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蹈范文

时间:2023-03-12 04:24:08

广场舞蹈

广场舞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广场舞蹈;表演形式;舞蹈特征;功能价值

1 广场舞蹈定义

1.1 广场

广场是指面积广阔的场地,特指城市中的广阔场地。广场通常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是城市中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或交通活动的空间。

1.2 广场舞蹈

关于广场舞蹈的真正定义,可能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为“广场上进行的舞蹈”那范围就太广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广场舞蹈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成为群众茶余饭后最为喜爱的娱乐活动,如今的广场舞蹈成为了各个城市生活的亮点。人们在舞蹈的同时接触各种不同的舞蹈种类,体会所要表现的舞蹈情绪,广场舞蹈不仅可以使人身心愉悦,还能培养人们开朗的性格、提高自身的自信心。

笔者通过为期一周的初步采访了解到,广场舞蹈已经不能从单一的舞种上划分了,而是应该以表演形式来划分。现在我们在广场上能看到的广场舞蹈风格多样,现代舞、拉丁舞、交际舞、健美操、包括迪斯科舞步,真是种类繁多,而且很多选择在广场、公园、小区舞蹈健身的人们,已经不再单纯的把舞蹈动作单一化去做,而是形成了衔接流畅风格不一的舞蹈。今天,笔者认为“广场舞蹈”是群众自发性的以健身为目的在广场上自娱自乐进行的一种舞蹈形式。通过采访舞蹈健身编排者的过程使笔者明白,大家更多的选择民间舞与健身舞蹈,是因为它容易接受,学习时间短,而且不用太多的要求舞蹈感觉,需要的是欢快的音乐与情绪就可以了。当然广场舞蹈有着自己的表演形式和结构特征。在当今的广场舞蹈中形式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2 广场舞蹈的形式与内容

2.1 广场舞蹈的表演形式

广场舞蹈主要是以群舞表现,群众参与性很强的表演形式。一般都会选择在广场或者较为宽阔的场地进行表演,大多都不用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的形式来表演。多以集体舞出现,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场面红火热闹。所以集体舞是广场舞蹈的主要表演形式。

2.2 广场舞蹈的表演内容

(1)广场民间舞蹈。广场舞蹈中民间舞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与简洁性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广场民间舞蹈中常见的类型主要有汉族秧歌、藏族锅庄舞、回族的花儿与少年等。以下是笔者提取出的两种典型的民间舞蹈加以阐述。汉族秧歌是广场舞蹈中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是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民间舞蹈之一。秧歌之所以被人民群众接受,主要因为动作简单易学,伴奏音乐欢快热闹,男女老少都能参与,不仅起到健身、健心、健美的作用,更能起到和谐、团结气氛的作用,是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舞蹈。秧歌不仅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推动了整个广场舞蹈的发展深受大家的欢迎。藏族锅庄舞,“锅庄弦子人欲醉,情歌声声人忘归”,说的是锅庄舞的“神奇”魅力。广场上会聚集大量的男女老少,伴随着悠扬的藏族民间音乐,踏着特有的舞步,很多人围成一个大圈翩翩起舞。通过对舞者的采访,笔者了解到,秧歌与锅庄舞都是简单易学,形式多样,很多人都可以参与进来进行表演的舞蹈种类,所以很受群众的喜爱。

(2)广场健身舞蹈。广场健身舞蹈,借助于舞蹈动作的韵律及队形的变化,或轻重或张弛或柔美或跳跃,对人们的大脑,小脑,腰胯部及膝关节的灵活性起到一定的健身效果,尤其是对手臂外侧的肌肉,胸部,背部的伸展以及生活中不经常运动到的后肩胛骨起到健身作用,它简单易学,舒展大方,运动量适中,在欢快的音乐下心情释放舞者的情感。

3 广场舞蹈的特征

1)舞蹈表演区域的特殊性; 2)舞蹈表演内容的简洁性;3)舞蹈表演的自娱性 ;4)舞蹈表演的群众性;5)舞蹈表演形式的多样性。

如今的广场舞蹈,融入现代舞蹈意识、行为和形式,从而形成具有现代广场舞蹈的风格。随着人们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的增加和广场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广场舞蹈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与此同时,广场舞蹈在沿着继承、创新、发展的健康轨道向前迈进的同时,又以崭新的姿态为人们的美好生活而发挥着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肯定,在各大城市的各大广场,都会有在广场上舞蹈的人们,其中不乏有年轻人。这表示全民健身时代的来临,大家都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而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互动也为广场舞增加了许多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陈爱宝.广场舞蹈活动中的群众性与现代性[J].剧作家,2006(02).

[2]张卉.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和发展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学刊,2010(09).

[3]易红武.广场群众舞蹈文化现象发展特征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06.

[4]明.浅谈体育舞蹈的价值[J].新课程研究,2009.

[5]徐清.从广场舞蹈热看市民对群众文化的需求[J].浙江文化月刊,2008.

广场舞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广场舞蹈 艺术特征 社会功能

前言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舞蹈艺术也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今,随着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作为“舞蹈之母”的广场舞蹈迅速发展,以星火燎原之势走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重要的一种生活娱乐方式,这种舞蹈文化也在广场舞蹈中得到广泛体现。

一、广场舞蹈的定义

对于广场舞蹈的定义,一直都是众说纷纭。很多人认为,广场舞蹈就是民族民间舞,这是不正确的。比如,芭蕾舞、街舞、古典舞也可以在广场上表演,那是不是说,它们就不能是广场舞蹈呢,显然,它们一样也是可以的。广场舞蹈首先是一个公共舞,不应该单以是什么舞种来判断它,应该是以表演形式、场地选择等多方面来判定。从舞蹈的难度来说,是以简易为主,广大群众都能接受的。所以我觉得广场舞蹈应该是适合广大群众的、能被广大群众接受的、能在广场上进行的、开放的、能使人心情愉悦的、能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并具有健康价值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广场舞蹈的艺术特点

广场舞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来源于劳动生活,使劳动群众走出家庭,置身于广场,全身心融入于自然环境的场景中,完成了自我享受,自行传承的过程.因此,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集体性

广场舞蹈很大一个特点就是人数众多,人群不限,不论是男女老少,皆可参加,群众跟演员没有明显区别,群众也可以是演员,演员也可以是群众。创造者、参与者、传承者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故广场舞蹈是群众参与性很强的的一个艺术形式,它的表演方式都是以集体形式进行的,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甚至更多人,场面很是热闹、壮观。因人数众多,所以广场舞蹈的表演场地必须是在广场上进行,表演场地一般比较开阔,如广场,公园,社区开阔地,还有路边等,只有场地够开阔,都能成为广场舞蹈的表演场地。

2.自发性

所谓自发性,就是能根据自己内心的喜好自发的去做某一件事情。自我参与,自我娱乐,不需要人组织,不需要人发动。广场舞蹈不像高校的专业舞蹈课一样,有组织有纪律的进行教学、授课以及课堂的设计,对广场舞蹈的舞者们来说,自发的来,自行的离开,不会有约束。很多人都是自己提着DV机,自己带上音响,自己带上所需音乐,在某处路边、广场、公园就开始舞蹈,随着一个两个人激情的舞动,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有这个共同的兴趣爱好或想尝试一下而自发的参与进来。

3.娱乐性

广场舞蹈产生以来就多以娱乐性为主要特征。民众在参与广场舞蹈时不求功利,不为名利,完全是为了娱乐,这跟商业演出不一样,没有商业性质,也不为钱财。比如晚上公园里的广场舞,晨练时的集体舞等都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他们利用舞蹈来抒发他们的内在情感,使自己的情感达到升华,产生身心、精神的愉悦感。快乐是可以传染的,舞蹈者的愉悦情绪还能带动观赏者的精神,使观赏者也有精神的一个享受过程。而对舞蹈者本身来说,这同时也是表现自我,展现自我,产生自我价值感的机会。这就是决定广场舞蹈娱乐性的原因所在。

同时,广场舞蹈的舞者们在舞蹈中对音乐的选择也是由原来的民歌、老歌逐渐转变为更具娱乐性的流行乐,所谓“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没有音乐的舞蹈就像是失去翅膀的鸟儿。广场舞蹈也是如此,不过对于音乐的选择一般都是节奏感强、节奏型简单的音乐,特别是流行音乐。比如,慕容晓晓的《爱情买卖》,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还有郁可唯的《伤不起》,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在结合了广场舞蹈之后,收获的是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之所以选择流行音乐作为伴奏,一个是可以为大家变换音乐元素,达到更好的娱乐效果,而且流行音乐的的更新速度快,另一个也是比较能唤起大家在舞蹈过程中的活力,在音乐中享受舞蹈,在舞蹈中享受娱乐。

