会之中,受社会的制约,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作用,具有社会服务性。档案馆不同于档案室,它保管档案的目的不是为某一单位、某一系统小范围服务,而是为社会各项工作提供服务。它的服务范围大而广,面向社会各个方面,遍及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④这是自19世纪40年代至今档案开放的基本结论。数字档案馆的本质是档案馆。数字档案馆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将原有的馆藏档案数字化,并收集、采集、捕获有价值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技术建立分布式、跨地域的有序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以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为平台,以用户需求为根本,提供各种信息服务。⑤国家档案局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⑥指出,数字档案馆的四项基本业务功能“收集、管理、保存、利用”,一旦缺乏广泛的、本机构以外的“利用”环节,便不能称为数字档案馆。基于这种认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理应是服务社会大众的档案馆,是大众利用国土资源信息的开放性的窗口。

1.是自然生态系统基本法则

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有输入和输出,而输入的变化总会引起输出的变化。虽然输出并不是立即变化,有时会延迟,但是决不会赶在输入之前。输出是输入的结果,输入是原因和源头,两者呈现一种动态的平衡。⑦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生产者、传递者、分解者、消费者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换,构成了一个信息生态循环。⑧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作为人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复合体,与外界环境有着不断的交流,其自身处于不断输入和输出的循环往复之中,通过信息传递和价值转化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交流,包括机构、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这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法则。

2.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第三次浪潮”的兴起,信息技术对档案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对数字档案馆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驱动作用。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可视化技术、存储技术、网络技术以及web2.0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数字档案馆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集成了众多现代技术的复合系统。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在建设过程中主要依托3S技术、物联网、ArcGIS、WebService等先进技术,这些先进技术在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开发应用,本身就是一个种开放性的体现。同时,这些技术不断更新、升级,早期的国土档案数字化也不断发展成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不仅体现了技术的推动作用,也展示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的开放性。

3.是落实民生政策的必然要求

自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将民生问题与部门职能相结合,形成了全社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新局面。国家档案局颁布的《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显示了我国在推进政治民主化、打造阳光政府、满足公民信息获取过程中所做出的积极努力,也为进一步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社会价值、实现档案信息共享迈出了坚定步伐。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保存有国计民生的重要档案信息。例如,征地文书、土地调查、土地登记、违法占地处理材料等,详细地记录了土地开发利用过程的基本情况。这些信息不仅是确定土地权属的依据,也是征地、处理纠纷的依据,还是土地科学规划利用的依据。从这个角度看,落实民生,也必须将国土规划档案馆设计成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三、推进实践应用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符合数字档案馆本质与时展潮流,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有着广泛的实践应用。

1.应用视角

(1)多目标

不同的使用者,对同一档案信息有不同的使用需求。例如,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的人口信息,可以用作学区规划,也可以用作住房区规划等。档案资源具有多目标的使用特性,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开放国土规划的档案资源的价值。

(2)多内容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含有丰富的专业化档案信息资源,在开放性的视角下,可以将不同来源、不同载体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例如,同一主题下不同载体(纸质和声像)档案进行整合,或透过共同的地理坐标系统将各种不同主题的档案资源套叠,以方便对档案信息的深度挖掘,并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3)多途径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拥有调查、收集、整理的专业档案,是真实、完整、可靠的档案信息资源,为利用土地的不同机构(尤其是政府机构)和个人提供了保障。例如,有关机构进行土地规划、旅游规划、商居土地投入或个人进行土地置换、拆迁补偿等,就可以通过专业数字档案馆的平台进行咨询利用。通过协调“管”与“用”的关系,形成良好的生态平衡。

(4)多范围

公路建设选线、垃圾场选址、工业发展区区位规划等空间选址,均需要利用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支持,再配合专业的数据库,整合专家系统,出台建设规划方案,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缺点,从而使决策的过程更加科学化。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整合了庞大的国土及规划专业档案信息,通过该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有利于未来空间发展。

2.应用重点

(1)与政府部门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的区域开放性

为政府部门规划服务是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基本任务。2014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和住建部在28个市县开展了“多规合一”试点。⑨随之,其他市县甚至一些省级行政区也陆续提出。究其实质,“多规合一”就是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与政府部门结合,不同的政府机构利用数字档案馆平台,消除原有的市县规划下的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协调等问题,以此来提升政府对于土地空间的管控能力,促进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和规划管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开放性应用最早体现在政府规划方面。在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建设以前,由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各种与规划相关的信息无法及时地传送,冲突时有发生。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拥有精准的土地档案信息等资源,通过信息的及时推送,打破了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国土资源与管理机关与政府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进而为政府各部门之间搭建起了“桥梁”,形成了节约型的生态系统。

(2)与“智慧城市”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的整体开放性

为“智慧城市”服务是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功能的拓展。近年来,国土档案管理系统通过与GIS技术的结合,形成了空间库、目录库、图文库三库合一的数字档案馆管理模式。例如,陕西省西安市勘察测绘院建立了规划用地档案管理的GIS系统,科学管理大量征地信息和档案资料⑩;安徽省安庆市城建档案馆通过融合城建档案管理规范、著录规范和GIS技术,研制开发了“可视化城建档案管理系统”;山东省济宁市国土资源局建立的“国土一张图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国土档案“数、图、文”一体化管理;武汉市国土资源局开发设计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初步实现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图文一体化查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市人口激增,交通等问题开始凸显。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为加强城市管理,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框架和基础。“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实现城市的智能化,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具有丰富的内涵。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整体开放性就是与“智慧城市”建设全面结合,充分展现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建设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全面实现档案信息与地理信息、社会信息的融合与共享。例如,与实时路况结合,实现智能交通;与遗产资源结合,实现历史遗产的保护;与旅游资源结合,推动旅游业的发展等。总之,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与不同行业、系统或空间的结合,创建“互联网+”国土规划数字档案的空间,衍生出基于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新平台,从而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3)与民生工程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的全面开放性

