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7 22:55:04

管理会计课程总结

管理会计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1.创新课程工学结合模式

提升职业实践能力。根据会计工作岗位特点,采取实战演练和行业(企业)现场教学等模式实施课程工学结合。结合先进的管理会计手段,采取电子财务对抗、管理会计经营实战演练等分组对抗大赛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管理会计全过程,实际操作管理会计的相关工作任务,体验真实的管理会计工作,提升管理会计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在校内校外实践环节中进行理论和实践指导,构建和完善学院管理会计实验实训案例教程建设和充分利用安徽淮南矿业集团校企结合平台,依据企业的管理会计岗位工作要求,不断总结和积累实践环境提供的资源,组织编写管理会计的工作任务、情境项目构建基于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体系,更好地协调校内校外实践的关系。

2.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果。按照高职教育“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要求,从“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出发,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充分体现就业岗位能力要求,突出管理会计专业能力的培养及职业素质的养成,增强高职学生对管理会计的岗位适应能力,实现管理会计知识应用的上岗零过渡。首先,管理会计教学组织工作任务化,把课程内容设计为若干工作任务、若干个学习子情境,明确教学要求;其次,管理会计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与实训基地相结合,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强调启发式教学、工作任务与学习子情境相结合等等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第三,构建管理会计课程考核体系多元化、重视平时学习过程的随机考核构成。

二、全面开展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

全面开展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是对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通过课程教学改革,综合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在教学内容上把工作任务与学习情境与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密切联系;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突出师生互动性、学生自主性、教学的应用性紧密结合。借助于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使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的综合培养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全面开展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为该课程的职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保障;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职业教学能力;找准专业特色定位,创新管理会计特色人才培养路径。创新性地将管理会计特色人才培养路径设计为:专业定位抓核心———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专业建设抓规范———力求办出特色;课程建设抓基础———做到亮点突出;教学管理抓秩序———保障秩序井然;教学质量监控抓细节———做到细节量化;实践教学抓条件———校内外结合;产学合作抓实效———开展项目服务;学术研究抓团队———打造学术团队;学生日常管理抓重点———抓两头带一般;学生学习引导抓强项———培养技能人才。

三、探索与实践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管理会计课程由模块课程向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设计的项目课程的转变,《管理会计》课程的设计以企业经营管理为主线,按照职业岗位任务的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管理会计课程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理念,课程内容设计科学合理,职业性、综合性与实践性强,体现管理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及职业素质的养成,增强管理会计岗位的岗位适应能力,适用行业企业单位对管理会计岗位的用人需求。管理会计教学充分体现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管理会计工作岗位技能和工作流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满足了高职学生职业性、开发性和发展性的需要。把企业调研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把职业岗位和教学内容对应起来,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管理会计的人才。对此,在管理会计的培养目标上,要切实结合职业岗位任务的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要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这样就大大节约了企业培养新员工的成本,同时也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起到了促进作用。管理会计课程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是造就管理会计课程师资队伍的需要,也是提升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通过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不仅使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大幅度地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落实管理会计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总结

综上所述,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建设,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传统的以管理会计理论为基础的教学体系及课程结构,构建以“职业岗位任务”为基础,以管理会计“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为流程的创新管理会计课程内容的工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为培养适用企业需要的管理会计专门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保障。

管理会计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一)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尽管管理会计是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其地位远不如财务会计等其他会计类课程。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管理会计这门课程从最初的专业必修课逐渐沦为选修课,甚至近两年已从高职会计类课程体系中完全消失了。由此可见,管理会计课程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越来越不受重视。事实上,我国的社会实践急需大量管理会计人才,据统计,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缺口已达300多万人。

(二)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目前缺乏适合高职院校的管理会计教材,一方面大部分教材理论内容多而过于深奥,实用的案例较少,即使有些教材编入一些案例但过于复杂,超越了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另一方面教材的多数内容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教材内容出现重合现象,如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中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及标准成本、作业成本、质量成本、责任成本等存在着重复。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重复的内容主要有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存货管理、资金需求量预测及全面预算等。上述现象的存在,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而且破坏了三门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递进关系,不利于课程的安排。同时大量的重复内容极易削弱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热诚,影响教学效果。而一些高职院校认为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应用范围更广,加上怠于研发管理会计校本教材,于是把管理会计的内容删除了甚至干脆不开管理会计这门课程了。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在高职院校的管理会计课堂教学中,讲授法依然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讲授的案例比较零散单一,没有与实践结合进行及时更新,更没有系统全面的案例用于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仍以学习枯燥的理论为主,较少参与主动学习与讨论,影响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对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构思

(一)必须重视管理会计课程的建设

2014年,财政部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鼓励高等院校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会计专业方向建设和管理会计高端人才培养,与单位合作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实践培训基地,不断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由此,该文件把对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的重视推向了历史高潮。作为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的高职院校更应义不容辞,响应国家号召,重视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建设,为做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奠定基础。

(二)开发校本教材,科学设置课程内容

要克服传统的管理会计教材理论多、案例少、不合理等现象,高职院校必须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与时俱时,利用校企合作办学资源优势,花大力气开发适合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管理会计教材,创新教学内容。笔者认为,管理会计教材的编写应结合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以实际操作内容为主,理论够用即可,可编写两套教材,一套以管理会计基础理论为主,但要避免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完全相同的内容,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如平衡积分卡、全面质量管理、业绩评价等。另一套教材以管理会计案例为主,从企业搜集真实的素材作为案例编入教材,专供学生实训使用,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现实学以致用。

(三)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实现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为了切实提高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打造多样化的教学平台。