4.随意性

在舞蹈艺术中,广场舞蹈不像芭蕾,不像古典舞,也不像民族民间舞,它没有一套特定的训练方法,没有特定的一个场所,也没有特定的参与者,所有群众都可以是参与者。一个是舞蹈动作的随意性,在舞蹈的过程中,也没有要求说这个动作必须要这样做或那样做才是正确的。跟高校的舞蹈专业课程不同,高校的舞蹈课程是有组织、有纪律,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学习的,并且在上课的过程中所涉及的舞蹈艺术方面的知识也是更深层次的。比如,舞蹈动作的难度,在舞蹈风格的把握上严格要求等。广场舞蹈却不同,参与者们可以随意的抒发自己的情感,随意的进行情感的交流。第二个是时间的随意性,广场舞蹈没有具体的时间规定,可以是清晨,中午,也可以是傍晚,只要你想舞蹈,任何时候都可以。对参与者也没有时间的限定,你随时可以参与进去,跟着大家一起舞动身体,感受广场舞蹈的魅力,也可以随时退出,做个观赏者,为他们送上热烈的掌声。这两点也成为了广场舞蹈吸引人的一大特点。

三、广场舞蹈的社会功能

(1)有利于舞蹈文化的大众传播

广场舞蹈是一种广场文化,它的直接媒介人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他们创作这种文化、参与这种文化并传承这种文化。而我国的舞蹈文化相对来说只是很狭隘的掌握在高校里的老师学生、各地的歌舞剧院以及健身房的舞蹈教练等少数人手里,这就对我国的舞蹈文化造成一种断层,舞蹈文化应该是广大人民群众都能触摸到的一种文化。由于广场舞蹈的直接创造人、参与人就是人民群众,这就给舞蹈文化跟人民群众之间架了一座桥梁,人们通过广场舞蹈接触到各种舞蹈文化,所以广场舞蹈能够对舞蹈文化起到一个很好的大众传播。

(2)有利于身体的身心健康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是伟大领袖说的一句名言。然而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被自动化,由机器代替了人力,不再需要人亲力亲为了,而我们也随着这种生活自动化而渐渐陷入了各种亚健康状态。广场舞蹈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这是毋庸置疑的,司徒炳坤就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发展跳舞不但能加速新陈代谢,提高人体机能,而且能增强身体素质,改变身体形态。也有学者通过研究跳舞者的跳舞时间发现,参与者一般在跳完两支舞(即10分钟左右)后心律可以达到120以上,而且跳完一小时后心律也不会超过140,这就证明广场舞蹈是一项良好的有氧运动。当我们专注于舞蹈时,我们的注意力必然是集中在舞蹈里,此时,我们身体的其他部门机能就获得了调整和休息,所以,经常进行舞蹈锻炼,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延缓衰老,消除紧张的情绪,消除萎靡,缓解各种压力,康复机体,从而提高人体的各项机能。同时,进行广场舞蹈锻炼对于过于肥胖的人还能起到减肥作用,燃烧过剩的脂肪。对普通人来说能塑造体形,提高人体的协调能力,健旺身体的各个部位的肌肉群。经常参加广场舞蹈,可以使人的体形更加匀称苗条,体态更加刚健柔美,动作也更加舒展协调,还可以增强记忆力,减缓记忆力减退的现象,保持一个良好的记忆状态。

(3)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高楼大厦在城市里如雨后春笋般平地崛起,独家院落、小洋房也在乡镇散落开来,生活住房条件是好了,可是我们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却少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却在不断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增加。在同一座大楼里,很多人生活了一年却不知道邻居长什么样,整天能看见的是彼此的大门紧闭,这种情况在很多城市比比皆是。而在乡镇乡村里,在电视、电脑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大家在夜晚还会出来一起乘凉、聊天、喝茶,但现在却很难看到这种情景了。广场舞蹈却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融入大家、集体活动的机会,人们在舞蹈中无形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缩短了彼此的代沟。如交谊舞、拉丁舞是需要舞伴的舞蹈,舞伴与舞伴之间的零距离接触,必然使人们原有的生疏、隔阂都一一去掉了,协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共同舞蹈,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在这和谐的氛围中结下深厚的友谊。广场舞蹈不仅能协调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能协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融于集体,集体带动个人,同时还能促进各民族的相互交流,从而使得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通过广场舞蹈这根纽带而变得更加和谐。

结语

生命在于运动,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是每一个人的普遍愿望。而广场舞蹈作为源远流长的并广受欢迎的大众艺术,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走出家门、融入大众、展现自我、强身健体的机会。我们要利用好广场舞蹈的这一载体,展现群众文化,传承舞蹈艺术,通过向外延伸辐射,进一步带动各类文化艺术的开展,形成一个大的艺术格局、文化格局,进而进一步推动精神文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春晖.广场舞蹈时下兴旺之探析[J].大众艺术,2010,(04).

[2]陈爱宝.广场舞蹈活动中的群众性与现代性[J].剧作家,2006,(02).

[3]袁荳,卓张鹏.浅谈大众文化中的广场舞蹈[J].青春岁月,2011,(22).

[4]晏仲谋.浅谈广场舞蹈的作用与现状[J].才智,2011,(31).

[5]牟顶红.广场健身舞研究现状综述与趋势展望[J].科技风,2010,(24).

[6]雷胜辉.论广场舞蹈的艺术特征[J].大众文艺,2011,(04).

[7]王红玉.广场舞蹈作用力之初探[J].黄河之声,2009,(24).

[8]欧光艳,梁传诚.民间舞蹈、民间体育竞技与广场舞蹈[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9]蔡东.浅谈城市广场群众舞蹈[J].戏文,1999,(06).

[10]易红武.广场群众舞蹈文化现象发展特征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06,(04).

[11]邓小娟.广场民间舞蹈的特点及其当代的发展[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7,(04).

[12]刑莉莉.浅谈民间舞蹈对广场舞蹈的发展的影响[J].大众艺术.2011,(23).

[13]许洪文,聂胜男.莆田市广场舞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14]孙林.健身排舞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05).

广场舞蹈范文第3篇

【关键词】舞蹈文化 城市广场舞 现状调查

伴随着晨曦和暮霭,在城市的广场、公园、小区的空地甚至马路的边缘,都有伴随音乐起舞的人群,人数从几十人到上百上千人不等,个个激情四射,踏足而舞,这就是在新世纪以来方兴未艾、遍地开花的广场舞蹈。广场舞是群众自发形成的大型群体舞蹈,它不受限于场地、舞种,以自娱自乐为目的,融合舞蹈美感和体育锻炼功能,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文化现象。

一、城市广场舞蹈溯源与流变探究

(一)广场舞蹈溯源

闻鸡起舞,日落踏歌,在铿锵的音乐节奏中踏足而舞,置身其中会感受到其间澎湃着生命的原动力。如果把这比作一条生命之河,上溯人类的史前时期,我们会惊异地发现,这种广场式自发聚集的宏大舞蹈场面,早在人类发展的洪荒时期就已经出现过。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茹毛饮血的时代,原始舞蹈就和我们的先祖原始人一起共生了。“千石之钟,立万石之,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汉代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生动的描述了原始广场舞蹈的宏大场面。

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发掘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图1),展示了新石器时代舞蹈艺术的形象,透露出原始舞蹈的真实信息。这件马家窑文化中的代表性器皿,舞蹈纹位于陶盆内壁的上部,一共描绘了15位舞人,分为三组,组与组之间以弧线纹相隔。各组舞人牵手共舞,服饰划一,动作相同,头饰(或为发辫)摆向一致,尾饰(臀部翘起的尖状物)也均朝向一个方向。可以想象,这种相同的服饰、整齐的队形,统一的舞蹈动作、节奏与韵律,不可能是“巫”的表演,而应当是氏族部落中全体参加的舞蹈聚会。

舞蹈史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原始舞蹈与原始社会先民的生存紧密联系。原始舞蹈可以归类为劳动、狩猎,祭祀、战争、等类型,而这些内容几乎涉及了原始先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我们体察到原始舞蹈是全民性的,是紧系着全民生命存在的,而原始社会的舞蹈活动,具有普及性与全民性,那时几乎所有的先民都要接受舞蹈教育。在原始社会没有文字,语言表述能力又极其贫乏的情况下,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舞蹈实际上起着传授生产生活知识,传承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的作用。

