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硕士范文

时间:2023-02-27 23:20:25

工商管理硕士

工商管理硕士范文第1篇

一、国际化人才概念

各行各业对国际化人才的渴求已成共识,国内国外亦是如此,稍有差异的是国外通常把“国际化人才”称为“全球公民”。虽然“全球公民”与本文研究的“国际化人才”这两个概念不能完全等同,但从超越国界的全球化视野来看颇为相似。追溯国内外学者关于国际化人才的研究可见,各学科领域的学者对于国际化人才的定义各有侧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本文从这些不同的侧重点着手分析现有的相关文献。1.侧重国际视野以朱懿、张华英为代表的学者在谈到国际化人才时,主要强调国际化人才必须具有国际化视野。此外,清华北大等高校也将国际化人才定义为具有广阔国际视野的人才。姚福生(2008)明确指出国际视野是指人们能从世界的高度去了解世界历史和当今国际社会。可以看出,国际视野是一个人在人才国际化过程中所具有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表现。因此本文认为国际视野是在广泛涉猎和熟悉世界各国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能从世界的高度放眼未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素质和本领。2.侧重海外背景由于全球在加速一体化进程,国际间贸易交流日益频繁,所以不少学者认为要想成为国际化人才必须具有海外背景。TCL集团人力资源总监虞跃明(1998)认为国际化人才就是能讲外语和具备海外背景的人才。作为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咨询公司也强调具有海外工作经验是国际化人才必备的三大特征之一。海外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一个人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沟通,通晓国际惯例与规则,对外国文化和价值观能表示认同。这些学者从实践角度定义国际化人才,抓住了国际化人才的核心内涵。3.侧重专业知识目前国内高校各专业包括工商管理专业陆续推出各种措施推进国际化培养进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传授与应用紧密相关的专业知识。李秋生(2006)认为国际化人才首先体现在素质上。他指出国际化人才一般都具备扎实的先进知识和创新能力。张华英(2003)和陈军斌、屈展、孙燕波(2009)为代表的学者也认为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的高层次人才。4.侧重国际认可此外,还有一部分学者特别看重人才的国际认可。他们认为国际化人才不能是自封的,国际化人才需要有国际认可的标准化职业资格证书,如CCIM(美国注册商业投资师),PMP(项目管理师),WBSA(国际商务策划师)等。李秋生(2006)在分析国际化人才“化”在哪里时指出中国目前缺乏国际化人才,因此国际化人才肯定要体现在国际认可上。综上所述,国内国外对国际化人才的定义莫衷一是,基本上都采用罗列式的思辨方式。虽然缺乏逻辑交代,但是可以得出,其一致的界定因素有:拥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与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扎实的本专业国际化知识、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存在分歧点的界定因素有:外语能力、国际经历、本土人才国际化、终身学习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国际化人才实质上是一种素质与能力的表现,是素质国际化、能力国际化;国际化人才是拥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掌握国际一流专业知识,熟悉相关国家语言和文化背景,具备跨文化沟通与合作能力的现代企业管理人才。

二、国际化能力结构

现有的关于人的能力结构,主要有两种论点:1904年,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首先提出二因素结构论,他认为人的智力是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一般因素代表了个人基础的普通能力,而特殊因素是与少数的特别活动有关的个人特殊能力;20世纪中叶,一些学者提出了多层次结构论,认为人的能力有三个层次: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创造能力;1998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结合我国职业培训的特点,在一项专题研究中首次将人的能力分成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能力培养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目前已有国内学者关注了作为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如乔佳义(1996)、吕宏芬(2013)等认为国际化人才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彭剑锋(2005)和范徽、吴友富(2009)强调跨文化沟通能力对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性;曹德明(2011)、肖肃(2014)指出外语能力是第一要素;于国婷、张建华、谢晓波(2014)则从应用实践角度出发,确定了考察工商管理硕士的六个方面,包括判断和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计划和执行能力、创新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国际化能力是多种能力所组成的多序列、多要素、多层次的动态多元综合体。结合工商管理硕士的特点、多层次结构论以及MBA教育的培养目标,本文从应用实践的角度将工商管理硕士国际化能力概括为基础、执行、战略三个层面七大能力,构建模型如图1。1.基础层面(1)外语应用能力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至少掌握一两门外语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国际化人才更是如此。具备外语应用能力,对工商管理硕士来说是从事国际事务,顺利开拓国际市场的前提条件。掌握语言不仅意味着能够熟练进行口头与书面表达,而且要能正确运用语言的动作表达形式。这种语言要求,并不需要严格遵照外交官语言素质的要求,只要能满足工商管理专业所在领域的需求即可。(2)获取知识和处理信息能力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将是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面临新一轮革命,是大数据时代的信息革命。谁抢先占领了信息高地,谁就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在管理实践工作中,获取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工商管理硕士应该能够熟练凭借全球网络、各种媒体以及各路人脉资源获取并有效处理信息,从中发现机遇、分析问题、解决需求。2.执行层面(1)跨文化沟通与合作能力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文化障碍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以文化为基础的国际惯例、商务行情、政治经济给工商领域的国际事务活动带来很大困难。如果不能在各国迥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积极沟通合作,妥善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势必会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工商管理硕士必须能够理解和尊重他国文化,善于融合多元文化,求同存异,掌握跨文化沟通与合作的技巧。(2)公关谈判能力在全球贸易的大环境下,竞争与合作同在,各国商务往来因此也愈来愈频繁。在这种情况下,掌握一定的谈判艺术就显得尤为关键,也是不可或缺的活动。除了具备一流的专业知识,工商管理硕士需要在日常的管理实践中不断演练,从而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公关谈判技巧。(3)经营管理和决策能力在瞬息万变的经济与管理环境中,企业需要及时对变化做出反应,所以工商管理硕士必须具有经营管理能力,其中经营管理能力又包括领导能力、控制能力、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等;优秀的现代企业管理人才还需要在关键时刻冷静果断地拿主意、作决断、定方向,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决策能力主要由三方面构成:开放的提炼能力,精准的预测能力、准确的决断能力。工商管理硕士在实践中需要有意识地培养磨炼经营管理和决策能力,为将来踏入国际市场做准备。(4)开拓与创新能力当今世界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创造力的竞争。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带动着社会飞速向前发展,管理理论也在不断更新扩展,所以工商管理硕士必须勇于开拓和创新。本文中的创新是指工商管理硕士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人思路的见解,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为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并取得一定效益。3.战略层面战略思维能力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素养为认识基础,对关系事物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的谋划思维能力。前瞻力就是在当前这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商业环境中,领导者能够看清组织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有长远的规划策略,正确预测未来,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前瞻力的另一层意思是敢于突破现有的思维定式、概念系统、范畴模式。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商务战场,没有战略眼光,企业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工商管理硕士来说,没有战略思维和前瞻力,就容易滞后于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因此,工商管理硕士要注意不断在信息获取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战略思维和前瞻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工商管理硕士国际化能力的研究,笔者认为今后在MBA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工商管理硕士的这些能力。1.创新教学方式,打造国际接轨平台中国传统教学一直采用的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听的一对多模式,对应用实践特征比较鲜明的MBA教育显然效果差强人意。因此,高校有必要创新教学方式,与国际接轨。除了经典的案例教学,还可以采用学生小组课外调研和讨论、角色扮演、定期国际客座讲坛、专业国外实习甚至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国际课堂互动来完成教学。2.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本土国际相结合目前我国的课程建设照搬和翻译现象严重,相反国内自编教材少见,甚至一经采用就不再变动。为了培养MBA学员的国际化能力,就要避免教材的陈旧过时,除了借鉴国外经典案例,更要结合中国市场实际经济状况编制本土化教材。在课程内容上,高校可以增设跨文化沟通、国际文化等人文课程,提高学员对多元文化的理解。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带领学生动起来没有国际化师资,就没有国际化的生源。加快MBA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就要秉承“走出去”和“引进来”策略,即首先加大对现有MBA教师的培养,定期派遣国外交流、进修或者走进企业观摩学习;其次,实施“”聘请国外有经验的MBA教师或者通过远程教育实现虚拟教学。

