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规划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11 18:55:00

公路规划设计

公路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0.前言

在公路设计中,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路面设计、安全设施、构造物位置及形状设计),前期的规划设计是否合理是关系到公路工程项建设的重要条件。合理、优质的公路设计,可以提供清晰醍目的行车方向,提供足够的视距及其他信息,能够符合驾驶人员普遍期望的设计效果。

1.公路规划设计中的生态绿化

1.1自然环境调和

公路的兴建经常破坏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的平衡状态,通过适当规划公路绿化,可解决破坏当地自然生态平衡及与自然环境不调和的感觉,使公路融于自然环境之中,达到相得益彰之效,并且能减少灾害发生。

1.2生活环境调和

人类大肆的开发利用绿地,已使生活环境的绿色资源逐渐减少。公路绿化可为单调的道路平添绿意,也具有削弱车辆噪音,及吸收车辆废气,净化生活环境的作用。

1.3稳固边坡

的边坡长期在自然条件下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散落等侵蚀现象,增加了养护的难度,而边坡植被可达到水土保持、稳定边坡的目的。

1.4视线诱导功能

合理规划苗木栽植位置,有助于引导驾驶员视线,集中注意力。公路沿途连续的植物绿带,可以显示公路线形变化,使驾驶员预判前方线形走向,避免弯道突兀出现。

1.5防止事故发生

中央分隔带规划整齐的花木绿带可以有效遮蔽对向车辆灯光,起到防眩作用,有助于降低交通事故。边坡栽植的柔韧性强、耐冲撞的灌木丛,为失控车辆提供了缓冲地带,有助于减低伤亡程度。

1.6协助休憩

公路沿线由植物营造的绿意盎然的环境,能有效消除驾乘人员长途旅行的疲劳。通过园林规划的服务区,为暂停休息的旅客提供了优美的休憩场所。

1.7调整景观

借助密集连续的绿墙遮掩路旁不雅观的景物,达到美化路容的效果。通过规划公路绿化,可降低公路所造成的不协调性,将公路融入当地景观中,加强景致特色。

2.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公路路线设计应根据公路的等级及其使用任务和功能,合理地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保证线形的均衡性。不同的路线方案,应对工程造价、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重大影响因素进行多方面的技术经济论证,在条件许可时,应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路线设计中对公路的平、纵、横三个面应进行综合设计,保证路线的整体协调,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应考虑车辆行驶的安全舒适性以及驾驶人员的视觉和心理反应,引导驾驶人员的视线,保持线形的连续性,避免采用长直线,并注意与当地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2.1公路路线与地形类别

公路路线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平原区路线、丘陵区路线和山岭区路线,其特点如下:①平原地路线。因平原区的地面高差变化微小,其平面线形可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尽量避免采用长直线或小偏角,但不应为避免长直线而随意转弯,在避让局部障碍物时要注意线形的连续、舒顺。②丘陵区路线。选线活动余地较大,应综合考虑平、纵、横三者的关系,恰当地掌握标准,提高线形质量。设计中应注意:第一,路线应随地形的变化布设,在确定路线平、纵面线位的同时,应注意横向填挖的平衡。同时还应注意纵向土、石方平衡,以减少废方和借方。第二,平、纵、横三个面应综合设计,不应只顾纵坡平缓,而使路线弯曲,平面标准过低;或者只顾平面直捷、纵坡平缓,而造成高填深挖,工程过大;或者只顾工程经济,过分迁就地形,而使平、纵面过多地采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指标。第三,冲沟比较发育的地段,汽车专用公路和二级公路可考虑采用高路堤或高架桥的直穿方案;三、四级公路则宜采用绕越方案。③山岭区路线。山岭地区路线一般以顺山沿河布设,必要时横越山岭。按路线通过部位的地形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种线形。第一,沿河(溪)线:沿河(溪)线是沿河谷两岸布线,设计中应处理好河岸选择、线位高低和跨河地点三者间的关系。第二,越岭路线:主要指翻越岭顶的线形,在设计时,应结合水文地质情况处理好垭口选择,过岭标高和垭口两侧路线展线方案三者间的关系。越岭路线的纵坡应严格遵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一般不应设置反坡。第三,山脊路线:当路线走向与分水岭方向一致,且分水岭平面不迂回曲折,各垭口间的高差不过分悬殊时,可采用山脊线。选线时应处理好控制垭口、侧坡选择以及控制垭口间的平均坡度三者的关系。

2.2公路路线总体设计要点

路线基本走向应根据指定的路线走向(路线起、终点和中间主要控制点)和公路等级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结合铁路、航运、空运、管道的布局和城镇、工矿企业、资源状况以及水文气象、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由面到带,从所有可能的路线方案中,通过调查、分析、比较,确定一条最优路线方案。在路线走向和公路等级确定后,应对全线总体布局作出设计,其要点如下:根据地形特征,确定地形类别和计算行车速度;路线起终点除必须符合路网规划要求外,对起、终点前后一定长度范围内的线形必须作出接线方案和近期实施的具体设计;合理划定设计路段长度,恰当选择不同设计路段的衔接地点,处理好衔接处前后一定长度范围内的线形设计;根据交通量及运行需要确定车道数;调查沿线主要城镇规划,确定同其连接的方式、地点;调查沿线交通、社会、自然条件,确定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位置及其同连接道的连接方式;根据公路的功能,确定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以及停车区、服务区等的布局与位置;对收费公路应在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收费形式;应综合考虑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停车区、公共汽车停*站、大型桥梁、隧道等的位置和间距,以保证交通运行安全所需的最小距离;拟分期修建的工程,必须在按总体规划的技术标准作出设计之基础上,制定分期修建方案并作出分期实施的设计。

3.路基边坡处理与环保

路基边坡形式是影响公路景观的主要因素。路基边坡坡率及形式的选择不仅影响边坡的稳定,同时也影响环境保护和景观效果。边坡坡率应灵活自然、因地制宜,尽量使边坡外形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看不出明显的人工痕迹。在设计中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边坡高度及周围环境特点对每个边坡逐个研究确定适宜的边坡形式和坡率。对于挖方边坡坡脚、坡顶取消人工痕迹过重的折角,而采用贴近自然的圆弧过渡,以达到与路线所经自然地带的地形地貌相适应。对于部分低填或隧道进出口填方路段,放缓边坡或直接填平进行植草绿化处理。这既有利于路堤与原地貌融为一体,使填筑痕迹得以遮掩;同时也增加路侧净区,形成一定的行车缓冲带,使过往车辆驶离路面后有一个安全的感觉。

公路设计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理念并不是试图去创建一个新的标准,而是建立在灵活应用现有的规范、标准、规章制度的基础之上,公路设计人员应在严格遵循项目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想象力、独创性及灵活性,以规范为依据,在标准范围内灵活应用设计指标,切实设计出既能满足使用功能,又能确保安全运营,同时还能很好地融于自然及人文环境的公路。 [科]

【参考文献】

[1]龙宁,李建忠,何峻岭,刘国强.关于城市交通规划编制体系的思考[J].城市交通,2007,(02).

[2]张玉鹏,蒋亮,.低等级公路边坡植物防护应用[J].粉煤灰,2007,(01).

