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员制度范文

时间:2023-02-28 22:07:40

管理人员制度

管理人员制度范文第1篇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可以提出辞职。

第三条辞职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有利于人才的分布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二)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人才作用;

(三)鼓励和支持人才到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及其他国家最需要的地区、行业和部门工作。

第四条辞职必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向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第五条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从收到辞职申请起,除本规定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情况外,应在三个月内,予以办理辞职手续并发给辞职证明书。

第六条与所在单位订有聘用合同的人员,其辞职按聘用合同的规定办理。聘用合同没有明确规定的,可按本规定的第五条或第七条办理。

第七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员,其辞职必须经过批准。

(一)国家和省、市(地区)重点科研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和业务骨干,辞职后对工作可能造成损失的;

(二)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

(三)从事特殊行业、特殊工种的;

(四)从事国家机密工作,或曾从事国家机密工作,在规定的保密期内的;

(五)经司法或行政机关决定或批准,正在接受审查、尚未结案的;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情况。

第八条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与辞职申请人之间发生争议时,可向当地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流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调解或仲裁。

第九条辞职人员的人事档案,有关单位应按国家关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规定,进行移交、接转和管理。

第十条辞职人员被全民所有制单位重新录用,辞职前和录用后的工龄合并计算。

第十一条辞职人员在未另外获得住房前,在一定期限内允许继续居住原单位住房。具体居住时间和住房收费标准,按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辞职人员凡经单位出资培训的,如个人与单位订有合同,培训费问题可按合同规定办理;如个人与单位没有签订合同,单位可以适当收取培训费,收取标准按培训后回单位服务的年限,以每年递减培训费20%的比例计算。

第十三条辞职应按规定程序办理手续,不得擅自离职。对擅自离职人员,要进行批评教育,并分别不同情况妥善处理。符合本规定第五条、第七条可以辞职或经批准允许辞职的,要补办辞职手续。其余的要动员返回。对拒不返回和拒不补办手续的,按自动离职处理,以后被其他单位录用,工龄从重新录用之日起计算。

第十四条辞职人员不得私自带走属原单位的科研成果、内部资料和设备器材等,违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或责令赔偿经济损失。

第十五条有关单位应支持人才合理流动。对有意刁难、打击申请辞职人员者,应给予严肃处理。

第十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或实施办法,并报人事部备案。

第十七条本规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负责解释。

管理人员制度范文第2篇

2、公司档案业务归属综合处,由综合处指定人员兼职负责。各处、各部门指定人员兼职档案资料管理工作。

3、公司档案管理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及公司档案工作制度、条例统一管理公司的档案;各处、各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应参照公司的有关管理规定做好工作,负责收集、整理、保管本部门或本单位的档案资料。

4、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公司档案管理规定,认真细致地做好档案保管以及利用工作,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作用。

5、公司档案管理人员有责任对二级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每年对二级档案管理进行一次检查验收。

归档制度

1、凡是反映公司企业开发、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及工程建设等活动,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资料均属归档范围。

2、凡属归档范围的文件资料,均由公司集中统一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擅自留存。

3、归档的文件资料,原则上必须是原件,原件用于报批不能归档或相关企业须保留的,综合处保存复印件。

4、凡公司业务活动中收到的文件、函件承办后均要及时归档;以公司名义发出的文件、函件要留底稿及正文备查。

5、业务活动中的有关请示报告及上级领导批复,属付款性质的,由财务处保存原件;属人事问题的,由劳资员保存原件;属工程项目的,由工程处保存原件。其他重要报告,在企业资料归档范围内的,连同有关资料由经办人整理后移交档案室。归档范围外的请示报告由各部门自行保管。

6、由公司对外签订的经济合同,应保留三份原件,主管经理保存一份,财务处及业务处室各保存一份。特殊情况只有一份原件时,由财务处保存原件。

7、公司级的收文、发文等文书资料均由综合处归档。

8、其它体系认证要求保存的记录、文件均按规定保存。

档案保管制度

1、公司办公室应有存放档案的专门库房,各处、部门应根据保存档案数量,设置存放档案的箱柜,并具备防火、防潮、防虫等安全条件。

2、归档资料要进行登记,编制归档目录。

3、科学地编制分类法,根据分类法,编制分类目录;根据需要编制专题目录,完善检索工具,以便提供利用。

4、档案要分类,分卷装订成册,保管要有条理,主次分明,存放科学。

5、库存档案必须图物相符,帐物相符。

6、档案管理人员要熟悉所负责的档案资料,了解利用者的需求,掌握利用规律。

7、根据有关规定及公司实际情况,确定档案保管期限,每年年终据此进行整理、剔除。

8、经确定需销毁的档案,由档案管理员编造销毁清册,经公司领导及有关人员会审批准后销毁。销毁的档案清单由档案员永久保存。

9、严格遵守档案安全保密制度,做好档案流失的防护工作。

10、凡公司工作人员调离岗位前必须做好资料移交工作,方可办理调动手续。

档案借阅制度

1、档案属于公司机密,未经许可不得外借、外传。外单位人员未经公司领导批准不得借阅。

2、借阅部门保管的档案材料,须经档案所属部门负责人批准。借阅档案材料,属借阅部门经办的,由部门负责人批准;借阅非本部门经办的档案材料,须经综合处处长批准。阅档必须在办公室指定的地方,不得携带外出。需要借出档案的,须经综合处处长批准。

3、借阅档案,必须履行登记、签收手续。

管理人员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薪酬体系 绩效考核 绩效指标

薪酬不仅是支付员工劳动的报酬,而且也是一种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手段,是影响员工主动性、积极性、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企业要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就得在品种、质量、成本、交货期等方面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能对多变的市场环境作出快速的反应。要达到这些方面的要求,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同时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薪酬制度作为激励手段之―,以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不少企业完成了转制,现代企业制度正得到逐步推行,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然而根据我们的调查,部分企业的薪酬制度却仍停留在转制前的模式,薪酬制度不合理,导致企业人才流失,员工队伍素质低下,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情况相当普遍。实践证明:合理的薪酬制度,可以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企业提供强大的市场竞争支撑力。反之,不合理的薪酬制度,使员工产生不满情绪和意见,弱化企业的发展动力,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企业薪酬制度改革,是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较为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曾为多家珠江三角洲企业进行管理咨洵,取得了不少的数据和经验。以下是我们对最近完成的某公司薪酬改革案例的分析研究。

1、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南海市某公司是一家从事文具生产经营的劳动密集型的合资企业,公司以香港一商贸公司为出口,实行订单式生产,年产值约6000万,其中90%以上出口,销往美国、英国、中东等20多个国家。现有生产工人800多人,职能部门管理人员85人。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市场需求减少,竞争加剧,带来订货价格下降,商为了降低市场风险,从原来的大批量、长期、定量订货的模式向小批量、多批次、随机性订货的模式转变。订货量不确定、不均衡、品种多、批量小、交货期急的特点,使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面临不少新的困难和问题。企业的经营成本在不断上升,效益在逐渐下降。管理人员的收入水平几年来得不到提高,反之还有所下降,加上工资结构和制度不够合理,使部分员工产生了不满情绪,一些职能部门的员工出现了消极行为。如:对生产经营过程存在的浪费问题、质量问题、技术问题等漠不关心,一些问题反复出现而得不到解决,管理效率下降,延期交货、质量返工或退货的现象频繁发生。对此,企业高层领导认识到应尽快改变现状,否则将影响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经过初步的调查分析和诊断,我们与公司领导取得了共识,首先从职能管理人员的工资制度改革人手,通过工资制度改革,优化员工队伍素质,提高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高公司的适应能力和经营效率,进而全面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