为民生服务是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最高境界。例如,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承建的“数字城建档案馆系统”,将科技、文化、医疗、电子商业等领域信息数据库建立互联关系,为丰富传统档案馆馆藏提供线索和可能,并实现资源共享,为公众提供便捷的服务。从民生角度出发,数字档案馆通过档案信息资源集成系统和档案网站构建档案信息总和服务平台进行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能够打破馆际界限和“信息壁垒”,集成各类档案信息资源,协同各数字档案馆间业务处理,实行统一认证、统一浏览和统一检索,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档案信息服务,体现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发展的整体趋势。网络环境下,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开放性建设与当前各种互联网应用相结合,如公众常用的地图软件、出行租车软件以及团购软件等,通过开发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移动应用或平台,创建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中的数字档案信息以立体或平面图及文字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方便公众的日常生活,增强国土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在公众生活中的影响,激发国土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活力,实现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全面开放性。

作者:陈胜 张萍 丁玲 单位: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

注释:

①林琼.国土档案数字化建设问题与建议[J].中国土地,2015(7).

②李晓燕,范威,陈三梅.济宁市国土资源局数字档案馆建设设计思路[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3(3).

③金波,汤黎华,何伟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建构[J].档案学通讯,2010(1).

④朱玉媛.档案学基础[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⑤倪代川,金波.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功能[J].档案学研究,2013(4).

⑥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EB/OL].⑦蔡晓明.生态系统生态学[M].科学出版社,2000.

⑧蒋录全.信息生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M].图书馆出版社,2003.

⑨“多规合一”:找准方向绘蓝图[EB/OL]

⑩马骏,贾斌.基于GIS的西安市规划用地档案管理系统[J].测绘技术装备,2002(4).

11.安庆市城建档案馆.安庆市可视化城建档案管理系统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J].2003(4).

12.李晓燕,范威,陈三梅.济宁市国土资源局数字档案馆建设设计思路[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3(03).

13.“城乡一体化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构建和应用模式研究”项目专家咨询会召[EB/OL]

国土规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时期;国土规划;重要性;特点

我国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而且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多土地资源也被不合理占用,这对我国土地资源的建设也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把国土规划工作摆到较高的战略位置上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科学合理的使用,使得我国土地资源能够充分的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1 新时期国土规划的重要性

1.1 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划类型

国土规划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规划类型,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建设中城市面貌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国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土地资源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当前国土资源规划工作就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当前资源的数量相对比较匮乏,而我国又是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基础的建设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环境情况也不是十分乐观,在城市化高度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我国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我国的一些地区,统筹规划工作的质量还相对较差,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似性太强,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还是存在着缺乏自身的特点和特色的状况,各个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和当地的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这样也使得我国的资源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土地沙漠化的产生严重的危害到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同时也使得我国的自然灾害发生得更加的频繁,使得人们自身的生活环境也受到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也占用了非常多的耕地,城市中的耕地数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生态环境也大不如前,针对这些问题,做好国土资源规划工作就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措施。

1.2 贯彻中央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对我国可持续战略的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我国的国土资源也是相关政策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是有了非常迅猛的发展,但是资源的消费量也逐渐增多,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现象也非常的普遍,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正常的发展和建设。

在国土资源规划工作中对资源的空间分布和配置是比较重视的,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将国内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从而也能够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行,在实际的工作中也要将规划中的各项指标通过资源的空间布局来实现,对于国土资源规划的定义,国内很多学者虽然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研究,但是一直都没有制定一个相对科学统一的定义,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国土规划主要就是指对我国的国土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站在空间的角度上来说就是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做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多个因素的协调工作,同时还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做好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作,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同时对其也要进行合理的利用,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实现各个环节的和谐发展,在实际的国土规划工作中要积极的做好既定目标的维护和实现工作,同时也将国土资源规划工作作为重要的内容对其进行制度化的建设,这样才能使其充分的将自身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同时还要将相关的政策真正的落到实处,以便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3 解决国土资源重大战略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实际上也就是国土资源对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否起到保障作用的问题,这一问题会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各种资源互相之间的关系中充分的体现出来,所以,这一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问题。

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反映出来的。国土规划,通过对生产力空间布局、国土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布局、重大建设项目部署等的统筹规划和安排,从空间范围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从空间上解决国土资源重大战略问题,使国土资源重大战略在空间上落到实处。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时间尺度上表现为当代人与下代人之间的关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国土规划,通过明确当前和未来国土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点与方向、当前和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及方向等,使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在时间尺度上的关系得到很好的协调。

