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法实施细则范文

时间:2023-02-28 17:21:36

公务员法实施细则范文第1篇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公务员的义务、权利和管理,适用本法。

法律对公务员中的领导成员的产生、任免、监督以及法官、检察官等的义务、权利和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公务员制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第五条公务员的管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依照法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

第六条公务员的管理,坚持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原则。

第七条公务员的任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

第八条国家对公务员实行分类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和科学化水平。

第九条公务员依法履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

第十条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公务员的综合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公务员的综合管理工作。上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导下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的公务员管理工作。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导同级各机关的公务员管理工作。

第二章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

第十一条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满十八周岁;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七)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公务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

(四)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五)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六)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七)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八)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九)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三条公务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二)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三)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四)参加培训;

(五)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六)提出申诉和控告;

(七)申请辞职;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三章职务与级别

第十四条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

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务院根据本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各职位类别的适用范围由国家另行规定。

第十五条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设置公务员职务序列。

第十六条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领导职务层次分为:部级正职、部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

第十七条综合管理类的领导职务根据宪法、有关法律、职务层次和机构规格设置确定。

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综合管理类以外其他职位类别公务员的职务序列,根据本法由国家另行规定。

第十八条各机关依照确定的职能、规格、编制限额、职数以及结构比例,设置本机关公务员的具体职位,并确定各职位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资格条件。

第十九条公务员的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由国务院规定。

公务员的职务与级别是确定公务员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

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公务员在同一职务上,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晋升级别。

第二十条国家根据人民警察以及海关、驻外外交机构公务员的工作特点,设置与其职务相对应的衔级。

第四章录用

第二十一条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前款规定录用公务员时,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对少数民族报考者予以适当照顾。

第二十二条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的录用,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必要时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授权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

第二十三条报考公务员,除应当具备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

第二十四条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

(三)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第二十五条录用公务员,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第二十六条录用公务员,应当招考公告。招考公告应当载明招考的职位、名额、报考资格条件、报考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以及其他报考须知事项。

招录机关应当采取措施,便利公民报考。

第二十七条招录机关根据报考资格条件对报考申请进行审查。报考者提交的申请材料应当真实、准确。

第二十八条公务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内容根据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不同职位类别分别设置。

第二十九条招录机关根据考试成绩确定考察人选,并对其进行报考资格复审、考察和体检。

体检的项目和标准根据职位要求确定。具体办法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三十条招录机关根据考试成绩、考察情况和体检结果,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并予以公示。

公示期满,中央一级招录机关将拟录用人员名单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地方各级招录机关将拟录用人员名单报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十一条录用特殊职位的公务员,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简化程序或者采用其他测评办法。

第三十二条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任职;不合格的,取消录用。

第五章考核

第三十三条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第三十四条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

第三十五条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定期考核采取年度考核的方式,先由个人按照职位职责和有关要求进行总结,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意见后,提出考核等次建议,由本机关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考核委员会确定考核等次。

对领导成员的定期考核,由主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六条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

定期考核的结果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

第三十七条定期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

第六章职务任免

第三十八条公务员职务实行选任制和委任制。

领导成员职务按照国家规定实行任期制。

第三十九条选任制公务员在选举结果生效时即任当选职务;任期届满不再连任,或者任期内辞职、被罢免、被撤职的,其所任职务即终止。

第四十条委任制公务员遇有试用期满考核合格、职务发生变化、不再担任公务员职务以及其他情形需要任免职务的,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任免其职务。

第四十一条公务员任职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第四十二条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在机关外兼职,应当经有关机关批准,并不得领取兼职报酬。

第七章职务升降

第四十三条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职经历等方面的条件和资格。

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逐级晋升。特别优秀的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按照规定破格或者越一级晋升职务。

第四十四条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

(二)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任职建议方案,并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酝酿;

(三)按照管理权限讨论决定;

(四)按照规定履行任职手续。

公务员晋升非领导职务,参照前款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四十五条机关内设机构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出现空缺时,可以在本机关或者本系统内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任职人选。

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出现空缺,可以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产生任职人选。

确定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的任职人选,可以面向社会,从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资格的人员中公开选拔。

第四十六条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任职前公示制度和任职试用期制度。

第四十七条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照规定程序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

第八章奖励

第四十八条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给予奖励。奖励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

公务员集体的奖励适用于按照编制序列设置的机构或者为完成专项任务组成的工作集体。

第四十九条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奖励:

(一)忠于职守,积极工作,成绩显著的;

(二)遵守纪律,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办事公道,模范作用突出的;

(三)在工作中有发明创造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四)为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突出贡献的;

(五)爱护公共财产,节约国家资财有突出成绩的;

(六)防止或者消除事故有功,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

(七)在抢险、救灾等特定环境中奋不顾身,做出贡献的;

(八)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有功绩的;

(九)在对外交往中为国家争得荣誉和利益的;

(十)有其他突出功绩的。

第五十条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对受奖励的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予以表彰,并给予一次性奖金或者其他待遇。

第五十一条给予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奖励,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决定或者审批。

第五十二条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奖励:

(一)弄虚作假,骗取奖励的;

(二)申报奖励时隐瞒严重错误或者严重违反规定程序的;

(三)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撤销奖励的其他情形的。

第九章惩戒

第五十三条公务员必须遵守纪律,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

(二)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组织或者参加罢工;

(三),贻误工作;

(四)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五)压制批评,打击报复;

(六)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

(七)贪污、行贿、受贿,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

(八)违反财经纪律,浪费国家资财;

(九),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十)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工作秘密;

(十一)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

(十二)参与或者支持色情、吸毒、、迷信等活动;

(十三)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十四)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

(十五)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

(十六)违反纪律的其他行为。

第五十四条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公务员不承担责任;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五十五条公务员因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本法给予处分;违纪行为情节轻微,经批评教育后改正的,可以免予处分。

第五十六条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第五十七条对公务员的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公务员违纪的,应当由处分决定机关决定对公务员违纪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认定的事实及拟给予处分的依据告知公务员本人。公务员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处分决定机关认为对公务员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作出处分决定。处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

第五十八条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受处分的期间为: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

受撤职处分的,按照规定降低级别。

第五十九条公务员受开除以外的处分,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发生违纪行为的,处分期满后,由处分决定机关解除处分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

解除处分后,晋升工资档次、级别和职务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但是,解除降级、撤职处分的,不视为恢复原级别、原职务。

第十章培训

第六十条机关根据公务员工作职责的要求和提高公务员素质的需要,对公务员进行分级分类培训。

国家建立专门的公务员培训机构。机关根据需要也可以委托其他培训机构承担公务员培训任务。

第六十一条机关对新录用人员应当在试用期内进行初任培训;对晋升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应当在任职前或者任职后一年内进行任职培训;对从事专项工作的公务员应当进行专门业务培训;对全体公务员应当进行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在职培训,其中对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公务员,应当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要求,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国家有计划地加强对后备领导人员的培训。

第六十二条公务员的培训实行登记管理。

公务员参加培训的时间由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本法第六十一条规定的培训要求予以确定。

公务员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第十一章交流与回避

第六十三条国家实行公务员交流制度。

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

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

第六十四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调任人选应当具备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和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并不得有本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情形。调任机关应当根据上述规定,对调任人选进行严格考察,并按照管理权限审批,必要时可以对调任人选进行考试。

第六十五条公务员在不同职位之间转任应当具备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

对省部级正职以下的领导成员应当有计划、有重点地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转任。

对担任机关内设机构领导职务和工作性质特殊的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应当有计划地在本机关内转任。

第六十六条根据培养锻炼公务员的需要,可以选派公务员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挂职锻炼。

公务员在挂职锻炼期间,不改变与原机关的人事关系。

第六十七条公务员应当服从机关的交流决定。

公务员本人申请交流的,按照管理权限审批。

第六十八条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因地域或者工作性质特殊,需要变通执行任职回避的,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第六十九条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十条公务员执行公务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