1、创新教学方法,发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将管理会计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教学项目模块,每个项目的完成又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结果、教师总结等行动过程进行。教师在提出任务的同时,对每一项任务再进一步设计成模仿操作、独立操作、综合实践等环节,真正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等实训过程对管理会计操作的内容达到学会、学懂、熟练掌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采用案例教学法。

要想取得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首先要注重案例的选择。案例的选择要考虑高职学生的广泛性和差别性,要具有实用性、代表性、针对性和启发性,贴近现实,适合学生学习。其次在运用案例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方式与方法,应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教师从旁指点,最后点睛画龙式总结即可。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

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拓宽学习空间

尽管现代教学大都采用多媒体设备,但充其量只是把黑板变成了电子板,传统的教学手段把课堂局限在教室里,这样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很小。要提高管理会计教学效果,需要充分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一是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如世界大学城、校内网络资源库、微信平台将管理会计课程的微课视频、案例集锦、习题库等对学生开放,将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二是可利用校企合作和校外实训基地,让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深入了解企业是如何利用管理会计进行内部决策的,结合毕业设计撰写调查报告,既强化了学生对管理会计理论的理解,又为毕业设计搜集了素材,还可以为企业提供管理会计岗位的人才,可谓一举三得。

管理会计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管理会计;教学改革

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高校的管理会计教学需要适当改革,通过不断地创新,使管理会计专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以满足社会需要,因此,高校管理会计教学必须要在现有教学基础上,进行深入改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一、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整合

目前,高校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老旧和缺失,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学生所学知识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发展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接触到更先进、更完整的管理会计内容,高校有必要对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整合。第一,完善并更新教材内容。为了让学生们的知识体系更加充实,高校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实和更新,在原始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术语、会计活动管理等。同时,教育部应组织相关优秀教师对教材重新编写,并吸取先进的而教学理念和内容,不断更新教材内容,有效改变当前管理会计教材重复编写、内容大同小异的现状。在教材的编写中,内容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传统管理会计基础知识、现代管理会计理念与基础、管理会计的最新动态等,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保证比例平衡,并与我国市场经济紧密相连。第二,教学内容的整合。教材内容的整合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全面更广泛的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师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相关课程的整合,另一方面是要将管理会计课程与成本会计课程相结合[1],这样不仅能够让管理会计内容更加充实,还有效补充了管理会计所涉及不到的内容,为管理会计的教学提供了一定保障。

二、增设职业道德课程

目前,在我国各大高校中,职业道德课程还没有作为主要教学课程而被设立,且多数高校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容易导致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出现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这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企业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因素。因此,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必须要对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进行约束和培养,高校可以吸取国外先进的职业道德标准,从技能、道德行为、保密、客观以及廉政等五大方面入手,对管理会计进行约束和培养,一方面能够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反面能够让其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为管理会计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三、教学方式的改变

教学方式的正确使用,对学生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管理会计课程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因此,教师必须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在现阶段,笔者总结出以下教学方式,经过试验,其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第一,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通过案例分析,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实现“学做”的融会贯通,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搜集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包括理论知识和相关背景;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对案例分析的主题、内容以及分析思路进行简单说明,然后组织学生分析案例,从不同角度剖析,放开头脑尽情地合理分析,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从旁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总结,归纳重难点,指出学生的优缺点,并进行正确引导和教学[2]。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便于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其解决更多问题。第二,互动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是较为流行的,其主要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课堂上,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讲解部分理论知识,并抛出适当的问题,组织学生们进行课堂讨论,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们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旁指导,或者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这样不仅能引导其向着正确的方向思考,还能准确掌握学生综合水平,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对每组的观点进行评价和总结,进行更加深入的讲解。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死记硬背方式,让理论知识不再枯燥乏味,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不仅让单调的课堂变得丰富,还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以及创造力,是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中较受青睐的模式。

四、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管理会计教学必须要进行有效改革,从教材内容、教学重点以及教学方式等多方面入手考虑,将管理会计教学的整体水平有效提高,为学生创建更加优秀的学习环境和平台,使其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可塑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罗斐,罗婉婉.新常态下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亚太教育,2016(5):263.

[2]许诺.新形势下推进管理会计课程改革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5(13):271-272.

管理会计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作为一名管理会计课程的高校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加快高职《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以肩负起为我国企业培养合格的管理会计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一、高职《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滞后

众所周知,在20世纪50年代管理会计形成以后,管理会计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表现在战略管理热的出现、服务业的兴起、全球化的竞争、信息技术的进步、制造环境的发展、作业基础管理的产生等。由于环境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传统管理会计)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与企业管理的相关性。客观地讲,我国高职《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基本上仍仅涵盖传统管理会计的内容,并主要以工业企业为应用对象。因此,我国管理会计教学内容急需现代化。

(二)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目前,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的实践活动大多集中在基础会计课程和毕业前的会计综合模拟实习课程上,在《管理会计》课程中接触实际案例的机会很少,即使接触,也很少有比较完整的企业业务及来源于实际的案例供学生练习,致使学生没有见过真正的典型案例。教学中实践环节的缺乏,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及掌握,使学生缺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呆板、陈旧

由于受传统《管理会计》教材体系的限制,《管理会计》课程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来开展教学活动的。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对管理会计理论或方法进行理论阐述,然后运用例题对所阐述的会计理论与方法进行论证,最后布置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这些虚拟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利用教材、粉笔、黑板进行的单向知识灌输,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教师的教学是“填鸭式”的,这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现行高职《管理会计》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的学科课程模式,过分注重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忽略了对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会计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必然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下降,不能适应人才市场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最终影响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上岗。

