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管理制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5 15:50:56

公司管理制度论文

公司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第1篇

我国众多小型保险公司,建立时间较晚;盲目追求于快速发展客户,针对公司的内部建立没有完整的规划。往往不经意的一个部门出现的小问题对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和影响。

(一)内部管理要求整体动员,严格对待。按照国家下发的文件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公司管理眼球非常严格。公司整体从上到下要严格要求,统筹兼顾,尤其是高层领导骨干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针对人员较少的保险公司来说,落实到每一位员工则显得更加重要。团结是公司发展进步的关键,只有公司整体团结起来才会发展的更加稳定、迅速。

(二)严格按照保险公司发展原则很多保险公司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发展原则,盲目追求业务和客户的增加;最终会导致保险公司风险抵抗能力较低,没有风险预测评估导致公司不稳定,无法长久。只要严格按照我国定制的保险公司基础原则理论,增加风险抵抗力,多做数据调查;及时更改数据调控,切勿急于发展。清晰的分析自己公司的运营产品,寻找合适的合作单位,以保证最基础的盈利。

(三)内控管理体系要做效益原则所谓效益原则,则是保险公司针对业务和项目采取最合适的应对方式获取基本效益以及高效益。保险公司应做好成本的投入和语气效益的计算,以最合适的方式来进行内部有效控制。

二、加强内控管理制度的建设的重要性

(一)更好的控制市场。由于我国的保险公司市场非常混乱。虽说我国的保险公司不是遍地都是,但是我国的保险公司没有统一的管理,各种大小的保险公司存在没有统一的规格和要求,以至于保险公司市场没有领头代表,导致市场出现混乱现象。国家和保险公司本身都要进行严格的内部管理控制,每一个保险公司都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制度进行,不得犯法越权等。只要有稳定的结构体系才不至于会出现混乱的情况,办理企业要求单位都要有一定的要求,公司实力都要有最低的标准要求。

(二)有利于保险行业更好的发展。目前,保险行业仍处于新生行业,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进入这一领域。在迅速发展的今天更加需要有效的强化公司内部管理建立,打造完美管理制度。面对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应该更加理性的认识;并不是盲目的投入到其中去,理性的观察发展状态。加强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制度,更加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更加有利于针对其他保险公司的迅速发展不至于落后,努力在保险行业里力作领头者。

(三)业务处理更加高效、快捷。拥有一个完善的系统,紧密的管理体系,各级之间没有牵扯而又紧密联系。各级工作岗位人员分工明确,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实现“1+1》2”的效果,既能独立完成工作又能紧密联系,实现独立与团结的结合。一个企业的发展取决于一个管理者的水平,有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胜过无数的人群讨论;拥有良好的决策和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案,甚至能决定一个公司的命运。

三、如何进行正确的内部管理控制

(一)成立内部调控部门进行专业负责。大多的案例已经显示是公司管理内部机构不完善和管理不当的结果。如何正确严格的确保大家遵守公司管理制度,需要成立专业部门进行负责。内部控制管理监测部门每月或每周进行不定时的人员抽查,;不定期的考察公司人员对公司制度的态度。由于公司人员制度意识的淡化,需要监控部门进行培训和思想教育提醒;每周或每月做一统计报告,并做出奖励以及处罚措施。让大家从思想从根本上正确认识到遵守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二)建立科学创新的内控管理机制。正确的管理体制的建立一定有一套理论,不是凭空产生;具有一定的理论效应。首先,保险公司制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行业不同分析建立;任何一个小公司要想做强做大,不仅根据自身情况发展而且需要完成最基础建设。每一个公司都要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有自己的信仰等。从公司整体到公司局部到公司专业调控机制,都要以基础加创新的模式来加强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

(三)利用自己富有内涵的文化进行内控。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非常博大精深,传承了数千年没有间断。从而文化内涵非常受人喜爱并且也很容易让人接受。文化具有感染性,建立一套保险行业专用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文化的建立依然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样才能让人从心里真正的爱上并传承下去。员工的层次有高低、水平有高低、文化有高低;但是良好的文化内涵能够让所有的人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集体,真正的实现团结,共赢。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保险行业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行业。如何更好的发展和建设保险公司;如何加强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如何使公司能够稳步发展:成为现在保险公司最关注的问题。加强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从任何方面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加强公司内部队伍建设,加大内部核心力量,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从多方面建设内部管理,采取正确精准的管理方式;公司人员从外到内,从上到下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公司管理制度;利用文化氛围的感染,独立部门的监督;全方位的加强保险公司的内部管理建设,以促进保险行业经济的发展。加强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加强保险公司制度体系的完善是现在保险公司的首要任务。以领导为核心,起到带头作用;用文化去渲染,用氛围去感化;严格要求,正确对待;逐步实施,严格落实;真正从各方面完善管理体系、加强管理制度。为保险公司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我国金融、保险等经济产业更快的发展。

公司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第2篇

近年来,集团公司的管理制度数量逐年增多。以集团公司总部为例,2005年制定规章制度25项,之后的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的制度数量分别为24项、35项、38项、60项和82项。不完全统计,到2010年底,集团公司各级单位的规章制度达8054项。随着规章制度数量的不断增加,公司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在内容体系方面:第一,制度体系还不够全面,有不少“盲点”和“死区”,一些重点管控制度陈旧、缺失;第二,制度体系不够系统,缺乏层级和结构性,单体制度之间没有形成较强的关联和支撑;第三,体例不规范、内容不严谨、责任主体不明确等。在管理体系方面:一是分层次组织保障体系尚未建立;二是缺乏对制度体系建设工作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在制度执行情况方面,由于责任追究不明晰、制度数目繁杂、更新和修订拖延、内容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公司的制度执行环境欠佳。为建立起一套全面系统、科学规范、持续改进、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公司于2011年11月正式启动制度体系建设。

二、主要做法

(一)对集团公司的重点业务管理流程进行梳理

对陕西地电供电单元的业务领域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后发现,集团公司的重点业务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基建及生产技术五大职能模块。在此基础上,对五大业务领域的职能循环、关键控制点进行了明确划分。

(二)构建集团公司制度框架体系

按照分层、分类、分属性的原则进行构建起新的制度框架体系。分层是指按照集团的组织层级划分制度,分为总部、市级公司(直属子公司)、县级公司、站所四个层级。以“制度树”理论为依据,将规章制度按照分类标准的重要性和管理便捷性,进行逻辑排列和展现,制度树的“根”在集团公司总部,根据不同的管控模式,“干“”枝“”叶”向下延伸到供电单元市分公司、县分公司、各站所以及发电、辅业、多经单元的各子公司。分类是指按照集团公司的业务领域、职能领域划分制度,使制度能覆盖各领域。将集团公司的业务领域分为供电、发电、辅业、多经四个单元;而将职能领域划分为营销、支撑、保障、监督四个职系。分属性是指按照集团公司规章制度的内容属性进行划分,确保单体制度结构的完整。将所有单体制度的内容属性划分为组织、管理、技术、监督四种属性。