(二)民间舞蹈在乡村原野与繁华都市间的流转

中国的古典宫廷舞蹈,在宋代以后逐渐衰微,成为古代戏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村舍乡野之间,民间舞蹈开始萌生繁衍,并且在明清和民国时期走向繁荣。民间舞蹈与劳动人民风雨相随,千百年来,就像田野中无处不在的小草,自生自灭,又自灭自生,广大人民在艰苦的条件下口传心授,将其一代代沿传到今天。凡是下乡采风,真正向民间艺人学习过民间舞蹈的艺术家都会被那些普通老百姓对民间舞蹈的热爱而感动,都会被那些老艺人如醉如痴的舞蹈所折服。在每年的正月里,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这时都要放下身边的一切事情,敲锣打鼓、走街串巷,在忘情的歌舞中度过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正是普通老百姓对自己舞蹈的深深热爱,才是民间舞蹈得以代代相传的真正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民间舞蹈在乡村的走向开始悄然发生变化,民间舞蹈从乡间开始走向小市镇,渐渐地走进大城市。如今,这种由民族民间舞蹈演变流转而形成的城市广场舞,已在全国各地普及,每到清晨和黄昏,广场、社区、街道乃至很小的空地都会有人随着音乐蹁跹起舞,场面蔚为壮观。城市广场舞已经成为新时期热络的文化乃至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二、城市广场舞蹈现状调查分析

(一)广场舞蹈兴起的原因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广场舞兴起的根本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20日数据,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7.4%,其中四季度增长7.3%,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随着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人们在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的需要外,对文化艺术和体育运动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

第二,人们对文化艺术和体育运动主体参与意识增强,成为城市广场舞发展的内在动力。现今,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欣赏和观看,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这种既有艺术美感又有体育健身功能的城市广场舞蹈老少皆宜、简单易学,因而使这一舞蹈形式得以普及。

第三,广场舞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水平。参与者切实感受到广场舞既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又具有锻炼身体、放松身心的功能,同时能够提高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二)城市广场舞蹈参与主体

笔者以北京城市的广场舞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得出以下结果:1.年龄层:35岁―55岁占60%,其中女性占90%。2.文化程度:中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占40%。3.组织形式:社区组织占30%,民间自发的形式占70%。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确定,城市广场舞蹈参与主体就是已经成为国际媒体热门词汇的“中国大妈”。这是一个数以亿计的广大群体,广场舞无疑是这个庞大群体的最爱,她们风雨无阻,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踏足而舞,已然成为新世纪的一道亮丽风景。

(三)城市广场舞蹈表演形式

城市广场舞蹈虽然风格多样,有秧歌舞、红绸舞、扇舞,甚至有迪斯科和交谊舞,但是它植根于千百年流传于乡野农村的民族民间舞是毋庸置疑的。在大多数的舞蹈形态里,都可以看到有秧歌的动态元素,如十字步、扇花和舞绸等,民间舞蹈风格始终是它的主流。城市的广场舞和农村的大场(图2)表演,民间舞的走街和广场舞的暴走(图3)也都是同出一辙。

三、城市广场舞蹈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城市广场舞出现的问题

城市广场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又具有健身、健心和健脑的作用,它无疑是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体现。但是城市广场舞蹈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难解的问题,笔者所在单位的同事就抱怨楼下的广场舞占据了空地甚至马路,音响开到120分贝,吵得耳朵嗡嗡响。这反映出城市广场舞蹈存在着场地缺乏、噪音扰民和影响交通三大绕不开的问题。同时笔者在问卷和实地调查中也发现了广场舞蹈主要参与群体,存在着只顾及自己的享乐权利而不顾及他人感受,舞蹈动作随意性较强,以及音乐选择不够优美等艺术问题。

(二)城市广场舞所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

第一,应引起政府重视。城市广场舞蹈是一场自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已蔚然成风的、民众广泛参与的文体运动,面对人数众多的广场舞蹈参与者,政府方面应引起高度关注,并给予支持引导。比如场地的问题。北京地区绝大多数的体育场馆,以及遍布市区的大中小院校和机关单位的体育场地可以免费开放,政府各部门间应该互相协调,将属于公共设施的体育设施在清晨和黄昏这两个时间段对外开放,所需要的一些人力物力可以由政府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第二,对广场舞蹈的参与者进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教育和引导。在城市舞蹈参与者和一般市民之间形成互相包容、互相照顾的良好风气,逐渐解决噪音扰民和影响交通的问题。在保持自发性和原生性的基础上,文化部门和体育部门要互相协调,组织专家对各地区的广场舞蹈进行收集和整理,引导性的强化广场舞的民族性、地域性、艺术功能性和多样性。

第三,对城市广场舞的发展提出专业化指导。我国的艺术、体育专家对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武术、戏曲和民间音乐舞蹈都进行过系统的采集、整理、归纳和提高。对于城市广场舞蹈也应该遵循这样的经验,对已有的广场舞的元素进行收集整理、提取、创编,对城市广场舞的发展提出专业化指导。

总之,城市广场舞蹈在新时期的蓬勃兴盛,是社会生活安定繁荣的具体体现,人民群众既是创作者又是表演者。广场舞这一民间艺术之花深深扎根于广大群众的社会生活中,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王宁宁,江东,杜小青,等.中国舞蹈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广场舞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广场舞蹈 现状 意义

广场舞蹈历史悠久,研究认为发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经过几千年的演变逐步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方式,是广大人民群众从事生产活动时的方式的再现,通过对现实活动的模拟和夸张完成对现实活动的演绎。并且广场舞蹈从古至今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有着文化传承的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所以广场舞蹈属于社会体育的一部分,也属于休闲体育的一部分。当今社会发展节奏很快,所以广场舞蹈对于消除亚健康、缓解社会压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广场舞蹈的创作日益活跃,为了广泛普及群众舞蹈,促进舞蹈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作品呈现多元化。但是有些作品不能很好的表现它的美,也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所以,当人们与社会的需要是创作出高质量的广场舞蹈作品,以适应人们的需要。广场舞,因为可以表演各种舞种,没有舞种的限制,所以说,并不能用具体的舞种来对其进行定义。用表演形式来对广场舞进行定义应该更加准确。从广义上来讲,单从表演场所加以定义似乎并不够准确,但凡在广场这种场地进行的舞蹈表演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广场舞。

一、广场舞蹈的特点

1.集体性

广场舞蹈很大一个特点就是人数众多,人群不限,不论是男女老少,皆可参加,群众跟演员没有明显区别,群众也可以是演员,演员也可以是群众。创造者、参与者、传承者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故广场舞蹈是群众参与性很强的的一个艺术形式,它的表演方式都是以集体形式进行的,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甚至更多人,场面很是热闹、壮观。因人数众多,所以广场舞蹈的表演场地必须是在广场上进行,表演场地一般比较开阔,如广场,公园,社区开阔地,还有路边等,只有场地够开阔,都能成为广场舞蹈的表演场地。

2.娱乐性、教育性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精神需求也相应提高,群众在广场舞蹈的练习与表演中,心灵得到了美与善的熏陶。人们参与广场舞蹈的练习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奖,也不是为了得到物质的满足,而是从精神方面得到心情愉悦与精神充实,通过舞蹈活动是为了消除疲劳,陶冶情操。作为一种复合的社会意识形态,广场舞蹈具有着弘扬正气作用,那高尚的且上进的广场舞蹈作品能够促进人们形成有价值的世界观与伦理观,激励人们去热爱生活,从而推动社会的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3.灵活机动性

由于广场舞蹈参与者来自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人群,故广场舞蹈动作编排一般比较简单、易学,参与性强。演员和观众可以互动,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灵活性高。在文化广场,我们很多时候看到,观看表演的群众,被舞蹈的表演气氛感染,往队伍一站,马上就成为表演者。人人可跳,随到随跳,随时都可以到场和离场,充分体现了广场舞蹈表演形式的灵活机动性。

4.非专业性

广场舞蹈的表演者都是些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普通人,他们多是自发的,随意的,没有专业演员的形体素质。作为一个编导要根据这一点来创作广场舞蹈,只有这样,才能编出更适合大众的作品。这一群体中,除了极个别的人具备舞蹈素质和条件之外,如果我们高估了这个群体的能力,可能会出现往往会弄巧成拙的现象。