二、高职《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几点对策

(一)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

西方管理会计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基本内容体系未有改变。这些内容主要包括成本习性分析、传统成本计算(全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预测分析(含销售、成本、利润、资金预测)、决策分析(含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标准成本制度、责任会计等。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西方管理会计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新的发展,这些发展包括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战略管理会计以及目标成本法、改善成本法、全生命周期成本法等。另外,管理会计在服务业中的应用也受到高度重视。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变化就是在继承传统管理会计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管理新的需求和管理会计的新发展,重新设计整合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使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跟上时展的步伐。

(二)教师的传统观念要及时更新

提高管理会计的教学水平和效果,高职教师是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教师没有很强的管理会计意识,他们就不会考虑学生在理解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中的作用,即使学生会计基础知识再扎实可能也难以学以致用。所以必须增强教师尤其是从事会计教学的高职教师的管理会计意识。具体讲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并重视管理会计在企业实际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CVP)分析和投资决策三个方面。

研究成本性态,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需要:一是成本控制需要,二是计划编制工作的需要。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有助于企业从数量上具体掌握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为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实现最优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本量利分析是管理会计中的一项重要分析法,通过对利润的敏感分析估量售价、销售量和成本水平的变动对目标的影响,并可据以进一步控制目标成本;可以应用于企业的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等方面。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企业投入生产活动的资金,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转,其数额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企业将筹资的资金用于构建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者借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价值转移和价值创造,带来货币的增值。

(三)教学方法要全方位,多角度使用类比归纳法、案例教学法等

所谓类比,就是借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内容作为新知识的参照物,调动学生进行回忆、联想,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管理会计》学科的重点与关键,在于它是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而学生过去所学的会计知识,一般都是采用“全部成本计算法”。因此,在讲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二者的“成本划分标准”、“成本划分类别”、“成本包含内容”、“成本计算方法”、“成本对存货计价和利润的影响”等五个不同点进行对比,让学生的思维向新知识有效过渡。所谓归纳,是由个别导入一般的过程。当然,选择的个体要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例如,在讲授“两种不同成本计算法对存货计价与利润的影响”时,就可以通过二者对单一会计期间的影响来推导对连续会计期间的影响,并及时组织和指导学生将它归纳为三条规则,从而得出知识性、技能性的一般结论。与此同时,还揭示这一结论与其他知识的相互关系,把新知识归入到知识系统中,发挥知识的整体效应。类比归纳,便于学生理解运用,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管理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管理会计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在《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中也应尽可能地推行案例教学。管理会计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及时地将实践中得到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整理、推广,形成示范效应。比如邯钢的“成本否决法”,从管理会计理论角度来看没有太多新意,但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大成功。其他还有一些由于较好运用了管理会计而大有成效的典型案例,所以需及时总结我国企业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管理会计的学习中去。

(四)教学手段要实现现代化

教学手段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最早的教学手段就是人自身的活动,如口耳相传、示范、模仿、练习,主要通过语言,也包括表情、动作、形体等进行。文字和书籍的出现、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教学手段的重大进步,使得教学活动能够摆脱个人直接经验的局限,学习以书本知识、理论知识为主的间接经验。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各种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手段逐渐发展起来。先后出现了用于教学的幻灯机、电影、唱片、录音机、闭路电视和语音教室、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和运用,不仅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而且使得教学活动本身产生了重要的变化,扩展了教学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达到了过去所没有的广度和深度,将教学活动带进了一个新的阶段。

管理会计有时要采用复杂的数学模型进行数据的加工处理,计算难度大且要求及时性强。因此,要顺利完成管理会计提供管理信息的职能,提高及时性,降低信息成本,管理会计的电算化更有必要。在会计教学中,对于财务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由单独的课程如会计电算化或会计信息系统来进行。但管理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则基本没有列入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之中。这不利于学生应用计算机从事管理会计工作能力的培养,而实际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离开计算机技术是不可想象的。

管理会计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高职教育;会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2

一、管理会计对高职会计教学的重要性

管理会计是对过去进行总结、对现在进行控制、并且在总结研究的过程中对未来有一个很好的筹划。管理会计是因为报告对象的不同,跟财务会计分为两类。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会计主体的经营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决策、控制、业绩评价等所需要的相关信息,这样才能更准确的了解所有的实际财务问题,并更好的改善总结。首先就是要了解管理会计在各领域存在的重要性,而在学校就是最好了解的一个机会。在社会上只能根据工作了解到本行业的规章,而在学校能根据课程对各方面有所了解。在高职开设课程能更好的利用到高职的教学理念,实践永远跟理论相结合去实施。然而高职想让学生有更多的管理会计意识,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各行业中管理会计的重要性。

在各个中小型企业中要求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收纳进管理会计之中,通过预算、决策等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本身就有着特殊的性质,这些性质主要表现为传统的记账方式,以及会计信息得不到全面控制利用,而管理会计则可以改善中小型企业的自身管理,从而实现财务现代化管理。由于各方面原因,目前高职会计教学之间也是竞争激烈,中小型企业也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问题,如果能很好的把管理会计运用进去,那么中小型企业在很多地方遇到的困难也能得到相应的解决,由此可见管理会计对高职会计教学的重要性。

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中起到的作用是能对信息进行处理,通过信息对未来前景做出相应的预测和预算,并且做出决定的作用,同时管理会计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增加利益,提高经济效益,降低风险。之前,财务方面可能更多的是根据实际账务情况来解决现存的问题,而管理会计则是通过统计所有跟财务有关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大大为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说明并预算,将公司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预算出来,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而在高职会计教学中学生大多数接触的是传统的会计理论知识学习,对于今后在工作中的会计应用不熟悉,而会计管理的教学则能是学生对会计岗位的本质有一定的深入了解。

可见,管理会计的课程在高职学习当中显的尤为重要,在对熟知掌握财务会计理论的前提基础之上,不断提升能力,这样才能在之后的工作中,把知R运用到实践中。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二、管理会计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着重关注方向

