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药剂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21:01:38

工业药剂学论文

工业药剂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课堂内容的呈现形式随着知识的快速更新和容量的增多,传统的“粉笔+黑板”授课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时,笔者建议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原理和设备直观地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多媒体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在工业药剂学教学中具有如下优势:1.可直观、生动、形象地模拟生产过程,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展现出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例如工业药剂学涉及很多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一些制剂制备过程、制剂设备操作等,传统的语言和图片描述都较抽象,往往是教师费很大力气讲解,而学生们仍旧无法理解掌握。应用三维动画则可形象、生动地演示动态过程,增加学生身临其境的感性认知。2.交互性强。传统教学提供给学生的刺激较为单一,而要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需要给以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实验表明,[3]人们一般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同时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表达内容的70%。因此,多媒体教学方法不仅能带给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也为学生提供更多在课堂上参与和交流的机会。另外,课堂上应拓展教学内容,以增加信息量。近年来,药剂学发展迅速,新剂型和新技术层出不穷,课本内容的更新速度远落后于新技术的发展。此时,如果拘泥于课本,学生学到的内容往往比较滞后,无法了解当前医药行业的发展,这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课堂互动形式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一些内容。而工业药剂学的内容本就繁杂,若满堂讲解基本理论知识,沉闷的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不利于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由灌输式的教学改为启发、参与式的教学,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例如讲到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剂型和工艺,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制剂的处方、设计方法和制备过程等内容,课堂上再以PPT的形式展现给大家,教师和其他同学则通过旁听和提问的方式参与。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课堂内容的考查以往每当课程结束时,教师通常会布置课后的思考题或习题等,这常常会导致同学之间抄袭现象的发生,教师无法有效地评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此,我们以实际生产中涉及的综合性问题设置作业,让学生开动脑筋,查阅资料,自己去解决,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这种考查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系统地梳理所学的知识,效果良好。

二、实验教学篇

工业药剂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习理论知识最终是为了服务于实践,正所谓“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所以实验教学对理论知识既有验证又有巩固的作用。

(一)实验内容传统的工业药剂学实验内容通常都是验证性的实验。学生按照已有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依葫芦画瓢,不太需要思考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实验的内容进行一些调整,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重视综合性实验,辅以设计性试验。验证性实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等基本技能,是实验教学内容中必不可少的部分。[4]为避免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出现重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教学、忽视验证性实验教学的偏向,弥补验证性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我们在问题导入式实验教学法、示教系统演示性实验教学形式及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三个方面加以改革,以提高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效果,为今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夯实基础。综合性实验的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和相关课程知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锻炼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是介于基础教学实验和实际科学实验之间的较高层次的教学实验,能对实际科学实验的全过程进行初步训练。这类实验是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的延伸,具有综合性、典型性、探索性和部分设计性的特点。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己查找和阅读各种参考资料,根据实验要求,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自行选择实验仪器,独立地操作、测量、观察和记录实验的现象和数据,研究和解决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最终完成实验,提交完整的实验报告。虽然设计性实验的周期较长,又容易出现失败的结果,但却是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所必需的。开展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试验,教师首先应选定合适的实验题目,根据实际的实验经费条件,利用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开设实验课,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性思维。

(二)实验教学形式在实验教学的形式方面,我们首先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每做一项实验之前,学生都须提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及注意事项都必须做出相应的书面汇报。实验教学过程中可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定为平时的考核方式之一。这样做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内容的展示方面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动态演示可直观地剖陈实验过程的基本原理。再次,由于实验室设备与药剂工业生产设备差别较大,进行实验室教学时还应结合相应的工业流程进行讲解。

三、课外教育篇

工业药剂学内容繁杂,课堂教学时间也很有限,为此,我们有必要借助其他途径来加强学生知识的累积和拓展。尽管药剂学专业开设实验课的比重较大,但学生仍较难理解和掌握课堂讲述的制剂工业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技能。因此,建议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创造机会让学生到制药企业参观和学习,观看生产工艺,真正领会制剂生产的原理和操作流程,从而加深对现代制药企业制药设备的认识。此外,由于药剂学发展极其迅速,学校可定期邀请国内外药剂学专家学者对药剂方面的前沿进展举办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会,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或是在专业范围内开展工业药剂学有奖知识竞赛、实验技能大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求知欲,又能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工业药剂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业药剂学;设计性实验;实践

工业药剂学是药物制剂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课之一, 工业药剂学实验是对三年级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必修内容,也是学生由学校学习模式向专业化模式转变的纽带和桥梁,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实验技能是学生今后从事药物制剂领域研究必备的基本技能;开展设计性实验是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最佳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为了探索新形势下工业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本文就工业药剂学设计性实验的构建及其实施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与体会。

一、工业药剂学实验的概况

工业药剂学实验课,历来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学生基本上按照实验讲义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照样画葫芦,照方抓药屡见不鲜,所用的药品、试剂、仪器设备在实验前均由老师准备好,学生不用去考虑某种药品的配制,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很少预习。因为这些内容老师在实验课上还要讲授一遍,学生有依赖思想,从而导致部分学生课前不预习、课中操作能力差、课后收获不大的不良现象。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学生在开始进入毕业实习时还不知道毕业论文的选题、处方、工艺的设计、试验数据的优化处理等是如何实施的。在工业药剂学实验课中开设设计性实验,旨在构建一个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力图使传统的注入式、印证性模仿教学转化为主动性、探索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和严谨学风,诚实品德和科学精神。具体讲就是对学生进行一次初步的科研训练,如查阅文献与综述,拟定药物制剂的处方、工艺,并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采用优化的手段,学生独立完成实验,通过实验结果获取实验数据,并能进行数据处理,得出结论,写出规范的论文或实验报告,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并为学生的毕业论文的设计和撰写进行了一次实战性的演练。

二、工业药剂学设计性实验的基本构建

1.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安排。工业药剂学是药物制剂专业三年级开设的课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具备一定的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安排在这时开设设计性实验是比较合适的。在实验进程的安排上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把工业药剂学实验分成三个阶段来完成:先做验证性实验,然后做综合性实验,最后做设计性实验。这样学生首先进行必要的操作技能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并得到一定的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在学生具备这些知识之后,适当开设设计性实验才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如果先开设设计性实验,会因为专业操作技能差,理论知识贫乏,而不能胜任,或对实验设计感到力不从心,所以设计性实验应安排在实验教学的最后阶段进行,让学生有个适应过程。

