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爱的诗歌范文

时间:2023-03-09 04:55:36

关于母爱的诗歌

关于母爱的诗歌范文第1篇

一.抓住诗眼——感悟情

《游子吟》这首诗琅琅上口、诗意简明,诗人通过朴实无华的诗句,通过平凡的生活细节,表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沉而无言的爱。这种感情,学生是很难一下子体会到的。 教学中,教师围绕重点诗句分析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的教师抓住“密密缝”这个重点词,引导学生思考:母亲为什么要密密缝?让学生体会母亲对儿子的关心与牵挂,同时教师结合讲解当地的风俗——密密缝可以保佑远行的人平安早回,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母亲的良苦用心。有的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意恐迟迟归”,让学生体会出母亲对儿子的担忧。几乎每位教师都引导学生体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所蕴含的比喻意,让学生体会母爱的博大,做儿女的无法报答,从而体会出儿子对母亲的无限感激之情,对母爱的由衷的赞美。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对母爱有了一定的感悟。

二.创设情境——渲染情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仅仅通过理解重点诗句,还不能真入进入诗所描绘的意境中。教学时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1、结合写作背景

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及个人际遇、经历、创作意图、个性气质不同,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孟郊一生颠沛流离,他每一次外出求学、应举和漫游时,母亲总是遵照当地的习俗细针密线地缝,盼望远行的儿子早早平安归来。这种伟大的母爱深深地激荡着孟郊的心。正是在母亲的鼓励、劝慰之中,孟郊第三次应考,终于考中进士,并得到了一个县尉的官职,有了较为安定的生活环境,诗人就任后,立即接来老母亲奉养。可是他觉得,母亲几十年的含辛茹苦,是无法报答的。因此,他深情地写出了《游子吟》。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密密缝”所蕴含的感情时,出示了《游子慈母长相忆》,向学生比较详细地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感情脉络,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2、利用插图

课文中有一幅插图,再现了诗的情境,教学时,教师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想象他们母子二人此时此刻的所言所思所为,有的教师还满含深情地在优美的音乐中交流了自己的想象,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用心体会,明白这件衣裳是用母爱编织的,这是一件爱的衣裳,她的每一针每一线,缝进了多少牵挂与嘱托,关心与担忧,它融入了母亲多少无言而深沉的爱呀。加深了学生对母爱的理解。

3、结合生活实际

生活中,每一位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有的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母亲平时对自己的关心与照顾、鼓励与帮助,从内心深处呼唤学生对母爱的理解;有的教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情真意切;有的教师甚至把对母亲的感激也写成了诗,读给学生听……使学生与古诗产生共鸣,内心深处受到触动,从而体会到无论我们多大,无论我们走多远,都走不出母亲关怀的目光,学生对母爱的理解进一步升华。

三.反复吟咏——体味情

学习古诗必须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首先要使学生对诗歌充分感知,通过诵读,在头脑中想像,逐步形成诗歌所表达的整体形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道理就在于此。

教学中每位教师都注重了对古诗的诵读:初读时的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细读时读出诗的停顿、读出诗的韵味;品读时读出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情感。个人读、师生合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诗我两忘,达到情景交融、完美统一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倾诉情

母爱是伟大的,古往今来,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歌颂母亲、赞美母爱,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母爱,有的教师让学生交流收集有关母爱的名言、故事、歌曲(词);有的教师出示了名作家的关于母爱的诗……在学生饱含深情地交流之后,有的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最想对母亲说的话,有的教师引导学生写写心中的感受,有教师启发学生为文中的插图写几句话……一句句饱含真情的话语从学生口中涌出,一行行诗一样的语言在学生笔下流淌。

关于母爱的诗歌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乡愁》 母爱主题 文学作品

引言

乡愁是当代台湾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主题,在台湾的现代作家中出现了很多以乡愁作为创作基点的作家,余光中就是其中一位。余光中是台湾文坛上的一位代表作家,是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海外时对故乡的怀念成为他创作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对故乡的怀念,也是对生活在故乡中的母亲的怀念,是对祖国的怀念。《乡愁》是余光中的一部代表作品,这首诗作中,那种淡淡的乡愁不仅是感动同样离乡的游子的颂歌,更是一首对母爱进行赞扬的伟大诗篇。

一、余光中的简介

余光中是一个情感十分丰富的诗人,而且也是复杂多变的人,因此在他的创作过程中也基本是多元化的,实现了一种巨大的转变,先是西化的,然后不断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创作及乡土文学的论战中,余光中的作品都有一种十分强烈的西化的味道,他自己也是主张西方创作风格的,这与他的生活环境以及阅历有关,有一种无视读者以及脱离现实的倾向。余光中是福建籍人,在1949年时随父母迁居到香港,1950年又迁到台湾,后来又到美国进修,在海外游学以及生活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比较重要的创作风格。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他开始意识到民族意识的重要性,开始意识到在创作过程中加强民族意识的运用的作用,因此将创作的基点转向了大陆,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家乡以及母亲的思念之情。乡愁诗是在这个时间中余光中进行创作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乡土文学的重视也表明了他回归到东方的一种轨迹。

余光中的文学语言十分繁复善变,他希望在中国的文学世界中获得一种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力量。诗歌是他的一种主要创作方式,从诗歌的艺术上来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也就是说他的创作风格比较多变,不像其他的作家或者诗人一样,他的诗歌风格也会因为题材的变化而变化,表达的是作者自己的意志以及自己的理想,对于那些表达理想的诗歌,一般说来创作风格都会比较铿锵,而对于表达乡愁或者对祖国以及母亲的思念时,一般都会显得比较委婉一些。余光中是一个驾驭文字的高手,他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对文字的运用十分恰当,一生创作了很多著名的作品,比如《乡愁》《蓝色的羽毛》《钟乳石》《敲打乐》《白玉・苦瓜》《天狼星》等,其中最著名当属《乡愁》。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乡愁》正是这样一首表达了他的创作理念以及创作目的的作品,他不仅是我国文坛上的一位杰出的诗人以及散文家,更是一位驾驭文字的高手。

二、《乡愁》的主题以及创作风格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从这首诗歌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了一种对家乡以及对母亲的怀念,同时还表达了一种希望祖国统一的感情。在余光中的乡愁诗作中,表达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是一种具有民族历史感的创作方式。作为一个漂泊在海外的台湾人,面对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分离问题,作者也希望可以实现两岸的统一,也希望可以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在这部诗作中,作者用一种温婉的语言表达方式,对于自己对祖国的深深思念进行了表达。同时,在创作过程中,他积极地应用各种比喻,将乡愁比喻成为邮票、坟墓等,表达了对母亲的一种怀念以及对社会变迁过程中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作者借用不同的意象对乡愁进行具体化,有助于作者的情感表达,对于作者的乡愁以及对母爱主题的揭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余光中的代表作品《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作者自身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是十分热爱的,正是这种热爱,使得作者的情感变得日益丰富,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三、对《乡愁》中永恒的母爱主题的解读

对于《乡愁》这首诗歌,乍一看仅仅是表达了一种对家乡的怀念,是一种想念家的味道的感情表达。但是这首诗中所包含的主题远远不止这些,还包含了对目前的思念以及一种永恒的母爱。这首诗歌中母亲出现的次数最多,从年少时对母亲的思念,一直到最后母亲去世之后对母亲永恒的怀念,他想要表达的是一种永恒的母爱。

