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6:40:42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1.课程内容多,而教学课时少

《国际商法》是一个制度完善的独立法律部门,所以涉及内容广而深。包括了:国际商法概论,商事组织法(合伙企业法、公司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商事合同法,国际货物买卖法,产品责任法,法,国际海上、铁路、航空货物运输发,海上保险法,票据法,国际商事仲裁法等内容。非法学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在上此门课程之前,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法律知识。而《国际商法》的课时一般安排在五十个左右,课时有限。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针对国际商务专业调整课程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概念的同时,适应高职院校的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是承担这门课的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

2.传统教学方法效果不佳

《国际商法》虽然属于应用法学,但是法律知识的应用以掌握理论知识为前提,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主要还是来自于教师的讲授。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更注重实操课的学习,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所以对于国际商法这样一门体系大且枯燥的法律课程,单向性的教学缺少师生互动,缺少学生实践的机会,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为了应付考试盲目死记硬背,从而达不到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的老师可能会在理论知识讲解完毕后,安排案例分析用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这种单一的案例分析方式,实际上还是老师的个人演示,并不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3.考核方式

国际商务专业的《国际商法》课程没有单独安排实训课,所以考核方式一般是设置为闭卷考试。闭卷考试的题型往往是固定的,一般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案例分析等。而单一的考核方式很容易让学生认为考试前死记硬背就能通过考试,不再注重课堂内容,同时也不能让教师精准地把握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二、国际商务专业《国际商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方向

1.根据专业有针对性的调整

课程内容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国际商法》这门课程之前,已经学习的《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等专业课程,课程内容都与《国际商法》有一定程度上的衔接。比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学习的有关国际贸易术语的惯例、争端解决等知识点;而海上货物运输及保险也在《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这门课里有所介绍;《国际结算》课程更是对国际货款支付的相关概念做了介绍。因此教师在安排授课计划的时候,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要考虑有哪一些内容是不需要重复讲授的,重点讲解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法律知识。并且,针对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要让学生明白哪一些是作为从事外贸工作的人员所必须了解的日常法律事务。因此应该针对实际外贸业务流程过程中会遇到的法律问题,来逐个突破,去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

2.让案例教学法

贯穿整个课程虽然国际商务专业开设《国际商法》这门课,更多的是要增强学生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运用能力,但是必须掌握一定理论知识才能实现。所以直接讲授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案例教学应该贯穿整个《国际商法》的教学。而案例教学也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思考为主,老师的引导为辅。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例或情境中学习,激发参与和学习的热情。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下方法:(1)案例分析法由于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法学基础比较薄弱,所以教师在讲完理论知识后,可以列举几个简单的小案例,更好的解释相关法律概念或法规的内容。也可以根据章节内容,按照任务导向型的方式,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前,以一个案例作为任务,要求学生带着案例听课,在学完本章节理论知识后,适当的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来解决。通过案例分析,更好的帮助学生吸收和消化理论知识。(2)分组讨论小组讨论是学生参与度很高的互动学习方式之一。教师可以在讲完理论知识后,用一个课时的时间,选择一个典型的案例,提出如干问题,将学生分成6~7人一组在课堂上自由讨论。由每个小组发表自己的意见,组与组之间进行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比如在进行商事组织法教学时,可以给定一个背景材料,让学生分组讨论设立一个企业,要求每组拿出一个最佳投资方案。这能使学生全程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3)模拟实训因为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通过之前的专业课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跟国际商法相衔接的知识,所以可以以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为导向,设计多个模拟环节,从买卖合同的谈判、起草、执行到国际商事仲裁等,让学生充当各个环节里的不同角色,使学生从自己的角色出发,运用法律知识来分析、思考、判断案情。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快速的掌握自己学到的法律知识,还能够把《国际商法》与国际贸易实务联系起来,具有实践操作性。

3.考核方式多样化

课堂教学引入小组讨论以及模拟实训,所以考核方式也因此多样化。在传统的用笔试成绩来决定一个学生成绩好或坏的基础上,加入实训方面的考核。对课堂小组讨论以及模拟实训时的表现打分,学生最后的成绩由平时成绩70%(出勤20%+小组讨论、模拟实训50%)+期末成绩(笔试30%)构成,既达到了本校考核标准,也使考核多样化,客观合理。

三、结语

总之,在高职院校国际商务系《国际商法》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当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为导向,以提高专业技能为基础,明确教学目标,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学生在法律框架下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让学生在结束相关理论课程时,立即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对于新专业,相关学校应该投入大量的新专业建设专项经费来强化校内实践环境。校内实践主要是利用IT技术,提供较真实的场景模拟,让学生通过模拟场景完成相关业务,使学生对国际商务活动产生真实感受,快速提高实践能力。相对于校外实习来说,校内实践可以由校方单方决定,而不用受制于企业。研发或购买相关模拟软件,让每个参与实验室国际商务活动模拟实践的学生都将按照实习计划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从而共同组成了模拟贸易环境。

学生通过模拟实践中相互竞争和协作的角色扮演,模拟面对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和银行的日常工作,达到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感受到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机构关系,从而熟悉国际商务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模式等国际商务活动的全过程。

二、突出角色模拟和综合能力训练

国际商务活动实践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它融合了商务礼仪、外语、国际贸易实务等各方面的知识。学生在模拟国际商务谈判前要做好充分的分组和详细分工的安排,要求其了解各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商务礼仪。各司其职,使其能够较专业地完成相应的角色任务。在角色模拟中运用国际贸易知识判断需要谈判的价格、付款等各方面情况。通过校内实践,提高学生的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

三、定期举行国际商务技能比赛激励学生

进行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技能的比武,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学专业的实践技能水平,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在商务谈判教学实践中,将教学模拟和开办学生专业技能比赛相结合。每年举行一次商务谈判比赛,这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举办商务谈判比赛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重视教学实践,防止教学实践流于形式。

四、扩大社会联系,建立校企合作等校外基地

学校领导和专业负责人应该走出学校,深入企业,尽可能建设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例如,通过科研立项,与企业进行合作;通过职工培育,充实企业人才队伍,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实现校企双赢。在扩大社会联系方面,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大型国际商品交易会,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外贸企业,要求企业负责人和政府相关人员为学生作专题报告等等。通过多种渠道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加强论文指导,提升毕业质量

毕业论文是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四年本科学习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是其运用在校学习的国际商务基本知识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通过毕业论文可以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毕业论文质量主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严把开题关。安排学生从大三下学期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有可能的实习单位进行选题,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提前撰写开题报告。

二是严把写作关。开题后,要防止学生将论文束之高阁,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定期与指导老师联系,说明写作的进度和征收指导老师意见。

三是严把答辩关。由学生自己运用口头陈述和PPT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公开报告。对答辩老师提出的论文问题,应该重写的部分就必须重写。