工商管理硕士范文第2篇

(一)培养模式

模式是一个宏观而关键的概念,培养模式更是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指导着人才的培养方法。通过文献的研读,目前学者们对于培养模式概念的定义见仁见智,并没有达成一致共识,对于其概念的界定仍处在探讨的初级阶段。关于培养模式的概念,现阶段可将培养模式的概念归为四类。第一类为强调过程论。这类观点强调培养模式根本上是一种涵盖了培养的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的过程总体。在1998年,我国教育部(1998)在教学工作会议上也曾对这一概念进行阐述,指出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建立的知识、能力等体系,以及实施这种结构体系的方式。这类观点认为培养模式是一个过程,涵盖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过程环节所构成的总体结构。第二类强调本质与实质,认为培养模式是整体教育教学方式对于教育本质的反映。王平祥(2005)提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是解决“怎样培养”的问题,并呼吁培养模式要适应并遵循教育着发展的规律。这类研究者通常从教学活动的范畴深入研究,强调从本质出发的教学教育方法的正确性。第三类为运行方式论,这类理论认为培养模式属于运行方式的范畴,强调分析受教育者的能力和素质结构。何火娇、罗威(2008)等学者将培养模式总结为根据培养目标为受教育者设计的一系列的培养能力素质结构及实现该结构的方式。这类观点注重培养这一整体过程的动态性。第四类为整体结构论。该类观点有些泛化色彩,学者们认为培养模式概念中包括了整个管理活动的过程和构建,认为其是诸多要素的结合。钟秉林(2013)认为人才培养是高校内涵建设的核心,从广义角度概括培养模式内容,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建设、培养方式和培养条件等诸多要素。整体结构论从宏观的角度综观培养的各个环节,并分析其中多种要素。通过以上总结,可以发现对于培养模式的界定并不是十分清晰,偏向于宏观讨论,对于MBA人才的培养模式没有形成系统的可实施策略。因此,本文将培养模式概念总结如下:培养模式是根据教学理念、教育思想的指引,结合培养目标,形成培养方案,进而由教师与学生实施的教学、管理、评估的双向活动的方法和手段。

(二)培养模式国际化

对于培养模式国际化的概念界定,理论界尚未有一致定论,且研究该领域定义的学者较少。乔佳义(1996)认为国际化培养要在课程、招生、教学方法等方面以不断改革为指导思想来提高培养质量。袁丹(2014)等学者提出我国MBA培养国际化缺乏一定视野和方法,我国MBA培养与国际接轨不够,师资缺乏国际化视野,教材和案例适用性差。王玉香(2009)认为培养模式国际化是在培养理念、过程、运作等方面按国际化准则进行的相应运作。本文认为培养模式国际化是指在国际理念和国际化视野下,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等途径,合理配置国内、国外教育资源,形成立足于本国国情的培养体制,培育国际化人才。科学且符合现状要求的培养模式对于工商管理硕士学生的培养发展具有关键性指导作用。

二、现有培养模式总结

(一)教学理念与目标

教学理念与目标是教育工作展开与教育方法实施的初衷,教学理念决定着培养方案的方向。多名学者总结了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成功经验,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需从理念、师资、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刘中艳、曾令斌(2013)提到对于我国对于MBA学员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导致方法与培养目标背离,满足不了国际化需要。王晓燕(2014)通过分析MBA教育管理国际化的国内现状研究,得出MBA国际化的成功模式要立足于国际化的MBA教学理念,将培养国际竞争能力、拓宽国际视野作为目标。

(二)教学内容

教育教学的改革日新月异,教育已经演变成为一种服务与指导的贸易范畴,教育资源的竞争也体现为教学内容吸引力的竞争。Ben,L.Ke-dia和Paula,D.Harveston(1998)认为,MBA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贴近MBA国际化视野要求,尽力满足企业对高级管理人才的需要。吴少平(20)指出在确定了合理的课程体系后,一定要合理选用适宜的教材进行教学,教材本土化与国际化并重。刘轶鸥(2012)提到在MBA国际化发展史中,MBA教育教学则演变为以案例教学为主,理论知识教学为辅助教育方式。陶允(2011)提出虽然要吸纳国外著名课程和先进案例进入我国教育体系,但要积极鼓励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案例。

(三)课程体系设置

对于课程体系的设置,我国学者对于其国际化提出了多种见解。倪慧、龚春明(2013)指出MBA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行程与国际主流课程接轨的体系,加强提升综合素质的课程开发。赵万霞、王伟(2004)从国际化角度提出要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在内容上加强对国外案例的借鉴;开设新课程,主要是清华与MIT合作的课程,促使我国MBA教育更加实际。安娜•库什特拉克,杜罗•尼亚夫罗,伊万•叶德瓦伊(2012)对于课程设置的改革提出了诸多建议,强调第一学年要包含一定数量专业内容,将道德伦理课程转为必修,同时在授课同时要激发他们解决管理问题的创新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

我国MBA国际化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对其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其中教学方法单一是核心原因之一。荣威(2009)通过探究诸多MBA评价指标,指出在教学形式上应注重社会、国际企业的参与,增加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形式的比例,培养国际化思维。吴少平(2011)指出MBA教学方法提倡引导式和启发式教学,着重锻炼MBA学员的观察理解和协调能力、信息处理和创造力等,形成国际化能力。刘轶欧(2012)在研究中指出2000年初,远程网络课程在欧洲浮现并逐步蔓延,英国多个商学院提供MBA远程课,法国在2007年后也逐步普及。姚金雨(2014)等学者认为国际实习生制度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有效形式,可以有效培养学员的国际化视野。

(五)管理体制

对于MBA的管理,包含了招生、考试、毕业制度等多方面,高闯、李雪欣(2009)基于要素分析法的视角,分析了中国MBA教育的国际化及本土化,指出招生中面试环节应合理利用,目的是综合考察,将具有管理潜质的学员选。在管理环节上,王晓燕(2014)等学者认为采用规范统一的教学管理制度利于国际化管理,管理模式则应简历以学生为核心的“学生—教师—中心“三方监督机制。关于对于MBA学员的考核制度,余国婷(2014)构建了MBA能力评价的一级、二级指标体系,对于MBA人才能力通过专业知识、执行能力、学习能力进行评价。还有一些学者提出将能力素质模型和素质测评方式结合,针对MBA学员国际化能力进行考评。