在这首诗歌中的第一段写道: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那个时候的乡愁被作者比喻成为一张邮票,一张载着他的梦想的邮票,将他带到了国外,他在国外求学与生活,但是对家里的母亲是十分怀念的,这一枚小小的邮票,包含了很多的母爱。余光中从小就离家,与家人之间的交流几乎完全是依靠书信方式,这个时候乡愁就寄托在了邮票上。在思念家乡的过程中,最想念的也就是母亲,但是由于隔着千山万水,余光中对母亲的思念以及体会到的母爱就是在那一封封家书上。他收到母亲写给自己的书信,那上面是母亲的嘱咐以及叮咛,是母亲对自己的关爱,这种母爱是一个做母亲的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余光中思念母亲,母亲在中国也一样思念余光中。他对母亲的思念就是他每次打开信箱时的激动心情,作者在描述“邮票”这个词语时采用了叠词“小小的”,叠词加强了表达效果,对于作者想要表达的那种乡愁的情感有十分强烈的体现。

在第三段中,作者又提到了母亲,这个时候他将这种愁比作是一座坟墓,生老病死是人生中的宿命,母亲去世之后,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就变成了一种永恒的思念,一种没有尽头的思念。这种思念与之前的想念是不同的,因为他再也见不到母亲。以前的怀念总还是有希望的,作者还可以回到祖国,回到家中,回到母亲的怀抱中,但是母亲去世之后,作者便再也没有希望见到母亲的面容,再也没有希望听到母亲的声音。正是那一座低矮冰冷的坟墓,让作者和母亲永远分开,这种距离是永恒的,是一种阴阳相隔生离死别的悲痛。隔着坟墓的距离比隔着千山万水的距离要远得多。在这个时候描述对母亲的思念时,他使用的叠词是“矮矮的”,通过这个叠词的运用,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悲痛的心情。他知道母亲也希望回到大陆,作者也希望将母亲的坟墓转回到大陆,但是最终没能成功,母亲去世之后,留给作者的一种乡愁,成了一座坟墓。作者的诗歌写到这里,读者也许会思考,人世间除了生离死别还有什么感情令人难过与感伤呢?作者在最后笔锋一转,将乡愁进行了升华,当时的“我”与大陆是分开的,这个时候的乡愁就上升成为了一种家国的思念,母亲去世了,但是母亲的含义却得到了升华,这不仅仅是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更是所有与大陆分隔开来的生活在台湾的人对大陆的思念以及对两岸统一的一种渴望和期盼。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母亲的一种思念,就是那一湾海峡,就阻隔了自己与大陆之间的联系,没有祖国母亲对每一个中国人的大爱就没有每个家庭的小爱,这其中的母爱不仅是针对每个人各自的母亲,还针对每个人共同的母亲,即祖国。作者在对母爱进行描述时说道:“鸟倦飞之后就有了落叶归根的愿望……浅浅的一层海水,虽然比纸都还要薄,但是就是跨不过去。”作者对祖国母亲的赞美不仅在这首诗歌中有所体现,在很多其他诗歌以及散文作品中也有表述。从诗歌的开头到结尾,作者对母爱的理解以及对乡愁的体会也得到了提升,从对自己母亲的怀念,上升成为对祖国母亲的想念。在最后一段中,作者同样使用了叠词“浅浅的”,表达了自己希望可以早日回到母亲怀抱中的一种愿望。正是这种永恒的母爱以及对母爱的体会和追求,才使得作者可以在创作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的一种强烈的思乡之情以及思母之情。

结语

余光中是我国台湾文坛上的一位代表人物,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以及散文家。他一生创作了很多作品,风格比较繁复,针对不同的写作背景往往会采用不同的写作风格来表现。在当前流传的很多作品中,都体现了作者的一种强烈的个人情感的表达。《乡愁》是余光中的一部代表作品,其中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一种思念。作者将乡愁具体化,在自己不同的人生阶段中乡愁都有不同的寓意,比如小时候的乡愁是一枚邮票,后来母亲去世之后,乡愁变成坟墓,再后来乡愁又转变成为海峡两岸之间的距离。余光中在创作《乡愁》时采用了比较温婉的写作手法,将乡愁这种朦胧的情感体现得十分细致。总之,这首诗歌在创作过程中一步步加深,一步步深入,使得作者的感情得到了十分细腻的描述,从距离的跨度到时间的跨度,这其中不仅是作者的人生变迁,也是作者情感的变化。语

参考文献

[1]杨帆.大爱轻言,大爱永恒――试析余光中乡愁诗中的爱国情怀[J].才智,2010(03).

[2]古远清.关于《台湾当代新诗史》撰写及余光中评价问题――回应台湾高的批评[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

[3]徐学.余光中“适度散文化”的诗歌理论与实践[A].2005海峡两岸台湾文学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

[4]章亚昕.漂泊的身世与超越的情怀――论台湾创世纪诗社的创作心态[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01).

[5]霍俊明.流年木马:母语乡愁・城市强权・历史除魅――关于叶维廉《雨的味道》的阅读札记[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

关于母爱的诗歌范文第3篇

说熟悉,那是因为诗人笔下的吟咏对象是常见的,所抒发的情感也是“人人心中皆有的”。此诗集以其中的一首诗《父亲,父亲》命名,诗集共分七辑。第一辑《父亲》除收录作为诗集名的《父亲,父亲》之外,还有一首《父亲》。显然,歌颂父爱是这部诗集的核心。自古以来,写父亲、赞美父爱的诗篇,尽管不及写母亲、赞美母爱的诗作,却也为数不少。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写父亲、赞美父爱的诗,往往又是与写母亲、赞美母爱结合在一起的。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便可找到不少歌咏父母之爱的诗篇和诗句。单独写父亲、赞美父爱的诗,在唐宋诗里也可找到一些,但为数不多;而在当代诗人的作品中单独写父亲、赞美父爱的诗则不少。无疑,写父亲、赞美父爱之诗作,在当今读者眼里、心中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然而,要咏之出新,又何其难也!

这本诗集中除吟咏父亲的诗作外,还有一些咏史诗、旅游诗。其中,咏史的对象,如儒家创始人孔子、唐代大诗人杜甫、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等,读者早在史籍中,在孔子、杜甫、元好问的著作中与之会晤,与之相识;有关山西、浙江、大江南北等名胜古迹的旅游诗所吟咏的对象,如“雁门关”、“平遥古城”、“金华”、“九寨天堂”等,读者或许也曾造访过,对其景致并不陌生。读这类诗,读者自然觉得似曾相识,颇多亲切感。

如果黄亚洲的诗集《父亲,父亲》仅仅给读者熟悉之感,那就谈不上佳著,也就很难给人艺术美的享受。我们说,《父亲,父亲》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给人熟悉感,而给人更深刻印象的则是其陌生化――