(三)建立集团公司制度目录体系

制度目录体系的建立是通过职能分解和制度命名来实现的。制度分解是以“波特价值链”理论为依据,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将集团公司的价值链分为营销、支撑、保障、监督四个大的环节,并对应到各部门,将各部门的职能分解为一级职能和二级职能。集团公司总部各部门最终确定的一级职能有77项,二级职能有78项。在此基础上,根据各部门的职能和业务领域设计相应的制度目录,制度命名按照制度的逻辑体系,分类命名为章程、规则、规定、办法和细则五种类型。以市场营销部为例,其职能分解为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供电服务、计量管理、电价执行等五项一级职能,市场营销又分解为市场开拓、市场分析与预测两项二级职能,电力市场开拓职能有《电力市场开拓管理规定》《电力市场开拓奖励办法》两项制度,市场分析与预测职能有《电力市场分析与预测管理办法》《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两项制度。与此类似,其他二级职能也对应不同的规章制度。通过职能分解和制度命名,最终确定了集团公司制度目录体系。公司总部、供电单元市、县分公司、辅业单元、多经单元和直属中心分别有238项、99项、191项、98项、61项、101项规章制度,集团公司共计788项。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制度体系,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特点,确保了横向各部门、纵向各层级的制度之间协调统一、衔接配套,完整反映业务流程和价值链,使制度形成有机整体,有效避免了制度之间的冲突、交叉及缺失问题。

(四)开展制度修编,建立起新的制度体系

公司各部门及分、子公司成立了制度修编小组。首先,制定了制度编写标准化模板及制度修编指导书。其次,组织各单位制度修编人员举行了制度修编培训。再次,培训结束后,各部门及分、子公司的制度修编小组对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并根据制度目录起草了新增制度。制度修编完成后、集团公司各层级单位对新增、修订制度进行,对需要废止的制度进行废止。通过新增、修订的管理制度,清理需要废止的制度,集团公司新的管理制度体系构建起来。

三、主要成效

(一)加强了集团管控能力

通过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初步建立起一套“角色定位清晰、权责明确”的制度体系,公司的集团化管控模式得到进一步强化。集团公司根据业务特性和集分权程度的不同要求,对各业务单元采取不同的管控模式,使集团的管控意志在制度中得以体现和贯彻,实现了对各业务单元的有效管控和协同管理。

(二)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构建与实施,促进了集团公司由“人治”向“法治”、由“经验管理”向“职业化管理”的转变。通过新增重要制度,及时修改、清理了一些不适应当前形势的规章制度,使得集团公司的各项工作有了明确的制度依据,大大加强了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三)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

集团公司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促进公司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快速增长。2014年,集团公司完成营业收入175.09亿元,同比增长4.5%;完成售电量343.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9%;实现利税13.34亿元,同比增长10.16%。

公司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第3篇

国内保险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在公司业务发展战略、业务经营规划、业务经营区域、目标客户群体、销售渠道等方面,在对公司组织架构和业务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监督、评估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许多大胆和有益的改革创新,在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和加强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由于保险公司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和业务活动日益复杂化,保险市场中也出现了一些违法违规的突出问题,在国内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和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为了防范和及早发现经营风险,从而避免或者减少可能遭受的经营损失,保证保险业能够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在加强保险监管的同时,各保险公司经营决策者应该认真制定和切实执行公司控制风险、加强管理、稳健经营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险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公司的人才技术优势和组织管理优势,而不是传统的资源优势和资金优势,保险资源配置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差异性和保险公司利用这些资源的独特方式,形成了各自公司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建立内控制度和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提高保险公司自我约束意识,防范和及时发现经营风险,建立公司内部相互制衡机制,确保正确反映公司的经营效益,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可以监督和弥补公司管理功能可能存在的缺陷,使公司在市场环境变化和人员素质差异的情况下,实现公司的市场经营目标。

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应注重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应参照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进行公司内部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创新,比如公司价值链管理、组织结构管理、业务绩效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公司价值管理、销售渠道管理、服务质量管理、公司品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管理等。按照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保险公司总分支公司之间应该建立严格的管控机制和费率反馈机制,总公司对分支公司的经营活动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及时指导,监控到位;应建立严格的核保和核赔分离制度,建立必要的审核制度和检查制度;对分支公司擅自越权和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对违反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行为,必须认真进行内部监督和检查,加大处罚力度,并及时修改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否则,保险监管部门可以追究总公司的领导责任。

二、以监管为核心,监控和指导公司内控管理制度建设

加强保险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的目的是在新的市场和法律环境下,将以往部分监管责任转变为保险公司的管理责任。保险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是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保证投资人的正当投资回报权益不受侵害,监督保险公司合法合规经营,具备足够的偿付能力,以往这种监管职能是通过对保险公司现场和非现场的例行检查来实现的,但由于保险公司管理体制和业务经营的复杂程度增高,增加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保险监管部门例行的检查和抽查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遇到了现实的挑战,增大了保险有效监管的难度。在国际化竞争的大背景下,保险监管部门必须认真研究和充分发挥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积极作用,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作为强化监管的重要内容,加强事后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保险公司则应该认真检讨和审视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执行的现状,增强对公司内部机构、业务、财务、投资等方面的风险管理,完善和弥补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保险监管部门在加强保险法律法规建设的同时,应督促保险公司加强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替代、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的。

国际上一般对内部控制按职能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类。保险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包括涉及直接与财产保护和财务记录可靠性有关的所有方法和程序,包括分支机构授权和批准制度、责任分离制度以及对财产的实物控制和内部审计等。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控制包括与管理层业务授权相关的组织机构的计划、决策程序、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手段、信息交流、监督管理以及各种内部规章制度的执行状况。

保险公司总公司必须对分支公司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是否相适应,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是否完备和完善,权力与责任的平衡是否对称,重要职能和关键岗位的设立是否相互制约,独立的内部稽核和公正的外部审计是否健全,内部制度建设和内部监督机制是否执行落实,职业道德水平和培训质量是否提升,违法违规行为和有意误导行为是否得到遏制,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是否得到执行等进行研究和评估。所有这些内容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提高操作效率,确保现有规章制度的执行,同时,保险监管部门必须对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和监督指导。

三、以竞争为手段,建立内外资保险公司竞争合作机制

国内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为内外资保险公司提供了一个竞争与合作的大市场,使国内保险公司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国际保险业的竞争,因此,保险公司应该从国际竞争的高度,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质量,应该具备全球化的经营视野和更强的合作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业内的竞争与合作。内外资保险公司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最低成本、最佳产品、最优服务、最大份额、最高利润,是公司竞争所追求的目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保险公司共同开发和利用保险资源、保险科技、保险信息,以及保险公司经营过程中的合作与联系,是国际化经营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

从管理的层面上看,外资保险公司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值得国内保险公司学习和借鉴。首先,内外资保险公司应该加强对国际通行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增强公司管理者对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意识;其次,应注重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以适应竞争与合作的要求;第三,应加强对业务无序竞争的管控,在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开展竞争活动;第四,共同营造一种合作创新、共同发展的市场协作精神和协作方式,提高公司的获利水平和竞争力。

四、以管理为目标,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整体素质和水平

保险公司的组织结构是保证公司各部门和总分支公司各司其责、有序结合、分工明确和有效运作的组织保障,合理的组织管理结构可以把分散的、单个的力量聚集成为集中的、强大的集体力量;可以使保险公司每个员工的工作职权在组织管理结构中以一定形式固定下来,保证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明确经营者的责任和权利,避免相互推诿,克服,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办事拖拉的弊端;可以确保公司领导制度的实现,公司各级领导只有依靠一套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才能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权力。

围绕风险控制和增进效益两个目标,保险公司应该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在日渐市场化和日益开放的经营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是应建立起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严格控制经营风险,保证其业务收益的稳定,满足被保险人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二是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和先进方法对风险变动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有效地进行公司经营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三是完善保险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对经营风险实行严格的监控,建立科学的风险监测反馈系统,提高公司经营效益;四是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管机构、管业务、管经营,并接受保险监管部门的指导和检查。

