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辅导范文

时间:2023-02-23 04:54:38

个性化辅导

个性化辅导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个性化教育;个性化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001-02

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变化,个性化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潜能的挖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学校向社会输送人才提供了保障。同时,个性化教育中学生工作将如何开展,如何引导学生正视和挖掘自身所具备的个性化特点等问题成为高校学生工作新的方向。

一、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中国正处在高速发展过程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量”的需求转变到“质”的需求。中国的高等教育也从“全才”教育逐步着眼于“专才”教育,各高校针对这一变化也在探索改革学生的培养模式。受到社会经济背景日益复杂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就学期待、学习能力、学业成就、在校生活方式和就业选择等也呈现多样化趋势。

高等学校个性化教育通过尊重在校学生的个性和对个性潜能的挖掘,根据社会或未来发展趋势、学生的潜质特征和自我价值倾向,量身定制教育目标、教育计划、辅导方案和执行管理系统,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通过量身定制的教育培训方法、学习管理和知识管理技术以及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从潜能开发、素养教育、学历教育、阅历教育、职业教育、创业教育等多个方面,将学生分为能力型、潜力型、学术型,分别制定相应的教育和培训方案。

在我国,个性化教育并不是刚刚出现的教育命题,从古至今,众多教育家们都始终将个性化教育放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位置。孔子在教育弟子时,主张“因材施教,从实出发”。孟子将孔子的教育理念提升到新的高度,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意思是君子教育人的方式有五种:有像及时雨一样滋润化育的;有成全品德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有以学识风范感化他人使之成为私淑弟子的。这五种,就是君子教育人的方式。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主张“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教育家们都秉承一个理念,就是作为教育者要深入了解学生所具备的个性化特点和潜能优势,并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特点并挖掘自身的潜能。

二、实施个性化辅导的必要性及意义

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良好个性品质的高素质人才,其不仅应具备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具备符合社会价值取向的思想道德素质,更应具有良好的个性特征。这是时代对人才发展的要求,也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针对大学生个性化辅导的开展顺应了时代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实施个性化教育,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解决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存在的深层思想问题。在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审视自身的特点和潜能,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所面对的重要课题。将不同的学生分为不同的类型,分别予以教育和引导,需要教育者做大量细致的工作,进一步了解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所具有的教育空间和潜能。因此,教育者应该以“立志、潜能、空间”三个方面为中心开展工作。高校学生工作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学生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针对大学生的个性化辅导是实现大学生“个性解放”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不违背高校学生工作规律和普遍性要求的基础上,教育者应从“尊重个性、培养个性、张扬个性”的角度拓宽学生工作的思路,丰富学生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三、实践个性化辅导的途径

1.始终抓住“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点的具体体现和发展。追求个性、展现独特风格以及标新立异是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如何将这些特点正确地运用到学生自身发展中是当下学生工作的新课题。因此,开展个性化辅导必须继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和优势,比如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根据辅导对象的不同以及辅导对象所具有的特点开展工作,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了解自己,发挥自身优势,得到长远的发展。

2.坚持“个性”与“共性”教育相结合。个性化教育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发展的不平衡,个体差异明显,必须采取个性教育与共性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应该做到因人取材,因材施教。比如新生入校前,学习英语的环境不一样,教育资源不平衡,英语成绩也呈现分极的现象。针对英语成绩突出的学生,学校采用进入提高班学习的教育模式,使得这批学生能够更好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过于刻板地追求统一,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对于共性的教育不能放松,比如新生的思想道德、法律意识、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所有学生必须统一达标的要求,大学生须从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提高意识、规范行为,须从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心理素质,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以上两个方面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共性教育应该达到对学生的全覆盖,这是提升学生基本素质的必要过程,是基础教育;个性教育就要根据大学生群体的各种不同类型和个体差异实施不同内容和方法的教育,是潜能教育。

3.引导学生对自己科学定位。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在实施个性化教育中将学生科学地分为“能力型、潜力型、学术型”。根据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特长引导学生对自己科学定位,使学生能够及早认识到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比如在班级中非常活跃的学生,又有为班级服务的精神,这类学生可以有意识地让他承担一些班级事务管理,提高学生这方面的工作能力;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某一些专业课非常感兴趣,有钻研的精神。这类学生可以鼓励他积极参加一些专业竞赛,在竞赛中强化理论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突出,有强烈的愿望学好本专业,是专业的“学霸”。定位这部分学生除了引导他们及早树立考研志向以外,还可以要求他们积极帮助专业的“学困生”,不仅能起到对已学知识的巩固,还能够从团结同学、帮助他人的角度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

四、结束语

个性化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未来教育的主要特征。培养个性鲜明、富有创造力和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体自身发展的期待,更是高校学生工作所要面对和探索的问题。高校作为社会人才需求库,也在探索如何提高人才输入社会的成功率,个性化教育旨在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同时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解放,摒弃了整齐划一的教育目标,为以后开展学生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为提高就业率提供新的工作思路。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共湖北省委高校工委、湖北省高等学校党建研究会2013―2014年度党建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个性化辅导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助产士咨询门诊 个性化 剖宫产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182-02

当前中国多所妇产科医院都开设了相关咨询,但均为大班上课,鲜见个性化的“辅导” [1]。助产士门诊是产房“一对一”陪产服务的延伸,是一种连续性的护理服务,开展“一对一”“辅导”[2],旨在让孕妇提前认识、接触助产士,减轻其心理压力,减少对分娩的恐惧。我院妇产科最近开展助产士咨询门诊,由资深的助产士为准妈妈、准爸爸们“一对一”进行个性化“辅导”,以期缓解产妇产前因为害怕疼痛产生的恐慌情绪,进而降低剖宫产率,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孕妇中,平均年龄为(25.1±3.3)岁,30例辅导组孕妇平均年龄为(26.8±2.8)岁,30例未辅导组为(23.4±3.4)岁。所选孕妇均为第一胎,B超检查胎儿健康及均正常。

1.2 门诊咨询的个性化

1.2.1 诊室提供有产房、产床、导乐陪伴分娩环境以及应急手术台等精美照片,能给咨询者直观、感性的认识。对于孕妇及家属关心的生产过程细节问题给予解答和咨询。

1.2.2 助产士咨询门诊主要由3位至少十多年产房工作经验的助产士轮流坐诊。咨询过程中,助产士还将与孕妇分享医院特制的“分娩计划表”,准妈妈们也可以将自己个性化要求告知助产士,记录在案,以便入院后得到更为人性化的服务。

2 观察结果

30例辅导组中有8例选择剖宫产,辅导组剖宫产率为26.7%;30例未辅导组中有14例选择剖宫产,剖宫产率为46.7%。

两组剖宫产率的比较

3 讨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字,我国的剖宫产率为46.2%,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上限的3倍以上,居世界第一。据我国专家估计,目前,全国的剖宫产率为50%―60%。本次调查非辅导组的剖宫产率基本符合我国平均的剖宫产率。[3]调查显示除了具有医学指征的产妇,很多产妇多因为惧怕疼痛选择剖宫产。个性化“辅导”助产士咨询门诊对于孕妇及家属关心的生产过程细节问题的解答和咨询将有助于提前对孕妇进行连贯的护理,在助产士和孕妇间提早建立良好关系,加强信任度,以便在生产过程中更好相互配合,使分娩更加顺利。咨询过程中告知经过产道完成的正常分娩,也称为自然分娩,是经过循证医学证实的人类最基本、最常见、最安全的分娩方式,完全符合自然界的发展规律。研究认为,自然分娩儿与剖宫产儿在智商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在情商上却具有明显差异,自然分娩儿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针对不少人认为 “剖宫产体形好”,解释这种说法没有任何科学道理,体形好坏主要与产前、产后是否坚持合理膳食营养与运动有关。本次调查发现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助产士咨询门诊能减轻孕妇的心理压力,减少对分娩的恐惧,进而降低剖宫产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顾春怡,武晓丹,张铮,等. 助产服务模式的实践研究现状.中华护理杂志,2011,8(4):413-415.