构思的陌生化。我们读《父亲,父亲》中的诗,无论是第一辑《父亲》中的写父亲、赞美父爱之诗,还是第二辑《生肖》中的《关于我的生肖》等诗,第三辑《生活,我为你如此感动》中的写爱情、友情的诗作,抑或是其它几辑中的咏史诗、旅游诗,都构思巧妙,与众不同。如《陶唐峪所思》一诗,首先,以“我可以想见”开篇,并通过“还可以想见”,“我甚至可以想见”等诗行分别统领下文,想象当年尧在溪边洗脚,思索如何决定将两个女儿嫁给舜,尧“是在把双脚抽出流水的那一瞬间/悟出山溪与时俱进的道理的”,并付诸实施,“于是他用方言大笑起来/他把自己,连同两个女儿/一齐交了出去”;继而,想象尧的两个女儿在几十年后“成了湘江的神”,“她们也是通过流水的方式走入了人心”;最后,则写“湖南那个地方是出领袖的”,这是事实,不需要过多想象的,但诗人“惟一不能想见的是/湖南出身的领袖们/在思考湘江之神及其伟大的父亲之时/抽着一根什么牌子的烟/以及那根烟/是怎么在一块歌唱着的鹅卵石上/揿熄的”。此诗,由“我可以想见”写到“我惟一不能想见的是”,对照强烈,并以作为父亲的“尧”、“流水的方式走入了人心”为贯穿全诗的红线,既有对父亲形象的拓展与升华,又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发人深思。如此构思,你能说给人的感觉不是陌生化的奇异吗?

细节的陌生化。细节在小说中是常见的,但这不等于在以抒感为主的诗歌中不需要,而恰恰相反,好诗往往是借助于陌生化的细节达到陌生化之诗境的。《父亲,父亲》中的诗,大都很善于运用细节,而且其细节给人的感觉也有别于其他诗人同类诗作。如开篇之作《父亲》,写出了诗人对父爱独自的感悟、对父亲平凡人生独有的解读,既具有人类情感之共性,更有诗人情感之个性,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关于母爱的诗歌范文第4篇

诗人赵恺对80后、90后新生的青年诗人来说是陌生的。而我知道是在八十年代初期诗歌复苏后疯狂的年代,他的一首叫《第五十七个黎明》的诗歌,当时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据朋友马铃薯兄弟介绍,赵恺的日常生活^得非常敦厚、实在,自信和宽厚。我从他的诗歌中读出了一个优秀诗人的境界,其作品无不充满历史感和文人情怀。特别是如今,当我重读《第五十七个黎明》时,依旧被感动,依旧感到优秀的诗歌所蕴含的难以抗拒的力量本身就是一种生命。这里我想说,诗人赵恺是值得我尊敬的。(雨田)

马铃薯兄弟(以下简称马):赵恺老师,您好。这些年我断断续续地对海峡两岸的诗人做过一些访谈,发表在浙江《江南诗》等刊物上。最近,我受托做一个关于您的专题,既是向为当代诗歌做出重要贡献的老一代诗人表达敬意,又可将您的诗歌成就向当下的年轻诗歌作者和读者做一次较为系统的呈现。接下访谈的工作后,我心底的记忆有被突然唤醒的感觉――在80年代初期,我就是您的读者了,那时我还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学生,那时您的《我爱》获奖,同时获奖的,还有另外两位江苏诗人:王辽生和朱红,我作为一名江苏人,曾深感荣耀。后来,我曾有机会向王辽生老师讨教,他还曾一字一句给我修改过习作……这些青春时期的美好记忆,一直在心底珍藏着。我不否认,此次听编者以“老诗人”尊称您时,我有些感到陌生的不适感,在我的心目中,您一直是充满激情、充满朝气的形象,和“老诗人”的“老”字似乎不搭边儿。但您毕竟又是属于从战乱、动荡年代走过来的一代人,是我们这个民族一段艰难曲折的历史的见证人。您出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童年历经苦难,留下深重的精神创伤。不知道可不可以这样说,对于普通人,这些经历或许只求淡忘,但对于一位艺术家、一位诗人,这些经历在伤害着经历者的同时,也在以某种曲折的方式,提供着激励和滋养;诗人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对抗着命运的磨折。这个访谈的第一个问题,想请您简单回顾一下,战乱年代,您的家庭所经历的变故,您个人艰难成长的轨迹,您是怎么从那种苦难、艰困的生活中顽强生存下来的?

赵恺(以下简称赵): 能够用语言表述的苦难不是真正的苦难。如影随形、肩相接:苦难是我的终生死敌。

苦难不是财富。如果一定把它说成财富,我拒绝这种财富。

一旦苦难来犯,则不能畏惧,不能懦弱,不能回避。回应苦难的唯一方式:抗争。打倒,站起;再打到,再站起:为了尊严。

马:有记载,您1950年即开始发表作品,算起来,那时候您才十二三岁,这个年岁不仅写作而且开始发表习作,可以称为早慧的文学少年了。您最早发表的是一篇什么类型的作品?发表在何处呢?

赵:在重庆明德小学读二年级的时候,我参加了一次本应三年级以上学生才能参加的全校作文比赛。我参赛的题目是《写给妈妈的一封信》,居然获奖。奖品是一支铅笔和一个铅笔刨子。举着奖品一路欢呼回家,一头扑进妈妈怀里。那篇作文可视为此生最初的写作。发表文字――不可把任何文字都称为作品,作品是品质,它庄严甚至神圣――是在1950年夏天,从南京五台山小学毕业等候第四中学发榜。当时家住新街口一侧的沈举人巷3号,位于《新华日报》后门边。少不更事,竟然把一篇姑妄叫做散文的文字寄给《新华日报》。有一天,我正在地上打玻璃弹子,从院外来了两个人,他们问:“你们院里有个赵恺吗?”,打弹子的同伴指着我说:“就是他。”话没落地,来人说:“真调皮。”原来,他们是《新华日报》的编辑,来为寻找作者:我的文字发表了。写的什么,现在全忘了。那年,12岁。

马:促使对您走上文学道路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在您从事文学写作的历程中,有那些人或哪些作品曾对您产生了重要影响?

赵:命运剥夺尊严便创造尊严。一切尊严都必须也只能以创造体现,于是我就写作。

许多经典作家北斗星座一般启示、震撼、引导着我。具有命运意义的是雨果和他的《悲惨世界》:冉・阿让就是我。事过多年还了夙愿:麦加朝圣一般去了巴黎,久久,久久,我的手掌紧贴在雨果的墓碑上。

马:《我爱》是80年代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品,是您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您对这首诗的看重也是很明显的,您后来出版的一本诗集,就以此为书名。这首诗的出现,和那个年代的社会心理和时代需求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它发出了那个年代人们心底的真实的声音,呼应了时代对文学提出的要求,它兼具反思和疗伤的双重意义,是一首痛定思痛兼放眼未来的作品,在帮助人们冲出迷惘、重塑信念的过程中发挥了诗歌激荡人心、温暖人心的作用。请您具体第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以及写作、发表的过程。

赵:《我爱》即我,它是我半生的血和泪,血泪是没有经验的。

马:继《我爱》之后,您的另一首重要作品《第五十七个黎明》出现在诗坛,立即引起了关注和广泛的好评。这首诗以叙事的结构,书写普通劳动者的平常生活,既表现主人公生活的艰辛,又表现她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感情醇厚,节奏张弛有致,读之朗朗上口。这首诗延续了《我爱》的真挚、浓情的特点,但在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方面,这首诗显然更接地气,更透出生活的况味。这种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闪光点、从平凡中发掘诗意的写法及达到的圆熟度,令人耳目一新。这首诗的写作机缘是什么?请您对这首诗的构思与写作的经过作一介绍。