五、以服务为理念,提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的科技含量

首先,产品创新能力反映公司管理和竞争水平,保险产品的系列结构、规格品种,特别是产品更新换代的频度,对保险公司产品管理能力的高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根据竞争的客观需要,保险公司都把优化产品结构、增加和更新产品作为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同时必须看到,国内保险市场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保险产品结构雷同、业务单一、创新不足、粗放经营等问题。业务结构方面,财产险保险费收入来源80%以上为机动车保险,经营缺乏特色和品牌;业务品种方面,财产险传统型业务比重大,创新型业务、高附加值业务和延伸型业务比较少或基本上没有开展。

随着新《保险法》的实施,保险监管部门对保险条款费率的管制得以放松,保险公司有了更大的条款费率制定权,因此,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险公司应该跳出传统的业务框架,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建立推进产品更新换代的产品管理制度,加速开发和创新公司自身的产品系列,提高公司产品的国际化、多样化、专业化水平,努力开拓各种市场空间。培养适应产品创新的人才队伍,造就一支掌握现代产品风险管理技能和方法的高素质管理队伍,是对保险公司管理水平和内控机制是否完善的考验。因此,保险公司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专业技术人才,建立适应市场发展的产品创新机制。

其次,科技创新引导保险公司的服务创新。北京市保险市场近年来能有快速发展,同保险公司重视服务创新密切相关。目前,北京市保险市场中的服务创新表现为:服务科技方面有电话语音服务、网络和电子商务、银行结算支付方式;服务管理方面有计算机网络管理、承保、理赔、结算中心、人业绩管理、营销管理;服务方式方面有服务之家、客户回访、24小时电话咨询服务;服务理念方面得到不断提升和转变。

保险公司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快电子化和网络化建设的步伐,采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设备,促进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和网络保险以及由此延伸的服务手段和领域,提高保险公司的业务处理能力和运作效率,以高效、快捷、优质的服务,积极参与保险业的国际和国内竞争。

在信息技术引发的保险创新浪潮中,公司间竞争的重点不再是产品的价格竞争,而是服务质量和方式的竞争。只有通过高质、高效、高附加值的服务竞争,才能将各种保险产品更快更好地送达顾客,才有利于扩大和稳定客户关系,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增加业务创新的机会。

第三,加强人管理制度促进服务质量提升。新《保险法》修改的一条重要内容,是加重了保险公司对保险中介人和中介业务管理的法律责任和管理责任,保险公司应根据中介业务发展的实际,制定相应的保险中介业务管理办法,加强和完善对保险中介业务的管理。国内保险业的营销方式最终将建立在市场导向型、客户需求型这样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基础上,使人寿保险这一“以人为本”的保险服务行业在服务意识、服务效益、服务质量、服务渠道、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多方面和多层次发生根本变化。

保险服务质量的提高关键是靠保险公司的服务意识的提高,靠保险公司服务创新。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保险业的制度体制改革、机构业务管理、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归根结底都将落实在服务竞争上,因此,提高保险服务与促进保险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是保险公司在今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客观要求。保险公司必须高度重视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应该遵循公司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运行,不能因人而易,降低服务水平和质量。

第四,高度重视银行保险的发展机遇和经营风险。银行保险最直接的含义就是通过银行网络来销售保险产品。充分利用庞大的金融机构网络,增加保险的销售渠道,高效率地覆盖市场与客户是保险公司热衷于银行保险的最现实的愿望。银行保险所显示出来的独特魅力和广阔前景对保险公司拓展销售渠道意义重大,一是可以建立客户资源共享机制,为双方客户提供综合性互惠服务;二是加强银行保险业务的深层次合作;三是适应网上保险的需求,实现双方网站的方便连接,为客户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网上保险、网上查询和网上转账等多方面、多渠道的服务。

银行保险业务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人寿保险另一个主要销售渠道,但同时,各保险公司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银行保险不是零风险,由于保险公司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方面的滞后性,目前有些问题已经暴露,如经营效益风险、资金回报风险、资产负债匹配风险、违规操作和误导宣传等事件也时有发生,必须引起保险公司的高度重视,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风险控制管理规定。银行保险注重的是品牌形象和诚信经营,保险公司要严格依法合规经营,塑造自己稳健经营、诚信经营、合法守规的品牌形象,形成自己值得信赖的品牌优势。银行保险需要强调的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保险公司必须加强培训内容和时间。银行保险的核心产品是服务,服务质量是决定银行保险业务经营成败的关键所在。

六、以效益为中心,用内控制度管控公司所有经营行为

保险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这就需要保险公司对其分支公司的管理层进行监督,保证分支公司的管理层能够按照公司的既定目标履行职责,有序、有效地开展业务,确保公司的经营目标能够得以实现。以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为基础的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管理工具,它可以用来推动创造价值的观念深入到公司一线员工中去,用效益的观点,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经营目标的实施,监督和控制公司管理层的所有经营行为。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保证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的实现,而分支公司的管理层既是相关制度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其经营行为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执行绩效。

目前,在保险市场中时有发生的分支机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反映出上级公司仍然存在以保费论英雄,以规模为发展目标的经营指导思想,有些内部控制制度对部分分支机构管理者的经营行为缺乏必要的约束和监督,不能保证会计和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内部稽核和外部审计制度形同虚设,削弱了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效力,同时增加了保险公司经营风险和保险监管的难度和成本。

公司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护理科研;管理;护理论文

护理科研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系统地研究或评价护理问题,并通过研究来进行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和学科水平。为加强和规范我院护理科研工作,培养护理人员学科学、研究科学的创新意识,提高护理科研水平,我院于**年成立了护理科研管理小组,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规范了管理,有力地促进了护理科研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方法

(一)建立运行机制与规范科研管理:

1.建立护理科研管理小组:我院护理部于**年成立了护理科研管理小组与科研信息小组。护理科研管理小组负责全院护理科研工作,其职责:一是负责制定年度护理科研规划、组织课题立项、科研选题、科研设计、成果申报及帮助指导立项课题开展临床科研工作;二是负责对全院护理论文进行审核、修改;三是负责举办护理科研学习班及论文交流会;四是分析进行护理科研阻碍因素,提出解决办法;五是小组成员每年要在核心期刊或统计源期刊l篇。科研信息小组负责科研信息的检索工作,每人每年完成综述1篇论文,小组每月活动1次。

2.建立健全护理科研管理制度:我们先后制定并逐步完善了《护理科研管理制度》、《护理科研基金项目管理规定》、《护理学术论文管理制度》、《护理论文评奖标准》等,使护理人员搞科研、发表文章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障了科研管理工作的落实。

3.实行科研目标管理: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设立科研目标,确保科研计划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定期检查、讲评、指导护理科研工作,做到定目标、定任务、定员,护理人员每年有不同的目标任务,在评估计划、实施、评价中不断调整。

(二)具体做法:

1.注重护理骨干科研训练:成立护理科研小组是提高整体科研水平的手段之一,可以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我们邀请统计学专家对骨干进行科研选题、文献检索、基金课题申报方法、论文写作技巧、统计处理方法等培训。护理部每年组织1次课题招标,鼓励骨干个人申请,由护理部组织开题报告会,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评审,上报医院科研科审批。聘请内、外、妇、儿等各科专家作为护理科研小组评审顾问,在基金课题开题论证、终期评审及护理论文评审时做现场指导。