(二)涉及与本人有本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所列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

(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

第七十一条公务员有应当回避情形的,本人应当申请回避;利害关系人有权申请公务员回避。其他人员可以向机关提供公务员需要回避的情况。

机关根据公务员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经审查后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也可以不经申请直接作出回避决定。

第七十二条法律对公务员回避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二章工资福利保险

第七十三条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

公务员工资制度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体现工作职责、工作能力、工作实绩、资历等因素,保持不同职务、级别之间的合理工资差距。

国家建立公务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第七十四条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

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地区附加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等津贴。

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住房、医疗等补贴、补助。

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年终奖金。

公务员工资应当按时足额发放。

第七十五条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国家实行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并将工资调查比较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

第七十六条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福利待遇。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公务员的福利待遇。

公务员实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休假。公务员在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的,应当给予相应的补休。

第七十七条国家建立公务员保险制度,保障公务员在退休、患病、工伤、生育、失业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公务员因公致残的,享受国家规定的伤残待遇。公务员因公牺牲、因公死亡或者病故的,其亲属享受国家规定的抚恤和优待。

第七十八条任何机关不得违反国家规定自行更改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政策,擅自提高或者降低公务员的工资、福利、保险待遇。任何机关不得扣减或者拖欠公务员的工资。

第七十九条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退休金以及录用、培训、奖励、辞退等所需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第十三章辞职辞退

第八十条公务员辞去公职,应当向任免机关提出书面申请。任免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审批,其中对领导成员辞去公职的申请,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九十日内予以审批。

第八十一条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辞去公职:

(一)未满国家规定的最低服务年限的;

(二)在涉及国家秘密等特殊职位任职或者离开上述职位不满国家规定的脱密期限的;

(三)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且须由本人继续处理的;

(四)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去公职的情形。

第八十二条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因工作变动依照法律规定需要辞去现任职务的,应当履行辞职手续。

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因个人或者其他原因,可以自愿提出辞去领导职务。

领导成员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的,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的,应当引咎辞去领导职务。

领导成员应当引咎辞职或者因其他原因不再适合担任现任领导职务,本人不提出辞职的,应当责令其辞去领导职务。

第八十三条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辞退:

(一)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二)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

(三)因所在机关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

(四)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在机关工作,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

(五)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

第八十四条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务员,不得辞退:

(一)因公致残,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三)女性公务员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退的情形。

第八十五条辞退公务员,按照管理权限决定。辞退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辞退的公务员。

被辞退的公务员,可以领取辞退费或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失业保险。

第八十六条公务员辞职或者被辞退,离职前应当办理公务交接手续,必要时按照规定接受审计。

第十四章退休

第八十七条公务员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者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应当退休。

第八十八条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一)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

(二)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

(三)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

第八十九条公务员退休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金和其他待遇,国家为其生活和健康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帮助,鼓励发挥个人专长,参与社会发展。

第十五章申诉控告

第九十条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处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按照规定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直接提出申诉:

(一)处分;

(二)辞退或者取消录用;

(三)降职;

(四)定期考核定为不称职;

(五)免职;

(六)申请辞职、提前退休未予批准;

(七)未按规定确定或者扣减工资、福利、保险待遇;

(八)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诉的其他情形。

对省级以下机关作出的申诉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理决定的上一级机关提出再申诉。

行政机关公务员对处分不服向行政监察机关申诉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办理。

第九十一条原处理机关应当自接到复核申请书后的三十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受理公务员申诉的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案情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但是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三十日。

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人事处理的执行。

第九十二条公务员申诉的受理机关审查认定人事处理有错误的,原处理机关应当及时予以纠正。

第九十三条公务员认为机关及其领导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向上级机关或者有关的专门机关提出控告。受理控告的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第九十四条公务员提出申诉、控告,不得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

第十六章职位聘任

第九十五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职位实行聘任制。

前款所列职位涉及国家秘密的,不实行聘任制。

第九十六条机关聘任公务员可以参照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程序进行公开招聘,也可以从符合条件的人员中直接选聘。

机关聘任公务员应当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工资经费限额内进行。

第九十七条机关聘任公务员,应当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书面的聘任合同,确定机关与所聘公务员双方的权利、义务。聘任合同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或者解除。

聘任合同的签订、变更或者解除,应当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十八条聘任合同应当具备合同期限,职位及其职责要求,工资、福利、保险待遇,违约责任等条款。

聘任合同期限为一年至五年。聘任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为一个月至六个月。

聘任制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协议工资制,具体办法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第九十九条机关依据本法和聘任合同对所聘公务员进行管理。

第一百条国家建立人事争议仲裁制度。

人事争议仲裁应当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争议双方的合法权益。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需要设立。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公务员主管部门的代表、聘用机关的代表、聘任制公务员的代表以及法律专家组成。

聘任制公务员与所在机关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争议的,可以自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接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讼。仲裁裁决生效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执行。

第十七章法律责任

第一百零一条对有下列违反本法规定情形的,由县级以上领导机关或者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区别不同情况,分别予以责令纠正或者宣布无效;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编制限额、职数或者任职资格条件进行公务员录用、调任、转任、聘任和晋升的;

(二)不按规定条件进行公务员奖惩、回避和办理退休的;

(三)不按规定程序进行公务员录用、调任、转任、聘任、晋升、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以及考核、奖惩的;

(四)违反国家规定,更改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待遇标准的;

(五)在录用、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中发生泄露试题、违反考场纪律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开、公正的;

(六)不按规定受理和处理公务员申诉、控告的;

(七)违反本法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一百零二条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后有违反前款规定行为的,由其原所在机关的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该人员从业期间的违法所得,责令接收单位将该人员予以清退,并根据情节轻重,对接收单位处以被处罚人员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一百零三条机关因错误的具体人事处理对公务员造成名誉损害的,应当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第一百零四条公务员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给予处分。

第十八章附则

第一百零五条本法所称领导成员,是指机关的领导人员,不包括机关内设机构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

第一百零六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

公务员法实施细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聘任制 公务员激励机制 优势 风险

关于聘任制公务员,社会上众说纷纭,炒得沸沸扬扬,例如,聘任制公务员是二等公民、实行聘任制就打破了公务员的铁饭碗、官帽被摘、鲶鱼效应等等,说法很多、概念很乱、相差很远。因此,有必要对聘任制公务员的含义加以重申,使人们正确理解聘任制公务员在我国公务员管理制度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正确认识聘任制公务员实施的优势与风险。

聘任制公务员的含义和特点

聘任制的含义。聘任制公务员是我国公务员管理制度中的专属概念,《公务员法》第九十五条规定: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职位实行聘任制。

我国准备对公务员中部分岗位实施聘任制,最根本的原因是现实行政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今天的行政管理对岗位的专业性要求很高,特别是一些高精尖技术岗位,对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是过去管理实践中没有遇到的情况,是一种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

职位聘任的特点。一是合同管理①。对聘任制公务员,机关要与其签订聘任合同。在合同中要对聘用期限、聘用岗位、该岗位要履行的职责,以及所享受的工资待遇、保险待遇、福利待遇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因此,对聘任制公务员的管理除了依据《公务员法》以外,还要依据聘用合同。

二是平等协商。在签订聘任合同的过程中,机关和应聘人员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在签订合同之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变成隶属关系,但所聘公务员和机关之间仍可以通过沟通交流、共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工作上的从属性并不否定合同双方法律上的平等性。

三是协议工资。协议工资只有在聘任制公务员中才可以实行,这一制度正体现了分类管理的原则,根据所在岗位的胜任特征和岗位的重要性,经双方协商,确定聘任制公务员的工资等待遇。协商的依据主要是职位的特点,同时参照相近行业、类似岗位人员的市场薪酬水平,提出职位参考薪酬水平,最终薪酬由双方协商确定。

