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产品范文

时间:2023-03-10 10:14:12

工业产品

工业产品范文第1篇

一、实证分析方法

为了准确考察中国工业产品对外贸易优势状况,可通过考察反映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水平的竞争力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竞争力指数可通过下式计算:

其中Ci表示第i类产品的竞争力指数,Xi与Mi分别表示第i类产品出口值与进口值。一般认为,如果Ci>0,则该类产品是具有竞争力或比较优势;Ci0则表示该类产品缺乏竞争力或处于比较劣势;Ci=0,可称之为中性竞争力或中性比较优势。更进一步,还可以通过确立一定的标准,来具体判别某类产品对外竞争力的强弱,如Ci>0.8,可认为该类产品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等等。当然,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鼓励出口或限制进口的政策,使得竞争力指数并不能准确反映产品竞争力的实际优劣状况,但是,作为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它可以考察特定时间、特定保护程度下的竞争力或比较优势。

产业内贸易指数有许多种,最常用的是劳埃得一格鲁贝尔指数,公式如下:

式中,Bi表示i产业或产品类的产业内贸易指数,Xi与Mi同上。显然,Bi的数值在0~1之间,B的值越接近1,则i类产业或产品类的产业内贸易越发达。当然,某国i内产品类或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是否发达,还应同时考察i产业或产品类的进出口在该国总产品进出口中的比例是否较高。

二、我国工业产品产业间贸易优势分析

表1列出了1992一1999年间我国16大类及17小类某些行业细分工业产品的外贸竞争力指数。可以看出,我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总体上趋于微弱上升,1992年为-0.022,1999年升至0.075。其中16大类工业产品中,一直有比较优势的有“食品制造业”、“皮革业”、“服装业”、“石料、水泥、陶瓷、玻璃类建材工业”、“宝石、贵金属及其制品业”及“其他制造业”等6个行业;“精密仪器制造业”具有明显的从比较劣势向比较优势转换趋势。其他6大行业则基本处于比较劣势。

为了深入分析我国各细分工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变动情况,我们将竞争力指数大于或等于0.8的产品列为具有高比较优势或强竞争力的产品;将竞争力指数介于0.5与0.8之间的产品列为具有较高比较优势的产品;介于0与0.5之间的产品列为低比较优势产品。同样地,竞争力指数分别位于一1与一0.8之间、-0.8与一0.5之间、-0.5与0之间的产品可认为是高比较劣势、较高比较劣势与低比较劣势产品。

1.高比较优势产品

表1的资料表明,1992~1999年间,在16大类工业行业中,具有不变的高比较优势的行业只有“服装业”,其产品的外贸竞争力指数一直保持在0.9以上,而且有逐渐变大的倾向。“其他制造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平均也在0.9以上,而且一直处于上升态势。如果再将河小类细分行业的产品考虑进去,则“皮革工业”中的“其他皮制品”以及“纺织工业”中的“地毯及纺织材料的其他铺地制品”两类产品也是一直具有高比较优势的产品。如果我们进一步将工业产品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则可看出这些我国处于高比较优势的行业及产品基本属于适合我们现阶段资源禀赋状况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它们在1992~1999年间的平均出口额占同期中国工业产品总出口额的比重为36.1%,其中又以“服装业”产品比重最高,为24.6%。说明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是现阶段中国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工业产品。

2.较高比较优势产品

从16大类工业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看,没有任何一个行业的产品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但在细分的工业产品类中,“建材业”中的“其他建材制品”与“车辆等运输设备制造业”中的“铁道车辆及相关制品”具有不变的较高外贸比较优势。前者的外贸竞争力指数平均为0.69,后者平均为0.77。另外,“贱金属及其制品业”中的“锌及其制品”,尽管外贸竞争力指数波动较大,但其平均值为0.63,而且自1996年以来处于稳定的上升趋势。这3类产品基本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但其在工业品出口中所占比重很低,1992~1999年间平均为2.4%。

3.低比较优势产品

在16大类工业行业中,“食品业”、“皮革业”、“建材业”及“宝石、贵金属业”一直具有稳定的低比较优势,1992~1999年平均的外贸竞争力指数分别为0.44、0.37、0.46与0.14。其产品的出口比重在1992~1999年间平均为9.9%。另外,从1992~1999年平均的外贸竞争力指数看,“精密仪器制品业”以及细分产品中的“药品”、“玻璃及其制品”、“钢铁制品”及“其他金属制品”也是低比较优势的产品。它们的出口比重在1992~1999年间平均为9.5%。

4.较高比较劣势产品

表1的资料显示出,“造纸业”在中国工业中属较高比较劣势的产业。其产品基本属于资本一技术密集型产品,一方面,国内造纸技术水平相对世界发达国家要低得多;另一方面,由于林木等造纸资源及环境污染控制等问题,国内造纸业基本处于外贸竞争的劣势状态。该类产业产品在1992~1999年间的平均出口额占工业产品总出口额的比重仅为0.7%。

5.低比较劣势产品

“矿业及其产品业”、“化学工业”、“塑料、橡胶制品业”、“木及木制品业”、“纺织工业”、“贱金属及其制品业”、“机电产品制造业”以及“车辆等运输设备制造业”均是我国当前的低比较劣势产品。

“化学工业”、“贱金属及其制品业”、“机电产品制造业”以及“车辆等运输设备制造业”属于资本一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我国资本紧缺、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其比较劣势也是较为明显的。但除了“化学工业”外,其他3大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基本处于上升阶段,其中“车辆等运输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力指数已由1992年的-0.47上升为1999年的0.045,即该行业已开始从外贸劣势转向外贸优势。“化学工业”外贸竞争力在1997年前基本是从劣势向优势转换之中,但此后又开始转向劣势了。该4大行业的产品出口占工业产品总出口的比重在1992~1999年间平均为37.9%,同时由于它们的进口比重也高达60.2%,因此属于较高程度的产业内贸易产品。

“矿业及其产品业”、“塑料、橡胶制品业”、“纺织工业”基本属于劳动一资本密集型、劳动一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我国资本紧缺、技术相对落后、人均资源占有率低,且自然资源过度开采的情况下,其比较劣势已日益显现。表1显示,“矿产品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已从1992年的0.08下降为1999年的-0.33。该3类产业产品在1992~1999年间出口占工业品出口比重约为11.6%。

“木及木制品业”在我国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同样地,由于中国林木资源的过度开采,已使林木储备相当匾乏,从而使该产业当前处于比较劣势。

总之,按照比较静态分析,我国工业产品进出口贸易比较优势状况呈现出下列倾向:一是进出口产品中具有较高比较优势产业(竞争力指数大于0.5者)种类少,在16大类产业中只有2类产业(服装业与其他制造业),但它们在工业品出口中所占份额较大,1992~1999年间的出口份额为32.2%;较高比较劣势产业(竞争力指数小于0.5者)种类也少,只有1类(造纸工业),并且出口比重也小,1992~1999年间的出口份额为0.7%。二是我国多数工业行业基本均处于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且处于比较优势的行业少于处于比较劣势的行业。16大行业中有5大行业处于比较优势,8大行业处于比较劣势。且处于比较优势行业的出口比重较小,只有13.4%,而处于比较劣势的行业出口比重较大,为50.8%。三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业产品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与中国现阶段资源禀赋状况基本相适应。因此,在当前提高我国工业外贸竞争力时,不应忽视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的出口。四是大多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或相对属于资源密集型工业产品在我国不具备比较优势,应以进口来补充我国的国内需求缺口为宜,过分强调贸易平衡或国内自给是违背比较优势原理的,可能造成不应有的过高经济代价。五是某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中,有些产品已成为劣势,而在某些具有比较劣势产业中,有些产品则具有比较优势。如“石料、水泥、陶瓷、玻璃类建材工业”是具有外贸比较优势的产业,但其产品中“玻璃及其制品’测在近两年内已成为比较劣势产品。具有比较优势的“皮革工业”中,“生皮及皮革”则一直处于比较劣势。同样地,处于比较劣势产业的“化学工业”,其中“药品”则具有一定程度的比较优势;“贱金属及其制品业”中“锌及其制品”、“车辆及运输设备制造业”中“铁道车辆及相关制品”也具有比较优势。六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某些工业产品比较优势强化与某些产品比较劣势强化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如“服装工业”类工业产品的比较优势实际上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而“矿业及其产品业”则显示出了稳定的比较劣势强化趋势。

三、我国工业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

表2列出了我国16大类、17小类工业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在1992~1999年的变动情况。通过该指数的纵向及横向比较,可以考察我国各类工业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程度的高低,以及特定工业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动态变化。