2、公司原工资结构及其问题分析

2.1、公司原工资制度与结构

公司现有工资制度:生产工人实行计件工资制,辅助生产工人实行计时工资制,职能部门管理人员采用固定工资制和加班工资,薪酬结构具体组成部分有:基本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加班工资、出勤奖、双薪、专业补贴和福利补贴部分。

2.2、公司薪酬制度存在问题

①工资没有与工作能力和具体表现挂钩

管理人员以固定工资和加班工资为基础,工资水平在聘任初期确定以后,很少根据其技能的提高进行调整,工资收入没有与实际能力和工作努力程度挂钩,对现有人员缺乏有效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能不能干一个样,导致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工作动力和压力,主动性和责任心不强,对现状和问题缺乏改进和创新的动力,管理效率不高;这种状况也给社会上一些通过假文凭弄虚作假的人提供了机会,曾有个别持有假文凭的人在公司混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被发现。

②工资没有与公司效益挂钩

由于管理人员的工资增长主要取决于加班,工资水平没有与公司效益挂钩,导致公司管理人员大多不关心公司整体效益,部分人员为了谋求私利,甚至损害公司利益。如:为得到加班工资而有意拖慢日常的工作进度,人为制造加班机会,这种情况既增加了公司的管理成本,也加重了延期交货的问题,对生产过程存在的物料浪费、工时浪费、废品损失等现象视而不见、甚至庇护,对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不予制止。

③工资结构导向作用不明显

工资对引进人才、提高管理人员队伍素质的导向作用不够。工资没有起到优化管理人员队伍、激励人才发挥才能的作用。如:生产一线的基层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比职能管理部门办事员的工资低、甚至比其下属的工人低,导致这些人员宁愿做工人也不愿意在管理岗位干;此外,由于对工资结构中的学历补贴部分解释和宣传不力,使工龄较长、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对此产生了较大的意见,甚至对有学历的人员产生对立和抵触的情绪,这不但使工龄较长的员工积极性受到影响,同时也恶化了有学历人员的工作环境,对引进高学历人才形成阻力。

④加班工资明显不合理

由于容许管理人员拿加班工资,且加班控制不严,导致部分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为多拿加班工资而人为制造加班机会,把正常时间该完成的工作有意拖到晚上加班,有的职能部门人员加班期间无事干而玩上网、打游戏、看报纸等。车间管理人员不管生产任务是否需要,为达到自己加班的目的而随意安排工人加班;根据近两年的工资资料统计,职能管理部门人员的加班工资平均占其工资额的25%,加班工资的增长速度远大于业务量增长速度,甚至出现总业务量下降而加班工资总额上升的现象。

⑤工资确定方法不科学

虽然生产工人实行计件工资制,但由于确定劳动定额缺乏准确依据,定额水平显得过松,对提高生产效率起不到促进作用;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不少工作由车间管理人员在现场临时估计定额,由于种种原因,车间管理人员常不能站在公司的立场合理客观地分析和确定定额,致使临时定额标准过松,定额标准因人而异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既增加了公司的生产成本,也导致工人很大意见;职能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也由于确定的依据不足,方法不科学,导致一些同级岗位、甚至相同岗位人员的工资水平相差悬殊,不少员工报怨自己的工资绝对水平偏低,相对水平也不合理。调查结果表明,有80%的管理人员认为现有工资制度不合理,对现有工资水平不满意,抱怨公司在工资方面所作的一些承诺不兑现,失信于员工,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薪酬体系改革方案设计

在分析公司现有工资体系结构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对公司内部职能管理部门人员进行了工资制度意见调查,以了解管理人员对工资制度改革的期望,以及对新工资方案的建议,同时我们还对三角洲其他同类企业的工资情况进行了调查,收集了10多家企业的工资制度、工资水平、工资结构的资料以供参考。此外,我们还对公司职能部门进行了岗位调查,对各岗位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负荷情况进行了摸底,结果发现,现有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工作负荷不足,效率偏低的现象。在内外调查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公司薪酬改革的目标:通过工资改革提高员工队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活力、实现劳资双赢。

3.1、新工资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1)工资方案应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

(2)工资方案应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3)工资水平应与绩效挂钩;

(4)工资水平应根据不同岗位适当拉开距离;

(5)工资制度应体现公平、合理;

(6)绩效考核应具有可操作性。

3.2、新的薪酬结构

根据工资方案的设计原则,新的薪酬方案以基本工资为基础、绩效工资为主体,工资结构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福利津贴组成。其中: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学历津贴+工龄工资+技能补贴。其中以绩效工资与基本工资的比例为6:4。

①岗位工资

考虑到不同级别和岗位的重要性、承担责任大小、工作内容、工作负荷等方面不同,适当拉开不目级别岗位的薪酬水平.此外,考虑到不同部门所承担的工作量、工作责任等方面的差别,适当拉开不同部门同等级别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如生产部及生产一线管理人员的岗位工资,比其他部门管理人员工资平均高10%。

②学历补贴

设置这项工资是为了引进和激励有较高学历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提高公司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具体方案是大专学历每月补贴150元,本科学历每月补贴300元。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的学历津贴由公司董事会另定。实施学历补贴的同时,鼓励现有员工通过自学和进修形式,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和水平,以推动公司管理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③工龄补贴

设置工龄补贴,目的是在员工流动性和稳定性之间形成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工龄补贴原则上按工龄增长与对公司贡献大小之间的关系,确定工龄补贴水平。标准依据是进厂1至3年的员工处于适应期和技能提高期,稳定性较低。月工龄补贴按每年增加15元,4至6年工龄的员工已达到技能熟练期,稳定性较高,对公司的贡献相对较大,工龄补贴为每年增加20元;工龄7至9年的员工,贡献随工龄的增幅变小,工龄补贴定为每年增加10元,第10年后,每月工龄补贴绝对值已达到最大值,不再随工龄而增加。

④专业技术津贴

为体现对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的价值认可,对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员工给予相应的技术补贴,分为三级,初级200元、中级300元、高级500元。此外,为鼓励现有员工努力提高专业技术和管理技能,公司对没有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但具有较高实际技能和管理水平、并对公司生产经营业务发挥重要作用和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相应的津贴。分为三级:1级100元,2级200元, 3级300元。

⑤绩效工资及其确定

绩效工资部分是本次工资制度改革的关键,为使绩效工资发挥重要的激励作用,必须确定合理的绩效工资比例。考虑公司原有工资水平、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工资激励目标,初定绩效工资基准为:Wb=1.5×Wp

Wb=绩效工资额基准;Wp=基本工资额。

实际绩效工资额:Wbe=Wb×Kd×Kp

Kd=部门绩效考核结果,Kp=个人绩效考核结果。

4、绩效指标及考核方法

为保证绩效工资制度的激励效果,还必须确定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绩效指标的考核方法、工资水平随绩效指标变动的敏感度变动。绩效考核分两级完成,即由公司考核部门,由部门考核员工,分别得出两级考核指标系数,该系数与基准绩效工资相乘得出个人实际绩效工资。