2.抓好学术论文管理:一是设计护理论文审核表格:根据各类论文体裁的结构特点,制定护理论文审核表格,评价护士写作中存在问题。二是制订论文审核程序:成立以病区、科护士长、科研小组及护理部四级论文审核管理组织结构,根据论文不同专业进行4个层次的审稿。除对论文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真实性审核外,重点审核论文撰写质量,对涉及学科新技术或引起歧义、不能定论的论文进行集体交叉审稿。

3.分析护理科研实施存在问题:通过分析我院护理人员科研心态、护理形式与当前护理状况,科研变革的场动力分析见表2,另外,考虑本院大部分护士未受过系统培训,缺乏应有的科研素质,我们积极鼓励护士参加提升学历的学习,并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的继续教育,进行分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与培养,通过自学、函授、短期学习班等多种渠道,组织各种不同形式的讲座、专题讨论、专家讲学等。同时通过学习,反复强调科研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护士认识到科研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护理学发展的关键。护理科研课题申报情况:**年获得校级医学教育类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2项,院级护理科研课题基金资助10项,护理部科研立项5项。

二、讨论

(一)将护理科研管理纳入护理管理日程:现代科研管理正由以往的行政管理转变为学术管理,要求管理者能够按照学科自身特点和固有规律进行管理,因此有必要建立科研管理的专门组织进行护理科研管理。我院护理部将护理科研管理作为日常工作常抓不懈,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对科研工作进行调控,及时发现与掌握有创新和研究价值的课题动向,帮助解决研究过程中的困难。

(二)充分发挥护理科研小组作用:护理骨干在护理科研管理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发挥护理科研小组作用,使科研工作呈网络式、循序渐进向全院发展。科研小组成员精选于各临床科室,均是硕士学历,她们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开展护理科研工作中可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实践证明护理科研小组确实起到了带动全院护理科研发展的作用。

(三)培养了一批护理科研骨干力量:护理科研管理小组的成立,不仅使小组成员边学边提高,优先享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并在指导他人的同时,对自己又是一个促进,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使她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质的飞跃。**年科研小组成员在核心期刊的比例占36.1%,个人申报科研项目14项,其中获得校级医学教育类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2项、9项获院级科研资金资助。

(四)提高护士论文写作技能:科研管理技能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者实施科学的科研管理是科研技能提高的前提。要想提高护理科研的整体技能,应从论文管理人手。2005年护理部根据护士论文写作中存在问题,设计护理论文审核表格,制订论文审核程序,选派科研写作老师指导护士如何撰写、修改论文。

(五)强化护理人员情报意识以提高科研创新性:一项赋有创造性的科学研究通常有90%以上的知识是以往文献获得,独创部分不到10%。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如果视线和思维局限在自己的临床资料与工作上,不善于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知识理论和技术,则要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科研水平也很难提高。从我院护理人员来看,护理人员缺乏情报意识,表现为引用文献量小、吸取国外文献能力低。因此成立了科研信息小组,她们由本科以上学历,精通计算机,英语六级以上的人员担任。小组成员本着科研合作的宗旨,及时掌握护理学科的发展动态,为临床科研课题选题、撰写论文提供依据,使科研成果更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1.周怡华。影响护理临床带教的因素及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9.

2.张立新,赵崇梅,刁惠民,等。护理论文刊用情况统计分析。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2,15:35—37.

3.卢秀美。护理管理。台北:华腾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0.14.

4.张立新,刁惠民,康丽艳,等。利用论文产出量分析评价护理科研管理成效。护理杂志,2003,20(3):73—74.

公司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财务监控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而集团公司由于内部运营复杂,其财务监控工作更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了建立集团资金结算中心等五大措施来加强集团财务监控。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关键词】集团;财务;监控;措施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随着集团规模不断扩大,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为增强对下属公司的管理,集团总部应不断加强财务管控方面的建设。集团的财务控制是集团控制的基本手段,任何一个子公司,无论其业务贡献有多大,也不论其经营管理层能力有多强,集团总公司都应该对其财务活动进行监控。为更好地发挥财务控制职能,需要逐步完善集团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建立资金结算中心对集团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制定集团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来规范下属子公司的财务行为,以实现对子公司财务活动的有效控制;同时建立一体化的财务信息系统用来支持财务管控;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用来监督评价控制是否有效。 作文 /zuowen/

一、建立集团资金结算中心 毕业论文

资金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中心,因为资金是一个企业的血液,建立集团资金结算中心是为了强化母公司对集团资金流转的控制,谋求财务资源的聚合协同效应,结算中心是根据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在集团内部设置的资金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结算、筹措、管理、规划、调控资金。在行政上是企业集团设立的负责集团资金管理的职能机构,主要为企业集团的总体战略及整体利益服务。结算中心作为企业集团理财的职能部门,受企业集团委托,代表企业集团执行与财务、资金管理有关的各项业务活动,其管理目标与企业集团目标高度一致。财务结算中心的具体功能有:融通资金、加强内部监控、提高整体信用,降低财务风险。 毕业论文网

(一)建立集团资金结算中心的意义 论文

在集团内部,有些子公司效益好,资金周转快,而某些子公司资金相对匮乏,通过财务结算中心可以把集团内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贷给最需要资金的子公司或分公司,提高集团内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内部资金的相互调节。资金结算中心可以对子公司资金运作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对其实施必要的监控和管理,防止子公司利用自主经营权挪用集团内部资金,使集团内部资金管理失控。财务结算中心成立后,集团公司可以整体融资,增强了实力,提高了信用等级,同时,内部资金的相互调节减少了外部融资,也相对降低了财务风险。 毕业论文网

(二)建立集团资金结算中心的措施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1.摸清家底,调查清楚集团所属企业的银行开户账户及现有存款余额和借款余额。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2.选购一套专门针对结算中心设计的软件系统,同时请软件公司帮助建立资金管理的业务流程。 论文网

3.设立开放式结算柜台。临柜设立接票岗位,负责票据及印章的审核,并记账;后台设立复核岗位,对临柜岗位的账务进行复核,只有经过复核的账务才能入账。 作文 /zuowen/

4.结算中心统一到银行开立结算账户,实行一个账户多个户名(其户名为结算中心的成员单位),用于对外结算。 论文

5.结算中心为每个企业在结算中心内部开立结算账户,用于日常企业与结算中心的结算。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6.除基本户外,所有企业将账上余额全部转到结算中心在银行开立的账户上,并且将原账户撤销。 作文 /zuowen/

7.整个集团所有收入全部进入结算中心账户,然后由结算中心分发到各企业;其原始凭证作为结算中心记账的依据,结算中心制作特种转账传票,作为收款企业的记账依据。 毕业论文

8.除零星费用外,所有付款由结算中心统一对外支付。 毕业论文

9.由结算中心统一对外融资和还贷,对每笔借款结算中心进行明细核算。 论文

10.企业需要资金,先向结算中心申请,由结算中心向企业发放,结算中心对每笔放款进行明细核算,结算中心按照银行同期利率收取利息。 作文 /zuowen/

11.结算中心负责与银行对账,生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作文 /zuowen/

12.企业成员单位将原来与银行对账改为与结算中心对账。 作文 /zuowen/

二、建立统一会计核算制度 毕业论文网

会计制度是规定各项经济业务的鉴定、分析、归类、登记和编报方法,明确各项资产和负债经营管理责任的业务规范。目前集团总部对各下属子公司在会计核算上,缺乏统一的制度和规范,核算存在较大的差异,有必要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一)建立统一会计核算制度的意义 论文网