公路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路规划设计 环境影响 环境保护

环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容貌的美丑。众所周知,环境保护早已成为我国基本国策之一,而且对环境的保护工作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随着我国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物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汽车的拥有量发面就已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所以,公路规划建设势在必行。但是由于公路建设之风日益兴起、公路施工的运行突飞猛进,公路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地显现出来,这些污染问题对周边环境势必造成较大的影响。国家提倡公路建设,是依民所愿,是利于人民的事情,不要因为环境污染的问题而施祸于民。面对如此棘手而又艰巨的任务,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相融合已经成为了人们所解决的首要难题。

1.公路规划计中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

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是以实施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决策与开展对建设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是为了防止自然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人们有意识的对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有效的协调与控制道路工程与路域环境的这种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所谓公路环境保护大体分为两项基本工作:

1在公路设计和施工管理规划过程中,注意认真强调保护环境的重大意义,落实环境保护工作,减小公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检查并找出因公路建设而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并对其产生影响的程度和范围进行缜密分析,进而积极开展对公路环保的相关工作。

2.公路规划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1对空气环境的影响

公路施工对空气的污染主要由施工扬尘和车辆排放的尾气引起的。在施工进行期间,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就是土地大开挖,开挖的体积少则几十万立方米,多则上百万立方米,可想而知造成的粉尘污染是相当严重的,还有如白灰、水泥、粉煤灰等建筑用材料进行加工搅拌时,同样会产生扬尘和粉尘。场地平整、土地回填等施工过程也是粉尘的污染来源。拉运建筑材料的机动车所产生的尾气也会造成空气污染。

2.2对水环境的影响

公路施工对水环境的污染来源主要分为两方面,即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和施工相关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l)生产废水。施工车辆冲洗和施工机械设备冲洗废水中含有悬浮物和石油类物质,当含油废水流进地表和地下时会对水造成污染。混凝土的养护废水经检验主要是pH值高,呈碱性,流进水里同样会造成污染。但使用时,混凝土的养护一般用水量较少,而且蒸发吸收快,不会形成较大的地面径流流进地表水体,对环境影响较小。 (2)生活污水。在施工现场、施工营地中,施工中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会产生生活污水,这是必然现象,其水质和城市中的生活废水是一样的,但如果排放和防治措施不当,也很容易造成水环境的污染。

2.3对固体环境的影响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是形成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他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产生:(1)施工场内植物残体、杂草等清场废物(2)挖运残土、废弃建筑材料随意堆放(3)在临建生活区产生的饭盒、垃圾袋、矿泉水瓶等生活垃圾。

2.4对声音环境的影响

噪声,已成为一种公害,它会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使人们受到声音上的伤害。在公路建设期间,各种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会产生较强的噪声,发出的声音刺耳难听,而且公路施工工期一般较长,从开工到通车大约需要一年以上时间,这对附近的公共场所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以下所阐述的是公路施工噪声的几个自身特点:(l) 公路施工机械是室外作业,它们会在某段时间小范围内活动,因此,施工噪声源与一般的固定在一个地方的噪声源相比扩大了噪声污染范围,但与流动噪声源相比还是具有局限性的。 (2)有数据显示,有些设备机械的运行噪声可高达110分贝左右,这说明施工机械噪声之大。(3) 施工噪声具有不规律性与不定向性。(4)道路施工进程中,施工机械噪音会对公路周边的学校、饭店、医院还有临近居民的工作、生活带来噪声污染的不便,同时,公路交通也会受到影响,当交通拥阻不畅时,会产生交通噪声。对以上这些污染行为,应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努力降低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2.5对生态景观环境的影响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会有清理现场、便道建设,取土,运土等环节,周边沿线的自然文物景观会受到或大或小的影响,尤其是公路穿过旅游区域或旅游景点的情况,会对交通安全、对司机、乘客的旅行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平原地带筑路,也会出现占用农田、取土挖毁耕地等问题,对农民生活造成影响。

3公路环境总体设计要求及管理

3.1公路建设过程中对环境设计的合理化要求

进行公路绿化设计不仅可以美化路容、改善景观,而且有效的减少了环境污染来源。对公路环境提前进行总体的绿化设计,不但能充分考虑公路与环境相协调的关系,而且也是事先打好了环保预防针,将保护环境的思想充分融入到公路建设当中去,以下是在一般情况下,对公路规划过程中的环境设计问题做出的一些合理化要求:

让公路的工程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融入,尽量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减少运输。应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产生的环境污染,一经发现,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进行合理化治理;在公路的建设中所建造出来的构造物要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协调一致,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旅行感受;清理施工现场、挖土开槽过程中对自然植物所造成的影响;公路环境保护设计应结合不同的地理环境作出不同的建筑风格设计,公路环境保护设计总体规划方案应该综合的去考虑路网的规划、工程建设、交通流量、等条件问题,并且着重考虑交通噪音和废气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对周边农田耕地和水土保持的影响;规划设计中对于文化遗址、名胜古迹和自然风景区等的影响;注意施工道路对周边居民工作、生活的影响;对生态景观、空气,水等环境造成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和城镇规划等部门的配合问题。

3.2公路规划设计中环境的管理

在制定公路环保的管理方案过程中,应在精心搜集环保资料的基础上,综合的考虑各公路周边的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特点,使环保方案既经济、又可靠,既可行、又有效。下面所说的几个方面需要引起重视:周边的山区公路要谨慎考虑地理环境与安全环保因素。在雨水充沛的地区,及时设置排水设备,避免滑坡、冲塌等现象发生。公路施工商主动与附近的工作单位、居民进行协商,安排和调整施工进行时间。含有油类物质、化学成分的建筑材料、沥青不得堆放在河流或民用水井附近。风景观光区、自然保护区应特别注重稀有野生动植物地带、自然景观的环境保护措施。公路规划管理的设计说明中,应尽可能的对环境保护工程作详细明了的说明,标明着重点,赏罚分明,落实到实际中去,把精神转化到行动中。施工用地所破坏、清理的植物应进行植被的恢复工作。公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公路路面的装修绿化,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行车环境,还可以起到美化路容,优化环境、点亮视觉效果的作用。就让全民共同努力,向绿色、文明的建设道路大步迈进。

结论:在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公路的规划与设计对于其周边沿线的环境保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公路环境的改善虽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是在设计人员的认真监督与指导下,尽量地去控制污染源,当发现环境污染问题,能及时去治理,同时还需要施工人员的大力配合,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有显著的成效,同时也不要忘记进行重建修复工作。对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应该遵循环保优先的原则,希望技术与施工人员都拥有环保意识,并良好的发挥到实际中去,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展现在公路容貌上,展现在市人的眼里。

参考文献

公路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路;规划设计;生态;安全

在公路设计中,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公路几何线形、路面设计、安全设施、构造物位置及形状设计),而公路几何设计对公路的安全性则起到先决的作用,一旦通过选线确定公路走向并由此确定几何线形,则其他项目几乎都已经随选定的几何线形得以确定,其他如桥涵构造物的位置、安全设施等几乎只是成了更趋于合理的问题了。

1公路规划设计中要注意公路的生态绿化

1.1 自然环境调和:公路的兴建经常破坏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的平衡状态,通过适当规划公路绿化,可解决破坏当地自然生态平衡及与自然环境不调和的感觉,使公路融于自然环境之中,达到相得益彰之效,并且能减少灾害发生。

1.2 生活环境调和:人类大肆的开发利用绿地,已使生活环境的绿色资源逐渐减少。公路绿化可为单调的道路平添绿意,也具有削弱车辆噪音,及吸收车辆废气,净化生活环境的作用。

1.3 稳固边坡:的边坡长期在自然条件下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散落等侵蚀现象,增加了养护的难度,而边坡植被可达到水土保持、稳定边坡的目的。

1.4 视线诱导功能:合理规划苗木栽植位置,有助于引导驾驶员视线,集中注意力。公路沿途连续的植物绿带,可以显示公路线形变化,使驾驶员预判前方线形走向,避免弯道突兀出现。

1.5 防止事故发生:中央分隔带规划整齐的花木绿带可以有效遮蔽对向车辆灯光,起到防眩作用,有助于降低交通事故。边坡栽植的柔韧性强、耐冲撞的灌木丛,为失控车辆提供了缓冲地带,有助于减低伤亡程度。

