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6 22:11:31

工地管理论文

工地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Keywords: Housing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key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建筑投资的规模日益加大,动工投产的建筑项目也日益增多,我国成为世界上建筑业发展最迅猛的国家之一。然而,与此同时我国建筑业施工的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阻碍,由此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课题,工程质量问题是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核心,只有确保工程项目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之上按时按量完工,这个工程才称得上是成功的建筑工程。

一、做好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工作论文

做好施工前期的质量监控工作是整个房屋建筑工程成功实施的基础,因此在工程施工前期,施工人员必须对该项工程由一个实地的全面的调查,充分做好施工前的质量监控工作,首先施工人员应该要研究施工图纸、对相关技术规范和具体操作规程有个大体的规划,要掌握设计要求的细节;其次要熟悉施工有关的技术文件对施工的方法、顺序、措施以及施工进度等的整体要求,了解施工任务过程中的关键部位。只有这样认真的分析过整个工程的基本情况后,才能更好地实施工程管理,高质高量的完成整个工程计划。

具体来说,施工前期的质量监控工作包括:其一、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施工人员必须明确整个工程的任务、进度和施工方法,合理安排施工技术人员到岗,做到各司其职。其二、对施工关键任务的相关技术人员要进行严格要求,坚持持证上岗,并在施工前对其具有的技术操作水平进行考核,严防技术水平不过硬的人员走上施工岗位。其三、对工程所需的材料、各种加工预制品及半成品的质量必须严格把关,进行细致的检查和检测,凡是不合格的产品不得进入施工缓解,对于施工中使用的各种材料也必须定期进行抽检,凡抽查出不合格产品混入施工中一定严查,对相关人员进行查处。其四、对于施工所需的永久性的设备的引进,应该通过审批方可采购和订货,对于进场设备也应在交付期内进行抽查和检验,凡不合格品一律不得使用。其五、要建立相对完善的现场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如现场质检制度、质量统计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等,对于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违章或违反操作规程的问题给予及时制止和处理。除以上外,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应该做好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对进场人员一律要进行安全教育,督促施工人员自觉遵守安全规则,保障施工者和工程的安全。

二、施工中期的质量管理工作论文

(一)完善施工工序的控制

施工者应该充分考虑影影响施工质量的各要素,将之归纳到自己的管理范围内,建立工程质量管理点,对施工单位提交的质量监控分析表和控制图表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处理,比如影响房屋建筑施工的天气和防水材料使用等都应该纳入到施工控制的范围内来。具体来说,对于影响工程施工的气候因素应该进行以下处理:因为施工条件成熟与否对于施工质量的影响十分巨大,而防水工程大部分属于露天作业,气候的好坏对其影响较大。如果施工期内遭遇雨雪、霜雾等不良气候,当气温低于5度或高于35度时都会极大的影响防水层施工的质量和施工作业人员的施工操作。通常热熔巾卷材在零下10℃以上的气温下均可施工;而沥青和改性沥青,以及一些高分子聚合物卷材则不能在0度以下施工作业。

(二)严格交接检查制度

施工人员应该建立严格的班组自检和交接制度。按照有关规定施工人员必须对施工工程和本班组操作质量负责,因此在完成了相应阶段的施工任务后,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对工程进行自检,检验工程是否达到合格标准,然后由专业质检人员进行二次检查和验收,待工作人员签证验收后,方可继续施工,完成下道工序。对于工程的重要部位、专业性工程以及材料和半成品等的检测,除了施工单位要检验和测试外,还要进行专业的技术复核,以确保其安全性。例如建筑防水层和相关的施工交叉问题:首先防水层施工所需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相应的试验报告单,在到达施工现场后,在正式使用之前还必须再次检测其防水性,合格之后方能使用论文。

施工人员还应该做好材料和半成品的保护工作,合理安排具体施工顺序,防止后一道工序对前一工序的污染或影响;同时,对于已完成的半成品或成品,应该采取妥善的措施进行保护,防止因为保护不当造成的以外损伤,从而影响到整个工程额进度和质量。当施工中发现可能影响整个工程进展,甚至造成质量事故的重大安全质量隐患时,应该及时的停止施工,立刻组织相关部门对质量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如果出现了重大安全事故,更应该对事故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查事故明原因,对事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作出鉴定,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再经过主管部门同意后,对事故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理,直到再次验收合格后方可复工。

(三)科学施工和管理论文

邓小平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样,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来说技术的进步也有很大的影响,科学的施工和管理不仅能加快施工进度,还能帮助提高施工质量。因此,要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高质量,施工单位应该重视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制定生产所需相应的工序流程、标准操作规程,明确施工中的关键工序,掌握质量控制点,不断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确保房屋建筑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在人员管理上,应该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应该着重抓紧设计、施工、监督等三大环节,各司其职,认真各项的工作,充分发挥工作中各环节的作用,一丝一毫也不能松懈。

参考文献:

[1]凌雁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

工地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 管理

近期全国各地各类安全事故发生频繁,而特大安全事故是连续发生,血的教训给我们一次又一次敲响安全警钟!建筑施工中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在全部事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仅次于矿山。如果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不好、衔接不当,发生安全事故是必然的。因为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是个危险性大、突发性强、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生产过程,保证施工项目的安全生产显得由为重要。

一、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

1、建筑单位安全管理问题

将建筑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发包给不够资质或能力的单位甚至非法的个体承包商。由于这种层层的分包,导致施工管理不严格、安全培训不到位和安全投入不足或基本没有。同时它还使利润降低,而包工头为了追求最大利润,会减少他的一切不必要的金额开支,导致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不断出现。

2、勘察、设计、工程监理等单位主要的安全问题

勘察、设计单位不按要求进行勘察或设计,或改变勘察设计文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使勘察设计成果存在缺陷,不能保证建筑物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工程监理单位未对施工单位的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进行认真的审查,在施工工程中也没有对施工单位落实安全措施的情况进行认真监理,发现事故隐患时,也未采取果断措施予以整改和消除;检测单位出示虚假报告。

3、施工单位的安全问题

随着国家基建投资的不断加大,建筑企业准入政策的调整,使得施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施工队伍不断扩大。尤其是最近几年,个体建筑业迅猛发展,施工企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由于施工单位是建筑安全活动中处于的主体和核心的地位,建筑安全问题主要出在施工单位的身上。

二、建筑安全管理改善措施

1、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应与建筑施工安全设计同时编制

一般情况下,当建筑工程图纸和城镇规划图确定后,施工单位就开始编制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但设计中往往对安全施工很少提到或一笔而过,使建筑施工事故隐患从一开始就被埋下。随着施工进度的进行,事故隐患便逐渐暴露出来,此时再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就很难或者需要更多的投入。在生产实践中,我们曾遇到这样的例子。如同时安装两台塔式起重机,在组织施工设施时只考虑进料口吊装方便而未考虑两台塔吊间距,待塔吊基础打好安装塔吊大臂时才发现两台塔吊间距不够;又如输电线路采用地埋方式进行,一般情况在城镇规划图确定后,电工根据工程用电设备需要和工程要求进行铺设,如果不能与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衔接好,就会出现各自为政,有的线路会垫压在重型设备下,甚至有的被压在吊车铁轨下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编制建筑组织设计时未把安全管理设计编进去,使生产与安全脱节。

因此在编制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时,做好安全管理策划工作是关键,要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尤其要有懂安全、管安全的人员参加。一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目标,对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责任人;二要根据项目安全管理目标分别编写基础项目管理论文、主体、装饰施工阶段详细的安全管理技术保证措施;三是要编制项目在整个施工周期中安全专项资金费用投入和分配计划表,确保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人、财、物的及时投入。这是项目安全管理策划工作的基本条件,如果不能满足,现场安全管理就无从谈起。

2、建立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责任制是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核心和中心环节,简单而言安全生产责任制就是对各职能部门、各级负责人以及各类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当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做出明确的规定。对各级各类人员及部门在安全工作中的责、权、利必须明确界定,必须根据项目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制订、并逐层落实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并按要求追究相关责任。项目部还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订各项管理制度,以便项目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到有理有据,“以章办事”,避免出现“个人意志化”管理。

3、建立完善的职工安全操作规程

根据建筑施工事故统计分析,有一半以上的事故原因是“三违”造成的,尤其是职工违章作业冒险蛮干在其中比重最大。尽管大部分职工在长期的建筑施工操作中,安全经验已经较丰富,企业各类岗位安全操作规范也日趋完善化,但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应用,一些旧的安全操作规范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施工的需要,这就要求对其重新制订或加以完善,使每个职工的施工过程都在法定的程序下进行。如何执行和监督职工正确运用安全操作规程,我们提倡从领导做起,按章行事,避免违章指挥,坚持长期有效、持之以恒地对职工遵章守纪情况实施监督。对违章人员的处罚既要适当,又要使职工本人或其他人员受到教育,做到对每个职工都一视同仁。这样才能树立安全检查人员的权威性,切实把职工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制度贯彻执行下去。

4、加强教育培训,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和班组安全活动

施工现场作业工人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很多都是“昨天在家种地,今天建筑施工工地干活”的农民工,他们安全意识差,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三违”现象时有发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确保安全,培训须在先,要坚持上岗先培训,未经考试合格不得上岗的原则。尤其是农民工,更要上好安全培训这一课。因此对新工人进场的安全教育必不可少。安全教育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坚决杜绝“假、大、空”等条款式内容。有些施工项目负责人思想上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往往心存侥幸,得过且过,认为事事“杯弓蛇影”大可不必,施工时认为安全就那么一回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农民工的流动性实在太大,有时一个工人同时在几个施工工地流动作业,没有相对的稳定,造成了管理上的困难,对新工人进场安全教育工作开展极为不利。所以本人认为现阶段大力开展现场安全技术交底和班组安全活动是减少“三违”现象的最有效手段。安全技术交底应与班组安全活动相结合,严格按照班组活动制度坚持班前教育,保证天天讲安全,时时刻刻有安全,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安全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消除职工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按章办事,一丝不苟,才能时时、处处、事事保证安全,营造出“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现场的作业人员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和“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

5、开展安全检查工作,灵活运用规范标准,发现隐患

立即整改建筑施工现场是一个动态复杂的工作现场,不论项目部对安全多重视,管理制度多严格,安全教育多完善,在日常的施工作业当中依然会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及发生“三违”现象,所以安全检查在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相关人员必须每天对现场进行细致的检查,检查尺度要“严”和“准”,发现隐患后应立即“按规定”要求提出整改,整改要求应根据有关规范标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商定。同时要对整改负责人进行必要的讲解,避免出现整改后仍无法满足安全生产的情况出现。

6、定期做好现场安全考核

工作施工项目部要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考评小组,针对现场层层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书》定期对现场管理人员项目管理论文进行考评,考评内容为管理人员岗位责任的完成情况及安全目标的落实情况,考评成绩可以与物质奖励挂钩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班组也可进行相应的考核活动,考核内容要尽可能量化,能如实地反映被考核班组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表现好的要进行奖励,反之进行处罚。目的在于对班组管理人员进行激励和约束,增强其安全管理班组作业人员的意识,最终提高班组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作业班组整体安全意识,减少“三违”现象发生。

7、落实安全资金投入

加大安全管理投入,更新安全设施,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应是预防建筑施工事故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近些年来,为预防建筑施工工地触电事故,采用的三相五线制及安装漏电保护装置,都起到积极作用淘汰有轨吊、竹跳板等设备材料,采用自升式吊车、铁木跳板,对于预防起重事故和高处坠落事故起到了一定作用。对危险性较大的作业,用机械化或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不断改善职工作业环境条件,使建筑施工作业事故从根本上降下来。

三、结束语

工地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新华社讯】9月12日,新疆吐鲁番地区中级法院对鄯善县“6

>> 141期 法治•动态 法治动态 法治.动态 法治.动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 > 法治动态 2013年27期 法治动态 2013年27期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新疆鄯善县“6·26”案一审宣判

【新华社讯】9月12日,新疆吐鲁番地区中级法院对鄯善县“6·26”暴力恐怖案件中艾合买提尼亚孜·斯迪克等四名被告人一审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

