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2 10:46:02

工程建设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建设;合同管理;项目管理;合同

1加强合同管理的现实意义

1.1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发育和完善,要求政府管理部门转变政府职能,更多地应用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调节和管理市场,而不是用行政命令干预市场;承包商作为建筑市场的主体,进行建筑生产与管理活动,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要求,健全和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是其管理制度的关键内容之一。施工合同是调节业主和承包商经济活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

1.2规范建设各方行为的需要

目前,从建筑市场经济活动及交易行为看,少数工程建设的参与各方缺乏市场经济所必须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发生,承发包双方合同自律行为较差,加之市场机制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从而加剧了建筑市场经济秩序的不规范。因此,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规范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1.3建筑业迎接国际性竞争的需要

我国加入WTO后,建筑市场全面开放。国外承包商进入我国建筑市场,如果业主不以平等市场主体进行交易,仍然盲目压价、压工期和要求垫支工程款,就会被外国承包商援引“非歧视原则”而引起贸易纠纷。另外,由于我们不能及时适应国际市场规则,特别是对FIDIC条款的认识和和经验不足,将造成我的建筑企业丧失大量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同时,使工程发包商认识不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承发包双方应尽快树立国际化意识,遵循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规范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

2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

(1)君子协定。

君子协定指合同当事双方的口头承诺。由于许多工程合同的履约过程时间跨度较长,若没有书面协议,一旦一方毁“约”,将给另一方造成很大的损失。

(2)签订无效合同。

《合同法》第52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签订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而无效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3)合同主体不当。

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是合同得以有效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合格的主体,首要条件应当是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合同当事人;其次,承包商应当具有承建相应工程的资质。

(4)合同文字不严谨。

不严谨就是不准确,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依法订立的有效的合同,应当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而这种体现只有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

(5)合同条款挂一漏万。

就是说不全面、不完整,有缺陷、有漏洞,常见的往往是漏掉违约责任。一旦发生违约,在合同中看不到违约如何处理的条款。

(6)无主合同。

主合同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合同,从合同是指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才能成立的合同,如建筑工程分承包合同及保证合同、抵押合同等。没有主合同的从合同是没有根据的合同,就像不存在的“无源之水”。

(7)国际间合同的疑问。

加入WTO后,有些合同使用境外文本,由于国情不同、语言文字不同,加上翻译问题,这些合同文本存不少疑问。对这些疑问不能回避,必须在合同上加以澄清,弄清其含义,或堵塞其漏洞,以免造成损失。

2.2合同履约阶段的问题

(1)应沟通的没有沟通。

合同履行过程中各相关部门缺少沟通。相关的部门各自为政,互不沟通,出了问题相互推诿。

(2)应变更的没有变更。

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使合同更好履行和一定目的的实现。不少负责履约的管理人员缺乏及时变更的意识,结果导致了损失。

(3)应发出的书函没有发。

在履约过程中及时地发出必要的书函,是合同动态管理的需要,是履约的一种手段,也是企业自我保护的一种招数,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4)应签字确认的没有签字确认。

履约过程中的签证是一种正常行为。但有些企业的现场管理人员对此并不重视,当发生纠纷时,也因无法举证而败诉。

(5)应追究的过了诉讼时效。

履约中出现了应该诉讼事件而没有及时诉诸法律,当时才发现已超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无法挽回损失。(6)应行使的权力没有行使。

《合同法》赋予了合同当事人的抗辩权,但有的企业对抗辩权认识不足,不会合理的行使。

(7)应重视证据(资料)的法律效力的没有足够重视。

并不是所有书面证据都具有法律效力的。有效的证据,应当是原件的、与事实有关的、有盖章和(或)签名的、有明确内容的、未超过期限的。

(8)合同的履行仅注意了主要义务的履行,没有注意随附义务的履行。

有些义务要求对方的履行时间长。如在质保期内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向对方反映,这不仅仅是服务质量的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

3工程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对策

3.1建立专门合同管理部门

由于合同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合同不同于企业内部的生产人事、财务等管理工作,已超越了企业自身的界限,使之成为一种受法律规范和调整的社会关系,涉及了大量的法律专业问题。所以,企业应专门成立法律事务部门或设置法律顾问,来统一审核合同的签订和合同的履行。这是由企业法律顾问职责、任务所决定的。《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规定:企业法律事务机构有“管理企业合同,参加重大合同的谈判和起草工作”的职责,同时,该办法也赋予了企业法律顾问管理经济合同的任务。

3.2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是企业合同管理的首要任务,又是当前的迫切需要。选好人员,企业领导可依照合同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条件,选择本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合同管理人员,通过强化合同管理人员培训,培养和锻炼一批与企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懂法律、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懂外语的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合同管理队伍。

3.3建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信息量也不断扩大,信息交流的频率与速度也在增加,相应地工程管理对信息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化管理给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合同在签订、履行乃至终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既是现有合同的总结,又为今后的合同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资料。加强合同实施过程的信息管理,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建立项目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有关信息进行链接,做到资源共享,加快信息的流速,降低项目管理费用;二是加强对项目参与方的信息管理,信息发出的内容和时间应有对方的签字,要及时处理对方信息的流入。

3.4实行合同实施监督

工程实施监督是施工合同管理的日常事务性工作,施工合同监督可以保证施工合同实施,按合同和合同分析的结果进行。首先要协调业主、工程师、项目管理各职能人员、所属的各工程小组和分包商之间的工作关系,对各工程小组和分包商进行工作指导或做经常性的合同解释,使工程小组都有全局观念;合同项目管理的有关人员每天检查、监督各工程小组和分包商的合同实施情况,在进入施工现场后对工程变更进行有效管理。其次是实行合同评审制度,每份合同签订前就进行严格、细致的合同评审,找出其中存在的缺陷和潜在风险,制定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法律风险。还要跟踪合同实施情况。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可能导致合同实施与预定目标偏离。这就需要合同实施情况跟踪,以便尽早发现并纠正偏离。

3.5加强施工合同索赔管理

施工合同索赔管理工作是培育和发展建设市场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工程承包双方在合同履行中对工程索赔认识不足,缺乏推行工程索赔所需的意识和动力。施工合同是索赔的依据,索赔则是合同管理的延续。合同管理索赔要求承包商在签订合同时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分析合同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采取最有效的合同管理策略和索赔策略;在合同整个履行过程中,要随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合理履行合同,不仅有利于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企业尽快适应国际工程建设规范,提高企业未来的生存能力。

4总结

总之,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既是项目实施的有力保证,又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作为工程项目的各参与方必须认真做好合同管理工作,从而促进建设市场的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尹贻林.合同法与工程合同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2]丁土昭.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王洪会.入世后我国企业争端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3,(3):54-55.

[4]戴杭菊,戴为民.浅谈工程建设的索赔和争议及解决方法[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8):60-62.