二、广场舞蹈开展的意义

1.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

人们常常用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来形容学习舞蹈的艰辛,这是因为舞蹈这门艺术对于身体素质、技术的要求是相当高的。然而,广场舞蹈的存在则大大降低了舞蹈的门槛。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在广场上跳舞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中老年。在轻松的舞蹈中,这些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们同样沐浴了舞蹈艺术的光辉和快乐。有了舞蹈的相伴,很多人的业余生活质量提高了很多。如今,对于很多人来说,工作完以后,到广场上尽情的跳上一段是最惬意的享受,并且很多人在跳舞的过程中,无形中也扩大了自己的交际圈,扩大了眼界。可以说,相较于之前,广场舞蹈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

2.强健身体和净化心灵

舞蹈是一种艺术与运动的统一体。经常性的从事舞蹈运动,可以帮助人们强健体魄。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舞蹈动作相比,广场舞蹈在练习的时候不会给身体造成太多的负担。因此,在跳广场舞蹈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改善舞蹈者的心肺功能,加速新陈代谢等,像是一些身体孱弱的老年人,医生往往会建议他们适当地运动,有空的时候去学习跳跳舞,这对于改善体质,增进健康是非常有利的。除了强健身体,适当地从事舞蹈运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净化心灵。在优美的音乐、曼妙的舞姿中,人们可以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从而可以有效帮助人们减轻心理压力、消除焦躁烦闷的情绪等,长此以往,通过舞蹈就可以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3.传承民族文化

在广场舞蹈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由民间舞蹈所构成的,因此,广场舞蹈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在我国的北方,每逢过年过节,城镇市集都会进行一些秧歌舞表演,在秧歌舞中,舞蹈演员所穿的传统的汉族服饰,一些伴奏的乐器,诸如锣鼓、唢呐、钹等都体现了浓浓的汉族文化特征。又比如,在草原地区,人们在跳舞的时候往往习惯抖动双肩,而在一些山地地区,那里的人们在跳舞的时候习惯运用踢踏有力的脚步动作来表达欢快的情绪等等。可以说,在不同地区人们所跳的广场舞蹈中,通过歌曲、舞蹈服饰、舞蹈动作等都可以表现出浓浓的民族个性和地域文化特色,因此,在广场舞蹈的继承和发展中,一些民族文化就会自然而然地被传承下来。

4.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综观全国各城市和乡镇广场舞蹈文化的发展,广场舞蹈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以其独特的时代魅力正在不断普及和发展。大家建立起友谊,在这个平台上相互学习、相互交流,通过跳舞健身,生活逐步走上健康轨道,与人待物更加文明有礼,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最重要的是,广场舞蹈的繁荣,使社会上打麻将、斗殴、喝酒闹事的现象大大减少,社会文明风气得到进一步提高。如此看来,广场舞蹈的健康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广场舞蹈范文第5篇

广场舞蹈是近年来兴起且快速发展的一种现象,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广场舞蹈和其他舞蹈最大不同在于它的参与人员,其参与人员基本上是中老年妇女即“大妈”。那么,广场舞蹈到底有哪些特征呢?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表演的特殊性

广场舞蹈和其他舞蹈最大的不同就是其表演的特殊性。人们对于美的欣赏和享受是在于对它的直观感受,即直接性。广场舞蹈之所以会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也是因为广场舞蹈能够给人带来直观的感受。广场舞蹈的参与者,既是表演者又是观赏者。而广场舞蹈的舞台也是和观众融为一体的,这都使观众有一个特殊的感受。

(二)集体性

广场舞蹈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集体性,人数很多且没有限制。无论男女老少、会跳舞的还是不会跳舞的,都可以参与其中。集体性还是广场舞蹈主要表现手段。由于广场舞蹈一般都是在广场上进行表演,而广场一般都比较宽阔;因此参与的人数很多,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有时甚至会达到上千人,场面异常的火爆。

(三)参与人员的自发性

参与人员的自发性是广场舞蹈的主要特征之一。参与广场舞蹈活动的人都是自己自愿去参加的,没有人组织也没有人发动。而且也没有任何规定和要求,人们可以随时参与、随时离开。现在有很多中老年人去广场公园散步时,都流行带一个小型收音机,在碰到同是舞蹈爱好者时随时都可以来一段舞蹈。

(四)随意性

随意性是广场舞蹈与其它舞蹈最大的区别之一。在舞蹈编排中,广场舞蹈没有专门的编舞人员。在舞蹈训练方面,广场舞蹈也没有制定一套方法。在舞台方面,广场舞蹈也没有固定的跳舞场地。而且其舞蹈动作也很随意,并没有明确规定这个舞蹈动作该怎样做才是规范的、正确的。除此之外,广场舞蹈在时间的选择上也很随意,没有具体的时间规定。这也是广场舞蹈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二、广场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社会作用

(一)广场舞蹈具有满足群众自娱自乐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群众对业余文化生活也会随之产生更高的要求。广场舞蹈是从群众自娱性开始的,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抒发喜怒哀乐的时候,就会伴随着舞蹈的存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相应提高了,电影、电视、戏剧等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人们更愿意参与到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中来,而广场舞蹈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使人们更容易参与到其中,舞蹈所独有的审美情趣,是其他娱乐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在这种情况下,群众的参与意识更加强烈,希望从自身的投入中展示生命的情怀,并从中获得审美价值和生命情趣,群众喜欢上了自娱自乐的舞蹈活动。为消除疲劳、陶冶情操、焕发精神,他们自觉地步入了自我娱乐的舞蹈当中,在舞蹈中人们不再只是观众了,而更多的是“表演者”。他们通过舞蹈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的个性,舞蹈已逐渐成为群众乐于接受的艺术活动,满足了群众自我娱乐的需求。群众需要舞蹈,离不开舞蹈,舞蹈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具备重要的作用。

(二)广场舞蹈具有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居住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居住面积大了,环境好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邻里间的相互接触越来越少,邻里间的情感交流也随之淡漠,邻居之间相互不认识、在园区里形同路人。街道、社区的群众舞蹈活动,客观上为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架起了桥梁。早晨,在城市里不论公园、广场、街道、社区、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文化活动形式,大多是以广场舞蹈为主,广场舞蹈尤其以妇女居多,她们几十个人一个队伍,有跳东北秧歌、健身舞、拉丁舞,交谊舞,百姓健康舞等等,这些别具特色的广场舞蹈,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居民百姓,他们在工作之余、茶余饭后,纷纷走出封闭式的高楼庭院,参加到社区、广场文化活动中来,既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打破了居民之间互不相识、互不往来的沉闷局面,使那些有着相同情趣、相同爱好的社区居民相聚在一起,抒感,建立友情。广场舞蹈所表现的形式是一种群体活动,人们是通过这种群体的表现,来展现舞蹈集体美,所以人们在相互配合之间产生默契,进而增加彼此之间的友谊,在追求美的同时,促进了邻里间的了解与和谐。

(三)广场舞蹈具有强身健体、美化心灵的作用

舞蹈浅析广场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李 敏摘 要:在群众文化建设中舞蹈艺术是一项受到广泛认同和参与性极强的活动形式,在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它是以群众为主体,群众自愿参加的一项的活动,通过舞蹈活动可让群众掌握和学习丰富的舞蹈语汇,并运用多彩的的艺术手段去反映社会生活,表达群众自身的思想感情,从而满足群众对舞蹈艺术的欣赏和活动的需要,最终达到群众自我娱乐的目的。本文先简单分析广场舞蹈的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主要论述广场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是人的肢体语言。舞蹈以人体为表现工具,通过有节奏、有组织和经过美化的流畅性动作来表达情意。舞蹈是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化活动,它融音乐、美术等艺术元素于一体,是高雅的全身性的文化活动,它即能健身、娱乐、陶冶情操,拓宽视野,也可以使人精神焕发、身心健康,在优美节奏中享受着生命的快乐,并不受场地、器材和锻炼者年龄、性别的限制,动作的繁简、难易可以根据舞者自身的需要而编排,是易于接受,易于开展的大众健身的最佳方式。现在舞蹈已经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一项极受欢迎的艺术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过大,身心常常处于紧张疲劳的状态,跳舞能够消除多余脂肪,改善人体心血管循环和呼吸系统状态,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提高人体四肢与躯干及全身的协调能力。舞蹈是一种比一般意义上的运动更为高级的运动,在身心两个方面都达到调试和发展,尤其对中老年人保持一颗年轻心,延缓衰老,延长青春是大有意义的。在人们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舞蹈作为一种欢快、节奏感强的群众文化形式,健身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人们通过运用形体自由地表现心灵,抒发内在情感,可以使人们在美的愉悦中充分发展,使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重力、节奏、人体平衡得到训练,可以培养人们对人体美,对时间、空间的感受,使舞蹈成为锻炼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想象力的一种极好的形式。人们在不断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对健体强身也愈加重视,以各种形式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而舞蹈恰恰是强身健体的载体,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人们有节奏的运动着全身。而音乐在广场舞蹈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编舞者对音乐的欣赏不同,而编排出的舞蹈也不同,所以,给广场舞蹈带来了各种风格的各个领域的音乐,而音乐所表现的都是各国、各民族最优秀、最美好的语言,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使人们在跳舞的同时净化和美化了心灵。