赵:1980年11月,我去《诗刊》工作并等待《诗刊》次年的进京户口指标。当时《诗刊》没有自己的家,租用朝阳绿化队的房子,地点在遥远的大郊区小关。一个燕山飞雪大如席的傍晚,在公交站台看见穿梭如织的行人中,有一辆母亲推着急急赶路的婴儿车。人和车覆盖着厚厚的积雪,状如一座行进的雪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它还要在风雪中奔走多久才能到家呢?婴儿车仿佛从心上碾过,我热血激涌,神魂两痛。自那,行止梦醒都是婴儿车者,约十天。把那位母亲构想为纺织女工是因为我熟悉纺织厂。非常熟悉。成竹在胸,便切身体验。对于文学,不是采风,是体验;不是汗水是血泪;不是甘苦是生死。没有火之焚,水之淬,砧之锻打敲击,何来干将莫邪剑?我骑着一辆自行车从小关赶到使馆区。之后,一条街一条街走,一个国家一个国家走,再之后,沿着长安街自东往西,东单,西单,一步一步往诗的终点天安门前进。发现难,表现更难。写作写作,作品是得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呀。摩顶放踵、焚膏继晷者十日。稿成,如鸟之破壳,如蝉之蜕壳,如蛇之更皮。我和我的诗一道累病了。

马:爱是您写作的主题,“母爱”是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您写母爱的诗作,具有特别的感染力。《母亲》这首诗里写道:“白昼和黑夜/ 使时间绵延不息 /无所在 无所不在 母亲/是永恒的谜 …… ”这首诗中咏唱的母亲,不仅符合普遍意义上的母亲的特质,不仅是一种对博大的母爱的赞美,结合您的人生经历,更能读到其中包含的怀念和疼痛感。爱有时候可以是浅吟低唱,但有时候却也可以是泣血的呼喊。这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在您所属的一代经历过磨难的诗人的作品中,“爱”会成为一个鲜明的符号。经历过爱被剥夺、爱缺失、爱有罪的非人时代,当时代逐步进入正常的轨迹后,在人性的复苏过程中,爱是疗伤,爱也是重新建立和世界的关系的一种方式。这么理解您作品中所表达的“爱”的主题,不知对么?您怎么理解您及您那一代诗人对吟咏爱的执着?

赵:爱是权利但不是专利,它属于一切生命。一己之爱,家庭之爱,故乡之爱,国家之爱,祖国之爱,人类之爱:有层次,是攀登。而引领和照耀在这一切之上的,是母爱。母爱是爱的制高点。母爱有神性。神的具象是母亲。“国家”区别于“祖国”。“国家”是权力,“祖国”是命运。对国家可以转身,对祖国,只能面对。

爱,才被爱。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一样,爱是古典人文力学定律。以色列第四位总理梅厄是一位母亲。本是苏联人,因为犹太血统流亡到美国并取得国籍。以色列复国,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以色列。对于“祖国”,梅厄的回答是:“不是身份认同,而是命运托付。哪里热爱我并被我热爱,哪里就是祖国。”

塔尖啊请敬畏塔基,一切巍峨崇高,都或是承载或是倾颓在大地的肩头上。

背叛能让石头流泪:

大地,母亲。

马:您是一位对现实十分敏感的诗人,您长于从现实中撷取灵感,并酿造成诗,很多现实题材,经您的点化后,就具有了特殊的感染力。比如汶川地震灾难发生后,无数诗人写下无数的诗篇。您的《哭墙》在此类作品中显得十分醒目。那种对罹难同胞的大爱,那种对“生命美丽如玉”的发自肺腑的珍惜与敬重,对逝者的悲怆追思,都很容易唤起读者心中同样的情感。从具体的生活现实的启发到完成一首诗的创作这个过程中,您是如何提炼、过滤、升华的?您如何规避简单、直接抒情对写作者的诱惑?

赵:起点是对题材的敬畏。把一切题材视作宗教,虔敬地从中领悟神性。天堂和地狱只隔一个门槛:领悟。静止在领悟中流动,污秽在领悟中纯净,平易在领悟中升华:美在领悟中复活。有得忌轻出,微瑕须细评:创造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如同妈妈教导孩子不可拿取别人的东西一样,作家必须把对别人的发现统统砍掉!舍出身家性命去拥有独特。独特性拥有惊奇感。惊奇感:魅力。

马:您认为,对于一个诗人来说,要写出一首好诗,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您如何看待想象力之于诗歌写作的意义?

赵:好诗是作者综合实力的体现。喻以剑:人格力量是剑柄,想象力是剑尖。想象力存则创造存,想象力忘则创造亡。当然,这个想象是指原创想象。

马:您曾写作过一批我姑称之为“主旋律”题材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中包括长诗《》《黑雪》等。一般来说,这类题材的写作是高难度的,难在如何处理好“主旋律”和个人创造及诗意之间的关系。请您谈谈,您创作这类作品的契机是什么?请以这两首代表作为例。创作这类题材比较重大的作品,和创作一般的抒情诗作品,在创作的心理状态上有什么异同呢?

赵:“主旋律”何罪?

无论古今,遑论中外,任何时代的文学艺术都有自己的“主旋律”。主旋律,交响乐的第一主题。在中国,在当下,庸俗、功利、偏狭了“主旋律”,权力有意无意地误读、扭曲、异化了“主旋律”。悲哀的悖论。佛说,一切存在皆有灵性。平庸在雕塑上看出石头,天才在石头上看出雕塑。从石头里开掘出灵性来:主旋律超越意识形态,是美的舍利子。

马:对于新诗百年,请说说您的看法好吗?

赵:中国诗歌的灵魂:诗言志。对应“古典诗歌”,“新诗”在中国诗歌的灵魂部位没能“新”,也不可能“新”。

那么新在哪里?在口语滥觞?在形式散漫?在格律消亡?作为诗的祖国,新诗,尤其当下的新诗,当警惕丧魂失魄。何为丧魂?民族正气,国家骨气,人类大气的萎缩沉沦。没有自己的《长恨歌》,《卖炭翁》,《蜀道难》;没有自己的《塞上曲》,《满江红》,《正气歌》。没有史诗。没有一首第二国歌一般的俯仰天地、长啸血泪的《大江东去》。一己悲欢,杯水炎凉,肱股之痒,指尖之痛:良知和勇气水土流失,当今,中国新诗的手指没有把握在时代的主动脉上。知耻者勇。诗歌不知或知之不深,知之不切。当然,有挟泰山以超北海者在。于是标榜叛逆,于是自诩先锋,于是炫耀现代。

新诗当敬畏创新。一个瑕疵凸显的原创胜过九十九个无可挑剔的复制。创造是艺术品,制造是工艺品。新不难,新得高贵难。更何况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需要创新:太阳照耀需要创新吗?江河奔流需要创新吗?母亲生孩子需要创新吗?玉米结头需要创新吗?文学的价值在于它对文学本身贡献了什么。诗歌招魂。尼采说,上帝死了。我说,诗歌是上帝的声音,声音死了。

何为失魄?泥沙俱下,投鞭断流,中国诗歌流失着中国文化的DNA。遗传基因是什么?就艺术层次言,是汉诗特有的“韵律和格律”。新诗自由体。试问时间,自由体自由了吗?哪持忠庖逅邓未适翘剖的自由体,元曲是宋词的自由体。自由,却不轻慢放纵。它们自由得不自由。须深谙“诗歌是戴着枷锁的舞蹈”。须深谙“一切无限都有限”。它们创造自己的韵律和格律,传承并发展中国诗歌的品质与尊严。离弦之箭易脱靶,出鞘之剑谨杀伤。不自由难,自由更难。上帝的声音死了,我们拯救声音。诗人燃烧灵魂,实施以爱救赎。

马:您怎样理解“诗歌时代”?