2.设计性实验指导编写。开设好设计性实验,编写实验指导是重要的一环,设计性实验指导既要有利于加强实验基本原理和操作的训练,能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要考虑学生能力所及的实验课程。基于这个原则,实验指导一是要提早布置学生查阅资料,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查阅资料,以满足学生设计的需要(因为学生还要对自己实验设计进行咨询、实验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初步处方、工艺设计进行必要的修正等等);二是对实验课题有引导式提示,在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创造思维空间的前提下,避免浪费时间、浪费药品和少走弯路;三是以设问的形式给出思考题和参考书,有针对性地就实验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设问,以便学生通过思考,弄懂实验目的、原理、实验设计的方案和数据处理方法。

3.设计性实验的过程。开展设计性实验是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指导查阅文献,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设计出实验方案。方案包括剂型的处方设计、工艺设计、处方及工艺筛选的依据,质量标准的建立、所需药品、辅料的种类、规格以及所需要试剂的配制、所需的仪器设备、数据处理方法、参考文献等。实验设计方案拟定后,交由指导老师批阅,教师对学生设计方案中出现较为严重错误给予纠正,一般问题给予提示,然后返还给学生进行修正,实验前教师检查一遍方案的可行性。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科学创新性,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要特别强调实验的安全性,强调不能乱用药品或用错药品;实验完毕要求学生按毕业论文的格式写一篇论文。

三、设计性实验的实施与体会

1.设计性实验的实施

(1)确定实验课题名称。指导教师在给定实验题目时就要有所考虑,要知道学生的实际理论水平和实验技能达到了什么程度, 并以此来确定实验题目的难易, 要做到让学生通过努力, 基本上可以独立完成实验项目。题目难度大,超过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难以独立完成实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题目过于简单,学生轻而易举就可以完成, 也会令他们兴趣索然, 同样达不到教学目的。所以,我们根据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以及掌握技能,结合目前国内新药研究和教师科研项目的情况,选择一些新剂型且难度适中的课题(要考虑药品、辅料、试剂、制剂设备和产品质量检测仪器等配套问题),提前告知设计实验的内容,内容可涵盖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性、该剂型常用辅料的种类、型号、用量、药物剂型质量检测的方法等,进行处方和工艺的设计。我们选择的实验课题是对乙酰氨基酚分散片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般为4人/组)选择课题以后进入设计阶段。

(2)实验设计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查阅文献,教师加强对实验方案的指导(指导教师首先要进行本课题的处方和工艺设计,并且要精密细致地做预实验,掌握和了解实验的各个环节及注意事项,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对查阅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撰写一份初步设计方案,并交指导老师审阅,老师侧重审查学生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安全性,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最后经指导老师签字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设计阶段一般应在实验前的2~4周进行,以保证学生有充足查阅文献、设计及修改时间;在此期间指导教师应保持联系方式的畅通,及时与学生进行信息沟通交流,指导学生按既定的目标顺利进行。

(3)实施阶段。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进行初步试验。这个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并且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在指导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创新,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发现的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意见, 不要包揽一切,让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这个阶段主要应加强巡视、点拨、示范、提问。例如乙酰水杨酸分散片的制备,要提示学生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筛选多个处方和制备工艺时,应注意所选原料药物的颗粒大小一致性,湿制颗粒法-软材制备时,黏合剂的浓度和用量以及混合时间的长短等。指导学生找出影响处方与工艺的关键性因素,避免由于操作误差而影响结果筛选的正确性。

(4)总结阶段。学生经过实验操作后,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整理,最后撰写论文或实验报告,教师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或报告,对学生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进行评议和评分。并对全班进行全面总结,把正确的设计理念、规范的操作方法、合理的数据分析手段对学生进行陈述,肯定优点,找出不足;通过总结,使学生对设计性实验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

四、实施设计性实验的教学体会

工业药剂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药剂学;实习教学;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R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9-0108-01

《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均极强的药学类专业课程,知识容量大,相关技术发展迅速,实习可使理论知识变得直观、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提高实习教学效果,历来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传统方法采用板书、投影等教学手段,没有详细讲解要注意的事项,难以留下深刻印象。为了提高实习效果,可采用如下方法。

1 用多媒体课件明确教学目标

使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实习教学目标、步骤和自由发挥的空间、时间等。

1.1 多媒体制作

PowerPoint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制作幻灯片,进行交互演示的电子展示软件,是集文字、图像、动画及音效、音乐、影像于一体的多媒体制作平台。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药剂学多媒体课件,我们分别拍摄了不同剂型的实验室操作录像和工厂录像,然后运用会声会影9.0对录像的影、声进行剪接、编辑。动画采用Flash8.0制作。

1.2 课件内容

课件内容涵盖实习所有的内容;甚至有部分超过了我院教学条件的内容。

药剂工业生产设备与学校实验室设备相关性较差,各院校在开设药剂学课程时都不可能让学生有机会到工厂进行实地参观,一些重要的制药设备难以讲清楚。我们在课件中的录像分别拍摄了注射剂水针剂、粉针剂的生产过程,片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生产过程及中药的提取过程。实验操作录像分别拍摄了浸出制剂、液体制剂、注射剂、片剂、硬胶囊剂、软膏、栓剂的制备过程[1]。这样在实习前,学生就明确了目标,参观的时候就能事半功倍,提高效果。

2 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

随着我院网络的建立,网络已被广泛用于医疗、教学的各个环节,成为一种全新的交流手段。我们把与实习有关的内容、方法、规章制度、实验软件等存放到实习主页下面,除了可以进行本实习相关资料的查询外,还可以提出问题接受医生的网上指导;另外还把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及对实习的改进建议、心得体会等经老师整理,供学生参考,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我们把制作的多媒体教学录像以具体生动的画面、形象的在网上演示,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3 开放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是实习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举措。提供完全自由的实习环境,可以弥补实习教学的不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我们利用开放实验室,引导部分优秀学生参加药剂科研实验工作,鼓励学生申报创新科研项目,以培养和锻炼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开放实验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形式,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科研写作能力

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实习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创新之

处在于在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中都要求学生学“写”研究型小论文,尤其是按照学术论文的规范格式,写出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对优秀的学生,还建议他们用英文写作。设计性实验可以和学校资助的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相结合,利用开放实验室,灵活机动地进行创新实验研究,还可以延伸到毕业论文设计阶段,促使学生提高科研写作能力。

5 完善实验教学考核方法

实习教学成绩的考核是实习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考核可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这可以从5个方面进行评定:

实验前预习通过提问和交预习报告的方式,要求学生熟悉此次实验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实验物品的选用: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验内容,正确地选用仪器、设备,爱护仪器设备,尽量避免损坏;

实验操作要求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谨慎、细致地进行每一步操作;

工作台面清洁,实验有条不紊,强调质量意识;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有分析报告,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公布实习成绩评分方法,让学生参与并提出意见,不断完善。