2 新时期国土规划的特点

2.1 强调依法编制国土规划,依法实施国土规划

国外在进行国土规划时都以相关的法律为依据,目前我国尚缺乏这方面的完整的法律依据,给国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等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新时期的国土规划并不是强调规划本身,而是强调规划的实施及产生的效果。在依法治国的条件下,规划要达到真正的实施并产生效果,从编制到实施都必须有法律依据。国土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国土规划的重要依据和保证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的重要手段。国土立法为国土规划科学编制提供重要依据,为严格审批提供可靠保证,为贯彻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1.1 为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而制定的各项资源法规,如土地法、矿产资源法、水法、森林法、草原法、海洋法等。

2.1.2 为加强国土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和监督而制定的综合性国土法规,如国土规划编制办法、规程,国土开发整治法等。

2.1.3 为完成国土规划某些任务而制定的专业性国土法规,如国土建设与整治法、国土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条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

2.2 由重点开发战略逐渐转变为均衡发展战略

过去,我国国土规划致力于发展经济,实行一种“赶超战略”,因此在国土空间上都是以重点地区的开发战略为主导,以推进整个经济的高速发展。然而事物总有其两面性,重点地区开发所形成的经济圈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如形成的一些超大城市或超大城市群,使经济过度集聚,国土利用失衡,一些地区的交通、环境和人口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导致某些“城市病”的产生因此,国土规划的主要课题理应逐渐转向国土均衡发展的方向。可以说,我国政府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这一转移战略的最大体现。

结束语

我国的资源和环境现状并不是十分乐观,所以我国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实际的工作中,国土规划工作的质量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一定要在实际的工作中结合国土规划的特点,做好国土规划工作。

参考文献

[1]方创琳.区域发展战略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厉以宁.区域发展新思路[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国土规划范文第7篇

局召开今年第一次局务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传达两会精神,新当选的市长主持召开了市政府十三次全体会议。这个会议的基础上。学到局调研的讲话精神,对“十二五”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对今年的工作再明确。

讲四个方面的意见。下面。

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

一、认清形势。强化大局观念

现在已经30余年。随着乡村化进程的加快,规划局成立于80年。局在市的乡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回顾我局由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始终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心、支持、重视和关怀。

就在百忙中抽时间到局进行调研,时任市长的书记在十二五”开局之初。充分反映了主要领导对国土规划的重视。市长也高度重视国土规划工作,调研各区的过程中,明确指出国土规划工作在市的发展过程中作用地位极其重要,要尽快安排到国土规划局进行调研。这些都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国土规划工作的支持,为我局开展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局取得的成果,回顾我局发展过程。无论是总规的编制与审批、年度规划编制经费、干部队伍的生长和交流,还是机构改革等方面,都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我维护和关怀,这是对全局系统的鞭笞和鼓励,也是进一步做好国土规划工作的动力源泉。希望大家常怀感恩之心,强化责任意识,增强大局观念,积极主动做好全市国土规划各项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空间引导和资源保障。

十二五”发展过程中,市“十二五”蓝图已经绘就。国土规划工作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最近大家通过各种媒体,对两会的精神、政府工作演讲、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都有所了解,这里,把涉及我局的有关内容再提纲挈领地传达一下,希望大家更加准确地掌握。

围绕经济总量实现跨越、经济发展结构和质量实现跨越、乡村功能和地位实现跨越、乡村形态和布局实现跨越、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跨越等五大方面,一是实现五大跨越发展。突出创新驱动。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十二五的奋斗目标。

二是完成九大任务。即实施基本构成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构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体系框架、基本建成全国“两型社会”典型示范区、基本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中心城区快速交通体系、基本完成乡村空间布局调整、基本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乡村圈“五个一体化”

努力建设国家中心乡村,三是提升乡村地位。巩固和提升中部地区中心乡村的地位。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乡村奠定基础。

体现了诸多新意和亮点。结合我局工作来看,解读“十二五”规划和年政府工作演讲。工作演讲和十二五规划里,将城市战略、乡村布局上升到非常重要的地位,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今年的演讲与往年不同,战略性地谋划城市,项目性地推进各类项目建设。既有前瞻性的掌握,也有现实性的抓手;既是系统的全面的又是有的放矢、可实施可操作的国土规划在十二五规划实施的过程当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这是开展国土规划的指导;两个总规分别获批,5号文已经出台。这是开展国土规划工作的基础;近期建设规划已经形成,而且在5号文里明确了地位,城乡规划法中明确了作用,这是进一步发挥国土规划的综合协调作用、提高国土规划地位的抓手;城乡统筹的管理体制已经到位,这是开展工作的保证。局是全市最重要的经济宏观调控部门之一,肩负的责任是光荣的神圣的希望全局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准确掌握,不时完善机制体制,不时加强队伍建设,不时改善工作作风,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十二五”伟大的实践中去。

围绕全市中心工作,

二、突出重点。切实高效履行好国土规划职能

就工业而言,

一)服务好产业发展。市长在讲话中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倍增计划”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重点是等4个部级开发区和化工新城,这也是局在近期建设规划里确定的四大主要工业板块。主战场和生力军是远城区,每个远城区要集中力量抓好一个20平方公里以上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因此,新增建设用地的保证上,土地指标的争取上,要对各区给予强有力的支撑;规划的引导上,要形成工业聚集的规模效应。

要大力实施服务业提档升级工程,就现代服务业而言。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要重点抓好两江四岸、王家墩商务区、四新地区、杨春湖高铁经济服务区等区域的开发建设,加快旧城改造,积极拓展服务业的发展新空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涉及到局的土地储藏、规划管理、土地市场供应,涉及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功能的不时提升和完善,要充分领会市政府的要求,认真做好相关工作。