1.6 协助休憩:公路沿线由植物营造的绿意盎然的环境,能有效消除驾乘人员长途旅行的疲劳。通过园林规划的服务区,为暂停休息的旅客提供了优美的休憩场所。

1.7 调整景观:借助密集连续的绿墙遮掩路旁不雅观的景物,达到美化路容的效果。通过规划公路绿化,可降低公路所造成的不协调性,将公路融入当地景观中,加强景致特色。

2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公路路线设计应根据公路的等级及其使用任务和功能,合理地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保证线形的均衡性。不同的路线方案,应对工程造价、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重大影响因素进行多方面的技术经济论证,在条件许可时,应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路线设计中对公路的平、纵、横三个面应进行综合设计,保证路线的整体协调,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应考虑车辆行驶的安全舒适性以及驾驶人员的视觉和心理反应,引导驾驶人员的视线,保持线形的连续性,避免采用长直线,并注意与当地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2.1 公路路线与地形类别。公路路线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平原区路线、丘陵区路线和山岭区路线,其特点如下:①平原地路线。因平原区的地面高差变化微小,其平面线形可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尽量避免采用长直线或小偏角,但不应为避免长直线而随意转弯,在避让局部障碍物时要注意线形的连续、舒顺。②丘陵区路线。选线活动余地较大,应综合考虑平、纵、横三者的关系,恰当地掌握标准,提高线形质量。设计中应注意:第一,路线应随地形的变化布设,在确定路线平、纵面线位的同时,应注意横向填挖的平衡。同时还应注意纵向土、石方平衡,以减少废方和借方。第二,平、纵、横三个面应综合设计,不应只顾纵坡平缓,而使路线弯曲,平面标准过低;或者只顾平面直捷、纵坡平缓,而造成高填深挖,工程过大;或者只顾工程经济,过分迁就地形,而使平、纵面过多地采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指标。第三,冲沟比较发育的地段,汽车专用公路和二级公路可考虑采用高路堤或高架桥的直穿方案;三、四级公路则宜采用绕越方案。③山岭区路线。山岭地区路线一般以顺山沿河布设,必要时横越山岭。按路线通过部位的地形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种线形。第一,沿河(溪)线:沿河(溪)线是沿河谷两岸布线,设计中应处理好河岸选择、线位高低和跨河地点三者间的关系。第二,越岭路线:主要指翻越岭顶的线形,在设计时,应结合水文地质情况处理好垭口选择,过岭标高和垭口两侧路线展线方案三者间的关系。越岭路线的纵坡应严格遵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一般不应设置反坡。第三,山脊路线:当路线走向与分水岭方向一致,且分水岭平面不迂回曲折,各垭口间的高差不过分悬殊时,可采用山脊线。选线时应处理好控制垭口、侧坡选择以及控制垭口间的平均坡度三者的关系。

2.2 公路路线总体设计要点。路线基本走向应根据指定的路线走向(路线起、终点和中间主要控制点)和公路等级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结合铁路、航运、空运、管道的布局和城镇、工矿企业、资源状况以及水文气象、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由面到带,从所有可能的路线方案中,通过调查、分析、比较,确定一条最优路线方案。

在路线走向和公路等级确定后,应对全线总体布局作出设计,其要点如下:根据地形特征,确定地形类别和计算行车速度;路线起终点除必须符合路网规划要求外,对起、终点前后一定长度范围内的线形必须作出接线方案和近期实施的具体设计;合理划定设计路段长度,恰当选择不同设计路段的衔接地点,处理好衔接处前后一定长度范围内的线形设计;根据交通量及运行需要确定车道数;调查沿线主要城镇规划,确定同其连接的方式、地点;调查沿线交通、社会、自然条件,确定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位置及其同连接道的连接方式;根据公路的功能,确定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以及停车区、服务区等的布局与位置;对收费公路应在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收费形式;应综合考虑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停车区、公共汽车停*站、大型桥梁、隧道等的位置和间距,以保证交通运行安全所需的最小距离;拟分期修建的工程,必须在按总体规划的技术标准作出设计之基础上,制定分期修建方案并作出分期实施的设计。

3路基边坡处理与环保

路基边坡形式是影响公路景观的主要因素。路基边坡坡率及形式的选择不仅影响边坡的稳定,同时也影响环境保护和景观效果。边坡坡率应灵活自然、因地制宜,尽量使边坡外形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看不出明显的人工痕迹。在设计中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边坡高度及周围环境特点对每个边坡逐个研究确定适宜的边坡形式和坡率。对于挖方边坡坡脚、坡顶取消人工痕迹过重的折角,而采用贴近自然的圆弧过渡,以达到与路线所经自然地带的地形地貌相适应。对于部分低填或隧道进出口填方路段,放缓边坡或直接填平进行植草绿化处理。这既有利于路堤与原地貌融为一体,使填筑痕迹得以遮掩;同时也增加路侧净区,形成一定的行车缓冲带,使过往车辆驶离路面后有一个安全的感觉。

公路设计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理念并不是试图去创建一个新的标准,而是建立在灵活应用现有的规范、标准、规章制度的基础之上,公路设计人员应在严格遵循项目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想象力、独创性及灵活性,以规范为依据,在标准范围内灵活应用设计指标,切实设计出既能满足使用功能,又能确保安全运营,同时还能很好地融于自然及人文环境的公路。

参考文献:

[1]龙宁、李建忠、何峻岭、刘国强,《关于城市交通规划编制体系的思考》[J].城市交通,2007,(02)

[2]张玉鹏、蒋亮、,《低等级公路边坡植物防护应用》[J].粉煤灰,2007,(01)

公路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路规划;设计;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公路规划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并对如何做好环境保护采取相应的措施。希望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都要拥有环境保护意识,并且要有效的发挥到实际中去,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公路规划设计上,将环境保护的成果展现在世人的眼里。

一、公路规划设计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规划设计过程中,对沿线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地质构造脆弱地带容易引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在石灰岩地区易发生岩溶塌陷,在高寒山区会引起雪崩等灾害。开挖路基有时会影响河流的稳定性,比如大量弃土倒入河谷河道会使河床变窄,从而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公路建设需占用大量土地,尤其是高速公路,不但工程量大、施工期长,施工场地、运输便道、生活设施等用地面积更大,而且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明显。在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路面对植被的长期破坏,路基两侧对植被造成的影响,都会加剧荒漠化或水土流失。对森林、草地的破坏,将会影响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此外,公路建设有时还会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产生不利影响,对城镇、乡村、农田及各种建筑设施产生一定影响。有时还会对历史文物产生不利影响,对沿线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植物污染及噪声污染影响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相比之下,山区公路建设难度、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远比平原地区大。而平原地区公路建设对人工生态系统影响较为明显。选线不当或施工中引起局部自然生态失调,会对沿线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公路建成营运后,沿线经济带开发引起人类活动的增加,也将成为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失调的诱发因素。

1、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公路施工对空气的污染主要由施工扬尘和车辆排放的尾气引起的。在施工进行期间,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就是路基开挖,开挖的体积少则几十万立方米,多则上百万立方米,由此造成的粉尘污染非常严重。另外,白灰、水泥、粉煤灰等建筑用料进行加工搅拌时,同样会产生扬尘和粉尘。场地平整、土地回填等施工过程也是造成粉尘污染的原因。拉运建筑材料的机动车所产生的尾气也会造成空气污染。