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程建设;合同管理;项目管理;合同

1加强合同管理的现实意义

1.1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发育和完善,要求政府管理部门转变政府职能,更多地应用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调节和管理市场,而不是用行政命令干预市场;承包商作为建筑市场的主体,进行建筑生产与管理活动,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要求,健全和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是其管理制度的关键内容之一。施工合同是调节业主和承包商经济活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

1.2规范建设各方行为的需要

目前,从建筑市场经济活动及交易行为看,少数工程建设的参与各方缺乏市场经济所必须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发生,承发包双方合同自律行为较差,加之市场机制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从而加剧了建筑市场经济秩序的不规范。因此,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规范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1.3建筑业迎接国际性竞争的需要

我国加入WTO后,建筑市场全面开放。国外承包商进入我国建筑市场,如果业主不以平等市场主体进行交易,仍然盲目压价、压工期和要求垫支工程款,就会被外国承包商援引“非歧视原则”而引起贸易纠纷。另外,由于我们不能及时适应国际市场规则,特别是对FIDIC条款的认识和和经验不足,将造成我的建筑企业丧失大量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同时,使工程发包商认识不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承发包双方应尽快树立国际化意识,遵循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规范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

2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

(1)君子协定。

君子协定指合同当事双方的口头承诺。由于许多工程合同的履约过程时间跨度较长,若没有书面协议,一旦一方毁“约”,将给另一方造成很大的损失。

(2)签订无效合同。

《合同法》第52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签订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而无效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3)合同主体不当。

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是合同得以有效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合格的主体,首要条件应当是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合同当事人;其次,承包商应当具有承建相应工程的资质。

(4)合同文字不严谨。

不严谨就是不准确,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依法订立的有效的合同,应当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而这种体现只有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

(5)合同条款挂一漏万。

就是说不全面、不完整,有缺陷、有漏洞,常见的往往是漏掉违约责任。一旦发生违约,在合同中看不到违约如何处理的条款。

(6)无主合同。

主合同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合同,从合同是指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才能成立的合同,如建筑工程分承包合同及保证合同、抵押合同等。没有主合同的从合同是没有根据的合同,就像不存在的“无源之水”。

(7)国际间合同的疑问。

加入WTO后,有些合同使用境外文本,由于国情不同、语言文字不同,加上翻译问题,这些合同文本存不少疑问。对这些疑问不能回避,必须在合同上加以澄清,弄清其含义,或堵塞其漏洞,以免造成损失。

2.2合同履约阶段的问题

(1)应沟通的没有沟通。

合同履行过程中各相关部门缺少沟通。相关的部门各自为政,互不沟通,出了问题相互推诿。

(2)应变更的没有变更。

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使合同更好履行和一定目的的实现。不少负责履约的管理人员缺乏及时变更的意识,结果导致了损失。

(3)应发出的书函没有发。

在履约过程中及时地发出必要的书函,是合同动态管理的需要,是履约的一种手段,也是企业自我保护的一种招数,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4)应签字确认的没有签字确认。

履约过程中的签证是一种正常行为。但有些企业的现场管理人员对此并不重视,当发生纠纷时,也因无法举证而败诉。

(5)应追究的过了诉讼时效。

履约中出现了应该诉讼事件而没有及时诉诸法律,当时才发现已超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无法挽回损失。(6)应行使的权力没有行使。

《合同法》赋予了合同当事人的抗辩权,但有的企业对抗辩权认识不足,不会合理的行使。

(7)应重视证据(资料)的法律效力的没有足够重视。

并不是所有书面证据都具有法律效力的。有效的证据,应当是原件的、与事实有关的、有盖章和(或)签名的、有明确内容的、未超过期限的。

(8)合同的履行仅注意了主要义务的履行,没有注意随附义务的履行。

有些义务要求对方的履行时间长。如在质保期内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向对方反映,这不仅仅是服务质量的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

3工程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对策

3.1建立专门合同管理部门

由于合同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合同不同于企业内部的生产人事、财务等管理工作,已超越了企业自身的界限,使之成为一种受法律规范和调整的社会关系,涉及了大量的法律专业问题。所以,企业应专门成立法律事务部门或设置法律顾问,来统一审核合同的签订和合同的履行。这是由企业法律顾问职责、任务所决定的。《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规定:企业法律事务机构有“管理企业合同,参加重大合同的谈判和起草工作”的职责,同时,该办法也赋予了企业法律顾问管理经济合同的任务。

3.2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是企业合同管理的首要任务,又是当前的迫切需要。选好人员,企业领导可依照合同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条件,选择本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合同管理人员,通过强化合同管理人员培训,培养和锻炼一批与企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懂法律、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懂外语的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合同管理队伍。

3.3建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信息量也不断扩大,信息交流的频率与速度也在增加,相应地工程管理对信息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化管理给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合同在签订、履行乃至终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既是现有合同的总结,又为今后的合同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资料。加强合同实施过程的信息管理,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建立项目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有关信息进行链接,做到资源共享,加快信息的流速,降低项目管理费用;二是加强对项目参与方的信息管理,信息发出的内容和时间应有对方的签字,要及时处理对方信息的流入。

3.4实行合同实施监督

工程实施监督是施工合同管理的日常事务性工作,施工合同监督可以保证施工合同实施,按合同和合同分析的结果进行。首先要协调业主、工程师、项目管理各职能人员、所属的各工程小组和分包商之间的工作关系,对各工程小组和分包商进行工作指导或做经常性的合同解释,使工程小组都有全局观念;合同项目管理的有关人员每天检查、监督各工程小组和分包商的合同实施情况,在进入施工现场后对工程变更进行有效管理。其次是实行合同评审制度,每份合同签订前就进行严格、细致的合同评审,找出其中存在的缺陷和潜在风险,制定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法律风险。还要跟踪合同实施情况。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可能导致合同实施与预定目标偏离。这就需要合同实施情况跟踪,以便尽早发现并纠正偏离。

3.5加强施工合同索赔管理

施工合同索赔管理工作是培育和发展建设市场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工程承包双方在合同履行中对工程索赔认识不足,缺乏推行工程索赔所需的意识和动力。施工合同是索赔的依据,索赔则是合同管理的延续。合同管理索赔要求承包商在签订合同时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分析合同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采取最有效的合同管理策略和索赔策略;在合同整个履行过程中,要随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合理履行合同,不仅有利于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企业尽快适应国际工程建设规范,提高企业未来的生存能力。

4总结

总之,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既是项目实施的有力保证,又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作为工程项目的各参与方必须认真做好合同管理工作,从而促进建设市场的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尹贻林.合同法与工程合同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2]丁土昭.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王洪会.入世后我国企业争端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3,(3):54-55.

[4]戴杭菊,戴为民.浅谈工程建设的索赔和争议及解决方法[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8):60-62.

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工程建设项目在实际运营的时候,专业人员要对建筑物定时的进行必要的实际观测和数据测量,以便及时掌握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安全等情况,以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及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根据测量的结果,分析项目进行的情况,并且提出专业方面的意见。若是项目有着较大的规模,在正式施工之前,还要制定出详细的测量计划,安排专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方面的审查,保证项目能够顺利安全的进行下去。

2在工程施工中工程测量的重要性

采集工程施工现场的各种数据,对采集来的各种数据进行专业的分析进而变成一种专业的论证,采集工程施工现场的空间信息,以及地质环境和水文环境的信息,并将其绘制成实际的图形,这就是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所起到的实际作用。其中的放线技术是最为基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项目正式施工之前进行各方面的精准测量,才可以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效率以及施工阶段的安全性,也方便在施工完毕之后对整个项目进行质量检验。工程测量的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将会影响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所以说,工程测量在项目施工的任何阶段中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1工程设计阶段——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开展

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工程测量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设计、规划施工地形,确定施工面积大小,勘测施工的地质环境,施工现场周围环境,提供比例尺,判断选定施工场所是否满足进行施工的条件等等。一个工程项目能否顺利成功的进行,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工程测量的测量结果。若是没有工程测量前期的各项测量准备,一个设计的再完美的工程项目都没有办法顺利的进行下去。

2.2工程施工阶段——确保项目能够正常进行

一个工程项目从正式施工开始到工程结束,每一个阶段都会使用到工程测量技术,工程测量可以让工程项目顺利无误的进行下去,并且可以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施工任务。在工程项目正式施工开始前,使用工程测量技术对建筑物进行定位,确保施工的过程在正确的地理位置上开展。了解施工场地周围的环境,是否存在地下的管道和线路,在施工过程中要防止对其造成破坏,避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工程项目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够随意的进行,在施工开始前对基础的设施进行一系列的安全检验,防止在施工过程中突然的损坏,影响施工的整体进程,在接到检验合格的说明之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施工操作。在施工阶段,为了确保施工的质量与效率,测量工作要及时的进行,以保证整个施工进程是完善的,是按照计划进行的。