今年重点要推进230项市级重大项目,

二)认真服务好重大项目的实施。市长在讲话中要求。确保年度投资实现300亿元。突出抓好重大产业项目和乡村基础设施项目,包括、等工业项目和、等。局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里的支持,包括土地政策、土地指标和城市定位,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切实推动重大项目的实施。关于乡村布局问题,唐市长要求邀请国内外高水平的设计机构,对主城、新城的规划进行相应评估和修订,要使全市一张图,让每个区都有自己推进新城组群建设的具体提纲。要重点破解项目建设面临的融资和拆迁问题,尽快解读新的国有土地房屋征收条例,提出我市的工作方案、顺序、方法,积极有序地推进旧城改造。

把打造成为项目、资本、人才等各类要素高度聚集的热土。唐市长提出了无障碍、低成本、高效率”总体要求。局要努力优化管理机制、改进工作作风,

三)进一步做好优化环境工作。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为“环境改善年”要全面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不时提高服务企业的质量。

要坚持面向基层,

四)服务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市长要求。面向群众,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突出解决好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就业、社保、住房、上学、就医、物价等问题。局要根据市里的统一部署,对涉及民生的土地供应、规划审批等工作纳入绿色通道,加快操持;对保证性住房用地要做到应保尽保”

就是科学理政、和谐共事”科学理政”就是把谋求跨越式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

五)进一步抓好作风建设。市长提出了8个字的工作要求。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谐共事”就是要大家齐心协力,把思想放在谋发展上,把力量集中在促发展上,努力营造一种团结干事、和谐共事的工作氛围。一是心要热”就是始终要对事业充溢信心和激情,不时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二是头要冷”就是要始终坚持清醒的头脑,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科学规律办事。三是脚步要实”就是要始终坚持真抓实干,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不走形式主义。市领导的这些要求,也是局每一位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必需坚持和做到

克服缺乏,

三、抓住关键。有的放矢地改进我工作

展望了十二五”和年的工作目标。今天局务会要在已经取得成果、倍增信心的基础上,年前的总结会全面总结了十一五”和2010年主要工作。认真查找缺乏和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加以改进和完善。

为规划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若干意见》已经出台,

一)规划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两个总规”已经批复。明确了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和地位。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近期建设规划在全市各类计划中的统筹作用仍然没有充分发挥。目前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住房保证、园林绿化等各类计划尽管都是以市政府的名义制定,但是具体的实施和操作在各个部门,计划和计划之间存在着衔接不够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近期建设规划的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提高年度实施计划的横向联动衔接作用,把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好,把近期建设规划作用发挥好。二是规划编制效果指导具体项目作用不强。目前我编制了很多规划,但由于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不够等问题,局部规划编制效果缺乏以支撑日常规划管理工作,这也是阮书记在听取乡村设计工作汇报时提出的问题。乡村设计尽管覆盖范围较大,但缺乏以支撑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科学性、精细度仍然需要加强。

规划编制与管理存在脱节现象。规划编制工作在一定水平上偏离了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规划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方面。管理工作在一定水平上擅自脱离了上位规划体系对自己的约束,两个方面都存在问题。如何使规划编制与管理实现最有机的结合,如何使规划体系对规划管理实行最严格的指导,也是当前要努力解决的问题。同时,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规划审批工作的主动作为不够,仍然是主动的规划的谋划的重大项目,必需通过主动作为,才干得到有效实施。

向上级部门争取了大量的用地指标,

三)上地浪费和指标缺乏问题并存。一方面。却有将近一半的土地还没有很好使用,土地浪费严重。同时,又有很多重大项目没有土地指标作保证。这说明了前期招商引资水平不高,说明对闲置土地、撂荒土地的处置力度不大。这个问题上,局既要向上积极争取,又要向下严格管理。向部、省两级能要多少指标要多少指标,对下在土地供应、土地批后管理过程中要更加严格,要真正确保有限的土地指标用到重大项目上面去,用到好项目上面去。

市多元储备、多元投资,

四)土地资产经营需要再上新台阶。目前。但统筹全市土地贮藏管理的机制尚未形成,各贮藏主体之间存在着恶性竞争、恶性竞价的问题。市土地贮藏中心既是土地储藏的实施机构,也是全市土地贮藏机构的管理部门,要发挥市级土地贮藏中心的作用,切实加强土地贮藏统筹管理。土地储藏的融资手段不丰富,融资规模严重不够。去年土地中心融资额比前年增长202%,增长幅度很大,但实事求是地说,还要进一步加强,今年要达到1000亿的融资规模,500亿的实际投入。要创新融资手段,债券、证券要争取,各类社会资金也要大胆使用。

但是从当前汇总的各类违法用地情况看,

五)土地执法形势仍然严峻。尽管土地执法已经从主动执法转变为“年度卫片执法+主动执法”相结合的方式。好于主动执法前的情况,说明有一定改善;但又远远高于国家问责和约谈的规范,说明土地执法形势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好转。

一直以来是局的老大难问题,

六)相关专项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信息整合问题。局属各单位在信息汇交这个问题上,仍然存在着“山头主义”各自为政,数据库重复建设,信息不能共享等等。二是勘测管理问题,局的勘测生产工作做得很好,但勘测管理需要加强,目前市场上还存在大量劣质地图,远城区还有大量非国标的测绘效果,难以保证各类建设的需要,勘测管理和勘测生产工作要有机对接,密切配合。三是建设工程规划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后续审批把前置审批结果颠覆的现象。这些问题,客观有原因,主观也有原因,要解决问题,必需从主观上加以解决。