(六)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的国际化能力与国际化视野是培养模式国际化顺利进行的前提。王晓燕(2014)提出在MBA培养国际化中可定期聘请国外知名教师讲座、培训,组织师生到国外访学、考查,鼓励教师申请留学访问进行深造。赵万霞、王伟(2004)通过调研发现,合格MBA教师要具备足够的理论功底和企业经验。马海涌、陈丽霞(2014)对我国MBA教育国际化现存问题进行总结,指出在师资方面要立足本土,培养教师国际化能力,其次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国外人才任教。曾明(2009)认为地方性大学应选派教师出国进修,招聘外籍教师,促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

三、结语

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对于MBA国际化人才产生迫切需求,推进MBA培养模式国际化是当下趋势。培养模式国际化是在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理念下,整合资源,培育国际化人才。通过以上研究,本文总结MBA国际化培养模式应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管理体制、师资力量等方面着手,全方位形成国际化导向的培养模式。通过大量文献研读,发现在MBA国际化培养模式方面,系统深入的研究较少,大多数研究浮于表面。我国各高校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在此背景下针对个案的研究较少,具体落实方法不够明确,这使得提供的优化方案可实施性不足。MBA的国际化培养模式应引起教育学家的广泛关注,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高校必须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MBA国际化培养模式,才能实现教学与培养的跨越式提升。

工商管理硕士范文第3篇

联合培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有关专业课程的安排,在课程的类别和具体的课程选择上,我们和美国的学校基本是相似的,就是具体的学分和教学方式方法还有一定的差异,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变。1.开设英语授课的专业课程,注重案例教学。(1)开设英语授课的专业课程,提高教师英语授课水平。国内高校必须开设英语授课的专业基础课程,必须开设三门以上的英语教学专业课程,这就对我们专业课老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虽然加大了对双语课的投入力度,但整体的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学生的反应并不好。以我校本科双语教学为例,双语课老师的授课总体评分低于普通专业课的总体评分。这个一方面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关,另外一方面和专业课老师的英语能力也相关,需要继续加大师资的投入。(2)增加与时俱进的国际和本土案例教学。目前国内硕士培养的专业课程讲授要么专注于理论,忽略实践;要么案例陈旧,不符合时代潮流,不能与时俱进。既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能增加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更不能满足联合培养模式下美国学生和学校的要求。因此要一方面督促老师实时更新案例;另一方面要鼓励老师主动编写案例;第三要建立专业课课题小组,建立案例教学数据库。2.合理化学分分配。关于学分认定,大多数美国高校对国内研究生的学分认可程度低于对本科生学分的认可程度,因此国内的学分转换比例比较低,大约占整个学位要求学分的1/3,基于此,我校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学分分配比例如下表1。随着联合培养的不断展开,美国学校对国内高校认可度的提高,国内的学校需要争取更多学分的认定,这样有利于扩大我们学生参加的规模,降低学习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们老师英语授课能力的提高;第三,也可以延长美国学生在我校的学习时间,有利于扩大我校的国际影响力。3.毕业论文方向的革新。美国的MBA学生一般来说没有毕业论文的要求,但是有相当多的课程论文和调研报告,这点可以和国内学校结合来重新设计。对于联合培养的学生,我们可以要求毕业论文的侧重点从理论研究转向实际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国内外学生合作调研的方式,即同时在双方所在的国家针对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调研,根据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结合企业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调研报告和企业问题解决方案。

二、联合培养的学生导师问题

1.双导师培养的界定及必要性。由于联合培养涉及到中美双方的学生,因此我们会给每个进合培养模式的研究生配备两位指导老师,一方是中国的老师,另一方是美国的老师。中国的老师和美国的老师在研究方向上具有一致性或者相似性。两个国家的导师都不仅有责任帮助学生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也有责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对方国家的文化、经济等环境,融入到对方学校的学习中去。2.导师的选择指标。(1)中方导师选择的标准。国内导师不仅需要和中国、美国学生经常交流沟通,还需要和美国导师间进行合作交流,这就要求国内导师要有良好的英语能力;导师的科研能力对学生的研究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导师对该培养机制的认可程度和加入的意愿决定了导师对学生的投入。(2)美方导师选择的标准。相对于国内导师英语能力已经不能作为国外导师的选择标准,所以我们主要从导师科研能力、导师沟通能力、导师教学经验、导师对联合培养机制的态度四个方面来评选。

三、联合培养质量评价指标

到目前为止,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师的学历与科研水平)、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社会评价(用人单位的评价)等。但这些指标是站在宏观的角度来评价的,我们选用了相对具体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如进入该培养机制的学生数量、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联合培养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与文章发表情况与学生就业情况等。本文主要是基于我校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分析了如何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学分分配、双导师制等问题,讨论了联合培养的质量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但并不深入。另外研究还有很多没有涉及,比如双导师的激励机制设计、联合培养学生满意等等,这些将在以后的研究进一步展开讨论。

工商管理硕士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程革新;学分认定;双导师;质量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05-02

一、引言

中外联合培养或者合作办学是中国很多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联合培养可以加快学校的国际化进程,有利于中国学校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与国际接轨,开拓中美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使学生成为适应国际环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的工商管理研究人才。

国内学者对联合培养或者合作办学的讨论还是比较多的。如魏航(2012)[1],董俊虹,董芳,王润孝(2009)[2]邝继霞,罗尧成,孟媛(2010)[3]等学者,综合比较了中国以及日本、澳大利亚和欧美一些国家的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指出了我国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体系的指导作用;增加选修课程,开设国际化课程与实用性课程,加大研究生选课的灵活性等合理性的建议。

在有关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方面,刘春惠,王站军(2012)[5]认为不同类型的学位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学术型研究生应注重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注重创新;而专业型研究生教育质量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国外以“研究生教育合作办学”为主题的文章很少,相关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二是WTO与高等教育:三是跨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以及学历、学位的互认等。

综上所述,已有文献主要集中于讨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和培养方案的某一方面,很少文献关注研究生教育中外合作或者联合培养的具体机制的设计问题;另外目前的研究大多针对于本专科层次的比重较大,而针对研究生层面的还是相对较少。随着研究生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增多,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会逐渐凸显,如何保证合作质量,使合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是未来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联合培养的课程和学分问题

联合培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有关专业课程的安排,在课程的类别和具体的课程选择上,我们和美国的学校基本是相似的,就是具体的学分和教学方式方法还有一定的差异,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变。