2.3工程运营阶段——确保项目能够安全施工

工程项目在施工的时候,需要观测建筑物的沉降、形变情况,假如存在问题就能够及时的发现及时的进行解决,避免发生严重的质量安全事故。观测主要是对建筑物的位移与沉降情况进行观测,若是工程的施工现场位于填海地带、地质断层带以及深基坑地带,那么观测工作则会显得尤为重要了。

2.4工程装修阶段——确保项目能够符合标准

工程项目在施工结束后,建筑物还只能算作为一个半成品,施工人员需要对半成品建筑物进行一系列的装修工作。在装修阶段,需要对前期施工中的问题进行整改与处理。该阶段中,工程测量的任务是测量墙面的垂直度,地面的标高以及施工的放线情况等。墙面的垂直度有非常严格的控制标准,它关系到装修的质量是否能够达到标准的要求,装修地面的标高关系到地面是否平整,这是非常基础的同时也非常重要的,施工的放线情况可以反映出施工的整个过程是否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纸有计划的进行的。

3总结

总的来说,在一个施工项目当中,工程测量的工作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际施工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工程测量。一支优秀的工程建设队伍应该拥有技术高超的专业人员、性能良好的施工设备和先进的测量技术,其中,能否很好的掌握工程测量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建筑企业可以加大投入的成本,采购精准度高的测量设备,并且要定期及时的派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保养维修。企业还要对测量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专业技能考核,考核合格者才有资格进行实地的勘测工作,以此来保证测量人员的专业技能。对于测量人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进行工程测量任务的时候,要认真仔细,绝对不可以有丝毫的马虎与大意。并且还要不断地的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这样才可以确保测量工作的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与工程测量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了工程测量技术的支撑,工程项目才可以安全的开展下去。

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在工程建设中,想要确保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好的技术,如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能够充分采用现代化先进的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其中技术不仅仅是使施工技术,同时也包括人员素质、检测检验技术、装备、信息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时应积极引入各种现代化新工艺、新技术,并且引入科学的考核机制,保证操作规程、工艺流程、施工质量达到相应要求,从而提高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

二、应构建健全的质量管理责任制度

如果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责任制度,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很难找到责任人追查原因,也不能追责,导致很多人的质量意识不强。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施工质量,企业应完善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将工程质量控制目标细分到每一个部门及员工身上,明确责任人。同时应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如果员工表现优秀,应给予适当奖励,但是如果员工出现质量问题,就需要接受相应的惩罚。这样有利于将员工的个人切身利益和整个石油化工企业的整体利益相结合,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自觉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应构建完善的质量监督机制

石油化工企业管理层人员应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视度,总工程师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制定一套系统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各级质量监督部门、质量管理部门、技术管理部门、经理、总工程师都应该参与质量监督管理,各部门之间应相互协调、配合,共同监督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同时,工程项目监督管理部门人员应仔细审查关于工程建设的设计文件,并且结合工程施工特点、施工难度及业主的主要要求等因素安排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监督、管理,并且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制定详细、具体的监督管理方案及计划。其次,应合理安排实际工程施工中需要的各种检测设备,制定科学的工作程序及具体的工作制度和质量监控措施,提前做好质量管理的相关准备工作。另外,应重视“三检制”以及隐蔽工程的验收,必须严格根据国家工程的质量检验标准进行分部分、分项目质量评估,确保施工现场施工的规范性、有序性。

四、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确保石油化工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拥有一支高技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可以全面贯彻落实施工质量管理的各项制度及措施,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着那,提高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因此,石油化工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素质建设,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不仅包括员工的技术素质,同时应重视思想能力、工作作风、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素质等多方面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是培养、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石油化工企业应不断根据企业员工的特点完善员工培训系统,并且建立相应的培训考核机制和激励制度,形成一种长效培训机制。如果员工表现较为出色,应适当表示一些物质奖励或者精神激励,有利于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

五、结语

综上所述,质量管理是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企业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观念,充分结合行业的特殊性质,采取有效质量管理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应引入先进的技术,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责任制度以及质量监督机制,加强施工人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相关人员的力量,全面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水平,促进石油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

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1.东莞地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建设情况;

1.1东莞共享工程的概况与建设目标;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东莞市分中心自2003年成立以来,根据国务院、文化部的要求,结合地区实际和图书馆发展趋向,依托全市城乡图书馆总分馆网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镇级基层服务点和村级基层服务点三级网络建设,形成了城市帮助农村、中心带动基层、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1.2如今东莞共享工程的建设情况;

从03年开始,东莞市共享工程分中心充分依托东莞图书馆总分馆网络体系,大力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截至2008年下半年,东莞32个镇(街)图书馆都已经成为基层服务点,实现镇级全覆盖率100%,镇、村两级基层服务点共达到123个。按照国家共享工程中心的要求,我们的基层服务点在硬件设备和服务效果上都已经达到一级标准,文化共享工程服务与东莞当地的图书馆之城建设相结合,共同促进,收到良好的效果。

1.3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简介;

东莞地区在行政架构上分为市、镇、村三级,东莞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东莞分中心设在东莞图书馆内)是由市财政资助的公益型事业单位,目前东莞图书馆下属的分馆共有40个(其中镇级分馆26个,村、企业、学校分馆14个)。随着市委、市政府关于东莞打造图书馆之城的目标的实施,总分馆在业务上的往来越来越频繁,使得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变得密不可分,利用已经成形的总分馆网络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东莞走的是一条有东莞特色的共享工程建设之路。

2.依托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

2.1依托总分馆体系,把镇级图书馆改造成基层服务点;

从2003年起东莞着力构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截至2008年下半年,已经加入总分馆体系成为分馆的图书馆达到40个,镇一级分馆达26个。已经建成的分馆从设备、人员和服务上都符合共享工程的要求。利用好现有的图书馆总分馆网络,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必定事半功倍。东莞的镇(街)共有32个,我们通过对总分馆体系下26个镇(街)图书馆的整改,并对余下未加入总分馆体系的6个镇加以督促并进行适当扶持(举办培训班、现场辅导、搞活动、赠书、赠设备),终于在2007年下半年使得东莞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镇一级覆盖率实现100%。

2.2以镇(街)图书馆为依托,发挥其辐射作用,向农村推广共享工程;

在建设村级基层服务点过程中,我们发现村基层图书馆的场地、人员素质、设备等都相对落后,如何选做在农村推广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道难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到镇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具有地缘上的优势,他们比较熟悉自己本镇的村和社区的情况,因此,因此我们充分与镇级分馆合作,由他们负责大部分农村基层服务点的推广与建设工作,而我们主要负责最后的验收和支援。

举例:在东莞市常平镇,我们依靠常平分馆的工作人员对本镇的情况了解的优势,把选点、与村委会协商、人员培训、设备配置要求等工作都交由常平馆承担,我们分中心负责验收授牌和监督。截至2008年下半年,常平镇的桥梓村、金美村、下墟村、塘角村、板石村、东田丽园社区等都以加入成为基层服务点(按照当时的要求每个镇要有2个村建成基层点,常平镇超额完成了任务)。另外在此基础上,常平馆还发展了常平勤上集团、常平运城制版厂、常平宝丽美化工公司、常平振兴中学、黄水职业中学、常平第一小学等企业、学校图书馆成为基层服务点,把优秀的文化资源送到企业、学校中去。以镇(街)图书馆为依托,发挥其辐射作用,建设农村级基层服务点是东莞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来的方法。

