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主义是技术哲学的一个重要立场。耿阳、洪晓楠、张学昕发表的《技术之本质问题的探究:比较海德格尔与杜威技术哲学思想》一文,对杜威和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加以分析与对比,考察了他们在技术的本质问题,即技术的概念与技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用上存在的分歧,从追问技术本质的根源、研究方法与技术探究的意义三个维度分析了二者观点之所以不同的深层原因。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追问使得在者整体(包括人在内)向着可能的方向展开,并在保持这种展开状态的技术整体中追问技术的本质渊源。而杜威则从实用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现代科学为改造我们的哲学提供了丰富的准备资料,是哲学兴趣从审美转向实用,从静观调和好的景物转向改变不调和为调和的世界,他破除了技术的认识论立场,使得机械论成为实用和进步主义的理想主义的首要条件,经验的起源与经验的利害成为判断真理的标准。在追问技术的本质问题上,海德格尔强调现代技术乃是完全不同的技术,它促使一切存在者成为持存物,将人类送到了不可抗拒的命运性的解蔽道路上。杜威认为技术经验的主要特征在于可验证的人工物的生产跨越了理论和实践的分离,并使得理论与实践相互沟通,破除了自然理论与现象世界的对立与不连续性。此文最后从突破形而上和人道主义的视角,归纳了两种技术哲学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问题所具有的启发作用,为当代技术困境的解决提供了多元化的出路。
二、语境论与技术哲学结合的思考
“语境“作为元哲学问题,并非技术哲学研究的内容,但朱春艳与陈凡在其《语境论与技术哲学发展的当代特征》一文,以分析“语境“的含义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讨论了语境论对当代技术研究产生的重要影响。指出技术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从关注技术“本身“转向关注技术创新,尤其是关注技术创新和文化的相关性问题。具体来说,在技术哲学的经验论转向的引导下,运用语境论的方法论原则对技术做动态的考察,尤其是考察在技术创新的各个具体阶段上,文化因素如何影响技术创新的层面。应该说,此文提出的将语境论应用于技术哲学的研究,使得技术哲学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单一性走向系统性,从两极对立走向相互融合,进而能够影响当代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形成和研究范式的发展,同时,对技术哲学未来的发展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实践向度的关注
乔瑞金、师文兵的《从人的解放看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传统的多重意蕴》,从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传统的三种基本的存在形式、主题与聚焦点,按照马克思、马尔库塞和威廉斯三个代表人物思想演变的历史顺序,从技术与生产方式、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关系的不同视角,给予初步的讨论,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传统为人类解放所做的不懈努力,阐述了其基本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张晓红的《国内马克思技术实践思想研究综述》,对这一议题的国内研究现状做了较为详尽的说明,主要反映在马克思的技术实践概念界定、技术实践主体及其生存状况、技术实践价值、技术实践批判等方面问题的研究上。万长松的《苏联技术哲学与其工业化道路的关系问题研究》认为,苏联的技术哲学与其工业化发展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两者之间却存在着间接的内在联系。进而强调,在我国,技术哲学研究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不能失去哲学应有的批判功能;也不能脱离实际,要适应改革开放与工业化的时代背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四、技术思想史的探微
主要是从技术思想史的角度,解读古人对技术的思考。赵玉强在《庄子生命本位技术哲学的基本面向与内在理路探赜》一文中,对庄子的技术哲学思想进行了讨论,从而解释庄子生命本位的哲学对于当下社会的指导意义。作者提出在生命之道的统摄下,生命成为庄子技术哲学的价值本位。庄子立足于生命本位,在自然之域中对技术的探讨突破了现实层面的矛盾张力,开显出一种超越之维;在社会领域,庄子对技术异化、技术道德以及技术的相关社会政策等问题予以沉思;在人生的领域,庄子强调人当开掘技术内在本己的价值,从而提升生命的境界。项继光和任莉的《古希腊时期技术的哲学思想研究》便挖掘与分析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技术的哲学思考,以及他们对于技术的反思与追问如何成为现代技术哲学的思想源泉的。
五、工程的演化、本体论与人文反思
从发表的文章来看,主要涉及两大主题:一是对工程演化及其本体论的阐释。李伯聪、王晓松的《略论工程“双重双螺旋“及其演化机制》一文,把工程演化过程理解为一种“双重双螺旋“过程,即由“技术链“和“非技术链“(“经济)社会链“)共同构成的“双螺旋“。演化过程则由“技术发明)工程创新)产业扩散“三个环节组成。其中,工程“双重双螺旋“中“技术链“的演化,其基本内容是“技术硬件(机器)和技术软件(知识和制度)双螺旋“的演化。“选择与建构“机制是工程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机制。选择机制使得在技术)经济进化过程中,技术创新成果经过市场的选优汰劣,保证了工程活动和市场经济的健康演进。建构机制则体现为技术链与经济)社会链的“双重双螺旋“变革,形成新类型的“双重双螺旋“等形式。蔡乾和在《什么是工程:一种演化论的观点》的文章中,结合对工程的本质追问,也从演化论的观点考察了工程。张秀华在其文章《工程的生存论阐释》中,在现象学的视野下,主张可以从不同进路来理解和阐释工程,在生存论解释原则下,面向实事——工程现象本身,自觉进入工程的生成与人之生成的解释学循环,并将工程视为以“栖居“为指归的“筑居“,才能洞悉工程的本性与存在论意义。
二是对工程的人文规范与伦理追问。《“罪“与“赎“——关于人类工程之“非“的反省与超越》一文指出,工程既有功也有过,人类因工程之“罪“而遭到自然的报复和惩罚,以至于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和生存危机。这就警醒我们必须反思征服、宰制自然的工程实践,在肯定工程之“是“的同时,正视、检讨工程之“非“,进而优化工程观,并在现实中以“赎罪“之感合理地规范工程行动,自觉地建构“无为“、“善为“的工程,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解。《略论工程美》则回答了工程美的功能,认为工程美是工程活动及其所创造的人工自然物给作为审美活动主体的人的舒适与愉悦之情,工程美的实质是功能美,这一实质展现为工程美的实用性、科技依赖性、环境协调性、社会历史性和综合性等特征,“美在和谐论“和实践活动论是工程美的立论基础。与以上对工程的人文规约与美的诉求不同,一些学者更重视工程伦理的路径。张应杭认为,面对因工程技术失误带来的灾难,有必要强调工程技术人员敬畏之心的培植。道家“道法自然“命题中敬畏自然的立场可以为这一敬畏心的培植提供思想史的启迪。道家以法自然为核心价值理念所主张的天人合一、人我合一和身心合一之道可以为现代工程技术伦理提供如下三条敬畏原则:自然地对待自然、自然地对待他人、自然地对待自我。任丑则追问了工程伦理学的价值基准,并认为人权既是功利、道义、责任、权利等工程伦理学基本路径的价值基准,又是科学、技术、工程和工程师等工程伦理学诸要素的价值基准。因此,人权是工程伦理学的价值基准,各类工程事业应该成为切实保障和促进人权伟业的现实力量。熊志军还对科学伦理与工程伦理作了比较研究。此外,2011年以来出版了一批工程技术哲学的学术著作。
一方面,进一步深化了工程演化与本体论研究。殷瑞钰、李伯聪、汪应洛等的《工程演化论》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阐述了“工程演化论“的基本概念,揭示工程演化的规律和特点、工程演化的动力系统,讨论工程要素演化与系统演化,分析工程演化机制以及工程演化与文化变迁、人类文明进步等问题,并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提供理论支持与说明。张秀华的《历史与实践:工程生存论引论》在现象学和实践哲学的范式下,借助生存论的解释原则,先行确立起生存论对于工程追问的优先地位,显示“人以工程方式去存在“及“人#工程#生存“互释共容的生存论意蕴,并据此于时空向度内考察“作为方式“、“人工世界“和“实存工程“的复性展延,进而判明工程实践之“是“与“非“、工程异化及其扬弃的历史担当,自我解蔽与突围,趋赴以“栖居“为旨归的“筑居“,重建时代的工程文化,去实现“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人类理想。
另一方面,丰富并拓展了技术追问的内容与路径。盛国荣的《西方技术思想研究——一种基于西方哲学史的思考路径》,旨在从西方哲学史的线索中梳理出各个历史阶段的哲学家们关于技术的思想,以求呈现出一部相对较完整的西方哲学家们认知技术的路径,即西方技术思想史。陈多闻的《技术使用的哲学研究》主要从共时和历时两种视角对技术使用进行审视。既给出技术使用的横向结构解读:技术使用是由技术使用的主体一技术使用者、技术使用的客体——总是物象化为人工物的技术,以及技术使用者和技术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所组成的图景;也做出技术使用的纵向历史分析:技术使用依次呈现出经验型技术使用、实体型技术使用和知识型技术使用的不同面貌,并分别孕育出相应的社会情境。曾鹰的《技术文化意义的合理性研究》揭示出在当下技术危机的文化境遇中,技术文化意义世界的裂变、扭曲与失落及其重构。王伯鲁的《技术困境及其超越》,在广义技术范式下,系统分析技术困境的结构、表现、演化机理,以及超越技术困境、谋求人类解放的路径与对策等问题。陈凡、傅畅梅、葛勇义的《技术现象学概论》,考察了技术现象学起因,现象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向度及演进趋势,非哲学的技术现象学研究,经验的现象学技术哲学研究范例,“装置范式论“现象学技术哲学研究纲领,以及技术现象学与STS研究、工程实践等问题。而新出版的学术著作,如朱葆伟、赵建军、高亮华主编的《技术的哲学追问》,王大洲的《技术、工程与哲学》,李伯聪的《工程哲学和工程研究之路》和刘孝廷等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等著作,则从更宽泛的视野讨论了工程和技术问题。
总之,近年国内学术界对工程与技术的哲学研究,呈现出努力拓展解读视域,既试图回归关于工程、技术本质的本体论或存在论阐释,也注重其经验的描述、文化和审美的人文反思以及伦理规范的向度,并彰显了跨学科、跨领域的探究进路。