四是建立奖惩制度。应该建立一套国际商务专业本科论文评价体系,让论文答辩不再流于形式。对于优秀论文不仅要给予精神奖励,还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甚至鼓励学生将其公开发表。同时,对于论文写作不合格的学生必须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重写和第二次答辩,真正提高毕业质量。

六、改革实践形式,重视社会实践

一提到实践,很多人只想到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或实训。其实,社会实践对提高各类专业的学生综合能力是很在帮助的。社会实践应该纳入国际商务专业本科四年教育教学方案体系,它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吸收新知识、发展智能,还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磨炼自己,真正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和适应能力。在国际商务养育方案的课程设置上,也应该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定学时的社会实践,给予学生压力。在社会实践的时间安排上,可以安排在学生的暑期。

具体步骤:首先,由学生通过组建团队提出申请,说明实践目的、实践内容、实践方案等内容,报请学校审核。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可选择和专业相关的实践课题,也可以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还可以是一些意志训练的课题。例如,2012年湖南某高校国际商务专业两个学生骑单车从长沙出发到拉萨,一路上他们经历了很多苦难和突发事件,他们最后战胜一切,大大提高了综合能力。开学后,要求学生提高社会实践报告,并对其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价,对于实践成果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甚至也鼓励其发表。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一)按照本条件评审合格并获得技术资格证书者,表明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其职务聘任与工资待遇由企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

(二)高级国际商务师技术资格适合于从事国际商品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商务运营工作的人员。

二、申报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并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二)学历、资历要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高级国际商务师资格:

1、获博士学位,取得国际商务师资格并从事国际商务工作两年以上;

2、获硕士学位,取得国际商务师资格后从事国际商务工作四年以上或取得外经贸类经济师资格后从事国际商务工作五年以上、取得其它类中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后从事国际商务工作六年以上;

3、获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或本科毕业取得国际商务师资格后从事国际商务工作五年以上或取得外经贸类经济师资格后从事国际商务工作六年以上,取得其它类中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后从事国际商务工作七年以上;

4、大学专科毕业考试取得国际商务师资格后受聘担任国际商务师五年以上或考试取得外经贸类经济师资格后从事国际商务工作七年以上,考试取得其它类中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后从事国际商务工作八年以上;

5、其它专业人员取得国际商务师资格后受聘担任国际商务师五年以上或取得外经贸类经济师资格后从事国际商务工作七年以上,取得其它类中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后从事国际商务工作八年以上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1)获国务院外经贸业务主管部门业务嘉奖者,或获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业务嘉奖者(以文件或证书为准)。(2)进出口总额两次(含)以上超过全国年度排名500家,全年合同额、完成营业额两次(含)以上超过全国年度排名50家外经公司的企业法人代表及主要业务负责人。

(三)信息交流与处理能力

1、熟练运用一门外语,参加全国晋升高级职称外语A级统考合格,或符合闽人发]184号文规定的免试条件。

2、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国际商务信息、数据的收集、处理或交换,获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以上合格证书或通过全省统一组织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

三、评审条件

(一)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

1、系统地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宏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商法、营销学原理、财务管理。

2、各岗位专业技术人员还应具备以下专业理论知识,并在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研究:国际商品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实务、商品学、国际贸易保险、国际贸易运输、国际贸易地理、跨国公司、商检、海关业务。国际服务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实务、国际投资学、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招标、商品学、国际贸易保险、国际贸易运输、国际贸易地理、商检、海关业务。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经济合作原理、国际经济关系概论、国际金融实务、国际投资学、国际租赁、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国际经济援助、国际税收、国际贸易运输、国际贸易地理、跨国公司。国际商务运营: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合作实务)、跨国公司、国际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

3、能跟踪本专业技术发展前沿,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根据国民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要,提出新的任务和课题。

(二)工作经历和能力

1、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丰富的国际商务工作实践经验,解决过国际商品贸易、国际技术贸易、劳务输出入、国际租赁、国际商务调研与咨询、国际贸易仓储与运输、援外项目、受援项目、双边或多边经济合作、国际工程承包、国际投资、国际贷款、国际商务运营等某一专业工作中关键性问题。

2、透彻了解涉及本专业岗位的国内外法律、政策、规定、规章、标准、惯例的基本内容,并结合工作正确熟练运用。

3、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参与组织重大项目实施或进行国际商务活动过程中,妥善协调本单位、本部门及合作方等方面的关系。

4、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与决策能力,为外经贸行业或本单位、本部门国际商务方面的业务改革、业务发展提供过决策依据。

5、具有指导国际商务师工作或研究生学习的水平,指导或审定过国际商务师的工作成果报告或研究生的论文。

6、在担任国际商务师期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主持过省部级以上重大项目(国际商品贸易、国际技术贸易、劳务输出入、国际租赁、国际商务咨询、国际贸易仓储与运输、援外项目、受援项目、双边或多边经济合作、国际工程承包、国际投资、国际贷款等)谈判,或为主参与重大项目谈判;(2)主持过省部级以上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或为主参与重大项目实施;(3)作为主要业务骨干参加过地市级以上政府代表团进行国际商务活动;(4)主持或作为主要业务骨干参与制定、编写过有关国际商务工作的地区、国别政策或国家法令、法规、规章等;(5)部级、省部级研究项目的主要参加者;(6)承担过省部级研究项目,在其中一项中担任某一子课题的负责人,或二项以上主要参加者;(7)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制定、编写外经贸行业或本单位中长期的发展计划、战略、规划;(8)三年以上完成所在单位外经贸任务的组织者或主要参加者;(9)负责(或作为主要业务骨干参与)组建过境外子公司;(10)主持或为主参与办理过反倾销案件,大宗或疑难索赔案件;(11)担任经济贸易仲裁员,主持并实际办理过十个以上的案件;(12)主持(或作为主要业务骨干参与)过大批量进出口货物仓储与运输项目管理;(13)为上述十二类国际商务活动提供准确、及时、系统的调研报告、咨询报告一次以上。

(三)业绩与成果

1、在担任国际商务师期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撰写出版过较高专业水平和应用价值的著述(3万中文字以上),或翻译出版过具有参考价值的译著(5万中文字以上);(2)在CN刊号的刊物或国际学术刊物(不含摘要)上发表较高水平的专业论文二篇以上;(3)在省部级认定的内部发行刊物上发表较高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报告三篇以上;(4)在国际商务工作中独立完成的分析、预测、开发、运营等方面的专业报告或论文不少于三篇,其中至少有二篇经专家评审、论证具有较高水平和应用价值。

