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20 09:57:41

个性化阅读教学

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个性化 阅读 教学 自主

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阅读方法,是适应学生学习的一种必然的选择。作为教师,只要根据学生阅读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个性化阅读,就能激活并创造具有生命力的语文阅读教学。下面我们来重点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传统的阅读教学注重繁琐的分析、讲解,在条分缕析中把一篇语言优美、意境入胜、结构完整的文章肢解得七零八碎,毫无任何情趣和美感可言。老师往往就不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实际上,只要老师放手,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他们的才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个性化阅读就是读者自己对文本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感受和认识,哪怕这种理解是粗浅的,甚至是错误的,但那是读者自己的个性化阅读。这种粗浅的,甚至错误的对文本理解恰恰是个性化阅读的萌芽,是学生阅读兴趣的发端,是孕育创造力的胚胎。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手段。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悬念导入,激发阅读兴趣。一节课,学生是否感兴趣与导课有直接关系,导好课不仅能紧紧抓住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还能起到情感交流的作用。

第二,情景表演,提高阅读兴趣。表演是情感的舞台,能综合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是施展学生才华的天地。在表演中,学生通过脑、眼、手、耳、口的综合活动,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化思想教育,发展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二、创设个性化阅读的条件和气氛

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古语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只有在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学生才可能无拘无束地发表见解,热火朝天地展开讨论,兴趣盎然地投入实践,自主能动地参与学习。教学过程中,老师放下架子,力求与学生平等,从语言、行为上做起,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对学生取得的成绩教师应给予最大的肯定,恰如其分的表扬;对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教师应恰当地引导,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予评价,避免用“听懂了吗?”“你们要记住!”等“权威性”的话。教师应多用“你觉得怎么样?”“谁愿意再试一下?”“还有不同的说法吗?”“听听老师的意见,好吗?”等话语,充分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主动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三、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学会批判的接受、学习课文。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阅读情境,搭建起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使学生乐于思想、敢于表态、勇于质疑争论,以便生成、深化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为之。

“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能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

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雨果这句名言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的心灵为何能够广阔无边,那是因为人富有想象力,它可以“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情焉动容,神驰八荒。”

个性化阅读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自己独特的感受。让孩子在个性化阅读中培养他们的能力,张扬他们的个性,发挥他们的想象,从而进行阅读的再创造! 让学生在想象中阅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假如你就是林中那只可爱的小鸟,你能告诉大家你在唱些什么呢?学生想象的翅膀展开了,发言积极热烈,说得有声有色。这样的适当点拨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思维被激活了,想象丰富了,课文的内涵也真正理解了。

五、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口味不同,如果学生都用同一种阅读材料,教师用同一种方式教学,自然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我认为在提供丰富材料的基础上,应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在一次阅读课的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必须用同一阅读材料,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的不同来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然后分成小组阅读,小组间可以相互交流体验。个性化阅读应建立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性的基础上。对处于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我们应把阅读材料分成不同的水平和级别,由教师指导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选择。只有学生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才是其兴趣的集中表现,而且与其自身的阅读能力发展水平相一致。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和创造,形成独到的见解,提高阅读的水平。

总之,在个性阅读教学之中,要打破传统的说教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主选择,自由想象,进行创新,获得体验,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学的方法更加丰富,它注重吸引学生的兴趣,注重阅读情境的创设,引起学生的质疑,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而有所悟。个性化阅读教学更符合学生的个性,能使学生灵活地创造,再加上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平时的实践,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灵活,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这样的人才更符合时代的需要,更是我们需要培养的人。

参考文献:

[1]朱虹.个性化阅读,让语文课堂活起来[J].小学时代(教师),2011(08)

[2]杜敏.张扬个性,享受阅读——浅谈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J].知识窗(教师版),2011(06)

[3]王万保.语文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J],学周刊,2011(15)

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第2篇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提出的依据

1、源于《课标》的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首要位置,在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显然,《课标》中的这段有关阅读教学的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那么,可以这样说,只有个性化的教学才能造就学生阅读的个性化,无疑地,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走个性化阅读教学改革之路。

