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实习工作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9 07:26:42

工程造价实习工作报告

工程造价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BIM技术 高职高专 工程造价 人才培养

0引言

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已成为当今工程管理发展的方向,而BIM(建筑信息模型)正是建设行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革命性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日益广泛,社会上BIM人才需求也愈发强烈。学生是BIM技术的后备军、未来的生力军,是BIM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希望所在。只有在高职教育课程中教授BIM技术才能实现BIM大规模教育和培训,才能够实现BIM才人的量级突破,才能够进入建筑业的“BIM时代”。因此,研究BIM时代下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BIM技术发展现状

BIM技术被誉建筑行业的第二次信息革命。运用BIM技术将极大地提升工程决策、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水平,减少失误,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百度百科上,对BIM是这样解释: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综合概括BIM就是建筑界的大数据,围绕着所有建筑行业,将会有一根线,将一切的环节穿起来,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而这根线就是BIM。

据悉,BIM技术在国外已经广泛运用。中国2004年左右开始接触到BIM概念,从2008年开始小范围逐渐被广泛提及,从2013、2014年开始,BIM在中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许多省市也逐渐一些BIM相关文件,促进BIM发展。最关键的是,2015年6月16日,住建部《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末,就企业而言,甲级的勘察设计院和特级一级的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具备BIM的集成应用能力;就项目而言,90%的政府投资项目要使用BIM。这预示着未来五到十年,BIM技术的应用是建筑行业的风口。

《指导意见》为进一步推动BIM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应用,支撑建筑行业技术升级,变革生产方式,创新管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预见,随着《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我国建筑领域将进一步掀起BIM应用的热潮,不断推动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健康持续发展。BIM在工程建设领域所带来的变化都在有序而紧张的进行中,未来中国的城镇化还在继续,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BIM时代,因此高职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为行业、企业输送大量的BIM人才。

2BIM技术发展对工程造价行业的冲击

对于工程造价行业,BIM技术将是一次颠覆性的革命,它将改变工程造价行业的行为模式,给行业带来一轮洗牌。从目前来看,BIM技术的引入对于工程造价行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2.1工程量更加准确透明化

工程造价的本职是对“量”和“价”的控制,量和价的调整取决于合同和规范。BIM作为一个工程工具,可以实现信息“输入-集成-提取”这对于造价中的计量工作是巨大的优势,极大的方便了量的提取工作。BIM的参数化特性满足了工程变更的特点,也方便了工程量的统计工作。与此同时,参与项目的各方,无论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还是施工单位、咨询公司,所有通过BIM建模而得到的工程量是一样的。

2.2提高造价工作效率

某一建筑项目基于BIM的方案模型一旦建立完成,工程项目的工程量,BIM软件能够自动、准确、快捷的计算出来。BIM技术把造价工程师从先前的算量工作中拯救出来,节约更多的时间、节省更多的精力用于价值更高的询价、评估风险等工程项目增值工作。同时,BIM共享平台能够实现各种不同造价软件之间的兼容性。基于BIM共享平台各方的数据、信息、指令等可以较楸憷、便捷的实现转换,而不再是利用传统的纸质或者口头的传送方式。各种相关联的数据可以及时得到有效反馈,从而提高各个项目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效率。

2.3工作思维和方式革命性的转变

基于BIM技术,工程造价思维模式由数字造价向模型造价转变,在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过程的设计阶段就建立一个标准的建筑模型,而这个模型应用于项目各个阶段,在招投标阶段,造价工程将造价信息输入模型中,得到工程量和施工图预算。到施工阶段通过对模型数据和信息的进一步处理和更新,可以得到结算、决算造价信息和造价指标信息。工程完工后,该模型又可以保存到模型数据库中,为以后类似工程造价提供参考依据。而工作方式则从单人作战转变成多人协作。基于BIM平台,集成多专业的造价信息。造价工程师在BIM平台上,输入各自专业的造价信息,问题和记录也以模型为基础在平台上进行沟通,从而减少重复建模一级沟通确认问题所消耗的时间。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当某造价咨询企业或者造价人员掌握BIM技术时,他们将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当大多数造价公司或造价人员掌握了BIM技术时,那些没有掌握的公司或个人,将会被迅速淘汰出局。为了避免出现刚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发生,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势必要引入BIM技术,才能保证适应时展需求。

3基于BIM技术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改革

学校是为企业行业输送人才的基地,正式由于BIM技术的到来,改变了建筑行业、企业的发展模式。为了使学院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企业、行业的新需求,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刻不容缓,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革建议。

3.1定位BIM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目标

技能型人才。与本科学生相比,高职高专学生在学历上处于劣势,为了使高职高专学生在就业时能抢占先机,就必须加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就企业调研情况来看,不管是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还是建筑施工单位,他们在招聘时更需要的是“招之即来,来之即战”的实用型人才,看中的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尽快的进入工作状态,服务于工程项目。

BIM工程造价人才强调两个方面的技能培养,一是工程造价技能,包括建设项目各个阶段计量与计价能力,工程造价管理能力以及合同管理能力;二是BIM技能,包括软件操作能力,模型生成能力,模型应用能力,应用BIM技术和方法协同工作的能力。

复合型人才。工程造价专业是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相结合的一个专业。工程造价的专业人才应是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管理和法律,具备一定外语和计算机操作水平,并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复合型人才。在BIM时代下,培养一批具有BIM意识、BIM知识的造价精英人才才是关键。唯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适应企业行业的发展。

高素质人才。当前建筑行业信息化快速发展,对工程造价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也更最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现代企业的发展,核心力量是人。高素质人才不仅是指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还要具有健康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够适应工作岗位,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作为工程造价人才在BIM的广泛应用中,要及时提升自我,增强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以便更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具有“工匠精神”。国务院总理在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工匠精神”,并希望这种精神能深入各行各业,尤其是建筑行业。随着建筑行业进入信息化时代,智能化发展趋势更呼唤“工匠精神”出现。企业发展和企业品牌的树立需要具有匠心精神的员工去实现。因此高职教育在进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时应塑造学生“工匠精神”,从而促进高职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的发展。

