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06 20:27:41

国培汇报材料

国培汇报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送培单位;教师;培训质量;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0—087—02

近年来,为了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特别是为了提高中西部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启动了一系列倾斜农村的教师培训项目,如“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贫义工程”农村教师培训等专项培训及各类省市、区县级教师培训。各级财政投入大量的培训经费,基本解决教师参训难的问题,但如果送培学校没有合理规划、管理和送培,参训者没有积极主动投入,同样会影响培训的有效实施。因此,在要求培训机构提供优质培训的同时,也要认真审视送培单位和参训教师影响送培质量的因素,调整送培对策,共同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和培训效益的发挥。

一、送培单位和参训教师对培训效果的影响

(一)培训长效性受到送培无规划的影响

“国培计划”是教育部对中西部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启动的重要培训,但在送培中,很多学校派教师没有着眼于教师培训长效性,没有按照培训机构的要求遴选和送培,仅仅考虑本校的临时情况,如考虑学校的工学矛盾及当前的教学任务,而当前真正需要和又适合培训的教师,因教学担子重,或者学校为了短期的成绩而留在了学校,没有送出去培训。由崔永元公益基金捐助的“乡村教师培训”就曝出送培的问题,派去培训的对象不是策划者所要求的对象,所以受训者会提出与培训安排不同的要求,实际上有很多培训都没有派出适合的对象。有学校选派一位临近退休而且计算机也不熟的教师到北京参加“知行中国”初中班主任骨干培训,不仅不能很好地完成培训任务,也不能在区域内担负指导教师的任务。学校对送培没有计划,往往只顾眼前情况,没有把真正需要培训和切合培训的对象选去参加培训,严重影响培训的长效性。

(二)培训积极性受到送培无考核的影响

培训动机和积极性是影响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学校对教师参加培训没有考核和激励,使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笔者走访、调查了农村地区数百所中小学,很少建立有全面的、规范的培训考核机制,培训基地对培训学员的考核不能引起学员的重视,学员参加培训没有任何动力和压力,听与不听都没有关系,于是很多教师参加培训首先关心的是安排参观考察没有,安排有自由活动时间没有,教师参加培训,来的时候没有学习任务,回去之后也没有汇报和交流,学校只管派出,而没有考核,也不关注培训效果怎么样,于是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就受到影响。

(三)培训主动性受到参训无准备的影响

教师在培训前要针对培训做好充分的准备,找到自己教学中的困惑和症结,或者对自己已有的经验做出提炼和总结,对案例进行有意识的积累。可是在调查中发现,农村教师参加培训基本上是无备而来,他们对参加培训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动机,对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也没有期待,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或者已经形成的经验也没有总结和提炼,培训者要求在课堂上互动研讨时,学员参与的主动性不强,不能很好地质疑问难,不能提出自己鲜活的案例,不能抛出自己来自教学一线的素材,互动研讨的实效性就不强,于是培训就成了培训者的一言堂,参训教师就变主动获取为被动接纳了,培训的主动性也就泯灭了。

(四)培训延展性受到训后无交流推广的影响

培训的完整过程不能只集中在培训的那段时间,应该包括训前的调研及预热,同时也包含培训后的跟踪指导、运用和拓展延伸,因为在培训时只有结合教学实践用脑,才能真正提升自己,才能惠及他人。如骨干培训、种子培训、“领雁工程”培训等,参训者应该在本区域充分发挥辐射作用。但根据调查得知,学校对教师的培训一般只管派出,训后不过问、不要求,绝大多数参训者回到学校后没有将培训拓展延伸,没有联系学校安排研修时间汇报自己的培训收获,也从没有交过心得、反思等材料,没有上汇报课,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也没什么改进,也没有利用自己的培训资源在学校开展校本培训。

二、改善对策

(一)制定合理的送培规划

送培学校应该根据省、市、县的教师教育规划,结合本校教师专业水平和学科实际制定送培规划。一是计划把已经具备什么样水平的教师送去参加哪些级别的培训,如计划把哪个层面的教师送去参加一些部级、省市级的高端培训,打造在本校能起引领作用的教师,把哪些层面的送去参加提高培训等等,要规划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和培养打造出部级、省市级、区县级、校级骨干队伍。二是规划选送教师培训既要突出本校已经形成的学科优势,又要考虑薄弱学科和缺科教师的送培。从年龄层次上突出中青年教师,年龄较大的多安排参加教育交流活动。这样规划可以让每个学科、每个层面的教师都有机会享受相应类别的培训。有了规划,学校不仅可以按计划选送培训教师,还可以主动向教育行政部门、向教师培训机构申请参加某些层面的培训。学校变被动的、随意的送培为主动的、有计划的送培,就有利于培训长效性的发挥。

(二)建立培训考核激励制度

要提高参训教师培训的积极性,除了给参训教师创造良好的培训条件,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送培学校的考核和激励也不容忽视。一是学校必须建立考核和激励制度,制定考核办法,形成培训考核的制度文化。二是要实施合理有效的考核。“外出回来的教师要填写汇报材料,并及时做好二级培训,书面信息资料(包括电子版)统一交教科室保存,学校对参加各种学习的情况有专门的记载,详细记录学习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学习摘录,收集好各种专题讲座的书面材料,以做到资源共享”。这样可以促使教师培训前积极准备,培训时积极投入,培训后认真总结、反思和实践,就可以提高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建立起各种工作机制的同时,还应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动力机制和监督机制来保证工作的落实、推动、纠错、评价等。只有建立较为完善的机制,才能稳步发展,保持长久的活力”。

(三)做好训前准备

参训教师在训前的准备关系到参训者主动性的发挥,关系到培训质量的提高。“农村教师能清楚地意识到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就可以科学地分配心理的能量、集中精力,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就可以围绕特定的方向和目标,积聚学习资源、吸收相关经验、进行自觉探究”。在参训前,教师要完成好培训的“预习作业”。一是找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任何学习都要带着思考进行,否则学习就没有成效,达不到提高的作用。带着思考就是让我们别盲目地照搬名师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而是在学习中要时刻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回答这些问题”。二是准备比较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参训教师可以带着自己身边鲜活的案例去培训,同培训者和同行学员共同分析案例,帮助自己找到案例的理论支撑点,后者更贴近自己的教学,更能让自己主动融入到培训,使培训内容更真实、更生动、更丰富。三是提炼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参训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实践工作,有很多的实践感受,也有很多成功的尝试,在参训前可以将自己累积的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培训时可以主动印证教师的观点,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成功的经验。

(四)延展培训成果

一是对培训进行梳理和总结。明确本次培训领会了哪些新的教育理念,学到哪些教育教学方法,对照教学写出反思和心得,调整教学行为,定位专业发展空间。在延伸阶段还可以继续和培训者交流,一方面接受培训者的跟踪指导,另一方面也为培训者提供新的案例,充实培训者的教学资源。二是发挥培训辐射作用。在教学研修活动中汇报自己的培训所获,举办校本培训,分享培训资源,指导身边教师改进和提高教学。