2、源于“语文”特点的思考

“语文”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唐承彬老师说过,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是含有不少科学因素的,在语文教学的进程中,牵涉到许多无法定量定序的变项,语文教师个人的特点,往往比某些规定的东西更实际,更重要。这番话道出了语文教学应在理性的传授知识、探索规律的同时,又应该求异创新,以独特的教学个性,求得多彩的教学风格。

3、源于“主体”的思考

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学生,他们有着个性气质、生活经验、心境、情趣的差异,在每时每刻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内心天地。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们稚嫩的心灵,更要欣赏每个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权力,求得每一个学生多角度的发展。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唤起、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的过程。不断地帮助他们内视、发现、理解已有的生活体验及其意义并使其照亮自己的语文学习的过程。

4、源于“教学者”的思考

我们的语文教师自身是一个个充满生命特征的个体,都有着个性魅力,有着独立意识、创造能力和人格理想,有着独特的人文素质。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愈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同样,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只有教师充满个性特征的课堂教学,才能激活整个课堂,激发出课文深层的生命活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需要教师的激情

没有激情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和源泉,更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关键。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来创设新颖和谐的教学情境,例如,用充满神秘色彩的印度舞曲配合《观舞记》,用欢快明丽的松林、清溪之曲伴读《山中之友》等等。通过激情导趣,增强感受,唤起体验,深化理解,触发创意,促进个性化阅读,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

2、需要平等和谐

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获得心灵上的安全感和自由感,使其思维流畅,语言丰富。只有构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真正能体验到理智探索的愉悦,课堂也就成了一个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舞台,成了一方创造智慧飞扬的天地,在这样的课堂,要求我们与学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让心灵沟通心灵,用尊严赢得庄严,用爱心激励爱心,用生命呵护生命,用自由唤醒自由,并以一颗赤诚的童心去感受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进而把他们的精神生活引向美好的境界,让孩子们在开放的课堂上快乐着学,坦露内心,畅所欲言。譬如,在教学《马》的教学中,主人给马戴上黄金链条,将其项鬣编成细辫,打扮得那么漂亮,为什么说是对马的侮辱?这一提问掷地有声,同学们纷纷思索,展开讨论,争先恐后地抢答,有的结合自己的体验,有的自喻,最后感悟出马非马,人非人, 这是最大的侮辱。由此使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脉搏的跳动,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从而使思想境界也得以升华。

3、需要旁征博引

文言文教学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疏离感,中华传统文化的名篇佳作成了学生难以消化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古董”。怎么办呢?最好的做法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用现代人的意识去诠释文言文,想办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起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在讲解《马说》时,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毛遂自荐”与“自高自大”本质区别,我讲了一个例子,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在一次世博会上,中国人急中生智打碎国酒茅台酒,顿时芳香四溢,推销了自己。这则故事帮助学生领悟了学习《马说》的现实意义——别在等待伯乐的时光中,自我蹉跎,而要自主地推销自我。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还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应当根据学生个性化差异,确定适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

个性化阅读不是放羊式阅读,随意而漫无目的。教师的统领是确保阅读教学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教学目标的选择与确定。从学生个体差异性和发展性的角度出发,个性化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但要适应学生的阅读先在结构的发展,还要能促进学生的阅读先在结构的发展,从而使学生达到最佳的阅读状态。

2、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提供保障

老师的“个性”在于在教学中抓住自己的长处,或以敏锐的洞察力,或以渊博的学识,或以独特的见解,或以丰富的感情,或以乐观的天性,或以幽默的语言,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更在于在不断教与学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为个性化语文教学找到注脚。教师只有不断阅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要求,教育的要求,学生的要求。我们努力着,期待着,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师生心灵相约,携手共建特色人生、审美人生、辉煌人生。

3、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把握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度