(四)有利于舞蹈文化的大众传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广场舞蹈其实就是一种广场文化,由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创作、参与并传承。现在,我国的舞蹈文化只掌握在各地的歌剧舞院、舞蹈教练以及高校的老师与学生的手里,离广大人民群众很远。而广场舞蹈正好打破了这一局面,它将高雅的舞蹈艺术、舞蹈文化变得雅俗共赏,让广大人民群众能真正接触到舞蹈文化、感受到舞蹈文化。

三、结束语

事实证明,广场舞蹈是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广场舞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以社会的、时代的文化意识为内核,是一种具有精神内涵的文化状态,它以一种艺术样式为外表,形成一种辐射面极广、牵动人心极强、对社会生活无所不及的融精神性、文化性、审美性为一体的文化实践活动。而广场舞蹈发展的历史表明,广场舞蹈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人类文明的结晶。广场舞蹈活动从来没有今天这样蓬勃发展。人们在自娱自乐的同时,强身健体、愉悦心情、缓解压力、增进友谊、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在社会主意精神文明中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广场舞蹈范文第6篇

“美对我们来说,不仅是直观的,而且是经过有意识的开掘和咀嚼;不仅是印象试的,而且能够彻里彻外展示它的丰富性和多义性。这时,我们能欣赏和享受的美,将会在数量上无限增加,并在质量有所提高和升华”。因此今天我们站在当代美学的基点上,把广场民间舞蹈艺术和现代中国社会的审美心理结合起来,作一番研究和探讨,对其美学特色的再认识,无疑有着一定的学术价值。

广场民间舞蹈在演员与观众之间没有鸿沟,没有墙,创造者就是欣赏者,欣赏者也是创造者,这是我国古老的广场艺术的美学原则。“民间舞蹈,当它存居在村舍广场上时,表演者是那种艺术形式的主宰,主人借助它表现主人自己的情感,而旁观者也以主人的情感和眼光去欣赏它,情不自尽时,更要投入进去”。人民群众对广场艺术的需求与感知过程,表现为自我参加演出、自我欣赏,即可亲自体验和感知,又使观赏者受到舞蹈陶冶和感染,所以审美的各体也群众。如在大连举办的2008中国大连烟花爆竹迎春会广场民间舞蹈表演会就是一次广场民族艺术精品的大荟萃。来自区【市】十几个代表队的精彩表演,在滨城掀起了歌舞德尔狂涛。无论是中山区的《花环舞》、旅顺口龙王塘村《花板舞》……都以其绚丽多姿、光彩照人的魅力,赢得了来自国内外来宾及我市观众的格外赏识,留给人们一种特殊的美的享受。甘井子代表队表演的《霸王鞭》的最后一部分,演员们举起霸王鞭,扭转快速花鞭,脚步踏着现代节奏,演员们忘我那激情的表现力,把全场推向高潮。在观看表演的观众被演员所感染、情不由己也跟着跳起来,使场内外达到最佳高潮。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广场民间舞蹈审美活动的主题和审美活动的客体都是群众,创造者、欣赏者融为一体。

广场民间舞蹈大都具有强烈的节奏性。许多民间舞蹈的伴奏,都离不开鼔和其他打击乐的伴奏,在这种强烈节奏伴奏下的舞蹈,有很强的感召力,能使舞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尽情舞蹈:如旅顺口区龙王塘村表的《花板舞》,舞者在短促激昂的板声中跳入广场的空隙之间,随着花板的一张一合,一高一低,一快一慢,跳跃腾空,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加之伴舞者“嘿,坷嘿的呼喊助威,整个舞蹈充满着热烈活泼的气氛,广场观众的心情都被那清脆的拍击声激动,怡悦之情更悠然而生。又如花板舞伴奏击鼔舞者,两组男子舞者的表演虽然手中道具不同,而舞者为边敲边舞,伴之以呐喊。这种呐喊声形成一种特殊的效果,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气势,令每一个参与者沉侵在广场民间舞蹈的欢乐的海洋之中。

舞蹈艺术的美学特色,越具有独特性,不可替代性,越有被观众选中的可能性。广场民间舞蹈所以千百年来盛景不衰,其本身所体现的斑澜多彩的复合美,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缘由之一。人的精神现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态结构。在审美意识上,既有生理层次的需求,两者的频繁调整和变异,均衡着每个人的审美心态。广场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就其本质来讲,必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审美属性。因此,研究当代民间舞蹈的审美个性,在寻找艺术生命的自我存在中求得自身的更大的发展,就成了当代舞蹈家——特别是群众舞蹈者极为关注的问题。追求鲜明独特的个性,已成为当代人的心理特征,表现在对艺术的审美趣味方面,那就是对不同艺术门类、艺术体裁及至艺术作品的个性美的追求。由此可见,广场民间舞蹈之所以能够生存与发展,正因为它具备鲜明的艺术个性。通过广场民间舞蹈,可以很好地继承和发展我国几十个民族的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各具特色的民间舞蹈,使其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我国各族的广场民间舞蹈所体现的是五光十色,多姿多彩的生活侧面。然而复杂斑澜,是矛盾对立的表现,它还应当统一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一个手机”。广场民间舞蹈艺术闪射的复合之美,犹如天上的彩虹,将种种艳丽聚为一体。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心世界也丰富起来,他们力图尝试综合交叉地运用多种结构样式来增加表达个人情感的广度和深度,因而他们的审美趣味越来越广泛,选择越来越强烈。在世界已进入电子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的审美需要是多种多样的。群众舞蹈有着最广泛的观众性,参与性,广场民间舞蹈更有着无所不及的群众层次。让我们努力探索,勇敢攀登吧,在体现广场民间舞蹈个性美的创造性劳动中,成功永远属于敢于在崎岖道路上开辟追求的强者。

广场舞蹈范文第7篇

关键词:广场舞 社区文化 群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G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028-01

群众自身组织形成的娱乐活动和开发的自由活动形式便是本质上的群众文化,而广场舞便是群众文化的一个具体表现,众所周知,广场舞具备一些其他舞蹈不具备的特性,这不仅仅是对群众幸福感的提升,更对促进社会和谐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广场舞的特征

广场舞在长期的发展中凸显出以下的特征:

(一)自发性

广场舞的产生其实是老年人退休之后对于多余精力的一种释放,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对精神压力的一种释放。因此它才是人们自发地组织起来的,其舞蹈动作、音响设备、道具、灯光等全都是自备,并且不受任何机构的管辖。

(二)特殊性

V场舞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其舞台的选择,广场舞名为广场舞,这就导致了其对舞台选择的便捷性,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会形成舞者和观众之间无距离的沟通和互动。

(三)集体性

所谓集体性,众所周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几年广场舞的发展极为迅猛,很多老年人和中年人都参与进来,场面很是热闹。所以便具有集体性。

(四)结构简单

广场舞的迅猛发展正是因为其舞蹈结构简单易学,表演者不需要掌握多么复杂的动作,只需要在跳舞的时候保持饱满的情绪和整齐的队形,最后达到观众的喜爱和健身的目的。

二、广场舞的重要作用和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弊端

(一)广场舞的重要作用

广场舞对于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群众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双重享受,其表达了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广场舞在发展的过程中早就已经将主观和客观进行了有机融合,其风格独特,有利于人们情感的表达和情操的陶冶。

(二)广场舞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弊端

广场舞的发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们素质水平的提高,能够丰富人们的文化活动。但是广场舞的发展却造成了以下几个问题。

1.严重扰民

广场舞一般在夜晚开始,但是夜晚很多人已经休息,广场舞洪亮的声音对于想要休息的人们来说便是一种噪音。

2.扰乱社会秩序

所谓广场舞,便是首先具备广场,但是现在随处可见的是,很多地方都被广场舞非法占用,这对于其他人的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

