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督察条例范文

时间:2023-03-20 11:46:16

公安机关督察条例

公安机关督察条例范文第1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03号

《公安机关督察条例》已经2011年8月24日国务院第169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公安机关督察条例》公布,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总 理

二一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公安机关督察条例

(1997年6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20号

2011年8月24日国务院第169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

第一条 为了完善公安机关监督机制,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公安部督察委员会领导全国公安机关的督察工作,负责对公安部所属单位和下级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对公安部部长负责。公安部督察机构承担公安部督察委员会办事机构职能。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督察机构,负责对本级公安机关所属单位和下级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对上一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和本级公安机关行政首长负责。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的督察机构为执法勤务机构,由专职人员组成,实行队建制。

第三条 公安部设督察长,由公安部一名副职领导成员担任。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设督察长,由公安机关行政首长兼任。

第四条 督察机构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下列事项,进行现场督察:

(一)重要的警务部署、措施、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

(二)重大社会活动的秩序维护和重点地区、场所治安管理的组织实施情况;

(三)治安突发事件的处置情况;

(四)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受理、立案、侦查、调查、处罚和强制措施的实施情况;

(五)治安、交通、户政、出入境、边防、消防、警卫等公安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六)使用武器、警械以及警用车辆、警用标志的情况;

(七)处置公民报警、请求救助和控告申诉的情况;

(八)文明执勤、文明执法和遵守警容风纪规定的情况;

(九)组织管理和警务保障的情况;

(十)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其他情况。

第五条 督察机构可以向本级公安机关所属单位和下级公安机关派出督察人员进行督察,也可以指令下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对专门事项进行督察。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应当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报告查处情况;下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查处不力的,上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可以直接进行督察。

第七条 督察机构可以派出督察人员参加本级公安机关或者下级公安机关的警务工作会议和重大警务活动的部署。

第八条 督察机构应当开展警务评议活动,听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意见。

第九条 督察机构对群众投诉的正在发生的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违纪行为,应当及时出警,按照规定给予现场处置,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投诉人。

投诉人的投诉事项已经进入、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程序的,督察机构应当将投诉材料移交有关部门。

第十条 督察机构对本级公安机关所属单位和下级公安机关拒不执行法律、法规和上级决定、命令的,可以责令执行;对本级公安机关所属单位或者下级公安机关作出的错误决定、命令,可以决定撤销或者变更,报本级公安机关行政首长批准后执行。

第十一条 督察人员在现场督察中发现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违法违纪的,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当场处置:

(一)对违反警容风纪规定的,可以当场予以纠正;

(二)对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以及警用车辆、警用标志的,可以扣留其武器、警械、警用车辆、警用标志;

(三)对违法违纪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以及拒绝、阻碍督察人员执行现场督察工作任务的,必要时,可以带离现场。

第十二条 督察机构认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违反纪律需要采取停止执行职务、禁闭措施的,由督察机构作出决定,报本级公安机关督察长批准后执行。

停止执行职务的期限为10日以上60日以下;禁闭的期限为1日以上7日以下。

第十三条 督察机构认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需要给予处分或者降低警衔、取消警衔的,督察机构应当提出建议,移送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督察机构在督察工作中发现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对停止执行职务和禁闭决定不服的,可以在被停止执行职务或者被禁闭期间向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的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由公安部督察机构作出的停止执行职务、禁闭的决定,受理申诉的机关是公安部督察委员会。

受理申诉的公安机关对不服停止执行职务的申诉,应当自收到申诉之日起5日内作出是否撤销停止执行职务的决定;对不服禁闭的申诉,应当在收到申诉之时起24小时内作出是否撤销禁闭的决定。

申诉期间,停止执行职务、禁闭决定不停止执行。

受理申诉的公安机关认为停止执行职务、禁闭决定确有错误的,应当予以撤销,并在适当范围内为当事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第十五条 督察人员在督察工作中,必须实事求是,严格依法办事,接受监督。

督察机构及其督察人员对于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的行为应当予以维护。

第十六条 督察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原则,忠于职守,清正廉洁,不徇私情,严守纪律;

(二)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和法律专业知识、公安业务知识;

(三)具有3年以上公安工作经历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四)经过专门培训合格。

第十七条 督察人员执行督察任务,应当佩带督察标志或者出示督察证件。

督察标志和督察证件的式样由公安部制定。

公安机关督察条例范文第2篇

一、合署办公是提高公安内部监督效能的有力举措

多年来,与上级部门相配套的党组织的纪检监督、行政监察监督、法制监督、审计监督一直是公安内部监督的主要机构,其中纪检监督与行政监察监督最先实行了合署办公(不少地市以下公安机关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工作模式)。1997年6月20日,为了完善公安机关监督机制,加强动态监督,在全国公安机关增设了督察,并明确了建立督察的目的是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由于这些内部监督机构的归宿点一致,而在监督职能、范围上的重合、交叉,于是产生了合署办公的运作模式。从我局运作五年的实践来看,合署办公有其明显的合理性:一是便于管理。由于实行了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督察长由一人兼任的模式,公安内部监督部门的扯皮、推诿现象不再出现,监督职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二是提高效率。根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统一领导的原则,在日常工作中,一名民警可以同时履行多项内部监督职能,达到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三是方便群众。合署办公后,对外实行一个投诉电话,一个接待窗口,方便了群众的来信来访,也便于兄弟业务部门的业务衔接。

二、合署办公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纪检督察职能矛盾。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它接受党委的领导,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警务督察队对上一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和本级公安机关行政首长负责,对本级公安机关所属单位和下级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因此,实行合署办公后,公安内部监督机构应向本级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负责还是向本级党委和上一级纪委负责?监督的对象是否包括本级党委委员?监督的重点是开展现场督察还是对党的领导干部进行党内监督?由于这些矛盾的存在,导致“合署”引不成“合力”,也就是说在党内监督中,督察队往往以纪委的补充力量形式出现,而在督察中,由于纪检人员没有配备督察标志和督察证件,难以开展工作,从而削弱了督察的力度。

2、执法监督职责不清。《人民警察法》规定建立督察制度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行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对此进行监督的方式往往通过动态监督和办案质量审核的方式进行,由于督察人数的现实配置情况,很难有效地开展全方位的执法动态监督,而各地的法制科(室)、办案指导中队不仅履行法制业务的指导和行政(治安)、刑事案件的审核,同时还履行执法检查的职能,从而使督察参与执法监督的职能弱化,而法制部门同时履行两项职能有违权力分立原则,致使整体执法监督力度削弱。

3、投诉机构职责重叠。当前群众投诉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渠道重叠,公安机关内部有、法制、指挥中心、纪检、监察、督察等部门,外部有政府设立的投诉中心、效能办、政法办、、纪委、监察、新闻媒体,还有人大、政协、派等,根据《公安部举报中心工作试行办法》和《公安机关受理控告申诉暂行规定》,按照“分级管辖、归口办理”的原则,公安机关的各部门都能办理件,这么多部门受理公安投诉,难免会出现相互扯皮,互相推诿的情况发生。导致群众新的不满,引发重复、反复、越级等投诉,影响公安投诉处理部门的形象。

三、构筑地市以下公安机关监督机构的对策

1、以《公安机关督察条例》为依据,使警务督察队成为公安机关内部唯一的监督机构。将公安机关内部的监察、督察、审计、法制、等监督部门,从目前的“合署”提升到“合并”,整合成警务督察队,对外一块牌子,对内一套班子,接受党委和上级督察部门的双重领导,对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执行法律、法规、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

2、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为依据,由上级纪委派出人员成立纪检机构。该机构监督的重点是公安机关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是公安机关的外部监督机构,按受派出纪委的领导,警务督察队配合其开展工作。

公安机关督察条例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司法警务督察 性质 必要性 法律困境

警务督察在我国最早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公安机关。它是指警务督察机构在其法定职责范围内,依法运用一定的手段和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执法执勤活动中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和检查的一种专门活动。

为适应司法行政工作的需要,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司法部于2006年9月12日下发了《司法部关于加强警务督察工作的意见》,2009年11月24日成立了司法部警务督察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局(劳教局)、监狱(劳教所)随后也相继成立了警务督察总队、支队和大队(科),自此,我国司法行政系统的警务督察机构已臻构建并运行。

但作为一种新的执法监督方式,司法系统的警务督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它的实效性。本文在此仅就司法警务督察面临的法律困境谈点看法。

一、司法警务督察的性质

警察权是一种典型的公权力,它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跟其他公权力一样存在着异化的可能,正如恩格斯所说“文明国家的一个最微不足道的警察都拥有比氏族社会的全部机关加在一起还要大的‘权威’”,警务督察就是对警察权的一种有效监督,其目的是防止警察权的滥用,保护公民权利造成严重损害。因此:

(一)警务督察是一种行政监督行为

我国对公权力的监督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国家监督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警务督察是一种行政监督,它对完善体制、制约行政权利、遏制腐败现象、落实民主行政、提高行政效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监狱警务督察是一种内部行政监督

内部行政监督也是狭义的行政监督,它是指行政体系内部各机关、各部门之间的互相监督。警务督察是一种由司法行政机关内设的警务督察机构按行政隶属关系自上而下地对所属司法行政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所进行的一种监督,是司法行政机关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监督的一项重要活动。

(三)警务督察是一种专门的行政监督

警务督察是区别于司法行政机关内部其他监督制度的一种专门监督。它由司法部到司法厅、监狱管理局、劳教局及各监狱、劳教所设立的督察机构针对监狱劳教所及其民警的执法活动和执法内容进行督察,范围涉及监狱、劳教所执法活动的各个环节。

