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管理范文

时间:2023-05-08 18:11:13

工序管理

工序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成本管理 项目 控制 工序

控制工程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施工企业经营最终的追求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证。成本控制工作贯穿于从投标开始到竣工结算全过程以及在企业不同层次上。从全过程成本控制来看,成本控制的关键源头是投标阶段,而在施工准备工作阶段、施工阶段,一直到竣工结算阶段等过程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是施工企业节流阶段,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效益的好坏。近年来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由于市场机制不够完善,招投标体制不完善,致使投标单位为了获取工程项目,投标报价价格偏低,甚至有的低于成本价,这样一来造成中标价偏低,致使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严重危及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结果施工企业源头没有控制好成本,所以就必须从节流阶段深挖潜力,不断完善项目各工序成本控制的方法,健全成本管理责任制,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工序成本管理的内涵

成本制度就是通过对成本中心各项成本指标及其成本影响因素的的细化分析,测算并制定相应的成本标准,运用成本标准与实际成本对比并进行差异比较分析,揭示形成差异的原因,并努力寻找调整差异的方法,着力于成本改善,确保实际成本都控制在目标计划成本内,并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和消耗。实施对成本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通过对成本中心成本绩效的衡量,并运用成本标准服务于经营决策的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制度为成本中心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基础,使成本中心可以实施全过程控制。工序标准成本控制为适应精细管理、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实行企业层、项目经理层、作业层等基本管理层次进行分级管理,企业层是利润中心,项目经理层是成本中心,作业层是在项目经理的管理下具体实施成本控制的操作者,各层次责、权、利分明。对项目经理层的目标责任成本和作业层工序成本的确定改变以往以分项工程或单位工程为对象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推行以工序为控制点,进一步细化成本构成,确定工序成本,然后进行成本核算。施工企业工序成本的测定,主要由预算人员或造价人员牵头,结合财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施工员和统计人员,对照国家、地方和行业定额、标准,以工序为对象,按照施工企业的实际消耗量水平测算,达到先进水平的按实际水平确定工序标准成本,低于平均水平按平均水平确定工序成本。按这种方法制定出先进合理的目标成本指标,通过事前的目标成本事前预测控制、事中目标成本计划控制和事后的实际成本核算控制,把施工过程中形成项目成本的各种消耗控制在事先预测的成本指标之内,从而确保降低项目成本,实现企业目标利润。

工序成本提供了成本中心绩效衡量的手段,通过差异分析找到成本变动的直接原因和改善差异的有效方法,起到了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实际上,工序成本控制是作业班组负责各类消耗量的控制,项目经理层和企业层负责各种价格和费用标准的控制。

工程项目工序成本控制的途径

降低工程项目成本的途径,应该通过既开源又节流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开源阶段,而在施工准备工作阶段、施工阶段,一直到竣工结算阶段等过程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是施工企业节流阶段,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效益的好坏。必须健全成本管理责任制,实行企业层、项目经理层、作业层等管理层次进行分级管理,企业层是利润中心,项目经理层是成本中心,作业层是在项目经理的管理下具体实施成本控制的操作者,各层次责、权、利分明。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途径如下:

(一)投标阶段工程成本控制

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获取工程项目的开源阶段,在该阶段成本控制工作是编制竞争力强的投标报价。根据施工图纸分解工程项目,一直分解到工序,结合施工现场的踏勘情况,按照工序成本确定方法预测投标成本,该成本是施工企业的成本期望值。然后根据竞争对手的技术、管理水平及其投标技巧等情况考虑适当的利润,确定投标报价。这样的报价反映了施工企业的先进水平,成本期望值较底,利润空间较大,竞争力优势明显,一旦中标,利润较高,极大的提高经济效益,所以投标阶段开好源是非常关键的。

(二)施工准备阶段工程成本控制

工程中标后,在施工准备阶段必须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和目标责任成本分解工作,然后按照工序成本制定方法制定好事中的目标成本计划,用先进目标计划成本进行事中控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1.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的主要依据,项目施工中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对技术方案作必须的技术论证。并结合现场实际,根据规范、合同、工期等,对当期施工项目的施工进度,施工方法、质量、安全等各方面作出最优的施工安排,合理配置资源,制定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的目标与措施;确定合理的施工程序和施工顺序。从而使施工过程具有科学性,以保证工程施工能够最经济地顺利进行,节约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2.合理确定项目目标责任成本。工程中标后开工之前,施工企业(或其分公司)应确定项目经理部的目标责任成本;项目经理部应根据目标责任成本编制工序成本确定作业层的考核指标。项目目标责任成本是对项目实施总量控制的依据,由项目管理经费和工程直接成本两部分组成。公司成本管理部门在事前的预测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市场调查,认真分析工程特点,掌握现场施工单位情况,结合项目经理部的管理水平确定其目标责任成本。目标责任成本不能突破投标报价中成本期望值,在此基础上做好事中的目标成本计划。

(三)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成本控制

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是事中目标成本控制,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 就是要从影响成本的因素着手,制定相应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将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目标计划成本内。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技术措施。为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技术措施来控制成本。技术措施主要是确定施工方案,制定施工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规模、性质、难易复杂程度、现场情况、设备供应情况和人员供应情况,制定几个施工方案,然后进行多方案选优,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调整应用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及时修正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尽可能地降低材料消耗和人工、机械消耗。

2.经济措施。经济措施推行工序成本经济承包责任制。按工序成本进行分解目标计划成本,落实到项目经理部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班组,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好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的审批和支出,动态地对工程项目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差异分析,找出成本变动的原因和改善差异的有效方法,严格控制实际成本不得突破工序成本。严格控制间接费和管理费用的支出,把施工实际成本控制在目标计划成本之内。及时做好签证和索赔工作并进行成本分析,同时调整目标计划成本。确保低成本、高效益目标的实现。

(四)结算阶段的工程成本控制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进入工程结算阶段,在结算时,工程造价人员根据施工图纸、中标价格、签证费用、索赔费用进行全面的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直接成本并与调整的目标计划成本对比,对项目经理部进行考核,项目经理部对班组进行考核,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奖罚 。

成本控制的好坏事关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控制涉及投标至施工全过程,涉及企业层、项目经理层、作业班组等各层次、各部门、各环节,所以成本控制是一项非常复杂和非常关键的工作。工程项目的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经营目的,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通过以工序标准成本为绩效考核标准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前馈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可以严格控制不突破企业先进技术、管理水平下的工程成本,实现了施工企业的最低成本,从而确保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蒋传辉.建设工程造价管理[M].江西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

2.刘建兵等.浅谈施工企业项目管理[J].建筑经济,2003

工序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序穿插 管理

一、工序穿插与施工管理的有效配合措施

精装修承包商对各专业分包单位在穿插作业时,为防止工序颠倒,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特对交叉施工作业的管理作如下规定:

1)精装修分承包商设协调工程师对专业分包之间的交叉施工作业进行管理;交叉施工作业时,实行施工许可证制度。各专业分包在进行施工时,必须向总承包商专业施工员申请施工许可证,专业施工员签字后报请协调工程师审批方可施工;

2)各施工单位应根据已确认修改、调整后的图纸、洽商、方案,提前弹出本专业在结构上占用部位走向线,如发现重复占位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通知总承包商单位后协商解决。

3)各施工单位在交叉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其它专业已施工成品、如发现或经确认是该单位损坏成品,则该施工单位负责赔偿。

4)各施工单位应根据图纸洽商、综合审定方案,提前作好该部位施工准备工作。提前一周以书面方式向总承包商单位或有关专业呈报配合施工需解决、处理的问题。施工方案应预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应提前两天到现场实际考核施工条件是否满足施工方案要求,施工条件与方案不符,应通知相关单位。

5)在施工过程中各施工部位不准自行处理其它专业特别是暗埋在结构内专业的成品及现场各种安全防护设施。

6)各施工单位进场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应挂牌上岗。

7)各分包单位对本单位所属分包的特殊专业必须在总承包商规定的时间内自行组织有关部门办理验收。如未能在规定期限内达到验收标准或没能达到总承包商单位要求的验收等级,该单位应担负因此而发生的一切费用。

8)优先安排已具备施工条件的工序,特别是无交叉配合要求可单独进行施工的工序,前面的工序已施工完毕并已验收或未曾验收但不影响后续工程施工的工序。

9)为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使各专业都能紧张而有秩序的施工。在装修阶段,按楼层移交装饰单位,由装饰单位对自己装饰的层区进行全面管理。区域移交由总承包商主持,相关单位参加。移交前各单位除必须穿插施工的分项外,原则上按设计图纸全部施工完毕,各种设施,配件齐全到位,成品完好。对安装工程存在的问题,暂不能修复和暂不能施工分别列出清单,双方签字认可,以分清责任。