统一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是整个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有利于其他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能使会计核算工作达到业务内容完整、科目使用统一、核算口径一致,提供更为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有助于统一会计核算标准与流程,提高核算质量与效率。同时也为分布在不同地点、不同文化、不同企业背景的企业财务人员提供了工作依据;为上级考核提供了方便;便于审计师为上市公司审计。统一规范的会计制度,流畅的会计核算流程,为审计师提供了良好的审计环境,可以加快年度会计报告披露时间。 毕业论文

(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措施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公司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文科生;本科毕业论文;院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009-02

毕业论文是本科院校培养学生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的升华与检验。近年来,大学校园作假、论文剽窃等现象越来越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整体下降,社会上甚至出现了是否保留本科毕业论文的争论,主要原因在于文科生不够重视,投入时间不足,创新思维缺乏,指导教师科研能力不强,精力投入不足,责任意识缺乏,而学院相关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执行不严。因此,本文将从学院管理层面进行探索,进一步提高文科生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一、文科生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一)文科毕业生不够重视

每年年底和第二年3、4月份,是很多毕业生找工作的关键阶段,而这一阶段也是毕业论文写作的集中时间,正好冲突。很多学生认为上大学的最K目的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虽然毕业论文是大学阶段最后一个环节,但学生往往认为毕业论文只是走走形式,更重要的还是要找工作。尤其对于文科学生而言,找工作相比理工科学生更困难些,所以他们急于找到一个好企业,或者是考取公务员或者是考上研究生。因此,很多时候导师联系学生探讨论文写作却被拒绝,借口没有时间,有的学生干脆就联系不上。对于找工作的学生来讲,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准备和参加各种面试、公务员考试,往返于人才市场和招聘公司之间。对于他们而言,只有合同签了心才能静下来,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东拼西凑出一篇论文应付完成毕业论文。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为了完成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相关科目花费了大量时间。按照学院安排,一般考研结束之后很快就进行开题写作,因此很多考研学生没有时间好好研究选题就仓促开题,致使毕业论文根基不牢,而在后期写作过程中,也因为考上研究生而被学院或导师要求去做其他工作,而真正用于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很少,最终论文写作质量一般。同时,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得文科生更多的是死记硬背,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本科生授课中,文科生不像理工科学生那样启发式授课和实践课程比较多,导致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动手能力差,影响了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和最终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二)指导教师能力不足或投入不够

一方面,指导教师科研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毕业生论文写作的好坏。好的导师能够保证选题准确,在具体写作过程中,能够培养与激发学生的能力,正确引导学生写作。相反,能力欠缺的导师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自然也不高。另一方面,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不强,投入不够。导师除了承担指导学生的工作,自身还有大量教学、科研和其他学术活动,学校评定职称等工作主要与教学工作量、科研成果等挂钩,所以导师相对轻视指导学生论文工作。一般导师还要同时指导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生,精力主要放在指导研究生身上,而忽视本科生,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无关紧要,论文字数少,要求也不高,更不会像研究生论文那样还要被省里和国家抽检,所以只要找个助教或研究生指导就行。因此,往往学生想找老师指导却见不到老师,有的导师只是派一个研究生或助教帮其指导,或者只是通过电子邮件沟通,师生间很难见面,直接影响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三)院级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

一方面,文科学院缺乏详细的管理制度,一般只有毕业论文写作的总体规章制度,但在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正式答辩、二次答辩等环节缺乏细化的管理制度,只侧重最终提交的论文格式是否正确、材料是否齐全、形式是否符合要求,而忽视毕业论文写作本身的质量,缺乏对毕业论文整个过程的全面监控;另一方面,无论是校方还是院方一般认为文科毕业论文写作仅仅是一个形式,只要按要求提交毕业论文、通过答辩就可以了。过程管理流于形式,执行不到位,毕业论文最终成绩评定要求不严格,第一次答辩不合格的学生修改后几天就可以进行二次答辩,且多是走过场,没有真正因为论文答辩没有通过而不能毕业的学生,而学生一届一届相传,一些学生就会认为毕业论文写好写坏一个样,不会因为毕业论文而毕不了业,所以学生也越来越轻视毕业论文写作。

二、强化文科生本科毕业论文院级管理的措施

(一)增加指导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

文科学院应该转变观念,不要一味地看每年的就业率多少、升学率多少,而要真正关注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尤其让导师和学生明白大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而毕业论文写作正是检验这一成果的关键。学院要积极引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好坏可以检验其是否完成了大学教育的目标,更可以影响其是否可以顺利毕业,并非写好写坏一个样。另一方面,使指导教师认识到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跟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同等重要,在职称晋级、绩效考核中占有一定比重,不能顾此失彼。同时,学院在制定文科生四年教学计划时应该结合大学培养目标,开设一些能够促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课程,也可以适当增加实践和实习环节,切实提高文科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与实施细则

文科学院要根据学生在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正式答辩和二次答辩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对毕业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做出详尽的要求与规定,尤其对于指导教师指导不力、学生答辩不通过等情况作详细的说明与相应措施,切实加强细节管理,同时学院可以针对指导教师和学生分别做一套毕业论文写作流程图,方便师生了解各阶段的时间节点及工作内容,合理安排各项工作。文科毕业生不像理工科学生那样需要做大量实验,论文写作起来更容易些。但是可以借鉴学习他们的工作方式,从开题期间开始,建立导师与学生的定期例会制度,每次例会实行导师和学生双向考勤制度互相约束,日常学生与导师的各种方式的联系也都记录在案,留有证明材料,这些材料将来都作为考核指导教师投入是否足够的证据。具体在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等环节中也要按照学院要求填写相关表格,学生和导师进行双签字,学院留存相应的材料。

(三)改善毕业论文管理措施

现在很多高校都进行大类招生,学院可以在大二分专业后,实行全程导师组制,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到了大四开始写作毕业论文才分配指导教师。通过进行双向选择,导师可以提前带领学生从大二开始就进行相关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可以根据研究方向选择一些课程,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学会进行学术研究,最终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导师在整个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作用,除了指导学生选修一些课程,还可以结合自身科研项目,推荐其去一些政府部门进行社会实践或实习,全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学院也可以适当调整论文写作的时间和方式,如论文写作时间适当提前,毕业论文最终形式可以改成论文、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通过实行全程导师组制,一个导师同时指导几个学生,这几个学生可以组成一个小组,联合开展调研,形成最终的研究报告,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兴趣,导师再根据整个过程中每个学生参与的程度进行考评。

(四)加大执行力度

一方面,针对学生,学院应切实按照相关规定与政策执行,从开题报告开始,到中期检查、预答辩、最后答辩,各个阶段都要做到严格遵守学院规定和时间节点,例如什么阶段开始进行开题就要严格遵守时间规定,一旦开题不通过,则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二次开题。学生中期检查也不要走形式,一定要遵循学院管理规定执行。学生毕业论文质量达不到要求,推迟答辩或答辩成绩评定为不合格,答辩不合格则坚决执行二次答辩或者不通过即不能毕业,从而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督促学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另一方面,学院要将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工作量和最终毕业论文成绩适当与职称晋升和绩效考核等相挂钩,指导学生成绩突出或学生获得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可奖励其绩效津贴或在职称晋升中起到一定作用。而指导学生不力的导师将给予处罚,几年连续有不合格学生的导师将取消其指导教师资格。在检查导师与学生考勤表等材料中如果发现导师有指导不到位的情况,学院要根据管理规定进行处罚或者取消其指导教师资格。

参考文献:

[1]戴卫东.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13,(9):72-75.