(四)警务督察是一种侧重于事中监督的行政监督

事中监督是在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实施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对其行为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实施的监督,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司法警务督察偏重于事中的监督,督察方法主要是现场督察,通过深入到各部门、各执法现场,全方位地对执法单位及其警察的履职行为和遵守纪律等各方面的进行动态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快速纠正和处理,制止和纠正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最大限度地避免民警违法违纪和失职、渎职行为的发生。

二、当前开展司法警务督察的必要性

(一)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警务督察人员通过深入监区、分监区对监狱重要警务部署、措施、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执法、执勤活动中履行岗位职责情况,民警警容风纪、使用警械具、警车情况和文明执法管理情况等进行现场督察检查,能够及时发现纠正部分干警执法活动中的违规违纪行为,预防和堵塞监管安全漏洞,强化干警依法文明管理的意识,从而推进了监狱劳教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纠正了监狱劳教机关工作作风,提高了教育改造的质量。据介绍,2011年,司法部督察委员会组织开展了4次专项督察活动,实现了对全国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督察的全覆盖,向督察省份司法厅(局)、监狱局、劳教局提出整改建议812件次。

(二)维护司法行政机关执法形象,确保行政执法行为的公信力

执法监督越有力,法律就越能得到正确的执行,而削弱或取消执法监督,则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就必然存在。建立警务督察制度,加强警务督察,是监狱劳教机关及其民警动态执法活动的需要,它增强了执法机关自我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防范和克服执法活动中的腐败现象,从而确保了执法行为的合法性,维护了司法行政机关执法形象,确保行政执法行为的公信力。

(三)减少司法行政执法的风险,维护监狱劳教人民警察的合法权益

目前,随着监狱服刑人员人数的增加和构成的日趋复杂,监狱人民警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执法风险,动辄就面临着被服刑罪犯或其家属威胁、控告,受到服刑罪犯伤害、杀害,或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等执法风险。加强警务督察,可以督促监狱人民警察认真落实监狱各项工作制度和要求,正确履职,规范执法,查缺补漏,防患未燃。所以,警务督察不仅能够进一步规范监狱劳教人民警察的执法行为,保护服刑人员和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减少了监狱执法风险,是对监狱人民警察的一种有效保护。

三、当前我国司法警务督察面临的法律困境

(一)司法行政系统警务督察的设立缺乏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建立督察制度的法律依据来源于《人民警察法》第47条:“公安机关建立督察制度,对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执行法律、法规、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由第47条可以得出,《人民警察法》并未对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警察做出明确的可以建立督察制度的规定,所以司法行政系统自行建立警务督察队,没有法律依据。

(二)司法行政系统警务督察的执法依据不足

《公安机关督察条例》是由国务院总理签发颁布实施的法规。而司法行政系统警务督察的执法依据先期多为各省自行制定的内部规范性文件,直到2006年9月《司法部关于加强警务督察工作的意见》下发后,各省(区、市)司法厅(局)或监狱局、劳教局才根据司法部的《意见》精神进行制定或重新修订,但其性质仍是内部规范性文件。与公安机关的《公安机关督察条例》和《公安机关督察条例实施办法》的法规、规章相比,规格低,权威性小。

(三)对违反规定的执法民警采取禁闭的处理措施与法律相悖

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只能由法律设定。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对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条件、种类作出扩大规定;法律中未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公安机关督察条例》、《公安机关实施停止执行职务和禁闭措施的规定》和《公安机关督察条例实施办法》里都规定得有禁闭这种督察处置措施,司法警务督察因参照公安机关的做法也保留了这种处理措施。这是有悖法律规定的。因为禁闭是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只有法律才能设定。《公安机关督察条例》属于行政法规,《公安机关实施停止执行职务和禁闭措施的规定》属于公安部的部门规章,位阶在行政法规之下。而对司法行政机关的警务督察而言,连可供适用的行政法律都没有,即使司法部的《司法行政系统警务督察工作规定》有望尽快出台,也仅是个部门规章,同样不足以设定禁闭这种行政强制措施。

四、如何在法律阙如的情况下做好司法警务督察

(一)建议立法机关制定警务督察法律,实现有法可依

任何公权力的行使都必须出自法律的授权,“法不授权即禁止”,司法警务督察亦如此。因此,公安部、司法部和学界应当就警务督察的必要性、目前存在的法律困境和实务困境进行调研,并将调研结果和处理意见反映给立法部门,提出具体可行的立法建议,争取立法部门和国家领导层的支持,将《人民警察警务督察法》列入国家立法规划,争取尽早出台。如果不能争取到法律这一位阶的法律规范的出台,最起码也应争取由国务院出台《人民警察警务督察条例》,统一规范所有人民警察的警务督察工作,解决其无法可依的现状。

(二)建议司法部尽快出台《司法行政系统警务督察工作规定》

在此基础上,司法部应当根据我国当前监狱、劳教工作特点和司法警务督察的需要,在尊重宪法和法律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司法行政系统警务督察工作规定》,将司法警务督察的性质、地位,督察机构和人员及其职权、职责,警务督察的范围和方式,督察的具体内容及处置措施,被督察者不服督察决定的救济途径,以及督察人员违法督察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内容详细、具体地规定下来,以便于警务督察人员具体操作。既保护督察对象的合法权益,防止随意追究监狱劳教人民警察的法律责任,损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生,又保护督察主体依法督察的合法权益。

(三)实践中慎用、少用禁闭

鉴于前述理由,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影响警务督察的实效,建议警务督察人员在督察过程中尽量适用当场纠正、当场制止、带离现场、停止执行职务、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等处理措施,尽量慎于用或不用禁闭这种没有法律依据、容易引起争议的处理措施。

(四)督察中严格遵循行政法基本原则

1.合理行政原则

合理行政原则,即行政机关做出的行政行为内容要客观、适度、符合理性。该原则是行政合法原则的延伸,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与扩大。由于行政裁量权较少受到法律的约束,因而常常产生滥用的事实或出现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后果。无论行政裁量权的滥用或行政裁量显失公正,都是对行政法治的破坏。因此,应当加强对自由裁量权的控制。合理行政原则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行政合理性原则包括:(1)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干因素的干扰。(2)行政行为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同等情况同等对待。(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客观、适度、符合自然规律、社会道德和人类公理。

2.行政应急性原则

行政应急性原则是指在某些特殊紧急情况下,根据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的或与一般性法律相抵触的行为。适用该原则一般应符合以下条件:(1)必须有现实的需要行使行政应急权利的法定情形的存在。(2)必须有行使行政应急权的必要,对明显可以不限制或不侵犯的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的不得限制或侵犯。(3)行使行政应急权的行为必须是没有法律的规定或者与正常法律的规定相冲突。(4)行使行政应急权的行为客观上必须没有超过适当的限度。

3.行政比例性原则

公安机关督察条例范文第4篇

一、督察治安案件查处的主体是否合法

实施治安案件的主体必须是法定的行政主体。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公安部关于查破和处理治安案件的通知》的规定,治安案件的立案,由公安派出所所长批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治安案件的立案由本单位保卫处、科长批准,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告。在农村,没有公安派出所的地方,公安机关可以委托人(镇)人民政府裁决警告,50元以下罚款的治安处罚。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立案查处治安案件,否则,督察部门可以视其为违法。

二、督察治安案件的查处是否符合处罚法定原则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作为或不作为只有法律明文规定应予处罚的,才受处罚,否则不得处罚。《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如果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只要相对方,人民法院将判决撤销,导致公安机关败诉。具体操作用中,尤其对作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主体之一的公民应注意两点:

1、督察行为人是否达到法定年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只有达到法定年龄的人违反了治安管理行为,才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主体,才能承担法律责任,对于没有达到法定年龄的人,即便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也不应当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否则就是违法。

2、督察行为人是否具有责任能力。《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了责任能力的三种情况:精神病人的责任能力、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的责任能力、醉酒的人的责任能力。具备了责任能力的公民可以成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主体,不具备责任能力的,即使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也不能成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主体。

三、督察治安案件的受理、立案情况是否及时准确

1、督察治安案件的受理情况。治安案件的受理是查处治安案件的第一道工序,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只有受理后,公安机关的查处活动才有执法的依据,否则属违法。另外,及时、准确地受理治安案件,对于迅速组织力量查处治安案件,教育处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具有重要意义。

2、督察治安案件的立案情况。治安案件的立案是查处治安案件的前提和基础,立案的准确与否直影响到治安案件处罚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治安案件处罚的社会效应和影响,一经立案即发生法律效力,公安机关必需认真对待,依法查处,不得随意撤消或更改。

实践上,一些民警认为,不够定为刑事案件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就予立为治安案件,这是执法意义上的误解与偏差。以下几种情况即不予立案:

(1)已构成犯罪,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2)不属于治安案件的其他行政违法行为;(3)虽有违法行为,但依法不予处罚的,如精神病人在不能辫认、控制自己行为时违反治安管理的;(4)相对人已经死亡的;(5)超越法定追溯期限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3、督察治安案件受理、立案登记表的写作情况。(1)简要案情填写时是否忠于报案人报案时的陈述;(2)对违法行为人或犯罪嫌疑人自身情况是否详细填写,以便查找;(3)对是否立案要严格依照审批权限,不能由填表人自行填写。

四、督察治安案件的裁决程序是否合法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四条的规定,治安处罚的裁决程序分为简易程序和普遍程序两种。

1、对简易程序的督察。简易程序,即当场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处警告或者五十元以下罚款的,或者罚款超过五十元,被处罚人没有异议的,由公安人员当场处罚。”当场处罚时,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督察:(1)民警是否首先亮明身份;(2)对口头传达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或单位,民警是否进行口头询问取证;(3)是否当场制作《当场处罚决定书》,并请被处罚人签名。

2、对普通程序的督察。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治安处罚的普通程序主要是传唤、询问、取证、裁决等四个步骤,督察也应从这四个方面首手。

