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部门个人申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06 04:19:12

管理部门个人申报材料

管理部门个人申报材料范文第1篇

一、职称申报评审程序设置目的分析

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由职称申报评审程序及其管理制度以及信息化软件系统共同组成。职称申报评审程序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和主导,其主要环节及配套运行流程如图1所示:

现行职称申报评审程序中各环节设置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核验评审材料真实性的需要。现有的职称评审主要是基于书面材料的间接评价模式。评委对申报者的了解,绝大多数是通过申报者提交的材料。职称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是评委评审的前提和核心要素。然而,评委往往缺乏有效手段对申报者材料的真实性进行评判。从职称评审的组织模式看,评委在有限的评审时间内、面对大量的评审对象,无法对每一位申报者材料真实性作出判断,要求评委审核材料真实性,也与评委作为专家从专业角度评价申报者能力水平的目的相违背。因此,各级管理部门对职称申报材料审核就是通过程序设计,达到核验评审材料真实性的目的,这也是确保职称评审公平公正的主要手段。

二是确认是否符合评审条件的需要。职称评审条件大体可分为通用性条件和专业性条件。通用性条件主要包括适用范围、思想政治条件、学历资历条件(含破格条件)、外语条件、计算机条件以及继续教育条件等,而专业性条件主要是专业技术能力水平条件、业绩成果条件、论文著作条件等。通用性条件属于基本条件,达到即可但也缺一不可,通用性条件不体现申报者能力水平的差异,因此,通用性条件主要由各级职称管理部门审核把握。同时,对专业性条件的审核又可区分为外在条件审核和内在水平评价两部分,核验相关材料的数量、等级、提交程序等属于外在条件审核,而对其质量、水平等判断则属于内在水平的评价。通过职称申报评审程序的设置,能使各级管理部门将申报材料中不符合通用性条件以及专业性条件中外在条件要求的人员剔除。这也是通过科学分工,提高评委会评审效率,集中高效发挥评委专家评审作用的一种有效制度设计。

三是实现人事人才管理职能的需要。《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人才管理的基本制度,“对于党和政府团结凝聚专业技术人才,激励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职称申报评审中审核环节的设置就是各级单位、管理部门管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掌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变动情况,并通过逐年积累形成相关人才数据库,进而推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职称申报评审程序中各个环节确有保留的必要。

二、F有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存在问题分析

(一)申报评审程序中流程设计及配套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一是逐级报送,耗时费力。凡有过职称申报评审经验的,都会感到职称申报评审总周期非常长。而从职称管理者来看,近年来,随着作风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每一个环节都在尽力压缩时间,甚至出现个别环节为了满足工作时间要求,降低对申报材料的审核标准,导致部分造假行为得以蒙混过关现象,既被申报者埋怨,又被上级管理部门追责。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职称申报评审程序中的流程设计是逐级审核报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各环节之间是单向流动的,上级部门只能规定下级总体报送的截止时间,但在未收到下级报送材料前,是不能对任何材料进行审核的。因此,申报评审程序耗费的时间,是所有各个环节需要时间的累积,而分解到单个流程所需要的时间其实并不长。可以说,逐级报送审核的模式是导致职称申报评审时间长的主要原因。

二是分工不明,责任不清。如前所述,设置职称申报评审程序的目的是对材料真实性、是否达到条件以及人事人才管理的需要。但在流程设计上、制度规范上却并未对各级管理者的审核责任和管理目的进行明确。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各级都需对申报者的全部审核材料的全部问题进行审核。原有流程设计理论上应是考虑使履行审核把关职责的人员和层级更多,审核更为全面严格,但由于分工不明,责任不清,真正出现问题时往往“法不责众”,越多人负责变成责任越不明确。同时,在实践操作中就会出现,任何一个申报者,无论到了那一层级的审核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必须退回本人修改确认后,从个人申报开始再次逐级报送,逐级针对修改部分再次审核确认,否则,谁也不会对修改后的材料部分负责,制度设计导致重复低效。因此,流程设计分工不明、管理制度责任不清是导致职称申报评审程序不能实现其制度设计目的的内在原因。

三是内部流转,缺乏监督。公开是职称评审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评审监督的有效手段和基础。然而,现行的职称申报评审程序只有两个环节是公开的,即“二次公示”:一次是个人申报环节,在单位进行的申报材料公示,二次是评委会评审完成后的结果公示。一次公示限于申报者所在单位,范围非常有限,由于申报材料数量多,实际工作中,大多采取公示申报者基本情况的做法,而不能完整的公示全部申报材料,公示范围狭窄、公示材料有限、公示过程缺乏监督,公示多流于形式。而二次公示,更多意义上是公布评审结果,对材料本身和审核过程并未公开。除此之外,整个申报评审流程都是在各级管理部门和评审机构之间流转,外部人员无从知晓,自然无法实施有效的外部监督。由此导致对申报材料真实性的缺乏有效监督手段和渠道,也与职称申报评审程序设计的目的相违背。

(二)现有职称信息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国内部分省市建有职称申报评审信息化系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线下申报系统。即将申报材料电子化后,仍按照原有的申报评审流程和环节,采取数据报送方式进行申报审核及评审。另一类是线上申报系统。此类系统目前大多处于初始阶段。部分省市也开展了网络化申报系统的试点,采取的是电子化申报、网上逐级审核流转模式。

现行职称信息化系统无论线下还是线上,均是将职称信息化系统定位于职称申报评审的辅助手段,系统建设以现有职称申报评审程序为基础,主要的技术突破是将申报材料由纸质转为数据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申报和审核管理上的简便高效。但现有职称信息化系统均未将信息化技术所具有的灵活、快捷以及大数据管理的功能充分挖掘和利用,过于被动地服从传统线下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的功能和定位,而没有更主动地将网络化、信息化的功能发挥出来,实现职称申报评审程序与网络化系统的深度融合,进而带动职称申报评审系统的革命性改革。

三、完善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的思考

(一)基本思路

完善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的基本思路是在不减少和改变职称申报评审程序基本环节的前提下,充分依托和发挥职称网络化申报系统技术上的优势,采用扁平化审核模式,优化现有职称申报评审程序的流程设计,并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明确各层级审核责任,从而实现职称申报评审系统的设计目的并解决其存在问题,建立一套公开便民、简洁高效、互联互通的职称申报评审系统。

(二)基本模式

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的完善,应包括职称申报评审流程的优化、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及网络化系统,三者互为补充,不可或缺,改革应当一体化推进。

1.职称申报评审流程优化。目标是建立申报审核环节齐备、流程设计扁平化的申报审核系统

职称申报评审程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完善职称申报审核程序原则上不减少现有职称申报审核程序中的必要环节,仅在流程设计上作出调整和优化。将现有逐级审核报送模式调整为扁平化同步审核模式。核心就是增设系列职改办分送审核环节,同时将各层级逐级审核改为同步审核。具体而言,就是将申报审核流程调整为个人申报、单位公示审议推荐后,由单位直接报送到系列职改办。系列职改办根据申报者及其单位的地域、层级等判断并分送到归属的各层级行业主管部门及同级职称管理部门。分送后,各层级管理部门同步审核。各层级管理部门审核过程中可与个人或单位直接沟通要求补充完善相关申报材料,并在完成审核后将结果分别报送反馈到系列职改办。对因不符合条件不同意申报或对需要补充完善材料存在争议的,系列职改办有最终决定权。具体如图2所示:

上述设计带来的流程优化,使现有流程设计的多步骤分别审核累计的时间,改为扁平化同步审核,理论上实现了“多步合并为一步”,可大幅度压缩时间;同时,突出评审为核心的职称申报审核程序,凸显系列职改办作为评审管理部门的职能,使其对流程的控制和管理能力更为集中有效;此外,也解决了网络化申报中对各审核层级判断的信息系统复杂设计问题,由系列职改办直接判断所需分送审核层级,更为准确高效。

2.配套改革职称申报评审管理制度

完善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本质是改变现有的职称申报评审管理制度。因此,对申报审核流程的调整必须相应修改配套的职称申报评审管理制度。修改的重点是根调整后的职称申报审核系统,建立分工负责,审核责任明晰的管理制度。