法庭以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罪、故意杀人罪、放火罪数罪并罚,判处艾合买提尼亚孜·斯迪克死刑,;以参加恐怖组织罪、故意杀人罪、放火罪数罪并罚,判处吾拉音·艾力死刑,;以参加恐怖组织罪、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判处阿不都拉·斯热甫力死刑,;以参加恐怖组织罪、故意杀人罪、放火罪数罪并罚,判处艾克拉木·吾斯曼有期徒刑2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

法庭认定,2010年4月以来,艾克拉木·吾斯曼、吾拉音·艾力、阿不都拉·斯热甫力先后与艾力·艾合买提尼亚孜等数人在鄯善县鲁克沁镇多次聚集,逐渐形成恐怖组织。

6月19日晚,按照艾合买提尼亚孜·斯迪克与艾力·艾合买提尼亚孜事先的商议,艾力·艾合买提尼亚孜召集艾克拉木·吾斯曼等五人在鲁克沁镇艾因丁·吾买尔家聚会,策划对鲁克沁镇派出所、当地政府、特警中队、主麻市场等处实施恐怖袭击;安排由艾克拉木·吾斯曼筹集、掌管经费,并与其他购买作案刀具。期间,艾克拉木·吾斯曼还提议制作燃烧瓶放火。根据分工,6月20日至25日,艾克拉木·吾斯曼与其他筹集资金10800元,购买长砍刀26把、短刀21把;其他人购买了汽油、软管等犯罪工具。6月下旬,艾力·艾合买提尼亚孜等人将实施恐怖活动的准备情况向艾合买提尼亚孜·斯迪克汇报,并称可以行动。6月25日,艾克拉木·吾斯曼在为作案刀具开刃时,因涉嫌犯罪被拘留。艾合买提尼亚孜·斯迪克等人恐事情败露,决定提前实施恐怖袭击。

6月26日早晨,艾合买提尼亚孜·斯迪克、吾拉音·艾力、阿不都拉·斯热甫力与艾力·艾合买提尼亚孜等13人在鲁克沁镇主麻市场东侧的木材场聚集,先后袭击鲁克沁镇派出所、鄯善县公安局特警大队山南中队、鲁克沁镇政府、“富民安居”工程工地等地,疯狂砍杀公安民警、干部、群众,焚烧办公楼、车辆,致公安民警、干部、群众共24人死亡,23人受伤,造成公私财产直接损失213.6万元。

除艾合买提尼亚孜·斯迪克、吾拉音·艾力、阿不都拉·斯热甫力外,参与当天暴力袭击的被当场击毙或被击伤后经抢救无效身亡。

法院审理认为,艾合买提尼亚孜·斯迪克等四名被告人组织、领导、积极参加恐怖组织,为实施暴力恐怖活动准备工具,策划实施暴力恐怖活动,伙同其他恐怖组织成员杀害民警、干部、群众,放火烧毁公私财产,手段极其残忍,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应依法严惩,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案讯

青岛涉黑案主犯聂磊被执行死刑

【本刊讯】9月17日,青岛市中级法院对罪犯聂磊执行死刑。此前2012年3月20日,青岛市中级法院以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故意伤害等十项罪名,判处聂磊死刑,。聂磊不服提出上诉,山东省高级法院于2012年8月20日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依法报请最高法院核准。

聂磊,曾用名张泷、王鑫,男,1967年7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曾因犯抢劫罪被两次判刑,因斗殴被劳动教养。法院认定,1998年以来,聂磊以狱友、邻居、亲属等关系,吸纳、招募部分社会闲散人员、劳改劳教人员、被开除公职人员进入开办的经济实体,逐步形成以聂磊为组织、领导者的上百人黑社会性质组织“聂磊公司”。 雷政富系列案维持原判

【本刊讯】9月17日,重庆市高级法院对涉不雅视频官员重庆市北碚区原区委书记雷政富受贿上诉案作出二审判决,维持一审判决,雷政富因受贿316万余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30万元。

同时,与雷案相关的肖烨等人敲诈勒索上诉案在重庆市第一中级法院公开宣判。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今年6月28日,重庆市渝北区法院对该案一审宣判,其中主犯肖烨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被告人许社卿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被告人严鹏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被告人赵红霞、谭琳玲、王建军三人根据各自犯罪情节,且到案后能如实供述主要罪行,有悔罪表现,分别被判处缓刑。 最高检要求办案质量终身负责

【本刊讯】最高检察院近日下发《关于切实履行检察职能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对严格规范职务犯罪案件办案程序、严格把好审查逮捕和审查关、坚决依法纠正刑事执法司法活动中的突出问题、完善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的工作机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工地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有度》

在应法律出版社要求撰写这篇自述性文字时,我无法掩饰自己对韩非这句名言的偏爱,将它录在了本文卷首的题记位置。毫无疑问,韩非的这一论断是十分深刻和大气的。当时,战国纷争,诸候称雄,秦王朝顺天时,立新法,励精图治,变法自强,最后终于灭六国而统一天下。但秦朝统一后,却行独裁暴政,施苛刑峻法,终致激起民变,二世而亡。“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朝兴衰强弱的原因固然很多,但行良法之治,人人奋发;施恶法之治,人人自危,则无疑是其内在的根本原因。唯有崇尚和信奉集人民之智慧、聚民族之精神、合一国之力量的良法,才能万众一心,所向披靡,推动国家走向强盛。

建国于公元1776年的美国,之所以能在短短的100多年后即成为世界首强,首功当归因于美国的开国精英们制定了一部顺应法治规律、适合美国国情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以及在此宪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民主制度、法律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我有幸生活在中国有史以来真正开始从人治向法治迈进的“盛世”。“法治”已不再是仁人志士的梦想,而是全体中国人民的高度共识,是中国21世纪唯一正确的政治选择。法治正在由于我们每个公民的不懈努力,而变为可触可摸的实实在在的具体制度乃至生活方式。“奉法者强则国强”。两千多年前韩非子揭示的这一深刻道理,正在21世纪的中国再次成为现实。而我决心做这千千万万个“奉法者”中的一员,将毕生精力贡献于探索中国的行政法治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回顾自己近20年来探索行政法治的漫漫历程,深感其间既充满了努力耕耘的艰辛,又洋溢着春华秋实的甘甜。

一、 开启思想的心智

我于1958年7月7日出生于安徽省舒城县的一个干部和教师家庭。据县志记载,舒城在周武王克纣后即被立为舒国,战国时代灭于楚。汉高祖四年(公元前574年)初置舒县,翌年别置龙舒县,唐开元23年(公元735年)置舒城县,沿续至今。舒城自古以来虽未必英雄辈出,却也不乏人杰俊才。最著名的当数三国周瑜,有坡的《赤壁怀古》为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其文韬武略、风流倜傥的青年英才形象,跃然纸上。近代以来,舒城在教育文化上与邻县桐城一样,尊师重教的传统十分深厚。可能正是得益于这一传统,当我6岁时,因不在父母身边,就自己搬着凳子,从寄养的乡下舅奶家到二里外的村小学报名上学了。从此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中学有一段时间甚至是嗜书如命。如果不是1975—1977年在本县山区插队劳动两年,我的眼睛和身体说不定会严重受损于读书。或许有这个原因,我至今对曾插队两年的山村仍有一种怀念之情。

我虽然爱读书,但与生长在那个极“左”年代的大多数青少年一样,既没有读到太多的好书,也没有真正读通书。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思想和行动带有当时极“左”年代的鲜明印记。记得我插队到山村不久,一些农民在议论年代饿死了很多人。我当时一听就大为愤怒,斥为谬论,以致双方差点动起手来。可后来才知道,我自己就差点饿死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还有一件事至今仍印象深刻。那是1976年9月9日,当我正扛着红旗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时,突然听到广播里播出主席逝世的讣告,我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竟下意识地长时间盯着太阳,看太阳有没有陨落和变色。因为在人生的最初18年里,我是听着“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的歌声长大的。红太阳已经成了的化身。太阳怎么会陨落呢?怎么会去世呢?这是我从来没有想也不敢想的问题。

但是,从来没有想也不敢想的问题一个又一个接踵而至。一个伟人去世了,又一个伟人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一个时代结束了,又一个中华民族的“盛世”改革开放时代来临了。我们这一代或许命运注定将要承受不同时代社会现实的巨大反差,不同时代价值观的猛烈撞击,以及不同时代人生道路的曲折多变。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在这里没有说“必先变其观念”,我也不敢说我们这一代是“天将降大任”的一代。但历史已经证明,我们这一代是在两个时代断层的挤压碰撞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勤奋、坚韧、勇于追求真理、负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品格主调。

有一件事颇能说明这一点。那是我插队山村一年后的一个冬天。漫天飞雪下得有半尺多深,大干工地领导要我回县城买雷管急用。我上午冒雪骑自行车走了约30公里的山路到县城,下午又不顾父母的坚决劝阻,用自行车驮着两箱雷管回工地。山路崎岖,天寒地冻,回到工地已近半夜。如果当时连人带车摔倒,很可能会炸得粉身碎骨。但我坚信,我们这一代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当时的情况下都决不会有半点退缩。

应当说,我是我们这一代人中的幸运者之一,成为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今天看来,恢复高考显然是我们国家在结束后恢复秩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第一个重要信号,是小平同志1977年重新工作后从全局着眼、从局部入手的第一项重大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在当时,我不仅对恢复高考的重大意义所知甚少,就是对高考的科目、大学的名称也懵然无知。由于我在中学和插队农村就一直喜欢舞文弄墨,加之当时正是全民文学热,所以就理所当然地将非常热门的中文系作为第一志愿。至于考哪一所大学,则根本没有太多的选择,我当时就没有看到过北大、清华等著名高校的招生简章,于是安徽大学中文系自然成了我的首选。我至今仍常常觉得奇怪:我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并不出类拔萃。在我的中学同学中,不乏智力和成绩优秀于我的,但却大部分都在那次竞争激烈、百里挑一的高考中落选了,而我则作为幸运者于1977年底考进了安徽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环境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戏剧性和决定性的。当我在舒城山区的农场种地、养猪场养猪、茶厂当 会计、大干工地当土记者,每天挣二毛五分钱时,我觉得自己已经远离了读书,远离了现代文明。有一次,我被大队派到公社学兽医,本应当学一个月,但我只学了一天就实在坐不下去了。当时我想,这一辈子看来与上学无缘了。可谁想到,事隔一年之后,我读本科、读硕士、读博士,竟然一读就读了十年。人事的难以逆料竟至如斯。

1978至1982年四年的大学教育,是我人生成长道路上的关键时期,也恰值我们国家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我象干燥的海绵浸入水池一样,如饥似渴地吸取新知识;象从洪荒时代进入文明社会一样,对新思想从排斥、怀疑,到思考、吸纳。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十分痛苦的,但又是不可抗拒的。我如同一粒迷茫的水珠,被思想解放的大潮推涌着、裹挟着前行,终于逐步融入了这股推枯拉朽的大潮。思想解放需要厚实的知识基础的支撑。我当时在77级同学中属年龄最小之列,与年龄最大的同学相差11岁,故心无旁骛,一心读书。整个大学四年,我每天早晨5:30起床,晚上11:30休息,几乎没有例外,连农历大年初一也要早起读外语。在刻苦读书之余,我强身健体,并学习洗了四年冷水浴,数九寒冬也咬牙坚持,以锻炼自己的意志。通过四年艰辛的学习和锻炼,我的思想观念、知识体系、思维方法、乃至身体素质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位卑未敢忘忧国”。置身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使我时常产生一种冲动,萌发一种激情,渴望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贡献于这个时代,贡献于变法图强的国家和民族。随着对文学的深入了解和对法学的初步接触,我越来越觉得文学对社会现实的影响比较间接;而我形象思维偏弱、抽象思维较强的特点,又进一步增强了我对法学的兴趣。恰在此时,安徽大学法律系陈安明老教授要在全国首次招收2名行政法硕士研究生,于是便促成了我弃文从法、报考行政法硕士研究生的举动。此举当时在同学中颇具争议,因为那时文学的热度仍然要高于法学的热度。但我没有丝毫犹豫和彷徨。作为文学专业学习的结束和法学专业学习的开始,我的本科毕业论文选择了《以慈悲调剂公道-论莎士比亚戏剧冲突的性质》为题。该毕业论文反映了我当时赞成莎士比亚朴素的法治观:以慈悲调剂公道;也反映了我弃文从法之前对文学的留恋和对法学的期盼:欲以文学之慈悲调剂法律之公道。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儿子朱陈教授在该论文上批了几个大字:“这篇毕业论文只能给予优秀”,从而为我的文学生涯划了一个肯定的句号。