1.开设英语授课的专业课程,注重案例教学。(1)开设英语授课的专业课程,提高教师英语授课水平。国内高校必须开设英语授课的专业基础课程,必须开设三门以上的英语教学专业课程,这就对我们专业课老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虽然加大了对双语课的投入力度,但整体的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学生的反应并不好。以我校本科双语教学为例,双语课老师的授课总体评分低于普通专业课的总体评分。这个一方面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关,另外一方面和专业课老师的英语能力也相关,需要继续加大师资的投入。(2)增加与时俱进的国际和本土案例教学。目前国内硕士培养的专业课程讲授要么专注于理论,忽略实践;要么案例陈旧,不符合时代潮流,不能与时俱进。既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能增加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更不能满足联合培养模式下美国学生和学校的要求。因此要一方面督促老师实时更新案例;另一方面要鼓励老师主动编写案例;第三要建立专业课课题小组,建立案例教学数据库。

2.合理化学分分配。关于学分认定,大多数美国高校对国内研究生的学分认可程度低于对本科生学分的认可程度,因此国内的学分转换比例比较低,大约占整个学位要求学分的1/3,基于此,我校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学分分配比例如下表1。

随着联合培养的不断展开,美国学校对国内高校认可度的提高,国内的学校需要争取更多学分的认定,这样有利于扩大我们学生参加的规模,降低学习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们老师英语授课能力的提高;第三,也可以延长美国学生在我校的学习时间,有利于扩大我校的国际影响力。

3.毕业论文方向的革新。美国的MBA学生一般来说没有毕业论文的要求,但是有相当多的课程论文和调研报告,这点可以和国内学校结合来重新设计。对于联合培养的学生,我们可以要求毕业论文的侧重点从理论研究转向实际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国内外学生合作调研的方式,即同时在双方所在的国家针对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调研,根据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结合企业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调研报告和企业问题解决方案。

三、联合培养的学生导师问题

1.双导师培养的界定及必要性。由于联合培养涉及到中美双方的学生,因此我们会给每个进合培养模式的研究生配备两位指导老师,一方是中国的老师,另一方是美国的老师。中国的老师和美国的老师在研究方向上具有一致性或者相似性。两个国家的导师都不仅有责任帮助学生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也有责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对方国家的文化、经济等环境,融入到对方学校的学习中去。

2.导师的选择指标。(1)中方导师选择的标准。国内导师不仅需要和中国、美国学生经常交流沟通,还需要和美国导师间进行合作交流,这就要求国内导师要有良好的英语能力;导师的科研能力对学生的研究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导师对该培养机制的认可程度和加入的意愿决定了导师对学生的投入。(2)美方导师选择的标准。相对于国内导师英语能力已经不能作为国外导师的选择标准,所以我们主要从导师科研能力、导师沟通能力、导师教学经验、导师对联合培养机制的态度四个方面来评选。

四、联合培养质量评价指标

到目前为止,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师的学历与科研水平)、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社会评价(用人单位的评价)等。但这些指标是站在宏观的角度来评价的,我们选用了相对具体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如进入该培养机制的学生数量、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联合培养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与文章发表情况与学生就业情况等。

本文主要是基于我校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分析了如何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学分分配、双导师制等问题,讨论了联合培养的质量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但并不深入。另外研究还有很多没有涉及,比如双导师的激励机制设计、联合培养学生满意等等,这些将在以后的研究进一步展开讨论。

参考文献:

[1]魏航.美国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2,(2).

[2]董俊虹,董芳,王润孝.国内外高校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5).

[3]邝继霞,罗尧成,孟媛.美国著名大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启示术[J].当代教育论坛,2010,(3).

[4]袁博,黄尚峰.探析双导师制在研究生联合培养体系中的作用[J].学术研究,2012,(3).

工商管理硕士范文第5篇

一、招生对象及报考条件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其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具备如下条件者可以报考:

1.大学本科毕业(或同等学历),取得学士学位;

2.年龄在45岁以下(含45岁);工作5年以上,具有相关管理工作经验(业绩突出者可适当放宽);

3.母语为非英语者需提供英语能力证明;

4.2位以上具有高级学术职称或业内资深专家推荐。

二、招生人数

分南北两个班授课,每班各80名。

三、费用标准

18个月学习期间的全部费用为13.6万元人民币。其中,学习优异者可申请奖学金。

四、学制

学制18个月(不含英语培训时间)。

五、学位授予

美方两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均为美国AACSB认证,其在华办学得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并列入国家承认的学历学位名录。学员学完全部课程且考试合格者,经美校方学术委员会审定,授予两校(阿灵顿德克萨斯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EMBA)。

六、教学办法

研究生班全套引进美校同期相应学位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材及教学管理模式。所有必修课程均采用英语教材和英语授课,由美方获AASBC资格的教授亲自主讲,并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中方教师进行同步辅导。学习期间,国家经贸委经理学院将统一就近安排学员到国内企业或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参观实习。

七、学习方式

每月最后1周安排4天集中开设学位课程,其它周末和周日晚上由中方辅导教师开设辅助课程和组织课堂讨论。按照教学计划,学位课程和企业现场教学主要安排在学院所在城市进行。

八、学位课程

共12门学位课程,20个主题。战略管理、企业重组与创新、生产和运作管理学、供应链管理、管理经济学、信息系统管理、电子管理、项目管理、决策数据分析、资本市场、国际市场营销、营销战略、国际运作管理、国际贸易和世贸组织、国际金融、国际银行系统与业务、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领导能力、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企业财务。

九、报名和录取

接受集体和个人报名。个人报名,可以从网上下载报名、也可以到所在城市国家经贸委经理学院领取报名表报名。集体报名:由各地经贸委培训处或学员所在单位汇总后报到国家经贸委培训司中美培训项目办公室,国家经贸委中美培训项目办公室将审核报名学员资格,合格后正式发出录取通知书。国家经贸委经理学院所在城市备有招生简章,可以就近索取。

报名时间:2003年3月―4月;英语预培训时间:2003年5月―6月;BFT考试时间:2003年7月中旬;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2003年8月初;入学时间:9月1日。

十、英语预培训

所有课程均采用英语教学,为确保学习效果,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安排英语预培训,培训结束后达到美方学校研究生入学英语水平。持有效的托福550分、雅思6分以上成绩者可以免参加英语预培训。英语预培训时间2003年5月―6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十一、组织与管理

工商管理硕士范文第6篇

我有一次搜索柏林的酒店,找到了5家备选酒店,然后选中了其中一个一下子就吸引到我的。但我又不太相信自己的直觉,还想再比较一下这5家酒店,于是我收集了很多信息,努力地浏览了大量关于各个酒店的照片、评价和博客文章,点击观看了无数视频。两个小时之后,我还是选择了自己一开始就看好的那家酒店。额外信息的大量堆加并不能使人们作出更好的决定。相反,如果把为了寻找酒店而消耗的时间折算成钱,我都可以去住凯宾斯基(欧洲十大酒店之一,始建于1897年的柏林)了。

更多的信息不仅是多余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圣迭戈和圣安东尼奥两个城市,哪一个人口更多?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格尔德・盖格瑞泽向芝加哥大学和慕尼黑大学的学生们提出了这个问题。有62%的美国学生选择了正确答案圣迭戈,德国学生则全部答对。原因是所有德国学生都听说过圣迭戈这个城市,但没几个人听说过圣安东尼奥,所以德国学生就选择了他们熟悉的名字;而美国学生都听说过这两个城市,他们有着更多的信息,反而容易出错。