2.3以丰富的电子资源为卖点,"推销"共享工程,吸引基层加入成为服务点;

共享工程的建设的目的就是给人民群众带去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新兴的电子资源服务,能很好地祢补传统图书馆服务的不足,给群众带来新的接受文化资源的方式。东莞分中心拥有着丰富的电子资源,包括:各类题材的影视资源和课件,30万种电子图书,龙源、维普等电子期刊和各种电子报纸数据库。随着社会的进步,基层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已很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文化的需求,我们打着"凡是加入成为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图书馆,都能免费使用中心的电子资源"的口号,以此来吸引基层积极主动申请加入成为服务点,这在宣传推广的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树立了共享工程就是给人们带来丰富文化资源的形象。

3.依托总分馆体系,提升共享工程服务效果;

3.1定期组织培训班,通过考核制度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

由于基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为此我们要通过培训以提高人员素质。通过现场培训和每年一次的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地给他们介绍文化共享工程概况、数字资源的使用和网上上报系统等,在集中培训时通过上机考试、颁发合格证书等形式加深基层人员对共享工程的重视,从而提升基层服务点的人员素质。

3.2不拘形式,以创新的服务方式服务群众;

在共享工程建设中,由于东莞的情况与西部地区不同。西部地区有专门资金用于购买卫星电视,并利用卫星接受信号播放影视资源的方式开展服务;而位于珠三角的东莞经济较为发达,没有国家资金的扶持,只能依托自身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这是我们东莞的特色之路。由于总分馆体系下,馆与馆之间可实现资源的全市大流通,因此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形式也可以创新,我们的服务形式包括:免费上局域网观看课件、每周末播放热门电影、定期开展巡回展览、光盘外借、电子资源凭证免费使用、开展少儿影视专场、生活知识讲座等等。

4.对东莞共享工程建设的经验总结;

4.1依托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事实证明,利用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是可行的。传统的图书馆与共享工程服务相结合不但能增加图书馆的魅力,而且避免了文化建设的重复投资,节省人力与财力,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4.2共享工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目前,东莞在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不足。由于东莞地区经济较发达、休闲方式较多、家庭电脑和有线电视的较普及,所有对图书馆的依赖性不大。绝大多数人在选择文化消遣方式时会优先选择电视、上网等,对于到图书馆利用各种资源的动力不足。此外,共享工程所能提供的电影吸引力不够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4.3对进一步完善共享工程服务的探讨;

在共享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利用新的方式来推进共享工程建设。利用东莞地区互联网线路发达的特点,可考虑利用网络来传播共享工程优秀的文化资源,这比现在的光盘播放、硬盘拷贝播放的方式要快得多。所以,我们设想使用IPTV(网络电视)的形式,使广大市民只要能上网,就能随时观看地到共享工程的影视资源。以后无论在家、网吧还是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读者都可以通过IPTV来点播自己喜欢看的节目。我们期望不久的将来能使用上类似IPTV这样的手段来推进共享工程。

【参考文献】

[1]王国平.江苏省"共享工程"基层网点的建设与发展[J]新世纪图书馆,2006,(06).

[2]徐进.社区乡镇"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策略[J]图书馆建设,2006,(06).

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投标报价技巧控制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投标报价使工程造价得到比较合理的控制,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先干后算造成的投资失控的局面。同时,在竞争中推动了施工企业的管理,施工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和,为赢得信誉,必须增强质量意识,提高合同履约率,缩短建设周期,降低施工成本,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若缺乏全面、系统的控制和实践,将导致建设资金有形和无形的大量浪费。因此,投标报价工作必须延伸到建设项目的每个过程这中,落实在建设项目之中。

一、现行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办法投标报价。

所谓投标报价是指建筑施工企业根据招标文件及有关计算工程造价的资料,分别计算单项工程价格,分部工程造价及工程总造价。在工程总造价的基础上,再考虑投标策略以及各种工程造价的因素,然后提出投标报价。

1、收集整理计价依据:A,工程计价类别;B,执行定额及取费标准;C,执行的人工、材料、机械设备政策性的调整文件等;D,材料、设备计价方法及采购、运输、保管的责任;E,工程量清单。

针对以上工程造价的依据,因此,施工企业要认真做好这些计算造价的基础工作。这此工作,有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可以一次编制,在较多的工程中使用,如定额、工是单价、机械台班单价等;有的则需针对具体工程进行工作,如材料价格,需要及时询价掌握市场供应情况及价格,只有这些工作做的准确及时,才能保证计算出的工程造价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并能获得利润。由于受条件限制,招标方往往还要提出达到高于国家验收规范的质量要求,为此,施工单位要付出比合格水平更多的费用,据某此地区测算,建筑成本相应增加3%-5%左右,因此,报价的计算应体现优质优价的原则。在以上这些规定和条件的基础上,允许根据企业的人员配备、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和具体措施等实际情况,对报价进行合理的浮动。

2、合理的计算程序

在计算工程造价前,应熟悉施工图纸和招标文件,了解设计意图工程全貌,同时还要了解并掌握工程现场情况,然后对招标单位提供的工程量清单进行审核。工程量的审核,视招标单位是否允许对工程量清单内所列工程量的误差进行调整来决定审核办法。如果允许调整,就要详细审核工程量清单内所列各工程项目的工程量,对有较大误差的,通过招标单位答疑会提出调整意见,取得招标单位同意后进行调整。不允许调整工程量的,无须对工程量进行详细的审核,只对主要项目或工程量大的项目进行审核,发现这些项目有较大误差时,可以利用调整这些项目单价的办法解决,工程量确定后进行工程造价的计算。

3、正确无误的计算方法

根据已经审定的工程量,按照定额和单价,逐步计算每个项目的合价计算直接费。再根据相关部门制定的各项费率及法定税率,依次计算出间接费、计划利润及税金,得出工程总造价。对整个计算过程,要反复进行审核,保证据以报价的基础工程总造价的正确无误。

二、报价必须适应建筑材料采购渠道和市场价格的变化,考虑材料差价因素。

,由于材料价格不统一,在报价时所用的有变化的价格,应列出清单,随同投标文件、图纸提供给建设方供其。

三、报价必须合理考虑本工程的地理条件及工程范围等因素。

将地下工程及“三通一平”等工程范围内的费用正确计入报价价格。由于自然条件导致的施工不利因素也应考虑。编制一个较理想的报价,还要把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做得深入、透彻,有一个比较先进、比较切合实际的施工规划,包括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安排、施工总平面布置和施工资源估算,认真施工水平及建筑市场动态,做出较合理、经济的投标报价。

四、以人为本,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造价师”队伍。

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投标报价工作必须拥有大量掌握专业操作理论与实务,技术综合能力强,适应竞争的开拓精神及高素质的复合人才,才能控制投标报价,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五、多渠道收集整理投标报价资料与信息,建立数据库,电算化实行化管理,其目的都在于,积极推广使用计算机建立资料及信息数据库,资源共享,这样有利于对价格进行科学管理,促进投标报价工作管理水平的总体上升。

六、积极推广投标报价工作,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公开、公平和诚信的竞争机制,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逐步从发包方式的计划分配任务过渡到投标竞争形式为主,在建设任务的分配中引入竞争机制,使业主有条件择优选择承包商。