老子曾说天下的大事都是从很小的地方一步步做起来的。在高职会计教学中我们要着重了解的就是如何对财务进行分析,如何看懂报表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本文我们从分析利润表来说明精细化管理的经营决策。

首先在学习前我们要先有一个意识就是全国通用的利润表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企业,反应的财务需求,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个合理的利润表更能为企业的管理、经营提供服务。总之,更细化、更实用的利润表,可以全面看到营业收入、成本的构成,期间费用的各明细、公允价值变动每一个金融产品的构成,甚至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收入、支出来自哪里等,能更深入、全面了解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情况。对于利润表,我们要在坚持重要性的原则之上尽可能细化,这样能为之后的统计及报告提供更准确重点信息。其次,要重视各项收入、成本在营业支出收入上占的比重,明确哪些是公司的主要经济来源。毕竟很多公司都是为了提高收入,增加利润,会选择在员工福利和各方面进行罚款,这是不利于公司的发展的,同时也为分析预测增加困难。一般,成本占收入的指标是不会有很大变动的,如果变动大的话,就说明出现了问题,利润表就能体现到我们在什么地方投入的过多等问题,及时的预算改变策略就能避免很多问题的发生。当然利润表不是最终的财务信息,也是需要配合实际的台账来使用,毕竟详细的台账不是能完全体现的,利润表和各台账结合起来,就能起到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作用,并且有利于全方位、多角度的掌握整个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情况,这样管理会计人员就能很轻松的对期间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并且及时解决,对未来的预算也能更精准,有更多的策略来应对之后会遇到的问题。

其次我们要知道财务上的增加利润有两个途径:提高收入、控制成本。然而这并非财务人员的专长,这就是财务管理会计的职责了。这个道理都知道,但是怎么做就成了问题,成本控制是需要方法的,并非减少支出就是控制、不该减少的支出减少了,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呢。流程控制就是每一个流程的控制人员掌握的信息不同、在每一环节的审核能起到监督、制约的作用。减少虚报、谎报费用的支出、铺张浪费的现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成本费用。标准控制最早使用在20世纪初美国的汽车公司,即对差旅、住宿、交通有个标准、把这个标准控制在日常管理之中,避免无用开支。总量上控制就是每年我们都有一个预算的成本,尽量把成本控制在标准之中。有看的见的成本就有会被忽略的地方:资金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它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是客观存在的。想要学好管理会计,不是盲目的去学好专业知识就好,我们要有方法的知道从哪里入手、哪几方面是管理会计最主要的模块,这样才能把知识运用到位。

的父亲曾教育子女:“此生理想,近期计划,今日功课”。“有原则不乱,有计划不忙,有预算不穷”。这两句话本是教育孩子要有远大的理想就要切实步骤,做事有原则,有计划,有预算。在管理会计中最重要的就是预算,预算管理能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为了实现目标利润。实现资金收支平衡兵有所盈余,在预算编制、执行的过程中,必须对有关的成本费用做出总额度的限定。严格有效的预算能够大大避免无效投入和浪费,能够尽可能用有限的资源来完成更重要的目标。所以,预算是降低成本、创造利润的重要手段。当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真正的掌握利润表和明确目标的时候,我们就能很好的学习吸收知识并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

三、管理会计的发展

中国的财务会计工作中大多数仍然局限于做账、报税,我们在管理会计方面的发展非常缓慢。推进管理会计的发展,做好财务报表分析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如何利用财务数据、经营数据为企业管理人员全面服务,做出有价值的探索和实践是每个管理会计人员要去努力的方向。财务会计跟管理会计是并行存在的,管理会计更多的关注的是管理方向。现如今我国的财务人员已经有很多了,但是管理会计人员还是很少的,不少企业也是高薪聘请外来的管理会计师来坐镇公司。目前针对社会需求,学校也开设很多课程,管理会计也是很注重的一部分,在学习财务知识的前提,不断通过实践去对企业的案例进行分析。工作中不断追求创新突破,在学校也要抓紧这部分的教育,开设课程,编写书籍,相关课程等都要参与其中,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财务知识,增强学生对于这方面的意识,这样才能在进入社会后更好的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分析预测,让管理者能够做出更准确的选择。开设课程学习文化课一方面是加强理论,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实践,所以在校期间最好能有专门的案例进行分析,能到企业去实习最好,但是现在的学校实习是很难学到什么的,本身管理会计出身的就很少,做的好的就更稀缺了,更是有很多的学生连专业都不能对口,所以,在学校进行实践性的分析是很重要的,只有更多的实践跟经验带上充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在之后的工作中更加的顺利。还有就是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财务人员不只是做账这么简单,不管是作为什么来做分析财务报表时,都要持以怀疑的角度去分析,看到的报表未必是真的,还是要结合多方面提供的信息分析。管理会计的发展是势在必行、指日可待的。只是需要各领域的财务工作人员去加强意识,在人员培养的过程中也不忘从企业,单位内部做起。这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每个人都是有责任的。

四、结语

管理会计在未来的发展路上必定会有很大的阻碍困难,但是它一定会在之后的经济上占据主导地位,对未来的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能够很好的利用财务信息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因此,对于高职会计教育,一定要重视管理会计的教学,为将来的财务人员创建出全面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建.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

[2]林可胜,孙思惟.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中的运用[J].管理观察,2015(09).

[3]胡芳菲.论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中的发展与创新――以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当代经济,2016(15).