结论:请你试着用最少的信息来生活,这样你可以作出更好的决定。很多信息其实是没有价值的。

选择盲目症 为什么你对于哪个是最好的选择很盲目

你翻阅着一本宣传册,觉得上面的工商管理硕士培训项目很不错。你的目光流连在常春藤大学和极为现代化的运动设施上。宣传册上到处是面露灿烂笑容的学生照片,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在宣传册的最后一页你看到了对于学费的计算,上面解释了花钱进修工商管理硕士很值得的原因。这10万欧元学费可以使你到退休时比一个没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人多挣40万欧元,也就是你有30万欧元的盈利。这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对吗?绝对不是。在这个问题上,你容易走入4种思维误区:第一,工商管理硕士学历会吸引那些很重视自己的事业,并比其他人有着更高收入目标的人,这些人即使没有工商管理硕士学历,也会有这些目标;第二,完成一个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需要两年时间,这段时间内你在上学,没有收入,我们估计你损失的收入大概为10万欧元,那么一个工商管理硕士的学费就不再是10万欧元,而是20万欧元。这笔钱如果用于合适的投资,获利可以超过通过进修工商管理硕士所得到的收入;第三,用30多年的时间来挣30万欧元是很愚蠢的,谁知道30年之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第四,另一种选择不是“不去进修工商管理硕士”,而是可以选择其他费用较低并对事业有帮助的培训。第四种情况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我们称其为“选择盲目症”,即人们会自动忘记将其他可能的选项与眼前最好的选择进行比较。

结论:当你面对着选项A(读工商管理硕士、体育场、做手术)和现状(不读MBA、空草地、不做手术)时,你习惯于将选项A与现状进行对比,这是错误的。你要做些功课,将选项A与其他选项进行对比,否则很快就会有人把你引入歧途。

想得太多 为什么有时候你应该跟着感觉走

乔纳・莱勒在他的著作《为什么大猩猩比专家高明:如何让大脑帮你作出正确的选择》中描述了“想得太多”的危险。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消费杂志《消费者报告》请有经验的品尝家测评了45种不同的草莓酱。几年之后,心理学家蒂莫西・威尔逊和他的两组学生也一起品尝了这45种草莓酱,他让第二组学生比第一组学生多填写一份调查问卷,这份问卷要求学生将其评分的原因加以详细的阐述,这样一来生成的草莓酱排名顺序和之前专家测评的结果完全不同了,一些最好的品牌得了较差的分数。

结论:如果人们想得太多的话,就会阻碍大脑中感性的智慧。这听上去很奇怪,但实际情况的确如此,因为感性和清晰的理性思维一样也是由大脑产生的。感性对于理性来说,只是信息加工的另外一种方式――是一种更为原始的方式,却不一定比理性思维差,反而经常会比理性思维更好。

数学教授巴里・马祖尔曾讲过一个故事:“几年以前,我曾考虑是否搬到哈佛大学居住,我不停地缠着我的朋友们问他们这个问题。最后有一个人说,‘你是决策学理论的专家,也许你应该列出一个优缺点的清单,进行评估,并计算出预期的益处。’我连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拜托,我在和你说很严肃的事情!’”

工商管理硕士范文第7篇

商赢环球(600146)

女,33岁,管理学本科,经济学硕士,中级会计师,董秘。

第十一、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2.王洪波

泸州老窖(000568)

男,53岁,研究生,董事、副总经理、董秘。

3.胡之奎

华鑫股份(600621)

男,52岁,双学士,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董秘。

第八、九、十一、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4.吴慧峰

招商证券(600999)

男,43岁,硕士,董秘。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5.朱蕾

麦达数字(002137)

女,33岁,硕士,副总裁、董秘。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6.贺依朦

共进股份(603118)

女,44岁,硕士,董事、董秘。

7.张春燕

中工国际(002051)

女,54岁,工商管理硕士,高级工程师,董秘。

第七至九、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8.陈信健

兴业银行(601166)

男,50岁,硕士,党委委员、董事、副行长、董事会秘书。

9.王飞

正邦科技(002157)

女,37岁,硕士,副总经理、董秘。

10.潘尉

海印股份(000861)

男,40岁,工商管理硕士,董事、副总裁、董事会秘书。

第七、九、十一、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11.安江波

广济药业(000952)

男,45岁,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董秘。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12.罗筱溪

爱施德(002416)

女,38岁,理学硕士,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13.罗珊珊

和而泰(002402)

女,51岁,武汉大学经济学学士、香港国际商学院财务管理硕士,副总裁、财务总监、董秘。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14.钟菊英

联建光电(300269)

女,40岁,本科,副总经理、董秘。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15.田永静

江中药业(600750)

女,35岁,硕士,董秘。

16.田俊

一心堂(002727)

男,45岁,硕士,注册会计师,副总裁、财务负责人、董秘。

17.孙海龙

天音控股(000829)

男,41岁,工商管理硕士,董秘。

18.王瑛

深圳华强(000062)

女,40岁,经济学硕士,经济师,董秘。

第十至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19.殷勤

胜利精密(002426)

女,35岁,硕士,副总裁、董秘。

20.冯玉兰

棕榈股份(002431)

女,39岁,硕士、EMBA在读,副总经理、董秘。

21.⒀屐

东方国信(300166)

女,37岁,硕士,

副总经理、董秘。

22.王继宝

欣旺达(300207)

男,39岁,MBA,副总经理、董秘。

23.余兴喜

中国铁建(601186)

男,59岁,管理学硕士,

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税务师,董秘。

第九至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24.林春霖

壹桥股份(002447)

男,38岁,研究生,MBA,

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第九至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25.高坚强

华媒控股(000607)

男,30岁,浙江大学硕士,

中国注册会计师,董秘。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26.赵璇

博世科(300422)

女,31岁,北京工商大学管理学学士,副总经理、董秘。

27.李桂萍

锦州港(600190)

女,47岁,硕士,经济师,副总裁、董秘。

28.陈凤菊

华伍股份(300095)

女,60岁,本科,

注册会计师,董事、副总经理、董秘。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29.李璐

光韵达(300227)

女,40岁,本科,副总经理、董秘。

第九至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30.王栋

新大陆(000997)

男,31岁,金融学硕士,董秘。

31.