学生实习操作考核,主要由教师确定几个关键的操作环节。实习考核评定标准为:实习预习20分(书写整洁、认真10分,列有参考文献10分);实习操作40分(仪器、试剂选择合理10分,操作步骤完整10分,操作正确10分,及时做好记录10分);小论文30分(格式规范10分,结论正确10分,有独到的见解10分);实验态度10分(实验态度认真,全勤给10分);实验设计20分(格式规范10分,数据正确10分)[2]。这样做在激发学生实验兴趣、规范实验过程、提高实验能力等方面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最终提高实习效果。

6 结束语

通过药剂学实习教学的改革,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

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了药剂学实验教学效果。在今后的实习教学工作中,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新途径,培养出更多能适应现代药剂学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波红,金描真.药剂学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

工业药剂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 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 现代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3-0001-02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是中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理论课程。经过近六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课程内容系统、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平善、教学资源多元、课堂组织生动的“五位一体”体系,于2005年被认定为我校精品课程。在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注重课程的内涵建设与不断创新,本文将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法改革与创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几个方面介绍我们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思考和体会。

一 构建合理高效的中药药剂学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是具有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任务导向和共同目标,通过团队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加速教师的教育专业发展而组织起来的正式群体。一个高效的教学团队应具备明确的教学建设目标、优势互补的团队成员、鲜明的团队精神和清晰的教学改革方向和预期成果。中药药剂学教学团队在组建之初就建立了较为明确的目标——建设优质示范性的精品课程,团队负责人由药学院院长担任,药学院院长是我省药剂学领域的著名专家,近年来发表制剂方面文章百余篇,培养研究生数十人,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重大课题;除药学院院长外,整个教学团队中57%具有高级职称,43%具有博士学历,42%具有硕士学历,平均年龄37.6岁。在教学团队建设中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近六年共有2名博士毕业,5名硕士毕业,引进博士1名。建立逐步形成了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高学历青年教师优势互补、分工明确的教学团队,通过发扬团结协作和尊重个性相结合的团队精神,建立切实可行的团队内部制度,如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每一名青年教师指定专任导师,从教学、科研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建立青年教师定期听课制度,规定青年教师每年安排公开课3~4次,并通过组织授课比赛、教案评比等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建立青年教师学习交流制度,定期安排他们到省内外培训,规定青年教师每年至少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一次;在教学、科研课题申报上向中青年教师倾斜。近六年中青年教师承担市级以上教改课题4项,科研课题7项。使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团队日趋成熟,形成了以“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高学历青年教师”为特点的实力雄厚的教师团队,不断促进中药药剂学精品课程的发展和创新。

二 构建以中药药剂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连接中医临床与中药用药的桥梁,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全面了解中药常用剂型的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培养合格的中药学专门人才。中药药剂学是以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药理等多门学科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技术科学,中药药剂学与各学科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和补充发展。为促进中药药剂学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建立了以中药药剂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包括三个基础和两条延伸共10门课程,具体结构见下图:

中医药基础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课程(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是中药药剂学研究的基础。中医药基础理论中辨证施治、复方用药、性味归经等指导中药药剂学的剂型的选择和质量标准的建立,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课程的教学指导了中药的提取、结构分析和质控研究;两条延伸一条体现了中药药剂学在临床应用中的发展,一条体现了中药药剂学与工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表明,以中药药剂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适合我院中药学学生的发展和国内人才市场的需求,使我院学生的考研率和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全校领先水平(2010年分别为31.5%和96.2%)。

*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103064)、河北联合大学教育教学重点课题(编号:MY090102)

三 改革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授课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

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外,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非常重要,包括针对具体药物和用药要求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处方,制备工艺以及对各种制剂设备的操作。因此,在理论教学上引入PBL教学法,采取“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小组讨论课堂讨论老师总结”的方式,同时将理论课、实验课和药厂见习三者结合起来,安排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到工厂参观学习,观察生产过程,请技术人员作专题报告,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解决教学中难以阐述清楚的设备构造和操作难点问题等。实践表明,实地观察有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制备工艺流程等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学生主动为毕业后的就业积极作准备。我们在近六年对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两次较大的修改,减少了理论课学时,增加了实验课学时,设立了开放实验室,减少了验证性实验的内容,实践教学中采用了“单项实验技能训练加综合实训”的模式,在单项试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选定几个中药品种进行制剂处方的设计和制备研究,安排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中的滴丸机、喷雾干燥剂、包衣锅、HPLC等设备完成制剂的处方筛选和质量评价,提高了学生参与制剂研发的整体水平。

2.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储存、传播方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化效果。我们开发了《中药药剂学》多媒体课件,使各种中药剂型的概念更加形象具体,制剂设备的构造和运行更加直观,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通过进入药厂的生产车间拍摄录像,动态演示制剂生产车间、制剂设备操作、剂型的制备、包装等过程,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理论课中重点、难点,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工艺操作单元,如中药厂GMP标准的厂区、生产车间布局及各类中药制剂的生产流程,边播放视频边讲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为日后学生的生产实习奠定了基础。

3.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式教学

高水平的教学,离不开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网络化教学平台的构建可使教学资源数字化、多元化、信息化、共享化。因此,我们在已有精品课程平台的基础上,又构建了BB网络在线平台,教师通过将课堂授课内容上传至该平台,可实现面对面的音视频教学,学生可根据学习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自助安排预习和复习,通过平台的讨论区教师可以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还可以组织多名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如针对难溶性药物姜黄素增溶方法的专题讨论: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按照预先分组通过阅读论著、查阅文献、结合实验结果,最终以小论文的形式于BB平台上,教师选择其中的2~3篇由学生在课堂上作报告,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四 坚持教学和科研双管齐下,以科研提升教学、以教学推动科研

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中药临床使用会对中药药剂学不断地提出更高的新要求和新课题,这是促进中药药剂学发展的动力之一。科研工作的开展能够丰富和深化本科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如在“固体分散体”的讲授过程中,以我们在研发姜黄素固体分散体时的经验,讲授固体分散技术的优点和难点,如何针对具体药物选择合适的载体以及优化药物与载体的比例,结合我们制备的溶解度曲线、差热扫描图谱讲解固体分散体的验证方法等,使学生对这一技术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一名考上某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向我们反馈说,正是由于这种将科研融入教学的授课方式,使她基本了解了课题的研究过程和思路,不像其他刚进实验室的同学那么茫然。每年约有1/4的同学在毕业实习结束后撰写并发表了专业论文。科研工作不仅对教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还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近年来,药剂学科共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17项,其中有多项取得了省级科研成果奖项。同时,教师得益于教学中的启发,主持和参与了多项教改课题,撰写了多篇高质量的教改论文,并且将教改成果应用到教学中。