(1)传唤时应督察:一是是否对其亲属、证人等适用传唤,应严格掌握对象,被传唤人仅限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二是是否严格控制口头传唤的范围。对当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予以口头传唤,对非当场发现的不没用口头传唤,一律采用书面传唤形式。三是传唤证的填写是否规范、准确。四是传唤过程中,使用强制手段是否适当。被传唤人能按时到达的一律不允许使用械具,只有对那些传唤后而拒绝或逃避传唤的,必要时经派出所长批准才可使用。五是是否以连续传唤好形式变相拘禁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

(2)讯问时应督察:一是讯问是否超时。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二项、第五项的规定,对情况复杂,适用治安拘留处罚时,讯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在法定时间内查不清案情的,必须先放人;二是讯问的人数是否少于2人,不能由一名干警自审自问,不能由非公安干警进行讯问,否则讯问不具法律效力;三是讯问的对象是否作案人或作案嫌疑人,对被害人、证人不能进行询问;四是询问不满十八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是否通知其法定人到场,讯问聋哑人,是否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是否在讯

问笔录上注明被讯问人的聋哑情况,以及翻译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业。对女行为人讯问时,是否有女民警在场。五是是否有刑讯逼供,以及不文明,不尊重被询问人的人格。 (3)取证时应督察:一是证据是否是经过公安人员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收集和认定的。二是收集证据是否依法进行。治安案件一进入行政诉讼阶段,处理案件的公安机关不得自行,私下取证,否则因违反法定程序,所取证据无效。

(4)裁决时应督察:看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是否有法可依,程序是否合法,处罚是否公正,以及《治安处罚审批表》是否填写正确等。

五、督察处罚过程中是否有告知程序

按《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和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行政机关给予违法当事人行政处罚时,必须告知当事人违法的事实,给予行政处罚的理由和依据,以及当事人受行政处罚时享有何种权利,未经告知的,不得作出行政处罚,否则作出的处罚无效。具体包括:一是陈述权和申辩权;二是听证权;三是请求救济权。

六、督察当事人要求听证的是否有听证程序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之规定:“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1)行政机关是否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2)除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或个人隐私外,听证是否公开举行;(3)听证是否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4)听证时是否制作笔录。

七、督察治安处罚决定书是否认真送达

公安机关督察条例范文第5篇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保安服务组织和保安人员的管理,提高保安服务质量,促进保安服务业发展,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设立保安服务组织,招用、聘用保安人员和从事保安服务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保安服务组织,分为下列两类:

(一)社会保安服务组织:指经公安机关批准,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为社会提供守护、押运等治安防范有偿服务的企业。

(二)内部保安服务组织:指经公安机关批准,由企业、事业单位设立,从事内部守护、押运等治安防范的组织。

本条例所称的保安人员,是指被社会保安服务组织或者设立内部保安服务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招用,从事保安服务的人员。

第四条从事保安服务,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公安机关是保安服务业的行业主管机关。各级公安机关对管区域内的保安服务组织及其保安人员实施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

工商、税务、劳动、物价等部门应当依照各自的职责,配合公安机关加强对社会保安服务组织的管理。

第二章保安服务组织的设立和保安人员的招聘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可以根据需要设立社会保安服务组织。

星级宾馆饭店、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开发区的管理机构和其他确需设立内部保安服务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可以设立内部保安服务组织。

未设立内部保安服务组织的单位,需使用保安人员的,应当向社会保安服务组织聘用。

第七条设立保安服务组织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保安服务组织的负责人熟悉保安业务,具有相应的法律知识;

(二)有公安机关认可的社会保安服务组织章程或者内部保安服务组织的管理制度;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设立社会保安服务组织,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公安机关申请,报地、州、市公安机关批准,核发《云南省社会保安服务许可证》。

设立内部保安服务组织,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公安机关申请,报地、州、市公安机关批准,核发《云南省内部保安服务许可证》。

第九条保安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品行良好,自愿从事保安工作;

(二)被招用时,年龄为十八至四十五周岁;

(三)身体健康,能胜任保安工作;

(四)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五)具有必要的法律知识、保安业务知识和技能。受过治安拘留、劳动教养或者刑事处罚的,不得担任保安人员。第十条招收保安人员应当公开进行,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军队、武警部队的复员、退伍人员。被招用的保安人员,必须经其户口所在地或者暂住地公安派出所审核同意。

第十一条被招用的保安人员,应当参加岗前培训,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考核合格。

在岗的保安人员必须参加规定的保安业务培训。

对保安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组织实施,也可以委托公安院校或者有条件的社会保安服务组织及其他单位进行。

保安人员培训的时间、内容、方式等由省公安厅另行规定。

第十二条社会保安服务组织和设立内部保安服务组织的单位与被招用的保安人员,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签订劳动合同。

社会保安服务组织和设立内部保安服务组织的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根据需要可以为保安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保险。

第三章保安服务组织及保安人员的职责

第十三条保安服务组织的职责:

(一)依法开展保安服务活动,维护客户或者本单位的治安秩序,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活动;

(二)管理保安人员,维护保安人员合法权益;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四条保安人员的职责:

(一)依法执行守护、押运等治安防范任务;

(二)保护发生在执勤区域内的刑事、治安案件现场,协助公安机关维护发案现场秩序;

(三)依照有关规定,查验出入执勤区域人员的证件和车辆、物品的出入手续;

(四)做好执勤区域内的防火、防盗、防爆炸、防治安事故的工作;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保安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发现犯罪分子,应当及时扭送公安机关或者保卫组织处理;发现不安全隐患应当及时消除,不能消除的,及时报告。

第十五条保安人员在制止犯罪活动过程中,遇有暴力抗拒,可以使用保安器械。

第十六条保安服务组织、客户单位、设立内部保安服务组织的单位,不得指使保安人员从事非法活动。

第十七条保安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剥夺、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辱骂、殴打他人或者唆使他人打人;

(三)敲诈勒索财物;

(四)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五)罚款或者没收财物;

(六)扣押他人合法证件和来源合法的财物;

(七)私自为他人提供保安服务;

(八)为客户或者本单位提供催款逼债等非法服务。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公安机关应当建立保安服务督察制度,对保安服务组织、保安人员的工作情况和纪律作风进行经常性督察,预防和纠正违法违纪行为。

第十九条公安机关对《云南省社会保安服务许可证》和《云南省内部保安服务许可证》实行年度检验。

第二十条保安服务组织应当在公安机关指导下,建立保安人员的学习、训练、执勤、奖惩等管理制度,并报所在地的县级公安机关备案。

第二十一条社会保安服务组织和设立内部保安服务组织的单位,应当加强对保安人员的管理、教育和业务技能训练,提高保安人员的素质,经常检查保安人员执行纪律、制度的情况,及时制止和纠正违法违纪行为,并定期向公安机关报告工作。

保安服务组织应当定期对保安人员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保安人员奖惩的依据,并书面通知本人及客户单位。

第二十二条社会保安服务组织应当依法与客户单位签订保安服务合同。保安服务合同应当载明服务内容、服务期限、劳务费用、违约责任等内容。

社会保安服务组织应当将保安服务合同在订立之日起十五日内报所在地的县级公安机关备案。

第二十三条保安人员执勤,应当身着统一的服装,佩戴标志和保安人员工作证。违者不得上岗。

第二十四条保安人员执勤,可以配备统一规定的保安器械和通讯、报警等设备,不得配备枪支、警械。因执行押运钞票、贵重物品或者守护重点金融目标等勤务,需要临时配备枪支、警械的,经县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借用,执勤完毕必须及时归还。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五条保安人员应当遵守执勤纪律,文明执勤;上岗前或者执勤中,严禁酗酒;非执勤时间,不得携带保安器械外出。

第二十六条未经省公安厅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造、销售保安器械、服装、标志、证件。

保安器械、服装、标志、证件仅限于保安人员使用,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持有和使

保安人员的服装、标志、工作证样式和保安器械种类由省公安厅另行规定。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七条保安服务组织及其保安人员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公安机关予以表彰奖励:

(一)预防、制止违法犯罪或者在同犯罪分子作斗争中,表现突出的;

(二)抢险救灾,预防治安事故或者其他事故,保卫社会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成绩显著的;

(三)在治安防范的其他方面成绩显著或者有较大贡献的。

第二十八条保安人员在制止违法犯罪活动中,事迹特别突出,符合“见义勇为”条件的,由公安机关报请有关部门授予“见义勇为公民”荣誉称号。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公安机关处以

(一)未经批准设立保安服务组织或者从事保安服务的;

(二)不按规定的条件、程序招用、聘用保安人员的;

(三)未经公安机关委托,擅自培训保安人员的。

公安机关除依照前款规定处罚外,对违反前款第(一)项规定的,依法予以取缔;对违反前款第(二)项规定的,责令辞退擅自招用、聘用的保安人员;对违反前款第(三)项规定的,没收非法所得。

第三十条保安服务组织、客户单位、设立内部保安服务组织的单位,指使保安人员从事非法活动的,由县级公安机关处以二千元以上、八千元以下罚款,并对指使者和直接责任人员分别处以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公安机关责令其改正,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一)社会保安服务组织或者设立内部保安服务组织的单位不按规定参加年度检验的;

(二)社会保安服务组织不按规定将保安服务合同报公安机关备案的。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由县级公安机关没收非法制造、销售的保安器械、服装、标志、证件及其非法所得,并可处以非法所得一至四倍的罚款。

非法持有或者使用保安器械、服装、标志、证件的,由县级公安机关予以没收,并处以二百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保安服务组织违反本条例,情节严重的,由公安机关吊销《云南省社会保安服务许可证》或者《云南省内部保安服务许可证》。

第三十四条保安人员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有第(五)项、第六)项、第(七)项、第(八)项规定行为的,由县级公安机关处以二百元以下罚款,必要时可以吊销其保安人员合格证;有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规定行为的,由县级公安机关吊销其保安人员合格证,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讼。

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六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侵犯保安服务组织和保安人员合法权益的,由其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本条例具体应用的问题由省公安厅负责解释。

公安机关督察条例范文第6篇

警务督察,是深入贯彻《人民警察法》和《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的重要手段,是不断强化公安队伍自身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广大的公安民警自觉实践“三个代表”努力完成新时期各项工作任务的必然要求。根据目前警务督察工作的实际,笔者认为,尚有一些具体实践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似应提出来,进一步地共同商榷。

其一,关于警务督察随机性与经常性的问题。目前的警务督察,其随机性往往较强,表现在:临时性的抽查,突然性地检查,随意性的暗查,针对性的重点调查等等。毋容置否,类似于这样的警务督察,确确实>!