二、 步入治学的生涯

从文学步入法学,成为全国首届行政法硕士研究生,是我求索行政法治道路的第一次重大选择。1982年初,法学尚不兴旺,行政法更属“冷学”:没有行政法学教师,没有行政法教科书,没有研究行政法的文章、书籍,社会对行政法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我的硕士导师陈安明教授①,毅然在全国率先招收第一届行政法硕士研究生,实属有很远大的眼光。陈老先生为人宽容谦和,为学一丝不苟,人品学问,皆为楷模。

三年研究生的学习,我似有一种事半功倍、触类旁通的感觉。虽然既要学习法学的基础课程,又要学习行政法的专业课程,还要撰写硕士毕业论文,但我并未感到窘迫和紧张,相反颇觉得游刃有余。“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四年的中文毕竟没有白学。或许,这正是美国大学的法学本科专业需其他专业本科毕业后才能学习的理由所在吧。

虽然我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也发了五六篇文章,但撰写硕士毕业论文是对我行政法研究能力的第一次全面检验。当时,行政法与行政学的分野还不清晰,行政法的法学属性还不强,可供参考的国内外行政法著作、书籍、文章都很有限;因此,确定什么选题就花去我很多思考。由于学术界刚开始研究国家公务员制度,经反复斟酌,我确定以《我国行政工作人员考核制度研究》作为硕士论文题目,主要力图解决以公正考核来选拔和激励行政工作人员的问题。这是国内第一篇从行政法角度全面探讨我国现行行政工作人员考核制度的长篇论文,①对以后国家人事部起草《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的考核一章有一定参考价值。虽然今天看来,由于当时考核法律制度很不健全,该论文的法学性还不强;但在当时,我已经做了最大努力来增强它的行政法属性,减少它的行政学属性。

撰写硕士论文整理了我的思维,训练了我的文笔,使我以后能够比较从容地把握行政法学论文的撰写。1985—1987任教于安徽大学法律系的最初3年,我在繁重的教学之余,仍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杂志发表了约24篇行政法学论文,这在当时也算成果颇丰了。

1987年底,我第一次走出国门,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做为期半年的访问学者。置身美国发达的物质文明社会,面对美国纷繁复杂的法律制度,我既感受到了浓厚的异国风情,又感受到了巨大的心理冲击。我觉得自己的眼界豁然开朗,第一次有了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思考了很多以前没有想过或没有想透的问题。

在美国的半年时间里,我向美国学生介绍中国的行政法律制度,同时利用各种时间学习美国的行政法律制度。但每当夜深人静,我脑海里就开始了去与留的交锋与决择,就象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死亡的决择一样沉重。虽然赴美国之前,我也像当时大部分青年学者一样,准备留在美国读博士,甚至希望定居美国。但我们这一代人所受的过多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教育,使我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总是承受着太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到,我的根在中国,我的人生价值在中国。即使在美国能够事业有成,生活富裕,但我很难直接把自己的知识贡献给我的祖国和民族,我的精神世界也因此永远不可能十分充实。主意一旦拿定,我当即按期回国。

应当说,经过自己反复思考和比较所确定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以后,我虽然数度去美国,并考察访问过10多个国家,但从来没有再萌发过移居国外的念头。当我1988年在美国看到抽油烟机还刚刚开始流行,很多华人教授还相互介绍,而数年后抽油烟机就走进了中国城市的每个居民家庭时;当我看到1998年我驻德国柏林市中心的一个五星级饭店,服务小姐竟将我登记的北京居民身份写为日本国籍,而2000年我再度去柏林,一般商店的服务 员都能用中文喊“您好”时;我情不自禁地为祖国的日益富强和更加开放而自豪,我也为自己在这一进程中奉献了微薄之力而骄傲。

1989年和1990年,我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条例》相继颁布,这标志着我国行政法学开始进入重视司法审查和行政救济的新阶段,保障公民权和监督行政权逐步成为行政法学研究的重心。在这一过程中,我主编了《行政复议概论》,参与主编了《行政诉讼法教程》和《行政诉讼法实用教程》。《行政复议概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探讨行政复议制度的著作,为此获得安徽省第二届(1985—1992)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从安徽大学考入北京大学,成为全国首届行政法博士研究生,是我探索行政法治道路的第二次重大选择。90年代初,以我国《行政诉讼法》颁布为契机,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快速发展已初露端倪。 “春江水暖鸭先知”。虽然当时还是全民经商热,但作为一名改革开放以后较早涉足行政法学领域的青年学者,我较为敏锐地察觉行政法学已开始从“冷学”向“显学”发展。我渴望进一步深造,渴望在更高层次上献身于国家的行政法制建设。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1990年初,当我到北京出差专程去北大拜访老朋友时,偶然得知肖蔚云、罗豪才教授将招收全国首届行政法博士研究生。当时报名期限已过,离考试只有10天左右的时间。在时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罗豪才老师的关照下,我当即补办了报名手续,并于1990年9月考入了北京大学法律学系。

北大是著名学者的摇篮,思想文化的蓄水池,东西方学术交流的交汇点和中转站。在北大师从肖蔚云、罗豪才教授学习的三年,是我思想观念、学术水平、乃至人格修养获得极大提升的三年。肖蔚云教授是我国著名宪法学家,对我国《宪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起草作出了重要贡献。肖老师人品古朴方正,治学精深严谨,为人、为学对我影响至深。罗豪才教授是我国著名行政法学家,对我国新时期行政法学的发展具有开拓性的贡献。罗老师学术功底深厚,学术思想深刻,对中西方行政法学的发展大势有精深的思考和准确的把握,对不同学术思想和各种学术批评能兼容并包、虚心采纳,其虚怀若谷、执著学术、广开言路、提携后学的宗师风范,在学界有口皆碑。

我国行政法的快速发展,要求有新的行政法学理论适时作出总结和予以支撑。这是一个需要新理论而且实际产生了新理论的时代。从80年代中期以后,罗豪才教授一直在思考,我国行政法是应当以当时中国和苏联实际存在的“管理论”(重心在于管理公民和法人)为理论基础,还是以欧美发达国家的“控权论”(重心在于控制行政权)为理论基础,亦或在中国社会变革和行政法治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一种新的基础理论。到90年代初,创立一种新理论的条件已渐臻成熟。罗豪才教授在一次次的思考中,一次次的讲课中,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当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应当是“平衡论”(重心在于平衡行政权与公民权)的崭新观点。

我成为罗老师的第一个博士生后,有幸与另一位硕士生追随、参与罗老师第一次将“平衡论”理论和盘托出,在《中国法学》首次发表了《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论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的权利义务平衡》①的长篇论文。“平衡论”提出以后,经过不断充实和完善,“很快成为在我国行政法理论基础研究领域内引起广泛反响、最引人注目的一种学说”②,其影响波及到整个法学界和行政学界。③平衡理论既根植于当时我国的行政法制实践和《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宗旨,同时其基本理念又进一步融入我国其后制定的《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和《立法法》的立法精神。

追随、协助罗豪才老师创立“平衡论”学说,既对我以后的行政法教学、研究和实务工作教益极深,也对我1992年开始构思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产生了直接的指导作用。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立法研究组开始着手调研起草《行政处罚法》,我参与了调研起草工作,并因此确定以行政处罚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题目。当时,专门论述行政处罚的法学著作寥若晨星,人们对行政处罚问题还不十分重视。在此情况下,我研究行政处罚的确面临着很多困难,而首要的困难就是如何在较高的理论层次上构建本书的基本框架,使其既有鲜明、深刻的理论主线,不陷于分散、琐碎的法律规定不能自拔,又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对行政处罚立法、执法和司法中的重大实践问题提出符合实际的看法。

在反复分析比较之后,我决定不面面俱到地论述行政处罚的各项具体制度,而是以平衡理论为主线,大处着笔揭示贯穿行政处罚创设、实施和救济全过程之中的一般规律,总结隐藏于纷繁复杂的行政处罚现象之后的基本原理。在结构上,我采取以行政处罚贯穿立法、执法、救济三个环节为经,以行政处罚反映行政处罚权与公民权的冲突和平衡为纬的方法,共将全文分为导论、上篇、中篇、下篇、结论五大部分。①与这一结构相适应,我将论文题目最后确定为《论行政处罚的创设、实施和救济》。②

博士论文的写作过程,是一个思维不断梳理,思想不断深化,灵感之火不断燃烧又不断熄灭的“思想探险”过程;也是一个时而充满激情,时而充满痛苦,极富挑战性又极富杀伤力的“生命体验”过程。在确定博士论文的题目、理论主线和结构时,我常常朝思暮想,夜不能寐,有时山穷水尽,有时又柳暗花明;经常晚上为一个创新的思想火花而兴奋得久久不能入睡,早晨醒来又觉得全无新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只有经过艰苦的“思想探险”和“生命体验”过程,才能抓住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既稍纵即逝、飘忽不定,又朴实具体、实实在在的创新观点,并将它固定在博士论文的框架之内。因此,我一直以为,不经过严格意义上的博士论文撰写,就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博 士。

在论文的总体思路理清以后,我的博士论文基本是一气呵成。答辩委员会对我的博士论文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填补了我国行政法学理论的一个空白”。①《法制日报》1993年6月22日头版对我作为全国首届行政法博士生的论文答辩作了报道。本文作为运用平衡理论研究行政处罚个案制度的第一篇博士论文,亦获得了罗豪才教授的厚爱和肯定。在中国法制出版社1994年初版、1997年修订再版该论文时,罗老师欣然作序,认为“全书脉络清晰,逻辑严密,思想有深度,文字功底好,可读性强,是一本难得的行政法学术专著。”

当然,囿于资料和时间,这篇论文在当时对一些重要问题还缺乏深入论述,论文从内容到形式也都还有诸多缺陷。但经过了这次博士论文的撰写,以及通过以后评阅和指导大量的博士学位论文,我逐步形成了关于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的一些体会和想法,这应是我取得的更大收获。由于这些体会和想法未必成熟,更未必正确,所以一直没有见诸文字,以免贻笑大方。但2000年初在《中外法学》上读了刘南平先生的《法学博士论文的“骨髓”和“皮囊”-兼论我国法学研究之流弊》②一文后,觉得很有共鸣;特别是刘文中关于西方博士学位论文均应有“命题”,以及“命题”应有原创性的观点,很能反映当初我撰写博士论文时苦苦思索全文有创新意义的理论主线,以及围绕理论主线结构全文时的心路历程和理论追求。③

北大以其博大深邃、人才辈出闻名于世。北大对她的学子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但又是极其关爱的。在北大三年艰辛的攻博期间,我荣幸地获得“北京大学第二届青年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大学第一届研究生优秀学术成果”十嘉奖(一等奖)“,并两度获得”光华奖“。1993年7月博士毕业时,因渴望投身如火如荼的法律实务工作,我心存感激地谢绝了母校和恩师的挽留,奔向了更为博大宽广的社会。但母校一时一刻也没有忘记她的学子:1993年我毕业后不久,北大法学院即聘我为兼职副教授,1995年聘我为兼职教授,1999年聘我为博士生导师,给了一系列令我时时诚惶诚恐、不敢承受的莫大荣誉。但我清楚地知道,比这些荣誉更珍贵、更重要的是我的北大师长、朋友、同学给予的多年教诲、爱护和支持。罗豪才、肖蔚云、张国华、魏振瀛、张文、朱启超、姜明安、吴志攀、武树臣、方世荣……等等,等等,一想起他们,我就从内心深处心存感激,我也就更加不敢懈怠。对他们和对母校的感情,使我和我们家逐步产生了一种浓厚的北大情结:1991年,我力劝我弟弟也考取了北大计算机系的博士生;2000年,我又力劝我侄子考取了北大数学系的本科生;以后,如果我的孩子有能力,我也要力劝他考入北大,接受北大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的启蒙与教育。