10)各专业分包的施工区域移交后仍有部分安装队伍进入装饰楼层施工的,进入前须持总承包商签发的"室内施工许可证"按所需施工的部位对安装单位移交。移交前应确定施工时间,避免多单位、多工种在同一层、同一部位施工。安装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执行装饰专业的有关规定,对质量、安全、成品、文明施工、消防卫生等负责,施工完毕后履行交验手续。

11)精装修分承包商在施工楼层的出入口设专人值勤,非本专业人员不得入内,未经容许不得携带施工材料、工具出场。值勤人员有权检查、登记、询问携带的物品、工具、材料等的来源去向,如有疑问应记录好胸卡编号或单位、姓名,以待总承包商处理。

12)分包单位有责任及义务对现场的一切成品、半成品进行保护,分包单位应针对工程进度及现场实际情况制定详实的成品保护措施,并报总承包商审核,总承包商将不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13)精装修分承包商将根据各分包单位施工情况规划各自的成品保护责任区,分包单位在其责任区内全权负责自身及其他分包单位的成品保护,如果因管理疏漏造成成品损坏,而又无第三责任方,分包单位将负主要责任。

二、施工过程中的穿插与协调

各施工队要及时编好月旬施工作业计划,并按期召开生产协调会议,以达到统一思想,统一步骤,并建立旬、日的平衡调度会议制度,做到长计划短安排,发现问题及时调节。项目技术组必须做到“困难留给自己,方便让给别人”,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1)加强施工现场与国内后勤组的信息沟通,确保国内采购的物资能按时发运到现场。

2)人员联系,提出改进意见,供设计人员参考。

3)施工与监理的协调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动征求和虚心听取监理人员的建议和意见,严格遵守有关规范、规程和规定。对不同观点必须充分讨论协商,经达成共识后再进行实施。

4)周转材料的流水

在施工各阶段,各种周转材料(模板、脚手管等)根据施工的先后顺序的合理安排及施工段的划分予以周转使用,以确保周转材料的合理投入,施工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

5)以统一制度管理现场

建立健全现场施工管理制度,建立施工现场统一指挥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各专业单位间的施工顺序。凡进入施工现场的单位,必须遵守管理制度,服从协调小组的统一规划、平衡、指挥、调度。

6)强化现场监督检查

以统一的施工计划、施工顺序指挥各专业施工单位的施工,按计划定期检查执行情况。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予以制止和纠正,使各专业施工单位置于统一的施工控制程序中,保证工程按总进度计划进行。

7)采取经济手段,实行奖惩制度

协调、监督、控制各施工单位的配合状况及进度、质量状况,并与经济手段相配套。经济手段是最现实最有力的手段,经济手段就是严格执行奖惩制度,赏罚严明。

三、提高效率

1、有效的进行工序穿插,不仅可以改善整个施工流程的管理流程,而且还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整个工序的效率,缩短大部分的时间,减少工期。

2、提高产品的精度,通过高质量高效率高模式的施工及后期处理,使得施工的流程有所顺畅,产生精准度较高的施工工程,从而提高生产施工效率。。

3、通过高新的产业技术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取消掉了一些非重要性的多于工艺,减少施工的间歇时间,提高施工工艺水平,进行高效施工。

提效总体原则:

1)延长 单工序作业时间,减少作业人数,提高工人作业熟练 程度,提高施工质量。

2)提前 穿插施工,空间立体交叉作业,缩短总体施工时间, 提高整体效率。

3)作业精度,实测实量过程化,控制空间尺寸误差,为 集中加工及工厂加工创造条件。

四、缩短工期、减少人工

1、采用新技术,降低对工人技能的依赖: 采用铝模、工业化产品(PC构件、轻质墙 板等),降低对木工、泥工等工种技术水平的要求。

2、提前穿插施工,降低对工人人数的依赖: 延长单工序作业时间,减少单工种作业人数,使培训及管理更加有效,有效提高作业质量。

五、穿插施工总体策划

事实上,穿插施工就是在整个的施工后将后面即将要进行的施工工序进行高效的合理安排,实现从主体到到公共再到户内的各种分段分层施工程序,从而达到有效提高施工质量,高效生产和缩短工期的目的。

结语:总而言之,高效的进行施工时每个施工企业的目前期望。如果按部就班的按照规定的流程就会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就需要减少不必要的施工流程和施工工艺,这就需要进行工艺穿插,从而能够从根本上减少人财物力时,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建造出高质量的施工工程。

参考文献:

[1]周凯炀. 谈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J]. 统计与管理. 2014(12)

[2]常新.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重点及因素分析[J]. 商品混凝土. 2013(05)

[3]王友良. 试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有效控制[J]. 科技风. 2014(12)

工序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序穿插;施工管理;施工运用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国家重视建筑行业发展,并且将质量安全写入党代会报告中。国务院质量指导意见,住建部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与此同时,国家出台较多政策方针,致力于提升工程质量。针对建筑全生命周期,合理控制浪费,满足业主的系统性要求。当前,国内工程建设数量与规模持续扩大,不管是商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施工建设速度均有所提升。然而,工程施工管理以粗放模式为主,无法实现质量安全、成本效益。建筑企业时常出现破产重组问题。全面落实工序穿插,改变施工管理模式,不仅可以确保工程目标完成率,而且可以提升社会满意度。

1工序穿插的应用意义

当前,我国广泛关注工程建设效率与质量问题,质监部门、市场部门注重进度和审查工程进度,以此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与效益。工序穿插采用设计优化、工艺优化方式,可以简化工艺措施,通过空间参数、工艺参数,缩短工程时间参数,实现降本增效目标。优化设计工序穿插方案,高效利用施工场地空间资源、平面场地,可以提升利用效率,推广施工机械设备,不断完善施工模式。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提升利用效率,又可以降低气候环境、温湿度的不良影响,加强工程建设质量。

2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高效管理原则

2.1创新、标准化原则

建筑工程全过程施工管理中,必须做好科学化调整。按照现有技术管理情况,科学评估生产力与竞争力,加大管理模式创新力度,同时确保工程监督与施工满足标准要求。在施工建设期间,全面落实标准化原则,实行责任分包制度,确保岗位管理具备相关制度,在项目管理、规章制度管理中,全面提升工程效率与质量。采用明确化、标准化目标可以实现项目总目标。

2.2清晰化、人性化原则

建筑工程全过程工序管理,对人性化原则的依赖度较高。工程管理全过程中,必须落实以人为本原则,不仅要维护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安全,而且应当提升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明确划分施工责任,探究施工不良因素,制定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按时完成项目建设。

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3.1工程隐患多,安全性不足

当前,多数建筑工程存在安全隐患,管理层不太关注全工序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未建立质量监督体系。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必须基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然而多数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不明朗,缺乏完善的制度细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形式化严重,没有全面落实安全管理措施。项目检查、班组检查比较欠缺,严重影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效果,致使项目施工安全隐患大。项目施工过程中,容易忽视安全管理机构、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满足施工要求。安全技术人员素养低下,必须基于安全教育与培训,不断规范施工人员行为,以此确保项目施工管理安全性。企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施工人员不满足施工需求,项目工程开始采用分包方式,涌入大量施工人员,然而由于新进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相应增加了施工项目安全隐患。

3.2管理效率低下,制度不完善

建筑工程整体效率低下且制度机制不完善,对工程建设影响非常大。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必须针对各级层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定期检查施工团队质量。施工质量检查要求多方参与,全面确保施工项目高效性与协调性。工程项目参与人员包括企业领导、项目负责人、质监部门、建立部门等。检查内容涉及到内业、外业施工检查。开展外业检测时,检查人员全面检查建筑项目中线、工程尺寸等施工问题。开展内业检查时,注重评估资料文件准确度与真实性,检查标准以企业规章制度为依据。在项目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不及时,施工人员素质能力不满足工程需求。建立和完善人员培训制度,组织人员参与学习,重点学习施工操作规范、检验标准、工作规定等。施工参与人员应当了解项目工程基础特点。针对重点工序施工人员,项目方应当认定施工资质,做好岗前培训,以此确保工程工期与质量。