[2] 任才. “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助产模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 中外健康文摘, 2011,?08(9):21-23.

个性化辅导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公共教育 个性化教育 深度辅导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根据“中央16号文件”精神,北京高校在近几年明显加大了“深度辅导”的工作力度。通过“面向全体学生、针对问题导向、科学指导、整合力量,确保每名学生每年都能得到至少一次有针对性的深度辅导”,逐渐形成了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间深度交流的新型互动模式。有学者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它体现了工作方式的一种回归。①

关于“深度辅导”的内涵和定义,目前并没有权威给出具体的内容,但是仍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比如“深度辅导的个性化”就是一个被广为认可的特征。“长期以来,学生工作大众化的活动开展较多,个性化的指导开展较少;临时性的工作多,持续推进的工作少。目前,根据相关调查,虽然部分学生具有趋同性,但在个性日益张扬的青年学生群体中,学生因其年龄、性别、生源地家庭背景等,具有独特而非一致的兴趣关注点,因此在开展深度辅导工作中,要把每一个学生作为独特的个体,针对其特殊问题,拟定针对性的谈话内容谈话过程,做到因人施导”。②

1 公共教育和个性化辅导矛盾的根源

公共和个体的矛盾其实是哲学命题中的一个基本矛盾,即一与多,同一与差异,一般与个别的矛盾。我们社会上的每一人都要遵循某种共识、遵循某种规则,这是我们整个人类或者社会存在的基础。这些共识有些是共同经验,有些是习惯养成,有些是风俗传统。不管是以何种形式存在着,都在特定人群生活的圈子内有效。这些共同认识构成我们行为处事的基础,构成我们社会的一般规则,构成人群稳定存在的先决条件。不如此,我们就无法理解秦朝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的重要意义。同时,我们每个个体还存在着个别经验,存在着遗传差异,存在着成长经历和环境的不同,这构成了我们每个个体差异性的根源。可以说,正是这种差异性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也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性构成了我们每个个体独一无二的存在意义。可以看到,个体差异性的凸显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进步有明显关系。当人类处于文明的早期,可能大部分的活动是物质活动,人们也更多地把关注目标投射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要上。但当人类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人就会有意识地关注到和个体存在意义有关的精神需求。尤其是近代启蒙以来,人们的个体思想、主体意识越来越强。这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也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对于个体的关注和关怀,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2 公共教育和个性化辅导矛盾的表现

正是因为上面所提出的原因,公共教育和个性化主张之间的矛盾在现实中广泛存在。一方面,公共教育要求传递的是一般的科学知识和社会理念。这在近现代以来基本上是围绕科学理性的传统展开的:只要是科学的就是客观的,只要是科学的就是正确的,只要是科学的就是毋庸置疑的。这种知识观无疑提升了工作效率,提升了人们就事物认识水平的一致性,但同时也可能抹杀了个性差异,抹杀了人们认识世界的丰富视角。在某种程度上,大部分人都处在马克思所批判的异化现象之中,经济社会越发展,人们的不安情绪和紧张感越强烈,人们感觉离本真状态及自然越来越远了。

另一方面,启蒙以来的民主要求唤醒了人们的主体意识和个性精神,现当代的物质水平也为个体张扬提供了基础。人们可以在法律和社会规则允许的框架下,拥有最大程度的行动自由,可以在不违背社会道德秩序的基础上把个人的兴趣特点和爱好追求发挥到极致。所以,普世价值和个性追求之间的张力在现代愈发紧张。③

可以想见,主张个性与公共性的分离必将走向两端。过分追求个性和主体性容易导致个人主义和极端自由主义,过分强调公共性则容易导致集体对少数人的暴政。尽管如此,社会和科学的进步肯定是由于个体对传统的否定和突破而产生的。因此可以说,积极的个体意识不但无害,而且构成了社会变化和进步的根源。消极的个体意识才是社会正面意义上的反动,是不良行为和群体的萌芽。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少数个体滑向反面,而否定了个性的张扬和个体的价值。恰恰因为如此,还给我们的个性化辅导指明了方向。

3 公共教育和个性化辅导矛盾的解决之道

基于上面的理由,个性化诉求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鲜明特征,个性化辅导已经成为辅导员无法回避的重要工作。我们能做的就是如何把公共教育和个性化辅导有机结合起来。

一方面,要坚持公共教育中的正确理念.既然公共认识长期存在,并且作为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那么其一定代表了一个群体中大多数人的意见,是多数正确经验的总结,也是一个群体应该坚持信守的信条。比如代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勤劳勇敢、团结勤奋、诚实守信等优良品德就应该毫不含糊的向大学生宣传和推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等当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原则。

另一方面,在个性化辅导中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既然个性的追求容易导向正面和反面、积极和消极两个方向,我们在做个性化辅导时就要注意强调积极的方面,坚持正确的方向,帮助学生分清高尚的事物和庸俗的行为,自觉坚持崇高的理想,抵制庸俗的事物。尤其是当个体和集体,个人和国家发生冲突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是非方向。比如在汶川地震中的“范跑跑现象”,如果从个人主义出发是有充分理由的,但如果从集体主义,从人的社会存在意义来说则是应该坚决反对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从人存在的意义,从人的社会属性来教育同学,让他们明白是非曲直。当然人性是复杂的,每个人的思想也是复杂的,有的看起来消极的思想有可能蕴藏着积极的意义,有的貌似积极的观点有可能包含着消极的因素。这就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观点、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等观点来看待问题,看待学生们各种各样的思想。这同时也意味着对我们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抓到本质、看到原因、抓住主要矛盾的能力,必须能深刻地感受到当代学生的真实脉搏,要具备这样的素质可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那么辅导员可能需要从三个方面提升自己,第一是培养自己的爱心,真正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第二是加强学习,尽量用各方面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具备综合分析事情的能力;第三是经验积累,通过自己的直接经验和其他同事的间接经验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最后,笔者想用一个大家熟知的故事来说明公共教育和个性化辅导的关系:爱因斯坦小的时候,被认定为问题学生,他的老师也按照常规的评价标准断定爱因斯坦将来不会有出息。但是爱因斯坦的母亲相信孩子,自己在家教育他,并给予他足够的信任和爱,爱因斯坦则以后来的成就回报了这位以爱心和耐心而不是偏见出发的教育者。这位同时作为母亲的教育者对于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贡献也是显而易见的。

注释

①②夏海龙.关于深度辅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北京教育(德育),2011.7:82.