赵:对于文学,物质时代不是诗歌时代。诗是自由,自由是爱。歌哭之爱,血肉之爱,生死之爱。诗歌藐视枷锁,枷锁是囚歌。再高贵的宠物还是宠物,再美丽的囚歌还是囚歌。物质把爱逼向悬崖。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诗萎缩在爱的萎缩里。战士坚持阵地,诗人坚持回忆与憧憬。在回忆与憧憬之间,缺失现实。歌哭现实,血肉现实,生死现实。于是伪诗人和伪诗如过江之鲫。他们在做四件事:或杯水风波,或顾影自怜,或不知所云,或不齿所或。

伪诗使诗蒙辱。英国人说,他们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诗与非诗之间,诗国当作何选择?

马:如果请您精选自己的十首诗歌作品,除了《我爱》《第五十七个黎明》之外,还会有哪些作品可能入围?

赵:我珍惜我的每一个字,因为它们都是从血肉深处抠出来的。当然,这是敝帚自珍。如果提出一篇偏爱,那就是《大撞击》。置身高新科技时代的文学,欠缺让高新科技进入文学的观念和能力。因而原本应该是全方位覆盖的文学只能触摸到人类认知的半径。这是文学的滞后乃至耻辱。《大撞击》试图让科学进入诗歌。当然,只是试图,也只能试图。现代诗歌试图现代。试图才是先锋。

马:您一直保持着对生活和创作的丰沛的激情,这其中的秘诀是什么?您写作的动力来自于哪里?一个相关的问题是,您认为诗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么?您为什么而写作?是出于热爱、使命感,与生俱来的天性使然,还是出于书写的习惯?

赵:不是习惯,不是使命,甚至不是热爱。对于我,写作等同乃至超越生命。

马:请谈谈您近期的写作情况。

关于母爱的诗歌范文第5篇

漫画课上,选好一个主题后,可以在课堂让学生临时进行即兴正反表演。一般可以先进行正面即兴表演,然后老师用批评的语言来个过渡承接,师生互动进行反面即兴表演。

这节课,我先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母爱(饿的时候,母爱是妈妈做的饭菜;冷的时候,母爱是棉袄;失败的时候,母爱是鼓励……),这里可以先表演,再让学生进行这节课的第二个环节:怎样感恩。下面是课堂部分实例:

师:母爱多伟大!你若体会到这份母爱的温暖,肯定会想到以后怎样感恩。你们怎样行动?

生甲:我长大了要给妈妈烧很多好吃的菜!

生乙:我今天回家就送一束鲜花,说“妈妈,祝你快乐!”

生丙:今天回家就给妈妈一个吻,再给妈妈一个拥抱。

生丁:今天回家给下班的妈妈倒一杯茶,晚上给妈妈捶捶背。

……(可以表演)

师:好,真是孝顺懂事的孩子!但也有这样的不孝之子,他不在我们这里,在……

生:在哪?

在表演《母爱》时,我预先把第一格内容画一部分在黑板上,只是踢出来的脚和鞋没画,这是留下悬念:老师指出不孝子孙在哪时,老师手指下面寻找时,嘴里念叨:“在哪?在……在……原来在这个小屋里!”手指立马转移到黑板上第一格的小屋子。然后老师说:“你们都是孝顺的孩子!我来演这个不孝子孙。”

师:我来学学他。谁来演他的母亲?

找一学生演母亲。(在学生的不经意中表演韦秋菊的漫画作品《母爱》。见图)当老师表演到“儿子”踹母亲并呵斥“滚”时,老师有意让自己脚上的鞋飞出去。此时,学生大笑起来。等学生静下来后,老师继续让学生想:“儿子这样不孝,鞋子飞了。母亲呢?你们说,他母亲是怎样做的?”学生:“他妈妈把他的鞋子拣给了他。”找生继续表演。接着,老师完善第一格内容,再画出第二格内容。学生看后彻底安静了,没了笑容。老师此时只说了一句:“看了第一格,我们很好笑,当看到第二格时,我们还笑得出来吗?这幅画,让我们从这位老母亲身上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接着出示作品《母爱》。学生在笑后,心酸,震撼,也在作品的欣赏中受到了教育。

最后老师总结,并出示以往学生创作的关于母爱或父爱主题的作品解读,然后布置创作今日话题的漫画作品,且号召同学们回家就行动,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最后又在毛阿敏《烛光里的妈妈》的歌声中下课。

母爱 韦秋菊

(注:课后,学生创作了很多作品,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爱。)

关于母爱的诗歌范文第6篇

母亲节晚会主持词(1)

母亲节,让我们充满了朝气,充满了热情,让我们一起踏着春的脚步,和着浪的旋律,请一起来欣赏由一(5)班为我们浓情奉献舞蹈《踏浪》。请同学们鼓掌欢迎。

谢谢美丽可爱的一(5)班舞蹈组的同学们,把优美的肢体语言呈现给大家,同时也表达对老师们和妈妈们节日的祝福。

妈妈的歌声,激荡我们童年;妈妈的笑容,陪伴我们成长,接下来请欣赏邓苗苗为我们带来深情独唱《小背篓》,掌声有请。

美妙的歌声,真是天籁之音。希望借春风捎去,我们对老师们和妈妈们真诚的祝愿。今天的舞台上,同学真是多才多艺,下面由四(1)班闪亮登场,激情演绎打击乐,非州鼓,让我们用最热情的掌声欢迎他们。

让我们合着这美妙的音符跳起来,让我们伴着欢快的旋律舞起来,祝老师们永远青春永驻!祝妈妈们永远快乐开心!

结束语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今天我们的演出活动也网要到此结束了。短短几分钟的节目,都是同学们真情的流露,表达了我们在特殊节日里献给老师们一份深深的祝福和送给妈妈们一份浓浓的爱意。精彩是发自内心的爱,精彩是活动与脸颊的笑,精彩自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最后,我再一次提议伸出我们大家最热情的双手,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我们最敬爱的老师们和最亲爱的妈妈们。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

母亲节晚会主持词(2)

五月,是让人感恩的季节,也是伟大的母亲节,当康乃馨的暗香流转时,在在也提醒人们不要忘却母亲的辛劳。母亲节即将到来了,下面是关于母亲节的活动主持词,欢迎阅读借鉴。

(男):亲爱的同学们。

(女):敬爱的老师们。

(合):大家好!很高兴我们能相聚在一起,度过这难忘的时光。

(男):母亲,每当听到这个温暖的字眼,一种感恩之情便会从我们的心底油然而升。母亲,是个伟大的名字。

(女):世界上有一种爱,任你肆意的去索取,却从不需要报答,这种爱叫母爱,这个人叫母亲。我们常常把母亲比作浩浩长空中的明月,它把光芒无私地播洒向人间。

(男):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四(4)中队准备在这里举行感恩母亲节主题活动。

(女):现在,我们郑重宣布:感恩母亲节活动

(合):正式开始!