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课程的实践环节设置改革迫在眉睫。针对上述分析的实践环境中存在问题以及多年工程技术经济课程教学的经验,建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1.增加多样化的课程实践环节首先,增加课程课堂教学的总课时数,及其中实践环节课时数。课堂教学课时,由以前的48课时增加为64课时,增加财务分析及可行性研究等方面内容的讲解。并搭配进行案例分析及习题练习,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由于前面分析本课程没有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计划中,应考虑增设这两个实践环节。通过课堂教学、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2.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分析本课程的案例教学非常重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实际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将前面所学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比选、盈亏平衡分析等分散的理论、公式,融合在一起通过案例的方式进行表现出来,并进行综合练习。并且可以在案例中引入Excel软件的应用讲解,向学生演示怎样整理基础数据,怎样处理基础数据。并通过基础数据编制相应的计算表格,将各种表格联系起来进行计算。最后,通过案例教学重点考察学生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3.在实训环节中加强Excel软件应用定量分析是工程技术经济在工程实际运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包含了大量的函数模型及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计算。而Excel软件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功能,正好能够完成工程技术经济定量分析这一任务。并且能够构建直观简明的计算表格,将各个表格通过数学公式及模型联系起来,对项目的经济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向学生讲解。并且通过课程实训环节,将课堂教学所讲解的Excel内容进行强化练习。例如,在课程实训环节中,设计相应的综合练习,让学生运用Excel软件自己构建计算表格,练习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运用软件函数计算NPV、IRR等经济指标、通过函数的计算绘制盈亏平衡图及进行敏感性分析的计算,并在Excel软件中绘制敏感性分析图,最终完成一个项目的综合的财务评价。由此使学生在扎实理论基础上,能够正确运用Excel软件来强化实践操作。4.在毕业设计环节中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是工程技术经济的重要内容,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经济、技术等方面对项目可行或不可行做出的评价,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将所学的工程技术经济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在毕业设计中,增加学生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工程技术经济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理论的实践运用的综合能力。由教师提供一定的建设项目资料,由学生自行进行项目实地调查,项目预测分析,收集项目相关经济分析基础数据。再将搜集到的资料结合Excel软件进行分析汇总,构建经济分析表格、模型。最后运用Excel计算出建设项目相应的经济指标,并进行归纳、总结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从而将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地与实践结合,为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并且顺利上岗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结语
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虽然非常重要。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实践教学必须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因此,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且各个实践环节还要循序渐进,相互配合。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的效果,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作者:廖艳 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建筑与材料学院
2.海水淡化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周巧君,费学宁,周立峰,李婉晴,ZHOUQiao-jun,FEIXue-ning,ZHOULi-feng,LIWan-qing
3.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涉河工程防洪分析研究左良栋,徐艳,周世良,ZUOLiang-dong,XUYan,ZHOUShi-liang
4.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研究汪世国,熊英,WANGShi-guo,XIONGYing
5.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精度分析陈鹏飞,CHENPeng-fei
6.多目标规划法在南四湖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邓坤,张璇,谭炳卿,郭纯青,DENGKun,ZHANGXuan,TANBing-qing,GUOChun-qing
7.基于组合灰色模型的阿克苏市城市用水量预测王君,WANGJun
8.于桥水库叶绿素a的浓度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周平,陈东升,赵卫国,ZHOUPing,CHENDong-sheng,ZHOUWei-guo
9.利用风险评估方法进行水库洪水标准风险分析赵继军,刘宏伟,王洪钢,ZHAOJi-jun,LIUHong-wei,WANGHong-gang
10.灰色数学在大坝安全分析中的应用陈远大,CHENYuan-da
11.南水北调邢石段金属结构总体布置设计杨克昌,YANGKe-chang
12.小河口泵站挡土墙地基处理设计杨艳军,冯春,YANGYan-jun,FENGChun
13.信息动态
14.水泥土搅拌桩在王村分洪闸改建工程中的应用孙丽,SUNLi
15.非棱柱形河道恒定非均匀流水面线的一种数值计算方法王维凤,WANGWei-feng
16.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饮用水中抗生素的研究曲晓妍,刘建广,李鼎,沈爱莲,QUXiao-yan,LIUJian-guang,LIDing,SHENAi-lian
17.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夏鹏,刘建广,祁峰,秦亚敏,吕德龙,XIAPeng,LIUJian-guang,QIFeng,QINYa-min,LVDe-long
18.生物膜法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张磊,郎建峰,牛姗姗,ZHANGLei,LANGJian-feng,NIUShan-shan
19.焦化废水事故排放的风险评价方芳,熊勤,刘京,FANGFang,XIONGQin,LIUJing
20.城镇应急供水装备与移动式应急供水车组研究宛西原,姚吉伦,吴恬,谢昌华,WANXi-yuan,YAOji-lun,WUTian,XIEChang-hua
21.白洋淀生态补水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韩会玲,徐丽娟,HANHui-ling,XULi-juan
22.南湖生态补水配置及水环境影响分析陈少舟,CHENShao-zhou
23.建设现代宜居城市树立水环境设计新理念顾辉,王维凤,GUHui,WANGWei-feng
24.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张传新,戴克义,ZHANGChuan-xin,DAIKe-yi
25.尔王庄水库水草繁殖危害及应对措施朱恩合,李宝艳,李君丽,ZHUEn-he,LIBao-yan,LIJun-Li
26.土中垂直柱状药包的爆破成型试验研究李毅,郭学彬,史瑾瑾,LIYi,GUOXue-bin,SHIJin-jin
27.抽水试验在防渗墙防渗效果中的应用康国强,王英豪,KANGGuo-qiang,WANGYing-hao
28.南水北调邢石段黄土状土湿陷性的特性分析刘建明,LIUJian-ming
29.尔王庄暗渠泵站监控系统改造及应用李全生,李战涛,郑艳丽,LIQuan-sheng,LIZhan-tao,ZHENGYan-li
30.入塘泵站改造对提高经济效益影响分析王文英,王江红,王洪媛,倪静,WANGWen-ying,WANGJiang-hong,WANGHong-yuan,NIJing
31.大型立式轴流泵机组固定件与转动件安装高差的确定及测量李国强,邵凯,兰双双,LIGuo-qiang,SHAOKai,LANShuang-shuang
32.基于S7-300PLC的芯棒压力矫直机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王立民,陈春梅,刘文亮,李宏鹏,WANGLi-min,CHENChun-mei,LIUWen-liang,LIHong-peng
33.现场总线Profibus-DP在φ400管端定径机自控系统的应用陈春梅,王立民,刘力鹏,CHENChun-mei,WANGLi-min,LIULi-peng
34.永定河滞洪区GPS高程拟合技术的探讨崔志成,CUIZhi-cheng
35.南水北调京石段施工控制网复测精度分析崔志成,CUIZhi-cheng
36.平原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赵玉芹,贾忠清,黄九权,赵玉亭,ZHAOYu-qin,JIAZhong-ging,HUANGJiu-quan,ZHAOYu-ting
37.尔王庄水库测压管观测数据分析王超,周国,戴克义,陈卫清,WANGChao,ZHOUGuo,DAIKe-yi,CHENWei-ging