总之,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质量工程,我们的课程建设始终以提高学生药学综合能力为宗旨,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知识的更新,在课程体系设计上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中药药剂学精品课程不断发展和完善。从高等院校自身来讲,精品课程应服务于教学,体现现代教育教学的思想。因此,我们还应从内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教材教案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等多方面,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使精品课程真正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的示范课程。

参考文献

[1]陈学红、林文雄.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及其构建与运作——生态学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1(3):45~49

[2]贺福元、罗杰英、郭建生等.中药药剂学与相关学科内在关系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0(6):18~19

[3]崔福德、侯雪莲、杨丽等.基于能力提高的药剂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J].药学教育,2008(3):20~22

[4]李小娜、李唐棣、吕立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3):25~26

工业药剂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b)-0229-01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在中药学专业教育上位于核心地位,其内容不但与该专业的课程及其他专业学科有联系,而且与工业化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体现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能否实现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目前中药药剂学的实验教学,侧重于验证理论知识,对学生的思考启迪较少,学生都是机械地按照实验手册进行实验操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不够,只知道按照实验手册进行操作,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就会忽略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机会,更谈不上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在实验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必须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 开展中药药剂学创新性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缺乏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不能对实验操作进行创新性思考,使整个实验过程僵化在固有模式下,因此,要想很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建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观念[1]。创新性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动探索为基础的新型实验教学方法[2]。创新性要求新颖的实验内容,通过改进实验方法和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创新性实验教学方案

创新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包括以下内容:学生自主选定实验题目,独立完成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等。我们以有科研课题的老师为核心设置多个研究课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 实验选题

指导教师详细讲解创新性实验的思路,讲述查阅文献的基本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些科研思路,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课题方案,学生自始至终是实验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2.2 引入PPT汇报教学法

对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开展交流讨论,学生首先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阅读归纳总结,以PPT的形式汇报给大家。在听取汇报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该记录汇报中遇到的疑问,在汇报结束后对这些疑问向汇报者进行提问,在提问讨论中互相交流学习。通过对有疑问问题的讨论,对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扩充学生的知识范围非常有利,并了解学科前沿及其动态,还可以通过讨论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困难。

2.3 实验研究

根据制定的实验方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研究。在该环节中,学生自己安排时间到实验室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有关的仪器,注意观察实验每一步过程,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分析,通过分析找出原因并解决问题直至实验完成,最后及时进行实验总结。整个实验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协助解决技术难题,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2.4 结果分析及论文撰写

对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该实验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讨论和分析,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和办法。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巩固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并通过理论知识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技能。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论文撰写。

3 创新性实验教学评价方法

实验教学成绩的考核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也是开设创新性实验设计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应该系统、动态和多样化的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3]。实验教学考核项目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及实验态度等。重点考核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考核评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的极性和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4]。通过开展讨论会,考查学生对自己设计实验的理解和把握,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创新性实验教学效果

4.1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以往实验大都由教师准备好一切,学生机械地按照实验手册进行操作,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型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设计实施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4.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通过实验实践后,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验中遇到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中药药剂学学科前沿和动态,拓宽了眼界和知识面。学生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巩固和加深了相关理论知识,提高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4.3 提高了教师的执教能力

通过创新性实验指导,提高了指导教师的执教能力。要想设计好创新性实验,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学习,积极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库,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实验。

综上所述,通过中药药剂学创新性实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今后的实验教学工作中,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培养出更多能适应中药现代化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寿泉.如何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煤炭高等教育,2001,2(2):58.

[2]贾乙,唐渊,刘雅,等.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10(7): 87-88.

[3]余卫红,谢志浩.注重实验教学环节改革,提高遗传实验教学质量[J].高等理科教育,2003(4):96.

工业药剂学论文范文第6篇

目前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大多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上均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本文在分析该课程现阶段比较普遍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1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1 教学方式单一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教与学的互动性不够,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的依赖性,不去主动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灵活多样地运用各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来。

1.2 教学手段固定 中药药剂学现在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是以理论教学为主,部分结合实验教学,学生在固定的理论教学或有限的实验操作中很难将所有的剂型一一熟练掌握。因此就需要在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记忆,使其更容易掌握枯燥的理论知识。

1.3 教学内容滞后由于教材编写的相对滞后,有些内容过于陈旧繁杂,重点内容不够突出,有些内容和现代中药制剂的研究和生产不相适应。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及时更新,在讲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适当的授以本学科进展概况和前沿理论,以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2 从多方面对教学进行改进

2.1 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

2.1.1 案例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的各种制剂技术的讲解过程中,每种方法的理论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在了解这些理论的同时,如果能结合具体的实例以加深印象,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中药的提取与精制方法时就778论文在线 / 可以针对一种常用的中药,以多种不同的方法提取,以所需要掌握的不同精制方法一一举例,如水提醇沉,醇提水沉,澄清吸附,树脂富集等。还可以结合具体的精制成分,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以加深各种方法的理解从而更好的掌握。

2.1.2 类比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一味以专业的理论知识讲解难免会造成枯燥的感觉,学生在每次相对较长课堂教学时间内很可能会出现精神不集中的现象,因此在讲解专业理论的同时,可以适当的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现象来类比。如在讲解泛制法制备丸剂时可以类比于“滚雪球”,在讲解注射剂中常用附加剂之一抗氧剂所起的作用时,可以类比于其为保护主药的“挡箭牌”等等。这样的类比一方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也能加强记忆,使学生对知识更加牢固的掌握。

2.1.3 流程教学法中药药剂学由于其剂型丰富,每种剂型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多而散,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这门课程虽然没有深奥的理论,但应用较困难,所以考试也就难考出好成绩,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使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学习思路,把各个章节独立介绍的板块之间联系起来,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提高学习效率。如用图表的形式将药剂学每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总结,再用“流程图”的形式给同学介绍:内容简介(介绍一章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剂型的定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制备的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学生通过比较可较容易地区分各种剂型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增强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联想,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2.2 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2.2.1 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仍是中药药剂学的重要手段,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可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工具相结合,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仍是有效的方法。教师在书写板书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紧密跟随教师的上课思路,从而能更好地理解所讲解的内容。另外教师在写板书的过程也保证了学生能有时间对讲解内容进一步消化,增加了课堂的节奏感,而不是一味地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地听讲。

另外,在中药药剂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知识是和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这些内容板书无法形象地表达,这时就需要结合一些现代的教学手段。ppt(power point)幻灯片能够以图片、表格、动画、声音等多种方法将制剂中的一些设备、流程、制备过程等形象地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感观认识,加强记忆。因此,在中药药剂的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这些方便有效的现代教学手段。