(女):感恩,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祝福,让我们用心欣赏#等同学带来的诗朗诵表演《写信》,从中感受母亲那份爱的真谛吧。

[诗朗诵《写信》(表演者:#等同学)]

(男):一株幼苗因为对一滴春雨的感恩,所以它拥有了自己绚烂的花朵;一个孩子因为对一位母亲的感恩,所以他拥有了自己美好的人生;一首乐曲因为对一段生活的感恩,所以它拥有了自己动人的旋律。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静静欣赏#同学为我们带来的独唱表演《母亲》。大家掌声欢迎!

[独唱《母亲》(表演者:#同学)]

(女):我们无时无刻不被母爱所包围和滋润,我们的成长每分每秒都闪烁着母爱璀璨而温馨的光芒。看了下面刘培森等同学表演的小品《妈妈,您辛苦了》,我们是否还会认为享受这一切是理所当然呢?

[小品《妈妈,您辛苦了》(表演者:#等同学)]

(男):感恩,能使一颗心成为一泓清泉,荡漾出甜美而芬芳的幸福;感恩,能使一颗心成为一片原野,拥有春华秋实的精彩。欢迎#等同学上台,为我们用手语描绘出感恩之情最生动的画面。

[手语表演《感恩的心》(表演者:#等同学)]

(女):其实,母爱不需要甜言蜜语,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包含着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下面将带来的是#同学的诗歌朗诵《永恒的妈妈》,大家掌声欢迎!

[诗歌朗诵《永恒的妈妈》(表演者:#同学)]

(男):看了上面各位同学的表演,你是否深受感悟?那么,当母亲劳累了一天回到家,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又该怎样做呢?请欣赏#姐妹俩为我们表演的节目《我的好妈妈》,它将告诉我们具体的答案。

[歌表演《我的好妈妈》(表演者:#同学)]

(女):时间过得真快,让我们在集体大合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中,结束今天的主题活动吧。

[集体大合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表演者:全体学生)]

(男):母亲就像一片云,放弃高高在上,化为一滴滴小雨飘落人间。

(女):母亲就像一条河,放弃奔流到海,化为一股股甘泉流入麦田。

(男):母亲,我们愿用自己的一生来爱您 !

(女):母亲,我们愿编一个五彩的花环送给您

(男):四(4)中队 感恩母亲节主题活动到此结束。愿母亲的心情像花儿一样永远快乐绽放。

(女):,愿母亲的笑脸象花儿一样永远容发漂亮。

(男):祝年轻的母亲永远青春靓丽!

(女):祝年迈的母亲永远健康快乐!

关于母爱的诗歌范文第7篇

1、 多方面认识母亲,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进行情感熏陶与爱心培育.

2、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及其内涵;

3、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

活动重点:

1、多方面认识母亲,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2、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活动难点:

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及其内涵。

活动准备:

生:

1、第一组的学生每人寻找一首诗以表现母爱为主题的诗词成语及格言等。

2、第二组的学生搜集整理新闻媒体报道的或自己听说到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3、第三组寻找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有关介绍或图片。

4、第四组搜集与母亲有关的歌曲并能演唱。

5、 为母亲准备一份自己亲手做得礼物。

师:

1、布置学生分组搜集有关母爱的歌曲•图片、故事等资料.

2、恰当布置教室,把有关的表现母爱题材的图片,学生写的诗歌挑好的作品张贴在墙上,制造氛围。

3、联系参与活动的家长。

4、准备发给学生的奖品。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能领会课文中关于母爱等的文章,加上他们数十年的生活经验,只要他们能按要求去认真搜集相关资料,并加以体会,在指导、感悟、交流中体会母爱及其内涵。

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四个环节,让学生一步步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在作业以“母爱”为话题的写作中达到高潮。

活动要求:

1、调查采访的内容具体、生动、感人,能真实地反映母亲的生活与内心世界。

2、语言的表述流畅,口齿清晰,声音宏亮,语调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3、选取的展示成果力求与本次活动歌颂母亲的主题完全吻合。

4、小组成员参与意识强,合作融洽,能及时补充,发挥群体作用。

活动时间:两课时

活动过程:

1、 创设情境 导入活动:

(师):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近一段时间我们进行了了解妈妈的活动,今天我们就把感受到的爱说出来,把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把对妈妈爱的行动表现出来。齐唱歌曲《妈妈的吻》。(设计意图:用名人名言和歌曲导入既简洁明了,又可以营造一种浓浓的亲情感,将学生迅速带入情境。)

2、展示资料 话说母爱

a.第一组的学生把准备的诗词•成语•格言贴在后黑板上,播放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学生依次朗读自己抄写的诗词•成语•格言。背诵贴在黑板上的诗词,(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歌曲、文学作品中感受母爱。)

教师可作如下补充:(课件补充)

儿行千里母担忧。

养儿方知父母恩。

天地宽大,父母恩大。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b.第二组的学生上台介绍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设计意图:启发学生从小事中领会爱就在身边。)

c.第三组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资料。教师补充“班羚飞渡”的故事,老鹰折翅训小鹰的故事。(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母爱广泛存在于动物世界。)

d.第四组把自己搜集到的与母亲有关的歌曲演唱出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歌曲声中进一步体悟母爱,产生情感共鸣。

3、交流感悟,尽谈母爱。

a.请四小组组一位同学讲一讲,母亲在抚养自己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及她的希望和要求(选择家庭较困难的同学)。

b.请两、三位同学叙说上周给母亲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自愿上台的学生),有什么收获,妈妈有什么表现。

c. 请几位同学谈谈自己对母爱的思考与认识(有真情实感)。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评价能力和理性思考能力。)

4、聆听教诲 感谢母恩

a.请家长妈妈代表发言,并对我们提出要求和发出爱妈妈的倡议。

b.请十位同学给今天到场的自己的妈妈献上礼物,并大声说一句:妈妈我爱你。

(设计意图:以这个活动消除两代人之间的隔膜、增进母子(女)感情,并且带动感染其他同学。)

5.总结活动 祝福母亲

师:也许,我们的母亲没有领袖的丰功伟绩,没有明星的光彩夺目,没有科学家的渊识博学,没有英雄的豪言壮语,没有文学家的鸿篇巨著。但母爱如天大,同时又小得只能住在我们的心里,母爱是可以撑天的支柱,也是我们想拥抱的温暖。我们永远爱着您——妈妈。所以,我们要孝顺父母,希望同学们有一颗孝敬和感恩的心,将来要有所作为,来报答母亲,让她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永远幸福(播放歌曲《母亲》)

6、放飞情感 抒写母爱

写一篇以“母爱” 为话题的话题作文,400字以上。结合母亲对自己的关爱与教育,写出自己最想表达的心声。

教学反思:

本次综合性活动课基本完成了活动设想,实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成为本次课题研究中课堂教学方面相对典型的课例。