第一,分工负责。根据申报材料的来源和审核的有效性,将全部审核职责有机分解。对申报材料真实性的审核,原则上由申报者所在单位负责。由单位重点对申报者提交的个人基本信息,与本单位相关的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能力经历材料、业绩成果、奖项、论文著作等真实性把关。这是因为,申报者所在单位在审核层级中,最接近申报者本人,理论上最为熟悉了解申报者情况,对材料真实性的把握也最为有效。各层级职称管理部门负责评审基本条件的审核,并对其管理范围内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其中,申报者所在行业各级职称管理部门重点审核职称申报条件中的专业性条件及相关材料的真实性。而同级职称管理部门(市县职改办)则重点审核职称申报条件中的通用性条件及其对应材料的真实性。最后,系列职改办原则上仅审核申报材料是否达到申报条件要求以及承担审核争议的居中裁判,不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使系列职改办的职责和定位更为清晰明确。

第二,明确审核责任。在明确分工的前提下,将审核责任分解并建立一套可追溯的责任承担机制。各环节责任人对其职责范围所审核的材料负责,且一旦发现其中任何环节存在问题,除追究申报者个人责任外,还应根据导致审核无效的原因,回溯追究对应审核责任主体的审核责任。

3.网络化申报审核系统

网络化是解决现有职称申报审核程序的技术基础,也是突破原有因线下或纸质申报带来的必须人为逐级报送的技术瓶颈,实现扁平化同步审核等流程设计改革以及完善配套制度的技术保障。网络化申报审核系统应在现有申报材料数据化基础上,通过网络化手段实现申报审核流程的公开化、管理上的大数据化并确保数据安全。

第一,申报审核流程的公开化。即通过网络化系统将任何一个申报者的材料公开并实现审核流程的全程可查询。“材料公开”应是所有需要查询的人可在经必要信息审核后,登录系统查询单个申报者的全部可公开申报材料,以真正实现申报材料对外公示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材料公开时应注意身份证号码等个人隐私数据和申报材料中敏感数据的保护。“审核流程的全程可查询”应包括申报者个人和管理部门两个方面。对申报者个人而言,系统应预设并公开每个环节的审核审批时限,申报者本人可查询所有审核审批过程及结果,以实现政务公开的目的。对管理部门而言,所有申报材料数据一旦进入系统即固定,任何对数据的修改也应有后台数据记录,确保数据的安全,所有审核数据包括审核者信息也应固定并公开,以明确责任,必要时可据此回溯责任。

第二,管理上的大数据化。即依托现有职称数据库和相关外部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与比对,实现对职称申报材料的有效审核。这项设计的关键是有足够有效的数据库,如已有职称数据库的全部可查询及结果的有效性。同时,尽可能多地引入与职称评审相关的外部数据库,比如学历学位、论文期刊、社会信用系统以及各行业相关专门数据库等。在对职称申报材料中相关数据进行挖掘整理基础上,利用上述数据库进行智能分析和比对,从而实现对申报材料真实性的有效评判。在当前对职称行政管理要求提高,而对个人证明责任降低的政策背景下,管理上的大数据化显得更为必要和紧迫。

最后,数据安全是职称网络化信息系统的底线。所有的设计和管理都必须以此为基础。职称网络化信息系统除了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的一般性要求外,还应特别注意单个申报者数据公开与集中数据保护两者关系的处理问题。职称网络化信息系统建设应避免任一环节集中数据外泄带来的人力资源数据安全问题。

管理部门个人申报材料范文第2篇

为贯彻落实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各项措施,公平、公正地选拔和评价高级会计人才,建立程序规范、制度健全,职责明确、管理有效的会计专业高级资格评审工作机制,根据省职称办《**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附件1),并征得省级人事职称主管部门同意特制定**省会计专业高级资格评审工作管理规则。

本规则规范的范围包括组织会计专业高级资格申报、审核、评审全过程。涉及申报人和申报人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或人事机构)、市以下(包括市)人事职称部门和财政部门、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与评审工作的专家评委。

申报人指在**省境内从事会计及会计相关工作,符合有关条件并已报送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材料的人员。

二、申报

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应及时公开高级会计师申报、评审条件以及申报程序、申报时间和具体要求。会计专业高级资格评审实行个人申报和单位推荐相结合。申报人符合《**省会计专业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以下简称《条件》)规定的申报条件,申报材料手续齐全,提供的资料真实、完整、规范,申报程序符合规定。

(一)申报

1、符合《条件》的申报人,可以向本单位人事(或职称)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资料。申报人对本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2、单位人事(或职称)部门接到申请后,应对照《条件》对申报人提交的材料及基本情况进行初步审核,对审核项目内容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并按本单位申报职称评定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决定是否同意推荐。

(二)受理

1、申报期间,各级财政部门受理人员负责对申报材料手续完备性、真实性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合申报条件的材料予以退回;对不符合规定程序的材料应限期办齐手续后送达,过时不再受理。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上报人,受理人员填写《申报材料审核表》(附件3-1)随同申报人材料一并上报上级财政部门。

2、市财政部门应按规定及时整理汇总符合申报条件人员信息资料,填制《**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情况一览表》,报市人事职称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并将审核确认的人员名单及基本情况向社会公示。

3、市财政部门将人事职称主管部门审核确认的申报人资料、申报人公示情况说明、《委托评审函》按规定的程序报省财政厅(附件3)。

4、有主管部门的省级单位应将申报人公示结果及申报材料上报省级主管单位的人事部门,主管部门审查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备性,将所属单位中符合规定条件和要求的申报人资料,统一填制《**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情况一览表》,并按规定的要求报省财政厅。

无主管部门的省级单位由本单位将被推荐人基本情况填制《**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情况一览表》,并按规定的要求报省财政厅。

5、外省或部属等非本省辖区内单位会计人员需要我省会计专业高评委评高级会计师职称的,应向省级人事职称主管部门办妥有关委托手续后,连同以上应提供的资料,送省财政厅受理。

破格申报人的材料在上报和公示时应特别说明。

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对各市及省级主管部门或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的申报人资料进行审核,及时受理符合申报程序、手续完备、材料齐全的申报人资料。

(三)公示

1、申报人单位在推荐申报人前,应在本单位显著位置公示申报人姓名及有关情况(附件5-1),公示不少于五个工作日。

2、市财政部门公示经过市人事职称主管部门审核通过的符合申报条件人员姓名等基本情况(附件3-3),不少于五个工作日。

3、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公示经初审并报省人事职称主管部门审查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姓名和单位及其他相关信息资料,不少于七个工作日。

(四)申报材料要求

申报人应如实填写各项资料,并要求材料齐全、手续完备、装订规范:

1、不需要装订的资料

(1)《**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一式3份;

(2)《**省申报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简介表》,一式20份;

(3)免冠大一寸近期正面相片一张(背面写上单位及姓名);

(4)取得会计师或会计相关中级职称以来撰写的具有代表性的本专业论文、论著或译著的原件。

2、需要装订的资料及要求

(1)会计从业资格、学历、会计师或会计相关中级职称证书、高级会计师考试合格证。年度考核、继续教育、职称计算机考核等有效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财政部门受理后退回原件;

(2)本人签名的取得会计师或会计相关中级职称以来专业技术工作业绩总结报告;

(3)取得会计师或会计相关中级职称以来的获奖情况,反映专业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的有关材料、证明、财会管理或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推广情况,本人签名,单位人事和财务部门共同审核、盖章并由审核人签字。

申报人提供的反映其专业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的材料在本行业、本系统或县(含县)以上范围推广应用的,该证明材料还应有主管单位财务部门或相应的政府管理部门(如财政、国资、证券等部门)核实盖章,并由核实人签字。

申报人提供的复印件应由本单位人事(或职称)部门核实盖章并由核实人签字。其中各市申报人的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师或会计相关中级职称证书,高级会计师考试证书、继续教育证明复印件还应有财政部门核实人签字。

将需要装订的材料按顺序装订成册,并编写《送评材料目录》,编上页码,连同不需装订的材料一并装入档案盒。

(五)省级主管部门或单位、市财政部门应提供的资料

(1)省级主管部门或单位应提供《关于报送年度高级会计师评审材料的报告》(附件5)及其附件

(2)市财政部门应提供《关于报送市年度高级会计师评审材料的报告》(附件3)及其附件。

三、评审管理

公示期满,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将符合申报条件的材料提交给评审委员会。保证评审过程符合规定程序,客观、公正、公平评价高级会计师申报材料。

(一)评审政策

1、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应制定统一的会计专业高级资格评审政策,明确审核评审标准;

2、组织参加高级会计师申报材料审核评审的专家评委学习评审政策,统一审核评审标准;

3、建立评委评审政策协调制度,协调、统一评审中需要进一步明确或统一的政策和标准;