3.2构建BIM技术融入的课程体系

大部分同学在选择工程造价这个专业时,并没有去过建筑施工现场,对建筑项目实施过程、工作环境等等很陌生。传统的理论教学只能通过图片、视频的手段加强学生对项目的认识。而校外实习课程也由于担心学生安全问题,很多院校放弃带领学生到现场学习的机会。通过BIM技术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在校内就能感受一个项目的建设过程。在虚拟的环境下,了解项目的三维状态,使平面教学走向立体化、可视化,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BIM技术如何引入到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当中呢?目前,在构建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引入BIM技术时通常是两种做法,一种是单独开设一门课程,如BIM概论、BIM建模、BIM软件应用;另一种方式是将BIM技术融合在对应的课程当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具体融入方式如表1所示。

3.3建立BIM技术的实训基地

由3.2我们可以看出,在构建BIM教学课程体系当中,融合了各方面的工程软件,要想真正将BIM引入教学,必须建立校内BIM实训中心。BIM实训中心需要硬件软件双剑合璧,硬件方面应具备能够满足各种软件使用要求的网络操作平台,软件方面需要开展相应的BIM实训课程,培养师资队伍。

于此同时,也要积极开展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参与实际工程的机会。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BIM校外实训基地,在企业环境中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最新的BIM技术信息,并掌握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从而促使学生提早接触工作环境,了解行业动态。

3.4建设BIM技术师资团队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传授的知识要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精湛专业人才。在BIM技术师资团队建设问题上,可以采用“引进来、走出去”双轨道并行的方式。“引进来”一是指聘请建筑领域的权威专家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包括BIM研究专家、企业BIM总监、BIM软件研发总工、高校BIM专业带头人;二是指聘请企业资深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指导引领校内专业负责人开展专业建设工作。“走出去”是指组织教师参加校外各类各级BIM专业培训、BIM技能坚定师资培训、BIM应用研讨会、参与企业BIM工程实践等方式,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术能力。

3.5基于BIM技术深化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为此,高职院校可以以BIM技术为出发点,与BIM软件开发公司、BIM咨询公司等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开展教师BIM技术生产实践和学生进行实习、实训提供平台;另一方面合作建立校内BIM工作室,引进企业BIM技术人员,与校内专业教师、学生共同研究完成项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也通过工作室这样的平台选拔优秀人才,长期为企业输送符合企业需求的BIM人才,签订订单班。校企合作不仅使双方在BIM技术应用、教学研究等方面有所收获,同时也有利于BIM技术在建筑行业发展和普及。

3.6鼓钍ι参加BIM行业技能大赛

鼓励创新实践,紧跟国家“互联网+”的信息化战略,推动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推进BIM普及应用,加速人才培养,同时也为推动学生学习BIM技术,应用BIM技术的实践,近几年由各种软件公司如广联达软件股份公司、鲁班软件公司以及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举办的各种BIM技能大赛有所增多。每年我院工程造价专业也会派学生参与竞赛,如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算量大赛、全国高等院校学生BIM应用技能网络大赛等。在参与过程中发现技能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渴望荣誉,赞美、被认可的心理,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参与BIM行业竞赛,可以推进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更新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也通过比赛与同类院校进行交流,为培养BIM工程造价人才提供保障。

4总结

BIM技术的到来不仅使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改变了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对人才需求的目标。

高职院校作为工程造价人才培养基地,必须了解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加强校企合作,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加强BIM师资队伍建设,建立BIM校内外实训基地,为BIM时代下发展的建筑企业提供高素质、专业性技能工程造价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小侠,徐志超,尹贻林.BIM对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冲击及对策研究[J].2016(5):115-120.

[2]张金玉.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BIM人才培养模式[J].2015(7):27-31.

[3]程b,李星震.高职工程造价专业BIM类课程开发探索与研究[J].2016(5):242.

[4]刘海芳.BIM技术对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影响[J].2016(6):11-13.

[5]郑惠虹.论建筑中BIM技术的发展前景[J].2015.

工程造价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项目体系;保障体系;考核评价体系

借鉴国外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从整体优化入手,对我国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实践课程进行教学定位,建立系统的实践课程体系,探索实践教学实施的方法与途径,系统性的构建起建筑装饰专业实践教学的项目体系、保障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装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建筑装饰专业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1 构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项目体系

(1)培养目标定位:根据建筑装饰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以及对毕业生就业职业领域、初始就业岗位群、发展(晋升)岗位群的调查分析,明确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掌握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与管理的知识,具有较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组织与管理、施工图绘制、装饰工程造价、材料采供与管理、工程信息管理等能力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2)实践课程体系:依据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建筑装饰专业理实一体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由训练中心课程、项目中心课程、体验中心课程、培训中心课程4个模块20门课程和证书培训课程及军事技能训练构成(见表1)。

(3)实践教学技能体系:围绕理实一体的实践课程,细化可操作的技能单元和技能点,明确专业核心技能和选修技能,开发技能单元教学标准,形成建筑装饰专业完善的实践教学项目体系。实践教学技能体系由12个技能领域、29个核心技能单元、17个选修技能单元、66个核心技能点、32个选修技能点构成。专业技能体系一览(见表2)

2 探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的方法与途径

现代高职课程教学由传统的注重教学的“结果”向注重教学的“过程”转变,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向“个性化”教学模式转变。建筑装饰专业实践课程是以工程施工任务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和学习情境的构建,符合工作过程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的流程,有明确的目标(标准、规程)或施工产品(实物),按照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流程和工作过程组织教学。把课程讲授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构建并有效运行“工学交替、项目教学”模式,学生角色扮演、团队合作,融“教、学、做”为一体。