从这次活动中我感受到以下几点:

a、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举办学生想讲、愿意讲、能讲的内容。具体话题可征求学生的意见。并不一定要按照教材上的要求来上。

b、活动课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完全放手由学生去组织。

c、教师应该参与其中,与学生融为一体。

通过本次活动课我也收获了以下几个方面:

a通过成果展示的形式进行小组交流,既锻炼了交流者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训练了收听者的听话能力、分析能力。活动过程中的句式仿写练习及课后的作文训练,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b形式多样的展示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多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小组合作意识得到了加强,为了在展示中获胜,小组成员间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积极搜集整理资料,提供相关信息,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c.学生的思想在活动中得到了健康成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与家长的距离越来越远,宁可在网络中找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来倾诉心中的烦恼、分享生活的乐趣,也不愿与父母多说一句话。通过这次活动,多数学生一改有话不愿和家长说,有事不愿与父母谈的习惯,对母亲的生活状态、精神需求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在调查采访中,近距离的与母亲接触,理解了母亲的艰辛,精神上受到了一次彻底地洗礼,本次活动使学生摒弃了对母亲的厌恶与反感,消除了对母亲的误解与偏见,促进了与母亲的交流与沟通,激发了对母亲的理解与热爱,在孩子与母亲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心灵之桥。学生纷纷表示今后要以实际行动来回报母亲的深情。

关于母爱的诗歌范文第8篇

【一】

活动目的

为延续往届学工助理的优秀活动,提倡广大学生学会感恩,感谢父亲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表达父爱的平台,把自己想对爸爸说的话大声说出来。在这父亲节来临之际机电工程系学工助理特举办“感恩六月·感谢父亲”感言展出活动,让爱不断的流传下去。

活动口号

以真心,拿真情,用行动说感谢!

活动时间

2016年6月16日

活动地点

临湖轩侧门

活动形式

展出对父亲的爱及转寄感恩的心

活动流程

1、签名表达父爱

2、把自己想对父亲说的话留下宣传板上,并附上本人的姓名和父亲现在的地址。

3、将真情传递给你的父亲。

经费预算:预计费用合计:120元

前期准备工作

1、通过拉赞助的方式拉出横幅,内容为“爸爸,你辛苦了!谢谢您!”。以备签名使用。

2、做好宣传板子,留出贴便利贴的位置,准备两块板子,以防差地方贴。

3、购买好所需用品,如签字笔、明信片等。

【二】

一、活动背景

也许父亲的深沉是无言,每年的父亲节都没有母亲节那般隆重,但每当想起父亲那鬓角的白发,脸上的皱纹,大山般的父亲给我们的应该不只是背影。 。 。有人说, 父爱如山, 有人说, 父爱似海, 但又有多少爱曾经对父亲说出来。 。 。

二、活动主题

爸爸,我想对您说。 。 。

三、活动目的

在父亲节来临之际,以校园活动的形式增进父亲与孩子的感情,通过简单的 行为让同学们学会珍惜、感恩、回馈父母的关爱。让同学们在无忧无虑的生活中 思考谁是我最应该去关爱的人,懂得父亲节的含义,明白爱的沉静与伟大,做一 个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人!

四、活动时间

XX年6月11日至6月21日

五、活动对象

XXX大学商贸学院全体学生

六、活动内容

1、开展主题班会

以“爸爸,我想对您说”为题开展一次主题班会,跟大家一起分享你和 爸爸的故事,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些年的记忆,多一些温暖,多一些甜蜜,学 会感恩,懂得感恩。

2、诗歌朗诵及歌曲演唱晚会

3、主题征文:关于成长,关于父爱

(如果说母爱是一种呵护,那么父爱就是一种依靠。如果说母爱是一种 唠叨,那么父爱就是一种沉默。当我们遭遇挫折、遭遇困难的时候,当我们 哭喊着叫妈妈的时候,父爱就以它宽厚的胸膛为我们挡风遮雨,为我们披荆 斩棘开拓前进的道路。所以,父爱和母爱一样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最伟 大的力量· · · · )

朋友们,拿起你们的笔,涌动你们的感思,用你们的心为父亲们谱写一 篇篇真诚的文章吧· · · · · 讴歌沉甸甸的父爱,讲述对父亲的思念与感激之情。

请你以父爱为基调,父亲节为背景写一篇有关父亲的原创文章。文章体 裁及字数均不受限制,不过我们希望朋友们认真对待本次活动。因为它是献 给父亲节的礼物。

4、父亲节感恩贺卡设计大赛

自己动手制作贺卡表达对父亲节日的祝福对父亲养育自己的感激之情。 要求由自己亲手制作,有新意,感情真挚!

5、实践活动

“爸爸,我爱你”三个一行动:为爸爸捶捶背、倒一杯水、说一句“爸 爸辛苦了” 。从小事入手,体会孝道。

七、活动相关安排

前期准备

6月4—5日 确定活动方案及相关活动的组织安排,联系其他学院协调好相 关的工作;联系活动的评委老师,寻求活动经费的支持。

6月6—7日 着手宣传工作,由宣传部负责画宣传板、设计宣传海报,召开 “父亲节班长动员大会”向各班宣传此次活动,鼓励大家积极参加。

中期工作

6月8—9日 要求各班开展“爸爸,我想对您说”的主题班会,号召同学们 踊跃报名参加各项活动;着手各项活动的报名工作。

6月10日 晚,由文艺部负责,在荷香园五楼举办关于父爱、母爱的诗歌朗 诵及歌曲演唱晚会,加大此次活动的影响力。

6月11日—13日 整理各学院的征文稿件和感恩贺卡。

6月14—15日 由学生会代表组织初评,评委老师终审来稿和感恩贺卡,评 出优秀文章和优秀贺卡。

后期工作

6月16日 公布评比结果及颁发奖项

6月21日 父亲节当天开展实践活动,鼓励有父亲在身边的同学为爸爸捶捶 背、倒一杯水、说一句“爸爸辛苦了” ,为父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鼓励父 亲不在身边的同学发一条短信,打一个电话,关心一下远在他方的父亲,送去一 丝丝的温暖。

八、奖项设置

各活动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若干。

九、经费预算

宣传海报:2*10=20元

各项活动奖品及荣誉证书:150元

资料打印:1*200=20元

其他费用(宣传板、纸张、画笔等) :15元

共计:205元

十、活动意义

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给予了我们物质的保障和精神的抚慰,而我们子女 唯一能做的就是:节日里,给父母送上一句真挚的问候;假日里,多在父母身 边陪陪;平日里,多打几次电话回家,和父母聊聊关于“钱”之外的其他事情; 在学校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回报他们……通过此次活动希望大家学会感恩, 懂得感恩,6月21日父亲节,给大家一个与父亲沟通的机会,说出你的爱,说 出你的感激,说一句“爸爸,您辛苦了” 。