平安银行(000001)

男,45岁,经济学博士,董秘。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32.谭忠游

中天城投(000540)

女,46岁,管理学博士,董秘。

第十一、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33.张敏

北京君正(300223)

女,44岁,硕士,副总经理、董秘。

34.胡凯程

三花智控(002050)

男,42岁,本科,工程师,副总裁,董秘。

35.陈秀琴

天源迪科(300047)

女,47岁,MBA,中级会计师,副总裁、董事会秘书。

36.李勇

国发股份(600538)

男,47岁,博士、高级经济师,副总裁、董秘。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37.陈显龙

恒华科技(300365)

男,41岁,双硕士,副总经理、董秘。

38.肖燕松

欧菲光(002456)

男,34岁,硕士,副总经理、董秘。

39.宋侃

正海磁材(300224)

男,34岁,研究生,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第九至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40.周洪刚

国金证券(600109)

男,42岁,工商管理硕士,董秘。

41.王占君

沃尔核材(002130)

男,34岁,本科,副总经理、董秘。

第十一、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42.银安

桃李面包(603866)

男,36岁,本科,董秘。

43.林彬

西部建设(002302)

男,50岁,研究生,高级工程师,副总经理、董秘。

第七、九、十一、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44.黄海

保利地产(600048)

男,42岁,工商管理硕士,董秘。

第十至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45.徐巍

金一文化(002721)

女,46岁,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副总经理、董秘。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46.方吉槟

茂硕电源(002660)

男,34岁,工商管理硕士,董事、副总经理、董秘。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47.张文磊

艾比森(300389)

男,37岁,法学硕士,副总经理、董秘。

48.张海军

中顺洁柔(002511)

男,43岁,本科,副总经理、董秘。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49.蓝地

歌力思(603808)

男,41岁,公共管理硕士,董事、董秘。

50.程霞

赢时胜(300377)

女,42岁,工商管理硕士,副总经理、董秘。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51.袁鸿昌

世联行(002285)

男,46岁,清华大学硕士、中欧EMBA、中国注册土地估价师,副总经理、董秘。

第十一、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52.武新玮

皖新传媒(601801)

男,34岁,博士研究生,董秘。

53.翟卫兵

金新农(002548)

男,50岁,本科,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54.李军

永泰能源(600157)

男,49岁,本科,经济师,董秘。

55.陈相举

多氟多(002407)

男,43岁,大学学历,律师、经济师,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56.郑延莉

广誉远(600771)

女,42岁,MBA,董秘。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57.郑海山

宝钛股份(600456)

男,53岁,大学学历,高级会计师,总会计师、董秘。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58.游绍诚

上海钢联(300226)

男,52岁,MBA,董事、副总经理、董秘。

59.李艳芳

新国都(300130)

女,34岁,工商管理硕士,董秘。

60.张钜

海能达(002583)

男,42岁,硕士,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秘。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61.梅锦方

温氏股份(300498)

男,52岁,硕士,董秘。

62.李丹

金运激光(300220)

女,42岁,硕士,副总经理、董秘。

63.孙郑岭

深圳机场(000089)

男,61岁,研究生,经济师,

副总经理、董秘。

第九至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64.陈迎

广生堂(300436)

男,47岁,本科,会计师、经济师、注册会计师(非执业),财务总监、董秘。

65.向川

新希望(000876)

男,58岁,研究生,副总裁、董秘。

第十至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66.吴亚兵

烽火电子(000561)

男,44岁,硕士,高级经济师,董秘。

67.隋文涛

远大智能(002689)

男,33岁,硕士,副总经理、董秘。

68.蒋建华

东南网架(002135)

男,36岁,硕士,董事、董秘。

69.许弟伟

太平洋(601099)

男,43岁,硕士,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副总经理、董秘。

70.杨亮

丽珠集团(000513)

男,34岁,管理硕士,董秘。

71.曹华锋

三聚环保(300072)

男,46岁,经济学硕士,副总经理、董秘。

72.华婷

立思辰(300010)

女,49岁,工学学士,副总裁、董秘。

73.贾军安

歌尔股份(002241)

男,47岁,经济学博士,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会员、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会员,副总裁、董秘。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74.李楠楠

利亚德(300296)

女,41岁,硕士,副总经理、董秘。

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75.安元芝

顺鑫r业(000860)

男,46岁,硕士,副总经理,董秘。

第七、十至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76.李锐

佳士科技(300193)

男,40岁,硕士,会计师,副总经理,董秘。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77.张杰

远方光电(300306)

男,40岁,硕士,工程师,副总经理、董秘。

78.潘雯姗

索菲亚(002572)

女,38岁,工商管理硕士,董秘。

第十至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79.郝锴

津膜科技(300334)

男,37岁,研究生,副总经理、董秘。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80.金鑫

张家界(000430)

男,45岁,工商管理硕士在读,副总裁、董秘。

81.曲晓力

当升科技(300073)

女,51岁,工商管理硕士,高级工程师,副总经理、董秘。

第十一、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82.王恬

东江环保(002672)

女,41岁,硕士、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83.徐树田

中信海直(000099)

男,47岁,MBA,高级会计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董秘。

第十一、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84.范一沁

博雅生物(300294)

女,40岁,EMBA,董事、财务总监、董秘。

第十、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85.孙峰

光电股份(600184)

男,46岁,硕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副总经理、董秘。

86.何愿平

碧水源(300070)

男,51岁,金融数学硕士、工学硕士,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秘。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87.彭智辅

五粮液(000858)

男,60岁,本科,高级工程师,副总经理、董秘。

第五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88.肖锋

汉威电子(300007)

男,35岁,本科,董秘。

89.邓一新

金河生物(002688)

男,45岁,工商管理硕士,律师,董秘。

90.谢玉平

奋达科技(002681)

女,44岁,MBA、香港大学金融管理硕士,董事、董秘。

第十一、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91.高建柏

天健集团(000090)

男,57岁,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副总经理、董秘。

第十一、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92.刘佶

章源钨业(002378)

女,47岁,硕士,董秘。

第九至十一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93.邹涛

泰胜风能(300129)

男,40岁,法学学士,董秘。

94.林宏

凯龙股份(002783)

男,56岁,本科,经济师、高级经营师、副总经理、董秘。

95.华民

神州易桥(000606)

男,38岁,硕士,董秘。

第七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96.豆妍妍

好想你(002582)

女,32岁,本科,注册纳税筹划师,副总经理、董秘。

97.曹承锋

智光电气(002169)

男,42岁,经济学学士,董秘。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98.秋天

岭南园林(002717)

男,34岁,法学本科,董事、董事会秘书。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99.郑温雅

冀中能源(000937)

女,48岁,硕士,正高级会计师,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

100.侯贵明

华发股份(600325)

男,45岁,硕士,董秘。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101.虞迪锋

新湖中宝(600208)

男,46岁,博士,中国注册会计师,副总裁、董事会秘书。

第七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102.廖骞

TCL集团(000100)

男,37岁,本科,董秘。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103.罗媛

红相电力(300427)

女,40岁,本科,副总经理、董秘。

104.秦音

亚泰集团(600881)

女,41岁,本科,高级经济师,董秘。

105.吕良益

石英股份(603688)

男,46岁,本科,高级经济师、注册税务师、注册安全工程师,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秘。

106.王莹娇

南都电源(300068)

女,44岁,硕士学历,高级会计师,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秘。

107.赵克斌

华信国际(002018)

男,42岁,博士研究生,副总经理、董秘。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108.文朝晖

拓邦股份(002139)

女,43岁,本科,会计师,财务总监、副总经理、董秘。

第十一、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109.马霏霏

力生制药(002393)

女,39岁,硕士,高级经济师,副总经理、董秘。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110.王海霞

久其软件(002279)

女,40岁,学士,董秘。

第十一、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111.王翊

佳讯飞鸿(300213)