国培汇报材料范文第2篇

我省2010年“国培计划”分为三个类别、七个子项目,共计培训64 800名骨干教师,其中“置换”项目培训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600名,“短训”项目培训县级骨干教师4 200名,“远程”项目培训校级以上骨干教师60 000名。共有两所省外高师院校、六所省内高师院校和两家远程培训机构承担了培训任务。项目取得明显成效。学员普遍认为,培训是高规格、求真知、练技能的好机会,帮助他们更新了观念,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学员形容“国培计划”是“给广大农村一线教师久旱的心田下了一场及时的雨”。“国培计划”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各级教育部门和培训机构的理念转变和行为改进,形成了需求导向、分层实施的培训观,问题中心、改善实践的教学观,案例载体、突出实践的课程观,脱产、集中、远程与校本结合的模式观。同时,“国培计划”也产生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

一、建设骨干梯队,精心设计“4441”培训目标,提高项目效益

项目目标围绕“4441”,着力务实创新。一是提高四项能力:师德素养和专业素质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有效开展校本研修和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二是建设四级梯队,即省级、市级、县级、校级骨干教师队伍。三是形成四多格局,即主体多元、师资多源、资源多样、方式多种的“大培训”格局。四是推进一体化建设:促进教师教育改革,推进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

二、紧扣一线需求,量身打造方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一是抓好需求调研。组织专家走进农村、走向教师、走入课堂,多种形式掌握培训需求,做好顶层设计。各项目院校机构训前分层次、分学科进行分析诊断,掌握教师培训需求。

二是抓好方案设计。权威培训专家制订省级项目实施方案,项目院校机构起草学科培训计划报省项目办评审。专家评审后,形成评价意见。各院校按照评审意见对培训方案再行修改,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三、聚焦课堂问题,优化内容,创新方式,强化培训的实效性

安徽省的“国培计划”以高质量、高水平为追求,着力内容优化和模式创新,立足一个核心,采用两段施训,实施三类课程,严格四项作业,突出五项研修。

1.立足一个核心

培训内容以“赢在课堂”为核心,以学科教学为主线,以“五新”(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新技能)为重点,围绕问题中心,坚持实践取向。

2.采用两段施训

置换脱产研修两个月院校集中研修后,进行一个月的“影子教师”实践和为期五个月的课题研究。短期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项目在训后进行一个月以上的校本研修,院校机构利用网络平台,对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和后续服务。

3.实施三类课程

根据专业层次、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和学科特点,开设三类课程,促进学员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其一是专业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其二是实践课程,分为情景课程和实践研修;其三是拓展课程,构建起“实践”主体、“专业”支撑、“拓展”补充的课程框架。

4.严格四项作业

(1)院校集中阶段,“四做”。训前,提交问题单;训中,撰写参与录;训末,填写反馈表;结业前,提交考评表。

(2)“影子教师”阶段,“四带”。“带课”研修,学科教学上做到“五个一”:每天至少备一节课,每天至少听一节课,每天至少批改一组作业,每周至少上一节课,每周至少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案例分析)。“带研”研修,教研科研上做到“五参加”:参加集体备课,参加学科教学研讨,参加听课评课(观课议课),参加校本研修(校本培训),参加课题研究(行动研究)。“带学”研修,问题研讨反思上完成“五个帖”:发问题帖,发研讨帖,发反思帖,回交流帖,回研讨帖。“带资”研修,资源共享共建上能够“五主动”:主动汇报培训心得,主动分享专家资源,主动搜集校本材料,主动整理校本资源,主动上传校本资源。

(3)校本研修阶段,“四交”。“短训”项目和“远程”项目学员完成“四个一”:制订一份研究计划,解决一个课堂教学重难点问题,进行一次课堂教学“汇报”(示范课),撰写一篇文章(研究论文、课例分析或反思总结)。

(4)行动研究阶段,“四果”。“置换”项目的学员在两个月的院校集中、一个月的“影子教师”和五个月的校本研修阶段,形成四项成果:院校集中阶段的开题报告,“影子教师”阶段的调研报告,校本研修阶段的研究论文,成果汇报阶段的结题报告。

5.突出五项研修

(1)师德教育。坚持师德教育为先,必修学科教学中的职业道德素养,改善课堂教学中的师德行为。组织学习温总理《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重要讲话,开设一个学习专题,组织一次主题论坛,编辑一期学习成果简报。寒假期间,安排顶岗实习生认真学习“讲话”,开展当地农村教育调研活动,撰写学习心得和调研报告,并组织交流研讨活动。

(2)师能提升。课程设置基于学科,能力为重。“师德修养与学科教学”“学科素养与课程改革”“学科有效课堂教学”和“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等专业课程模块,突出“五新”掌握;实践性课程实现“做”与“学”“思”“研”结合,运用原理知识,丰富案例知识,形成策略知识,提升实践智慧。

(3)专业引领。一保“底线”:一线优秀骨干教师不低于40%,省域专家不少于1/3。二争“顶级”:确保课改专家组成员、教学研究权威、培训专家和全国名师等加入。三强“实践”:增加实践体验和考察观摩课时,发挥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示范作用。四求“跟踪”:通过网络手段,落实专家在线答疑和远程跟踪指导。五送“资源”:为后续学习和岗位研修提供免费的网络平台,共享研修资源等。

(4)案例教学。力求改进教授教学,采用案例式教学,充分体现问题与案例的真实性,内容与策略的针对性,引领与指导的启发性。在方式上,有视频的事件再现、文本的案例故事、培训者的言语描述和学员的模拟实践等,与课堂诊断、教学沙龙和教学论坛等结合,构建成案例载体的“嵌入实践”的专业性课程。

(5)课例研究。院校集中培训与远程学习阶段,培训专家进行课例研究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的引领。校本研修阶段,将课例研究作为研训一体化策略运用的载体,与我省“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全员培训主题紧密结合。“置换”项目的“影子教师”和课题研究/行动研究,“短训”项目和“远程”项目的校本研修,都将课例研究作为主要内容。

四、实行精细管理,创新机制健全制度,保证培训的高质量

1.加强组织领导

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成立实施“国培计划”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管理项目实施工作。在组织管理上实行行政、业务双线并行,形成省、市、县、校“四级”行政组织管理网络,建立起省项目办、执行团队、“三支队伍”(专家团队、辅导团队、技术支持团队)、培训班级“四级”业务组织管理网络。

2.重视形成性评价

对参训教师训前评测,训中进行中期考评,训后进行终结绩效考评。

3.创新管理机制

采取制定《项目实施指南》、事先审查培训计划、随机问卷调查、分段实施评估等多种方式,建立健全项目业务导动机制、备案反馈机制、全程导控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

4.健全项目监管制度

在组织领导上,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在实施落实上,做到事有人管、职责明确、失职追究;在过程监管上,采用“半月报”制,实时掌握训情;在沟通协调上,通过多向反馈制,形成齐抓共管。

国培汇报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资格认定

【中图分类号】R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101-02

我国对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实施准入制度,目的是保证医疗机构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资质,减少申报者选择研究机构的盲目性,降低受试者参加临床研究的风险。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准入制度是我国加强新药研制过程的管理所采用的有力举措[1],对于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过程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权益并保障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重视申报工作。