4工序穿插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4.1优化完善管理方案,确保工序穿插合理

实施工序穿插,能够确保施工管理可行性与可靠性。优化完善管理方案,能够确保工序穿插合理性,属于基础要求。优化设计管理方案,不管是施工准备,还是施工过程,都应当给予技术指导,以此提升管理工作的协调性,消除安全隐患。工序穿插方案如下:第一,招标与采购管理。完成分包企业招标工作,应当在设计图纸定稿前完成,涉及到设计、土建、机电、消防、监理等,各施工组织均参与工程穿插策划中,保证工序穿插质量。第二,设计前置。通过BIM技术,汇总土建、水电、装修等问题,利用前期会审,消除安全隐患。第三,统筹管理。各参建方的思想与目标都应当围绕工序穿插,实现降本增效目标。第四,设计优化。外墙无砌墙,铝模楼层梁板、柱截面无变化,外墙造型变化不同,以免增加结构空腔造型、U形腔、铝模施工难度。电梯墙壁应用结构剪力墙,连梁尺寸应满足电梯门洞尺寸要求。第五,图纸深化。设计单位完善建筑结构、水电、风暖图纸,电梯厂家提供电梯图纸,以电梯厂家、设计单位图纸为依据深化铝模图、水电管线排布、爬架图、消防箱。第六,穿插计划。应用进度计划软件,联合项目设计与施工合同,编制项目穿插计划。第七,组织验收。和质监站做好交流沟通达成分段验收意见,做好监督交底工作,为装修提供穿插条件。结构墙面应用免抹灰操作,砌体墙面为薄抹灰,后续实体检测可以降低抹灰影响。第八,简化工序。简化全现浇筑构造外墙、内保温施工工序,提前安装外墙腻子、栏杆、排水管道、涂料。构造柱、门垛、过梁,随着结构一次成型。卫生间降板阴角,制作为R角,滴水线在铝模上一次成型。第九,成品保护。装修成品保护,可以避免水破坏装饰面,内墙抹灰作业面,应当做好止水、引水处理。传料孔、泵管孔、烟道、电梯井,都应当做好止水处理。阳台、卫生间、楼梯间,做好引水处理。在抹灰作业层前,安装外窗玻璃。简化湿作业工序,优化整体工序,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完成栏杆、玻璃、门窗框之后,应当做好保护膜处理。当存在破坏问题时,应当及时恢复,完成涂料施工后才可以拆除保护膜。工作面进入精装工序后,应当移交成品保护责任,同时实行封闭式管理。在施工管理中应用工序穿插,并非按照施工经验完工,可以将施工经验作为参考,却不能将其作为决定依据。按照工序穿插要求,施工管理必须遵循国家规范与标准,减少矛盾与冲突,以此加强工程建设质量。

4.2施工过程的穿插与协调

建设单位是施工工序的重要领导,注重穿插施工顶层设计。总承包企业统筹管理现场穿插施工。各分包企业有序开展职责范围内的穿插工作。分包、总包、建设单位有机统一,可以在工程建设中协调配合实施。通常情况下,施工管理开展工序穿插工作,高度关注施工过程。施工环节难度小,但施工过程的动态因素影响大。工程部门、质监部门、材料部门都应当注重现场质量、信息沟通、安全可控,充分利用材料,确保设备材料及时供应,以此保障工序穿插尺寸。施工与监理协调中,征求建设部门的意见与建议,遵循国家标准规范探究不同施工方法,以此确保后续施工的有效性,避免出现施工前后衔接不统一问题。针对施工过程的材料流水问题,应当做好精细化操作,精细计算和分析材料耗费量、材料价格等,充分解决材料周转问题,避免出现浪费。工序穿插在于工作面移交管理涉及大量分包施工,工作面移交要求参建单位进度与穿插施工要求相符,注重安全责任、质量责任移交。工作面由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共同验收,办理书面移交手续。在验收操作时,应当针对质量安全问题制定科学的整改措施,明确相关责任与后果,并且由参建单位签字确认。

4.3提升工序穿插效率

工程建设期间涉及到较多影响因素,所以必须合理应用工序穿插工作,提升工序穿插效率。施工管理期间,合理应用工作面项目管理,提升空间利用率,降低时间与成本浪费。工序穿插应遵循规律性穿插方案。传统施工流程复杂,多数工序不注重前期准备,导致施工过程的安全隐患、质量隐患大,确保工序穿插的规律性。在各项工序施工前,做好材料、技术、设备准备工作,有效衔接工程建设工作。针对施工流程管理,应当提供较多依据,不仅可以缩短工期,加强施工质量,而且可以维护工程建设形象,加大工程建设创新力度。注重提升工序穿插效率,增加产品精度。

4.4提升工序穿插水平

现阶段,工序穿插、施工管理结合后,能够获得高施工质量,同时可以减少施工成本。工序穿插具备保障机制,所以能够提升施工可靠性,节约固有成本投入,提升资金充裕度,还可以应用资金方式,引进先进技术,采购先进材料与设备。工程建设灵活度持续提升,相应创新工序穿插方法。①通过新技术,淘汰湿作业工序,降低工人技能依赖,通过铝模、工业化产品,可以减少对泥工、木工的要求;②应用穿插施工,避免过度依赖施工人员,同时延长单工序作业时间,控制单工种作业人数,以此确保培训管理有效性,维护作业质量;③穿插施工,优化安排施工工序,实行分段、分层施工程序,全面加强施工质量,确保生产高效性,缩短施工工期。

4.5工序穿插节约成本

实施工序穿插可以简化施工工序与措施,减少项目人力、物力投入;墙面施工应用薄抹灰、免抹灰操作,减少人工与材料投入量;提前安装栏杆与门窗可以降低临边防护投入;去除湿作业可以减少水资源消耗,降低管理成本。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充分应用工作面,确保各工序质量满足流水要求,减少人力、材料、作业面闲置。穿插施工管理中,并非缩短某个工序工期,而是缩短整体施工工期。穿插施工管理是穿插计划的灵魂所在,项目穿插计划应当由总包企业完成穿插施工编制结束。编制计划应当联合项目设计情况。通过设计概况可以明确施工工序,合同牵扯各分包单位,明确插入施工时间节点,由各分包负责工序管控。优化设计、创新工艺可以减少工艺措施,同时缩短项目工期、减少成本支出。穿插施工管理中,成本节约注重质量提升,应加大安全控制效果。

5工序穿插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5.1工程概况

某工程总建筑面积为85017.8m2,地下室有2层,建筑面积为15484.7m2。地上为2栋3层商业楼、1栋办公楼,建筑面积为68422.1m2。

5.2工序穿插的应用

采用高效合理的工序穿插,可以缩短项目施工周期,加强产品品质,合理控制建设成本。联合项目建设标准,梳理重点施工工序,明确各工序间逻辑关系,梳理每道工序前后工序、施工条件。比如,标准层工序穿插施工是主体结构标准层按照5d/层进度施工,充分应用各楼层工作面,优化组织工序穿插,合理安排等布局,延长各工序施工周期,合理控制人员投入,确保施工均衡性,不仅可以加强施工质量,而且可以缩短总体建设工期。合理布设施工场地,在主体施工过程中,采用分区方式回填室外区域,全面做好园林市政施工。

5.3建立施工穿插模型

将工程施工作为模型,梳理重要工期模型:地下室、屋面、室内、外立面、室外园林工序等模型。以地上工序穿插为例分析:主体结构施工为5d;墙体拆模清理、混凝土养护为5d;拆除底模、清理楼层、层间止水为5d;安装栏杆与外窗框、厨卫结构蓄水试验为5d;水电管线安装为5d;室内防水为5d。施工工序穿插实践节点要求:拆除外爬架:主体结构封顶20d内;电梯机房砌体与粗装:主体结构封顶40d内;屋面工程:主体结构封顶60d内;拆除塔吊:主体结构封顶90d内。

5.4工序穿插的优势

应用合理高效的工序穿插能够缩短项目施工周期,提升工作面利用率,确保各工序施工周期,通过少量劳动力施工管理,加强施工建设质量,还可以降低施工成本,采用资源投入抢工方式压缩施工工期。理论计算工期的方法可行性较强,能够为项目制定总工期控制目标,参考价值大。

6结束语

在现代工程施工与管理中,应当合理应用工序穿插方式,对工程建设效益予以评估。工序穿插应当充分发挥出材料、设备、人力作用,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围绕项目设计、气候环境、管理体系,全面做好穿插策划工作,严禁套用其他工程的工序穿插措施,避免影响质量安全、施工进度、成本控制效果。建筑材料、工序管理的创新式发展,能够优化改进工序穿插管理机制。通过优化与改进方式,可以提升建筑行业人员素质能力,为建筑行业发展做出贡献,全面维护建筑工程施工效益。