2、在担任国际商务师工作期间,取得过具有实用价值和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技术成果,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其业务成果(主要贡献者)获部级或省部级奖励一次以上;或本人获地市级以上“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称号;(2)对国际市场(商品、运输、租赁、工程承包、劳务、技术、资金等市场)走势作出过较准确的预测,或为国内外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从而使创汇或创利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有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证明,或由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委托有关单位进行业务鉴定);(3)对援外项目、受援项目、双边或多边经济合作项目之一作出过详细、准确的可行性分析,或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证明,或由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委托有关单位进行业务鉴定);(4)对国际商品贸易、国际技术贸易、劳务输出入、国际租赁、国际贸易仓储与运输、国际工程承包、国际投资、国际贷款等专业工作中的一个项目精心组织实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有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证明,或由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委托有关单位进行业务鉴定);(5)对援外、受援、双边或多边经济合作等专业工作中的一个项目精心组织实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有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证明,或由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委托有关单位进行业务鉴定);(6)国际商务运营工作成绩突出,为本单位三次以上超额完成任务作出主要贡献;(7)提出对国际商务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或实用价值的分析报告、研究报告,被国家有关部门、单位认可采纳,社会、经济效益显著;(8)承担或主要参与办理反倾销案件、大宗或疑难索赔案件,并为国家挽回损失。

3、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职务年度考核两年均为称职以上。

四、附则

1、本评审条件所规定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由高级国际商务师评审委员会进行的论文答辩考察认定。

2、本条件中所规定的申报条件、评审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3、完成外经贸任务是指完成进出口、工程承包、经济合作、商品或劳务市场开拓等本单位专业工作。

4、部级研究项目系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中共中央、国务院确定并下达的研究项目,或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委托有关单位确定并下达的研究项目。省部级研究项目系指省部级单位确定并下达的研究项目。

5、研究成果的主要贡献者是指提出和确定项目的总体设计方案;或在研究过程中直接参与对关键或疑难问题的解决,并作出重要贡献;或直接参与实施、应用和推广,并解决重要技术难点。

6参与的研究项目及提供的论文、专著、报告、译著等均应属国际商务专业范畴;撰写的论文、专著、报告或翻译著作等系指执笔人。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必要性;建议

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检验毕业生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以及工作能力的一种手段。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设计)在整个高职教育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是学生由学校教育走向社会、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关键环节。依照我院的教学管理规定,毕业论文(设计)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

我院国际商务专业原实行的是撰写毕业论文的教学要求。在院系两级的支持下,国际商务教研室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从2009年开始,对国际商务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实施毕业设计代替撰写毕业论文。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总结,国际商务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日趋完善。

一、实施毕业设计代替撰写毕业论文的必要性

我院国际商务专业是面向外经贸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备较强的进出口业务操作能力、一定的专业英语能力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创新意识、诚信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从事外贸业务、单证、跟单、报检等相关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突出高职教育的专业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我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各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作了较大的调整和整合,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理论“够用、适度”成为基本原则。在高职学生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相对有限的情况下,要求他们完成一篇像样的毕业论文就有点勉为其难。综合考察国际商务专业历届毕业论文,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选题不能结合实际,题目大而空,一些论文选题完全脱离了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二是学生论文抄袭、拼凑痕迹比较严重;三是写作水平低,主要表现是不会选择材料、缺乏思辨能力以及文字功底差。

由此可见,采用撰写毕业论文的方式已经不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如果继续沿用旧有的模式,高职教育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的总结性实践教学环节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改革国际商务专业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势在必行。

二、国际商务专业实施毕业设计的做法

1、确定毕业设计的课题

毕业设计环节改革的指导思想明确,就是要切合实际,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因此,教研室在确定毕业设计课题时多次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访谈,剖析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作为发展要求,突出毕业设计课题的专业性,技能性,实用性。经过不断完善,现已有数十个方向的选题,如专题市场调研、专门产品的进出口方案、具体的贸易壁垒调查等等。

2、学生分组,确定选题

为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毕业设计均采用小组的形式完成。学生自由组合,3-4人为一组。组合之后根据本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和兴趣挑选确定本组的课题。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是搞好毕业设计的第一步。一般要求每组的选题尽量不要雷同。

3、指导学生设计

教研室指定具体教师担任不同小组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后,具体指导学生分析课题,确定设计思路。在指导的过程中,指导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和速度,及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设计完成后小组撰写毕业设计报告,阐明设计的方案,并需制作成PowerPoint,对本组的设计过程作全面的总结。

4、组织答辩

毕业设计完成后,由系毕业设计答辩领导小组筛查确定参与答辩的组别,答辩组数控制在总数的5%。答辩工作由答辩小组负责进行,答辩小组由3~5个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组成。答辩工作开始前,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报告进行评阅,并写出书面评阅意见;答辩小组根据课题涉及的内容及要求,针对相关的概念、理论、操作技能等方面内容,准备好不同难度的问题,拟在答辩时进行提问。进行答辩的小组同学将本组的设计方案及设计过程,向答辩小组成员阐述并回答答辩小组教师的提问。答辩时间控制在每组20~30分钟,学生介绍设计过程5~10分钟,答辩小组提问15~20分钟。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对学生的整个设计过程和答辩情况进行成绩评定。

5、评定成绩

评定成绩的根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毕业设计的质量;二是答辩的表现。最后成绩由设计指导教师的评分与答辩小组的评分综合而成。不参加答辩的小组,指导教师的评分为最后设计成绩。

三、国际商务专业实施毕业设计取得的成效

1、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

由于设定的毕业设计选题不仅突出了专业性、技能性和实用性,还兼顾了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目的,因而大多选题都比较具体,比如桂林永福罗汉果的出口方案设计、越南咖啡的进口方案设计、××产品××市场开拓方案设计等。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就不能仅凭网上搜集、堆砌资料完成,需要进行实地考察。这样的课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社会经济,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也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

相对于毕业论文由个人完成,毕业设计的课题是采用分组的方式完成。指导教师在评分时要分别评出个人得分和小组得分,最后再综合评出个人成绩,每个人的总评成绩都与小组得分息息相关。答辩的小组也需要全体成员一起上到讲台面对评委,阐述设计方案和设计过程。这样的安排,要求全体组员合理分工,团结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锻炼了他们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四、进一步完善国际商务专业毕业设计的建议

1、更改时间安排,以利于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

这两年,由于我院将全部专业的学制由2.5+0.5改为2+1,因此国际商务专业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也做了调整。

原来实行2.5+0.5学制时,毕业设计从第四学期末开始至第五学期末结束。分为七个阶段进行:第一和第二阶段在第四学期末,学生选择并确定毕业设计方向,指导教师对所负责的小组进行第一次指导;第三阶段安排在暑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搜集信息、查阅资料;第四阶段安排在第五学期的9、10两个月份,学生撰写毕业设计报告,并制作PowerPoint;第五阶段,11月-12月中旬,提交毕业设计报告及PPT成果;第六阶段,12月下旬,各指导教师评定学生毕业设计个人评分;第七阶段,第五学期末,进行毕业设计答辩、展示。

这样安排的好处在于时间较长(总共7个月的时间),学生可以利用暑假进行实地调研,开学后一边进行其他功课的学习,一边进行毕业设计报告的撰写,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和指导教师交流和沟通,获得教师的当面指导。学期完成即同时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最后一学期学生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找工作和实习中去。