管理会计课程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会计

作者简介:邬丹(1980-),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财务管理;唐蓉(1981-),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企业管理。(江西南昌 330038)

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专项课题(编号:JxJG-12-13-25)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高等院校是教书育人,培养未来人才的地方,所以从事教学的人都知道,对教学内容的科学选择,事实上是教学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科学有效的教学内容,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内容能否有效革新,能否跟上时展的脚步,做到与时俱进,会影响到教师的教,更加会影响到学生的学。因此本课题组拟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方面进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能更有效的重新确定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内涵、作用及其相关的核算方法。不论从理论的教学研究还是公司的实务操作都能清晰地将两者界定开来。让学的人更好学,用的人更好用。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学科建设,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更能体现因材施教。

二、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交叉的原因是相同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并非同时产生,成本会计的产生先于管理会计。十九世纪中叶后期至二十世纪年代,随着英国产业革命的完成,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用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企业管理上的需要,起初是在会计账薄之外,用统计的方法来计算成本。此时,成本会计出现了萌芽。从成本会计的方式来看,在早期成本会计阶段,主要是采用分批法或分步法,成本会计制度从成本会计的目的来看,计算产品成本以确定存货成本及销售成本。所以,初创阶段的成本会计也称为记录型成本会计。二十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机械化的大生产取代了作坊式的小生产,竞争日趋激烈,以经验和直觉为核心的传统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生产发展。于是,体现科学管理方式的“泰罗制”取代了旧的落后的“传统管理”,为了泰罗制的实施,“标准成本”、“差异分析”、“预算控制”等这些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相联系的计划、控制方法引进到会计中来,而这也被公认为是管理会计的雏形。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地应用于生产,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资本集中加强,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企业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经营日趋复杂,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此时,管理会计增加了预测、决策方面的内容而成本会计则提出了目标成本、质成本、作业成本等概念。显而易见,早期的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具有相同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管理会计对企业的全面管理就是从成本管理开始的,随后又扩展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而成本会计一直面向的是对企业成本的核算和管理,成本管理是它们研究内容的交叉点,而反映到教材上则是内容的重复。所以就课程教材的编排方面,对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交叉重叠内容的界定与区分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对高校课程计划的设计提出了挑战。就课程教材的编排方面,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都显得尤为重要。

三、课题研究结果实施方案效果展示

成本管理会计是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结合现代管理会计而形成的一个新领域。现代管理会计脱胎于成本核算,臻于成熟后再回归母体,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界限,使二者更加完善统一。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合并的必然性:管理会计以成本会计为基础。虽然发展中的管理会计拓宽了原有成本会计的预测、决策等职能范畴,具有更广阔的研究领域,但它研究的基础没有改变。管理会计必须利用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决策和规划,如果缺乏成本会计作基础,管理会计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变为空中楼阁而无法存在。无论从我国还是从西方来看,理论界对于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界限是模糊的,尤其在西方人的观念中,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同质。如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商学院会计界权威教授查尔斯·T.亨格瑞认为:“现代成本会计也常被称为管理会计”,本项目组将围绕着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由独立课程形成一门相融合的课程,从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设计教学方案,以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其对本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创新能力。

(2)组织并精选教学内容,使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完美结合起来,完善学生的财务知识层次和知识结构。

(3)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信息量,特别是引入成本与管理会计发展的前沿问题。

(4)转换传统授课模式,用启发式代替注入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5)加强学生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动手能力的培养,除了完善理论授课之外还要加大上机操作的课时量,侧重其核算方法的掌握。

四、课题研究目的及解决方案

本课题旨在通过追朔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发展现状,预测其发展趋势。评析其对现在财务教学活动的影响。通过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经验与总结,针对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这样既促进了教学的发展,也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知识技能。

在后续课题组的调查与研究中我们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1)追朔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发展起源;

(2)确定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两门学科的交叉部分;

(3)界定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两门学科的差异部分问题;

(4)设计新的教学模式将两门学科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完美地结合起来;

(5)成本与管理会计教材的选择以及合并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问题

五、结语

管理会计课程总结范文第7篇

(一)课程缺乏经典案例

管理会计教材多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会计体系的基础上编写的。实践应用中,并不完全符合我国现代企业的实际情况。涉及比较好的案例大多也是来自国外,本土适用性差。我国企业在长期的管理会计应用的实践中,也创造了一些切合实际的应用方法,比如邯钢创造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中国式方法,但这些方法并没有在课程的实践化教学中完全采用。在管理会计的实践化教学中,教师多以课堂讲授为中心,很少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忽视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分析,缺少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因而难以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在高校中缺少管理会计案例分析这门课程。

(二)缺乏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美国的管理会计资格证书(CertificateinManage-mentAccountant)考试内容包括Economics,FinanceandMangement;FinanceialAccountingandReporting;Mange-mentReportingAnalysisandBehavioralIssuse;DecisionAnalysisandInformationSystems等内容,由此看来,其实用性已经超出传统会计师的基本职能。近年来,报考CMA的人数已有超过CPA之势。现代管理会计学科的发展使传统的财务会计会计理论和方法受到挑战。和西方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管理会计的后续教育中还诸多问题,既没有推行管理会计职业化证书考试,也没有建立管理会计师的资格确认制度。教师缺少参与企业管理会计实践的经历,在授课中仅靠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传授,很难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管理会计实践活动。

二、管理会计课程教育改革的构想

(一)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的机制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是个社会问题,需要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如美国IMA和AECC,一直都在积极致力于管理会计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改革活动,高校与相关的大公司建立定向的合作关系。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还可以以校企合作的形式来积极培养。需要不断改进过去由培养单纯的决策参谋人员,逐步转向培养必备的实践创新能力。在完善实践化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管理会计侧重于对企业成本数据的运用,使教学计划、教师的授课更具有实践价值。