关于母爱的诗歌范文第9篇

课后笔者对学生们进行了咨询,发现学生们对多媒体教学的反响没有笔者想象中的好。给他们的印象中,所谓多媒体教学,不是PPT中几张图片几行文字一闪而过,就是一段网络视频,或是一段音乐,都是用来“娱乐”课堂的,而实际学不到什么。这个调查结果使笔者大吃一惊。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语文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能调动学生多种感知器官参与学习,手、脑、眼、耳并用,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思想,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各种能力。而老师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让多媒体教学不在“娱乐”课堂,而是真真正正的发挥出它的现代教学优势,让学生们既能感受到不再枯燥的课堂,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下面以高中语文课程的内容为例,笔者选择几篇课文,来谈谈关于多媒体教学的设想。

第一课:《荷塘月色》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散文,语言优美,情景交融,值得我们反复阅读、鉴赏。而它的教学目标有三层,第一,认知目标:整体认知月下荷塘的环境特征和景物构成,认识《荷塘月色》的圆形的文本结构。第二,能力目标:学习《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的语言表达,掌握融情于景、动静结合、通感等表现手法。第三,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及其背后的深层内涵。笔者认为,这三层教学目标里,用传统教学里的“一支粉笔”可以很好的引领学生了解文章的文本结构,用传统教学里的“一张嘴”可以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及社会背景,这样学生也能很好的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背后的深层内涵。但是,通篇文章的美感在哪里?作者笔下最为精彩的荷塘月色,对于我们北方的学生来说从来没有亲眼见过荷塘,他们印象中的荷塘也只是几朵荷花而已。这种言传的说教过于枯燥无味,哪里比得上亲眼所见大片荷塘产生的美感呢?所以笔者从网上下载了荷塘里春夏秋冬时不同的景致,结合图片对荷花的生长习性也给学生进行了介绍。还有结合学生们以前学习过的诗歌,如杨万里的《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还有李亚如的《采莲曲》: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三五小船撑将去,歌声嘹亮赋采莲。对这些诗歌也进行了温习,在图片美景的感染以及古典诗歌的熏陶下,这时候,让学生们再来理解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自然是容易的多了。这样,学生既看到了美景,重温了古典诗歌,也学到了教学目标上所要求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美,激发了他们的想象,这是最为重要的!

第二课: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的教学目标:第一,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第二,学会写景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在老师的讲解过程中,第二个教学目标,学会写景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容易,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并不是通过一首诗就能简单了解的。笔者建议,给学生播放一段《唐之韵》中关于杜甫的讲解视频。《唐之韵》中有诗人当时的社会现状,也有少年杜甫一直到老年杜甫的人生经历和由于人生经历所产生的诗风变化。这样,当观看完这段视频,学生所了解到的是整个当时社会现状以及杜甫整个人生经历,这时,再结合这首诗特定的环境背景,就能很好的了解这位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这首《登高》:那一天,诗人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也了解了诗人为何在整首诗中营造了这么孤苦无依,老病孤愁的悲哀。通过《唐之韵》视频的播放,让学生对杜甫了解的更彻底更全面,也让学生知道沉郁顿挫并不是杜甫唯一的写作风格,如《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当杜甫生活稍微安定之时,他也有较为愉悦闲适的作品!这样,学生的知识面也就随之扩大了,教师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第三课:《合欢树》,或《浪淘沙 赤壁怀古》丶《声声慢》

《合欢树》是史铁生关于母爱的一篇文章。文章思绪飞扬,笔致平淡隽永,构思平朴自然,学生从文章种种细节描写中发现了史铁生母亲对自己孩子殷切的期望和拳拳的爱心。接着在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回忆起了自己的母亲对自己关心的细节时,相信学生已经深刻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这时,笔者不失时机的用多媒体播放了《烛光中的妈妈》和《绿叶对根的情意》两首歌曲,在深情的歌声中,学生的感情会进一步得到熏陶和升华,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提升。

《浪淘沙 赤壁怀古》和《声声慢》分别是宋词中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代表词,在笔者给学生讲解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的特点后,用多媒体播放《浪淘沙 赤壁怀古》和《声声慢》的朗诵,相信学生们能从雄浑豪放的男声朗诵和委婉凄清的女生朗诵中具体感知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

以上笔者所选取的三课教学内容,分别侧重应用了多媒体教学中的图画、视频和音乐,但多媒体并没有占据课堂的主导,而是积极发挥了人的因素。为教师要先把握住自己在课堂的主导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切忌完全被多媒体牵着走,要在多媒体播放中不时进行精到的讲解和点评,让学生在津津有味中做到恍然大悟。这样,学生既在课堂上学到了知识,扩大了知识面,又有了文学美的享受,同时多媒体教学也发挥了它的最大功效!

关于母爱的诗歌范文第10篇

我知道,在缺乏作者生平背景知识以及有关诗歌的专业素养的前提下妄评大家之作是不理智的。可我。仍愿意以膜拜的姿势,细品那流转于纸页间的佳酿,然后写下幸福的文字。

有这样一本诗集,它以母爱为信仰赞颂,以探索为目的低吟,以花朵的色彩来描绘,以长笛的乐音来相和;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真正将生育自己的世界热爱,歌唱勇敢。歌唱真爱,歌唱那份天地混沌初开的悸动与美好;有这样一种语言。它源于心底的天籁之声。集天地间的灵气,甫读出口便能叩响人们的心弦;有这样一位读者。时隔百年,跨越国界与种族,再次把这本人性的圣书,放在心尖瞻仰。

早在读《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时,便知道泰戈尔不凡,无关于他的殊荣与头衔。一个人活于世,若能随意从万物中获取灵感,信手将自己心底深处的感情倾注于其中,除了他对自然生命无比深厚的爱,我不作他想。如同人们评价:他的诗歌是送给神的礼物,他本身是神的求婚者。他一直以一种贴近生活的姿势,将世人眼中的平凡叙述辗转成最美丽的文字。他的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卷,我仿若能看到遥远圣殿里苏普里雅执著的双眼,我仿若见证了长街小巷中优婆鞠多与那一场动人的邂逅,我仿若听到战争中号角的吹响,我仿若亲见新娘拾起长笛的倩影。我甚至可以想象到百年之前,这样一位宽厚慈蔼的老人,用他温热的唇,轻轻开合诉说:You will play on it the music ofmidnight when the lonely crescentmoon wanders among the stars...如此语句,如同甘霖,浇洒在我因高中繁忙生活而荒芜的心田,让我在书山题海中仍能找回那最初的纯净。

出版社给了《采果集》很高的评价,称之为“岁月的飨宴”。我一直很赞同一句话:若没有足够的岁月历练,有些话最好不要轻易写下。而这本作者用心沉淀、经过岁月长河洗涤的书籍,捧起,越发有沉重之感。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无法擅自对诗歌创作主旨进行以自我为中心的臆测。然而书中那份虔诚却是显而易见的,是对生命的虔诚,是对宗教的虔诚。是对善意的虔诚,抑或是对真爱的虔诚。有人说,诗人是人类的儿童。于我而言,《采果集》确如一个童话――轻嗅一路芳香打开大自然清新的课本,再看字旁大片的留白,仿佛坠入了诗人编织的一个梦幻。文字是他的,意象是他的,意义是他的,体会却是你的。读诗,很多时候是读自己。

闲暇时,我很用心地把喜欢的诗句抄下,如此或许可以更好感受他生命跳动的脉搏。倾听他对世界的询问,细看他心底的清丽画卷。我已开始追溯那份岁月的深沉。

上一篇:诗歌分类范文 下一篇:小草诗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