2.2.2 “实物”教学中药药剂学所涉及的剂型非常的多,由于教学资源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的剂型都通过实验的方式得以验证,因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上市成药的展示,加强学生对某些剂型的感官认识,特别是一些非常见的新剂型,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2.3 参观教学中药药剂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最主要的方面是制剂的生产,学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工业生产的条件有所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某些常用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等工业化大

生产的过程进行了解,于是参观一些制药企业就显得非常必要。另外也可以以影像(dv)的形式将某些剂型工业化大生产的过程展现给学生,以使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也是在学校有限的实践教学条件下,学生对理论知识应用的很好补充。

2.2.4 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可巩固和验证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可使学生受到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授的操作方法。如可以预先给学生实验主题,如某个制剂的制备,然后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自行确定实验方法并实施,最后在教师指导下作出实验总结。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积极的思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的科研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工业药剂学论文范文第7篇

理论联系实际,强调临床和产业化

存在重论文、轻成果,重研究、轻成果产业化的不足,应结合临床和生产实际,注意将实际的典型事例与药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药剂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与临床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学科。一方面,向学生说明实验室的技术成果距离工业化大生产还有很长的距离,直接进行工艺放大或产业化转移的风险很大,中试和产业化研究,即从实验室阶段到中试———小规模生产———规模生产的过渡是药剂研发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必经之路;另一方面,向学生明确,临床需要是药剂的源泉和原动力,药剂源于临床,而落实在产业化。药剂的研发应以服从临床、服务临床和实现产业化为第一宗旨。

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讲到缓释制剂时,就举了治疗感冒的中美史克“康泰克”缓释制剂及其PPA事件,加深了学生对缓释制剂及其处方的重要性的认识。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要注意:第一,选用的案例,既有一定的趣味性,又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第二,案例是为了配合课堂教学,介绍案例之后,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PBL与传统讲授法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由于师资和教室的限制,尝试了PBL与传统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设计问题,通过提问并请其他学生讨论补充,由学生解答解决问题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设计的问题应紧扣课堂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由传统的仲裁者转变为引导者,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强调答案不是唯一的;第三,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应联系教学内容给予适当的评论,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教师还应掌握好节奏,使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讨论的过程不要偏离既定的教学内容。合理利用多媒体。药剂学的内容既多又分散,而且实践性强,合理使用多媒体,将部分教科书内容转变成形象生动直观的图片、Flas和视频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胶囊剂的制备过程,尝试利用Flas,将其全过程表述出来;涉及制剂设备、GMP车间,通过视频向学生讲解。这样既直观又清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重视实验教学

工业药剂学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 在药剂学教学中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药剂学理论教学效果,符合当代药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潮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药剂学是我校药剂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学生通过本课程可掌握药物剂型和制剂的制备、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和技能,为日后从事药剂的生产、销售、管理、临床用药奠定基础,但其涉及面广,涵盖内容多,应用性强,既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与实际应用,新兴技术紧密相连,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无疑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难度,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药剂学教学中采用运用案例法,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一、案例教学法的起源与概念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创立,后来这一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在哈佛大学的法律教学和工商业管理硕士等专业教育领域的教学,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哈佛模式”的一大特色和内涵。1919—1983年被称作案例教学法的推广期,此期间法学、医学、企管及许多专业教育领域都开始使用案例教学法,1984年至今,被称作案例教学法的成熟期,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许多专业教育,更受到以“教学”为专业的师资培育机构的高度重视。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作为师生互动核心的教学方法,详言之,案例教学法指由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回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习者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

下面我以讲授药用辅料的重要性为例讲解案例法在中专药剂学中的实施过程。

1.选择案例。

课下教师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材料收集药用辅料的相关案例及相关知识,并要求学生提前几天预习相关章节知识,收集相关材料。我收集的比较典型的案例有:齐齐哈尔制药二厂的亮甲素事件,鱼腥草不良反应事件,1937年美国磺胺事件。

案例1:2006年5月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部分肝病患者在使用了亮甲素注射液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数人死亡。此时一经曝光,全国震惊,引起国家高度重视,最终查出原因:为求暴利,王桂平将工业用二甘醇代替药用丙二醇销售给齐二药,而该公司又将这种二甘醇使用在亮甲素等药品的生产中,医院在使用齐二药的亮甲素的过程中,造成悲剧。

案例2:2005年,有“中药抗生素”之称的鱼腥草注射液因部分患者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被叫停,在该药被叫停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召开了7次专家分析例证会,寻求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原因,最后结论:是吐温-80。吐温-80在标准制定和使用规范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在此事件中,专家对9个企业,19批次的鱼腥草注射液进行分析发现,各企业使用吐温-80的含量为0.07%-0.59%,相差竟达8倍。而吐温-80如果使用不当,会引起过敏反应,出现休克、呼吸困难、低血压、血管性水肿、风疹等症状。

案例3:1935年生物学家格哈特·多马克发现了磺胺的抑菌特性,随后各种磺胺制剂如片剂、胶囊剂等相继问世,但在面对儿童这一特殊患者群时却缺乏一种口感好、易于服用的剂型。针对这一需求,1937年美国一家公司的主任药师瓦特金斯(Harold Wotkins)用二甘醇和水代替酒精做溶媒,配制色、香、味俱全的口服液体制剂,称为磺胺酏剂,未做动物实验,在美国田纳西州的马森吉尔药厂投产后,全部进入市场,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当时的美国法律是许可新药未经临床实验便进入市场的。到这一年的9—10月间,美国南方一些地方开始发现患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共发现358名病人,死亡107人(其中大多数为儿童),成为上世纪影响最大的药害事件之一。后来的动物实验证明,磺胺本身并无毒性,造成中毒死亡的是工业用二甘醇。主任药师瓦特金斯在内疚和绝望中自杀,这就是美国当时震动较大“磺胺酏剂事件”。此事件促使美国国会通过《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Food,Drugs and Cosmetic Act,简称FDCA,1938),对西方药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2.展示案例。

将此案例的文字材料课前分发给学生,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放齐齐哈尔制药二厂的亮甲素事件。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1)在这三个案例中出现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分别使用什么原因造成的?

(2)案例1、3中的二丙醇、案例2中的吐温-80,都是属于主药还是辅药?

(3)这三个案例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4)药用辅料的概念是什么?

(5)药用辅料的分类?

(6)药用辅料的作用?