在个性化阅读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应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能因此而限制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具体应注意两个方面:其一,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自己的创造性阅读,并且这种创造性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还要能驾驭学生的创造性阅读,但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对文章的感知代替学生对文章的感知,不能以自己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完全将学生的探索过程包办,教师要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阅读期待、已有的阅读能力,并结合自己的接受水准等知识去独立自主创造性的阅读,去填补文章中的隐含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阅读层次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其二,阅读的创造性和文章的规定性是辩证统一的,学生阅读创造的翅膀不可任意飞越文章所不及的界域,否则,将导致阅读的谬误,使其阅读误入歧途。故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发挥创造性,充分感知以外,教师要适时给学生提供必须的教学支持。尤其是在学生出现“误读”时,教师给予学生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师是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者,人生旅途的经历者,教师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平、人生经验、审美水平等都要高于学生,所以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还是阅读中的对话者,“平等中的首席”。

4、坚持对文本的尊重态度,让学生成为文本的真正的知音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多是作者灵感突发而流泻的真挚感受。既然是个有情之物,自然也就有了各自独特的性格。比如有的文章深沉典雅,有的文章活泼欢畅,有的文章清丽脱俗,有的文章朴素凝重。怎样才是文本真正的知音?不仅是理解语言和悦纳情感,也不仅是追问索隐,最重要的还是了解文本的性格。因此,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必须坚持对文本的尊重态度。面对文本,毫无原则地野蛮进入,或者毫无目的、不负责任地疯狂肆虐,这都不是正确的解读姿态,这样的文本解读也必定会使解读者走火入魔。我们的基本解读姿态应该是以尊重为前提的谦和对话。面对文本,我们不妨先就以匍匐的姿态进入,以虔诚的、欣赏的、崇敬的姿态进入,如此才能发现其中无限风光;然后再试着蹲坐,以赞赏的姿态进行适当的悦纳和追问;最后才可以站立起来,以融合的、对话的,甚至怀疑、颠覆、重构的姿态与文本、作者以及编者进行讲和。而这些过程的潜在驱动力来自于老师内心的对于语文教学的倾心追寻和课堂教学的精益求精。如果其中带有一丝粗糙功利的意味,带有一丝哗众取宠的企图,则文本的解读就会走入歧途,从而进入狭隘偏执的境地。

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第3篇

1、引导学生确立阅读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气氛,让学生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活动的追随者。在阅读活动中学生始终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阅读,真正把自己当作阅读的主体,以自己的研读为主,要把阅读活动变为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主动积极地去思考,自己来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用自己的心灵、自己的情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文本对话,并时刻注意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读出自己的个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选定阅读任务,教师要更新阅读观念,从每个学生的个性实际出发,开放课堂,尊重学生的学习意见,善于了解并研究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心理,善于根据共性与个性,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努力做到教学手段开放。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因为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式学习,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这样一来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读书效率也高了。

2、创设个性化阅读的条件和气氛

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古语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只有在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学生才可能无拘无束地发表见解,热火朝天地展开讨论,兴趣盎然地投入实践,自主能动地参与学习。教学过程中,老师放下架子,力求与学生平等,从语言、行为上做起,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对学生取得的成绩教师应给予最大的肯定,恰如其分的表扬;对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教师应恰当地引导,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予评价,避免用"听懂了吗?""你们要记住!"等"权威性"的话。教师应多用"你觉得怎么样?""谁愿意再试一下?""还有不同的说法吗?""听听老师的意见,好吗?"等话语,充分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3、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要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在文本立意和内容的视角转换中读出新意,读出有创意的感悟。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这就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当然,学生个性化阅读得出的结论有时难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够完善的地方,甚至包含错误,但毕竟比那些老生常谈、人云亦云的观点好得多。在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容忍学生错误,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权利。让学生意识到"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说一句错误的话。"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在老师所创造的自由的思维环境中才能发展自己的思维。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只有在充分的尊重中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实现多角度探究,激活自己的思维。

4、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学会批判的接受、学习课文。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阅读情境,搭建起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使学生乐于思想、敢于表态、勇于质疑争论,以便生成、深化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为之。

5、引导学生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特别强调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结果是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对阅读失去激情。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第4篇