七、报价是投标的关键性工作。

通常应在投标单位的决策人支持之下,有预算部门负责,与有关业务部门配合进行。

1、校核或工程量。工程量是计算标价的重要依据。在招标文件中大部分均有实物工程量清单,投标单位在投标作价前应进行核对。核对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部重新计算一遍,可采用重点核对的进行。核对的可分:项目是否齐全;有无漏项或重复;工程量是否正确;工程做法及用料是否与图纸相符等。核对可采用重点抽查的办法进行。既选择工程量较大,造价较高的项目抽查若干项,按图详细计算。一般项目则只粗略估算其是否基本合理就行了。在进行核对前,首先要熟悉施工图纸和概预算定额,当前国内概预算定额内容及项目划分不尽一致,必须先弄清当地定额及其工程量计算规则的特点及与自己经常使用的定额有何不同之处。如投标单位的工程量清单是采用概算定额和项目划分,则更应注意每个主要项目中所综合的次要项目的内容,如:墙身中是否包括了外墙而的勾缝和内墙面的一般抹灰、喷浆、过梁、墙身加筋、脚手架等;楼地面、屋面、墙面装饰是否以施工图中的各种做法编号为计量单位;楼地面中是否包括踢脚线,或有的包括,有的单独列项(如木地板地面等);等等,均必弄清。

在核对项目是否齐全、工程做法及用料是否与图纸相符时,可以将工程量清单与图纸择要逐项进行核对,以查明是否有不符或漏项之处。一般易于疏忽者是图纸中的说明或图纸本身就有相互矛盾之处,因此尤应加以注意。

在重点核对工程量是否正确时,首先可采用“工程量概念指标”,从大数上估算其合理性。所谓“工程量概念指标”是指明各分部分项工程量在各类建筑中的一般指标系数。如在民用建筑中,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外墙面积系数、门窗面积系数、楼梯面积系数、屋面面积系数,钢筋混凝土各类构件及总体积折实厚度系数(不同结构类型)、钢结构屋面体系重量系数以及有联系的工程间的相互工程量比例关系(如墙面与粉刷的面积比例关系等)。它们一般均有一定的大体系数,要靠工作中积累的资料及经验才能掌握。如在民用建筑中,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楼地面面积系数,一般约在0.85左右,外窗面积系数为0.11-0.13左右,楼梯面积约为0.035左右。核算楼地面工程量时,可将工程量清单中各种做法的楼地面面积等之和除以建筑可积求出系数,看此系数是否在0.85左右上下:如出入不大,可以明确其工程量基本正确;如出入较大,则可以肯定其工程量少算或多算了,这就需要逐项详细计算。经过“工程量概念指标”法的概算核对,视其结果及时间上是否充裕,可以进一步考虑哪些工程量尚应进一步详细核对,哪些则可不必再加细核。

2、不可预见因素的考虑。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出现某些不可预见的因素,诸如材料价格的变化,基础施工遇到意外情况以及其它意外事故造成停工、窝工等,都会工程造价。因此,在投标报价时应对这些因素予以适当考虑,特别是采用固定总价使同时,更应充分注意,酌加一定的系数(例如3%-5%,或更低些),以不可预见费的名目,列为标价的组成部分。通常,固定总价合同的不可预见费可高些;设计文件比较粗略,或地质资料不够详细,或气象条件比较多复杂,施工期又较长的工程,不可预见费也应高些;反之,则应低些。

但在实际投标承包制的条件下,为了鼓励竞争,建筑在投标报价时,应允许采取有适当弹性的利润,即为了争取得标,预期利润率可低于上面规定值。甚至在某一工程上有策略的亏损,以提高报价竞争力,在降低成本,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预期利润率也特别偏低。对此投标单位应自主作出决策。

3、确定基础标价。将分别确定的直接费、施工管理费、独立费、不可预见以及预期利润、税金汇总,即得出造价。但在分别确定上述各项费用的过程中,难免在某些环节上发生误差,因此汇总后还须进行检查,主要是将单方造价水平、主要材料用量、用工量和工资含量等指标,与同类型工程的经验统计资料进行对比,如发现有较大差异,则应结合施工方案进一步检查主要材料、设备、人工定额和单价,以及各项取费标准和利润等的确定,有无不够合理之处,必要时加以适当调整,最后形成基础标价。

做价时应注意标书的说明和规范的要求,不明白的地方要询问顾问公司或建筑师。千万不能随便猜测或估计,应根据说明和规范的要求编制计算单位价格。而标书中指定使用的材料牌号,也应按要求编制。

A:计算单价。各公司根据自己承包积累的经验和市场材料单价及单位估价表进行计算。单价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报价,要认真调查、后计算确定。

B:套单价,计算总价。如工程量核对无误,可套单价计算总价。这是数字运算工作,要力求准确并严格复核。

C:确定总报价:报价有很多技巧。有些承包商在报价时,把基础和主体工程的单价调大,装饰收尾工程的单价调小,目的是为了先拿到工程款,以减小自己的投资资本来获取有效的利润。

总造价算出后,由报价主办人提出意见(调高、调底或不变动),做出分析,包括标底分析(要根据掌握的同类型项目的造价资料,结合本工程特点,合理推算出业主标底控制在多少范围内),盈亏预测(指对内部标价中留有余地的地方)等后将承包总报价书,分析结果与存在交总承包公司决定,以便最后决策。

总上所述,针对建筑市场上强有烈的竞争机制,在投标报价的基础工作中,还应不断完善加强管理,保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行之有效的进行,使资金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与控制。

主要书目及

1.《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实用手册》,陈景栋主编,计划出版社,1992年版。

2.《建筑工程施工与报价》,朱志杰主编,中国建筑出版社,1992年版。

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7篇

1.水资源总量不足,开发利用程度高

亳州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4.89亿m3,可利用总量为13.02亿m3。全市人均水资源量只有387m3,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全国的六分之一,属严重缺水地区。受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亳州市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南多北少,时程分配上存在汛期多、非汛期少的特点,全年60%以上的径流集中在6~9月份。亳州市浅层地下水的可开采量为8.5亿m3,开发利用率超过76%,基本达到开采极限。根据亳州地区部分地下水位观测站的序列观测资料,各县区年平均地下水位总体变化趋势是逐渐下降,浅层地下水埋深以1990年为界总体呈增大趋势,1990年以后多站平均地下水埋深较1990年以前增加0.4~0.5m。

2.旱灾凸显

旱涝灾害是影响亳州市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连续、交替发生是当地旱涝灾害的基本特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亳州各县区曾大规模开展以排水大沟为单元的除涝工程建设。90年代以后,涡河等主要河道也陆续得到治理,亳州地区除涝标准整体提高,大大降低了涝灾损失程度。而随着涝灾得到逐步治理、水资源开发程度逐年增加,近年来旱灾逐渐凸现。根据安徽省统计年鉴,2000~2012年,亳州市共发生较大规模旱灾和涝灾的年份各有10年,其中旱灾成灾面积2108万亩,涝灾成灾面积1441万亩。总体来说,尽管涝灾绝收面积大,影响程度深,但旱灾成灾减产面积更大,影响范围更广。造成亳州市旱灾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资源因素和工程因素。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是造成旱灾的自然原因。亳州市属严重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地下水位大面积的持续下降,也增加了干旱发生的机遇和灾害程度。同时,亳州市境内沟河控制性工程较少,对地表径流的拦蓄调节能力低,雨洪资源不能有效利用,这是造成旱灾的工程性因素。