实行2+1学制改革后,国际商务专业的毕业设计安排到了第三学期末至第四学期。以上七个阶段依次往前推。但是,这种安排暴露出了不少问题。首先,第三阶段(实地调研,搜集信息、查阅资料)安排在寒假,因为时间短且要过春节,很多学生没有按时完成,尤其是实地调研少有做到的。其次,第五到第七阶段要求在第四学期完成,而这学期教学课程安排仍然较多,学生们除上课之外还要进行考证的复习(英语四级、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考试等),很难保证有充足的精力来完成毕业设计。因此,毕业设计总体质量不高,甚至有一些同学不能按时完成毕业设计。

因此,本人建议毕业设计仍然安排在第五学期。虽然这样的安排也会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因离校实习不能与老师当面交流和沟通。但是这些问题还是能够克服的。另外这样的时间安排也有其好处:第一,避开了与课程学习同时进行的情况,学生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设计;第二,所有课堂教学课程全部学完,能开拓完成的选题更多;第三,同学们还可以将参与实习、见习中的实际问题作为选题,在实际实习工作中完成设计,将设计做成真题。

2、改进学生的分组工作

小组是毕业设计的基本单位,分组的质量可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的效果。现组建毕业设计小组都是按照学生的意愿自愿组合。这样,差生组成的小组开展工作比较困难,有时甚至难以完成毕业设计。为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进行指定分组。

3、加强管理,严格要求

管理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指导老师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要求。目前应抓好两点,一是制定对指导老师指导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检查落实制度;对学生方面则应将按时完成设计添加到小组评分项目中,延迟完成应进行相应的扣分。这样,指导教师和学生更能明确任务和要求,严格按照进度、目标操作,确保毕业设计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 赵湘艳 郭萍.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8,(23).

[2] 赵霞. 浅析高职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0下).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一、申报条件

(一)凡申报高级国际商务师的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

(二)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高级国际商务师职务任职资格:

1.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国际商务师资格并从事国际商务师工作二年以上;

2.获得硕士学位,取得国际商务师资格并从事国际商务师工作四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国际商务师资格并从事国际商务师工作五年以上;

4.参加国际商务师资格考试合格,从事国际商务师工作五年以上;

5.国际商务师职务五年以上,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国务院商务业务主管部门嘉奖者,或获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业务嘉奖者(以文件或证书为准);

(2) 获得省、部级以上先进工作者称号或劳动模范称号者(以文件或证书为准);

(3)任职期间其公司进出口总额两次以上列入全国年度排名前500家、全省年度排名前15家外贸公司的企业法人代表及主要业务负责人;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全年合同额、完成营业额两次以上列入全国年度排名前80家、全省年度排名前8家外经公司的企业法人代表及主要业务负责人;

(4)在实际工作中,有较强的市场预测、应变能力,能针对国际、国内市场变化情况,及时提出对经营决策有重要价值的建议、对策,被部门、单位或主管部门采纳,带来直接经济效益一次达100万元以上者;

(5)本人独立或为主撰写过3万字以上的国际商务专业及经济类相关专业专著并公开出版;

(6)本人独立撰写或为主撰写过2篇以上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国际商务专业及经济类相关专业论文,在国际学术刊物或省级以上的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

(7)在省级以上内部刊物(有内刊准印证号)上发表3篇以上有较高水平的国际商务专业及经济类相关专业论文或具有较高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报告,或获得省级以上学术成果奖励一次以上者。

(三)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

1.熟练运用一门外语。按人发)54号文件规定参加全国职称外语A级考试,其考试成绩符合省人事(职改)部门的有关规定要求;

2.能运用计算机进行国际商务信息、数据的收集、处理或交换。按川职改() 9号文件规定参加全省计算机B类以上(含B类)考试,其考试成绩符合省人事(职改)部门的有关规定要求。

二、申报材料

(一)有关表格。“评审材料目录清单”(附件1)、“申报高级国际商务师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基本情况表”(附件2)、“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申报信息表”各1份、“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四川省人事厅制)一式2份。

(二)业绩材料。“单位综合推荐材料”(限1000字)一式5份,主要内容包括担任国际商务师以来被推荐者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学识水平、专业能力、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与贡献,由单位负责人审查签名并加盖公章;任现职以来的业务自传( 3000字左右 ) 一式5份;在全国和省内刊物公开发表的论文2-4篇(须附上发表刊物的封面、目录及统一刊号);

(三)其他资料。最高学历(必备)、学位证书、国际商务专业的执业资格证书(必备)、全国职称外语A级考试合格证书、职称计算机B类考试合格证书、各种获奖证书、成果、业绩鉴定材料等复印件(必备)各2份:“近3年”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表“复印件(必备)各1份;以上材料需须经单位人事、职改部门人员审核经办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四)材料装订要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申报信息表、单位综合推荐材料、业绩材料、年度考核表、各种证书复印件等材料各1份,需整理装订成1册。省级各单位报送的申报材料,经单位领导审核盖公章后,送主管部门转送;各市、州报送的申报材料,经当地商务局会同当地人事局的职改部门联合审核签章后,连同“推荐人员名册”统一报送;中央在川单位需委托评审的应报委托函。

三、材料要求

评审材料是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主要依据, 必须真实可靠、无误。申报高级职务人员任职年限, 学历、外语、计算机等方面应符合规定。推荐单位在推荐呈报时必须按规定的条件和申报程序办理。各单位对评审材料负责审查, 并在有关栏目签署明确意见。如学历、外语、计算机、国际商务师中级资格证书、获奖证书以及其他主要业绩证明材料如系复印件, 须加盖单位公章。已达到退休年龄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属于审定范围。

四、答辩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员必须参加答辩:

1.不具备规定学历;

2.评委会认为需要答辩的人员。答辩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本人提供的论文、总结和材料,结合从事的工作,回答评委提出的基本理论、实际应用有关问题。答辩时间、地点, 另行通知。

五、申报时间、地点和收费

(一)申报时间:2010年 5月 1日 — 8 月30日, 逾期不再受理。

(二)申报地点:四川省商务厅人事处601室(成都市成华街4号 ),电话:,联系人:李晓红。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专业硕士的培养是与学位硕士培养并行的研究生培养形式。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偏重于应用和行业特色,强调实践。本文主要阐述了MIB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和我院特色,并基于葫芦岛跨境电子商务实习基地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完善我院MIB实践教学体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MIB;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156-02