4.1、绩效考核指标的分类

绩效考核指标分为硬指标和软指标,硬指标值由相应的责任部门提供,要求保证其及时性、准确性;软指标由考核对象的主管上级、协作部门等在综合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进行评分,如:部长由主管副总经理综合考核其工作态度、工作主动性、领导能力、所属部门及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为了保证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由相关部门考核部长的合作态度及协作效果并给予相应评分;部门内部其他人员由正副部长根据规定指标和表现进行考核评分,定性评分要求做到公正、公平、合理,被考核人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可以直接向考核小组(或总经理)投诉,部长对下属人员考核的公平、公正性将作为总经理对其考核评价的依据。

绩效考核指标按层次分为公共指标、部门指标和个人指标。公共指标是各个职能部门均要考核的统一指标,如:产值(用不变价计算)、经营成本率、延期交货率是目前影响公司效益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被选为公共考核指标。设定公共考核指标的目的是激励各部门和人员密切配合,积极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部门考核指标是根据各职能部门的特点没定的专用指标,这些指标的改善有赖于本部门人员的共同努力;个人指标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工作努力程度,他要求个人在为改善公共指标和部门指标而努力的基础上,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做好本岗位的工作。

4.2、定量绩效指标的考核标准

对于定量考核指标,为使绩效考核合理化,我们采用统计分析法,去掉一些明显不合理的特异点数据,取略高于近三年的相应指标平均值为考核基准。实际指标值好于基准值,则考核系数得较高值,反之亦然。如产值、延期交货额、经营成本、不合格品率等指标均采用这种方法考核。采用基准考核标准,有效地简化了指标考核方法。在设定绩效考核指标过程中,个别部门提出一些非本部门原因和责任造成考核指标受影响如何处理的问题,而我们采用基准指标值进行考核,只要公司运作环境和条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上述所提出的问题就可不予考虑。

由于绩效考核包含多个指标,而不同指标对考核目标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因此,我们针对不同部门和人员设定了每个绩效指标的权重系数。

4.3、绩效考核软指标考核办法

软指标(定性指标)是较难把握和操作的考核内容,软指标考核容易产生意见或流于形式,因而一方面要求考核人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对被评价人不能带有个人偏见和好恶,另一方面,对考核评分过程要做到公开,对每项指标评分要有根据和说明。能否做到公正评价和考核部下,也是作为公司考核部门负责人的其中一个考核指标。若认为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有问题,容许被考核人提出申诉,一旦投诉被确认成立,则将对考核人实行扣分。

4.4、管理人员加班报酬的处理

参考其他企业的做法,原则上管理部门人员不允许拿加班工资,但个别部门(生产部、品管部、物控部)和人员(车间领班、主管等)在订单任务较紧,确实需加班赶工期时,经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允许加班,但加班工资的计算,必须乘上一个加班效益系数,该系数设置如下:

加班绩效系数Kj=产值增长率/加班工资率(0.6≤Kj≤1)

可见,当完成的生产任务量增长与加班工资增长不成比例时,加班绩效系数将小于1。设置加班效益系数的目的在于控制不合理加班的现象。

5、新工资方案的实施

新工资方案经过多轮征求意见和修改后定稿。方案得到了公司高层和全体管理人员的普遍认同。为了保证工资方案的顺利实施,在公司董事会的支持下,我们对有关人员进行了新工资制度培训,并组织成立了绩效工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每月的绩效考核、工资核算和处理投诉等工作。目前,新的工资方案已在公司中全面推行,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公司各职能部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协作态度明显好转,不合理的加班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明显下降,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延期交货问题得到了改善。尽管在实施过程中,个别指标及其考核方法需进行调整,但新的工资体系己发挥出其明显的激励作用。在完成工资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我们进入第二阶段的管理系统整体咨询改造工作。预计第二阶段工作完成后,工资制度改革的效果将更加明显。

6、结束语

工资制度是最为敏感、对员工触动最大、对企业活力和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不少企业的实践证明,工资制度不合理,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我国近年来不少刚完成转制改造的中小型企业,工资制度改革是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案例分析研究,介绍了中小企业的工资制度改造过程、方案设计原则及具体工资方案设计,对这类企业的工资改革实践及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管理人员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薪酬激励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125-01

传统的国有企业经过市场化后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在内部治理的角度来看,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薪酬激励的改革进程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市场的逐步深化,外部环境的日趋改善,年薪制作为一个更有效的激励手段而受到大力推广。据调查显示,09年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期望收入形式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年薪制。年薪制有效的解决了短期激励存在的问题,薪酬与绩效挂钩的评价,使激励更加有效和更加客观。虽然针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被大家一致看好,但经营者的激励还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积极的研究探讨国有企业中层人员的薪酬激励所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

1 当前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薪酬激励现状

1.1 激励层度偏低,国有企业经营者对自身薪酬的不甚满意

虽然现在针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方式日趋多元化,可仍旧是摆脱不了以工资奖金为主,而年薪制和经营者股票期权施行的甚少。同时,相较之于其他所有制的企业,国企经营者的收入就显得低下,从而造成人心不稳,向其他企业流动也是必然出现的情况。

1.2 短期激励得到了有效的增强,但长期激励仍显欠缺

虽然年薪制也得到了大力的推行,但年薪制的依据考核标准是当前业绩为重点,实际上发挥着短期的激励作用。这样就造成企业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而追求短期业绩,放弃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根本利益,对投资人的根本利益也无法得到根本保证。目前,实施长期激励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例如,经营者持股比例太低且受到政策和外部市场的制约,经营者拥有的股份几乎成为一种福利,它未能有效地发挥鼓励措施的作用。而另一重要的长期激励手段――股票期权,因为同样的原因,在我国只是在为数不多的企业中施行。所以,需要改变目前长期激励程度不足的现象。

1.3 经营者收入分配不规范,表现为在职的时候消费多,离退后福利大幅减少

由于投资者的专业知识欠缺和国有投资人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经营者可以自己决定奖励多少,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不仅是激励机制不标准,同时也使得激励效果大大降低。此外,国有企业经营者虽然名义收入水平不高,没有其他有效的激励措施进行刺激。使现其在任上的消费很高,灰色收入很多,而且也使整体收入分配难以合理化。例如,社会保险,健康保险,养老金和其他收入在其收入比例中占据份额过低。

2 对策建议

国企经营者激励不足不仅需要我们深入的探寻根本原因,更需要我们从制度上来解决。

(1)要改变当前国企经营者的落后观念现状和规范选拔制度,加紧建立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逐步达到国有经营者的薪酬按照市场需要来决定价格。国有企业虽然经历了多年的改革,站在生产和管理的角度来看,政府基本上不干预企业事务。然而,从治理的角度来看,政企不分的老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一是现在不少国有企业经营者存有落后的思想,只想着自己是国家干部仍不愿意接受基于业绩的薪酬制度。另一方面仍然主要是由政府选定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所以,必须首先从转变观念开始,主动寻找符合现今国有企业实际的激励办法,大力加强国企的改革。国有企业的经营人员由职业经理人来担任,而不再是以往那种依靠党委与政府来产生。打造一个可以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建立市场为基础的薪酬理念。只有这样,对经营者激励的措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为了让长期激励方式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同样需要强化外部环境建设。因为年薪制存在短期性的问题,股票期权和其他长期激励的方式是需要鼓励的未来发展方向。我们要大力加强资本市场建设,特别是要规范股票市场,打击投机行为,使股票价格可以真正反映企业运作和盈利能力的情况,让经营者的收入状况和公司业绩挂钩。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造一个有利的法律,政策体制环境,为股票期权这个外来的新生事物解决水土不服的问题。