(二)加强案例和软件化教学

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教学的重心在于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创新与应用能力。在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案例模式主要表现为:一是采用教学引导性案例教学。其特点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相关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探讨问题的主动性。二是采用效果证明性案例教学。此种案例一般作为阅读材料插入教材章节之中,可以增强教材的生动性和学生对管理会计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三是采用方法应用性案例教学。案例通常高度的简化,其特点是但贴近实际,极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将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与相关高等数学和财务软件相结合,尽力应用直观的方法解释抽象的高等数学方法:如最小平方法,通过设置回归方程,把历史数据坐标点分别带入,最后将各方程左右分别求和,得到新的联立方程,求得回归方程,这种方法形象直观,容易理解。又如,在确定最佳订货批量时,先推导不考虑采购成本和缺货成本下的简易模型,通过订货成本与储存成本线的特点,由他们的交点求得经济订货批量,直观易懂。利用ERP实训室,让学生利用Excel等软件正确快速的计算内含报酬率或NPV等指标,既避免了复杂的数学计算,又让学生把重心转移到了管理会计的思想上来,为更高效的对企业的预测、决策、控制、规划和业绩评价等实践服务。充分发挥管理会计课程实践化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独特作用。

(三)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许多教师都停留在理论教学,没有实践经验,教学犹如纸上谈兵。应当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学校拿出专门的培训经费,通过各种途径让教师优先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管理会计活动。既要亲身体验,又可以通过这种形式获取第一手数据。应当注意,在教师参与这些活动时需要一个动态的跟踪过程,以期达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擅长应用相关软件进行各种分析,将软件技术与管理会计实践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必然会使管理会计课程的实践化教学有一个新的飞跃。

管理会计课程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1-0095-02

管理会计自从上个世纪出现以来,在本世纪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各个国家当中了。作为一种企业会计新兴的发展模式,管理会计的形成是贴合时代特征的,它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管理会计最主要的作用是可以为企业所进行的活动提供强有力的资金风险保障。主要以企业的资金动态作为相关研究对象,通过强有力的经济后盾保障企业的高效经营以及经济增长。笔者通过大量文献资料以及相关经验,对于管理会计目前的现状进行了理性分析和探讨,并且从中获得结论,从而对于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一、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

(一)管理会计理论难以在实践中应用

管理会计这种管理模式只适用于某些特定的经济形态当中,其中有些观点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并且企业面对某些状况时使用管理会计的相关理念难以解决问题。所以管理会计想要在实践中合理应用,企业的相关模式要切合管理会计,或者要使二者能够协调起来,这就需要对企业的经济结构以及组织结构进行调整,或者对管理会计的相关内容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进行调整。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相当困难的。

(二)已知的管理会计模式缺乏创新性

自从管理会计模式出现到现在已经有很多年了,但是管理会计自从出现以来其自身的发展速度却格外缓慢,它其中许多理论已经开始不适用于当前的市场经济。管理会计缺乏相应的研究,相关的所谓理论更新也只是表面的内容,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进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的已知理论在某些角度已经开始与时代脱节了。对于现代化的企业来说,管理会计的某些理念并不适用于当代企业的发展。

(三)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当中不能贯彻其主要理念

管理会计最初出现一直到现在,所秉承的主要理念一直是科学合理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对企业的经济风险进行把控。但是某些使用了管理会计模式的企业却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一主要理念,在实际应用当中,很容易出现由于目前的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了长期的发展。同时,这种只重视短期不在乎长期的经营理念也会严重影响企业以后的发展。

(四)实施范围小,还未能形成规模化的系统

管理会计这种经济管理模式最初是出现在西方的经济体制之中的,这是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仍然在逐步完善和深化之中。另外,再加上我国的企业自主性较差,一方面国家监管力度较大,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缺乏相关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所以我国的管理会计模式的应用程度以及应用方式都与国外有着较大差距。在我国,管理会计仍然处于应用的起步阶段,对于其应用的范围和规模都还较小,还未能形成规模化的系统模式。我国的管理会计模式仍然需要继续深化发展和完善。

(五)还未能形成科学的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

目前来说,我国对于管理会计的应用基本还停留在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当中,对于其自身的相关经济学理论知识并没有给予太多重视。这是典型的只重视表面而忽略了其本身的内在的错误应用方式。在这方面国外对于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的研究要相对国内较好一些,我国由于大量地照搬国外的管理会计的相关模式,对于其自身缺乏系统化的归纳和总结,难以形成科学的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也就无法真正将这种模式利用起来。

(六)相关专家以及企业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缺乏热情

目前我国会计方面的研究多是面向于财务会计方面的,尤其是在高校的学科设置上也对其有所体现,高校的财务课程关于会计方面的多是财务会计,比如常见的金融会计以及财务审计等专业。管理会计相比于财务会计来说只能算是起步阶段,尤其是在理论研究上。我国对于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现在还仅仅停留在数据分析以及问题预测上,并没有针对我国的企业模式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较为完整科学的理论。再加上相关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对于管理会计都兴趣缺乏,所以管理会计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是停留在起步阶段,没有任何推进。

二、我国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

目前来说,我国对于管理会计的应用程度仅仅停留在表面,这对于一种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建立起专门的管理会计的研究机构对于加强我国国内的学术流以及探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在研究机构对于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深度研究和探索,同时企业还可以在研究机构当中通过理论知识的磨合和理解将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起来,从而总结出最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管理会计的新模式。

(二)与国外发达国家建立管理会计的合作交流机构

管理会计模式作为一种新模式,知R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的合作交流机构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的企业之间的行业交流来发现自身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学术性的交流完善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知识。