专业硕士的培养是学位硕士培养的有益补充。我国从1991年开始实施专业硕士教育,主要设置了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会计硕士。国际商务专业硕士(Master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MIB)于2010年开始设置和招生,旨在应对国际全球化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国际交往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一、MIB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培养目标、方式的不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有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种,二者处于同一层次,但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各有特色,培养规格、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学术型学位教育主要强调科研,重在培养科研人员和高等教育工作者,偏重技术、理论和研究,学术性较强。目前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学徒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强调研究人才的培养和科研能力;二是教学科研型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多元化,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三是协作型培养模式,主要培养应用型研究人员和管理人才,普遍采用双导师制,学校和企业协同合作培养;四是教学式培养模式,以哈佛MBA为代表,以实际工作者为培养对象,强调案例教学,主要服务于应用管理人才岗位。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偏重于应用和行业特色。培养对象主要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国际商务专业硕士需要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国际贸易流程的操作实践性,同时还要拥有跨国企业管理的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适应国际市场环境变化,掌握现代国际商务理论与技能,具备国际商务知识和较强的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

北京服装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主要表现为第三种,协作型的双导师制培养,培养目标多元化。学院主要负责教学和科研,企业负责社会实践与实习,在学校集中学习一年,在企业集中实习和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与撰写一年。在MIB的研究方向上行业特色比较明显,服装跨境电子商务方向,主要研究服装企业跨境企业对企业(B2B)和企业对消费者(B2C)的贸易方式,包括:海外网购买家的购买行为分析、跨境外贸在线营销推广、电商网站运营管理、跨境支付、物流管理等内容。专业硕士的培养强调应用和实践,因此,我院的MIB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除了在课程体系设置和双导师制上强调实践应用之外,还依托葫芦岛泳装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为研究生提供电子商务的实践与科研平台。

二、葫芦岛跨境电商泳装实习基地发展现状

中国(葫芦岛・兴城)泳装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是海关总署批准的全国首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试点单位,也是全国第一家产业集群模式的泳装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葫芦岛是全国泳装三大生产基地之一。作为国际泳装生产基地、中国泳装名城的兴城产业集群特色明显。2015年葫芦岛年产量达2亿件(套),年销售额近2亿元,拥有泳装生产企业超过600户,从业人员达6万余人,产品远销海外美、欧、俄、东南亚、非等地区,出口贸易额达1亿美元。葫芦岛品牌产品占国内销售市场近30%,出口占海外总市场40%,注册商标近百个,一些品牌已经在意大利、法国、俄罗斯、韩国等国注册,比如“蝶姿”、“凯迪龙”、“波尼士”。中国葫芦岛兴城产业优势主要有:

1.依托电子商务平台,泳装产业集群特色鲜明。目前葫芦岛拥有从事电子商务的泳装网店4000家,年销售额达30亿元,产业迅猛发展,国际竞争优势较强。区域内的泳装企业和电商互为依托。

2.政策扶持力度大,系统和网络建设优化。为了大力支持电子商务发展,引导、鼓励葫芦u产业基地建设,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2014年跨境电子商务出口试点经海关总署获批运行;首批总署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统一版系统联网试运行。电商WMS系统、ERP系统、电子通关口岸等正在进一步完善。

3.商品快速通关的绿色通道,扩大了境外市场。葫芦岛・兴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与海关总署对接,上线运行,销售增长迅速。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打破了原有单件商品跨境销售的传统销售方式,全面实现了单件商品跨境销售点击报关、点击结汇、点击退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管理方便、快捷。

“北京服装学院――葫芦岛泳装跨境电子商务校外实习基地”,于2015年依托葫芦岛泳装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彰显了我院服装产业的特色,也契合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培养的需求,旨在建立研究生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在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实践探索、科学研究、导师互聘、资源共享等方面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建立了稳定的研究生合作培养基地,强化了研究生实践历练和研究潜能,进一步加强了学科专业、师资力量、教学实训建设和校企合作。

三、MIB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及建议

1.依托跨境电商泳装实习基地实践平善课程体系。专业硕士的培养更强调应用和实践特色,我校的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教学的一年中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强化实用性和综合性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的典型案例教学、模拟电商平台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评价标准上,转变课程考核方式,着重考察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培养过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与实习基地开展合作。企业走访、调研、论文撰写都应该计入考核,注重培养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在第二年的实践环节,部分学时依托葫芦岛跨境电商平台实践,部分学时结合毕业论文的选题,走访企业,真题真做,解决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

2.双导师制凸显商务特色,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点的建设,加强师资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建立有产业特色的国际商务硕士培养体系,在同类专业中起到了示范作用。按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制订评定条件,分类评聘,大力推广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重视发挥校外导师作用。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特点,探索导师组制。关于双导师制中的“外导”选择上,依据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特点,聘请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或企业专家及国外专家,组建专业化的教学团队。国际商务硕士的“外导”需有经济管理类的行业背景,凸显国际商务特色。加强教师培训,依托跨境电商校外实习基地,选派青年教师到跨境电子商务的相关企业或相关行业单位兼职、挂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资源共享,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北京服装学院――葫芦岛泳装跨境电子商务校外实习基地”,促进了产学研平台建设,突出了校企合作,突出了产业特色,旨在培养实践型研究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课堂教学可以灵活多样,融入实践教学体系,走进企业,在真实的企业环境和调研中进行现场教学。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加强校企合作,增加商务实务操作课程和数量分析课程的比重,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量分析能力。

4.学位论文突出应用和纺织服装业的行业特色。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实践,以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为依托,解决纺织服装业的实际问题,凸显行业应用价值。强调真题真做,针对服装企业国际化战略、海外投资、服装品牌推广、国际市场营销、跨境电子商务、跨文化管理问题开展调研与研究。学位论文形式主要为专题研究、国际商务案例分析、国际服装市场调研报告、商业计划书、服装企业海外投资项目可行性报告、跨境电子商务运营方案等多种形式。

参考文献:

[1]林吉双.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6).

[2]杨慧瀛.基于创业导向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3).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

1.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2014年对外投资就超过4.3万亿元。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经济和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中国抢抓机遇,创建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海上丝绸之路银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持续的对外开放,使得我国在海外投资、金融、法律、市场营销、国际物流等涉外商务领域的人才严重短缺。自从国家教育部于2007年和2008年批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试办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以来,截至2015年,已经有293所高校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2012年商务英语专业成为目录内基本专业,专业代码为050262,成为外国语言文学目录下的专业。然而,随着申办学校的增多,如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合格商务人才成为一大问题,尤其是一些独立学院,生源基础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更要走出适合自己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2.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2014年教育部组织编制了“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准入、建设和评价的依据。根据国家标准,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国际商法)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我们可以用五个词组概括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功、人文素养、国际化、复合型和应用型。同时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应具备五种知识和五种能力:语言知识、商务知识、跨文化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以及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实践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五个部分。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50学分,总学时不低于2500学时,其中专业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00学分或1600学时。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按四大模块设置,各模块占专业课总学时的比例为:语言知识与技能课程模块为50%~60%;商务知识与技能课程模块为25%~35%;跨文化交际课程模块为5%~10%;人文素养课程模块为5%~10%。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为:掌握商务话语的特点;如何用英语进行商务沟通能力;如何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的能力,要着重系统学习商务专业知识;应对国际商务环境的能力。除了核心课程之外,还可以按选修和必修设置专业方向课程:突出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商务交际和人文社科素养。实践环节涵盖实讯、实践和实习,占总学分的10%~25%,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指导完成。鼓励学生取得外贸、金融、会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司法等行业资格证书。专业实训在商务实训室等模拟仿真教学环境中操练外贸、金融、财务、营销、法律等实务流程。专业实践在第二课程活动和涉外商务活动等课外环境中完成。毕业论文重点考查学生商务英语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实践和创新能力。毕业论文可采用实践类或学术类形式,要求符合行业或学术规范,用英语撰写,正文长度不少于5000词。实践类包含项目报告和调研报告。