本文就我院在筹备申报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过程中一些做法和体会简要阐述,希望对正在准备申报的兄弟单位提供些许帮助。

1 建立药物临床试验组织管理机构

1.1 人员

机构拥有完善的组织体系,院长担任机构主任,负责领导机构的全面工作,并为机构提供人、财、物等全方位的支持。主管科研的副院长担任机构副主任,机构办公室主任由既有丰富临床经验又有药学博士学历的药剂科主任担任,便于开展工作,成立了筹备小组和机构办公室,全面负责申报的筹备工作,并确定了申报专业及团队组成,明确各自职责。

1.2 机构药库

目前,我国临床试验机构对试验用药物管理大致有两种形式:中心管理和专业组管理[2]。我们是采取由独立的机构药库对试验药物统一集中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各专业科室由专门研究护士从机构药库领药。

1.3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

为了有效、及时和正确处理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可能出现的各种损害和突发事件,成立了药物临床试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规定了严重不良事件应急预案报告流程。各申报专业科室均设立抢救室,配备相应的抢救设施及设备,建立了绿色抢救通道。

1.4 质量控制体系

实施GCP就是要在临床研究的全过程中,消除各种影响数据真实、可靠的因素,保证评价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数据的质量[3],为此我院建立了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三级质控—试验项目组、专业负责人和机构办,各申报专业确定了专门的质控员。通过三级质控与监查、稽查、视察协同作用,对试验前、中、后全过程进行控制,保证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

1.5 伦理委员会

伦理委员会独立于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于2010年12月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进行了换届调整,参照国食药监注[2010]436号《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重新修订规章制度,成员组成及审查流程符合GCP要求,有利于药物临床试验审查,更好的保护受试者权益。

2 组织GCP培训

培训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领导高度重视,由一名经验丰富的人员承担繁重的培训工作,同时授予负责人培训中所需人、财、物的使用、调用,保证了GCP培训的力度和质量。主要分三个阶段开展培训工作。

2.1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制度及培训计划

为了保证所有药物临床试验和相关研究人员充分理解《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并定期接受与药物临床试验相关的培训,制定了《辽宁省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培训方案》和《辽宁省肿瘤医院临床药品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培训制度》,对主要研究者、协助研究者(包括护理)、设备操作人员、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人员、伦理委员会成员、机构办公室成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等七类人员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培训要求。通过建立长短期培训计划、实行考试制、培训指标量化并纳入绩效考核及建立请假制度等保障措施,指导全院GCP培训工作,提高了培训工作的可操作性。今后将按照GCP人员培训制度继续开展培训工作。

2.2 第二阶段: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方法,普遍扫盲

我院将GCP培训纳入科教科继续教育重点工作进行管理,为了突出申报工作的重要性,在做好申报科室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全院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GCP培训。培训形式有:1、院领导带队到先进单位参观学习;2、参加部级GCP培训班;3、参加SFDA网上GCP培训;4、邀请知名专家来院讲学;5、自编与订购培训教材。截止到接受资格认定检查,培训总人数达到1069人次,均获培训证书。其中196人获部级证书,应培训人员培训率达100%,培训人数占全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四分之一以上。培训覆盖科室占全院总科室的70%以上。培训工作有计划、有记录,建立了培训档案,把培训签到、试卷、课件等及时归档,并定期通报培训结果。通过培训使我院职工对GCP有了全面认识,深刻意识到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培训成效显著。

2.3 实战模拟培训,全面自查

利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对各申报专业负责人及团队、伦理委员会成员和机构管理人员等进行了分场次、有针对性的实战模拟培训共20余次。实战培训主要通过集中与现场模拟培训相结合的方法,邀请外院专家或机构办组织医院检查小组进行模拟培训。集中培训:设考官面对面答题,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现场模拟培训:考官深入申报科室现场检查、提问。我院把《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标准》下发给相关科室,要求科室对照标准进行自查。再外请专家对我院的筹备工作进行全面的现场模拟检查和提问,对专家提出和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传达给各相关科室进行整改,医院检查小组再进行复查。经过反复几轮的模拟培训,各相关科室加深了对GCP和药物临床试验流程的理解和掌握,为资格认定现场检查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3 完善文件资料

资料准备是整个申报工作的重中之重[4],主要包括:申报材料、文件制度和现场汇报材料。

申报材料我院参照《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申请表》中申请机构报送资料目录认真收集、整理,对机构负责人和各申报专业负责人简介及各申报专业科室情况介绍等统一格式,印刷成册,按程序报送申报材料。

管理制度、设计规范和标准操作规程(SOP)是药物临床试验运行所遵循的依据,完善和落实管理制度和SOP是确保试验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保证药物临床试验文件制度书写规范化、科学化和有序管理,其中《文件的制定和修订制度》、《制定、修订和管理标准操作规程的SOP》和《文件编码编制的SOP》是非常重要的,是需要最先确定的文件。通过考察、学习兄弟单位先进经验,请教有关专家,结合医院和专业特点,由各申报专业、各管理部门自行起草文件,然后由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审核,提出意见再返回原科室进行再次修改。由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层层把关,怎么做就怎么写,怎么写就怎么做,从而保证其可操作性和执行的依从性[5],也加深了各部门对文件内容的理解。

现场汇报材料的内容也非常重要,要思路清晰、总揽全局、彰显优势,汇报时间要掌握得当,我院由专人负责组织准备、审查现场汇报材料。机构汇报介绍了医院概况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筹备情况;伦理汇报对院伦理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工作流程做了介绍,体现了如何能最大程度的保障受试者权益。专业汇报多媒体采用经过会议讨论确定的统一的专业陈述报告模板,各专业结合本专业特色充实内容,突出优势。机构、伦理和各专业的汇报材料汇总印刷成了一套《辽宁省肿瘤医院申报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汇报材料》,条理清晰、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得到了SFDA资格认定专家的认可和好评,并予以推广。

4 加强硬件建设

一个规范的药物临床试验的进行,除了具有经过良好培训的研究团队和完善的制度和操作规程外,尚需具备完成试验所需要的设备和设施[1]。为了保证药物临床试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投入40余万配备硬件设施,在设备采购等方面也给予优先考虑和大力支持。专门成立了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机构资料室、独立的机构药库。各申报科室进行了房屋改造,设有受试者接待室、资料室、抢救室,配有相应的抢救设施及设备(心电图机、呼吸机、除颤器、抢救车、吸引器、闭环肌松注射仪等)。必要时与麻醉科、ICU协作将病人及时转至ICU病房抢救。根据《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标准》统一配备了资料柜、试验用药物及药品专用储藏设施、传真机、直拨电话、网络计算机、复印设备、碎纸机。无论是检查仪器还是办公设备旁边都挂有塑封的仪器设备使用的SOP,既方便使用,又保证了规范操作。