3 构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3.1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工学结合课程需要相应的教学媒体和环境,应创设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完成与典型工作任务较为一致的学习任务。强化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环节,加强与工作体系、工作过程的关联度。做好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

(1)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校内实训中心建设以训练中心和项目中心为主体,努力营造施工现场的情境,主要安排专业技能操作训练和岗位能力训练课程。发挥项目中心优势,将教学、实训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实施项目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利用装饰行业的优势,在校外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作为学生职业能力体验中心,让学生同企业员工同工作、同生活,真实感受企业的氛围。

3.2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以项目中心的工程实践为载体,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和技术服务活动,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引进现场优秀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优化结构;聘请建筑装饰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专兼结合的工程型教学团队。

3.3 完善学生社会实践制度

为使学生了解社会、增强工程意识和竞争意识,实现全过程育人,要健全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做到过程有记录、有考核。规定学生要经常进行社会实践,每年暑假都要到建筑装饰企业参加工作体验,每学期都要撰写社会实践报告。

3.4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实践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它包括实践教学计划与学分制管理、实践课程教学标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实践基地等方面的管理。实践课程教学标准是指导实践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应包括实践性质、实践目的、实践内容与要求、建议实践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等内容。

4 构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对考核标准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其考核应具有全面性、整体性,以学生学习新知识及拓展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低作为主要考核标准。考核方式可分为:

(1)工作过程导向的岗位实践课程可采取独立、派对和小组的形式完成,重在对具体工作任务的计划、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考查,涵盖各个阶段的关联衔接和协作分工等内容,可通过工作过程再现、分工成果展示、学生之间他评、自评、互评相结合等方式进行评价。

(2)专业认知、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课程可重在对学习途径和行动结果的描述,包括关于学习计划、时间安排、工作步骤和目标实现的情况等内容,可通过工作报告、成果展示、项目答辩等形式,采用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3)工学结合的职业拓展课程可重在对岗位综合能力及其相关专业知识间结构关系的揭示以及相关项目的演示,涉及创造性、想象力、独到性和审美观的内容,可通过成果展示、项目阐述等方式采用发展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进行评价。

5 结语

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是一个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研究课题,更是一个紧密结合实际的问题,是一个开放而又循环的项目运作系统,是以构建学生的岗位能力及职业技能为核心,涉及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教学项目与教学方法、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基本条件与教学管理等因素。是专业建设的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出发点,更是教学质量的保障环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2] 张尧学.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讲座报告.2009(7).

[3]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 童卫军.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7).

工程造价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第3篇

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主持完成国家973、“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发展规划项目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重大研究课题等多项研究。先后参与了全国水中长期供求计划、南水北调工程论证与规划、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

曾多次就治水发表重要论述,形成了新时期我国治水兴水的重要战略思想。在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

中国水资源的现状是什么?隐藏在缺水问题背后的原因、机理、过程是什么?防治水污染有哪些对策?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对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文水资源专家王浩教授进行了专访。

记者: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水资源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水文水资源专家,请问您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中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王浩:我国的水资源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不足。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径流资源的7%,在世界各国中位居第6。拥有世界人口18.84%的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仅有2050m3,而世界人均水资源量7350m3,根据世界192个有水统计的国家对人均水资源量排行比较,中国名列127位,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如果进一步分析不同流域的情况,特别是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20 m3/人,比极度缺水的国家以色列还要少。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京津冀局部地区水资源量短缺更为严重。

二是空间分布不均匀。我国南方国土面积的占全国的36.5%,长江流域以下地区整体GDP占全国55%,而水资源量(包括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占全国的81%;而我国北方六个一级流域(包括淮河,黄河、海河、辽河、松花江内陆流域)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4%,粮食产量占70%,而水资源仅占全国的19%,南北水资源量分配不均匀,北方更加缺水。

三是时间分布不均匀。由于大陆季风气候强烈影响,我国降水规律为夏秋多、冬春少,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少水年和多水年持续出现,年际变化大;雨季易形成暴雨,洪涝灾害严重;旱季降雨量少,湿地湖面萎缩,需要调蓄。水资源利用困难。

根据目前实际国情,水资源缺乏现象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重要制约。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建设节水型社会。

首先要贯彻提出的“节水优先”方针,不仅要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有效供水需求,更重要的是做到全社会节水,达到压缩刚性需求的目的,使单方水产生更大的效益和效率。从规划层面上讲,适应水资源条件,以水定发展、以水定产业、以水定规模,社会经济发展要高度适合水资源天然禀赋条件。

其次,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各种产业升级换代,提高用水效率,做到一水多用、重复利用、再生利用、循环利用、分质利用。

再次,要建立节水型社会的经济杠杆,合理积极调整水价,使节水成为有利可图的事业,使用水浪费受到相应经济制裁,只有这样才能把节水工作落实在实处。对于总书记所提到的“空间均衡”问题,在节水的同时,只有把天然水循环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与治理带来的社会水资源分布进行融合、均衡、协调、互补、互济,才能把水资源利用得更充分,最终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由来已久。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愈显严重。“时间都去哪了?”这是最近特别流行的一句话。请问水到底都去哪了?隐藏在缺水问题背后的原因、机理、过程是什么?