38.尔王庄管理处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管理贾忠清,赵玉芹,刘文鹏,吴建峰,JIAZhong-ging,ZHAOYu-qin,LIUWen-peng,WUban-feng
39.玉田县泵站存在问题及对策高春宝,GAOChun-bao
40.水文化与现代水利赵莉,刘颖,刘晓,ZHAOLi,LIUYing,LIUXiao
41.河北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监测评估宇文振国,杜现奇,YUWENZhen-guo,DUXian-qi
42.水力插板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顾立军,刘小川,何富荣,GULi-jun,LIUXiao-chuan,HEFu-rong
43.强夯技术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渠道基础处理中的应用高秀芳,袁浩,宋慈勇,GAOXiu-fang,YUANHao,SONGCi-yong
44.水泥搅拌桩地基处理技术在小河口泵站中的应用高春宝,GAOChun-bao
45.我所经历的水利标准化30年窦以松,DOUYi-song
1.R/S分析在水库流域降水变化趋势预测中的应用陈崇德,唐东明,CHENChong-de,TANGDong-ming
2.白洋淀防洪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建伟,刘爱军,WANGJian-wei,LIUAi-jun
3.乌-沙地区水资源及生态环境变化分析汤世珍,TANGShi-zhen
4.灰色GM(1,1)模型在干旱预测中的应用魏光辉,WEIGuang-hui
5.河北省城市节水的重要途径冯春,FENGChun
6.引滦工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王立林,王鸿雁,谢雪涛,齐德海
7.滏阳新河堤防隐患探测及成果分析李锁庄,LISuo-zhuang
8.中新生态城市政供水及建筑节水方案探讨韩英,李树存,张振中,HANYing,LIShu-cun,ZHANGZhen-zhong
9.平原河网地区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单媛媛,李瑞,张骏芳,李宝琴,SHANYuan-yuan,LIRui,ZHANGJun-fang,LIBao-qin
10.天津市全面实施节水型社会管理及措施韩英,李树存,李文台,HANYing,LIShu-cun,LIWen-tai
11.基于张家口市主城区城市水文状况研究李明,原彪,张良,原莉颖,LIMing,YUANBiao,ZHANGLiang,YUANLi-ying
12.拱坝坝体及孔口应力有限元仿真分析王新伟,孙文颖,史长莹,刘毅乐,WANGXin-wei,SUNWen-ying,SHIChang-ying,LIUYi-le
13.大型渡槽的模态分析与研究李彦军,王云,王超,LIYan-jun,WANGYun,WANGChao
14.输水隧洞衬砌受力有限元分析过洪文,GUOHong-wen
15.唐山环城水系陡河钢坝设计简介杨克昌,YANGKe-chang
16.双峰寺水库水电站取水口设计简介新,XUFa-xin
17.常峪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李文君,张文友,LIWen-jun,ZHANGWen-you
18.双峰寺水库工程施工导流设计张文友,ZHANGWen-you
19.Pb2+在天然膨润土上的吸附动力学研究李昕,何少华,邝应林,司建伟,张宇,LIXin,HEShao-hua,KUANGYing-lin,SIJian-wei,ZHANGYu
20.洋河水库土石坝填筑料压实技术指标的确定郭印亮,GOUYin-liang
21.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石津灌区沿线土性分析张米军,王新中,田淑娟,王桂卿
22.基于GIS的多水源环状管网爆管分析的算法王杉杉,骆旭佳,高飞,胡小华,WANGShan-shan,LUOXu-jia,GAOFei,HUXiao-hua
23.反硝化除磷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陈腾殊,白少元,徐建宇,林雨倩,温家鸣,付弘源,CHENTeng-shu,BAIShao-yuan,XUJian-yu,LINYu-qian,WENJia-ming,FUHong-yuan
24.西北地区污水处理技术于晓晶,周玉春,YUXiao-jing,ZhouYu-Chun
25.地下水污染修复中的PRB技术研究熊雪萍,李福林,陈学群,XIONGXue-ping,LIFu-lin,CHENXue-qun
26.污水厂事故及应对措施研究朱凡,ZHUFan
27.南水北调京石应急供水工程易县石渠段滑坡治理郝红英,HAOHong-ying
28.中条山麦饭石发现与考证张建国,赵惠君,ZHANGJian-guo,ZHAOHu-jun
29.浅埋粘土软岩隧洞整体失稳分析与处理技术赵金良,贾占军,李荣伟,ZHAOJin-liang,JIAZhan-jun,LIRong-wei
30.龙门口水库拱坝横缝灌浆技术张鹤云,梁信宝,ZHANGHe-yun,LIANGXin-bao
31.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土渠混凝土衬砌试验宋长岭,SONGChang-ling
32.自密实混凝土在窄口水库泄洪洞衬砌工程中的应用李风亮,黄绵松,李红旭,LIFeng-liang,HUANGMian-song,LIHong-xu
33.碳纤维加固技术在小河口泵站改造中的应用李文君,LIWen-jun
34.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D级GPS平面控制网布设崔志成,CUIZhi-cheng
35.水利工程地形图常见问题的探讨崔志成,CUIZhi-cheng
36.水闸控制系统的应用卢少同,李志芹,信权,LUShao-tong,LIZhi-qin,XINQuan
37.不同类型吊车的支撑结构选型冯新珍,FENGXin-zhen
38.唐山市陡河水库监控系统整合设计杨铁树,YANGTie-shu
39.加强工程管理构建引滦输水安全保障体系王立林,许武燕,王鸿雁,谢雪涛,朱雷
40.代建制中委托关系的若干问题分析张峰,ZHANGFeng
41.隧洞衬砌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王海峰,WANGHai-Feng
42.唐山市中小泵站现状与更新改造的必要性张亚利,ZHANGYa-li
43.水电工程项目投标报价成本控制和索赔吕宝良,LVBao-liang
44.对离心泵安全运行的探讨孙少辉,陈新欣,李学艳,SUNShao-hui,CHENXin-xin,LIXue-yan
45.天津市滨海新区供水泵站优化运行影响因素分析卢少同,李志芹,信权,LUShao-tong,LIZhi-qin,XINQuan
1.基于综合评价方法的南水北调工程经济风险分析顾丽娜,GULi-na
2.新拌粉煤灰混凝土流变性能研究汪振双,王立久,周梅,WANGZhen-shuang,WANGLi-jiu,ZHOUMei
3.高性能加浆变态混凝土研究李鹤龄,王泽秀,王洪培,LIHe-ling,WANGZe-xiu,WANGHong-pei
4.农村饮水工程管材选用倪治斌,NIZhi-bin
5.河道景观橡胶坝和钢坝的优选宋宝生,武爱玲,SONGBao-sheng,WUAi-ling
6.新农村建设中乡镇和农村非点源污染防治对策——以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为例张迎珍,ZHANGYing-zhen
7.绿色设计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陈卫国,刘倩,CHENWei-guo,LIUQian
8.城镇污废水资源化——节水的重要途径侯英杰,HOUYing-jie
9.我国水安全研究现状及展望胡松,梁虹,舒栋才,代稳,HUSong,LIANGHong,SHUDong-cai,DAIWen
10.GPRS在天津水情分中心项目设计中的应用单丽敏,张强,蔡旭,SHANLi-min,ZHANGQiang,CAIXu
11.超声波流量计与转子式流速仪的比测张秋华,朱江林,李淑云,赵海涛,ZHANGQiu-hua,ZHUJiang-lin,LIShu-yun,ZHAOHai-tao
12.保定平原区棉花地膜覆盖节水增产效应的研究樊艳改,王利民,FANYan-gai,WANGLi-min
13.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田志林,聂建中,孙建勋,TIANZhi-lin,NIEJian-zhong,SUNJian-xun
14.廊坊城市规划区水资源形势分析陈卫国,孙双来,CHENWei-guo,SUNShuang-lai
15.北澧新河治理是提高中游洼地启用标准的有效途径张秀荣,ZHANGXiu-rong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化学工程技术作为化学生产中重要的一项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节约在化学生产中所需要的时间,而且还能够提高化学工程的生产效率。因此,本文通过对化学工程技术的技术概念进行了阐述后,又详细的介绍了超临界流体技术、传热技术以及绿色化学反应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并且分析了现如今的化学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使得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化学工程技术;化学生产;应用;分析
在我国,科学技术一直是我们的一项重要的生产技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化学生产过程中也开始广泛的采用化工技术。化学工程技术主要是一项研究化学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的相关技术,其主要目的是对化学工程产品进行开发、设计、制造和管理。由于化学工程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也能够提升化学生产中的工作效率,因此我们对化学工程技术有了更广泛的关注,并不断的将其拓展到化学生产中的各个领域,使得化学工程技术能够发展的更好,进而不断的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条件更加优越。
1化学工程技术的技术概念阐述
现如今,化学产品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品,例如药物、食品和日用品,还有农业药物和工厂生产所需的原料等等。因此化学工程技术变成为了一项炙手可热的技术,不断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化学工程技术是根据化学理论基础与相关的技术相结合的一项应用于化学生产中的技术,利用化学设备,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进行产品的大量生产。在化学生产的过程中,化学的反应物和设备对于工程的技术要求是非常高的,而化学工程技术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满足化学反应的要求,进而提高了化学产品的质量。除此之外,化学工程技术还有一项更大的优势就是对废物的处理,这项技术能够尽可能不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正符合我国当前对生产的要求。