总体说来,我国工业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较为发达,1992~1999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均在0.9以上。从16大类工业行业看,“矿产品业”、“论学工业”、“贿金属业”、“机电制造业”、“车辆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精密仪器制造业”均为产业内贸易发达的产业,该6大类行业产品出口占工业品总出口的比重在1992~1999年间平均为46.l%,进口比重平均为70.6%,其中,仅“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与进口比重就分别高达22.0%与36.5%。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大于0.5)的产业还有“食品制造业”、“塑料、橡胶制品业”、“皮革业”、“木及木制品业”、“纺织业”、“石料、水泥、陶瓷、玻璃类建材工业”以及“宝石、贵金属及其制品业”。但其中除“塑料、橡胶制品业”及“纺织业”在工业进出口中的比重相对较大外,其他几类工业行业产品的进出口比重相对较小。如按1992~1999年间平均进出口比重测算,“塑料、橡胶制品业”及“纺织业”的进口比重分别为7.1%与7.5%,出口比重分别为3.2%与3.7%。但“木及木制品业”的进出口比重仅分别为1.5%与1.3%、“石料、水泥、陶瓷、玻璃类建材工业”的进出口比重仅分别为0.7%与1.8%。

产业内贸易指数较小(小于0.5)的产业有“造纸业”、“服装业”及“其他制造业”,其中除“造纸业”我国呈明显地依赖进口外,“服装业”与“其他制造业”则均呈“出口导向型”。

从表2的资料可以看出,轻制造业中的“塑料、橡胶制品业”、“纺织业”,重制造业中的“钱金属及其制品业”、“机电制造业”、“车辆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精密仪器制造业”均呈现出明显的产业内贸易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尤其以重制造业最为显著。如“机电制造业”、“车辆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在1992年分别为0.64与0.52,到1999年则分别升至0.91与0.95。与此相反的是,“矿产品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稳步下降,说明我国已从出口矿物原料产品转向了进口。

在我国产业内贸易较发达的产品上,我国与贸易伙伴国享受着一定程度的产业内贸易的利益。但与发达国家间高度发达的产业内贸易并不完全相同,我国的产业内贸易除集中在“机电制造业”、“车辆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精密仪器制造业”等技术与资金密集的行业外,还有一些停留在过渡性行业与产品上,如“塑料、橡胶制品业”、“纺织业”及“化学工业”、“残金属及其制品业”方面。

在我国工业及其产品外贸优势总体不强的条件下,积极发展产业内贸易,对我国工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一是产业内贸易作为交易双方相互需求并相互满足的贸易,有利于我国与贸易方的相互依存与合作,有助于改善我国工业产品对外贸易的外部环境。二是可以通过产业内贸易学习贸易伙伴国在产业组织、技术进步和追求产品个性化方面的优点和长处,这一点尤其对我国劳动一资本密集型产业产品的生产、促销等方面大有好处。三是通过积极发展产业内贸易,在吸收、消化、创新中推进我国工业及其产品比较优势的提升。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第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具有外贸比较优势的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这一点适合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其他资源相对稀缺的资源禀赋特征,说明我国工业产品出口基本符合比较优势法则。

第二,加入WTO需实施工业比较优势战略。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工业总体外贸竞争优势正在上升,其中部分劳动密集型工业及其产品的外贸比较优势正逐渐增强,部分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也正在由比较劣势转向比较优势。应该说,这种增强是在我国更趋开放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认清并充分发挥我国工业的比较优势,是我国加入WTO后发展工业最为重要的战略选择。一旦加人WTO,我国外贸比较劣势的工业产品的进口就要增加,但同时我国比较优势的工业产品出口也会增加。在当前仍占出口额一半的工业产品具有外贸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具有比较优势工业产品的发展,将有助于降低我国加入WTO后对工业的冲击。

第三,实施工业比较优势战略应注重工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加入WTO后实施工业比较优势战略应充分适应这一工业发展的根本变化趋势。

为此,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动态的工业比较优势为基础,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工业产品的品质,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中国实施工业比较优势战略的根本原则。在此原则下,对于缺乏比较优势的工业产品,如燃料、矿业产品等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工业产品,可适度减少国内生产,有效利用国际市场调剂供需缺口。对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业产品,如服装、地毯、部分机电、运输设备及精密仪器等,应积极采取措施以进一步发挥其比较优势,增强外贸竞争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工业产品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造型设计技术数字化技术高感情设计文化力

1.概述

1.1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的内涵

所谓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是工业设计技术的核心,其内涵和意义随工业设计技术而发展。从技术领域的角度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是解决人造物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例如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美观性和工作、生存环境与空间的合理性等。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是从人造物与人的关系出发,尤其是从人的需求、市场的需求,从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与质量的角度出发,全面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而不向工程设计那样,主要是解决人造物中“物与物”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机械、设备、交通工具的结构设计,具体地说:如汽车的汽缸与活塞、机床的刀具与工件等之间的运动关系等)。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是指一个构思与表达的过程。设计构思是受市场营销学、普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人机工程学、技术美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等因素的约束而形成的。表达设计即传达设计思想的方法为表现技法:可以从简单、传统手工绘制的效果图和外观模型到复杂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效果图、电子模型和以快速成型方式完成的精确效果模型。同时此技术是典型的多方案设计技术。技术应用的成效取决于设计技术和手段的完善以及设计师的设计创新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等。

1.2意义、地位和作用

工业设计是我国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是科学与艺术浑然一体的专业技术,在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提高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树立产品形象、企业形象和创造知名品牌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当今我国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设计技术体系,创造中国自己的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树立中国产品形象的地位,发展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设计造型风格,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将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最先应用于大规模制造业的,是美国的一些大型公司企业:如通用电器(GE)、柯达(KODAK)、福特(FORD)、波音(BOEING)等。到上世纪90年代,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和工业设计教育已形成体系,并为工业制造业和跨国公司竞争提供了相关的技术和人才,为此受到各国政府和私人企业的重点资助。由于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是解决人造物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其技术内涵来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工业产品不仅是工程技术的载体,而且是文化艺术的载体,因此,该设计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工作,而是与人类生存休戚相关的重要设计内容。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既有独特性又有与其它技术的相关性。因此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需要不断完善与相关技术的配套和协调,从而构成有效的设计体系。

2.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前沿分析

2.1当前需要

影响现代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的基本因素包括:现代技术条件、现代生产条件、现代经济和市场状况、现代文化艺术风格和现代社会价值标准等。因此当前对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的需求将取决于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现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市场调节与市场竞争,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则是面向人和面向市场的技术。世界各大跨国公司以其雄厚的才力物力和世界知名品牌的优势,迫使我国务必要全面提高设计品质,以在全球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为此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2发展趋势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发展特别注重设计方法及设计手段的现代化,现代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方法和设计技术是建立在电脑技术、人机工程、价值工程、技术美学、设计方法学和设计管理等学科基础上的。特别是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将成为该设计不可缺少的工具。

CAID 的基础是对现代设计技术的深入研究。科学方法特别是数理统计(如多元分析)方法将大量应用于设计分析和市场分析,如大众审美模型、舒适性模型、色彩形象尺度模型和用户模型等。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方法的技术对象将从单个产品的造型设计发展为产品的研发(Research &Development)策划技术,使产品开发始终围绕市场和人的需求,特别注重企业无形资产的开发,如品牌、形象等。

3.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的发展特点

第一,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是工业产品造型设计领域的前沿,这不仅意味着设计手段的改变,同时改变了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国际上的一些软件公司推出一批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的 CAD 软件。这些软件大都能完成三维造型、上色、赋予材料质感、三维动画、工程制图、工程分析、CAD/CAM 转换等功能等,为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提供了良好的软件平台。在这些工作平台上开发的应用软件,可进行各类机械产品的设计,实现从产品概念、零部件设计、结构设计、机构设计、装配、外观造型及动画演示直到工程制造全部过程计算机化。因此,在此类软件平台上实现 CAID/CAE/CAM 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产品开发软件环境是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

第二,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设计周期越来越短,造型风格多样化。因此,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要求更详细的市场定位,更大规模的数据库和更快速的信息传递。

参考文献:

[1]陈洁,刘垂玖,杨秀梅.虚拟技术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2]张荣强.产品造型设计特征建模技术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12).

[3]王琪,刘永贤,刘彪.协同设计环境下的产品造型技术[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6,(9).

[4]何风梅,赵灿.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在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及制造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11).

[5]王伟.基于产品工艺性的造型设计方法分析[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7,(3).