2、对水质环境的污染。公路施工对水环境的污染来源主要分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施工车辆冲洗和施工机械设备冲洗废水中含有悬浮物和石油类物质,当含油废水流进地表和地下时会对水造成污染。混凝土的养护废水经检验主要是pH值高,呈碱性,流进水里同样会造成污染。但使用时,混凝土的养护一般用水量较少,而且蒸发吸收快,不会形成较大的地面径流流进地表水体,对环境影响较小。在施工现场、施工营地中,施工中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会产生生活污水,这是必然现象,其水质和城市中的生活废水是一样的,但如果排放和防治措施不当,也很容易造成水环境的污染。

3、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是形成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主要来源,这其中包括施工场内植物残体、杂草等清场废物,挖运残土、废弃建筑材料随意堆放,在临建生活区产生的饭盒、垃圾袋、矿泉水瓶等生活垃圾。

4、噪声对居民环境的影响。噪声,已成为一种公害,它会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使人们受到声音上的伤害。在公路建设期间,各种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会产生较强的噪声,发出的声音刺耳难听,而且公路施工工期一般较长,从开工到通车通常需要一年以上时间,这对附近的公共场所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公路施工机械在室外作业,它们会在某段时间小范围内活动,因此,施工噪声源与一般的固定噪声源相比扩大了噪声污染范围,但与流动噪声源相比还是具有局限性的。 有数据显示,有些设备机械的运行噪声可高达110分贝左右,可见施工机械噪声危害之大。施工噪声还具有不规律性与不定向性。公路施工进程中,施工机械噪音会对公路周边的学校、饭店、医院还有临近居民的工作、生活带来噪声污染。同时,公路交通也会受到影响,当交通拥阻不畅时,也会产生交通噪声。对以上这些污染行为,应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努力降低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5、对自然生态景观环境的影响。在公路施工过程中,会有清理现场、便道建设、取土、运土等环节,周边沿线的自然文物景观会受到或大或小的影响,尤其是公路穿过旅游区域或旅游景点时,会对交通安全、对司机、乘客的旅行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平原地带筑路,也会出现占用农田、取土挖毁耕地等问题,对农民生活造成影响。

二、公路规划设计过程中做好环境保护的措施

1、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调和。公路的兴建经常破坏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的平衡状态,通过适当规划公路绿化,可解决破坏当地自然生态平衡及与自然环境不调和的感觉,使公路融于自然环境之中,达到相得益彰之效,并且能减少灾害发生。人类大肆的开发利用绿地,已使生活环境的绿色资源逐渐减少。公路绿化可为单调的道路平添绿意,也具有减弱车辆噪音、吸收车辆废气、净化生活环境的作用。的边坡长期在自然条件下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散落等侵蚀现象,增加了养护的难度,而边坡植被可达到水土保持、稳定边坡的目的。合理规划苗木栽植位置,有助于引导驾驶员视线以便集中注意力。公路沿途连续的植物绿带,可以显示公路线形变化,使驾驶员预判前方线形走向,避免弯道突兀出现。公路沿线由植物营造的绿意盎然的环境,能有效消除驾乘人员长途旅行的疲劳。通过园林规划的服务区,为暂停休息的旅客提供了优美的休憩场所。借助密集连续的绿墙遮掩路旁不雅观的景物,达到美化路容的效果。通过规划公路绿化,可降低公路所造成的不协调性,将公路融入当地景观中,加强景致特色。

2、中央分隔带自然化。中央分隔带具有防眩和保证行车安全的功能,对改善公路景观环境亦具有显著作用。中央分隔带规划整齐的花木绿带可以有效遮蔽对向车辆灯光,起到防眩作用,有助于降低交通事故。在有条件的地区,如山坡荒地、戈壁沙漠及草地等非农用土地的路段,增加中央分隔带的宽度,并将原地面植被、小土丘、坚固的石头等原有地物保留在其中,使中央分隔带自然化。这样有利于公路与周围环境有较好的协调性,也增加了公路景观。

3、遵守保护生物多样性。公路规划设计必须遵守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关法规。要注意保护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条例》还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需要在规划设计时合理选线。公路选线,应避开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古树名木集中分布区、重要自然遗迹分布区、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景观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等地区。采取保护措施,如果公路必须通过上述特殊区域时,应建立有效的保护设施,如保护网栏、兽类通道及桥涵等。严格管理措施,限制车辆运行速度、限制噪声、减少尾气污染等等。必要时,可对某些受直接影响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迁地保护。

4、防治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众所周知,预防水土流失不单是保护沿线自然生态环境的需要,更是维护当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公路规划设计过程中,采取适当的生态防护,保证路基压实度以及合理的排水设计方案,对于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5、重视对景观资源的保护。景观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主要包括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景观,其中相当大部分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对于有重要价值的景观资源应采取避让或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加以保护。即使价值一般的景观资源也应受到保护,因为资源本身的价值将随着年代的变迁而变化。

三、结束语

现如今,环境保护已成为人们和社会各界关注的主题,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公路规划设计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造成的环境破坏也是极其深远的。要想让公路建设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保护环境是重中之重,这样才能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张昕.张兴慧.邓菲.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J].民营科技.2011(01)

[2]殷大闯.于歌.浅谈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0)

[3]陈昌.胡文凯.浅析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中的环境保护措施[J]. 科技资讯. 2010(28)

[4]江丽莉.浅析市政道路施工的环境保护问题及保护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2.

[5]李秀凤.浅谈公路勘察设计和施工中环境保护问题[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11)

作者简介:

陈凯(1981-),男,工程师,2003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现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露天(路桥)所从事设计工作。

公路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公路;规划编制;重要性;关键点

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公路建设事业也获得了蓬勃发展,但是,我国的农村公路发展却存在着很多问题。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公路建设基本上仍处于一个缺乏宏观规划自由建设的状态。目前,我国对于农村公路的规划设计建设发展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经济发展需要,农村公路发展已经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本文针对我国农村规划编制的关键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旨在为我国农村公路规划发展提出可参考的依据。

一、农村公路规划的重要性

我国农村公路规划研究,对农村公路规划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更加深入分析和实践,农村公路如何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布局不仅能有效加快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发展,同时能为国民经济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设施基础,对拉动整个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农村公路作为我国公路整体网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发展公路事业时如果将国道主干线、国道、省道等干线公路视为全国交通网络的大动脉,那么农村公路就是连接这些主干动脉的毛细血管,从而将大动脉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公路网络。相较于其他的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具有更加机动、灵活和直达的特点,能够为民众提供的服务面较广,此外,农村公路发展深入至各个农村和乡镇,能够将乡镇企业、农产品基地以及各项农村服务进行有机结合,有效促进和提高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对繁荣我国县域和农村经济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的国省干线公路网建设铺设的逐步成型,发展农村公路建设已经变得迫在眉睫,加快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发展,对确保我国公路网的和谐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现阶段,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不能忽略农村公路网络规划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社会发展对农村公路网规划和建设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因此,我国农村公路规划编制的目标应增加,农村公路规划应从单一目标的优化模型向多元目标的优化模型转变。多目标优化模型跟能客观、科学、全面地反映出农村公路规划设计者与路网使用者所提出的要求和意图,研究表明多目标型规划设计对发展建设我国农村公路的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公路规划编制的关键点

第一,农村公路规划编制过程中对公路节点的选择。公路网节点选择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节点选择时首先应依据农村公路网自身的特点、地位、作用和发展目标等因素与区域经济、政治以及国防等方面的发展相结合,找出最为科学合理范围的节点作为农村公路网的节点。目前,我国农村公路网节点的选择主要是遵循以路网范围内的中心县、各主要乡镇、村屯等作为公路网铺设的节点,遵循强化中心县和其他乡镇之间的联系,其他主要乡镇之间进行联系的原则。除此之外,在农村公路网节点的选择时还应将本区域内的节点设置对发展此区域的未来经济影响作为布局的因素之一。例如,某个节点设置时尽管在短期内属于非重要节点,但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规划中会成为某一产业经济发展的重点,此时就应将此节点作为选择之列。此外,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除个别省份外,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相比较为不发达,其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落后,因此,在进行全国性的道路交通网络布局中,对西部地区的农村公路节点的选择,就应将各节点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与西部开发的战略规划向结合最为规划设计的重要因素予以考虑。