一、指导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解读文本要建立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情感基础上,就一般来说,教师的阅读视野可能会比多数学生要宽广一点。但学生有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在某些知识领域或知识点上可能比老师涉猎更广,理解更深。所以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感悟,实施多元化解读文本的阅读教学策略。

我主要按照“自主阅读文本――引发独特感受――交流感受――共同积累”的模式进行多元化解读文本。首先,我给较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文,进行思考,以引发独特性感受。然后师生一起讨论,平等地对话,交流各人的阅读心得。最后再由师生一起总结阅读规律,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品读《故乡》时,大家对文本的主题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认为是对辛亥革命不彻底的批判,有的认为是对迷信、庸俗生活理念的讽刺,也有的认为是对黑暗社会制度的鞭挞,更有的认为是反映了命运轮回的悲剧。这些解读,都是由于阅读个体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的具体感受,都有其可取性,充分体现了多元化解读文本的可能性,我们教师应该尊重、鼓励他们。又如,在学习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时,我在课前不对学生介绍有关这篇课文的任何评论,而是首先让学生反复吟咏、品味文本。由于个体经验和体会的不同,学生欣赏到的美点也不同,有的认为美在轻灵的语言,有的认为美在浪与海岸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有的认为美在抒情的笔调……当全班同学将自己的心得进行交流时,每个人都拥有了多种体验,开阔了自己的阅读视野,多元化解读课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指导学生“变式”解读文本

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其实就是通过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的过程。由于某些文本会以“陌生化”的面孔出现,共鸣就会出现障碍,这时候往往需要某一种介质。对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变式”解读文本,以帮助他们找到这种介质,走上个性化的阅读之路。同一个文本有许多介质,就看阅读者个人的阅读修为和阅读方向。如在《孔乙己》中,有人以“笑”为介质来解读,有人以孔乙己的矛盾身份来解读,有人以猜测掌柜的心理来解读。

以“变式”解读文本的基本教学模式是这样的:阅读文本――寻找介质――变式阅读。当学生有效运用“变式”解读文本的方法时,他们的创意就会不断地出现。巴金的名篇《月》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有个学生在阅读后给大家出了一个上联:望明月,寒侵身。要求根据文段的意境对出下联(参考答案:立庭院,霜积衣)。这就是一个成功运用“变式”阅读文本的例子。

三、指导学生创意性解读文本

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第5篇

一、不少教师、学生对“个性化阅读”的理解有失偏差

什么叫“个性化阅读”呢?个性在心理学上指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个人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同时,每个人的个性既包括许多与众相同的心理特征,也包括许多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由此,我认为“个性化阅读”是指在一定情境中,因个性发展需要而根据教学实际,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兴趣、阅读风格、阅读品质以及养成良好的、富有个性的、健康的阅读习惯,从而在一定阶段内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不同学生的阅读个性既有共同之处,也有独特的心理特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学生却因“独特体验”而片面理解了“个性化”,由“独特”引申出“与众不同”、 “独一无二”,于是学生便挖空心思去找这种“独特”,提出一些肤浅甚至不可理喻的问题,或哗众取宠、或游离主题、或断章取义,诸如“为什么炮弹就是炸不到育乞西呢?”(《蜡烛》)“韩麦尔是一个不务正业,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老师。”(《最后一课》)“父亲是因为失业了,怕儿子不赡养他,所以才爱他的儿子”(《背影》)“美国伞兵是一个怕死鬼,因为他的自私害死了法国一对善良无辜的农村夫妇。”(《勇气》)等等,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一堂课只要有这么一个问题,七嘴八舌争个不休,这堂课就算玩完了。

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未能全面吃透

教师片面地将“个性化”作孤立的理解,导致引导、参与、纠正不力,民主有余,集中不够,放得有余,收得不够,讨论有余,总结不够,改革有余,继承不够。有时甚至沦为看热闹的旁观者、骑墙者,这个观点也称赞,那个观点也表扬,一味“捧杀”。在这样的理解下,课堂或许是活跃了,但走了偏锋,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久而久之,我们也可能将培养出一批刁钻古怪、个性乖张的学生来,这与课程改革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也同样是相左的。