个性化辅导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个性化 就业指导 深度辅导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7-0025-02

深度辅导工作是近年来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学生成长发展趋势的多元化,个性化就业指导成为高校开展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个性化就业指导是深度辅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借助深度辅导更好地推进高校就业工作质量,如何通过就业这一普遍关注的话题,更好地提升深度辅导工作的效果,有目的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学业、情感、心理等方面的深层次辅导,值得分析和探讨。

一 把握深度辅导的开展原则,全面、全程地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

个性化就业指导需要在全体大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涯里全面、全程地开展。数据调研是针对处于大学第二学期、第六学期的在校学生开展的,调查发现,有33.2%的同学认为开展就业指导应从第一学年开展,有33.9%的同学认为应该从第三学年开展,而在全体参与调查的一年级同学中有45%的同学认为学校应该从第一学年就开展与就业相关的指导工作;与此同时,认为在第四学年开始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同学仅占总样本数的7.9%。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无论从学校的育人角度还是从学生的需求角度,就业指导工作都有必要在全体学生中全程化开展。这正是我们开展深度辅导工作的重要原则。

全面、全程地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需要深刻把握深度辅导的开展原则。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在《北京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督察工作方案》中为深度辅导规定了四项原则,即面向全体、针对问题、科学指导、整合力量。对深度辅导的正确开展作了总体规划并提出了总体要求。

二 运用团体辅导与个性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个性化的需要是开展深层次辅导的必要前提,也是保证深度辅导工作(包括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深入了解同学们的个性化就业需求需要综合运用团体辅导与个体深度辅导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借助主题班会、形势政策课、就业指导课等平台针对班级同学组织开展与就业相关的学业指导、职业规划教育等团体辅导内容。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机会,与同学们充分互动、增进了解,在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的同时,了解发现同学们的发展意向与当前需求,然后再根据学生的需求意向差异寻找不同个体彼此之间的共性,将团体辅导对象进一步分解归类成有相同发展方向的辅导单元(一个学生宿舍的人数,5~6人为宜)。

在开展辅导的范围进一步缩小后,也就基本掌握了每一位同学的现实情况,我把这一阶段的辅导方式定义为微团体辅导。另外,这种微团体辅导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这些同学有着相同的发展方向、存在着类似的困惑,又具备各自的经验与优势,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大家共同发展与成长。

三 面对面交流是学生接受就业指导的第一选择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通讯设备的普及,深度辅导的开展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从面对面交流、打电话、发短信到电子邮件、MSN、QQ,再到现在大家熟知且常用的微博、微信,我们的深度辅导工作早就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随时随地地开展起来了。

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选择什么方式才是同学们最乐于接受的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也组织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尽管现在处处有网络、人人用网络,但无论

本文得到了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资助(编号:YETP1513)

是大一年级的学生还是大三年级的学生,有九成同学选择了面对面交流的这一最为传统的方式,与此同时选择基于网络进行交流的同学仅仅占到全体的一成,而此类同学多为性格较为内向且与周围人沟通交流较少的同学,这类同学也恰恰更需要面对面的交流,需要采用合适的方式来提升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因此,面对面交流是开展基于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深度辅导模式的第一选择。

四 整合力量、全员育人,多角度、多维度地提升深度辅导的整体效果

掌握了就业指导与深度辅导相结合开展的原则,明确了开展的最佳方式,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与探索,就是由谁来组织、又由谁来开展这项工作才能使我们的深度辅导效果更加明显、就业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呢?

以往,无论是就业指导工作还是深度辅导工作都是由高校就业工作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组织,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牵头,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具体开展实施的。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对学生是最为了解的,这是优势,这也基本保证了这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现在辅导员老师往往事务性工作较多,每天很难拿出足够的时间来与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且辅导员队伍的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大,很多辅导员都不能带完完整的一届学生就离开了工作岗位。班主任老师也多是以兼职为主,教学科研工作较多。因此,过分依赖于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开展这项工作已然不太现实。我们需要整合力量、贯彻全员育人之理念,多角度、多维度地提升深度辅导的整体效果。

针对“你会倾向于选择哪个角色来寻求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帮助”这一问题,我们也对调研对象展开了细致的调查。结果有42%的同学把“学长、朋友等过来人”作为了第一选择;而首先会想到找辅导员、班主任老师的同学则分别占到了20%、17%;两者加起来也才只有37%;而选择任课教师的同学总数最少,只占到了3%;其他的同学则把网络作为了他们的首要选择。通过以上数据结果我们发现:(1)朋辈的影响教育效果是需要我们进一步重视的,我们应该积极组织高年级学长、毕业校友与同学们广泛交流成长经验,通过推选朋辈辅导员、校友导师等形式,让他们融入到深度辅导、就业指导工作中来;(2)辅导员、班主任老师需要继续踏实努力工作,增进与同学间的相关了解,获得更多同学的信任;(3)任课老师掌握了很多行业内、专业方面的资源,可以为同学们提供很多意想不到的机会和帮助。一方面,我们需要任课老师在上好课的同时更加积极地关注同学们的成长;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引导同学们与任课老师积极沟通,拉近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距离;(4)与时俱进,利用好网络平台、新媒体通讯技术,最大限度地为同学们提供帮助与服务。

五 基于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深度辅导模式探索

个性化就业指导本身就是深度辅导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进一步的探索,我们发现深度辅导与就业指导二者之间具备着很多的相似性,二者目标一致,同时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的完美融合可以很好地为高校育人工作服务,可以带来更多新的工作思路和可能性。

附表 基于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深度辅导模式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类型 团体辅导 微团体辅导 个体辅导

辅导方式(平台、载体、方法) 以就业指导课、形势政策课、主题班会为载体 以宿舍为单位,或以相同类型(具备相似的问题与困惑、相同的发展方向)的同学为单位开展面对面交流 针对不同同学的问题,进行一对一辅导。以面对面交流为主,辅以线上交流的方式

工作

实施者 辅导员、班主任联合组织,将朋辈辅导员、校友资源融入其中 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朋辈辅导员 按学生之所需全员参与

参与

学生数 20~30人 4~8人 1人

辅导

时长 90分钟左右 20~30分钟 根据实际情况15~30分钟不等

交流

内容 学业发展规划、职业发展规划、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及求职策略等 较为明确的发展思路,

应对问题的策略;交流目前各自状况 具体遇到的问题以及较为私密的问题

个性化辅导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个性化深度辅导 个性化发展 辅导员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 G45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1-0074-02

辅导员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力量,在工作中运用个性化深度辅导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成长成才。

一、个性化深度辅导的内涵

个性化深度辅导是一个新概念,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创新举措,是辅导员和学生间深度交流的新型互动模式。[1]个性化深度辅导就是在深入、动态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依据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等方面问题的过程。[2]

个性化深度辅导要求辅导员在与学生交流时深度融入,深度谈话,深度探究,深度指导,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深度沟通,是辅导员深入学生生活,深入学生实际,深入学生心灵进行深度沟通和互动的工作模式。[3]