工业产品范文第3篇

在当今的世界,随着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的工业化程度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工业产品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于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被各种各样的现代工业产品所“包围”。而消费大众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用挑剔的眼光打量着身边的这些产品。这样就促使工业产品的生产者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和改进技术,降低价格,并以此来和其他的同类产品生产者相竞争。但在信息技术和科技进步的现代,大多数的工业产品在各个方面都日益的“同质化”,产品之间的差异性变的越来越小。而今天的消费大众已经厌倦了长期面对传统或统一的产品外观,求新求变的心理在人们中普遍的存在。这样就使得工业产品外观的装饰性元素被越来越多的展现了出来,成为左右一个产品设计上是否成功,是否会受到消费大众青睐的重要因素之一。

工业产品的外观装饰性因素有哪些,它受到产品自身哪些方面的影响,又是什么因素促使它如此被重视呢?这些都是值得产品生产者和产品设计者思考的一件事情。

一、工业产品的生产的目的性与装饰性元素

要探讨工业产品装饰性元素的相关问题,就必须先在概念上清楚哪些产品是工业产品,什么是工业产品的装饰性元素?又是哪些工业产品需要运用装饰性的元素。首先工业产品在生产技术上是区别于一般手工业制品的,是大工业化生产和机械化的产物。在生产过程当中实现了生产管理和产品零部件的标准化。其次工业产品的生产有其特定的目的性,它是以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需求为生产的目的。产品的使用功能的实现依附于技术和物质条件;而产品的精神审美的功能则要靠产品的装饰功能来实现。工业产品的装饰性元素的使用与否,装饰性的是繁是简要由该工业产品生产的目的性来决定。

在众多的工业产品当中也并不是都需要应用装饰性元素的,是否应用装饰性元素主要还要依据该类型产品与人类个体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关系是否密切。也就是是否以产品具有物理上的使用性和精神上的愉悦性来满足个体或群体的需求。例如一些同样是工业产品但不具有以上属性的产品可以不考虑其装饰性元素或者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应用。以武器为例,武器的设计和使用和人类历史的进程几乎是同步的,它的设计和使用有其特定的目的性,即治他人于死命和保护自我。所以其装饰性元素是可以不予考虑或最大限度的被减少的。近现代武器设计史上一个著名的例子是1851年英国的“水晶宫”世博会上一举成名的美国柯尔特“海军”型左轮手枪,它在实现产品的功能性上达到了极至,而全无装饰性元素。当然一些为体现使用者身份地位和财富的特殊设计除外。

另一些产品如农业设备、工业机械等虽然也是工业产品,具有物理上的使用性,但和人们自身个体或群体的精神愉悦性关系并不密切,因而也可以将其装饰性元素忽略不计或者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应用。

二、工业产品的外观体积与装饰性元素

一般来说,一件工业产品的造型、装饰元素(色彩、材料肌理、图案等)都要依附于产品的一定形体体积来实现,脱离了形体体积的载体,装饰性的元素的实现和充分发挥是受到制约的。

例如,一个电子计算器所使用的“纽扣”电磁,由于它的体积微小,所承载的装饰性元素必然会减到最小。当然,这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其产品的价值所决定的。不过体积较小产品也并不都是必须减少装饰性元素,有些体积小的产品却必须在装饰性元素的应用上下大工夫,例如香水的包装物和容器的装饰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再让我们再来看一看一些较大体积产品的例子,从中也会有一些体会。如家用的冰箱、电视机在界面设计上就有更大的空间和多种的形式可供应用装饰性的元素。可以从最基本的材质、色彩入手;也可以从功能形态、界面构成上寻求变化。

产品的尺寸分为实用尺度、舒适尺度和心理尺度。合理的体量感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装饰性元素,在一些情况下心理尺度被凸显了出来。例如在中国的唐代是以女性的身材丰盈为美;而之后的宋代以女性的杨柳细腰为美;到了明代富贵人家以女性小脚为美,既“三寸金莲”,这种审美风潮一直延续到清代。这些都是不同时代人们对于体量感所带来的审美感受的不同理解,这一理解也被延伸到了同一时期的工艺品和其他制品上。如中国的明清家具,明代家具以人体基本比例为依据,体量适中,而到了清代,家具的体量感有所增大,特别是身份、等级意识被与家具的体量相关。现代的工业产品从某种程度上也继承了这一特点。德国和日本两国的工业产品在世界上是闻名的,德国工业产品是以优异的产品质量体系而被公认,同时产品的体量感很强,给人以心理上的安全感。而日本工业产品则是以做工精细小巧而著称,其产品的体积往往较小。这些特征从两国所生产的汽车上也能够得到反映。

由此可见,工业产品的外观体积本身也具有装饰性元素的一些基本特征。

三、产品的价值与装饰性元素

一件工业产品装饰性元素的繁与简还与该产品自身的价值有关。例如还是以电子计算器上所使用的“纽扣”电磁为例,由于它的价值很低,增加装饰性元素就要增加生产的工序和材料成本,所以其装饰性元素必然就会减到最小。产品价值大的工业产品有理由,有更多的资金来进行造型的美化、材料应用研究和外观装饰的应用。

四、大众心理对工业产品装饰性元素的影响

大众心理层次的需求对于工业产品装饰性元素的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喜新厌旧”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人类的本能,也可以说这种本能是人类社会之所以进步的思想动力。在对待身边工业产品的态度上人们更是如此,不同时代消费群体对于工业产品的外观和依附于其上的装饰性元素,理解和喜好是截然不同的。

曾经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大哥大”移动电话,体积“巨大”、外观粗糙,样式单一,在使用和携带上也都不方便。像这样装饰性元素全无的工业产品本应该不被人们看好才是,但却受到当时人们的追捧,这是很值得引起我们思考的一件事情。在当时消费大众的审美情趣已经有了相当的提高。特别是青年人更乐于追求时尚,欣赏和购买具有新功能有,有很好装饰性的工业产品。“大哥大”这类产品可以说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功能主义产品的典范,但却成为当时人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和前卫的代表。现在看来它是如此的丑陋,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产品的装饰性元素的看法是受到心理需求影响的。将时间转换回今天,我们又看到了似曾相识的“面孔”,新一代“大哥大”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除了在技术和功能方面与当今流行的手机一致,产品体积缩小到更适合人的把握外,在外观上还是基本保持了老式“大哥大”的基本特征。简单按键和小屏幕的显示器和毫无装饰的黑色机身,确实给人能给今天的一些人以震撼,这也许就是年轻一代所追寻的“酷”吧!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年轻的消费群体对于标准化的工业产品的装饰性元素感到不满,而进行再加工的,这也就是今天风靡世界的产品“DIY”。“DIY”可以被翻译成“自己动手做”,这一新事物的出现可以被理解为人类进入“后工业文明”时代的产物。工业产品规模化、标准化以后产品虽然在使用功能上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但是在产品的审美情趣上却过于单一和缺乏个性差别。使人们感到“审美疲劳”。特别是对于现代工业产品的第一消费群体——年轻人。他们越来越追求自身生活的个性化,喜欢在各个方面表现自我,紧跟时尚。“DIY”正适合了年轻一代对于自我审美的个性需求。于是工业产品被进行了“第二次设计”,设计的重点在于对原有产品外观装饰性元素的个性化改造上。例如时下风靡世界的“手机DIY”,“汽车DIY”等。从以上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大众心理对工业产品装饰性元素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这一影响同时也反映出产品设计思想上也存在着历史反复的问题:从工业革命前的“为装饰而装饰”,到工业革命初期的“为装饰而设计”,再到十九世纪末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所倡导的“为设计而装饰”,最后发展到今天的“为设计个性而装饰”,产品装饰形式上的“繁与简”经历着历史的轮回。

五、工业产品的材质与装饰性元素

现代工业产品在材质方面的表现力从未象今天这样富余表现力,并且还深刻地影响到产品的装饰性元素。在二十世纪20年代第一把以不锈钢为主要材料的钢管椅在德国诞生的那一刻起,人们开始真正意识到新的材料比传统的材料如:铁、木材、布、皮革更富表现力,更富于装饰性效果。另一种材料——塑料的诞生使产品在功能和结构上变得更完善,装饰性元素上的表现力也更强了。今天的塑料已经可以被赋予玻璃的特性,材质和纹理处理的像木材一样,泡沫具有了记忆能力。事实证明新材料的出现和应用总是能够带给人们新的惊奇和新的审美感受。靠新材料设计师们更容易实现一些材料机理效果、色彩对比效果、物理和化学变化效果,甚至是光学变化效果的控制。从而将产品的外观引入更多更新,更有趣味的装饰性元素。

当今设计界共同追求的理想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所应该做到的就是最大程度的满足人类不同各个体的需求。这与大工业化的工业产品设计、生产背景存在着矛盾。如何在工业产品标准化的前提下突出个性差异这是值得每一个设计者思考和探索的事情。一些可变性装饰元素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产品的外观材质上模仿自然形成的木纹纹理、无意识性的机理变化等都是很好的尝试。

今天的人们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信息量是空前的,而且今后还会变得更多。各种各样的思想意识和不同的审美情趣都会反映在新的产品设计当中,认识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把握好产品设计过程中装饰性元素与其它元素的相互关系,对于产品生产者和产品的设计者来说无疑值得重新进行一番审视。

参考文献:

[1]李砚祖《产品设计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2]{美}普林斯顿建筑出版社编《材料的处理》中国建筑出版社2005年9月