从北大毕业后,经过四年社会法治实践的风雨洗礼,我对我国法制运行的现实状况与理想模式之间的差距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和更深入的思考,期望能从理论上作更为全面和深刻的梳理与总结。我的这一朦胧愿望由于又一个偶然的机遇而变得清晰和强烈起来。记得那是1996年在杭州大学召开的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结束后,与会人员到绍兴鲁迅故居参观,我正好与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应松年教授一起观看百草园。应老师是我国著名行政法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立法研究组负责人之一,直接组织和参与了我国《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以及后来的《行政复议法》、《立法法》等诸多综合性行政法律的调研、起草与讨论,为我国行政法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应老师勤于治学、专注立法、重视实践、爱才用才的大家风范,一直令我十分敬佩。当时,国家行政学院正式成立不久,法学师资十分缺乏,应老师问我愿不愿意回到法学教学研究队伍中来,我听了怦然心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思考,我觉得自己博士毕业后已经较好地补上了法治实践这一课,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体验法治生活的初衷,现在是该归队的时候了。在应老师的全力推荐下,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多方努力,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自己正处于兴旺发展阶段的律师事业,于1997年调入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作出了我探索行政法治道路的第四次重大选择。

国家行政学院是我国培养高中级国家公务员的最高学府,有着花园式的校园环境和得天独厚的特殊地位。她的高层次,她的大舞台,使她既充满魅力,又充满挑战。投身新的环境,回到校园生活,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勤奋的精神和更加认真的态度,来完成一项一项繁重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任务。我把自己在法治理论上的思考和法治实践中的体会,向省部级、司局级公务员介绍、讲授,足迹遍布相当多的中央国家机关和省、市、自治区,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并被聘为中央国家机关宣传教育工作团宣教员。在一次次的讲授、一次次的调研和一次次的思考中,我逐步萌发了不仅经济发展有规律、法治发展也有规律的思想火花,并进而形成和率先提出了“法治规律” ①的理论观点,以力图从客观规律的高度揭示实现法治的必然性和法治道路的多样性。为了进一步探索中西方的行政法治道路,应松年老师和我共同主编了《走向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理论研究与实证调查》一书(80余万字)②,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中西方依法行政道路进行了深刻的动态比较和研究。

在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工作的三年半时间,我有了更多的立法参与,更广的国际眼光,更强的实践观点。加强中美行政程序法的交流与合作,是主席访问美国时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达成的意向;加强中德行政法交流与合作,是德国总统来华与主席会谈时提出的建议。我国外交部将这两个重大项目交给应松年教授承担。我协助应老师组织和参与了1998年以来的中美、中德之间数10次行政法、行政程序法的高层次学术交流和立法研讨。

为了推动由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参加的东亚行政法学术交流,加强海峡两岸的行政法学术合作,在罗豪才、应松年教授的倡导、组织下,中国大陆组织或参加了分别在大陆、台湾等地召开的四届高层次、大规模的东亚行政法研讨会和海峡两岸行政法研讨会,我参与组织和参加了这些会议。作为中国法学会行政法研究会副会长,我协助罗豪才会长、应松年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组织并参加了每年一次的中国法学会行政法研究会。

通过参与组织和参加这些国内外的大型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我的学术水平逐步提高,学术成果不断增加,学术影响有所扩大。1997年以来,在繁重的教学和行政工作之余,我修订再版专著1本,与方世荣教授合著《行政法律关系研究》1本,主编著作2本,参著8本,发表长短文章80余篇。2000年,我申请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依法行政比较研究》 的课题,目前正投入很大精力展开研究。

我要特别感谢我国行政法学界的老师、朋友、同仁,尤其是要感谢罗豪才老师、应松年老师十多年的栽培、帮助,给了我太多学习发展的机会; 我也要特别感谢国家行政学院的领导、同事,尤其是要感谢应松年老师三年多的培养、支持,给了我很多难以承受的荣誉。没有他们的爱护和鼓励,我将一事无成。

三、体验法治的底蕴

法学理论和法治实践是法治发展的两个轮子,任何一个轮子的颠簸和缺失都会导致法治运行的失衡。因此,我们要把握法治的真谛,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法治,而必须同时深入实践中的法治;就不能仅仅满足于纸面上的法治,而必须同时感悟实际运行中的法治。

参与立法是我体验法治底蕴的第一种方式。立法以其最理性、最凝炼的方式表述着法的精神,维护着社会正义。从1988年参与《行政诉讼法》的修改、讨论开始,我陆续参加了《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立法法》的立法调研、起草和讨论,并参与了几十部法律、行政法规的立法讨论或立法论证。1998年以来,我协助应松年老师组织实施中美、中德以及海峡两岸的行政法学术交流和立法交流,直接参加了《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专家试拟稿的国内外立法调研和起草。在这些立法调研活动中,有一件事给我震动很大。那是在1988年11月召开的行政程序法国际研讨会上,美国锡拉丘斯大学的两位行政法学教授William C.Banks和 RechardGoldsmith认为,制定于1946年的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APA)固然在控制行政权违法和滥用方面有很大历史功绩,但由于它精心制作了一个十分正式的审讯型的裁决程序,并且配置了大批独立性过强、工资过高的行政法法官,因而致使行政效率受到很大影响,需要修改。当我们正在考虑如何以APA为蓝本强化行政程序、制定行政程序法时,APA故乡的司法部长却认为非正式程序是“行政程序的命根子”。①这使我们不能不重新审视APA及其对我国制定行政程序法的影响。我当时进一步询问,APA存在的这些问题,是因制定时就考虑不周造成的,还是由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因重心在于保障公正而损害了效率?回答是兼而有之。

为了进一步了解作为美国行政法核心的行政程序法的成败得失,1999年8月我陪同应松年教授去美国进行考察。在对纽约州和加尼福利亚州行政程序法的比较考察中,我们发现,两州的行政程序法截然不同:前者以非正式听证程序(简易程序)为主,听证官实行分散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后者则以正式听证程序(审讯程序)为主,听证官实行集中管理,有利地保护公民权利。两者都形成于各州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法律制度之下,都产生了制约行政权、保护公民权的特定作用;但两者也都有其不足,尤以加州为甚,而要修改却十分困难。

在对美国行政程序法的深入了解中,我进一步认识到,立法必须建立在深刻了解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准确把握国内外相关制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之上,而不能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更不能人云亦云,盲目照搬。参与一系列的立法活动,我的法治观由过于理想而变得更为平实。我逐步认识到,行政法治既不可能是高悬于旧体制之上的空中楼阁,也不应当是仍旧依存于旧体制的管理工具,而必须是顽强地从旧体制中萌芽、在新体制中生长的充满生命力的参天大树。

从事法律实务工作是我体验法治底蕴的第二种方式。法律实务工作者或许不需要象法学理论工作者那样整天进行纯粹抽象的理论思辩,但却更需要将成千上万的法律条文运用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法律实务工作者对实践中的法律有着更深刻、更鲜活、更真实的感悟和理解。为了弥补自己对法律实践不够熟悉的缺憾,我从80年代后期即开始有意识地从事一些兼职律师工作。1993年我从北大博士毕业后,更是直接进入了专职律师队伍。这一意外之举当时的确使很多熟悉的朋友为之惊讶,觉得我从事行政法教学研究10余年,又获得了博士学位,再去当律师十分可惜。从全国而言,当时律师的地位还不高,博士当专职律师的更是凤毛麟角。但我权衡再三,还是作出了自己探索行政法治道路的第三次重大选择。我心里十分清楚,当律师主要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更深刻地感受中国的社会实践和法治实践。我期冀做一个学者型的律师和熟悉法治实践的学者。这也是我在当律师期间能够不离开学术,并在当了四年律师后又能够重返学术界的内在原因。

我的上述想法能付诸实施,主要得益于全国律师协会前会长任继圣教授的示范和鼓励。任老是我一个县的老乡,是新中国律师事业的开拓者和最早实践者,是学者型的律师和律师型的学者。当时,司法部要办一个千人律师大所-中国律师事务中心,请任会长挂帅组建。任老力促我加盟。面对充满诱惑和蓬勃发展的律师职业,面对我十分尊敬的同乡、前辈的热情邀请,更面对自己内心的夙愿和冲动,我无法拒绝。虽然后来由于条件尚不成熟,千人大所计划夭折,任老又推荐我去全国最早和最大的融资租赁公司-中国租赁有限公司任法律部主任,但我当几年专职律师的初衷仍没有丝毫改变,并于1994年组建成立了北京市中联律师事务所,自任主任。

权利的实现重于权利的宣告。律师以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特有方式,通过具体的个案将纸面上的法律权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现实权利。律师职业是充满艰辛的,但又是充满挑战的。四年的专职律师生涯期间,我被评为二级律师,被选为北京市律师协会理事,获得了从事证券法律业务、国家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招标投标法律业务等专门律师业务的从业资格。我在国内外了300余件行政、经济和民事案件,绝大部分胜诉。在这些案件中,泰国贤成两合公司、深圳贤成大厦有限公司诉深圳市工商局、招商局行政诉讼案,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尽管这个案件并不是我的最复杂、花去时间最多的案件,但却是影响最大的行政诉讼案件,是较好地体现了行政诉讼的立法精神和行政审判的公正精神的“民告官”案件。该案因此被《民主与法制》①杂志列为二十世纪我国二十大名案之一。

“贤成大厦”案最充分地体现了我作为律师在庭审和庭辩过程中的价值。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罗豪才为审判长的7人合议庭,代表了我国行政审判的最高水平;以应松年教授、江平教授、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高宗泽一级律师等为代表的原被告双方20余人的庞大人队伍,代表了我国行政诉讼和 民事诉讼的最高水平;全国人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各部委、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有关地方人大、政府、以及有关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泰国驻华使节、与各方当事人有关的人员以及新闻记者等200多名旁听人员,组成了层次高、规模大、影响广的旁听阵容。案件审理进行了五整天,由三个摄像机全程录相。最高人民法院希望把这个庭开成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示范庭。我作为原告泰国贤成两合公司的第一人,较好地发挥了自己的行政法专业水平和律师的庭辩水平,维护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声张了行政诉讼法的正义精神,捍卫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从而赢得了法庭的肯定和听众的赞许。该案最后冲破重重阻力,以原告完全胜诉告终。

在四年专职律师的生涯中,我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一刻也没有忘记教育和学术。在我的组织、奔走和时任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主任魏振赢、副主任武树臣的大力支持下,以1996年5月15日《律师法》颁布为契机,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与北京市中联律师事务所联合实施了“一帮一律师助学工程”和设立“律师助教基金”。①由于这是全国首次律师事务所与法学院系联合实施的助学助教活动,因而得到了律师界、法学院系和以及社会的响应和支持,中央电视台、法制日报等众多新闻媒体做了专门报道。

进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市的实证调查,是我律师从业期间的又一项创新之举,也是我体验法治底蕴的第三种方式。1996年2月8日,同志在中共中央法制讲座上就依法治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同年3月召开的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治国方略确认下来。我当时就认为,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继1978年作出将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以后,所作出的第二个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意义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真正开始实现从人治向法治、从依政策治国向依法治国的转变。这第二次转变甚至比第一次转变更困难、更复杂,遇到的阻力更大。