二、运用个性化深度辅导的意义

首先,运用个性化深度辅导是辅导员的重要职责。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应当积极开展谈心活动,做好日常教育,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辅导员的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处理日常事务上,而是要与每一名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深度交流。

其次,个性化深度辅导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学生在生活适应、专业学习、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实习就业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困惑与问题,这些问题的及时、有效处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成才。[4]

最后,个性化深度辅导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个性化、精细化、专业化,是提高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目标。在工作方法上,辅导员必须实现由统一要求向个性化辅导转变;在工作模式上,必须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三、个性化深度辅导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

(一)运用个性化深度辅导的原则

第一,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学生成长发展。个性化深度辅导首先要体现在“个体”学生和学生“个性”上。辅导员工作要实现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开展“一对一”的教育辅导,给每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辅导员只有把每名学生都放在工作视野中,才能真正实现全员覆盖,体现教育的整体效果。辅导员只有准确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始终做到信任、理解、平等、尊重,才能把深度辅导工作做到位。而且,辅导员应该给予每一个学生每年至少做一次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深度辅导,为学生成长成才和个性化发展提供良好服务和保障。

第二,了解学生,保证辅导工作的针对性。辅导员在开展学生个性化深度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把与学生谈心交流,特别是深度谈话作为常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个性化深度辅导的深度入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度和精度上下工夫,全面、重点构建个性化深度辅导的工作网络,全面、深入了解学生,保证个性化深度辅导工作的针对性。

第三,形式多样,增强辅导的实效性。辅导员在开展个性化深度辅导时,要结合实际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沟通方式融入交流中来。要通过查阅学生档案、电话家访、与学生本人或其同学谈话、观察等方式走进学生的生活,通过与专业教师沟通的方式了解其学业;多维度、多角度了解学生的情况和个性心理特征;特别要关注学业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体先天缺陷学生等特殊群体作为重点辅导对象,深入分析其主要问题与困扰,确定辅导的重点;还要了解学生的动态变化,保证个性化深度辅导工作的实效性。

(二)运用个性化深度辅导的方法

辅导员工作具有工作对象特殊性、工作内容复杂性、工作时间不确定性和工作价值无限性等特点。因此,辅导员在开展个性化深度辅导时,要运用科学、合理和系统的工作方法,保证个性化深度辅导工作的有效性。

第一,搭建师生深度交流互动平台,师生“面对面”深层次辅导。个性化深度辅导工作要求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和生活状态,关注学生个体,通过手机、短信、飞信、QQ、博客、微博、微信等现代手段,积极搭建师生深度交流互动平台,积极倡导辅导员与学生进行“一对一”、“面对面”交流。开展个性化深度辅导,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师生谈话,不是漫无边际的海阔天空,更不是一种追赶时髦的概念创新,而应该是在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疏导、学业辅导、情感沟通和心理咨询等。

第二,实施学生全面发展辅导,实现对学生的深度指导。个性化深度辅导就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学生职业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这是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深度辅导的重要目标。全面发展辅导包含六方面:自我管理辅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人际交往辅导、心理素质培养、生涯发展辅导。[5]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深度交流中,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各种问题,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措施。辅导员要关注学生的关切,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发展,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辅导,实现对学生的全面、终身辅导。

个性化辅导范文第6篇

创设个性化辅导情境

数学课堂中的情境不像其他课堂那样轻松,有时还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小学生的情绪不稳定,而个性化辅导的教学情境必须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特性,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什么样的方式适合自己学习,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在课堂上专注听教师讲解。而学生能在课堂专注听讲,数学成绩自然就会提高。

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有这样的条件照顾到每一个。可以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创立出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每个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学习。

实施分层次递进教学

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怎样进行分班,都会存在数学基础不同的F象。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就要对基础不一样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分层递进教学。这种分层递进的个性化教学,能够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需要,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要分层 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的数学基础,引导学生把自己定位在哪一个层面: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先把数学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定为几个目标,如A是高层目标,这个目标是对基础好的学生设立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还要求学生在学习后,能自己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遇到的数学难题进行独立分析和解决;B是中层目标,这个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内容,对一些数学问题可以独立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也可以通过思考的方式得到基本解决;C是基础目标,这目标要求学生对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内容能够理解,对课本上的数学方面最基本的问题可以自行解决。

小组合作要分层 当学生选择好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后,再由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的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人数保持在4至6人就可以,为了保证每个小组的学习状况不会相差太多,所以要尽量保证各个小组都包含每个层次的学生。同时,教师也不能轻易放纵学生无意识地学习,而是要为小组确定明确的目标,让小组成员以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加强合作意识地训练,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

教学过程要分层 分层施教要分四个层次,首先要做到分层提问。教师在实施个别辅导教学时,要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基础差距是存在的,对数学的理解程度存在着难易差别。因此,在向学生进行提问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基础不一,提问难度要进行区分,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问题和方式,这样每个学生在面对提问时,就不会采取逃避的方式,而是会积极进行思考,并努力进行解决。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备课时,对数学概念等问题就需要进行精心设计,要考虑如何向学生提出问题才具有最好的效果。

教师通常在讲授知识时要注意关照那些基础不好的层次低的学生,多向B、C层的学生倾斜,多向他们提问,这样就可以利用低层次学生回答问题时,多把相关知识讲透。在讲解数学难点的知识时,A层的学生因为理解程度高,可以多关注一些,通过他们的回答问题,可以帮助全体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理解,对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概念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布置作业要分层 分层作业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例如。针对数学基础好的A组学生,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基础题甚至可以不做,布置的作业不要只以书本为主,而转而以应用和拓展为主,要出一些对学过的知识有归纳作用的题目,这样学生才能完成好作业;针对B组学生布置作业时,死记硬背的题目要少出,要多一些灵活变化的题目,让学生掌握归纳知识的能力;针对学习基础较差的C组学生,在布置作业时,要以基础训练为主,这样可以督促他们多学习基本概念,理解概念的重要,重视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巩固,而这也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通过加强基础训练,让学生的数学基础更加扎实,为以后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要分层 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在意教师对他们学习的评价,如果评价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就高,积极性就持久;如果评价过低,对于一些自觉性较差和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就会丧失学习数学的热情。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要只集中于成绩好坏,对于学生的缺点,不要过分强调,要从中找到值得表扬的地方,多表扬,少批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内容要多样,方法要灵活,自我评价,组内成员评价等,都可以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结束语

教师讲课时,不要把内容安排得过满,要让学生有时间进行琢磨,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相互间评价个人的当堂作业。评价时,每个人都可以说出自己的观点,对于如何解题,大家也可以各述己见,然后全班讨论,最后交给教师去进行最后的评价。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身上的优势和缺陷,还能激励学生寻找可以学习的目标,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更能帮助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个性化辅导范文第7篇