更不可能全面地察纠问题了。倘若能使督察工作经常化,并使之牢牢地贯穿于警务工作之始终,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予以督察,甚至不等某些问题出现,即将其督察于萌芽或孕育状态,那效果岂不更好?

其二,关于警务督察表题性与深层性的问题。我们目前的警务督察工作,似乎浮于面上的居多,如,当发现了某一单位的某一问题时才去督、去察,当听到了下面的反映或群众的呼声时,才去察、去督,当某些地方某些,单位的某些问题充分暴露直至不可收场时,才去督而察之。这种情况固然不多,但也绝不能说没有。其暴露了我们督察工作中力度不够的问题,特别是深层性的督察力度相对乏力的问题,对于当前公安队伍中表现出来的作风散漫、警容风纪不整,办案有法不依,办事多徇私情等等现象,不断地加大督察力度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往深一点看,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究竟在哪√乙呢?据我们了解,当前公安队伍、特别是基层公安

队伍中,对《人民警察法》或对《公安机关督察条例》这样的有关公安民警的切身法规,多数民警只知有其一,不知有

其二,问及法规的具体内容,更是张口结舌,可见,学习观

念的淡化,知法守法思想意识的淡薄,是造成当前公安队伍各种不良作风和不良现象之根本原因。警务督察必须从民警思想深处的督察上根本做起,当前要着重解决大多数公安民警法制理论水平不高、自身法制知识匮乏、学法知法守法意识不强的问题,还是要重视对民警的相关法规的灌输和引导督促他们进行相关的“补课”,察纠他们思想认识深处的问题,只有这样,督察工作才能兼标顾本,才不致于按倒葫芦浮起瓢,才能真的见实效、见长效。

其三,关于警务督察对下与对上的问题。以往的督察实践似乎总给人这样二种感觉,那就是警务督察只是以上对下的工作,督察者本身也往往以上派自居,势在凌人。这种情况,不同程度地在基层公安民警中造成了一种逆反的心理,因而对于各项督察工作采取,了消极对抗、或是玩起了“捉迷藏”,有人称之为“老鼠戏猫”一听到督察的风声,我便收敛一时,督察者光临,我便装模作样一番,一等督察过后自然我行我素。这种现象虽然不多,但足以弓/起重视。目前的问题是,有些身在上层机关的公安民警、甚至是个别公安领导干部,其自身不能严格要求,以其自身不正而要下面照

公安机关督察条例范文第7篇

一、公安督察核查的工作范围

群众投诉举报具有时间跨度大、范围广泛的特点。公安机关内部承担群众投诉举报办理工作的有、纪检、审计、法制、督察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有不同的工作分工和工作重点。实践中,寄希望于某一个部门来完成所有群众投诉举报的核查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从这些相关部门的各自职能、特点出发,科学、客观界定受理群众投诉举报的范围,才能为迅速有效地做好处置工作奠定基础。从督察工作的特点出发,督察部门受理群众投诉举报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投诉内容的现场性。督察部门受理的群众投诉举报事项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情,而不是陈年旧帐。基于这样的限定,主要是从督察工作的特点出发的。《督察条例》明确规定,督察工作的主要工作方式是现埸督察,即对公安机关及其民警的执法执勤活动进行同步的监督检查,投诉核查也要基于这样的方式,即对群众投诉反映的正在进行或是正在发生的公安机关及其民警的违法违纪问题进行核查,而对投诉举报既往发生的民警违法违纪问题,应当由等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受理。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正在发生的民警违法违纪问题,如果应当依法采取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方式进行补救的,应当按照法定的途径来落实,而不宜以办理投诉举报的方式进行。

二是投诉范围的警务性。督察部门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必须有范围上的界定。从警务督察的特点看,督察部门受理的投诉举报应当是对警务性事项的投诉举报。一般说来,根据党政纪律处分条规和公安机关内部管理的有关规定,公安民警的违法违纪行为可分为违反政治纪律、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违反廉洁自律规定、贪污贿赂、破坏经济秩序、违反财经纪律、失职读职、侵犯权利、严重违主义道德、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违反警务纪律等类别。从警务督察的本质含义看,可以理解督察部门受理的投诉举报应当同警务活动密切相关,也就是失职渎职、侵犯权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违反警务纪律等类别中与警务活动密切相关的问题,而其它违法违纪问题的投诉举报应当由党政机关纪委、审计、财务监督等部门去处理。

三是投诉时限的紧迫性。督察部门受理的群众投诉举报原则上都必须迅速予以处置,如果不及时处置将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公信度与亲和力,甚至引发越级上访或产生比较严重的不利后果。而通过督察部门的核查,可以有效避免不利后果的发生或者将不利损害降到最低水平。从实践看,督察部门对投诉举报的处置也大都是在较短时间完成的,远远低于办理时限,这既体现了督察机动性强、处置迅速、反应灵敏的特点,也从侧面说明督察受理的投诉举报大都具有一定的紧迫性。以上三点是督察核查受理范围的评判要件。

从近几年的督察实践看,督察部门的核查工作主要针对下列正在发生的事项进行:(1)对属公安职责管辖范围的案件拒绝受理或拖延不办的;(2)在执行公务活动中、刑讯逼供、体罚虐待违法犯罪嫌疑人的;(3)公安机关的处理结论违反法律规定或违背客观事实的;(4)涉嫌违法扣押、冻结财物和吊扣、吊销证照的;(5)滥施处罚或乱收费的;(6)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和警车的;(7)酗酒滋事、打骂群众的;(8)违反公安部“五条禁令”与省公安厅“三项禁令”的;(9)其它需要作紧急处置的民警违法违纪问题。

二、督察核查工作要求

核查群众投诉举报是督察部门的一项重要业务工作,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实践工作中,既要还原投诉举报的本来面目,又要善于分析研究,把核查工作中发现的经验教训努力转化为治本措施,从而达到促进提高、着眼长效的目的。笔者认为,督察民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督察核查工作:

一是事实要查清。对群众投诉举报的核查,必须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这是核查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又是解决投诉举报问题的基础。投诉举报核查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必须至少查明以下几个环节:(1)投诉人投诉举报的重点问题。核查工作要围绕投诉人反映的问题进行,心须有明确的意见或结论。如果核查工作游离于投诉人反映的问题之外,或者没有作出应有的结论,那对投诉人就缺乏应有的说服力,要使其停访息诉难度很大。(2)公安机关执法、管理活动是否存在问题。对公安机关自身是否存在问题要有明确具体的核查意见,不能似是而非、含糊其词,既要不护短、又要不苛求。做好这方面的核查,既有利于加强与投诉人的沟通,使做好停访息诉工作有坚实基础,又有利于事后根据过错大小正确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3)投诉人的自身行为和投诉动机。做好这方面的核查,对于准确判明投诉人的真实诉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停访息诉工作有重要意义。

二是处置要得当。处置群众投诉举报,要从停访息诉的实际出发,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做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促进和谐,真正实现一次性案结事了。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把握四点:(1)分清责任。这是解决问题、停访息诉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处置时必须根据所查实的情况分清双方的责任,该是投诉方的责任就是投诉方的责任,该是被投诉人的责任就是被投诉人的责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绝不能人为地缩小或扩大相应的责任。如果责任不分清,一旦出现反复,核查工作就会出现被动的局面,影响督察工作的正常开展。(2)依法处置。处置工作必须依照法律规定来开展,必须有法律依据,既不能有错不认错,又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当事人,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着力于解决问题。(3)注重实效。核查群众投诉举报,最关键、最根本的是要通过核查,使投诉人停访息诉。因此,在处置过程中,凡是有利于停访息诉的事情都要积极作为,主动做工作,不能被动拖延,以致小事拖大、易事拖难,从而失去处置的最佳时机。实际上,有的投诉人提出的诉求不尽完全合理,特别是经济补偿的诉求大多数有夸大的现象,但只要是在最大限度协商的基础上,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都应当接受并落实,从而使问题尽快得到解决。这实际上也是节省行政成本的有效途径。如果久拖不决,可能会付出成本更多,解决难度更大,负面影响更坏。(4)区别对待。在处置过程中,要根据投诉人的不同诉求和个体情况,区别对待,妥善处置。对公安机关存在的过错,能当场纠正的要立即纠正,无条件当场纠正的要明确纠正时限,以求得投诉人的谅解。对给予投诉人经济补偿尤其是大额补偿的,必须签订相关协议,并视情采取分期给付的方式,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反复投诉;对投诉人存在过错的,要批评教育到位,促其认识错误,以利停访息诉。对恶意投诉举报的,要进行法治教育,并给予适当的治安管理处罚,以示惩戒,切实维护公安民警的合法权益,充分保障公安民警正当工作的职责。

