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博士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7 11:02:06

工商管理博士论文

工商管理博士论文范文第1篇

研究缘起

任何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积累数量庞杂的学术成果。这些成果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方面的价值都值得探究。为此,整理学术发展脉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既有学术史方面的价值,又可以对当前的研究提供借鉴。走过三十年历程的我国广告学正处于这一阶段。部分学者已经从新闻传播类、广告类期刊上的学术文章以及硕士论文入手,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梳理了国内广告学术研究的发展轨迹。归纳起来,这些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一)梳理广告学术发展轨迹以定量研究手法进行历时分析,描绘广告学术研究文章在数量与分布、研究主题、论文著者、原载刊物及其他方面所体现出的特点,并对中国广告学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加以阐释,揭示出我国广告事业的阶段性发展历程。例如,何佳讯、王智颖分析了《中国广告学研究20年主题分布与阶段演进》[1];姚曦、李名亮选取了1979-2002年《全国报刊索引》收录的共计2375篇广告学文献,统计了广告学论文的发表时间、著者、研究方法、研究取向、研究主题及刊载情况,对中国大陆广告学论文研究现状做了详细的评析[2];于静对广告学期刊论文的数量及主题分布、著者及机构、期刊类别及核心期刊进行了定量分析[3];郑欢在分类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广告三大学术期刊在2008年所发表的学术研究文章的研究方法[4]。

(二)对广告学术研究的反思和规范李彪通过对1995-2007年我国四种主要新闻传播学术期刊的考察,发现大量的文章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为主,尤其是思辨论证法,而定量方法很少运用[5];丁俊杰等对1979-2008年我国五种主要新闻传播学术期刊的梳理,指出广告学术论文研究方法简单陈旧、论证深度不强、缺乏实质性理论突破等问题[6];杨柳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的统计和分析,认为我国广告业存在“重术轻学”、研究领域不平衡、广告专业学术期刊缺失等问题[7]。此外,彭子玄基于对1998到2006年九年间美国《广告杂志》杂志的内容分析,从研究主题的变化预测了西方广告理论研究的发展[8];郑欢等基于传播类博士论文选题的实证研究,对传播学“5W”领域的研究进行了评述[9]。可是,目前关于广告学博士论文的研究仍是空白。在正常的学术环境下,博士论文的研究主题、方法和结论应代表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和最高水平。

研究思路

本研究试图以历年的广告学博士论文为对象,从研究主题分布、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参考文献的专业性、学科之间的交融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本文所提到的广告学博士论文,包括研究者所能搜集到的不同学科以广告为研究对象的论文。

(一)研究样本的收集与整理在CNKI网站的博士论文库和国家图书馆学位论文馆藏电子目录中,共发现题目或关键词中带有“广告”的博士论文(以下简称为广告学博士论文)共71篇,发表时间为1996年至2009年。研究者分别对论文的研究主题、学科、研究方法、参考文献、学校、专业、论文题目、年份进行编排和列表。

(二)研究内容广告学博士论文的数量变化及在不同学科的分布、研究主题的分布及不同学科的比较、研究方法的整体分布及不同学科的异同、参考文献的来源及构成等四个方面。

研究结果分析

(一)广告学博士论文的数量变化及学科分布

本研究共涉及71篇广告学博士论文,时间跨度为1995年至2009年。第一篇广告学博士于1995年,是复旦大学新闻学博士撰写的《中国报纸广告史论》。但1995年-2002年每年的广告学博士论文数量寥寥无几,一直在1篇到3篇间徘徊。从2003年开始论文数量开始攀升,虽然在2004年数据回落至3篇,但从2005年到2007年一直保持着比较稳健的增长势头,并在2007年到达了15篇的顶峰,论文数量在2008年又跌落到3篇。在2009年,广告学博士论文的数量重新上升至6篇(见图1)。表1各一级学科撰写的广告学博士论文数量表(单位:篇)一级学科数量一级学科数量一级学科数量一级学科数量新闻学与传播学17外国语言文学6控制科学与工程2地理学1管理科学与工程10心理学6艺术学2法学1中国语言文学8历史学3应用经济学2农业经济管理1工商管理6社会学3理论经济学2哲学1历史学、社会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艺术学、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地理学、法学、农业经济管理、哲学等(见表1)。从学科分布来说,这些论文来自16个国家一级学科,30个不同的专业。其中,来自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广告学博士论文数量最多,共计17篇。其他学科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艺术学、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地理学、法学、农业经济管理、哲学等(见表1)。

(二)广告学博士论文的研究主题分析

1.广告学博士论文研究主题分布本研究将博士论文的研究主题共分为6大类,分别是广告理论(广告传播理论、广告经济理论、广告语言)、广告经营实践(新媒体广告、广告策略、广告效果、广告投放、广告投入策略、广告经营管理、受众研究)、广告社会影响(广告与社会、广告与文化、广告批评)、广告史、广告监管、广告总论(广告产业和广告市场)。分类统计发现,研究主题为经营实践类博士论文最多,为28篇;广告社会影响类论文次之,为22篇;广告理论类论文位列第三,共12篇。以下依次为广告总论、广告史和广告监管类(见图2)。进一步分析发现,2002年之前(包括2002年),广告学博士论文集中在广告理论和经营实践领域中有限的细分类别,每个类别中也仅有一两篇。2002年以后,广告学博士论文数量迅速增长,研究主题也更为宽泛。除去在“广告经济理论”、“广告投入策略”和“广告市场总论”,广告学博士论文对其余14个细分类别均有涉及。其中,“广告社会影响”中三个细分类别的论文增长数量都在4篇以上,一跃成为最受关注的研究主题。此外,研究新媒体广告经营实践的论文达到7篇,与广告策略研究的论文数量持平。广告总论、广告史和广告监管类博士论文数量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广告业发展中重术轻学、重实践经验而轻理论研究的问题。

2.来自不同学科的博士论文研究主题比较新闻与传播学科的博士论文除了广告监管这一研究主题未涉猎之外,其他五类主题都有研究成果呈现。但选题主要集中在“广告的社会影响”(7篇),广告基础理论研究文章仅有3篇,广告传播客体(受众)的研究缺失。来自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博士论文主要集中于新媒体广告的投放及设计、广告策略中企业的广告决策问题和广告效果的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心理学科的博士论文注重广告受众的研究,通过研究广告受众的信息处理方式找到广告认知的规律、影响广告效果的因素;应用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科的博士论文主要对广告学总论进行了探讨,例如《广告市场研究》、《中国广告产业发展研究——一个关于广告的经济分析框架》;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社会学、艺术学、哲学等学科的博士论文主要运用文本分析法对报纸或电视广告进行分析,通过广告中的各种元素映射出社会变迁或居民的意识形态;外国语言文学的博士论文主要是利用语言学理论对广告语篇进行分析,以找出其中的特征;社会学的博士论文中,有两篇通过对广告的内容分析解读社会的变迁,另一篇则运用社会学理论阐释了青少年广告态度的影响因素;艺术学的博士论文中,一篇是《基于先进信息技术的数字交互广告设计理论研究》,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探讨数字交互广告的设计准则,另一篇通过对广告视觉语言的研究,梳理西方价值理性视野中的广告文化批判观点并总结中国近20年来广告文化研究;法学的一篇博士论文对广告监管进行了研究。此外,地理学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论文分别从这两个专业领域对户外广告投放和农产品广告市场的广告投放及受众研究做出了分析;哲学学科的论文则对广告道德进行了研究。#p#分页标题#e#

(三)广告学博士论文研究方法分析

1.广告学博士论文研究方法整体分布一篇论文的研究结果是否具有可信性,其关键指标就是研究方法是否科学。作者在郑欢等对传播类博士论文研究方法的分类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补充和修改,具体分为统计分析法、实验法、理论演绎法、理论建模法、案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规范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二手资料法等类别。鉴于大部分广告博士论文使用了不止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者对论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都进行了统计,因此,论文篇数之和会大于总体论文数量。由图3可见,理论演绎方法在博士论文中运用较为普遍,其次是统计分析法,理论建模方法居第三位。内容分析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和二手资料法所占比例相近,都在17%左右。规范分析法运用较少,仅为4%。