公司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工程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满足这种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育部于2009年提出了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计划,以培养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1]。近年来,我国虽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以下不足:如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的培养过程通常照搬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导师组成、招生方式、课程设置、论文选题等方面过多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考察及学习,未能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因而未能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应用实践性的特点;其次,在师资结构上以学术型教师为主要教学力量,且导师多来自于本校、本学科教师,师资队伍组成结构单一,不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知识拓展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也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实际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2]。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由企业申请设立、出资建设并引入高校研究生导师指导下的研究生团队开展技术研发的机构,是规模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高校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创新实践基地[3]。2008年,江苏省教育厅了《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采取建立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形式的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研究生团队进企业工作站开展科技研发创新,参加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实践,强化对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使研究生教育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4]。

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10年开始招收全日制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为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殊要求,学院除重视理论研究外,还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立足苏中、苏北,广泛建立“产学研”校企合作联盟,先后与省内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已建成6个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通过近几年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结合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已初步摸索出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依托,培养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新模式。本文总结了近3年来的工作经验,对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进行了探讨。

1 依托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培养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必要性

1.1 双导师有利于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知识架构

目前,我国高校的大多数研究生导师是以学术研究为主,通常缺乏生产实践经验;而专业学位的课程知识则以实践为主,这一矛盾导致了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的任课教师不太适应实践性教学[5]。从师资结构的角度来看,依托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通过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校外导师(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大中型企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省产业教授等)重点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可以弥补校内导师知识结构偏重理论、缺乏具体生产实践经验的不足。通过校企合作教学,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实践性的见习,这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更适合于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别是针对生产现场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工作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1.2 可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导向性,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角度来看,依托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培养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采取校内教师与企业人士共同授课的方式,校内教师侧重于理论教学,而企业人士侧重于实践教学[6]。与纯粹由校内教师授课的传统模式相比,依托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进行校企合作教学,可以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的实践导向性。学生学到的不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校外导师的讲解能够更好了解具体的生产实践方法,将理论联系实践,提升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1.3 可进一步扩大教学科研资源,加强校企合作

从教学科研资源的角度来看,依托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培养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可进一步扩大教学科研资源,有利于加强校企合作。传统的教学资源主要是课室、教师与教科书等,而依托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教学资源从学校内部扩展到了学校外部的企业,实现校企资源共享。这样既能减少了学校的资源投入,还能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此外,加强校企合作进行教学科研也能增加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如通过邀请企业界人士来参与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企业和生产实践,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很好平台。而企业则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与高校合作申报科研项目,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培养高层次企业人才;同时也是宣传企业,引进人才的好机会[7]。

2 依托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培养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新模式开发

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10年开始招收全日制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分为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共5个研究方向。鉴于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学院先后与省内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如江苏长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市银燕食品有限公司、维维饮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绿扬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顶能食品有限公司等开展广泛合作,建立了6个江苏省企业研究工作站,并已初步摸索出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依托,培养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新模式。

2.1 建立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上,应注重以实践为导向的准则,开设新的理论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并及时开发与之相对应的教材,通过课堂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指导后期的生产实习与实践。如我院已与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共同开发了诸多工艺实践实训课程,例如微波热风干燥脱水蔬菜加工工艺实践实训、如皋火腿发酵工艺实践实训、江苏啤酒大麦麦芽制备工艺实践实训、液态杀菌乳加工工艺实践实训和超微粉香辛料加工工艺实践实训等,以增加课程的应用实践性。在教学形式上,采用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讲座、企业实地教学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以加强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如校内导师授课多采用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校外导师则采用网络教学、讲座及企业实地教学的形式,以增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课程学分的分配上,设立专门的生产实践课程学分,以调动研究生参与具体生产实践过程的积极性,强化专业实践环节。同时,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性与职业化的特点,在培养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强调人际交流、团队协作、组织规划、工艺技术开发、自我约束管理、事业心与进取心等多元化职业技能的培养。此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在选题上,紧密结合所在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具体生产实际,重点解决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关键科研难题,如发酵禽肉新产品研制与开发、如皋特色火腿专用发酵剂的研制与新产品开发、江苏沿海国产啤麦麦芽精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等。在科研经费保障方面,主要通过企业与高校共同申报省科技支撑计划、苏北科技发展计划等项目的方式,保障学位论文完成过程中的实验经费与研究生的生活补助,如学科已与江苏长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共同申报了多项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并共同培养了数名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直接为企业输送了宝贵的科技人才,实现了合作双赢。

2.2 完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管理制度,切实提高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管理水平

鉴于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相对于高校的特殊性,需建立一种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由设站企业和高校双方共同管理,通过组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委员会的方式,对进站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管理。如由学校、学院和企业负责人共同组建中心管理委员会对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运行进行管理和监督,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负责日常在站研究生的指导与管理工作。在日常运行管理方面,高校应联合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在教学与实训、科学研究、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安全保障等环节制订如《实验实训课程评分标准》、《进站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和考核办法》、《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实验物品采购供应管理规定》、《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安全管理制度》等各项细化管理制度,以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及科研,确保进站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3 建立适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新型质量评价体系

相对于传统的学术研究生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的质量评价体系应更加突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为企业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因此,需建立适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新型质量评价体系,例如可以从课程学习(总学分、各科成绩加权平均分、专业实践环节学分所占比例)、科研能力(收集文献资料、申报与参与科研项目、生产工艺研发、新产品开发、、发明专利、获奖)、学位论文(论文选题、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在论文所占比重、学术道德、论文水平)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同时,还应从培养条件(学科基础、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及利用、培养经费)、培养过程(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学位论文、职业道德教育)、教育管理(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和教学效果(教师专业化发展、社会声誉、办学特色)等方面对高校及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价,从而更全面合理地衡量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 结语

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可满足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而建立完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管理制度和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实现其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重要的产学研基地,是合作培养食品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全新平台。本文从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应用实践性角度,阐明该模式的必要性,并对其培养模式、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价体系等进行了初步探讨。目前,我国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而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依托,建立新型培养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对于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东海,陈曦.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83-90.

[2]胡玲琳,潘武玲.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20-23.

[3]李安萍,陈智栋,潘剑波,等.产学研相结合的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以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0(21):88-90.

[4]邓红,孟永宏,谢俊.浅议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校外导师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81-83.

[5]郑冬梅.产学研相结合探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6):46-47.

[6]陈志祥.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中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若干问题探讨[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3):77-81.