5 体会

5.1 认识到位是前提

医院非常重视此次申报工作,在认识上统一了高度,在人、财、物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筹备之初,院领导亲自带队到兄弟单位调研、学习,为我院下一步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申报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每次筹备会议、培训现场,院领导也都亲自组织、布置工作,作好表率和各申报专业团队共同认真学习相关文件资料。同时,各职能科室全力配合,在各种设备配置、后勤保障等方面负责同志都能高度重视,作为我院第一要务,给予大力支持。领导重视,全院齐心,统一认识是顺利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申报工作的前提。

5.2培训到位是关键

培训内容从药物临床试验的发展史、如何启动与实施新药临床试验、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药物管理、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等到临床试验中伦理与法律问题,内容涵盖面广,培训人数多,计划明确,形式多样,院外与院内、网上与培训班、订购与自编教材、笔试与口试、模拟培训和自学自查相结合。通过培训,我院职工加深了对GCP 的理解和认识,掌握了扎实的GCP知识,为申报工作和以后的药物临床试验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5.3组织到位是基础

医院从经验、专业及沟通协调等方面考虑,专门调配了肿瘤防治办公室副主任、人事科长、科教科长和药剂科主任组成筹备小组,领导机构申报的筹备工作。无论是整体策划、材料组织还是现场配置,在机构申报的各个环节都凝结着他们的智慧和辛勤汗水。在他们的带领和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在短短九个月的时间里,从无到有,建立起了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制度、SOP、应急预案和质量控制体系等各项制度,撰写、印刷了《辽宁省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申报材料》、《辽宁省肿瘤医院申报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汇报材料》和三套GCP学习参考教材,配备了相应的设备、设施,开展了各类各项培训。使我院基本具备了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软硬件条件,保证了我院顺利接受现场资格认定。

5.4 措施到位是保障

为了保证GCP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到位、持久,建立了培训档案,开展了培训考核,把培训纳入绩效考核和继续教育工作中,建立了培训请假制度。凡是机构办公室通知的培训,不能参加者要向院科教科长书面请假,3次不参加培训,取消资格。截止到目前应培训人员培训率达100%,促进了培训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可持续性。通过组织现场模拟和全面自查,加强了培训效果,改进了不足,坚定了机构申报的信心。

6 结语

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对培养医务人员严谨的工作作风,规范医疗行为和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和科研等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对培养提高研究人员的伦理意识和科学精神有极大的促进作用[6] -[8]。今后,我院将把做好药物临床试验作为工作的重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药物临床试验各个环节的SOP和文件制度,不断提高我院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水平和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为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夏培元,修清玉,马金昌.药物临床试验实施与质量管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

[2] 梁伟雄.如何做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复核检查的准备工作.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21(1):95-97.

[3] 田少雷.GCP 对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保证[J].中国新药杂志,2002,11(11): 825-829.

[4] 朱光辉,王增寿,连庆泉.接受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的体会[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25(2):144-146.

[5] 罗彩琴,张志坚等.浅谈接受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现场资格认定检查的启示和思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0):118-120.

[6] 杜志谦.GCP指导临床试验 提高临床科研质量[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2):29-31.

[7] 周文颖,赵立.浅谈GCP在药物临床试验中的作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6,9(2):126-127.

国培汇报材料范文第4篇

1新工艺大实验的教学内容

我校制定的工艺大实验包括厌氧发酵生产实验和好氧通风发酵生产实验两大类,其中,厌氧生产实验是啤酒或黄酒的制作,而好氧通风实验是柠檬酸、氨基酸或是一些重组菌的发酵生产。为期3周的内容包括:原料的分析检测,发酵过程各个参数的跟踪检测,发酵产品的分析或品评等。为了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设计的能力,强化对生产工艺和控制参数的认识,在教学方案中,增加了自选原料设计并制作新产品的实验内容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展示的新考核方式。

1.1工艺大实验的任务与安排

啤酒酿造工艺大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200L啤酒酿造的综合实验、啤酒酵母的分离保藏和鉴定、啤酒原料分析比较综合实验和自选原料的特色啤酒酿造实验4大模块。200L啤酒酿造周期较长,为期3周,包括菌株活化、扩培、原料的预处理和发酵过程监测等,要求每组成员,进行合理安排,分工合作,使各个模块能够相互协同。每个小组包括4位同学,自行安排各个实验的时间和设计实验方案,他们在这3周均必须保持较高的工作强度,才能顺利完成既定的实验任务。此外,为了使实验内容能够顺利进行,安排研究生助教协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1.2中试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实验

200L啤酒酿造的中试生产实验是采用一套半自动化啤酒酿造设备,模拟现代啤酒的酿造工艺。进行中试生产实验事实,将2~3个小组合并为一个大组,每个大组选择一个独特的原料配方进行实验,包括纯大麦麦芽、焦香麦芽(黑啤)、大麦麦芽与小麦麦芽混合、大麦麦芽和青稞芽混合、添加不同辅料(大米、玉米淀粉或加玉米糖浆)等原料使用方案。这些方案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类型啤酒的酿造工艺,同时认识不同啤酒酿造原料对啤酒质量和口感的影响。中试生产的实验任务包括酵母扩培培养基制作、酵母扩培、发酵罐设备的清洗、原料和辅料的处理、酿造过程的设备操作和发酵过程的参数监测等。每天跟踪检测的指标包括啤酒酵母细胞数、啤酒酵母芽生率、双乙酰含量、发酵液外观,发酵后期增加分析酒精度、发酵度和高级醇酯等。从酵母培养到啤酒发酵成熟,一般为期3周,实验内容涉及菌株、原料、设备和发酵工艺及最后阶段的口感品评。涵盖啤酒酿造的各方面,包含微生物学、发酵工业分析、发酵设备以及酿酒工艺学等学科知识,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较强的教学特色。

1.3辅助实验在新教学方案中应用

工艺大实验过程中,同时安排了有关菌株和原料的辅助实验,加强学生对工业原料和工业分析指标的认识,包括啤酒酵母的分离、低双乙酰酵母筛选以及酵母保藏;啤酒原料的水分、淀粉含量分析、无水浸出率分析以及协定糖化和协定麦汁的分析等。此外,重新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理论指导,即通过PPT演示讲解啤酒酵母和原料的相关知识等。通过这两个模块的实验,不但锻炼了学生对微生物原辅料的分析操作能力,同时加强了学生对啤酒酵母菌管理和啤酒原辅料指标控制的认识。

1.4新产品的设计与制作

经过以上的教学方案,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现有的啤酒酿造的综合知识,但是这些知识体系较为固定,学生的学习主要以操作为主,仍不能灵活应用。为了加强他们的创新能力,新的教学方案增加了自选原料制作新产品的实验模块,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设计新产品,选择合适原料,制定相应的工艺,进行小型实验,并进行考评。新产品的设计环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选择特色原材料,定位独特的产品。此外,学生需要将新原料与新工艺相互匹配,达到熟悉和掌握工艺参数的目的。在啤酒酿造实验中,学生制作的新产品,风格丰富多样,如香醇丰富的桂花蜂蜜啤酒、色彩鲜艳的玫瑰啤酒、果味突出的苹果啤酒和咖啡香味的咖啡啤酒等。在这种创新教学方案中,学生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通过独立思考,应用所学知识,创造了全新产品,在短时间内较好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工艺大实验的创新考核方式