市局、中心城区分局、远城区(开发区)局的管理水平上存在严重的不平衡。规划体系上,

七)国土规划管理工作严重不平衡。目前。中心城区目前的体系已基本形成,远城区的规划体系局部做得较好,大部分远城区仍然存在着体系不健全、层次不分明、效果不科学、法定化过程未完成的问题,甚至存在着因项目调规划、因项目编规划的现象。业务审批上,各区的审批顺序、审批要件、审批时限存在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影响了国土规划的整体形象,下一步,中心城区要实现快速审批,远城区、开发区要实现规范审批。

局的干部队伍不时生长,

八)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要加强。尽管这几年。呈现了前所未有、空前良好的局面,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分局、远城区局的力量要加强。全局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浮夸、浮躁、专家作派和衙门作风问题,配合意识缺乏,大局观念淡薄,功利思想局部存在全局要营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氛围,发挥好国土规划“谋政”和“谋事”作用,努力开创国土规划事业新局面。

狠抓落实,

四、开拓创新。推动年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全局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年。

优化完善规划体系。加强两个总体规划的宣传和落实。认真组织,一是以“两个总规”获批为契机。承办好第47届世界规划师大会,提高我市规划工作的影响力。加大宣传力度,采取举办讲座、开办培训班等方式,使各部门和全社会知晓规划、参与规划、监督规划。邀请世界级涉及机构,开展两江四岸规划研究、杨春湖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研口西部商贸片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抓紧推进汉正街规划编制,积极参与汉正街搬迁改造。深化六大新城组群分区规划和控规导则编制工作,积极推进2-3个新城组群开始建设。结合吴家山国家开发区、黄陂临空经济区建设开展规划研究,形成新的发展带动极。

发挥保证服务作用。实行有保有压的管理手段,二是转变国土规划管理方式。推动乡村建设有序开展。继续实行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差别化管理,实施用地计划奖惩。重点支持远城区新型工业化建设,促进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实现产业用地规模效应。大力支持乡村公共停车场建设,积极研究解决停车难问题。研究推进生态建设弥补制度,落实耕地维护目标。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推行有保有压的用地方式,加快重点建设工程的用地报批,对重点功能区内的项目用地优先供应;严格执行项目用地准入规范。加大新技术的应用,以“报建通”三维数字模型等技术平台辅助建筑设计、市政管线的审批,提高管理决策水平。

提升土地资产经营水平。理顺全市土地贮藏工作机制,三是统筹城乡土地市场。加强对全市土地贮藏机构的管理,制定《年度土地贮藏供应计划实施考核方法》对各级土地贮藏机构和打包业主进行考核。研究实施差异化土地贮藏措施。加强土地贮藏和供应计划的编制工作,合理确定土地贮藏和供应的规模、结构和布局。创新融资渠道和方式,适当引入社会资金,扩大融资规模。大力推行成片储藏、集中供地和集中建设,引导乡村有序开发,促进规划实施,形成规模效应。加大土地贮藏数量,扩大土地贮藏范围,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贮藏有机结合起来,并逐步向远城区延伸。准确研判土地市场运行趋势,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合理调整供应节奏和供应规模,保证土地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维护正常管理秩序。加强土地执法检查工作,四是加强国土规划执法和监管。主动开展土地执法专项行动。完成2010年度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严格土地管理问责制,对达到问责标准的区实施问责。建立卫片警示约谈制度,对违法用地行为严重的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实行卫片警示约谈。加大土地违法案件整改查处力度,对严重土地违法案件,既查事又查人。进一步健全完善建设项目批后监管和查处机制。加强土地供应监管,落实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对保证性住房用地“应保尽保”及时供地。加强国土规划督察工作。

完善国土规划业务流程。结合分局内设机构调整,五是深化机构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分局领导干部配备、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强远城区国土规划管理,逐步建立全市规划体系、信息平台、决策机制、业务流程、执法监察等方面的统一平台。积极开展国土规划业务流程再造工作,建立各类审批事项的规范化体系。制定信息汇交和共享制度,完成信息汇交和整合,初步完成“一个平台”建设。逐步调整市局业务处室和分局审批事项,大力加强远城区审批管理,实现中心城区项目“快速审批”远城区项目“规范审批”

提高国土规划服务水平。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和基础研究工作,六是夯实工作基础。做好《市测绘管理条例》地方立法相关工作;开展《市征用集体所有土地弥补安排方法》市土地登记管理方法》修订调研。深入推进国土规划信息化工作,深化全局网络贯通工程,加强综合信息平台在远城区的应用。拓展国土规划科技信息服务,全面推进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建立全市唯一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完成4个单位的综合应用示范;推进数字地理空间工程、双实”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加强土地资源利用调查、统计、分析,为国土规划管理提供基础支撑。

国土规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国土资源 , 国土规划,编制

Abstract: the land planning land and resources and its regional space is as the basis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lan as a whole and regulation of planning, with the protection of resources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 double func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land planning the main function and the effect and land planning for som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ascending land planning status of the measures.