三、如何保持广场舞健康良好的发展

(一)有关部门建立一个对于广场舞的管理系统

对于一些严重扰民的舞者进行一定的素质教育,确定每一个地方的场地,设定相关的标准,如噪音标准等。

(二)出台相关的制度,对于一些教育之后还不改过的舞者进行一定的处罚

长期影响他人的生活,势必会造成社会问题的滋生,这不是丰富人们的生活文化,而是已经变了质的广场舞。

(三)对广场舞舞者展开文明教育和安全教育

现代广场舞的参与者一般都是中老年人,老年人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都不清楚,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扰民的广场舞要展开良好的文明教育,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老年人身体孱弱,而广场舞虽然具有相对的秩序,但是毕竟是人群聚集之处,一旦发生紧急事件,可能会造成人群的踩踏,或者因为有些老人突然发病,如果得到不到治疗,可能会失去生命,一旦发生这一类问题,都有可能会造成潜在的社会问题。

(四)开辟专门的舞台,进行合理的组织

广场舞的自发性和集体性虽然是其优点,但是也是问题的来源,很多时候,组织者缺乏组织的能力,一旦发生紧急状况得不到科学的处理,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可以由政府出资,建立相应的广场舞场地,这样一来解决了扰民的问题,二来能够对广场舞进行一个有效的管理。

(五)留其精华,去其糟粕

广场舞的发展虽然仅仅是在传统舞蹈上的演变,但是在广场舞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不雅的舞蹈姿势,这些不雅的动作非但不能丰富社区文化,反而是对社区文化的一种扭曲,因此有关部门应对这种类型的广场舞进行有效地纠正,使广场舞保持良好而健康的发展。[2]

四、结语

广场舞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民群众文化的丰富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应该鼓励广场舞的发展,但是对于涌现出来的一些弊端,也要及时地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广场舞健康良好地发展,丰富社区文化。

参考文献:

[1]曹宁.浅谈广场舞蹈带来的群众文化热潮[J].大众文艺,2012(12).

广场舞蹈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民间舞蹈;民间体育竞技;广场舞蹈

一、民间舞蹈应用于广场舞

就广场舞的特征来看,其具备民间舞蹈的很多特点,分析民间舞蹈的主要特征,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一)民族性

我国的广场舞蹈是民族舞蹈当中十分鲜明的一支,其本身的生命力十分繁盛,但是广场舞在吸收沃土的过程当中,不仅是简单的吸收养分,同时还需注重其民族性,因此广场舞的发展需要建立在民族性的基础上,由此展现其独特的舞蹈形式和舞蹈内容。

(二)群众性

广场舞的出现主要来源于群众生活,和人们群众的生活联系紧密,其能够在根本上实现群众的自我精神需求,广场舞属于一种文化活动,其存在的目的在于实现当地民间舞蹈和民族文化的融合。具备民间舞蹈性质的广场舞和群众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但是广场舞其本身属于艺术展现形式,从生活中来还需要高于生活,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需要对广场舞进行创新,由此保证舞蹈文化发展的持久性。

(三)时代性

由于外界文化的传播对我国的民间舞蹈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为当地舞蹈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新型的元素,有助于当地舞蹈文化的更新和创新。自从改革开放之后,很多人针对舞蹈文化的审美价值进行了讨论,很多人注重舞蹈文化的现代感,很多人注重舞蹈文化的过去,部分人认为舞蹈文化的发展需要注重传统元素。舞蹈的发展和社会选择关系密切,因此人们需要对民间舞蹈传承的过程中关注其创新,为广场舞的发展提供更多源泉。

二、民间体育竞技应用在广场舞中

分析当代体育运动的主流形式来看,其目的是实现竞技的特征,就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发展来看,当前民间体育的竞技由于自身发展的特点也成为广场舞的重要组成,传统意义上的民间体育十分注重崇实、守内、尚礼的风格,注重民众的道德修养,其修身养性的特点十分突出。目前常应用在广场舞的体育竞技活动,也具备了修身养性的特点,抖空竹是我国两千多年前出现的一种项目,其是我国古老民族当中体育界的奇葩,就目前来看,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等地区都是空竹项目的主要聚集地。为了保护空竹项目,我国在2006年将其纳入到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此后研究者的内容不断深入,对于促进中国民间体育文化的发展意义重要。空竹项目简单易学,不需要教师也能掌握基础的技巧,且空竹的动作包含串绕、抡高、对扔、过桥等,不占空间,因此将其纳入到广场舞的表演中具有可行性。陀螺运动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打陀螺,操作简便,是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非常喜欢的一项体育项目,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关注。打陀螺属于民间体育竞技的一种,其具有对抗性、技巧性和趣味性的特征,不仅能够在有限的狭小空间完成,还能在广场中成为民众消遣的工具,老少都适合,实现竞技目的的同时还能利用音乐的配合创造大场面,丰富广场舞。

三、民间舞蹈和民间体育竞技应用于广场舞的优势

广场舞的出现为很多民间舞蹈家的自我展示提供了机会,很多民间舞蹈家利用广场舞设计出十分新颖的具有民间特征的舞蹈形式,通过广场舞的形式将其融合竞技的特点。民间舞蹈为我国民间体育竞技实现提供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民间体育竞技的展现为民间舞蹈提供了更多人才,将更多的人带入到广场舞的整个活动当中,为其传播的广泛性提供更多的可能。民间舞蹈具有特殊的本质,加上民间体育竞技特殊的表现形式,针对于并不了解该种文化特征的人、不具备充足时间的人们来说,竞技性十分显著的民间体育竞技活动能够吸引更多的人们加入其中,能够呼吁更多的人们,由此为广场舞蹈的发展提供人员,促进其影响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广场舞具有很广的影响力,有助于培养专业的舞蹈艺术人才,丰富广场舞的艺术价值。

整体来看,民间舞蹈的发展呈现出质朴和当地特色的本质,就广场舞的发展创新来看,能够为广场舞的发展提供更高的商业价值,同时有助于促进当地文化和我国当地文化事业的昌盛。但就当前广场文化的整个发展状况来看,广场舞的发展如果只是在小范围的话,对其传播的空间范围拓展是不利的,基于以上考虑,可以利用民间体育竞技的形式,例如,举办民间地区体育特色的节目的比赛、或者通过新型媒体的传播,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广场舞文化,为其发展提供更多观众,吸引游客和国外媒体的拜访。就民间体育竞技的展现形式来看,由于和民间舞蹈的发源地和发展地还存在联系,因此广场舞当中依然包含着民间特色元素。相反来看,由于民间舞蹈和民间体育竞技两者之间的联系和融合,能够促进广场舞发展的专业化和民族性,开始和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拉开,返回到大众的视野当中,将其融入到群众当中,拉近和群众的距离,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群众提供多样性娱乐。由此可知,经过整改,我国的广场舞会融合民间舞蹈和民间体育竞技两个元素,在二者的支撑下能够更好的发展和创新。

广场舞的出现主要为了娱乐人们的身心,在此基础上强健体魄,广场舞的发展和演变能够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具体演变。但就广场舞出现的范围和影响的范围来看,其可能只是某一个固定地区的专属舞蹈,属于民间舞蹈的一种。但是民间舞蹈和民间体育竞技形式相互结合之后能够为当地广场舞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特色和发展空间,吸引更多人们加入到广场舞的队伍中,利用游客的观光浏览促进当地不同产业的发展,对饮食业、旅游业等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在促进地区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实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促进社会和谐。

作者简介:王丽(1982-),女,汉,籍贯:山西省运城市,毕业学校:临汾师大,本科,职称:群文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单位名称:闻喜县人民文化馆。

参考文献:

[1]秦华. 试论广场舞蹈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J]. 大舞台,2013,04:76-77.