王浩:中国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8412亿立方米,90%产生在山区,但65%的人口却生活在水资源只占10%的平原上,事实表明,平原虽然不产水,但存在大量人口,如何保证平原地区需水呢?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水利工程,通过山区水库的蓄水、洗水,跨流域引水、调水措施,把山区的水输送到人口集中的平原地区;另一方面,平原要注意自身的水资源条件保护,在不搞超大城市的建设的同时,适当疏散人口,达到总书记所说的“空间均衡”的要求。

水到底都去到哪里去了呢?举个简单的例子,海河流域面积为32万平方公里,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的全部、山西省的东半部,河南、山东之黄河以北的地区,再加上辽宁和内蒙的一小部分,总人口达到1.45亿,但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2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7350 立方米的1/33。海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35毫米,折合成降雨的水量为1712亿立方米,但由于人多水少,这个降水的水量全部被吃光喝尽,每年仅有30亿立方米的入海水量(在南水北调通水前),因此,海河流域的水资源量是不够的,每年还要超采深层地下水80亿立方米,还要从贫水区黄河流域调往更贫水区年均45~50亿立方米。根据我牵头的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计划(973)项目测算,要想达到海河流域自然水循环的勉强平衡,需要多年平均降水量748毫米,因此还缺213毫米,在各类节水措施的情况下,节水可减少53毫米,通过跨流域调水可减少100毫米左右,剩下60毫米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舒缓城市功能、抑制大城市和城市群的过快形成,把人口更均匀更分散地落实在水资源承载范围之内。

缺水问题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从现象上看,缺水主要体现在供需不平衡上,供给小于需求;从深层本质来讲,是资源上的缺水,主要体现在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生态流量被挤占,河道断流,海水入侵,湖泊湿地萎缩,水库很难蓄水。人类生存需要最基本的水资源条件支撑,根据联合国公认标准,如果某地区水资源量小于人均1700 立方米,该地区水资源量则会受到胁迫,人均水资源量小于1000立方米,则会出现各种水短缺现象,人均水资源量小于500立方米会出现严重的水危机。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20立方米,这表明该区域局部水危机十分深刻。从人均刚性需求分析,首先按国家粮食安全标准可知,人均粮食需求量达到400~430公斤才能正常维持生存,这包括口粮用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及种子用粮。以我国粮食生产的用水效率0.75kg/ m3(生产1吨粮食要用水1333 立方米)计算,全国平均粮食需水量至少达到3701.2亿立方米,方能打破目前中国粮食状况的脆弱平衡、强制平衡、紧张平衡。

201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67.67万亿元,列居世界第二,人均GDP仅为5.2万元,万元GDP水耗达到90立方米才能保证经济平稳增长;再有,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包括居住区和工业企业及公共建筑内用于饮用、洗涤、烹饪、冲厕、洗澡等用途的水量,其中城镇每户年生活用水至少160~180立方米,农村每户年生活用水也至少需要60~70立方米,全国日生活用水767亿立方米。

目前中国水资源的支撑能力不容乐观,受水资源自然条件、经济社会规模与发展阶段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国正面临着水资源供需矛盾、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以及极端与突发事件频繁等突出问题。全国多年平均的水资源总量是28412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是2732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是8226亿立方米,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循环重复转化的,这28412亿的水资源并不是完全都能给国民经济用的。考虑到洪水和基本生态用水,中国河道外最大的可消耗的地表水量只有7524亿立方米。目前全国总用水量已达到6095亿立方米,包括生活、工业、农业这些国民经济用水以及社会经济用水。尽管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但缺水和浪费现象在局部地区依然并存发生。

记者:据资料显示,您曾牵头做过一个“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科研项目,并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请介绍一下该项目的基本情况。这一科研项目解决了哪些关键问题?揭示了哪些水资源利用的基本规律?为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王浩:该项目是2006年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计划(973)“海河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与水资源高效利用”项目,是水利部牵头组织的第一个国家973计划项目。经过五年的联合攻关,在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取得了四方面的创新性成果:一是揭示了强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与水资源演变规律,并进行了科学的定量归因分析;二是创建了超大流域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综合模拟工具,定量预估了海河流域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的演变趋势;三是提出了“量―质―效”全口径多尺度水资源利用综合评价方法和高效利用机理,确定了海河流域农业和城市高效用水标准;四是创建了流域水循环多维临界整体调控理论与模式,提出了总量控制目标。

流域尺度的水循环在“自然―社会”二元驱动下加速演变,从演变规律上看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1)流域内部的水循环通量加强,海陆水汽大循环下的跨流域水汽循环通量在流域水循环总通量中的比例下降;(2)流域地表和地下水循环过程的联系减弱,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循环重复量减少,不重复量增加;(3)流域土壤和地下水循环过程的联系减弱,土壤水下渗补给地下水量减少,地下水循环更新周期延长;(4)各项人类活动的总效应,使得流域水循环的垂向通量增加,水平向通量减少;(5)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驱动下,流域广义水资源量增加,狭义水资源量减少;(6)具体到海河流域,通过定量的归因分析,发现在上述水循环演变规律中,人类活动贡献占62%,自然变异占38%。

上述演变规律的发现是原创性的,在世界上是第一次,已经发表在国际顶尖的水资源期刊《Water Resources Research》等上面。上述演变规律,一是为今后水资源预测提供了科学指导,为水资源评价、水资源配置、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是上述规律在我国北方地区和高强度人类活动地区,以及世界其他类似地区,具有普遍性和共性,为水资源的科学调控提供了定量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2006年973项目文本中提出了变化中的“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模拟与调控这一核心科学问题,国际社会在7年后,确定为2013―2022年世界水文界研究的唯一主题,并据此提出了今后10年的6大核心任务,这些我们都在本项目中基本实现了。

记者:我国一方面存在严重的缺水问题,另一方面水资源利用效率很低,还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这确实有点太不可思议了。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王浩:保障水安全,必须在指导思想上坚定不移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思路,多管齐下,实现治水思路的转变。