Keywords: land resources, land planning, programming

中图分类号:P285.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国土资源是指存在于国家国土地域空间内的所有自然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的总称,不仅指实体资源,也指所占有的地域空间。国土资源的管理,主要针对自然资源,就是对一定地域内的实体资源及其空间的开发、利用、保护与整治进行管理。国土资源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与空间基础,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通过科学的规划来进行统筹安排。

1 国土规划的主要功能及作用

国土规划是以国土资源及其地域空间的开发、利用及保护为研究对象的规划,在充分了解和科学评价国土资源环境禀赋的基础上,结合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的人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不损害资源环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国土规划编制是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来确定国土开发格局,对不同区域资源环境的生态功能和发展保障功能进行客观评估,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对不同区域资源环境可承载的产业类型、产业级别、产业规模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确定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和速度,有效地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避免因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资源环境保护,对资源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国土规划是各类规划中唯一以国土资源禀赋及其地域空间特征为基础来统筹和调控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是以资源环境保护来实现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其特有的双重功能,使国土规划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2 国土规划编制的几个实际问题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作为“十二五”期间的攻坚目标,以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国土规划要从国土资源管理的职能出发,为国家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宏观战略搭建国土资源环境的空间框架。

2.1确定国土资源开发格局

国土资源环境调查和评价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能,也是进行国土规划编制的科学依据。十年的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已经基本摸清了国土资源家底,并且基本建立了国土资源动态监控体系,完全能够对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作出综合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中,一方面考量资源环境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一方面考量社会需求的总量,同时考虑经济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发展、文化背景、政策制度及管理体制和法制等因素对人类社会的资源环境开发利用的方式、规模和速度等的影响,最终确定承载力大小。

一个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决定了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确定一个地区是以资源环境保护为主还是资源开发保障为主的发展趋向。通过科学评价可以对全国划分出不同层级的承载力区域,以这些不同层级的承载力分区作为国土规划编制单

元,来划分不同功能、不同梯级、不同程度的资源开发格局。

2.2 完善资源配置体系

准入机制促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是发展观念的一种转变,其实现最终还要落实到具体的发展行为中,经济结构调整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经济结构调整涉及资源配置、环境容量、投资、需求等诸多方面,国土规划要从国土资源宏观管理的角度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资源环境保障。

(1)建立和完善国土资源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市场配置资源机制。通过资源配置带动产业结构调整,避免以产业发展带动资源开发的格局,避免资源掠夺式、环境破坏式的发展方式。

(2)以节约优先为原则,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资源开发利用企业设立准入门槛,确保资源环境开发利用时的保护与恢复,合理控制环境容量。

(3)依据资源环境状况确定不同区域鼓励或者限制的产业类型和级别,设定产业准入门槛,促进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发展创新型产业,发展附加值高的产业,减少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2.3 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我国东、中、西部地理区位、自然条件差异显著,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日渐明显。自然条件不同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相同,如何在不同资源环境禀赋条件下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是我们面临的发展难题。

这里需要辩证地解读均衡发展的内涵,区域均衡发展意味着实现各地区生态、民生水平的均衡,但并不意味着资源开发的均衡,并不意味着各地要追求同样高的GDP增长。不是为追求GDP增长而大力发展经济效益高却不符合本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产业,也不是为本行政区投资需求拉动而不顾相邻省区是否有相同产业而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导致整体上的产能过剩。评价一个地区科学发展的重要指标应包括GDP构成来源是否与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有些地区,资源环境的生态调节功能远大于其发展生产力的功能,就不能为追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地区均衡而过度发展各类产业,比如青海和作为国家水源地和资源储备区域、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草场生态保护区等,应确立以生态保护为主的开发战略,由此形成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滞后,则需要国家相应的政策进行补偿,通过区域差异化政策,实现补偿均衡,通过区域内优化、区域间互补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国土规划要做的是为此提供政策依据,在资源保护与发展保障方面提供决策方向。正确评价区域资源环境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区域产业类型、产业结构适宜性评价,确定不同地区的发展功能,确定区域开发的方向和重点,促进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避免加重资源劣势。通过鼓励或限制性产业的布局来对区域开发进行引导,减少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

国土规划如果缺失,缺乏对资源环境基础的科学认识与评价,将影响到资源环境对于经济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作用,经济增长越快,生态问题会越严重。从“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看,我国今后的发展将从注重经济增长转向追求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发展,更加关注生态以及民生建设。国土规划是为宏观经济发展奠定资源环境基础的规划,是国土资源管理的有力抓手,我们应充分利用当前的机会,完善提升理论,发挥国土资源管理的职能优势,运用全新、详实的数据辅以先进的方法,科学编制国土规划,充分发挥国土规划在国土资源宏观配置和调控中的独特作用,改善资源环境条件,为国家积蓄长久发展动力。

2 提升国土规划地位的措施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国土规划工作一直没能有效开展,一方面是由我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建国以后,我国处在振兴国民经济的历史阶段,以摆脱贫穷落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主要目标,工作重心是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增强国力,实现现代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增长的愿望更加强烈,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引领国家经济发展方向是必然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对国土规划的内容、功能定位认识不清,国土规划的独特性与重要性没有被认同。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也尝试开展国土规划工作,但是在工业化、城镇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资源环境保护的关注与呼声湮没在经济发展车轮卷起的烟尘之中,国土规划无论从编制到实施都举步维艰。实践证明,伴随经济的飞速增长出现了许多资源环境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要遏制这种趋势,改善资源环境状况,非常需要国土规划这种以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为主要目标的规划来进行宏观调控。国土规划作为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工具,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应成为国家规划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置于规划体系的上位,作为各类发展规划在不同地域空间进行布局的科学依据。