[3]何晓佑谢云峰《人性化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年8月

工业产品范文第4篇

关键词:系统科学;工业产品:设计方法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与当时的科技和哲学思想相关的。工业产品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并且受到此阶段科技和哲学认识的制约。从工业革命时代一直到20世纪末。机械唯物主义是占据一定地位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孤立、静止、片面的一面。而系统科学的出现给现代人的认识带上了一个新台阶。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研究工业产品,将给产品的设计带来新的视野。

1工业产品系统、元素与环境

工业产品是个复杂的系统,它由许多元素组成,同时又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同时工业产品系统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离开了环境,工业产品系统就成了孤立的、封闭的系统。因此,元素和环境对研究工业产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1.1工业产品系统概述

工业产品是否是系统,是否具有系统的特性?让我们先来看看系统的定义。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郎菲定义为:“处于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相互联系(从而形成组织整体)的元素的集合。”这说明,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具有整体性的行为和功能。

每个工业产品都是由一定的元素组成的,各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组成了一个新的整体,具有新的产品功能。如工业产品冰箱的各个组成部分由压缩机、冷凝器、温度控制器、箱体等,组成一个有机系统,就成了一个具有冷冻、保鲜功能的新产品。而如果把这些零件单独的扔在一起,就成不了特定的产品为人们所使用。这表明,工业产品是—个系统,它符合系统的一般定义,具有系统的普遍特性。因此,我们因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对工业产品进行系统的考虑与研究,以便工业产品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1.2工业产品的元素

系统科学认为:“构成系统的最小组成部分或基本单元,即不可再细分或无须再细分的组成部分,称为系统的元素。”并且,“系统内部诸元素不是毫无关系的偶然地堆积在一起的,而是有着紧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否则它就不是一个系统。”如冰箱中各元素(压缩机、冷凝器、温度控制器、箱体等)相互作用,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才使这个整体产生保鲜、冷冻新的功能,否则只是一堆普通的工业零件。

1.3工业产品的环境

任何工业产品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并和环境保持着密切联系。长期以来,人们对产品环境的理解只是从产品使用的自然环境着手,把产品使用的地点当成了产品的唯一环境,而忽略了其他因素。这是简单的、线形的环境观。为了更加全面理解工业产品的环境,先来看看系统科学中环境的含义。“所谓系统的环境。指的是与系统组成元素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又不属于这个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这说明环境是系统之外所有与之相关联的事物。可见,产品的环境并非仅仅指产品使用的地方。而是产品系统之外的所有与它有关联的因素,包括自然、社会、经济等等因素。当我们分析产品与其环境的关系时,应当将产品作为其环境所构成的大系统的元素,从而使环境的功能最优化。

因此,工业产品系统、元素以及环境,这三者之间关系十分紧密。工业产品系统决定着产品元素,同时元素的组成制约着产品系统。环境对工业产品系统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产品通过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可以使产品自身更加稳定。从而给产品用户带来方便,给人类带来舒适的生存环境。

2工业产品系统的功能

“凡系统都有自己的功能,这是功能的普遍性。”前文已说明工业产品是系统,那它就有功能。如手机的功能是通信,并且系统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有多种功能。手机不仅满足通信功能,还有娱乐功能等。

另外,“系统的功能还与环境有关。同-一系统对不同功能对象可能提供不同的功能服务。对象选择不当,系统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即所谓‘大材小用’。”冰箱具有保鲜冷冻的作用,但我们不能在夏天的时候把冰箱门打开来降低房间的温度。这会对产品系统功能的发挥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总之,系统的功能由元素、环境共同决定。

3工业产品系统的特性

工业产品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由许多部分组成。由于人们长期受线性思维的影响,把工业产品看成是线性系统。在这种思想下,人们往往只注重产品的各个部分,而忽略了对各个部分之间关系的重视。工业产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它主要有整体性和自组织性等特性。

3.1工业产品的整体性

在工业产品设计中,往往有这种现象,设计师在遇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结构或外观时,总喜欢把这种样式附加到其他产品中去,即便这种样式与该产品的功能不符合。为什么一个工业产品的组成部分均来自于其他经典产品样式,而整体效果却并不理想呢?那是因为工业产品系统的整体性强调的是综合性,目的是总的效果,而不是简单的组分叠加。设计师陷入了对产品局部功能的追求。而忽略了对整体的考虑,从而破坏整体功能。只有处理好各部分的关系,才能使产品的整体功能得以发挥。仅仅认识部分不可能真正地认识整体,单单从整体来把握对象而不深入到部分也不可能全面地认识整体,必须将两者统一起来。

3.2工业产品的自组织性

在产品设计中,设计师经常抱怨,自己满意的设计作品却得不到市场的认可,只是主观的认为是消费者对产品的欣赏能力有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设计师没有认清产品自身的规律。把自己的意志当作产品本身的规律。工业产品作为系统,有它自己特定的规律。如果设计师能按照产品自身的规律去设计,那么上面的现象将会得到根本好转。

按工业产品自己的规律进行设计,在系统科学中称作自组织性。“自组织是开放系统在内外因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下,自发地组织起来,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的活动。”并且“自组织表示系统的运动是自发地、不受特定外来干预地进行的。其自发运动是以系统内部的矛盾为根据、以系统的环境为条件的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系统的自组织常常与系统的自发运动相联系,是系统本身存在的客观规律。工业产品系统的自组织作为一种客观现象体现在产品处在自发运动、自发地组织起来、自发地形成结构的过程之中。

4系统科学的工业产品设计方法

4.1工业产品的整体性设计

工业产品的整体性特性要求产品的整体性设计,整体性设计原则就是各组成元素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平衡各个方面,而不是只求一点。我们在设计时应该从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来研究产品的功能以及它的运转规律。那种只追求济不注重质量,或者只追求外观而不注重实用的产品都不是一个好的产品。只有各种元素相互和谐的产品才是好的产品,并且我们追求的是产品的整体优化。系统科学认为“优化是在一定条件下对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进,从而实现消耗最小而效率最高、效益最大的过程。”优化的最终目的是生成后的产品消耗最少、功能最大,使它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否则就会被淘汰。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时把握每个细节,做到产品整体最优化。

4.2工业产品的自组织规律设计

工业产品系统的自组织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利用它。目前,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大致分为6个阶段:

(1)方案的提出:寻求产品构思,是产品创新过程的一个必经阶段。

(2)可行性分析:包括市场需求分析,经济分析以及技术分析。

(3)样品开发:试制少量产品,看看在产品和工艺规格方面是否存在问题。

(4)设计审查:进行必要的修改,或者放弃。

(5)市场检验:通过市场检验确定顾客的接受程度。

(6)后续评估:确定是否需要对产品做一些改进。

以上是产品的设计开发流程,设计师应该按照产品的自组织规律来设计开发产品。协调好每一个步骤,而不是人为的干预其自组织规律,最后使其功能最大化。

4.3对工业产品功能设计的要求

系统都具有功能,并且功能不是单一的。最主要的是以下几个功能:

目的功能:这是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如前文提到的汽车的功能是代步,冰箱的功能是保鲜冷冻。这是产品的主要矛盾,在设计时尤其考虑这一点。

社会功能:这是针对产品的社会环境决定的。例如现在都讲究环保,在设计时就需要考虑这点,以满足人们的消费心理和国家政策。混合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就是最好的例子。另外。在社会功能中还具有文化功能。人类的设计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而且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产品可以传播文化。

审美功能:为避免视觉疲劳,产品在获得使用功能外,还应具有美观性。这样产品外观就非常重要:古典的、现代的、后现代的,以及产品的色彩都应在设计时考虑清楚,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人机工程:人对于产品来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人不仅是产品的设计者,更是产品的使用者。这就需要在设计时考虑人的因素,使人的生理尺度与产品尺寸协调起来,从而设计出更宜人、更有效的产品。

因此在设计产品时应注意以上这些功能的协调性,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对产品的整体考虑,以便获得产品功能优势最大化。

5结束语

工业产品范文第5篇

一、思维的形式及其相互作用

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无论是设计一个新标志或为电器家族增添一个新成员,都必须是与过去不同的新的东西,这就意味着创造。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想象甚至幻想,但不是胡思乱想,它受设计目的和设计条件、生产条件诸方面的限制。李砚祖教授把设计的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归结为以下三方面:(1)设计的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包括既有量变又有质变,从内容到形式又从形式到内容的多阶段的创见性的思维活动过程。(2)设计的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其创造性也体现在这种综合之中。(3)设计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陌生化”的特点。

二、工业产品设计中各种思维方式的作用

一般来说,文学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以抽象思维为辅。而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时是以抽象思维为主、以形象思维为辅的。而对于工业产品设计师来说,他不仅要具有文学技术家的感性,同时还要拥有科学工作者的理性,并且,他要将二者有机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寻找一个平衡点,以此为基础设计出美观、实用、经济的产品。

1、形象思维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作用形象是形象思维的核心。从产品的角度来说,形象是产品设计的视觉叙述。没有了形象,产品设计就没有了思维载体和表达语言。在产品设计中,它是一种视觉形象,在时空中有明确的形式,感官可以直接把握。