广场舞蹈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舞蹈元素;广场舞

1.前言

中国是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东方古国。歌舞做为中华文化的有效载体,是人类与生俱来,表达喜、怒、哀、乐的一种本能的艺术形式。其主要特征是用肢体姿态来抒发、表达情感,传达生产技能与生活信息的行为。是一种没有地域、国界、种族和民族之分的形体语言。是人类共通的文化艺术与心灵感悟,共同构成了丰厚多彩的中华文化。

广场舞蹈是舞蹈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五十多个民族,仅汉民族就有千千万万个广场舞蹈形式。随着历史的变迁与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渐以民族民间音乐舞蹈为主题的广场舞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并在广场文化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给人们带来健身健心的同时,增进了感情,丰富了生活,加深了友谊。因此,近年来广场舞逐渐遍布了全国每一个角落。所以,广场舞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

本文围绕着民族舞蹈元素在广场舞中的运用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述,浅谈民族舞蹈元素与广场舞的关系,并给出一些可行的发展建议,这些建议也许对推动全民健身、增强民族情感,对民族艺术的另一种形式的传承与保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使广场舞更具有民族特色。

2.广场舞的概述

2.1广场舞的起源与现状

广场舞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艺术史学家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而且广场舞又是舞之母。广场舞源于社会生活,产生在人民群众之中,群众是广场舞的创作者和表演者。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广场舞蹈,而且发展了广场舞蹈,使这一民间艺术之花深深扎根于广大群众的社会生活之中,代代传承,世代相沿,久盛不衰。

许多人认为广场舞就是民间舞,这个说法有些狭隘。我认为广场舞是一种表演形式,而不是一个舞种,只不过是民间舞在广场舞蹈中所占比重比较大而已。当然广场舞有着自己的表演形式和结构特征,同时它也形式多样地运用了各个舞蹈种类中的舞蹈动作。但不管什么舞蹈都把它叫做广场舞也是不妥的。因为广场舞表演群体有着复杂性、表演内容的多样性、表演场地的随意性和艺术形式的特殊性等许多方面来重新认识,但它主要以欢快为主题,以集体参与为表现手段,因陋就简、自娱自乐,是融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特殊的表演形式、热情欢快的表演内容、以集体参与为主体来表演的舞蹈形式。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在物质文明满足了人们的生活之后,民众相应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由过去的被动参与变为今天的主动参与。而广场舞作为一种崭新的文化活动,顺应了人们的这种需求,是一门综合性自娱自乐的最佳载体。它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创建和谐社会,提升文明程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的广场舞,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所肯定、所喜爱,在各大城市的各大广场,甚至乡间便道、劳动工地,只要稍有闲暇,人们都会不约而同,男女相伴,老少咸集,伴随着妙的音乐,跳起欢快的广场舞。这表示全民健身时代的来临,大家都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而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互动也为广场舞增加了许多的乐趣和新意。

2.2民族舞蹈元素概述

民族舞蹈指包括汉族在内的56个民族的舞蹈。每个民族都有他们本民族的古代舞蹈、宫廷舞蹈(有过地方政权的民族)民间舞蹈以及其他舞蹈形式。民间舞蹈则指仍在流传的各种民间舞蹈,使用时应冠以民族的称谓以示区别。如汉族民间舞蹈、蒙古族民间舞蹈等。从这个角度解释,我们可以理解为民族舞蹈的概念大于民间舞蹈的概念。某个地区的民间舞蹈,应包括这个地区各民族的民间舞蹈。例如新疆舞,它应包括新疆地区各民族的各种舞蹈(含民间舞)等等。舞蹈元素就是舞蹈中所用到的如:音乐、舞蹈动作、舞蹈组合、服装、场地等

2.3民族舞蹈与广场舞的联系

少数民族舞蹈元素在广场舞中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价值。广场民族歌舞作为口头及非物质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情感、精神与价值观的再现与记忆。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纲要》中所提到的:“记忆对创造力来说是极端重要的,对个人和各民族都极为重要。”

民族舞蹈元素存在的前提是广场和参与人群。就目前来讲,全国范围内的城镇都拥有了自己的广场,而且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参与的群众也在不断的增加。但这只是对广泛的广场和群众的片面了解,其中包含少数民族舞蹈元素的地方还远远不够。总的来说,西部地区的分布要多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要多于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乡镇多于城市。这种现象是因为少数民族舞蹈源于民间的特性所反映出来的。目前,许多城市的城市文化建设中,充分利用了地方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资源,在广场上播放民族歌曲,发动群众学习民族舞蹈,这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舞蹈元素在广场舞中的传承氛围,使民族民间歌舞充分发挥其艺术魅力。

3.民族舞蹈在广场舞中的运用

广场舞就是把音乐和舞蹈这两种元素结合在一起,通过广场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健身健心的同时,增进人们的友谊,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是当前最热、最受欢迎的集体艺术之一。

3.1民族音乐在广场舞中的运用

历来歌舞是不分家的,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积累,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在音乐的体裁和形式,音调和风格等各个方面都呈现着多彩的面貌。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形成受到各民族所处自然生态环境及其由此而形成的主要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以及语言、宗教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标准、人生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舞蹈的线条是通过乐音的线性表情显现,在音乐中常运用音量的控制,乐句的伸缩、乐段的转换、音色的变化等来表现各种不同的情感与意境。而广场舞恰恰也是产生在各个民族的原始阶段,现如今广场舞也逐渐在大众生活中普遍开来。

3.2民族舞蹈的动作在广场舞中的运用

少数民族舞蹈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它植根于传统的民族文化土壤,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广泛参与的群众意识,独特的舞蹈语汇,以及鲜明的地域风格――南方舞蹈婀娜秀丽,北方舞蹈刚健豪放,高山舞蹈奇特潇洒,平原舞蹈柔美细腻,堪称民彩纷呈,万态千姿,光艳绚丽,美不胜收。

3.2.1不同地域的民族舞蹈对广场舞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因此也有着很多不同特色的民族舞蹈,南北差异较大,南方民族舞蹈更多表现阴柔细腻,而北方民间舞蹈擅长表现阳刚粗犷。因此,大多城市的广场舞中都柔和了很多民族舞蹈的特色。比如说,南方的广场舞,大多都有是轻快活泼、动作优美,如湘西土家族、苗族的舞蹈,广西壮族的舞蹈,云南傣族的舞蹈。这些舞蹈的共同特点就是娇而优美,而在北方,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粗狂的豪爽的,比较原始的舞蹈。例如,蒙古族的舞蹈,藏族的舞蹈,回族的舞蹈,还有东北的大秧歌,这类的舞蹈元素我们在北方的广场舞中看到的比较多。所以不同地域的民族舞蹈对广场舞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3.2.2民族舞蹈的组合形式在广场舞中的运用

每个舞蹈都有自己的组合形式,大多数的广场舞都是结合各个舞蹈组合的一些动作来编排出来的。比如,傣族舞舞蹈动作较为平稳,仪态安详,跳跃动作较少,节奏大都为2/4拍连绵不断的节奏型,舞蹈基本动律多为腿保持半蹲状态,重拍(心)向下,双膝在弯曲中屈伸、动作,以屈伸带动身体颤动和左右轻摆;还有藏族舞蹈,在舞蹈的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再加上手势的运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这在各地的广场舞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虽然很多跳广场舞的群众都不知道这些动作的专业术语,但是这些基本的组合动作在广场舞中的运用还是比较多的。还有比较常见的就是新疆舞的组合,新疆舞在广场舞中的运用也是比较多的。有好多广场舞是用整个新疆舞组合编排出来的,比如周思萍编排的很多广场舞是用新疆舞特色的,这就运用了很多新疆舞的组合。不止这些,好多地方的广场舞都用新疆舞作主线来编排的。所以,民族舞蹈的组合形式在广场舞中的运用还是比较广泛的。

4.结语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时期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广场民间音乐舞蹈作品。而这些作品大都是现代民间音乐舞蹈创造的根源。近年来,随着西方各种文化思潮不断的涌入,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舞蹈这一丰富的文化遗产俨然成为了一个深刻的话题。我们得知,广场文化正好是传承这一文化遗产的载体,而少数民族舞蹈元素也是广场文化建设的催化剂,它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推动社区文化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少数民族歌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文化又是一种融天地万物于一体的民族精神,能够引发民族的共鸣。把少数民族的舞蹈元素融入广场舞中,就是把这种社会学和文化性扩大了,对振兴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所以,当代广场舞既融入民族舞蹈意识、行为和形式,又丰富和发展了各民族的舞蹈文化特色,从而形成了更具广泛意义的,汇聚各民族特点的广场舞蹈风格。随着人们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的增加和广场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广场舞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与此同时,广场舞在沿着继承、创新、发展的健康轨道向前迈进的同时,又以崭新的姿态为21世纪人们的美好生活发挥着其它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常云昆.现代舞与中国民间舞的关系[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6(2).

[2]香滨.试论广场民间舞蹈的特征,舞蹈[J].2005(5).

[3]余艳.试论新时期中国民间舞蹈的生存与发展[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3(3).

[4]周大明.由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引发的思考[J].大舞台,2006(1).

[5]张志萍.感悟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1).