(3)为了构建有效地激励制度,可以考虑让投资人来担任构建激励机制的角色。充分发挥市场和薪酬委员会的作用,全盘考量企业经营者的不同要求,需要加快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要消除经营者自行决定本人工资收入的行为,减少在职消费,科学建立收入结构并提高经营者离退休后的福利待遇,降低工作和退休后的收入差距以避免59岁现象的发生。科学的激励机制不仅包含经济激励也一定要包含精神激励。要引导经营者从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愿望出发,给予经营者在社会地位、声望等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激励,认同经营者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提高经营者的社会地位,创造了良好的文化鼓励经营者,让经营者成为收入高、社会地位高并受人尊重的职业。

(4)构建统一开放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在实现按照市场决定薪酬的等一系列有利于提高经营者的收入情况的基础上,也还需要提高收入报酬的透明度,并在公众的监督之下逐步提高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薪酬水平。

参考文献

管理人员制度范文第5篇

第一条为明确岗位责任,加强和提升员工绩效和本公司绩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活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制定此考核制度。

第二条针对员工的要害业绩指标(产量和质量)进行考核。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车间治理人员,包括车间主任、工艺员、技术员、班长、排产(调度)、质检。

二、考核车间:原料、成型、烧成、分级包装、模具(其他车间部门暂不考核)

三、考核内容:本月产量、质量缺陷计划,产量、质量均衡率。详见每月车间生产指标和车间缺陷控制目标。

产量均衡率=(天天实际完成/天天计划×100%之和)/月工作日

质量均衡率=质量达标品种数除以当月所生产的品种数乘以100%(即品种质量达标率)

四、考核方法:将考核人员的一部分工资作为浮动工资(考核基数)。考核基数按不同职级划分:车间主任600元,副主任500元,工艺员、技术员、班长、排产(调度)、质检400元。考核在薪资待遇方面有如下体现:根据产、质量实际完成计划的百分数发放工资,超过100%的按100%计算。

第一条对车间主任、班长、排产(调度)、工艺员、技术员的考核:考核基数×30%作为产量工资,考核基数×50%作为质量工资,考核基数×10%作为产量均衡率工资,考核基数×10%作为质量均衡率工资

l产量浮动工资=本月完成产量/计划完成产量×(考核基数×30%)

注重:当本月完成产量除以计划完成产量的结果大于1时,按1计算

l质量浮动工资=[1-(本月实际缺陷率-计划缺陷率)/计划缺陷率]×(考核基数×50%)

注重:当[1-(本月实际缺陷率-计划缺陷率)/计划缺陷率]的结果大于1时,按1计算

l产量均衡率浮动工资=完成产量均衡率/产量均衡率计划×(考核基数×10%)

注重:当完成产量均衡率除以产量均衡率计划的结果大于1时,按1计算

l质量均衡率浮动工资=完成质量均衡率/质量均衡率计划×(考核基数×10%)

注重:当完成质量均衡率除以质量均衡率计划的结果大于1时,按1计算

车间主任、班长、排产(调度)、工艺员、技术员应得工资=基本工资+(产量浮动工资+质量浮动工资+产量均衡率浮动工资+质量均衡率浮动工资)+补贴

第二条对质检的考核:考核基数×80%作为产、质量工资,考核基数×20%作为产、质量均衡率工资。质检主要考核质量指标。

l质量浮动工资=[1-(本月实际缺陷率-计划缺陷率)/计划缺陷率]×(考核基数×80%)

注重:当[1-(本月实际缺陷率-计划缺陷率)/计划缺陷率]的结果大于1时,按1计算

l质量均衡率浮动工资=完成质量均衡率/质量均衡率计划×(考核基数×20%)

注重:当完成质量均衡率除以质量均衡率计划的结果大于1时,按1计算

质检应得工资=基本工资+(质量浮动工资+质量均衡率浮动工资)+补贴

五、考核的一般程序

第一条员工的直接上级为该员工的考核负责人。工艺员、技术员、班长、排产(调度)、质检的考核负责人是车间主任,而车间主任的考核负责人是生产部和技术部;

第二条考核结束时,考核负责人必须与该员工单独进行考核沟通;

第三条具体考核步骤在各岗位的考核实施细则中具体规定。

第四条考核结果及考核文件交由人力资源部存档;

六、考核时间及要求

第一条考核时间安排在每月五日至六日,若逢节假日,依次顺延。要求技术部、质检部、生产部每月6日前把产质量完成情况报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要根据上报材料指导相关车间作工资,并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条各车间主任有权利、责任在考核总工资不变的前提下对单个班长、质检员工资,根据他们所承担指标完成好坏情况进行调整,每月6日前把调整结果报人力资源部,经人力资源部进行审核后,没大问题,原则上尊重主任意见,并实施监督。

第三条各车间每旬利用黑板报形式公布一次车间产质量指标计划及完成情况,同时每道工序每旬评选一次产质量第一名、产质量进步最大第一名、产质量倒数第一名、产质量退步最大第一名,前两名予以公布,并上报人力资源部。评选方案由各车间自行制定报人力资源部备案。

第四条本考核制度从2006年1月正式实施。

管理人员制度范文第6篇

建立易制生产、经营、运输、使用、储存规定。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易制安全管理。

3.责任者

安全部、保卫科、采购部、使用单位。

4.程序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和《浙江省禁毒条例》的有关规定,防止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结合企业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4.1生产、经营、运输、储存易制毒化学品,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并成立易制毒化学品使用管理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并确定1-2名专兼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人员。

4.2定期对易制毒化学品联络员、仓管员、使用人员进行政审,定期对上述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

4.3每次购买易制毒化学品,均由联络员携带东阳市易制毒化学品购用申请表以及上次办理的购用证明、实际购买情况,到市公安局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办理购用证明。购用证明有效期为一个月,每证仅限购买一次。在购用证明办理后未能按时购买,应在有效期满后7日内将已过期的购用证明交回原发证机关,由原发证机关注销作废。

4.4购买易制毒化学品时必须严格按照购用证明上的数量购买,不得超过购买证明上所限定的数额。

4.5购用证明仅限证明上所注明的购用单位使用,应由购用单位派员前往销售单位购买,不得将购买证明以任何形式交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使用,或请其他单位或个人代为购买。

4.6所购买的易制毒化学品必须是本单位使用,不得以转让,转借等形式交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不得为其他单位代为办理购用证明。

4.7易制毒化学品运抵单位后,必须由联络员在场监视卸货、入库,数量核对无误后,有送货人、仓管员、监督员分别在易制毒化学品出入库登记证明簿上签名。

4.8易制毒化学品须有单独的仓库存放,实行双人双锁,出入库台帐登记清楚、全面、准确。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易制毒化学品仓库。仓管员和联络员应每月盘点当月的使用数量和库存数量,核对无误后,在每月5日前将盘点情况寄交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如在盘点中发现存在数量不对应,应立即报告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由管理办公室和使用企业共同复核。如发现被盗的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4.9使用部门(车间)须开具易制毒化学品领用单,由使用部门(车间)负责人签字后,向仓库领用易制毒化学品。出库时联络员须到现场监督,领用人、仓管员、监督员核对数量后分别在易制毒化学品出入库登记簿上签名。出库后由联络员陪同领用人将易制毒化学品送到使用部门(车间)。易制毒化学品领用单位应建立登记台帐,单独装订成册备查。用槽罐储存易制毒化学品的,从槽罐抽到高位槽(即抽离槽罐)即视为出库,做出库登记。