对实验教学效果进行考核时,传统实验报告的考核方式存在诸多缺点,不能使学生再次系统性地回顾各个实验环节的原理和内容,也不能评价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熟练程度。我们改进这种大工艺实验的考核方式,包括实验过程中的自选原料设计新产品的汇报环节、新产品口感品评与打分的环节和发酵设备操作技能的现场考核环节以及实验结束后的综合汇报考核。新产品设计的汇报考核,重点考查学生对原料选择的合理性、原料预处理工艺的正确性和新产品制作的可行性。通过这一个环节的汇报,不但修正了学生在新产品设计出现的一些错误,同时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新产品的口感品评考核,则对学生制作的产品在色、香、味方面进行综合感官评价,考核产品的创新性。现场设备操作考核,了解学生对发酵设备熟练程度。最终的综合考评,则在5-8分钟内。以小组为单位,用PPT展示为期3周的所有实验内容和结果,并进行适当的讨论和总结,最后由老师专业点评和提问。通过该环节的考核,有效检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优秀的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并应用已学过的专业知识,清晰展示他们的新产品设计与制作过程;而一些表现较差的学生,往往只是学会了部分操作步骤和简单的工艺。所以,这种新的实验教学考核方式,能够检验学生的实验效果,客观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且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新教学方案的成效

3.1解决了一些常见的实验教学问题

实验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高校实验教学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实验教学缺乏独立的教学地位、缺乏整体性和缺乏科学的实验考核体系等。此外,实验教学普遍采用现有的实验步骤和参考书,实验教学侧重于实验操作方法的训练,并未涉及问题引导性的自主设计实验,难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采用新的创新设计型工艺大实验的教学方案,能够解决这些常见的实验教学问题。

1)工艺大实验具有独立教学的地位,其对象是经过3年学习的大三学生,采用独立性实验教学,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2)工艺大实验内容丰富,模拟工业生产过程,各个实验环节相互补充,具备知识综合性和教学完整性的特征。而在考核环节,以学生小组展示为主导,老师的点评为辅,能够科学地检验学生对综合知识体系掌握的熟练程度。

3)新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融合到工艺大实验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所以,新教学方案以工业生产操作技能与创新设计能力并重的实验教学手段,解决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问题,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观念,显著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3.2显著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高效教学的基本目标[12]。经过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之后,通过综合性较强的工艺大实验,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增加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在为期3周的工艺大实验中,学生每天都必须完成多个实验项目,包括化学分析、微生物操作和设备操作等,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经过反复的实验训练,使学生能够熟能生巧,将积累的实验知识应用于新产品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使学生切实体会所学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工艺参数、设备布局和员工管理等。经过工艺大实验之后,学生也总结了许多收获和体会,比如在实验过程中团队协作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虚心求教和碰到难题不妥协的态度,对实验过程保持足够的细心且对不可预期的结果要保持信心、重新认识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等。

4结束语

创新设计型工艺大实验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同时也极大提升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一种具有推广意义的新的工艺大实验教学模式。

国培汇报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转变 教学观念 教学视角 教学方式 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77-01

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育人途径,课堂教学管理自然成为了每所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近年来致力于改变“知识为本,讲授偏多”的倾向,努力建设“关注学生思维训练、重视学生探究体验的生本课堂”。

一、转变教学观念:学习是学生的学习

国家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从国培省培到市培,但老师们到了自己的课堂,却是依旧不放心,不放手。为了让老师们真正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学校先后组织骨干教师到清华附中、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名校去实地观摩和学习;先后邀请洋思中学和成都石室中学等名校的名师到我校现场授课;与西南大学联办研究生班,重点学习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同时,每学期都要由西南大学牵线举办与重庆、成都三地三校的同课异构活动。

老师们在亲身的参与和学习中激发了他们内心的认可:学习是学生的学习,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课堂不是教师的秀场,教师只能是一个导演,引导着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绽放。

二、转变教学视角:从重点关注教材到重点关注学生

教材是教师职业的重要标识。一个好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才能驾驭教学。但如果教师眼中只有教材,那就只能叫教书不能叫上课,更不敢奢望育人。为此,我校制定了相关措施去规范和引领教师的教学行为:

1.重视集体备课。

集全组之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剪裁、取舍。课堂上教师的重点是答疑解惑,讲必须要讲的内容,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去消化、去吸收。具体到课堂上严格执行“三讲三不讲”即重点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

2.改进教案编写。

1)写课时教案。小组集体备课要形成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整体教学方案,到教师个人备课时,要求以一堂课为对象,认真钻研本堂课需要达成的目标,围绕学习目标设定教学进程,预设重难点的突破和学生可能问题的应对。

2)将教学目标置换为学习目标。以往备课,老师的惯性思维往往是:我今天要讲什么,我要完成哪些教学内容等,而没有想学生通过这堂课能学到什么。因此,学校要求老师备课时,将教学目标改为学习目标,并要求用具体的动词去表述以确保针对性和有效性。把教学环节的设置也从讲授、练习、评讲顺应为学生接受、理解、运用的过程。

3.关注教学细节。

1)要求教师提前候课,重点关注学生的“人物神”三到位情况。即学生是否全部到位,上课用书及相关学习物品是否准备到位,是否心绪安宁。

2)要求老师多走下讲台巡视,多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学生上课是否跟进,讲台上的老师是不可能做到一览无遗的。当老师走下讲台,才会发现问题,才能把“脱离轨道“的学生拉回来。

3)严禁拖堂。有拖堂现象的老师忽视了此刻的大部分学生已经丧失了学习的欲望,此时强行按脖子猛喝,再是大补的药也只能是毒药。

三、转变教学方式:从讲授向探究、体验转变

有了观念和视角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水到渠成了。

“课伊始,趣亦生”。老师们以巧妙、精彩、富有创意的课堂导入去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课中途,亲身历”。在授课的进程中,老师们想方设法为学生设置体验与探究的机会:对于学生们理解困难的地方注重创设丰富的视听情境;让学生动手演练或师生同台竞赛;让学生先得出个人结论再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相互指正得出小组结论;通过小组汇报时教师的层层追问,暴露学生问题;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究等形式牵引着学生完成对学习内容的“亲身游历”,使学习内容在头脑中烙下深深的印迹。

“课虽终,意未尽”。学校要求老师们每堂课均要有课堂小结。做到帮助学生掌握其外在形式和内在联系,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形成知识框架。

四、转变评价方式:从关注表象到关注实质

过去,在我们推出的公开课课堂中屡见“讨论交流、小组比赛”等种类繁多,花样百出的活动,课堂中呈现出一片“热闹繁荣”的景象:学生忙于活动材料的搜集、整理、汇报;小组忙于旁若无人地讨论,教师忙于活动的组织和小组间转悠。多次的热闹下来,老师们一边是疲于应付,一边是抱怨不断。