(三)加强管理会计在高校专业课程中的份量

我国的高校的经济相关专业目前来说仍然以财务会计为主,对于管理会计这种新模式的专业设置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作为一种具有强大应用价值以及实用性的经济管理模式,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专业设置到高校当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要将其作为课程设置到学科当中,另一方面,针对管理会计的教材也要重视起来,要根据我国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编写适合于我国的管理会计教材。同时加强宣传,提高管理会计在高校师生心目中的地位。另外,针对经济学的相关课程,也要开设管理会计的选修课程,让非管理会计专业的学生也能对这种模式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四)提升企业相关人员的素质

某种角度讲,企业的管理者的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水平。因此,未来的管理会计要发展,首先企业要做的就是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这种模式自身所具备的优势以及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应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认识,可以为企业管理人员安排相关的管理会计培训课程,从而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可以将管理会计这项培训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必需的培训条件之一,并且根据培训情况进行考核。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管理会计作为一种经济模式,其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最终一定是要应用到实践当中去的。我国的管理会计领域首先需要对理论知识的研究重视起来,进行一定程度的深化研究,使得我国的企业能够很快地将这些理论观点利用起来,并且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将其应用到企业的实际运营当中。通过对于各种关于管理会计的经典案例的分析研究,企业从中学习管理会计的推广经验,进而得到企业整体的认同,并根据其设计出与之相对应的管理会计的管理模式,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程度。

一个企业是否有其自身的管理理念是企业发展自身经济的核心动力,传统的会计模式并不能做到对于企业的财务的管理运营,所以对于管理会计的应用非常有必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于管理会计的要求又有了新进展。最初的管理会计理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以及管理理念,所以要对管理会计进行不断的发展与更新,要将管理会计的更新发展乃至于整个企业制度的更新与发展都立足于我国的市场经济,立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要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结束语

管理会计课程总结范文第9篇

(一)环境因素

1.经济要想有序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约束。

我国虽已经颁布了许多经济方面的法律,但经济法律体系仍不健全,使得管理会计在应用时缺乏一定的保障。管理会计分析所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财务会计,我国虽颁布了许多规范财务会计的法律法规,但财务会计在执行中仍存在着执法不严,记账不规范等现象,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管理会计在数据加工时使用不真实的数据进行决策、分析,将误导企业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另外,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管理会计的法律法规,于是管理会计就变成了真正的“内部会计”,各个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管理会计进行应用,当然其应用结果也会千差万别,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管理会计理论的合理普及应用。

2.人文环境因素决定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水平。

管理会计在西方国家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而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仍然处于借鉴国外经验的水平上,在人文环境上存在着很多的差异,阻碍了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首先我国管理会计没有规范的指南、公告和规范制度,当会计人员遇到新经济业务时,找不到相应的规范参考,大大降低了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我国没有专门针对管理会计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管理会计的职能由成本会计和财务会计部门分担,没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执行管理会计职能,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也无从考证,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无法衡量。

(二)其他因素

1.没有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是一门学科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标志,同时也是该学科在实践中不断被推广应用的关键,它是该学科实践工作的方向标。我国现阶段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基本上是借鉴或直接翻译国外的管理会计理论,自己的东西很少,而符合社会主义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更是少之又少,加之国外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也不是很健全,其理论的研究也只是适合其自身社会环境,把它的理论拿到中国的社会环境里,有很多理论并不完全适合。在我国会计体系中,近年来,多数的关注点都集中在财务会计的研究上,而忽略了管理会计,这也导致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发展的不完善。

2.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不能有效结合。

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我国管理会计的实践与理论不能有效融合,目前,管理会计已经成为我国各大高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但学术界的研究人员对管理会计的实践工作缺乏认识,他们所构建的理论模型在实践工作中并不适用,实际工作者很难用这些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管理会计理论中的时间价值问题,我国仍旧沿用西方国家的复利制分析问题,但在我国很多问题多采用单利制计息,这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另外,我国的部分企业也有应用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但这些成功的案例并未得到学术界广泛的、系统地总结与研究,仅有少数典型案例被当作示范性的研究报告做以参考,但参考案例不全面,不系统,致使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不能达到同步发展。

3.管理当局不够重视,管理会计人员素质低。

在我国管理会计的工作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部门分担,致使管理当局忽略了管理会计的工作职能,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只知道生产经营,却不懂得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管理会计的发展。另外,管理会计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的基本知识,还要懂得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甚至还需了解行为学等很多社会科学知识,我国现阶段的会计人员中很少有能够完全具备这些条件的,管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也是管理会计发展的绊脚石。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的前景展望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我们要采取一切方法促进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

(一)加强管理会计教育,实现理论联系实践

国家应根据管理会计的最新发展编写与之相适应的教材或刊物,并在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里增设管理会计课程,不仅让未来的财务工作者掌握管理会计理论,也应该让未来的管理者、投资者等更多的社会角色了解管理会计。学术界应将管理会计的成功典型案例进行科学的、系统地整理、归纳、总结,形成一套完整且具有指导性的案例研究报告,便于管理会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做以参考,从而推进企业的管理工作。要想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就需要从新调整管理会计的内容,首先要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合并,内容上在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加上管理会计理论中与成本管理有关的内容,可以称其为成本管理会计,这样更有利于管理当局对成本的控制管理。此外,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中重复的内容加以删除,对管理会计有的内容进行细化研究分析,从而突出管理会计的研究重点。

(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及考核机制

我国的管理会计发展要想与世界接轨,就必须建立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组织上应建立管理会计师协会,该协会可以作为管理会计实践经验与理论交流的平台,也可以是我国管理会计与国外管理会计交流的渠道,它能让管理会计真正意义上从会计体系中独立出来,在未来企业里有专门从事管理会计的工作人员,有专门进行管理会计工作的部门,管理会计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学术交流,具备自己的考核与评级机制,它的发展将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和会计工作者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管理会计的发展将让我们意识到一个成功的管理会计工作者可以同时是一位优秀的财务会计工作者,但反之却不一定。