4.10使用部门(车间)应按当天使用计划,合理领用易制毒化学品。原则上谁使用由谁领用,负责领用人下班,易制毒化学品还有剩余即视为不能使用完。使用部门(车间)负责人应安排二个人将多余的易制毒化学品送回仓库,由仓库管理人员应对送回的易制毒化学品进行称量后作为入库原料进行登记,送回人、仓管员分别在登记簿上签名。不得将领用原料暂存在仓库中,使用部门(车间)不得私自存放易制毒化学品在本部门(车间)。使用部门(车间)再次领用已送回的易制毒化学品应按第九条规定重新办理领用手续。

4.11使用易制毒化学品,应注意易制毒化学品使用后残液的回收和处理,不得将含有易制毒化学品成份的残液直接排放出厂外,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4.12制定易制毒化学品操作规程。

-----------------------------------------------------------

化学危险品仓库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为严格加强化学危险品在仓库寄存中的管理工作,确保安全和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根据院《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办法(试行)》和《化学危险品仓库管理规定》制定以下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一.管理人员须经过专业培训,並取得《化学危险品保管证》。

二.严格化学危险品存、出库手续,做到帐物相符,发现差错,及时查明原因并予以纠正。

三.爆炸品、剧严格执行“五双”制度,(双人、双锁、双人收发、双人运输、双人使用)。

四.存放易燃易爆品的库房,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夏季应采取洒水降温措施,务使库内温度不超过30οC。

五.经常巡视化学危险品仓库以及周围环境,严禁明火,电气设备防爆、消除事故隐患。

六.对寄存的化学危险品,应定期检查,旋紧瓶盖,该加水的加水,加煤油的加煤油,以防挥发、变质、自燃或爆炸。

七.各种压缩气体钢瓶,应按规定每年检查一次,危险品按类分仓,按部门分格。

八.严格遵守作息时间,遇有意外情况,及时向资产管理处领导汇报。

管理人员制度范文第7篇

关键词:铁路企业 管理人员 薪酬制度

一、 薪酬的概念,何为薪酬

在经济学上,薪酬的概念和现代意义上薪酬的概念并不是完全一样的。经济学上的薪酬是指劳动才因劳动而所得的劳动报酬。而在现代所说的企业薪酬,指的是企业对为实现目标而付出劳动的员工以法定货币和法定形式定期或不定期支付员工的一种劳动报酬。而薪酬制度说的是企业在不超出国家的宏观政策的情况下,运用一些方法或者手段,运用薪酬对员工进行激励,从而更好地让员工为企业做贡献。

薪酬就是企业对员工为企业所做出的贡献的报偿。它可以体现出人才的价值。在每个公司,薪酬都是有限的,而薪酬制度的制定可以把这有限的薪酬资源更加合理地运用,从而使员工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让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所以薪酬制度的制定要科学,要公平。在一个企业中,员工的岗位不同,所以工作对企业所做出的贡献也不同。薪酬的发放也要根据这员工的贡献来制度,以保证薪酬发发的公平。

现代企业的薪酬管理比传统的薪酬管理要更加的多样化,它不仅仅是以货币的形式对员工劳动进行报酬,还有一些精神的激励。从而说,与传统的薪酬管理相比,现代的企业有更为全面的薪酬管理体系。薪酬管理的概念也更加地广义。

薪酬主要包括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所谓外在薪酬主要是指物质收益,一般包括货币化的显性的收入和一些隐性的收入,比如形式表现为工资和资金等是显性的,而隐性的薪酬形式是指住房、医疗等福利。

非货币形式的薪酬是指,精神收益。这些方面就比较多了,比如,企业所提供的工作是否有压力、是否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是不是有挑战性、还有工作环境如何、同事是否很好相处、是否经常有加班、晋升的机会多不多、有没有发展前途。

见图

二、铁路企业现行薪酬制度的主要问题

1 . 薪酬管理制度与铁路管理结构不对称。

虽然最近几年来,铁路一直在实行薪酬进行弹性调控,工资也会有一定的范围的浮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对员工的激励的作用,对铁路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铁路企业也应该对此有敏锐的反应。

铁路管理的三级结构虽然也经过了一定的改革,但还不足以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符合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要求的主要是各基层单位在收入分配上话语权的缺失,只是由上一级的管理组织决定。

要想使铁路企业更好地发展,基层单位在分配上要拥有一定的自。这样做对基层单位来说可以更快地对市场变化进行应变。这样也可以更好地激励管理人员开拓新市场,在新技术的研发上和经营管理上进行变革,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以便保持现在业绩的提升上的循序渐进,防止出现现在铁路薪酬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任务指标“鞭打快牛”的现象,避免产生因为当年的指标完成得好而使下一年自己压力加大的顾虑。

2 . 技能工资与职工实际的技术等级脱节。

现在职工的技能工资的确定不是通过考工考绩,而是由原来的标准工资转化而来的。显然,即使职工的技能水平提高了只要政策不变化,也不会因此增加工资。致使工资的水平不能与职工的实际技能水平相符,只是与职工的工龄相关,形成一种平均主义,这就大大地削弱了职工对技术的学习动力而不能发挥技能工资的功能。

3 . 岗位工资的运行机制不完善。

铁路在近年来虽然对岗位工资的标准进行了多次调整,但由于对岗位的分析不够而导致岗位工资对劳动强度和复杂度以及劳动责任的大小反映不足。特别是在引进使用一些新的技术和设备后,劳动的条件和对岗位的要求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岗位工资的档别没有因此而调整,这在很可能就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而失去了岗位工资本来的作用。

除此之外,岗位工资的档别实行的是全路统一。但不同地区的劳动力市场价格有一定的差异。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的铁路企业,全面开放工资制度有些不可能,但也要对一些关键的人才实行与市场接轨的岗位工资制度,以确保核心员工的不流失。

4 .薪酬水平不高。

其实铁路职工工资水平在全国来看是不算太低,但因为地区的不同,消费水平的不同,同一工资水平,在经济发达地区铁路职工的工资水平明显低于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由于工资水平的低下,铁路职工明显感觉不到有令人自豪的社会地位,幸福指数不高。而且铁路职工的工资水平没有很大差距,使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工资会比市场价格低,而一般的岗位却比市场价格高很多。这就是铁路在人才市场竞争力低,致使人才的流失。铁路在减员上也有很大的困难,很难优化职工的队伍。

三、铁路薪酬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一)基本贡献工资

岗位人员完成本职所需要完成的日常基本职能工作所得的报酬叫做基本贡献工资。

1.它是对基本劳动量的科学量化

这里所说的基本劳动量是指支持企业正常运行所必须要达到的工作量,不同管理层不同职务其劳动量的大小也有所差别,在同一个层次上对技术含量的高低没有多大的差别。所以完成基本劳动量所得的基本贡献的报酬为基本贡献工资。

2.它是按职务大小划档确定职务工资的标准

基本贡献工资作为企业对部门的考核标准并不是部门工资分配给个人的直接依据。还有其他的情况可以使企业对工资标准做一些改变。如果经济效益或者岗位工作量有所变化,企业也会适时地调整基本贡献工资的标准,以保持相对的稳定。

3.企业对各管理部门的考核分配 ( 一次分配)

管理人员制度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高级管理人员 薪酬激励 指标体系

1、概述

随着现代企业的迅速发展,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如今的企业竞争在本质上实际是人才的竞争。管理作为组织运作的核心,通过整合和利用资源,使组织达到效益最大化。而高层管理者则纵观全局,参与企业战略性工作的决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企业总体经营水平和经营效益。因此,如何留住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2、高层管理人员工作特点及薪酬界定