2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
2.1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技术主要的内容是,控制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使得需要的流体处于液体与气体中间的状态。这种流体的特点集合了气液的优点,它的粘度低与气体相似,它的密度很高与液体相似,这就导致它的扩散能力很强,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同时它还拥有很强的溶解能力和压缩能力。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化学生产中,通过控制温度与压力,得到超临界流体,利用其拥有的优势来达到节省能耗的目的。现如今,我们将这种技术应用于更过多领域,比如,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有机物材料和无机物材料。
2.2传热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
化学工程之中的传热技术主要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微细尺度传热技术,另一方面是强化传热过程。首先微细尺度传热,是以热对流、热传导、热辐射为主要的内容,从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微细进行讨论和研究的一项传热技术。这项技术在微米、纳米科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人们更加关注它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强化传热过程,主要的重点是通过调试换热器设备,不断改进生产过程中的传热系数,使其能够有能力不断的对外放热。为了强化传热过程,就要增加冷热流体间的温差,这就必须通过改变换热的面积来提高传热系数,从而来提高传热的效率,使得在化学生产的过程节能减耗。
2.3绿色化学反应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
通常化学生产的产品一般对我们生活有一些影响的,因此我们就需要采用绿色化学反应来防止化学生产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这是从源头来解决污染问题的技术方法。绿色化学只得就是通过使用化学的技术与方法,结合相关的知识来解决化学对人们和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要求就是,化学生产过程中用到的试剂、催化剂、反应原料,和反应完成后的产物与副产物都必须对人类和环境无危害,同时也要保证绿色环保。例如,采用绿色无毒的原料方面,可以将石油原料装换成生物原料。像是在化学产品尼龙的生产过程中,原先采用的是含苯的石油化工原料,我们将可以其原料改换成生物原料,一样也可以制成尼龙,不仅保护了环境,而且也保护了人体收到伤害。除此之外,这项技术在绿色食品生产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绿色食物是对人体很有益的,在其生产过程中一般禁止使用化学药剂,这样不仅减少了对人体的伤害,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然而生产绿色食品的代价就是成本高,为了可以降低成本又能够有质量,我们可以将化学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开发基因技术,提高并促进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现今化学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
3.1化学工程技术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现如今,我国的化学工程技术应用的领域非常更广泛,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滴状冷凝在工业上的应用仍然不能有很好的表现,因为在获得滴状冷凝后,冷凝的液滴不能够被长久的保存,所以,我们应该在这问题上有进一步的研究,从而来解决这个问题。使得我国的化学工程技术能够有更好的发展,人们能够有更好的生活条件。
3.2化学工程技术的人才匮乏
在化学工程中存在的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技术人才问题,只有用化学专业技术强的人才,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化学生产的质量。而我国现在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化学领域的工作人员的普遍的技术能力和专业能力不强,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问题,当代的大学生理论要点掌握很好,但实际操作方面却严重的匮乏,这就导致技术型人才的缺乏,从而影响了化学工程技术的进步。
4对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提出对策
4.1不断提升化学工程技术
随着我国的科技不断的发展,化学工程技术也会越来越进步,我们应该不断的更新技术,以此来适应社会科技的发展。应该在巩固传统的化学技术的同时不断的添加新型技术,并抛弃不利的部分,从而实现化学工程技术有更好的发展。
4.2培养化学技术人才
人才的重要性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化学技术人才对于化学工程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化学工程技术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我们重点培养化学技术人才,化学生产企业可以通过与相关专业的院校进行合作,让专业对口的大学生能够有机会到生产工厂进行相关的实习操作,从而来培养理论知识牢固并且有一定的操作能力的技术人才来工作。
5结语
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广泛,它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通过技术和人才的不断涌进,我国的化学工程技术会有更好的发展。
作者:桂腾刚 单位:云南巨星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一竹,王一龙,麻超等.关于化学工程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探讨[J].大科技,2015,(27):283~283.
[2]侯海霞,柯杨,王胜壁等.解析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14):91.
[3]裘炎,王杲.探析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5,(20):90.
[4]刘玉琴.浅谈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化工贸易,2014,(25):95~95.
对技术异化批判的反思
试论我国不动产登记立法的价值取向
政治文明刍议
和谐社会公民责任研究
崇高的思想境界——高校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目标
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区域创新系统
东北地区税收优惠政策调整研究
山东省国内生产总值与投资、消费的协整分析
德国失业保险制度的调整及其依据
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探析
从社会技术的视角看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
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政府治理私营煤矿外部性问题研究
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及降低成本的途径
战略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应用
EVA激励机制在中国的应用
情感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正确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
跨国并购与投资新策略
风险投资最佳组织形式——有限合伙
试论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的关系
企业信用决策中的一种新评判方法
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途径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服务社会化的研究
对企业并购边际条件的再讨论
辽契丹族烈女萧意辛新考
我国行政监督工作现状分析
WTO与领导思想观念转变
试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济功能及实现原则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推行扁平化管理问题分析
两两比较数值分配法在评价上市公司中应用
个人消费信贷拓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加入WTO对我国会计业的影响
我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的可行性分析
元代社会阶级状况与包公戏的兴起
知识经济对人类学习行为的影响
高等工程技术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论自我教育机制
道德失范的原因与重建
“内省”与道德的自我完善
教师的劳动本质特征
德国法律对融资租赁承租人的瑕疵担保与请求权的保护
债权人在合同履行中的诸权利及其适用
知识产权制度是技术创新的法律保障
司法腐败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
欧元的产生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商业银行发展住房金融业务的重点及措施
关于我国股市市盈率的思考
规制经济学与电力市场规制
劳动力的抑制供给与扩大需求
我国实施国民待遇问题浅析
辽宁地区人力资本政策研究
阜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构想
高科技企业资金筹集和风险评价
管理者职业素质构成新论
国有煤炭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1人员队伍现状