出于报效国家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牵头于1996年3月成立了由首都10余名法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社会学的教授、博士、记者组成的《依法治国研究》课题组,力图从多学科角度重点调查和解剖几个依法治市时间较久、成果较明显的省、市,以在实证调查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依法治国的规律和方法。受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委托,我个人出资约8万元,于1996年7月、8月、10月率课题组三下南京,对该市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全方位调查;以后又三上本溪调查;并对上海等全国10个省、直辖市的13个城市进行了1550份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篇《依法治国的局部实践》的系列调查报告,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反响,一些省、市将其作为地方依法治理的重要参考,司法部和中央有关部门对该调研成果十分重视,《法制日报》1996年7月17日在头版报眼位置做了《探索依法治国局部实践经验 北京博士自费考察南京》的长篇报道,7月29日该报记者又以《借鉴南京经验 推进依法治国》为题对我作了专访。①我作为一名执业律师,花了很多功夫进行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实证调查,颇有点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些同行觉得不好理解,但我却常常以此举对依法治市乃至依法治国有所俾益而。在过去的近5年里,全国有60多个城市去南京学习取经,南京的依法治市也因此上了一个新台阶。时至今日,我仍与南京市委、市政府、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市司法局的领导保持着密切的工作联系和个人友谊。我曾经想以南京的一个县、区或镇为试点,从立法、执法、司法、法治宣传、法治教育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和整体性的依法治理试验,但终因条件尚不成熟而作罢。最近,司法部约我主编一本地方和部门依法治理的教材,这正好与我久已萌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欣然答应下来。因为我始终认为,如果不扎扎实实地实施地方和部门依法治理这一宏大的基础性工程,不让法治贴近12亿人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不使法律成为每个老百姓的最高行为准则和基本生活方式,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就永远只能是法学家设计和憧憬的海市蜃楼。

参与重大疑难案件的论证和咨询是我体验法治底蕴的第四种方式。法律条文是抽象枯燥的,但一个又一个千差万别的案件使它们鲜活生动起来。在这些案件中,或者正义得到张扬,违法得到惩治;或者正义受到扭曲,违法受到纵容。近10年来,我参与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地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公民、法人100余起重大疑难案件的论证和咨询。通过这些论证和咨询,我既表现了一个法学工作者对我国现行法律的诠释和信仰,又从中看到了运行于复杂社会生活之中的法律的成功和缺失。

2000年我曾参与论证我国第一起状告中国证监会的行政诉讼案。该案法院一开始不愿受理,担心告中国证监会可能引起股市震荡。我和其他专家均表示不同意这种看法:告中国证监会造成股市震荡,告公安部造成社会治安混乱,告国家经贸委造成中国经济滑坡;照此逻辑发展,《行政诉讼法》就应当废止,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就应当撤销。但事实恰恰相反,告中国证监会不仅不会影响股市,反而会有利于规范和完善股市,有利于健康发展股市。法院采纳了专家论证的意见,受理了此案,并判决中国证监会败诉。由此引起了数起中国证监会当被告并败诉的行政案件。嗣后不久又发生了中国股市是否应当严格监管的大讨论和大争辩。

在我参与论证和咨询的大部分行政案件中,“民告官”遇到极大阻力,司法权难以抗衡行政权。专家学者的论证和咨询意见,固然有时可以使公民权或司法权受到支持,但并不能带来《行政诉讼法》整体实施状况的改观。因此,推动整个法治环境的完善,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十分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当我终于写完这篇艰辛而费时的文字,如释重负却又诚惶诚恐。审视自己42年的人生道路,恰似步履维艰地攀登一座人生的大山。年届中年,正值山腰。回顾来时路,峰回路转,依稀可辨;瞻望前行路,崎岖曲折,任重道远。总结自己粗浅的人生感悟,我以为有三个字可能对一个奋斗者至关紧要:一曰识:志存高远,目光敏锐;二曰行:雷厉风行,奋力前行;三曰韧: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而个人的命运总是系于国家的命运,个人的追求也只能融于民族的追求。在岁月早已流过“苍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的金戈铁马时代的今天,法治正 成为中华民族昂首阔步跨入21世纪的政治宣言和奋斗旗帜。

工地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结合陕西安川高速公路监理工作及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对施工阶段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总结。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supervision work of shaani anchuan freeway and highway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standard summarized the quality management in the phase of construction.

关键词:高速公路;质量监理

key words: freeway;quality supervision

引言

安康至毛坝至陕川界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包(头)茂(名)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位于秦岭以南的大巴山腹地,为秦岭造山带南部和大巴山构造区,沿线山大沟深,横坡陡峻,多悬崖峭壁,所经区域地质断裂构造发育,岩性复杂,多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路段,项目桥隧比例高达78%,施工场地狭小、道路运输条件极为艰巨,对施工监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施工准备阶段监理

根据项目特点,建立安川总监办负责全线监理管理工作,驻地办具体负责现场监理执行工作两级监理管理机构,明确各级监理机构的职、权、责,做到政令畅通、运转高效、分级负责、控制有力。在开工履约检查后,集中全线监理人员针对项目特点进行培训、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业务水平差的监理人员予以清退、更换,从总体上保证全线监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心。

2施工阶段工程质量管理措施的运用

2.1根据质量目标目标强化监督检查根据把“安川高速公路建设成为内在质量可靠、工程形象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生产施工安全、路与自然和谐”的目标,每月开展以主要检查工程实体质量、进度、内部管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五大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结合日常抽查,以工程质量为主要权值进行总结评比,奖优罚劣,保证项目整体质量管理水平。

2.2推行监理工作标准化管理根据项目特点编制安川高速公路监理实施细则,制订监理程序和管理办法,推行监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管理。细化各分项工程管理程序框图及监理工作流程图,统一监理抽检和施工单位检查记录用表及监理日志、施工表格填写要求,规范监理人员的管理行为。

2.3重视监理员工队伍管理和业务学习培训对深水基础、特长隧道等难点工程、关键工序就监理质量控制、施工技术要点、关键工艺、监理管理程序等内容邀请专家组织培训、学习,提高监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2.4落实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明确总监办、驻地办两级监理机构是工程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逐级分项建立、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卡。对关键工程均明确施工、监理管理直接责任人,做到各分项工程的每道工序和所用材料谁检查、谁签认、谁就负终生责任,实施责任追究,将质量责任真正落实到人。

2.5保证“施工自检、监理验收签认”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转坚持开展监理工作必须先抓自检,坚决纠正施工自检流于形式的状况,督促各施工单位建立了能够有效运转、控制有力的自检体系,保证“施工自检、监理验收签认”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转。

2.6强化施工过程质量管理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现场质量管理上,严格把好“开工关、工序检查验收关、中间交工验收关”,特别是对7.9km米溪梁隧道、170米主跨的汉江连续刚

构特大桥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从技术、经济、安全及进度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把好开工第一关。

2.7加强施工巡视检查总监办成立了以路段划分的质量巡查组,各驻地办成立以高级驻地为组长的驻地办质量巡查组,坚持深入工地检查指导。一是检查自检体系的运转情况,二是检查现场监理人员的工作到位情况,三是及时发现并解决现场质量问题。

2.8推行首件工程认可制推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度。在每项工程开工前,要求施工单位、驻地办层层对图纸认真进行审查,核对无误后,进行技术交底。对所有工序首件工程均根据工程完成情况明确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以确保工程实体施工一次达优。通过首件工程的示范作用,带动、推进和保障后续工程的质量。

2.9对重要原材料实行准入制度对重要原材料(主要是水泥、钢材、钢绞线、橡胶支座、锚具、防水材料等)实行准入制度,从源头上保证材料质量。

2.10推广使用新的检测技术积极推广执行新的检测技术,全线实行隧道初支、二衬地质雷达检测,桩基全部采用超声波无破损检测,对特长隧道实行地质超前预报,采用锚杆测长仪判定锚杆长度及锚固质量,连续刚构桥梁委托第三方监控,对c40及以上标号砼采用砼强度回弹仪判定实体工程强度,用砼保护层厚度测定仪测定保护层厚度等。通过采用科学的检测手段对工程质量进行实时有效监督。

2.11及时安排专项整治检查活动和积极组织开展技术交流对易出现工程质量通病的部位和施工环节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及时下发质量管理文件明确质量要求、控制要点和注意事项,对重点工序、关键环节施工进行严格控制。组织进行技术交流,借鉴经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2.12落实安全责任总监办、驻地办均设立专职安全工程师,坚持对项目安全、环保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纠正,对安全生产实施一票否决制。

3施工阶段质量监理措施的运用

重视质保体系的建设工作。强调工程质量主题责任最终仍取决于施工单位的施工水平,质量管理以督促承包人建立起完善、高效的质保体系为重点。特别是要建立起严密、高效的自检、抽检、报验程序。使质保体系真正有效动作起来。

4事后质量控制

事后质量控制是质量监理应尽量少用的质量控制手段,事后监理手段运用的多寡,体现出质量监理水平的高低。根据问题产生的后果不同,一般分为质量缺陷和质量事故,质量监理的重要工作就是减少质量缺陷,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不论是发生了质量缺陷或是质量事故均应按照: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5结语

总之,工程质量监理是一个项艰巨、细致的管理工作,只有坚持“严格监理、热情服务、秉公办事、一丝不苟”十六字方针,各级监理人员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理工作,才能有效地发挥监理作用,真正为工程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工地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领导重视,统筹规划

设计研究院的领导班子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强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和理论学习,努力在工作中争做先进文化的的实践者,以“三个代表”的高度来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历届的领导班子都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和总结过程中,领导班子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有组织有计划地来推进,这样才能收到实际效果,因此每年都要按照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部署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和实施细则,做到了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党委还要求各单位从“一把手”到班组长都要有较强的创建精神文明的意识,并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年终考核。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党政工团协同负责,分工把守,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组织保障。

二、以身作则,抓好班子建设

领导班子的言行是企业形象和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他们的言行举止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因此领导班子在学习和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对自己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近几年来,院党委严格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始终把理论学习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并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在“三讲”、三个代表”、江总书记在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十六大会议精神、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等专题学习中,都召开了专门会议认真学习领会,并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院党委还始终把搞好班子廉洁自律作为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创先争优”、“五比五看”党性实践活动,使党员干部牢记“两个务必”,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利,廉洁奉公,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

三、群策群力,加强民主管理

领导班子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发扬民主,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参政意识,制定了《设计研究院民主管理实施细则》。各部门均成立了民主管理小组,部门领导定期向民管小组报告生产情况和经济运行状况,并设立意见箱,随时征集职工意见。院工会还专门设立了职工提案征集委员会,了解职工需求。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医疗改革、住房分配和奖金分配的问题以及企业大型设备购置和选拔干部等问题上,充分尊重职工权利,发挥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作用,由职工代表投票表决。领导班子成员还经常到一线职工中进行走访和谈心,并经常召开各种座谈会,与职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全院上下形成了浓郁的民主气氛,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职工的向心力。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我院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包括:1.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教育,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我院不仅利用自身和社会的力量,举办各种技术讲座、技能培训班和派出学习深造,以此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而且还注重对职工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制定了《天勘职业道德规范》和《天勘文明职工守则》。每年还要举办青年科技论文的评比和中层干部管理论文评比活动,检验培训成果。2.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灵魂。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企业精神就不会有好的形象,就不会有持续稳定的发展。我院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通过职工的广泛讨论,提炼出“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职工为本,科技兴院”的管理理念;“追求双赢,讲究诚信”的经营理念;“生产用户所需,满足用户所求,体谅用户所难,不提供不合格产品”的服务观念等等,并利用橱窗、内部刊物和局域网等多种媒介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使企业精神深入人心,成为了全体职工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3.加强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我们通过开展“十佳青年”、“敬业标兵”、“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团员”、“三八红旗手”、“文明职工”和“文明家庭”等评比表彰活动,弘扬先进人物和事迹,激励职工学先进赶先进,立足本岗踏实工作,为企业发展做贡献。我们还自办了《天勘文苑》和《天勘信息》等报刊,既报道了好人好事,也为职工展现才艺提供了平台,提升了企业的文化氛围。4.开展多姿多彩的群体活动,活跃职工气氛。我院每年都要举办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如青年足球对抗赛,老年篮球赛,“三八”妇女趣味运动会,乒乓球和羽毛球比赛和各类比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5.着力打造企业形象。一个企业的外部形象是企业精神和团队素质的写照,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提升品牌价值,激发职工的爱院热情,鼓舞士气。因此我们对此十分重视,下力气抓了企业视觉标识系统的设计(CIS),对各类纸张、稿件、宣传印刷品和成果包装得形式和使用要求都进行统一的设计和规定。还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院容院貌的整治,改善了办公环境,并统一制作了工作装,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6.狠抓综合治理工作。制定了严格的安全例会制度和检查制度以及干部值班制度,认真落实防火、防灾等安全保卫措施,并加强外来人员管理,有效抑制了偷盗、斗殴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发生,为经营生产活动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五、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生活