(二)评审工作要求

1、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开展高级会计师评审。评审可实行集中评审与分散评审、单项评审与综合评审相结合灵活的评审与组织形式;

2、按规定从评审专家库中抽取参与高级会计师申报材料评审工作的评议专家和执行评委;

3、填报《评审委员会活动申报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审批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4、评审工作分评议阶段和执行评委会会议阶段:在集中评审工作期间,应由不同的评议专家向评委会提交对评审材料的审核、复核、评审意见,召开评审委员会会议,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1)评议工作阶段,可根据情况将评议专家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评议。审核人员和复核人员应分别独立评价评审材料,在《评审考核意见表》(附件12)上表达意见并签名;复核人意见与审核人意见不一致的,应说明不一致的理由并签名,不得更改他人的意见。

(2)执行评委会会议阶段,参加执行评委会会议的评委应对经过评议的材料进行审核,表达意见并签名;意见与评议阶段不一致的,应说明不一致的理由,不得更改他人的意见;召开评委会会议,由执行评委在高级会计专业职务评委会表决表上无记名投票表决,赞成票超过出席会议执行委员三分之二以上(不包括三分之二)的为通过。

(三)评审工作纪律

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应制定《评委评审工作纪律》,规范专家评委纪律要求。宣读评审工作纪律,与专家评委签订《评审纪律承诺书》(附件14),明确职责。

(四)公示

评审会议结束后,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应将通过评审人员的单位和姓名公示不少于七个工作日,接受社会监督。

四、专家评委的产生

(一)**省高级会计师评审专家库的建立

根据《**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考虑新老评委搭配及地区、行业等因素从会计理论界、实务界推荐、选拔若干名高级会计专家报省职称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建立**省高级会计师评审专家库,专家库成员任期三年。

(二)评议专家及执行评委的产生

评审工作开始前,根据当年申报材料数量,按随机原则产生本次评议专家及高级会计师评审委员会执行评委,并报省级人事职称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五、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工作要求

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应就高级会计师评审工作中涉及的评审标准、审核和评审、申报材料的管理、评委及执行评委的产生以及评审组织工作全过程予以规范,明确组织工作人员纪律,并根据规范要求对参加审核评审的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

(一)分组分工

组织评议阶段和执行评委会会议阶段评审工作的负责人应由不同的人员担任。评审组织工作应设标准组、审核组、综合材料组。

(二)工作职责

1、标准组:负责评审政策、标准的解释,并形成书面材料(附件15、16);召开评委协调会议,研究专家评委提出的需要集体讨论的问题,明确评委协调会议确定的标准。

2、审核组:负责组织专家评委审核、评审工作,收集专家评委在审核过程中提出的需要集体讨论和研究的意见,核查专家评委提出对申报材料的复查意见(附件17),保证专家评委审核过程中申报及审核材料的安全完整,维护评审工作秩序;

3、综合材料组:负责评审材料的收发、登记、管理和保密工作,及时记录专家评委意见,并统计汇总《审核、复核、评审结果一览表》(附件18)。按回避及随机原则发放申报和审核材料,并记录《评审材料发放表》(附件19)、《审核材料发放表》;

投票统计和复核、唱票与监票为两组不相容岗位,分别由不同的工作人员承担。

六、后续管理

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及时向省级人事职称主管部门通报评审情况并做好各项后续管理工作。

(一)后续管理工作

1、将公示通过的人员名单及相关材料和电子文档及时报省级人事职称主管部门审核确认;

2、公告省级人事职称主管部门确认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人员名单;

3、填写评委会评审意见,加盖相应印章,办理资格证书;

4、整理相关工作底稿和申报人资料一并归档。

5、公告领取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证书和退回申报人材料的时间、地点、联系方式,退回材料;

(二)需要归档的文件资料

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应归档的文件资料:

1、《**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

2、《**省会计专业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

3、《评审政策协调意见表》;

4、《评审纪律承诺书》;

5、《**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情况一览表》;

6、《申报材料意见表》;

7、《评审考核意见表》;

8、《高级会计专业职务评委会表决表》;

9、《审核、复核、评审结果一览表》;

各市财政部门应将报送省财政厅的文件其及附件资料等归档保管。其他单位按人事档案管理要求保管相关资料。

管理部门个人申报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出版单位;资金资助;政策扶持;结项检查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提出: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完善投入方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支持社会组织、机构、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引导文化非营利机构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文化企业和社会资本对接,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规模,提高各级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比重。继续执行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对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再延长五年。随后,国家接连出台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壮大的政策和办法。

2012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第十章《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分别提出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出版行业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传统图书社曾经是出版行业的中流砥柱,近年来,为了实现行业的更好发展,传统出版与新媒体逐步开展融合发展,实现转型。国家为了实现出版行业的顺利转型和发展,连续实施了有效政策和措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有实力的图书出版社给予了电子音像出版权,而且对图书给予了相当大的资金和政策扶持。近几年,随着出版业态的改变,国家资助的范围还包括了电子音像、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出版等。

为了实现成功转型,出版单位将获得政府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作为经营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认真全面地研究国家对出版行业的扶持政策、资金资助办法和范围,成为出版从业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经过查阅大量政策文件和资金管理办法,对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出版业的转型和发展,如何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一些经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办法,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国家每年实施的资金申请种类高达几十种,每年每一个扶持资金都会有成百上千个企业去申报争取,企业申报国家扶持资金可谓是干军万马过独木桥,资金评选过程严谨复杂,许多企业都将一无所获。首先分析下失败的原因,最常见的失败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项目自身存在问题

一个被推荐参与申报的项目,必须是优秀的项目。首先要确保导向正确。积极的、正确的舆论引导,能够呼唤人心、凝聚意志,调动全民族共谋共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与热情。消极的、错误的舆论引导,会混淆视听、颠倒黑白,扰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工作思路,进而酿成蔓延至全社会的信仰危机。出版人要苦练内功,提升政治素质,要有较好的政治理论功底,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唯此才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项目导向出了问题,影响的不仅是该项目的申报,还有可能危及整个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其次是要保障项目质量。优秀的项目具有一个共性,就是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项目成果质量很好,经得起时间和社会的检验。以图书为例,产品质量过硬,就包括了选题策划、装帧设计、图书内容、印制质量等四个方面。若想以“短平快”的项目来获得政府资金资助,无异于缘木求鱼。

二、项目不符合资金资助要求

资金申报通知里会明确列出年度资金重点资助范围、申报时间、申报要求等。出版社在甄选项目进行申报前,必须仔细认真研读申报通知,在通知规定的范围内择优挑选项目,并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及时报送材料。在准备申报材料的过程中,不能只准备一套申报材料,然后稍微修改后就申报多个项目。要注重不同申报通知里细微的特殊要求,例如:申报国家出版基金要求提供部分或者全部样稿,正在策划中的项目就不能申报;申报国家出版基金、国务院古籍整理专项资金、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时需要突出项目的公益性和传承性,以层次较高、格局较大的项目为宜,预期社会效益不明显的项目就不适用于申请此类资助;申报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除了要注重项目的社会效益外,还要有一定的经济效益,预计社会效益很好而经济效益较差的项目就不宜申报此类资助。因而,在挑选项目和准备申报材料时要紧紧围绕申报通知的要求,项目与申报通知的要求契合度越高,就越容易入选。

三、申报材料准备不充分

各出版社要认真填报申报书,避免因为细节失误而导致申报失败。各资金管理部门对于项目申报有一套比较完备的标准和要求。出版单位在准备材料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不能错报、漏报。例如:申报国家出版基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等,要求既提交纸质申报材料又要在网上进行申报,一定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两种方式的申报;国家出版基金对于项目的成本核算有具体标准,如果出版单位超出标准填报,不符合规定,就有可能申报失败;大多数资金管理部门都要求申报材料里有体现企业经营状况的附件,包括经营执照、税务情况、年审报告等,在附件的准备上不能掉以轻心,项目再好,附件不齐全也可能导致申报失败。

综上所述,国家对出版单位的政策扶持力度是巨大的,出版单位要想申请政府资金资助,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 认真全面解读申报通知和资金管理使用办法。一是要关注政府网站的消息,了解国家、本省、本市有哪些资金是可以申报的。国家出版基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和重大文化项目配套资金等都有延续性,可以逐年申报。二是要精读申报通知和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对国家支持专项计划、政策与配套资金的申请办法、时间、申报材料的编写、注意事项、申报流程及申报要领等有较细致的了解。对通知中未提及或把握不准的地方,要多与主管部门积极沟通,得到明确的答复后,及时准备或修改申报材料。