为此,学校以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来引领老师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重在促使学生“心动”而非身动。即不局限于观察课堂上举起了多少只手,有多少次讨论或交流,有多少人到台前演算或汇报,更多地要通过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让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奋度不断提升。如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训练点多设计些引发思维活动的变式训练题。在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各年级各学科都相继推出了“思维训练”公开课,让一众教师直呼“过瘾”。

作者简介:

国培汇报材料范文第6篇

近年来,海南南繁育制种基地面积呈稳定增长态势,2007年制种面积为1.39万hm2,2008年上升到1.63万hm2,2009年达到1.74万hm2以上。目前,海南南繁育制种基地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科研的加速器、种子供给的常备库、交流合作的大舞台、科技创新的人才库,并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升我国农业创新能力、保障我国生物与生态安全、缩短我国农作物制种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首个芦笋全雄无性系杂交种培育成功

我国首个芦笋全雄无性系杂交种“京绿芦4号”,近日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培育成功。由北京市种子管理站组织农业部的种子管理首席专家、中国农业大学蔬菜专家、中国农科院蔬菜所等5名专家组成的鉴定组,在田间鉴定了“京绿芦4号”的长势及全雄品种纯度,在组培室观看了亲本增殖、生根、扩繁全过程,听取了育种专家品种选育过程汇报。经过讨论,一致通过鉴定意见,并给予较高评价。

芦笋学名石刁柏,系百合科天门冬属的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高档蔬菜和保健食品。它的嫩茎中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的含量是胡萝卜的1.5倍,B类维生素的含量之多,为一般蔬菜和水果所不能比拟。其嫩茎质地细腻、纤维柔软、风味鲜美,有特殊的芳香味,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因其品味兼优,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

芦笋的全雄育种时间长、难度大,迄今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能育出全雄芦笋杂交种。据介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培育的“京绿芦4号”,是我国首个通过省市级鉴定的芦笋全雄杂交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总结整理出一套露地芦笋667m2产1000kg的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在河北、山东、山西等地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镇江草莓新品系通过鉴评

近日,由江苏省农委牵头,邀请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和镇江市科技局有关专家,对镇江农科所选育的草莓品系“08-2-1-P”进行了鉴评。

本次鉴评通过现场考察、果实品尝、听取选育汇报,最后形成鉴评结论:“08-2-1-P”草莓优良品系果实硬度、单果质量比“明宝”明显提高,风味浓郁,抗炭疽病能力显著高于“红颊”,露地繁苗容易,有望成为“红颊”的配套优良品系。据农科所负责人介绍,“08-2-1-P”草莓优良品系,与传统种植的草莓品种相比,预计每667m2能净增种植效益5000元左右。镇江市农科所将集中财力和技术对新品系进行最后完善,力争今年内进行栽培推广。

一种新型大棚卷帘机的拉绳安全防护装置问世

最近,一种在后置式日光温室大棚卷帘机上使用的新型拉绳安全防护装置在辽宁省盘锦市问世,受到用户和农机行业主管部门的好评。

国培汇报材料范文第7篇

⑴主角式培训:培训者应以平等的态度面对受训教师,运用多种手段来调动教师参与培训活动的积极性,让学员当培训的主讲者、参与者,或者是成果汇报者,学员走上培训主讲台,充分展示自我。如北京师范大学举办湖南省特级教师部级培训,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安排了两天时间召开特级教师思想报告会,根据学院布置的专题《心境界――特级教师与学生成长》《合动力――特级教师与教师团队》要求,每个学员作了发言。这样让参培教师感到培训并不高深,培训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也并不遥远,切实发挥其主体作用,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培训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以期在思想碰撞中形成共识、在交流与分享中产生新思想与新认识,实现自我提高。

⑵案例式培训:引导受训教师对具体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受训教师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培训者可选取那些生动的、有说服力的正反两方面案例,组织受训教师对其进行分析讨论,使其从案例中借鉴他人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会评价与反思、丰富实践经验,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其特点是有利于改革传统培训模式,有利于提高受训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受训教师的科研能力。如自己参加北师大举办湖南省特级教师部级培训班学习,听了二十多个专家的讲座,他们有一共同特点,就是采用案例培训,通过这些鲜活的、贴近现实的案例对教师进行培训,有利于使教师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体悟,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⑶远程式培训: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目前,教师培训中存在着经费不足、时间短缺、精力有限等各种问题,而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恰恰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便利,利用计算机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来实施教师培训,同时还可以借助于网络的优势,建立异地学习体系,通过网络互相沟通、交流思想,实现不受时空限制的自主学习。这是我们当前非常重视的一种教师培训模式。

⑷问题式培训: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方式,根据培训内容、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对其进行筛选和归纳,由教师创设问题情镜,使学员围绕这一主题,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员的求欲望、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员创造力。如我们举办的中小学语数外教师培训,上海专家在授课《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时,一开始就提出问题: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什么是高效课堂?学员涌跃发言,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然后逐一组织教师学习理论、听取讲座、开展研讨,并在实践中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培养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因其帮助教师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促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

⑸课题式培训:以课题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中心的培训方式,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便是培训学习的全过程。学校或培训者可以将已申报的教育科研课题分设为若干子课题,组织教师分工承担研究任务,进而促使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学理论、听讲座、查信息、做研讨,把教育科研与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以课题研究活动来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全体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⑹送培式培训:培训部门在本地区遴选特别优秀的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同时聘请课改专家,组成团队进行送培上门培训。例如,2012年10月由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实施的湖南省“国培计划(2012)”武陵山片区“送培上门”到麻阳,安排十分紧凑、科学,既有《教师专业标准》解读、《怎样鉴赏名师教学》等10场专家讲坛,又有9堂研讨课和9堂名师送课,专家团以初中、小学老师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突破口,以“现场教学”为主要途径,通过研讨课、名师示范、互动点评、专家讲坛等方式,引导参训教师在真实情境下反思,切实改进参训教师的教育方法,提升教学水平,极大地提高培训实效性。

⑺合作式培训:培训者与培训者之间,培训者与受训者之间,受训者与受训者之间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或任务,所进行的相互认同、相互接纳、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目标和任务的培训方法。在培训中,培训者要充分利用教材、教学实践中利于合作学习的因素,科学地制定计划,包括:目标、材料、组织形式、活动过程、评价标准等内容,并且在备课活动中具体体现出来,然后组织实施、评价。例如:参加北师大举办“湖南省特级教师部级培训”,其中赵希斌老师主讲的专题《高效与有效的教学》就安排学员合作学习,具体做法是根据教师设置问题,分成五大组,选组长、副组长各1名,每组学员进行讨论,形成观点,教师在小组讨论时,给予指导,然后由组长向全班汇报,每组发言时限3分钟,每组之间也可讨论,提炼观点,要求提出的观点鲜明,语言精练,针对新观点,小组还可以补充发言,同时教师对每组发言进行点评,最后五大组发言完毕,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在这过程中,充分调动受训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协作小组是根据学科分组的,来自三湘四水,彼此交流,既有温情和友情的体现,又有热情和争执的展现,全员参与,共同进步。