女,49q,硕士,董事、副总经理、董秘。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112.许唯放

三力士(002224)

女,43岁,EMBA,董事、董秘。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113.张立文

双汇发展(000895)

男,47岁,学士,工程师,董秘。

114.邱子裕

山东黄金(600547)

男,33岁,管理学硕士,董秘。

115.周利军

冠昊生物(300238)

男,44岁,工商管理硕士,会计师,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董秘。

第十一、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116.龚昕

东旭光电(000413)

女,38岁,本科,公司董事、证券部部长、董秘。

117.安艳清

中环股份(002129)

女,46岁,双学士,副总经理、董秘。

第九、十一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118.徐苏云

春兴精工(002547)

女,45岁,本科,董秘。

119.薛楠

珠海港(000507)

女,44岁,工商管理硕士,会计师,总裁、董秘。

第九至十一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120.魏纯

东吴证券(601555)

女,38岁,硕士,副总裁、董秘。

121.倪娟

广汇能源(600256)

女,42岁,在职研究生,副总经理、董秘。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122.马俊涛

地尔汉宇(300403)

男,43岁,博士,高级工程师,副总经理、董秘。

123.孙连键

常铝股份(002160)

男,33岁,管理学硕士,经济师,副总裁、董秘。

第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124.王刚

老板电器(002508)

男,42岁,硕士,注册会计师、经济师,副总经理、董秘。

第十至十二届新财富金牌董秘。

125.贺玉广

阳谷华泰(300121)

男,50岁,本科,学士学位,

会计师,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秘。

126.李玲

陕国投A(000563)

女,51岁,工商管理硕士,高级审计师,陕国投党委委员、副总裁、董秘。

127.李滢雪

美亚柏科(300188)

女,35岁,研究生,副总经理、董秘。

128.黄志雄

万家乐(000533)

男,工商管理博士,经济师,副总经理、董秘。

129.龙麒

拓维信息(002261)

女,48岁,高级会计师,副总经理、董秘。

工商管理硕士范文第8篇

近年来,不少职场人士热衷“职场充电”,相关培训市场十分火热。然而“混文凭”、“升职加薪”的功利心态,让不少上班族的“充电”之旅变成了求学逋尽

九成职场人士“充电”为加薪

9年前,大学毕业后的王守忠入职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几年来,随着大批硕士毕业生的涌入,王守忠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他告诉记者,身为部门经理的他与新入职员工相比,在学历上明显存在短板。

“学历是硬伤,升职、涨薪空间可能会被后来者挤占。”于是,王守忠在3年前攻读了MBA(工商管理硕士)。由于平时工作量本就很大,他只能利用下班和周末时间上课,“现在想来有些不值,耗费这么大精力,除了一纸文凭,其他收获很小,”王守忠说,和自己当初的设想不同,“一纸文凭并未给我带来涨薪和升职”。

杭州某教育机构对当地院校近千名成人教育学院在读学生进行的调研中,90%的学生表示攻读学位为“提高薪资水平”,70%的学生表示攻读学位为“拿文凭升职”,只有40%的学生表示攻读学位为“提高职业技能”。该项调查还显示,34%的学生在攻读学位后薪资没有任何提升,53%的学生薪资提升在10%以下。

除了加薪,“交际”也是部分职场人士“充电”的目的,这一现象在高管群体中尤为明显。中国海洋大学EMBA总裁班招生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流行‘圈层营销’,比如说我们做一个毕业周年活动,之前的同学都会来赞助,赞助的过程也是推荐企业和产品的过程。”王守忠对记者说,攻读MBA期间确实认识了不少各行各业的管理人才,“开学初,互换名片几乎成了习惯动作”。

记者搜索多家教育机构,其官方网站首页大多将“晋升”、“评级”、“涨薪”和“积累人脉”作为成人教育、攻读在职研究生的宣传噱头。现实中,“文凭,,在一些公司依然是升职、评级绕不过的“门槛”,受访者普遍表示“职场充电”也是迫于“评职称”等外在压力。

学生不听,老师应付

记者通过王守忠,联系到多名曾在不同院校攻读MBA和MPA(行政管理硕士)的职场人士,他们普遍反映课堂上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老师应付了事的现象。

“MBA课程安排还算贴心,与工作时间不冲突”,一位曾攻读MBA的白领告V记者,“同学们学习兴趣并不高。”他坦言,课堂上真正听讲的学生少之又少,玩手机、看闲书甚至聊天的是大多数。还有的学生根本不来上课,或者签到后就溜走。“说实话,一开始还有些热情,后来就疲于应付了。”另一名攻读MPA的白领告诉记者,印象中,开始时老师还都比较认真负责,但是随着课程进行,部分老师就开始应付了事。此前一项针对在职研究生的调查显示,58.8%的受访者表示读在职研究生为了“混学历”,55.6%的受访者认为在职研究生教学质量差。

为规范在职学历教育,3月22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过程中存在“部分院校办学定位不准、办学思想不够端正、办学行为有失规范”等问题。3月26日,教育部取消42所高校的50个学位授权资格,其中包括5个MBA和5个MPA授权点。《意见》提出,从2017年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统一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自今年12月1日起,各培养院校不再自行组织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在此前针对在职研究生的调查中,51.8%的受访者并不赞成对在职和全日制研究生统一录取。教学。拿证标准。

“充电”与否先选对方向

“大家都去‘混文凭’了,别人有,你也得有。”王守忠说。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职场充电”人士都存在盲目跟风的倾向。

“关键在于做决定之前要想清楚。”王梦瑶听到王守忠的经历后对记者说。王梦瑶大学毕业后进入烟台一所中学担任语文教师。但不久后她就发现,自己与拥有硕士学历的同事相比,水平有差距。“授课过程中越发意识到自己只是一味传授,而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同事则能够旁征博引,介绍更多背景知识,将知识串成体系,”她强调,自己读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当时确实在教学上遇到了瓶颈”。

李杰供职于河北省保定市一家科技公司,3年前他开始攻读“夜大”。从初中开始,李杰就酷爱计算机,笑称“可能就是太痴迷计算机,才没考上大学”。高中毕业后,他曾做过维修、组装电脑的生意,后应聘到这家科技公司工作。他坦言,自己与受过大学教育的同事相比,缺乏理论知识,只能做一些基础工作。李杰很珍惜“夜校”的学习机会,往往都是带着问题去学,恶补理论知识,他对自己的“充电”经历感到自豪。目前,他已升任这家科技公司的网络技术工程师。

工商管理硕士范文第9篇

“互联网方面的技术,中国只比西方落后5年,”唐说,他1998年毕业于哈佛商学院,“但在管理的专门技术方面,我们至少落后了20年。”

在中国缺乏的是一种企业家的精神,业务上的积极性不等于管理上的聪明。在亚太地区,中国小商业的破产率名列前茅。“中国可能会开放她的市场,”唐说,“但中国没有足够的技巧把工作干得富有效率。”中国只有9000个国内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硕士,而美国的商学院每年就可以“搅拌”出来7万个工商管理硕士。