职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领导班子对这一点的认识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行动中。在工作和生活上,时时处处都体现了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每到酷暑严寒,领导班子都要到工地慰问,并投入资金购置活动房屋,改善了野外作业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到长期在外施工的职工和生活困难的职工的家中探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也是每任领导班子的必修课。节假日期间,还要组织家在外地的单身职工进行联欢,让大家感受到设计研究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在“非典”肆虐期间,院里还为每个职工购买了营养品和消毒药品。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对职工的尊重和关心,也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

工地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一、领导重视,统筹规划

设计研究院的领导班子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强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和理论学习,努力在工作中争做先进文化的的实践者,以“三个代表”的高度来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历届的领导班子都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和总结过程中,领导班子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有组织有计划地来推进,这样才能收到实际效果,因此每年都要按照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部署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和实施细则,做到了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党委还要求各单位从“一把手”到班组长都要有较强的创建精神文明的意识,并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年终考核。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党政工团协同负责,分工把守,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组织保障。

二、以身作则,抓好班子建设

领导班子的言行是企业形象和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他们的言行举止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因此领导班子在学习和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对自己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近几年来,院党委严格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始终把理论学习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并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在“三讲”、三个代表”、江总书记在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十六大会议精神、总书记“七一” 重要讲话等专题学习中,都召开了专门会议认真学习领会,并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院党委还始终把搞好班子廉洁自律作为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创先争优”、“五比五看”党性实践活动,使党员干部牢记“两个务必”,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利,廉洁奉公,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

三、群策群力,加强民主管理

领导班子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发扬民主,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参政意识,制定了《设计研究院民主管理实施细则》。各部门均成立了民主管理小组,部门领导定期向民管小组报告生产情况和经济运行状况,并设立意见箱,随时征集职工意见。院工会还专门设立了职工提案征集委员会,了解职工需求。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医疗改革、住房分配和奖金分配的问题以及企业大型设备购置和选拔干部等问题上,充分尊重职工权利,发挥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作用,由职工代表投票表决。领导班子成员还经常到一线职工中进行走访和谈心,并经常召开各种座谈会,与职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全院上下形成了浓郁的民主气氛,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职工的向心力。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我院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包括:1.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教育,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我院不仅利用自身和社会的力量,举办各种技术讲座、技能培训班和派出学习深造,以此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而且还注重对职工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制定了《天勘职业道德规范》和《天勘文明职工守则》。每年还要举办青年科技论文的评比和中层干部管理论文评比活动,检验培训成果。2.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灵魂。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企业精神就不会有好的形象,就不会有持续稳定的发展。我院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通过职工的广泛讨论,提炼出“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职工为本,科技兴院”的管理理念;“追求双赢,讲究诚信”的经营理念;“生产用户所需,满足用户所求,体谅用户所难,不提供不合格产品”的服务观念等等,并利用橱窗、内部刊物和局域网等多种媒介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使企业精神深入人心,成为了全体职工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3.加强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我们通过开展“十佳青年”、“敬业标兵”、“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团员”、“三八红旗手”、“文明职工”和“文明家庭”等评比表彰活动,弘扬先进人物和事迹,激励职工学先进赶先进,立足本岗踏实工作,为企业发展做贡献。我们还自办了《天勘文苑》和《天勘信息》等报刊,既报道了好人好事,也为职工展现才艺提供了平台,提升了企业的文化氛围。4.开展多姿多彩的群体活动,活跃职工气氛。我院每年都要举办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如青年足球对抗赛,老年篮球赛,“三八”妇女趣味运动会,乒乓球和羽毛球比赛和各类比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5.着力打造企业形象。一个企业的外部形象是企业精神和团队素质的写照,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提升品牌价值,激发职工的爱院热情,鼓舞士气。因此我们对此十分重视,下力气抓了企业视觉标识系统的设计(CIS),对各类纸张、稿件、宣传印刷品和成果包装得形式和使用要求都进行统一的设计和规定。还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院容院貌的整治,改善了办公环境,并统一制作了工作装,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6. 狠抓综合治理工作。制定了严格的安全例会制度和检查制度以及干部值班制度,认真落实防火、防灾等安全保卫措施,并加强外来人员管理,有效抑制了偷盗、斗殴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发生,为经营生产活动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五、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生活

职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领导班子对这一点的认识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行动中。在工作和生活上,时时处处都体现了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每到酷暑严寒,领导班子都要到工地慰问,并投入资金购置活动房屋,改善了野外作业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到长期在外施工的职工和生活困难的职工的家中探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也是每任领导班子的必修课。节假日期间,还要组织家在外地的单身职工进行联欢,让大家感受到设计研究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在“非典”肆虐期间,院里还为每个职工购买了营养品和消毒药品。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对职工的尊重和关心,也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

工地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英才》:几内亚项目的建设是否对魏桥创业发展有更多意义?

张士平

>> 一不小心成了穷人 一不小心出了位 一不小心成了前妻 一不小心,爱上音乐 一不小心成权威 一不小心 哈韩了 一不小心撞进法网 一不小心,流感来袭 一不小心就脸红 一不小心看错了 一不小心成了外人 一不小心成了天才 一不小心 弄巧成拙 一不小心成“超人” 一不小心被忽悠 一不小心做了他的爱情便当 一不小心成为书呆子 一不小心,就瘦成了美女 一不小心成了“杯具帝” 全职爸爸,一不小心带出相声神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 > 一不小心做成全球最大 一不小心做成全球最大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海外项目的价值

《英才》:几内亚项目的建设是否对魏桥创业发展有更多意义?

张士平:几内亚项目开发,除了创新以外,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我们在几内亚工地上,包括港口上,都写着“干中国速度,树立中国精神”。没提魏桥两个字,全部是中国。因为几内亚项目的建设,不但极大地带动了国内大型机械装备的出口,而且在把矿石运进国内的同时,也把国内的水泥和化肥等运往非洲。这是一条完整的“海上丝绸之路”,践行了国家领导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以及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战略思维的具体实践。

此外,为了模范地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拿出大量资金在矿区所在的当地社区做公益慈善项目,造福于当地老百姓,出资修建了当地乡村公路、小学、职业培训中心、乡村卫生所等,赢得了几内亚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树立了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

《英才》:除了进口原材料,中国宏桥是否有产品出口海外的计划?

张士平:我们发展战略中有一点是“全球一体化”。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原材料利用国外资源。因为中国缺少铝矿,所以必须立足于海外。另一个就是产品。虽然中国现在是铝消费大国,但我们希望更多的产品可以走向国际市场,目前我们的高精铝板已经出口到美国。美铝、俄侣、力拓等世界巨头公司也先后多次来中国宏桥走访。我们会创立自己的深加工产品品牌,推向世界。 不指望从股市里拿钱

《英才》:相对于A股,港股上市公司估值普遍偏低,今年以来,一些大型民营企业都选择“回归A股”。为什么你们愿意继续安心留在港股?

张士平:首先我们并不指望从股市里拿钱。其次,香港交易所以管理规范、严格著称。魏桥纺织和中国宏桥通过在香港上市,进一步规范了内部管理,使公司能够更加规范健康运行。另外,在香港上市,公司也搭建了一个更好的国际融资平台。2014年,在国内融资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宏桥先后四次境外融资,累计融通资金15亿美元。今年中国宏桥又有一系列境外融资活动。这也使中国宏桥获得了长期、稳定、低成本的海外资金。同时在香港上市,也能更好地促进境内融资,前段时间,我们刚刚以3A的评级发行了78亿元企业债券。

《英才》:如何看待资本市场与公司发展的关系?如何平衡短期目标与公司的长期战略?

张士平:资本运营是我们集团的六大战略之一。正是通过有效的资本运营,才有力促进了公司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可以说,公司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助力公司发展。但我们集团的长期战略是打造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企业集团,打造百年企业,实现基业长青。这就要靠一个个中短期目标来支撑,而不是靠股价的高低决定。“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力争实现销售收入5000亿元,冲击世界100强。

《英才》:从报表上看,纺织的利润要远远低于铝业的利润,你是否想过剥离纺织?

张士平:以魏桥创业现在的实力,不做纺织业,只做铝电和铝材行业,完全可以,我们也会更轻松。但是纺织业的员工怎么办?我开会时常常教育员工,没有纺织打基础就没有今天铝业,不能见利忘本。作为集团董事长,我也会在两家企业员工工资分配上考虑平衡。特别是随着智能化的推进,纺织业需要的工人越来越少,我一直强调不让一个工人下岗,全部安置到其他岗位就业,使他们能平稳退休。 西瓜芝麻一起抓

《英才》:你和儿子张波、女儿张红霞是如何分工的?

张士平:我是整个集团董事长,但在魏桥纺织我只是非执行董事,只代表大股东。董事长是张红霞。生产经营我早不管了,以前我还管处级以上干部,现在副总经理我也不管了。不过,我还是中国宏桥的董事长,还有签字权,但经营权全都给张波了。中国宏桥那边有我一间办公室,但我两年都没过去办公了。一些副总,我都叫不上来名字。我现在只管新建项目,从开始战略规划到最后决定权。一旦审批完,从动工到投产我就不管了。一般我也会中间去走走看看。但是不具体管理。

《英才》:你似乎并不认同职业经理人的概念?

张士平:对,我对职业经理人不感兴趣,一个对企业一点感情没有的人,怎么能当好经理人。

《英才》:有人说你创建了一个“理想国”,你是否认同?

张士平:这些都是企业应该做的事情,而且我们也收获了员工稳定带来的回报。为了缩短工资差距,我们干部的工资并不高,但流失率很低。我们在员工福利上投入了几十亿,每年光供暖不收费,税务局还要让我补7000多万的税。因为国家《税法》有规定,商品就得收税。

《英才》:魏桥创业的管理理念是可以复制的吗?

张士平:魏桥创业并不是最优秀的企业,但的确有独特之处。不管规模大小,效益高低,我们从来没有实行过粗放式管理,一直都是西瓜芝麻一起抓。每个小环节都仔细小心地管理。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实际上没有几家公司能持之以恒。 铝产业突破口

《英才》:在铝产品加工方面,魏桥创业将会做哪些布局?

张士平:今后一个时期,铝产品需求会越来越强劲,特别是汽车轻量化、个人消费、包装用铝及传统建筑模板、桥梁和基建工程用铝需求巨大,将有力地支撑着铝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我们将更加注重产品研发创新和市场开拓,加强产学研合作,想方设法降低吨铝耗电,不断提高能效水平。发展重心也将向工业型材、板材、各种交通用铝面板、汽车零部件、建筑型材等领域拓展,进一步提高深加工能力,提升产品档次和品种,满足客户对铝产品的不同需求。今年我们与山东创新集团合作,计划投资50亿元在滨州经济开发区建设大型铝型材工业园,生产铝围护板、模板,各种交通用铝面板等产品。并在滨州的三大集群区域内,从铝土矿到铝板带箔、汽车轮毂、汽车零部件等最终的制成品,形成集约型、节能型发展模式,发展壮大一大批铝材深加工企业。目前,北汽集团在滨州工业园区投资近百亿元建设的汽车发动机制造项目已经投产。

《英才》:工业企业的环保问题一直是争议焦点,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进,魏桥创业集团在环保问题上有哪些突破?