4.组织小组讨论。

0807班是我校高中专药剂班,人数36人。我将其分成6组,6人一个小组,各组选出组长,引导小组成员查阅教科书结合课前预习的相关知识就问题进行讨论,在此期间学生积极性很高,讨论热烈。我巡视检查,指导学生不要偏离讨论主题,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和课堂纪律进行“微观调控”,让各组组长记录同学发言,最后由小组成员就发言作出总结,选出代表。

5.组织班级交流,作出总结。

由各小组选派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案例的分析、处理意见,我给予补充。

如:(1)在这三个案例中出现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分别使用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案例1.是工业用二甘醇代替医用丙二醇,案例2是吐温-80使用不规范,案例3是二甘醇作为溶媒。

(2)案例1、3中的二丙醇、案例2中的吐温-80,都是属于主药还是辅药?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都属于辅药。

我对学生回答给予肯定。

(3)这三个案例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都属于辅药使用不当。

我对学生回答给予肯定,并强调辅药在药物生产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提醒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勿“重主药轻辅药”,而且教育学生作为医务工作者要有心系人民健康,医者父母心,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及扎实的专业知识。

(4)药用辅料的概念是什么?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多媒体课件展示):药用辅料指在处方设计时,为解决制剂的成型性、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加入处方中,除主药外的一切药用物料的统称。它不仅赋予药物一定的剂型,而且与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有很大关系,其质量的可靠性、多样性是保证剂型和制剂先进性的基础。

(5)药用辅料的分类?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多媒体课件展示):辅料按在制剂中的作用分为66种(略)。

(6)药用辅料的作用?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药用辅料的传统作用往往在于帮助主药成分的释放,促进主药成溶解或者是用于一些专门的用途,但从发展趋势来看,药用辅料所扮演的角色肯定会越来越大。比如:喉包衣能使药片更容易被吞咽,已经被用来改善药片的美观性;肠包衣已经改善了药品的生物有效性,使活性成分能够持续释放。

6.案例教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总结实现了师生互动,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学生反映:收获很大,不仅深刻体会了药用辅料的重要性,而且感到作为医务工作者身上责任重大,更要认真掌握专业知识,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的注意点

1.选择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案例可以由书籍、报纸新闻中收集而来的案例,也可以是教学者自行撰写或由现成案例改写而成,但一般应以真实发生的时间为基础,完全杜撰的案例不但丧失案例教学的意义,而且会让学生反感,有被欺骗的感觉。因此,如果是不能发生的事件或不符合逻辑上的推理,虚构的案例应避免使用。好的案例符合以下特征:①贴切课程和教学要求。②叙述完整而不琐碎,连贯而不含糊。③容易引起学生讨论。④案例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热情。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中,教师应立即提出问题。教师提问不宜将所有问题一次全盘抛出,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以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3.组织小组讨论。

当学生通过个人的分析,探究,获得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施程序包括:组成学习小组(可由教师安排,亦可自由组合),小组人数4—6人为宜,讨论中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在此期间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控制好时间,如果班级人数多(超过30人)有必要上课前,5-10分钟让学生提前熟悉案例,在学生讨论期间应巡视并给予指导。

4.组织班级交流。

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案例讨论的核心。教师可以先表示对学生的欢迎,形式可用辩论会,通过交流,巩固、强化大家已达成共识的知识、观点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策略。在此阶段教师要力保学生按预期的轨道运行,把讨论引到问题的解决上去,这一阶段,要力争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言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教师应熟悉引导案例讨论的技巧,如果教学过程中出现沉默、冷淡、缺乏动机、逃避人卖弄、多话的学生,也要有耐心和技巧加以解决。

5.归纳总结阶段。

教师归纳学生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并作出结论。教师提出的结论并不是单一的标准答案,而是针对讨论的结果提出综合的说明。

参考文献:

[1]张杰民.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务实[M]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7.

[2]高宏.药剂学(第二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工业药剂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改革;深入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167-02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由于网络技术十分发达,作为现代大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未来的规划都有自己的打算,加之现代社会商业氛围很浓,经济发展较快,也增加了当代大学生的浮躁心理,因此跟大一、大二相比,大三和大四他们已不再特别关注学习、考试分数的高低及在班级的排名,大部分学生已缺乏学习激情,他们更关注前途和就业问题,而我们的许多专业课程主要都集中在大三和大四,因此如何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成了我们专业课老师的头等大事。我校的办学理念是“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在计量、质量、检测、标准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因此我校药学教育应在“定量药学”、“标准药学”等方面有所体现,将数学模型理念与药学、生物学相融合,共同促进我校药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丰富、完善和延伸我校的“质量、标准”办学理念和特色。因此,作为“定量药学”和“计量药学”核心课程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模式必须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具有我校特色的药学人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国内外药学类专业一门必修课,该门课程在我校已开设5年。本门课程主要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同时利用动力学的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后体内作用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为新药设计、药物质量评价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本课程内容,将为进一步学习临床药代动力学及从事新剂型新制剂研发和临床药学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传统药学主要是经验药学,大多主要研究药物的活性,偏向于定性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药学的发展最终要走向定量药学,以更加精确、量化的方式来研究和创制新药。作为药学专业的一门骨干课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则主要是利用现代生物学和数学模型手段来开展外源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动态变化过程,对药物在机体内的过程进行“量化”,以此来定量评价药物的生物学活性及制定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对于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教学改革和探索,目前国内外相关高校和专业均进行了探索。国内有高校教师对近3-5年的药学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此门课程比较难学,且药物动力学部分含有较多的高等数学公式,涉及公式推导、药物动力学参数计算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又是大一所学内容,同时对于高等数学本身又是生物、医药类专业的薄弱环节,因此如何提高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及让学生迅速接受并将其应用于药物动力学课程学习是药物动力学部分的主要问题。因此为了对此门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有的高校采用优化教法、适当应用PBL教学法,同时采用EXCEL等软件编辑了不同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处理程序,让学生进行学习,收到很好效果。在国外的教学方面,北美和日本的药学院非常重视调整和改革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学内容。根据笔者近5年来对该课程的教学和相关科研工作,在本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拟进行以下改革,以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改变传统纯粹的教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的说教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知能力,将其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具体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首先,应用EXEL软件、SPSS等处理软件,编辑体内药物分析中标准曲线、回收率以及精密度的计算公式,同时编辑根据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公式,并在课堂相关章节进行模拟演示。其次,在一些重要章节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Seminar学术讨论会的模式,让学生利用所学文献检索知识,自己查找国内外与本课程紧密相关的重要期刊文献,分组讨论,并写出读书报告,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探索能力及写作能力,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2.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首先,基于校级开放实验项目、校课外科技活动、新苗人才计划以及学科竞赛等课外实践活动,将其中比较成熟的实验项目编入实验指导书中,同时与药物“毒物代谢动力学”紧密结合,编撰出一部特色的、多课程联合的实验指导教程。其次,以“产学研项目”和“科研项目”为基础,构建紧密的实习基地,构建“互惠互利”的长期机制。最后,积极与当地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药师协会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等校外单位联系,采取参观、讲座的形式,拓展学生的视野,明确学生将来就业方向。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多媒体、新药开发案例、分组讨论、激励法、强化训练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关键是要解决制作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视频网络课件及真实的新药筛选、安全性评价及相关“药害”具体案例分析。

4.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且涉及到高等数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等多学科,因此除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加强改革外,在考核部分也应建立相应的配套体系,以此来评价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卷面成绩+实验成绩+平时成绩的考核模式,增加平时成绩的权重,将学生制作的小软件、综述、实验设计、读书报告等内容均作为其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激励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有机结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在我校药学专业开设已满5年,五年来在每一届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均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和改进,并对相关课程改革进行了前期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根据05-08届药学专业学生反馈信息的收集、整理,我校教师初步体会到了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上的共性问题,准备针对这些共性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以后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因此,在对该门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索与思考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和思路,并努力将改革思路付诸实施,为我校药学专业发展提供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郭剑伟,王成军,余梅.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学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06,5(6):81-83.