为了充分体现语文教学多元化的人文价值取向和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以及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搞好“个性化阅读”教学。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将“个性化阅读”置于“三维目标”之下,尤其是要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核心,逐步养成其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志趣,提高其分析鉴赏能力、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积极的、健康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进行辩证的分析、引导、梳理和扬弃。

其次,教师课前教学设计要充分,课堂教学引导要得力。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绝不能停留在活跃与热闹上,要着重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参与度和思维的深度,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除个别生成性问题外,绝大多数都应该在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情境之中,或难点、或重点、或疑点、或关键点,总之是在某一特定的有较高探究价值的“话题”之下进行,绝不能让学生随便读一遍书就海阔天空的各谈各的感受与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民主与集中、放与收的关系,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如在《最后一课》中分析韩麦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是一个可怜的人,是一个有较高教学水平的人,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是一个严厉的人,是一个普通的人,是一个有勇气的人,是一个爱国的人,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教师如何结合文章的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取舍、整合,由散到聚,既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理解,又将目标达成一致,趋于一定程度的统一,就需要教师要有充分的教学设计,且引导要得力,只有让众多个性中的共性得到充分显示,让矛盾的双方或诸多对立面不断转化,个性化阅读才能得到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在平衡与不平衡中不断地动态变化发展,让课堂呈现出“多元一集中一多元”的态势,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地充满生命力。

再次,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质量。所谓问题意识即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有意识的根据自身的体验、感受进行深入思考、联想与探究,提出有一定探讨价值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的能力。

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个性化阅读 新课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不仅仅是理解作者意思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解自我的过程。读者在阅读活动中不仅要再现文本所描述的世界,更要创造一个有我存在的、与自我情感息息相通的、有叫生化特点的世界。阅读就是创造,就是表现,就是认识世界与寻求自我的存在,就是发展与生长。读者在这一仓吐造与表现性的活动中,充分展现着自我的布日生。所以,阅读活动在本质上应该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

一、个性化阅读对阅读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阅读教学重理解轻感悟,重分析轻运用,重教师作用轻学生个性化体验,“费时多而收效”,微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阅读观突出了阅读活动中读者的主体性地位和课文意义解读的开放性,这为阅读教学中师生个性的张扬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个性化阅读解放了教师。他们无需再把课文和教学参考书当作‘怪经”,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需要来灵活设计自己的教学,充分展现自我的教学个性;他们无需为了让学生掌握课后习题的正确答案而绞尽脑汁,无需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那些考试重点,可以把教学主要目标放在发展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素养上,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在快乐中阅读;他们可以让学生尽情地发表对于问题的不同看法,让学生的思想得到放飞,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现;他们无需再喋喋不休地去八股式地分析和讲解课文,可以创造出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方式。他们教学着并快乐着,因为在教学中,他们看到了自我丰满的个性。

个性化阅读也解放了学生。他们再也不必为完成那些大量的、标准化的习题而赓战到深夜,可以把大量的课外时间用来读自己喜欢读的书,而不必害怕被老师和家长斥责为不好好学习;他们再也不必为了迎合教师的教学需要,在本没有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而装作很悲痛或很快乐地样子,去拿腔拿调地读书;似门再也不必费尽心思地去寻找那些认为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可以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争辩中来加深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自由地抒发自己对于课文问题的不同见解。

二、个性化阅读顺应新课改的发展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是读者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要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等权利。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与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以说个性化阅读顺应新课改的发展。

三、个性化阅读促进文本、老师和学生相互交流

个性化阅读认为,阅读是作为不同个性主体的读者和作者在一定语境下以文本为媒介进行的间接性对话。通过对话,读者逐步深入文本的语义层、现象层和意蕴层,实现对于文本言表之意、言里之意和言外之意的理解。文本的意义是在不同主体视域融合的过程中产生的。阅读理解是一种双向的、动态的和开放的活动。