聘任制公务员实施的优势

实行聘任制可以满足政府机关对特殊岗位的用人需求。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我国公共管理事务日益复杂,专业性不断增强,传统的公务员大多是通用型人才,知识面较宽,但缺乏适应政府工作特殊岗位的专业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政府机关需要高级信息技术、城市规划、金融规划等人才。机关短时间内又难以培养出来,有的也不可能通过机关自身培养,只能采取引进的办法。传统的管理制度和薪酬待遇不足以吸引这些专门技术人才,即使来了也留不住,只有面向社会,运用市场的手段加以解决,才能吸引并留住优秀专门技术人才。

协议工资可以激励聘任制公务员。对聘任制公务员可以采用协议工资制,这是《公务员法》明确规定的,就是为了不受常任制公务员工资制度的束缚,对特殊人才采用特殊待遇,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双赢原则。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岗位,比如高级鉴定师等,在行业中收入很高,如果政府机关需要这些人才,不能只让这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做无私奉献,或者通过灰色收入等解决,那是制度设计的缺陷。而现在制度中,事先就设计出专业性较强岗位人员的工资制度,这符合实事求是的精神。工资作为物质利益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调动聘任制公务员积极性的主要手段。

实行聘任制可以降低政府机关用人成本。在政府机关中,对于一些社会通用性较强的辅工作,比如书记员等,政府机关可以随时从社会上直接招聘适当人员来完成,没必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录用和长期培养。当应聘者年龄和身体不适合从事该岗位时,可以聘用适合的新人来从事该岗位,以保持人与岗位的最佳匹配状态,不会造成人力资源浪费,政府机关也免去了“进一个人就要终身负责”的后顾之忧,从而进一步降低机关用人成本。

聘任制公务员实施的风险分析

聘任制公务员早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就提出,部分地方政府曾对“政府雇员制”进行过有益的尝试,才形成了今天《公务员法》中职位聘任的框架。为了更有效地推行,上海、深圳等地正在进行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工作,以求进一步摸索经验。怎样让公务员聘任制真正体现制度设计最初的功能,真正体现它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实施环节做得如何。如果做得不好,则会存在很大风险,给国家和民众的利益带来损失。

缺少健全的法律法规,实施细则缺位。要使聘任制得以正常实施,就要尽快建立健全有关公务员聘任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使聘任制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有章可循。

我国公务员法中关于聘任制岗位的规定比较宏观,只是针对原则的提出缺少具体、可操作性的规定。目前我国公务员管理制度中,很多单项法规还没有出台,更没有法规的实施细则,因此各地在执行的过程中可能因领会不同、情况不同等出现较大的差异,正因为这是一项管理制度的新举措,而其中任何一个细节上的疏漏,都可能在实践中出现不良后果。

缺少正面规范的宣传,民众概念模糊。目前社会上对公务员聘任制有诸多误解,这说明对聘任制岗位的概念和功能还没有正确的理解,因此有必要进行规范宣传。例如,新加坡国会最近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案,明令禁止商业机构向手机用户发送广告类短信等垃圾信息,违法发送垃圾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可能面临高达100万新元的罚款,其目的在于保护个人信息不被盗用或滥用于市场宣传等用途。新法将于2013年年初生效,2014年年中起正式开始执行。这一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对专业性较强和辅的职位实行聘任制,是对传统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它同传统的常任制公务员的进入渠道、管理方式、招考条件等有许多不同,这是两种并行的制度,具有各自的不同功能,正是因为这些不同功能的实现,才体现出公务员管理制度丰富多彩。对于聘任制的上述理念,要加大宣传的力度。首先,系统内公务员特别是相关岗位的人员正确理解后可以积极支持这项工作的开展,不盲目攀比薪酬待遇,不会影响工作的积极性,还会与聘任制公务员密切配合,取得最佳效果;其次,系统外人员正确理解后,了解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充分展示自己的技术才能,在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个人收益的最大化。

缺少规范管理,细节关注不够。目前,聘任制在我国仍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实施速度不宜太快,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不能有半点马虎,每个细节都要仔细对待。其中有许多环节要认真做好:

一是确定聘任岗位,要按需设岗,要在编制的数额之内,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从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高度,主要依据政府机关的工作任务、技术要求、需求层次等因素,确实属于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岗位,而机关相关岗位人员又无法胜任的,在此基础上还要明确岗位职责要求,这是选人和考核的前提。

二是严格聘任程序,完整、配套、规范的操作程序,是实现共同目标、维护双方权益、避免歧义纠纷的必要手段。聘任制公务员招聘也要按照公务员录用的相关程序,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选聘优秀人才。

三是出口畅通无阻。聘任制公务员的亮点之一就是非常任制,按照约定的期限履行各自的职责,享受福利待遇,期限到达按照约定的方式解除合同,形成一种开放式的系统。

缺少必要的监督,存在腐败风险。相对传统的委任制公务员制度,聘任制存在更多的腐败风险:一是聘任程序不完善,公务员法规定机关可以采取公开招聘和直接选聘方法选拔合适的人选。如果采用直接选聘的方式,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程序规定,在操作中可能引发腐败;二是绩效考核办法难以科学制定,对于专业性强公务员的考核,绩效考核办法存在不科学、不公平的可能性会加大;三是管理权力运行难以规范,缺乏规范管理制度的权力运行将会导致腐败滋生。

缺少清晰的岗位胜任特征描述,选择人员与岗位不匹配。岗位胜任特征是指和岗位职责相关的任职资格要求,是完成岗位职责所需要达到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用来区分岗位合格和不合格的关键特征,它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能力的综合表现。②

岗位胜任特征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型工具已越来越多地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人员甄选中,它是运用先进技术来选择与岗位匹配的人选,使之产生高绩效。

聘任制公务员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高技术性职位,运用岗位胜任特征工具去操作,效果会更好。因此,建议政府机关在招聘这类岗位人员时,应聘请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运用岗位胜任特征这一管理工具,对其进行专门设计,这将对公务员聘任制试行阶段的工作开展产生良好效果。

(作者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注释

①张柏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教程》,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年,第336页。

②杨东:“人力资源经理的岗位胜任特征模型分析”,《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第11期。

公务员法实施细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务员;聘任制度;发展与思考

一、公务员聘任制度

公务员制度是时展的产物。我国公务员制度,始于隋,立于唐,兴于明、清两代,历史悠久。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旨在实现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科学管理,提高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行政效率,为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事管理体制提供保障。公务员聘任制度,作为管理、激励公务员的有效途径,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一)公务员聘任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六章规定,公务员聘任制是指国家机关根据工作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的批准,对专业性比较强的职位和辅职位,以聘任合同的方式建立与公务员的任用关系。

(二)我国公务员聘任制度的发展

公务员聘任制度,发源于西方,其中以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的公务员聘任制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时间并不长。最初的公务员聘任制产生于农村,其目的在于解决原干部人事制度下不能从农村直接招收干部而导致的乡镇干部来源不足的问题,该制度又称为“乡镇干部聘任制”。

到2002年7月,中共中央下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党政机关部分专业性较强的领导职务实行聘任制”。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该法律规定公务员实行职位聘任制度,这是公务员聘任制度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公务员管理制度日趋成熟,同时,该法律也使得聘任制的推广有了法律基础和保障。

2007年,原国家人事部决定在上海浦东和广东深圳率先开展聘任制公务员试点,截止目前,江苏、山东、甘肃、辽宁等多个省份已经开始采用了公务员聘任制度。

二、公务员聘任制度实施分析

(一)聘任制度实施的意义

1.留住高级专业人才,满足行政机关用人需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公共管理事务日益复杂,涉及信息技术、城市规划、金融等各个领域,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对公务员的文化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而现阶段,就公务员的知识水平来看,传统公务员大多是通用型人才,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就薪资水平看,同行业的相关高级专业人才薪资水平要比相应级别的公务员高,这无疑增加了招收该类人才的难度。