[2]李小娜,李唐棣,吕立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3):25-26.

[3]李安良,吴艳芬.应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17-490.

[4]林以宁,马世平.日本6年制药学教育的实习模式及特点[J].药学教育,2008,24(4):60-62.

项目资助:中国计量学院重点建设课程项目资助;中国计量学院研究生教改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葛建(1979-),男,安徽蚌埠,博士,副教授,从事药学和动物学相关教学与研究。

工业药剂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张教授从教多年来,一直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我国萄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过药剂学、中药学、工业药剂学、粉体工学等课程。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讲课条理清楚、深入浅出,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并将生产、科学实践的内容、国内外学术发展的动态渗透到教学中,不断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深受学生的欢迎。张教授自1982年担任硕士生导师和1987年担任博士生导师以来,已培养毕业博士生11名和硕士生22名。

张教授十分重视教材的改革和建设,并为之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多年来,他参加了《药剂学》3种版本(朱金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66年;顾学裘主编、张汝华副主编,统编教材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年;奚念来、顾学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的编写。他主持编著和与人合著的书还有《常用药物制剂》(辽宁人民㈣扳社,第1版,1975年;第2版,1979年), 《药物制剂注解》(顾学裘主编、张汝华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1981年), 《片剂的制造工艺和原理》(与郑俊民合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是我国第一部侧重于片剂理论著), 《工业药剂学》(张汝华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年出版), 《部级药物制剂新产品开发指南》(张汝华主编,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1998年出版)。

张教授是部级重点学科――药剂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他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对药剂学及其下相关学科发展的前沿有敏锐的洞察力,他率先在国内开展粉体学新领域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粉体学是物理药剂学近年发展起来的重要领域,是固体制剂研究和生产的重要理论基础。固体制剂的原料、辅料及中间体的粉体学参数国体制剂的处方设计、生产和质量都有重要影响,是固体制剂从传统的经验生产向科学的量化生产转变的技术之上纪70年代末,国外一些先进国家对粉体学在固体制剂中的应用极为重视,且广泛用于生产,而我国存此领域的研究还处空白。张教授为改变这种情况,积极投身于该领域的研究中。两年中,他埋头于资料室、图书馆,查阅近30年米就爱关的文献资料,记录卡片上千张。与此同时,他带领其团队大胆实践,克服多种困难,自己设计纽装了测定”力参数的仪器以及润湿角测定仪等。这些仪器成本低、性能好、精度高,可测定压片过程中多种参数,为进一步研究原料、辅料的压缩特性奠定了物质基础。在全国统编教材《药剂学》中,第一次写进了“粉体学”一章。其研究成果对改善我国固体制剂的质量、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张教授能急国家之所急,积极地进行科研立项。他承担了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可压性淀粉”的研制。由于对粉体学已有研究,此项目方案设计科学,提前两年即完成了任务。此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新药证书,并很快转化为生产力,受到国家医药管理局的表彰。“八五”期间,他组织承担的“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和“粉体工学及其在片剂中的应用研究”两个攻关项目均按期完成,通过了国家验收。他指导完成的另一个攻关项目“粉状纤维素”的研究,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表彰。在中西药物制剂研究中,他与人合作研制的“妇宁康”片获辽宁省科学进步奖;合作研制的纯中药制剂“益津降糖口服液”获国家新药证书;主持研究的“盐酸尼卡地平葡萄糖注射液”获国家新药证书、生产批件。在药物细粉末包衣技术研究中,他研究出具有肠溶性、缓释性和掩盖不良嗅味等特点的微型胶囊生产技术,获3项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其“制备无味药物微囊的喷雾干燥工艺”专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辽宁省技术发明三等奖。他又将上述专利技术应用于“红霉素肠溶散剂”、“阿奇霉素细粒剂”、“罗红霉素细粒剂”等多个部级新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均获国家新药证书、生产批件,并转化生产,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新药阿奇霉素细粒剂(微囊化专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沈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张教授一生为人正直、心胸坦荡,不为名利、不计得失,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勤奋工作、不懈追求。张教授一生工作出色、成绩卓著,发表学术论文134篇,申请专利10项,荣获国家优秀专利奖、辽宁省技术发明奖、辽宁省科技进步奖、沈阳市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曾被评为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劳动模范,于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殊荣。

张汝华教授作为我国药物制剂学科的前辈、学术带头人,成为了我们后来者的光辉榜样!发表文章

1.鸦胆子抗肿瘤的研究抗癌中药――鸦胆子制剂的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78),2,片剂的辅料和工艺对药物溶出的影响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荆分册(1982)3水溶性剂――月桂醇硫酸镁在片剂中的应用研究,医药工业(1984)4输液的微粒检测,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5),5,糖衣片隔离层的透湿性及强度考查医药工业(1985)6粉体的可压性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85).7粉体的可压性研究2沈阳药学院学报(1985),8药物固体制剂的接触角与湿润性,沈阳药学院学报(1986)9.压力对全粉末直接压片片剂性质的影响,医药工业(1986)10.影响去痛片崩解因素的研究,药学学报(1986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多品型及其片剂的溶出度研究,医药工业(1987)12磷酸淀粉对片剂崩解度和溶出度的作用,医药工业(1987)13,影响牛黄解谍片崩解因素的研究中药通报988).14.三硅酸镁、铝镁原粉对抗过敏药物――扑尔敏吸附作用的研究,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学报(1988)15可压性淀粉作为粉末直接压片辅料的应用医药工业(1988).16羟甲基淀粉钠作为粘台剂对片剂崩解和溶出的影响,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89)17眉产羧甲基淀粉钠的崩解性能考查沈阳药学院学报(J989).18.国产微晶纤维素的物理化学性能测定沈阳药学院学报(1989).19.国产微晶纤维素制剂性能的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90).20.吡哌酸缓释微囊的体外溶出特性考察,沈阳药学院学报(1990).21呋喃妥因肠溶微囊体外溶出试验及人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90)22.可压性淀粉压缩特性和成型机理的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90)23.药物,预肢化淀粉研磨混合物体外溶出及提高溶出机理的研究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1)24中药片剂压缩特性的研究1.中成药(1992)25.中药片剂压缩特性的研究2.中成药(1992).26.可压性淀粉对片剂溶出度的影