第二,我国农村公路路网规划设计布局的优化。

农村公路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所有地方的农村公路普遍都不是空白的,因此,在农村公路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应将规划布局的优化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农村公路规划方案中对农村公路网远景交通的需求必须进行预测,从而有效的确定农村公路网发展规模,进而根据规模分析建设资金、等级结构等影响因素设计农村公路网的平面轮廓。规划者在设计选择布局时必须将所有因素考虑其中,在众多的布局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为科学合理的布局结果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根据国土规划分析其他运输方式与农村公路的关系并进行合理协调。其次,规划设计时应将不同层次的农村公路网络进行必要的衔接与协调。第三,设计农村公路线路走向时必须结合本地区区域规划的实际情况设计。第四,规划设计应将长期性和阶段实施的可能性进行有机结合。第五,农村公路的规划布局设计必须建立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第六,农村公路规划编制中必须考虑到布局路段重要度。规划农村公路网络时,一方面应根据农村公路网节点的重要度来明确节点之间路段的重要程度,然后再根据路段的重要度分析公路网的重要度。路段重要度是衡量我国农村公路网地位和作用的最重要的指标和度量。我国现阶段发展对公路路段重要度的衡量标准是将节点的社会经济指标与路网的交通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将各个节点之间产生的运输交换量作为衡量农村公路网路段重要度的一个重要标准。

公路规划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规划;纵断面设计;道路网

0.引言

对于市政道路规划设计好坏的最根本的标准是人和物的输送的高效性、安全性、可靠性等,也即道路交通系统的服务性能好坏。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方案对社会环境影响的利弊,是否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要兼顾到市政道路规划设计对当地社会环境影响,如对历史文化遗产破环、自然人文景观的损害、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社区分隔、生态环境的恶化等等。

1.市政道路规划网的形成

对于市政道路规划网设计时,对于市政道路来说,由于公路和城市道路的性质与功能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人口和工农业的集中程度不同,所以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规划也各不相同。市政道路规划网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因之一。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首先就必须具有现代化的城市交通。因此,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必然也是城市规划的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在进行城市的总体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城市的交通运输,提出经济、合理的交通运输方案,确定城市主要干道的走向、等级及建筑红线宽度。根据国内外城市道路规划的经验,城市道路规划一般可分三个层次进行,即远景战略规划、中长期综合交通规划和近期交通治理计划。要衡量道路规划方案的充分性、适应性、协调性和可行性,必须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指标的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才能达到。交通规划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大致包括:相对规模、等级结构、布局形态、投资费用等几个方面。对于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应当根据不同等级(标准)的交通设施的相对比重而考虑,如公路网中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所占的相对比重,城市道路网中,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所占的相对比重等。

2.市政道路线性规划设计

以上所分析的是城市道路宏观规划设计,而对于道路的微观规划设计,即对于城市市政道路线性规划设计重点在于道路平面线性规划设计和道路纵断面线性规划设计。

2.1城市道路平面线性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规划设计中道路平面位置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道路平面线性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道路平面规划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1)道路平面规划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的位置等;(2)道路平面线形标准需要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减少废弃工程。同时,对于城市道路网规划已经确定了每条线路的走向、各个交叉口的控制方位。对于具体的某条道路平面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是以道路中心线为准,按照行车技术要求,详细踏勘地形,调查现状资料,确定道路在平面上的直线、曲线及其衔接,确定交叉口的型式,桥涵中心线和其他构筑物的平面位置。

另外,对于道路平面线型规划设计中曲线的衔接也很重要,直线与曲线、曲线与曲线如何衔接关系到行车的平稳和安全。城市道路中直线与圆曲线可以按照前面的规定直接相接。对于同向道路曲线上未设超高、两曲线所设超高相同,则此两种同向曲线可以直接相连,对于不设超高的反向曲线,一般可直接衔接。若设有超高,则两曲线间的直线距离至少应等于两个超高缓和段的长度之和并不得小于20m;复曲线的两个半径应尽量接近,如R1:R2适宜小于1.5。

2.2城市道路纵断面线型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纵断面规划设计中对于纵断面规划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衔建筑立面布置、沿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同时为了有效地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山坡道路及新建道路的纵断面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清除营运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地确定路面规划设计标高。

(1)规划设计道路纵坡时,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的降雨量、路面种类、行车速度及路上行驶的车辆等因素都有关系。从工程实践效果情况来看,对于路面比较光滑、行车速度较高以及非机动车较多的路段纵坡宜小,反之则可大些;至于最小纵坡,中、高级路面道路可采用0.3%,低级路面、面积较大的广场可采用0.4%-0.6%。

(2)在城市道路纵断面的纵坡度规划设计时,必须注意到有些场合下台出现实际纵坡超过设计纵坡的情况,若设计纵坡取用了最大纵坡,则实际上的纵坡就超过了最大值。因此规划设计时要扣除这个增加的纵坡值。在半径较小的平曲线上,曲线内侧的长度较以道路中线计算的设计里程为短,在曲线两端高差一定的条件下,若中线纵坡达到最大值,则曲线内侧边缘的纵坡必然超过这一最大值;此外,在设置超高的弯道内最大纵坡出现在横坡与纵坡矢量和的方向,一旦纵坡用最大值,则上述矢量和方向的纵坡必然超过这一最大值。

(3)另外,为了有效地确保汽车上坡能力,减少机件磨损,降低油耗以及下坡行驶的安全,应当对较大纵坡路段的长度加以限制;同时为避免忽上忽下起伏频繁的波浪式道路纵断面线型,每一纵坡度的坡长不能太短,—般规定坡道最小长度不小于相邻两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

(4)通过合理规划道路视距良好,以有效地确保行车安全。两个坡向的坡段中设竖曲线改善了行车平顺性,但竖曲线的大小(半径大小)不一样,仍会产生差异较大的结果,凸形竖曲线上坡时不易看到对面上坟的车辆,若此曲线半径不够大,曲线很陡,就很容易发生撞车事故;在凹形竖曲线上,视距一胶没问题,但车辆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若半径太小,车辆机件将受到过大的超载,且进出竖曲线时因离心力的突然出现和消失,车辆常常发生颠滚,这些因素都是不利于安全的。故规定竖曲线的最小半径、最小长度很有必要。

(5)道路规划之间需做到关系协调、线型美观。城市道路纵断面线型规划设计须综合考虑平面、纵断面、横断面三方面的协调,不仅要满足车辆行驶的要求,而且要照顾交通条件、驾驶员心理特性以及与环境配合等方面。平、纵、横三者的规划设计标准应统一。平曲线长一些,而竖曲线设置在乎曲线的长度之内比较有利。平曲线和竖曲线的半径也应协调,从工程实践经验表明,其适宜标准为竖曲线半径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此外,线型与桥涵、隧道位置亦应配合,一般道路轴向服从大、中桥梁、隧道的定位;而小桥桥位则服从道路走向,等级较高的快速干道,桥位应服从路线走向。

3.结语

从实践表明,对于道路规划设计不仅要满足道路交通系统的服务性能,还要考虑方案对社会环境影响的利弊,是否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对城市道路总体规划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城市的交通运输,提出经济、合理的交通运输方案,确定城市主要干道的走向;而对于道路的微观规划设计,即应做到合理的道路平面线性规划设计和道路纵断面线性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徐吉谦.关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28(12):118~119.