2.1 高层管理人员工作特点

(1)高级管理人员工作具有高风险性。公司内外环境复杂,整体局势具有多变性,高层管理的决策影响着公司整体运行,其工作情况具有不可观性,难以直接考虑其业绩。

(2)高层管理人员工作绩效具有滞后性,其工作成果并非在短时间内有所体现,如长期方针实施周期久,难以评测其工作效益。

(3)高层管理人员工作能力和素质要求较高,个人付出相对一般管理者较高,所带来的个人投资收益更加可观。

2.2 薪酬界定

高管薪酬包括短期激励收入、长期激励收入和延期激励收入、具体包括基本工资、奖金、股票等形式。短期激励一般指年终红利,长期激励主要有两种形式,即与证券是否有关的两种形式。

3、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薪酬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3.1 外部竞争性的需要

薪酬激励制度不仅仅是金钱的奖励,更是在精神方面给予工作者激励的一种手段,从而激发高层管理者企业归属感以及工作欲望。在激励措施上,既要以同行平均水平为基准,又要对数量稀缺的高级管理人才以高于市场价格吸引并且留住。

3.2 内部一致性的需要

公平性原则是激励制度的核心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对员工的不同层次进行科学的工作分析以及相对合理的职业价值评价后,综合高级管理人员企业贡献以及个人绩效,应当根据其企业价值给予一定的激励制度,从而促进管理人员更好带动企业内部协调发展。

3.3高级管理人员自身的需要

基本工资是企业对高级管理人员工作支付的稳定性报酬,但是随着长期激励方式经营者总收入所占比例增加,基本工资的比例开始下降。对于尽力规避风险的高管,相对于奖金和变动薪酬的增加,他们更希望获得固定收入的增加。

4、企业高管薪酬激励制度的决定因素

4.1 内在性激励因素

(1)企业规模。规模较大的企业资金实力雄厚,高级管理人员管理范围、资源更广,对工作技能、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在薪酬方面待遇也较好。

(2)权变因素。激励制度不是一个长久成形的成文规定,没有一个企业拥有适用于任何时期的报酬激励标准。根据企业来自内外部的影响存在变化,企业的激励制度也应随企业动态演变实时进行调整,从而最大化的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3)高级管理人员自身特性。薪酬在本质上反映了员工对企业的参与贡献程度,人力资本论认为管理者持有的人力资本,将通过行动来体现,即表明了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对于报酬直接作用。

(4)决策作用的发挥。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尤其是当今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各企I之间竞争的关键往往就在决策过程中,企业决策的风险性也大大提高,对高管能力要求极高,其面临压力也很大,因此,其报酬相对一般管理者偏高。

4.2 外在性激励因素

(1)公司治理结构。企业投资者通过治理结构决定高级管理者薪酬水平。股东、董事会等决定的治理模式对高层管理者的薪酬水平和结构进行确定。

(2)公司目标与人力资本的结合。公司投资者在决定薪酬时,坚持薪酬能够达到约束和引导管理人员自身行为的双重作用,因此管理者行为与企业要求之间容易产生差别。同时,既然报酬引导管理者行为,则管理者必定要发挥个人人力资本予以兑现。

(3)公司外部联系。报酬作为一种契约形式,直接的受到企业来自社会契约的影响,如行业定位、企业所处的行业政策导向、企业社会责任等。外部环境直接影响公司的业绩与效益,间接影响着公司内部组织,从而作用于高层管理人员的薪资水平。

5、企业高管薪酬激励制度及其决定因素的指标体系

5.1 企业业绩指标

企业的根本目的是利益最大化。随着企业的现代化发展,高级管理人员在企业的核心作用越来越重要,参与重大项目决策,保证公司正常运营。因此,企业绩效不仅仅是高管薪资的重要决定因素,同时也是其在职的工作目标。在具体工作中,业绩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经营效果、市场营销地位、内部运作效率以及企业创新能力四方面的内容。根据决策效果的滞后性和不可测性,可根据情况考虑历史指标。

5.2 薪酬指标

高管人员薪酬一般以现金报酬和持股衡量两方面衡量,被界定为货币总报酬,主要指标有奖金、股权收入、津贴等。

5.3 企业规模指标

高级管理者从事于重要脑力性决策领导工作,在实际应用中,包括环境、市场等不可确定指标,也含有利润总额、总股本、企业人数等确定性指标。

5.4 公司治理指标

由于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是董事会和股东之间协议确定,两者联系在彼此的信任关系下,具有很大的不规范性。在本项指标中,为准确表决高管薪酬合理性,从公司控制和监督两方面确定了国有股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等因素。

6、结束语

近年来,高管薪酬制度问题之所以如此热门,一方面是企业渴望吸收精英管理者的必然手段,另一方面源于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发展状况。薪酬激励制度作为最有效的影响方式,因其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多方参与制衡,仍被广泛使用,但今后长远发展,仍需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 俞若安.创业板上市高管激励和治理结构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14):181-184.

管理人员制度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企业高管;激励制度

一、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激励制度的重要性

公司薪水制度的具体作用就是设计这种制度从而对公司对外运行的影响。薪水制度的建立也是极大的决定着公司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所以该作用和公司对人员管理的作用是一样的。加强对上市公司企业高管的激励制度们可以保证高管的工作态度,这些也将会保证高管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这样也将会极大的激励高管能够完成公司所需的基本任务。另外通过薪水制度极大地激励企业高管的工作热情,从而使企业获得高于成本的利润:与此同时,一个完善的薪水制度也将会极大地让企业内部文化更好的发展。另外加强企业高管的激励制度的完善,还可以方便企业的股东加强对其的监督,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小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二、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激励制度存在的财务问题

1.激励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数是物质激励和短期的激励

虽然我国大多数的上市公司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薪酬设计,但是还有部分的上市公司的薪酬设计还是处于原有的阶段,仅仅是物质激励和短期的激励,对于高管的激励方式还是特别的单一。传统的薪资还是占据主导市场,上市公司采用长期激励方式的企业还是很少。上市公司采用这样的激励方式,仅仅是对企业的高管目前的管理水平做出一个评价,但是也会使企业的高管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把企业的长期利益以及发展抛到身后。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一些企业的高管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一般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会首先选择那些成本较低并且投资收益较快的项目,往往放弃了那些投资成本高,收益慢但是长期收益较高的项目。另外,是大多数的上市公司一般会忽视对高管的非物质方面的激励,或者有的上市公司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跟不上。

2.高管的薪酬设计的随意性比较大

通过分析现在相关的薪水现状和相应的薪水制度,导致企业死气沉沉的主要原因在于仍然没有形成有效且完善的激励制度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这也直接导致了企业生产效率的低下和员工的劳动程度低下,严重的导致许多高管人才的辞职,从而导致了企业最终没有了竞争力,发展也将受到极大的制约。首先,每个企业中内相同的职位薪水却不相同,甚至有的公司职位差距加大,普通职位和特殊职位以及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的工资待遇却很小,而有的公司则是不同职位所对应薪水之间的差距很大,普通职位的工资很少,而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确实高的离谱。而其次,相同职位却不同工资,在现有的薪水制度下,有的企业中内部工作人员与外聘人员的工资差距较大,而在正式员工在同一职位中也有着不同的薪水,甚至差距很大,这种种现象直接导致了企业员工缺乏归属感,觉得不公平,进而直接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根据相关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不论是什么性质的企业,不论企业的类型大小,高管的收入一般和企业的营业收入是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的。因此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的设计具有很强的随意性。上市公司只有把高管的工资和公司额业绩形成挂钩,才可以充分的调动高管的工作积极性,如果高管的薪酬和公司业绩没有关系,那么薪酬所产生的激励效果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没有。