工序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施工工序、管理、基建

在油田基建工程的施工中,工序是整个工程的细化,是各环节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生产和检验、材料、零部件、各分部、分项工程等等。可以说对工序质量的把关关系到油田基建项目质量的高低,下面围绕着基建施工的工序管理问题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油田基建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重点

在油田基建工程的施工中,施工工序活动质量监控应分清主次,抓住关键和主要问题,依靠完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一是要确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要明确质量控制工作程序和质量检查制度。二是要设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点,进行预控。控制点设置原则,主要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大小、危害程度以及质量保证的难度大小而定。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就是生产和检验、材料、零部件、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具体阶段。基建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是油田企业中最经常、最大量的质量管理活动,是油田企业实现质量目标的基本保证。

二、加强油田基建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措施

对于油田基建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监控的难点,控制应达到的效果全面、实时、有效。要实现这一控制目标,一定要在控制过程中实现事前、中、后整个过程有效监控并在控制过程中适时采取管理、组织、技术等方面措施。为减小由油田基建工程工序质量偏差带来的损失,必须以事前控制为工作重点。

1.做好油田基建施工工程工序开展前的质量监控工作。

一是熟悉工序操作要点,通过工序分析掌握重点。比方说,油田基建中砌砖工程的砂浆饱满度、灰缝水平度及厚度、拉结筋的布设、混凝土浇筑时的振捣插点及振捣时间等。让监理人员在以后工序的监控中有了明确的标准及重点目标,控制工作将更具方向性及针对性。

二是要检查承包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重点在于人员是否各就其位、责任是否明确到人务必要落实质量员及收料员人选,由于在实践中承包商出于节约管理费考虑,常会有质量员与施工员、材料员与收料员相替代的情况。然而此类工作责任常有相矛盾的地方,不利于质量控制的实施。

三是建立材料样品制度和奖惩制度。油田基建工程工序质量监控中人及材料因素的控制犹为重要,这些问题的控制难点就是面广量大,不从制度上加以规范是难以达到预期控制效果的。样品制度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其一,样品档案库的建立,即对于油田基建进场材料建立书面技术档案及实物样品档案。其二,对油田基建进场材料按样品标准检查,达到标准接受,否则拒收。这样规范了进场原材料应达到的标准而且直观、明了可操作性较强。材料检查的职责在于收料员,监理工程师应对此进行经常性的核查。对于出现的偏差则通过奖惩制度加以规范解决。这样通过监控样品制度的实施,质量监控难点中材料的因素得以基本解决。对于奖惩制度的实施,对于操作者的违规操作进行处罚。检查及处理职责在于质检员,使质检员具有相当的质量否决权及控制力度。如此,监理工程师经过控制奖惩制度的落实,质量监控难点中人的因素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加强油田基建施工工程工序开展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

一是要搞好样板制度的落实。在油田基建施工工程工序中,往往不能通过设立控制点来超前控制工序质量,实践表明实行样板制度是很有效的措施。其意义有如下方面:

通过分析可确定在以后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以后操作中实行重点控制。可对操作者的素质进行检查,不合格者予以清退处理,减轻以后质量控制负担。使操作者及检查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了明确、直观的实物标准,做到人人心中有标准。可避免因普遍性操作问题,而工序大面积展开引起大范围的返工。故监理工程师在油田基建工程工序展开前要做的工作必须有样板工序产品的检查及验收工作。

二是控制工序操作者的素质。为杜绝大范围返工做出必要的工作;同时也对工序操作者的素质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加大现场巡查力度,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努力实现及时控制,对发生的问题务必做到早发现、早纠正,避免积重难返,避免大的返工损失。比如砌体工程中的拉结筋的检查,若采取砌体完成后开洞检查,不仅不易检查,还有查出问题也难以补救,但在现场巡查中及时予以解决,既能保证质量避免较大损失,也易得到承包商的合作,这也有力地解决了在工程工序质量控制难点中提出的难题。

三是对承包商在油田基建工程工序活动中的质量管理体系、样品制度、奖惩制度的实施情况监控。笔者发现承包商往往均具有完善的质控体系以及配套质量管理制度,但如得不到贯彻,则收效甚微甚至不起作用,而这将会对工序活动效果带来严重影响。故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中应对承包商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从而确保油田基建工程工序活动在正常条件下进行,杜绝质量失控情况的发生。

四是监理工程师在质量监控中要注意的工作方法。事实上,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如得不到承包商的合作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故在质量监控过程中务必要做到实事求是、秉公处理、监帮结合,工作中坚持以理服人、让事实讲话,这样有了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工作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3.加大油田基建工程工序产品完成后的质量监控工作

工序产品效果的评价以及产品质量隐患的全面排查,重点在于尽可能减少质量隐患的漏查。根据实践,在检查过程中推行多级检查及交叉检查制度。对两个制度介绍如下:多级检查制度即操作班组自检、质检员检查、下道工序操作者的核检、监理工程师的验收检查。交叉检查制度是工序产品完成后各操作班组相互检查,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分别对于工序产品进行检查,这样有利于多角度、多视点检查问题。实践证明了两类检查制度的推行基本上实现了对油田基建工程工序产品的全面检查,有力的解决了油田基建工程工序质量控制难点提出的难题。

油田大多数企业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把工程质量的控制放在工程建设的实施阶段,而不重视其他几个阶段的控制。我们知道,施工项目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应该从影响工程质量的全过程进行工程控制。在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我们还应该认真总结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共同参与和控制的质量管理经验,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建设的工程质量。

三、结束语

笔者围绕着油田基建工程施工的工序管理问题谈了个人的看法。基建施工的工序是细化到整个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工作,相关人员如何做到针对工序前、施工工序中和施工工序后段的管理控制,就一定能够保证油田基建项目的高质量。

参考文献:

[1]丘华盛;;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探讨[J];科学之友;2011年10期

[2]杜丽;范阳阳;;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管理的探讨[J];吉林农业;2011年07期

[3]刘郁然;;浅议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1年23期

工序管理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是企业中最经常、最大量的质量管理活动,是企业实现质量目标的基本保证。本文就新形势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

1.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要点

首先,确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要明确质量控制工作程序和质量检查制度。其次,要设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点,进行预控。控制点设置原则,主要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大小、危害程度以及质量保证的难度大小而定。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就是生产和检验、材料、零部件、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具体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是企业中最经常、最大量的质量管理活动,是企业实现质量目标的基本保证。

2.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现实分析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主要特点是施工周期较短,工程项目涉及的范围较广,项目多、杂,这些给工程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带来一定难度。然而,一个施工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是保证该项目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最根本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是直接制约企业自身一些业务发展的。如何把我们负责建设的工程质量与企业的命运相联系,如何提高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是我们在新的建设现状下面临的新课题。实践证明,有效的工程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2.1质量控制与投资控制、进度控制的关系。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是进行建设项目管理的三大重要控制目标,这三个管理目标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以较少的投资,在预定的工期内,完成符合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指标的建设项目。然而,单纯的过高的质量要求会造成投资的加大和进度的延长;相反对质量要求过低,将会导致质量事故剧增,严重的也会拖延工期,造成投资费用增加,且对整个项目的产出质量造成严重后果。

2.2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影响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因素很多,我们常说的五个大的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参与施工项目建设项目的人员主要来自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项目建设所用材料也种类繁多,有时受特殊环境制约甚至使用非标材料和设备;施工用机械的设备性能和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参与者的管理思路、设计方安、施工组织等方式方法。

3.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对策

针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监控的难点,控制应达到的效果是:全面、实时、有效。要实现这一控制目标,务必在控制过程中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有效监控,并在控制过程中适时采取管理、组织、技术等方面措施。为减小由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质量偏差带来的损失,必须以事前控制为工作重点。

3.1做好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前的质量监控工作。

3.1.1熟悉工序操作要点,通过工序分析掌握重点。

3.1.2检查承包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重点在于人员是否各就其位、责任是否明确到人。务必要落实质量员及收料员人选,因为在实践中承包商出于节约管理费考虑,常会有质量员与施工员、材料员与收料员相替代的情况。但这两类工作责任常有相矛盾的地方,十分不利于质量控制的实施。

3.1.3两个制度的建立,即材料样品制度与奖惩制度。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监控中人及材料因素的控制犹为重要,这些问题的控制难点就是面广量大,不从制度上加以规范是难以达到预期控制效果的。