[6]田玲的.关于现代舞融入民族民间舞创作的思考[J].凯里学院学报,2007(4).

广场舞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广场舞蹈;艺术特征;创作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113-02

广场舞蹈,是舞蹈艺术中最大的一个子系统。它是集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特殊的表演形式、热情欢快的表演内容、以集体舞为主体来表演的舞蹈形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形式也越来越丰富。舞蹈作为一种人民广场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也被人们选择,成为茶余饭后丰富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广场舞蹈的艺术基本特征及创作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广场舞蹈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广场舞蹈的艺术特征

人类社会早期就产生了舞蹈,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也在不断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舞蹈都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并具有深刻的文化特征。从当前我国社会来看,人们的生活呈现出了快节奏和高效率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得不承受较大的压力,而广场舞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让人们这种压力得到释放。作为舞蹈艺术中重要的表现形式,广场舞蹈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广泛的参与性。广场舞蹈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广场舞蹈有着广泛的参与性。在传统社会中,广大的社会群体无论是在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与上层社会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这并没有能消除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渴望,所以包括舞蹈在内的许多活动都是在氏族或宗族内进行的,并且这种组织逐渐融合成各种更大范围的社会组织。在此发展过程中由于阶级和对立势力的存在,所以产生了各种战争舞蹈;由于宗教等信仰的存在,产生了形形的祭祀舞蹈;由于婚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各具情趣的恋情舞蹈。直至当前的社会中,各种社交舞蹈、广场舞蹈、节庆舞蹈以及健身舞蹈等都在很大程度上适应和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需求。我国具有宽广的地域,在辽阔的土地上活跃着五十六个风俗人情存在明显差异的民族,这些民族在不同文化背景以及地理环境中都创做出了极具适应性并能够体现出本民族风俗特点的广场舞蹈,如傣族的孔雀舞、藏族的踢踏舞、彝族的阿西跳月等。另外广场舞蹈的活动场地也是十分广泛的,许多广场舞蹈活动并不用在专门的排练厅内学习,无论是在街道还是在广场中甚至在家里就可以开展广场舞蹈活动,所以从参与者来看,任何阶层、任何社区、任何年龄、任何职业都可以参与到广场舞蹈行列中,这种全方位的参与使广场舞蹈的参与对象呈现出了极大的广泛性,这种广泛性是任何其他职业舞蹈形式所不能企及的。

(2)简约的艺术性。广场舞蹈不仅可以表达出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同时还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当人类本身的语言并没有得到完善时,各种动作是来进行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例如异性之间表达爱慕之情就可以通过舞蹈动作来完成,而这种形式在许多地区都被沿用到了现在,尤其是在少数民族中,许多人都是靠优美的舞姿来表达情感并吸引心上人对自己的注意。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场舞蹈这种抒怀以及陶冶情操的功能得以通过电视等众多媒介来进行传达,这对推动广场舞蹈的发展以及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操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广场舞蹈对参与者的身体能够起到锻炼的作用,当前“生命在于运动”的这种意识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广场舞蹈在强身健体方面的机制也被逐渐挖掘起来,而无论是在早上还是在晚上,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伴随着音乐在十分投入的舞蹈,这正是广场舞蹈生命力以及广场舞蹈参与者生命力的直接体现。

(3)精神世界的自娱性。艺术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是人们交流信息、宣泄情感的重要方式,广场舞蹈作为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当前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了人们所能够接受的新的运动方式,并被人们当做平衡焦虑、释放压力的重要途径。与职业舞蹈不同的是,广场舞蹈是一种闲暇活动,它主要被看做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重要媒介,或者被看做进行交往和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他并不像职业舞蹈一样具有职业劳动感,它能够使参与者尽情的、自由的、自愿自觉的宣泄出自身的情感,所以从这方面来看,广场舞蹈的直接目的并非娱人而是自娱,虽然一些形式具有一定的娱人性,但是这种娱人性也是建立在自娱性的基础上,可以理解为是人们自我娱乐的转换形态,在这种转换形态中,广场舞蹈的参与者可以获得更好的氛围并能够在信息的反馈中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所以与其他类型的舞蹈相比,自娱性是广场舞蹈最为明显,也是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

二、广场舞蹈的创作

(1)在生活中挖掘舞蹈创作素材。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能够为舞蹈创作提供大量的素材,如朝鲜族的舞蹈《农乐舞》在最初是农民为了缓解劳动疲劳以及起到获得丰收而在田间进行的自娱性质的舞蹈,但是当前的《农乐舞》经过提炼和加工已经被搬上了舞台,并成为了由象帽舞和长鼓舞组成的具有很大观赏性的舞蹈作品。《农乐舞》从广场舞蹈向艺术舞蹈的转变可以说明人们在看到生活中的事物后激发了人们心中的情感,而舞蹈则是这种情感的升华,所以可以说舞蹈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的。舞蹈作为高于生活的主要艺术形式在逐渐的走向广场化,在此过程中生活的差异让舞蹈创作的形象具有了差异,生活环境的差异让舞蹈创作的形式和内容有了差异,生活经历的不同也让舞蹈创作中所蕴含的情感存在了差异,所以生活是舞蹈创作的基础,同时也是舞蹈创作素材的源泉,有着怎样的生活就有着怎样的舞蹈作品,舞蹈本身所具有的种种素材都是对生活的写照,在舞蹈的创作中,重视在生活中挖掘素材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当前舞蹈作品适应人们审美需求并能够得到良好推广的重要基础条件。

(2)典型化是广场舞蹈的创作亮点。舞蹈艺术源于生活但是并非生活,所以舞蹈艺术并不可能将生活中的人生百态全部展现出来,所以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要重视和善于把握生活中的典型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提炼,即对生活做出典型化。在此过程中典型化的方法以及过程需要根据要表达的内容与方式作出合适的选取。典型化的过程是对生活中的形象进行高度概括并突出其个性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对舞蹈创作者本身对生活的认知和了解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对舞蹈创作者本身在艺术提炼过程中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抓住典型的外在特征,同时要抓住典型的本质特征,并确保这两种特征的表达能够反映出普遍性的特点或者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如在朝鲜族舞蹈《桔梗谣》中,舞蹈通过拟人化的方法对桔梗的生命过程进行了表达,同时描写了桔梗在风雨中顽强的生命力,意在赞颂桔梗本身坚强不屈的品质,同时也是对朝鲜族人民勇往直前、不怕艰险的性格特点的表达和赞颂。

(3)在创作中与艺术舞蹈互为汲取。广场舞蹈文化源远流长,而也正是因为广场舞蹈活动的存在,中国民族的舞蹈文化才能够得以流传并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的繁衍和发展。广场舞蹈和艺术舞蹈之间具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艺术舞蹈对广场舞蹈的创作具有非同一般的启示。

艺术舞蹈是一种舞台化的、专业化的舞蹈表现形式,而广场舞蹈是人们以强身健体、自娱自乐为目的的舞蹈表现形式。广场舞蹈可以在艺术舞蹈中提炼精华,在与实际结合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创新来增强广场舞蹈在社会平民群体中的适应性并更好的实现运用舞蹈来陶冶情操、表达情感的目的。而艺术舞蹈也可以以广场舞为基础,在采用现代化的舞台与舞美设计基础上组织专业舞蹈演员来训练和演出,从而使艺术舞蹈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形式以及内涵。由此可见,广场舞到和艺术舞蹈之间具有着相互吸收、相互作用的关系,广场舞蹈可以成为艺术舞蹈创作的基础并为艺术舞蹈的创作提供更加丰富的生活源泉,通过艺术舞蹈创作对广场舞蹈的借鉴,艺术舞蹈则可以成为广场舞蹈的升华,并实现广场舞蹈的艺术化和舞台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生活信息的获取渠道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人们的精神需求进一步的提高,而思想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解放,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文化生活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在此背景下,包括舞蹈在内的艺术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所以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为了推动艺术事业的发展并实现和谐社会构建以及陶冶人们情操的目的,艺术舞蹈的创作有必要通过借鉴广场舞蹈的生活性来增强艺术舞蹈本身在社会中的适应性并发挥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广场舞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让人们这种压力得到释放,受到了大多数人的青睐。随着当前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发展,舞蹈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应该融入广场舞蹈的基本特征从而增强自身的适应性,创作出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时代性的优秀舞蹈作品,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王晓萍、唐爽.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J].大众文艺.2012(16).

上一篇:哈萨克族舞蹈范文 下一篇:瑶族舞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