⑻解剖式培训:让培训走出学术报告厅,走出培训机构的讲台,深入到中小学教育一线去。以真实的课堂教学为脚本,采用鲜活案例,现场剖析,让学员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例如,我们举办的中小学教研员培训,除了听专家讲座外,还安排了大部分时间深入教学一线,观看了多种多样的教学观摩活动,如让骨干教师围绕新课程理念上示范课以展示自己在课堂组织方面的经验和技巧,看了名师课堂教学实况录像;聘请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开展说课活动以拓宽受训者的思路,等等。观摩后继而组织大家进行评课、议课,就课堂教学中折射出来的问题质疑问难,结合新课程理念发表意见。这种培训模式不但有利于教师在交流与反思中深化认识、扬长避短、提高自身素质,还能促进教师见贤思齐,学与练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提高。

当然,教师培训活动离不开相关部门的统一组织和管理,离不开一些必要的经费保障、政策保障以及制度保障等,这些都是教师培训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 。

国培汇报材料范文第8篇

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能力,应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有效手段对小学生进行经常性、系统性的听说训练。除 对教材的听说内容训练外,在选材时尽量选与英、美的文化生活习惯有关的内容,这样既能使学生了解英语国 家的人民生活情况及风俗习惯,又能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为将来用英语正常交际打好基础。

结合教材安排,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一、视听模仿,加强口语训练

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听说训练内容,从视听入门,通过听听、说说、唱唱、做做,先培养语感,培 养兴趣,然后进入字母教学。

新教材把第一册前两个单元作为视听说入门部分。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采用实物、图片、挂图、录音机 、录像机、投影机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进行视听模仿。小学生视、听觉敏锐,标准的语音、语调,特别是 一段声情并茂的情景会话录音会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通过视听,学生会积极模仿。通过模仿、听说,再 进行一些内容相近的大量口头练习,促使学生提高听说能力。

二、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

用英语组织教学,可以烘托英语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 ,是学生练习听力的良好机会,也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途径之一。

坚持用英语讲课要从最简单的日常英语开始,然后逐步加深。开始应配以动作、表情或适当的解释说明, 尽量避免用汉语讲述。逐步使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气氛之中,通过英语交流,提高听说能力。

三、坚持值日生汇报制度

每次上课前由值日生用英语报告。开始练习时,可用最简单的日常用语,以后逐渐加深。可让值日生提前 准备,写在笔记本上。老师提前批阅、修改。尽量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内容运用到值日汇报的内容中去。无论 是谈论天气、谈论家庭,还是谈论学校、班集体,或是自己的好朋友等等,这些都是训练听说能力及语言表达 能力的好素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由看着材料到不看材料讲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为完 成好值日汇报的任务,准备一下,写一写、说一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四、用直观教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听说环境

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片等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

除教师制作直观教具外,还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制作教具。如刚开始学字母时,就可让学生作字母卡片,以 便进行同桌、分组、找朋友等多种形式的听说训练。音标教学、单词教学、对话教学、课文教学等都可以让学 生自己做一下教具。这样安排不仅有利于我们进行听说训练,而且也能促使学生动脑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效果会更好。

五、扮演角色,进行会话表演

把表演带进课堂或经常在课堂上把句型、对话、课文编成短剧,让学生表演,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是演 员,教师是导演,或师生共同表演。尽量让学生把所学内容,按设定的情景结构演出来,做到声情结合,使学 生得到大量的听说机会。

做好会话表演教师应注意四点:

1、要让学生模仿原声带中的语音、语调。

2、老师领读时声音、语调要有感彩,要把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3、随着情节的发展,要有逼真表情和贴切的动作,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4、要做些头饰之类的简单道具;尽量使学生在表演时更有真实感。

六、加强语言实践,开展课外兴趣活动

进行听说训练的另一个途径是开展课外语言交际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为此,我们要根据学生语言水 平和年龄特点,建立课外活动小组并加强对课外活动的辅导。象学唱英语歌曲,讲英语故事,朗读比赛,表演 话剧,小游戏;猜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 长知识。

七、改革测试方法,增加听力、口试检测

除平时对学生加强听说训练外,还应对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一个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测试方法。考试既然是 了解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一种手段,那么增加听力、口试检测并且合理安排好分数比例,可以进一步强化 学生的听说意识,提高听说水平。

国培汇报材料范文第9篇

本刊讯7月20日,《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技术细则》(送审稿)(以下简称《细则》)专家审查会在北京国谊宾馆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基建与装备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有关领导和来自设计院、科研院所、高校、医院的专家及业内知名媒体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细则》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批准列入部节能省地型建筑专项工作的项目,并委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牵头,会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清华大学、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9家单位共同组织编写。《细则》是在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框架下,为贯彻落实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及要求,积极探索我国绿色医院建设及发展模式,引导《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医院建设领域的推广与实行,有效促进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目标与要求的绿色医院建设为目标而组织编写的。《细则》包括9章,即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其中,第4章至第9章每类指标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绿色医院建筑应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根据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项数,划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共三个星级。评价分为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两个阶段,规划设计阶段在施工图完成后评价,运行管理阶段的评价在运行一年并达到设计规模后进行。

会议组成了以袁镔教授为主任委员,汪维教授级高工、方天培研究员为副主任委员以及来自绿色建筑、医院建设方面权威专家组成的《细则》审查委员会。审查委员会在审阅《细则》的基础上,听取了编制组的汇报,经过认真细致地分析和讨论,一致认为《细则》内容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送审资料齐全,总体思路合理,层次清楚,技术内容实用;根据医院建筑的特点,使医院建筑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和节能要求的同时,突出了医院建筑的特性和人文关怀;总结和借鉴了国内外绿色医院建筑评价经验,为绿色医院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系统规范的指导,为绿色医院建筑的评定提供明确的技术依据。审查专家建议《细则》进行修改和完善后,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卫生部,批复后尽快实施。

国培汇报材料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现代材料测试方法;研究生教学;教学方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138-03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研究生培养数量与培养质量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中面临的主要矛盾。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生教育的三大目的是知识结构、科学研究与创新精神,其中科研和创新是重点,知识结构是基础。只有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新技术、新思想,才能在知识结构、学术思想、科学思维上形成交叉复合效应,才能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使学生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宽厚的知识基础、开阔的学术视野正是研究生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由此可见,系统的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为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湖北大学研究生院立项对现代材料测试方法这门课程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现代材料测试方法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的一门主干课程,主要介绍材料组成、结构和形貌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常用分析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试验方法、仪器设备及应用。课程内容涉及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衍射分析、电子显微分析、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热分析以及其他分析测试方法等多种材料分析测试方法与技术,是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工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多个学科研究生必须掌握的现代分析技术,对研究生后续科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以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与调整,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以知识结构为主的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须掌握各类现代材料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熟悉各类仪器设备的操作过程,了解各类分析技术在材料领域科研中的应用。课程教学目标强调了学生对各类分析技术的基本理论的掌握与理解,对知识的传授与学习过程要求比较高,需要很多的教学时间。

2.以讲授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方式。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进行硕士招生,学生在本科阶段所学专业差异性较大,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物理学、化学等相关专业。有些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在本科阶段已经学习过,但各专业所学习的内容又不太相同。因此,课程教学内容对每一类材料分析测试技术都从其测试原理、仪器设备到实际应用来介绍,需要的教学时数较多,只能以讲授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方式进行课程教学。