1.1专业现状分析。医学工程部门主要职责是对医院所有设备、耗材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因此,医学工程部门的工作内容所需设备的专业知识更具有多样化、专业化,则相对应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也多样化[4]。在医学工程部门中,主要专业包括生物医学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等,根据对我院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统计,其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占比12%,自动化类专业28%,信息电子类28%,护理专业24%,其他专业8%。在工作内容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技术人员主要负责耗材、设备采购计划的制定和谈判等;自动化类和信息电子类等专业的技术人员主要负责设备参数的论证、档案建立、计量与质量控制、维护保养等;护理类的技术人员主要负责耗材的论证、资质审核和采购等[5]。1.2学历现状分析。医学工程部门属于职能科室,由于其科室本身存在的特殊作用性,我院现有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4%,本科学历64%,专科及以下学历32%。可见医学工程技术部门高学历层次人员偏少,本科学历的人员占大部分,专科及以下学历的人数也占了不少。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建设,医学工程部门为基本可以较好的完成科室的本职工作,但是由于高学历层次人才紧缺,对科室的科研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匮乏[6]。1.3职称现状分析。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多样性,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临床医学工程职称评定体系。部分省份已经率先尝试开展,如湖北省在鄂人社职管〔2011〕1号文件中增设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专业、江苏省在苏卫办人〔2015〕1号文件中新增正高级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专业,然而大多数省份如福建省仍未将临床医学工程技术职称纳入到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目录中[7-8]。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中级及以上的人数较少,大部分还只是初级职称,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还是无职称状态,甚至是没有职称可以评定的尴尬局面。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医学工程人员没有统一的培训机构和评审中心,这也是导致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技术与能力提高缓慢的重要原因[9]。1.4人员流动分析。中小型医院医学工程部门面临人才流失问题,尤其是高学历青年人才流动性偏高,优秀人才保留困难。我院医学工程人员2017年上半年离职4人,离职率达14.3%,离职人员主要流向分为4种:①各类医疗器械公司,同医疗机构相比,医疗器械企业的高收入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更具吸引力。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及医院工作经验,能更好地理解产品性能并了解客户需求,深受医疗器械公司的欢迎[10]。②大型医院,对于专业基础扎实的青年骨干来说,中小型医院所提供的发展平台不足,学习空间不够,无法满足其自身成长成才的要求,因而会在地区统一招考时,报名地区各类大型医院,以期更好的职业发展。③继续读书深造,医学工程属于复合型的学科,中小型医院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大多为本科学历,许多人员入职后不久选择继续读研深造,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学历提升后另寻工作单位。④另寻其他职业发展,由于中小型医院医学工程部门发展尚存不足,编制体制受限,职称晋升难度大,一些医学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改变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寻求外部其他的就业机会,转行从事其他职业。
2形成原因分析
2.1国家职业资格制度不健全。我国医学工程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学科发展尚不完善,缺少相关的法律规范及职业资格准入制度。2014年国务院第39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2016年食品药品监督总局会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这些条例规范体现了国家加强了医疗器械行业的监督和管控,肯定了医学工程部门在医院发展建设中的作用,但是对于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准入、培训、管理和考核,并无过多的提及。国家急需出台相关规定,参照《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条例》,从制度上加强对于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规范,维护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权益,肯定其在医院建设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2医院资源向医护人员倾斜。医院管理层和临床科室未能意识到医学工程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医学工程部门作为辅助科室,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处于从属地位。医院制定的各类规章制度、薪酬奖励、职务晋升、绩效考核等政策时,很少结合及考虑医学工程部门的实际情况[11-12]。医院的各类学习和培训资源重点向临床科室倾斜,医护人员的培养已经制度化和常态化,而对于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缺乏统一的体系规划,其接受各类培训、外出学习和继续教育的机会十分有限。近三年,我院共189人因规范化培训、外出进修、继续学历教育与医院签订培训协议,其中医师149人、护理33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仅1人。2.3人员自身缺乏积极主动性。中小型医院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存在积极性差、主动性差的情况。在工作中,缺乏与临床科室的及时有效沟通,医疗设备故障过多依赖厂商或第三方维护,未将工作结果思考转化为自身的成长经验[13]。不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较少利用休息时间搜寻学科发展的最新资讯,缺乏职业危机感和职业生涯规划。团队中缺少良性竞争,成员间学习交流较少,未能实现各类讯息和成果的互惠共享。优秀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医疗设备的工作原理,还需具备医学相关知识和良好的沟通技能,指导临床科室安全使用仪器设备的同时,注重仪器设备各项功能的开发。
3对策
3.1领导加强重视。部门明确职责从观念上转变,正视医学工程部门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及医疗风险管理过程中创造的价值,重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医院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明确界定医学工程部门职能,实现科学分组,设立技术组和管理组,技术组下分为维修组和计量控制室,管理组下分为耗材采购、设备档案、仓库管理和财务管理,同时为各分组制定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人数、岗位要求、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发展目标[14]。医学工程学起步较晚,专业基础薄弱,需要医院更多的关怀和指导,才能有助于人才队伍的发展建设。3.2引进优秀人才。完善专业结构在人才的任用和选拔上,可采取内部推荐和公开招聘两种方式[15]。内部推荐由医院的员工推荐优秀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一经录用,予以推荐人适当的奖励津贴。外部招聘分为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校园招聘可加强与各医学类院校的合作,招募实习生,同院校合作培养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为后续人员选拔做好准备。应届毕业生学习能力较强、可塑性较高,是重点培养的对象,适用于部门一线岗位。社会招聘根据部门需求随时开展,主要面向有社会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吸引优秀人才可在职称聘任上予以倾斜,如外院聘任中级职称满2年的人员可直接享受中级职称待遇,无需参加医院当年的职称聘任考核。3.3鼓励在职教育。提升人员素质中小型医院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多为本科学历,可鼓励其利用工作之余参加在职研究生教育,与医院签订继续教育培训协议,由医院报销学习费用,提供学习假期,来减轻读书期间的经济及工作压力,保障学业顺利进行。每年制定外出学习和培训计划,定期输送部门业务骨干到其他医院学习,加强与兄弟单位的交流,回院工作后组织集中授课,分享进修学习成果。参加地区举办的各种学术会议,及时掌握医疗设备的最新动态,学习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运用PDCA循环、FMEA等管理工具。每周在部门内部组织业务交流,利用网络视频、期刊杂志等载体,加强传帮带,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营造部门内部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学习做到常态化、规范化、全员化[16]。3.4健全奖惩制度。促进良性竞争注重奖惩的公平性和及时性。详细记录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检修过程,向临床科室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将评分与奖金直接挂钩。在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工作中,倡导部门内部的良性竞争,不能枉顾工作业绩“论资排辈”,也不能“一碗水端平”,优秀、良好、合格应各占一定比例,考核优秀人员比例不应超过人员总数的30%。对于表现优秀的人员要第一时间在部门内部会议上予以表扬,在医院各项评奖评优中优先上报,通过院内发表刊物、院内通知、年度总结表彰大会等形式倡导其优秀行为,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扩大其行为影响,能够有效对员工进行激励,使其获得荣誉感、自豪感、成就感。3.5改善工作条件。倡导人文关怀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条件普遍有待提升,医院需要为其提供职业安全保防护工具,避免工作中遭遇电击、辐射及机械伤害,改善工作环境,暂时无法对工作条件进行改善的,可通过岗位津贴的方式予以补助。除工作环境外,医院也应改善人文环境,倡导人文关怀[17]。开展全院新员工岗前培训、素质拓展活动,帮助新员工迅速融入医院集体,结识工作伙伴,加强与临床科室之间的交流沟通;组织部门聚餐、文体活动等,缓解工作压力,丰富业余时间,对医院产生归属感;从生日贺卡、入职周年贺卡等细节入手,使其感受到医院的关怀,真正做到感情留人。