而聘任制则凭借协议工资制等,帮助高级专业人才摆脱了公务员固有工资制度束缚,取得相应工资待遇,同时也能够有效满足政府的用人需求。

2.激发公务员的竞争意识,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率

聘任制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公务员明确其责任与目标,并追求高效的工作状态。这有助于消除公务员长期以来安于现状、缺乏活力与创造力的局面,激发公务员队伍的服务意识,增强公务员整体的责任感、危机感,从而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

3.降低行政机关用人成本

在政府等行政机关,不乏对工作人员要求不高的辅工作(如书记员),而对于该类工作人员,可通过直接招聘完成,以减少考试录用的成本。此外,以聘任制代替终身制,能够有效解决政府行政机关对工作人员“负责到底”的窘境,从而降低政府行政机关的人力成本。

4.推动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公务员聘任制度的推行是对固有体制的冲击与革新,该制度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有效打破原有体制下决策僵化的局面,减少政治博弈造成的政治浪费,提升行政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

总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确立的公务员聘任制度,能够有效规范全国公务员的录用流程、任职期限,能够激发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政府行政机关人力资源的优化和组织形式的完善,切实推动我国行政工作的展开、行政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二)聘任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明确的实施细则

目前,我国的公务员聘任制度仍处于探索期,相关法律规定相对宏观,缺少细致、统一的可操作性的规定。在实践过程中,各地政府行政机关只能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处理,这使得该政策的实施存在弹性和地方差异性,可能诱发腐败和权钱交易。

2.缺乏相关的配套制度

尽管《公务员法》第九十八八条规定“聘任合同应当具备合同期限,职位及其职责要求,工资、福利、保险待遇,违约责任等条款”,但是与聘任制度相关的制度并未建设完善,如再就业工作年限的计算问,档案以及党、团关系的管理问题等等。

3.缺少规范和正面的宣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我国公众公民意识也不断增强。民意的结果会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没有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相关政策也很难推广。目前,社会公众对公务员聘任制度不太了解,甚至存在诸多误解。公务员聘任制度,需要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和支持。

三、总结

新事物产生于对旧事物的不断发展与扬弃。在我国,公务员聘任制度尚且属于新生事物,作为时展的产物,其实施有其必然的意义。聘任制代替“终身制”,实质上反映出公职人员与管理机构间灵活的弹性雇佣关系,它是行政机关人力资源管理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多元化的有效措施。从试点实践的效果来看,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大背景下,合理的公务员聘任制能够有效发挥专业人才优势,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相信未来,在各试点实践成熟的情况下,中央相关部门会结合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法律和具体实施细则、解释,规范公务员聘任制的实施,推动其稳妥、持续发展。公务员聘任制度作为一种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产物,必将取代“终身制”。

参考文献

[1]齐明山.行政学导论(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29-131,136-140.

[2]张婷.我国现行聘任制公务员的内涵和适用范围梳理[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41-44

公务员法实施细则范文第4篇

关键字:公务员;分类制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09-0120-01

一、我国现行分类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分类模式概括起来就是以职位分类为主导, 职位上包含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以公务员所任职务为主并考虑工作表现、资历等确定级别。职位、职务、级别由此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分类模式, 对国家政治体制改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当然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和弊病, 尤其是对公务员选拔晋升的影响很大。

(一)职位分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公务员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 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 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等类别。”

1. 划分方法过于简单 , 且没有统一规定 , 实施情况混乱。我国《公务员法 》对公务员制度的分类模式只作了极为简单的原则性规定, 而下位法又未及时跟进。导致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按照自己对法规的理解进行职位设置以及选拔, 造成各地区选拔标准不一, 规范不一, 区域和部门不同的公务员地位也不公平。

2. 配套法规不完善导致不同职位之间选拔、晋升规定缺失, 无章可循, 无法衔接。例如, 会计人员在职位分类上属于专业技术类, 如果其晋升为领导人员时, 就并非仅是执行决策, 而是获得了一定的领导、决策权力, 这在职位分类上则属于综合管理类。这个晋职的过程尚无相应法律规范加以规制。公务员转职无法可依, 加大了晋升提拔的主观随意性, 可能造成不公平的现象发生, 挫伤公务员工作积极性。

(二)职务分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公务员制度将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这种职务分类方法实施有利于调动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 但随着实施深入, 问题也出现了。

1. 区分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本意是为公务员提供‘两个跑道 ’ , 但作用甚微。现实情况是, 非领导职务晋升除了极少数的向上一级领导职务晋升外, 助理调研员以上非领导职务大都由担任领导职务者转任或晋升来担任。”专业技术人员、职责较大的公务员很难沿着非领导职务向上晋升。高层次的非领导职务成了给领导职务公务员解决待遇的 “虚职”。

2. 区分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不利于消除公务员“官本位”思想。“官本位”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 人们对“官”有特殊的崇拜。公务员手中握有一定的、基于其身份而获得的公权力。领导职务相对应的权力自然要多于非领导职务相对应的权力。法律将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严格区分开来, 无疑将加强这种权力的分配不均。

(三)级别分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公务员除了按照职位、职务分类进行管理, 还相应进行级别分类的设置。原《暂行条例》规定, 国家公务员分为 15级, 职务与级别有数字化的对应关系, 《公务员法 》将这一规定删去,取而代之的是第十九条:“公务员的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 “公务员的职务和级别是确定公务员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这些有关级别过于原则性的规定直接导致了公务员晋升制度的混乱。

二、完善我国现行分类模式下公务员选拔晋升制度的对策

(一)职位设置应该合理, 细致, 统一, 配套法规要完善。我国的职位分类虽然由《公务员法》明确规定 , 但具体实施细则并未跟上。与之配套的《国家公务员职位分类工作实施办法》, 既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也未对职位分类作出统一详尽的设置规定。具体操作起来各地各部门均不尽相同, 随意性大, 影响了职位分类的稳定性, 也影响了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性。我国急需一部职位分类设置详尽统一的法律文本。

(二)取消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职务划分方法, 辅以更为合理的职务名称。

取消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分类, 直接规定不同职务以及在高低不同的职务之间晋升, 这样有利于消除“官本位”的思想, 有利于减少公务员对领导职务的过分热衷, 转而注重提高自身素质、专业水平, 以优化公务员的选拔晋升环境。

特别指出的是, 应该立即完善与级别晋升相协调的级别降低制度。目前, 职务可升可降 , 属于正常的职务变动, 而级别制度基本上处于一种只升不降的状态, 或者只有在行政处分的时候才降低级别, 是一种变相的级别终身制。这形成公务员晋升以后就缺乏进取意识, 造成人浮于事的状况。如果能够完善级别降低制度, 就能有效的激发公务员的工作热情, 为选拔晋升制度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姜海如.外公务员制度比较 [M ].商务印书馆 , 2003,(4).

[2] 杨波.西方国家公务员监督的改革动向[J ].公共行政,2004,(5).

公务员法实施细则范文第5篇

初闻此消息时,未免不让人感到喜出望外、欢呼雀跃。一则,长久以来,所谓一考定终身,挤进机关几乎就意味着可以超脱于淘汰机制之外,工作绩效多寡都无所谓,这些待遇、政策上等方面的优越,使得公务员一职成了人们眼中名副其实的“金饭碗”,让人们趋之若鹜。然而,很多人一旦如愿以偿,成了一名让人艳羡的公务员后,所作所为全然不是一名人民公仆所应具备的素质,随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各种陋习的不断出现,久而久之,我国公务员队伍就在百姓心中形成了这样一种形象――“僵化腐朽”、“光说不练”、“只吃不干”。二则,臻于公务员的这种状态,至今也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对此加以规定、劝勉,甚至在一些问题出现以后,更无确切的惩戒措施,使得一些人在当政当权时,有恃无恐、肆无忌惮。

因此,《细则》的出台于我国僵化落后的公务员制度以及现状而言,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和创举,也确实是一件让人感到可喜可贺的事情。但是,在欢欣兴奋之余,还是让人有所怀疑,机关做事情,向来都有雷声大、雨点小的风气。那么《细则》这声响雷,对身处于其中的公务员们又能不能真正地起到震慑与劝勉的作用呢?