3.2加强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

3.2.1样板制度的落实。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中,往往不能通过设立控制点来超前控制工序质量,实践表明实行样板制度是很有效的措施。在大面积工序活动展开前,通过样板的质量检查、分析可起到下面4个作用:第一,通过分析可确定在以后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以后操作中实行重点控制;第二,可对操作者的素质进行检查,不合格者予以清退处理,减轻以后质量控制负担;第三,使操作者及检查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了明确、直观的实物标准,做到人人心中有标准;四、避免因普遍性操作问题,而工序大面积展开引起大范围的返工。故监理工程师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展开前要做的工作必须有样板工序产品的检查及验收工作,为杜绝大范围返工做出必要的工作;同时也对工序操作者的素质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3.2.2加大现场巡查力度,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努力实现及时控制,对发生的问题务必做到早发现、早纠正,避免积重难返,避免大的返工损失。

3.2.3对承包商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动中的质量管理体系、样品制度、奖惩制度的实施情况监控。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中应对承包商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从而确保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动在正常条件下进行,杜绝质量失控情况的发生。

3.3加大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完成后的质量监控工作。主要工作是:工序产品效果的评价以及产品质量隐患的全面排查,重点在于尽可能减少质量隐患的漏查。在检查过程中推行多级检查及交叉检查制度。多级检查制度即操作班组自检、质检员检查、下道工序操作者的核检、监理工程师的验收检查。交叉检查制度是工序产品完成后各操作班组相互检查,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分别对于工序产品进行检查,这样有利于多角度、多视点检查问题。实践证明了两类检查制度的推行基本上实现了对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的全面检查,有力的解决了上文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控制难点提出的难题。

4.结语

施工项目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应该从影响工程质量的全过程进行工程控制。在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应该认真总结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共同参与和控制的质量管理经验,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建设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树壮;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S1期

[2]赵廷玉;如何提高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06期

[3]刘晓燕;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12期;199+203

工序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桥梁施工;工序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99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桥梁工程质量是关系到国家建设,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大事。本文主要对桥梁施工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工序控制管理进行了一些探讨,为今后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一、钻孔灌注桩的控制管理

1、严抓钻孔施工前的预备工作

泥浆制备要科学,根据设计要求做好现场泥浆综合性测试试验。检查护筒的埋设和对钢筋笼、混凝土等进行认真的检查,保证整个钻孔工程的顺利施工。

2、平衡钻机底座支垫,排查支垫物、护筒情况

护筒中心与钻机起重滑轮、转盘中心成一垂线且偏差不超过20毫米。预先对护筒进行大于孔径约20厘米的冲击锥造壁,并在壁内加稠泥浆及砾石。不同钻孔工具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加固或校准。钻进过程中,加大每班对中核对的频率,防止移位并保证作业的连续性,钻进速度要适中,不得停钻过长。结合当地地质情况调控钻孔的速度,反复确认孔内护筒,保持水位基本处于护筒顶部排浆孔。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对孔深、孔径、孔形等认真核查,并经清空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

3、钢筋笼吊放,混凝土灌注施工

按质量要求标准制作钢筋笼骨架并在每个加强箍筋处加固十字撑,迅速垂直地将钢筋笼骨架插入孔内,用厚壁钢管平穿钢筋吊环,以十字线调整对中,最后将厚壁管固定在护筒周围的方木上。浇筑混凝土前,核查起吊设备、周围现场情况和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实行专人责任制,在浇筑混凝土时,指派专人每灌注一车测量孔深、记录混凝土灌注数量。

4、成桩完毕的监管

重视质量施工的检验环节,认真核对施工实际情况与设计要求是否相符。在整个钻孔桩浇筑完成之后,需要检测其误差是否满足规范与设计要求,以及是否满足设计与质量的检验评定标准,提高基桩的质量。

二、预应力张拉的控制管理

预应力张拉施工的质量控制管理应主要体现在材质器具、预应力钢筋制作、混凝土施工以及张拉这几个方面。

1、材质器具

严把材料质量关,采用信誉好质量好的厂家产品。加强对波纹管的保护减少对其损伤,减少电焊作业;在普通钢筋骨架成型后再铺设波纹管,用振捣棒振捣混凝土时,要避开波纹管及接头;用大一号规格的波纹管作接头套管,套管长约20cm,管道接头在套管内要对口、居中,两端的环向缝隙用胶带封闭严密。

2、预应力钢筋制作

下料切断时,宜采用切断机或砂轮锯,不得采用电弧切割。预应力筋由多跟钢丝或钢绞线组成时,同束内应采用强度相等的预应力钢材。编束时,应逐根理顺,绑扎牢固,防止互相缠绕。

3、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在进行拌制时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可掺入适量的外加剂;另外,混凝土中的水泥含量应控制在不宜超过500kg/m3。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宜根据结构的不同型式选用插入式、附着式或平板式等振动器进行振捣。对箱梁腹板与底板及顶板连接处的承托、预应力筋锚固区以及其他钢筋的密集部分,宜特别注意进行强化振捣。

浇筑箱形梁段混凝土时,应尽可能一次浇筑完成;梁身较高时也可分两次或三次浇筑;梁身较低时可分为两次浇筑。分次浇筑时,宜先底板及腹板根部,其次腹板,最后浇顶板及翼板。

4、预应力张拉

4.1机具及设备要求

(1)施加预应力所用的机具设备及仪表应由专人使用和管理,并应定期维护和校验。千斤顶与压力表应配套校验,以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之间的关系曲线,校验应在经主管部门授权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定期进行。

(2)张拉机具设备应与锚具配套使用,并应在进场时进行检查和校验。使用期间的校验期限应视机具设备的情况确定,当千斤顶使用超过6个月或300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或检修以后,均应重新校验。

4.2施加预应力的准备工作

施加预应力之前,必须完成或检验以下工作:

(1)施工现场应具备经批准的张拉程序和现场施工说明书;

(2)现场已有具备预应力施工知识和正确操作的施工人员;

(3)锚具安装正确,对后张构件,混凝土已达到要求的强度;

(4)施工现场已具备确保全体操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必要的预防措施。

实施张拉时,应使千斤顶的张拉力作用线与预应力筋的轴线重合一致。

4.3张拉应力控制

(1)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施工中预应力筋需要超张拉或计入锚圈口预应力损失时,可比设计要求提高5%,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设计规定的最大张拉控制应力。

(2)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其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3)张拉过程中,必要时应对锚圈口及孔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张拉时予以调整。锥形锚具摩阻损失值得测定方法可参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附录的有关规定。

(4)预应力筋的锚固,应在张拉控制应力处于稳定状态下进行。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应不大于设计规定。

(5)预应力筋张拉及放松时,均应填写施工记录。

三、支座质量的控制管理

1、加强预制梁板的质量控制,确保梁底支承面质量

预制梁的施工质量对于支座性能影响很大。尤其是梁底支承面的位置、尺寸、标高的质量一定要符合设计要求。无论梁底是采用预埋钢板、或是混凝土垫块等措施,都要保证梁底水平。

对于预埋件,应改进施工工艺,对锚筋以螺栓为宜;预埋钢板要认真矫正,或通过表面铣刨,提高制作的精度。在较大面积铁件上,适当设置溢出孔,浇筑时通过溢出孔进行插入振捣,并待从溢出孔溢出混凝土后才停止浇筑。若发现较大面积铁板下有空鼓时,可对铁板钻孔,注入环氧树脂材料填实。

2、支座垫石的顶面高程力求准确一致

确保每一墩台上,支座上下面与梁底支承面及垫石顶面均能完全密贴,橡胶支座受力均匀。墩台垫石施工时,要控制好顶面高程,垫石高程应根据每一孔各片梁的施工误差及其反拱情况进行调整,力求准确一致。尤其是一片梁的两个或四个支座的支承垫石顶面应处于同一平面内,以免发生偏压、初始剪切与不均匀受力现象。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因垫石内钢筋网片的钢筋间距很密,应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控制,减少泌水率和收缩;加强垫石顶面混凝土的抹平工作,用较长直尺进行刮平和随时检验其平整度。

3、加强支座后期的养护

日常检查的内容有:支座是否有滑移及脱空现象;支座的剪切位移是否过大;支座是否产生过大的压缩变形;支座的橡胶保护层是否有开裂、变硬等老化现象;支座外鼓是否均匀、正常;四氟滑板橡胶支座是否完好、是否滑出了支座顶面的不锈钢板;支座各部是否保持完整、清洁,支座周围有无杂物等。

四、梁体架设时的控制管理

为落梁准确,在架第一跨板梁或箱梁时,可在梁底划好两个支座的十字位置中心线,在梁端立面上标出两个支座位置中心线的延伸线;落梁时同墩台上的位置中心线相吻合。以后数跨可依第一跨梁为基准落梁

结束语

桥梁施工的各个环节都是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的,其质量控制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主要目的就是规避质量安全风险的发生。因此,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加强控制管理措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朝着成熟的阶段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刚.探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城市建筑,2013.