关键词:辅导员;个性化;独立学院;角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201-02

一、个性化教育在中国发端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是个性化教育的鼻祖和奠基者。纵观其教育方法,一是因人而异,二是以身示教。有一次,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162-163。针对不同的问题,孔子根据提问者自身的性格而给出不同的答案,因人而异是施教的前提,辅导员开展育人工作亦然。对于个性突出的学生要多诊断,找准位,给学生及时纠偏、找出不足。同时,育人者还要为人师表、以身示教,孔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189。孔子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育人三千,七十二贤。个性化教育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大众化教育、通识教育有待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独立学院推行个性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独立学院作为“穷国办大教育”的特殊产物,它的教育对象具有个性突出,社会活动能力较强、思维活跃,但基础知识薄弱,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学习习惯欠佳,目标性不够明确的特点。

因此,以每个个体为教育对象,进行独立的、跟踪性的、专门化的辅导和教育,将日常的正规化教育和平时的个性化辅导结合起来,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专业与特长,优势与不足,将个性与其学习生涯和职业规划有效结合起来,制定较为合理的教育规程,取得满意的教育效果,完成个性化成长目标,是时展的必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诉求,是独立学院的特殊要求[2]。

2005年7月,文华学院针对160多名多门学科考试不及格、“不想学、不爱学”的学生,成立了研究小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了解学生实际,对症下药,大多数学生的成绩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还有三名同学考取了国内研究生。2009年学院召开了以个性化教育为主题的暑期教育工作研讨会,《高等教育研究》主编刘献君教授作了重要报告。2012年5月16日刘献君亲自主持召开“慷慨激昂谈立志集思广益为教育”的个性化教育座谈会。会上,各单位代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就个性化教育的开展、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个性化教育的深入与延伸再次探讨,将个性化教育作为文华学院的办学特色和教育方针。近年来,作为战斗在思政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应当在学生的日常教育中积极思考、摸索、激励、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并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做有用之人,做栋梁之才。

三、辅导员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分析

2005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辅导员、班主任的配套文件指出: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3]。这就要求辅导员对学生个体有全局的把握,了解学生的秉性,掌握学生的长足、知晓个体的差异,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指导工作,使学生树立合理的长短期目标,在此基础上努力进取,持之以恒,最终成人成才。那么,辅导员在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中又扮演什么角色呢?

(一)“梦”的唤醒者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沉睡的梦,只分觉与不觉[4]。早觉者有望成为达官贵人或行业精英;不觉者,则碌碌无为。“60分万岁”、“人约黄昏后”、“骨灰级网游”在大学生中不乏其人,他们课上萎靡,课下精神。作为辅导员则要唤醒不觉者的“梦”,启迪他们有所思,有所想,知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例如,给大一新生算本经济账,使他们知晓大学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开支平均高达100元/天,高出农民工的工资,启发他们感受父母的辛苦,诱发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此外通过职场讲座,告诉他们毕业时可以选择的道路,每条路的需求标准,启迪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有所思考。

(二)“美”的发现者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独特的发光之处,这发光之处就是学生的优点,学生个体美之所在。因此,在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切忌整齐划一,泛泛而谈。当我们发现学生之美时,就要大胆地,毫不吝啬地进行夸奖、赞美,适当的时候可以树立榜样、模范、标兵,使他们的美在学校中进行传播;当发现学生身上不足时也要委婉地指出来。鼓励他们正确客观地审识自己,认清自己的优劣势。2004级学生李宇迪在校期间就喜欢小发明并获得多项专利,毕业后自主创业,连续三年获得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先进个人,该生在校期间,学校老师就充分肯定他的动手能力,并为他的发明团队提供单独的宿舍及财力支持。2008级应用英语专业石磊同学,家庭非常贫困,但勤奋好学,非常能吃苦,在我担任她辅导员期间,持续不断地进行激励与帮助,特意帮她安排了勤工俭学岗位,获得国家助学金,该生专科毕业后升入本科,今年又顺利考取了北京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诚然,发现美,就需要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个体的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心理品质、意志毅力,情绪等基本情况,引导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职业理想、和学习目标。

(三)“职”的规划师

志分为大志、小志。前者属于人生观的范畴,后者属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范围。前者在中小学阶段奠定,后者则需要大学阶段规划。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具体体现[5]。作为大学的辅导员除做好人生观教育外,则要重点引导、辅助学生作好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对刚入校的新生要作好专业介绍,重点要讲清楚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就业领域。其次,大二时要进一步给学生明确毕业时的选择,如升学、出国、创业、就业、三支一扶、考公务员等不同的选择,并要详细说明不同选择所要做的努力,可以请上一届各方面的优秀学生对不同人员进行现场说法,将学生分门别类,加强小团体和单独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再次,对大三的学生做好各方面的职业指导,比如对就业的学生则要开展就业礼仪、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模拟招聘等方面的培训。对升学的学生则要作好学校、专业的选择、备考资料的筛选,时间段的划分等。最后,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升学指导,辅导员在学生毕业阶段就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搜集就业信息,带领学生参加现场招聘会并积极向企业推荐人才。为升学的学生提供面试指导,为落榜生提供调剂信息,同时要特别做好“三困生”(学习困难、家庭困难、就业困难)的帮助,——解决一个贫困生的就业有可能拯救一个家庭。

(四)“志”的激励者

许多学生在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迁、社会的诱惑、经历的变化,有的会慢慢放弃,特别是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甚至是失败时,甚至是优秀的学生也开始自甘平庸,开始堕落,视平庸为成熟,视无所求为精神超脱,因此,这就要求辅导员的个性化教育要持之以恒,不断鞭策、激励。在我所带的学生中,有一个学生会副主席,经历与女朋友的分手后,一蹶不振,工作丢三落四,以前要考研的豪言壮语也抛到脑后,被我发现后及时进行开导并激励学生奋发图强,经一个星期的谈心,学生又基本恢复了原来的斗志。因此,一旦学生立下志向,它就像一匹开始奔跑的马,有懈怠、疲倦的时刻,这时辅导员要及时上去充当加油者、精神的鼓舞者、激励者。

(五)“标”的示范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说十次不如做一次”,说的是这个道理,彰显的是榜样的力量。所以辅导员在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中要以身示范、“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这些体现辅导员日常教育中的一言一行。一次在养成教育过程中,我告诉大家在食堂进餐后要主动把餐具送到回收处,一位学生在下面嘀咕:一些老师还不是吃完饭拍拍屁股走人!可见负能量的影响巨大。2008年,一名考研的同学因为怕失败经常失眠,掌握情况后,我说咱们一起报考,如果我失败了,你也不丢人,大不了重来一次,有时我让他到办公室复习,结果我们两个都如愿以偿。正能量给人以鼓舞,负能量使人消极甚至是颓废,辅导员在日常管理和个性指导中要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结语

有的人从小就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对自己优势看得比较清楚,但大部分人都缺少对自己清醒的认识,常言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学生个性化的过程中,辅导员不可能放任自流,更不可能大包大揽,制定出详细的规划,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去执行,辅导员所要做的更多的是启发、引导、说明、激励、带头。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辅导员更多的是指路人、引导者,是船长,而不是舵手。

参考文献:

[1]论语[M].张燕婴,译.北京:中华书局,2012.

[2]刘献君.高等学校个性化教育初探[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206-207.

[3]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实言出版社,2006:2.

[4]徐文兵.透过梦境看健康[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0:2-5.