更糟的是,中国的工商管理硕士的课程往往不能与残酷的商业竞争相匹配。教育部也不得不承认一些商学院还处在极其初级的阶段。大多数教授只会鹦鹉学舌地讲授一些过时的教材,而没有什么实践的经验可以与学生共享。“我怎么能够信任一个自己从未涉足过市场经济的教师?”一个大学生说。

中国的商学院强调死记硬背,而不是在模拟现实环境下,培养一个经理应具有灵活应变的技巧,也不鼓励学生参加这种实践,因而这个刚萌芽的专业极少有机会来实践这方面的技巧。“中国政府直接管理着国家的教育系统,”中欧国际商学院的校长刘济(音译)说,这是一家由上海市政府和欧盟合办的学校,“由于缺少竞争的压力,中国的商学院缺少所需的公开性和多样性来支持国家的经济改革。”

随着西方的资助日益增加,对中欧国际商学院这类学校的课程设置,不论是教育部还是外国政府都感到问题严重。“我们环顾亚洲各国,再来看看中国,越发感到经营管理教育的迫切性。”芮书洁(音译)说是一家两年前与美国亚利桑那一家国际管理学院虽然在急剧提升学费,并增加用英语教学的课程,但所规划的课程很少能与实际的应用相吻合,这是因为学习之目的只是为了取得一纸工商管理硕士的文凭,不怕没有工作。某些跨国公司为了吸引人才进入公司的管理层,无偿提供比较昂贵的学费让一些人去攻读学位。

人力投资的紧迫性也扩展到了那些经营困难的国有企业。它们不得不在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竞争,为了使企业能够生存下去,在培训经理方面,有些企业还是要舍得花这笔钱才行。在中欧国际商学院,将近一半攻读工商学费的,如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和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等。

在过去,国有企业的经理一般都是论资排辈地熬了一二十年,等到当上经理,意志也就逐渐消沉了,浮在上面,呆在办公室里的时间就多了。但是在亏损严重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对这些经理别无选择,只有增加他们的薪水和向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经换取经理们的服务承诺,尤其是某些人害怕在跨国公司那种透明的人事制度下,不进则退,没有学位会妨碍今后的提升因为他们毕竟是本地的雇员。“我承诺在我的公司里干13年,”一名35岁的工程师这么说,他在中欧商学院攻读学位的学费是由中国国有的石油公司下属的大庆地球物理研究所提供的,“现在他们愿意支持我来学习也不算晚,即使比大多数人获得工商管理硕士的年龄大了10岁,这也没有什么关系。”

工商管理硕士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1-0083-03

引言

在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育目标是培育拥有坚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拥有科学研究的兴趣以及严谨的科研作风,具备数据处理技术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可以进行工商管理专业学术和应用研究的高层次人才。自1998年工商管理学科被公布为我国学科专业以来,我国工商管理教育快速发展。

在经济发展和研究生扩招的背景下,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数量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工商管理的硕士招生点。据中国研究生招生网站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全国共有81所高校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硕士招生点。自开设工商管理硕士点以来,这些学校每年向社会输出大量的工商管理硕士毕业生,很好地满足了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情况下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

一、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探索和实践――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

自我国招收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以来,许多高校都对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这一部分,本文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南信大)为例,简述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探索和实践的总体情况。

(一)课程设置注重学科专业知识,忽略方法论的培养

在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上,国内大部分高校较为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对研究方法论的重视程度不够。针对全国各地区65所高校关于研究方法论开设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仅有17所高校开设了研究方法论的相关课程,占总数的24.6%;同时,在开设研究方法论课程的学校中,研究方法论多数是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这体现出很多高校对研究方法论存在忽视的情况。结合对各高校课程安排的总体调查,我们发现,高校公共基础课程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英语以及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而专业课多数是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交叉重复的现象严重,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前沿性的要求。专业选修课中跨学科课程开设的也相对较少,仅仅是本学科内各研究方向课程之间的交叉学习和了解,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学生横向拓展思维的培养,同样不利于研究方法论的培养。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课程设置为例:

由表1我们看到,南信大的公共基础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为管理学前沿、中级计量学等工商管理专业必学的理论基础知识,选修课也大多是工商管理专业各研究方向所需的方法和理论;同时,和大多数高校一样,南信大并未开设研究方法论的相关课程。由此可见,南信大的课程设置同样是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但是忽略了研究方法论的培养。

(二)重理论,轻实践

众所周知,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未来要面对的是很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因此,实践环节应当是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培养项目。我国各高校也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做出了相应的规定,甚至设置了一定的学分。

由表2我们看到,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对实践环节给出了学分制的要求,即使设置了学分,实践环节的学分也仅在0.5―3分之间,占总学分比重很小。由此可见,在对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社会实践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南信大为例,规定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但是对于社会实践却没有设置学分,也没有对社会实践做出相应的规定。说明南信大同样重理论,轻实践。这样的课程设置无疑会阻碍学生的探索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对学生的要求和标准制定过高

关于学术交流和方面,包括南信大在内的各高校也都有各自的规定。

由表3我们看到,对学术活动和做出明确规定的高校,在各个地区的比重都超过60%,这些高校中有一部分高校对参加学术交流的次数都做出明确的规定。在的数量和质量上,很多高校也做出明确的规定,大部分是要求在学校规定的期刊上至少发表一篇学术论文。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对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做出硬性要求有助于学生学术水平的提高,从而提升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但是学校过分强调学生的数量和层次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学生研究的自主性、自愿性,从而使学生为了而。

从表4我们看到,南信大对于学生的和学术交流均做出硬性规定,要求在校期间,研究生必须在核心以上期刊至少发表1篇论文,参加6次以上并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才能达到毕业的要求。在这样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下,研究生确实都很努力,但论文写作和研究工作需要较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期刊也有审稿周期,这样的强制要求所带来的后果就是,研究生追求短平快、热点、发表快,真正沉下心去做科研的很少,并且很多压力都转移到了导师身上。

二、政策建议

结合上文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几条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育质量的政策建议:首先,应加强对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法论的培养,启发学生多观察社会现象,并从现象中提炼科学问题。在确定论文题目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努力培养独立的研究人员而非研究助手。其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多增加一些论文写作、计量软件应用的课程,让学生在掌握理论方法之后还能有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系统地指导学生如何做研究。再次,制定恰当的标准和要求,既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和约束学生,又不至于让学生疲于奔命,追求短平快。

参考文献:

[1] 欧绍华,徐亚纯.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10):46-49.

[2] 兰玉杰,张斌.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调查与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1):53-56.

[3] 王亚青.当前高校硕士研究生科研活动现状调查[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1-137.

[4] 来茂德,沈满洪,陈凯旋.培养机制改革:新时期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2):1-5.

[5] 董克用.关于经济学、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3):10-12.

[6] 王鲁捷.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改革目标与方法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2):33-35.

[7] 禹智潭,黄炳根.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4):157-159.

[8] 高新柱.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调查与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3):92-95.

[9] 樊金萍,龚束芳.我国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教育研究,2011,13(11):152-155.

[10] 薛文飞,刘国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4(12):87-91.

[11] 段丽.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3.

上一篇:合同管理系统范文 下一篇:工商管理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