四、甄选合适的项目,认真准备申报材料

接到申报通知后,要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为原则,按照重点支持范围挑选申报项目。一是为有条不紊地推进资金资助申报工作,出版单位应该及早建立项目申报长效机制,设立项目库,适时储备项目以备申报,以免在接到申报通知后陷入无项目可报的寰常也能避免拟申报的项目已经有同类选题在其他较高水准的学术机构出版或出版单位启动运作,这样会因选题重复而导致出局。在策划项目的时候思考可以申报的资金,有前瞻性,要紧跟热点和趋势,有相应的体现,或者可以有针对性的调整,突出重点。二是在确定申报项目前,要认真对比本单位往年的申报情况,以免重复申报,往年未入选的项目原则上不再申报;在政府公示网站上查看拟申报资金历年入选的项目列表,分析入选原因,为本单位的申报提供参考。三是挑选最合适的项目并认真准备申报书。拟申报项目应在申报通知明确列出的重点支持范围内,与申报要求的契合度最高。针对扶持资金扶持方式(一般有无偿资助、贷款贴息、投资入股等)要求的条件,选择申报资金方式。通常被列入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和五年重点出版规划的项目会优先考虑。提炼项目的闪光点和优势并在申报书里予以凸显。申报书包括了封面装帧设计、目录、申报表、附件、推荐意见等,在要求签字盖章的地方都签字盖章,为保险起见,还要在附件上的单位名称处盖章。申报书内容要紧紧围绕通知要求,文字要简练,重点要突出,数据要准确和符合规定,申请资助的金额要控制在通知要求的比例内。

五、与主管部门和专家多沟通,积极了解评选动态

在提交项目申报材料后,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万一遇到需要增补材料的情况,要立即补充有效材料,以确保项目顺利进入评选程序。在评选过程中,积极主动了解专家的意见,实时跟进,随时解决审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积极申请配套资金

通常国家部委级的资金,可以按照中央、省、市进行层级划分,出版单位均可以申报。以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例,湖南省及长沙市均有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可以申报。若出版单位有项目已经获得了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则建议不要用同一个项目去申报省级和市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就算项目很好,财政部门也会进行统筹。但是可以选择别的合适的项目去进行申报。以此类推,对经信委、科技厅、发改委等部门的资金,也尽量避免重复申报。

七、一定要按时按质完成项目,做好结项工作

管理部门个人申报材料范文第4篇

一、国内各类企业和个人来沪投资的旅游企业(集团),实行与本市旅游企业同等待遇。凡经国家旅游局认定、或市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且通过投资、参股、兼并、收购、迁移总部或地区总部等方式来沪经营旅游业务的,可享受市政府43号文件规定的有关优惠政策。

二、设立国际旅行社方面,国内各类企业和个人可按照《上海市旅行社管理办法》要求的条件向市旅游委提出申请:

(一)提交下列申报材料:1、设立旅行社申请书。内容包括:申请设立旅行社的业务经营范围;中英文名称和设立地;企业形式、投资者、投资额和出资方式;申请人、受理申请部门的全称、申请报告名称和呈报申请的时间。2、申办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批件。3、设立旅行社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设立旅行社的市场条件;设立旅行社的资金条件,设立旅行社的人员条件;受理申请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认为需要补充说明的其他内容。4、旅行社章程。5、旅行社经理、副经理履历表和必要的经营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证书。6、开户银行出具的资金信用证明、注明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审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7、经营场所证明。8、经营设备证明。

(二)如获同意,申办单位向市旅委领取《申报旅行社技术报告书》(简称技术报告书)。

(三)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询确定申办旅行社名称;填写《技术报告书》一式三份,填妥表内各项需审核栏目并核盖公章,随附规定提供的各项项材料,送交市旅委。

(四)市旅委在收到《技术报告书》后,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在15个工作日内,签署申报意见报送国家旅游局审批;国家旅游局在收到《技术报告书》后将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由市旅委将审批决定转告申办者,并对获得批准的申办单位颁发由国家旅游局审定的《国际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五)获准设立的国际旅行社向市旅委交纳60万元旅游质量保证金(出境游组团社交纳100万元)。

(六)持批准设立文件和《国际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向本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和领取营业执照。

三、国内各类企业和个人在沪设立国内旅行社,应当按照《上海市旅行社管理办法》要求的条件向拟设地的区、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一)提交下列申办材料:1、设立旅行社申请书。内容包括:申请设立旅行社的名称、经营范围和设立地;企业形式、投资者、投资额和出资方式;申请人、受理申请部门的全称、申请报告名称和呈报申请的时间。2、申办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批件。3、设立旅行社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设立旅行社的市场条件;设立旅行社的资金条件;设立旅行社的人员条件和受理申请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认为需要补充说明的其他内容。4、旅行社章程。5、旅行社经理、副经理履历表和必要的经营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证书。6、开户银行出具的资金信用证明、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7、经营场所证明。8、经营设备证明。

(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预审,对符合规定的申请者应发给《上海市国内旅行社审批表》,一式四份,申请者在收到《上海市国内旅行社审批表》后应在60个工作日内,依次办妥以下筹建工作事项:1、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询旅行社名称,企业名称必须含有"旅行社"字样;2、场地装修;3、人员到位;4、建立各项制度。

(三)以上工作结束后,应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接受验收。验收后应向辖区内的区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交纳质量保证金10万元。

(四)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作出同意的批复并核发《国内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五)持《国内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和批复件到辖区内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和领取营业执照。

四、国内各省市旅行社在本市设立旅行社分社的,应当具备《旅行社管理条例》和《上海市旅行社管理办法》要求的条件,实行以下申报程序;

(一)向原审批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核准该旅行社每年接待旅游者达到10万人次以上的证明文件。

(二)按《条例》规定的数额到设立地有质量保证金管理权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交纳质量保证金。

(三)到原审批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许可证。

(四)凭此证明文件和许可证到设立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五)旅行社应当在办理完分社登记注册手续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报其主管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分社所在地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五、国内各类企业和个人在沪投资设立的旅行社,凡符合如下条件,在其开设第11个营业部起免收保证金:

(一)一年旅游营收达到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含3000万元);

(二)年接待进入本市游客数达5000人次;

(三)无重大违纪违规和重大事故投诉的。

(四)开业3年以上。

管理部门个人申报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质量工程;评审系统;架构;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5-0052-03

一、形势与问题

高校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评审系统的出现及发展,有力提高了高校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评审工作的效率,缩短了评审周期。国外的高校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评审工作呈现出几个新特点:实行分类评审、调整不同评审主体的职能分工、重视资源使用效率以及学生的反馈等。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质量工程起步较晚。经过多年的高校教学质量工程的评审工作,我国的高校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信息化的评审机制

我国部分地方部门依旧采用以纸质材料为载体的传统评审机制。传统评审机制的评审周期长.无法及时地将评审结果反馈给被评审者等问题。使得评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效果,无法体现高校教学情况的真实一面。鉴于上述情况.加快高校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评审系统的研发与推广具备现实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排除人为因素所带来的干扰。

2.评审标准欠科学

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相关评审标准时,所做的整体规划与设计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评审标准应当从学校或地方政府的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对于国家重点高校、地方高校区分对待。根据专业与项目特点设置不同的评审标准。

3.评审机制缺乏反馈与激励

在以纸质材料为载体的传统评审机制中。评审专家组的工作强度较大、工作时间紧张,无法全面、深刻地对每一个项目进行点评。被评审者往往只能得到一个简单的结果。无法具体得知自身的优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使得整个评审过于形式化、停留于表面。为了解决这一对矛盾.高校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评审系统应当具备智能生成评审意见的功能。

二、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评审系统架构

本文设计的高校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评审系统基于系统工程思想,采用网站群架构技术,从单一教学系统构建转至面向“质量工程”的数字化综合支撑环境的建设.全面支持国家质量工程建设十大项目;强调“一体化”构建,统一规划,避免每个项目单独建设和重复建设的问题,易于学校统筹管理;特别适合短期、高效、工程化实施项目,为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申报、评审与成果展示提供一站式支持;支持各项目自主构建网站系统,自定义栏目结构和内容,易于维护和扩展。通过该项目管理平台,将有力地推进高教管理信息化的进程,改变师生和教学管理部门关于“质量工程”的纸质办公模式、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评审系统由申报子系统、项目评审子系统、数据决策子系统、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组成。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评审系统的架构如图1所示。