2、灵感思维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作用在设计创作活动中,灵感具有产生的突发性、过程的突变性和成果的突破性。现代创意学大师大卫•奥格威这样评价创意的重要性:“一个伟大创意是美丽而且高度智慧与疯狂的结合,一个伟大的创意能改变我们的语言,使默默无名的品牌一夜之间闻名全球。”

三、抽象思维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

对于工业产品设计师来说,如果想在产品设计中提高设计能力并设计出更简洁、美观、安全、易用的产品,在把握形象思维的同时,遵循抽象思维的方式尤为重要。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和设计实践中,更多地强调形象与灵感、创意,往往忽视了抽象思维,更有甚者把抽象思维绝对地归结为“理科”的人才应该有的思维方式。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产生冲突的时候,更应使用理性的抽象思维来把握和梳理设计中的感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按照工业产品设计的程序步骤一步一步的具体实施产品设计,使所做的设计最终成功的体验于用户,服务于用户,给人们创造舒适、和谐、高质量的生活,如果产品设计仅仅依赖于形象或者感性来设计,没有抽象的理性的支持,那么最终所设计出来的产品,就很难被人们所接受,更不要说简洁实用了,它只能是一件供人们鉴赏的艺术品,因为产品最终的目的是实用,设计不应该存在不供人使用的目的。抽象思维对于产品设计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抽象思维的进行是通过一系列的推理而寻求“必然的得出”。产品设计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它的最终结果就是要获得“必然的得出”——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领域中满足目标市场,体现多种功能,实现复合价值。因此,在当下人们过多的重视形象和灵感的时候,强调抽象思维的重要性是很有必要的。

四、工业产品设计师应如何把握和应用抽象思维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在了解了抽象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后,就到了我们试图努力去更好的把握和应用抽象思维的时候了。通常一个新产品的开发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创意阶段2、具体化阶段3、商品化阶段。这三个阶段共包含8个主要步骤:1、创意产生2、创意筛选3、产品观念的发展及测试4、营销策略的发展5、商业利润分析6、产品开发7、市场试销及评估8、产品正式上市。可以说,每一阶段都离不开抽象思维的作用。比如在创意产生阶段,前面已经有了论述,创意是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创意的筛选更需要归纳、总结、推理和假设,以求得到最“必然的得出”。

工业产品范文第6篇

1研究铜鼓在工业产品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1.1保护、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铜鼓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集冶炼、铸造、雕刻、绘画、装饰、音乐、舞蹈、宗教于一身的西南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形式[2],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民族习俗、图腾崇拜、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真实写照。对铜鼓造型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有利于铜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研究铜鼓的造型美学在工业产品中的设计应用,就是为了通过越来越多的铜鼓工业产品的流通,传达铜鼓文化神韵,秉承古老的中原文化,并推动西南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其在全国甚至全球的经济地位。

1.2改变工业产品设计无创意的现象众所周知,工业设计现状并不乐观,其中热衷仿造、创新力不足是工业设计中存在的一大问题。由于工业设计在中国推广不够深入,许多企业为追求效益,不惜抄袭、模仿外国的先进产品[3]。这种现象已经阻碍了我国产品走向世界和经济的增长。在中国加入WTO后,迫切要求企业加强投入开发创新产品方面的力度。只有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工业产品结合起来,才能生产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产品。铜鼓的造型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正是为改变工业产品无创意的现象作出努力。

2铜鼓造型美学原则

2.1铜鼓的造型与功能合二为一

2.1.1作为乐器的铜鼓铜鼓是一种打击乐器,鼓面和鼓心形成共振腔,鼓心和鼓边厚度有显著的差异,所以敲击铜鼓的鼓面中心和鼓面边缘,可以发出2个不同的音。再加上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与其他乐器配合,就会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铜鼓音乐。铜鼓的设计可以正置于地,可以侧置于台,用绳索系住铜鼓的一只耳或相邻的两只耳,还可以悬于架上进行演秦,小巧的铜鼓还可以挂在身上,不同的置鼓方式又可以配合不同的舞姿,使得音乐和舞蹈融为一体,欣赏性极强。

2.1.2作为神器的铜鼓铜鼓的主要社会功能之一是用于祭祀。铜鼓上的装饰花纹,也多是原始宗教意识的反映。如雕塑中的青蛙、龟、鸟,画像中的翔鹭等,传说中都是通神的灵物。装饰图案中的太阳纹、云雷纹、水波纹等,是自然崇拜的遗迹。画像装饰中的龙舟竞渡、羽人舞蹈等,都是祭祀活动中的项目[4]。铜鼓纹饰:翔鹭、龟、太阳纹、羽人,见图1,都是铜鼓纹饰中充满宗教意识的代表纹饰。

2.1.3作为重器的铜鼓铜鼓也是所有者身份和地位及财富的象征,所以形体之大,以至鼓唯高大为贵,甚至有的直径超过1m以上。广西民族博物馆摆放一面世界上最大的铜鼓,直径达到165cm,质量达到300kg,堪称铜鼓王。

2.2铜鼓的造型与纹饰的浑然一体

铜鼓是由面、胸、腰、足、耳5个部分组成的。鼓面圆而平,下接鼓身,连接部分略外凸,形成球状弧度为胸。腰部略细,内收如束腰。往下鼓身又扩大,呈喇叭口部分为足。鼓身两侧各有2个半环形的耳。鼓面主体纹饰为太阳纹,太阳纹周围有许多层称“弦”的同心线条,弦数多少不等,弦与弦之间由宽窄不等的图案组成,称为晕圈。鼓身四周的表面,也有多数平行的晕圈,晕圈中铸出的纹饰图案绚丽多彩,有虫鱼、鸟兽、花卉、舟船和人物等,工致纤巧,别具风采。造型与纹饰的统一见图2,可以称得上是天工之作。作为乐器、神器、重器的铜鼓,它所隐喻的内涵和价值是神圣、不可估量的;它的造型美、纹饰美是独一无二的。对这种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人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这里主要研究铜鼓造型元素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3铜鼓造型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3.1直接模仿直接模仿也就是仿真铜鼓的制作,大多数体现在铜鼓小礼品的制作上。西南地区是中国铜鼓的发源地,集中了中国大多数的铜鼓。如云南、广西等地,铜鼓种类齐全,数量众多,铸造精美。因为铜鼓也是重器,所以很多人认为收藏一面铜鼓,会给人带来力量、吉祥和幸福。云南、广西等地也是全国的旅游胜地,所以在这些地区制作仿真小铜鼓,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既能带动当地的旅游产业,又能发扬本地的优秀文化传统。直接模仿还体现在大型的铜鼓景观雕塑设计上,能直观的体现本地的城市形象和精神面貌。在制作仿真铜鼓时,可以把表面材质通过特殊工艺处理成仿青铜质感,体现铜鼓的真实性和历史悠久及沧桑之感。也可以采用不同材料改变其质感,比如采用银铜、水晶、实木、青花瓷等材料进行制作,来提高产品的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银铜铸金材质的小铜鼓见图3,青花瓷质感的小铜鼓见图4。比起青铜器铜鼓,少了些许的沧桑,而增添了些许的秀美,更具装饰性和收藏价值,为小铜鼓礼品制作又开辟了一块新的天地。

3.2间接模仿间接模仿是指不同类产品之间造型设计上的相互模仿,把铜鼓的造型运用到其他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上,来增加铜鼓类工业产品的流通量,提高经济价值,扩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加大城市形象的宣传和提升知名度。比如生活用品、家具、玩具、照明产品、饰品甚至服装的设计,都可以采用铜鼓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广西铜鼓魂茶具见图5,就是采用铜鼓造型元素进行的设计,铜鼓形茶叶罐、茶壶、茶杯、茶盘,造型美观,形制独特,把茶道和铜鼓2种广西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广特的个性和特征,有着浓厚的广西文化气息。除了运用到其他产品的造型设计上之外,还可以把铜鼓的造型运用到产品的包装造型设计中。产品的包装造型设计首先要考虑包装造型应具有鲜明的个性,以便快速传递给人们所需要的信息,并使人们迅速建立起对产品的深刻印象,以获得对产品的认同[5]。把铜鼓造型运用到广西特产的包装造型设计上,无疑是传递广西地域特征的最好选择,同时铜鼓造型的包装效果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产生购买欲。酒类铜鼓造型包装见图6,用铜鼓的造型元素作包装造型设计,铜鼓造型的使用价值得到延伸,同时又别具一格,具有浓厚的广西本土特色。这种直接模仿和间接模仿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铜鼓原有的表现形态,能够直观体现铜鼓所隐喻的价值和意义。这2种方法很多都是运用于礼品的设计制作上,由于铜鼓是权力和财富的向征,因此成为西南地区游客选购礼品的首选之一,有利于提高西南地区的知名度和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模仿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产品设计应充分利用模仿的方法,以创造出更多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产品,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促进现代产品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6]。