2.不同学科的博士论文研究方法比较通过学科之间的比较发现,作为广告学所隶属的新闻学与传播学科的博士论文,运用的研究方法有理论演绎法、统计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但是,除了理论演绎法,其余研究方法很少被单独使用。在该学科的15篇广告学博士论文中,有7篇论文只运用了理论演绎法,即在某些理论或者研究范式的指导下,运用思辨的方法得出结论,如《广告伦理研究》、《广告文化批判研究》。另有6篇论文运用了统计分析和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还有2篇论文运用了简单的理论建模和内容分析方法。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对广告学的研究论文多使用理论建模的研究方法。例如,《最优广告投入策略的研究》运用了两类建模方法,《基于公众利益的广告监管模型及其策略研究》运用了文献研究、理论研究、数学建模研究、案例研究,并结合了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心理学科的论文多使用实验法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例如,《受众卷入的作用机制及其与广告诉求方式的匹配》是所收录的广告学博士论文中唯一将眼动技术引入到实验中的论文。但是,有的论文实验的被试量过少,如《网络旗帜广告的认知效果研究》有效被试量为30人,无法代表中国整体网民状况。中国语言文学与外国语言文学在对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多运用理论演绎法或理论演绎、内容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即使运用了统计分析,也多为简单描述统计,基本不涉及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统计研究方法。

3.新闻传播学科的博士论文研究方法分析统计分析法、实验法和理论建模等方法已经应用到广告类博士论文中,表明广告学博士论文研究方法开始趋于多样化。完整的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眼动技术、加工分离程序、节目分析器的运用,明显的提升了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与此同时,从整体上来说,新闻传播学科的博士论文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

(1)运用理论演绎的方法进行研究的论文数量较多(7篇),占该学科论文总量(15篇)的将近一半以上。仅仅应用理论演绎法,而不纳入统计调查分析对理论进行验证,会使研究成果的说服力明显降低。

(2)部分论文的研究方法过于简单,专业性不强。例如,某论文在比较两个国家大学生的电视广告心理效应时,仅选择155人样本进行实验,在分析时也仅用了方差分析一种统计方法。有的论文开篇介绍称其研究方法为“质化与量化相结合,运用文化研究中的文本分析和社会学研究中的统计分析和图片分析法,在内容分析基础上用文化学、社会学、传播学、符号学、美学理论深入剖析电视广告审美特性”,而实际上运用的统计分析只是简单描述性统计分析,所提到的“内容分析”既没有对抽样方法与步骤进行详细描述,也未对研究文本进行严格编码和统计分析。

(四)论文参考文献构成分析

参考文献是科研工作的起点,也是综合评价学术论文的规范性、创新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途径。具体来说,来自权威学术期刊的论文在参考文献中所占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作者对本学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的把握程度。鉴于欧美等国的广告研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外文参考文献的比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对国际学术前沿的关注程度。为了细致透彻的分析,笔者将总体参考文献划分为“外文学术文献”、“译著文献”、“非译著中文文献”和“其他文献”。外文学术文献包括SSCI期刊中的文章、其他专业期刊、硕博论文、会议论文、书籍等;译著文献包括国内学者翻译的外文书籍和论文;非译著中文学术文献包括CSSCI期刊中的文章、其他专业期刊的论文、硕博论文、会议论文、书籍等;其他文献包括报纸、网络文章等。本文共研究了71篇广告学博士论文,但只研究了其中68篇博士论文的参考文献。原因在于,《俄语电视广告语篇研究》和《蒙古国与中国大学生的电视广告的心理效应的比较》两篇博士论文的参考文献中包括俄语和蒙古语文献,我们无法判断这些文献是否来自于专业学术期刊。另外,《中国报纸广告史论》写于1995年,文中没有给出参由图4可以看出,广告学博士论文的参考文献主要以非译著中文文献为主,外文学术文献为辅,占第三位的是译著文献。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广告学博士论文的参考文献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中文书籍(26%)、外文学术论文(19%)和外文书籍(14%)。而中文学术论文和外文行业期刊所占的比例甚少,均未超过10%。这一分布比例显示,广告学博士论文的参考文献仍然以中文书籍(而非学术)论文为主,且其比重远远超过后两者。但其对外文论文和外文书籍的重视程度也值得肯定。笔者在对外文论文、外文期刊、中文期刊这三类文献研究时,进一步将其细分为广告类和其它类文献。从图5即可看出,尽管广告学博士论文中参考的外文论文和著作较多,但所借鉴的广告学专业论文和行业期刊文章中文献的比例均不到20%,同样情况也出现在对中文行业期刊的借鉴中。更值得关注的是,在71篇博士论文中,有11篇论文没有引用外国文献,分属于新闻学与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艺术学、哲学。这些论文都是2003年后撰写的,其中一篇是2009年完成的。此外,有19篇博士论文未参考外文学术期刊论文,11篇博士论文未参考外文书籍,20篇博士论文未参考中文学术论文,2篇论文未参考中文书籍。

结论

(一)撰写广告学博士论文的专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共有30个专业的学生撰写了与广告相关的博士论文,充分体现了广告学跨学科的复杂特征。尤其是来自新闻传播学科之外的博士论文为广告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思路及方法。但是,部分跨学科的博士论文仍停留在运用本学科的理论对广告实践进行解释分析层面,鲜有探寻广告运作规律、创新广告研究方法、提出崭新框架的佳作。#p#分页标题#e#

(二)广告学博士论文的研究方法渐趋科学化在广告学博士论文中,除了理论演绎法之外,统计分析、理论建模、内容分析和实验法的使用也占很大的比例。相比于广告期刊、杂志上的论文,广告学博士论文研究方法的规范性较强。但是,来自不同学科的博士论文常常拘囿于本学科常用的方法,能同时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并且应用层次较精深的博士论文极少。同时,大部分广告学博士论文仍采用理论演绎法。部分论文虽然运用了统计分析法或内容分析法,仍存在科学性、严谨性不足等问题。

(三)广告学博士论文的研究基础尚不够扎实参考文献,反映了研究者对本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趋势的把握程度。对参考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力度不足,无疑会影响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性。本研究发现,广告学博士论文参考文献所涵盖的外文文献和专业学术论文所占比例还没有达到半数,部分博士论文甚至没有来自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的文献。这种情况在新闻学与传播学科的博士论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四)来自新闻学与传播学科的博士论文对广告学基础理论关注不足传播学专业广告学方向的博士论文研究对象多以传播学为主,对广告学科应用实践和理论基础建设帮助不大;广告学专业的博士论文对广告学科的贡献明显强于前者,但其关注点多集中在广告学热点问题,如新媒体广告的经营以及对受众的影响上,而对广告学基础理论的研究缺失。张金海教授曾指出,“长期以来,广告学研究深陷‘学不精’、‘术不深’的尴尬之中”[10]。由此可见,三十年来,广告学博士论文从无到有、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但在关注主题、研究方法、参考文献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本研究不足之处

工商管理博士论文范文第2篇

一、硕士学位论文实证研究现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收录了各高校的优秀硕博士论文,数据库按照严格标准收录的文章体现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论文中的优秀作品,具有很强代表性,能够体现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水平。川通过检索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自l郊冷一2(X刀年收录的优秀硕士论文,在本研究中主要检索了工商管理类的优秀硕士论文,学科类别有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学等,发现全国8所财经类高校工商管理类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实证论文比例普遗较低,检索结果如表1: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全国8所财经类高校被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收录的工商管理类论文中,1999一~2008年间共有626篇,其中实证类论文只有33篇,占总数的5.27%。

在研究工具上,以SPss的应用较为普遍,结构方程软件应用很少,硕士论文的研究普遍还停留在实证研究的初级层次。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200斤一2008年该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旅游管理等三个专业的硕士论文中实证论文情况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2(X哈一2008年的硕士论文中实证的比例逐年提高,而且总体的比例也超过了10%,但是实证论文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专业论文中,实证论文在专业分布上还不普遍,没有引起各专业的普遍认识;在实证质量上,实际调研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主要局限于因子分析,研究变量间因果关系论文较少,数据分析工具主要是sPss,能够用到结构方程软件的论文没有,这说明论文质量虽然有所进步但是学术水平一般。

二、国内主要期刊学术论文实证研究现状

虽然国外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重视实证研究方法在学术研究中的普及和应用,但是实证研究在国内到上世纪卯年代才受到重视并逐渐开始流行起来。与硕士学位论文实证研究层次较低相对应的情况是:国内顶尖的学术期刊越来越重视实证研究,而且重视研究的深度和规范性。

在此,我们选取了国内六种学术期刊做文献计量分析,分别为《管理世界》、《心理学报》、《南开管理评论》、《中国工业经济》、《中国管理科学》和《科研管理》,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归到工商管理学科大类,近十年有关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在理论和实践上发展迅速,能够代表工商管理领域理论研究所呈现的特点。

本研究中主要统计分析了1997一2加7年间在以上六种学术期刊中人力资源管理类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截止2加7年12月这六种期刊上共发表人力资源管理类论文563篇,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国内这6种重要的学术期刊10年间发表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中,实证论文比例很高,在1997一2001年间,这些期刊发表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共146篇,其中实证论文56篇,实证比例为37.58%;2加2--刁(X)7年间,论文总数为414篇,实证论文233篇,实证比例为56.28%;1997一2007年间,论文总数为563篇,实证论文289篇,实证比例为51.33%。其中侧重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报》十年间共发表人力资源类论文%篇,其中实证类论文93篇,实证比例高达%.88%;实证比例较低的如《科研管理》,其实证比例也有23.6%,说明实证论文逐渐成为学术论文的主流趋势。