工地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 王澍:建筑乌托邦里的隐士 王澍建筑里的画意美学 “建筑帝”王澍正传 王澍:瓦片之上的建筑大师 浅谈王澍的建筑语言 “鬼才”王澍:中国最酷“建筑帝” 王澍“后锋”建筑师 王澍和他的房子 获奖的为什么是王澍 王澍 最后的文人风骨 王澍的非典症候群 王澍:谈谈享受建筑背后的文化和生活 王澍:文人建筑师的生活态度 王澍建筑作品中传统元素的运用 建筑师王澍:边缘的突围 从王澍的作品反思其建筑思想 论王澍建筑中的本土内涵 探讨王澍与他素朴的建筑语言 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王澍 王澍:建筑师必须是思想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 > 王澍:建筑乌托邦里的隐士 王澍:建筑乌托邦里的隐士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徐鹏远")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王澍不仅“扎根于历史背景”,而且对建筑与人的关系具有自己深刻的理解。谈及建筑与商业化这个问题,他直白地表示,自己并不欣赏那种与周边生活街区断裂开的商业化建筑。

我们所生活的国度,常常就像一块压缩饼干,时间与空间在这里并存共荣,而且绝非是以标本的方式。

鲁迅说过:“中国社会上的状况,简直是将几十个世纪缩在一起。”余华也说:“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这种强大压缩性的最直观视觉感受就是建筑形态:除了帝国王朝与租界时代残存的遗迹,当代中国的开荒运动正在一种进步和强盛的自我意识支配下,将各个地域的符号风情、各个时代的标签审美进行复制、嫁接,重置前现代与追赶现代的同时,更急切地要呈现出光怪陆离的后现代景观,或者这种杂糅本身就带有后现代意味。与此同时,支离破碎的老旧残垣以及被遗弃的乡村废墟也在这场恣意的狂欢之外,增添了复杂的时空特质。

有人说,如今的中国成了国际建筑师的实验场。然而比起单一领域的专业拓展,这种压缩性的建设样态,难道不更符合人类集体打破时空束缚的欲望吗?通过视觉渲染和想象延伸,人们在这里似乎任意穿越,倘若忽略掉窗外和屋内的现实,便是一方宛如梦境的乌托邦。甚至所谓的现实也未局限于单一的时空,不同形态的建筑内一定包含着不同形态的生活。

只是在这片乌托邦的沃土上一直缺少一位本家的诸侯,不免留有主体性的遗憾(这一点倒从未同步进化入乌托邦)。所以当2012年2月27日,一个叫作“王澍”的名字被写进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名录时,中国的欣喜附带了一种获得占领权的兴奋,因为“一位中国建筑师被评审团选中这个事实,象征一个重大的步骤――承认中国将在建筑思想的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普利兹克建筑奖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而王澍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他获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他在建筑设计中对中国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尊重获得了认可。如同该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所说:“王澍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王澍不仅“扎根于历史背景”,而且对建筑与人的关系具有自己深刻的理解。谈及建筑与商业化这个问题,他直白地表示,自己并不欣赏那种与周边生活街区断裂开的商业化建筑,在其看来“这实质上是一种泛主题公园式的开发,只适合于游客,因为它跟生活是割裂的”。王澍认为,建筑设计也需要商业化的成分,但那应该是一种健康的商业化,“应该是在生活过程中自然发育的”。

“狂妄”的年轻人

中学时代的王澍是中国教育概念里典型的好学生:刻苦努力、成绩优秀、沉默寡言。但也许是高考的失利成了意外的转折,又或者骨子里的叛逆开始苏醒,填写志愿时他并没有做一个完全听话顺从的“好学生”。

从小学画的王澍本来想上美术学院,但家里人认为学艺术不容易生存,要求他选择工科。他提了一个要求:学工科可以,但要选一个画画的工科。就这样,王澍一脚踏入建筑领域,他的志愿表上第一志愿是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前身)建筑系、第二志愿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第三志愿是同济大学建筑系,这等于非南京工学院不上,而背后的原因只是因为母亲同事的丈夫是一个海外获奖的建筑师,恰好出身于此。

1981年,18岁的王澍考进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前身为1927年创办的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是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发源地,著名建筑教育先驱刘福泰、鲍鼎、卢树森等先后执掌该系,著名建筑家杨廷宝、刘敦桢、童等长期任教。如此优良的专业实力当然对于初入山门的王澍有着重要价值,但他渐渐成了这所学校乃至这一领域的“乱臣贼子”。

大二起,王澍就开始自学。丰富的学识、过人的洞察力加上张扬的个性、飘扬的长发,让他成为建筑系学生中的领袖,也成了老师眼中的“后现代模板”。他的好友、建筑家童的孙子童明回忆在校期间:“只见比我们高一届的学生成天模仿王澍,王澍干什么他们干什么,着了迷了。”他疯狂地读书,除了建筑学,《春秋》、海德格尔,对各种文学作品也不设界限,还经常一个下午都在桌前写篆字。

王澍的勤奋源自其不屈人下、不甘平庸的性情。一位同学回忆中说:“有一次,我们讨论哲学,有一个同学在旁边始终插不上话,后来半夜12点,我发现他一个人捧着黑格尔的哲学书狂读。”

1986年,读研期间的他在北京参加一个会议,会后的讨论以“中国的现代建筑如何走向世界”为题。后生王澍在发言中,竟将炮口对准整个中国建筑界进而否定了这一议题,他称中国目前没有现代建筑理论、没有现代建筑师、没有现代建筑,何谈走向世界。后来,这些批判被他写进论文《破碎背后的逻辑――当代中国建筑学的危机》,点名批评了很多权威。在齐康院士的资助下,王澍将论文印了150份,在全国“地下”流行。当时多数杂志都不敢发表这篇触怒众多名家的论文,只有一本杂志表现出兴趣,但希望能删掉“刺激性”的东西。王澍觉得删除后文章的骨头就没有了,所以宁可不发也不愿删除。

硕士毕业时,王澍用了15天时间一蹴而就一篇两万字的论文,对当时正受狂热追求的现代建筑展开梳理和批判,题目则借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篇《死屋手记》。答辩时,他将论文贴满了教室,并在陈述中大放狂言“中国只有一个半建筑师,杨廷宝是一个,齐老师算半个”――杨廷宝是系里的老教授,齐老师正是坐在台下的研究生导师齐康院士。论文全票通过,但学位委员会认为他过于狂妄而没有授予学位,直到一年以后重新答辩。年少轻狂的王澍面对学位委员会说了一句话:“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委员会三次想颁奖给萨特,都被拒绝了,不就一个硕士学位?又有什么呢?”

闲散士人与技艺工匠

1990年,王澍完成了海宁青少年宫的设计建造,这是他的第一个大型建筑作品。1992年邓小平南巡,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快速发展期,全国各地掀起了发展建设热潮。此时,王澍却心生退意,他已经开始反思快速发展的副作用,反思以西方教育为指导的建筑理念――房屋为主,景观为客。

与妻子隐居在西湖附近乡村里的王澍,游山玩水、读书养气,过着如明末士人李渔一般的生活。“文人风骨不绝,造园一事应尚可为。”

他还经常跑到建筑工地,一呆一整天,跟着工人了解技术和工法,熟悉普通建筑工的沟通交流方式。学院出身、接受完整西方建筑理论教育的他,此时似乎试图回到一种中国传统营造行当的学徒方式:在实际施工中由老匠人传帮带,重视操作经验。日后,每当他的设计在施工中遇到问题时,他都通过与工人当面交流、蹲在地上画操作图的方式解决。他总结自己在建筑方面,只是一个匠人或业余爱好者。“都说中国文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我就想把这个传统给打破了。”日后,这种方式也被他用来教自己的学生。

1995年,32岁的王澍重回象牙塔,在同济大学追随导师卢济威攻读博士。1997年,他和妻子一起成立“业余建筑工作室”,之所以选择以“业余”为名,他解释为“强调一种建筑观是业余的,实际上就是在强调自由比准则有更高的价值,并且乐于见到由于对信用扫地的权威的质疑所带来的一点小小的混乱。”

工作室只有六个人,除了王澍夫妇还有四个弟子,尽管如此,工作室对设计图的要求却比行业规矩要高――根据设计方案做好的施工图必须经过两次修改矫正。不过,这段时间也是王澍建筑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光,生活来源的重担主要压在妻子肩上,“主要靠她的工资在养我,我打零工,偶尔挣一笔。我那种文人的孤傲早年就养成了,认识妻子后,抹平了大半。”

2000年,王澍取得博士学位,以“虚构城市”为题的博士论文再次成为没人看得懂的传奇。以至于业内一度流行对这篇论文进行解读研究。

成名之路

1999年,王澍遇到了他人生中第一个重要作品――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

彼时,好友童明正在为苏州大学做校园整体设计,王澍建议应该把图书馆剥离出来放在水边,于是童明便带他去见投资方。一开始,王澍给投资方看的所谓设计图只是一张巴掌大的纸上画的方盒子,没想到一年以后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座背靠青山、四面环水、部分楼体嵌于地下的建筑。王澍阐释这一建筑的理念是“使人意识到,他们是生活在山和水之间。这幢在水中的像展览馆似的建筑物,这幢图书馆的富有诗意和哲理的阅读室,其构思来自中国文人的观点――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这座图书馆曾获得中国建筑艺术奖。

2004年,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一期竣工,2007年二期竣工。这是王澍的代表作品,不仅夺得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学术奖,更对他2012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产生了直接影响。30座大小不一的建筑,因地因景规划,吸收中国传统园林的灵感,以宋画般的写意布局散落在杭州南部群山东部边缘的农田中;现代砖混结构搭配青瓦屋檐、竹编栏杆、木板墙壁,墙面不抹灰,院子只造三面,窗子高低不平,屋顶介于平顶和坡顶之间,700万块从拆迁旧建筑中捡来的不同年代的砖瓦镶嵌于内。可以说,这一作品全面实现了王澍的屋循景势的造园之梦,也充分融合了其在现代建筑中承继中国传统以及环保利用的建筑理念。

2005年,宁波港客运码头候船大厅被王澍改建为宁波美术馆。24米高的外墙是用附近拆毁村庄的40种不同砖块砌成,木墙的一扇扇超大木门则如宁波商帮的传统门板一样可以任意开合,所有的窗户则是无规则图形的深孔,犹如一只只空洞的眼睛。

2006年,王澍在威尼斯双年展上用6万片旧城拆迁回收的青瓦和3000根竹子全手工搭建出800平方米的“瓦园”,引起建筑界对当下中国城市问题的关注;四年以后,他又凭借“衰朽的穹窿”一举摘下双年展特别奖。

2007年,他接手了自己迄今为止唯一的住宅项目“钱江时代-垂直院落”,在高层建筑中为住户开辟出可以种树种菜的旧式院落。2008年,这一项目获得德国全球高层建筑奖提名。

2010年,对王澍的“瓦爿墙”颇有兴趣的宁波市政府,指定他用这些材料为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建造宁波滕头案例馆,最终50多万块旧砖瓦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同年,他与妻子共同获得德国谢林建筑实践大奖。2011年又荣获法国建筑学院金奖并受聘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成为丹下健三荣誉教授。

王澍曾自白:“我很多设计想法经不起严肃问题的推敲,基本上是属于个人的一个顽念,就是有点顽皮的一个念头。也就是情趣。情趣能造就真正的文化差别。不要先想什么是重要的事情,而是先想什么是有情趣的事情,并身体力行地去做。”情趣与诗意本来是世人栖居的理想追求,本应在遮风避雨的基础需求得到满足之后逐渐趋近,但在地产泡沫激增、建筑高度商品化的潮流之中,这一梦想却反而显得愈加艰远,于是将情趣放在首位的理念之难得也便显而易见。

而且,王澍至今仍然坚持用铅笔描画设计,拒绝电脑。

乌托邦中的乌托邦

王澍多次说过他最敬重的前辈是童 :“上世纪庚子赔款那一代的留学生,西式建筑素养深厚,但留学归来却有一大转折,全心投入中国传统建筑史。”这种民族主义学术观是那一代知识分子面对西潮东进、国族衰弱的集体特征,具体到建筑界,梁思成是最为著名的代表。除了他对古代建筑的考察和北京城市规划保护,在新式建筑上加盖大屋顶最能体现其民族性的建筑追求。