三是整改要彻底。群众投诉举报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求公安机关解决公安机关内部所涉及的问题,使自己的权益得到保护。因此,核查工作不仅要使投诉人停访息诉,还必须督促被投诉人对存在问题认真进行整改,以达到通过核查不断改进提高的目的。整改工作要做到:(1)对存在问题要整改到位。要防止出现仅仅纠正表面现象、不纠实质问题,甚至久拖不纠的现象,大力提高整改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从根源上剖析原因,从根本处落实纠错,确保整改到位。(2)落实整改要着眼长远建设。除了个案纠错外,更重要的是从制度、机制层面研究和落实改进工作、提高水平的措施,杜塞漏洞,以利今后,从而使核查的治本作用更加显现。(3)对责任人员要严肃追究。追究责任既是整改工作的重要环节,又是确保整改成效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证核查公正公平、真正取信于民的客观要求。必须按照规定对核查发现的过错责任人、违法违纪者进行严肃的责任追究,充分发挥惩处的教育警示作用。做到这一点,必须争取局党委尤其是行政“一把手”的高度重视,切实提高督察部门的地位与威信,确保其大胆、顺利开展督察工作。如果该追究不追究,既达不到整改提高的目的,又是对投诉人的不公平,改善队伍形象也是一句空话。

四是分析要透彻。督察核查工作的使命,就像刑侦部门破案中的串、并案分析,不仅仅要查纠个案、维护民权,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核查发现和解决共性问题,从而预防和杜绝类似问题再度发生。因此,要进一步健全投诉举报核查分析机制,及时发现掌握存在的问题,适时进行警示提醒,研究落实防范措施。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投诉举报定期分析机制。通过对群众投诉举报进行月度、季度等定期分析、总结、评估,使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对业务工作、队伍管理情况有动态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有针对性采取专项整改措施,服务各项公安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投诉举报预警提示机制。通过对多发、易发投诉举报的分析研判,及时发现业务工作和队伍管理中的苗头性问题,进行适时警示提醒,引起大家的警觉,从而使核查工作在预防重大问题发生上发挥警示作用。(3)真实投诉举报分析机制。通过对查证属实的投诉举报的分析研究,及时发现和掌握一个时期业务工作和队伍管理上存在突出问题的重点地区和重点单位,有针对性地采取各项整改措施,加强分类指导和督办,起到整体推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强化公安督察核查的工作措施

核查群众投诉举报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群众性很强的专门工作,事关公安机关的形象,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必须有强有力的措施保障。笔者认为,应该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加强核查专门力量建设。各级警务督察部门都要明确专人负责投诉核查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和工作要求,切实落实办案责任制。要通过建立责任区与落实责任制等方式,加强对群众投诉举报的核查处置、情况掌握和分析研判,起到督察部门的应有作用。

二是严格落实核查工作制度。督察核查工作要严格依法进行。具体工作中,应当参照《条例》、《公安机关工作规定》规定的程序、步骤和要求实施,同时,要结合督察工作现场处置迅速、灵活机动的特点,力求使督察核查工作尽快完成并尽早向投诉人反馈,以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和相关规定,进一步细化督察部门核查群众投诉举报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进一步明确受理标准、处置原则、处置步骤和工作要求,不断提高核查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水平。

三是加强督察核查工作协作。主要加强两方面的协作。一方面,督察部门的现场督察、投诉核查、警权维护等业务单位要加强彼此协作,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力量统一调配、结果共同运用,切实保证督察核查工作任务的落实;另一方面,督察部门要加强同纪委、政工、审计、法制、以及治安、刑侦、交管等部门的配合,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通报情况、组织联合督察共纠问题等,进一步落实各相关部门、警种抓好业务工作、管理自身队伍的责任,增强核查工作的辐射面,切实使督察核查工作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应有作用。

公安机关督察条例范文第8篇

一、公安督察核查的工作范围

群众投诉举报具有时间跨度大、范围广泛的特点。公安机关内部承担群众投诉举报办理工作的有、纪检、审计、法制、督察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有不同的工作分工和工作重点。实践中,寄希望于某一个部门来完成所有群众投诉举报的核查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从这些相关部门的各自职能、特点出发,科学、客观界定受理群众投诉举报的范围,才能为迅速有效地做好处置工作奠定基础。从督察工作的特点出发,督察部门受理群众投诉举报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投诉内容的现场性。督察部门受理的群众投诉举报事项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情,而不是陈年旧帐。基于这样的限定,主要是从督察工作的特点出发的。《督察条例》明确规定,督察工作的主要工作方式是现埸督察,即对公安机关及其民警的执法执勤活动进行同步的监督检查,投诉核查也要基于这样的方式,即对群众投诉反映的正在进行或是正在发生的公安机关及其民警的违法违纪问题进行核查,而对投诉举报既往发生的民警违法违纪问题,应当由等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受理。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正在发生的民警违法违纪问题,如果应当依法采取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方式进行补救的,应当按照法定的途径来落实,而不宜以办理投诉举报的方式进行。

二是投诉范围的警务性。督察部门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必须有范围上的界定。从警务督察的特点看,督察部门受理的投诉举报应当是对警务性事项的投诉举报。一般说来,根据党政纪律处分条规和公安机关内部管理的有关规定,公安民警的违法违纪行为可分为违反政治纪律、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违反廉洁自律规定、贪污贿赂、破坏经济秩序、违反财经纪律、失职读职、侵犯权利、严重违主义道德、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违反警务纪律等类别。从警务督察的本质含义看,可以理解督察部门受理的投诉举报应当同警务活动密切相关,也就是失职渎职、侵犯权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违反警务纪律等类别中与警务活动密切相关的问题,而其它违法违纪问题的投诉举报应当由党政机关纪委、审计、财务监督等部门去处理。

三是投诉时限的紧迫性。督察部门受理的群众投诉举报原则上都必须迅速予以处置,如果不及时处置将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公信度与亲和力,甚至引发越级上访或产生比较严重的不利后果。而通过督察部门的核查,可以有效避免不利后果的发生或者将不利损害降到最低水平。从实践看,督察部门对投诉举报的处置也大都是在较短时间完成的,远远低于办理时限,这既体现了督察机动性强、处置迅速、反应灵敏的特点,也从侧面说明督察受理的投诉举报大都具有一定的紧迫性。以上三点是督察核查受理范围的评判要件。

从近几年的督察实践看,督察部门的核查工作主要针对下列正在发生的事项进行:(1)对属公安职责管辖范围的案件拒绝受理或拖延不办的;(2)在执行公务活动中、刑讯逼供、体罚虐待违法犯罪嫌疑人的;(3)公安机关的处理结论违反法律规定或违背客观事实的;(4)涉嫌违法扣押、冻结财物和吊扣、吊销证照的;(5)滥施处罚或乱收费的;(6)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和警车的;(7)酗酒滋事、打骂群众的;(8)违反公安部“五条禁令”与省公安厅“三项禁令”的;(9)其它需要作紧急处置的民警违法违纪问题。

二、督察核查工作要求

核查群众投诉举报是督察部门的一项重要业务工作,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实践工作中,既要还原投诉举报的本来面目,又要善于分析研究,把核查工作中发现的经验教训努力转化为治本措施,从而达到促进提高、着眼长效的目的。笔者认为,督察民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督察核查工作:

一是事实要查清。对群众投诉举报的核查,必须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这是核查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又是解决投诉举报问题的基础。投诉举报核查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必须至少查明以下几个环节:(1)投诉人投诉举报的重点问题。核查工作要围绕投诉人反映的问题进行,心须有明确的意见或结论。如果核查工作游离于投诉人反映的问题之外,或者没有作出应有的结论,那对投诉人就缺乏应有的说服力,要使其停访息诉难度很大。(2)公安机关执法、管理活动是否存在问题。对公安机关自身是否存在问题要有明确具体的核查意见,不能似是而非、含糊其词,既要不护短、又要不苛求。做好这方面的核查,既有利于加强与投诉人的沟通,使做好停访息诉工作有坚实基础,又有利于事后根据过错大小正确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3)投诉人的自身行为和投诉动机。做好这方面的核查,对于准确判明投诉人的真实诉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停访息诉工作有重要意义。

二是处置要得当。处置群众投诉举报,要从停访息诉的实际出发,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做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促进和谐,真正实现一次性案结事了。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把握四点:(1)分清责任。这是解决问题、停访息诉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处置时必须根据所查实的情况分清双方的责任,该是投诉方的责任就是投诉方的责任,该是被投诉人的责任就是被投诉人的责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绝不能人为地缩小或扩大相应的责任。如果责任不分清,一旦出现反复,核查工作就会出现被动的局面,影响督察工作的正常开展。(2)依法处置。处置工作必须依照法律规定来开展,必须有法律依据,既不能有错不认错,又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当事人,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着力于解决问题。(3)注重实效。核查群众投诉举报,最关键、最根本的是要通过核查,使投诉人停访息诉。因此,在处置过程中,凡是有利于停访息诉的事情都要积极作为,主动做工作,不能被动拖延,以致小事拖大、易事拖难,从而失去处置的最佳时机。实际上,有的投诉人提出的诉求不尽完全合理,特别是经济补偿的诉求大多数有夸大的现象,但只要是在最大限度协商的基础上,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都应当接受并落实,从而使问题尽快得到解决。这实际上也是节省行政成本的有效途径。如果久拖不决,可能会付出成本更多,解决难度更大,负面影响更坏。(4)区别对待。在处置过程中,要根据投诉人的不同诉求和个体情况,区别对待,妥善处置。对公安机关存在的过错,能当场纠正的要立即纠正,无条件当场纠正的要明确纠正时限,以求得投诉人的谅解。对给予投诉人经济补偿尤其是大额补偿的,必须签订相关协议,并视情采取分期给付的方式,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反复投诉;对投诉人存在过错的,要批评教育到位,促其认识错误,以利停访息诉。对恶意投诉举报的,要进行法治教育,并给予适当的治安管理处罚,以示惩戒,切实维护公安民警的合法权益,充分保障公安民警正当工作的职责。