就论文分析工具而言,以《管理世界》为例,1997ee2(X)1年间发表的16篇人力资源管理类实证论文中,仅有1篇用到了SPss,13篇用excel做了简单的描述分析;而在2002一2(X)7年间发表的53篇实证论文中,用到SPsS的有41篇,比例高达80.39%,用到结构方程软件如LISREL或者AMOS的有20篇,比例为37.74%(sPss和结构方程软件一般配合使用,同一篇论文中可能同时使用两种分析工具),论文在分析的深度和规范性上都有很大的提高(本处限于篇幅不再论述其他期刊的论文的分析工具使用情况),说明学术论文越来越重视论文的分析深度和规范性。

三、培养硕士研究生实证分析能力的模式的启示

通过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现状和国内学术研究发展现状的比较可以看出,硕士学位论文中实证研究尚处在比较初级的研究层次上,而学术研究对实证研究的要求越来越高,硕士研究生中的一部分将会继续攻读博士或者其他的科研岗位,他们是科研队伍的重要后备力盆,所以从硕士阶段注重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于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而言,实证分析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最和探索分析问题能力。通过与讲授实证分析技术课程的众多老师的沟通,并到相关课堂听课,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的实证分析能力。

(一)设里完善的实证研究方法课程

经济学类硕士研究生课程中一般设有(计t经济学),讲授计t经济学理论和计t分析工具如Eeeviews或者STATA的操作使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数理分析能力;与经济学类课程有所区别的是,管理类硕士课程应侧重实践操作能力,从管理类学术论文的发展趋势来看,应该设t管理学研究方法的课程,讲授问卷设计方法、文献处理方法和统计分析工具如SPsS的操作使用,虽然需要一定的统计学和计t经济学知识,但不偏要设工专门的课程,研究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掌握。山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周围资源开展实践调查以获取信息,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验证自己的假设,这是与本科教学显著的区别,本科教学以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主,而研究生教学应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并启迪他们探索“为什么”。

SPSS软件的操作应用的课程中包含三个主要部分: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其中方差分析用于比较所取得样本中不同群体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其原理和操作方法均比较容易掌握;因子分析分析部分比较容易掌握应用又较广泛,应着重讲述;回归分析部分对于部分统计或者计全基础不好的学生难度较大,如涉及到运用回归分析来验证中介变里或者调节变t的问题,教师可作适当引导,讲述过程中重视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好的讲授方式是结合专业论文来讲授,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在论文主题上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比较容易跟进;另外从专业论文引人使学生容易‘棋仿”,能够很快接受一整套研究方法。

除了教师的鼓励和支持,管理学研究方法的课程作业也是促进学生的实证研究能力提高。一般可以设工三种类型的作业,第一种是实证研究方案设计,可以很好检测学生对研究方法和逻辑的掌握情况,若采用小组形式,三人为宜,多于三人容易产生搭便车的情况,效果不好;第二种是实证研究论文综述,要求学生对一篇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脉络进行阐述,指出利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考察学生的文献分析能力;第三种作业是课程结业论文,鼓励学生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完成课程论文,并诺以高分,刺激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论文,有利于为学生的毕业论文积累经验。对于有余力的硕士研究生,鼓励其刻苦钻研,积极学习结构方程软件的使用和操作,应用较为广泛的结构软件如AMOS、USREL和EQS,但是结构方程软件对于大部分硕士研究生而言不容易掌握,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悟性和毅力。

(二)学校或者学院设t专项实践基金

学校或者学院可以设!硕士生实践基金,资助硕士生开展社会调查,这类基金项目在指导思想上也应有所侧重,主要用于有一定的学术性的项目资助,而不是社会性。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硕士研究生带着学术的态度去开展调查,有利于学术精神的培养和管理学研究方法知识的应用,这与本科生实践基金也有所区别。开展一项小的实证研究,对于硕士研究生的的人际资源来看,以发放3侧}一500份问卷为宜,除去其他开销,项目资助金额在10以)一20(X)元之间,视各学校的财力而定。这样的金额与硕士毕业论文调研费相当,足以支撑一项小规模的实证研究。

我校为研究生提供了研究生创新基金的机会,为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精神做了大量的工作。学校或者学院的基金管理组织在审核项目的可行性时,应侧重项目的可行性和学术性,对项目实施者的毕业论文是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学校或者学院可以设立专门小组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项目结项时,亦可根据情况设立若干奖项,激励学生的调研热情;对于质量较差的研究,应有相关处罚措施出台。

(三)硕士毕业论文答辩从严把关

硕士毕业论文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开题答辩和毕业答辩,开题答辩期间论文指导老师要从严把关,在论文的选题和写作方法上应提出较好的建议,在指导方向上以培养学生学术精神为目标,鼓励学生开展实证研究,从经验来看,实证类论文相比理论类论文更容易通过,在行文上规范性更强,只要认真开展,被评为优秀论文的几率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严格意义上的实证论文侧重学术性,与案例分析类论文有所区别,后者用单案例或者多案例研究来完成毕业论文,集中阐述深人剖析,对作者的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而实证类论文虽然在文献综述部分也需要很强的能力,更侧重学生的调查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论文答辩期间,作为论文答辩老师对实证研究方法也要有所了解,从而能够在学生答辩过程中充分与之交流,从而给以后的学生一种信号,在实证论文写作过程中应加强自身数据分析和研究方法能力的培养才能妥善应付答辩。在优秀论文的选拔上,对积极探索实证研究的论文适当倾斜,也能起到比较好的信号传递作用。所以在论文答辩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大答辩难度,对于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提高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四)领导应加强重视、导师应积极鼓励

领导对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视应在不同的公开场合予以强调,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领导的态度能够左右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走向。一个学校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一是自下而上,一大批有实证热情的老师和学生纷纷专注于学术研究,形成浓郁的学术气氛,这种学术气氛的培养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形成传统,是一种自下而上,逐渐普及的过程;另一种模式是领导重视实证研究,积极倡导实证研究,在师资和经费上适当的考虑,从而形成一定的学术氛围,这种模式对毕业论文整体质量提高的促进较明显,形成良好学术氛围的周期较短,效率较高。

导师对实证研究的鼓励对硕士研究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有条件的导师可以在科研项目或者课题中开展实证研究,或者采用博士带硕士开展实证研究,前提是博士具备较好的实证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对于硕士生的实证研究能力提高效果明显。“l暂时没有项目的导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证研究方法的学习,组建学习小组并培养严谨的学术精神,定期听取硕士研究生的汇报,对于学生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经济上予以适当支持。一所学校如果形成了领导重视,导师鼓励的学术气氛,那么毕业生在毕业论文质童可以得到保证。

四、结论

通过以上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工商管理类学术论文逐渐倾向于实证研究,在研究的深度和规范性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而学术研究重要后备力童的研究生的实证研究能力普遍不高,从繁荣学术研究、培养学术力量和提高硕士学位论文水平两方面考虑,迫切需要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实证研究水平,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尚处于比较容易控制的阶段,本文阐述了提高硕士研究生实证研究能力模式的四个方面,从而也能为提高博士生的实证研究能力未雨绸缪。

工商管理博士论文范文第3篇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收录了各高校的优秀硕博士论文,数据库按照严格标准收录的文章体现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论文中的优秀作品,具有很强代表性,能够体现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水平。川通过检索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自l郊冷一2(X刀年收录的优秀硕士论文,在本研究中主要检索了工商管理类的优秀硕士论文,学科类别有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学等,发现全国8所财经类高校工商管理类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实证论文比例普遗较低。文中,1999一~2008年间共有626篇,其中实证类论文只有33篇,占总数的5.27%。在研究工具上,以SPss的应用较为普遍,结构方程软件应用很少,硕士论文的研究普遍还停留在实证研究的初级层次。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200斤一2008年该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旅游管理等三个专业的硕士论文中实证论文情况。虽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2(X哈一2008年的硕士论文中实证的比例逐年提高,而且总体的比例也超过了10%,但是实证论文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专业论文中,实证论文在专业分布上还不普遍,没有引起各专业的普遍认识;在实证质量上,实际调研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主要局限于因子分析,研究变量间因果关系论文较少,数据分析工具主要是sPss,能够用到结构方程软件的论文没有,这说明论文质量虽然有所进步但是学术水平一般。