再来仔细看《细则》原文,笔者发现,细则中只是在概念或者形式上提出了评估谁、评估结果如何的问题,但是至于由谁来评估、怎么评估,在这些具体的操作与实施方面,却是只字未提。众所周知,一把尺子,不能只是在框架上有多少多少长度就够了,它必须要具备最精确最细微的刻度,这样才能有一个统一而令人信服的标准,才能最终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与公正。那么,同理推之,《细则》中考核的具体“标尺”又是什么呢?

毫无疑问,这把标尺至今还只是个空壳子,政府对此还不能做出确切而令人信服的解释。若我们是有心人,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细则》较于我国以前已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本身并没有特别突出而巨大的变动或者创意,而只是其翻版,或者换一种形式的“特别表达”。不知道这是政府的一个“疏忽”,还是我们太心急,以至于忘了想吃“热豆腐”是需要时间的?但是不管怎样,身为每一个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公民,我们都必须有责任指出《细则》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另外,如果把“不称职”与“辞退”挂钩,但同时又缺少明确的评价标准的话,按照目前中国这种官场习气,一切都是“官本位”,一切都是“家天下”,那么,造成的结果就很可能是以下两种:要么一部分较为恪守本分但有些“木纳”的人因曾经得罪了某些领导,而只好成为他们打击报复的工具;要么就是一些聪明伶俐、投机取巧的人为了能在考核中不落榜,而走另一条让人们更加厌恶痛恨的路子。这样的话,《细则》无疑又会在无意中成为促成我国官场腐败的又一“罪魁祸首”。

因此,从这些个层面上说,《细则》这一所谓的“具有开先河意义的条款”,其实只是一次华丽而轰动的“表演”,是一朵绚烂而不真实的“花”。

公务员法实施细则范文第6篇

一、充分认识加强公务员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公务员是我区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权力的行使者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组织者。加强对公务员的管理,对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公务员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管干部原则的重要体现。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公务员法将党管干部原则确立为我国公务员制度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这是我国公务员制度不同于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鲜明特点。组织部门作为各级党委管理干部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认真履行在公务员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依法加强对公务员的管理,努力把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到公务员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去,并使之制度化、法制化,对于在公务员队伍建设中更好地贯彻党管干部的原则,确保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十分必要。

加强公务员管理,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着党和国家的管理能力,决定着党的执政水平和国家的管理水平。加强公务员管理,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切实做好公务员招录工作,严把入口关,依法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促进发展、推动改革、维护稳定的本领,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本领,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本领,善于学习、善于调查研究、善于自主创新的本领等“五个方面的本领”,对于促进公务员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十分紧迫。

加强公务员管理,是促进公务员勤政廉政、树立优良作风的重要措施。公务员是国家公职人员,掌握和行使公共权力,代表和反映机关的形象。加强公务员管理,切实搞好对公务员行使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对履行岗位职责的考察考核,深入开展“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着力营造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优良政风,不断培育“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的公务员精神,对于促使公务员勤政廉政、改进作风、服务群众,树立“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良好形象十分必要。

全区各级组织部门作为公务员管理的主管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这次会议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增强加强公务员管理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研究解决新形势下公务员管理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推进公务员管理工作力度,努力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全面提高我区公务员考录工作水平

“事业成败,唯在得人”,选人用人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公务员的考试录用,是党政机关选人用人的重要途径,是党政人才来源的主渠道之一,是公务员管理和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干部人事管理的重要领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实施以来,为各级党政机关选拔充实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优化了党政机关干部人才队伍结构,有效提高了干部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要通过不断加大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人才合理流动。要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要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要注意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机关。

(一)要坚持面向基层的政策导向。艰苦的环境能磨练人,创业过程能造就人。各级组织部门一定要树立战略眼光,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加大向基层倾斜的工作力度。一是要扩大自治区级党政机关录用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比例。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区当前干部队伍的结构和实际需要,自治区区级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要逐年扩大录用具有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要积极探索对边远农村、街道社区和企业优秀人才中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研究落实对参加“三支一扶”计划、“西部志愿者”、5%人才储备编等人员报考公务员的倾斜政策。同时,对区级机关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新录用公务员,要尽快制定办法,及时下派到基层锻炼。为体现对基层各类人才的重视,今年自治区招录公务员工作,已明确要求区级机关公务员录用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地州市机关要达到30%以上,今后根据发展需要,还要适当提高比例。二是要注重加强从优秀村干部中考试录用乡镇公务员的力度。近期,中组部、人事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从优秀村干部中考试录用乡镇公务员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我们已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意见,待文件正式下发后,我们要抓紧研究制定符合我区实际的相关实施意见,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考试录用乡镇公务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特别是要注意结合各地,尤其是南疆乡镇工作实际,科学合理地设置招考职位、资格条件、考试科目和具体内容,不断充实干部队伍,巩固基层政权。同时,还要注意及时分析和研究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完善配套政策规定。三是要不断优化基层公务员队伍的布局结构。近年来,通过选派优秀大中专毕业生、社会“五大”毕业生和留疆战士充实到边远艰苦地区乡镇工作,建立“4211”工作机制,采取加强在职培训、落实轮换制度、提高生活待遇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公务员队伍建设,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人才“断层”、知识结构老化,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要在进一步加大基层公务员队伍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公务员能力素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科学的考试录用办法,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基层县乡机关稳定和留住优秀人才的工作机制,逐步改善基层公务员队伍的知识、年龄结构,形成合理的人员梯次。

(二)要坚持依法考录的根本要求。公务员法的实施和公务员录用规定的出台,标志着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科学化的新阶段,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加大依法考录力度,切实维护公务员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一是要逐步完善考录工作的政策体系。要根据中央出台的关于公务员录用违纪违规处理办法、考核指导意见、新公务员试用期管理意见、特殊职位录用办法、体检项目及标准、考务管理办法等,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二是要进一步加大考录工作的政策执行力度。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职位竞争考试,考试录用公务员,必须要有职位空缺,按照空缺职位的具体要求,一律面向社会实行职位竞争考试,不得再实行资格考试。公务员法实施以来,许多以前没有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单位经批准纳入到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范围,这些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包括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内的各项公务员管理制度,录用担任主任科员及相当职务层次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工作人员,必须纳入同级党政机关统一的录用计划,实行“凡进必考”。同时,要抓好县以下党政机关公务员考录工作,坚决制止不考而入的问题。三是要不断加大考录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各级组织部门要会同人事和纪检监察部门,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反考试录用制度的行为,定期对本地区、本部门公务员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政策规定的,要给予纪律处分;对利用职权违规进人,在人员录用上搞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各地各部门要开展经常性的自查自纠,对违规进入的人员坚决予以清退。