3.3替代设计替代设计就是在产品开发设计中,用某一事物替代另一事物的设计[7]。首先可以采取材料替代的方法对鼓铜乐器产品进行设计。铜鼓是音乐器材,这种优秀的音乐功能可以再加以运用和改良。改变铜鼓的材质来制作鼓,看看有什么音质效果,以此产生更多更优秀的乐器。另一种替代设计就是同类产品之间采用造型互相替代的方法进行设计,也就是把铜鼓造型运用到其他的时尚音乐产品中。比如耳机、MP5等的造型设计上,让传统文化在年青人一代中进行传播和交流。铜鼓首先是作为乐器的,替代设计是对铜鼓作为乐器的发扬光大,对铜鼓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和开发空间,是需要音乐家及商家和设计师共同关注和努力的。

3.4平面装饰法平面装饰法就是指把铜鼓的造型先平面符号化,再运用在其他产品的表面上作为装饰。这种设计的方法首先是要把铜鼓元素进行平面符号化,这个元素可以是鼓面、鼓身、整个铜鼓造型,也可以采取一个局部和铜鼓其中的纹饰作为元素。把所需的元素概括成点、线、面,根据点、线、面以及色彩的视觉心理,运用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条理与重复、比例与权衡等形式美的原则,结合材料、工艺、技术及功能等方面进行总体意匠,形成图案[8],再运用到其他工业产品的表面上,起到装饰的效果。铜鼓戒指见图7,铜鼓欢袖扣见图8,就是用铜鼓的鼓面作为元素形成图案装饰在戒指和扣子的表面上,把铜鼓的纹饰美运用于首饰设计上,显得既别致又独特。当然,铜鼓平面装饰法还可以运用到许多领域,比如海报招贴、服装图案、产品表面装饰、包装标贴设计等。平面装饰法是对铜鼓造型和纹饰的一种运用和传承,特别是对纹饰的运用,对研究铜鼓纹饰所隐喻的意义以及构成原理有很重要的意义。如今,已经有很多关于铜鼓造型的工业产品问世,但仍然有很多领域有待开发。这需要设计师有敏锐的思维和目光,才能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普及得以实现。

4结语

工业产品范文第7篇

一、注重从功能设计到情感设计的转变

信息化时代带来巨大的物质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人的孤独感、造型的失落感、心理压力的增大、自然资源的枯竭、交通状况的恶化、环境的破坏等这些问题,这些从反面证明了提倡产品设计时注重高科技与高情感融合的意义。美籍华人、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曾经说过:“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系的。”[1]因此,科学和艺术的密切联系决定了设计符号对传达高情感的追求。如今,数字化为人们今天的生活带来了新的生存意义,高情感则是对这种生存意义的物化诠释。[2]高情感的设计符号负担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功能,充满想象力的造型、柔和亮丽的色彩、舒适自然而充满触感的材质,这一切都是为了满足信息社会里人们的消费需求,体现出一种人、机、环境的和谐共存。于是,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设计师总是希望通过明晰的情感主线、消费理念主线等聚合设计和技术的各方力量而取得成功。正如Jeppesen所言:就好像买一部车,你不只是买一部车,你还同时买一个梦想。[3]在高技术与高情感的融合中,要看消费者是否从设计的产品中找到了他所理解的情感语言,是否达到了情感诉求的目的。产品设计中情感和人情味的体现,就是遵循人的情感活动规律,把握消费者的情感内容和表现方式用符合人情味的产品设计,去求取消费者在心理上的共鸣,产生喜欢和愉悦的态度。[4]其设计形式不仅仅表现为拟人、仿生的造型,五彩缤纷的色彩,同时还体现着一种特有的功能实现,它将满足信息社会的特征和消费观念,真正满足信息社会的情感需要,最终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是人、机、环境完美和谐的结合。

二、注重从技术设计到理念设计的转变

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的竞争愈发激烈,产品设计不能只讲求科技化、大众化、标准化、批量化,还要从人们需求出发,结合生活方式、消费理念和潜在需求趋势的研究,体现出设计的巧妙之处。对于工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提升到生活理念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生活形态研究的基础上,生活形态的研究要用社会学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人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日常生活流水式的研究,还是有主题有目标的研究,它不能只停留在提出生活提案上,必须要有延伸,要物化。现在产品设计的关注走势逐渐从满足功能的静态的物质性转变到满足人们的心理的动态的精神性。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人们的追求不再是对技术转化为物质的简单占有,而是各种合理合情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研究,特别是在工业时代对人们物质欲望无休止的挖掘造成了人类物质资源的短缺和精神世界的匮乏的今天。由于对于生活方式的关注,现代电子产品的设计,不仅关注产品本身,也开始关注产品使用的场合和环境。如图1由韩国设计师SeokwonHong设计的手机是一个移动的电视,而且屏幕不见得一定小,将多个手机拼接在一起,屏幕要多大有多大,宽屏幕的比例也随你拼,极其适合赛事转播,有专门的方式显示比分,专门的遥控。这种设计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和设计理念的转变。工业产品设计中所关注的理念设计,其实并不单单指生活水平的高下,而是指与时俱进的生活理念和生活品格。这些生活理念和品格在现代社会当中具体分别五花八门,数不胜数,时尚、潇洒、节能、环保等与人相关的各种理念意识的体现。工业产品的设计不仅是技术的体现,还是对于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完善设计。设计者则为了这种方式和生活理念的变化,不断改进设计产品的趋势和特点,而对产品的应用理念进行创新和发明。

三、注重从单体设计到系统设计的转变

人们对工业产品的关注,不仅仅是对单个产品或者单个零件的设计,逐渐发展到了对一个系统或系列的设计关注。我们已处在一个体现身体感官特点的设计时代,设计出发点已经不再是设计的对象本身,而是在于使用者的感官作用和感受的范围。随着现代产品质感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设计师开始注重产品的系统化设计,在考虑新科技的同时,并不放弃家庭生活是个整体的概念,设计师将多媒体技术与家居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5]如图2这是飞利浦公司设计的系列家居电器,在厨房的环境中,根据不同功能的需求设计了一系列与厨房相关的设备,分别为充电支架、无线电话、演示屏幕、对话窗口、无线扬声器,系统产品设计风格一致,采用相同的材料和装饰,体现温馨和浪漫质感,完全把产品单体的分离与家庭的和谐编制在一起。工业产品的系统设计也体现在产品本身的材料、色彩、造型等的系统设计搭配和组合上。从设计的角度看,材料、色彩、造型之间的搭配主要考虑功能和审美两个方面:首先,出于功能上的考虑,经常会在造型和材料的搭配上进行设计。许多与操作相关的防烫、防滑或有提示意的功能,其部位与产品的主体采用不一样的材质和特殊的形态,如螺丝刀的手部位采用橡胶的材质,不仅有舒适柔软的手感,更让消费者感受到人性化和亲切感。其次从审美方面,产品系统品质的体现,肩负着产品本身的审美功能。通过产品表面不同材料或同一材料不同表面处理的对比搭配,形成鲜明活泼,生动醒目的呼应效果。通过相同或相近的材料调和搭配,形成和谐调和的感觉,如采用木材和棉麻织物相搭配的产品较为协调,具有亲合力;而金属和玻璃的搭配则体现技术和时尚的美感。

四、注重从整体设计到细节设计的转变

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细节的竞争才是最终和最高的竞争层面。如今,产品的同质化意味着同类产品在设计形态、功能、品质上趋于一致,在品牌繁多的同类产品中消费者往往会选择那些工艺更加细腻,细节设计更加优美的产品。从整体设计到细节设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计的外在表现,体现为一种对产品本身的直观理解,是显性的;另一方面是由设计衍生出来的隐性内容,涉及到设计心理,人机关系,人文因素等方面的问题。通常认为产品的整体品质是由大面积的表面工艺决定的,那是我们设计的重点,细部特征对质感的影响相对来说显得“弱”一些。但是如果没有这些细部特征起到整合作用,那么产品的整体品质也就无法得到保证。通过对产品细节设计,使产品的局部形态具有指示性、识别性、操作性、亲和性等,赋予产品更多,更精致的外在魅力也完善产品的实际功能。工业产品的细节品质设计要注意人的心理需求,它不仅表达产品的视觉识别性,而且表达对产品物态的心理、精神方面的潜在内容,因此设计师必须研究产品细节在表达中与消费者的认知感悟能否达成一致。小小贴心的设计考虑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而细节设计正是满足人们深层次心理对质感需求的有效手段。在操作界面上,需要注意简化和提炼识别信号,帮助人们提升操作的识别能力和操作安全的同时,增强触摸和操作的舒适质感。如图3OXO的倾斜的量杯,这样家庭主妇在倒水的过程中也能掌握适当的量。产品设计对于产品细部的雕琢更多的体现在产品细部优良的工艺和人机关系的处理上,表达自强不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产品性格。