阅读活动本质上是读者与文本(作者)在一定语境中的对话与交流,文本的意义在这种相互交流中诞生。读者与作者无法面对面进行交流。所以,阅读活动的对话更多呈现为读者的自我对话。因为作者在创作文本的过程中总是把自己的思想转换到文本结构中去,成为一个潜在的“宾我”,所以读者阅读时的主要任务是:将自我与投射于文本结构中的“宾我”进行对话。正是因为读者与作者对话的间接性,所以减少了对话双方的相互牵制,加之时空的非同一性(语境的不同),这就给意义的解读带来了巨大的创造空间。所以,读者的解读必然存在多样性。

个性化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观,己经登上了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历史舞台。个性化阅读突破了“作者中心”和“读者中心”二元对立思想的局限,强调了阅读过程中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强调了读者理解的多样性和意义生成的不确定性。这种新的阅读观将势必会给我国传统阅读教学带来一次新的冲击。

参考文献:

[1]陈雪峰,艾永梅.新课程下的小学阅读教学探究[J].教育感悟.2008(1).

[2]尹奎良,杨福强,任美玉,任永刚.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01).

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第7篇

一、悬念制造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的求知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有针对性地制造悬念,激发阅读期待,提高学生专注力,从而萌生对新知识的渴望。

例如,在教学《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时,一位教师这样导入课文,并在课堂上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师: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得是什么?(出示“书”、“信”)生:一本书和一封信。师:这里面都写满了什么?生:字、汉字、文字……(学生回答意思一致)师: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可在汉字还没出现时,人们是怎么传递信息的?(学生思考、讨论)学生甲:那时候的人们是不交往的?学生乙:他们可以用语言交流。学生丙:他们可以送东西。……师:你们知道那时候人们也有自己的书信,却是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你们信吗?(学生半信半疑)师:不信的话我们就一起乘坐时光隧道车去看看吧!这样的悬念,容易勾起学生好奇心理,甚至有种渴望学习的冲动,在求知欲强烈时,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自然就会有种亢奋,阅读效果自然也不错。

二、营造活泼向上的课堂阅读氛围

教师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即时情境,充分利用这样的情景来积极导引,使语文教学课堂在教学内容,师生的态度与心境、教与学的体验,师生互动等课堂教学因素的作用下,产生一些偶发短时存在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创造积极有效的阅读教学环境。例如,一位教师教学《穷人》课时,通过构建与学生平等对话情境,让学生亲近文本,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探究阅读,并借助平等对话、彼此接纳、相互造就,演绎出一种熠熠生辉的课堂教学情境。师: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后,在你的心目中,桑娜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好好体会一下,我们可以和身边的同学相互交流,也可以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老师希望能够分享大家的阅读收获,大家尽情交流吧!学生甲:我认为桑娜有着温和的眼睛。学生乙:我认为桑娜看起来很和蔼。学生丙:我认为桑娜看起来很善良。学生丁:我觉得桑娜的手是粗糙的!师:哦,你的观点与众不同,请说说你的理由好吗?学生丁:因为桑娜每天要干很多活,她还要补帆,她有一双勤劳的粗糙的手。(课堂上掌声响起)学生丙:我认为桑娜的皮肤不会白!师:为什么呢?学生丙:因为桑娜家在海边,她很勤劳,每天要干很多活,要抚养五个孩子,她还会帮助丈夫补帆,甚至出去干很多活,她的皮肤不会白。(掌声再次响起!)……师:大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发现。大家透过这些无声的文字,感受到了一个有血有肉,质朴、美丽、善良的桑娜。从你们的发言中,我还知道你们善于观察生活、善于运用积累的知识来进行合理的表达、表述完整而有条理,说的理由很充分,我真为你们今天的进步感到高兴!教学实践表明,积极的即时情境会有可能将阅读教学环境导向师生所期望的理想状态,而消极则会破坏已形成的良好阅读教学氛围。