(三)要坚持科学考录的改革方向。科学性是考试录用制度的生命线,科学的考试是确保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条件,要进一步提高考录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要不断提高试题命制的科学化水平。要开展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职位调查分析,研究提出不同机关层次、不同职位类别公务员所需的能力素质要求,积极探索构建分类分等的能力测查标准体系。在坚持和完善现有考试项目的基础上,研究论证新的考试科目框架,积极探索更新考试测评技术,丰富和深化能力测评要素,不断研究、开发新题型,提高试题的有效性。二是要不断加强考试录用专家队伍建设。要建立公务员命题专家库,形成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职结合的命题专家队伍,并实行动态管理;面试考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面试的质量和水平,要加大面试考官的培训力度,推行面试考官持证上岗制度,逐步形成一支专业化的面试考官队伍。同时要积极加强与有关高校合作,努力培养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阅卷人员队伍。三是要不断提高考试录用的信息化水平。要积极研究建立公务员录用信息管理系统,探索研究公共科目试题管理系统,提高试题的研发、管理和使用效率。探索建立面试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面试试题管理、面试组织、考官管理、工作监督、统计分析等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三、进一步加大公务员管理配套制度建设的力度

2006年公务员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区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在认真抓好学习宣传培训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依法接轨、审慎处理、平稳过渡”的原则,认真开展了公务员登记和参照(依照)管理单位的审批工作。实施工作中,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级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密切配合,有关单位各司其职,圆满地完成了全区公务员的登记工作任务。随着公务员法的平稳入轨,各地各部门应当把现阶段的工作重点转移到配套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以及实施监督检查工作上来。

(一)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配套政策。为使公务员管理形成制度化、体系化,公务员法实施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人事争议处理规定》、《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公务员奖励规定(试行)》、《公务员调任规定(试行)》等五个配套法规,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下大力气抓好这些配套法规的贯彻落实工作,同时认真清理和规范与之不相符的公务员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二)不断完善公务员管理政策体系。近期,国家还将陆续出台《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新录用公务员任职定级规定》、《公务员申诉规定(试行)》、《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和《公开选拔初任法官、检察官、任职人选实施办法》等5个配套法规,还将制定公务员辞职辞退、机关违规进人处理办法和纪委、法院、检察院系统非领导职务设置办法等3个规定的征求意见稿,我们要在大力宣传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出台的政策,积极调研,全面摸底,认真研究,及时制定出台我区的配套实施细则,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公务员管理政策体系。

(三)着力加强实施公务员法的监督检查。“天下之事,不难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在实施公务员法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法律规定,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各级组织部门要会同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加强对法规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组织专项检查,特别是要注意把是否违规进人、是否按照标准、条件、程序和职数选配人员,是否严格执行工资保险福利制度等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同时要注重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对违法违规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

公务员法实施细则范文第7篇

一、公务员培训

(一)培训内容

1、把弘扬公务员精神贯穿培训工作始终。公务员是治国理政的主体,其品行、作风和能力直接影响小康事业和民族复兴大业,政治素质是公务员素质的灵魂,政治素质具体表现为“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恪尽职守、廉洁奉公”32字公务员精神。通过培训就是要造就一支具有公务员精神的公务员队伍。

2、抓好《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政策的培训,使广大公务员知晓《公务员法》的各项制度,尤其是奖励制度、惩戒制度、辞职辞退制度和保障制度。

3、把公务员通用能力和行为规范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

4、按照省上要求,抓好公共管理之《公共经济》知识的全员培训和考试工作,9月15日前完成。

(二)培训方式

市县分级负责。市人事局负责实施市级机关科级干部的培训,科级及以下干部的培训由各部门负责实施。

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一)培训内容

1、认真实施“653工程”。国家提出年起,用6年时间在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现代管理等5个领域,开展专项继续教育,重点培训300万名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创新能力强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2、按照国家“653工程”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人事行政管理部门要重点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公共科目培训。尤其要抓好现代管理、职业道德、信息技术、最新科学理论、创新能力等公共科目的知识培训,。

3、从2007年起,用3年时间,在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职业道德》、《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培训。

(二)培训方式

按照属地管理,市县分级负责。市人事局负责实施全市高级技术职务人员、市级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专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市卫生局、市教育局负责其直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区(市、县)人事局负责本下去中级及一下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集中培训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方式之一。经组织安排,事前向人事行政部门申报,到基层、生产第一线提高技术服务、参加“三下乡”活动的,事后报人事行政部门确认,也可以计入当年继续教育学时。

每年继续教育时间不少于80时学时。继续教育考试考核成绩登记到《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上,作为年度考核和技术职务晋升的依据之一。

三、培训管理者及师资队伍建设

培训者先培训,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培训教育管理者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以兼职为主,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育师资队伍。本局选送一批学历高、业务精的干部出去学习,拓展领域,更新知识,充实师资库,争取在全市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

四、规范培训管理

坚持依法培训,注重规范管理。严格按照《公务员法》和《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等上位法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培训工作实施细则,依法对公务员、专业技术人才员进行培训。

公务员法实施细则范文第8篇

一、公务员培训

(一)培训内容

1、把弘扬公务员精神贯穿培训工作始终。公务员是治国理政的主体,其品行、作风和能力直接影响小康事业和民族复兴大业,政治素质是公务员素质的灵魂,政治素质具体表现为“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恪尽职守、廉洁奉公”32字公务员精神。通过培训就是要造就一支具有公务员精神的公务员队伍。

2、抓好《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政策的培训,使广大公务员知晓《公务员法》的各项制度,尤其是奖励制度、惩戒制度、辞职辞退制度和保障制度。

3、把公务员通用能力和行为规范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

4、按照省上要求,抓好公共管理之《公共经济》知识的全员培训和考试工作,9月15日前完成。

(二)培训方式

市县分级负责。市人事局负责实施市级机关科级干部的培训,科级及以下干部的培训由各部门负责实施。

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一)培训内容

1、认真实施“653工程”。国家提出年起,用6年时间在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现代管理等5个领域,开展专项继续教育,重点培训300万名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创新能力强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2、按照国家“653工程”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人事行政管理部门要重点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公共科目培训。尤其要抓好现代管理、职业道德、信息技术、最新科学理论、创新能力等公共科目的知识培训,。

3、从2007年起,用3年时间,在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职业道德》、《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培训。

(二)培训方式

按照属地管理,市县分级负责。市人事局负责实施全市高级技术职务人员、市级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专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市卫生局、市教育局负责其直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区(市、县)人事局负责本下去中级及一下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集中培训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方式之一。经组织安排,事前向人事行政部门申报,到基层、生产第一线提高技术服务、参加“三下乡”活动的,事后报人事行政部门确认,也可以计入当年继续教育学时。

每年继续教育时间不少于80时学时。继续教育考试考核成绩登记到《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上,作为年度考核和技术职务晋升的依据之一。

三、培训管理者及师资队伍建设

培训者先培训,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培训教育管理者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以兼职为主,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育师资队伍。本局选送一批学历高、业务精的干部出去学习,拓展领域,更新知识,充实师资库,争取在全市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

四、规范培训管理

坚持依法培训,注重规范管理。严格按照《公务员法》和《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等上位法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培训工作实施细则,依法对公务员、专业技术人才员进行培训。

公务员法实施细则范文第9篇

建议一:改革招考程序,将笔试放在最后环节

我国《公务员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公务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虽然从法条原文来看是将笔试放在面试之前,但无论是《公务员法》本身,还是其《实施细则》,都没有明确规定笔试和面试的顺序。而《公务员法》第二十九条则明确规定“招录机关根据考试成绩确定考察人选,并对其进行报考资格复审、考察和体检”,即规定体检在笔试和面试之后。据此两条规定,在公务员招录实践中,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了先笔试再面试后体检的主要程序。然而,正是因为这种程序的设计或者使用,留给了公务员招录工作无限的腐败空间,带来了“国考”缺乏公正公平性的严重后果,山西长治公务员招录舞弊案便是最有力的佐证。这种程序失措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公务员招录腐败现象频发的主要因素,并相当严重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诚然,腐败是人的腐败,人是腐败的决定因素,解决腐败问题,需要下大力气提高人的素质。任何制度也都有弊端,十全十美的制度是不存在的,要想利用制度来彻底防止腐败也不现实。但是,我们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制度,从制度层面尽力缩小可能造成腐败的空间,最大限度地防止腐败的发生。解决公务员招录中的腐败问题,让公务员招录来得更公正、更公平,其实并非难事,我们只要调整公务员招录的程序就可以达到令人们满意的目的。我们可以把公务员招录程序中的面试、体检前置就可,即确定如下招录程序:设置招录计划、报考条件和资格,报名,资格审查,体检,面试,笔试。对符合条件具备资格的报名者进行体检,对体检合格的人进行面试,面试要公开进行,接受监督,从严控制面试淘汰人数比例。最后对面试合格的人进行统一笔试,以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直接确定录用人员。在其中还可以增加申请复议复核程序,如在资格审查、体检之后分别设立申请复议复核程序,允许当事人对资格审查、体检结果提出异议,并对其异议进行复议复核。