1.角色设置与权限分配

系统的使用对象包含五类用户:系统管理员、项目申报者(教师)、评审专家组、评审负责人、学生。系统将不同类型的用户分成组,并赋予不同的权限。

系统管理员具备最高权限,负责对整个评审系统进行管理与维护,包括对系统其他用户进行管理、分配相应权限,对子项目类型进行设置,对评审指标体系进行设置,查看申报项目的统计,查看系统日志。

项目申报者可以查看可申报项目列表、查看已申报项目列表、提交申报材料、修改申报材料、查看评审意见、查看评审结果、个人信息维护。

评审专家组负责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可查看待评审项目列表、查看待评审项目信息、提交评审意见、提交评审结果、个人信息维护。

评审负责人对每一轮的评审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包括确定评审专家组成员、将项目分配给评审专家组、将项目分配给学生等。

学生的权限受限.仅能查看专门针对学生开放的待评审项目列表、提交评审意见、查看评审结果、个人信息维护。

2.项目申报子系统

项目申报子系统将查看可申报项目列表、已申报项目列表、提交申报材料、修改申报材料等功能集成于同一个用户界面中。根据教育部对质量工程的建设目标,本文将以下项目列入可申报项目列表: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学团队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通过项目申报子系统,项目申报者可将申报材料以电子稿的形式提交到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评审系统。

3.项目评审子系统

在对项目进行评审之前.评审负责人首先将项目分配给评审专家组。之后,评审专家登录项目评审子系统,对各自分配到的项目进行评审。通过项目评审子系统,评审专家可以浏览项目申报者所提交的申报材料,根据项目类型,评审专家会得到一个相应的评审标准。通过这个标准。评审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分。评审专家通过项目评审子系统还可以提交对项目的评审意见。为了减轻评审专家的工作强度,项目评审子系统含有评审意见自动生成模块。在这个模块中,已经根据评审标准预先存储了评审意见。当评审专家完成对项目的评分之后,就能智能生成评审意见。评审专家只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以使评审意见更加贴合项目的实际情况。

4.评审管理子系统

评审管理子系统只有系统管理员与评审负责人才有权限进入。在这一子系统中,系统管理员或评审负责人可对待申报项目和可申报项目进行管理,并能根据需要对评审标准进行修改,对专家组的成员进行更换。为了使得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评审系统具备更强的适应变化能力。充分满足评审标准随着教学改革发展不断调整的要求.该评审系统支持建立多套评估指标。对于不同类型的项目,系统自动抽取合适的评审指标,从而达到评审指标的最大科学化。

5.数据决策子系统

数据决策子系统实际是指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模糊关系数据库从而分析和处理大量复杂数据关系并进而发现有用知识和模式的系统。数据挖掘技术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随着高性能关系数据库引擎的出现以及广泛的数据集成,已经逐步在商业上获得了实用。

本文首次提出将数据挖掘技术引入到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评审系统中。通过数据决策子系统,对大量的评审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与分析,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挖掘处理过程为:准备一预处理一挖掘目标确定一挖掘算法一数据挖掘一模式解释一呈现结果等。在准备阶段。数据决策子系统采集数据库中的数据为数据挖掘提供数据基础。在预处理阶段,数据决策子系统将根据已采集的数据情况,包括出现数据丢失、数据不一致等,对这一部分数据进行预处理,从而使得数据更为真实可信。在这之后,确定挖掘目标,并通过挖掘算法与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信息表示作为呈现数据挖掘结果的重要手段,将使用可视化和知识信息表示技术.向用户提供挖掘的有效知识信息。在模式解释阶段,数据挖掘子系统将根据内置的模式对数据进行匹配解释,最终为用户呈现处理结果。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挖掘通常需要进行多次才能得到理想结果。

三、教学质量工程评审流程

教学质量评估流程如图2所示。

(1)教学质量工程评审工作由高校教学主管部门发起和领导。教育主管部门在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评审系统上项目申报信息,包括可申报的项目列表、申报要求等。

(2)教师可根据相关要求自愿报名,报名时需要提交相关申报材料,申报材料以电子版的形式录入系统数据库。

(3)教育主管部门对这些申报项目进行审核。

(4)审核通过后,教育主管部门将项目分配给评审专家组,并将申报材料分发给评审专家。

(5)评审专家组对这些项目进行观摩后,登录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评审系统提交评审意见和评审结果。由于部分项目对学生开放。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从各地高校中抽取部分学生代表对项目进行评审。并通过评审系统将评审意见和评审结果提交到数据库。

(6)评审结果由数据决策子系统进行分析后,统计汇总到教育主管部门。最终,教育主管部门形成评审结果,批准立项或者结题。

四、结束语

管理部门个人申报材料范文第6篇

第二条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会同统计等部门,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居民居住状况、收入水平等,依据国家、省及我市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确定每一年度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标准、户数和申请补贴的低收入标准线,报经市政府批准后,每年2月份向社会公布。

补贴标准和低收入标准线一经确定,三年为一周期,每年按困难程度由高向低补贴一千户。

第三条市财政部门负责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资金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工作经费的保障。对补贴资金设专户管理,并根据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的相关手续,定期将经济适用住房补贴资金拨付到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专设的经济适用住房补贴帐户。经济适用住房补贴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四条申请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的家庭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市区常住城镇户口;

(二)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上年度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65倍(含0.65倍)以下;

(三)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5平方米(含15平方米)以下且家庭住房总建筑面积在50平方米以内(使用面积按其建筑面积的70%计算);

(四)申请前五年内没有转让过住房的。转让住房前符合本条(三)项规定的除外;

申请前住房被拆迁的,其住房面积按安置面积或补偿资金除以当年商品住房平均价格计算。家庭成员可包括随子女居住五年以上且需要继续跟随子女居住的非市区户口的父母。

符合上述规定条件的年满30岁的单身市民,可以申请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

第五条申请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的程序:

(一)申请

申请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的家庭首先向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进行申请,申请时应提交下列材料:

1.《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一式三份;

2.结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3.家庭成员户口本、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4.家庭现住房屋所有权证书或承租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5.家庭收入情况证明(包括工薪收入、离退休金收入、低保金、房屋租金、股息、红利、经营净收入等其他收入);

6.住房转让情况证明;

7.其他需要提供的资料。

《申请表》格式文本由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制作,申请人可在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领取,也可在**市房地产信息网站下载。

(二)审核

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在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核,对有关情况进行入户调查。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家庭,将申报材料全部退回,并书面写明原因。属于材料不齐全的,要一次性告知,并帮助其准备材料;对符合申请条件的家庭,应分别在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院内及申请家庭居住小区内明显位置进行公示15天。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根据申请情况,每月公示两批,要设立举报电话。

经公示无异议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主管领导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在3个工作日内将每个家庭的全部申报材料(复印件)上报到所在区政府或高开区管委会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原件退回申请家庭。对被举报的家庭,要在3个工作日内派专人核实,经查实,符合条件的,予以上报,不符合条件的,将申报材料退回本人。

(三)复核

三区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在收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上报的低收入家庭申报材料后,要在7个工作日内将申报材料进行复核,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审核确认后,在3个工作日内,对符合申报条件的,由单位主管领导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上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对不符合申报条件的,将申报材料全部退回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并书面写明原因,办事处负责将申请材料退回申请人。

(四)公示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在收到三区住房保障主管部门上报的材料后,在10个工作日内对材料认真进行核实,要对不低于20%的申报家庭进行抽查,上门核实。经确认核实,对符合条件的列为公示对象;对不符合条件的,通知申请家庭,书面告知原因,申报材料退回本人。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根据申请补贴家庭的困难程度,按照由高到低的原则,确定公示对象,将公示对象的基本情况在**市主要媒体、**房地产信息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为15天。每年公示两批,第一批在每年的6月份公示,第二批在每年的11月份公示。公示对象困难程度的确定顺序按: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住房面积、家庭总人口、家庭总建筑面积。已被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审核列为公示对象,由于每批公示数量有限而不能在本批公示的,按顺序直接进入下一批公示,依此类推。

(五)审批

公示结束后,对公示无异议的,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予以审批,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在5个工作日内将两份《申请表》和《补贴证》,逐级分发到区主管部门和办事处或乡镇政府。

(六)发证

补贴对象在公示期满后40日内,申请人持身份证到所属办事处或乡镇政府领取《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证》(以下简称《补贴证》)。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在收到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部门分发的《补贴证》后,在3个工作日内通知公示对象。受补贴家庭在接到《通知》后,逾期不领取的,视为自动放弃领取《补贴证》的资格。需要时,应重新申请。