工序管理范文第7篇

立足采购、生产、销售等各工序,全面推行科学、系统的管理控制措施,旨在强化各工序间的过程控制和动态管理机制,最终达到降本增效,实现公司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

工序成本管理;企业效益

一、工序成本管理及其实践意义

工序成本管理是将产品成本目标进一步细化分解,将静态的成本目标,依据工艺流程分解为各环节的动态目标,并使各环节成本目标控制在期望值之内,从而确保最终产品的成本目标。宣钢提出了“从强化工序成本着手,注重过程控制,实现生产、工艺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方向,强化采购、原料入炉和各生产工序的成本管理,使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消耗、劳动消耗和产品成本达到期望值,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工序成本管理控制原则及措施

(一)结合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保障体系

公司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及具体工艺流程,成立了成本科全面负责,各二级厂、二级厂下属车间、工段及班组三级工序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在全公司范围内形成了按生产工艺及经营流程,从横向及纵向等不同层次的成本过程控制体系,做到了从原燃材料入厂到产成品入库再到产成品出库销售的每一个环节上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形成对采购、生产、销售等各工序的动态管理机制。

(二)确立目标,强化过程控制与精细化管理

1、确立并下达工序成本目标计划

宣钢成本科每月根据生产经营和市场情况以及公司效益目标,结合工艺改进,分解并编制公司各工序成本计划:采购环节的原燃材料的采购成本计划;生产环节的烧结矿、球团矿成本计划,生铁成本计划,钢坯和各品种材的成本计划;销售环节的销售费用及销售毛利计划,并下达至各对应工序的二级单位、处室。最终形成了各环节各工序间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由上而下闭环管理体系。

2、通过事中控制实行工序成本的多角度动态管理

围绕既定的工序成本目标,积极做好各工序间包括生产工艺、设备、能源、质量和费用等多角度的动态化控制与精细化管理,使各项指标都控制在计划之内。具体做法:三级工序成本管理机构将具体的工序成本指标分解成可操作技经指标和费用明细指标,以周为周期,对本单位各项即定的技经指标、费用支出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适时调整生产、工艺和管理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围绕事后分析实行责任考核制度

每月月未,待实际生产经营结果确定后,公司三级工序成本控制系统还要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在各周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各个角度细致分析,总结经验、揭露矛盾,找出成本偏离计划的原因,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逐级上报,最后由成本科对全公司各工序成本进行汇总分析,并会同生产、技术、采购与销售部门,就各工序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做好PDCA闭环循环控制,最终形成统一的改进方案,并确定下一个月的成本计划,全力促进成本的不断降低。

(三)借助信息化持续强化工序成本管理

充分利用ERP高度集成的信息平台和监控手段,对工序成本进行在线管控。

1、实现原燃材料采购与收货环节的及时性、准确性与透明化管理

在大宗原燃料采购业务上,利用SAP系统实现了汽车实到信息录入、卸货确认、原料订单改挂以及原料收货上传的功能。大部分汽运原料采购进厂车辆凭IC卡取台样、过毛重、卸车、回皮,基本实现了进厂车辆的IC卡管理和进厂数据的实时采集,采购部门业务员、仓储管理员、统计人员等也可以通过程序实时查询采购订单及任何时间段内每户每种物料的净重、干量、车数、时间等相关信息,确保了对大宗原燃料采购环节目标计划完成情况的实时监控与查询。在备品备件采购业务上,利用SAP系统实时完成了采购订单创建、采购订单收货、发货、发票校验和公司间交易,同时还能够快速、准确查询有关物料、供应商、物料库存、采购订单执行情况、采购成本完成情况等信息,使物料管理各环节管理状况真实地展现出来,为工序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控制生产系统的投入与产出,实现了产品产量和生产耗费的实时化管理

ERP系统的上线,使生产环节实现了排产计划与生产计划的制订下达、调整与执行以及物料投放、产成品及副产品收货管理与各种物料转储、退库、退废等功能;轧钢环节还实现了钢坯转储接收、钢坯组批、排甩、炉甩、轧甩、跟批回轧、倍尺坯切割以及成品产出、订单改挂、标牌打印等功能;实现了产成品、副产品的成本管理、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半成品与其相关质量信息的关联、生产过程中批次的跟踪功能。通过上述功能的实施,确保了公司铁、钢、材等主要产品投入产出的实时性和匹配性,使成本核算由事后核算变为事中控制,确保了对工序成本目标计划的顺利完成。

3、实现了对销售系统的动态化、规范化管理

在销售环节,由于SAP系统对各类产成品的编码进行了统一,形成了完整的产成品编码体系;实现了客户信息管理;实现了从合同创建、订单创建、手工提单的下达、汽运派车分单制卡、调度岗位安排库位、库管人员对入库成品的核查、成品库房转储、条码扫描、系统外发、销售开票等一系列销售业务功能。因此,在销售工序管理上就自然实现了动态化、规范化管理,使每种产品从入库、外发直至结算都具有实时性和可监控性,从而确保了该工序目标的顺利完成。

作者:葛芳 单位:河钢集团宣钢公司规划环保部

参考文献:

[1]张凌.推行工序标准成本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J].矿业工程.2009(01)

[2]彭小华.制造业标准成本管理应用研究[J].财会月刊.2008(21)

[3]张诗红.如何构建基于工序的标准成本管控体系[J].企业研究.2014(10)

工序管理范文第8篇

一、工序质量控制的概念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要控制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首先必须控制工序的质量。

工序质量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二是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这两者是互为关联的,一方面要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投入品的质量(即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控制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施工完成的工程产品是否达到有关质量标准。

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据此来达到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的原理是,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一部分(子样)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若不稳定,产生异常情况须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予以改善,从而实现对工序质量的控制。其控制步骤如下

(1)实测:采用必要的检测工具和手段,对抽出的工序子样进行质量检验。

(2)分析:对检验所得的数据通过直方图法、排列图法或管理图法等进行分析,了解这些数据所遵循的规律。

(3)判断:根据数据分布规律分析的结果,如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曲线;是否再上下控制线之间;是否在公差(质量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是属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是偶然性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还是系统性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等,对整个工序的质量予以判断,从而确定该道工序是否达到质量标准。若出现异常情况,即可寻找原因,采取对策和措施加以预防,这样便可达到控制工序质量的目的。

二、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进行工序质量控制时,应着重于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严格遵守工艺规程

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2.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

工序活动条件包括的内容较多,主要是指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即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只要将这些因素切实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它们处于被控制状态,确保工序投入品的质量,避免系统性因素变异发生,就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

3.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

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为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一旦发现质量问题,随即研究处理,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4.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需要进行控制的重点、或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三、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原则,是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即质量特性值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来确定。为此,在设置质量控制点时,首先要对施工的工程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以明确质量控制点;尔后进一步分析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或造成质量隐患的原因,针对隐患的原因,相应地提出对策措施予以预防。由此可见,设置质量控制点,是对工程质量进行预控的有力措施。

质量控制点的涉及面较广,根据工程特点,视其重要性、复杂性、精确性、质量标准和要求,可能是结构复杂的某一工程项目,也可能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一结构构件或分项、分部工程,也可能是影响质量关键的某一环节中的某一工序或若干工序。总之,无论是操作、材料、机械设备、施工顺序、技术参数、自然条件、工程环境等,均可作为质量控制点来设置,主要是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的大小及危害程度而定。兹列举如下:

1.人的行为

某些工序或操作重点应控制人的行为,避免人的失误造成质量问题。如对高空作业、水下作业、危险作业、易燃易爆作业,重型构件吊装或多机抬吊,动作复杂而快速运转的机械操作,精密度和操作要求高的工序,技术难度大的工序等,都应从人的生理缺陷、心理活动、技术能力、思想素质等方面对操作者全面进行考核。事前还必须反复交底,提醒注意事项,以免产生错误行为和违纪违章现象。

2.物的状态

在某些工序或操作中,则应以物的状态作为控制的重点。如加工精度与施工机具有关;计量不准与计量设备、仪表有关;危险源与失稳、倾覆、腐蚀、毒气、振动、冲击、火花、爆炸等有关,也与立体交叉、多工种密集作业场所有关等。也就是说,根据不同工序的特点,有的应以控制机具设备为重点,有的应以防止失稳、倾覆、过热、腐蚀等危险源为重点、有的则应以作业场所作为控制的重点。