首先是要采取经济措施,通过全成本水价调控,体现水的开发利用全过程链条中资源成本、检测成本、评价成本、环境成本、治污成本、生态成本、工程成本、工程造价,及机会成本(丧失水源)的价值规律要求,促进水交易过程中等价交换原则;应适当微利保本和减少利润税收,同时在需求侧,按国际通行做法,达成合理的支付意愿,世界上缺水国家,水价支出普遍占家庭收入是2%~2.5%左右,全亚洲地区只有0.8%,而中国仅为0.5%,虽然水很珍贵,但没体现在经济成本上,供水价赔本运行。早在2004年,北京市水务部门提交的阶梯水价方案曾获听证通过,但由于实际施行难度大,物质、技术条件尚不具备,涉及查表到户、水表更换、人户分离、一户多房、人口确定等具体问题,最终市发改委通报暂缓实行民用阶梯水价。

其次是要采取行政管理措施。依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建立三条控制红线: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建立水工程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要层层分解,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最后,就是水法、法律措施,实施取水许可,论证项目的水资源评价,以流域为基础的流域区域相结合的管理制度,落实的两手发力,不仅是政府的力量,也需市场的力量的指示精神,探索融资机制、投资机制、偿还机制和价值核算机制。

记者: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江河湖海水污染、水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行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我国在面临缺水问题的同时,水污染现象也同样严重,请问防治水污染有哪些对策?

王浩:从表面上讲,要建设清洁、生态、海绵小流域,而具体来说则是12个字:“源头减排、过程阻断、末端治理”。特别是源头减排,要实现经济结构转型,最大化减少城市群对流域水循环的干扰和冲击,最好的办法是在源头减排上下更大的功夫。采用清洁生产的技术和工艺,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的产生等。我希望各有关方面把更多的功夫花在这方面,只有遏制住源头,才是改善我国目前水环境现状的根本。

工程造价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第4篇

睢县人民政府代县长曹广阔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回顾

2015年,是我县实现“争先晋位、富民强县”宏伟目标的“统筹之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打造“中原鞋都”为统揽,牢牢把握“持续求进、能快则快”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43.5亿元,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3.4亿元,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5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6.8亿元,增长13.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48亿元,增长13.2%;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3.8亿元,增长9.4%;各项贷款余额63亿元,增长24.1%。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17元,增长8.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33元,增长10%。

(一)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新建高标准粮田15万亩,机械化率达95%以上。全年粮食总产超过18亿斤,实现“十二连增”。土地流转14.07万亩,千亩以上种植大户9家,百亩以上161家,家庭农场达到6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96家。畜牧业产值突破20亿元,蝉联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解决10.56万农村居民和2.8万名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制鞋和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产值102.2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55.41%。其中,制鞋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8.26亿元,增长10.66%。成功举办“2015年中国•睢县承接制鞋产业转移打造升级版产业基地高层论坛暨中原制鞋产业基地——河南睢县授牌仪式”活动。电子信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98亿元,增长18.97%。成功申报河南省名牌产品2个,河南省著名商标5个。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11家,其中商丘金振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实现税收7529.86万元。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全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7.87亿元,增长12.1%。商务中心区荣获第四届全省商务中心区建设金星奖。客货运物流中心、金亿国际车城、亿丰建材家居广场、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部分投入运营,丹尼斯城市广场、中央城市广场、企业总部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入驻阿里巴巴(商丘)产业带企业达到110家,建成电子商务运营中心1个,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7个,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点49个,发展实体企业102家,线上网店1389家,网络交易总额突破10亿元,成功入选河南省“宽带中原”示范试点县,被财政部、商务部确定为部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二)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产业集聚区建设加速推进。突出科学施策,规划建设了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供排水、强弱电、绿化亮化、污水处理、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得到完善提升,承载能力日益增强。荣获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成功晋级星级产业集聚区。累计入驻工业企业129家,主导产业企业69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

开放招商力度加大。突出主导产业,坚持全产业链谋划,推动产业整体扎堆引进、抱团集群发展,与特步集团、广州新濠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意向,产业链条进一步延长、补齐,雁阵效应初步形成。全年共引进规模以上项目97个,合同金额110亿元。

项目建设成果丰硕。突出跟踪服务,严格落实“三大机制”和“一线工作法”。争取各类财政资金项目173个,总投资4.3亿元。实施重点项目133个,完成投资75.2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03.8%。谋划“十三五”期间重大项目177个,总投资1089亿元。

(三)城乡统筹不断深化

城市建设扎实推进。睢县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完成。商登高速(睢县段)和复兴路建成通车,湖东路南延工程进展顺利,睢州大道西段改造升级全面完成,县城道路挖补罩面工程基本完成。护城河、利民河及睢中南渠引排水治理、老城区部分路段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顺利推进。污水管网、第一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升级改造。解放路、民主路等城区道路路灯和北湖景区亮化得到改造提升。袁家山透绿、世纪大道绿化、锦绣大道生态走廊等工程进展顺利。旧城片区和城中村改造工程有序推进。

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深入开展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8项专项治理,集中规范街头摊点,整治不规范户外广告300块,清理小广告2.4万张。依法拆除“双违”建筑979处、33500平方米,“双违”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控制,城乡管理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建设县乡道48公里,村道115公里,桥梁1054延米,有效改善了农村出行条件。扎实开展农村公路两侧违法占地、违法建筑治理,积极开展“美丽睢县•整洁村镇”活动,荣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先进县。平岗镇、匡城乡、董店乡等5个乡镇成功入选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乡镇。

生态建设持续加强。扎实开展“蓝天工程”、“碧水工程”、“乡村清洁工程”建设。新增城市绿化面积40.02万平方米,完成生态造林18779亩,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良好率达91.3%。

(四)改革创新扎实推进

稳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工商、质监、药监等部门职责机构整合,事业单位分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展开。精简审批程序,减少行政审批项目47项,承接市政府下放管理层级行政许可项目24项。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场交易项目223场,总交易额16.73亿元。