个性化辅导范文第8篇

[关键词] QQ 个性化辅导 数学教学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信息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从面谈、信件过渡到电话、视频、邮件、短信息等方式,同时也促进了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即时通讯软件QQ作为一种实时聊天工具,除了能在互联网上交流信息外,更是各种网络交互工具的集大成者,具有许多优点。它不仅是一种通讯工具也是人们工作、学习的重要载体,它“全天候”的交流功能和强大的文件传输功能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方式。 结合推进QQ在辅助数学教学方面的实践,特别是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方面的实践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巧借“文件传输”功能,为个性化辅导提供“对症良方”

QQ的文件传输功能分成实时传输和非实时传输两种。简而言之,就是只要双方互为QQ好友且同时在线,便可利用QQ的文件传输功能实现在线实时传输。如果对方不在线,那么可以把文件发到对方的QQ信箱从而实现非实时传输。

现阶段,QQ的聊天方式分成文字聊天、语音聊天和视频聊天三种,三种聊天方式既可单一进行也可实行三位一体的“立体交流”, 交流效果灵活、直观。这种功能可帮教师对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掉队”的后进生以及“冒尖”的尖子生, 实施课后的个性化辅导提供重要平台。例如:在教授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这一课时,也许是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又或者是对把圆柱体裁拼成长方体的过程不理解,个别学生在当晚做作业时出现了大面积的错误,任凭家长怎么解释就是无法令其明白。由于这几个同学都是班上的后进生,所以平时跟他们的家长沟通好,如果作业过程中有不明白的可上Q提问,如我在线便可实现一对一的针对性辅导。恰巧,当晚我参加婚宴没在线, 这几个学生便通过离线方式把不理解的数学知识点以及作业中的疑难问题发送到我的QQ邮箱中,等我回来登录一看,便全然明白问题所在。一看表才9点钟,于是我马上通过语音视频和文字的方式给学生讲解了起来,由于事先已经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之处所以讲解的针对性很强,学生很快也就明白过来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利用QQ文件的文件传输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学习需求,单独和教师进行交流,获得教师的个性化辅导,在老师“对症良方”的指引下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活“Q流”功能,为个性化辅导汇聚“智力支持”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QQ群的群聊和私聊功能对新课预习、课后答疑和研究讨论进行个性辅导。具体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对一些存在争议的、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学生可在QQ群中进行多对多的讨论,之后教师再做点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摆脱了面对面的羞涩均畅所欲言,有的提出了猜想,有的提出了解决方案,有的又提出了新的疑问。在群聊的过程中学生既是需要辅导的个体,又是提供解决方案的智力支持者。在一问一答一评的主线引领下,多数学生得到了自己所需的针对性辅导,学习的有效性大增。二是:针对个别羞于发问、困于发问的同学,教师可借助QQ私聊功能实行一对一的辅导;对大多数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师可在班级QQ群中进行一对多的辅导。充分利用QQ群的交流功能,为学生的个性化辅导汇聚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既解决了发问平台的问题又照顾了学生的“面子”,真正做到了解惑有方,育人无痕的境界。

(三)活用“文件共享”功能,为个性化辅导积累“原始资本”

通过班级QQ群我把重要的学习资源,如易错题分析(自己班常错的题型)、课后复习资料、提高拓展训练、单元小测卷、数学名人趣事、重点课时的板书和课件以及作业要求和题目等上传到QQ空间实现资源班级共享。这样便可活用QQ的文件共享功能,让不同的学生下载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补其所缺,从而间接实现了一对多的个性化辅导。一段时间下来,QQ空间中记录的学习资料越来越丰厚,这为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积累了一笔珍贵的“原始资本”。

个性化辅导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个性化 培养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6-0108-02

对大学生进行主体性、个性化培养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高等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学生高考后步入大学的校门,这就意味着他们从应试教育之门走向素质教育之门。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大学生的优良个性是每位高校辅导员必须重视的工作内容之一,因此高校辅导员如何进行大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化培养教育,也是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大学生案例分析

李彬(化名)是独立学院的一名学生,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他的父母为了实现他的梦想,东拼西凑,终于借齐了他上大学的学费。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李彬,脸上并没有对大学向往已久的期待和欣喜,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漠然、平静。开学的那一天,学校门口云集了各地车辆,穿着时尚的新生们在各自家长的陪同下办理入学手续。李彬则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他独自一人忙前忙后,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之后,还要拖着疲惫的身躯扛着重重的行李,在校园里来回穿梭。有接待新生的老生上前提供帮助,李彬却拒绝了。面对新环境,李彬自身的个性逐渐显现出来――不自信,适应能力差,甚至有些自卑,喜欢离群索居。

我对李彬进行了观察了解,发现他上下课总是独来独往,就餐也是独自一人,很少与其他同学结伴而行。为了让李彬更好地融入班集体,我与他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是个孝顺、懂事、坚强、独立的孩子,高中时学习成绩也是不错的,但是由于心理素质较差,高考发挥失常了,距离二本院校只有几分之差,所以才选择了独立学院。面对自己较差的心理素质,李彬万分懊恼,如果不是因为这一弱点,父母也不用承担如此高额的学费了。当我问他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时候,他坦言自己需要一份兼职。因为开学时家里为了凑齐他的学费,几乎弹尽粮绝了,所以他需要自己挣取生活费。

经介绍,李彬到了一家大型超市做钟点工,晚上超市食堂提供一顿工作餐,一个月下来也有几百元的收入。在我担心李彬做兼职会影响学习的时候,超市经理告诉我,每天超市打烊后,李彬都会在门卫室里学习到很晚,他刻苦好学的精神让超市经理很是震撼。在工作中,李彬坚强、独立的个性也逐渐彰显出来,受到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及努力,在学校里李彬逐渐和同学打成一片,在体育课上与同学、老师一起打篮球、踢足球。同学们也对李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都被他刻苦好学的精神所感染了。李彬不自信甚至自卑的个性也得到了正确的引导,他变得更加乐观、坚强、开朗。现在,他已经能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逃避问题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化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开展大学生主体性、个性化培养教育。

二、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主体性、个性化培养教育的现实性意义

独立院校大学生相较其他院校大学生而言,其家庭条件要优越一些,在生活上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大,在学习上也存在着盲目性和被动性,加之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其主体意识严重缺失,这对独立院校大学生而言,无疑是现在生活、学习以及将来工作的一大隐患。个性化培养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有针对性的培养教育。它要求我们发挥大学生个性中积极的部分,改善大学生个性中不足的部分。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要加大力度,去实现对大学生主体性、个性化的培养教育。

(一)有助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积极面对生活、学习以及工作

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主体性、个性化培养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自觉、主动地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对自己的个性有着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能够主动地去分析自己、完善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长处去战胜自己的短处,甚至学会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扬长避短,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现在的生活、学习乃至将来的工作都能够顺利进行。

(二)有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体意识和个性,主体意识与个性是各具特色的,它们是自我创新意识的源泉。当今科技飞速发展,自我创新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主要表现在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两个方面。如今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调节能力较差,辅导员应对大学生进行主体性、个性化培养教育,发现和分析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个性特点,关注他们的兴趣特长及好奇心理,鼓励他们积极地去探索,在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的基础上,实现自己内在发展的需求,并对旧事物、旧观念进行创新。任何一项有意义的课题、活动,都离不开创新意识。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主体性、个性化培养教育,让他们拥有自己的个人爱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协助他们做好学业规划、生活规划、工作规划,从而使他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广阔天地。