3.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某些工序,更应将材料质量和性能作为控制的重点。如预应力筋加工,就要求钢筋匀质、弹性模量一致,含硫(S)量和含磷(P)量不能过大,以免产生热脆和冷脆;N级钢筋可焊性差,易热脆,用作预应力筋时,应尽量避免对焊接头,焊后要进行通电热处理,又如,石油沥青卷材,只能用石油沥青冷底子油和石油沥青胶铺贴,不能用焦油沥青冷底子油或焦油沥青胶铺贴,否则,就会影响质量。

4.关键的操作

如预应力筋张拉,在张拉程序为,要进行超张和持荷2min。超张拉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混凝土弹性压缩和徐变,减少钢筋的松弛、孔道摩阻力、锚具变形等原因所引起的应力损失;持荷2min的目的,是为了加速钢筋松弛的早发展,减少钢筋松弛的应力损失。在操作中,如果不进行超张拉和持荷2min,就不能可靠地建立预应力值;若张拉应力控制不准,过大或过小,亦不可能可靠地建立预应力值,这均会严重影响预应力的构件的质量。

5.施工顺序

有些工序或操作,必须严格控制相互之间的先后顺序。如冷拉钢筋,一定要先对焊后冷拉,否则,就会失去冷强。屋架的固定,一定要采取对角同时施焊,以免焊接应力使已校正好的屋架发生倾斜。升板法施工的脱模,应先四角、后四边、再中央,即先同时开动四个角柱上的升板机,时间控制为lOs,约升高5~8mm为止,然后按同样的方法依次开动四边边柱的升板机和中间柱子上的升板机、这样使板分开后,再调整升差,整体同步提升,否则,将会造成板的断裂。或者采取从一排开始,逐排提升的办法,即先开动第一排柱上的升板机,约lOs,升高5~8mm后,再依次开动第二排、第三排柱上的升板机,以同样的方法使板分开后再整体同步提升。升板脱模是升板法施工成败的关键,若不遵循脱膜的顺序,一开始就整体提升,则因板间的吸附力和粘结力过大,必然造成板的破坏。

6.技术间隙

有些工序之间的技术间歇时间性很强,如不严格控制亦会影响质量。如分层浇筑混凝土,必须待下层混凝土未初凝时将上层混凝土浇完,卷材防水屋面,必须待找平层干燥后才能刷冷底子油,待冷底子油干燥后,才能铺贴卷材。砖墙砌筑后,一定要有6~1Od时间让墙体充分沉陷、稳定、干燥,然后才能抹灰,抹灰层干燥后,才能喷白、刷浆等。

7.技术参数

有些技术参数与质量密切相关,亦必须严格控制。如外加剂的掺量,混凝土的水灰化,沥青胶的耐热度,回填土、三合土的最佳含水量,灰缝的饱满度,防水混凝土的抗掺标号等,都将直接影响强度、密实度、抗渗性和耐冻性,亦应作为工序质量控制点。

8.常见的质量通病

常见的质量通病,如渗水、漏水、起壳、起砂、裂缝等,都与工序操作有关,均应事先先研究对策,提出预防措施。

9.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

当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虽已通过鉴定、试验,但施工操作人员缺乏经验,又是初次进行施工时,也必须对其工序操作作为重点严加控制。

10.质量不稳定、质量问题较多的工序

通过质量数据统计,表明质量波动、不合格率较高的工序,也应作为质量控制点设置。

11.特殊土地基和特种结构

对于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粘土等特殊土地基的处理,以及大跨度结构、高耸结构等技术难度较大的施工环节和重要部位,更应特别控制。

12.施工工法

施工工法中对质量产生重大影响问题,如升板法施工中提升差的控制问题,预防群柱失稳问题;液压滑模施工中支承杆失稳问题,混凝土被拉裂和坍塌问题,建筑物倾斜和扭转问题;大模板施工中模板的稳定和组装问题等,均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综上所述,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是保证施工过程质量的有力措施,也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四、工序质量的检验

工序质量的检验,就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工序操作及其完成产品的质量进行实际而及时的测定、查看和检查,并将所测得的结果同该工序的操作规程及形成质量特性的技术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是否合格或是否优良。

工序质量的检验,也是对工序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工序活动的效果,归根结底就是指通过每道工序所完成的工程项目质量或产品的质量如何,是否符合质量标准。为此,工序质量检验工作的内容主要有下列几项:

1.标准具体化

标准具体化,就是把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工艺操作规程等转换成具体而明确的质量要求,并在质量检验中正确执行这些技术法规.

2.度量

度量是指对工程或产品的质量特性进行检测度量。其中包括检查人员的感观度量、机械器具的测量和仪表仪器的测试,以及化验与分析等。通过度量,提出工程或产品质量特征值的数据报告。

3.比较

所谓比较,就是把度量出来的质量特征值同该工程或产品的质量技术标准进行比较,视其有何差异。

4.判定

就是根据此较的结果来判断工程或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规程、标准的要求,并作出结论。判定要用事实、数据说话,防止主观、片面,真正做到以事实、数据为依据,以标准、规范为准绳。

5.处理

处理是指根据判定的结果,对合格与优良的工程或产品的质量予以认证;对不合格者,则要找原因,采取对策措施予以调整、纠偏或返工。

6.记录

记录要贯穿于整个质量检验的过程中,就是把度量出来的质量特征值,完整、准确、及时地记录下来,以供统计、分析、判定、审核和备查用。

五、施工项目质量的预控

施工项目质量的预控,是事先对要进行施工的项目,分析在施工中可能或最容易出现的质量间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采取质量预控的措施予以预防。现举例说明如下:

(一)灌注桩质量预控

1.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

缩颈、堵管、断桩、孔斜、钢筋笼上浮、沉渣超厚、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

2.质量预控措施

(1)择优选择桩基施工单位,采取跟班检查,作好施工记录。

(2)应于桩孔开钻前及开钻4h后,对钻机认真调平,以防孔斜超限。

(3)随时抽查混凝土原材料质量,配合比应试配,试压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

(4)要求每桩测定混凝土坍落度两次,每3~5m测一次混凝土灌注高度,混凝土坍落度不小于5~7cm。

(5)定期抽查施工单位的开孔通知单、浇筑通知单和施工记录

(6)混凝土强度规定按GBJ107一87新标准评定。

(7)掌握泥浆比重(1.1~1.2)和灌注速度,防止管子上浮。

(8)发生缩颈、堵管现象时,随时进行处理。

(9)委托法定检测单位作桩基动荷载试验,会同设计单位对质量有问题的桩基采取补救措施。

(二)钢筋焊接质量预控

1.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

(1)焊接接头偏心弯折;

(2)焊条规格长度不符合要求;

(3)焊缝长、宽、厚度不符合要求;

(4)气压焊镦粗面尺寸不符规定;

(5)凹陷、焊瘤、裂纹、烧伤、咬边、气孔、夹碴等;

(6)焊条型号不符要求。

2.质量预控措施

(1)检查焊工有无合格证,禁止无证上岗;

(2)焊工正式施焊前,必须按规定进行焊接工艺试验;

(3)每批钢筋焊接完后,应进行自检,并按规定取样进行机械性能试验。专职检查人员还需在自检的基础上对焊接质量进行抽查,对质量有怀疑时,应抽样复查其机械性能;

(4)气压焊应用时间不长,缺乏经验的焊工应先进行培训;

(5)检查焊缝质量时,应同时检查焊条型号。

(三)模板质量预控

1.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

(1)轴线、标高偏差;

(2)模板断面、尺寸偏差;

(3)模板刚度不够、支撑不牢或沉陷;

(4)预留孔中心线位移、尺寸不准;

(5)预埋件中心线位移。

2.质量预控措施

(1)绘制关键性轴线控制图,每层复查轴线标高一次,垂直度以经纬仪检查控制;

(2)绘制预留、预埋图,在自检基础上进行抽查,看预留、预埋是否符合要求;

(3)回填土分层夯实,支撑下面应根据荷载大小进行地基验算、加设垫块;