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启动。不断完善预算制度,县乡两级实现了独立核算预算单位公务卡制度全覆盖,确保了“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公务用车改革稳步展开。积极推进“三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新增各类企业895户、个体工商户3137户。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推动关键领域科技创新,被认定部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5家。实施知识产权专项行动计划,帮助企业申请国家专利52项。

(五)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民生保障得到加强。办好民生“十件实事”。全年用于民生支出24.9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3.1%。城乡低保、五保等社会救助制度更加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贴标准提高到32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0%以上。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810套,成功举办两届房产交易博览会,交易住房604套。1.7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积极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职业教育成功入围第二批部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中医院新区投入使用,妇幼保健院新区进展顺利,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61所,城乡居民参合率达到98.54%。计划生育工作荣获全省先进县。开展“文化下乡”活动400余场次。成功举办2015年河南睢县全国铁人三项精英赛。开启中国流动科技馆河南巡展睢县站,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优质科普服务。

社会治理不断创新。持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领导包案督办制度,社会治安秩序稳定。建立了“一体两翼”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形势持续好转。全市推进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现场会在睢县召开,被评为河南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对146个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审计,审定工程造价3.2亿元,审减3610万元。整顿和规范民间资本市场,预防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扎实有效。

安全生产持续稳定。深入开展建筑、交通、消防、食品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活动,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中趋好。

统计、气象、双拥、农业科研、民族宗教、保密档案、妇女儿童、地方史志、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均取得新的成绩。

(六)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依法治县深入推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圆满完成“六五”普法任务,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荣获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县。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积极支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依法开展工作,认真执行人大各项决议决定,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81件,政协委员提案179件,办复率均为100%。行政监察、行政复议、行政执法监督进一步强化,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升。

作风建设不断加强。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三查三保三看”活动作为主线,贯穿政府工作始终,以严的标准、实的作风,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强化了各项工作落实,促进了机关效能提升。

廉政建设成效明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不懈反对“”。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明察暗访56次,查处违反工作纪律案件47起,党政纪处理46人,组织处理26人。探索党风政风监督检查“三查一考”工作新机制,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强化权力监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2015年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的顺利实现。过去的五年,我们把握新理念,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传统产业得到提升,主导产业逐步明晰,重点工作深入开展,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五年来,综合实力持续增强。GDP由95.2亿元增加到143.5亿元,年均增长10.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1.44亿元增加到5.48亿元,年均增长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85亿元增加到180亿元,年均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18.4亿元增加到43.4亿元,年均增长18.8%。

五年来,城乡建设持续推进。围绕“中原水城”定位,“一城五区”建设全面推进。完成睢县城乡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旅游规划等规划,城镇化率提高到43%,绿化覆盖率达40.25%,城区面积扩大到2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20万。北湖景区升级改造、恒山湖湿地公园、锦绣大道生态走廊等重点工程为“中原水城”添色加彩,城市品味进一步提升。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城区环境卫生等专项治理,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严控城乡“双违”,建管秩序逐步规范。

五年来,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稳步实施农业现代化,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制鞋和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迅速,造纸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优化提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29.2:37.4:33.4,实现了由“二一三”向“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

五年来,对外形象持续提升。北湖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部级生态水利风景区;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河南省卫生城市;成功申报中原水城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创建城市;荣获全省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先进县;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联合授予“中国制鞋产业基地”。睢县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

五年来,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坚持每年办好“十件实事”。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1.2%、12.2%。五年间,新增城镇就业3.1万人,7.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解决了2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城乡低保、五保等社会救助制度更加完善,标准逐年提高。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繁荣发展。建成一大批保障性住房。社会和谐稳定,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县。

各位代表!

“十二五”时期是睢县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务实重干、持续作为的五年。通过五年努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又迈上了新台阶、进入了新阶段、站在了新起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县干群,向给予政府工作有效监督和热情支持的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睢武警消防官兵和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向在睢投资兴业、务工的朋友,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睢县建设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只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争先,善于借势,就一定能够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只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合力抓产业,聚力抓招商,全力抓项目,就一定能够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只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体察民情,改善民生,就一定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只要始终坚持务实重干,站位全局,科学运作,尽心竭力,就一定能够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谱写跨越发展新篇章!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新常态下,经济持续下行,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稳增长、调结构和持续发展压力不断加大。二是综合竞争力不强,经济总量小、质量效益低、内生动力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三是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不大。传统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困难,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城乡统筹发展任重道远,城镇公共设施滞后,城乡居民就医、就学、就业等公共服务方面的短板亟需补齐。五是要素保障趋紧,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瓶颈问题依然存在。非法集资和安全生产监管任务较重。六是作风建设仍需加强,一些干部领导方式、工作方法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部门工作作风不严不实等现象依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是睢县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唯有把握大趋势、大方向,才能抢抓大机遇、赢得大发展。当前,全球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我县既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爬坡过坎的攻坚期,发展方式正在加快转变,新的发展动能正在加速孕育。我们要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和昂扬向上的士气,应时合势,精准发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定不移把睢县发展不断推向新的阶段。

“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争先晋位、富民强县”总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开放招商、创新驱动为突破口,以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新型城镇化四项任务为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活力睢县、富强睢县、宜居睢县、和谐睢县、幸福睢县。

战略定位是:建设商丘、开封、周口三市接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中原鞋都、中原水城、中原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原运动旅游休闲中心。

发展蓝图和愿景是: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全县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转型升级明显加快。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23∶39∶38,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7%,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力争走在全市前列。

——改革开放明显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基本形成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深入拓展,以中原鞋都、中原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承接产业转移建设成效显著扩大,参与经济合作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城乡面貌明显变化。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镇功能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接近或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具备条件的农村基本建成美丽乡村。努力创建河南省文明城市、部级生态县、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海绵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民生质量明显提升。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产总值同步增长,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2018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整体脱贫,部级贫困县摘帽。

——社会事业明显发展。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覆盖全县。

——生态环境明显优化。生态文明理念不断增强,主体功能布局基本形成。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重大突破,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土地、水等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坚持协调发展,构筑发展新格局;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新家园;坚持开放发展,拓展战略新空间;坚持共享发展,创造幸福新生活。

《睢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印发各位代表,请一并审议。

各位代表!