公司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创新 以人为本 技术革新

中图分类号: U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当今的世界科技创新是评价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在企业经营中不断的创新也是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保证。在整个社会都大力提倡科技创新的大形势下。作为县级供电公司最基层的供电区域管理公司,管理基层的用电市场。了解最基层的用户需求,简单快捷安全地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安全提供电力产品的同时提供一流优质的服务。县级供电公司开展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根据实际业务范围和人员素质基本情况,实事求是、创新管理、以人为本、注重实用。

一、管理制度改革鼓励创新

科技创新管理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原有的管理制度可能有制约人们科技创新的积极因素,适合的制度能够释放人们的创新意识,以结果和创意为导向的创新管理模式是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管理趋势。县级供电企业在原有职能制管理模式下,等级分明职责明确,员工缺少创新的动力,不利于员工的创新意识培养。改革原来束缚创新发展的制度,采用更能有利于创新管理开展的管理制度。制定鼓励创新符合创新科学规律的管理制度,比如科技创新培育管理制度、科技创新实施工作办法、科技创新活动安排计划、科技创新奖励制度等,从制度上改革鼓励创新。创新合作管理模式,采用与高等院校和高科技企业联合起来搞创新研发,实施新技术的应用等工作。成立创新奖励专项基金,公司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技术革新,专利申请,论文写作,管理创新的专项奖励基金。

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推行科技创新管理工作

实事求是就是根据县级供电企业的基本业务范围和涉及的基本技术分类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县级供电企业的主要业务包括生产技术管理,营销服务管理,安全调度管理等,围绕这些主要业务开展科技创新管理。在生产技术管理中实施技术创新改造。例如营销科技手段的提升,办公大楼局域网络的升级改造,新的生产技术的实施应用,新的抄表系统的应用,新的营销系统的应用,新的营销稽查系统的运行等等。在管理创新方面例如新形势下农电工队伍的管理模式,农电工的培训模式等等。

因地制宜就是根据某个县级供电公司的具体管理强弱方面和创新人才多少情况和现阶段成熟应用的技术情况等具体现实的客观情况实施科技创新管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就是结合县级供电公司的具体业务范围,结合现在最成熟的应用技术。在公司整体管理战略指导下开展最需要科技创新管理的那部分业务。

因地制宜也是制定可行性高的科技创新管理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尽量减少规避可能遇到的风险。尽量减少科技创新管理中的失败项目率,在项目实施的初期把好立项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过程培育监督。在选用技术的过程中进行立项考察,选用最成熟的先进技术。结合供电公司的实际业务需要,和人员队伍的业务素质,制定可行性高的创新项目实施方案,已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以人为本人本管理

科技创新主要取决于有创新意识员工的发明创造,充分调动这部分人的创造积极性是创新管理的根本所在。人本管理根据不同的工作人员熟悉的业务范围不同,能够创新的领域不同。因才使用,因人而异。人才培养,人才开发,人才梯队建设,人才的挖掘和发现。人是在创新活动中最关键的因素。没有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很难成就创新成果。没有创新的思想成就不了创新人才。人才的培养其实就是创新人才的发现挖掘,创新思想的培养。人才队伍的培养主要在于培养重视尊重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在这个氛围中培育创新思想。具体结合公司的管理实际情况。培训青年毕业生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技能。发现挖掘经验丰富老员工的工作经验中的创新之处。新老结合一个有专业的知识体系一个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最易结合出创新成果。管理经验丰富的管理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新的管理方法和新的管理手段。这些创新的管理形成说明性的文档,使之能够被别人理解,尽量能够被模仿复制。针对县级供电企业的高端人才匮乏,普遍综合素质差的实际情况。采取选派人员到省公司或高校进修学习。加大企业内部的业务培训人员范围。针对关键重要的人才实施尊重高薪的特殊政策。在整个公司上下形成以人为本,培养人才,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重用人才,重奖人才,留住人才的企业文化氛围。

四、创新成果管理的归档以及后续应用实践

科技创新的管理作为一个企业的技术储备资源,历来被企业非常重视,创新成果及时申请专利,相关创新管理方法的学术。能够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的应用部分的创新成果,以检验创新实际应用的效果情况。等等这些都是科技创新成果管理工作的范畴。

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管理创新,这些都要及时进行文字资料的整理保存并归档。技术革新的及时生成QC报告,上报省电力公司,参与专业评价。当成果有强的应用价值时及时推广应用,并总结应用的经验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明创造及时申请专利保护,既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对创新劳动的一种肯定。

管理创新及时申请上级的公司评定,每年国家电网公司会有一个管理创新的调研,及时申请评定,并申请相关上级单位管理专家的评审,结合自身公司实际情况,分析预测应用前景。并根据公司管理的实际情况实施该管理创新用实践检验,是否真的能为公司带来效益和效率的提升。如果确实效益和效率有很大提升,总结应用的经验推而广之,将极大地促进公司的发展。

参考论文:胡宝民 王丽丽 李子凯 于新凯 河北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 《科技创新管理研究领域状况及展望》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4.4

王宏杰 祝春红 华中农业大学 双汇集团 《双汇集团科技创新管理的成功经验分析》 中国科技论坛 2007. 3

公司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第9篇

摘要:随着电力的飞速发展和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化,档案管理工作也随着发生了变化,面对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工作需要,档案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论述如何做好县级供电公司档案管理工作,更深入了解并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关键词: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ower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the power, file management also with the change, in the face of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the new work needs,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file manage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well the county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mpany file management,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and do the file management.

Keywords: file manage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0县级供电公司档案管理现状

县级供电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由于意识不强、制度不健全、人员配置不到位等原因,造成档案管理工作处于被动、滞后散乱、无人管理的状态,致使企业档案有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受到限制。

1 当前县级供电公司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档案意识不强。档案的经济效益具有潜在性,它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往往无法在当年体现,常常是间接或若干年后开始逐渐显现。因此,档案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得到领导的重视与认可。对档案的重视程度又直接影响到档案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档案库房的建立、档案保管设施的配置以及档案制度的建立与执行。

(2)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多数县级供电公司制定的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档案未实行统一管理,有的虽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却没有依法遵规,档案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使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长期处于极端被动状态,造成文件资料堆积如山、丢失等现象。

(3)档案人员待遇低、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档案人员待遇低,所以有些县级供电公司配置的档案员素质不高,如经常是将一些老弱病残的放在档案室,有如养老院或身兼数职。

(4)对企业信息化、现代化趋势认识不足。有些县级供电公司领导不能充分认识档案数字化和管理现代化的紧迫性,对企业利用数字档案信息技术可以及时将所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分析,快速反映,提出应变办法,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相关知识知之甚少,致使数字档案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县级供电公司投入使用3年,仍有部分公司没有发挥数字档案的作用,造成档案管理水平严重滞后。

(5)各项规章制度及标准执行不到位。每到检查工作发现问题,追其根源才发现原因为人员对标准制度的学习不到位,理解不透彻。标准制度成了摆在桌子上的摆设。

2做好县级供电企业档案管理的几个途径

(1)领导重视,增强档案意识。加强《档案法》的学习,增强公司干部职工的档案意识,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档案管理意识。领导重视是档案管理的前提,要把档案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与公司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要大力宣传档案工作,是公司领导、管理者、职工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认识档案与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

(2)规范档案管理机制,强化工作责任。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三级网络、档案管理办法、“三纳入”、“四参加”、“四同步”等有关档案管理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是档案管理的关键。明确职责,根据“档案产生部门负责档案整理、移交归档”要求,将各个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统一管理,使档案管理与企业工作同步考核、同步发展。

(3)垂直管理,强化培训。在全省电力系统开展各专业进行垂直管理,档案专业也对县公司实施垂直管理,针对县级供电公司档案人员学历、工作能力、综合管理素质等相对较低,进对各县电力公司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电业局档案人员深入各县市供电公司,切实开展档案调研摸底,采取到电业局档案部门轮岗的办法、现场观摩与现场提问、现场解答进行培训,手把手地教,通过业务指导与培训,增强了档案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高了档案管理业务水平。