三、留有一定的阅读空白

阅读教学要走向个性化,不但要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要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学生在阅读后,沉淀在个人头脑中的疑问思考,以期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在文本和内容的视角转换中读出新意。如教学《大禹治水》一课时,课文写到“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情节,笔者给予学生这样一个阅读空白:大禹经过家门时,看到妻子抱着儿子却不进家门,他的心里是如何想的?他会有哪些心理活动?(学生会结合对课文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揣摩,开启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甲:他很想抱抱儿子。学生乙:他很内疚,不敢回家!……师:他多想进去看一看: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阅读教学中精确恰当的留白是培养学生阅读个性的重要手段,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在空白情境创设中采用“三让”原则:学生会读的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学生能说的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学生能做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做。

四、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热情

个性化阅读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他们表达个人的观点。如教学《英雄赞歌》一文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探究点,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它赞美的是谁?王成?还是朝鲜战场上的无名战士?对此,各抒己见,答案也是不一而足,而且见解都结合了文本内容,做到了有理有据,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能够质疑的地方并精心设计疑问,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有开放性的、有层次的或者是有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突显课文重点、直击难点、撞击疑点。并借此将内容思考向纵深引入,引起孩子们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和审视。

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语文 个性化 阅读 教学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个性化阅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如何建构小学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值得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研究与探索的问题。那么,如何建构小学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呢?

一、加强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认识

1、什么是个性化阅读?

所谓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过程,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它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的,是一种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的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包括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过程的个性化等等。理想的阅读境界,就是阅读的个性化。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阅读的个性,主要体现在对文章的理解上,他们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观点,虽然这些理解很可能不同于教参、教师的解释,但却表明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就是一种很典型的个性化阅读现象。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家庭环境、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导致了学生个性的差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格外珍惜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和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2、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个性的张扬,更重视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也越来越需要有个性、不满足于现状、敢于打破常规的,有知识、有思维、有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一定要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教学。

2)阅读教学本质的需要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它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对书面符号产生感知和理解,把握其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这是有很强的个性化行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的积累,面对同一个作品,自然会各取所需,进而产生不同的阅读期待和阅读感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且《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标的这一理念无疑是小学阅读教学的本质的回归。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体验,进行个性化阅读的交流。

传统阅读教学过分强调“同一性”,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在课堂上要求班级所有学生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进行交流,并主观地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学生的答案要符合教师的答案,不符合的便被无情地否定。这样,学生被引入教师自己的语言思维陷阱,严重钝化了学生的个性。

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互动。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角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阅读与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建构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意识,使学生在一种自由而和谐的氛围中深入体验,畅所欲言,发表见解,张扬个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或朗读,或争论,或动手操作,或进行游戏表演,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感受并理解阅读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与含义,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生成和创造新的意义。

2、营造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

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3、实施对话策略

阅读教学中包含着三个层面的对话关系: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样的多重对话,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以学生个体为主体与文本直接对话为中心的关系,其他的对话都只是为了给学生的个体阅读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不应成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它们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

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是学生直接接触古今中外大量优秀范文的好时机。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学生带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向老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讲解给学生听,也不应该是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拆成若干小问题来步步紧逼的向学生追问,最终仍是让学生被动的认同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总之,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与课本直接对话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过程,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和“被追问”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4、自主探究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主要方式

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第9篇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大包大揽,带领学生阅读、代替学生分析,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要改变这种状况,语文教师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进入文本,受到启迪和熏陶。文章探讨了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一些具体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信息、积累知识、提高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教师不能够用自己的讲解和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阅读感受都不相同,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要让他们读出个性、读出自我,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把外部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内在体验,并在思考中有所感悟,获得思想启发和情感熏陶,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呢?笔者将在本文中对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教学借鉴。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的保障,也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学会通过和谐、宽容、平等的师生关系来创设一个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才没有顾忌,才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他们的个性特征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张扬。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在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下,教师总是高高在上,以命令和强制的口吻来要求学生,刻板的教条主义、标准统一的答案、不苟言笑的面孔、生硬死板的灌输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束缚了他们的想象力,禁锢了他们的个性特点。因此,开展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教师要放低自己的位置,摘掉“权威的帽子”,摆脱标准答案的束缚,使自己融入到学生中,与学生平等、和谐相处,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尊重,进而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也会大胆想象、积极思考,迸发创新的火花,并在思维飞扬中与文本对话。语文教师不仅要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还要创设一个具有竞争性、激励性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中产生个性化阅读的动力,激起他们求胜的欲望和学习的热情。此外,大部分小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表扬,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够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自己的言行来激励学生,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进而促进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激活学生的知识积累