3.高管的业绩考核指标不合理

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式而言,还没有建立十分客观的业绩考核体系,这样很难对这个公司的价值以及企业经理人的业绩做出一个十分合理的评价,那么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的对企业高管的激励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特别是股权激励。因为如果对企业高管采用股权激励的话,就会要去企业经营人的收入和这个企业的股票的价格以及价值变动挂钩。但是我们在现实的企业经营过程中,股票的价格和价值变动,不仅仅要收企业经营人的自身的因素决定,还要受到企业的总体经济形势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还有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股权激励制度主要还是取决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绝对业绩,并不是相比较的业绩,这样对于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的企业而言,股权激励制度所产生的激励效果是不一样的,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对待一些规模比较小,还是处于成长时期的高新技术的企业而言,那么股权激励所产生的激励效果会比较明显;但是对待一些规模比较大,已经处于成熟期的传统型的企业而言,股权激励政策多产生的激励效果会比较小。

4.高管的激励制度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对于高管的激励制度没有健全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如果监督约束的机制不健全完善的情况下,那么进行对高管的股嗉だ制度就没有办法很好的把委托人以及人之间的利益很好的统一起来。这样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给企业的人可乘之机,做出一些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事情,从而损害企业所有人的利益。上市公司对高管进行股利分配的激励方法,属于是一种长期激励的约束制度,并且一部分的奖励是在高管离职以后一段时间后才会进行给予,由于经济市场处于不稳定的情况下,这种延期的股权激励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的高管在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大多数的情况下会以自身的利益为先,会考虑自己的股权权益字自己离职延期以后会不会发生缩水。高管在面对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时,往往会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做出一些损害公司整体利益的事情。通过国外的上市公司的经验可以看出,当企业的高管没有办法预期到自己的长期利益的时候,会通过一些非法的途径取得一些激励的事情。

5.高管的薪酬比较隐性,没有起到很好的刺激作用

在我国,只要求对上市公司的的税前工资的总额进行申报,并没有要求他们对薪酬的具体组成进行公司。而且我国大多数的上市公司对于企业高管的薪酬没有进行十分透明的申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企业高管人员的薪酬的构成进行了十分严格的披露,是我国完全没有的。对于我国上市企业把高管的薪酬结构隐蔽了,每个高管只了解自己的工资结构,没有办法起来很好的刺激作用,没有办法很好的调动高管的工作积极性。

三、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制度的财务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的上市公司的高管激励制的财务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种。

1.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比较落后

我国还是处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初级阶段,各方面还不完善,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已经逐渐成熟,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也越来越激烈,并且随这行业的垄断形成,一些不正当的竞争使企业之间的不平等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指标的公正性。另外由于社会注意资本市场的不成熟,导致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没有办法公正的反映这个企业的真实的经营效果。也没有办法很好的反映出企业的高管的管理效果。这样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打击了企业高管的工作积极性,也滋生了一些企业高管投机取巧的行为,从而限制了企业高管激励效果。

另外,职业经理人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对于高管的一些规章制度还不完善,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还存在着委任的现象,使企业高管没有竞争的意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显得缺乏约束力。

2.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合理

究其根源,导致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的直接原因很大的程度上与上市公司内部管理有关系。在我们国家目前所具备的公司制度里面,基本上都具有“一股独大”的现象,公司最大的股东同样也会加入到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去。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也兼着企业总经理的职责,这种现象存在的比例特别大,高达60%以上,小股东在企业中所占有的股分特别少,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所做的决策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从公司大股东的角度来看,公司的拥有人员与公司的经营人员间的联系已经消失了;对于小股东而言,自己手里掌握的股权特比少,在实际决策中,根本不占有话语权,这些小股东只能听命于大股东,或者是出售自己的股权。上市公司的高管权利过于集中,子啊公司内部形成了新的势力,从而进行了内部控制,有时候会出现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的时候。

四、完善我国高管激励制度的措施

1.丰富高管的机制方式,综合运用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

对员工的激烈,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激烈,也需要精神上的激烈。物质激烈一般就是发放奖金和福利待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物质激烈都是正面的,有时候也需要对员工进行负激励,例如员工再犯了错误时,可以进行罚款等方式的负激励。精神激烈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可以在企业营造一个特别好的工作氛围,例如对待优秀的员工可以授予各种嘉奖,例如可以给员工提供外出旅游的机会。上市公司需将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以此充分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工作态度。诸如,企业在给非正式员工发放薪水时,不能单纯的规定每月的固定工资,还应该完善工资制度。关于人员的工资,不应该只包括单纯的基本工资,还应该包括岗位工资、技能工资、年底分红和浮动工资,这样使工资具有灵活性,使企业中的财务激励制度更加充分,从而降低企业的费用。

2.严格规定高管的薪酬设计

在分析上市公司薪水制度完善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在薪水制度的制定有着很多的不足。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薪酬管理的不断加强与完善,这种种现状表明上市公司在制定薪水制度必须要有者自。一方面,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通过完善薪水制度来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制度的完善与改变;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自主薪水制度的改革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以此更为了留住专业人士以及高级技术人才,并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国家对此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对于那些具有完善稳定的薪水制度的企业可以进行放手,让他们自主进行管理;而不是的话,更要放心的放手控制。换句话来说,让公司自主进行薪水制度管理也可以依据企业自身情况进行薪水制度的改善与改革,以适应企业以及经济市场的需求。

3.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制度

上市公司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套可以起到激励作用的薪资机制,另一方面必须制订一套完善且公正的评测系统。对上市公司而言,如果想要公平的进行评价,就必须对企业的员工进行职务的分析。每个员工的工作岗位不同,那么他的绩效也应该不同。我们需要注重企业运行的真实状况,制定相应的激励的机制。我国的上市公司对员工的薪水发放与市场经济价格都出现失去平衡的现象。大致这种状况的出现就是因为老式的制度的不合理性,仍存在着许多不足,有的企业更是出现“大锅饭”现象。因此,在制度完善方面,就应该加强经济市场的统计与监察,并可以向相关专业行业进行学习,探讨,并制定出与相应单位所适应的薪水制度。在这其中,重要的是个人业绩在发放薪水时所占的比例。

4.强化高管的监督约束机制

加强企业的监督机制和加强企业的约束机制,是规范企业高管激励政策不可或缺的,而这时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没有完善的约束机制,那么激励政策就会变得肆意,但是只是约束吗,却不进行激励,那么企业高管的积极性就会不给严重打击。我们应该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1)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加强股东大会的作用,对企业高管进行有效的制约;(2)提高公司的审计地位,使其不受企业高管的控制;(3)加强来自银行方面的监督,一般上市公司的最大的债权人就是银行,银行成为了公司利益的相关者,有监督上市公司行为的权利。

5.完善高管的薪酬的信息披露,增加透明度

我国的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的工资结构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我国只要求对上市公司的的税前工资的总额进行申报,并没有要求他们对薪酬的具体组成进行公司,因此高管的薪资的真实性显得让人怀疑。另外,上市公司进行的薪酬的披露也仅仅限于本年度,仅仅是年度总额,不利于企业的股东等相关人员对其进行监督。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效仿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要求上市公司完整嗜返陌哑笠蹈吖艿男匠晷畔⒔行披露,从而让企业的股东等进行监督,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五、总结

上市公司的高管激励制度可以充分的调动企业高管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利于上市公司的发展,我们应该认真进行总结找出问题,并进行解决,从而完善上市公司的高管的薪酬制度,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曲波.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3(12).