工业产品范文第8篇

关键词工业产品设计意识品牌化发展

中国很多城市把工业立市作为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当前,中国的工业产品制造业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珠三角、长三角乃至世界很多区域都在争相发展制造业,已形成空前的竞争态势。如何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并能引领产业发展,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重要事实。因此,重视制造业的整体设计水平和提高工业产品的设计意识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2004年,英国首相布莱尔再次提出要通过创意产业调整英国的经济结构,振兴英国的经济,增强市场竞争力。设计就是创意产业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实早在1982年,前首相撤切尔夫人在分析英国经济状况和发展战略时就指出,英国经济的振兴必须依靠设计。首相府直接举办了由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工业设计人员参加的“产品设计和市场成功”研讨班。撤切尔夫人曾多次邀请全国企业界和工业设计界的代表人物座谈,探讨英国经济复兴和工业设计现代化的战略。她这样断言:“设计是英国工业前途的根本。如果忘记优秀设计的重要性,英国工业将永远不具备竞争力,永远占领不了市场。然而,只有在最高管理部门具有了这种信念之后,设计才能起到它的作用。英国政府必须全力支持工业设计。”撤切尔夫人甚至强调:“工业设计对于英国来说,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首相的工作更为重要。”英国的经济战略是相当明确的,它的设计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中期迅猛发展,为英国工业注入了活力。英国设计以其高度的逻辑性,对消费者愿望的理解和销售系统之间的结合为其赢得了市场。20世纪80年代英国设计界涌现了许多百万富翁,如康兰(TerranceConran)、彼得斯(MichaelPeters)、费其(RodneyFitch)以及“五角星”集团(Pentagram)等。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百废待兴,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引入现代工业设计,将设计作为日本的基本国策和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了日本经济20世纪70年代的腾飞,使日本一跃而成为与美国和欧共体比肩的经济大国。国际经济界的分析认为:“日本经济=设计力”。

设计作为经济的载体,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已成为一个国家、机构或企业发展自身的有力手段。20世纪80年代,设计已为许多国家政府所关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为适应世界经济新的动力带来的国际竞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纷纷增大了对设计的投入,将设计放在国民经济战略的显要位置。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经济起飞,正是依靠对设计的巨大投入以及对日本经验的借鉴。20世纪80年代这些地区和国家都成立了现代工业设计指导委员会或研究中心,全面推行和实施现代工业设计,并且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向高科技开发型。香港地区20世纪70年代设立香港综合性工艺学院,投下巨资培养专门的设计人才,并成立香港设计革新公司,为企业界改进设计。台湾当局大力从日本引入现代工业设计,台湾当时的“行政院院长”曾亲自听取日本工业设计专家的演讲。当局还投入1.2亿美元作为资助和奖励专款,鼓励现代工业设计上取得重大业绩的设计师与企业。新加坡政府开办了设计培训中心和设计展览中心,大力资助设计的推广开发。韩国设计的发展也极迅速,为韩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竞争地位。国际经济专家总结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时,将设计归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20世纪90年代产生了许多设计巨头。由设计顾问公司发展成大型的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00年已有400多家;公司从业人员不仅包括产品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室内设计师等,还包括市场分析家、产品经理以及公共关系专家。设计在经济运行中起着深刻的整合作用。

21世纪的市场竞争明显取决于设计竞争,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纷纷都把设计作为跨世纪的经济发展战略。世界上著名的企业集团都提出“设计治厂”的口号,将设计视为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形象的根本战略和有效途径。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又极大地方便了设计比重的提高。

一个公司只有设计取得领先才能够赢得市场能力。市场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握设计与消费结合。企业只有在了解消费者和市场动向的前提下,才能正确制定设计目标,广告政策、销售政策,决定市场需求。正如撤切尔夫人所说:“优秀的设计是企业成功的标志……它就是保障,它就是价值。”日本企业更直接地提出“设计治厂”的新企业发展战略。日本政府也制定了“设计立国”的新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创造市场,引导消费”,“更新及销售生活模式”等发展目标。欧美的跨国公司也从设计入手调整其产品结构、营销方式以及组织机构。据美国2001年的统计,如果在工业设计投入1美元,则其产出就会增加2000美元,可见设计的经济回报率之高。又根据日本的索尼公司统计,他们每年工业设计创造的产值占全公司总产值的53%,而技术改造所新增加的产值只占总产值的13%。美国苹果电脑公司的产品售出价历来高出同类产品市场价格的26%,却保持了极大的市场份额及客户的忠诚,其原因在于公司向用户提供了以设计更新和开发为中心的高文化服务。苹果电脑公司不仅通过苹果电脑产品使用方式的设计更新和开发带动了使用性能的设计更新,而且以此带动了整个公司的生产、销售和服务。由于公司在设计服务上的加大投入,苹果电脑获得了不断超越同行竞争者的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由于设计直接促进了当前及计划中各种计算机的销售,反而减少了不断更新和开发计算机设备和技术的研究经费。就这样,苹果电脑通过高品位的设计服务开发带动高科技的潜在市场开发,创造出可观的和超额的综合经济效益。

设计是物的创造。消费者直接消费的是物质化了的设计,实际上就是设计人员的劳动成果,而且不仅仅是某一个人员的劳动成果。仅以日用品为例,它们除了经过产品设计和工业生产,还要经过传达设计而后到达购买者。也就是说,消费者除了消费产品以外,同时还消费了它的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广告设计等等。而这些设计的成本最后都会包括在商品的价格之中。每一个消费者都同时消费着多种形式的设计。全中国有13亿消费者,全世界有50亿消费者,他们的衣、食、住、行、工作、娱乐,无不与设计息息相关。这么多的消费者每天消费的物质资料,都是由以难以数计的设计提供的。设计形成了包围我们的物质和文化环境。

因此,必须认识设计,从政府官员到生产系统的所有人员,为了企业的强盛都应该进行正确认识的教育,形成企业共识。在充分肯定设计是重要的生产力的基础上,调整好设计与生产的关系,发挥设计在生产中的先锋作用。以松下幸之助为代表的日本的企业家在20世纪50年代就指出:“今后是设计的年代。”松下幸之助的认识对日本经济的兴旺发达是有重大贡献的。

20世纪,广东的产品如家用电器、电子产品、服装、食品等之所以占领中国内地市场很大一部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东企业的设计意识优于内地。广东最先引入国外先进设计并进行设计开发,不少企业将设计作为竞争性的战略手段。因此,虽然广东的工业基础本来比较薄弱,但广东的经济赢得了后来居上的位置。在很多工业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如何赢得新一轮市场竞争,只有再一次通过设计文化的提升,才能带来工业产品品质的提升,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

工业产品范文第9篇

一、以用户的角度来评价工业设计

设计是对人的生物性的延伸。用户是设计的最终体验者,所以用户即是设计的最主要目标,用户的评价即是设计评价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当一个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期望时用户才会认为值得去购买产品,而用户对于产品的期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好用的,美观的,有意味的。

(一)用户需要的产品应是好用的好用的产品首先是功能上满足用户的需求。“功能是人类的需求客观化”,设计是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产品都具有最基本的实用功能,如衣服可以御寒遮体,汽车可以代步,纸笔可以书写,就是产品支持什么样的活动,它能做什么。设计要体现设计者预期的功能,而这预期功能正是要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要,基本的功能是产品存在的根本。好用的产品还应是按照用户的生理学及心理学特点来设计的,能有效的使人与机器及环境进行有效沟通,还应考虑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使用的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典型的例子是手,手作为人机工学的重点研究对象,设计师早就开始了对手的研究。手是人体中与机器接触最广泛的也是最多的,因此,对手的大小、宽度、手指比例、握力、拉力等都有精准的数据。以鼠标为例,要完全符合人机工学才能好用。如鼠标大小与使用者手的比例要合适;要适当考虑性别及身体素质的差异;鼠标上弧度的要与手握的弧度相对应;姿势不能引起的过度疲劳,避免静肌负荷,保持手腕出于顺直状态,避免掌部组织受力,避免手指重复动作。让使用者感到方便、舒适、安全,减少疲劳,提高效率和准确性,从而优化人的使用行为。好用的设计还应考虑适用性。要考虑产品与人、环境、时间、地点的关系,不同的因素所需要的产品也是不同的。优良的设计不单单局限于形式,形式只是表面,而应对人的需求要有更深层的思考。针对不同产品功能与形式的要求也是不同,如电子产品就会更加注重功能,而家具就更注重形式。

(二)用户需要的产品应是美的美是唤起和激发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状态,它是人类设计、创造本质的最深刻反映。“美”的设计能使产品有效地使用,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视觉印象,提升产品的审美体验。20世纪美国著名的艺术设计师罗维的著作《丑货滞销》中就说明了产品审美的重要性。用户选择产品时除了所需功能外的,一个产品的造型、色彩、舒适的手感、优美的旋律都可以满足用户的审美需要。产品的审美不是设计者个人审美,而是大众普遍流行的审美。产品的审美往往是通过新颖性和简洁性来体现的,而不是依靠过多的装饰才成美的东西。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提高,设计师只有根据设计美学的评价准则,提倡人性化的情感体验设计,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设计。产品的美还需要通过使用环境及使用人群的检验。一个产品美与不美,不仅看线条是否流畅,做工是否精良,还要看使用人群及使用环境是否合适。