3.农业用水形势严峻

亳州市1980~2013年用水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5%,预测到2015水平年在50%频率的平水年即出现缺水,到2020和2030水平年,缺水量将进一步加剧。农业历来是亳州市用水大户,多年平均用水比例达53.6%。但农业属弱势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用水紧张形势的加剧,工业等其他各行业用水量的增长必然会挤占部分农业用水,所以未来缺水将主要表现为农业灌溉用水的短缺。同时,随着有效灌溉面积的增长、经济作物种植比例的扩大以及农作物单产的提高,农业本身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提高。因此,未来农业用水将面临内外双重压力。亳州市当地地表水主要来源于涡河等大中型河道,涡河大寺闸等大型拦蓄水工程主要用于集中解决水源性缺水问题,对于解决面上农田灌溉问题,还需要大量的输配水工程进行配套。外水引调工程(如引淮入亳)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亳州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但其主要供给亳州市区和三县城区使用,且用水成本高,用于农业灌溉效益费用比低。因此,从供水水源角度解决农业用水短缺问题,需要转变“等水、要水”思路,转向自力更生发展,即利用广泛分布的排水大沟、塘坝,通过配套涵闸等控制工程,开展小型拦蓄水工程建设,充分挖掘本地降雨径流资源。

二、大沟及塘坝工程现状

1.工程现状

据调查,全市现有排水面积10~50km2的大沟347条,总长度3360.1km。现有大沟排涝标准已达到5年一遇及其以上的共162条,占47%;其余大沟淤积深度0.5~2.0m,排水标准不足5年一遇。现有大沟断面一般为口宽15~30m,底宽4~10m,深2.5~5.0m,纵比降约1/9000。已配套涵闸275座、滚水坝10座,现有大沟蓄水总库容1856万m3。全市现有蓄水容积500~10万m3的塘坝13414座(其中容积5000m3以上塘坝3492座),总塘容7172万m3,70%左右的塘坝淤积深度为1~2m。

2.管理现状

目前,全市小型涵闸均落实了管理主体。涡河、茨淮新河等骨干河道两侧的涵闸主要由专门的河道管理机构管理;重点小型涵闸主要由县区水务局水利工程管理站所负责管理;一般涵闸由所在地的乡镇水利站、社会化管理机构或行政村管理,配备专人或委托村级水管员进行具体管理;塘坝由所在地村组集体管理或用水户管理。但是,小型涵闸管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投入不足,在资金投入、人员配置、重视程度方面,尚不能适应现代水利发展的需求;二是部分涵闸的土建工程和设备老化,不能正常运转或带病运行;三是部分管理单位工作条件差,管理人员的报酬低,影响了管理的积极性;四是少数管理单位服务能力不强,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还有待于提高。

三、小型拦蓄水工程措施及建设内容

1.工程措施

亳州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有一定蓄水容量且能用来进行拦蓄水的工程主要有排水沟和塘坝,综合考虑蓄水规模、配套成本以及蓄水影响等因素,利用排水大沟(10km2<流域面积≤50km2)和容积500m3以上的塘坝蓄水较为可行。(1)大沟控制蓄水技术大沟控制蓄水技术基于区域“四水转化”和农田灌溉与排水技术,通过在排水大沟上修建闸、坝等控制设施,拦蓄地表径流,缓解干旱季节灌溉水源的不足。同时,大沟蓄水后能有效抑制地下水的排泄,适度抬高农田地下水位,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水土生态环境,减少受旱几率和灌溉水量。

(2)塘坝蓄水亳州地区塘坝多为平地开挖的“碗口塘”,无拦水坝、放水涵等配套工程。塘坝来水基本靠汛期降雨和浅层地下水补给,干旱年份水源补给困难,供水保障程度低,一般作为水产养殖和周边小范围灌溉的水源。

2.建设内容小型拦蓄水工程

建设内容以维修改造或重建新建涵闸等控制工程建设为重点,同时疏浚大沟、扩挖塘坝,以增加面上沟、塘调蓄水能力。根据全市各县区工程现状,全面开展小型拦蓄水工程建设需新建、重建大沟节制闸299座,加固维修大沟涵闸190座,新建大沟滚水坝40座,疏浚大沟185条1701.72km,塘坝扩挖9354座。

四、工程效益

1.增加蓄水量

大沟控制工程对水资源的调蓄包括直接拦蓄的降雨径流和抬高地下水位增加的地下水资源量两个方面。根据已有调蓄工程观测数据,全市大沟控制蓄水工程实施后年调蓄地表水量可达7227万m3,调蓄地下水量7952万m3。塘坝扩挖后每年可蓄水量4627万m3。增加的蓄水量如果全部用来发展灌溉,可以扩大灌溉面积202万亩,增加水产养殖面积1.8万亩,蓄水效益显著。

2.抬升地下水位

利用大沟控制蓄水工程连续多年蓄水后,能够有效抬升大沟沿岸地下水埋深。根据现有大沟蓄水推广区资料及亳州市土壤、降雨等实际情况,大沟控制工程连续蓄水两年后,地势较高的蓄水区地下水位抬升幅度将大于0.5m。当多条相邻大沟同时进行控制蓄水后,能整体抬升该区域内地下水位,对当地浅层地下水起到补给作用,从而使区域内机井出水量得到保证,保障了井灌灌溉用水。

3.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小型拦蓄水工程建成后,可以通过控制大沟水位对其影响范围内地下水位进行调控,当农田地下水埋深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可以提高作物对地下水的直接利用量,从而减少干旱几率和灌溉用水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4.改善生态环境

小型拦蓄水工程建设通过在天然河道、人工沟河上兴建的蓄水调控建筑物,实现雨水资源的合理调节和促进农业综合节水。在一定的水源供给条件下,提高了降雨利用率,减少了农业灌溉用水量,其节约的水量可用于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五、结论亳州市水资源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小型拦蓄水工程建设,有助于提高当地水资源利用率,增强抗旱减灾能力,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建议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全市组织开展小型拦蓄水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8篇

对于10kV配网工程而言,其建设与管理系统应当包括的内容有用户基本信息、系统界面登录、电力设备台账、运行以及实验、故障缺陷、预警检修和电力设备方面的信息管理。在10kV配网工程建设过程中,软件技术是关键,比如B/S模式。对于配网工程建设管理系统而言,其模块功能实现与后台管理分析,采用的是Java程序来编写。通过与其他电网管理软件相比,在电力系统配网工程建设与管理实践中模拟运行,从而有效提高配网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效率。系统总体设计过程中,基于J2EE模型建设,以确保系统伸缩性、灵活性以及易维护管理性。在各项目子系统设计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1用户基本信息管理10kV配网系统建设过程中,用户基本信息管理非常重要,即对用户基本权限、系统用户以及匿名用户进行管理。其中,系统管理人员是该系统的最高权利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或者删除用户。系统用户以及系统管理人员具有系统运维责任,但普通用户只能对相关信息进行查看,或者提出意见和建议,管理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和现实情况,可以对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1.2登陆系统对于10kV配网系统而言,其登陆界面是系统首页,系统用户可通过该界面输入相关信息,核查信息后方可进入其中,所输入的信息资料正确时,才能进入该系统。电力设备台账管理过程中,主要是指设备信息基本情况浏览、相关信息的添加和改动等;在10kV配网系统建设过程中,信息管理设计即查看、删除和修改相关信息。实验信息管理,即各实验信息输入、删除和修改。在设计时要注意实验信息的汇总,制定相关的标准实现系统自动检验实验数据的合理性的功能。在故障信息管理功能设计时,应记录配网电力设备缺陷、故障信息等内容,管理人员根据上述信息内容适当地添加后者删除相关操作内容。在设计预警检修管理功能时,应当设置输入检修信息、检修记录汇总以及检修预警等功能。电力设备信息管理过程中,在系统设计时应当能够实现用户数据信息的输入,其中主要是电力设备相关参数,形成更为直观的曲线图,以供用户应用或者参考。1.3数据库设计对于10kV配网系统建设过程中,其建设管理设计过程中,数据库内的数据的添加、删除、更新以及存储和数据读取。根据不同类型的数据特征,建立数据表,以确保数据信息查看的简约、方便。第四,系统安全设计。10kV配网系统安全是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需建立安全机制,确保用户身份安全、数据库以及系统操作安全管理机制。