二、国内主要期刊学术论文实证研究现状

虽然国外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重视实证研究方法在学术研究中的普及和应用,但是实证研究在国内到上世纪卯年代才受到重视并逐渐开始流行起来。与硕士学位论文实证研究层次较低相对应的情况是:国内顶尖的学术期刊越来越重视实证研究,而且重视研究的深度和规范性。在此,我们选取了国内六种学术期刊做文献计量分析,分别为《管理世界》、《心理学报》、《南开管理评论》、《中国工业经济》、《中国管理科学》和《科研管理》,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归到工商管理学科大类,近十年有关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在理论和实践上发展迅速,能够代表工商管理领域理论研究所呈现的特点。本研究中主要统计分析了1997一2加7年间在以上六种学术期刊中人力资源管理类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截止2加7年12月这六种期刊上共发表人力资源管理类论文563篇。国内这6种重要的学术期刊10年间发表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中,实证论文比例很高,在1997一2001年间,这些期刊发表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共146篇,其中实证论文56篇,实证比例为37.58%;2加2--刁(X)7年间,论文总数为414篇,实证论文233篇,实证比例为56.28%;1997一2007年间,论文总数为563篇,实证论文289篇,实证比例为51.33%。其中侧重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报》十年间共发表人力资源类论文%篇,其中实证类论文93篇,实证比例高达%.88%;实证比例较低的如《科研管理》,其实证比例也有23.6%,说明实证论文逐渐成为学术论文的主流趋势。就论文分析工具而言,以《管理世界》为例,1997ee2(X)1年间发表的16篇人力资源管理类实证论文中,仅有1篇用到了SPss,13篇用excel做了简单的描述分析;而在2002一2(X)7年间发表的53篇实证论文中,。用到SPsS的有41篇,比例高达80.39%,用到结构方程软件如LISREL或者AMOS的有20篇,比例为37.74%(sPss和结构方程软件一般配合使用,同一篇论文中可能同时使用两种分析工具),论文在分析的深度和规范性上都有很大的提高(本处限于篇幅不再论述其他期刊的论文的分析工具使用情况),说明学术论文越来越重视论文的分析深度和规范性。

三、培养硕士研究生实证分析能力的模式的启示

通过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现状和国内学术研究发展现状的比较可以看出,硕士学位论文中实证研究尚处在比较初级的研究层次上,而学术研究对实证研究的要求越来越高,硕士研究生中的一部分将会继续攻读博士或者其他的科研岗位,他们是科研队伍的重要后备力盆,所以从硕士阶段注重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而言,实证分析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最和探索分析问题能力。通过与讲授实证分析技术课程的众多老师的沟通,并到相关课堂听课,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的实证分析能力。

(一)设里完善的实证研究方法课程

经济学类硕士研究生课程中一般设有(计t经济学),讲授计t经济学理论和计t分析工具如Eeeviews或者STATA的操作使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数理分析能力;与经济学类课程有所区别的是,管理类硕士课程应侧重实践操作能力,从管理类学术论文的发展趋势来看,应该设t管理学研究方法的课程,讲授问卷设计方法、文献处理方法和统计分析工具如SPsS的操作使用,虽然需要一定的统计学和计t经济学知识,但不偏要设工专门的课程,研究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掌握。山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周围资源开展实践调查以获取信息,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验证自己的假设,这是与本科教学显著的区别,本科教学以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主,而研究生教学应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并启迪他们探索“为什么”。SPSS软件的操作应用的课程中包含三个主要部分: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其中方差分析用于比较所取得样本中不同群体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其原理和操作方法均比较容易掌握;因子分析分析部分比较容易掌握应用又较广泛,应着重讲述;回归分析部分对于部分统计或者计全基础不好的学生难度较大,如涉及到运用回归分析来验证中介变里或者调节变t的问题,教师可作适当引导,讲述过程中重视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好的讲授方式是结合专业论文来讲授,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在论文主题上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比较容易跟进;另外从专业论文引人使学生容易‘棋仿”,能够很快接受一整套研究方法。除了教师的鼓励和支持,管理学研究方法的课程作业也是促进学生的实证研究能力提高。一般可以设工三种类型的作业,第一种是实证研究方案设计,可以很好检测学生对研究方法和逻辑的掌握情况,若采用小组形式,三人为宜,多于三人容易产生搭便车的情况,效果不好;第二种是实证研究论文综述,要求学生对一篇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脉络进行阐述,指出利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考察学生的文献分析能力;第三种作业是课程结业论文,鼓励学生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完成课程论文,并诺以高分,刺激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论文,有利于为学生的毕业论文积累经验。对于有余力的硕士研究生,鼓励其刻苦钻研,积极学习结构方程软件的使用和操作,应用较为广泛的结构软件如AMOS、USREL和EQS,但是结构方程软件对于大部分硕士研究生而言不容易掌握,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悟性和毅力。

(二)学校或者学院设t专项实践基金

工商管理博士论文范文第4篇

一、毕业论文选题中常见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实用性

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能熟练地运用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在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从事管理、营销、财务以及人事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因此无论是市场营销、广告策划、战略管理方向,还是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方向的毕业论文写作,均应强调微观价值,强调现实可操作性[2]。然而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参与社会调查和科研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对现实中的某些管理问题往往缺乏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在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如何撰写学术论文等方面也基本上属于一片空白,加上面临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就业等压力,在毕业论文选题时往往表现得非常盲目和仓促,最后导致了选题缺乏实用性。

(二)缺乏创新性

好的选题能够使学生具有足够的信心和动力,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运用综合知识的才能,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3]。只有对理论有了本质的认识,对问题有了根本性的把握,才会有自己新的观点,这样写出来的毕业论文才会有个性。然而,很多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在选题上往往是探讨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论证过程也只是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堆砌,没有进行提炼和挖掘,也不能基于新的角度或者利用新的方法来对其进行论证,进而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思路,完全缺乏创新性。

(三)范围和难易程度不当

部分学生在选题时由于没有对所选研究方向的历史沿革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梳理,也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条件对所选题目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经常会出现选题不恰当的情况。例如,有些题目学术价值较高、角度较新、内容较奇,但是难度较大,超出了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研究能力范围,一旦盲目动笔,可能会陷入中途写不下去的困境,不仅造成时间、精力上的浪费,而且容易使学生自己丧失信心。反之,如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条件,却将论文题目选得过于简单,那么就不能反映学生自己的真实水平,而且达不到通过撰写论文来锻炼学生、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四)题目变动的可能性较大

根据大部分高校的基本要求,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的确定一般是在第七个学期,而此时很多学生仍不能确定下学期的毕业实习单位和实习的具体内容。如果实习的内容和所研究的方向不一致的话,那么将很难收集到论文撰写中所必须的资料和数据。有些实习单位可能会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必须与本单位的业务相关,那么学生就只能放弃原来所选的研究方向,改写工作单位要求写的题目,这些均增加了选题的不确定性。

二、提高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建议

(一)加强对毕业论文选题意义的认识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需要在数量分析或实验上的一些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和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这也是科学进步的标志[4]。选题实际上就是一个提出问题的过程,它是毕业论文写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选题的好坏对毕业论文写作的成败产生重要的影响。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在确定毕业论文选题前,学生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必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学习以及大量文献资料搜集和阅读。作为指导老师,也应当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中的作用和责任,根据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内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及时跟踪研究热点,敏锐洞察研究前沿,准确把握研究方向,引导学生顺利进入研究角色。

(二)改革毕业论文的选题制度

工商管理专业属于“综合性”专业,必须在掌握经济学、企业管理、战略管理、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多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再融会贯通、综合提升,培养具有经济素养、战略眼光、竞争意识、组织才能等多项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当你作为一个管理者对不同行业的企业或者同一行业中的不同企业进行诊断时,就会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非完全相同,有些是市场战略定位失误,有些是内部管理制度落后,有些是供应链出现问题。这样,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将会因为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同而发生很大变化。考虑到工商管理专业的这一特殊性,毕业论文题目一开始就不能定得太死,出题应当先只定大方向,尽量以导师的研究方向为主,并适当放宽研究范围,为学生今后对选题作进一步完善留有余地。国内外毕业论文题目在中期作出修改应该说算是常事,即使是博士论文在中期修改题目也不泛其例。学生的选题是否需要进行修改,应当以指导老师的意见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因为导师是掌握实际情况的第一人,是最有发言权的。另外在毕业论文选题和写作时间安排上可以适当放宽,例如在学生一进入大四阶段(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年),就可以让学生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必须掌握哪些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如何提前培养文献检索和阅读的技能,熟悉相关理论分析的方法和工具等,有意识地将课程设计、暑期实习以及社会调查等实践环节与毕业论文结合起来,从而弥补今后在时间和实践方面的不足,为毕业论文选题打下扎实的基础。考虑到指导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分配学生时在人数上应当予以明确规定,一般为5-8人,但对于科研能力突出、实践经验丰富、行政事务较少的老师,分配的学生人数可适当增加,但以不超过10人为宜。