[2]王建辉.城市道路规划中的人性化设计[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9,27(11):31~33.

公路规划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村公路;规划;存在问题;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农村公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的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还都是以陆运为主,而影响农村公路规划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其中有自然条件、资源开发规划、村镇布局规划、干线公路网布局规划等主要因素,因此新时期我国农村的规划设计的实施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

我国公路规划管理体制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公路建设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用地和建设的总体规划,是需要上报规划红线图、用地审批等文件的;②我国农村公路规划建设的主体是乡村,而大部分乡村的基建程序和手续都是不完整的,如缺少规划红线图、征地文件等手续,因此出现问题时路产路权的问题就是无法界定的,这就导致了农村公路的路产路权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维护;③农村公路的分级管理措施也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在我国的《公路法》中是有明确的规定的,乡村部门是负责农村公路的建设和管理的,而公路建设的资金也大都是由村镇筹集到的,公路交通部门的补助是很少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对农村公路的管理的力度。

1.2 技术标准方面的问题。

在农村公路的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导致农村公路无法达到技术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自然条件因素的限制,很多农村公路的建设过程中都是需要跨越很多开挖山体或是大山沟的,由于施工的过程受到施工成本和施工技术因素的限制,农村公路的施工过程无法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②在建设公路的过程中,乡村部门所筹集的建设公路的资金往往都是不足的,有的公路还会产生很大的建设资金的缺口,这就造成了施工无法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降低施工的技术标准;③近些年来,我国的公路交通部门对于农村公路的建设规划实施了统一的标准,农村公路的路面一般都是采用3.5M到4.5M的,这样的统一的标准是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忽视了不同公路类型的不同的交通量,必然会导致有些公路是无法达到技术标准的;④主观因素的限制。有一部分的农村公路工程的领导为了节省工程的建设资金或是在筹集到的建设资金还不足够的时候就一定开始建设公路了,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也不按照基建的顺序进行施工,如施工的过程中无工程监理部门、无立项阶段、无质量监测和招投标过程、无资质设计施工过程,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公路工程的建设无法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

1.3 建设资金筹措方面的问题。

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资金筹措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农村公路建设的上级部门对于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补助的资金是非常少的;②由于各级部门的财政状况比较紧张,造成了对农村公路规划建设的财政补助也是很少的,特别是基层财政资金投入到农村公路建设中的额度就更少了;③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往往是由地方部门自己筹集的,主要的筹集的方式有向收益单位筹集、向农民个人筹集和村集体积累投入的方式,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相比于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是有很大差距的,有很多的乡镇都是靠上级的财政支持才能维持政府的正常的运作的,所以有的村集体的经济几乎是为零的。在农路公路的养护和管理方面,由于公路施工建设阶段的资金无法全部筹集到位导致了公路施工建设的质量等标准无法达到相应的要求,而超限运输车辆的增多对于较低等级的公路的使用也是有一定影响的,这些因素都相对的增加了公路的养护成本,加大了农村公路的养护的难度,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的单位的压力也是巨大的。农村公路规划在线路协调方面也存在问题,一个公路的建设首先应考虑连线、成片、成网并解决通达深度,从而达到所谓的“交通”的效果,在公路的施工过程中是经常要跨越县、镇和乡村的,各个地方对于公路建设的收益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在农村公路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是很难协调的;另外在公路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进行线路协调的工作还必须服从国家、省市以及乡镇的干线和路网的规划的要求。

2 我国农村公路规划的主要原则

我国农村公路规划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进行公路规划时应实事求是、注重效益并且讲究科学,农村公路是应与周边的路网和境内的干线公路有效衔接的;②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是应严格的服从国家、省市、县镇的建设和发展规划的;③农村公路的规划还应遵守相关交通部门的分层负责、条块结合、统筹规划的建设方针;④农村公路规划的责任部门应对公路进行统筹的规划,可以适度的超前,但是必须量力而行;⑤进行农村公路规划时应注重公路网的布局,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和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补充完善和提高优化,结合农村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遵照优先考虑在册管养线路等级提高的原则。⑥农村公路的路网布局还应注重环境保护、耕地保护、节约土地、水土流失、文物保护等问题,路线布设时要尽量注意节约耕地,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和历史文物保护区,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与统一。

3 我国农村公路规划设计的改善对策

3.1 加大公路建设行业有关法律法规和《公路法》的宣传力度,各级的领导和基层管理干部应充分了解完善建设手续和基建程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真正的使公路建设的质量标准符合要求,根据不同公路交通量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公路标准。

3.2 各级政府应适当的增加公路建设和养护的投入规模,同时每年还应依据价格上涨的指数按比例的增加资金的投入,通过提高公路的养护力度有效的巩固公路建设的成果,这样投入到农村公路中的资金才能更大限度的发展经济效益,将一些近年来建设完成的等级提高的农村公路列入到管理和养护中,真正的保证了公路工程的施工成果,在有效发挥了建设资金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更加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服务的功能。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我国农村公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农村公路规划的主要原则以及我国农村公路规划的改善对策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新时期下,加强我国农村的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要想做好我国农村公路的规划和建设工作,要有科学的规划方法作为指导,确保公路的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协调而有效的开展,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公路的规划和建设的过程,这样才能制定好我国农村公路的建设规划,才能继续促进公路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梅.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及战略分析[J].建筑机械,2006.

[2]罗嵩龄.公路网连通性研究[M].中国公路学报,2000.

[3]韩媛媛.农村公路网规划关键技术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2010.

[4]张树升.农村公路网的布局优化和方法研究[M].中国公路学报,2006.

公路规划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市政公路设计;现状;生态标准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城市道路设计现状情况

1、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划缺乏合理性

在进行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过程中,保证其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广大群众的出行便利的重要前提,因此,在进行规划过程中,必须将居民的出行便利等因素作为首要的考虑范畴。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规划情况往往决定着整个城市的设计规划和布局情况,道路不仅成为人们出行的一种载体,更是促进城市发展,推动城市化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因此,可以说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是一项十分复杂而且具有科学性的工作。其考虑的因素较多,从城市广场设计、接到、旅游景区、商场、学校等等,这些都是在进行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被考虑在内的。城市道路的整体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决定着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资源的利用情况。如果整体格局不合理,会对城市道路功能的发挥造成严重的阻碍。而由于近些年我国城市道路设计主要以道路工程设计为主,对于交通工程设计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从而使得市政道路横断面的结构设计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正是因为其涉及人们日常中的方方面面,这也就决定了其设计难度较高,在进行具体的工作中其不能尽善尽美,也造成了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设计情况缺乏合理性的现状。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人们追求层次不断提高,对城市道路的要求是不断的在变换的。

2、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划缺乏人性化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的最为直接的受益者应当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城市道路关系到群众的日常生活出行与生产互动,道路设计是否符合人性化的需要十分重要。设计过程中也应当充分倾听广大居民对城市道路设计的意见或者建议。但是在具体的规划设计过程中相关的管理设计单位往往将领导的个人意志作为规划设计的主导方向,将人民群众的意愿置之不顾。这种规划设计的随意性也造成了道路规划设计不能充分反映居民实际的出行情况,其设计缺乏人化。

在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为避免城市化进程中道路建设阻碍城市化发展,其设计规划实际活动中就应当充分考虑综合因素,其中,道路设计的文化意义不可缺少。更加需要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纳入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之中。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进步还是一种城市文化底蕴的沉淀。其文化价值不可估量。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缺乏对其这个方面的考虑,将众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付之一炬,是一种十分不负责任的作法。