建议二:改革监督方式,增强监督透明度

在公务员招录过程中,必须把权力关进笼子。当前,仍须进一步加大公务员招考信息公开。针对新进公务员“家庭背景”的数据分析还须进一步细化、制度化,并作为一个硬性指标要求各地方、各招考单位公开,公众对于公务员招录的监督将方便得多。与此同时,还应继续完善招考制度设计,进一步缩小招考单位的自由裁量权,改进面试考官回避制度。

目前的公务员招考,包括笔试和面试环节,总体来说,笔试环节,由于是卷面考察,被认为是比较公正的;面试环节,各地也在努力促进公平、公正,比如建立面试专家库,提高专家的面试能力;建立回避制度,有亲属参加招考,相关面试官回避;还有的地方推行匿名面试、抽签面试等等。比如,深圳招录公务员,为了确保考试的公平、科学,面试采取考官、考生、监督人员“三抽签”,杜绝提前“打招呼”,试题也是开考前当场抽取和解封的。

针对公务员考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国务院及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法规、部门规章、内部规定,规范公务员考试的依法进行与依法监督。但是,这些内部监督的程序和实施细则,还有待进一步明确。而且,单纯依靠内部监督还远远不够,需要从外部对公务员考试进行监督,避免用人机关内部腐败侵蚀。

公务员考试报名条件中有关基层工作经验、特殊资格资质的要求,是立足岗位需求定的,但必须杜绝因人设岗、伪造资质等现象,这就需要揭开盖子、公开透明,把招考单位和考生的信息都进行公示,让大众来监督。

建议由考试各方参与者共同组建专门的考试监督委员会,作为公务员考试的外部监督机关。委员会具体成员包括招考机关、考生代表、纪检监察机关、专家学者等,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设立专门机构主导工作,并由法律进行专门规定。

建议三:加大查处力度,不让舞弊者逍遥法外

要加大对公务员考试中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一旦调查属实,就对违规操纵考试、弄虚作假的有关单位和个人给予严惩,并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在强化问责方面,有舆论建议推动公务员考试作弊入刑。其实,查办“萝卜招聘”等事件,刑法并非没有用武之地。刑法第四百一十八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前不久,在山西省长治市公务员考录体检作弊案中,就有数名官员被以招收公务员罪定罪处罚。受访专家表示,确保选人用人风清气正,就必须对者依法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其实,新进公务员来自什么家庭并非关键,重要的是,招录过程是否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这是公务员招录的底线,任何触碰者都必须付出法律和行政的代价,才能以儆效尤,遏制选人用人当中的不正之风,为公务员队伍输送高素质、讲正气的新鲜血液。

对于那些通过权力寻租“混进”公务员队伍的要坚决清退,对滥用权力者须严厉惩戒。如果每年公布分析数据的同时,能公示并处理一批作弊考生和造假官员,将产生巨大的震慑作用。

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国务院纠风办主任马馼在全国纠风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要健全公务员考录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制度规定,规范和完善公务员考录程序。按照条件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透明度。严肃查处违反招录规程、暗箱操作、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等行为。

匡扶正义,弘扬公平,责无旁贷。不公平的考录之下,权力者与权钱交易者的得逞,让我们的法治社会受伤,让我们的民意与民心受挫,让一种恶劣的社会影响不断发酵,让一种不正之风动摇与损害政府公信力。我们必须警惕到,如果这样的不正之风得不到根除,让那些破坏公平正义的人,通过不正当、不阳光、不合法途径“达到”进入到国家单位的“目的”,那么,这必然为我们的党与国家事业埋下“隐患”——我们将离队伍建设的“纯洁性”更远,我们将离人民群众对国家干部队伍的素质建设期待更远,我们也将失去更多真正的“良将”及“人才”。

公务员法实施细则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台湾;公务员;机制

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110-02

1 台湾公务员制度的历史沿革

台湾现行的人事制度,究其渊源,主要来自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曾周游欧美各国,潜心考察西方资本主义三权分立制度,认为他们以行政权兼行选拔官员权弊端甚多,容易营私舞弊、压抑人才,故吸收中国传统的任用官吏的考试、监察制度,提出了五权分立的思想,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考试和监察五个部分,考试权同立法、行政、司法、监察并立,以超然地位独立行使。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便依五权制度设置考试院。考试院为国家最高考试机关,主管全国人事行政。1929年公布施行了《考试法》及《公务人员任用条例》,明确规定公务人员实行公开竞争的考试选拔,基本形成了简荐委任制的考试制度。

此后,政府逐渐吸收西方文官制度的长处,对人事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其中有三次比较重大的改革:第一次是1944年,公布了公务人员任用法、俸给法、考绩法,其特点是以宪法所定“考试用人”为中心。第二次是1969年,宣布实施职位分类制度,形成简荐委任与职位分类两制并行局面。第三次是1986年,重新修改颁布了《公务人员考试法》、《公务人员任用法》、《公务人员考绩法》以及《公务人员俸给法》,其特点是将简荐委任与职位分类两制取长补短,融为一体,也可称为“官职并立制”。尽管在此期间台湾当局不断出台新规定和措施,特别是2000年政权轮替后,新政府提出了所谓“政府改造”运动或通过“修宪”的方式,弱化“考试院”、“监察院”的职能,但这一制度并未改变和废止,为此,台湾地区现行的文官制度仍为官职并立制。

2 台湾地区公务员的概念

台湾民间,一股都把公务员叫公务人员,这里统称为公务员。根据台湾现行法律,主要有下列三种:

(1)根据台湾刑法第101条二项规定:“凡依法令从事公务之人员,皆称公务员。”据此说法,公务员不分政务或事务,常任或非常任,也不分其产生方式、行政管理形式或有无薪俸等,凡各级政府机关、社会公共团体、企事业单位、公立学校和民意机关人员均是公务员,这是其中一种较为广义的解释。

(2)根据台湾现行的《公务员服务法》规定,凡“有俸给之文武职公务人员及其他公营事业机关服务人员”均称为公务员。据此,释成为公务员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领取政府薪金,二是应在政府机关或公营企事业机关任职。

(3)依台湾1986年重修公布的《公务员任用法》规定,“公务员依官等及职等任用之”,此外,台湾《公务人员任用施行细则》还规定,公务员系指“各机关学校组织法规中除政务官及民选人员外,定有职称及职等之文职人员。”据此公务员的资格是:依法组织的公务机关中任职,须在组织法中定有官等及职等,须是非政务官。这一定义的范围相对狭窄。

3 台湾公务员管理的法律依据

公务员法大致属于行政法的范畴,它是调整公务员的考试、任用及其权利、义务与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台湾公务员法因公务员概念不同也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公务员法是对台湾行政机关、公营事业机关、教育机关的公务人员的法律规范,它具体包括几种人事制度:在行政机关分为四种,即公务员简荐委制度、公务职位分类制度、警察人员人事制度、海关人员人事制度等;在公营事业机关中也分四种,即交通事业人事制度、“国营”生产事业人事制度、省市公营事业人事制度、公营金融事业人事制度等。