(三)把握好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

1.专业性原则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主要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专业术语和专业性图标符号,用简洁、准确、规范的方式,去论证和解决本专业领域中某一学术上尚未解决的问题[5]。专业特长是研究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扎实的工商管理专业理论基础,才能在科学研究中发现真理并有所建树。坚持选题的专业为本原则,就是要求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充分考虑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将专业优势和个人兴趣结合起来,选择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论题,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促进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2.学术性原则

毕业论文不同于调查报告、工作报告等其它应用性文章,要求必须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其学术性主要体现在要基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立论和充分论证,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深层次规律[6]。毕业论文的论点及其论证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具体现象的简单描述,而是要深入分析这些现象形成的机制机理是什么,如何解决。否则,这篇论文便毫无学术性可言,也就达不到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例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明确规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写作必须以研究性学术论文为主,不得以毕业实习报告、调查报告等其他形式代替。

3.创新性原则

一篇好的毕业论文应当体现学生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你”的论文。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来说,过多地强调理论上的原创性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避免过于平淡、人云亦云还是不难做到。只要把论题放在总结和发展过去相关科学领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新的问题,得出个人新的见解,或者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研究过去的老问题得出新的观点,或者通过借鉴其他专业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来改进现有分析思路和方法等等,就不难实现毕业论文的突破性和创新性。因此,指导老师要指导毕业学生广泛而深入地查阅文献资料和开展实践调查,了解经济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熟悉当今社会经济管理领域内的最新成果及其发展趋势,然后再确立将要研究的论题。

4.实践性原则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当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体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要求,即在掌握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社会上的各种管理实践活动进行认真调查,分析研究发现的新问题、新方法,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提出有一定针对性和适用价值的论题。要做到从实践中来,经过理论提升,再用于指导实践。一篇好的毕业论文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体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将来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等实践活动,学会在企业的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是他们必须要具备的一种能力。因此,在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提倡以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5.可行性原则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实际上是一项探索性的创新活动,其结果往往受到诸多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每个学生的主观条件是不同的,无论是研究兴趣、专业水平,还是组织材料的能力、写作水平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不同的研究领域,由于资料条件、指导力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论文撰写也会面临不同的困难。因此在选题环节,学生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专业理论功底、写作能力以及所拥有的资源等实际情况,分析完成论文全部论证的可行性,在权衡自身各种优势、劣势条件后寻找与某一研究方向的最佳结合点,力求选择所学专业范围内自己熟悉的、感兴趣、能发挥自身优势特长的题目。

(四)加强师生的互动作用

对于第一次进行学术性论文写作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指导老师的启发、引导和指教对他们的论文质量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在毕业论文的选题环节,指导老师要耐心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详细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基础,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志向、知识、技能等基本情况,共同对所选题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学生也应当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实习计划以及今后的可能变化及时反馈给指导老师。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要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前列出论文的基本结构框架,对论文中需要用到的基础理论、论证方法、分析工具、数据资料等做好充分准备。此外,指导老师扎实的学术功底的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优秀的人格品质等均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五)建立和健全毕业论文选题质量保障体系

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必须建立从制度管理到具体实践指导诸环节的全面质量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进入毕业论文写作阶段之前,学校要建立和健全毕业论文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从毕业论文选题到成绩评定的全过程管理制度和程序;第二,建立以评估和评优为动力的质量监控机制;第三,要建立科学的成绩评定标准,实施合理激励和惩罚措施。另外,还要加强将毕业论文选题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机结合,鼓励各有关单位加大实验室开放和组织各种竞赛的工作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可以将科技创新项目和毕业论文选题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为选题范围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三、结语

工商管理博士论文范文第5篇

攻读专业博士学位的教学计划的原则(如年限、形式、水平、质量等)均参照学术性博士学位(PHD)的标准,只是在招生、课程的侧重点,培养方向、论文的性质、实践要求等方面有所不同。

培养目标

美国专业博士学位设立的伊始就是为了适应愿意从事实践性职业,而不愿从事研究和教学的那部分人的要求。它以培养实践高层次应用人才为目标而区别于以培养学术为主要目标的学术性博士。所以对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培养目标就可以大体上总结为:通过高水平的专业训练使其达到一定的水平,使之具有从事某种专门职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并要求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由于培养目标与PHD有显著差别,所以专业博士研究生在招生、课程设置、培养经费、实践要求、导师、论文要求等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招生

博士生招生是博士教育的首要环节。招生的状况直接影响培养质量,所以美国大学十分重视博士的招生工作。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与分化的速度急剧增长,社会对不同层次与规格的人才的渴求,导致了博士教育多样化格局的形成。美国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特点首先就体现在招生方面。总的说来,“美国式”招生制度的特点在于:不单纯以分数取人,注重全面考察,尤其重视学习能力;招生的指导思想是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基于以上两点,其专业博士生培养模式的招生对象的实践能力就成为考察重点。例如,工程博士的招生对象虽然有一些来自学士或硕士,但是更多的来自工业企业界和政府部门的中下层管理岗位。这些人从事过工程实践工作,具有很强的全方位的工程能力。

另外美国专业博士学位的设置也主要取决于市场的需要。在相对“饱和”的专业领域,招生较平稳,发展较缓慢;而那些“兴旺”的学科,如工商管理、工程、教育、医疗卫生领域专业博士的生源则较多,发展也较快。这与美国高校一向所奉行的“服务社会”的理念是一致的。

课程设置

博士生入学后首先进行课程学习,这是美国博士生教育的一个特点。对攻读专业博士学位的博士生的培养,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它注重专业知识及相应的实务教学。选修课要求侧重职业或专业的需要,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专业博士的培养方式主要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学校和企业、科研部门联合培养,在实施课程培养计划过程中,大学和企业各派一定数量的教师讲授课程,强调在生产实际和社会实践中进行科研。

在外国语的要求上也比哲学博士PHD要低。专业博士学位一般要求精通一门外语或者以其他学科如数学或统计学代替而PHD则通常要求精通两门外语。对于这方面的差别,作者认为可能起源于二战后的认识问题。那时美国还没有成为世界学术中心,美国学术界那时也忙着“国际化”,外语学习对掌握国际学术新动向,发展新知识,至关重要。但是对于培养面向实践的专业人员来说就显得不那么重要,而且外语学习需要大量时间,因此对于培养实践人才的专业博士降低外语学习要求,而把有限的学习时间用于专业学习,则被认为是最恰当的。所以二战后许多专业博士学位并无外语要求或不十分苛求,只是随着发展一些专业博士学位才提高了对外语学习的要求,但仍低于PHD的要求。这只是培养目标与课程要求一致性的结果。专业博士学位既然树立了自己的培养目标――面向实践,注重应用性,它就应该建立适应目标的课程体系和要求。

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要求

美国的专业博士生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具备更多的实践经验,所以他们往往要求专业博士生有若干时间(一般为1~2年)的相关专业的实际经验。例如,医学博士研究生有“住院见习期”。工程博士研究生则要求至少一年的“工业见习期”。在此期间,学生往往需要常常往返于大学和资助博士论文的公司企业,接受大学导师和专业工程师的双重指导,从事研究和设计开发的创造性工作。

经费来源

近几年来,研究生教育经费的多元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美国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政府拨款在整个经费中占的比例下降,其他渠道筹措资金比例上升。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国家拨款经费的紧张,而学校与企业横向合作的经费在增加;另一方面也说明许多企业确实需要高水平的人才加入,所以许多企业愿意对专业博士选定的有实践背景的论文和实际应用性的科研项目给予资助,这部分资金成为专业博士教育经费筹措的渠道之一。例如,学生进入见习和论文写作阶段后,可以作为公司、企业的“见习生”,由见习单位支持博士生的选题,并为他们提供薪水和设备仪器及研究经费等。对于专业博士学位教育来说,由于接近实践容易为企业带来现实效益,因此就更易于吸引企业投资,这种筹资方式所得资金占的比例较之于PHD大一些。

论文要求

专业博士生论文性质属于应用性,针对今后所从事的职业选择论文题目,力求对本专业的某一传统理论、方法作一些改进或阐述,不必要像哲学博士PHD那样要求以原始研究为论文选题。专业博士学位论文强调实践价值,更多地追求基础知识的应用,而不是发展这些理论本身,像工程博士论文虽然也要求“对技术和科学的进步做出一定的贡献”,不同的是要求“实际解决”,即可实用性,“工程博士论文的主要标准是它应用工程理论和方法解决某项有意义的具体问题时的首创性”。总之,专业博士论文的最显著特征就是面向实际,突出应用性。