3、我国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形成的相关问题

我国城市道路普遍存在红线宽度较窄并且主干机动车道数量少的现象。近年来,由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城市机动车辆的数目越来越多,交通量不断加大,越来越频繁地发生道路堵车的现象。为了缓解交通压力,缩短堵车时间和尽量减少堵车现象的发生,部分城市盲目拓宽机动车道路,虽然机动车的道路不断得到拓宽,但是其占地面积也不断加大,占用了越来越多的土地资源,使得原本就有限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另外,道路交叉口的设计也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交叉口是城市交通进行转换和汇合的重要地点,在交叉口的周围,车辆运行速度慢,通行能力较弱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这是由于传统的交叉口设计没有配备完善的交通设施,主干道数量不足,排水设施不完备,容易发生积水现象。城市道路设计与公路设计存在着不同,较之公路,城市道路功能更多、组织难度更大、布线数量更大、建设周期更短,且城市道路的建设工作属于政府工程,为了按期或者尽早完工,容易引发质量问题。如果在主干道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没有采用科学原理容易导致基础设施不够坚固,造成道路出现路面断裂或者沉降,不但对居民的日常出行和生产运输造成了很多不便还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

二、现代城市公路设计思路分析

落实市政公路设计指标的第一要务就是掌握现代城市公路的要求方向,这是满通改造实效的关键。我国在现实开发活动中还是不能脱离过去传统思路的模式局限,基本依照原有公路网络设计框架进行扩展,这种模式不能完整的应用网络既定资源,造成压力困境的克制力度严重不足。现下公路设计理论样式不断更新和强化,设计策略的应用也应该有所改善,透过现实性需求研究,为了尽量发挥城市宜居水准,满足公路多功能需求是非常重要的,有关实践主体经过细致考察,对后期结果进行总结,为现实性工程的实施经验的获取一定有所贡献。公路环境的改善在于全面减少驾驶人员的视觉阻碍与疲劳效应,借助绿色植物改善生态空间,促进城市改造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市政道路设计现存问题的改进措施分析

1、强化道路设计的系统性理念

为了使道路设计成品同城市全局性道路布局进行良好的匹配,应对道路工程所在地区的整体环境情况加以关注,由系统论的观点得出:系统的整体通常大于系统内部各分项系统功能的单纯累加。因而,道路设计工作人员应将系统论的观点在道路设计工作中加以充分应用。应研究目标设计道路在城市全局性建设中发挥何种功能,坚决抵制原有设计方案当中――有空地就做绿地、将关注的重点单纯的禁锢于本工程项目当中的方式。应将目标道路设计同所在地区的整体性布局加以关联,采取系统性设计方法。

2、注重横断面设计

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路缘带等均是市政道路横断面的重要构成要素,将上述要素加以科学性配置对于道路横断面设计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科学的横断面设计需要将下述问题加以考量:将最大允许通过量、最大允许行车速度纳入设计标准范围,在坚持“最大程度合理使用土地”的原则下,确定科学的单排车道宽度;针对道路当前的和潜在的通行状况加以剖析后,应将原车道数量加以修改;将各种道路数量、道路宽度以及配到设施的比例加以合理化确定,使其达到最优;提升关于环保、交通安全的关注,针对隔离带以及绿化区的结构、布局等加以修改。

3、提升“以人为本”原则

提升“以人为本”原则的贯彻力度开展城市道路设计工作时,应将前沿理论和实践经验加以充分融合。充分考虑目标设计所在地区的经济基础和所在地区在整体环境中所承担的功能,为其进行清晰的地位界定,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和意图。市政道路设计应秉承“稳定性、权威性”的理念,严禁多次修改的现象发生,否则将造成城市建设出现严重的漏洞。道路设计应紧密围绕实际情况开展,以基础工作为起点,依照实际情况的变化开展动态性研究,确保道路设计做到科学性、可行性。此外,应在道路设计中将发现的问题加以规整。并以此为基础,对道路设计规范加以健全和完善,做到设计规范的可操作性。

4、充分融合生态设计理念

应对目标设计所在地区及周边的相关环境加以深入了解,做到设计关联元素的彼此协调。充分尊重自然,坚持减少或者杜绝损害生态环境的设计理念。道路及辅助设施的布局形式应充分考虑关联环境的实际,尽最大可能维护生态环境。同时利用景观设计使现有生态环境呈现出多样性,拓宽社会群众的视野范围,形成地区之间的绿色关联网线。

结束语

市政道路设备工程的设计阶段对于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市政道路布局缺乏合理性、横断面设计缺乏合理性、道路设计并未坚持‘以人为本’、道路设计对于特殊人群的关注度不足”四方面总结了当前市政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后续段落提出了市政道路设计现存问题的解决措施――强化道路设计的系统性理念、注重横断面设计、提升“以人为本”原则的贯彻力度、充分融合生态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张彬,李玉卫.浅谈当前市政道路设计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家,2014,06:40+42.

[2]刘保平.市政道路设计问题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04:33.

[3]李志.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中的要点分析[J].价值工程,2014,03:112-113.

公路规划设计范文第9篇

关键词:道路设计;解决措施;发展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我国道路交通设计的传统观念中都是按照“以车为本”的原则进行设计的,道路只是人和车进行移动的一个通道,所以道路设计人员大多都是思考车辆的快速通过这一方面。这种设计观念没有有效的结合道路的地形地貌特征,都是按照相同的设计方式进行设计和施工,导致道路单调乏味,并且道路设计主要是以车辆作为整体,没有正视自动车和人群的权利。面对这一问题,现如今采用的人性化的设计观念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也被广泛的使用和推广。

1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

1.1规划的随意性

一个城市的道路就是城市的血脉,道路规划对于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输来说有着极其重要长远的意义,城市的建筑主要就是根据道路的规划进行的,城市中的广场、街道、旅游景点的建筑都要先进行相应的规划才行。但是如今的城市建筑过程中基本上都没有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规划设计,或者是规划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有:①事物都不是永远不变的,所以计划永远不能满足变化的要求,因此规划显得没有意义;②地方政府或者是个体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进行土地出让,影响了规划的正常进行。

1.2忽略“以民为本”

城市规划中对于“以民为本”的原则都贯彻的不够彻底,主要是因为:①城市道路规划中人们对于这一过程的参与度还不够;②城市道路规划中大多都是直接根据领导者们的意志判断规划的好坏,违反了规划的公开性和独立性的原则;③城市道路规划的约束力还不足,人们对于城市道路规划的关注和重视等降低。

城市道路规划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①忽略了对于一个城市文化的保护,一个城市不管是大是小,不管如何发展和壮大都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所以在这一进程中必然会存在大量的文化遗产,但是在许多城市道路规划中都普遍存在破坏城市名胜古迹、文化遗产等的问题;②忽略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道路规划可以为城市带来一个崭新的面貌,但是同时也会导致城市生态环境被破坏;③忽略质量重视速度,城市道路规划中普遍存在有些城市为了追求建设速度,忽略建设的质量,只重视自己的业绩而不重视城市的正常发展,不但导致城市道路建设中出现质量问题,还导致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和损失等。

1.3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下面主要就三个方面进行介绍:①城市道路规划中出现盲目的加宽道路。我国城市道路中红线宽度都相对比较窄,主干机动车道都比较少,但是最近几年城市道路因为机动车辆的不断增加,出现了许多的堵车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多城市都不经过相应的规划设计就盲目的将一些道路进行拓宽,增加机动车辆的车道,导致机动车道的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土地资源越来越少,道路交叉口的设计不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等。对于一些大交叉口是城市车辆进行交替、转换的重要地区,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控制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出现。因此对于交叉口的设计如果达不到相应的要求和规定那么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如果交叉口的排水设施排放不顺畅也会导致雨水出现堆积,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②城市道路相较于公路而言具有一定的不同。城市道路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建筑的密集度比较高、组织比较复杂、布线比较多、建设的施工工期比较短等,并且因为城市道路属于政府工程,所以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进行城市道路建设时不但要按照工期完成,还要保证施工的质量。有些城市道路的干道没有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建设,基础不牢固,导致在使用不久就出现断裂、下沉的现象,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③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要结合我国人口的密集度进行设计,我国人口较多,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量也是非常大的。