语文学习是不断积累的过程,有效的阅读活动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上的,积累越多、越扎实,学生的感悟就越深刻。因此,开展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教师要激活和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首先,要激活学生的表象积累,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直观演示”“语言描述”等方法来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将语言文字还原为语言形象,变语言的感知为形象意境的感受,使文章所描绘的人、事、景、物立体丰满起来。其次,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教师要有意识地以教材文本为轴心向生活相关的领域拓展,使语文教学形成一个“辐射型”的整体网络结构,架设一条沟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此来强化他们对这些知识的感悟和掌握。

三、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

首先,教师要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基础上的,他们在阅读之前都会产生一种阅读期待,而且每个学生的期待都不相同,通俗来说,这种阅读期待就是学生想要通过阅读来掌握哪些知识、了解哪些问题等,不同的阅读期待也体现了学生的知识差异、个性差异,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要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做才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阅读的责任感,才能使他们提升自己的阅读期待,进而促进个性化阅读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其次,教师要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感悟的时间。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本方式是潜心感悟,学生与文本必须有几个来回的亲密接触,才能嚼出文中的真滋味,品味到潜藏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意蕴,使情智共生。个性化阅读就是对缺失主体性学习的反思与调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

四、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长期以来,教师都是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成绩成为了衡量学生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即便是阅读题都有统一的标准的答案,如果学生的回答是对的就能得到相应的分数,如果偏离了标准答案,则是错误的。这种评价方式单一片面,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并且教师要客观全面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品德、思想、言行等多方面的考察,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相应的鼓励和表扬。同样,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要及时捕捉学生在阅读中展现出来的独特个性。比如,在教学完一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或讨厌文章中的哪一个人,并说明理由,之后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最后教师总结。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其中,虽然有争论、有异议,但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并且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不仅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果,还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

总而言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要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造性地设计和使用教学内容,以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层次,彰显他们的阅读个性,进而引导学生走进绚丽丰富的文本世界,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美玲.如何实施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

[2]罗红艳.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6).

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质疑能力;感悟交流;读写结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都有所不同,所以,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实施个性化阅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策略进行一些探讨。

一、因疑入课,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宋代学者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亦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自身的感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因疑为学,因疑而思。学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小学生知识储备不多,生活经验少,加之传统教学的束缚,他们很少在阅读中产生疑问,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很少问,更多的是不敢问。因此,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问,从而促使学生从质疑中获得知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让阅读更富个性化。

2.在疑问中求解,培养学生质疑习惯

只“疑”不解,无异于光说不练,纸上谈兵。只有热闹的氛围,缺少课堂内涵。因此,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敢疑、会疑的能力,又要重视解疑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疑中解”,通过解疑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重视感悟交流,给予学生阅读初体验的空间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自由朗读就是为了给学生一个自己感悟的空间,这也是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大多时候都会安排自由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先对文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找几个学生说说文章都写了什么等问题,接着教师就进入课堂教学。这十分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并不是每个学生的感受都一样,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感受,关注学生的初体验。当自由朗读后,我要给学生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给予学生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天地,让学生想要表达,敢于表达。

三、读写结合,促进综合发展

教学言有尽,而文章的意无穷。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无法给学生过多的时间去交流感悟,因此,“我手写我心”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途径。让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和想法写下来。在写中让学生对感受进行提炼,在写中让感受得到升华。通过读写结合,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还要善于把文本引入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从文本走向自己,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产生想要一吐为快的心情,才能笔随心动、畅所欲言,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有意义,也更能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促进“读”“写”共同提高。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个性化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想要读、学会读,赋予学生一个更加自由的阅读空间,在阅读中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上一篇:语文多媒体教学范文 下一篇:中学物理教学参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