响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2)27.界面恬性剂对阿斯匹林片荆溶出速度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93),28,柿洛芬缓释颗粒的制备及溶出度研究,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3).29喷雾干燥法制备吡哌酸缓释微囊,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3)30.吡哌酸微囊体外溶出及人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93).31利用球型结聚技术制各消炎痛缓释微丸的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94)32喷雾干燥法制备的磺胺嘧啶微囊理化特性及影响因素考察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4)133I呋喃妥因HPMcp包衣片质量及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94)34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酞酸酯游离膜的透湿性及附加剂影响,中国药学杂志(1994)35渗透促进剂对5一DsA标记裸鼠皮肤角质层影响的EsR研究,生物物理学报(1995).36.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酞酸酯游离膜的溶解性及附加剂的影响,中国药学杂志(1995)137尼莫地平多晶型的研究,药学学报(1995)38.毛磺胺嘧啶微囊体外释药行为及影响因素考察,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6)39.布洛芬缓释片的制备及工艺研究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6)40尼卡地平缓释片的雷最测定方法研究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6).41口服固体制剂制各过程韵定量化控制中国新药杂志(1996)42.以扑热息痛为模型药物对片剂生产量化控制的研究中国饭药工业杂志(1996).43.进一步发展新型释药系统,中国新药杂志(1996)44,尼莫地平固体分散物的研究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7)),45尼其地平晶型转变的研究,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7)46.B一环糊精及其衍生物2.羟丙基B坷:糊精对布洛芬的增溶作用,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8),47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概况与展望,西北药学杂志(1998).48.天然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药学研究概述,中国药学杂忘(1998).49.HPLG法删定褪黑素缓释片含宦药物分析杂志(J998)50熔融高速搅拌混合制粒的研究进展,中国药学杂志(1999).51.偏离度――缓控释制剂处方优化的指标,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9)52硫酸沙丁胺醇渗透泵控释片的人体药代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药学学报(1999)53.盐酸屉卡地平定时释放片研究,药学学报(1999),54,反相高效液丰日色业法测定餍香保心丸中酯蟾毒配基和华蟾酥毒基的古量沈阳部队医药(1999),55麝香保心丸中冰片的体外溶出度研究药学学报(1999)56试论中药制剂现代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西北药学杂志(1999).57,气相色谱法铡定麝香保心丸中球片的含量,中国药师(t999),58近红外光谱法在鲥学l的应肌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9)59,高速搅拌制粒工艺的定量化控制用于制各阿司匹林控释骨架片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9)60高速搅拌制粒工艺与片剂抗张强度的关系,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9)61.药用商分子控释膜的研究进展,中国药学杂志(1999)62.硫酸沙丁胺醇口服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各及体外释放度考察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9).63.肉桂油B一环糊精包含物的稳定性考察,中国中药杂志(2000)64复方感冒分散片的制备及稳定性考察,中国药学杂志(2000)65,纳曲酮植人剂体外处方优化中国药学杂志(2000)66纳曲酮植入剂不同动物体内的药物释放和吸收,中国药学杂志(2000),67纳曲酮植入剂不同动物体内的组织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中国药学杂志(2000).68.尼莫地平固体分散物制各及物相鉴别,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69.一种筛选定时释放片衣层处方的体内方法,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0).70盐酸尼卡地平缓释片的研究,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0)71,冰片B,环糊精包合物的稳定性考察,中草药(2000).72.肉桂油B,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中草药(2000).73.苏合香B环糊精包合物与混合物的稳定性比较,药学学报(2000)74.冰片B一环糊精包台物的制各工艺,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0).75.熔融法制备对乙酰氨基酚缓释微丸,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0).76.对乙酰氨基酚片剂裂片的倾向性预测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0),77尼可地尔一乙基纤维索固体分散物的药物释放动力学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0).78压片工艺定量化控制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0)79乙基纤维素固体分散物对药物释放度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0),80,乙基纤维素理化性质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0).81用渗滤理论考察阿司匹林乙基纤维素骨架片的释药机制和释放动力学药学学报(2000).82.用渗滤理论研究乙基纤维素骨架片的埕适压片力范围药学学报(2000).83.乙基纤维索粉体学性质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0)84多目标同步优化法优化硫酸沙丁胺醇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工艺药学学报(2000)8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骨架片的水渗透、骨架膨胀和药物释放性质e英文)Journal ofChinesePharmaceuticalSciences(2000).86.HPLC法测定复方感冒分散片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药学学报(2000)87熔融高速搅拌法制备氢氯噻嗪缓释微丸,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1).88.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组织中纳曲酮浓度药物分析杂志(2001),89复方丹参片的研究概况,中成药(2001),90国产尼莫地平分散片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中国新药杂志(2001)91吲哚美辛HP MCP肠溶片的制备及溶出度考察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1).92麝香保,IbpH依赖型梯度释药微丸的体外释放度研究,中草药(2001).93.苏合香B,环糊糟包合物的制各工艺,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94腊酸纤维素水分散体包衣制各硫酸沙丁胺酵控释片(英文),Journal of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01)95非诺洛芬钙亲水凝胶缓释骨架片释药机理影响因素考察,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I),96,非诺洛芬钙亲水凝胶缓释骨架片释药机理的研究药学学报(2001)97局部生物可降解缓释微球的研究进展,中国新药杂志(2001)9&长循环毫微粒的研究进展,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1).99.难溶性药物渗透泵型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世界科学技术(2002),100,双层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2)101,麝香保心分散片的制备和冰片的体外溶出度研究沈阳部队医药(2002)102,麝香保心分散片的制备及其冰片和人参总皂苷的体外溶出度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2).103.蜡酥B一环糊精包台物的制备工艺中国中药杂志(2002),均匀设计优化三七总皂苷提取工艺,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2).105.人工麝香B一环糊精包合物的稳定性考察,沈阳部队医药(2002)106,pH依赖型梯度释药麝香保心微丸在正常人胃肠道的转运和崩解,沈阳部队医药(2002),107麝香保心丸增加大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药效动力学,沈阳部队医药(2002)108,麝香保心丸精制中间品对急

上一篇:交际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中药制剂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