三是整改要彻底。群众投诉举报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求公安机关解决公安机关内部所涉及的问题,使自己的权益得到保护。因此,核查工作不仅要使投诉人停访息诉,还必须督促被投诉人对存在问题认真进行整改,以达到通过核查不断改进提高的目的。整改工作要做到:(1)对存在问题要整改到位。要防止出现仅仅纠正表面现象、不纠实质问题,甚至久拖不纠的现象,大力提高整改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从根源上剖析原因,从根本处落实纠错,确保整改到位。(2)落实整改要着眼长远建设。除了个案纠错外,更重要的是从制度、机制层面研究和落实改进工作、提高水平的措施,杜塞漏洞,以利今后,从而使核查的治本作用更加显现。(3)对责任人员要严肃追究。追究责任既是整改工作的重要环节,又是确保整改成效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证核查公正公平、真正取信于民的客观要求。必须按照规定对核查发现的过错责任人、违法违纪者进行严肃的责任追究,充分发挥惩处的教育警示作用。做到这一点,必须争取局党委尤其是行政“一把手”的高度重视,切实提高督察部门的地位与威信,确保其大胆、顺利开展督察工作。如果该追究不追究,既达不到整改提高的目的,又是对投诉人的不公平,改善队伍形象也是一句空话。

四是分析要透彻。督察核查工作的使命,就像刑侦部门破案中的串、并案分析,不仅仅要查纠个案、维护民权,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核查发现和解决共性问题,从而预防和杜绝类似问题再度发生。因此,要进一步健全投诉举报核查分析机制,及时发现掌握存在的问题,适时进行警示提醒,研究落实防范措施。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投诉举报定期分析机制。通过对群众投诉举报进行月度、季度等定期分析、总结、评估,使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对业务工作、队伍管理情况有动态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有针对性采取专项整改措施,服务各项公安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投诉举报预警提示机制。通过对多发、易发投诉举报的分析研判,及时发现业务工作和队伍管理中的苗头性问题,进行适时警示提醒,引起大家的警觉,从而使核查工作在预防重大问题发生上发挥警示作用。(3)真实投诉举报分析机制。通过对查证属实的投诉举报的分析研究,及时发现和掌握一个时期业务工作和队伍管理上存在突出问题的重点地区和重点单位,有针对性地采取各项整改措施,加强分类指导和督办,起到整体推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强化公安督察核查的工作措施

核查群众投诉举报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群众性很强的专门工作,事关公安机关的形象,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必须有强有力的措施保障。笔者认为,应该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加强核查专门力量建设。各级警务督察部门都要明确专人负责投诉核查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和工作要求,切实落实办案责任制。要通过建立责任区与落实责任制等方式,加强对群众投诉举报的核查处置、情况掌握和分析研判,起到督察部门的应有作用。

二是严格落实核查工作制度。督察核查工作要严格依法进行。具体工作中,应当参照《条例》、《公安机关工作规定》规定的程序、步骤和要求实施,同时,要结合督察工作现场处置迅速、灵活机动的特点,力求使督察核查工作尽快完成并尽早向投诉人反馈,以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和相关规定,进一步细化督察部门核查群众投诉举报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进一步明确受理标准、处置原则、处置步骤和工作要求,不断提高核查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水平。

三是加强督察核查工作协作。主要加强两方面的协作。一方面,督察部门的现场督察、投诉核查、警权维护等业务单位要加强彼此协作,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力量统一调配、结果共同运用,切实保证督察核查工作任务的落实;另一方面,督察部门要加强同纪委、政工、审计、法制、以及治安、刑侦、交管等部门的配合,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通报情况、组织联合督察共纠问题等,进一步落实各相关部门、警种抓好业务工作、管理自身队伍的责任,增强核查工作的辐射面,切实使督察核查工作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应有作用。

公安机关督察条例范文第9篇

以中央、省领导同志关于加强保安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保安工作座谈会精神为指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留部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62号)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第412号令)和公安部有关文件规定为依据,对全市保安服务市场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理整顿,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扩展队伍规模,规范服务行为,促进我市保安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组织领导

市里建立以市公安局为召集单位,为切实加强对全市保安市场专项清理整顿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总工会、团市委、经委、教育局、劳动保障局、建委、商务局、文化局、卫生局、国资委、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物价局、人民财产保险分公司、人寿保险分公司等有关单位参加的保安服务市场专项清理整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在市公安局治安支队设立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市的清理整顿工作。市公安局已成立由副局长江耀龙任组长,治安、内保、督察、法制、保安公司等单位为成员的全市保安清理整顿领导小组,组织、指导、协调全市公安机关开展保安服务市场清理整顿工作并具体组织、协调、实施市区保安服务的清理整顿工作。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制定切实可行的清理整顿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开展清理整顿工作。

三、目标任务

全面掌握各类保安服务组织和其他治安防范组织的基本情况,通过清理整顿。并按照“五统一、两到位”统一保安称谓、统一招录条件、统一培训要求、统一保安标识、统一服务标准;使用单位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公安机关的监督指导落实到位)要求,进行重组整合,将非正规保安纳入公安行政监管范围;坚决取缔未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各类保安组织和保安培训机构;依法查处非法生产、销售、穿着保安服装(包括各种仿保安、仿军警、仿国家工作人员制式服装)行为;严厉打击保安人员监守自盗、殴打侮辱群众、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扭转保安服务市场管理混乱的局面,确保年底前实现新发展2150名保安员的目标。

四、工作重点

未在工商、税务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的非正规保安组织、保安培训机构,这次清理整顿的范围包括全市所有从事保安工作的单位和组织。重点是未经公安机关审核同意。以及非法生产、销售、穿着保安服装、标识的企业和个人。市区的清理整顿作为全市重点,市、区两级公安机关治安、内保、督察及辖区派出所都要抽调人员,组成清理整顿工作专班,专抓此项工作。各县(市、区)也要将城区作为重点,抓好清理整顿工作。

五、主要措施

(一)区别情况。

1凡是穿着、佩带保安服装、标识(包括仿保安、仿军警、仿国家工作人员制式服装、标识)保安组织。承担本单位内部安全防范工作的保安队、护卫队、护厂(场)队、护校队等,一律由所在地县(市、区)公安机关逐一登记备案,监督其与具有合法经营许可资质的保安服务公司签订《保安服务业特许加盟(代管)协议》并一律改称XX保安服务公司XX单位)保安大(中、分)队,业务上接受公安机关的统一监管。

2凡是由政府和有关部门出资组建。保持其原管理体制、工作职能、经费渠道不变的前提下,一律改称乡(镇)街道、社区保安队,纳入当地具有合法经营许可资质的保安服务公司序列,实行派驻制管理。

3凡是法律法规明文规定应与保安服务企业签订保安服务合同、配备专业保安人员的单位。必须按规定向具有合法经营许可资质的保安服务企业聘请专业保安人员。原自行招聘的保安人员,如符合保安员招录条件的接受聘请的保安服务企业应优先录用。

(二)严格管理。

1严格招录审查。全市所有保安服务组织招录的保安队员。且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无故意犯罪记录和精神疾病,并逐一向所在地公安机关登记备案,逐人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凡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公安机关一律不予登记,所有保安服务组织一律不得录用。已经在岗在位的所在地公安机关应督促有关保安服务组织予以清退。

2严格教育培训。凡是未经专业培训的保安队员。可先由所在保安服务公司按照“先骨干,后队员”原则,采取脱岗轮训、岗培训等多种形式,分期分批进行专业培训。其中,班、队长以上骨干原则上都应实行脱岗轮训,时间不得少于15天,使其熟练掌握《保安服务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标准》以及相关业务知识。

3严格着装管理。所有保安人员必须按规定穿着制式保安服装。保安队员的现有服装可暂时予以保留,逐步过渡至换装前。凡不按规定穿着保安服装、佩带保安标志、标识的一律不得从事保安服务工作。

(三)严格依法行政。

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从事保安职业培训、学历教育的机构(包括武术学校)都必须严格依照国务院第412号令、公安部《保安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公安部第85号令)等有关政策法规。逐级报经省公安厅批准后,方可从事保安培训业务;已经省公安厅批准设立的保安培训机构,也要重新履行审核登记手续,申请换发新的保安培训许可证》凡未经批准,擅自开展保安培训业务的所在地公安机关要会同工商、教育、劳动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

(四)严格依法办事。

擅自经营保安业务的所在地公安机关要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坚决予以取缔,对未经批准。并依法处理经营责任人员;对非法生产、销售、穿着保安服装、佩带保安标志、标识的要坚决予以收缴,并没收非法所得;对不按规定配备保安人员的公共娱乐场所,要责令停业整顿;对保安从业人员监守自盗、殴打侮辱群众、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从重从快予以打击。

六、工作步骤

这次清理整顿工作分3个阶段进行:

(一)调查摸底阶段以县(市、区)为单位。由各县(市、区)公安(分)局治安部门逐一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集中清理整顿阶段摸清底数的基础上。集中开展清理整顿行动,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逐一解决发现的问题。

(三)检查验收阶段集中清理整顿工作结束后。对各县(市、区)开展清理整顿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凡是工作走过场,没有按规定完成目标任务的要责令限期补课(检查验收标准另行制发)