关于公务员法的基本概念、对象、主要原则,等等,尚缺乏统一的规定。现行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法律形式是单行法令,如《公务人员考试法》、《公务人员任用法》、《公务人员俸给法》、《公务人员服务法》、《公务人员考绩法》、《公务人员惩戒法》、《公务人员保险法》、《公务人员退休法》、《公务人员抚恤法》,等等。

台湾公务员法第三个层次的渊源是各种具体的法规与规章,如上述各种法律的“实施细则”,以及《教育人员任用条例》、《聘用人员聘用条例》、《派用人员派用条例》等较低层次的立法。它们基本上都是上述单行法律的配套法规。

此外,在台湾,公务员法的渊源还可以包括各种法律解释与判例。如有关的大法官会议解释、“司法院”解释及“最高法院”与“行政法院”的判例,等等,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看作公务员法律渊源的一种。

4 台湾公务员管理的运行机制

4.1 考试

台湾现行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 早在1931年7月15日,当时民国政府在南京举行了第一届公务人员高等考试,1934年4月21日又举行了第一届公务人员普通考试。这两种考试在初期采取分试淘汰制,抗战胜利后实行考训结合制,分为初试和再试,初试及格经过训练,再试及格者分配到政府机关工作。抗战胜利后增加了专业技术人员考试。1948年起,公务人员高普考试与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只要应考资格和应试科目相同,及格人员可同时取得两种考试资格。1983年起,台湾公务人员高普考试与专业技术人员高普考试,每年各举行一次,前者由“高普考试司”执掌,后者归“专技考试司”负责。1986年台湾实施新的人事制度,采取“考训合一制”,凡考试及格者应接受训练,训练成绩及格,才发给考试及格证书,分配任用。

由于台湾“政府”架构及公务员体制设计源自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将考试权与立法、司法、行政、监察四权并立, 台湾“考试院”为“政府”最高考试机关, 独立行使职权,不受行政部门的控制。

长期以来,台湾公务员招考遵循“公明考选、考试用人”的基本原则,主管部门是“考试院”的考选部,负责招考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并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制定录用计划、公告、组织实施考试,主要依据是1986年制定并于1996年修订的《务人员考试法》。

4.2 任用

台湾公务人员分为简任、荐任、委任三等,均须具有法定的任用资格,即考试及格、铨叙合格和考绩升等。当机关公职有空缺时,考试机关一般就职提供若干考试及格者名单,供用人单位选用。被选定的初任人员,先予以试用,试用成绩合格者,予以实授。试用成绩不及格者,即停止试用。对公务人员的升等,则由用人单位先派,再送铨叙机关审定,审定合格后,方可正式任命。

为防止任用中拉帮结派、等腐败现象,台湾《公务员任用法》规定,各机关长官对于配偶及三亲等以内血亲、姻亲,不得在本机关任用,或任用为直接隶属机关的长官。对于本机关各级主管长官之配偶及三亲等以内的血亲、姻亲,在其主管单位应回避任用。

4.3 俸给

台湾公务员现行俸给制度源于国民政府的文官工资制度,分为本俸(即基本工资)、年功俸(即俸级已到本职等最高级者,经考绩合格,给予的奖励工资)和加给(即根据工作职务、专业及地区等特殊情况而另外给予的补助)三个部分,均以月计之。《公务员俸给法》第2条规定:“本俸系指各官等职等人员依法应领取的基本俸给”。台湾公务人员分简任、荐任、委任三等,每等分为三阶,各阶分级不同,简任本俸分九级,荐任本俸分十二级,委任本俸为十五级,另加同委任级一级。各级俸额依公务员俸给表详细规定。“年功俸系指依考绩高于本职或本官等最高职等本俸之俸给”。“加给系指本俸、年功俸以外因所任职务种类、性质与服务地区之不同而另加之给付”。加给包括职务加、技术专业加和地区加等。《俸给法》及其《实施细则》除规定上列三个基本俸给构成外,没有其他津贴、奖金之类名目,使公务员俸给制度一体化、法定化。公务员一经录用,便按规定进入级档。每年年终考核,视各人工作成绩,分别给予晋级、奖金或留级、降级等。有重大功过者,随时予以专案考察,也分别给予晋级、奖金或降级等奖惩。公务员俸给与工商企业工资水准保持动态平衡,并按物价指数逐年调整,以保障公务员的经济地位和生活安定。

4.4 考核

台湾现行《公务人员考绩法》于2001年6月20日修正施行。此外还有《公务人员考绩法施行细则》,由考试院于2005年10月17日公布实施。考核制度的主要特点:一是实行依官等职等考绩,以有官等职等的人员为考绩对象,并以同官等人员作为考绩的比较范围;二是考核主要分为平时考核、年终考核和专案考核三种,把平时考核、专案考绩和年终考绩有机联成一体,以平时考核、专案考绩作为年终考绩的依据;三是把考核和考绩的结果与奖惩直接相联系,规定在同官等内之职等晋升或免职,以考绩为依据。考核内容主要是操行、学识、才能、工作四个方面,每一方面均有定性定量的标准,然后根据考绩结果分为甲、乙、丙、丁四等,再按所属等级确定记功、晋级、奖金或记过、免职、降级等奖惩。在主管机关考绩核定后,须将考绩结果及奖惩理由书面通知受考人,受考人如有异议,可在一月内向上级机关要求复审,如对复审核定仍不服,可向铨叙机关申请再复审,如考铨机关认定考核结论正确,应予驳回,受考人便不得再行申请。

台湾公务员的“品德”或“操行”在考绩中所占分量为仅次于工作占第二位,操行考核是平时考核中的重要项目,按百分制评分,具体分为4个细目,详见下表

4.5 培训

公务员的培训大致有以下五种途径:

(1)职前训练,各类考试及格人员在任公职前的训练;

(2)在职训练,对在职公务人员的专业训练;

(3)进修,对考绩优良的公务人员,由主管机关视工作需要,推荐保送到国内外大学脱产学习一至二年,期满后仍回机关服务;

(4)“出国”研习,对留任六职等以上高级公务人员,连续服务满3年,成绩优良,甄选合格者,由主管机关推荐“出国”观摩、实习或研究别国管理经验。

(5)研究发展,即鼓励各机关及公务人员积极研究如何改进机关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等课题,对研究有成绩者,分别给予嘉奖、记功、奖金、调升职务和保送研习等奖励。

4.6 退休

台湾公务员退休分为自愿退休和命令退休两种。凡任职5年以上、年满60岁,或任职满25年者,可申请自愿退休。凡年满65岁,或心神丧失和身体残废不堪胜任工作者,即命令退休。退休金分为月退休金与一次退休金。必要时,退休公务人员也可以兼领一次退休金和月退休金。一次退休金即以退休人员最后在职时的月俸额,及本人实物代金为基数,按任职之年限,依照规定一次性发给。月退休金即自公务员退休之次月起发给,其任职满15年者,按原月薪75%给与,以后每年加发1%,但以增至90%为限。

5 台湾地区公务员管理的经验启示

台湾地区的公务员制度发展起步早、时间长,有不少经验值得借鉴。

有关公务员制度建设,即传承了中国古代以来的考试、铨叙、监察制度的精髓,也吸取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合理成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如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五权宪法”,倡导监察权、考试权独立的精神,对于限制人事管理行政权的扩张,具有积极作用;通过立法,使公务员管理有法可依,规范了公务员管理,保障了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对公务员的分等分类管理,使得管理更具可操作性和可行性;通过各种形式的考核、培训,保证了公务员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李俊清.移植与嬗变――论现代文官制度在中国的创建[J].政治学研究,2006,(4).

上一篇:招投标法实施细则范文 下一篇:个税专项扣除细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