2解决措施

2.1系统性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要加强对于区域城市环境建设的规划,结合系统理论的原理可知:系统的功能要超过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的总和。设计人员要结合系统理论原理确定道路在城市中的位置,改变过去的只重视局部,不重视整体的观念,将道路融入整个系统中进行分析和探讨。

2.2生态设计

城市道路规划要结合道路周围的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等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保证道路规划和周围的协调性,保证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道路周围的景观创造和划分要根据其特点,以最大程度的保护自然资源为目标,利用不同的感觉要素形成各种各样的景观框架,然后不断增加目标的范围,从而形成连接不同城市的景观网络。

2.3寻找与发现地域特点

设计城市道路规划时要先对规划现场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道路周围的景观特点、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等,尤其是周围的的山林、田野、湖泊等要进行重点的观察和分析,设计道路规划时要注意将景观和道路规划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的景观网络或者是景观走廊。

2.4城市道路绿化

城市的道路是形成城市交通和节点的关键和桥梁,城市道路的功能性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不但有以车为主的车道,还有以人为主的步行街等,所以设计城市道路的人员要注意结合人和车的相应规划原则,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并种植适当的树木等,从而最大的发挥出地块的作用和性能,从而创造出最有效的景观效果。

2.5城郊道路景观的设计

城郊的道路景观设计最主要的功能主要是方便人们利用机动车往返在城市和城郊之间,城郊道路的主要特点是需要穿过许多的自然湖泊、农庄、村镇等,所以设计城郊道路需要结合平:曲线、纵曲线等,这样可以保证行驶人员的心情的愉悦。

2.6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时要结合现代新型的理论知识和优秀的经验进行设计,结合城市的发展和具有的影响力和作用确定城市所处的地位,从而确定相应的城市发展目标。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需要保证一定的威严性和严肃性,结合实际情况,从基础设计开始进行规划设计,从而逐渐确定城市的道路规划设计。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根据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完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体系,确定相对比较完善的系统的道路规划设计方案。

2.7加强规划实施和监督

城市的道路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所以制定好相应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之后要进行认真的贯彻落实,并认真监督好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每个方面。其中主要需要注意的是加强土地的审批、使用、建设等工作.并认真监督规划的实施,一旦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则要立即进行上报纠正或者是处理。要结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监督规划的实施,保证城市道路规划的有效实施和进行。

3结语

综上,城市道路规划和城郊道路规划设计等都要结合景观生态学、线性空间设计等原则进行规划和设计,在设计城郊道路景观时要结合自然群落形态和自然景观资源等设计形成相应的道路景观,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在保证当地自然环境条件、人文条件等的基础上加强对于道路景观效果的规划和设计,从而做到“以人为本”,使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成为一个城市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道路,从而不断加强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志洲.中国公路景观文化及实例[J].中国园林,2004,20(4):42~48.

[2]张旭.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实训[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5.

公路规划设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公路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之一,受到了各国的重视。公路规划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我国在公路规划建设中过多地注重于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效益,而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不够。本文主要对公路规划建设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公路规划建设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1 我省公路沿线的生态状况

公路路线较长,经过不同地域,生态状况也不尽相同。我省位于祖国的东部,境内山脉主要集中在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和胶东丘陵区,地貌复杂;西部、东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春夏短暂,雨热同季。

2 现有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2.1现有公路建设对动、植物生活环境的影响

如果公路穿越野生动物出没区域,就会破坏野生动物繁衍和自然栖息的生活环境。汽车的通行分割了动物的生存空间,也容易发生野生动物被撞死、撞伤的现象。汽车通行产生的噪声、废气等有害物质引起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引起野生动物疾病增多,抗病能力下降,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生物群落。公路占地会使耕地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公路通过的一些特殊地段需要对不良地质进行处理,会对地表的植被造成破坏。

2.2 现有公路建设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影响

由于公路占地会造成耕地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因填土和弃土会造成土壤肥力破坏,造成农作物的减产。在施工过程中,会使临时用地的土壤结构发生改变,在一定时期内很难恢复,会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堵塞附近的农作物叶片的呼吸孔,影响光合作用,从而影响其产量。

2.3现有公路建设对水资源的影响

公路建设在施工过程中,水资源受到影响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造成:(1)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乱倒、生活污水随便排放。(2)堆放在水体附近的施工材料如:油料、化学药品、物料等,管理不善、雨水冲刷进入水体。(3)桥梁在建设过程中,地基的开挖、钻孔、打桩,使河床受到搅动,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同时桥梁在现场浇注过程中,机械的油料渗漏进入水体,也会使水体水质下降。(4)公路在建设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煤炭灰,在煤炭灰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对地下水会造成一定的影响。(5)公路的营运后,公路沿线服务设施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会对水资源造成影响。

2.4 现有公路建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公路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扬尘,对施工现场附近的空气质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公路通车运营后,汽车产生的废气会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

3 公路规划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需采取主要措施

3.1 公路路线进行科学规划设计

公路路线的规划必须贯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方针,结合当地交通需求、社会经济发展、工程建设条件等方面的影响,综合考虑科学规划路网,线路的确定要与生态环境发展相协调。公路线路的选择应尽量不占耕地,多利用荒地,提高单位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向自然界的排放和索取。综合考虑地形和周边生态环境,使公路工程和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在公路设计时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能够有效地减少和预防公路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公路的规划要建立环境评估制度。公路设计单位在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初步设计、施工设计等阶段由环保专家对项目设计进行评估。

提高高新技术在公路设计中的利用率。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有效减少公路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如利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及航测与遥感(RS)等技术对三维空间进行分析,实现公路规划的科学化、自动化。

公路规划设计要保证实现生态环境、区域经济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就要求设计者有生态公路的观念,精心优化设计。对于需要深挖难度大的工程,可以采用隧道,尽量不进行山体深挖,山体深挖后对生态环境及路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对于一些地形复杂的山区,应根据经济和技术采取分段设计。公路绿化应以保护公路沿线生活环境,恢复原有生态环境,使公路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3.2 公路建设施工阶段的生态环境保护

环保部门要对施工单位进行定期审核,只有达到环保资质的施工单位才能进行公路工程施工。施工单位承担项目建设后,要制定详细的生态环境保护计划,针对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有关环保标准进行操作,不得违反操作规程。实行实时监测制度,在施工中对农作物、水、空气等污染,按时做出监测报告。

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如使用优质沥青,不仅强度高,而且水溶性小,在公路的运营期间基本不会对水源造成污染,在两侧应该修建雨水沉淀池,可以净化水源,也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工程完工后,所有工程要由环保专家进行环境保护评价,合格后才能交工。

3.3 公路营运期间的生态环境保护

公路建成后,要注意路基的防护、绿化以及排水设施建设。公路两侧进行绿化对汽车产生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以及铅、汞蒸汽等有害物质有很强的净化和吸收作用。绿化所选树种要进行科学的选择,选择吸收能力较强的树种进行绿化,能有效地降低汽车排放对大气的污染。树木的叶子能够把噪声反射到各个方向,树叶的震动使噪声能量消耗,达到噪声降低。

4 结语

上一篇:网站规划设计范文 下一篇:住宅规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