2、10kV配网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实现

2.1用户信息管理用户信息管理工作相对比较简单,在登录界面提示下,用户输入身份信息。如果用户登录失败,则系统需告知用户原因,比如密码不正确、未注册等;登录成功以后,系统界面会自动显示该用户权限,允许该用户实施相应操作。用户超权操作时,系统界面会自动弹出“权限不够”等字样,以此来提醒用户在权限范围内操作,一旦超过非法操作上限,比如“三次”,则自动退出用户界面,返回主界面。2.2业务管理对于10kV配网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而言,其基本的业务管理内容是个人工作平台、系统业务管理模块。就个人工作平台而言,其主要的业务内容是子系统内容;业务管理模块,主要是指系统运行安全、运行质量以及造价管理和技术控制等。在系统项目管理过程,页面设置时需包含相应的菜单功能,如用户信息、业务详情以及配网工程项目建设等,在设计过程中需根据配网工程项目建设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2.3安全管理安全策划、评价以及应急等,对配网工程项目策划、施工以及验收、评估等阶段进行严格把关。在环境管理过程中,应当确保科学管理、改善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体现在工作环境及安全健康,使顾客满意。

3、结语

10kV配网工程建设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中,涉及诸多影响因素,只有立足实际,结合配网工程特点和建设需求,不断创新和改进,才能确保配网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的有效发挥。

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9篇

中电投集团公司在2003年成立了工程管理公司。作为工程服务平台,工程管理公司具备统一基础标准、提供技术支持、实施工程管理三大功能,提供设计、咨询、建设、监理四项业务服务。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包括建设管理、工程监理、建设管理与监理、工程总承包等。制订了《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火电工程委托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规范管理流程,明确管理界限和责任。在委托管理的前提下,确定了委托方、管理方、工程监理三方的相互监督和通力协作的工作关系。在工程建设中实施委托管理,坚持业主充分授权、控制关键环节的原则,保证工程委托管理顺畅,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工期、造价得到控制。

2积极推行保温工程新举措

通过多年摸索,逐步推广了保温工程、烟囱防腐独立招标、锅炉受热面厂家焊口到厂后第三方检验、锅炉吹管后委托第三方割管检查、实施关键节点二级单位督查、汽机扣缸和生产维护管理人员提前介入设备安装阶段、生产准备工作评估以及聘请专业事务所进行过程审计等做法,通过这些措施使工程建设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多台锅炉从锅炉吹管到168小时试运完成无爆管的良好业绩,尤其芜湖1号机组168小时试运后310天没有爆管;芜湖2号机组保持着168小时试运后连续运行107天,常熟100万千瓦1号机组在168小时试运后经过短暂临修重新投运后,连续运行409天的长周期运行记录。

3重视新技术、新工艺应用

中电投集团公司高度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确保新机组投产后技术、经济、环保指标处于领先水平。平顶山2×100万千瓦项目借鉴国内外先进成熟的设计理念,采用三维设计,进行创新设计和精细化设计,取得了7项国内纪录、11项创新技术、8项领先技术应用的丰硕成果。神头项目采用了间接空冷、侧煤仓布置方案、国内首台空冷机组“三塔合一”方案(烟囱、空冷塔、脱硫吸收塔三塔合一,取消烟囱)和凝汽式汽动引风机方案(节约厂用电10306千瓦,年节约费用1997万元)。田集二期主机参数选用600摄氏度/620摄氏度的方案、采用一级低温省煤器、外置式蒸汽冷却器、临炉加热、旋转电极除尘器方案。芜湖、福溪、清河、常熟项目采用空预器柔性密封技术,空预器漏风率降低到5%以下,提高了机组经济性。结合中电投远达公司在环保行业的技术优势,推行脱硫、脱硝、除尘环保打包采用BOT管理模式,取得良好效果。另外,集团公司正在与相关单位合作研究空冷机组小汽机直排问题。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中电投集团公司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工程四大控制和机组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升。工程建设未发生安全事故;工程造价居行业先进水平,其中平顶山项目创同类型机组行业标杆;工程建设工期控制在先进合理水平,其中开封和景德镇项目创行业标杆;工程质量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上海漕泾项目主要经济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平顶山项目投产后机组连续运行超百天,白城项目施工工艺质量优良,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4问题和建议

一是设备问题。近年来由于各主机厂家质量控制把关不严,汽机发电机振动问题发生较为频繁,建议行业修订相关技术标准,逐步解决大机组制造、安装验收标准不统一带来的隐患。部分辅机制造质量有所下降,例如风机叶片断裂、磨煤机振动大等。锅炉爆管问题仍是新机组投产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建议各锅炉厂加强材料质量控制。二是火电机组超洁净排放问题。目前国家针对火电机组环保标准在逐步提高,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东北地区都要求达到燃机排放标准,但是国家统一的环保技术路线仍未出台,急需行业内专家及早研究。三是超超临界机组设备国产化问题。例如锅炉高温受热面材质、高温高压阀门、四大管道等,这些设备的国产化问题急需解决。四是目前集团公司在个别项目出现了催化剂砷中毒现象,急需相关科研机构研究解决。五是由于目前我国燃气价格过高,导致燃机项目面临严重亏损,建议行业尽快向国家层面提出发展燃机的建议。

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10篇

根据200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628820hm2,占全市总面积的78.95%;非林业用地面积为434180hm2,占全市总面积的21.05%;其中有林地1261600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7.46%;疏林地51080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13%;灌木林地162813.33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0%;宜林地82240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05%。全市森林覆盖率66.15%,林木绿化率72.73%。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0111.69万m3,其中:有林地蓄积量8764.81万m3,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86.67%;疏林地蓄积量122.6万m3,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1.21%;散生木蓄积量1183.83万m3,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11.72%;四旁树蓄积量40.45万m3,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0.40%。

2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

自2000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丽江始终按照“结合实际、发展产业、注重生态、兼顾效益”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狠抓工程建设质量,强化项目管理,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截止2013年,丽江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46133.33hm2(退耕地还林15600hm2、荒山荒地造林26866.67hm2、封山育林3666.67hm2)。工程覆盖全市1区、4县、63个乡(镇)、5.67万农户,受益人口26.17万人,户均受益11870元,人均受益2572元。至2007年,退耕还林第一轮政策补助到期面积全市15600hm2(其中:14633.33hm2生态林,893.33hm2经济林和73.33hm2草)顺利通过国家的重点核查。丽江抓住国家实施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有利机遇,因地制宜地引导和带动广大农户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通过1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古城区重点发展核桃、青梅、中药材;玉龙县重点发展核桃、花椒、油橄榄;永胜县重点发展花椒、核桃;华坪县重点发展茶叶、核桃、芒果、花椒;宁蒗县重点发展核桃、花椒、中药材的产业发展格局。以产业促发展、以规模促效益的新型林业产业发展模式,给广大退耕农户带来了更多经济效益,使退耕还林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3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

为确保退耕还林工程达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返弹、能致富”的总目标,在退耕还林工程政策补助陆续到期时,国务院于2007年8月9日下发《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决定延长补助期限,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着力从加强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后续产业、技术技能培训、补植补造5个方面的建设来达到巩固退耕成果的目的。至2013年,丽江市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项目种植业面积16203.87hm2,其中:新增特色经济林13667.45hm2、林下种植1494.28hm2、优化树种1042.13hm2;完成技术技能培训19751人、补植补造2033.33hm2;完成农村能源建设沼气池19100口、节柴灶3853眼、太阳能11479台;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国家专项资金9605.83万元,其中林业项目资金4842.65万元。