关键词:实践教学;粮食工程技术专业;综合能力
粮食工程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旨在培养面向粮食加工、油脂制取与加工、粮油转化及深加工、粮食收储和购销企业生产一线的从事加工、储存、检验、营销等生产技术与管理工作一线的掌握岗位技能与知识,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熟练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但高职学生真正学习专业课程只有一年的时间,短时间内很难深入的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和加工技术,因此,高职院校亟需加强实践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实训,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等,不仅能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还能直接接触生产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从而实现高职院校粮食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粮食工程技术专业实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粮食工程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工程性、技术性、实践性,粮食生产企业要求毕业生具有社会适应性强、工作态度严谨、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能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考虑到粮食企业到毕业生的要求,在培养粮食工程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时,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还应该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在实践生产或实验中,内容更具体,更吸引同学的学习兴趣,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积累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且有成就感。加深理解和领会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能够真正胸有成竹的走向工作岗位。
2提升高职粮食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实践的措施
2.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实践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程度决定了实践教学的成功与否。目前,很多同学对粮食工程技术专业认识不够,缺乏学习的动力,通常是依靠家长,有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没有长远的打算,缺乏社会责任感;有的同学由于理工科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于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缺乏了解,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明白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在思想上有所认识,培养他们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2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途径,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实践教学方法是根据实践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应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任务引领为基本取向,以工作本位学习为主要形式,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有效运用精品课程网、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3不断完善和巩固实习实训基地
2.3.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粮食工程分院建有粮油加工实训室、粮油检验实训室、农产品加工实训室、粮油化工实训室、粮油加工设备陈列室,还应扩建谷物加工技术实训室,更新油脂制取实训室的部分设备,满足粮食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训的需要。不断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建设成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中级粮油质量检验员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大赛为一体的多动能实训基地,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培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3.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零距离”接触生产一线的训练场所,是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和场所不足的有效补充。分院有针对性地与企业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开发专业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基地,加强了学院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同时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实现技能培养与就业的有效衔接。
2.4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者,是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与效果。这就需要专业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较高的综合素质,还要有在企业一线工作的丰富经验,因此,需要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使我们的教师既能“教”又能“做”。我们可采取如下措施:(1)实施教师挂职锻炼制度,鼓励中青年教师到粮油企业对应岗位挂职,提高教师实践水平,使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适应性和实践性。同时实施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培养其专业实践能力并及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使教师本人从情感上和专业技能上更加贴近粮食行业。另外可以了解毕业生的适应性和企业对毕业生的新要求,加快建设一支适应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满足实践性与技能型教学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2)聘请与粮食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到校做兼职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他们的一计之长,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专、兼职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促进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对粮食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2.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粮食行业的创新技能大赛
学院和老师应该多鼓励和支持学生踊跃参加粮食行业的技能大赛、全国性的创新比赛等,不仅可以开阔眼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院粮食工程技术专业在粮食行业的知名度。
3结语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实践技能。随着社会需求对粮食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知识转化率和综合能力的作用日益凸显。
作者:夏明敬 单位:吉林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森,王晓曦,郑学玲.粮食工程专业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2015(9):58.