所有发展规划终究都要落“地”,都必须落实于一定的空间区位与资源环境条件下,就必须要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中寻找“落地点”,使各类规划所设定的指标与所在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不符合国土规划空间格局的应适当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在保障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也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恢复与可持续。

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人类不再仅仅追求物质财富的积累,更追求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人类社会发展已经步入生态文明时代,发展的观念与行为均需与时俱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对于人类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与空间基础的资源环境的保护,应受到与经济增长同样的重视,不应以短期经济效益甚至政治利益而罔顾长远、罔顾后代子孙的发展根基。国土规划以其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双重功能应被赋予其应有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张彦英,樊笑英.新时期国土规划面对的问题解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9):66-70.

国土规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国土规划;空间经济;分析

想要对国土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设计就必须以全国国土规划为主体结构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经济发展策略,加强对国内市场一体化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使其充分满足全国国土规划的发展需要,为全国国土规划设计提供更多准确、真实的市场信息资料,促使全国国土规划工作的顺利发展,真正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与有效价值。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体制从飞速发展的时代下,更应该高度重视全国国土规划工作,从而促进我国各区域内经济的协调统一发展。以下,就对全国国土规划与空间经济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分析,重点分析了全国国土规划的重要性,并得出一些自身的看法。

1 全国国土规划的重要意义

就当前的经济建设发展现状来看,国内市场将会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最强劲的推动力。相关人员通过结合我国当前国预估出,直到2020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内市场对于工业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意义,势必会形成一个完整性的经济聚集区。如今,我国已经真正意识到这一问题重要性,并逐渐由以往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向着空间结构形式而转型,经济聚集区在社会主义市场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并对我国城市的分布格局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以此来促进国家、城市、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2 全国国土规划的目标

2.1 空间效率与空间公平

可以说,在全国国土规划工作中,规划人员应当将公平与效率这一理念作为主要的发展目标,这也是我国长期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一直强调的重点内容。尤其是当前十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想要更好的对全国国土空间进行更好的规划,就必须切实考虑公平与效率的问题,只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真正实现全国国土的规划目的。

2.2 空间一体化

所谓的空间一体化主要是一种市场一体化的重要表现,其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并内有对的国土空间中的市场内部进行明确的定义,市场中所有的商品都可以自由流通。这就从很大的程度上,对市场内的各种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与此同时,如果市场经济一体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进步。那么,市场对于资源配置所发挥的影响作用也就越来越重要,这样不仅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还可以有效增强自身的竞争嫩管理,从而不断扩大经济建设规模。目前,在我国一些发达城市中,已经广泛利用这种空间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不仅有效的带动了区域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大大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费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若是没有空间一体化,就很难真正实现全国国土规划中效率与公平的任务目标。

3 全国国土规划目标的实现途径

本部分提出实现全国国土规划效率、公平和一体化三个目标的途径,其中邻近市场能够实现空间效率,邻近人口能够实现空间公平,联系全国能够实现空间一体化。

3.1 邻近全国市场是实现空间效率的途径

某个新经济地理研究学者曾经提出,邻近的全国市场对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并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后得出。当邻市场的占有比例越大,将会有效加快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的运行效率。与此同时,邻近市场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就可以节省一笔不小的交通费用,从而保证企业创造最大化的经济利润。并且,当邻近市场越来越密集,各种经济活动也会变的越来越频繁,从而促进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2 邻近人口是实现空间公平的途径

通常情况下,当临近全国人口越多时,对于经济的稳定增长就越有利。而若是邻近群国人口较少时,经济建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会对人口数量进行一定的限制,这就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将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很难实现空间公平的发展目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邻近人口对于实现社会公平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与影响。

3.3 联系全国是实现空间一体化的途径

发达的交通网络是全国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将要素流动成本的最小化作为最佳区域发展的判别标准,利用点一轴系统理论论证了我国“T”字型(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空间发展战略。

4 空间经济分析方法

空间经济分析旨在利用各种空间统计方法确定经济体在国土空间上的精细结构特征和状态特征、时空演化规律、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与国土空间的相互影响。这里结构特征包括中心性、密集性、状态特征包括经济体的空间聚集性、空间均衡性等,对它们的描述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的计量指标。空间经济分析是国土规划的重要分析工具。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编制技术路线方案要求“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通过国土空间经济分析,选择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这是国土空间开发战略选择的主要目的。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空间经济分析方法,它们分别是球面空间统计、网络邻近性分析、网络空间统计、网络聚类分析和空间差异识别。这些方法能够确定经济体在网络空间(通过交通网相连)和球面空间上的各种整体特征和状态。经济体在网络空间中被作为由若干城市及其之间最短路径构成的城市经济网络,经济体在球面空间中被作为由若干城市及其之间大圆弧距离构成的城市经济体系。①球面空间统计用来确定城市经济体系的中位(城市)和展布范围。②网络邻近性分析用来确定城市经济网络的中位和展布范围,其中中位是到城市经济网络所有节点城市加权距离最小的节点(城市),展布范围由每个城市到所有其它城市的加权距离确定。③网络空间统计用来确定城市经济网络的轴线,其中轴线上的城市到城市经济网络所有其它节点城市加权距离最小。④网络聚类分析用来确定城市经济网络中具有相同展布范围的经济聚集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国土空间是市场的载体,是最宝贵的公共资源。全国市场一体化要求要素在国土空间上自由流动,贸易在国土空间上自由进行,这样国内市场才能发挥规模经济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全国经济高效和公平的发展。参考文献

[1].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深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J].求是,2012,2.