工商管理博士论文范文第6篇

作者按照“理论框架――运用机制――重点与难点――实际操作――对策措施”的研究范式作为研究思路,针对西部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较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通过对国内外中小企业理论与实践的梳理,对中小企业发展进行国际比较,提出了战略资本、中小企业集群战略、西部中小企业有效组织战略等观点,并根据西部实际情况,又提出发展西部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十点建议。本书从西部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人手,利用SWOT分析模型对西部中小企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西部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最后提出了加快发展西部中小企业的对策和建议。其中不少观点比较新颖,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针对西部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小,科技创新能力弱,管理难度大,人才匮乏,特别是面临金融环境、经营环境和发展软环境不良的挑战等问题,作者力图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作者指出,西部地区长时间形成的较差的信用环境影响了一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者的诚信,合同欺诈、金融诈骗、赖账拖欠、出口骗税、虚假注册,导致一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究其原因,一是支持西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优良程度还不够,在税收政策、人才支持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分配方面,对中小企业存在着不平等待遇。二是社会化、法治化的信用征信制度亟待建立。市场经济的法则是既要奖励讲信用者,也要惩罚失信者。当前应加快建立社会化、法治化信用征信制度,让市场经济真正成为法治经济。三是法律保护不够,导致不平等竞争。地方政府往往存在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和大型企业轻中小企业的思想。社会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导致中小企业规模发展受到制约。四是贷款难已成为制约西部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商业银行对培育和发展中小企业重视不够,贷款过度向大企业、大客户集中;在营销上,存在“等政策到位,怕担风险,不积极营销”的思想,对中小企业贷款以存单、要求质押居多,而中小企业贷款往往缺乏抵押物。各地虽然陆续成立了担保公司,但担保体系尚未健全,担保公司的实力也很薄弱,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五是中小企业主目光短浅,素质低下,缺乏长远目标。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理念、风格和方式过于粗放,家族式管理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差距甚大。六是西部地区政府相关部门及中介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力度不够,缺乏一个统一的中小企业政府管理机构和完善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中国西部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一书是章继刚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几易其稿,反复修改而成的。在2005年1月,由美国普莱斯顿大学组织的博士论文答辩过程中,该论文得到了答辩委员会的高度评价,受到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同行评议专家的一致肯定,认为“论文选题符合中国西部大开发、解决‘三农’问题、改进西部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的需要,针对性强,有理论与实践意义。”之后,作者并没有满足已有的成就,对论文又进行反复修改,使本书内容更加完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章继刚博士在工作和学习之余,进行了大量的社会实践调查,对我国西部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作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对西部部分中小企业给予无私的指导和帮助,受到中小企业的欢迎和好评。

工商管理博士论文范文第7篇

限于篇幅、精力和读者的兴趣,我们主要谈前三档大学,前三档以外的大学情况特殊者也适当提及。

一、清华北大谁更牛?

坊间有时传闻、媒体不时提说,北京大学是中国最高学府、最好学府或第一学府。但根据那个学科表看,情况不是那样。先看重点学科的数量。北大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个,其中文科8个,理工医科11个。清华大学有22个,其中理工医科20个,文科两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清华有两个重点学科(生物学、药学)的归属单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也就是说那是协和与清华共有的,而非清华自有的。但刨除这两个,清华仍比北大多一个。加上这两个,则比北大多三个。再看重点学科的分量。北大有的重点学科是小学科,从业人员少,分量相对轻,如政治学、社会学。比之清华最软的两个重点学科管理工程和工商管理(因为高考理科状元榜眼探花们争报清华是冲着它的理工科去而非冲着它的管理学科去的),北大的政治学社会学其分量还要轻点。所以,充其量能说北大是中国最高最好的学府之一。也许清华在两校竞争中国第一学府的长期过程中可能胜出,尤其是如果它能逐步合并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话。

二、何校能名列三甲?

国家有关部门和政策并没有确定何校是中国第三号大学,故二加七的那七所大学的绝大部分都认为自己是中国第三号大学。从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数量看,浙江大学共有14个,名列第三。但我认为,浙江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合校风潮中成为四校合一的航母大学(浙江农大、浙江医大、杭州大学并入)。按校均人均师均算浙江大学的重点学科并不很多;合校后的新浙大是文理工农医各大学科群都很齐全的综合大学(原杭州大学是文理科大学),但浙大的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分布并不均衡。医学药学类没有,文科类也基本没有(只有一个不文不理的管理工程)。再加上地域区位的影响(所在的杭州在中国算不上特大城市)。所以我认为浙江大学排不上第三名大学。广大群众和考生及其家长似乎也这么看,故浙大的高考收分不算特别高。那么,哪所大学可排名第三呢?按我的校均师均的观念,复旦两校合一,共1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上交大三校合一,共9个。都不宜当第三号大学。倒是一校合一的中科大和南京大学合适一点。两校皆各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科大的全为理(工)类,南京大的7个为理科类,一个为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由此可见南京大的文科要弱点)。就分量来说,中科大的一个为小学科(科技史),分量轻点(因为也可以把科技史划为历史学这个一级学科下面的一个二级学科),其从业人员也很少。但中科大的核科学与技术似乎比南京大学的天文学重要一点。再加上南京大学这所文理科大学的文科相对弱些,所以我觉得中科大可以暂时排第三,南京大学排四。

三、二加七中哪所大学最弱?

二加七大学中最弱的窃以为大概是西安交大。西安交大也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但它是一所三校合一的大学。西安交大在合校风潮中合并了西安医大、陕西财经学院两所大学。但它的文科只有管理工程和工商管理两个重点学科,医学药学类没有,故其重点学科的分布也不均衡。再加上它地处西部,受地理区位的和当地经济发展的这些不太有利的因素的影响,其高考收分也不很高。而高考收分也反映了广大群众、考生及其家长的认可度。所以,西安交大只好暂居二加七大学的末尾。

四、九八五大学中哪所最强?

在2003年入选的34所九八五大学中,刨去前九所,就还有25所。他们中哪所最强呢?我以为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和人民大学可提出来说道说道。北航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除一个管理工程外,皆为工科。其中一个为特别重要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北航又没合并别的大学。高考招生收分又很高。故可名列九八五大学之首,将来还可能跻身2+9大学(当2+7扩容时)。人民大学也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全为文科。人民大学也没合并别的大学。不过,人大的8个重点学科中,有两个学科较小,其从业人员也较少,分量较轻,即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学。考虑到人大基本上是以文科为主的文科类综合性大学,其收分在文科考生中也较高。所以,人大似乎可排在九八五大学前列。将来也可能格为2+9大学。

五、九八五大学中哪所最弱?

九八五大学中最弱的可能要算兰州大学和吉林大学。兰州大学迄今没有一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无论怎么看都是最弱。这也无可奈何。兰州地处甘肃。甘肃地理环境较差,经济发展滞后,留不住人才。许多人才便孔雀东南飞了。说吉林大学也是最弱的之一可能令人惊诧。但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情况的确如此。吉林大学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皆为理工科。这在九八五大学中居中。但吉林大学是六校合一的全国规模最大的大学,有师生员工约8万人。近年来并入的高校有吉林工大、长春科技大(地学类)、白求恩医大、长春邮电学院、军需大学(农牧兽医类)。其重点学科按校均人均师均算一校不到一个,有些黯淡。而且分布也不均衡。吉大是文理工农医学科最齐全的综合性超级航母大学。但其文科、农科、医科皆无重点学科。可见其合并了一些弱校,降低了原来的整体的水平,稀释了自己的研究型性质。高考招生收分的差异也反映了这方面的情况。吉大同招理科考生的理工农医各院系专业,好的蹩的收分差距达百分以上。有些令人感慨。

六、九八五以外的名校有哪些?