[2]蔡家胜.论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激励员工[J].时代经贸,2014(5).

[3]张坤.关于企业员工归属感的几点思考[J].商情,2013(10).

[4]司娜.浅析现代企业的人才发展战略[J].北方经济,2013(24).

[5]孙冉.事业单位优化知识型员工工作绩效的建议[J].中国经贸,2014(12).

[6]高明华.2009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7]聂德刚.如何正确使用股权激励[J].中华财会网,2004.

[8]高晓博.经理激励与股权期权[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

[9]刘佳佳.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约束机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

[10]张宗新.股票期权与上市公司经理人激励[J].财务理论与实践,2000(2).

管理人员制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人事管理;激励机制;措施

“改革”是当前高校发展的主旋律,从招生制度改革到人事制度改革,表明我国高校建设发展迈入新的阶段,强调以改革促发展,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导向,创新激励机制,盘活高校人力资源,是新时期高校内控管理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得到了优化与完善,但激励机制中,“制度不完善”“机制不科学”等问题,突显了全面深化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本文立足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深化激励机制构建,提出了以下具体建议。

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构建的重要性

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才是发展的动力,是推进改革发展的主力军。如何在改革发展的大环境之下,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构建,是盘活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必然要求。高校作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已推行多年,如何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实现激励机制的构建,能够优化管理的内外环境,进而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助力高校改革发展的可持续前行,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激励机制的构建是盘活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

高校在传统人事制度的影响之下,人力资源管理僵化,缺乏活力与创新。为此,激励机制的构建,一方面为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创立了完善的机制保障,提高了机制在全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僵化的管理现状,反而不利于行政管理人员的发展,亟待管理机制的建立。依托激励机制,创设公平、公正的环境,盘活人力资源的“战斗力”,契合高校改革发展需求。因此,激励机制的构建契合了新时期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也为人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激励机制的构建是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效率的保障

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松散等情况的出现,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为此,建立一支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人员队伍,是高校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构建,有助于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战斗力,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能,创造自身价值。职工与高校建立“命运共同体”,更能促使职工在自我发展的同时,努力地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进而实现共同发展。

二、现阶段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高校作为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的应用,对于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建立规范化人事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已推行多年,基于物质、精神及职务(职称)晋升的激励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考核制度不完善”“岗位津贴制度不科学”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激励机制在管理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优化与调整。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建立,一方面要立足高校改革的现实需求,从制度构建、机制完善等方面,夯实机制构建的内外环境;另一方面,要以创新的发展思维,提高激励机制的科学性。而就目前而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在这两方面都有欠缺,有待进一步提高与改进。

(一)评价考核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失灵”

评价考核制度是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是评价行政管理人员业绩的重要指标。但从实际来看,首先,评价考核指标简单,与实际情况脱节,考核指标与管理人员的工作缺乏关联性,且评价指标操作性缺乏,难以对管理人员的业绩进行全面、客观评价,进而导致考核失效;其次,考核模式浮于表面,考核以个人经验、主观感受为主,进而导致评价考核参杂着人情,考核失去权威性、公正性;再次,行政管理人员对待评价考核抱有“应付”心理,在思想上不重视,流于形式的应付评价考核工作。因此,如何提高评价考评的作用效力,是激励机制构建的重要基础。高校应重视考核机制的构建,适应新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求。

(二)竞争机制不完善,难以形成有力的激励效果

竞争机制的形成,是人事激励机制发挥作用效力的重要基础。但是,竞争机制的不完善性,让不少行政管理人员缺乏危机感,工作服务意识不强等情况十分突出。首先,高校竞争上岗机制不完善,管理人员的竞争意识、危机感不强,以至于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没有岗位竞争带来的危机;其次,职务晋升渠道相对狭窄、单一,在很大程多上弱化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再次,高校机构人员冗余,“事少人多”“干多干少一个样”等工作现状,造成人力浪费问题,增加了高校的人力资源支出,不利于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因此,高校应着力于人力资源发展的内在要求,完善竞争机制,进而形成良好的激励效果。

(三)津补贴制度不科学,不利于人事管理工作开展

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实行了岗位津补贴制度,对于提高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实际来看,津补贴制度的实行,过于强调“职称激励”,而对于岗位激励程度明显不够,导致管理人员拼命评职称,而缺乏对岗位工作的扎实开展。因此,津补贴制度的不科学性,导致了当前管理人员工作“主次失衡”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年轻人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行政管理人员的激励。

三、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构建策略

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大环境下,深化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构建,关键在于审视当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激励模式、健全评价考核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等措施,强化对行政管理人员的有效激励。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存在制度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进一步要求高校在推进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构建过程中,一是要基于完善的激励模式,发挥物质与精神激励的双重效力;二是基于制度完善,强化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津补贴制度,在人力资源激励中的作用。因此,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构建,应落实以下几点:

(一)完善激励模式:建立“精神+物质”的激励模式,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当前,高校激励模式单一,缺乏激励模式的创新性发展。为此,行政人员激励机制的构建,应着力于激励模式的完善与创新,通过建立“物质+精神”的激励模式,发挥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从管理人员的切实利益出发,通过物质激励的方式,确保行政管理人员获得应有的物质奖励,进而更好地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建立“精神+物质”的激励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两种激励的综合作用,进而在物质、精神的双重层面上,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更多的岗位价值。

(二)健全考核制度: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制度,发挥评价考核制度的作用效力

评价考核制度的完善,关键在于改进激励功能,优化评价指标,从实际出发,立足职工的发展。首先,高校应完善行政管理人员的评价考核指标,强化指标的量化性与实际工作的关联性,评价指标能够公正、客观全面地评价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其次,规范评价考核工作。为此,高校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细化考评细则,明确考评责任,进而确保考评工作有效开展;另一方面,要强化考评工作的有效落实,执行考评细则、落实考评结果;再次,强化行政管理人员对考评工作的认识,在思想上重视,在工作上认真对待。

(三)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竞争激励机制

高校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已多年,取得了诸多的改革成效,但改革仍存在不足,必须强调全面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首先,转变传统管理制度,实行全员聘任制,在竞争上岗的制度之下,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盘活人力资源,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坚持“按岗聘任”的原则,强化对高素质、综合型人员的任用,让其有良好的晋升渠道,激励岗位工作;再次,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形成公平、公正的激励环境。激励机制的建立应该凝聚力量,团结队伍,发挥激励的重要作用。为此,在对高校管理人员进行激励时,要努力使每个管理人员都享受到合理的报酬和待遇。综上所述,高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是新时期高校内在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基础。行政管理人员作为高校的重要人力资源,如何利用并激励好,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科学的津补贴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和激励模式,提高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建设发展。高校一是要紧扣发展步伐,以创新发展的思维,创设良好的内外环境,提高激励机制的实效性、可操作性;二是推进制度改革,依托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发挥激励的重要作用;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从管理人员的切实利益出发,完善激励模式,提高激励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英.论高校知识型管理人员激励机制激励机制[J].南华大学学报,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4):73-78.

[2]兰石财.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构建[J].管理工程师,2014,19(6):7-10.

[3]冯慧雅.激励机制与高校教务管理的有机结合[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1(7):227-228.

[4]陈友荣.浅议高校机关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建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8):3-4.)

[5]郑艳.构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对此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7):83.

上一篇:制度管理制度范文 下一篇:管理规章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