王澍也认为现代的东西可以和传统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但他同时强调不完全模仿历史上的任何东西,所考虑的是类型和原型,是寻找真实的自然的状态。然而有学者指出,王澍的作品仍旧只是把中国的某些元素如砖、瓦、木与西方的硬边几何体块面结构拼合在一起,甚至在整体外形结构、设计理念上是属于西方当代实验建筑潮流的,本质上与梁思成的大屋顶并无二致。失去灵魂的传统符号以客体身份皈依于西方形式主义的灵魂,只是成为了西方文化内涵的载体而不再具备中国文化的身份,是穿着长袍马褂的蓝眼睛老外。这种建筑满足了外国人对中国特征的猎奇和浅层围观,却不会真正推动传统建筑的现代重生。

有学者进而指出,他所获得的普利兹克建筑奖对于中国整体建筑设计提高的作用尚有不足,毕竟“一个使用具象传统元素从而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建筑师获奖,在一个绝大部分职业建筑师必须采用普世现代语言才能跟当代经济、技术相匹配的从业背景下,属于孤例。”将地域味道抽象表达,以现代建筑语汇对传统空间、建造、基地进行转译,才有可能在普世体系中真正获得一席之地。

比起开风气的探路引领者,王澍更像是一个隐士,更愿意躲在杭州的江南余梦中开辟自己的理想国、桃花源。他拒绝北京上海,每年只接一两个项目,也不指望会对中国建筑界带来任何变革或影响。这当然是个人的自由志向选择,只是比起他宏大的理念和尖锐的批评,这种行动显得微弱。

王澍说过:“大部分建筑师基本上是跟工程师或者办公室文员类似的角色,就是成熟生产线上的高级工人”,他希望这种状况能够改变,但他却更寄希望于理想主义的情怀,而非自己得奖成名后所能利用的影响力与示范性,这是一种文人式的天真,在普适性的行业标准和趋势化的现实环境面前弱小且多少有点一厢情愿。他颇为得意于一位美国建筑理论家给予他“抵抗建筑学”的美誉,但事实上他并不真正立志于抵抗,也一直缺乏与反对对象的真正对垒交锋。

进而,王澍的设计路径依然属于纯艺术化方向,这一点从他仅接手过一件住宅项目可窥一斑。建筑艺术固然也需要和允许观念性的探索和尝试,然而建筑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最终还是要指向实际使用的,何况王澍的大多数作品本身就是公共建筑。宁波美术馆、象山校区、钱江时代等等无一例外,都被具体使用者指出过种种的不实用,就连将象山校区项目交给王澍的中国美院院长许江也说过:“在那里办公过日子的人有时会有不同看法。”倘若始终无法获得使用者的认可和满意,那么所有的顽念、情趣、风骨只能是自我欣赏。

王澍恐怕也曾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说过自己的工作不只是某种艺术的美学与趣味,而是在探讨城市化进程中另外的一些可能性,为中国城乡发展、城市建设提供一种积极的范例,特别是乡村文明的保护再造。只是从实际效果来看,他的建筑基本仍在城市范围内进行,并且不具备广泛扩散的充分条件,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转化为城市化发展的可持续有利模式尚且存疑。在这一点上,也有学者指出过台湾的情况要好过大陆,他们之中有为农民造房子的人道主义建筑师。

所以,王澍的获奖当然是一个成功,起码表明中国现代建筑进入世界格局的一种可能性,或者至少在当下中国的建筑乌托邦狂欢中拥立起了一位自家的诸侯。

但假使只逡巡于目前所见的范围之内,便只能是在乌托邦中建立又一个乌托邦,王澍本身也只不过是在自己的乌托邦中做了国王、隐士而已。

工地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识别与管理 罗樱樱,纪立农

让车载流动体检系统给健康加油 麦叶青,朱巨东

现阶段健康体检机构类型分析 樊广林,司菊霞

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与疾病遗传风险评估 肖自力,崔春黎,贺宪民,张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社区管理 徐秋芬,王浩彦

功能医学是美国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 何健

增益指数检测是一种无创的中心动脉压及心功能测定新方法 孙晓楠,曾强

多部门多层次合作应作为我国肥胖控制的重要策略赵文华 侯培森 (129)

应当重视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控何权瀛 (132)

体重管理与心血管疾病“肥胖悖论”吴海云 (134)

医学营养干预与多学科治疗模式用于肥胖症管理于康 (136)

强化体重管理 减轻社会负担孙子林 王晓来 (139)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从2009年开始标注数字对象惟一标识符 (141)

本刊2010年重点报道内容 (176)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网站改版后正式上线 (179)

中华医学会“稿件远程管理系统”访问路径变更通知 (185)

减轻体重对伴有糖耐量受损的超重及肥胖者代谢指标的影响刘彦君 肖婷 朱平 程玉霞 杨小平 曹东平 许樟荣 (142)

秦皇岛市大学生人体测量指标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相关性研究 秦春梅 王锐 陆强 张文丽 玄续敏 刘波 刘晓丽 (145)

社区超重与肥胖人群体重管理效果的研究杨正雄 王卉呈 冯雅靖 颜流霞 白雅敏 张啸飞 赵文华 (149)

县乡中青年男性干部日常计步运动量与体重超标的关系田京发 王晓敏 刘俭 周平 (153)

健康人群3859例人体成分与动脉功能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孙晓楠 曾强 谢静 崔旭 (157)

医生指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戒烟的作用宋欢欢 杨林瀛 姜峰 郑洪飞 何权瀛 张庆 (161)

三种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在北京某国有企业体检员工中应用的比较李尔曼 马爱娟 刘爱萍 王培玉

高校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睡眠质量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程敏锋 王相兰 钟智勇 张晋碚 (168)

第七届中国健康产业论坛暨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第四届年会征文通知 (148)

首届全国心理健康管理论坛通知 (160)

“橙心关爱杯”有奖征文启事 (167)

肥胖健康管理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170)

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强化管理的疗效观察张东 于国龙 冯春荣 陈伟 (171)

关于300例健康人体的红外热像自动分析与探讨刘险峰 袁云娥 杨明会 陈虹 (172)

体检人群体质指数与多种代谢异常的关系韦芳宁 胡子衡 梁惠陶 劳丽陶 王莉 曾旭芳 黄虹 (174)

对湖北省孝感市306例教师早期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观察张桂兰 郭刚程 叶萍 (175)

深圳市某企业员工的健康管理对各级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陶红 韩全水 林江 岑敏 陈汉锐 (177)

代谢综合征患者动脉僵硬度与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赵洪林 张丽彤 张卿 焦焕利 宋崑 李研凭 (178)

中青年健康体检者超重与空腹血糖的相关性分析汪关宝 王素燕 伍学勤 王磊 徐玉华 (180)

健康人群3859例人体成分与动脉功能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孙晓楠 曾强 谢静 崔旭 (157)

医生指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戒烟的作用宋欢欢 杨林瀛 姜峰 郑洪飞 何权瀛 张庆 (161)

三种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在北京某国有企业体检员工中应用的比较李尔曼 马爱娟 刘爱萍 王培玉

高校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睡眠质量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程敏锋 王相兰 钟智勇 张晋碚 (168)

医院体检中心导检护士的职业技能培训体会焦健 董宏丹 (188)

对企业高管人员实施健康管理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田爱萍 孙宏玉 李莉萍 (189)

汶川大地震期间健康管理的思考朱智明 田海涛 王海威 钱阳明 (190)

健康科普理论与实践

健康管理的实质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赵霖 鲍善芬 (191)

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在胸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解肖冰,杜兵,钱文红,郑娇

裸臂与戴袖测量血压的比较分析 朱文峰,闫建齐

北京市密云地区公共卫生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分析 王荣莲

室内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淑琴,李宇宁

早期动脉硬化监测方法及其风险评估的意义 徐政新

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黄华玲,李红

高血压病的分级健康管理 杨娉婷,陈志恒,朱小玲,朱小伶

痛风的预防与生活方式管理 史宇晖,王培玉

医院体检中心改造与管理经验体会 闫建齐,费强

探索资源效益最大化的卫生发展之路 苗志敏,修海清,张鲲鹏

人工流产术妇女的心理状态及护理 王明芳

军队医院开展健康管理的思考 卜祥振

群体健康管理模式的初探 陶红,韩全水,林江,陈汉锐,林小兰,黄琼芳

"治未病"与骨质疏松症中医特色健康管理 程志安,林定坤,许树柴,邓方跃,骆惠明,袁傻,刘尚礼,沈慧勇

体检中心导检护士岗位职责分析 李晓兰,司菊霞,樊广林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探讨 贺礼荣,文明琼,廖玉池,韦昌尧,王恩玲

老年人糖尿病并发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特征研究 戎健

广州教师高血压患病率的调查及病因的初步分析 康安,陈晓辉,赵思文

1273名脑力劳动者体检资料分析 谭少青,刘春先,刘德新

肿瘤标志物检测在正常体检人群中的临床意义与应用价值 冉炜,郭冰,谭泽明,舒大龙,刘向臻

科学的步行是最佳的健身方式之一 杨旭,黄建始,刘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研究进展 黄华玲,李红

生活方式管理的理念与意义 王培玉

运动与健康管理系统开发应用 陆大江,何克新,潘文艳

高科技园区部分人群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的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伍月宏,刘新燕,周颖,郝迎春

糖尿病专科护士在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古成璠,杨青,刘瑞林,罗云峰

体检项目与检出疾病24399例调查分析 芦燕玲,于利群,肖慧,宋晓华,陈娟娟

公务员录用体检异常结果及不合格人员资料分析 邹世清,程向群,陈静

成人肥胖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策略 张晓方,黄建始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疾病负担评价指标及其应用 汪梅朵,李红

过量饮酒导致急性酒精源性胰腺炎的研究现状 张新明

糖尿病的预防与生活方式管理 张玉梅,王培玉

健康信息评估 武留信

健康干预应重视的四个环节 李贤仁,容自强,唐明全,徐晓玲

外阴瘙痒患者的诊治及分类管理 李秀娟,郭述真

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 田京发

广东省直属机关干部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分析 古萍,郭瑞,GU Ping,GUO Rui

湖北省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分析 徐沙,刘慧玲,陈莉,陈虹颖,凌瑞杰

基于网络的健康相关行为及生活方式干预服务 吴海云,潘平,黄建始

健康评估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张斓,王煜,黄建始

孕妇的营养膳食指导与生活方式管理 张玉梅,王培玉

健康风险评估 刘爱萍

老年痴呆患者社区护理需求的研究进展 张洪惠,李红

首届全国健康管理实用技术与论文写作培训班纪要 韩静,孙志谦

健康体检信息评估与后续管理服务高级师资研讨班纪要 白胜西

组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詹启敏

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魏心蓉,高新华,业小芳

军队医院实施健康管理 向月应,刘学员,李贤卓,王庆林

华东疗养院部分体检人群血脂及血糖水平的调查与分析 方勇,陶琦,许智越

某体检中心中等收入群体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郑惠淑

健康风险因素和工作效率低下关系的探讨 张晓方,黄建始

白蛋白肽抗衰老过程的应用研究 陈栋梁

血脂异常的预防与生活方式管理 刘爱萍,王培玉

颈动脉超声检测技术及其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师绿江,武留信

骨质疏松的预防与健康管理 王清梅,孔倩

健康管理是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基石 鲍勇

社区人群结直肠癌的健康管理 何晓丽,张超彦,于大洋,王翠华,孙志颖

清华大学首届健康管理(保健)机构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成功召开 陈刚,杨玉英

中医健康管理的五项原则 彭锦

生物芯片技术在个人基因组检测中的应用 谢红鹰,李翠芬,胡晓林,黄莹,过涛,张亮

2型糖尿病及其高危人群的风险评估与健康管理 陈玲,王桦,袁胜,杨仁勇

加强人性化护理提高疗养效果 王育育,方凤英

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 刘玉萍

上一篇:厨房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班级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