3.以深厚理论基础为主的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内容包括了绝大多数的材料分析测试技术,非常繁杂,大部分的课时用于介绍各类测试技术的原理及仪器设备,与本科层次的教学内容只有一些横向扩充,纵向延伸不足,各类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较少,科学方法论及分享科研经历、科研思想等内容则更少。较少的实验教学课时内也只能让学生观摩实验测试过程,学生动手操作设备的机会少。

4.以面向课堂教学为主的考核方式。上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决定了考核方式是以考试成绩与实验报告为主,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包括知识结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三个方面,以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对研究生的科研思想、创新能力方面的考核评价比较少。

二、教学改革措施

1.强调知识运用与科研能力的教学目标。随着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培B的重视,对研究生课程教学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反思,其中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未能结合最新研究成果、教学方法本科化严重、缺乏培养研究能力的实践环节、缺乏创新思想的启迪等。现代材料测试方法课程以学生本科阶段所学的相关知识为基础,结合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将课程目标定为:理解现代材料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类分析测试技术的特点和相关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熟练运用各类分析测试技术,了解相关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调整后的教学目标强调了各类分析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对后续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及考核方式的调整起着指导作用。

2.实践为主、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是为科研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模式的重要阶段,但大多数课程仍然以知识传授为主,对实践环节重视不足,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实践的提高。为此,现代材料测试方法课程教学将“讲授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方式调整为以“实践为主、讲授为辅”,其中讲授学时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实践教学占三分之二,强化学生实验操作与实际应用能力。在讲授过程中,弱化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等理论性内容,重点介绍各类分析方法的特点及数据分析,同时介绍该类技术的最新进展,结合教师科研工作,分享科研思想及科学方法。实践教学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学习操作大型分析测试仪器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分析方法的特点;第二部分是根据不同的样品,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运用不同的分析测试方法对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方案与测试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与评价。这种教学方式,可使研究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更有带入感,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科学思考的习惯,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享科研思想与科学方法的教学内容。常见现代材料测试方法的教材中大多包括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衍射分析、电子显微分析、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热分析以及其他分析测试方法等内容,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在材料类本科阶段都有涉及。因此,结合学院的科学研究情况,将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等已在本科阶段学习过的内容,在课程学习网站中将其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及相关应用等资源列出,以学生自学为主,而课程教学内容以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显微分析、热分析及电化学分析为主。X射线衍射分析主要包括广角、小角X射线衍射及光电子能谱分析;电子显微分析包括透射、扫描电子显微技术、电子衍射技术以及EDS能谱分析;热分析包括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以及动态力学热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包括电化学工作站、电化学腐蚀、极化以及交流阻抗分析等。教学内容的精简有利于教师突出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针对性地学习,为研究生下一步的科学研究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虽然有了精简,但相对于很少的讲授学时而言,依然难以全部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因此,建立课程学习网站,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就成为了必然。在课程学习网站中建立了包括课程简介、教学目标与要求、课件、习题、课外资源以及问题讨论区,特别对各类分析方法基础性的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便于学生自学。既有效地减少了课堂讲授任务,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讲授时,要求教师结合自身科研情况,重点介绍分析方法的特点及应用,同时分享教师的科研经验和科学方法论。既有利于学生对各类分析方法的特点与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又有利于研究生科研思想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4.案例教学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被广泛用于课堂教学,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指导、总结与评价,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现代材料测试方法课程的实践教学所采取的案例教学则更进一步,不是提供已有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而是提出目标,让研究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研究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并做交流汇报,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分析等进行总结与评价。通过对学生亲身实践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能够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化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掌握,实现教学互动与教学相长,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现代材料测试方法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课程教学目标要求研究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常见的、重要的分析方法,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课程实践教学除现场介绍仪器结构及功能、讲解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分析实验数据与结果、指导学生操作过程外,还将学生分组,指定不同的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分析方法对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各小组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拟定实验方案,教师审核通过后,研究生自行预约并完成实验,通过对各实验数据的分析,提交检测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讲解。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实验过程、数据分析等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过程,可加深研究生对各类分析方法原理及特点的理解,提高了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的能力,逐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思想和创新精神。

为完成课程教学目标,适应课程教学方式的变化,尤其是实践教学方式的变化,课程教学的工作量大、压力也非常大。针对这一问题,学院对现代材料测试方法课程的教学团队进行了扩充,由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的8位教师组成。各位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科研情况,精心备课,对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也有深入的把握,丰富了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对于实践教学的分组指导也能有的放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能准确解答,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率,具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5.学习能力与科研能力并重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和必要环节,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监督、激励和导向作用,对推动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研究生教育的目的与课程教学目标,现代材料测试方法课程的考核内容以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并重、考核方式以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互补的原则进行,具体考核包括基本理论、实验操作、课程论文以及交流汇报四个部分,分别占20%、20%、40%、20%。基本理论的考核内容包括现代材料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侧重于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的考核,考核方式可以多样化,如闭卷、开卷考试或学习笔记等形式。实验操作的考核内容包括仪器设备的结构与功能、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实验数据的处理等,侧重于知识的理解与动手能力的考核,考核方式主要以上C操作的形式进行。课程论文的考核内容包括文献检索与归纳、实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以及论文撰写格式与条理性等,侧重于知识的运用和科研能力的考核,考核形式以提交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交流汇报的考核内容包括汇报材料的制作、汇报过程的逻辑性、语言表达以及答辩过程,侧重于知识和科研思想的论证与表达能力的考核,考核方式以汇报答辩的形式进行。

制定符合教学目标的考核内容并通过多样化的考核形式,不仅检查了研究生对基本理论和知识结构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所学知识、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考核促进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进一步提升,同时,研究生考核成绩反过来对教师教学的完善与提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践反思

通过近三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现代材料测试方法的课程教学各个环节都逐步得到了落实与完善,绝大多数研究生都能达到课程教学目标,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科学研究工作,在有关材料分析技术方面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硕士研究生导师们的肯定,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反映出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重点教学内容相对于多种多样的现代材料测试方法而言还稍显单薄。材料的种类与功能极其繁多,现代材料分析技术的进展也日新月异,其分析测试理论涉及多个学科,要完成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材料分析技术与方法的课程教学目标,目前选取的教学内容还是有一定的不足。学院在以后将组织师资或邀请相关专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对一些现代材料分析技术进行介绍,让研究生能够了解更多的现代材料测试方法及其应用。二是实践教学指导的工作量大,教学团队的力量还需增强。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很高,但随着研究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课程教学任务越来越重,尤其是指导分组实践教学的工作量非常大。课程教学团队在今后还将吸纳三、四名教师,使分组实践教学环节能够保质保量地得到落实,完成课程教学目标,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艳,阳华,钟世安.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重要性之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49):36-39.

[2]姚莉,刘伟.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36-39.

[3]张天娇,裴广玲,等.在研究生课程中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25):283-284.

上一篇:财务汇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案件汇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