七、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把清理整顿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亲自拿在手上,狠抓落实;各有关单位要顾全大局,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依法妥善处理清理整顿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严防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二)注重宣传。大力宣传《治安管理处罚法》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物业管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62号、国务院第412号令、公安部第85号令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有关保安工作的方针政策,大力宣传政府清理整顿保安服务市场秩序的态度和决心,大力宣传专业保安员恪尽职守、文明服务、见义勇为、救助危难的先进事迹,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和了解保安队员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中的重要作用,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并适时抓住非正规保安人员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媒体上曝光,以正视听,让人民群众通过正反面典型的对比来评判优劣,区分良莠,使社会各界了解保安,尊重保安,从而真心支持保安工作,为清理整顿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严肃纪律。各地各有关部门和行业单位,以及全市所有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都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和长远意识,树立“大保安”观念,自觉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倾向,大力支持所属的各类保安组织与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保安服务企业实行重组整合,走市场化、职业化、产业化的道路。各级公安机关要整合治安、内保、督察、法制、保安等警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治安部门及派出所要加强对社会面保安服务的监督检查、内保单位要加强对内部单位保安服务的监督检查,督察部门要督察各警种履行监督职责的情况,法制部门要为打击处理提供好法律支持。要通过加强监督检查,督促保安服务企业接受重组整合,接受公安机关治安部门的监督管理,严格履行《保安服务业特许加盟(代管)协议》严禁以各种名义、各种借口,直接或变相地收取特许费、加盟费,确保重组整合的顺利进行。清理整顿工作结束后,市里将适时召开全市保安工作会议,对清理整顿工作进行总结。对工作扎实,成效明显,完成任务突出的地方,给予表彰奖励;对清理整顿工作不力,没有完成保安员发展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对因工作失职,对保安服务市场存在问题失查漏管,以致造成严重后果和不良社会影响的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公安机关督察条例范文第10篇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围绕“三基”工程建设,以提高民警基本素质为目标,以增强基层所队的执法能力、办案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为重点,坚持全员练兵、全面练兵、岗位练兵、科学练兵和“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练兵原则,强化警种、部门民警岗位练兵和基层一线民警警务实战练兵,形成专业训练岗位化、基础训练普及化、体能训练经常化的练兵机制,推动我旗公安民警苦练基本功深入开展,打牢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基础。

二、练兵范围

全体公安民警

三、总体目标

通过苦练基本功,使全体民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战术得到切实提高,除特殊情况外,民警的基本体能全部达到《公安民警体能锻炼达标标准》,各警种、部门民警的专业技能进一步增强,基本达到人人适应岗位,人人精通本职,人人胜任职责。其中,基层一线民警要做到“三懂四会”(即懂方针政策、懂法律法规、懂业务知识,会擒敌自卫、会执法执勤、会管理服务、会群众工作),真正做到执法为民,执法公正,执法行为规范,办案质量提高,警民关系融洽,不愿做、不会做群众工作的现象得到有效解决。四、突出重点抓好九大练兵活动

(一)科技强警大练兵。由110指挥中心制定方案并具体组织实施。各警种联动合作,要督促、引导民警积极开展网上信息采集录入、查询比对、分析研判,加快建立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共享、全警应用的网上作战机制,通过网上比武和各层次、各警种信息大比武等形式,实现破案追逃、治安防范、管理服务、执法监督等工作的网上运行,不断提升基层警务工作的科技含量和信息化水平,从而实现信息化主导警务。

(二)指挥调度大练兵。由110指挥中心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要尽快建立指挥调度工作预案,确保总指挥部的运作和保障工作。总指挥部统一指挥处置工作,提出处置方案或审定现场指挥部的处置方案,现场指挥部组织指挥现场封控管制力量、突击力量、救援力量、专业技术力量、侦察调查力量和谈判专家,高效有序、机动灵活地开展各项处置工作。

(三)刑侦建设大练兵。由刑侦大队制定练兵方案并具体实施。要按照“会侦查、会取证、会缉捕、会审讯、会做卷、会电脑”的“六会”要求,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开展大练兵活动。无论是在手段,还是在技术上要有新突破。

(四)打击、预防和控制严重暴力犯罪、重特大刑事犯罪大练兵。处置劫持绑架人质等严重暴力犯罪大练兵,由刑侦大队具体负责,治安、武警、消防等多警种配合模拟演练。要熟悉关于处置劫持绑架人质事件的预案和处置恐怖事件应急指挥机制、演练机制;主要强化警械使用、手枪射击、狙击步枪射击、徒步攻防、控制与搜身带离、现场急救、计算机应用等单兵训练技能;犯罪嫌疑车辆查控、犯罪嫌疑人抓捕、建筑物搜索等个人和集体战术以及心理战术的训练;预防杀人、放火、爆炸、劫持绑架人质、抢劫运钞车等严重暴力性犯罪活动。处置重特大刑事犯罪大练兵,由刑侦大队具体负责,多警联动、快速反应、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按照旗局总指挥部的统一指挥,有关地区迅速上路设卡堵截、检查,防止作案分子外逃。根据案情需要,其他部门、警种也要从各自工作职责出发给予全力配合,尽早抓获犯罪嫌疑人,破获案件。真正实现指挥高效、快速反应、各警联动、打击有力、协同作战的整体格局。

(五)预防处置暴力恐怖活动大练兵。聘请上级反恐特警队指导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训练。治安、刑侦、武警、边防、消防等多警种配合模拟演练。要加强反恐怖专业知识学习,掌握反恐怖工作的方针、政策、指导思想、处置原则和职责任务。熟悉关于处置各类恐怖袭击事件的预案和处置恐怖事件应急指挥机制、演练机制;了解爆炸物的种类、名称,核辐射、生化知识,熟悉地区危险物品的种类和拥有地,掌握自我防护知识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恐怖行动的技术训练,针对反恐怖行动特点,打牢反恐怖训练基础。主要强化警械使用、手枪射击、狙击步枪射击、徒步攻防、控制与搜身带离、现场急救、计算机应用等单兵训练技能;犯罪嫌疑车辆查控、犯罪嫌疑人抓捕、建筑物搜索等个人和集体战术以及心理战术的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置、恐怖事件处置、反爆炸、反劫持、反袭击、重大暴力犯罪案件侦破及多警种配合模拟演练。通过共同专业科目的强化训练,把处势不惊的胆量练大,把敢打必胜的勇气练足,把冲破艰难险阻的意志练强。真正培养出一批执勤能力强,擒敌技术高,反应能力快的尖兵能手,以适应反恐怖斗争的需要,确保有情况能够迅速出动,完成各项任务。

(六)预防处置重特大交通事故大练兵。由交警大队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刑侦、消防等多警种参战,积极协调医院、交通等相关部门,发挥社会力量,形成合力,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及时科学的调整部署和调配警力,进一步加大道路管控力度和执法力度,努力消除严重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强化对营运客车的管理,会同安监、交通部门开展客运车辆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并对客车驾驶人普遍进行资格审查,进一步落实客车承包的“六定一保”和源头管理的“六知、二保”措施,进一步加大道路的管控力度和执法力度。完善恶劣天气应急预案,要与交通部门,气象部门密切配合,准确掌握气候情况和道路状况,根据气候和道路变化的情况及时进行预警和封路。做到处理特大交通事故时出警快速、积极抢救伤者,仔细勘查现场、尽快恢复交通,及时取证、降低损失和依法处理。

(七)处置大练兵。由治安大队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刑警、武警、消防等多警种配合模拟演练。按照《县局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群体性治安事件)总体预案》和《县局处置具体突发事件工作预案》的要求,组织演练。特别是对冲击党政机关、要害部位、拦截公路、堵塞交通、群体性上访事件等,要强化处置原则、处置程序、组织领导、处置要求及注意事项的学习和领会,各部门和广大公安民警都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密切协作。各部门、各警种都要根据《预案》职责要求,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同时,根据各自承担的责任,加强实战演练,保证遇警不慌、临阵不乱。

(八)预防重特大治安灾害事故大练兵。由治安大队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刑侦、武警、消防等多警种配合模拟演练。制定完善《惠水县公安局处置重特大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工作预案》。统一组织、统一指挥、周密科学部署,明确责任,具体分工实施行动,本着对社会、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做好一切思想和物质准备,按照“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贯彻“救人第一和准确迅速、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指导思想,切实做好演练工作。

五、练兵重点

(一)警官练兵。警官主要加强警务管理与领导、公安执法理论、实战指挥、公安工作的突出问题与对策、警察公共关系的学习和研究,着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警务决策能力、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公安工作的方针政策的能力和组织管理、实战指挥能力。基层所队长还要加强警务管理指挥基础知识的学习,着力提高警务组织、协调指挥、现场处置能力。

(二)警员练兵。警员主要加强政治理论、职业道德与纪律作风、法律法规基础知识、业务工作基础知识和警务实战技能、网络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业务部门民警还要结合本职岗位,重点加强执法执勤、管理服务、群众工作能力。

(三)警种、部门练兵。各警种、部门要结合岗位职责能力要求,按专业岗位分类加强专业岗位知识技能基本功训练,并尽快制定练兵标准。执法岗位民警,要重点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执法程序,以及新出台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加强专门法规知识的学习,熟记并准确运用常用的法律条文,正确制作法律文书,提高法律素质和执法能力。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民警,要结合本职岗位特点重点学习刑事技术、行动技术、网络管理和信息通信技术等专业技术知识,提高利用科技手段打击、预防犯罪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1、综合保障部门民警训练重点

---纪检部门民警要重点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审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国内部审计规范》、《公安审计》等法律和规范。强化《公安民警违法违纪案件线索受理查办系统》使用和执纪办案、调查取证、谈话技巧等能力训练。

---政工部门民警要重点学习《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奖励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录用办法》、《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技术侦察队伍专业职位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办法》、《地方公安机关领导干部任职条件》、《中国共产程》、《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党内组织生活准则》、《党务工作制度》、《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工会法》、《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强化公文写作办理、会务办理人事训练网络信息录入、计算机自动办公等能力训练。

---办公综合部门民警要重点学习《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工作条例》、《档案管理条例》、《公安统计规则》、《保密法》等政策法规,强化调查研究、机关公文撰写、公文审核、电报译传办理工作流程、密码管理程序和方法,财会民警要重点学习国家的财政方针政策、厅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招投标具体办法等财务政策规定,强化办公自动化等能力训练。