九八五大学以外够得上名校这个资格值得拿出来说说的非艺体类高校有国防科技大学和中国农大这两所。国防科技大学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除一个为管理工程外,其他皆为工科中的高新技术学科。国防科大属军队系列在高考招生中属提前批录取院校,故其收分也颇高。中国农业大学也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皆为农牧科学学科。中国农大地在首都,中国又是农业大国,国家对农业科技比较重视。在近十年来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14位著名科学家中,有两位为著名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工程院士袁隆平,小麦育种大师科学院士李振声)。所以,报考中国农大的考生也比较踊跃,收分也较高。因此,我猜想,在下次九八五大学扩容时,这两所大学入选是顺理成章的。

工商管理博士论文范文第8篇

学位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用以申请授予相应学位而提出作为考核和评审的文章。学位论文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个等级。

1、学士论文:

学士论文是合格的本科毕业生撰写的论文。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大学阶段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或一个难点,选择题目还应避免过小、过旧和过长。

2、硕士论文:

硕士论文是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它应能反映出作者广泛而深入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对所研究的题目有新的独立见解,论文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较好的科学价值,对本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3、博士论文:

工商管理博士论文范文第9篇

一、美国是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发源地。直到今天,它在营销领域仍当之无愧地处于领先地位,其原因就在于美国是商品经济、企业制度最为发达的国家,从文化传统到现行制度都非常鼓励企业家精神。可能也只有在美国,成功的大企业家,特别是那些靠自己从一无所有开始创业的成功企业家,才会被总统授予自由奖章(如1992年去世的美国最大零售企业集团WalMart的创办人和总裁SamWalton),被民众视为民族的典范。市场营销所倡导或培养的正是这样一些企业家——它不像工程技术、会计、金融那样专门化,却又在各类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的管理中无所不至。在美国,随便打开哪所综合大学图书馆的图书目录数据库,在市场营销主题下都能找到数千种书和几十种与营销有关的杂志,每年还有数百种新书或再版书问世。全美大学每年编的硕士、博士论文摘要,都有市场营销选项。翻开社团组织名录大全,与营销有关的学会、协会不下几十个,年预算达数十万美元。最大的即我国学术界熟知的AMA(AmericanMarketingAssociation)。各种学术活动自然也多得不计其数。通常,大学的各专业院系,每周都有一次2—3小时左右的学术研讨活动,本校教授、博士生或其他学校的教授、博士生都可以要求或应邀在研讨会上作专题发言。以营销专业名列全美前5名的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的哈斯(Hars)商学院为例,每学期都要组织10次左右的学术研讨,并提前一学期就在计算机互联网上通过布告形式公布时间、专题、报告人。任何感兴趣的人都可前往参加学会、协会的学术研讨。二、据有关资料显示,市场营销在美国是工商管理及相关领域中就业机会市场营销在美国是工商管理及相关领域中就业机会最多的领域之一,犹如计算机专业也是就业机会最多之一。全美约四分之一的工作是直接从事营销或与营销密切相关的商品配销活动。所以,几乎所有的工商管理学院都设有营销专业,与会计、金融、一般管理共为管理学院的四大基础专业,主要是大量培养本科和MBA学位的学生,还有大量在职学生和语言、人文学科学生选作副修专业。不过,由于工作较容易获得和大部分学这行的美国人更崇尚实际的创业,继续深造营销专业方向博士学位的学生数量锐减,因博士的唯一出路仍只有在大学任教。当然,反过来,要在大学当教授(包括最低的AssistantProfessor),必须有博士学位。在工商管理学院里,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学生懂得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管理学和统计方法,专业课设置则基本按营销活动的各环节安排,包括产品和订价、促销原理、广告、零售、销售管理、消费者行为、市场调研、营销战略学。不过,学校更强调的是要求学生具备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所以,虽然本科生的课堂教学仍以教授为主,但非常鼓励学生发言和提问的课堂表现,并记入成绩。多数课堂还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做有关题目的调查和研究,集体完成报告,现场演讲。MBA学生的课堂教学更以案例、讨论和专题研究为主,教师讲课很少。最后,无论本科还是MBA学生毕业前都要学一门案例课,一些反映学术界目前研究兴趣或现实营销活动中某些热点问题的特点专题课,MBA和博士生毕业前还要修一门独立研究课,即在教授指导下完成一选定题目的研究。而对教学模型分析的强调则主要在博士学习阶段,因这些方法主要用于研究而非实践。MBA课程中也有一些定量分析的课,如决策模型和数据库营销以及多变量营销数据分析,但绝大多数专业课均为实证研究。一些课程在名称上与本科课程区别不大,只是内容深度、所用教材和教学方法上的区别;另一些则根据教授们的研究方向,开出一些很具体的课目,如消费市场营销、产业市场营销、服务营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营销、战略零售管理、社会营销、欧共体市场营销等。不过,我认为最能反映美国营销学界和企业界动向的是学生毕业前学的、每年都在变换题目的特别专题课目。由于美国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大多在企业兼职(主要作咨询顾问),学术交流亦很活跃,(如仅AMA每年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就近20次),所以他们更注重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对策性研究,而非基本原理的阐述或补充。后者主要体现在不同版本的教科书里,区别在侧重和所用案例不同;前者则体现在论文、专著、课堂讨论和学术交流时的演讲中。我认为正是这部分代表了美国市场营销研究的方向、活力和水准,也是最值得我们借鉴的。以我所在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ofWashington)商学院为例,营销教授们就开出了这样一些专为MBA毕业班学生设计的营销前沿研讨课:“城市中心区商业的衰退与营销面临的挑战”。

这显然是一极具美国特色的课题。城市曾是美国商业活动的中心,摩天大楼即美国城市繁荣与发达的象征。今天,新兴的亚洲,包括中国在内,也正步其后尘。然而,近20年,美国城市日渐衰退。事实上,除了纽约等少数几个大都会外,美国多数城市中心区已成了空城,部分城区成了死城,包括孟菲斯(Memphis)、圣路易斯(StLouis)、洛杉矶(LosAngeleas),这些著名的交通枢纽城市中心区也都失去了往日商业的辉煌。白天,人们到市中心的写字楼上班;晚上,四通八达的高速路将人们带回城郊的家。各种超市连锁、百货连锁、药店、书店、录像带出租店、洗衣店、甚至家庭餐馆、电影院都集中到城郊的购物中心去了。市中心即使还存在一些商业,大多也店面较小,装修较差,商品品种较少,价格却较高,这进一步降低了对居民的吸引力。加上市中心区穷人、无家可归者、犯罪率增加,商业环境继续恶化,甚至摩天大楼们的身价也都在持续下跌。我国近年不少城市中心区经过大兴土木,也出现了写字楼林立的景象,居民大批因拆迁搬往郊外新住宅区,加之市内交通、道路拥挤,城郊新区诸多的商业中心亦也形成,老城中心区商业同样面临客流下降和衰退的挑战。北京和上海至少目前就已遇到这个问题。“环境营销”。近年,环境危机和消费者环境意识的加强对企业形成双重压力。一方面,需要研究现代社会面临的最重要的、与环境相关的问题是什么;另一方面,要了解在现代环境条件下,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以及对具有环境意识的消费者进行细分的方法。这一研究题目最终关心的是环境问题和环境意识为企业营销带来了哪些机会和威胁,以及有哪些可供企业选作的营销战略。“全球信息和通讯产业的战略环境”。包括研究信息和通讯产业的市场定义、结构分析、发展和演进、战略选择、新产品开发、技术发展等。还包括研究信息通讯产业机构:报纸、电子公司、学校等的未来发展,以及产业发展在医疗、教育、金融、流通渠道、大众传播业中的应用。“直销”。随着家庭计算机普及及计算机互联网用户增加,网上购物、在家购物的直销方式也成为近年的热点。直销不仅用于传统的零售,更可广泛用于各种服务行业,如旅行社、银行、保险公司、咨询公司、广告业、出版社和各种技术服务。直销的市场组合和目标市场选择战略,如何建立与管理顾客关系,如何综合运用传播媒介,及直销的经济性分析和数据库管理等都是待探讨的问题。“决策模型和数据库营销”。这门课主要学习可帮助营销经理做决策的数量模型和方法,使学生熟悉最常用的营销决策模型,并研究数据库营销和其他与营销信息技术发展有关的问题。特别要结合实际应用了解营销决策模型的特征,它们的假定、结构和局限,还要熟悉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在数据库营销、互联网营销有关的模型和方法。三、归纳市场营销在现代美国的发展,我认为有以下明显趋向:一是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问题,形成新的热点。例如环境营销、数据库营销、网上营销、城市中心区衰退与营销挑战,关系营销等。第二,在整体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个人研究范围细分化。中国的营销学者在描述自己的专业时,通常仅统称“市场营销”,美国老一辈的营销学者的专业划分通常也只分为战略、广告、推销、渠道、消费者行为等几种,而现在的营销教授告诉你他的特别兴趣是品牌战略、高技术营销、营销与企业家、耐用品的渠道与营销、价格的心理学研究、决策或新产品推出,等等。每位都可能有这样2—4个兴趣领域,他的著述和学术活动也围绕他的主要兴趣。AMA的SIG数量不断增加就是个证明。这些不断开拓的具体研究领域最终扩大了整个营销的研究和应用范围,使现代营销学确在美国成为一大基础雄厚的学科。第三,非常重视新技术、新方法在营销学研究中的应用。例如,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著述和论文研究它们对营销的影响及其在营销中的应用;又如对营销渠道系统的研究,就曾经历了运用经济学方法、经验制度方法、社会心理学方法和数学方法进行研究的不同阶段,但并不是用后一种方法否定前一种方法的结论,而是使整个理论更为丰满。总之,我以为,中国的营销学目前已初步奠定了基础,受到各方承认,有了一支专业教学队伍。但这支队伍,无论在大学,还是在企业界,都很年轻、很浮浅、对具体问题的深入探讨和对策研究较少。希望今后能加强学术界内部、学术界与企业、与政府经济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在我们这个非常需要市场营销的国家,首先做好我们自己的营销。