[2]刘道敬.校企合作与高职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统计与管理,2015(3):186.
[3]顾鹏程.高职粮食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J].学理论,2010(9):221.
1、引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工业建筑、民用建筑中的结构设计、施工以及工程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掌握建筑工程理论和知识,具备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优良,实践能力突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从事建筑行业紧缺的“六大员”(施工员、材料员、质检员、安全员、预算员、资料员)的人才培养为目标。高职类型的院校是一种新型的专科教育模式,高职高专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应用型,操作型人才,是高级蓝领。这即是说,国家对专科教育的重点是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理论水平则不是那么绝对重要。但是,没有理论的支撑,我们即便是参加过一些技能培训也不能创造出更多的东来,也就是说,在当今这个环境下你很难有上升的空间。 2、学好理论知识,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凡是在上课期间,我从来不带手机去教室。因为很多大学生用手机的目的就是为了上课打发时间,比如和朋友发短信,上网聊天,或者看小说,即便你不做这些,也有可能别人给你打电话或者发短信等等,这样必然会影响你上课的质量。其次,上课的时候,要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搞以自我为中心,自己在那看书管他老师怎么讲都不听或者偶尔听一下。大学里面的老师多数都是相关行业的专家或者有过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也许,他们的一句话就会改变你的一生走向。 3、要紧紧围绕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学习。 建筑工程技术课程内容极为深广,即便是一门课的某一章节,国内外的文献资料也浩如瀚海。因此对于一个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先掌握最主要的基本知识是必要的,这就要根据教学计划和各课大纲循序渐进。教学计划规定了这个专业的必修课程,而教学大纲规定了这个专业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核心课,还制定了重点掌握内容和熟练掌握内容。当然,计划并不能包括建筑结构的全部领域,况且科学在不断发展,新的学科层出不穷,因此教学计划给出的是根据我国当前实际,对自学考试的基本要求,掌握了这些基本要求,进一步深造也是可以的。? 4、理解组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各门课的任务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1)建筑力学包括建筑理论力学、建筑材料力学和建筑结构力学,三大力学是建筑结构设计的理论基础,三大力学各有分工,学习的次序也不容颠倒,仅可以略有交叉。建筑结构又可分为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钢筋混凝土与砖石结构,钢结构,主要讲的是地面以上的结构设计理论,故称上部结构,而地基基础,则讲地面以下的结构的设计理论,故称下部结构。为了学好力学课和结构课,就必须要有高等数学的理论和计算基础,所以高等数学又是力学、结构的共同基础,当前从事建筑结构理论研究工作的同志,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对许多问题的深入研究,必须依赖于数学和力学,缺乏深厚的数学、力学基础,是难以解决现代化复杂结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 (2)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制图和建筑材料与检测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看家本领,建筑每个领域处处用得到。建筑工程图纸是工程师的语言,一个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倘若不能识图,不会绘图,那是不可行的,因为无论是建筑的设计,结构的构造和材料的加工以及最后的房屋施工,总离不开图纸,设计人员通过设计计算,最后用图纸的形式把设计的意图和数据表达出来,施工人员更是以图纸为依据进行施工。不学好制图课,后面的房屋建筑构造、钢筋混凝土、地基基础课程也很难学下去。建筑材料是为建筑结构与施工工程技术服务的,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发展赋予建筑时代的个性和风格,建筑材料的正确合理节约使用可以降低建筑的总造价和投资。 (3)房屋建筑构造是讲房屋基本构造和做法的,这些知识要用构造图展示,所以必须具备建筑制图知识,最好在有了材料力学知识之后再学习。? (4)建筑施工课是讲如何根据图纸进行房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防水、装修等施工。不少学生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现场施工,主要是个怎样搭建的问题,更笨不需要什么力学与建筑结构知识。其实这是十分错误的,施工技术员工程师必须懂得和掌握建筑三大力学和建筑结构,并且还要求十分丰富的知识面,这样他才具有正确的处理技术问题和指挥施工的技能。建筑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课程,主要从经济和管理的角度讲述建筑中的经济价值和经济评价问题以及企业的管理的学科,过去的大专毕业生,往往缺乏经济观点和管理能力,在讲求建设速度与经济实效的时代,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要多做习题。 建筑工程技术,总离不开计算和绘图,工程造价预算主要是计算,因此学习和掌握好理论知识和公式后,还必须加强实际的运算训练。做习题,做案例,做计算就是促使你思考问题更深理解理论知识,同时也训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运算能力。 6、尽量多阅读参考书。 每个建筑工程技术课程都有使用的教材,教材要细读也是必读的,要重点掌握,但还要适量的多看些参考书。因为每套教材、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以及习惯的语言文字,你如果有对教本中某些知识点有理解不透的,当看看参考书可能可能会有启发,参考书上可能从别的角度或以案例的形式介绍,这样会促使你理解,全面掌握课程内容。读参考书不一定象学习教材那样逐章逐句地学,而是可以根据你的需要有选择的去阅读。 7、注意实践。 当前的大好形势,到处的施工现场,为我工民建专业创造了最广阔、最方便的实践场地,即使在不大的城镇里,只要你留意,可以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见到从开挖到地基到房屋结顶的全部过程。因此你多利用假期去工地实习,多向工人师傅请教,亲自去干,例如亲自学绑扎钢筋,亲知测量放线,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和施工试配,比从课本上学的更加深刻形象,一定能有所受益。所以,我们应该完全充分利用社会上的基本建设增加我们的实践认识,学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知识。#p#分页标题#e#
查看更多《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编辑部
水环境
(1)河流水环境健康评价研究与展望 杜东 余辉 李中强 牛勇 胡洋
水文水资源
(7)子牙河冲洪积扇系统地下水动态特征研究 许伟 张发旺 张威
(10)承德市山洪灾害水文预警与实用研究 王鹤鸣 王占升 陆永新 高玉鼎
(13)石家庄市“2012.7”暴雨洪水分析 周辉 郝林 李艳刚
(16)白洋淀最低生态水位及生态健康保护措施 张东江
(18)武烈河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规律研究 卢丽荣 孙娜
(21)迁西县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李军
污水处理
(24)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钼不确定度评定 许红梅 纪增香 胡金环
(27)李氏禾人工湿地对模拟生活污水的净化修复 顾晨 李恺 王文萍 卢媛媛
水利规划
(29)“7·21”暴雨洪水大清河系北支暴露的管理问题 吴新玲
水工设计
(31)滏阳河侯庄分流工程设计方案比选 车连常
(35)一种新型软支撑翻板钢闸门门叶设计探讨 张淑琴 郄志红 吴鑫淼 李英