(三)有助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高等教育是全面教育、素质教育的使者,它不仅仅教给学生专业知识,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化培养教育,是在发挥大学生主体意识、承认个体化差异的基础上,去关注个体的内在心理需求、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高校辅导员应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在促进个体素质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大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

三、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个性化培养教育的途径

从目前来看,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教育势在必行,然而还未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高校辅导员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进一步探索开展个性化培养教育的途径。

(一)分析大学生的主体性、个性特点,建立学生个性档案

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面对的是具有独立思想的大学生,要想做好此项工作,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心理个性特征。要了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1.直接找大学生谈话,让其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心理,这种方法比较直观、感性,但不太客观;2.在学习、生活中观察大学生的言行举止,言行举止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特点;3.找周边同学了解情况,根据大部分人的评价更客观地去了解大学生;4.实践活动,号召全体大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在集体活动中更能体现出每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

在以上4种途径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大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特点,并建立相关学生档案,有利于辅导员日后更好地管理和引导学生。

(二)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与日俱增,在大学这所象牙塔里也出现了各种不正之风:学生互相攀比家庭条件、炫耀父母社会关系、过分张扬自己的个性等。在这种环境下对辅导员开展大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培养教育有着极其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辅导员应该与这些不良校园风气作斗争,引导大学生凭着自身的努力奋斗为自己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此外,辅导员还应积极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从而实现对大学生主体性、个性化培养教育的目的。

(三)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培养、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

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多年的文化沉淀,是其持续发展的基石。校园文化是以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为主体,在教育、教学、管理、学习、生活、服务等活动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对辅导员进行大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培养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它像一颗启明星昭示着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又像一把戒尺裁量着大学生的个性。辅导员如果将校园文化运用得好,那么大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的培养教育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方明霞.结合典型个案谈独立学院个性化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3(1).

[2] 蔡颖玲.高校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与高校的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2013(11).

[3] 刘献君.高等学校个性化教育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1(3).

[4] 蔡丽娅.主体性视角下大学生创造力培养成效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36).

个性化辅导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就业 个性化深度辅导 高校毕业生

[作者简介]刘淑媛(1981-),女,广东河源人,广东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法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阮方明(1980-),男,广东茂名人,广东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广东 广州 51032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8-0090-0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逐步转型,社会环境和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和冲击,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独立自信,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毕业生因其社会和家庭生活背景各异,在就业期待、素质能力、学业成就、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选择等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传统的“抓两头,带中间”的辅导模式,在唯“就业率”指导思想的影响下,对就业困难毕业生有较大的帮助,然而却不能惠及每个毕业生,不能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实际需求。个性化深度辅导模式跟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在理念、原则、方法等多个方面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深度辅导是以“精细化”管理为理论基础的,目标是透过个体活动的隐秘性、思想的复杂性和心理的矛盾性,详尽、彻底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实际困难,对学生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就业过程的个性化深度辅导模式就是在动态地、深层次地了解毕业生情况的基础上,依据毕业生的职业理想,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毕业生合理调整就业期待,提高就业素质和能力,树立正确人生观和就业观,提供就业全程化、个性化的指导意见,力图启发毕业生逐渐清晰地认识自我、认识职业与实践自我,帮助学生实现就业目标的就业指导形式。

个性化深度辅导的就业指导模式是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精细化、专门化、全程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展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通过树立个性化深度辅导模式的新理念、把握就业指导工作的原则,按照新模式的工作路径和管理保障,不断增强就业工作的实效性,实现就业指导在广度、深度和精度上的发展和突破,促进大学生健康、高质量的就业。

一、大学生就业个性化深度辅导模式的主要原则

1.点面结合原则。当前的就业指导模式大多依托校级就业指导机构负责,各院系辅导员老师在其指导下开展工作,主要是面向所有毕业生收集和招聘信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就业技能指导、联系招聘单位和就业手续、档案资料等常规事务的办理。在就业个性化深度辅导方面显得尤为不足,没有为每个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就业指导意见、听取每个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心理、价值观的变化并予以纠正。然而,毕业生群体个性化、多样化的突出特点,要求就业指导工作既要从面上教会每个学生去分析每年的就业形势、了解毕业生应聘的方法技巧、简历制作、就业政策等相关知识,更要从点上关注每个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于就业存在困难的学生应该多次予以指导并提供有效的社会资源支持。

2.针对性原则。就业指导个性化深度辅导的针对性包括对不同的辅导对象深入了解,体现在对毕业生状况的动态把握、就业指导方案制订的差异。深度辅导的“深”,就建立在对学生深入、深层次的了解上,这是深度辅导的基本要求。毕业生成长环境各异,素质能力各有不同,社会资源支持不同,职业理想和就业期待等各个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在不同时期,毕业生的心理状态、对社会认识等方面都处在不断的动态变化当中,因而在制订个性化的指导方案时,必须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给予不同的建议和策略。

个性化深度辅导就业指导模式,除了在指导对象上要有针对性外,就其指导的形式也需在已有的基础上体现针对性,以保证其时效性。除了讲座、招聘等形式外,还可以重点采取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开发培训课程等新颖、有效的方式进行深度辅导。

3.互动原则。互动原则是指就业指导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激发学生的主体潜能、培养学生的就业主体意识的同时,也要求就业指导者主动出击,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学生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对象,也是就业指导活动的主体。就业指导实际上是学生在指导者的引导帮助下,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然而,毕业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一些学生个性较强,不擅交际,认为就业就是个人的事情,学校、教师的作用在就业过程中的作用不大,对自己的困难和问题、心理和思想状况加以隐藏,不寻找别人的帮助。尤其一些就业存在困难的学生往往带有自卑的心理,怕跟老师接触,怕老师询问相关情况,带有较强的隐秘性,因而需要就业指导老师用真诚和关爱打开这层隔阂,主动联系这部分毕业生,开展个性化深度辅导。

4.有效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是指个性化深度辅导就业指导模式要讲求实效,注重指导的效果。从学生、就业指导老师、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考量毕业生、学校和社会需要,把握学生实际,侧重在就业过程中就业能力的提高、就业心理的调适、求职技巧的加强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等多个关键问题上打好最坚实的基础。

5.全员化原则。全员化原则是指统筹高校资源,整合包括专任教师在内的教职员工参与就业辅导的原则。不少高校已经开始了包含本科生在内的导师制的探索。专业教师熟悉本行业发展的状况,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专业的角度,将自己对本行业的了解和经验告知学生,同时专任教师还具有一定的如人际关系、就业信息等社会资源优势,能给予学生一定的实际帮助。

另外,全员化原则的优势还体现在团队协作方面。就业指导过程中由于服务对象的差异,就业指导老师自身专业限制,单一的力量尚不能提供全面的服务,因而必须组建包含辅导员老师、就业指导教师、心理咨询师、专业教师和主要学生干部在内的就业指导工作团队,发挥整体优势,研究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依托个人所长,共同解决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个性化深度辅导模式的路径设计