(4)跟踪检查促提升。在档案专业实施垂直管理的过程中,不仅对县级供电公司的档案工作要进行多次指导、培训,还要定期跟踪、督促、检查档案工作的组织建设、信息化建设、制度建立、业务工作、档案工作设施设备等方面的进展。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准确率是否达到标准,使县电力公司档案工作步入正常运行轨道。

(5)将档案管理工作彻实纳入到企业计划、纳入到领导议事日程,纳入到企业职工的经济责任制、岗位责任制中。让管理层人员对档案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实,要及时研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大投入,着力解决好现实问题。要认识到档案工作是历史、工作成果的最后沉淀;要认识到归档工作是工作最终完结的一种体现。让领导干部真正重视档案工作,分配足够合理的人力及财力资源,确保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提供保障档案安全的环境。

3完善供电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不是档案部门的单一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环节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

(2)经过研究,一个主动完成工作的人与被动接受工作的人相比较,工作效率前者是后者2倍,完成结果也是大不相同。主动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次之,就是别人告诉你一次,你就能去做,再次之,就是别人告诉了他们两次,他们才会去做,更次之,就是有些人只有在形势所迫时才能把事情做好。要充分掌握好尺度,抓大放小,让各管理人员发挥积极主动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在上下同一标准指导下,通过对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创新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3)所有的标准制度都有,但执行的力度却不尽理想。如果对公司下发的标准制度不认真进行学习思考,依然按照老习惯老办法在做工作。公司下发的档案管理制度已非常全面,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需要专职档案人员来执行这些制度及标准,更多层面还需要全体员工执行及配合才能达到管理的闭环。管理制度、标准的执行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要执行达到闭环,需要动用行政手段,将档案管理彻实列入绩效考核条款是保证执行的方法之一,再次就是专职档案人员要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对违反标准制度的人员不当“老好人”,通过考核来规范公司人员的档案工作行为,最终使得全公司人员自觉并习惯各类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制度的执行,使得全公司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良性循环的氛围。

(4)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迎难而上,逐步向信息化、科学化迈进,进一步加强档案的利用,创新利用的方式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使之与公司整个层面的管理形成合力。

4结束语

县级供电企业通过提高档案管理意识,严格按照国家和上级档案管理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工作标准,加大档案软硬件投入,进一步加强好促进的档案管理工作,方能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期刊论文.浅议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管理观察,2010(25).

公司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控制度;退出途径

【论文摘要】信贷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关键环节。笔者陈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建议:第一是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制度,第二是完善信贷市场退出途径。

1前言

风险是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的基本属性之一。风险分析和管理活动是商业银行所从事的全部业务和管理活动中最核心的内容。我们甚至可以把银行活动比喻为一种以承担风险换取收益的游戏。而信贷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最关键也最具挑战性的领域。随着金融市场日趋复杂、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暴露开始成倍增长,性质也更为复杂。银行业迫切需要一种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科学的风险管理手段。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自由化还处于初级阶段,贷款仍占银行总资产的绝对比重,因此商业银行面临最大的风险便是信贷风险。从令人瞠目的巨额不良资产到屡见不鲜的金融丑闻,无不根源于信贷风险问题。本论文致力于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2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增量贷款风险不断增加

由于贷款存量结构制约,银行贷款资金在增量配置上难以做到优化和按效益原则进行。再加上体制不合理,无序竞争和规则约束不健全,贷款的增量配置扭曲,又转化为存量风险,日渐累积,形成了恶性循环。

一方面,贷款大量向交通、能源、电力、电信等垄断性行业或大项目以及集团公司、股份公司、上市公司等大企业集中,存在着风险集聚和形成新的不良贷款的可能。一旦这些家企业面临经营风险,而不得不破产时,很可能蚀空银行资本金,进而引发银行危机。

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加剧了银行增量风险。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开放,一大批有实力、有效益的外资银行己经来华抢滩设点,给国内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越来越大,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优质客户流失、客户群体边缘化的危险。新增贷款质量的下降意味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不断加大。

2.2贷款流动性较差

商业银行贷款投向过于集中。贷款集中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一是贷“大”,即贷款向大企业、大城市、大项目集中,大量资金集中于少量项目。二是贷“长”,就是投放贷款的期限与企业实际用款周期不匹配,这样就隐藏了贷款的短期风险,将风险暴露的时间延长。三是贷“上”,贷给上市公司或准上市公司,也使得一部分资金流入股市,离开生产领域,从而造成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总体不足,大量银行流动资金贷款被长期占用,周转缓慢。由于商业银行信贷客户大部份是国有工业客户,近年来国有工业客户整体效益不佳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3原不良资产生成机制仍在不断催生着新的不良资产

近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虽有所下降,但不良资产绝对额却在不断上升。1994年国有商业银行(原工、农、中、建)不良贷款总额5323亿,至2006年底不良贷款总额还有10557.6亿(这其中需要剔除1999年不良资产剥离的1.4万亿和中行、建行、工行上市前财务重组时的政策性剥离和核销的数据)。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增长并没有被有效遏制住,原不良资产生成机制仍旧不断地催生着新的信贷不良资产,这还不包括一部分隐性不良资产。不良资产就像一个恶性肿瘤困扰着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

3完善我国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的措施

3.1建设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制度

3.1.1授权审批与内部稽核制度的相互补充

商业银行业务授权审批制度是确保银行稳健运营、抑制风险发生与扩大的重要制度。

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应做到以下三点:①设立三人信贷委员会批准制度。②坚持有限授权原则。③内部组织授权要与职责分离相结合。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稽核制度要做到:①保证内部稽核部门的独立性。对原有稽核部门进行重组,在董事会下设立总稽核部,中心分行与城市分行实行派驻制,派驻地稽核部门由上级行直接管理。②完善非现场稽核制度。只有改进稽核的手段,实现非现场稽核,才能够有效解决稽核任务与稽核力量的矛盾。在具体的操作中,一是采用制度基础稽核的方法。对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与有效性进行审查与评价,根据内部控制系统的优点与缺点确定稽核的范围。

3.1.2规范信贷业务操作制度

规范的信贷业务操作制度一般包括贷前审查、贷中控制、贷后管理三个部分。贷前调查及贷款评审工作是防范贷款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贷中控制主要贷款审批时控制风险。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批时有一个特点就是贷款审查委员会以及信贷审批人员往往由一定行政职务的行领导或部门领导担任,难以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信贷业务的审批中,在这方面商业银行应该向西方先进商业银行学习,将信贷审批工作交由专职人员担任。信贷风险防范的贷后管理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控制借款企业的“道德风险”,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3.2完善信贷市场退出途径

首先:选择合适的信贷退出时机信贷退出时机是信贷退出成功与否的关键。一般来说,信贷退出的最佳点是企业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交接处,这一时期的企业在银行的贷款形态常处于关注类,此时借款企业能够寻找到新的信贷资源,退出成本较低。其次:设立行业与区域的信贷退出机制在区域信贷资金的配置上,可以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办法进行改进。具体操作上可以将到期的固定资产全部贷款和AA级以下的流动资金贷款按一定比例上收集中到一级分行,同时改革现行的考核机制,按主要业务建立以条为主,以块为辅的效益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陈世清.试论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国际金融研究,2003(07):25-32.

[2]陈正.信贷资金使用环节风险及其控制[J].安徽农村金融,2005(12):35.

[3]崔胜实.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吉林金融研究,2004(12):31-33.

[4]何桦.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经营中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J].金融与保险,2003(9):73-74.

上一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范文 下一篇:公司管理模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