(38)hec—ras在柳川河二期工程水力计算中的应用 张昭 倪立萍 张晓鹏
(40)武都水库坝后背管设计 覃克非
(44)粘钢技术在溢流坝弧形闸门加固中的应用 王远旺
水工材料
(47)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高性能泵站混凝土试验研究 陈建国 周立新 胡智农
(50)勐曼二级水电站堆石混凝土坝型比选 陆秉山 彭章超
水电站
(54)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装置分类及选择 惠立新 崔绍伟
工程施工
(57)堆石混凝土在安徽大龙潭大坝加固中的应用 陈景富 王永海
(59)隘口水库岩溶发育区防渗处理技术与应用措施 屈昌华 郭维祥 昝延东 夏明星
(63)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王建 刘悦
(65)堆石混凝土技术在邢家峪水库的应用 耿灵生 刘云 刘莉莉 巩向锋
(67)聚氨酯注浆在坝体渗漏处理中的应用 高春波 高正廉
(70)基坑井点式排水在汪祠排涝站施工中的应用 汪淳
(72)南水北调天津干线水土流失治理对策 朱秀清
(75)土石坝渗流及应对施工技术探析 徐学孔
工程地质
(77)有限元法在高填方渠道湿陷性黄土地
基设计中的应用 杨镇生 杨松
(79)南水北调配套输水管道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 贾占军 李荣伟 刘伟
工程管理
(83)岗南水库新副坝坝体测压管测值异常原因分析 康军红
(85)黄壁庄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综述 董文鹏
(87)质量管理标准化的孤岛现象及改进思路 郁国庆 刘建明
水利经济
(91)廊涿干渠工程水价测算 赵淑丽
其他
(93)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专题档案建设的思考 王静茹
无
(f0003)《水科学与工程技术》征稿要求 无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是我们学校的国家示范专业,从其成立初期,就确定走工学结合的道路,但从这些年的实践看来,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发现有如下影响因素:
一、教师对工学结合办学理念认识不够
职业教育相对于本科教育来说,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他的教育对象、教育目标都和本科教育不同。但从我们专业看来,学校绝大部分做职业教育的老师都毕业于本科院校,他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都带有本科教育的烙印,也不明白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区别,进入学校前也没做过相关方面的培训。当然喜欢按本科教育模式教学,省时省力,一切皆有可依据。另有一部分教师虽然来自于企业,他们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在授课时也按照这个目标传授知识。但是一来这一部分人数少,不足以撼动根本;二来缺乏理论支撑,他们实践经验有余而理论知识不足,讲课时不按大纲,只讲自己最熟悉的,也失之偏颇,效果不是特好。
二、企业积极性不高
工学结合必须有企业的参与,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是一个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所谓不高是相对学校而言,因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主业而非企业的主业,因此企业的积极性没有学校高理所当然。具体来说有以下原因:
(1)企业的经营目标与教育目标距离较大。教育以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为己任,而企业以生产和经营获利为目标,两者存在较大的差距。企业参与了校企合作,势必要承担一些责任和风险,但短期内既不能获利又不能明显改善其社会效益,这与企业的经营本质相违背,参与工学结合的愿望自然不强。
(2)社会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企业并不缺员工。多年的高校扩招和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使得企业很容易招聘到一般的技术和操作人员,企业并不缺乏劳动力。而且由于近几年建筑市场发展迅速,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相对来说容易就业,这就吸引了许多高职院校开办这一专业,自治区就有二十多所院校有装饰专业(包括本科类院校)。这些学生都需要去企业锻炼,可是企业的接纳能力有限(大部分装饰企业是小型企业,大企业很有限,这是专业特点决定的)。企业为了避免厚此薄彼,干脆就都不接纳了。
由于以上原因,建筑装饰工程专业工学结合的步伐比较缓慢,已经不适合当今高职院校的发展。那么我们如何来破解这道难题呢?
首先,应调整观念,尤其是一线教师的观念。他们是工学结合的执行者。没有他们的理解、支持,工学结合就是一句空话、大话。所以学校应组织教师学习认识工学结合的意义。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自身生存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工学结合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工学结合是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需要企业深层次参与教学过程是保证高职教育特色和质量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同时应将教师分批次送出去参与企业实践,从实践中了解工学结合的必要性,化被动为主动,成为实际的推行者。学校应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考取资格证书(如设计员、施工员等几大员证、建造师证、监理师证、造价师证等十几种注册类证);进行学历学位进修,接受技能培训等(如工程硕士、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等);鼓励教师主动下企业锻炼、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参与行业标准的制订(如去企业做设计、施工、管理、预算等),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具体实施上应充分利用学生工学交替和假期,采用系部指派和教师自愿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如此学校、企业、教师三方面互相推动、互相促进,既提高了教师自身的认识,又拉近了与企业的距离,使企业不再那么排斥这种合作模式,也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其次,需要获得建筑装饰企业的认可,而这与政府的支持,不是口头的支持,而是实际的行动是分不开的。政府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建立与完善有利于推动工学结合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制定相应管理办法,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引导、鼓励与支持建筑装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高装饰企业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严格劳动准入制度,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企业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应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等,使企业见到实际利益。同时政府应建立利益驱动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机制是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动力和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纽带。政府、学校要站在企业的角度,为企业量身打造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和培训员工,为企业解决技术、管理、经营方面的难题,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及提高知名度。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企业的支持与认可,为校企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