(七)购房

申请人在《补贴证》有效期内,可以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购买下列住房:

1.符合办理**市房屋产权证条件的现房(平房除外);

2.经市房管部门备案的商品住房期房。

《补贴证》有效期为一年,在有效期内未购买住房的视为自动放弃本次补贴资格。需要时,应重新申请。

参加本单位集资合作建房或已购买或购买在建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不能享受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

(八)领取补贴资金

1.购买现房的申请人,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后三十日内,持身份证、《补贴证》和《房屋所有权证》到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办理领取购房货币补贴资金手续。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将统一在金融机构为其办理活期存折,由个人到金融机构自行支取。

2.购买商品住房期房的申请人,在《补贴证》有效期内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应当持身份证、《补贴证》及经市房管部门备案的房屋买卖合同,到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办理补贴延期手续,延期时间最长不超过二年。

3.以所购房屋作抵押贷款购买住房的,由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负责协调《房屋所有权证》事宜,申请人持身份证、《补贴证》到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办理领取购房货币补贴资金手续,自行到金融机构支取补贴资金。

第六条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部门在享受货币补贴所购房屋《房屋所有权证》上加注“经济适用住房”字样和补贴金额。该住户不得再次申请补贴或购买其他政策性住房,也不再享受其他住房补贴。五年内上市交易的,应到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如数退还原经济适用住房补贴,凭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出具的退款证明办理交易手续。五年后可自由上市交易。

第七条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单位的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办事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各单位和各有关人员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对提供虚假证明,把关不严,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任人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第八条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对违反《**市经济适用住房实行货币补贴暂行办法》和本实施细则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举报。对举报属实者予以奖励。举报内容查实后,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将给予举报人最高1000元的奖励。多人举报同一对象,只奖励第一举报人。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在接到举报人的举报后,在3个工作日内派专人将举报情况进行核实,将核实情况报主要领导审批,并将核实结果及时通知举报人。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对举报人的情况予以保密。

被举报人违规情况查实后,取消其领取补贴的资格,该家庭五年内不准申请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对已领取《补贴证》的,要收回《补贴证》;对已领取经济适用住房补贴的,要全部追回补贴款,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第九条实施责任主体和办事机构。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三区政府为责任主体。三区各办事处(乡镇政府)要明确专门机构和办事人员具体承办。市委、市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

第十条举报人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举报:

1.当面举报。举报人可以直接到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当面举报。

2.电话举报。举报电话:225****。

管理部门个人申报材料范文第7篇

1.1现状

利用自身服务企业优势以及多年项目管理过程中掌握的科技工作者情况,我们对辖区内中小企业科技工作者在项目申报、管理、验收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1.1部分企业科技工作人员存在浮躁、急功近利心理,项目申报材料完成质量不高。部分申报人员对项目申报中的课题指南、管理办法、评选指标体系等有关项目申报的材料没有仔细研读,往往将一些不重要、不正确的内容填入项目申报表。同时,每年的项目申报从培训到材料提交截止时间,虽然有充足的准备时间,然而项目申报人员往往是在项目截止日期到来的前一两个星期加班加点完成项目申报书的编写,造成项目申报书整体完成质量并不高。

1.1.2缺乏对自身研究能力的客观判断,缺乏专业领域、横向领域、交叉学科知识的累积。科技工作者平时的知识积累程度不够,在选题方面没有结合自己的学科领域及特长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盲目追随社会热点研究问题,没有系统的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缺乏自主创新和研究重点不突出等问题。

1.1.3对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科技政策了解程度不够,视野狭窄、自信心不足。企业科技工作者项目对国内外研究动态、国家科技政策、产业标准、行业规划、地区规划掌握不够,局限于自身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其次,申报人员过于注重项目的影响力及经费支出力度,忽略了对项目申报难度的判断。另一方面,存在着认为只有资历深、规模大的企业才有可能获得项目立项的思想误区,对项目申报产生畏惧心理,缺乏项目申报的勇气和信心。

1.1.4中小企业科技工作者流动性大,项目申报成功后,实施效果不理想。中小企业科技工作者流动性大,成为了科研项目管理的一大难题,通过与企业的接触发现,项目实施、项目申报及项目结题人员常常不是同一批人,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规模和企业经营能力问题,造成企业内部人员流动过大,不少企业项目获得立项后,负责项目实施与管理的人员离开了该企业,没有做好相关的项目交接等工作,导致项目中止、项目延期的情况时有发生,也使得学会在对项目的跟踪监测上碰到了困难。

1.2主要原因分析

1.2.1许多中小企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对科技人员的培养不够重视,平时亦不注重组织过程资产累积。主要表现在对于一些科研管理部门开展的业务工作并不支持,导致出现项目要申报时采取临时抱佛脚的做法,项目结题时却无人问津的情况。例如未有针对性的选派项目实施人员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会后也未就会议培训内容形成记录纳入企业组织过程资产体系中来。

1.2.2部分中小企业科技工作者流动性过高,这跟企业经营状况、规模有一定联系,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充分,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造成科技项目完成质量不高、企业科技管理人员水平得不到提高、企业生产状况得不到改善,最终造成恶性循环。

1.2.3项目获得立项批准后,部分科技人员存在着“项目资金已到位,项目实施后不需要注重项目验收工作”的错误思想,加上企业不够重视,未安排合适的人员负责项目结题工作,因而在项目结题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项目负责人互相推诿、项目结题材料完成水平参差不齐、科技管理部门追踪项目结题完成情况困难的现象,这也是影响项目完成绩效的一个因素。

1.2.4科技工作者平时不注重知识积累,钻研程度不够,企业相关的激励措施不当或者力度不够。部分企业科研人员平时工作任务繁重,既要负责研发又要负责生产和销售,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业务的开展,在科学研究方面精力不足,经验不足,导致了研究能力局限,致使项目立项成功率较低,在另一方面,在项目下达后,一些企业对项目资金使用条件要求严格,缺乏相应的软硬件条件开展项目研发工作,这些都不利于申报人员积极性的提高。

2建议和措施

2.1建立完善的企业项目管理体系

科技工作者是企业研发过程中的中坚力量,加大对科技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加强企业项目管理体系建设,有选择有针对性的选派相关管理人员积极参加相关的项目管理方面培训,注重企业组织过程中的资产累积,将会减少资源浪费,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2.2加强项目申报人员对项目申报要求等信息的掌握程度

企业科技工作者在申报项目之初,要仔细阅读申报指南,了解项目评审体系要求。申报指南规定了项目申报的范围、格式,条件、要求等。因此,在各类项目申报信息后,科研管理部门要有针对性地组织申报人员学习申报材料,督促科技工作者认真学习项目申报材料,在项目中期、项目后期要对项目实施情况跟踪,建立完善项目质量管理监测与跟踪体系。

2.3改进工作方法,加强科研管理人员与企业科技项目申报工作者的交流

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是属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科技创新服务机构要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与交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与时俱进,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做法,例如,邀请项目完成绩效好的单位或个人、业务和技术专家,深入到企业中去,结合切身实际对企业项目申报要求、过程、评审、实施、验收等过程进行人员培训,帮助企业科技工作者树立信心,提升项目申报率、提升项目管理水平;采取非正式的沟通方式。例如利用QQ群、微信群、邮箱等,交流项目实施经验;对建立联系的企业定时的跟踪回访,询问企业的发展情况、项目的进展程度等。

管理部门个人申报材料范文第8篇

一、政策目标

实施汽车摩托车下乡的宗旨是,提高农民购买能力,加快农村消费升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汽车摩托车产品技术更新换代,实现汽车摩托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内外需协调发展。

二、政策内容

(一)补贴行为及对象。

1、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农民将三轮汽车或低速货车报废并换购轻型载货车(以下简称“换购轻型载货车”)。享受补贴的轻型载货车每户限购一辆。报废车辆车主与新购车辆车主为同一农民。

2、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农民购买1.3升及以下排量微型客车。享受补贴的微型客车每户限购一辆。

3、2009年2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农民购买摩托车。享受补贴的摩托车每户限购两辆。

三轮汽车指原三轮农用车;低速货车指原四轮农用车;本方案所称的轻型载货车指总质量大于1.8吨但不超过6吨、至少四个车轮且用于载货的机动车辆;本方案所称的微型客车指发动机排量在1.3升及以下、至少四个车轮且用于载客的机动车辆(不含轿车)。