通过商务英语国家标准,我们可以得出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广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外事等工作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所以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各个高校都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比如广外就制定了英语语言类课程+英语文化类课程+(全英教学)商务类课程的课程结构(平洪,2009)。广外的生源底子好,师资力量强,这样的课程结构非常合理。但对于一些独立学院来说,学生的高考成绩不高,英语基础比较差,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笔者所在的高校正是一所独立学院,下面以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

3.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于2013年设立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专业下设三个方向:国际商务方向、国际贸易方向和国际会展方向。国际商务方向主要培养涉外企业的国际商务人员,开设国际经济学、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实务、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国际贸易方向主要培养外企的国际贸易业务员、外贸公司的业务员,开设国际经济学、跨文化商务沟通、国际物流等课程;国际会展方向培养掌握会展与广告设计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会展设计规划和运用计算机进行艺术创造设计的实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从事国际、国内各种会展的组织与策划、会展翻译、会展协调与服务、外事办公等工作,开设国际会展概论和国际会展管理和服务等课程。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分为三个类别: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及实践课程,共155.5学分。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共45学分,占总学分的28.9%。公共基础课包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体育和第二外语。公共选修课包含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艺术体育类课程,要求在本领域至少选修4学分。专业教育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共91学分,占总学分的58.5%。学科基础课包含商务综合英语、高级商务英语、英语语音、英语语法、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视听、英语国家概况、会计学、同声传译、国际贸易单证等。专业核心课程则包括商务英语翻译、商务函电、管理学导论、电子商务、国际商法、跨文化交际学、经济学导论、商务英语口译和国际金融等。商务英语专业下设三个方向:国际商务方向、国际贸易方向和国际会展方向。国际商务方向主要有国际商务谈判和国际商务礼仪和国际沟通课程,国际贸易方向主要有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国际会展方向主要有国际会展概论和国际会展管理与服务课程。实践课程指的是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共19.5学分,占总学分的12.6%,包括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军事理论、军事训练、专业实习实训、校内劳动实践和实践创新能力训练等。

针对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不高的情况,我系在选择商务英语教材时,尽量选用双语教材,尤其是金融学、会计学这种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上课时以使学生听懂学会为第一目标,不会只采用英文上课,而忽视学生的基本需求。结合近三年的学生表现来看,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比英语专业的学生知识面更广,性格更活泼,更愿意做社会实践活动。

4.结语

根据商英国标的要求,高校应该分层分类建设商务英语专业,避免千校一面。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高校在建设商务英语专业时应突出本校的专业定位,并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独立学院也应如此。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绝不是简单地在英语课程中加入商务的内容,而是依托外语、经济、管理、法学等学科交叉,突出商务语言运用、商务知识与实践和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一门复合专业。独立学院的商务人才培养应该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Brieger,N.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Handbook[M].York:York Associates,1997.

[2]Dudley Evans & St John.Developments in ESP:A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3]Ellis,M.& C.Johnson.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4]黄福荣.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科技信息,2012(34).

[5]李玲玲.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教育探索,2012(4).

[6]平洪.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外语,2009(4).

[6]汤伟,杨亚兰.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分析[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7]王立非,李琳.我国商务英语研究十年现状分析(2002-211)[J].外语界,2013(4).

[8]王艳艳,王光林,郑丽娜.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调查与启示[J].外语界,2014(2).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MIB;双导师制;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201-02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国于2010年设立国际商务硕士(MIB)专业学位。2011年首批有78所高校获得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4年新增到94所,经过几年的发展,国际商务硕士已越来越得到社会和考生的认可,学科发展势头良好,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是学位培养中较突出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一、MIB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介绍

MIB是适应全球化需要,培养胜任在涉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从事国际商务经营运作与管理工作,既通晓现代商务基础理论,又熟练掌握国际商务实践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商务专门人才。正是由于MIB的培养目标更注重学生的应用型,所以在它的课程设置、教学理念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性研究生有很大差别,尤其是在导师队伍配备上,实行双导师制成为MIB培养的重要特色。双导师制的具体内容是:为MIB研究生配备校内校外两名导师,校内导师由学校的专任教师担任,负责研究生的日常课程学习以及国际商务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校外导师一般应来自于外贸企业或企业的国际商务部门,由在国际商务实践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高层专业人员构成,主要负责学生国际商务实践及应用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的MIB培养单位基本都采用了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但在双导师制的有效实施中尚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目前MIB双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MIB双导师制模式的实施已有5年多的时间,且在实施过程中也在进行不断地改革与调整,但是到目前为止,其依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MIB校内外导师遴选条件。目前,在MIB校内指导教师的遴选方面,主要是对其所具备的职称(一般要求高级职称)、科研的情况和科研项目等级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要求,在以上方面各高校都确立了量化的遴选指标,但是对其参与国际商务实践的经历、解决实际国际商务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国际商务实操素质的培养能力等方面几乎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考核指标。总体上呈现出对专业硕士指导教师的遴选条件、上岗要求等与学术硕士指导教师的遴选要求几乎完全相同的局面,一些没有国际商务实践背景的、刚毕业的博士等青年教师直接来指导MIB研究生的培养,这显然不符合MIB的培养宗旨,自然也难以达到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而在MIB校外兼职导师的遴选方面,多数培养单位也只是制定了一些宽泛的、定性的规定和要求,这些要求往往很不明确且难以量化,从而导致可约束和操作性不强,最后就造成校外导师凭关系,从事职业与国际商务有明显差距、专业素养过低等,最终造成校外导师形同虚设。

2.校内导师指导内容、指导方式与MIB培养目标相背离。随着近几年MIB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多数MIB培养单位的校内导师兼做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导师。因为校内导师长期从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尚未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手段、培养方法和培养体系。虽然各培养单位都很重视MIB的培养,积极配备最优质的师资担任MIB的导师,但这些优质师资虽然在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面有丰富经验,却往往用传统的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方式对MIB研究生进行指导,由于长期形成了固有的指导思路和指导方法,使对MIB的实际指导很难脱离固有的思维体系和思维框架,自然也难以有针对性地对MIB研究生开展符合MIB本身特色的创新指导。