工商管理博士论文范文第10篇

直到今天,它在营销领域仍当之无愧地处于领先地位,其原因就在于美国是商品经济、企业制度最为发达的国家,从文化传统到现行制度都非常鼓励企业家精神。可能也只有在美国,成功的大企业家,特别是那些靠自己从一无所有开始创业的成功企业家,才会被总统授予自由奖章(如1992年去世的美国最大零售企业集团WalMart的创办人和总裁SamWalton),被民众视为民族的典范。市场营销所倡导或培养的正是这样一些企业家——它不像工程技术、会计、金融那样专门化,却又在各类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的管理中无所不至。

在美国,随便打开哪所综合大学图书馆的图书目录数据库,在市场营销主题下都能找到数千种书和几十种与营销有关的杂志,每年还有数百种新书或再版书问世。全美大学每年编的硕士、博士论文摘要,都有市场营销选项。翻开社团组织名录大全,与营销有关的学会、协会不下几十个,年预算达数十万美元。最大的即我国学术界熟知的AMA(AmericanMarketingAssociation)。

各种学术活动自然也多得不计其数。通常,大学的各专业院系,每周都有一次2—3小时左右的学术研讨活动,本校教授、博士生或其他学校的教授、博士生都可以要求或应邀在研讨会上作专题发言。以营销专业名列全美前5名的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的哈斯(Hars)商学院为例,每学期都要组织10次左右的学术研讨,并提前一学期就在计算机互联网上通过布告形式公布时间、专题、报告人。任何感兴趣的人都可前往参加学会、协会的学术研讨。

二、据有关资料显示,市场营销在美国是工商管理及相关领域中就业机会

市场营销在美国是工商管理及相关领域中就业机会最多的领域之一,犹如计算机专业也是就业机会最多之一。全美约四分之一的工作是直接从事营销或与营销密切相关的商品配销活动。所以,几乎所有的工商管理学院都设有营销专业,与会计、金融、一般管理共为管理学院的四大基础专业,主要是大量培养本科和MBA学位的学生,还有大量在职学生和语言、人文学科学生选作副修专业。不过,由于工作较容易获得和大部分学这行的美国人更崇尚实际的创业,继续深造营销专业方向博士学位的学生数量锐减,因博士的唯一出路仍只有在大学任教。当然,反过来,要在大学当教授(包括最低的AssistantProfessor),必须有博士学位。

在工商管理学院里,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学生懂得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管理学和统计方法,专业课设置则基本按营销活动的各环节安排,包括产品和订价、促销原理、广告、零售、销售管理、消费者行为、市场调研、营销战略学。不过,学校更强调的是要求学生具备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所以,虽然本科生的课堂教学仍以教授为主,但非常鼓励学生发言和提问的课堂表现,并记入成绩。多数课堂还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做有关题目的调查和研究,集体完成报告,现场演讲。MBA学生的课堂教学更以案例、讨论和专题研究为主,教师讲课很少。最后,无论本科还是MBA学生毕业前都要学一门案例课,一些反映学术界目前研究兴趣或现实营销活动中某些热点问题的特点专题课,MBA和博士生毕业前还要修一门独立研究课,即在教授指导下完成一选定题目的研究。而对教学模型分析的强调则主要在博士学习阶段,因这些方法主要用于研究而非实践。MBA课程中也有一些定量分析的课,如决策模型和数据库营销以及多变量营销数据分析,但绝大多数专业课均为实证研究。一些课程在名称上与本科课程区别不大,只是内容深度、所用教材和教学方法上的区别;另一些则根据教授们的研究方向,开出一些很具体的课目,如消费市场营销、产业市场营销、服务营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营销、战略零售管理、社会营销、欧共体市场营销等。不过,我认为最能反映美国营销学界和企业界动向的是学生毕业前学的、每年都在变换题目的特别专题课目。

由于美国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大多在企业兼职(主要作咨询顾问),学术交流亦很活跃,(如仅AMA每年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就近20次),所以他们更注重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对策性研究,而非基本原理的阐述或补充。后者主要体现在不同版本的教科书里,区别在侧重和所用案例不同;前者则体现在论文、专著、课堂讨论和学术交流时的演讲中。我认为正是这部分代表了美国市场营销研究的方向、活力和水准,也是最值得我们借鉴的。

以我所在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ofWashington)商学院为例,营销教授们就开出了这样一些专为MBA毕业班学生设计的营销前沿研讨课:“城市中心区商业的衰退与营销面临的挑战”。

这显然是一极具美国特色的课题。城市曾是美国商业活动的中心,摩天大楼即美国城市繁荣与发达的象征。今天,新兴的亚洲,包括中国在内,也正步其后尘。然而,近20年,美国城市日渐衰退。事实上,除了纽约等少数几个大都会外,美国多数城市中心区已成了空城,部分城区成了死城,包括孟菲斯(Memphis)、圣路易斯(StLouis)、洛杉矶(LosAngeleas),这些著名的交通枢纽城市中心区也都失去了往日商业的辉煌。白天,人们到市中心的写字楼上班;晚上,四通八达的高速路将人们带回城郊的家。各种超市连锁、百货连锁、药店、书店、录像带出租店、洗衣店、甚至家庭餐馆、电影院都集中到城郊的购物中心去了。市中心即使还存在一些商业,大多也店面较小,装修较差,商品品种较少,价格却较高,这进一步降低了对居民的吸引力。加上市中心区穷人、无家可归者、犯罪率增加,商业环境继续恶化,甚至摩天大楼们的身价也都在持续下跌。

我国近年不少城市中心区经过大兴土木,也出现了写字楼林立的景象,居民大批因拆迁搬往郊外新住宅区,加之市内交通、道路拥挤,城郊新区诸多的商业中心亦也形成,老城中心区商业同样面临客流下降和衰退的挑战。北京和上海至少目前就已遇到这个问题。

“环境营销”。近年,环境危机和消费者环境意识的加强对企业形成双重压力。一方面,需要研究现代社会面临的最重要的、与环境相关的问题是什么;另一方面,要了解在现代环境条件下,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以及对具有环境意识的消费者进行细分的方法。这一研究题目最终关心的是环境问题和环境意识为企业营销带来了哪些机会和威胁,以及有哪些可供企业选作的营销战略。

“全球信息和通讯产业的战略环境”。包括研究信息和通讯产业的市场定义、结构分析、发展和演进、战略选择、新产品开发、技术发展等。还包括研究信息通讯产业机构:报纸、电子公司、学校等的未来发展,以及产业发展在医疗、教育、金融、流通渠道、大众传播业中的应用。

“直销”。随着家庭计算机普及及计算机互联网用户增加,网上购物、在家购物的直销方式也成为近年的热点。直销不仅用于传统的零售,更可广泛用于各种服务行业,如旅行社、银行、保险公司、咨询公司、广告业、出版社和各种技术服务。直销的市场组合和目标市场选择战略,如何建立与管理顾客关系,如何综合运用传播媒介,及直销的经济性分析和数据库管理等都是待探讨的问题。

“决策模型和数据库营销”。这门课主要学习可帮助营销经理做决策的数量模型和方法,使学生熟悉最常用的营销决策模型,并研究数据库营销和其他与营销信息技术发展有关的问题。特别要结合实际应用了解营销决策模型的特征,它们的假定、结构和局限,还要熟悉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在数据库营销、互联网营销有关的模型和方法。

三、归纳市场营销在现代美国的发展,我认为有以下明显趋向:

一是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问

题,形成新的热点。例如环境营销、数据库营销、网上营销、城市中心区衰退与营销挑战,关系营销等。

第二,在整体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个人研究范围细分化。中国的营销学者在描述自己的专业时,通常仅统称“市场营销”,美国老一辈的营销学者的专业划分通常也只分为战略、广告、推销、渠道、消费者行为等几种,而现在的营销教授告诉你他的特别兴趣是品牌战略、高技术营销、营销与企业家、耐用品的渠道与营销、价格的心理学研究、决策或新产品推出,等等。每位都可能有这样2—4个兴趣领域,他的著述和学术活动也围绕他的主要兴趣。AMA的SIG数量不断增加就是个证明。这些不断开拓的具体研究领域最终扩大了整个营销的研究和应用范围,使现代营销学确在美国成为一大基础雄厚的学科。

第三,非常重视新技术、新方法在营销学研究中的应用。例如,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著述和论文研究它们对营销的影响及其在营销中的应用;又如对营销渠道系统的研究,就曾经历了运用经济学方法、经验制度方法、社会心理学方法和数学方法进行研究的不同阶段,但并不是用后一种方法否定前一种方法的结论,而是使整个理论更为丰满。

上一篇:发表行政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电大行政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