(三)用户需要的产品应是有意味的优秀的设计首先有视觉上的美感。其次是操作可靠、简便、经济。再者优秀的产品设计可以给人不同意味,即不同象征含义和情感体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购买产品时不仅是为了获得产品的使用价值,而有时是为了追求一种情感上的满足或自我形象的体现。消费者的需求,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更多的物质产品本身,而是越来越追求商品的象征意义和个性特点。人们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会得到种种信息,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年龄层次、文化背景、审美情趣、心理需求、时代观念的用户对产品的体验也是不同的。使用不同产品的用户也同时反映出个人的社会地位、身份、职业、阶层、兴趣爱好等,这便是产品具有的象征功能。唐纳德•A•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中提出产品设计有三种水平:本能水平的设计、行为水平的设计和反思水平的设计。如水龙头在使用过程中,本能水平的设计是用户会觉得这个水龙头的质感、造型适合自己。行为水平的设计要了解收集到用户使用水龙头时的各种需求,如水温,有需求用凉水、热水两种状况等等。反思水平的设计是如果水龙头放的热水会烫伤用户,那么针对产品设计一个温度计,这样就不会造成烫伤。反思水平的设计常常是用户对于一个产品的总体印象。在你想起一个产品时,你会想到它的功能好处及使用它的经历,不仅仅是功能或外观,而是对产品做出整体的评价。好用的、美的、有意味的设计产品三者之间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事实证明,美的物品能给人带来愉悦的体验,美的物品更好用,有意味的产品也必定符合形式美法则,但审美价值必须是在实用价值基础上产生的。三者共同构成了设计对象的综合价值,满足人们从物质到精神的双重需要。

二、以经济的角度来评价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价值。上世纪在功能主义之后,20世纪中期在美国出现了“设计追随销售”的商业主义设计。试图以新奇、不断花样翻新的样式来刺激消费者来购买,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有时不惜牺牲功能为代价。20世纪50年代日本开始引进工业设计,依托于设计精良及先进的技术,其设计生产的家电、影视设备、汽车等消费品纷纷占领国际市场,直接带来了日本经济的蓬勃发展,这与重视工业设计有着直接的联系。2005年12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国际领先设计与中国新兴市场设计论坛上,与会者积极探讨了企业设计外包的本质变化,把设计理念引入商业界,积极推广企业将商业策略和设计方法融为一体,从而对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产品的创新与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国内近几年也在提倡在“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有很多企业把工业设计定位为企业的核心战略之一,如海尔、联想等,他们也因此获益丰厚。人们购买产品是想得到一定的效用,商品的价格在一定的限度内取决于消费者对它效用的评价和需求程度,如果效用和需求程度大于心理预期价格,商品便会被购买。现代的企业衡量产品设计是否成功,往往是看产品的销量,看消费者是否愿意花钱来购买产品。企业要想取得盈利,必须先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生产消费真正需求的产品。如何判断一个设计产品能否被消费者购买,在设计之初市场调查与分析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即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产品设计的方案也只是有部分能给企业带来利益。消费者并不是单一的顾客,往往属于一定的群体。不同的群体观念会有不同,一种产品的特性满足了这一消费群体,却不适应另一个群体。对市场研究主要是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研究消费者的个性与产品特性之间的关系,找到一个能解释消费者基本行为原因的方法。产品的销售除了良好功能与优异的外观外,还与产品的包装、价格、宣传等相关。总之,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是检验产品设计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

三、以社会的角度来评价工业设计

(一)从社会伦理价值来评价工业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有着很巨大的影响和引导作用,对于工业设计的评价,还包括在满足用户的需求之外对用户是否真正有益,以及该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或使用后对人们生活状态、生活方式的引导是否有积极健康的作用等。以马桶设计为例,坐便器和抽水马桶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如厕习惯,从蹲式到坐式,表面上是姿势的改变,但彻底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对用户来说,这些因素考虑的相对要较少;但对于设计者来说,体现了一个设计师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对于产品来说,是它的社会价值、伦理价值的体现。可以说设计推进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进步。

(二)从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来评价工业设计1992年6月举行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确定了环境责任原则,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逐渐形成。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对当前的生态环境有着重大的责任,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使用、废弃和再利用构成一个产品系统,整个系统都与生态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每个环节与步骤中要减少污染,降低消耗,合理再生,避免浪费,这样才会使设计的社会意义得到增值,并朝促进社会整体进步的方向发展。产品设计的对象是人,人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设计是维持整个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有机环节,设计符合生态系统的准则,才是设计的根本目的和存在价值。设计是文化,不仅仅设计成有形产品,更能创造无形的生活理念。未来的设计师们有责任和义务引导人们和社会形成良好的消费风尚,推动新的健康生活方式,宣扬绿色环保理念,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工业产品范文第10篇

一、设计管理的定义及作用

“设计管理”即界定设计问题与目标,寻找合适的设计师,整合、协调或沟通设计所需的资源,运用计划、组织、监督及控制等管理手段,寻求最合适的解决方法,并通过设计战略、策略与设计活动的管理,在既定的预算内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实现预定目的。合理的设计管理,具体分析产品开发的初期、中期、后期等各个时间段,制订最初的设计目标,分配相应的工作重点。合理的设计管理能充分调动企业中各种专业、各个部门的人,使其明确自身任务与责任,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协调起来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合理的设计管理能从战略高度出发,制订公司的整体以及长远的发展计划与目标,为产品设计指出创新的方向及目标。这样,我们可以用通俗的话来解释设计管理的定义:运用一般的管理理论,以科学技术以及艺术手段去管理一群具有设计背景的专业人士,善用合适的人、事、时、地、物等要素,以一定的资源发挥最高的设计能力,完成企业交付的任务。

二、设计管理与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几十年来吸收了现代科学、经济、艺术的成果,已涉及美学、人体工程学、市场学、材料学等广泛的领域,体现了工业产品的技术功能设计和美学设计的结合统一,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的结合统一。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工业设计在这个转化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先进技术通过工业设计才能转化为商品,而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又需要有科学技术作强有力的保障,所以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一般在设计初期,由设计人员提出一种尝试性模型。经系统评定与优化以确定所提出的设计与给定环境的适应性,该过程可以反复进行,直至设计处于可更深入进行的地步。可见,工业设计主要是研究以人为本的产品与界面设计,在设计程序、设计的方法、设计考虑的方面都需要进行设计管理。引进设计管理理念,成为工业设计当务之急。产品设计与市场营销都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都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设计师是产品赢得顾客的关键。营销组合中的市场细分、产品定位、延长商品生命周期、商品促销策略、扩大商品市场、提高利润率等都离不开工业设计。

三、设计管理中的产品设计

工业设计以产品设计为核心,产品设计一般分为两种:一是新产品的开发;二是产品的改进性设计。产品设计不仅仅是设计师的事情,特别是在新产品开发时,方方面面都融入了设计管理的理念。在公司经营活动中,设计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在公司或企业的整个经营战略中,它只是这个战略中的一部分,因此它必须像其他经营活动一样进行有效的管理。新产品的企划阶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成功,但是因为管理者的关注程度与资源的配置量成正比,所以往往会更加注重新产品开发的后期阶段,而忽视了前期阶段。开发新品种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人们生活情趣等的需要,尤其是要以人们潜在的需要而尚未形成商品为出发点,提出产品工业设计的新构思,合理处理新产品的功能、材质、结构、工艺、表面处理、包装、广告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问题,同时也应该认识到现代的市场观念已经进入个性化的时代,消费群的设定显得尤为重要。

四、设计管理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设计管理系统的导入最重要的是公司产品数据库的建立。举一个例子,当需要设计一个新手机时,管理者就会立即在计算机上排出生产设计流程的时间与参与人员,有效节省时间,并且减少研发错误,降低生产风险。对于管理者,在设计管理平台建构起来之后,公司所有的设计过程都变得透明,可以被量化、被管理,专案进度亦可以十足有效地掌控,而设计的知识库亦随着专案的累积而愈加的丰富。对于设计师,如在手机设计中则可以第一时间透过数据库调出公司过去设计过的所有手机外形和所有的技术数据。这些技术数据可以帮助一个没设计过手机的设计师在初次设计时就得知有哪些规则一定要遵守和避免,出错的机会越少,效率自然会提高。一个绝妙创意如何产生?一种符合市场思维的产品概念如何形成?一张设计草图如何演变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商品?从手机、汽车到家电,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工业设计师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掀起一波又一波造型与机能的宁静革命。要使这一切合理并顺利地发生,设计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上一篇:理论基础范文 下一篇:企业所得税政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