3.校外导师理论水平参差不齐且指导时间难以保证。MIB校外导师的主要职责是负责MIB研究生的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要求校外导师不仅有较高的国际商务理论水平,而且在国际商务实践方面也应有深入的研究,明白现在的国际商务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思路。但实际上,现在聘任的校外导师研究水平和MIB培养要求的相差比较大,比如有些培养单位为了完成双导师制的任务,凭教师的私人关系,聘请一些没有国际商务背景的企业老板或高级管理人员,这些人虽然职务较高,但缺乏专业背景,会让MIB研究生无法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另外,也有一些校外指导教师虽然确实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国际商务背景,但由于担任企业领导职务,基本没有时间再进行专业工作,更是很少有时间去亲临实践第一线,因此不再或者是很少接触国际商务实践中的问题,其当然也就没办法对MIB研究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指导,从而达不到校外导师对学生指导的预期效果。

4.校内外导师分工不够明确,缺乏交流和沟通。MIB的双导师制需要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分工与协作,共同完成MIB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应该贯穿于MIB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即从MIB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订、专业知识的选课、实践能力培养直到最后毕业课题的选题与毕业论文的撰写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校内外导师的共同参与,协商完成。同时,校内外导师在上述各环节的指导职责也应该各有侧重。但是,目前在MIB双导师制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学生的校外导师确定时间较晚,不是一入学就确定,而是到了学生培养的实践环节才临时找一位校外导师,让其对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期间的临时指导,缺乏长久性和规划性,校外导师几乎不参与学生其他环节的培养;也有一些作为MIB培养单位的高校只有实践单位,校外指导教师只是挂名,没有针对每个学生的校外导师,从而出现了在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校内外导师对学生都疏于管理和指导、学生被“放风筝”的现象。此外,目前多数高校校内外导师的沟通交流较少,形成校内导师对学生在企业单位承担的实践课题不了解,校外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校内情况不关注的局面。

三、MIB研究生双导师制有效实施的对策研究

1.进一步规范校内外导师的遴选条件。针对目前MIB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遴选存在的不足,需要在导师遴选体制上进行相应改革,保证校内外导师培养MIB硕士研究生的积极性。在校内导师的遴选评聘方面,应根据学硕和专硕不同的培养目标,制定不同的导师遴选条件和标准。对于MIB研究生校内导师的遴选标准,要从注重理论研究水平、科研数量、参与纵向课题情况等方面的评价,向参与国际商务实践情况、承担与国际商务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情况以及对企业的服务能力等方面倾斜,不拘一格地引进合适的人才。同时,企业工作经历、实际工作能力也要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列入遴选标准。而在校外导师评聘方面,需严格考察,针对不同性质单位制定校外合作导师的聘任标准。应明确要求校外导师所在的单位能为MIB研究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同时,校外导师应能定期为MIB研究生开设国际商务的专题讲座,并要求校外导师参与MIB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订、毕业论文选题的确定等。总之,校外导师的指导应该贯穿MIB研究生整个培养过程。

2.加强对校内导师实践能力的培训。MIB研究生的培养较普通的学术硕士培养而言,对校内导师的要求更高,既需要具有较高的科研学术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由于MIB发展的时间较短,再加上高校教师自身固有的特点,实践能力强的教师缺乏是各单位普遍存在的事实。要建立适合MIB培养要求的校内导师队伍,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对本校教师的实践培训,比如到国际商务企业或部门参观交流、让教师参加最新的国际商务动态的培训等。

3.加强对校外导师的管理。针对校外导师存在的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和指导时间难以保证的问题,行之有效的对策就是在校外导师的聘用环节明确聘用条件,不符合条件的导师坚决不能聘用,同时设立对校外导师的奖惩制度,明确校外导师的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设定好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校外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时间。

4.构建交流渠道,促成校内外指导教师合作指导。培养单位应该通过强化高等学校和国际商务企业或部门的联合意识,构建有效的校内外导师的交流渠道,从而建立具有实效的校内外合作机制。一方面,校内导师应传授给MIB研究生深入透彻的国际商务基础理论知识,帮助研究生进行理论研究并努力解决国际商务工作领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另一方面,校外导师应帮助研究生了解行业的各种最新动态和实际问题,加强MIB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校内外导师应该共同努力为国际商务企业或部门输送符合其需求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积极调动高校和企业的合作积极性,共同参与培养MIB研究生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苏简兵,梁靓,束艳.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有效运行功能研究[J].大学教育,2015,(1):13-15.

[2]陈怡琴.对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的几点思考――基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实践[J].社会科学论坛,2014,(8):235-239.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国际商务环境;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更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到跨国并购的行列中,随之而来的是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然而在跨国并购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失败的并购案例也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损失。深入剖析失败的原因,如何全面驾驭国际商务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全面掌握国际商务环境为各类国际商务活动的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证,为培养高素质、有竞争性的高级国际商务专门人才提供基础。所以,如何把《国际商务环境》建设成一门独立的成熟的学科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际商务环境》教学现状

《国际商务环境》作为国际商务专业的主干课程,开设时间非常短,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在教学方法、内容等多方面都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探讨与改进。授课方式依然是传统的中式灌输教学法,教师主导课堂,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没用实践性;考核方式是传统的期末笔试试卷考核,而试卷形式也是传统的选择、填空、论述等形式,只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而无法确认学生能否学以致用;教学课时较少,仅够勉强讲授基本理论知识,无法对知识进行延伸,教学质量无法保证。所以,《国际商务环境》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1]

二、《国际商务环境》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国际商务环境》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用人单位要求保证就业率。为了实现根本目标,需要从下列方面进行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广西的外贸商务对手大多是东南亚各国,所以学生在学习国际商务环境基本理论的同时,应该重点学习东南亚国家的商务环境。如: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收集东南亚各国的的商务环境,进行对比分析。该调整具有专业特色,符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的优势。

除此之外,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补充完善教学内容。如:政治格局的变更、大型经济事件的发生等。引导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培养国际化的视野。

2、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1)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它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培养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如开设社团、实验基地等方式,学生可以去合作单位实习、参观,了解真实国际商务活动发生时的商务环境。通过实践提升理论基础,最终通过实践教学拓展实践能力。[2]

模拟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场景模拟,利用所学的知识参与到真实的国际商务事物中。如当某企业需要在越南进行投资建厂,让学生以企业投资顾问的身份,对越南的投资环境进行汇报。该教学模式增加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或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来给学生进行讲授,让学生在学习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真实的经济事件。教学效果更佳形象化、更加有实用性。

(2)抛弃传统的教育方法,借鉴西方的教学模式,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增加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活动:“小组讨论与辅导”和“课堂讨论与演示”。

“小组讨论与辅导”是用来配合授课,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教学活动,强调分享思想、讨论问题和促进相互理解。根据授课的进度与内容,每周都布置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学生必须提前完成所有的问题,并提交答案给教师,而后,这些问题将在“小组讨论与辅导”进行讨论。讨论时学生除了要发言外,还要相互提问。教师也参与讨论,并解释和更正错误观点。这样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帮助和辅导。