(二)补贴产品及企业的确定。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列明的符合上述条件且经过国家强制性认证的轻型载货车、微型客车以及摩托车,均可作为补贴车型;生产上述产品并且同意对产品质量、经销网点、售后服务、价格、销售统计和政策宣传等工作进行承诺并签订责任书的企业,可以参与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生产和销售。

换购轻型载货车,需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三轮汽车或低速货车报废。车主应当提供必备的要件,将报废的车辆交售给依法设立的汽车回收企业回收拆解,取得报废汽车回收证明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机动车注销证明。

(三)补贴比例及金额。

1、对将三轮汽车或低速货车报废并换购轻型载货车的,按换购轻型载货车销售价格10%给予补贴,换购轻型载货车单价5万元以上的,实行定额补贴,每辆补贴5000元。同时,对报废三轮汽车或低速货车实行定额补贴。报废三轮汽车每辆给予补贴2000元,报废低速货车每辆给予补贴3000元。

2、对购买微型客车,按销售价格10%给予补贴,购买微型客车单价5万元以上的,实行定额补贴,每辆补贴5000元。

3、对购买摩托车,按销售价格13%给予补贴,购买摩托车单价5000元以上的,实行定额补贴,每辆补贴650元。

(四)补贴资金来源。

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共同负担。其中,中央财政负担80%,省级财政负担20%。

新疆、内蒙古、宁夏、、广西等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及国家确定的“5·12汶川地震”51个重灾县,地方财政应负担的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上述地区可根据财力情况,加大对汽车、摩托车下乡的补贴力度。

(五)补贴资金申报。

将三轮汽车或低速货车报废并换购轻型载货车的农民,向户口所在地乡镇财政部门申报补贴资金,申报时需提供以下材料:已报废车辆的报废汽车回收证明,机动车注销证明,新购车辆的机动车销售发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机动车行驶证或机动车登记证书,购买人本人的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或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证明,购买人储蓄存折(可以用粮食直补专用存折)。

购买微型客车、摩托车的农民,向户口所在地乡镇财政部门申报补贴资金,申报时需提供以下材料: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机动车行驶证或机动车登记证书,机动车销售发票,购买人本人的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或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证明,购买人储蓄存折(可以用粮食直补专用存折)。

乡镇财政部门审核补贴时,除上述证明材料外,还需核查随车附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车辆型号”项第一位数字为“1”或“3”或“5”、“总质量(kg)”项大于1800kg但不超过6000kg的,确认为轻型货车;“车辆型号”项为第一位数字为“6”、“排量和功率(ml/kw)”项中排量不超过1300ml的,确认为微型客车。

(六)补贴资金审核拨付。

补贴资金实行“乡级审核、乡级兑付”或“乡级审核、县级兑付”。在确保财政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尽量采取“乡级审核、乡级兑付”方式,乡镇财政部门对农民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后,符合补贴要求的,应当在购买人提出申请的15个工作日内将补贴资金直接拨付到购买人储蓄存折账户;不符合补贴要求的,应在购买人申报时立即告知当事人。采取“乡级审核、县级兑付”方式的,乡镇财政部门对农民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后,符合补贴要求的,报送县级财政部门;不符合补贴要求的,应在购买人申报时立即告知当事人;县级财政部门应当在购买人提出申请的15个工作日内将补贴资金直接拨付到购买人储蓄存折账户。

中央财政应负担的补贴资金实行“事先预拨、事后清算”。根据测算的各省补贴资金规模,财政部将中央财政应负担的补贴资金按80%的比例预拨到省级财政部门。省级财政部门收到中央财政拨付的补贴资金后,落实地方应负担的补贴资金,在15个工作日内下达补贴资金预算,根据预算及时将不少于50%的补贴资金拨付,其余补贴资金按需求进度拨付。补贴资金通过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信息系统进行审核,按国库集中支付有关规定办理拨款。

每年4月底前,省级财政部门核实汇总本地区上年度补贴资金使用情况,报财政部审核清算。

(七)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汽车摩托车价格监管,参与汽车摩托车下乡联合监督检查。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对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及企业准入严格管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为享受补贴的车辆办理牌证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按规定严格办理登记。商务部门要加强对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的监督管理,防止虚假开具报废汽车回收证明等行为,规范和完善汽车回收拆解网点建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加强对汽车摩托车销售市场秩序的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质检部门要对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和企业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严格执行“三包”有关规定,加强缺陷产品召回工作。

享受财政补贴的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销售价格,不得高于市场同期同类产品价格。享受财政补贴的汽车两年内不得过户。

地方各级财政、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商务、工商、质检等部门要协作配合,加强对补贴资金、车辆报废、购买、转让过户以及市场秩序、价格、产品质量等的管理与监督检查,防止骗取财政补贴资金行为的发生,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挤占、挪用补贴资金,不得拖延兑付时间。

对违反上述有关规定的行为,一经查实,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规定予以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三、组织实施工作要求

管理部门个人申报材料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职称材料归档;职称评审;人事档案;信息化

[作者简介] 黄莉雯,广西财经学院人事处,助理馆员,研究方向: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广西 南宁,530003;韦巍,广西财经学院人事处,工程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广西 南宁,530003

[基金项目] 本文是广西财经学院2012年校级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财经类教师为例”(课题编号:2012B07)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 G4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3)02-0073-0002

高校教师职称档案是教师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及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原始记录,能为高校选人、用人、管人提供有效依据,是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广西职称申报评审全程信息化后,职称申报过程的无纸化,影响了职称评审材料的及时归档,研究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职称材料的归档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一、职称评审信息化的内涵和意义

职称评审信息化就是将个人申报评审职称所需要的所有文字材料,按要求从以往的书面材料形式调整为格式固定的电子文档进行申报提交,利用职称评审软件系统来填报个人申报信息,经单位主管部门和上级职改(人事)主管部门审核后,集中安排各系列评审委员会通过局域网计算机统一进行网上评审,最后进入后期服务系统进行审批和输出相关结果,从而实现无纸化评审。职称评审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一是申报过程无纸化。传统的职称申报需要填报大量的文字材料,这些职称评审材料一般有几十页,有的甚至上百页,评委审阅时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过后也难以整理和保存。职称评审实行信息化后,申报人员不需要再交纸质申报材料,原来需要几天的时间准备材料,现在两三个小时就可快速、准确地完成填报工作,而且便于修改、打印申报材料信息,避免各种重复劳动;职改(人事) 部门也不用翻阅大量的佐证材料,只需核实通过扫描仪或数码相机制作成PDF的电子文件即可;对于评审专家,只需一网且装有评审软件系统的电脑,就可快速完成诸如材料检索、材料审阅、分析讨论、网上表决等一系列评审工作。此外,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与专业技术资格的审批过程也可在评审软件系统中完成,申报人员、工作人员及专家评委均可从堆积如山的申报材料中解脱出来,整个申报过程实现了全程无纸化。二是数据填写规范化。以前的纸质申报材料,对于数据的填写没有严格要求,申报人员填写数据格式没有统一。职称评审信息化后,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均对各项流程作了统一要求,比如将含义、格式、大小规范化,民族、单位性质、党派、职称资格、期刊等进行字典化,申报人员要完成数据的录入工作只需简单的选择菜单操作即可,解决了以前数据填写不够规范的问题。三是评审过程公正化。传统的职称评审过程,只有少数评委能详细审核申报人员的申报材料,对申报人员的综合评价比较模糊。职称评审过程信息化后,评委从电脑中随机抽取,而且评审过程中评委根据一定的量化指标分别对每个模块进行打分,整个评审过程科学、公平和公正。

二、职称评审信息化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挑战

职称评审信息化使职称申报材料电子化、数字化,这对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1. 对职称材料归档的挑战。目前的人事档案材料一般以纸质材料归档,职称申报全程的无纸化,必然使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人事档案一般需要保存获得晋升人员的职称申报表,职称评审信息化后,归档的对象变成电子文件,文件材料信息的载体变成硬盘、U盘或光盘等存储设备,这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难以适应。

2. 对职称档案存储管理模式的挑战。电子职称档案归档后,能够提供借阅和利用,但由于电子文档具有易于复制和修改的特点,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几乎无法准确判断档案信息是否被非法复制或修改,如果档案信息被泄露,将有可能在网络中迅速传播,且网络传播速度快,事后很难采取有效的挽救措施,加上电子文件由于保存在硬盘、U盘、光盘等存储设备中,相对于纸质材料来说稳定性较差,容易造成文件丢失,同时也容易受到病毒和黑客攻击,造成文件损坏或泄密。这些因素无疑会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构成极大的威胁。为保证电子文件的安全性,避免计算机网络、病毒以及人为错误操作对电子文件造成的破坏或丢失,需要制定科学的存储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安全保障技术来防止档案信息的破坏、失密或盗窃。