4主要做法及经验

4.1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能职责

自退耕还林工程启动以来,丽江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各工程县(区)相应的成立了以行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的组织领导机构。同时,市、县(区)、乡镇、村、农户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将目标和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山头地块,为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4.2强化管理措施,提高退耕还林质量

4.2.1作业设计关

在科学研究和外业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合理确定项目布局范围和建设重点来编制作业设计书。

4.2.2苗木质量关

对造林种苗的监督管理,严格“一签两证”制度,坚决杜绝不合格苗木上山造林。4.2.3严格整地种植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作业设计要求进行项目建设,同时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深入造林地块进行现场指导,对坑塘、种苗、种植等每个环节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4.2.4抚育管护关

为落实退耕还林地的管护责任,加强对退耕还林地的管理,各工程县(区)与丽江市人民政府签订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目标责任状》。同时,为有效督促和指导农户对退耕还林地的日常管护,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积极为退耕农户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指导退耕农户开展科学的松土、施肥、除草、嫁接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4.2.5检查验收关

严格按照退耕还林工程的检查验收标准对造林地块进行验收,凡抚育管护责任不落实、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地块,一律暂缓兑现政策补助并要求限期整改,直至验收合格后才进行政策兑现。通过采取多种举措,强化管理措施,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质量。

4.3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工程能力建设

为提高广大群众对工程建设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工程建设期间,各级部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通过召开群众大会、贴标语、出简报、发材料、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来宣传退耕还林的政策和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广泛宣传的同时,通过技术技能培训使广大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有更深入的理解,有效提高农户参与退耕还林的意识,同时传授给广大农民科技知识,提高劳动技能,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和科学管理退耕还林地打下坚实基础。

4.4立足实际,创新机制,推动产业发展

各工程县(区)充分利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契机,结合本地实际和市场发展的前景,选择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收入的树种,实行林草、林药、林果间种等多种造林模式来提高造林成效。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鼓励公司、集体、大户等社会各界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同时加大扶持力度,落实各项政策,培育一批有着良好市场发展前景和具备一定实力和规模的龙头企业,为退耕还林注入新的活力,加快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建设步伐,形成“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良性发展模式,有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发展,真正达到“国家要生态、地方求发展、农民实现增收”的建设目的。

5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取得的成效

5.1森林资源得到保护,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丽江市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首先,有林地面积从天然林停伐前的92.02万hm2增加到102.91万hm2;森林蓄积量从1.044亿m3增加到1.269亿m3;森林覆盖率由40.3%增加到52.5%;活立木蓄积由10440万m3增加到12688万m3;林分质量、生物多样性得到改善,林地郁闭加速,林相逐步好转。其次,森林涵养水源、保护水土的综合生态功能不断增强,不少干枯多年的地方又变得山清水秀,溪水长流。据2006年省水利厅土壤侵蚀现状遥感调查报告显示,丽江市土壤侵蚀面积由1999年的5478.53km2减到5441.89km2。再次,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就丽江市玉龙县境内而言,据相关资料记载,拉市海湿地保护区的鸟类由原来的70多种增加到200多种,滇金丝猴的数量由原来的160多只增加到240多只,其它野生动物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最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增强。

5.2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国家投入丽江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资金共计15.35亿元。天然林禁伐后,林区群众失去了长期赖以生存的木材采运劳务收入来源,经济收入剧减,日常生活受到影响,给林区社会稳定带来了隐患,退耕还林的实施,恰好弥补了天然林禁伐给林区群众造成的减收因素,对丽江经济的发展和维护林区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丽江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促进了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2008年,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53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58.24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1900万美元,地方经济实力不断加强。

5.3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各地结合自己的优势产业选择造林树种,为培育支柱产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解决了当地部分剩余劳动力,提高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提高森林覆盖率,丰富农产品市场,促进地方文化,带动林区林果产业开发和防护林体系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开展农村能源建设,实行封山禁牧,舍饲养,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不断培植后续产业。

6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6.1基础设施落后

绝大多数退耕还林工程区山高坡陡,林区公路、排灌系统、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已不能满足现行退耕还林工作的整体需要。

6.2工程管理水平粗放,产业优势不明显

虽然各地都根据各自优势培育、发展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但能产生经济收益的还很少。目前,全市林产业的发展主体尚未从依赖森林资源改变为有效利用林区多样性资源发展上来。另外,当前参与后续产业发展的人员多为当地农民,受农户技术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制约,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广大退耕农户的管理水平仍处于粗放式经营和管理阶段,加之目前全市能够进行大规模收购和“精、深、细”加工的龙头企业较少,导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产业优势不明显。

6.3投资补助标准低

丽江退耕还林工程自2000年实施,各种投资、补助标准的参考定价都源于当年的经济运行情况。如今,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投资补助标准仍然按10年前的标准实行,已远远不能适应现时的需求。

6.4自然灾害频繁,影响工程建设成果的巩固

近年来,丽江市的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地块频繁受到干旱、冰冻、虫害、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特别是近3年的持续干旱,影响了造林地块的保存率和苗木成活率,面对严峻的干旱形势,虽然全市各级林业部门都抽调了技术骨干、投入了大量的抗旱资金,深入到各个造林地块进行抗旱保苗,但由于退耕还林涉及工程面较广、单靠林业部门的力量很难全面有效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各区县的补植补造工作仍然十分艰巨。

6.5工作经费缺乏

随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工程建设和管理任务越来越繁重,经费开支越来越大,资金需求也越来越多,而每年计划任务的实施具体靠各工程县(区)林业局及乡镇林业站来完成,由于国家没有配套相应的工作经费,加上丽江市的大部分工程县(区)尚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有限,很难再拿出更多的专项经费来支持退耕还林建设,因此,工作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丽江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的顺利实施。

7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

7.1加强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管理力度

紧紧围绕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提出的“巩固成果,稳步推进,健康、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认真总结10多年来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切实提高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按照丽江市退耕还林“十二五”规划目标,巩固已取得的建设成果,积极为丽江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健康、稳步发展,发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积极作用。

7.2制定有效措施、加强退耕还林地抚育管护

根据各区县的自然环境、立地条件、民风民俗等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抚育管护措施,对抚育管护责任不落实、合格面积保存率和造林成活率达不到要求的,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管理,以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质量及第一轮政策补助到期面积的退耕还林地得到有效管护,切实巩固多年来退耕还林所取得的成果。

7.3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运行安全

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退耕还林政策的宣传和资金监管力度,按时足额地将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兑现给退耕林户,同时进一步扩大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经济、生态作用,使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在丽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7.4加大投资补助标准、增设专项工作经费

国家应根据当前市场物价、用工价格等综合因素,适当提高退耕还林的政策补助标准,确保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更加贴近实际,切实提高退耕农户的经济收入,真正实现农民实施退耕还林不返贫,从而达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另外,希望国家能够给予配套退耕还林每667m2每年一定数额的工作经费,以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工作经费保障问题,确保工程建设的稳步、健康发展。

7.5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

金沙江流经丽江市615km,全市金沙江水系面积占总面积的98%,受金沙江及其支流的强烈侵蚀而形成山高谷深,河流交错的地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据相关部门摇感测定,全市土壤侵蚀面积达5478.5km2,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26.6%,每年平均侵蚀量2001万t,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生态恶化明显加剧,自然灾害不断发生。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侵蚀情况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和治理生态的目标任重而道远。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的重点工程,生态环境建设,水土保持是国土治理的根本,鉴于丽江市地处长江中上游,其治理关系到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实际,为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进程,保护生态平衡,守住长江上游的这块绿色堡垒。

上一篇:施工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建筑安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