“课堂讨论演示”是用来训练学生实际技能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该环节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等,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3、考核方式的改革

旧的考核制度非常重视考试,忽略了其他项目的培养。例如:学生缺乏论文写作的训练。课程考核应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而并非单纯的记忆。参考西方国家对应用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基于本课程的特性和实际情况,做如下改革。

首先增加论文的写作,通过这种方式既考查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迫使学生去查找更多的资料,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学期末的试卷题型采用主观题,如:论述题或案例分析,而放弃传统的选测题及填空题。考查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而非单纯的死记硬背;同时平时课堂的参与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也应纳入考核体系。这样的综合考核方式能够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判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自发的学习。[3]

4、《国际商务课程》教学教材的改革

该课程作为新兴学科,目前国内教材可选择的较少,广西财经学院采用的是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国际商务环境》,齐绍洲等编著。该教材较符合本校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有一定的实践性。但缺乏针对性,没有相关的影像教学资料。

改革现行的单一的教材模式,在课本的基础上,积极收集更新其他专著、国内外学者最新发表的论文、文献等资料,完善知识体系。并在课程开课之前,把这些相关的资料名单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去图书馆借阅学习,便于学生形成自己观点,而不是单一的灌输,背诵课本。同时完善教辅资料,如:电子书单、电子阅读资料、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

三、其他配套改革措施

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引进优秀人才,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转变教学理念;制定配套政策鼓励教师进行再深造;鼓励教师到国外著名学院深造或者担任访问学者,或以合作办学等形式选送教师队伍中的主干教师去国外大学观摩、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先进的专业知识,如授课方式和主持学术研讨会;建立教师结对工程,安排经验丰富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帮扶教学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缩短青年教师自我摸索的过程;还可邀请相关领域的优秀企业家为教师开设讲座,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加实践性。

2、加强教学管理,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

传统的“教学进度表”仅记录教师教学进度安排,不是以指导学生学习为目的,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与鼓励,这样的教学进度表需要改进。借鉴西方国家经验,把“教学进度表”改革为“教学安排与计划”。

根据“教学安排与计划”, 每学期开课之前教师须向所有学生发放课程计划,包括学习要求与评分标准、课程内容、授课安排、学习方法、答疑时间和参考文献等内容。同时还应介绍学习方法或提供学习指南,并向学生说明如何安排与管理自己的学习,以使他们能够圆满地完成学习。

综上所述,希望通过对《国际商务环境》的教学改革,加强学科的实践性,应用性,有针对性的增加本专业学生的竞争力,更好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出能够推动中国企业走上世界舞台的商务人才,从而出现更加国际化、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力的中国企业。

【参考文献】

[1] 蒲艳.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29-230.

[2] 吴建功,周庭芳. 西方国家国际商务专业与课程体系探讨[J],高教研究.2010(02)94-96.

[3] 冯敏,宋彩萍. 英国国际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之现状及其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6-58.

【作者简介】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商务英语 培养方案 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商务英语概况

商务英语是以英语为载体商务知识为核心的一种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即 ESP)。本文拟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广大外语外贸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差异性进行比较,希望通过比较能对商务英语专业设置合理的培养方案提供一些参考

2 差异性比较

2.1 培养目标差异性比较

(1) 培养目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掌握较宽广的人文与社会科学以及国际商务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适应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商务活动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娴熟的英语交际能力、良好的文化素养、系统的商务知识、宽阔的国际视野、善于跨文化交际,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能胜任国际商务管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部门工作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

(2) 具体要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①掌握扎实的英语知识与技能。②掌握国际商务基本理论,熟悉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知识和政策法规。③必须选修一门第二外语且达到学校要求的学习标准。④掌握比较宽广的中西方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知识。⑤熟练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应用技能。⑥掌握获取专业学术信息的科学方法,具备独立从事英语研究的基本能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①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②熟悉英语国家文化,具备较强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③系统掌握国际商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④具有第二外国语的初步应用能力。⑤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用英语撰写与国际商务相关的毕业论文。

可以看出,两所学校在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上都大同小异,都强调了对学生语言技能,商务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二外水平的培养。

2.2 课程设置比较

英语语言类课程: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5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63%。

英语文化类课程: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7%,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8%。

商务类课程: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7%,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9%。

(1) 英语语言类课程。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综合英语、 英语听说、 英语语音、 阅读指导、 英语写作、 第二外语、语言学导论(英)、 传意学导(英)、 英语文体学、英语公众演讲、 交替口译(一)(英)、英语论文写作、高级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写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综合英语、商务英语、英语写作、商务英语 写作、高级英语阅读与写作、高级英语阅读与写作、英语听力、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听说、英汉口译、英汉笔译。

(2) 英语文化类课程。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美文学导论(英)、欧洲文化(英)、 美国文化(英)、欧美戏剧鉴赏(英)、散文(下转第165页)(上接第147页)分析、跨文化交际导论(英)、个人商务交际技能(英) 、 跨文化商务交流(英)。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美文学和跨文化商务交际。

(3)商务类课程(略)。

可以看出,两所学校在英语语言类和文化类课程比例上差异性较大,笔者认为这种差异受地域性特征影响。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相应加重了英语文化课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坐落于国际贸易中心广东省,在商务英语专业下细分为四个方向,以服务于国际贸易不同需求。

2.3 师资结构比较

2008年,对外经贸英语学院成功申报了商务英语部级教学团队,教学主要围绕语言技能、商务知识、跨文化交流、人文素养四大模块展开。

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务英语学院设有五个研究中心,分别为商务翻译研究中心,法律语言学研究中心,商务英语研究中心,国际商务研究中心以及跨文化商务研究中心,约有1/3的既掌握语言又掌握商科知识的复合型教师。

3 加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一些思考

面对这种新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形式,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要找到合适的专业定位,逐步改善目前的专业建设情况。

3.1 培养模式市场化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模式应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地方经济文化的特性。通过本文对对外经贸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比较也可以看出两所高校在培养模式上地域性差异特征。

3.2 人才国际化

从对外经贸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培养目标可以看出,商务英语专业作为服务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应用型学科,更应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目标,加强学生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专业知识等硬件方面的培养,也应注重学生国际视野,人文素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教育。

3.3 课程系统化

专业课程体系是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上要合理处理语言类课程和商务类课程关系,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的关系。笔者认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包括语技能,商务知识,跨文化交流,人文素养,计算机及实习课程等方面内容。

3.4 教学案例化

作为哈佛商学院MBA教学的代名词,案例教学化在我国也得到不断应用和推广。案例教学法对加强商务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3.5 教师复合化

在高校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培养英语和商务专业知识“双精通”型教师。针对对这种状况,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和实践锻炼方案,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 结束语

上一篇:英语课程标准论文范文 下一篇:信息检索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