3. 对人事档案管理干部业务技能的挑战。传统的人事档案主要依靠手工劳动进行管理,利用手工劳动为高校决策机构提供依据。随着职称评审的信息化,传统的档案管理服务方式、专业知识与技能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者,既要有人事档案管理的专业能力,又要熟悉和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具备运用新设备和开发信息的能力,以适应信息时代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提升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材料归档管理水平的途径

职称评审信息化已经势在必行,人事档案工作必须主动面对,积极探索推进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职称材料归档问题的有效途径,努力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轨道。笔者认为,提升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材料归档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基础设施配备到位。根据《全国档案系统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和《中组部全国组织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设计原则和规范》的要求,各单位要加大人事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得以快速发展。目前高校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由于资金投入不够,基础设施配备不到位,影响了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因此,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努力争取学校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只有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才有可能在资金投入、设备配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整个学校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当中,进而推进高校人事档案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2. 健全职称评审材料归档制度。职称评审材料归档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领导要对职称评审材料归档工作给予一定的重视,做到对职称评审材料归档工作及时检查、督促、指导,使职称评审材料归档工作真正起到服务于人的作用。并能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电子档案归档制度, 规范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鉴定、归档等一系列工作环节, 确保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材料归档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运行。

3. 电子文件采取双套制存档。所谓双套制,是指文件归档后二者的共存,亦称为“双套归档”。双套制的形成,可以是将纸质材料进行数字化,也可以是将电子文件制作成纸质材料。双套归档可使同一份文件的纸质版本和电子版本共处于存储和可利用状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电子文件在信息处理、传输、利用方面的高效具有纸质文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而纸质文件的法律凭证作用、原始记录性以及长期安全保存的优势又是电子文件无法体现的。因此,采取“双套制”存档是信息化背景下职称评审材料归档的有效方法,省级职改部门及档案业务指导部门,应积极研究信息化背景下职称材料归档的有关问题,使职称评审材料的归档问题真正落到实处。

4.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干部的业务素质。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技术,更确切地说是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要做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材料的归档管理,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档案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而且还要掌握现代的信息化档案归档管理能力。因此,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积极参加业务知识培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培养成为具有传统的纸质档案归档能力和现代的信息化档案归档管理能力的管理者,以适应信息时代人事档案管理的需要。

四、结 语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信息化是一个新的课题,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面对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无纸化”给人事档案管理带来的新挑战,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支持,经费上大力投资。人事档案管理干部者要恪尽职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笔者认为,只要认真解决上述四个问题,就能较好地解决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职称材料的归档问题,同时促使人事档案管理水平迈向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樊美丽.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山西档案,2010,(S1).

[2]徐光.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1X).

管理部门个人申报材料范文第10篇

根据无锡市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深化职称工作改革的实施意见》(锡职称〔2009〕1号)以及宜兴市职称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工艺美术(紫砂)专业技术职称管理的意见》(宜职办〔2010〕10号)的有关精神,为认真做好今年工艺美术初级职称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与要求

(一)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申报职称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艺德艺风,自觉遵纪守法,合法经营,照章纳税(附纳税情况)。在工艺美术员(未获得职称的专技人员近三年内)任期内,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并通过专业技术资格注册。

取得工艺美术员(未获得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近三年内)资格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1、年度考核基本合格(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

2、伪造学历、资历、技术职称,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3年以上。

3、违法乱纪受处罚的,视情节轻重延迟2-3年申报,直至取消。

(二)学历、资历要求

1、助理工艺美术师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经考核合格,可初定助理工艺美术师资格。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经考核合格,可初定助理工艺美术师资格。

(3)中专学历,取得工艺美术员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或中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业绩成果比较突出的。

(4)高中(含中技)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本专业职业高中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初中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经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工艺美术员满4年,任期内有业绩成果。

(5)高中(含中技)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本专业职业高中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初中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5年以上,经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在本专业技术岗位上业绩突出,并符合下列破格条件三条以上,任职年限可提前一年破格申报助理工艺师;专业工作年限达不到上述要求,业绩突出,符合下列破格条件四条以上者,任职年限也可提前一年破格申报助理工艺美术师;越级申报助理工艺师的人员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还必须符合下列破格条件三条以上(其中第①②条为必备条件)。

①在市级专业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

②由当地政府部门和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宜兴陶瓷实训基地等组织的(经市职称部门认可)现场手工制陶大赛近3年内连续3次一等奖获得者;

③独立创作作品获市(县)级以上专业评奖一等奖以上1项或二等奖2项以上;

④在政府或行业管理部门组织的作品捐赠等活动中,被市(县)级以上专业美术馆、博物馆收藏本人作品1件以上;

⑤获市(县)级以上有关部门组织(经市职称部门认可)的技能操作比赛三等奖以上;

⑥对国家财政和社会公益事业作出较大贡献的;

⑦被评为市(县)级优秀科技工作者;

⑧宜兴市级政府以上部门表彰的(综合)先进工作者;

⑨市职称办组织的2012年工艺美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考试总分前15名获得者;

以上符合第(5)款破格申报人员还必须参加市职称办组织的专家组的单独技艺考核,其技艺考核分值排名须在参加当年同类人员考核人数的前70%;任职年限提前一年申报者专业工作时间等基本条件达不到第(5)款所规定要求的,其技艺考核分值排名须在参加当年同类人员考核人数的前50%。

2、工艺美术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中专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经考核合格,可初定工艺美术员资格。

(2)高中(含中技)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初中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经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

3、鼓励地方职称人员过渡到全民职称,地方职称过渡到全民初级职称必须具备下列相关条件之一:

(1)对具有规定学历(中专),获得本系列地方职称助级职称满1年或地方员级职称满4年的人员,可申报评审全民助级职称;

(2)对不具备规定学历,获得本系列地方员级职称2年以上,助级职称3年以上,经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可申报评审相应级别的全民初级职称;

(3)对获得本系列地方员级职称6年以上,经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合格,任职期间业绩成果突出的,可申报晋升全民助级职称。

(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要求

工艺美术系列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申报职称,必须参加市职称办组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凡考试合格取得证书人员可根据职称报评条件,在申报相应级别职称时,视作学历不破格,合格证三年有效。

培训考试的组织实施、培训报名、收费标准等要求按宜职办〔2006〕3号文件执行。

二、申报程序

(一)申报人员可向所在单位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按文件要求提供能反映本人专业技术水平、工作业绩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有效材料。

(二)所在单位应严格按有关文件要求对个人申报材料进行查验、核实,并实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三)公示后无异议的,经主管部门审查盖章后,在规定时间内送至市职称管理部门。

(四)根据评审委员会的管理权限,由市职称部门组织行业组对所有报评对象的获奖材料进行查验和技艺考核。经市职称部门审定后提交相应的评审委员会评审。

三、有关问题的说明

(一)年限的计算问题

1、任职资格的起算时间:

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由各级评委会通过评审后,经批准组建该评委会的职称工作部门批准发文之日起算。

2、专业技术资格年限(职龄)的计算: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龄”从签订聘约,被聘任之日开始计算。今年,关于任职年限的截止时间是2011年12月31日。

3、专业工作时间的计算:

专业工作时间是指开始从事本专业工作至上年底(2011年12月31日)累计工作时间(中间间断时间应扣除)。

4、本专业的概念:

本文所指本专业是指陶瓷工艺美术方向的专业。

(二)送审材料问题

工艺美术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的规范化是保证评审质量的重要基础工作。各有关镇(部门)、单位上报的推荐评审材料均要按《江苏省工艺美术专业高、中级资格条件(附录)》的有关规定办理。做到手续完备,材料证明俱全(毕业证书、原资格证书等证件必须提供原件)。

在审核申报材料过程中,单位一定要严格把关,必须对照文件中规定的要求审核,防止弄虚作假,防止错、漏现象,确保送审材料真实可靠。

四、时序安排

1、4月5日至4月20日,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培训报名;

2、4月底至6月中旬,在陶瓷实训培训、考试;

3、7月20日为工艺美术初级专业技术资格报送评审材料的截止日期;

上一篇:在职人才引进申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疫情志愿社区申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