1.融入了解,建立信任基础,就业指导工作者应通过查阅档案,注意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学生的户籍、家庭背景、在校奖惩情况、学业状况等,对辅导对象形成初步印象。同时,就业指导工作者还应注重积极参与学生的集体活动,通过文体等活动的交流,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情况,初步树立就业指导工作者知识层次高、平易近人、热心助人和勤勉敬业的良好形象,建立与学生交流的信任基础。

2.深入沟通,了解学生状况。深入沟通的前提是要了解毕业生更深层次的情况,包括学生性格特征、社会资源状况、职业理想、就业期待和人生观价值观等。深入沟通包含了面谈咨询和自我测评两个模块。

个性化深度辅导倡导就业指导老师与毕业生进行直接面对

面的交流。根据已有的对毕业生的基本了解,拟定必要的谈话提纲开展谈话。按照个性化深度辅导原则设计《就业指导交流表)),记录学生的基本情况、特殊困难和问题、毕业生需求、家长反馈、谈话要点和对毕业生的客观评价及建议。

利用职业生涯发展评估工具,指导毕业生开展自我评估,对职业兴趣、价值观、生活形态、人际关系、职业能力、可迁移技能、知识结构、优劣势等方面进行测量与评估,为研究分析提供基本依据。

3.研究分析,进行科学探究。个性化深度辅导就业指导模式的分析阶段是从学生个人情况到提供就业指导意见的过程一个承前启后的必不可少的阶段,是深度辅导学生情况的深化和提供建议的前提,因而分析阶段是把握就业指导的关键环节。

个性化深度辅导的就业指导模式的分析模块包含了以下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自我分析,针对每个毕业生进行分析,包含职业定位、自我分析、环境分析、行业分析与职业定位、职业选择、求职策略等几个步骤。第二个层面是点面分析,归纳整理毕业生群体的普遍问题。就学生在面谈和测评阶段遇到的问题召开职业指导团队的分析会,探讨相应策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班级班会或者就业指导课程上与毕业生共同探讨,以达到共同促进的作用。第三个层面是宏观分析,对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体制等社会环境进行分析,为研究和探讨就业工作创新和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4.意见反馈,提供有效建议。就业指导者应侧重于对毕业生如何在就业决策过程中应对实际困难,加强方法上的指导,告知其在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冲突与矛盾;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提高解决困难的信心。通过个性化深度辅导,纠正在就业决策过程中虚浮的自傲心理、悲观的自卑心理、好胜的攀比心理和盲目的从众心理等就业心理障碍。帮助毕业生通过提高认知水平、培养积极情感、提高意志力等途径实现毕业生就业心理调适能力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就业指导者在提供建议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提醒学生认真思考就业建议的可行性,向毕业生说明意见和建议实践的可能结果,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让学生对可行性有自我认识和了解,认真考虑就业建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为。

5.全程关注,实现就业目标。大学生就业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贯穿于学生教育过程的始终。就业指导者应注意对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全程关注,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发现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求职策略的偏差,与学生共同探讨产生偏差的原因,积极调整策略。对由于就业市场、政策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学生在就业过程遇到障碍,就业指导者必须及时调整指导内容,以适应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对多次求职失败的学生,尤其是对于家庭经济困难、身体相貌等原因而存在就业困难的学生应引导其降低就业期待,寻找多渠道帮助学生实现就业目标。

三、大学生就业个性化深度辅导模式的管理与保障

1.就业个性化深度辅导模式的制度设计。个性化深度辅导的对象是面向全体的毕业生,工作量大、内容多、工作要求高。这需要在运行机制和制度建设层面予以保障,通过制度的约束作用保证个性化深度辅导模式的顺利开展。

围绕深度辅导模式的工作路径,结合就业指导工作的要求,制定可行性的具体指导细则和执行标准,在工作理念、原则、方式方法、实际工作效果、管理保障和平台建设等方面以制度的方式规范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在技术层面规范要求就业指导工作面向所有学生,重点关注就业困难学生。在制度上规定就业指导老师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指导工作。如设计含格式化的工作手册和学生意见反馈表等。在条文层面对技术层面进行限制性的规定,鼓励技术层面的创新和实效性,如建立健全就业指导工作评价体系,奖惩分明等,改变就业指导主客体的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2.就业个性化深度辅导队伍的建设。(1)保证就业指导队伍的人员数量,优化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当前的就业指导工作任务大多落在高校管理干部、毕业班辅导员老师身上。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要求,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在l:200之内,但很多高校由于编制等各种因素尚未达到该标准,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数量不足,这成为制约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专门化发展的主要瓶颈。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按照中央具体要求,配足人员;同时通过整合专任教师、管理干部、研究生、社会就业培训机构力量,在工作人员上予以有力补充,同时也达到优化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效果。(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就业指导水平。目前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多由辅导员老师担任,专业背景复杂、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缺乏。大多数辅导员精力花在处理学生日常事务上,对国家宏观政策、就业法律法规、毕业生求职技巧、心理引导等方面缺乏研究和探索,因而导致在实际的工作中针对性不强,效果不理想。高校应加大培训力度,鼓励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学、心理学、法律等有关知识,参加就业指导师执业培训,走专家化发展道路。(3)构建定期交流平台,共同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通过教育行政部门、上级就业指导中心举办专题交流会、研讨会、观摩会、案例分析会等,为就业指导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鼓励就业指导者通过发表有关论文介绍在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和具体经验,对深度辅导工作提供理论支持。(4)科学设计激励机制,保证就业指导队伍稳定。开展个性化深度辅导的就业指导,工作任务繁重,而主要负责的辅导员老师由于工作内容泛化、实际生活现状、学生需求和工作经验的矛盾较为突出,容易导致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不稳定的状况。高校应科学设计激励机制,鼓励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探索新思维、新路径。

3.就业个性化深度辅导平台与载体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个性化深度辅导的突出特点,搭建多个层面的师生交流平台和载体是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保障。就业深度辅导的具体形式和环境没有条件限制,就业指导者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营造温馨、亲切的面谈环境,在校道、草坪、饭堂等宽松的环境中,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同时,还应搭建与学生交流的技术平台,关注网络工具和新媒体的应用,通过QQ群、博客、微博、BBS、飞信和教学互动交流平台等新媒介双向互动,了解学生动态,共同探讨就业和生活中有趣的话题,及时与学生交流和沟通。

4.就业个性化深度辅导评价体系的建立。建立与个性化深度辅导就业指导模式相配套的评价体系。根据个性化深度辅导模式的特点,评价主体应由单一的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发展为包括工作对象在内的多元主体评价;改变以就业率为导向的量化评价,发展为人性化的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改变以往的结果评价模式,注重过程评价,注重毕业生的体验,注重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反馈与改进。定期对就业指导老师的深度辅导纪录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同时开展毕业生对个性化深度辅导的满意度的相关调查。考核的结果应作为工作考核依据,建立健全包括在就业指导工作的理念、内容、方式和效果四个方面设立若干指标。

[参考文献]

[1]暴占光.个性化深度辅导的心理机制与工作模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9010(8).

上一篇:个性化范文 下一篇:无土栽培营养液范文