[2]董祚继.低碳概念下的国土规划[J].城市发展研究,2010,7:1-15.

国土规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低碳 国土规划 城市规划 策略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变的越来越好,但是缺忽视了人类活动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随着碳含量在大气中的不断提升,使得全球变暖这一重大问题摆在了人类面前,许多相关专家呼吁人们进行低碳生活,发展低碳城市文明,因此要做好低碳城市规划这一重大任务。对于如何更好的降低大气中的碳含量,仅仅通过节能减排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时候依照多元化的标准来衡量,通过更好的低碳城市规划来降低大气中的碳含量,并创造可持续未来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本文对低碳理念下的国土规划策略进行了探讨。

2、低碳城市规划的目标

低碳城市规划包括俩个目标:一是通过城市发展自身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来消耗更少的能源,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二是通过新能源、绿色能源的推广来为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贡献一份力量。

3、低碳城市规划的手段

3.1对城市的能源结构进行规划

对于城市的能源结构的规划,要通过倡导新能源、绿色能源的使用来进行,比如太能能、氢能的使用,这些都是绿色环保的新能源,要注重对于新能源使用的专项研究,要加大对于研究的投资力度。例如在城市的整体规划当中,可以将太阳能的利用规划的其中,并往建筑领域等推广,鼓励企业在新建筑的建设中使用太阳能这一新能源,并通过一定的奖励来对企业进行激烈,对于积极使用太阳能的用户,在政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给与一定的照顾,这样就可以极大的提升太阳能的使用力度。在农村要大力推广沼气,号召人们放弃煤炭的使用,这样不仅节约了能源,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3.2对城市交通进行一定的规划

人类的活动离不开交通,做好交通工作十分的重要,并且交通是消耗能源的一大方面,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碳,所以要对城市交通进行一定的规划,要大力推行绿色交通的规划,倡导人们放弃私家车出行,更多的使用低能源、低碳排放的出行方式,将公共交通作为主要的出行方式。在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中,要使城市公交的出行比例加强,进而使人们更主动的放弃小汽车的出行方式,城市也要对公交进行更新换代,尽早的购买绿色新能源的环保公交来投入使用。此外,在城市规划的时候,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加大人行道路和自行车道路的宽度,使人们更愿意使用绿色的出行方式,通过自己的行动来为低碳城市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合理的交通规划,必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3建立立体的城市绿化规划

因为城市的绿地面积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立体绿化的方式来增加城市的绿色面积。在地面种植草坪或者树木是传统的绿化方式,而本文中提出的立体绿化指的是在屋顶或者墙上进行绿色植物的种植,这使得植物栽种的区域发生的变化很大。通过立体绿化可以营造更广阔的城市绿色环境,使得城市自身具有的环境保护作用更加突出,可以提升净化空气的力度、更多的吸收二氧化碳,还能降低噪音、防风滞尘,立体绿化对于建筑物拥挤、人口稠密地区更加的适用。但是长期以来城市规划者都忽略了立体绿化这一方式,如果在城市的屋顶进行立体绿化,将可以打造美丽环保的“空中花园”,不仅能够使建筑物具有隔热保温的功效,还可以使建筑物能耗降低,在不多占土地的情况下就实现了绿化面积的扩大,使得城市空间环境得到美化。根据相关机构的推算,如果一个城市在全部屋顶进行绿化,那么可以使城市上空的二氧化碳含量大大降低,可以减少80%左右。因此城市规划者要将立体绿色规划纳入到城市规划中来,国家相关机构也可以出台规定来促进更多的城市进行立体绿化的规划。

3.4确保城市的绿色用地

当前,许多城市都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大肆买地而导致缺乏足够的城市绿色用地,这使得城市的环境得不到大自然绿色植物的保护,因为二氧化碳可以被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所以在进行城市的规划时,一定不要为了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的保护,要合理的对城市的绿色用地进行规划,通过更大面积的绿色植物的栽种,可以使得城市的整体环境被改善,还能够对气候进行调节,使得城市的热岛效应降低。通过绿色建设还能够使城市的生态系统建设增强,而且树木、草坪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可以使城市的抗风险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对于城市的环保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户外活动上,要确保人们可以有适合健身的室外绿地,要使得城市小区绿色住宅的利用效率提升,使城市的整体吸碳能力增强,这样就可以保证人们可以生活在一个绿色美好的环境之中。

4、总结

当今,环境问题对于人类的正常生活影响更大,尤其是我国受到雾霾的影响很大,这对于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归根结低就是人类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许多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注重经济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的提升,而忽视了对城市的合理规划,这使得城市自身的吸碳能力远远低于城市的造碳能力,这就使得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因此要在低碳理念下做好城市规划,通过对城市的能源结构进行规划、对城市交通进行一定的规划、建立立体的城市绿化规划、确保城市的绿色用地等几个方面来做好城市的规划,实现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董祚继.低碳概念下的国土规划.《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7期.

[2]赵秀丽.低碳概念下的国土规划.《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年24期.

[3]龚贵勇.加强地籍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低碳世界》.2013年23期.

上一篇:精细化财务管理范文 下一篇:国土资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