(4)重要模板要经设计计算,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工序管理范文第9篇

1工艺质量控制管理

1.1试验室每班对生条重不匀进行控制把关,不匀率小于1.8以内;每月做梳棉单台重量内不匀率小于1.0以内。

1.2每天对每台机生条进行目光棉结检测,连续2天超过平均粒数的20%以上的机台进行反馈整改。

1.3每半个月生条单台AFIS试验检测,超过平均粒数的25%以上的机台进行反馈整改。

1.4每季度对每台梳棉机做成纱单台小样,棉结、纱疵指标落后机台进行整改。

1.5原料接批时第一时间对每台机生条进行AFIS指标检测和落棉试验,根据检测结果做相应的工艺调整。

1.6为减少成纱棉结、纱疵,优选工艺参数。表4为梳棉出条速度不同工艺试验结果,表5为梳棉生条定量不同工艺试验结果。由表4、表5可以看出降低梳棉出条速度、定量均能改善成纱的棉结指标,降低出条速度的改善效果优于降低生条定量的效果,故优选降低出条速度工艺。

2设备维护管理和梳理器材优选

2.1根据过棉量定期更换梳理针布,锡林针布一般在600吨左右更换。

2.2根据过棉量进行盖板针布在线磨针,第一次过棉量250吨,第二、三次过棉量150吨,第四次100吨。

2.3加装一组后棉网清洁器,分割气流,避免锡林墙板挂花发热引起盖板-锡林隔距变化。

2.4加装道夫下罩板,消除大漏底进口挂花、减少棉网破边现象。

2.5优选锡林针布,表6为三种不同针布成纱质量指标对比情况。由表6可以看出:进口针布甲棉结指标优于进口针布乙和国产针布丙,我们连续长期跟踪6个月、12个月指标情况,均为进口针布甲略有优势。而且在高温高湿季节生条棉结波动小,跟踪统计棉结变异系数小于1.4%。

2.6在进入梅雨季节之前和秋冬季节,对整台机的各个隔距进行检查与调整。

3运转挡车工质量守关控制管理

3.1每班挡车工对每台机的在线监控棉网厚点数进行查看抄录,发现异常数据必须停台处理好再生产。

3.2随时检查每台机生条质量,查看条子的外观质量,是否有打折或疵花。

3.3保证集棉喇叭口、大小压辊清洁,特别是原棉短绒率含糖高的原料。

3.4定时检查各落杂点、落杂通道,不能有堵塞、挂花现象。

3.5凡是出现有质量问题的生条都必须停止使用,分开存放做标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3.6关注温湿度。

4结束语

通过多方面的控制管理,我公司的成纱质量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满足了国内一些知名企业的质量要求。我们深知,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是一项系统性的管理工作。梳棉工序不仅是关注棉结指标问题,还有短绒率增长问题、杂质去除率问题、落棉率问题等都需要重点关注研究。

工序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5-0151-02

“工程质量大于天”,是业主关心的核心问题和根本要求,也是工程建设者求得合理报酬、利润的关键和前提条件。一旦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势必影响工程的建设进度、使用效能和“寿命”,同时返工重做也会给施工建设者带来不应有的利益损失。而工程质量首先来自于施工工序的规范管理和量化积累,欲保工程质量优质,就必须步步为营,抓工序、重细节、勤检测、严把关,积小胜为大胜,努力实现工程创优目标。

1 工序质量控制的涵义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是由一道道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组成的复杂键条。一旦任何一个工序出问题,整个“链子”的运行效能日后就会受到影响,工程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

实际施工工序质量由两个方面内容构成,首先是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其次是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但仔细分析起来,这二者之间是密切关联的。严把工序质量,既要控制好每个工序投入品(人力、原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施工环境)的质量,也要控制好工序施工完成的工程产品的质量,多方并举,严抓细管,努力促使工序质量达标乃至优质。

对施工工序质量的把关,一般是采用数理检测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即,对工序某一部分质量采用仪器工具抽检的数据加以分析,对照规范标准来判定工序质量高低是否正常稳定;若存在异常,必须立即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加以改进完善,努力求得工程质量的达标。具体步骤由检测――分析――判定组成。

检测是利用必要的仪器、工具和方法,对工序子样质量进行的实际测定;分析是对检测数据通过直方图法、排列图法或管理图法等加以对比分析,弄清数据体现的工序质量状态;判定是根据数据分布规律得出的质量分析结论。如数据分布是否正常,在没在控制标准范围之内;若存在异常是由偶然性因素引发的还是系统性因素引起的;对工序实际质量影响大小、原因何在、需要采取的对策、方法等。从而有的放矢,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进,确保工序质量完全合乎规范标准要求。

2 工序质量控制的方法

2.1 明确并严格落实施工工序规程

经过多年工程建设实践总结,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对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和程序,都制定颁布了严格细致的规范章程。建筑企业、监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通过学习培训、技术交底、现场张贴、旁站检查,认真督促施工人员按章操作,坚决落实,违者及时给予严厉批评或处罚。

2.2 严把施工工序活动条件质量关

影响施工工序的投入条件因素主要有5个方面:施工人员、原材料、施工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只要逐项把关,严格监督,科学组合,环环紧扣,就能控制好工程投入品质量,避免发生系统性质量变异问题,杜绝工序质量失常造成返工等现象发生。

2.3 及时开展工序活动质量检测

仪器、仪表使用具有科学、真实、规范等优点,能够有效防范主观误判。其使用必须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且常做性能检查,检测活动必须及时、经常开展,并对质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及时了解掌握工序质量状态。如若发现问题,就要认真研究分析积极处理,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以确保工序管理严格规范,质量自始至终正常安全达标。

2.4 合理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工序控制点应是影响工序质量的重点、关键部位或易出问题的薄弱环节。只有在施工过程中对各个控制点加强管控,才能抓住要点,有效确保工序质量正常、稳定、达标。

3 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定

设定工序质量控制点,是按照工段质量特性值对整体质量影响的大小、重要程度来确立的。首先要对施工对象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按权重大小排序;其次要分析拟设立的控制点在施工中易出现哪些问题、原因何在?有针对性地制定技术、管理措施加以预防和避免。

工序质量控制点就是施工管理的着力点、监测点。根据工程自身特点、类型、大小,视其重要性、复杂性、质量标准,可能是结构复杂的某个大型工程的分项目,也可能是技术水准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一建筑物构件或是影响工程质量的某个关键环节或工序。结合施工管理实际,施工者、原材料、机械设备、施工程序、技术参数、工程环境等,均按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大小、轻重,可列入工序质量控制点实施重点监控。通常为:(1)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或环节以及隐蔽工程,如预应力结构的张拉工序,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架立;(2)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或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或对象,如地下的防水层施工;(3)对后续工程施工或后续工序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部位或对象,如预应力结构中预应力钢筋质量、模板支撑与固定等。这些质量控制点,不仅监理人员要明确知道把好关,参与施工人员也要熟练掌握,双方共同努力加以落实,以保工序、工程质量全面实现优质。

严格管理施工者的行为,提高施工工作效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对某些工序或施工操作者的行为重点严控,防止因为人的主观因素发生意外或失误影响工程质量。如施工前要组织开展严肃认真的技术交底和技能培训活动,现场书面张贴或会议提醒施工应注意事项;事中对高空作业、危险作业、易燃易爆作业、大型构件吊装或多机配合作业,动作复杂且快速运转的机械操作,精密度高、技术难度大的工序,在危险地带或复杂环境条件下开展的施工操作,都要从人的生理特性、心理活动、技术能力、思想素质、身体状况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加强组织管理,因人使用,要求施工人员做到劳逸结合,精力集中、技能强硬,心理、身体状态良好,反应敏捷等,防止出现不应有的失误或事故。

严控施工中“物”的状态,确保正常安全稳定。在某些工序或施工操作中,应把“物”的存在或运行状态作为监控的重点。如仪器、仪表破损会影响测量结果;机具失灵或反应退缓会影响部件加工精度;砼块制作配合比、养护时间长短、温度高低会影响其使用质量;复杂施工环境中的大型设备失稳、倾覆,化学制品使用产生的毒气、腐蚀性,带电机具使用产生的振动、火花、冲击等,都会对施工场所中的人员产生危险性甚至带来某些危害;在立体交叉作业、多工种密集作业等过程中,常会因施工参与者一时大意或不慎发生危险损害或人身伤亡事故。因此,工序质量控制应根据具体实际,明确不同的监控重点或实施方案,多方并举狠抓监控措施落实,以确保施工安全正常高效推进。

4 结语

建筑工程是由人来建造、管理的,也主要用于人的生产生活场所,质量高低关系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丝毫马虎不得。而人常说,万年江山失于大意,千里之坝溃于蚁穴,“心细无大错”、“细节决定成败”,抓工程质量管理必须从工序管理抓起,严格要求,精心管理,认真负责,严把各个监控关口,步步为营,扎实推进,以确保整体工程质量实现优质目标,确保投资效益正常高效发挥。

上一篇:建筑企业项目范文 下一篇:婚姻档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