未来五年,将是睢县大发展、大变化、大提升的五年。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有全县87万人民的团结拼搏,我县“十三五”发展的蓝图一定能够变成美好现实!

三、2016年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实现“争先晋位、富民强县”宏伟目标的拼搏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

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争先晋位、富民强县”总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持续求进、能快则快”总基调,以承接产业转移建设“中原鞋都”为统揽,以“四项重点”、“四项任务”、“五区建设”为抓手,奋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起好步、开好局。

发展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控制性指标低于省市要求。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落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补齐短板、延展提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产业,突出转型优化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一是做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培育壮大制鞋、电子信息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西默科技、鼎能电子、腾润鞋业、鑫泰恒盛等在建项目建设,确保尽快建成投产;积极创造条件,确保协议项目早日落地建设。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扶持、鼓励制鞋企业创立、发展自主品牌。支持富士康科技集团(睢县)产业园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主动对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重点,大力引进国内外智能终端设计、研发、制造、应用服务、系统集成企业。二是提升传统产业。坚持绿色安全、品牌提升,推动酿酒、酵母、食品加工等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原料基地、冷链物流、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加快构建产业链优势。依托龙源纸业、新浩纸业、新荣纸业等龙头企业,延长纸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强化企业服务。持续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严格执行县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做好项目服务工作,从企业落地、建设、运行等各个环节入手,定期不定期到分包企业了解情况,掌握动态,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营造高效务实的政务环境、周到便捷的服务环境、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真正让企业在睢县舒心发展。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一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以“红旗渠精神杯”为载体,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整合涉农资金向项目区、规模经营区倾斜,重点实施百千万工程、新增千亿斤粮食、土地综合整治、小型农田水利、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力争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增”。积极申报淮河流域低洼地治理工程项目。二是培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放活土地经营权,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培育专业大户,力争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扎实推进20个一乡一业项目,着力培育具有睢县特色的农业产品和农业产业化集群,鼓励丰太食品、名宇食品等企业做大做强,拉长产业链条。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三是建设现代观光农业。依托樱桃、金果、葡萄、冬枣等优势产业,鼓励支持重点乡镇发展观光农业,倾力打造一批集生态绿化、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步伐。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程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研究出台奖励政策,提升业态模式,抢抓阿里巴巴(商丘)产业带发展机遇,吸引一批有实力、有前景的电商企业入驻我县,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二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完善北湖国家4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凤凰楼建成并对外开放,积极发展亲水游、红色游、工业游和乡村游。三是营造良好金融生态。严厉打击非法集资,不断优化金融环境。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构建互联网金融平台,满足小微企业、中低收入阶层投融资需求。发展互联网金融,形成集银行、保险、证券、融资担保、P2P等多门类、多层次的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

(二)抓载体,突出要素带动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严格按照五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要求,完成睢县产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善集聚区功能规划、产业集群培育规划。夯实发展基础,打通断头路,修好断头桥,做好道路绿化亮化提升工作,加快完善污水管网的铺设。巩固扩大星级产业集聚区建设成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电商产业及公共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平台,积极创建河南省知名品牌产业集聚区,申报河南省智慧园区试点建设。招引并落地制鞋、电子信息、传统优势产业项目30家以上。

加快商务中心区建设。完成睢县商务中心区控制性详规和城市设计编审工作,完善商务中心区路网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企业总部中心、规划展览馆、档案馆、丹尼斯购物广场建成投入使用。加快凤栖苑安置区建设。启动建设旺角城商业街。

加快商贸物流区建设。编制商贸物流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园区建设、招商、运营等优惠政策,完善管网、电网布局,建成锦绣社区,亿丰建材家居广场项目年内全面投入运营。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仓储业,完善商贸物流区服务功能。

(三)抓城乡,突出统筹一体

加快中心城区建设。科学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控规全覆盖。推进城市设计,完成各专项规划的编制,提升城市建设科学化水平。完善城市路网体系建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提升文化路、复兴路、凤城大道西段及湖西路北段等城区道路。治理古襄路西侧水系。全面实施北湖景区四周弱电管网入地,逐步推进强电管网入地。启动城区集中供暖工程。完善污水管网,启动第三污水处理厂选址建设工作。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引导房地产业有序发展。对接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谋划城南临空经济区。

强化城市管理。研究出台网格化管理办法和“双违”治理责任追究办法,启动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持续开展交通秩序、户外广告等8项专项治理。加强老城区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管理,切实解决生活垃圾落地二次污染问题。强化恒山湖、凤凰湖等景区管理,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争创部级森林城市。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村镇体系规划,科学编制睢县新农村建设规划(2015—2030),落实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严控农村“双违”。按照“清垃圾、建机制、保生态”的要求,加快推进20个乡镇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集镇区建设“三场一街”,即一个集贸市场、一个垃圾处理场、一个居民活动场,一条品相街。示范村有特色、主次干道一眼净,使更多村庄成为宜居的美丽家园。重点抓好白庙、尤吉屯等乡镇河南省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建设。

(四)抓改革,突出活力释放

持续推进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完善财税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落实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破解制约瓶颈,建立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储备库,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力度,确保重大项目用地。着力完善金融体系,不断创新金融工具和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融资需求。发展壮大县发司、汇鑫担保公司,提高融资担保能力。严格落实招工奖惩措施,持续开展帮助产业集聚区企业招工工作,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