---警务督察部门民警要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公安机关督察条例》及《实施办法》、《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规定》、《公安机关实施停止执行职务和禁闭措施规定》等法律法规。强化随警督察、走访群众、蹲点暗访、现场调查、网上督察、模拟设置警情和测酒、照像、摄像等基本能力训练。

---法制部门民警重点学习《宪法》、《立法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办理劳动教养案件规定》、《行政许可法》、《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贵州省公安法制工作规范》、《贵州省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实施细则》、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贵州省公安机关违法办案责任追究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强化行政复议、赔偿、各类应诉、劳动教养、少年收容教育文书的书写与制作技能和办案流程、案件评阅能力的训练。

2、业务警种系统民警训练重点

---指挥中心民警重点学习《公安部指挥中心接收地方公安机关报送信息的主要范围》、《110接处警工作规则》和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处置原则和处置方法,现场指挥的一般程序和方法、设卡堵截的原则和程序等相关文件规定。强化应急反应、综合指挥、信息处理以及接处警系统、有/无线通信调度、视频监控、gis警用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操作与应用等能力训练。

---国内安全保卫民警重点学习《国家安全法》、《国家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政策法规。强化综合运用政治、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开展谋略斗争能力和事件调查、侦察、处置能力训练。

---经侦民警重点学习《刑法》、《刑事诉讼法》、《合同法》、《证券法》、《公司法》、《票据法》、《税收征管法》、《商标法》、《专利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的经济知识等,强化侦查、询问能力和科技手段运用能力训练。

---治安民警重点学习《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管理规定》、《枪支管理法》、《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烟花爆竹管理条例》、《游行集会示威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治安管理办法》、《企业事业单位内部保卫条例》、《金融机构营业场所和金库安全防范设施建设许可实施办法》(公安部86号令)、《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治安管理、群众工作、情报信息、巡逻盘查、制作法律文书、办理治安案件、接处警等能力训练。

---刑侦民警重点学习《刑法》、《刑事诉讼法》、《国家赔偿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公安部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规定》、《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等政策法规。强化侦查、取证、缉捕、审讯、制作案卷、计算机应用等能力训练。

---出入境民警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国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和普通护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通行证签发管理的有关规定、《往来港澳通行证和签注受理、审批、签发管理工作规范》、《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签注审批签发管理工作规范》、《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外国人签证和居留许可工作规范》、《外国人口岸签证工作规范》、《关于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签注受理审批签发工作规范》等政策法规。强化“大集中系统”应用技术、《中国公民因私出境管理系统》和《境外人员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英语、俄语、蒙语听说读写技能、办案技巧及应对能力训练。-

--禁毒民警重点学习《刑法》、《刑事诉讼法》、《缉毒特情管理办法》、《案件侦查协作规定》、《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刑事犯罪嫌疑人员调查控制工作规定》、《刑事侦查阵地控制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强化识别与鉴定、禁毒情报的收集与研判、犯罪案件侦查手段、外线跟踪、驾驶、抓捕技能,禁毒信息系统的管理、操作与运用能力训练。

---监所管理民警重点学习《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监狱法》、《看守所条例》和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法律法规和法律知识。强化《犯罪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侦察学》的学习,思想教育谈话时机技巧,特情耳目物建、犯罪线索深挖、案件侦查技能、案卷的整理与移交、安全检查、值班巡视、押解和事故处理方法程序等能力训练。

---交通管理民警重点学习《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民警道路执勤执法规范》、《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规范》、《机动车登记规定》、《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等政策法律。强化疏导指挥交通、查处违法行为、快速处理交通事故、正确使用执法装备、熟练办理车辆驾驶员管业务、开展群众工作等能力训练。

---户政、派出所民警重点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法》、《居民身份证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户口登记条例》、《暂住证申领办法》、《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贵州省暂住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强化计算机户籍管理、人口管理、二代身份证制证信息采集操作业务技能训练。

---信息通信系统民警要重点学习《宪法》、《行政许可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公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规定》、《公安信息通信网运行管理规定》、《公安机关民警使用公安信息网违规行为处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操作系统,有线、无线、图像通信基本知识。强化公安信息通信网络、应用系统、数据库等信息资源查询、管理及通信、电力、软件故障排除等业务技能的训练。

六、具体方法

(一)集中训练。落实“三个必训”和开展专业技能训练,采取集中时间、集中地点、封闭式管理的形式进行。按照“战训合一”和“轮值轮训”训练模式开展集中强化训练,既对民警进行业务、法律、技能、体能、心理训练,又将其作为备勤、处突、救急抢险的机动力量,使集中训练与优化警力配置结合起来,与创建现代警务运行机制结合起来,确保基层和一线实战单位每周不少于半天的业务和警务实战集中学习训练时间,基层一线民警每年不少于15天的集中警务实战训练时间。完成对“三所三队”副职不少于15天的岗位业务知识培训;要在2007年底前完成“两所六队”的全体民警(即派出所、看守所、交警大队、刑警大队、经侦大队、治安大队、缉毒大队、巡警大队)不少于15天的岗位业务知识培训。

(二)岗位训练。适应岗位练兵的特点,坚持“干什么、练什么,干中练、练中干”的练兵思想,把工作岗位作为训练的平台,实行“随时、随地、随人、随事”练兵,做到带着训练的要求工作,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训练,推动基本功训练与业务工作协调发展。

(三)自学自练。认真落实“日学、周练、月考、季赛”等练兵制度,加强督促、检查、指导,保证训练效果。推动民警刻苦钻研,勤学苦练。鼓励民警发扬“钉子”精神,积极利用业余时间和社会公共教育资源主动自学自练,保证民警每天自学自练时间1小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层层比武练兵。采取岗位练、个人比,集中练、单位比,系统练、警种比的方式,层层开展练兵比武竞赛活动,层层选拔标兵能手,以赛促练。从2008年开始,一线警种部门要组织民警开展基本知识、技能、体能和业务知识、技能比武竞赛活动。在至下而上开展比武竞赛基础上,要组织治安、刑侦、技侦、交通等一线警种民警进行基本知识、技能、体能和岗位业务知识、技能比武竞赛。组织完成国保、经侦、监管、缉毒等四个警种民警进行基本知识、技能、体能和岗位业务知识、技能比武竞赛。并对比武竞赛中涌现出突出单位和尖子标兵进行表彰奖励。

七、职责要求

(一)政工部门的职责和要求。政工部门为教育训练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统一规划、指导各单位教育训练工作。制定公共基础科目训练指导意见,审核批准本级警种、部门组织的岗位专业培训,确定训练内容和考核重点;发挥统筹规划职能,加强组织协调;加强训练基地、教官队伍和训练教材建设;发现、培育、宣传先进典型。

(二)警种部门的职责和要求。在上级警种系统指导下,按局政工部门总体安排,结合岗位工作需要,科学合理确定练兵内容和标准要求,研究制定警种、部门练兵内容和标准要求,规划、组织专业训练工作。围绕岗位职责能力需求,研究制定本警种、部门的基本功训练的实施方案;确定本部门民警应当具备的岗位职责能力和专业训练科目,明确考核标准;强化规划、组织、指导、检查和服务职能,确保各项训练措施落到实处。

(三)领导的职责和要求。各部门领导干部是组织本单位基本功训练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抓认识、抓典型、抓实效”的要求,把基本功训练纳入一把手工程,切实抓好,并以身作则,带头苦练基本功。

(四)民警的职责和要求。全体民警要根据新形势任务的需要和岗位职责能力要求,积极主动参加旗局和本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训练,同时认真查找政治、业务和体能素质等方面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人苦练基本功计划,包括内容、方法、阶段性目标等,立足本职,勤学苦练,把基本功练扎实

八、基本保障

(一)训练基地建设。积极筹建建立与训练任务相适应的民警训练基地。

(二)训练经费保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多方协调,积极争取,力争对民警训练经费单独立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每年民警训练经费不少于业务经费的5%,并随着财政增长逐步提高。要加强现有练兵经费管理使用,确保让有限的经费发挥其最大的效能。

(三)训练组织保障。要调整充实加强苦练基本功组织机构,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成立“三基”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的苦练基本功工作组,政工部门主要领导任组长,各部门、警种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抽调精兵强将充实加强苦练基本功工作组的力量,专人负责,不断加强苦练基本功组织领导。

九、监督检查

旗局练兵领导小组将深入各部门检查指导练兵情况,各部门要经常采取自检自查方式认真组织民警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练兵成效。

十、考核宣传

(一)加强苦练基本功工作的考核评比,努力推动和促进苦练基本功工作深入开展。年终将对各部门的苦练基本功工作组织一次全面考核评估;各科室所队的苦练基本功工作年终进行一次自我考评,并将考评结果报旗局政工科。对考核评比的结果届时将在全局范围内进行通报,对考核优秀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训练工作不落实、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取消评选先进资格,并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二)建立完善民警基本功训练考核制度。要充分依托利用全区公安机关警员信息资源和民警训练手册,建立健全《民警训练电子档案》和《民警苦练基本功训练手册》(民警训练手册),并在网上公布,接受监督检查。我局将在2007年第二季度完成民警训练信息输入和《民警训练手册》信息补充和完善,形成训练与《民警训练手册》、《民警训练电子档案》三位一体民警训练制度。采取对民警进行专项考评、综合考评等方式,及时对民警参加各级各类基本功训练情况进行考试考核,并与民警的年度考核挂钩。对考核成绩优秀的予以表彰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及时补训;对体能不达标的要督促强化训练,半年内仍不达标的要离岗训练,不得评先评优和晋职晋衔。

上一篇:企业工会工作条例范文 下一篇:公共场所管理条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