三、总结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未来无论哪个学科的发展都将与国际接轨,管理会计的发展完善刻不容缓,它是衡量我国经济发展国际化的标尺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将在我国企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管理会计课程总结范文第10篇

1.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现状分析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管理会计作为一种理论体系正式进入我国,部分企业开始借鉴管理会计理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90年代以后,企业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变化却很小,将管理会计局限在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上的现象依然风行,以学术研究为方向的创新开始出现但发展缓慢。

(1)传统管理会计系统是以管理职能为基础构建的,这样是不利于企业竞争的需要。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重要因素是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是由内部价值链的优化与否决定的。

(2)我国目前在管理会计中应用最多的方法为财务分析、本量利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等,很大一部分企业的信息系统仍然是为财务会计设计而不是为管理会计设计的。

(3)企业相关部门提供了庞杂无序的财务信息,导致管理会计信息过多而杂乱,扰乱了管理人员所进行的规划与控制决策不具相关性。

(4)我国现行管理会计理论中,由于在理论的模型设计上过于简化的原因造成与实践脱节并不适用的现象。比如成本概念非泛化,成本信息是管理中的关键信息,传统管理会计仍以价值增值为着眼点,多数是指产品生产环节相关成本,没有引入产品寿命周期成本、质量成本、信誉成本等成本思想。

(5)传统管理会计在资产回报评价中,基于形式上的需要才采用较为先进的指标体系,但实际上企业本身缺乏采用新的指标体系的原动力,造成管理会计的发展受滞。

(6)现阶段的管理会计在人力资本的确认、计量方面不健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共同构成企业两大资本要素,而且人力资本对财务资本起支配作用,企业员工不断学习和创新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7)目前我国企业中影响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运用的最主要因素,企业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对管理会计重要性的的认识不足,支持不够,对已有的管理会计应用经验缺乏系统的总结和提高。

(8)管理会计在实践过程中没有注重长期信息的提供,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经营环境,致使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企业要实现战略管理,管理会计就应提供战略性的长期风险决策信息,针对传统的固定预算、弹性预算都是短期性的特点进行改革,做到随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使得短期预算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9)我国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投入的力量比较少,专家学者们不愿意深入实践出调查和总结经验,造成理论界过于偏重财务会计,而不轻视管理会计的现象。

(10)在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会计具有明显的职业性与专业化特征 相应专业组织的建立及资格考试的推行,对于推动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我国尚不具备如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会计产生,发展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制度,也不存在相应独立的组织和考试制度。

2.加快我国管理会计发展创新的举措

要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立足于我国目前的国情,推动管理会计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1)加强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创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是发展管理会计的根本途径。首先,我国管理会计的定位应明确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这一水平上,如果一味追求空大上的理论会有悖于我们经济发展的现状。其次,加强管理会计规范化,尤其是管理会计教科书在内容排列的逻辑顺序、基本理论结构、名词、概念以及方法等许多方面的规范化,以便于使初学者准确和完整的学习、掌握和运用管理会计,也将有利于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

(2)提高会计信息的管理质量。信息系统的改进决定了管理会计的发展。作业制成本、作业制管理、作业制预算以及综合平衡记分卡等的应用,极大地突破了原有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只有对管理会计所依赖的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重新设计,更多地关注管理会计的管理本质,更加重视挖掘企业经营活动信息的管理内涵,更加符合管理会计从应用角度处理信息的实际情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会计的发展问题。

(3)优化市场环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去政府直接管理企业、企业依赖政府的状况,造成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也阻碍了管理会计的应用。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开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使企业能在这种环境中达到优胜劣汰,促进企业在管理中尽可能地应用管理会计技术与方法。

(4)加大教育培力度,进一步加强管理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管理会计的运用最终要通过会计人员去落实实施推广应用。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于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才能实现管理会计理论在实践中更好的落实应用和不断的改进,才能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功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管理会计的教育不仅要重视理论研究和发展,也要注重实务会计人员的培养。会计人才的培养应当既包括专业的会计教育,也要包括其他类型的在职教育。从专业教育的要求出发,逐步形成系统的理论课程体系,既包括专门的理论课程,又要包括实践性的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引进国外专业教材和先进做法。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不但要提高其管理会计意识、普及管理会计基本知识,还也加强其对企业管理各方面知识的通晓,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整体发展要求。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这将是企业管理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加快管理会计发展的主要手段。

(5)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教育在实践中的应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学者们的研究方向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注重借鉴西方管理会计理论,密切关注欧美学者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好的做法,形成符合我国实践的理论系统,用来解决我国的企业实践、解决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二是以深入企业实践总结成功经验,尤其是追踪做得好的民营企业及合资企业的成功经验,挖掘共性并进行系统总结从而形成相关理论。

(6)转变观念,培养企业主要领导人的管理会计意识。与会计人员相比.企业主要领导人的管理会计意识和素质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美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圣地亚哥州立大学Cheechow教授曾说过:“中国目前最需要的其实是管理会计而非财务会计”。相关调查表明,单位领导不重视管理会计成为阻碍管理会计应用的重要原因。所以,提高企业领导推动管理会计的应用成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并发挥积极作用最为关键的因素。管理会计作为计量资源使用的信息系统,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可以说市场经济越发达,管理会计的作用越重要,已为企业管理者和管理会计研究者认可。 因此,企业领导人应该加强管理会计的意识,经济师等职称考试也应当增加管理会计方面的学习和考试内容。实践证明,一个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高低,直接决定了管理会计的发展前途.也决定了企业的兴衰成败和生存发展。

上一篇:工厂供电课程总结范文 下一篇:快递实务课程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