大力实施开放招商。一是明确招商任务。实施“东引西融”战略,扩大承接产业转移效应。锁定福建晋江、广东东莞、浙江温岭等地,重点加大制鞋企业招引力度;主动对接郑州航空港,招引电子信息产业。20个乡镇和30个重点局委年内招商引资工作在去年的基础上要有新突破。二是健全招商机制。建立招商引资评估机制,实施落地项目协作推进机制,项目引荐单位和项目服务单位可以联合服务招商项目,同奖同罚,确保项目落地投产。三是优化招商环境。厘清行政职权,落实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等制度,规范审批行为,严厉查处影响发展环境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行为,为企业落户睢县创造最佳投资环境。

聚力抓好重点项目。一是积极谋划项目。认真把握国家、省投资方向,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城乡发展、民生工程等方面,谋划储备一批大项目,把项目库做大做实。二是主动争取项目。主动对接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找准与睢县实际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筛选、论证、包装一批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促进产业升级的主导产业项目,使睢县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市投资计划,最大限度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三是认真实施项目。继续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和“1+X”工作法,切实解决项目在落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建立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衔接机制,提高招商项目的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今年共安排第一批重点项目136个,总投资159.4亿元,当年计划投资77.9亿元。

强力推动创业创新。加强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出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和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支持产业集聚区骨干企业开发专利技术,推动产业集聚区成为创新策源地,开工建设河南蒙太奇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积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以电子商务为牵引,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培育新兴业态,促进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融合发展。

(五)抓生态,突出环境改善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开展“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及“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建设生态美丽睢县。科学编制城市生态系统、排水系统和水系规划,建设海绵城市。加大废气排放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城市施工和道路扬尘。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建设节水型社会。实施利民河城区段综合治理,扩大产业集聚区污水管网铺设面。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创建国家森林城为抓手,抓好廊道造林、防护林、广场绿地、城区内见缝插绿等项目建设,完成造林1.32万亩,新增绿地10万平方米,完善提升农田林网42.46万亩,强化对湿地、公园、绿地及生态廊道管护。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围绕纸、木材、食品加工等传统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探索建立固废循环利用、中水回用等资源再生利用体系。推进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水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之间的循环链接,切实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提高农业废弃物资利用水平。

加强环境监管。围绕主要减排任务的宏观把控,强化年度目标管理,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监管,落实污染物排放许可、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集中有限指标保障重点项目建设。

(六)抓民生,突出和谐幸福

实施精准扶贫。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为抓手,统筹各类涉农资金集中投放,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采取“一户一策”、“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等模式,积极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手工业、农家乐、乡村游等,增加贫困人群收入。抓好联村驻村帮扶,启动“双千”扶贫产业项目计划,实施“百企帮百村”工程,发挥民政、社会保障等部门作用,进行兜底脱贫,把惠农补贴政策、公共服务向五保、低保户倾斜。强化政策支持,按照上级要求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贫困村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完善保障体系。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民生领域支出。加强技能培训,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继续加大社会保险征缴和争取力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确保城乡居民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县慈善总会职能作用,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水平,规范低保、五保等社会救助。

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实施农村教育“改薄”工程,启动实施第三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内涵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争创部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举办河南省青少年公路自行车冠军赛,完成县体育会展中心选址设计工作。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00场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场所的建设与使用。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做好省级卫生县城复核,启动部级卫生县城创建工作。争创省级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完成4所乡镇卫生院门诊病房楼改造任务,打造健康睢县。落实“全面二孩”政策,强化计生优质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抓好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切实加强道路交通、消防、危爆物品等公共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维护大局稳定。健全工作机制,认真落实领导接访制度,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和问题,加大疑难积案化解力度,继续强化人民调解,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启动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视频监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加强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预警、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强化社会危机管理,不断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加大对政策性投资、重点行业和重点部门的审计力度,全力推进公共气象服务,扎实开展双拥工作,继续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工商联等社会团体作用,认真做好统计、人民防空、地方史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

办好事关睢县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十件实事”:

1.建成商登高速东连接线(S214)10.09公里,建设商登高速西连接线(S211)25.2公里,完成商登高速(睢县段)生态廊道建设。

2.开工建设特步、多威、嘉晋鞋业二期、顿汉格力二期等一批主导产业项目。

3.企业总部中心、规划展览馆、档案馆、丹尼斯城市广场建成投入使用,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金亿国际车城、亿丰建材家居广场全面投入运营,开工建设中原鞋博城、中原数码港。

4.全面治理城区三轮车、电动四轮车,改造提升老城区主要街道和排水管网。

5.实施精准扶贫,完成35个贫困村、22140人脱贫任务。

6.筹资2000万元,对农民和其他购房对象购买城区普通商品住房实施补贴。

7.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全面启用客货运物流中心,建设县乡道50公里,村道110公里。投放新能源公交车100辆,新设置公交站牌30个。启动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

8.中医院医养中心、妇幼保健院新址、中心敬老院和社会福利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开工建设县人民医院门诊楼、60所标准化村卫生室。

9.新建第二实验学校(含幼儿园、小学、初中)。

10.提高就业水平,购买公益性岗位150个,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00人,发放小额贷款3000万元。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打铁还需自身硬。睢县要实现更高质量、更好效益的发展,必须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揽,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秉承“说了就算、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务实清廉”的理念,持续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认真履行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重大决策法定程序,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保障行政权力依法、公开、公正运行。

坚持为民执政。认真倾听群众诉求,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在帮民富、解民忧、保民安上干出实绩,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做铺垫、惠民生的好事实事,切实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坚定不移推进诚信建设,切实做到诚信办事、诚信服务,以政府诚信带动企业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增进干群互信。

坚持务实勤政。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决定,做到落实政策不走样,一张蓝图绘到底。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增强理解力、提高执行力、强化操作力,深入开展“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不作为”专项治理,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看实效,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效能。

上一篇:软件开发实习工作报告范文 下一篇:市场营销实习工作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